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学知识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地质学知识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地质学知识点范文1

关键词:高考政治 时事政治 经济观点

在新课改继续深入的背景下,如何调整政治教学以适应新课改的变化,以及如何应对高考越来越高的能力要求是摆在每一个教师面前的重大课题,它需要一批又一批优秀的教师不断探索和实践。下面,我就2012年政治高考中涉及经济学知识的题目作简答评析,并简单谈谈我对于政治教学中要注重向学生传递科学的经济学知识和观点这一问题的具体看法。

一、2012年高考政治试题选析

1.关于经济学知识的时事政治题

例1 (2012年江苏卷)2011年11月,为使更多低收入人口享受到国家扶贫优惠政策,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确定了新的国家扶贫标准。这一标准为农民人均纯收入(2010年不变价)()

A.1274元 B.2300元

C.3500元 D.4000元

解析:选B。本题是对新的国家扶贫标准的考查,属于学生日常要注意收集和了解的知识。

2.关于经济学知识的基础题

例2 (2012年安徽卷)右图反映的是在商品价格和其他因素不变时,收入(M)变化引起A商品需求量(X)变化的曲线。下列判断正确的有()

①随着收入增加,A商品需求量相应增加

②随着收入增加,A商品需求量相应减少

③随着收入增加,A商品需求量的增加幅度递增

④随着收入增加,A商品需求量的增加幅度递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B。本题考查收入对消费需求的影响。收入是影响消费需求的基础,从坐标图中可以看出,随着收入增加,人们对商品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但增加的幅度在不断减少,所以B正确。

例3 (2012年安徽卷)读下表,假定其他条件不变,2011年某企业生产M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的比例和价值总量分别是()

A.50% 40万 B.80% 80万

C.100% 80万 D.200% 160万

解析:选C。本题考查劳动生产率和价值量的关系。某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是指个别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时间由4减少至2,说明个别劳动时间提高了1倍,即100%。商品的价值总量=商品数量×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故选C。

二、日常教学中要注意传授科学的经济学知识

日常教学要注意对学生经济学知识的传授,依据课本,适当拓展经济学知识供学生开阔视野。

1.经济学基础知识

要解答经济学的题目首先就要掌握经济学的基础知识。比如说货币的起源、功能、发展,价值规律的内容和作用,劳动与经营等知识。要切记所有关于经济学知识的题目都是“万变不离其宗”,而其中的“宗”就是最根本的、也是最基础的经济学知识。

2.适当拓展

除了要传授学生经济学的基础知识之外,教师也要适当拓展这些基本知识。比如在学必修一《经济生活》中“投资的选择”时,就可以了解一下学生家庭里有没有炒股票或者买基金的投资行为,有没有贷款创业的行为等,进而可以由此展开延伸,可以讲述一下资本主义国家的次贷危机;或者考虑存款利息的计算问题,比如说如果存的年数不一样,采用哪种方式和哪家银行对自己最有利等。这样可以在传授知识之外,向学生传递简单的投资知识和意识等,为培养新世纪需要的经济人才贡献力量。

三、教学中要十分注重向学生传递多重经济观点

1.教学中注意多角度解读经济事件

多角度解读经济事件可以拓宽学生的思路,深化其初步建立的经济学基础框架。比如就目前的房价问题,教师就可以拿到课堂上来供学生讨论,然后综合收集到的信息向学生多角度解读。比如从人民群众的角度,从政府的角度,从房地产商的角度,从中间投资者的角度(炒房的人),等等。

2.关注经济人物

各个行业都有处于其领域前列的人物,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多关注经济人物,从而增强自身的经济素养。比如可以让学生关注著名经济学者郎咸平教授,或者关注每年的CCTV年度经济人物等。

地质学知识点范文2

[关键词]高师地理教育 地质与地貌学 教学 焦点问题

[中图分类号] G6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6-0073-02

地质学和地貌学是地理科学专业的重要课程,二者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其课程均有综合性、复杂性、实践性等特点,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野外工作的某些基本技能、方法有着密切的因果关系。笔者根据长期从事地质学与地貌学教学的经验,针对目前该课程所面临的一些焦点问题进行了研讨。

一、地质学与地貌学课程教学中面临的焦点问题

(一)地质学与地貌学课程在地理专业中的地位不断弱化

地质学与地貌学在研究和解决自然环境与人类密切相关的现实问题过程中,其独特视角和研究方法是其他学科无可替代的,作为应用学科其实用价值日益彰显。[1]

但是,目前地理科学明显存在重人文地理、轻自然地理的倾向,同时地理科学专业为了开设新兴课程和选修课程,将原本非常必要的基础理论教育和基础课程大量消减,地质、地貌学课程自然不能幸免,直接表现就是课时量大减,经费投入不足,其地位和重要性不断弱化。[2]

(二)地质学与地貌学课程的实践环节亟待加强

地质学与地貌学课程是研究地球的自然科学,研究对象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特点,这就要求课程除了室内理论教学之外,还要有实践教学。地质学与地貌学课程的实践教学包括实验室实习、野外实习和社会实践等环节。目前,我国地理科学专业的教育和研究中,存在着重室内、轻野外,重建模、轻实践,重理论、轻应用,重、轻成果转化等令人担忧的倾向。因此,高校地理科学的实践教学亟待加强。

地质学与地貌学课程的难点是在讲述地球的物质组成、地壳的构造变动、地理环境变迁、地貌形成与演化时需要学生建立起一定的空间感,这是实验室实习解决不了的。因此学习地质、地貌知识的学生还需有一定的野外实习经历。但由于经费问题、课时问题、安全问题、学生问题、师资问题等诸多因素的制约,目前许多师范院校的野外实习环节被大大地打了折扣,原来的短途实习取消,野外实习被压缩,大多数院校的野外实习压缩成一周的时间,而实习效果令人不敢恭维。

(三)地质学与地貌学基础理论的教育和研究不断削弱

笔者在研究上世纪初叶至30年行的《地学杂志》中发现,这一中国最早的地球科学刊物登载了许多有关地球科学基础理论的学术文章,辩证地论述了人地关系,地球上内外力地质作用的关系及其对地表形态和人文环境的影响等科学命题。[3]这在科学尚未普及的中国近代极大地开阔人们的科学视野,激发了地球科学工作者深入社会和投身大自然探索地球奥秘的激情。在地球科学的各个领域,许多学者就一些重大的基础理论问题提出了具有独到见解的系统学说。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地球科学工作者积极参与了一系列重大的自然资源调查项目、国土开发和旅游资源开发等项目,并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现阶段我国地球科学界存在只重视为实践服务而忽视基础理论研究和教学的倾向,地球科学基础理论研究在上世纪一度出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但如今早已风光不再,以至于近些年来我国地球科学领域在重大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并没有突破性的进展。

(四)地质学和地貌学教师的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教育的首要问题是教师的问题,作为一名高校的专业课教师担负着教书育人的双重使命。作为一名有发展前途的地理专业的地质、地貌学任课教师必须有广博的知识,从宏观上密切关注现代地理学的内涵和科学体系及发展趋势,从中观上能够熟知高等师范院校地理学的学科体系与各分支学科的关系,从微观上能够驾驭自己教授的地质学与地貌学课程。

目前,各高校引进的地质学与地貌学教师的学历很高,大多具有博士学位。然而这些教师虽然在某一领域有较高深的造诣,但是知识单一,不够广博,对地质学与地貌学总体把握不够,且野外实践的基本功底非常薄弱。同时,由于职称压力,教师从事科学研究的热情高涨,但对教学的投入不足,没有激情。

二、高师地理教育中地质学与地貌学课程教学的改革

(一)正确认识地质学与地貌学课程的重要地位

地理科学本来就是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相互统一的科学,只有将自然地理学尤其是地质、地貌学课程放在应有的重要位置上,在基础教育和在高等师范教育中普及地质、地貌学知识,使学生建构起必备的地质、地貌学知识结构,这才是提高学生科学素质、培养现代化有用人才的明智之举。

(二)多渠道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1.丰富室内试验环节。重视常规的实验室实习环节,同时为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实习必须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应在实验室及展览室增添与日常生活有密切关系的各种矿产标本、装饰石材标本、观赏石和宝玉石标本,使实习更加贴近生活和生产实际,提高本课程实习的实用性和趣味性。[4]

2.强化野外实践环节。在实习经费、时间都比较紧张的情况下,地质学与地貌学野外实习要本着综合利用实习资源的原则,精心设计实习路线和安排实习内容,力求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野外实习更要密切联系当前人类关注的资源、环境问题,使实践教学更具有社会针对性和应用价值。

3.补充社会实践环节。要鼓励和引导高校地理专业的学生与附近地区的地质公园、自然保护区、博物馆、科技馆建立密切联系,利用课余时间以青年志愿者活动形式担当讲解员和导游员,利用所学的本领向社会大众普及地球科学知识,这种实践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又巩固了本课程的学习效果。

(三)从根本上提高师资队伍素质

作为一名合格的地质学和地貌学的教师必须有正确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学术思想。在教书方面,教师最重要的职责是教育学生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有效地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在育人方面,教师应将自己对地球科学知识的学习和教学感悟,升华成对宇宙观、世界观、人生观的理解,并通过言传身教渗透给学生。

作为一名受学生欢迎的专业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有激情。教师要把个人的兴趣爱好与所从事的专业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更何况随着地质、地貌学的发展延伸,赏石文化、宝玉石鉴赏、地质旅游在民间悄然兴起,我们作为专业学者不妨也插上文化艺术的翅膀,使原本枯燥的教学内容不再索然无味,让学生感知冰冷的石头中蕴藏着科学的真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四)加强地质学与地貌学基础理论的教育和研究

近几十年来,随着人类对自然系统的影响在程度和节奏上的不断加大,地球表层系统处于持续的快速变化之中,人类对自然系统的关注度也日益增强,这为加强地质学与地貌学基础理论的教育和研究提供了一个重要契机。

针对目前全球环境变化和社会经济大规模的发展给现代地球科学提出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将地质学与地貌学的研究和教育纳入地球科学的整体系统进行深入探讨,鼓励学生们在上述有关基础理论方面进行深入探究,使地球科学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有重大的突破。

三、结束语

地质学和地貌学作为高等师范院校地理专业中相当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具有内容丰富、实践性强、高度综合的特点。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教师队伍,建立系统、完善的知识结构,设置生动的实践教学体系,掌握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创新性教学手段,是提高地质学和地貌学的教学水平的有力保障,将为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地理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 注 释 ]

[1] 王颖.关于地球科学教育发展建议[J].中国大学教学,2010(12):3-4.

[2] 王心源,常月明,高超,等.21世纪高等师范院校地理专业地质学教学体系改革研究[J].中国地质教育,2006(1):98-103.

[3] 李兆江,刘焱.试论《地学杂志》与中国近代地球科学[J].科学,2012(2):50-54.

[4] 杨凤根,骆祖江,候玉宾.从基础地质学教学入手培养大学新生学地质的兴趣[J].中国地质教育,2009(1):132-135.

地质学知识点范文3

      

        无

        (i0002)主编寄语 无

        专家述评

        (465)心电图st-t改变的临床问题 陈清启

        (472)心电图pr问期延长面面观 王志毅

        (476)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临床应用 李忠杰

        (482)心电图技能培训在社区及院前急救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价值 张琴

        论著

        (486)正常人体呼吸频率调节下血压即时变异与心率变异关系的研究 沈仲元 shin lin 竺英祺 余平 郁伟林 章琪虎 瞿敏红

        (492)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与运动血压的相关性 何义明 张云红 李利华

        读者·作者·编者

        (494)贺信 无

        论著

        (495)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合并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患者心率变异性及临床预后分析 许智永 康虹 刘林勇

        心电前沿

        (498)2012年全球心肌梗死统一定义更新解读 王福军 罗亚雄

        (500)无创心电检查技术发展的新方向 刘鸣

        (503)国外心电学研究最新进展之四 程中伟(摘译)

        心电指南

        (506)三维电生理图在心电图理论教学中的应用体会 王德国 张凤祥

        讲座

        (510)缓慢性心律失常诊治进展及临床用药典型病例报告 林家弟

        (520)心电向量的临床应用系列讲座讲义(1):有关心脏肥大的心电向量问题 陈有昌

        (530)宽qrs波群心动过速简介 郑华 蔡卫勋

        临床心电图

        (534)动态心电图回放中出现的简单重复现象与qrs波群丢失现象 吴艳霞 程慧磊 陈振方

        (536)94例招飞体检pr间期异常心电图分析 刘卫民 蔺笑萍 孔晓鸿

        病例报告

        (538)远程监测尖端扭转型室速伴q-t间期延长1例 贾书敏 黄文 陈守强

地质学知识点范文4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探究;规范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以学生的亲自操作、认真观察为基础,通过分析、归纳和总结得出结论,并将实验结论应用于社会实践中。新课程实施几年来,课标对探究性实验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教师更加重视实验教学。如何在有限的授课时间内搞好实验教学,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是每位教师认真思考的课题。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仍然有部分教师为了省事,节省课堂时间,往往不去精心设计实验甚至不做实验,直接把结果告诉学生,这失去了实验教学的初衷,给实验相关的物理知识的理解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一、要仔细研究实验

做好实验的关键是弄清实验的目的以及怎样才能达到目的,这就需要教师在实验前认真研究实验,明确实验目的和达到目的的途径,这样在进行实验操作时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如,教学“牛顿第一定律”中“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时,目的是比较不同阻力情况下物体的运动有什么不同,因此,要求设计不同的阻力环境,可采用玻璃、木板、报纸、棉布、毛巾等不同的材料作为物体的运动面,而要达到目的又必须要保证运动物体的初始运动情况相同,所以要采用“同一斜面、同一小车”从“同一高度”释放,才能做出正确的比较。

当然,由于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有些实验不能给学生直观的感受,只能借助于多媒体课件,展示实验现象。如,“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中,由于受到条件的限制,只能通过多媒体课件模拟实验,用活动的图像配上逼真的声音进行演示,然后再做“瓶吞蛋”实验和覆水杯实验来证明大气压的存在,待学生对大气压有了初步的了解后,在此基础上又设计一个课堂内能操作的实验:用一张中心由细线固定的牛皮纸压入水中浸湿,然后严严实实地贴在一块大小适当的玻璃板上,用一个弹簧测力计钩住细线的另一端使玻璃板平面与地面平行方向悬空,读出测力计上的示数。相信教师只要在此时稍作解释,便能使学生真正看到大气压力的存在。这样的实验操作充分说明教材中蕴含的实验原因,对于实验结论的总结与概括显得自然,学生理解得也比较透彻。

二、要认真准备实验

有的教师由于实验准备不充分,思想认识不足,在课堂演示时,往往实验现象不够明显,结果造成实验失败或实验效果不理想,影响课堂教学效果。要避免这些问题,教师在课前不仅应该做好仪器方面的准备,还需要对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有所预料。在课堂教学交流活动中,曾有一位教师讲授有关电磁感应的知识,在探究产生感应电流条件的实验时,该教师采用蹄形磁体作为磁场,想使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蹄形磁体的磁场内不做切割磁感线运动,而是顺、逆磁感线方向运动,但发现与之相连的灵敏电流计还是有微小的偏转;这时教师急了,只有反复说明:“蹄形磁体的磁感线不是绝对平行的”等等。最后学生还是总结不出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后来有一位教师注意到了这一点,于是在实验时选用了两个比较大的条形磁体,避免了这一难讲清楚的现象,克服了实验中容易出现的错误,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要规范操作实验

教师在演示有关实验时,需要注意实验的步骤及实验过程中正确、规范,这不仅关系到实验能否成功,还可能对实验现象产生影响。例如,“探究串、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中,测串联电路总电压时,如果使用干电池做电源,结果可能会有差值,这是因为干电池它有内阻,这可以根据学校的条件,如果能采用学生电源则对实验结果更佳,当出现了与实验本身不一致的结果,应及时地给学生做出解释。只有规范的实验操作步骤才能得出正确的实验结果,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四、实验与其他教学手段要结合使用

地质学知识点范文5

(2)学过的计数单位有(按从小到大的顺序) : 个(一) ,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 (3)10 个一是十,10 个十是一百,10 个一百是一千,10 个一千是一万, 10 个一万是十万, 个十万是一百万, 个一百万是一千万, 个一千万是一亿, 10 10 10 10 个一亿是十亿,10 个十亿是一百亿,10 个一百亿是一千亿。 (4)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10。

2、数位: (1)数中的每一个数字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2)数位顺序表:

…… 千亿位 百亿位 十亿位 亿位 千万位 百万位 十万位 万位 千位 百位 十位 个位

地质学知识点范文6

学生已经学过整式与分式,知道用式子可以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解决与数量关系有关的问题还会遇到二次根式。“二次根式” 一章就来认识这种式子,探索它的性质,掌握它的运算。

在这一章,首先让学生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并掌握以下重要结论:

注:关于二次根式的运算,由于二次根式的乘除相对于二次根式的加减来说更易于掌握,教科书先安排二次根式的乘除,再安排二次根式的加减。“二次根式的乘除”一节的内容有两条发展的线索。一条是用具体计算的例子体会二次根式乘除法则的合理性,并运用二次根式的乘除法则进行运算;一条是由二次根式的乘除法则得到

并运用它们进行二次根式的化简。

“二次根式的加减”一节先安排二次根式加减的内容,再安排二次根式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内容。在本节中,注意类比整式运算的有关内容。例如,让学生比较二次根式的加减与整式的加减,又如,通过例题说明在二次根式的运算中,多项式乘法法则和乘法公式仍然适用。这些处理有助于学生掌握本节内容。

第22章 一元二次方程

学生已经掌握了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在解决某些实际问题时还会遇到一种新方程 —— 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一章就来认识这种方程,讨论这种方程的解法,并运用这种方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本章首先通过雕像设计、制作方盒、排球比赛等问题引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给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然后让学生通过数值代入的方法找出某些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对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加以体会,并给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概念,

“22.2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一节介绍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三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下面分别加以说明。

(1)在介绍配方法时,首先通过实际问题引出形如 的方程。这样的方程可以化为更为简单的形如 的方程,由平方根的概念,可以得到这个方程的解。进而举例说明如何解形如 的方程。然后举例说明一元二次方程可以化为形如 的方程,引出配方法。最后安排运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例题。在例题中,涉及二次项系数不是1的一元二次方程,也涉及没有实数根的一元二次方程。对于没有实数根的一元二次方程,学了“公式法”以后,学生对这个内容会有进一步的理解。

(2)在介绍公式法时,首先借助配方法讨论方程 的解法,得到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然后安排运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例题。在例题中,涉及有两个相等实数根的一元二次方程,也涉及没有实数根的一元二次方程。由此引出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三种情况。

(3)在介绍因式分解法时,首先通过实际问题引出易于用因式分解法的一元二次方程,引出因式分解法。然后安排运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例题。最后对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三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进行小结。

“22.3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一节安排了四个探究栏目,分别探究传播、成本下降率、面积、匀变速运动等问题,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

第23章 旋转

学生已经认识了平移、轴对称,探索了它们的性质,并运用它们进行图案设计。本书中图形变换又增添了一名新成员――旋转。“旋转”一章就来认识这种变换,探索它的性质。在此基础上,认识中心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

“23.1旋转”一节首先通过实例介绍旋转的概念。然后让学生探究旋转的性质。在此基础上,通过例题说明作一个图形旋转后的图形的方法。最后举例说明用旋转可以进行图案设计。

“23.2中心对称”一节首先通过实例介绍中心对称的概念。然后让学生探究中心对称的性质。在此基础上,通过例题说明作与一个图形成中心对称的图形的方法。这些内容之后,通过线段、平行四边形引出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最后介绍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的关系,以及利用这一关系作与一个图形成中心对称的图形的方法。

“23.3课题学习 图案设计”一节让学生探索图形之间的变换关系(平移、轴对称、旋转及其组合),灵活运用平移、轴对称、旋转的组合进行图案设计。

第24章 圆

圆是一种常见的图形。在“圆”这一章,学生将进一步认识圆,探索它的性质,并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通过这一章的学习,学生的解决图形问题的能力将会进一步提高。

“24.1圆”一节首先介绍圆及其有关概念。然后让学生探究与垂直于弦的直径有关的结论,并运用这些结论解决问题。接下来,让学生探究弧、弦、圆心角的关系,并运用上述关系解决问题。最后让学生探究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并运用上述关系解决问题。

“24.2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一节首先介绍点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三角形的外心的概念,并通过证明“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不能作圆”引出了反证法。然后介绍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切线的概念以及与切线有关的结论。最后介绍圆和圆的位置关系。

“24.3正多边形和圆”一节揭示了正多边形和圆的关系,介绍了等分圆周得到正多边形的方法。

“24.4弧长和扇形面积”一节首先介绍弧长公式。然后介绍扇形及其面积公式。最后介绍圆锥的侧面积公式。

第25 章 概率初步

将一枚硬币抛掷一次,可能出现正面也可能出现反面,出现正面的可能性大还是出现反面的可能性大呢?学了“概率”一章,学生就能更好地认识这个问题了。掌握了概率的初步知识,学生还会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

“25.1概率”一节首先通过实例介绍随机事件的概念,然后通过掷币问题引出概率的概念。

“25.2用列举法求概率”一节首先通过具体试验引出用列举法求概率的方法。然后安排运用这种方法求概率的例题。在例题中,涉及列表及画树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