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管理要求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酒店管理要求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酒店管理要求

酒店管理要求范文1

引言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酒店行业发展迅速。据相关统计,截至2016年11月,我国实际酒店数量已超过24万家,其中高端酒店达到11,971家。大批量的高星级酒店应运而生,带来大量的用工需求。目前酒店从业人员流失率大,不仅因为酒店起点薪酬低的问题,也因为院校培养的旅游专业人才与酒店期望值并不相符,导致学生在旅游就业市场中不占优势。每年虽总有一大批的旅游专业学生毕业进入社会工作,但酒店方仍然表示严重缺乏符合酒店需要的人才。基于此考虑,本文研究酒店对旅游专业学生的能力要求,有助于帮助旅游院校尤其是本科院校了解旅游市场所需人才类型,为高校教学提供帮助。

一、能力

能力,是人类最常见的个体心理素质,是完成一项目标或者任务所体现出来的素质。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活动的效率。

1993年,斯宾塞在《职场中的能力》一书中提出了由20个指标组成的能力体系,将能力区分为“软”能力(主要涉及自我意识、价值观念等行为能力)、“硬”能力(包括知识、技能和态度)两类,在企业界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本文主要从这两个维度来了解酒店对学生能力的需求。

二、研究方法

(一)案例选取

海南岛一直以独特的热带海岛资源吸引着国内外的旅游者,自2010年1月4日,国务院《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以来,海南省的酒店数量更是迅猛发展,各大知名酒店品牌纷纷落户海南,海南省的酒店数量和类型也是非常丰富,是一个很典型的案例地。

本文所提及的高星级酒店包括两种类型的酒店:一是指已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星级酒店评定标准》由旅游部门评定为四星级、五星级的酒店;二是按照四星级或五星级酒店标准建造并提供服务但未参与酒店星级评定的知名酒店。

(二)问卷设计与调查组织

本文的问卷分为三个部分,从能力的软能力和硬能力两个维度进行设计,从酒店人的角度来看,院校培养的旅游专业学生的素质是否符合酒店要求;以及当下酒店需要怎样类型的人才和他们给旅游专业学生的建议。

2016年1月28-2月11日,笔者在亚龙湾迎宾馆、三亚海棠湾喜来登酒店、三亚福朋喜来登酒店、海口万豪酒店、海口香格里拉酒店、三亚美高梅、三亚瑞吉酒店7家酒店发放调查问卷。问卷共发放187份,收回有效问卷178份,有效率95.2%。问卷是通过问卷星发放,由问卷星得出分析数据。问卷发放的同时,因为在酒店实习的便利,研究者还走访了三亚亚龙湾迎宾馆、三亚福朋喜来登酒店,对酒店的5位管理者进行访谈,其中包括餐厅经理、副经理、主管、总机主管。

(三)样本情况

本文主要是针对海南高星级酒店来展开调查,所以从图表中很容易看出,五星级酒店的被调查者就占到样本总人数的66.9%,四星级酒店占33.1%,无论是五星级酒店还是四星级酒店,都属于高星级酒店。本次调查涉及到酒店的所有大部门,因为问卷都是由笔者认识的同学或是学长学姐帮忙转发,都是针对性发放,前厅和餐饮的旅游专业人数一向都是比较多的,其次是客房部和财务部,而人力资源部是负责招聘的部门,所以这几个部门调查对象相对较多些,比例分别达到23.0%、38.8%、9.6%、6.7%、9.6%。因为是队海南高星级酒店对旅游专业学生能力要求的调查,所以调查对象都设定为领班及以上的管理者,其中副经理及以上的人数占到65.7%,主管占18.0%,领班占16.3%。

三、海南高星级酒店旅游专业员工能力需求

通过对数量的统计分析,发现以下几种能力酒店管理者较为重视(见表2)。

结合以上图表和问卷调查结果可以发现,人际交往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外语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实践动手能力是酒店管理者比较关注的,所占比例较高。有91.67%的被调查者认为外语水平,包括各类小语种,对进入酒店行业的学生们相当重要;有91.67%的被调查者认为学生们在学校时考取四、六级证书也很重要,其次是计算机相关证书;当然除了这些硬件,学生们的软件酒店管理者也十分看重,比如学习态度,也是有91.67%的被调查者认为学习态度会影响学生工作能力的养成,其次是性格,占到50%的比例。

另据调查,有75%的被调查者认为在招聘时会看重应聘者的学历,有66.67%的被调查者认为,学生们在学校所获得的荣誉对他们的工作影响不大,只是在招聘时作为一个参考标准来区分其他条件相差不大的应聘者。

总体来说,海南高星级酒店对学生各项能力的重视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人际交往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外语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学习领悟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积极竞争能力、独立创新能力。整体来说,旅游市场对学生的“软实力”要求较高,但同时对“硬实力”也没有忽视。

四、提高旅游专业学生能力策略

(一)关注学生全面发展,拓宽学生视野

通过对数据分析,旅游专业相关学生的综合能力是旅游市鼋衔看重的一个方面。院校在设置培养计划的时候应该明确培养目标,让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在课程设置的时候不仅要关注传统的理论知识学习,还应该安排各项社会活动让学生见识到不同类型的人,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二)课程设置与时俱进

90后是一个张扬个性的群体,院校在设置培养计划时也应该积极的关注创新这个理念,开设一些思维训练性的课程。多举办一些竞技类的比赛,让学生们以团队的形式,把自己的想法做成方案,目的就在于挖掘他们的创新,把学生们培养成创新型人才。

(三)明晰市场需求,提升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

院校改变教育模式,将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合理安排,在使学生们掌握理论知识的前提下,为学生们创造条件,将理论用到实践中来。院校可通过与酒店建立合作关系,每学期合理的划分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们走进酒店体验“实践活动课”,聘请酒店管理者作为学生的实践老师,给学生们更多上岗的机会。

(四)关注学生的“说”能力

酒店管理要求范文2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 商业网点规划 空间分析模型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商业领域面向外资的全面开放,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越来越引起各级政府和学术界的重视。日益复杂的竞争环境对城市商业规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内商业网点规划研究虽然在商业功能、布局、规模、组织方式等方面,都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但是还是普遍存在缺乏定量分析、技术手段相对滞后等问题。

地理信息系统(简称GIS)是20世纪60年代随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门研究空间信息的全新技术。它能把各种商业网点信息同地理位置及有关的视图结合起来,利用计算机图形与数据库技术来采集、存储、编辑、显示、转换、查询和输出地理图形及其属性数据。同时,它具有很强的区域综合能力和动态预测功能,可以通过模型集成分析,提高商业分析和方案评价的水平和效率。

本文在全面分析我国城市商业网点规划要求的基础上,将先进的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引入商业网点规划中,设计出一套基于GIS技术、面向城市商业管理者、适合我国国情的商业网点规划信息系统, 为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管理提供了实用和有效的信息化工具。

一、城市商业网点规划需要解决的问题

商务部为了完善城市整体的商业结构,提高商业网点的经营水平,促进整个商贸流通领域的健康发展,提出制定商业网点规划的要求。商业网点规划所考虑的主要是城市流通领域各要素的布局和安排,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1.城市商业网点规划要指明城市商业网点发展的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其中总体目标包括城市商业网点的总规模、城市商业对当地经济的贡献指标、城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人均营业面积等综合性指标。具体目标包括城市商业中心、区域商业中心、社区商业的总规模;商业街结构与布局方面的目标;各类市场的总规模、结构与布局方面的目标;物流基地布局、特色与产业服务功能的目标;城郊商业发展的目标等。

2.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应确定各级商业中心、商业街、农副产品市场、工业消费品市场、物流基地的规划布局,进一步指出其区位、规模、发展重点等。

3.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应指明社区商业的规划布局,确定其优先发展的零售与生活服务网点的业态、类型、组织形式、千人拥有的零售与生活服务网点面积,主要零售与生活服务业网点的商圈半径。

4.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应指明大型商业网点的适宜布局区域,确定其数量、种类、布局原则和设置导向。

二、我国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对信息系统的要求

根据我国商业网点规划的要求,城市商业网点规划GIS管理信息系统应具备以下功能:

1.能够方便地实现商业网点数据的采集和编辑

作为一个GIS的应用系统,在建立时通常已有数据库和图形的支撑,这是信息系统建立的基础。但是,规划系统的用户可能会面临对规划底图的修改、新网点的添加、属性数据的修改等问题,所以作为一个完善的用户系统应包括实现这些功能的模块。

2.能够轻松实现现状网点的查询和统计分析

对现状商业网点的总量、业态、业种、营业面积的查询和统计分析,是商业网点规划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制定一系列规划目标的具体数据支撑,方便的分区域统计功能可以轻松地了解各个目标区域的网点竞争情况、业态分布状况等。

3.能够对区域网点布局规划影响因素进行直观的统计分析

每个区域的人口、交通、土地价值等因素都会影响到商业网点的布局,方便的分区域影响因素分析可以有助于决策者考量区域的商业总量是否合适、能否支撑大型业态的存在、是否改建或新建商业中心等。

4.能够根据已知条件进行网点布局空间分析

空间分析一直是地理信息系统有力而独特的工具,通过空间分析模型的建立,可以判断大型业态的选址是否合适、能否建立新的商业中心、商圈的范围等。

5.能够根据已知要素对规划方案进行比较和评价

该功能实际上是地理信息系统辅助决策功能的体现,据信息科学专家分析,用于政府机关进行宏观分析决策的信息85%以上与空间(地理)定位信息有关。由于决策的实施带来经济实体与地理环境的改变,政府的每一项具体政策都要落实到区域单元上,并对政策实施实体及周围生态环境产生影响。不考虑空间因素对统计决策者进行辅助决策来说显然是不完整的,因此网点规划信息系统应具有一定的评价分析功能,从而为管理者提供决策的辅助信息。

6.能够方便地进行规划结果的显示和输出

商业网点规划系统应能够以人机交互方式来选择显示的对象与形式,这种交互表现在:可以设置显示环境、定义制图环境、显示地图要素、定义字形符号、设置字符大小和颜色、标注图名和图例、绘图文件编辑等方面。GIS不仅可以输出全要素地图,还可以根据用户需要,分层输出各种专题图、各类统计图、图表及数据等。

三、基于我国商业网点规划要求的GIS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

城市商业网点规划信息系统是在建立城市商业基础数据库的基础上,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紧密结合城市商业网点布局特点,运用城市商业布局基本理论和方法,开发对商业网点进行计算机管理和辅助决策的软件系统。

根据系统总体目标及设计原则,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开发平台的特点,把系统分成5个功能子系统,它分别是采集编辑子系统、数据查询子系统、空间分析子系统、方案评价子系统、成果输出子系统,见图所示。

图城市商业网点规划GIS系统功能设计

采集编辑子系统主要包括:地图的输入、属性数据的修改与添加、图层管理。其中,地图的输入主要是指提供以Shapefile格式的点、线、面形式的图层输入,提供其他地图数据格式如AutoCAD格式的导入;属性数据的修改与添加,主要是指提供对选定网点、道路等实体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修改和添加,提供外部数据库的导入和系统数据库的导出。图层管理主要指提供现有图层的开启和关闭、添加新图层、修改图层属性、放大缩小平移图层等基本图层管理功能。

2.数据查询子系统

数据查询子系统主要包括:基础数据的查询、网点统计数据查询、区域商业指标查询。

基础数据的查询,主要提供对某一网点属性信息查询的功能,具体包括精确查询、模糊查询两种形式;网点统计数据查询,主要提供各种统计数据的查询。具体包括:按道路的精确查询和模糊查询,即可以查询某一道路上的不同面积、不同业态、不同业种、不同销售额网点的情况;按区域的精确查询和模糊查询,即可以查询某一区域内不同面积、不同业态、不同业种、不同销售额网点的情况;自定义查询,即构造复杂的查询条件以满足用户较高级的查询分析需要等;区域商业指标查询,主要提供一定区域内商业数据的查询,为管理者了解该区域商业发展水平提供了便捷的方法。系统根据商业网点规划的要求,为用户提供分区域查询人均商业网点总营业面积和建筑面积、人均零售业销售额、地均零售业销售额、购买力指标、连锁经营比重、市场饱和度、服务覆盖率和服务重叠率等。

3.空间分析子系统

空间分析子系统是商业网点规划信息系统进行空间分析的核心模块,主要包括商圈分析、吸引力分析两个模块。

商圈分析主要是根据商圈内的客户空间分布数据,了解商圈内消费者的年龄构成、消费水平、教育文化水平、消费倾向等,对管理者选择购物中心位置、确定适当的商品组合、估计销售量以及规划销售活动都至关重要。GIS提供集成从简单到复杂的商圈分析模型的平台。对于基于经验法则确定的商圈,只需要应用简单的缓冲区分析技术或地址编码技术就可以完成商圈的划分;对于基于雷利法则、赫夫法则确定的商圈,则需要通过二次开发的方法将模型嵌入GIS平台,从而获得更合理的商圈。

吸引力分析将提供某商业集聚区所能吸引的各社区及全市消费者估算值,以便管理者确定商业集聚区的等级。通常是根据哈夫模型计算某社区消费者选择商业集聚的概率,有了该社区消费者选择商业集聚的概率后再乘上该社区的消费者数便可得出某社区消费者选择某商业集聚地的消费者数。再把各社区的选择者数累计,便可得到某商业集聚区所吸引的消费者数。

4.方案评价子系统

方案评价子系统主要是对规划师提出的商业中心布局方案进行辅助评价决策,从而提高方案的科学性。主要包括重心重合度评价和规划影响因素评分两个模块。

重心重合度评价是根据重心模型分别判断人口与商业网点的重心点分布情况,通过对中心点位置的定性比较,分析目前商业布局的合理性。

规划影响因素评分是通过将评价区域划分成纵横间距相等的方格网,以坐标网格为评价单元,以网格中点为一个坐标点,计算各网格中心点上规划影响因素的综合分值,根据分值确定商业中心级别数和级别分界值。

5.成果输出子系统

成果输出子系统主要是输出各类成果图。主要包括:分类统计图输出、专题图输出、规划成果图输出。

四、结语

本文在研究我国城市商业网点规划要求的基础上,利用先进的GIS空间分析技术,设计出适合我国国情、面向城市商业管理者的商业网点规划信息系统框架结构,该系统包括采集编辑、数据查询、空间分析、方案评价、成果输出五大功能子系统,为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管理提供了实用和有效的信息化工具。

参考文献:

[1]耿宜顺:基于GIS的城市规划空间分析[J].规划师,2000,16(6):41~43

[2]王远飞吴建国:GIS在商业网点规划与管理中的应用[J].华东经济管理,2006,111(3):1112114

[3]商务部: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编制规范,商建发[2004]180号

[4]丁鹏飞:GIS商业网点分析与规划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2006,5

酒店管理要求范文3

一、专业设置不合理

1.基础教育跟不上

酒店管理专业虽然是一门新专业,但其中基础知识的学习也很必要,如果我们培养出的酒店管理人才不能做到素质上的提高,专业知识的学习也不能深入,不能及时跟上社会调整的步伐。

2.专业设置不合理

现在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开始设立酒店管理专业,但也存在严重的不合理性,与学校总体的办学方针也不相符,酒店管理专业的设置不仅不能强化本身的专业教学工作,而且对酒店管理专业也不能做到有效的提高。

3.师资力量跟不上

今年来很多高职院校中的酒店管理专业都是刚刚开始起步,因而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中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师也是从别的专业中调过来的,没有接受过系统、专业的酒店管理知识的教育,在教学上也不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所以想完全改善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水平,还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下面就我个人的意见来谈谈如何提高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质量,供高职院校酒店管理。

二、逐步改善高职院校中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质量

1.加强基础教育

无论哪个院校,想要提高、想要发展、想要有所创新,就必须要加强基础教育的力度。在酒店管理专业中的学习上,前期还是应该以基础课程教育为主,不能急功近利。到后期再开始转入专业知识的学习,到第三年再将所学的知识全部融入到实践中,并且在后期的教学中。

2.专业设置应综合考虑

酒店管理专业的设置上,也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如院校的基本专业中,是否能与酒店管理专业接上,并能很好的利用院校本身的资源来充分发挥酒店管理专业的作用,这是我们院校在开设酒店管理专业之前,就需要考虑的。

3.师资设施的完善

酒店管理专业的实践设施,现阶段在很多高职院校中还是很不完善。教学活动也一直停留在课本中与课堂里,学生的综合素质很难得到有效的提高。

4.学生素质的提高

(1)前期学生素质的要求。很多高等院校中的旅游管理专业和酒店管理专业的招生要求中,都会明确的规定身高、体重与视力,个别院校还有英语口语要求。我们高职院校中,前期可能达不到这种要求,但相适应的考核标准还是应该设置的,不能一味的扩充生源,而放低限制。这样才能根本性的提高我们高职院校中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质量。

(2)后期学生素质的巩固。在酒店管理专业后期的教育中,也要加强素质教育,让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并能很好的掌握酒店管理专业的相关知识,这样才能保证我们高职院校培养出的酒店管理专业人会在本职岗位上有所发展。

5.增加实践机会

如今的大学生就业问题,也一直被社会所关注,所以,我们高职院校也要积极的与一些正规的知名酒店合作,争取在学校就能给以学生锻炼与实践操作的机会,这样才能保证高职院校中酒店管理专业的就业率。

(1)与企业互动教育与培养。设法借助企业的力量,提前对学生进行职业素养教育与培养,也是一个重要手段。我们采取的方式有“请进来”“走出去”两种形式。

(2)学生综合素质、艺术气质培训。我们利用综合素质、酒店服务经营与管理、英语情景模拟课、会展策划与实务课堂训练对学生进行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集训,又利用了“酒店综合实训室”系统地对学生进行了气质、礼仪、化妆、形体、表达等训练。

6.高职院校中酒店管理专业的定位

高职院校一直都是从事技术型教学的教育机构,在酒店管理专业的设置上,也要和其他专业一样,根据高职院校自身的教学能力与学生的基本接受能力出发,我们要对学生基本素质做到提高,让学生掌握一定实践技术能力为目的,而不是专业性的学科性教学研究,只有正确的认识到这一点,才能真正有效的解决我们高职院校培养出的学生眼高手低的状态,让我们的学生更务实、更符合现代化酒店业的需要。

酒店管理要求范文4

关键词:旅游酒店管理;专业职业化;发展路径

职业化改革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因为经济的发展改变了市场经济体制中的行业结构,这意味着各行各业的就业岗位也发生了实质上的改变,使职业化改革成立经济发展的必要工作。职业化改革还改变了高等教育的专业设置结构,丰富了专业课程,复杂了专业课程设置,最为明显的专业设置有旅游酒店管理专业。所以职业化改革对旅游酒店管理专业的影响很大,影响着旅游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课程结构及专业发展等。同时旅游酒店管理专业为适应职业化改革,还在专业教师、课程设置及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与职业改革相关的研究。

一、以职业化发展方向作为旅游酒店管理课程体系的构建思路

(一)课程体系职业化构建要素

在职业化改革环境下,旅游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应同时具备多项职业化课程构建要素,这样才能使构建出来的专业课程体系符合社会职业要求及需求。这要求高校在设置旅游酒店管理专业课程时要将社会岗位实际需求、旅游行业实际发展、课程教学目标及学生实际相结合,构建实践性、职业性较强的旅游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同时高校专业教师要提高对课程体系职业化构建要素的关注,如实验课程、实训课程及实习基地等实践性较强的职业化构建课程要素。

(二)要以职业化发展作为科学性课程的设置要求

是否能培养出符合社会要求及需求的高质量人才,取决于专业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而职业化发展就是实现课程设置科学性的关键途径,所以在旅游酒店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时要以职业化发展作为课程设置要求及目的,这样有利于校园教育走向社会实践、走向市场经济发展,使专业课程实践性提高,实现实践性人才的培养目标。这要求高校要全面性加强专业课程实践性,以理论专业知识引导实践能力培养,将学生培养成社会实践性人才从,以此提高学生就业率,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在专业课程职业发展过程中,要注意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课程的协调与结合,以此保证高校旅游酒店管理专业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在平衡,使课程设置更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及实践性,实现课程职业化发展的目的。

二、职业化改革有利于旅游酒店管理专业知识的技能性发展

(一)职业知识的作用性推动旅游酒店管理专业知识技能的外化发展

职业化改革使各种职业都具有专门的职业知识,这些知识使该职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技能性。旅游酒店管理专业生存于职业化社会环境下,专业课程设置的很多方面都深受职业化的影响,其中职业知识对旅游酒店管理专业知识的影响最深,在实际专业课程教育中应用职业知识,可以将专业知识发展成R导寄芨觯并且受到知识教育的学生,其实践能力也得到很大程度上的提升,相比较传统的旅游酒店管理专业教育来说,更具有教学实践意义。这要求专业教师要根据专业教学实际要求,将职业知识应用到专业知识教学中,实现专业知识技能化和职业化。

(二)职业实践性及具体性促使旅游酒店管理专业知识向专业技能转化

职业化改革下的各种职业岗位都具有专门的知识及技能,且每一项职业知识都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具体性,这决定旅游酒店管理专业在职业化改革环境下,会全面向职业化、实践化及具体化方向发展,使该专业学生越来越具有专业性、实践性和职业性。这要求高校根据专业性特征,专业目的及专业范围开展专业实践性、社会性活动,实现理论知识技能实践化。足以体现职业实践性及具体性对旅游酒店管理专业知识技能化及实际化的促进作用,同时还能够加快旅游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理论知识的深层渗透速度,有效提高专业人才的社会实际应用能力,是专业知识全面发展产生的重要保障。

三、注重专业教师职业能力发展推动人才发展面向职业化

(一)建立健全教师队伍管理机制来发挥教师职业导向的作用

专业教师职业化发展是职业化改革对旅游酒店管理专业教学的重要影响,职业化后的专业教师,其实践能力、职业能力都得到了有效提高,使专业教师职业能力发展成为专业人才职业化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所以高校要建立健全教师队伍管理机制,以此实现教师对学生职业化发展的导向作用。这要求高校要做到以下几点工作:第一,根据教师教学现状及特点,构建具有针对性和统一的性的培养制度;第二,完善教师职业化教学能力考核制度,并制定职业化发展新目标;第三,实现专业教师知识理论研究向职业导向作用转变,使专业教师在教学中的职业导向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从上面三点可以看出教师职业发展对人才职业化发展的重要性,且这些重要性体现在管理政策及制度等的全面加强,实现高等教育职业化转型。

(二)加强理论性职业能力发展促进教师职业化发展

教师职业化发展的重要动力是理论性职业能力发展,只有理论性职业能力得到有效发展,才能实现教学职业化分,这需要高校做到:第一,补充专业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及社会应用,在实践中挖掘职业化人才,引导和培养职业化人才;第二,根据专业教师实际及社会发展现状,进行两者之间的协调工作,实现专业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互转换,促使理论知识向专业技能转化,这是提高高校旅游酒店管理专业教师专业性、实践性的有效途径。

四、结语

职业化改革使旅游酒店管理专业教育转型成一门专业性高、实践性高及职业性高的专业,有效提高该专业的就业率和职业能力,满足了旅游业对旅游人才的需求及要求。

参考文献:

[1]李晓冬.职业化改革对高校旅游酒店管理专业教育启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03:157-159.

[2]李力,沈雅雯.我国旅游高等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解析[J].旅游论坛,2011,01:120-126.

[3]王华,王金叶.基于职业能力的酒店管理本科专业课程教学优化[J].教育与职业,2014,32:142-144.

[4]赵峰英.旅游管理专业酒店类课程教学改革初探――以餐饮、客房教学为例[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6,04:79-81.

酒店管理要求范文5

【关键词】酒店管理专业;顶岗实习;教学新模式

酒店管理是近些年非常热门的一个行业。但在我国极为缺少具有专业素质与专业管理技能的酒店管理人才,为了满足社会对酒店管理人才的需求,我国地方院校以及职业院校专门开设了酒店管理专业,立志为我国培养具有综合素质与能力的酒店管理人才。同时为了进一步锻炼这些高校学生的专业技能,我国在推行素质教育理念的过程中对酒店管理教育提出了顶岗实习的教学要求。为此,我国地方院校及职业院校需要针对顶岗实现这一教学目标进行改革,采取适当的教学新模式对学生进行酒店管理的系统教育,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进而为学生在顶岗实习的过程中奠定扎实基础,锻炼学生的就业能力,为其今后适应社会做好充足的准备。

一、创建教学新模式,改革传统课堂教学方法

顶岗实习教学具有明显的实践性特征,因此需要教师革新教学观念,根据实习教学的目标来创建教学新模式,对传统课堂的教学方法进行相应的改革,从而适应社会对酒店管理人才的具体实践要求。首先,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收集不同酒店中的管理工作资料,了解酒店管理工作具体的岗位分配以及工作要求,进而锻炼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以及分析能力。其次,教师应注重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为学生创建富有实际模拟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模拟实习的工作岗位中,体验从事岗位工作的具体感受,设置不同的现场问题,从而锻炼学生运用酒店管理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注重顶岗实习教学的开展,实现院校与酒店的强强联合

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关于酒店管理工作的实践能力,院校以及教师应注重对酒店管理顶岗实习教学的开展,加强对实习教学的投入力度。顶岗实习是一个充分检验学生学习掌握程度的有效途径,但这种教学实践性较强,因此不仅需要院校与教师的大量投入,同时还需要实现院校与酒店的强强联合,在学生开始顶岗实习之前对学生开展有计划的岗前培训。而后,教师根据实习方案与计划来开展实习教学,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进行项目化教学与管理,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以动态管理的方法来对学生开展顶岗实习的教学。院校与酒店的强强联合,对于院校本身酒店管理教学有实际性的促进作用,院校可以邀请酒店管理高级来进行现场指导,考核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进而提高院校对酒店管理的教学水平;同时,院校还能为合作酒店赢得良好的宣传效果,促进合作酒店的经营。

三、组织“双师型”师资队伍,提高酒店管理顶岗实习的教学水平

对于地方院校与职业院校来说,拥有“双师型”的师资队伍是提高院校酒店管理顶岗实习教学水平的有力保障,教师专业素养以及实践能力的高低影响着学生掌握酒店管理知识与技能的程度。因此,院校需要加强组织“双师型”的师资队伍,为教师提供定期培训与酒店考察交流的机会,从而提高酒店管理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此外,地方院校与职业院校还可以签约酒店管理方面的优秀人才到学校进行教学,组建一直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特殊教师团队,从而强化本院校的酒店管理教育。由酒店管理技术骨干来担任学生实习的教导员,这样就更能直接对学生进行实践技能的准确指导,并及时纠正学生潜意识性的错误,同时这类教师与社会依旧有密切联系,因此他们更能从社会实际需求出发对学生进行指导,并且树立学生的危机意识与竞争意识,从而令学生尽早熟悉今后的就业环境,进而帮助其毕业后更快的适应社会。

酒店管理顶岗实习教学是一个新型的课题,是我国各大地方院校与职业院校顺应时代及社会发展需求而开设的教学专业课程。因此,酒店管理顶岗实习教学还处于不断摸索与进步的发展过程,现今在实际教学中还存在诸多的不足之处,因而需要各大院校与实际酒店相结合,针对性采取适当的新教学模式进行酒店管理顶岗的教育,通过改革传统教学方法及组织“双师型”师资队伍来提高本院校的酒店管理顶岗实习的教育。这样不仅能够更好的锻炼学生从事实际岗位的素质与能力,同时也为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增添了新的综合型酒店管理人才。

参 考 文 献

酒店管理要求范文6

一、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内容

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推动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培养出应用型人才,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在素质教育体制的大背景下,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改革主要依照以下的原则和思路,开展教学方式、教学目的等内容的改革。

1.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原则和思路

现代酒店管理中要求酒店从业者具有较高的酒店文化知识、较强的专业技能和高水平的职业道德。因而要求教学活动能够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协同发展,本着“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创新理论”的改革思路,培养及时上岗的酒店管理人员;另一方面,酒店是服务业的翘楚,涉及到客户的感受体会、个人隐私等问题,要求酒店从业人员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能够爱岗敬业、尊重消费者。所以,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改革要本着“以德为主,以能力为辅,两者有机结合发展”的改革原则,加强对专业课程中的思想道德品质教育。

2.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具体内容

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同高职中其他课程改革的内容具有一致性,主要是从教学理论改革、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教学评价方式改革等四个方面内容实现。其中教学理论改革主要是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实现教学活动的个性化发展;课程体系改革指得是合理分配实践课程和理论课程的比例关系,适当增加或是删减一些课时,保证课堂效率,避免学时浪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主要是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采用微课程、实践教学、案例教学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和课程质量;教学评价方式改革是针对于传统应试教育中以期末考核为主的评价方式,忽视平时的表现,以教师为主的考核方式的改革创新。

二、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实践过程

本文主要以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的教学方式的改革内容展开实践过程,以此说明教育改革的可行性。其具体步骤主要如下所示:一是在学期前,根据课程目标,学校同企业共同制定教学计划,使理论教学活动和实践教学活动全面发展。例如,相关的酒店企业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临场应变能力,因而在教学计划时,学校尊重企业合理的要求,在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中,加强如何增加临场应变能力的理论培养,在期中考核过程,学生前往企业,进行实践考核,以客户的评价、酒店各部门的领班者对学生的临场应变能力进行评估,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二是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实践教学模式的重要性,每一个月展开一次实训课,作为前一段时间的总结。还通过构建实训基地,为学生提高真实的工作场所、工作内容,提高学生对酒店工作的全面认识,从而培养应用型的酒店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