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当代教育科学研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当代教育科学研究范文1
一、高校音乐教学改革的意义
1.高校音乐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近些年来,我国人民对文化艺术的追求越来越高,这种追求以当前我国经济文化水平的发展为基础,已经形成了一种社会需求。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我国高校的音乐教育受到了很大的重视,地位不断提高,迎来了一个美好的迅速发展时期。不可否认的是,我国的高校音乐教育仍然有着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限制了音乐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影响了高校音乐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只有坚决实施教育改革,才能让这些问题得到解决。学校的音乐教育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专业能力水平,影响着学生的未来,所以,为了解决当前我国各个高校音乐教学中的各种问题,也为了培养更加优秀的人才,音乐教学改革是十分必要的①。
2. 音乐教学改革与当代音乐学科发展
音乐教学改革与当代的音乐学科发展是共存的关系。高校音乐教学的改革要根据音乐学科的发展情况,针对当前音乐教学中产生的各种问题来实施,随着我国的音乐不断的发展,音乐学科自然机会随之不断变化,这就是音乐教育的发展和进步。但是另一方面,音乐教育的不断改革也是不同的音乐学科形成的直接原因,新的音乐学科的产生,丰富了音乐学科的内容,也为音乐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音乐教学改革与当代音乐学科发展是一个相互影响的关系,这就决定了在音乐教学改革的道路上,两者必然要互相联系,共同发展。
二、高校音乐教学的现状
1. 管理机制滞后
高校音乐教学的发展历程并不长,这样一个短暂的发展时间自然就决定了高校音乐教学的管理机制难以成熟。我国高校在音乐教学并没有一个相对完善的管理机制,管理人才的缺乏、管理结构的不合理这样的问题非常常见。高校对音乐教学虽然有了足够的重视,但是并没有认真看待音乐教学的管理机制问题,让一些没有专业能力的教师勉强进入音乐教学的管理机制,还有一些高校甚至没有独立的音乐教学管理机构,和其他的学科一起接受同一个管理机构的管理②。
2.学科课程设置不科学
我国有一些高校至今还没有改变旧有的课程设置的模式和思想,课程设置理念的落后影响了音乐教学水平的进一步发展。还有一些高校在课程的设置上没有自己的原则和思想,盲目参照其他学校的模式,忽略本校的实际教学情况,课程甚至非常不科学,影响了发展潜力的提升。音乐学科的发展应当和社会的发展水平同步,学科设置的模式和理念应当与时俱进,跳出传统思想的牢笼,这样才能够满足高校音乐教学、学生的未来和社会发展三个方面的要求。
3.音乐教学忽略了与实际的联系
艺术来源于生活,音乐来源于现实。音乐教学当然也离不开和实际生活的联系。目前我国高校音乐教学普遍忽略了这一点,音乐教学已经习惯了生搬硬套,并不注重与实际的联系。死记硬背的教学方法早已经不再适合当前的社会,现代化的音乐教学方法更加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加强音乐教学和实际的联系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音乐,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国许多高校在音乐教学上都忽视了音乐教学和现实的结合③。
4.加强音乐教材建设
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依据,是教学内容的集合。教学直接体现着学校的人才培养计划和目标,对教学的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高校音乐教学的改革中必须要有教材建设方面的要求和内容,这样才能够真正的解决我国目前各个高校的音乐教学中面临的各种问题。我国有很多高校,音乐学科的教材好多年都没有变化,内容早就跟不上社会的发展,这严重地阻碍了音乐教育的发展和进步。对教材进行改革最大的问题就是资金问题,想要建立符合时展需求、符合学生学习需求而又完全满足学校的人才培养计划的教材并不容易,这就需要学校的重视,拨出足够的经费更新教材和教学器材,促进音乐教学的蓬勃发展。
三、高校音乐教学改革促进当代音乐学科发展的有效措施
1.加强对音乐学科的重视,完善教育管理
相对于其他的学科,音乐学科虽然有着很多的发展音乐教育的文件作为政策基础,但是各个高校对音乐学科的重视程度还是不够,这种不够重视集中表现在音乐教学的教学管理工作方面,不够完善的教育管理机制影响了音乐教学的管理效率。在实施高校音乐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必须要积极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加强对音乐教学的重视,摒弃不合时宜的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法,用更加合适的教育方法和完善的管理机制促进音乐教学的发展。音乐教学学科的设置必须立足于学科的实际教学情况,联系学生的实际,抓住改革的重点,让开设的学科真正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对社会也能够产生深远的影响。另一方面,音乐教学的发展离不开完善而科学的教学管理机制,合理的教学管理机制是保证教学质量、促进音乐教学改革持续发展的保障。所以必须要对教学管理队伍的建立重视起来,优先使用具有专业管理能力的管理人才,健全管理机构设置,让教学管理真正落到实处,保证教学管理制度的严格实施④。
当代教育科学研究范文2
>> 我国教育信息技术类课题立项的状况与特点 改革开放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特点与趋势 我国高等教育法制建设发展的特点与趋势研究 成人高等教育类精品课程建设的现状、问题与改进 政府协调机制:我国区域高等教育治理的重要课题 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状况和问题 美国高等院校的办学特点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启示 体验式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中的应用状况调研 英法高等教育评估机构的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 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特点及其推进策略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职业教育类4项课题通过鉴定 美国高等教育类教材的出版和服务借鉴 我国高等教育探索与分析 浅析我国高等教育现状与发展 瑞典高等教育教学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启示 中美高等教育比较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启示 蒙古国高等教育信息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启示 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成人教育类立项课题的量化分析 再议我国的高等教育规模 我国成人高等教育的反思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0]李明忠.高等教育多学科研究的现实审视与发展思路:基于《高等教育研究》2001-2010年的载文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13(3):40-60.
[21]Gall, J.P. , 等.教育研究方法:实用指南[M].第五版.屈书杰,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122.
[22]Hutchinson, S.R. ,et al. A Review of Method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Research Published in Key Journals in Higher Education: Implications for Graduate Research Training [J].Research in Higher Education,2004,(4):383-403.
[23]潘懋元.中国高等教育研究的历史与未来[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9):1-6.
[24]胡建华.近20余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研究发展的实证分析――基于“六五”至“十五”的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J].现代大学教育,2005(2).
[25]泰希勒,U.欧洲高等教育研究与高等教育政策及实践的关系[J].包艳华,译.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1(4):2-9.
[26]皮埃尔, D.定向研究.佚名,译.[M]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当代学术通观:社会科学卷: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研究的主要趋势.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540.
[27]华勒斯坦,E,等.学科・知识・权力[M].刘健芝,等,编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13.
[28]张继明.通往高等教育研究强国――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反思与建议[J].中国高教研究,2011(3):20-22.
[29]范围,高耀明. 中国高等教育研究主题: 1979-2008[J]. 高等教育研究,2010(2):43-52.
[30]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简介[EB/OL].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2005-05-20)[2013-10-15].http:///introduce.asp.
当代教育科学研究范文3
马树超(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
姜大源(教育部职教中心研究所《中国职业技术教育》主 编、研究员)
吴雪萍(浙江大学职成教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导)
周志刚(天津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院长、教授、博导)
郭 扬(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职成教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马成荣(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研究 所所长、研究员)
张 健(安徽省滁州职业技术学院高教所所长、教授)
庄西真(江苏技术师范学院职教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
马建富(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农村职教研究所所长、教授)
朱新生(江苏技术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院长、研究员)
臧志军(江苏技术师范学院职教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编按:马树超、姜大源、周志刚、吴雪萍、郭扬、马成荣……这些在现今中国职教界灿如群星的名字,借着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年会学术委员会一次全体会议于常州召开的契机,闪耀在第二届苏派职教高层论坛上,为苏派及至中国当代职业教育的理论建设带来了阵阵清风。
当代教育科学研究范文4
一、造成小学教师科研困局的能力分析
摸索教育教学规律,提高教育教学技能,是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主要目的。从教育教学活动发生的背景、对象和过程来说,教师所从事的着实是复杂活动,进行教育科研活动也就如同“抽丝剥茧”,教师既要“置身其外”,又要“身临其境”,难度自然可想而知。所谓“置身其外”是指教师在分析问题的时候要与研究对象拉开距离,理性分析如何主导研究过程;“身临其境”是指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即研究的对象和过程,教师要成为“积极参与的观察者”。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完成两种身份的自然转换,对其能力是个挑战。因此,小学教师科研能力缺失的原因有三。
1.以教研活动为主的工作机制弱化了教师的科研能力。由于教学工作是学校的常规工作,教研活动是教师所熟悉的工作模式。因此,学校的工作是以教研工作建制的。学校科研活动和教研活动的区别在于,教研活动主要是学科教学研究,是对具体的教学现象进行微观的分析、研究;科研活动常打破学科的界限,对与学校教育有关的问题和教育现象进行系统分析,发现教育规律性知识。和教研活动强调学科性和教学的有效性相比,科研活动对教师在理论修养和对问题的分析能力上的要求更高。
2.缺乏从一般教育教学经验上升到问题研究的能力。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许多小学教师积累了许多经验、问题和困惑,并进行实践性的探索,但由于自身缺乏进行问题研究的知识准备,“只是看到表象,未必能获得对于教育的真知,未必能找到和解决真正的问题”。在教师撰写的论文和研究报告中常见的是:以具体的案例代替观点;对现象不能作深刻而系统的分析;引用的教育理论不能恰当地证明论点等。
3.缺乏一般教育科学研究知识的积累。教育学科作为社会科学的一大特点,是其日益专业化的方法和理论,每种方法和理论的组合可用于描述某一社会现象的一个不同的方面。由于缺乏教育理论和研究方法的训练,一线教师开展教育科研通常依赖于对教育教学实践的体悟,而这种体悟又常表现为片段式的、描述性的。这种经验式的感悟对教育规律的探索不能提供有力的实证支持,也无助于教师个体知识范围的扩展。再则,由于缺乏教科研的方法,往往产生对教育现象和结果的错误归因和推论,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
二、小学教师科研能力提升的动力分析
小学教育科研是“为行动而研究;对行动的研究;在行动中研究”,它不指向发现新规律、生成新理论,而是获得“如何做”的实践技能,以改进和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形成教、研、习合一的职业生活方式。小学教师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效果不佳、成效低下是一种普遍认同的问题。解除小学教师科研困局的动力归纳有三。
1.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教师即研究者”作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同义语,使提升教师质量成为现代教育的主旋律。教师专业化发展明确了其不可替代的独特性,教师不再是“传声机”“教书匠”,他们在理想、理论武装、职业规范和技能技巧上都标榜着、追求着“自己”“自觉”与“高度成熟”。教育科研是教育变革的先导,也是提高教师素质, 培养科研型、学者型教师的重要手段。教育科研的求真、求善需要教师在研究中有足够的热情、深层次的反思意识、智慧的行动。小学教师们在实际教育教学活动中,学思并重,行思并重,集撰写论文、反思教学、总结经验于一体,实现着教育意识的觉醒,超越着常规,逐步走出“教书匠”的庸常状态、增强了学术基础。所以,教师教育科研能力也成为教师专业化的关键标志。
2.对教师个体知识能力的元认知。素质教育是我国当代基础教育的导向,它以育人为根本价值取向,注重人各方面的程度和水平的实际发展,追求对人的发展的有效引领和促进,在实践中达到全面性与和谐性、差异性和多元性的有机统一。基于这种发展理念的素质教育,教师改革、探究教育教学各环节因素,以追求“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效果境界就显得责无旁贷了。行动研究作为小学教师教育研究的主要方法,它有着鲜明的特点:从研究主体看,一线教师是主体;从研究过程看,植根于教育实践;从研究结果看,回归于教育教学。这就使得小学教师在行动研究中不仅自身的教育观念得以转变和更新,而且也提高着教育质量和学生素质,促进了学生的发展。开展教育科研能让教师学会准确判断未来教育发展和学科发展对教师个体的要求,以多种方式和角度认识学生,更好地认识和了解自身在教育教学中知识能力的缺陷或不足,从而通过行动研究来补自身之“拙”、以他人之长补自身之短。小学教师在科学研究中不断反思、探究进取的精神,也会给学生以榜样作用,使学生受到正面教育,有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
3.“解惑”后的高峰体验。在教师专业化发展中,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教师角色已不能适应教育改革及其新要求了。从对一线教师科研现状的观察来看,能在教育科研之路上走得远的教师,是在一次又一次地“聚焦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个体知识和能力的整合与转化、教育教学效能的提升、从此问题到彼问题的能力迁移、“峰回路转”、“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欣喜。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教师质量整体水平有所提高,但与素质教育要求相比,差距不容乐观。因此,强调小学教师参与教育科研,反映了一种顺应当今素质教育时代要求的理念。小学教师通过科研,自觉认识和把握自己的教育生活状态,主动审视已成习惯的思想和方式;在探求教育变革中主动反思与学习,提升智能,开发潜能。总之,科研是智慧生成的主要途径,是大幅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成功之路,而且也是一大批优秀教师成长的成功之路。
三、破解小学教师科研困局的策略探索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时常发现某些教师“有很好的做法,却未能上升到理论的高度”。这也是大多数教师面对科研困局却无法解困而在科研门面之外徘徊的常态。不可否认,教育教学实践是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试验田和试金石。归根结底,教师进行教育科研应基于教育教学实践中产生的问题,采用适当的研究方法,用一个概念框架或理论对问题作出解答的过程。破解小学教师科研困局的窍门有以下几个。
1.从一般经验中找到研究的核心。教育科学研究和其他科学研究一样,研究问题和方法的选择取决于研究者的专业判断。爱因斯坦有句名言:“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研究问题的提出决定着研究设计和研究方法的选择。一线教师觉得困难的是,无法将头脑中零碎的想法概念化并进一步形成一个有研究价值的问题;无法对一些有效的做法进行科学解释。教师可以尝试着从多种教育教学实践范畴、途径和对象中找到共同点,并试着用概念化的学术语言进行表达,参照前人的研究和相关理论,以判断这个问题是不是自己想研究的核心问题。这一过程也是对研究对象的筛选和归纳的过程。
2.建立研究内容和有关理论的联系。教师进行教育科研切不能忽视相关理论对研究内容的解释和诊断的作用。作为科学研究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的可信度取决于:一是严谨的、系统的、富有逻辑的、将理论与实证观察相结合的推理;二是理论与观察在多大程度上与研究问题相关。这一推理过程的基础是理论、研究方法、研究过程和研究结果的有机结合,这样的推理也使我们对研究对象的理解建立在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在小学实际教科研过程中,常见引用的教育理论和要探讨的教育“两张皮”的现象,其实质是在这“两张皮”之间缺乏对研究方法、研究过程和研究结果三者关系的探讨。在教科研实践中,当研究遇到“坎”时,小学教师不善于借鉴他人的研究成果,是漠视理论分析的另一种表现。如果小学教师将科研的过程当作是自我知识的不断完善和拓展的过程,那么这个过程就是在专业性的借鉴、怀疑和批评的推动下建立的。可能是受制于时间和精力,部分小学教师总醉心于从实践层面“自圆其说”,殊不知科学研究应建立一条从证据到理论、再从理论到证据的推理链。“它山之石”的研究成果不但可以呈现较为清晰的推理链,还能为研究提供理论与实证的佐证,何乐而不为呢?
当代教育科学研究范文5
英文名称:Forum on Contemporary Education
主管单位:
主办单位: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湖南省长沙市
语
种:中文
开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671-8305
国内刊号:43-1391/G4
邮发代号:42-336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2007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当代教育科学研究范文6
(1)大局意识。政工的大局意识,就是要从大局出发,着眼大局,把这项工作放到教育科研单位工作大局中来研究、来部署、来落实。正所谓“不谋万事者不足以谋一事,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局”,教育科研单位的政工,是为中心工作即教育科研服务的,重点应紧紧围绕大局开展工作,贴近中心工作,善于从工作的“热点”中去确定“重点”,从工作的“难点”中寻找“突破点”,更好地服务大局。
(2)服务意识。政工部门经常接待本单位员工来访,接待服务热不热心、有没有亲和力关系到政工部门和政工干部的整体形象好坏,也关系到单位整体目标能否实现。无论是政工中的干部管理、职工工资福利,还是教育训练、表彰奖励,都要以服务教育科研单位职能和任务为中心,以人为本,以高度负责的态度、一丝不苟的精神抓实做好。工作过程中应坚持有理、有据、有节的原则,热心接待、悉心服务,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接待接访环境,让来访者有到“家”之感。尤其是对业务部门,应该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真正做到以高水平的服务争取领导满意、员工满意。
(3)创新意识。教育科研单位不仅要创新理论,其他各个方面都包含有创新要求,政工也不例外。要转变传统说教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讲好大道理,讲实小道理,确保政治思想教育入耳、入脑、入心,就应主动应对教育科研单位政治工作、队伍建设的新情况、新特点、新问题,积极探求工作的新思想、新理念、新办法。在当代经济社会高速发展时期,应重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拓展科研单位政治工作网络化、信息化应用领域,扩大科研单位政治工作的覆盖面。应在组织开展科研单位公共关系活动,加强科研单位文化建设,及时、有效引导社会舆论的同时,关注本单位员工心理健康,引导员工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和精神状态。
二、提高三种能力
(1)文字综合能力。政工在很大程度上是以文字为载体,以文字做传输体现出来的。拥有一定的文字综合能力是做好政工的基础。因而,每名政工干部都应该具备一定的文字驾驭和公文写作能力。在知识经济和信息化时代,提高文字综合能力的最有效办法,就是勤于学习,把学习当作需求、当作责任、当作动力,在学习中苦练内功。重点是应学习业务知识,学习法律法规、教育科研机构管理等知识,不断拓宽知识面。而且,应坚持学以致用、积极实践,将所学知识与自己的思想、工作紧密结合,既武装头脑、又推动工作。
(2)调查研究能力。政工的主要工作任务就是做好参谋服务、加强内部管理、促进队伍建设,只有具备一定的分析调研能力,才能在管理过程中,敏锐地发现问题,科学地分析原因,有效地解决问题。而调查研究是认识事物的最基本的方法,教育科研又是以调查研究和科学研究作为基本范式,因而调查研究能力也是政工干部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功。只有注重调查研究,才能有效地把握队伍建设的现状与动态,才能提出符合客观发展规律的合理化建议和指导性意见,从而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3)沟通协调能力。政工干部的协调既包括政工部门内部协调、上下级组织的纵向协调、与其他组织和机关部门的横向协调,也涉及工作计划协调、工作步骤协调、机关共同行动的协调、事务工作的协调、人际关系的协调等。因而,沟通协调是政工干部的重要职责之一。具体地讲,一是善于协调好全局与局部、宏观与微观之间的关系;二是善于运用政策、制度、条令进行“硬”协调,规范和约束本单位员工的行动;三是善于做思想工作,进行“软”协调;四是善于沟通信息,调解工作矛盾,加强团结协作。
三、养成三种习惯
(1)勤动脑。要站在全局的高度,从领导的高度考虑问题,养成勤动脑的习惯,思考如何抓好员工思想教育,如何落实好员工福利待遇,如何缓解员工思想和工作压力,如何加强科研单位文化建设等,经常性提出加强队伍建设的合理化建议。
(2)勤动嘴。要及时了解员工思想状况,全面、细致地掌握队伍思想政治工作情况,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对本单位中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向领导报告。同时,经常深入员工中开展谈心活动,耐心地向基层员工宣传上级方针政策,提高各项工作措施的执行力。
(3)勤动笔。不但要善于广闻细听,随时收集情况,按时上报各类工作信息,还必须做好信息调研工作,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要及时掌握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开展情况,及时掌握员工思想脉搏,发现带有普遍性、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研究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为领导决策拓宽思路。
四、树立三种形象
(1)树立甘当人梯的形象。教育科研单位政工干部,应摆正自己的位置,努力做到谋事而不谋利,奉献而不索取,耐得住工作艰苦,耐得住环境寂寞,甘做绿叶衬红花,愿为人梯扶新人,在服务中心工作、服务员工中体现政工干部的价值。
(2)树立公道正派的形象。①要出以公心培养人。要把那些长期为教育科学研究事业发展、民众福祉的提高而勤奋工作的员工作为后备干部重点培养,而不是出于一己之私,是非不分、不讲原则,经营自己的小圈圈。②要出以公心使用人。用开阔的眼界广开识人渠道,在选人用人上充分发扬民主,走群众路线,把推荐、选择干部的权力交给群众,克服在少数人中选人、靠少数人选人的局限性。同时建立干部人才的公平竞争机制,推行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促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③要出以公心对待人。对干部一视同仁,不厚此薄彼、搞亲疏之分,严格程序,大胆使用有本事、靠得住的干部,坚决打击那些跑官要官者、投机钻营者,净化干部成长环境,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