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语言专业训练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语言专业训练范文1
关键词:现代物联网;实训平台;智能家居;温室大棚;智能货架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Introduction)
物联网技术属于一个新兴技术,正在快速发展。学习与掌握物联网的技术理论,发展方向及其行业应用是目前高等教育的核心目标。2010年最新的教育部通知已将物联网、传感网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的重点,开始鼓励各高校申报相关专业。目前,我国已有50多所高校设置了物联网本科专业和30多所高职院校设置了物联网应用技术专科专业。物联网专业具有实践性、工程性、实用性等特征,实训环节尤为重要。学生只有在“动手做”“学中做”“做中学”和“真正练”中体会和掌握物联网工程的思想[1]。由于物联网专业是近年新开的专业,实训基地和实训平台都没有到位,都在摸索之中。另外目前大部分高校存在资金来源有限,配套实训设备一直存在与课程教学配套性差,实验实训资源不足,教学效率低,教学成本高,学校与实习基地之间缺乏互动等问题,均影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2]。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在课程改革的同时,加强对现有配套实训设备的改造和技术开发,构建物联网实训平台,通过CDIO项目化课程学习,学生可以在实训中进行真实项目训练,体验企业工作环境,提高实训效果,提高办学效益[3]。
2 设计特色(Features of design)
系统性:方案的设计是在详细分析物联网应用系统架构的基础上,系统性地覆盖传感层、接入层、网络层、应用层等各个层次的主流技术,为用户提供完整的物联网工程专业实验实训解决方案。同时,整个实验室设备可连接为一个局域网络并可接入到校园网,配以功能强大的实验室管理系统,可以跟踪管理学生的实验时间、实验内容、实验结果,为教学效果分析提供及时并详细可靠的数据来源。
模块化: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模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配各种模块组建实训环境,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并易于扩展。
易操作:采用一体化的操作台,集成监控屏幕、传感器、执行器件、跳线、开关、监控仪表、串口插槽等;并采用可视化的监控软件,界面友好,操作简便。
真正的“透明”教学:通过直观和形象的应用场景,使学生可以直接体会物联网的应用场景;开放产品设计的软硬件资源,同时配套详细的教学试验文档,让学生以工程开发形式学习原理知识,融会贯通各个学科的知识,达到真正的学以致用。
3 体系结构与功能(System structure and function)
这里以智能家居为例说明系统体系结构、功能和开发。
3.1 智能家居应用系统体系结构
智能家居是一个居住环境,是以住宅为平台安装有智能家居系统的居住环境,实施智能家居系统的过程就称为智能家居集成。系统采用无线传感网络技术实现对家中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参数的检测,以及通过烟雾、人体感应的感知设备实现家庭的安防、消防等功能。智能家居系统的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
3.2 智能家居应用系统功能
通过ZigBee协调器和传感控制节点组成无线网络,实现智能家居应用中包括安防、环境监测、家电控制、远程控制、窗帘控制、网络摄像等功能,具体包括:
(1)环境监测:采集室内温度、湿度和光照度,并实时显示。
(2)安防:实现燃气与烟雾探测、入侵探测、门窗防撬,紧急求助报警等功能,并将采集的数据传输到服务器。
(3)家电控制:模拟空调、彩电、灯光、排风扇等,并可实现远程控制。
(4)网络摄像:可远程查看家中情况。
(5)逻辑控制:可定义各种控制逻辑,实现对家中设备的自动控制,如超高设定的温度自动打开空调、卫生间湿度过大自动打开排风扇等。
(6)远程控制:可通过手机、笔记本等通过Internet实现远程监控。
(7)情景模式控制:可设置各种情景模式,如离家模式、睡眠模式、起床模式等,实现对家中设备的组合一键式控制。
4 详细设计(Detail design)
物联网实验操作台根据物联网技术的实验内容和应用系统的特点定制,它不仅美观实用、具有较好的展示效果,并且提供丰富、完善的实验操作环境,方便学生的实验操作以及实验室的管理。同时,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模式,模拟各种物联网在不同行业的典型应用、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配各种模块组建具有行业特色的物联网工程实验室。在设计过程中,我们把整个物联网实训平台分为基础控制区、智能家居模拟应用模块、温室大棚模拟应用模块、智能货架模拟应用模块等部分组成。各个组成部分参数与功能如表1所示。
基础控制区:物联网实训操作台基础控制区,集成了多种传感器和输出控制设备,学生利用ZigBee协调器、路由器、传感控制节点板,GPRS、WiFi和蓝牙传感控制节点板,采用多种无线技术完成环境数据采集和控制实验,组网实验,同时也可以进行组合创新实验。
智能家居模拟应用模块:物联网智能家居模拟应用模块实现家居环境监测、智能家电自动控制、安防系统与报警、远程监控等功能。通过ZigBee协调器和传感控制节点组成无线网络,采集室内温度、湿度和光照度,实现燃气与烟雾探测、入侵探测、门窗防撬,紧急求助报警等功能,并将采集的数据传输到服务器,对模拟的家电设备进行控制功能。
智能温室大棚模拟应用模块:采用无线传感网络技术,可定时采集空气温度、空气湿度、CO2浓度、光照强度,土
壤温度和水分等,来获得作物生长的最佳条件,通过自动调节温室环境、实现温室集约化、网络化远程管理。利用ZigBee协调器,通过传感控制节点将环境监测数据传输到服务器,并以图表方式显示给用户,当监测数据出现异常时,可利用软件网络实现对温室设备(温、光、气、水等)的自动控制。
智能货架管理系统:物联网实训操作台包含了一个RFID智能货架,它由RFID高频读写器、天线多路器和若干平板天线构成,货架内嵌的平板天线采用水平方式放置,平放于每层货架的底部,每层货架放置一组数码管输出,用于显示当前该层货架商品的数量。将基础实验中使用的每个设备当作货品,在其底部贴上电子标签(写入货品信息),平放于货架的天线上,保证能够读取到货品信息。智能货架管理系统的功能包括:货物盘点、货物位置查询等功能。
5 结论(Conclusion)
物联网专业实训平台采用了系统化与模块化的设计,既可以进行专项实验又可以进行综合实验。专项实验主要用于ZigBee基本组网与参数读写实验、ZigBee传感数据采集与控制实验、蓝牙无线传感网实验、WiFi无线传感网实验、GPRS无线传感网实验、RFID射频识别基础与应用实验等实验,综合实验主要用于ZigBee智能家居模拟应用开发、ZigBee温室大棚模拟应用开发等实验。该实训平台服务于RFID技术应用与实践、无线传感网应用与实践、物联网案例综合实践、物联网信息系统应用与实践和物联网课程综合实践等课程。通过实训平台在物联网专业系统课程实施后,提炼了实训教学内容,改变了实训教学方式方法,得到师生广泛认可,实施效果显著,培养了学生物联网技术实战化应用和项目开发能力。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杜祥岭,刘加宁.高校物联网专业与实训中心探析[J].辽宁工
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04):119-122.
[2] 柯强.物联网专业课程建设探讨[J].物联网技术,2012,4(01):
280-283.
[3] 马荣飞.融CEC-CDIO理念的物联网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
研究与实践[J].软件工程师,2014,6:11-12.
作者简介:
语言专业训练范文2
关键词:英语专业;师范技能;说课能力;新思路;新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G6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12-0016-02
大学期间对于师范生来说是一个提高师范技能的最佳时期,这也关乎到未来教师队伍的质量,其重要性不能忽视。师范生要通过编制考试、教师资格证的考核,其中说课、口语的技能所占的比重不能小觑。另外,成为教师之后,扎实的专业技能对于晋升职称、评比竞赛都有很大帮助。本研究对2013年~2016年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回顾,但就目前的研究表明,英语专业师范生的师范技能说课、口语这两项技能仍存在许多误区,找出有效的解决办法刻不容缓。
一、关于英语专业师范生说课技能训练
1. 说课的定义及其重要性
说课作为一项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能力,对于考查师范生的技能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在一些教学质量较高的地区,如南京、南通或是上海等地,通常采取以说课为主体的赛课机制。即参赛的教师或师范生在指定的时间内(一般为10分钟~20分钟),采取多种灵活的方式系统而又全面地阐述某一教学任务的课程设计及其设计的理论依据。
有研究者这样定义,说课是指教师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或教学研究人员,采用口头语言或相关辅助手段,阐述某学科课程或某具体课程的教学设计及其依据的教学研究过程。简单而言,说课就是教师对“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等问题进行阐述。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可以展现一个教师的教育理论修养、教学组织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帮助教师优化教学设计,反思教学行为,分享教学经验。
“从某种意义上说,说课是教师将教材理解、教法设计及学情分析转化为实际教学活动的一种课前‘预演’,它虽然不能等同于实际授课,但是对教师的实际教学有着直接的指导作用。比赛要求参赛教师在 10 分钟之内完成说课,这意味着教师们在这 10 分钟内要讲清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基本内容,甚至包括一定的教学理论。”简言之,就是教师在上课之前,要充分研究教学课本、教学大纲,充分备课,在教学教研人员以及同行的面前展示自己的教学思路以及理论依据的行为。
说课的重要性在我国的教育机制中越来越重要,它是教师自身专业能力的综合体现。说课是师范生之间相互交流、共同促进、共同提高的高质量的教研活动形式,这种形式有利于加速师范生更快地熟悉教学内容,培养师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利于师范生掌握新课标、新理念。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师范生要将新理念、新课程与说课联系在一起,说清楚为什么、怎么做,并且自由运用这些理论来完成教学任务。说课能提高师范生的表达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在同行对自己的评论中能够更加准确有效地发现自己的不足。同时,师范生观摩教师的说课,也能学到教师的优点与创新点。因此,说课能检验师范生的专业水平,提高师范生的专业素质,培养师范生的合作探究意识,促进师范生的进步。
2. 说课技能训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研究表明,虽然说课被忽视,但是它的重要性是不能被忽视的。如在教师专业技能培训中,说课的重要性逐渐被削弱,越来越多的课程也只是走形式,但在教师招聘、教师技能大赛、评比职称的过程中,说课能力却是很重要的评比标准。教师研究了本科院校英语专业师范生的专业特点,了解到他们英语专业知识学得较为扎实,大学期间还系统地学习了教育学、心理学、英文写作、英美国家概况等课程,但是对于说课却少有涉及,英语专业师范生的说课技能问题越来越突出。
(1)对于教学教材研究不透彻。一些师范生对于教学课本没有好好研究,没有加入自己的想法与体会,只是单纯将网上、参考资料上的内容照搬,导致说课内容没有新意,并且很生硬。研究中涉及的例子虽然能力很强,但是因为这个原因,未免可惜。说课通知中一般会明确告知师范生说课的大致范围,如果师范生盲目准备,不加分析,则可能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缺乏对教材的整体理解。在熟悉说课范围的过程中,师范生要把握不同年级教材之间的关系,同一册教材中不同单元之间的关系,每一单元的主题、重点语法等。师范生的课堂经验十分有限,更应该熟读并且熟练地掌握课本,理清教材的脉络,做出最佳的教学方案,为说课打下基础。
(2)不能正确运用板书。有的英语专业师范生不重视板书的作用,上课几乎不用板书;有的英语专业师范生过分利用板书,导致说课的时间不能合理地分配;也有个别的英语专业师范生板书技能不过硬、字迹潦草、态度不端正。板书应该是教学过程中十分有效的教学工具,能够用来高效辅助教学。现在虽然是信息时代,高科技飞速发展,但是板书这种传统的教学工具仍然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如在多媒体发生故障的时候,板书能够灵活有效地面对课上发生的意外。另外,本科院校应该举办相关板书技能大赛,提升师范生的兴趣和提高板书技能。
(3)缺乏应变能力与预见性。英语专业师范生即使在说课之前做了充分的准备,计划也总是赶不上变化,并且说课的^程中意外时有发生,他们并不能很好地应对这种状况。这一点在几乎所有的研究者的研究成果中均有涉及。上课与说课中,都可能会有意外发生,如师范生的教学不能激起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学生会产生抵触情绪,或者师范生的说课不能达到预期效果等。预见性,一方面体现在上课的预见性,即备课时要对学生回答问题做出多种预设。实习中,曾有师范生抛出一个问题,并预设了 40 种答案,可还是有学生给出了意想不到的答案。由此可见,预设必不可少,且要尽可能完备。另一方面,就是说课的预见性。同上课一样,师范生在说课过程中出现意外不可避免:说课内容的遗漏、说课理论的缺乏、心理情绪的变化等,都要求师范生事先对潜在的意外做出预设,并针对这些问题在备课时做好知识上、心理上的准备。因此,应对的方法必须要有,临场应变能力的训练也很有必要。
二、关于英语专业师范生口语技能训练
英语口语技能是英语专业师范生一项必备的技能,他们必须运用口语和学生交流,向学生魇谥识。研究表明,一些英语专业师范生存在着严重的“高分低能”现象,他们比较注重书写、考试,却忽略了对自身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当前国际化的新形势下,师范生从小就开始接受英语教育,作为即将站上讲台的范生必须学会使用规范的英语口语向学生讲授知识,传授道理。因此,如何有效提高师范生的英语口语技能就成为当前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综合近几年相关文献来看,目前英语专业师范生在口语表达方面的情况如下。
(1)缺乏科学性。口语表达的科学性可以从准确性和逻辑性两个方面来分析。就准确性来说,大多数英语专业师范生的口语发音比较标准,吐字清晰,但部分师范生的发音依然存在方言的痕迹。就逻辑性来说,部分师范生在英语口语表达上存在重复性与思维混乱性,不会使用正确的词语来强调,反而使表达显得唆;另外,师范生在进行表达时无法紧扣主题,当自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时候,却无法用正确的语言重新回到主题当中去。还有部分师范生存在口语表达不连贯,甚至出现中途错误和停顿。究其原因,是师范生对英语口语重要性的认识不足。由于部分地区的师范生接触到的仍是带着方言发音的英语,因此在思想上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认为只要课上得好,口语表达是否标准没什么影响。另外,学校也是主抓专业,并不太重视师范生的英语口语表达技能的培养。英语专业师范生应提高自己对英语口语表达的认识。口语旨在交流,标准的口语是师范生最基本的要求。师范生要狠抓基本功,加强口语训练,提高口语技能。师范生可定期开展英语口语技能大赛,如朗读训练、演讲比赛等,在活动中提高认识与口语技能,相互鼓励,促进交流。
(2)课程设置不合理。英语的学习应该是一个全面发展的过程,目的是增强师范生的英语能力,培养更多全面发展的英语人才,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做出贡献。而目前有些院校并不注重师范生的英语口语能力的培养,开设的口语课程较少,致使师范生没有从思想上认识到英语口语的重要性,因此英语口语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研究表明,英语专业师范生平时缺少规范有效的口语训练。对于大二的师范生来说,还基本上没接触过试讲,即便有,也是极少。在两年的求学期间,师范生接触理论课程较多,很少接触实践性的课程。针对这一问题,学校要引起重视,注重培养英语专业师范生的口语技能。同时,学校应调整教学模式,多开设口语方面的课程,开设真正贴合师范生的课程。要提高师范生的英语实践能力,就必须要让师范生进行真实的教育实践活动。同时,高校要加强与周边中小学的合作交流,为师范生提供锻炼口语、提高口语能力的平台,让师范生在教学实践中得到锻炼,提高口语能力。
(3)语音语调不规范。语言除了内容本身,还可以借助语音、语调等要素,把人们的情绪、授课内容的深远寓意表达出来。英语专业师范生在英语学习中,虽然掌握了英语的正确发音,但还缺乏对语言生动性、启发性与趣味性的理解。因为英语不同于我们的母语,需要教师在授课的过程当中吸引师范生的注意力。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师范生应当勇敢尝试,大胆模仿发音,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但在这一过程中,部分师范生不敢开口讲,缺少在公众面前用英语进行表达的机会,上课很少发言,课后也不会主动开口练习。甚至有些师范生一听说要试讲,一星期都在紧张。师范生要把听力与口语相结合,以听力训练带动口语训练。师范生课下可以安排一定的时间训练听力与口语,如听英文歌曲、英语新闻,看英文电影,去模仿经典的英文发音,还有句子的重读、爆破、断句等,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改善自己的口语技能。在具体的英文环境中,师范生的听力会得到大幅度提高。而且在听的同时,师范生自然会模仿其中的英文表达方式与习惯,进而提高自己的英语口语能力。
三、结束语
总之,说课和口语技能是英语专业师范生两项重要的教学技能。说课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教学形式,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来说,说课能力考查的是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要提高英语专业师范生的说课能力,就要提高师范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学校应多开设相关的课程,给师范生提供更多的试讲机会,让师范生在真正的教育实践中提升说课能力,探索新思路,寻求新方法。同时,教师要帮助师范生提高综合素质和教书育人水平,使师范生尽早适应教师的角色。英语口语主要是讲授知识,传授道理,传达感情,规范生动的口语表达能够吸引师范生、启发师范生,使师范生认真听讲,跟着老师的思路走,从而提高他们的英语口语能力。而作为即将走上讲台的英语专业师范生,更应该加强自己的教学技能,认真学习,勇于尝试,在实践中总结与提升,成为受社会欢迎的高素质师范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庆宗,吴喜艳,胡雪飞.”国培计划”顶岗实习对英语师范生教师信念影响的研究[J].外国语文研究,2015(04).
[2]李颖奇.英语专业师范生语音语调学习方法的新尝试[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11).
[3]易春燕,黄珊.英语师范生技能训练中阅读课堂活动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现代化,2016(37).
语言专业训练范文3
摘 要 业余少儿拉丁舞是我国拉丁舞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业余拉丁舞发展的主要形式。如何更好的促进业余少儿拉丁舞的水平上升,是一个值得去探讨和研究的话题。本论文采用数理统计法、专家访谈法、文献资料法和教学实验法进行调查和分析,并通过反复的实验论证实验方法的科学性,通过业余少儿拉丁舞专项力量训练的实验,得到实验结果。实验结果表明:1.进行专项力量素质的练习不但不影响舞蹈动作的掌握,反而有利于舞蹈水平的提高。2.踮脚尖、踢腿、肩关节、手位等,可以作为发展业余少儿拉丁舞专项力量素质训练的基本训练方法。
关键词 少儿拉丁舞 业余训练 专项力量素质
一、实验对象及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人就自己的37名学生进行实验,以培训机构的不同分为两组,实验组为湖南科大舞奇迹少儿拉丁舞培训班(21人、平均年龄11.5岁、平均身高125.6),对照组为湘潭新苗艺校少儿拉丁舞培训班(16人、平均年龄10.7、平均身高130.4)。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尚舞杂志、中国体育舞蹈联合会官网以及中国期刊数据库中查阅相关文献,为本文提供参考依据。
2.数理统计法
本研究文采用SPSS17.0软件,对少儿的力量素质项目成绩进行数据统计及分析。
3.实验法
将37名学生按照不同的培训班分为两组,实验组21人,对照组16人,实验组进行踮脚尖、踢腿、肩关节、手位和拉丁舞教学及练习,对照组则直接上课进行拉丁舞教学与练习。实验时间为六个月,每周2次课,每次课90分钟,实验组在课前做该练习。
二、实验假设
实验组在进行力量素质的练习不但不影响舞蹈动作的掌握,反而有利于舞蹈水平的提高。
三、实验目的
本论文主要研究踮脚尖、踢腿、肩关节、手位等力量素质练习对少儿拉丁舞水平的影响,为了检验笔者提出的力量素质训练对拉丁舞的水平提高具有推进作用。因而采用教学对比实验方法进行验证,笔者是本次教学实验的设计者,同时又是本次教学实验的实施者。
四、实验的操作
笔者是本次实验的设计者同样也是实验的执行者,但却不是实验的评价者。为了保证所得到的数据准确、所分析的结果能具有一定的可信性,因此笔者将聘请五位专家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打分。操作步骤如下:第一步,设计好教学实验,详细的向各位评委老师进行介绍并解答相关的问题。第二步,参照儿童力量素质标准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生进行前测。第三步,在六个月的教学实验后,邀请各位评委老师对两组的学生舞蹈技术的学习效果进行打分评价。第四步,对最后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果。
五、实验结果的评定办法
聘请三名湖南科技大学体育学院体育舞蹈专业教师和两名少儿拉丁专职教师作为裁判,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拉丁舞技术动作中的节奏感、力度、速度、动作稳定性以及视觉冲击力进行评价计分,以达到验证实验结果的客观公正性。进行评分时,将实验组和对照组一起进行练习,在事先不说明哪个是实验组,哪个是对照组的情况下请评委老师进行打分。评分时两组跳同一个舞种,同一个舞蹈套路,同一首舞曲,以保证评价打分的客观条件是相同的。计分标准:优秀为8分以上;良好6以上至8分;一般6分;较差6分以下;10分为满分。
六、实验的实施
(一)实验的前测
实验的前测:是指实验前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生身体力量素质方面的进行测试。包括:原地立定跳远、俯卧撑(30s)、仰卧起坐(30s)。
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三项成绩统计数据,并利用SPSS 17.0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生均来自湘潭,并且有的还就读于同一学校,参与体育锻炼的机会差不多。从表1实验前测得的数据统计结果F值为0.546,sig值为0.465表示方差齐性检验没有显著性差异,即两组的方差齐性。而后者T检验结果t=0.878,p=0.386,p>0.05由此可以看出,两组学生的立定跳远成绩无明显的差异,所测学生下肢爆发力处于同质水平。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生都是居住在市区的孩子,从事体力劳动的机会均不多,从表2实验前测得的数据统计结果F值为0.001,sig值为0.976表示方差齐性检验没有显著性差异,而后者T检验结果t=0.433,p=0.688,p>0.05由此可以看出,两组学生的俯卧撑成绩无明显的差异,所测学生上肢力量处于同质水平。
从表3实验前测得的数据统计结果F值为0.470,sig值为0.497表示方差齐性检验没有显著性差异,即两组的方差齐性。而后者T检验结果t=0.329,p=0.744,p>0.05由此可以看出,两组学生的仰卧起坐成绩无明显的差异。
由此从以上三个表的结果得出,本次教学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在立定跳远、俯卧撑、仰卧起坐这三个项目中两组学生成绩都均处于同一个水平。排除了影响实验结果的一定因素。
(二)实验中外部因素的控制(干扰变量)
本次实验对象均处于低年级学生,该水平领域的学生具有好奇心强、活泼好动等特点,且少儿普遍运用模仿的方式学习动作,在此基础上确定同样的认知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进行教学实验,再者教学课的流程一样、教学舞种、时间、套路以及音乐都是一样的。在尽量保证外部因素不影响实验结果的情况进行实验。
(三)力量素质练习内容
踮脚尖练习、踢腿练习、肩关节练习、手位练习。
语言专业训练范文4
作为我院唯一的省级特色专业, 运动训练专业从培养目标和业务规格上严格要求,贴近社会实际,并从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素质结构等方面细化指标,重点突出“校企结合”“体教结合”,注重实习实训环节,积极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
二、现状分析
(一)国外研究现状
鲁长芬,王健通过对美国体育院系课程改革研宄中指出,美国体育院系体育人才培养主要有以下特点:(1)重视非师范性的实用专业;(2)非常重视理论课,在技术课方面也着重强调技能形成和发展的理论知识,而不是学习运动技术本身;(3)体育院系中普及学生以计算机技术为主体的信息技术教育的学习;(4)自然科学类知识逐渐成为体育教学科研的重点。马志和,张林等通过对国外教育系统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共性经验及其启示研究指出,日本体育院系体育人才培养主要有以下特点:(1)进一步加强体育基础教育课程和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学习,通过学生基础教育课程和专业基础理论课程的学习,充分体现了日本“通才教育”和“专业教育”齐头并进的体育教育思想;(2)大幅度提高选修课的比例,计算机技术和知识已经成为社会对体育专业人才的基本素质要求,培养方式由大学生“主导型”向“自由型”转变。同时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对课程结构进行了整体调整。英国体育院系体育人才培养主要有以下特点:(1)注重和加强基础课程学习,(2)注重对娱乐、休闲和旅游课程的设置以更好适应社会的需求。(3)开设一些体育边缘学科,扩大学生知识面。莫斯科体育学院人才培养主要有以下特点:(1)在基础学习阶段增加基础学科的学习量。(2)在专业学习阶段增大专业课程尤其是专项运动课程的比例;(3)增加各类选修课,在课程设置中比较注重各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重视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设置,并将各个学科的内容有机的结合起来。(4)注重学生掌握实践技能与教师传授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
(二)国内研究现状
靳晶通过对我国高校运动训练专业人才的培养现状调查指出:学生生源方面,来自普通中学的学生比例逐渐上升,来自运动队的学生比例有逐渐下降的趋势;师资方面,具有运动训练专业的专业教师比例太小,缺乏高水平的训练经历以及实战经验;培养目标定位方面,现阶段我国高校的运动训练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较为单一,且不同类型学校之间也有差别;课程设置方面,课程门类零散单一、内容陈旧、缺乏人文教育的内容、课程设置与培养目标的匹配度低等问题。熊耀,王翔从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改革和社会发展需求角度指出,运动训练专业的人才培养必需拓展专业知识面,由“单一目标”向“多元目标”的培养转变,人才规格的培养由“专才”型向“通才”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方向发展,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王红雨通过对我国14所体育院校运动训练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研究指出,运动训练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应体现出多样化的特点;教师在能力、素质方面还有一定的欠缺。郑振国在《我国运动训练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及存在问题》文章中指出,近年来,单独考试招生的规模在不断扩大,具备单招资格的院校不断增多,运动训练专业的生源发生了改变,经过高水平专业训练的运动员通过单招进入体育高校的人数和比例在逐年减少,而未经过高水平专业训练的普通中学生人数和比例在逐年提高;培养目标方向过窄,较混淆。
三、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内容,查阅中国期刊数据库、中国知网以及Internet等,寻求有价值的文献资料。
(二)访谈法
在了解基本情况条件下,对相关院校进行认真访问,深入了解其专业建设相关情况,对高职高专院校和本科院校专家进行访谈,从中找出适合我院运动训练专业建设的发展的有效途径。
(三)逻辑分析法
对所收集到的资料进行逻辑分析,梳理整个研究框架,系统、完善的了解目前高职高专和本科院校运动训练专业建设的发展现状。
(四)数理统计法
将所收集到的资料进行统计、整理,形成系统的数据库。
四、主要思路
(一)在办学理念上,坚持“育人为本,质量求存,开拓创新,凸显特色”
把育人作为本专业的根本,把质量作为本专业的生命,把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作为本专业的动力,注重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与创业能力,进一步培育专业文化氛围,形成专业核心竞争力,实现专业可持续发展。
(二)在人才培养上,坚持“厚基础、宽口径、多模块、强能力”的人才培养思路
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21世纪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明确市场对本专业的人才需求,以加强和培养优秀运动员和各级各类体育人才为培养目标,明确中小企业创业管理与运营管理人才培养方向,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完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机制、灵活柔性的培养模式,提升本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实现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
(三)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坚持“数量保证、结构合理、素质过硬、整体优化”的方针
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教学、科研建设为中心,坚持“提高学历层次”和“充实双师型队伍”的培养原则,以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为中心,促进教师资源的结构优化和合理配置;以培养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为重点,以提高教学水平为主导,通过引进来、送出去和内部培养等形式,不断完善引才、留才、用才的良好工作机制,努力建设一支符合本专业发展需要、积极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结构科学的师资队伍。
(四)在教学改革上,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深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加强本专业与其他相关专业之间的交叉与融合,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促进课程与实践教学体系创新;深化教学方法改革,积极实施体验式、项目式、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突出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
(五)在学科与专业建设上,确立“适应市场,突出特色,打造品牌”的学科促专业的建设思路
依托“省级特色专业”,促进运动训练专业内涵建设和协调发展,形成以重点学科为基础,特色专业为突破口,精品课程(群)为抓手的专业建设途径。积极培养与引进有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加强纵向横向课题的研究,使本专业的教研、科研和人才培养结合更为紧密,特色专业优势更加突出和鲜明,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
(六)在专业实践条件建设上,完善以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本领与实践能力为目标的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
依托我专业省级优秀实习基地,并进一步加大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力度,进一步维护好专业实习基地、产学研基地以及毕业生就业基地,为学生的在岗实习提供保证,使本专业实践教学在社会上发挥示范辐射作用。
五、价值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社会需求关系的变化。知识与人才是推动国家和社会改革进步的主要力量。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社会上出现了许多与竞技体育有关的行业,在我国教育体制不断改革发展的大趋势下,我国运动训练专业如何适应社会的需求,为我国运动训练专业培养各级各类优秀的人才成为了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因此,探讨和研究运动训练专业的发展情况对我院人才的培养有着很重要的战略意义。
语言专业训练范文5
【论文摘 要】针对当今国内高等院校运动训练专业偏重于培养“体育专业人”、注重强化科学的运动知识技能的教学与训练,而忽视了同步进行相关的人文教育等问题,通过对为运动训练专业教学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关系的阐述分析,为训练专业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现实价值奠定理论基础。
2009年10月16日总书记在济南接见体育先进代表时强调指出:体育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体育战线的同志们要牢记肩负的历史使命,努力推动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们运动训练专业培养高素质人才,加强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提供了新的契机。因此,本文将结合体育教学的实际,对普通高校运动训练专业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融合的基本原则和对策进行探索。
一、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融合的原则
1.“少而精,要管用”的原则
在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的设置上,应以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为着眼点,从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准则和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的目的上考虑。遵循“少而精,要管用”的原则。过多的设置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并不一定达到好的教育效果。另外,学生文化基础底子相对薄弱,文化水平参差不齐,而且性格、爱好、特长又存在许多差别,对他们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更应该注意实行“少而精,要管用”的原则。
2.显性与隐性并重的原则
课堂教学无疑是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建构中最主要的部分。它是直接的、外显的、通过学生有意识的特定心理反应起作用的教育影响因素;但是,体育教育相对较为薄弱的人文氛围,即环境“课程”,更不应忽视。它是课内外间接的、内隐的、通过学生无意识的非特定心理反应发生作用的,因此又可以称之为隐性课程。由于隐性课程是建立在学生无意识心理活动基础上,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因而相对具有更强的同化力,它在社会行为规范的价值标准和个性的健康发展等方面所产生的作用,往往是显性课程所无法比拟的。所以,有系统地开设综合性人文社科课程就成了优化课程体系的必然选择。
3.双向融合与渗透的原则
人文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不是简单地调和,也不是教育价值的科学取向和人文取向的二元相加,它们的融合是在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制度和课程编制等方面的根本改变。在教育价值取向上,以社会发展需要为中心的教育价值观和以个人发展需要为中心的价值观的统一,强调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提升人的精神生活,培养健全的人格,既要彰显教育对增进个人尊严与价值,又要突出教育在增进社会团结,培植社会公共精神方面的作用;在教育目标上,力求实现人性与提高人力的统一,培养既有明确生活目标,又有审美、会创造生活的人;在教育内容上,它把传递人类文化价值观念和伦理道德规范与传授科学知识和实际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强调高等教育不仅应该教给学生实用知识,还应该帮助他们形成道德责任感。
二、运动训练专业教学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融合的途径
1.大力发展科学教育,培育积极完整的科学文化
科学教育是传授科学文化的活动,但现行的科学教育往往在教知识而不是教文化,只注重知识的结论或结果而忽视文化形成的过程,从而引起科学文化和科学教育的双重迷失。要改变现有的这种状况,我认为在以下几个方面有待努力:首先,全面理解科学教育,树立正确的科学价值观,全面地理解科学教育,具有极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其次,树立建构主义科学教学观。建构主义学习观强调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否认知识的预设性、结论性、静态性,消解知识就是真理的习惯意识,培养学生的批判、质疑的态度和精神,这对于形成正确的科学文化是有积极建设作用的。再次,构建学术创新机制与体系。科学研究的本质在于创新,在创新中才能凝练、体现出科学精神,才能形成积极向上的科学文化。
2.提升教育的人文性
提高教育的人文性和人文意义,必须要充分肯定人文教育的重要地位,阐发与弘扬科学教育的人文价值,充分挖掘教育教学中的人文因素和价值内涵,营造和谐自由的育人氛围,注重校园文化建设。首先教师要有很高的人文素养和人文水平。其次,教育中去除狭隘的专业教学心理,注重整体的文化品格教育。再次,注重体育生自身的人文环境建设。总之,这是一项全面的系统的行动工程,需要全方位地加以培育,才得以促进教育的人文性和人文意义的形成。
3.在制度层面上要高度重视人文教育
时至今日,人文教育的严重缺失成为体育院校教育长期以来不可忽视的弊病。所以,我认为在有关政策制订和制度安排上要高度重视人文教育,要营造出有利于人文教育实践推展的制度环境。首先,从宏观方面来说,确立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均衡发展的教育理念。因为学校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必须建立在二者均衡发展的基础之上,这种均衡性要求既要重视发展科学教育,也要在整个高等教育中赋予人文教育以同等重要的地位。其次,在学校层面上,要努力形成有利于两种文化教育和谐互动的发展机制。两种文化教育的失衡,或者说人文教育的失落,有其深刻的历史缘由,是人类文化中人文理性和科学理性矛屑冲突的一个结果。
4.建立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课程体系
师范素质是作为一名师范生起码的素质之一,但目前师范素质已被弱化,培养的师资逐渐脱离了师范轨道。特别是有些项目教学能力有下降的趋势,与中小学的教学要求已相差甚远。因此应通过一切手段强化师范素质:在课程设置中,应增加教育类的相关课程。同时还应多创设和构建教师职业的真实环境,从中体验教师职业。故此,在课程设置方面,亟待需要浓缩、精炼基础课程,适宜的增添跨学科、新兴学科与综合性课程。将人文社会科学教育渗透列体育专业的教学之中,使人文课程不脱离体育实际,体育课程体现人文精神,形成体育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一体的课程体。
综上所述,普通高校运动训练专业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相互融合,在实施运动训练专业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相互融合的过程中,应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提高其全面素质。人文与科学只有二者相互融合,紧密配合,科学才能全面发展,人才能全面发展,社会才能全面发展,自然、人、社会才能健康、协调而持续的发展。这是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潮流,这也是国家大力发展素质教育,培养适应素质教育需要的体育专业人才,赋予高校体育专业的必然抉择。
参考文献:
[1]孙承斌,邹声文.会见体育界代表:推动向体育强国迈进[BE/OL].,2009-10-16.
[2]宋继新.论科学与人文融合的体育运动—体育运动的思想、原理和方式的变革[J].体育学刊,2004(11).
语言专业训练范文6
幼师学生要提高口语表达能力,语文课堂得“动”起来、“活”起来,运用新的教学模式还学生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乐”中“学”。故事表演就是其中的一个好方法。
语文口语教学中的表演就是运用戏剧形式创设课堂情境,让学生担当角色并进行表演,从而不仅让学生练习胆量,而且有效地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其创造性,使其充分发挥想象力,养成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习惯。有以下优点:(1)可以把教材内容具体化和形象化,将学习教材、理解教材、运用教材结合起来;(2)可以全面提高学生听、读、说、演的综合素质,使学生的自我表现愿望得到实现。
故事表演是幼儿非常喜欢的语言活动形式,也是幼儿教师必备的一项基本技能。它是以声音表情,面部表情和身段表情来创造性地再现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一种表演活动。幼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经常会使用这一文学手段组织教育教学活动,同时也会指导幼儿进行故事表演活动。因此,培养学前教育学生讲故事的能力非常重要。而学前教育学生对表现人物外形特征和情绪情感体验的面部表情及身段表情掌握较好,但对故事表演中最关键的声音表情却很难掌握。究其原因,一是声音表情不像面部表情和身段表情那样看得见,摸得着,对学生来说不够具体形象,较难理解。二是缺乏系统的训练和指导。三是学生对文学作品内容理解与掌握不足。那么,如何提高学前教育学生故事表演的能力,尤其是提高学生用声音塑造角色的能力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了一些探究和尝试。
一、用示范使学生领会讲故事和表演的要领
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故事表演也是一样,教师必须示范讲故事,在上口语训练课时,我都坚持有表情、绘声绘色地给学生讲述。指导学生用自己的声音区别狮子、老虎、小白兔和小乌龟的声音,区别《两只小老鼠》中圆耳朵和尖尾巴的声音。指导学生塑造纯洁美丽的白雪公主,骄傲自满的小公鸡,淳朴善良的长发妹,威武雄壮的狮子大王等生动的形象。在我的带动和指导下,学生爱上了自己讲故事,表演故事。他们耳濡目染,知道故事应该用心去讲述,用声音去表演。他们希望自己能讲得像老师一样动听,表演得像老师一样精彩。有了这样的愿望和要求,他们学习声音表情的各种运用,自然不会觉得枯燥、难懂了。
二、学习基本的声音表演技巧
声音也是有表情的,各种各样的声音传递着不同的信息,声音表情实质上就是语气、语调、语速的变化所表达的人物不同的情绪、情感及音色的区别代表的人物不同的形象特征。学习声音的表演技巧,首先要让他们理解,我采取了以下的步骤。
1.知道声音有不同的表情,不同的声音表情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初步了解正确运用声音表情的重要性。如说同一句话:“下雨了”用较高的音高、较快的语速及向上的语调说出来,表达一种快乐、欣喜的情绪;用较低的音高、较慢的语速及向下的语调说出来,表达的是一种沮丧、失望的情绪。我通过此类具体、形象的例子,逐步引导学生对声音表情及正确运用声音表情的重要性有了不同程度的了解。
2.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地学习,训练声音表情表演技巧。创设一些情境,让学生用合适的语气、语调、语速表述一句话。比如:大灰狼看见了小白兔,大灰狼说:“我要吃掉你!”小白兔说:“救命啊!救命啊!”等。接着让学生分辨、学习运用不同的音色,请他们自己比较分析情景中的人物形象应该用什么样的音色来表现。
三、深入理解文学作品,结合作品进行训练
故事表演离不开文学作品,要想表演好故事,必须深入理解作品的情节、角色的形象特征、角色的内心活动、情绪变化等。比如表演故事《咕咚》,引导学生用尖、细、快的声音和心慌的语调表现小白兔。设计“用什么样的声音来表现小白兔?用粗、慢的声音行不行?小白兔心里在想什么”等问题。要求学生用不同的声音去表现狐狸和猴子,引导他们思考:狐狸的性格怎么样?谁更焦急?通过分析、比较,学生表演时用较慢、带波折的声音表现狐狸,用较直、较快的声音表现猴子。要求幼儿表现大狮子,则提问:大狮子是什么样子的?它在故事里是一只什么样的大狮子?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去表现它?引导幼儿用较粗、较慢、有力的声音表现出大狮子威武的形象。
通过不断的欣赏、分析、练习,学生们表演故事时,声音表情越来越丰富,运用越来越准确,表演故事的能力,尤其是用声音塑造不同人物形象的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语言的表现力大大地增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