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工程与科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管理工程与科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管理工程与科学

管理工程与科学范文1

【关键词】建筑企业;工程预算;科学;管理

前言

建筑企业工程预算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并且关系着整个项目的投资规模。为治理长期以来存在的预算超概算问题,企业应以科学管理为目标,系统推进预算工作的改革。

1 建筑企业工程预算工作科学管理的需求

建筑企业工程预算工作的科学管理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求得自身发展的必然需求。建筑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行业利润空间缩小,企业必须从预算阶段开始就做好科学的管理和筹划,才能赢得竞争的主动权。

一方面,企业对预算工作的重视程度不高。建筑企业的工程预算工作往往存在一种工作“惯性”,即按照以往的工作经验确定新项目的预算总额。但实际上,企业会因此忽视行业最新技术的发展变化,缺乏深入的调研,出现漏项差错,这实际上也属于间接增加预算资金的因素。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与管理者对预算工作的重视不足有着直接的关联,预算没有充足的依据作为支撑,因而在后续的工程进展中也难以发挥应有的指导作用。只有企业真正实现预算的科学管理,才能树立崭新的工作风貌,将预算的专业水准提升到新的高度。

另一方面,企业成本控制离不开预算的支持。预算管理是企业控制成本、加强经济核算的重要途径。但是在建筑企业中管理人员更多地重视预算在工程项目初期的作用,而预算制定完成进入施工阶段后,执行的效果如何却容易被忽视。不少建筑企业都缺少预算评价制度,导致原有项目预算工作的经验和教训不能在新项目中发挥参考价值,同时也给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增加了风险。这种有失科学的管理机制将会造成更多的成本损耗,只有通过科学的预算管理,规范定额,实行严格的经济核算,才能节约资源,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2 建筑企业工程预算工作科学管理的方法

建筑企业工程预算工作的科学管理应从流程规范开始,应用动态方法编制预算,并引入全面预算管理,从而提高预算工作的质量。

第一,规范预算工作的流程,加强预算论证。建筑企业预算管理的改革首先应注重流程的规范,创建调研、分析、审核于一体的科学流程,使预算工作经过论证的考验,再进入实施阶段。为此,企业应开展预算工作的深度分析。所谓深度分析,就是增强工程预算研究的深度,用更广泛的调研数据,更全面的分析,更富有前瞻性的预测,综合确定工程整体的预算,以减少未来的预算变化。在审核阶段,企业可以选择行业专业的设计单位作为合作对象,以顾问合作的方式,邀请专家协助对企业预算编制的把关。这是因为,在建筑行业,施工所使用的原材料、设备,项目的施工工艺都是不断发展进步的,从而带来行业整体技术水平的提升。但建筑企业在承接工程项目时,由于不能及时了解行业前沿技术,难免会影响到预算总额。专业的设计单位能够把握建筑领域先进的设计思想和方法、前沿的原材料与设备应用方案,因而可以对企业已有的设计文件进行分析评价,从中指出对预算具有实质性影响的设计环节,以达到降低预算成本、提升设计水平的目标。

第二,应用动态预算编制方法,改变工作的被动状态。在规范预算工作流程的同时,企业还必须从微观层面改进预算的编制方法。建筑工程具有复杂性,每个项目的地点、施工要求都有自身的特点,编制预算时不可能使用一成不变的定额。如果企业的预算编制僵化、滞后,后续施工中就会出现更多的变更。因此,企业应采用动态的方法编制预算,根据项目特征和项目的不同阶段选取相对应的预算方法,细化定额,以增强预算的准确性。

第三,引入全面预算管理,确保工程全过程的预算把关。无论是预算的编制还是执行,都需要科学的管理,所以全面预算管理的应用至关重要。例如,建筑工程中原材料和设备是施工的主要硬件基础,但原材料价格波动的情况经常发生。金融危机爆发后原材料价格变化明显,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近两年很多原材料价格持续攀升。而建筑工程的周期至少要在一年左右,有的工程前后涉及多年的时间。工程建设周期内原材料价格上涨直接会导致预算的追加。这就要求企业在深度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对预算执行给予更严格的把关,施工过程严格控制预算,尽可能减少工程变更,防止预算超标。

3 建筑企业工程预算工作科学管理的保障

为配合建筑企业预算管理工作的发展,相应的保障条件不可或缺:

第一,管理者需要加强预算管理意识。建筑企业预算管理改进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工作贯穿,管理者首先要转变观念,高度重视预算管理,才能带动部门人员落实具体的改革任务。作为管理者,应具备全局观念,将预算工作和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各个环节建立关联,纠正认识上的误区,明确预算管理对企业利益的贡献价值,进而全方位推进改革工作。

第二,企业需要建立专业的预算管理部门。在不少建筑企业,预算工作的执行并不是由独立的预算部门负责,而是由财务部门担当。财务人员根据以往建筑工程的实际,对设计文件中的各项材料、设备、人力投入进行费用计算,综合得出本次工程建设的预算总额。为支持科学管理的改革举措,企业应建立起专业的预算部门,聘请建筑行业内具备专业学历背景、资深阅历的人才加入到预算工作中来,构建预算部门队伍体系。同时,企业还应建立责任人机制,使管理者和预算部门工作人员都肩负起应有的责任,一旦发生预算超标的问题,企业也能追根溯源,在新的工程项目中防止同类问题的发生。

第三,企业需要落实预算工作的评估。随着建筑企业工程预算管理的改进,评估工作也应受到管理者的重视。企业应创建预算评估制度,定期对现阶段工程预算工作的效果展开评估分析,如在财务部门的支持下计算成本的节约程度、工程施工阶段预算追加的比例等,并从中挖掘存在的问题,争取在下一阶段的预算工作中继续改进,实现良性循环发展。

4 总结

建筑企业预算工作的科学管理有利于控制工程造价,提高工程建设收益。在激烈市场竞争中,企业夯实管理基础,应积极应用预算管理的新方法,从而推动行业整体的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管理工程与科学范文2

关键词:三要素;工程经济学;项目管理;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杨子胜(1979-),男,河南新乡人,中原工学院建筑工程学院,讲师,注册一级建造师,注册监理工程师;海然(1978-),女,河南新乡人,中原工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副教授。(河南 郑州 450007)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年度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2SJGLX193)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0-0150-02

“工程经济与项目管理”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兼顾经济与管理学科,专业跨度大,教学内容多,时间紧,特别是其中的工程经济部分,对多数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而言都是相对难理解的一门学科,如何有效地进行教学,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建筑工程经济与项目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为建筑工程投资与管理决策科学化、经济效益最大化目标服务。

在课堂教学体系中,教学媒体(教材、教具、教学方式等)、学生和教师是构成教学体系的三要素,这三种要素在课堂教学的动态过程中是交织在一起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如何将它们合理地优化组合并运用于“工程经济与项目管理”课程教学中是本文讨论研究的主要出发点。

一、传统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土木工程专业教学一直存在重技术、轻管理、经济意识淡薄的现象,导致传统课程教学内容相对陈旧,教学方式缺乏创新,加上中原工学院“工程经济与项目管理”课程为考查课,又安排在学生毕业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不高。总结而言,传统课程教学存在如下问题:

1.教学内容繁杂,而课时分配相对不足

“工程经济与项目管理”课程包含了工程经济学和工程项目管理两大部分,每部分又都是一个独立的学科,课程教学内容很多,而课时安排仅为30学时。仅项目管理部分就包括“三控三管一协调”七章内容,30学时完成讲授尚且不易;而工程经济学部分的财务评价指标、资金等值计算、工程经济要素的组成及计算等都有一定的难度,加上工科学生普遍的轻视和日常接触较少,学习起来比较吃力。因此,对任课教师来讲,如何在30学时内全面有效地把知识传输给学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2.教师“教”多,学生“学”少

传统课程教学普遍存在着“教”与“学”脱节的问题。“教”与“学”的投入严重不成比例,“教”多而“学”少导致“老师口干舌燥,学生走神睡觉”的尴尬局面。除了归咎于课程内容的单调枯燥外,缺乏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和良好的教学模式也是重要原因。

3.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工程经济与项目管理”课程有较多的新知识和专业术语,有较多的需要理解记忆的内容,日常的课程教学大多是讲解一些计算指标、计算方法或管理理论,学生容易感到枯燥乏味,失去学习兴趣。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是任课教师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4.教材众多,相关概念描述难以统一

在实际教学中,教材五花八门,概念描述不统一的情况多有发生,尤其是在工程项目管理部分,如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内涵、项目的阶段划分等,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让初学者困惑。目前我国在建设工程领域实行执业资格准入制,在注册建造师、注册监理工程师等多个执业资格考试中,都涉及到工程经济和工程项目管理的内容。[1]因此在授课等教学活动时密切结合执业资格考试的内容进行,既能解决概念不统一的问题,也能对学生日后执业活动大有裨益。

5.理论教学多,实践环节捉襟见肘

土木工程执业活动要求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特别是实际工程项目管理能力的提高,离不开专业实践。简单的理论传授很难让学生具备管理实践所需要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方面的能力。在目前理论教学课时量严重压缩的情况下,很多课程实践教学课时量或者取消,或者非常少。

综上所述,进行“工程经济与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创新探索、教学内容和教学大纲的调整、学生与教师的角色分工调整三要素的优化改革对于提高授课质量、改善授课效果、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至关重要。

二、基于“三要素”优化组合的课程教学改革的内容

基于“三要素”优化组合的“工程经济与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改革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教学大纲和教学日历的及时修订;符合实际需要的优秀教材的选择;依据教学大纲的教学内容的合理取舍;打破常规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创新探索;提高学生积极性的学习方式的改变;实践环节的丰富与拓展;以强师能为核心的“双师型”教师的训练与培养。

三、课程教学改革尝试及成效

本项目组近年来一直致力于教师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创新探索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改变等教学改革尝试,总结了一些做法供大家参考。

1.及时进行教学大纲与教学日历的修订

按照学校的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为培养应用型大学生,重新修订了教学大纲,使教学大纲与行业发展和执业资格考试的要求相匹配,突出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日历根据新的教学大纲进行相应调整,使课程安排更加科学合理。

2.重视教材的选用及讲解内容的取舍

针对学生特点,单纯的工程经济学及项目管理教材难以满足学生的需要,选择内容新、实践性强的国家注册执业资格考试用书,使学生所掌握的知识与工程实践和注册执业资格考试保持同步。讲解内容则应根据教学大纲结合考试用书的难点、重点进行合理删减。

本课程从2009年开始尝试选用注册执业资格考试用书,新教材有效解决了原有教材中的内容陈旧与行业发展不符的问题,从一开始便得到了学生很好的评价。根据对土木工程2008级和建筑工程管理2009级学生的调查显示,95%以上的学生认为教材选用合理实用。结合实践需要有侧重的讲解内容,缓解了目前教学内容繁杂而重点不够突出的问题,部分相对次要的章节改为学生自学、提交作业和课堂检验的方式,重要部分得到了强化、专业得到了延伸。[2]

3.注重“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为培养兼具高校教师和工程师双重身份的“双师型”教师,[3]中原工学院建筑工程学院专门制定了《建筑工程学院“双师型”教师培养与管理办法》,鼓励教师参加注册建造师、注册监理工程师、注册造价工程师等各类注册执业资格培训和考试,学院给予经费支持,并在教学安排、项目研发、职称晋升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目前,在职的专业教师中有90%以上在参加各种执业资格考试,4人获得了注册监理工程师或注册建造师资格证书。

4.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改进

根据教学实践经验,学生的学习方法是否正确对教学效果有极大的影响。本项目组长期以来提倡四种学习方法。

(1)主动性学习。引导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动手能力。主动性学习鼓励学生主动探索新知,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系统性学习。鼓励学生根据个人发展规划进行系统、深入的学习。系统性学习鼓励学生对一个问题或领域进行“刨根问底”式的深入挖掘和学习,学通、学精。

(3)实践性学习。紧密结合专业实践进行学习,注重学以致用能力的培养。实践性学习同时也要求教师结合学校“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通过现场实践教学及多媒体示范等多元化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针对性学习。根据工作岗位及注册执业开展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教材及学习内容。针对性学习要求具备设计院或施工单位等岗位所需的能力素质,并根据注册执业资格考试的需要有针对性的开展专题学习。

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和学习的主体,从2008级学生开始,课下预习、课堂讨论和课后复习成为课堂教学的常态,让学习时间得到极大的拓展,从而有效解决了教学时间不足的问题。

5.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

单一的教学方法难以胜任现实的教学需要,教学方法的改进是重中之重。根据教学实践的需要,在正常课程讲授教学的基础上,采用了多种其他的教学方法作为补充。

(1)案例式教学。目前建设工程领域的诸如注册建造师、注册造价工程师等执业资格考试均设置了案例分析一科,并且权重和难度都极大,成为考取证书的最大阻碍。案例教学可以提供实践的机会,通过课堂讨论、角色扮演、情景再现、合作学习、小组工作和其他方法来帮助学生进行更多的思考和讨论。[4]案例教学时通过案例呈现出一个具体的情境或实践问题,教师可充当主持人,而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自主讨论。本课程教学中对项目管理部分的每一章的讲解均增加了案例分析环节,通过现场实例来引导学生思考,检验知识掌握情况,深受学生好评。

(2)启发式教学。每次讲解一个新知识点时,教师可结合工地现场先提问几个问题,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让他们带着疑问去看教材。然后请个别学生回答教师所提问题的解决办法,并让大家讨论哪个同学的方法可行性最大,最后教师进行归纳总结。此方法一是可以改变以往教师在讲台上唱独角戏、学生台下做观众的冷清局面;二是学生在主动寻求问题解决办法的同时也掌握了教学内容,使“教”与“学”得到了理想的结果。

(3)换位式教学。目前的教学方式大多以教师“教”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采用换位教学法可以将学生推向课堂“主角”的地位。事前需要鼓励学生踊跃报名,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1~3人,小组成员合作制作课件,推荐1名同学进行讲解,1名同学负责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答疑。原则上讲课内容每组不宜超过1节,课堂最后20分钟由教师进行分组点评和内容总结,对个别遗漏或错误的知识点进行补充更正。此方法使学生的主动性和课堂气氛都得到了提高,也有助于学生了解教师的不易,从而更加尊师重教。

(4)模考式教学。大量有针对性的习题训练有助于学生掌握学生重点、难点。从2009年开始本课程采用和注册建造师考试完全一致的考试方式与题型,课堂例题讲解、日常课堂训练及课下作业、中期训练也全采用全真模拟注册类考试试题。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学习变得有目标、有动力、有针对性,学习兴趣大增,学生考证意愿明显增强,个别班级的考证参与率达到91%,“不考研就考证”成为学生普遍的心声。

(5)实践性教学。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等方面具有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功能,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人才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结合工程现场教学,“把课堂搬到现场,把现场带进课堂”,同时结合多媒体教学方法的应用,向学生展现大量的工程现场图片和视频。如工程质量和安全都是项目管理中的头等大事,与其口头强调其重要性,不如将施工现场铺天盖地的企业标语以及工程质量或安全事故造成的可怕后果展示给学生,在极大的反差和震撼中让安全意识、质量意识深入人心。

课堂教学方法的改进改变了传统的教师填鸭式的课堂教学

方法;改善了课程叙述性强、枯燥无味而致学生兴趣不高的现状;特别是案例式教学和模考式教学,使学生明确了学习的目的和方向,非常有助于学生针对执业资格考试进行学习,因此也受到了广大学生的好评。

四、结语

“工程经济与项目管理”课程学科跨度大,对教师的专业知识要求较高,教学任务重,学生学习兴趣不浓,需要不断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教学效果。实践证明:本课程教学改革符合“应用型人才”和“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目标,紧密结合社会发展和行业执业活动需要,注重教学方式的创新和自主性人才的培养,实施效果良好。

参考文献:

[1]江波.适应建筑行业的工程经济学教学改革研究[J].山西建筑,2012,(1):279-280.

[2]潘洪科,等.浅谈“混凝土结构”课程的教学方法改革[J].中国电力教育,2009,(4):90-91.

管理工程与科学范文3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建筑 工程管理探索

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这一论述对于建筑业的改革与发展有着根本的指导作用。因此,积极探索科学发展观与建筑工程管理的内在联系,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建筑工程管理,是目前建筑业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1 科学发展观对建筑工程管理的指导作用。科学发展观是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深化,适合我国各行各业的发展。建筑工程是我国经济发展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由于我国建筑工程发展的水平还不成熟,目前建筑业正面临着如何巩固国内市场及发展国外市场,逐步使建筑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管理走向正规化、合理化的问题。工程项目本身是一个系统,需要以系统方法来管理其实施,这已经是理论与实践的共识,而科学发展观对工程项目管理的系统性要求是将项目作为社会大系统的一个子系统来对待,要考虑其实施对社会系统的影响。建设项目本身是其所置身的大系统的一个子系统,随着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建立,建设项目越来越考虑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对建设项目的绿色、环保、节能的要求日益提高,这种要求必须在建设工程管理的全过程中体现出来。 在建筑领域,工程建设由于投资多、周期长、对环境影响大,其管理、实施应遵循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即从单纯的粗放的扩大投资、简单建设转向科学研究评价、设计、实施,减少环境污染、绿色、节能、可持续性等等。目前建设部大力提倡推广的建筑“四节”(节能、节水、节材、节地),以及“环保型建筑”、“绿色建筑”理念的提出就是科学发展观在建筑业的体现。

2 科学发展观与建筑工程管理的内在联系。建筑工程管理是一个广义概念,不只是建筑施工管理,还包括工程研究、论证评价和工程交付使用后的运行管理、能耗费用管理和评价等。科学发展观与建筑工程管理的内在联系具体在以下阶段得以体现:项目论证阶段。考虑满足需要的综合性。建筑工程起源于社会需要,包括人们居住、发展生产、社会公共生活等方面的需要,满足种种需要是建筑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在经济水平较低时,满足一时的需要即是目的,这种活动的影响尚不在考虑之中。当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人们对生活质量及其持久性有所追求时,才会出现和谐、持续、环境等问题,这就要求建筑在满足社会需要的同时,必须考虑满足需要的综合性,不能在满足一种需要的同时带来其他方面的损害或不利影响,要考虑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考虑到这一点,任何一个建设项目的提出与论证都应该是一件非常慎重的事,不能轻率决策。

项目设计阶段。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人性化的需求越来越高,从当代设计发展的趋势来看,人性化设计越来越受到重视。所谓人性化设计,是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设计的重点是考虑建筑自身及与环境的协调性。项目的设计不只是所谓的“单体”设计和结构的计算、选择,而是要对工程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作全面、系统的分析,在满足建筑物正常功能的同时,要更多地考虑在日后使用过程中的节能、环保等要求,这一阶段特别要在设备、设施的选择上从建筑物寿命期角度进行价值分析,选择寿命期费用相对小的方案和设备。

项目评价阶段。项目评价一般有经济评价和社会评价两种,在经济评价方面主要是造价的评价,经济评价一是收益,二是支出即费用的高低,这应从项目的生命周期性来考察,而不单单是工程建造费用和设备费用的高低。尤其是民用建筑更要重点评价其全过程的费用,应将其建造费用与寿命期使用费用折现后累加作为造价评价的基数。在社会评价方面,更是主要考虑工程与环境的协调、污染的减少等因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项目实施阶段。考虑施工过程的人本性和对环境影响性。我国目前建筑施工现场的条件可以说是在各行各业中较差的,不论是环境、安全性、食宿、劳动保护与防护等,都离以人为本的要求甚远,这也是施工现场多为农民工的原因。以人为本,落实起来也是很难的,在一定条件下,增加一些费用,提高一点造价能改善施工条件也是必要的。项目实施除了现场条件及环境的改善,还要考虑工程对周围环境(如噪声、污水、扬尘等)的影响,项目与环境的协调性等等,这些更是有待引起重视的问题。

3 如何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建筑工程管理。建筑施工企业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必须做到以下方面: 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坚持以人为本,是保持企业稳定的根本,是坚持“依靠方针”的具体体现。要坚定科学发展观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指导作用,一是要不断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树立科学的选人观、用人观,在培养、选拔、使用、考核等各个环节和细节上下功夫,使绝大多数员工能人尽其才,感到有盼头;必须创建适应企业发展要求的人才成长体系,创造员工平等发展、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人才环境,使多数人感到竞争公平,有干头。二要着力解决好群众关心的突出问题。要进一步做好增加就业,减少息工待岗员工比例,积极帮助特殊困难员工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等问题,解决好工资拖欠的问题,加大企务公开的力度,增强公开的时效性,增强企业管理的透明度,努力创造安全和谐的工作生活环境,从而调动广大员工的生产积极性和劳动创造性,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坚持以强化项目管理为主线。项目管理是施工企业的管理主战场,工程项目是企业效益的源头,是生产要素的集结地,也是企业信誉的前沿阵地,因此,抓好项目管理,研究和探索新形势下项目管理的科学方法是施工企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任务。项目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从施工准备开始,实施施工过程中的质量、安全、成本、工期的有效控制,向建设单位交付满足合同要求的建筑产品的过程。任何一个环节失控,都会影响企业的社会信誉或经济效益。管好项目,一是要有一支优秀的员工队伍,其中,项目经理又是关键中的关键,必须加大力度,提升项目经理的综合素质,以确保项目管理水平的提高。二是完善落实制度。项目管理工作千头万绪,系统性强,要顺应项目管理的客观要求,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变事后补救为事前控制,由条块管理向综合管理过渡,由“人治”向“法治”转变,抓好制度的制定和落实。三是加强项目的过程监控。要加大工作力度,继续对项目分期分批进行评估,对有亏损苗头的项目,要提前介入,早做工作,挽回损失,消灭亏损;继续开展项目执法督察,对查出和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要坚决予以查处,决不姑息,确保项目健康有序运作。

管理工程与科学范文4

关键词: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郑州大学是河南省唯一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是全国第一所省部共建高校。郑州大学管理工程系承担着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人才培养的任务,遵循国家人才培养要求,结合河南省情,充分发挥郑州大学的多学科优势,以“创建一流大学、培育创新型人才,立足河南,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智力、科技支持”为目标追求、教育理念和服务定位,通过“基本知识+专业特色+创业精神”的教育方式,确立了以培养具有企业家潜质的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创业型人才为目标的创新培养模式。

一、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人才培养目标

郑州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专业将以扎实的管理科学和工程技术科学理论知识为基础,紧密结合河南省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充分利用郑州大学的综合资源和良好声誉,突出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专业在工业工程、工程管理、信息管理、物流管理、电子商务等方面的专业特色,实现在管理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质量上创新和突破,培育能够满足河南及周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具有“企业家潜质”的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创业型复合人才。

二、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人才的定位

1、管理科学与工程科学的复合型创业人才。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对创业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口文/李冰多。而管理科学与工程就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学科,融合了管理科学、经济科学和工程技术科学,因此在人才培养工程中还要注意培养学生们的创业精神和企业家潜质,培育复合型的创业人才。

2、理论性与实践性的复合创业人才。实践教学是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而管理能力是一项应用性、实践性、技能性等特点很明显的复合能力,因此管理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必须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验与生产相结合、设计与操作相结合。在注重学生全面系统学习理论知识和方法的同时,需要注重落实实践性教学环节,注重培养学生应用基本知识和方法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

3、专业性、创新性、创业性复合型人才。专业性是指管理科学与工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包括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各课程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基本实验和实践技能。创新性是指管理科学与工程人才要求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具有学习新知识、应用新知识的精神。创业性是指管理科学与工程人才要求具备创业意识、开拓能力,具有拼搏、冒险、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学生的情感、道德、艺术、体格、事业心、行动力、执行力等综合素质,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和人际关系等,事实上都是创业素质的培养。

郑州大学作为省部共建的“211工程”高校,有责任加快培养社会经济快速发展需要的管理科学与工程的复合型创业人才。郑州大学“企业家潜质创业人才培养”的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的建立,不仅能够培养大量具有企业家潜质的优秀创业人才,满足河南省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对管理科学与工程的人才需求,而且其研究教学成果与教学实践还能够为其他学科和高校提供示范。

三、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1、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践教学基地化、教学实训企业化。创新教学模式,改革传统的以课堂讲授为主,实验、实践教学为辅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将大量的实验实习环节搬到实践基地,聘请实习基地的管理专家和技术人员作指导老师,一方面提高学生们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让他们切身体验到一个管理者应具有的能力和素质,一个优秀员工应具备的能力与职业素养。通过潜移默化,完成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专业学生的企业管理者素质和创业精神培养。

2、人才培养方案创新――创业特色突出化、创业方向多元化。根据对河南及周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人才需求的分析,基于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交叉、渗透和融合的特点,对工业工程、工程管理、信息管理、物流管理、电子商务5个专业的培养方案进行调整,增加创业教学模块融合于整个教学体系之中,重点培养学生从工业工程、煤矿物流、运输物流、信息管理、网上营销、项目管理等几个方向突破,培养适应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创业人才。

3、教学内容创新――教学过程实践化、实践教学岗位化。充分利用教学基地打造管理科学与工程“创业型”教师,进而改进教师“以知识为中心”的教学内容组织形式,将课堂教学与企业创业、经营管理等密切联系,教材内容与岗位(职位)管理实践相互融合。同时,鼓励和引导学生提前加入教师们的课题研究、项目实验等,带动和促进创新创业型管理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部分由学生、教师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一起完成的课题获得了省市创新大奖,受到了企业的好评。

4、教学方法创新――授课形式多样化、学生体验主导化。改变“以教师讲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鼓励专业教师采用“学生体验主导”方式,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通过软件模拟、企业场景模拟、企业运作模拟、企业角色模拟等形式,将创业教育与科学知识、管理能力相互渗透。尤其是案例教学形式多样,如教师案例讲授和分析讨论、实验室模拟案例训练、学生不同企业角色的扮演和体验、企业家真实案例剖析,通过大量案例教学,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业创新的激情得到了显著提高。

5、师资队伍建设――走出去、请进来、产学互动。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创业教育,不仅要充分发挥校内优势,更要充分利用校外资源,注重打造管理科学与工程“创业型”师资队伍。本着“走出去、请进来”原则,学院鼓励专业教师走出去,将科研应用于实践,或有计划地派出教师到企业兼职,然后再反过来充实和丰富教学。另外,一如既往地聘请校外的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等到学校开设创新创业讲座,与学生对话、沟通和交流,用他们创业成功的生动案例,启发和鼓舞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

6、教学管理创新――教学管理服务化、评估反馈循环化。将学生和教师的组织与管理与教学评估反馈紧密结合,转变教学的“管理”功能,增强教学管理的“服务”功能,形成“计划一执行一评估一反馈”的良性循环系统,在总结经验、剖析教训的基础上,不断提升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效果。

实验区建设将形成郑州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专业的特色和优势,建成河南省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创业人才”的培养基地,并在全国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领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为同类型高校尤其是中部高校

相关专业建设和改革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

四、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人才培养方案设计

根据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要求和管理科学与工程创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将通过构建创业型人才培养方案、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规范和制度建设、实验室建设、实习基地建设、设立创业创新学分、开展创业诚信教育,努力使本专业在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理论和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突破性的进展,最终实现在管理科学与工程创业人才培养质量上创新和突破。具体方案设计及可行性分析如下:

1、制订创业型人才培养方案。将采用渗透模式,根据创业教育的目标和内容,通过调整完善,设置较完善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将创业有关的内容和知识渗透在相应的专业教学内容中,这样既不打乱原有的教学计划和秩序,又通过专业教育的渗透,丰富学生创业知识。将《创业学》列为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各专业的必修课,增设与创业学密切相关的核心课程,如创业与风险投资管理、公司注册与登记、工商行政法律法规等课程,给各专业学生提供充分的学习机会,系统学习创业理论、知识技能和方法。

2、加强创业师资队伍建设。创业师资队伍是保证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创业人才培养的关键。创业教育对师资要求相对较高,要求既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又要拥有一定的创业经验。根据目前国内外创业教育的成功实践,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构成要素应当多元化,既包括学校“双师型”的教师,也包括校外的经济管理类专家、工程技术类专家、政府经济部门的专家、成功的企业家、孵化器的管理专家、创业投资家等。因此,一方面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密切联系,聘请一些在创业热潮中身经百战的成功人士、投资专家、管理专家作为学校的客座教授,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专题演讲和培训,介绍创业经验与教训,以现身说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提高创新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多种渠道对教师进行创业教育方面的培训,使他们接受创业观念,具备创业教育的知识,并且鼓励教师参与社会实践。目前,已经有多位老师创业成功或在大型企业兼职。

3、科研创新促进创业创新教学。实行科研实践与理论教学相结合,促进管理科学与工程创业创新教学与专业建设。在创业创新专业建设过程中,将在成立管理工程研究所、控制与决策研究所、管理科学与工程实验中心等的基础上,适时成立工业工程研究所、物流工程研究所、电子商务研究所、工程管理研究所,积极争取科研项目和横向项目,努力开展对外服务,为学生创业创新实践提供机会,提高教师和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水平,并及时将科研成果融入教学,转化为创业创新教学内容,达到科研、教学相长的目的。同时,院系将继续对教师高层次的创业创新科研成果进行奖励。

4、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相结合。管理理论教学是先导和基础,案例教学是深化、继承和发展;理论教学显得枯燥乏味,而案例教学则显得生动形象。积极探索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有利于其创业思想和能力表达的教学方式,如探究式教学、开放式教学和个性化教学,企业家创业真实案例的剖析,学生们不同企业角色的扮演和体验,教师案例讲授和分析讨论,实验室模拟案例训练,成功与失败案例的对比等。通过案例教学,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和成就感、创新运用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学生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业创新的激情得到了显著提高。

5、加强管理科学与工程实验室建设。由于管理科学与工程是一个应用性、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必须通过演示、操作、仿真、模拟等实训过程(如ERP沙盘推演、系统分析与仿真、模拟决策与经营等),学生们才能够领悟其中的要义和诀窍,才能够把握现代管理的要领,才能够更快地成长为合格的企业管理人才。目前,正积极筹资进行管理科学与工程实验中心的二期工程建设,加强和完善管理实训实验。同时,将不断改进与更新实验项目,开发创业创新实验项目,推动管理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由验证性实验向学生自主设计的综合性、创业创新性实验转变,提高学生们的运作实务、操作技能和创业创新能力。

6、加强创业实习基地建设。建立一批校外创业实践基地,为学生创业活动提供实际的训练和演习场所。在已经与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亚洲最大客车生产企业)、郑州日产汽车有限公司(中国最大皮卡车生产企业)、中国一拖集团公司(中国最大农业机械生产企业)、许继电气集团公司(中国最大继电产品生产企业)、郑州煤矿机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郑卅『白鸽集团公司(中国三大磨料生产企业)、河南省豫鑫物流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物流实验基地,4A级物流企业)、河南长通物流有限公司(4A级物流企业)、双汇股份发展有限公司、平煤集团、永煤集团、瑞贝卡发制品集团、黄河模具股份有限公司、郑州金蝶软件有限公司、中华粮网、商都信息港、河南思达超市配送中心、河南建业集团、河南龙湖置业有限公司等单位签署实习基地协议的基础上,进一步密切同实习基地的关系,通过共同开发实验、共同指导实验、企校合作建设实验室等方式,提高同管理科学与工程实习基地的合作深度与合作水平,满足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专业创业创新的实习实训要求,并通过实习实践,激发同学们的创业创新意识和能力。

7、开展不同层次虚拟创业活动。结合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专业特点,定期组织专题创业设计方案大赛,如人因工程方案设计、校园超市配送方案设计、物流规划设计大赛、电子商务竞技大赛、广告策划大赛、公共策划大赛、社团立项大赛、企业管理软件大赛、旅游线路创新大赛、薪酬设计方案比赛、模拟期货贸易等活动。通过虚拟创业活动,使学生在大学校园这个“微缩”社会环境中得到创业锻炼。

8、建立创业孵化器(实验室)。争取政府、风险投资商和学校资金,建立管理科学与工程创业孵化器(实验室),对其实行“院领导一主管教师一创业小组负责人,,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院领导从总体上负责孵化器(实验室)的发展方向,提供创业基金和各种资源,为孵化器(实验室)的发展搭建沟通平台;主管教师负责指导创业小组,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适时解决学生在创业学习中的种种难题;创业小组负责人负责小组的学习和日常事务管理。同时,注意形成梯队,每年在新生中招收有热情和潜质高的学生进入创业小组,保证孵化器(实验室)的可持续发展。同时,结合河南省大学科技园创办管理科学与工程创业园,以各种方式指导学生自主设计、创办、经营商业企业或科技公司,从事商务活动、技术发明、成果转让、技术服务等。

9、设立“创业创新学分”,鼓励创造发明。结合学校出台的《郑州大学创业创新学分制度实施办法》,学院正在制定本院的实施细则,授予创业创新学分的成果范围包括各类竞赛奖励、公开发表的作品、教学、科研成果、进行创新性实验、发明创造、人文实践成果等。鼓励学位论文、毕业论文采取提交企业案例调查报告或提交一份富有创意的“创业计划书”、“商业策划书’’等方式完成,由企业家、学科专家、教师参与考评。创业创新学分记入学生成绩档案,将被列入奖学金、三好学生评比和推荐免试研究生的有关条款。

主要参考文献:

[1]杨宏恩,本科院校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5.

管理工程与科学范文5

1、工程项目成本核算的分析

1.1 加强项目成本审计调查,提高项目工程成本真实性

1.1.1 明确项目工程成本审计调查目的

其目的是:维护工程成本管理制度和国家有关财务支出规定,强化内部管理,加强成本核算,保证项目工程成本核算真实正确、完整,消除工程成本不实的隐患,寻求降低成本的新途径。

1.1.2 完善项目工程成本审计调查内容

项目工程施工具有规模大、内容多、消耗大、周期长、涉及面广的特点,这些特点必然造成项目工程成本费用核算的复杂性。审计调查时主要看工程项目实际成本支出的核算、分配、结转是否合法、合规、合理;工程预算成本收入和实际成本支出的口径是否一致;属于项目成本开支的期间费用(如管理费、间接费)的核算是否合理,有否乱摊乱挤项目成本。

1.2 加强项目成本核算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1.2.1 建立规范、统一、标准的责权相利结合的成本管理体制

施工项目是以项目经理为核心的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项目经理是项目成本管理主体的核心领导,对成本管理体系中的每个部门、每个人的工作职责和范围要进行明确的界定;赋予相应的权利,以充分有效地履行职责;

在责任支配下完成工作任务后,需要用一定物质奖励去刺激,彻底打破过去那种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的格局。这样层层落实,逐级负责,使项目成本管理工作做到责权利无空白,无重叠,事事有人管,责任有人担,杜绝了推倭扯皮,一切有章可循,有据可查,使项目的成本管理工作形成一个完整的成本管理体系,便于形成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管理体制,便于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2.2 强化经济观念,树立全员经济意识

施工企业必须加大宣传力度,树立全员经济意识。首先要统一思想认识,从项目管理人员到普通施工人员要进行经济教育,灌输经济意识,把一切为了效益的意识深深地刻在每个职工的脑海里,使每一位职工都能把工程成本管理工作放在主要位置。

1.2.3 完善成本管理办法

每一个工程项目都有其自身的特点,要根据工程项目本身的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项目成本管理办法,如项目质量成本管理办法、工期成本管理办法、项目招投标管理办法、合同评审管理办法、材料使用控制办法等管理办法。这些管理办法应是责任到人、切实可行的具有较强操作性的办法,使项目的成本控制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据可查。

1.2.4 工程项目的现场管理

工程的现场管理要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以控制成本为目的的人、机、料的管理;二是严格按照质量体系的要求对现场进行全过程管理,以保证工程的质量。三是工程现场要做好以下记录,以确保各项工作的可追溯性。(1)是人、机、料的消耗和管理记录;(2)是管材、设备的进货检验记录。

1.2.5 组织培训,提高专业人员的素质

应组织工程成本核算的培训,调动工程的各级人员当家理财的积极性,讲一下如何才能做好工程成本核算,真实的反应工程的成本和盈亏情况,进一步全面推行工程成本核算。

2、工程项目预控机制的分析

2.1 规范操作流程

制定相关办法;做好开工前的准备工作;编制项目责任预算;建立项目内部责任体系;分解责任预算;进行责任成本核算;进行效绩评价。

2.2 处理好两个层次的经济关系

项目责任成本预控机制要长期有效地实施,除了有一套完善的保障措施外,还必须处理好两个层面的经济关系,用经济利益这一内在的驱动力促使每一个层面都主动地、自觉地去控制成本。

2.2.1 处理好工程与项目部的经济利益关系

工程与项目部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可用一个等式表达:项目合同总额=项目责任预算总额+工程费用上交额。该表达式恒等,但等式两边的金额是不断调整和变化的,工程必须及时地调整项目责任预算,并及时调整项目的上交款指标,实事求是地反映项目的成本变动状况。因此,建立责任预算的动态管理制度是处理工程和项目部经济利益关系的关键。

2.2.2 处理好项目部与各责任中心的经济利益关系

项目部与各责任中心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也可用一个等式表达:项目责任预算总额=各责任中心责任预算之和+项目经理调控基金。

2.3 完善相关配套措施

管理工程与科学范文6

《采购与供应管理》 是物流管理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之一。 分析本质的采购和供应管理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实施方案提出建议。

关键词:采购与供应管理;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F2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2.017

《采购和供应管理》是高等学校等国内外物流管理管理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之一。该课程可满足物流企业、生产制造流或通企业物流部门对采购管理人才在采购岗位上任职的知识、能力与素质等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掌握“采购与供应管理的目标及作用”、“采购与供应战略的制定”、“采购与供应管理流程”、“采购计划制定与采购预算确定”、“采购定价与合同”、“采购质量管理的基本技术”、“采购绩效的评估”等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技能;了采购与供应管理在企业经营的重要地位和发展前景;通过模块实训掌握采购业务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物流采购管理的基础知识、采购管理过程中实际的操作方法及流程,例如如何管理采购订单,如何选择和管理供应商,如何对采购物料进行验收等,紧跟时代的变化,汲取最新的采购理念、采购方式,不断创新,为今后的实践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服务于企业和社会。相关实践教学方法和技术,促进教学具有重要意义的采购与供应管理,是针对学生的知识结构和特点,以及课程的要求,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经验谈一些想法实践教学改革和经验。

1课程教学过程的问题

1.1《物流采购与供应管理》严重缺乏实践环节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实践教学是提高质量的重要保障物流专业的课堂教学。目前,由于各种原因,许多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物流实践教学在高职院校。物流等物流设施不足、缺乏教学软件,校园训练场馆,缺乏校外实践基地,等等,由于足够低学生的感性认识、技能和间接影响物流传授理论知识。采购和供应管理而言,本课程从客观上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可以使用实验室的计算机操作电子商务物流采购和供应,并让学生一些材料采购网站,熟悉材料采购与供应的过程实践等内容,但许多高职院校通常只强调课程的解释理论,教学既不提供软件,也没有提供条件开展实践外,传播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培训几乎完全依赖于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压力可想而知。

1.2仅通过案例讨论无法满足课程教学需要

采购和供应管理与其他课程的案例是一个最大的不同是,它需要大量的理论知识为基础,案例的特点也是在一定的理论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当情况需要进一步讨论,学生没有实际工程背景或企业与感性知识,案例讨论因此很难真正提高理论知识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实际效果并不理想目前使用的大多数其他的直接引用外国教材的情况下,这种情况下对我国企业非常少,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纸上谈兵,或者是无聊。

1.3课程实训设计不合理

现在各高职院校在设计采购与供应管理课程实训方面,教学实施存在困难,没有完善的校内实训室,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实训教学效果很不好。

2实践教学课程的改革

2.1以真实的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实践教学

把课程学习内容联系采购管理的实际工作,综合其它学科的知识,提出各种问题并形成主题任务,进行任务驱动式教学;

通过以下几个步骤:给出工作任务――学生对任务进行分析――找出完成此任务需解决的问题――分析问题――找出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方法――实施――对实施过程进行检验――调整工作方法――完成任务。

2.2建立企业案例资源库

收集当前国内外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典型企业案例,学生分组通过案例讨论,结合采购理论知识研究分析案例,体会采购理论知识的应用。

2.3考核实践分析能力

应注意对学生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估的实践,特别鼓励创新研究和应用的学生和学生的综合评价的能力。

2.4聘请企业专家进课堂教学

兼职教师讲座老师的学校和企业结合学生的出勤率,学习态度,工作,平时测试,实验培训,物流竞争,实地考察和评估,综合评价学生成绩。通过多年的建设,我们积累了一批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针对采购与供应管理课程的特点,我们建立了与课程适应的实训室,经过这几年教学实践的实施,学生们普遍反映良好。

3课程实训内容设置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在典型职业岗位分析基础上,结合采购与供应管理的教学内容,设置了“采购需求分析”项目,“采购价格管理”项目 ,“供应商管理”项目,“招投标采购”项目 ,“电子采购”项目,“采购绩效管理”项目。

通过“采购需求分析” 实训目,学生掌握掌握如何进行采购需要量的确定,了解如何开展采购调查,掌握采购计划的编制和执行。

“采购价格管理”项目作为采购与供应管理实训课的实训内容之一.采购工作中进行询价、报价和议价,能够确保采购谈判的成功。

通过“供应商管理”项目的实训使学生了解供应商的寻找、评价、选择和关系管理(CRM),理解和掌握供应商资格的概念的内涵,供应商认证的企业流程的灵活运用,系统掌握供应商选择的基本决策和方法。

“招投标采购”项目要求学生掌握组织企业的招投标采购,对全过程进行跟踪控制,掌握采购招投标监督中,评标、开标的相关知识,了解并掌握采购监督采购质量的流程控制。

通过“电子采购”项目的实训,学生掌握掌握电子商务采购的步骤与方法。

“采购绩效管理”项目要求学生掌握制定科学的采购绩效评价体系,对采购的风险,为有效的管理工作,采购系统控制性能评价标准,掌握如何采购采购绩效评估和反馈。

4模拟综合课程实训的实施

采购业务综合实训是通过在校模拟实习,使学生熟悉整个采购、销售、储存和运输环节,掌握商品采购业务全过程的基本程序和具体方法,包括采购业务核算、开具发票及支票、签订合同及采购业务执行等具体实训内容。把班级的学生划分为八个小组,每个小组为一个公司,每个公司5-6人,假定这些公司是开展经贸业务或生产制造的经济实体,在法律上具有法人地位。各公司采购经理根据用户求购价格计算采购保本价格,然后去对应公司查看购买产品的挂牌价,与供应商进行谈判,选择适合的供应商,确定合适的成交价格,在获得授权的情况下,代表公司法人与之签订购销合同,合同签订之后,采购员代表公司财务会计向销货方开具转帐支票,将符合用户价格要求的产品订购进来,并收取对方开具的增值税发票。当日交易结束后,完成采购日报表。

参考文献

[1]林小星.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课程管理体系改革[J].职业技术教育,2010,(5):8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