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语言赏析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文学语言赏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文学语言赏析

文学语言赏析范文1

关键词:诗歌;审美;诗学;韵味;鉴赏

1引言

自古以来,中国古典诗歌以其深厚隽永的韵味、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格调有致的诗歌形式而闻名世界。我国传统的古典诗歌是一门语言凝练、内涵深刻、韵味隽永的艺术,而诗歌鉴赏则是诗歌的读者或研究者真正地了解和把握诗歌的语言、内涵、韵味的重要方式。自诗歌创作诞生之日起,就有了所谓的诗歌作品的鉴赏,诗歌鉴赏为读者进一步领会诗歌的思想内涵与审美特征提供了很好的机会。由此可见,分析和探讨如何在诗歌鉴赏中把握和品味作品的独特韵味,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具体的诗歌作品,进一步掌握恰当的诗歌鉴赏的方法,从而真正体味到诗歌艺术的美。

2 诗歌鉴赏与诗歌韵味

2.1 诗歌鉴赏与诗歌韵味的基本内涵

所谓的诗歌鉴赏指的是,诗歌的接受者或研究者采用一定的方法对诗歌作品的语言、形象、意境、艺术手法以及思想观点等进行欣赏和剖析。而所谓的诗歌韵味则是指,诗歌作品里所蕴含的那种意境深邃、令人回味无穷的艺术韵味,传达的是诗歌作品独特的审美特征。在我国传统的诗歌艺术宝库里,无论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气势磅礴,还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哀婉伤感,抑或是“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放荡不羁,都蕴含了无穷无尽、悠远隽永的浓厚韵味。

2.2 诗歌鉴赏与诗歌韵味的相互关系

在诗歌艺术漫长的发展过程中,诗歌鉴赏和诗歌韵味两者之间有着相互影响、密不可分的关系。这是因为,理解和把握诗歌韵味是诗歌鉴赏的重要目的之一,而读者要想真正感悟诗歌的美,除了细细品读之外,还需要掌握一定的鉴赏方法。我们通常所用到的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包括阅读文本、联想画面以及体会情感,等等。总而言之,在鉴赏诗歌中深刻品味诗歌的浓厚韵味,就要展开发挥丰富的想象力,真正沉浸在诗歌的意境当中,在鉴赏中领悟诗歌的意蕴,感受诗歌作品的独特韵味。

3 从具体作品的鉴赏看影响诗歌“韵味”的基本要素

3.1 诗歌作品所蕴含的思想情感

我们都知道,具体的诗歌作品往往都是某一诗人真实情感的自然流露,表现和传达的是诗人思想情感。由此可见,丰富和真实的思想情感是诗歌作品的生命,同时也是诗歌作品韵味的源泉。由此可见,一部经典的富含韵味的诗歌作品往往蕴含着诗人本人的理想信念、人生经历以及真情实感。而这这一切共同构成了诗歌韵味的基本内涵。由此可见,诗歌作品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是影响诗歌作品的韵味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鉴赏诗歌作品,就要从体会诗人在作品中传达的思想情感入手,体会蕴藏于诗歌深处的独特韵味。例如,在杜甫《月夜》一诗:“今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在这首诗里,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力,在想象中构思出妻儿想念自己的情景,巧妙地表达了自己对妻儿的思念之情,传达出了诗人思念故土、思念亲人的真情实感,让读者在品读过程中禁不住为其中所蕴含的深厚的韵味而深深感染。

3.2 诗歌塑造的意象

一部独具韵味的诗歌作品往往离不开富含韵味的诗歌意象。诗歌意象指的是融合了诗人的主观情感和外在的客观物象相的心中之象。在一部优秀的诗歌作品中,意象有着烘托氛围、制造意境、寄托感情的重要作用。因此,诗歌韵味的产生离不开集客观场景和主观感情于一体的诗歌意象。诗歌韵味依赖于具体意象而产生,是超越于具体意象之外,需要通过联想和想象才能感知的独特的“诗味”。例如,李商隐的《乐游原》“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在这首诗里,诗人描绘夕阳西下、风光无限的美好画面。全诗紧紧围绕“夕阳”这一意象,描写了风光这般美好,无奈的是已经接近黄昏,表达了人生无奈的主旨。细细吟诵全诗,可以品读出诗歌所蕴含着淡淡的惆怅、哀婉的韵味,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3.3 诗歌创作所运用的表现手法

在我国诗歌发展史上,最早的诗歌创作表现手法就是赋、比、兴。一直以来,伴随着古典诗歌创作的不断发展成熟,诗歌的表现方法越来越多元化,象征、拟人、夸张、复沓等多种手法不仅丰富了诗歌创作的表现方式,同时这些表现手法使得诗歌作品所蕴含的韵味更加深刻、隽永、悠长,使读者从中真正体会到诗歌艺术的无穷魅力。例如,王维的《终南山》一诗:“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细读全诗不难发现,无处不表现出诗人王维高超的诗歌创作表现技巧。全诗构思精巧,表现景物细腻、直观,使得全诗产生了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3.4 诗歌富含的音乐美

对于一部优秀的诗歌作品而言,节拍和韵律是创作作品韵味的主要手法。节奏的长短起伏以及节拍的强弱大小,就是所谓的诗歌作品的音乐美。在一定意义上说,一部优秀的诗歌作品必定是情、景、音的完美结合体。诗歌所蕴含的意境和韵味,只有通过用心反复的吟唱才能体会得到。无论是上下句平仄的协调,还是抑扬顿挫的音调,抑或是偶句的押韵,都是节奏和韵律,都是是诗歌音乐美的重要表现形式。这种节奏和韵律经过读者的反复感知就构成了诗歌的韵味。例如,崔颢的《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从节奏和韵律来分析这首诗歌可以发现,这是首富含着诗歌独特的音乐美的经典作品。从“楼、悠、洲、愁”这几字看出,这首诗押的是“ao”的韵。这一韵律让读者读起来真正感受到音韵舒缓、意境悠、。与此同时,在这首诗里,“黄鹤”一次先后出现了三次,如“昔人已乘黄鹤立,此地空徐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黄鹤”这一个双声问的重复出现,形成一种鲜明而强烈的节奏感,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在登上黄鹤楼之后而产生的思古之幽情,使得全诗渗透出一种令人回味的独特韵味。

4结语

自古以来,中国古典诗歌以其深厚隽永的韵味、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格调有致的诗歌形式而闻名世界。伴随着诗歌的诞生而产生的诗歌鉴赏,为诗歌韵味的深刻领悟、诗歌思想内涵的深入挖掘、诗歌形式的变革与进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特别是诗歌鉴赏中的“韵味”鉴赏,为广大读者进一步感悟诗歌的审美内涵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读者在接受和鉴赏古典诗歌的过程当中,必须首先领悟有关诗歌韵味的诗学理论,并进一步掌握决定诗歌韵味的几大要素,在此基础上把握鉴赏诗歌韵味的主要方法,这样才能正在体味诗歌的韵味,真正感知具体诗歌作品的审美特征。

参考文献:

[1]吴建民,古代诗歌“韵味”论[J],锦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04):18-19

[2]邬锡鑫,论韵味的内涵及其形成因素和文化价值[J],中州学刊,2006(01):255-255

[3]徐正兵,古典诗歌鉴赏的美学方法论刍议[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0(02):69-70

[4]朱子辉,文学本位・知人论世・以意逆志――试论诗歌鉴赏的三个视角[J],语文学习, 2011(04):17-17

邓丽婕 , 女 ,汉族,出生日期:1983.10.27

籍贯:甘肃肃南

学校:甘肃省广播电视大学张掖市分校

文学语言赏析范文2

《麦琪的礼物》是欧?亨利的代表作品,在这部短篇小说中,欧?亨利用其独特的创作手段和创作方法将故事情节巧妙地铺设开,通过讲述一对生活比较贫困的小夫妻在圣诞节的前一天为了给对方赠送一件圣诞节礼物而卖掉了自己最喜欢的东西,然而两个人由于卖掉了自己最心爱的东西,以至于对方送的礼物没有任何用处的故事,揭示了精神与幸福超越了物质这一深刻的主题,即人与人在交流和相处的过程中应该要学会尊重别人,尊重别人的爱,也要学着如何去爱人。在这篇短篇小说中,欧?亨利独特的语言表达手法以及创作风格给读者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感受,尤其是在结尾处,给人一种经历风雨之后的温暖的感觉。

一、《麦琪的礼物》及欧?亨利的创作风格

(一)《麦琪的礼物》简介

《麦琪的礼物》是通过圣诞节的前夕一对夫妻给对方互赠礼物而引出来的一个故事,这对夫妻在当时美国社会中是生活在中下层人群中的一部分,一对生活很普通的夫妻为了给对方买一件礼物,将自己最珍贵的东西用来换钱,而买来的东西对对方而言,都已经毫无用处了。德拉有一头美丽的长发,但是为了换钱给吉姆买一条白金表链,她将自己的长发卖掉了。吉姆一直珍藏的东西是几代相传的金表,但是为了给德拉买她心仪许久的发梳,他将自己的金表卖掉。在最后互相赠送礼物的时候,德拉得到了梦寐以求的发梳,但是发现已经毫无用处,而吉姆得到了白金表链,却已经没有了手表。但是通过这一次经历之后,两个人更加珍惜对方,发现了对方对自己的感情,于是也加深了对彼此之间的爱,加深了对爱的理解和认识。这部小说表达的主旨摒弃了传统的物质观念,在物质层面之上,还有很多值得人们去关注和珍惜的东西,比如爱情、精神生活等。

(二)欧?亨利的创作风格

“欧?亨利”式的写作风格,在美国文坛上一度受到人们的喜爱以及追捧。因为他善于利用适度地幽默与夸张,在作品中表达出自己的思想,也可以给人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他的文学作品中大都将思想与艺术进行结合,通过虚与实的双重结合,烘托文章的主旨。欧?亨利用文学的方式描绘了很多种类型的人物,这些人物是生活的,是从现实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因此他的作品还被认为是美国生活中幽默的百科全书。在欧?亨利十几年的创作时间中,他的作品一共达到三百多篇,比如《麦琪的礼物》《警察和赞美诗》《最后的藤叶》等。诙谐幽默、寓悲于喜是他在小说创作中形成的独特的风格特征,情节上的巧妙构思以及出人意料的结局是他的作品吸引人的地方。《麦琪的礼物》可以说是欧?亨利短篇小说中最优秀、最典型,也最能代表他创作风格的一部作品,他利用诙谐、幽默、风趣的笔调将这个故事中的人物进行适度地描绘,从而引出了文章的主题。

二、《麦琪的礼物》文学语言艺术的解读

(一)采用虚实结合、详略结合的表现手法

“一块八毛七分钱。全在这儿了。其中六毛钱还是铜子儿凑起来的……德拉数了三遍。数来数去还是一块八毛七分钱,而第二天就是圣诞节了。”在这部作品中,开篇的时候就为后文埋下了伏笔,开篇中德拉对所有的钱数来数去这一动作,很简洁干脆地表现了现实与理想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在现在的生活中也是存在的,很多人在感情以及生活中抉择。“其中六毛钱还是铜子儿凑起来的”这句轻描淡写地描述,说明了德拉与吉姆生活上的艰辛与困难。正是因为这种艰辛才导致两个人最终要卖掉自己最心爱的东西为对方换来一件礼物,因为两个人对彼此都是真爱,即使生活贫困,也要向对方表示自己的爱。在对德拉卖头发买表链的描述中,作者用大量的文墨来对德拉的内心世界进行描述,从她没有卖头发之前内心的沮丧和焦虑,到卖头发时内心的不忍与难过,到拿到了钱去给吉姆选礼物时内心的兴奋与激动,再到后来害怕吉姆看见自己把头发卖掉时内心的忐忑不安,这些内心世界的刻画是作者表达思想的一种方式。我们在读这部小说的时候,也可以想象吉姆的形象,尽管文中对吉姆卖掉金表为德拉买发梳这一过程中吉姆的心理变化没有详细的描述,但我们通过故事情节的展开也可以想象吉姆在卖掉手表为德拉选择发梳的过程中,他的心情是怎样变化的。在整部小说中,作者对德拉的行为以及心理进行了详细的描绘,对吉姆则进行了略写,同时在描写的过程中也有一些夸张和虚写的成分,比如“搜索了所有的铺子”“把所有的商店都搅翻了一遍”,目的是要突出德拉在为吉姆选择礼物的过程中的那份心情,虽然采用了夸张的表现手法,但是读者读起来并不觉得夸张。在整部小说中,欧?亨利特有的那种漫不经心的创作风格展现得淋漓尽致,时而描写得很细致,时而又说得比较简略,时而虚时而实,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具体刻画,来揭示文章的本质。

(二)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对人物的内心世界进行描绘

语言是一部小说中最重要的部分,无论是人物心理,还是故事情节,都是通过语言描述出来的。通过语言可以将人物形象的心理特征、情感等方面展示出来。个性化的语言是欧?亨利在创作过程中的一个标志,这部小说体现了欧?亨利幽默风趣的艺术造诣,将人物形象的人格魅力展现出来。吉姆在看到白金表链时眼里都闪着光,但是恼于囊中羞涩,他最终没能买成表链,在这种背景下整个主题的表达更加明确。在个性化语言中,欧?亨利的创作风格可以概括成“含泪的微笑”,即是用一种含蓄但是又十分深刻的表达方式,对主题进行分析和掌握。整个故事情节本来并不复杂,文章通过语言之间的交织,将德拉以及吉姆在生活中最真实的一面表现出来,他们在生活中是朴实、艰辛的。金表和那头漂亮的头发是他们的最爱,但是由于现实生活的无奈,他们别无选择,在卖掉头发和手表的时候,德拉与吉姆也是矛盾的,作者通过深厚的文学功底将那种矛盾的心理体现出来,引起读者的共鸣,与此同时,也引出了一种更为珍贵的东西,那就是在平淡的生活中两个人相濡以沫的感情,虽然德拉以及吉姆都只是在社会底层生活的人,但是他们两个人都没有失去对生活的热情,还有对对方深沉的爱,正是这种感情基础,使得两个人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文章的最后写道:“德拉,”他说,“我们把圣诞节礼物搁在一边,暂且保存起来。它们实在太好啦,现在用了未免可惜。我是卖掉了金表,换了钱去买你的发梳的。现在请你煎肉排吧。” 由此可以看出,虽然吉姆没有了金表,虽然德拉没有了靓丽的长发,但是他们得到了彼此的爱,白金表链是德拉头发的延续,发梳也是吉姆的金表的延续,他们的生活还在继续,他们其实并没有失去自己最珍贵的东西,只不过将这种珍贵换成另外一种形式,幻化成为真挚的感情。德拉和吉姆之间的感情对于读者而言,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引导力量。

(三)长短句式的搭配

在《麦琪的礼物》中,语言风格表现得十分明显,尤其是长句和短句之间的结合,通过复杂的表达方式,将故事的内容诠释得十分到位,加上文中还有倒装句、对等句子等句式的使用,为小说的情节发展有更好的推动作用。长句主要是情感交流与表达的一种方式,而断句则主要是一种思维运用的方式,短小的句子能够让人感受到主人公想要表达的心理以及情感。比如“如果希巴女皇住在气窗对面的公寓,德拉总会让她的头发挂窗外一些天来晾干,只是为了使皇后的珠宝和首饰相形见绌。”这些句子可以表现出德拉的生活状态,尤其是对她的长发的描述,可以为后文她卖掉头发时的矛盾心情的出现做一个很好的铺垫,融入了一些丰富的情感态度,使得小说的语言魅力更加深刻,为小说有一个自然的结尾提供更好的帮助。

文学语言赏析范文3

【关键词】美国文学作品赏析 教学模式 素质培养

经典文学作品是语言运用的最高境界,作为人文学科的一个分支,在素质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美国文学作品赏析》是美国经济和文化发展的结晶,折射着美国优秀的人文智慧。其内容涵盖了美国文学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以及各阶段的代表作家及经典作品,反映了殖民地时期、独立战争时期、浪漫主义时期、南北战争时期和两次世界大战前后美国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状况。在高校语言教学课程中开设《美国文学作品赏析》课程,不仅能使学生了解文学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感受优秀作品带来的审美愉悦,提高人文素质修养,而且能帮助学生扩大词汇、夯实基本功,提高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与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美国文学作品赏析》课程教学目标定位

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优秀的文学作品,能够运用丰富的语言,表达作者对人生、对社会的思考和态度,激励人们积极向上,不断奋进。《美国文学作品赏析》教学的目的,就是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培养学生对文学的阅读兴趣和欣赏、判断能力,使学生通过对《美国文学作品赏析》中的文学作品的鉴赏,探究作家的创作倾向、语言技巧、写作手法,系统把握美国文学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主动参与文本意义的寻找、发现和创造过程,提高对人生价值、生命意义的感悟能力,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提高理性认知的能力和基于审美与理论思辨的文化鉴赏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

二、《美国文学作品赏析》教学中的问题及改革必要性

1.《美国文学作品赏析》教学存在的问题。在素质教育的目标指引下,我国语言教育日益重视与国际的接轨,在注重提升教学质量的同时,也强调学生对语言的运用能力,以改变我国语言教育中,学生实用能力不强,不能流畅地用英语交流、看不懂英文原著等状况。从目前高校教学现状来看,《美国文学作品赏析》在我国高校英语教学中,仍然属于比较薄弱的环节,其原因有很多,主要有如下几点:

首先,由于《美国文学作品赏析》中所选的名著,都是用地道英Z创作的,作品涉及的词汇量很大,很多句法结构比较复杂,而且,由于作品年代久远,如果不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很难非常透彻地理解,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常常会感到晦涩难懂,容易产生畏难情绪。

其次,在教学中,《美国文学作品赏析》对高校英语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英语教师除了要具备专业语言能力外,还要具备丰富的文学知识、历史知识,在课堂教学中,能够运用这些相关的知识,帮助学生分析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的生平及作品的内容,化繁为简地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理解和鉴赏作品,初步掌握文学批评、文体分析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文学理论修养和审美能力。这对很多“重语言轻文学”,惯于逐字逐句地讲解英语文学作品的教师而言,无疑是很大的挑战。

再次,在我国很多高校英语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过分强调语言基础性、工具性的现象,而对于语言与文化或文学的关联性则重视不够。不管教师还是学生,受应试教育影响,在《美国文学作品赏析》的教与学过程中,过多地关注语言点和教学重点,往往忽略其中作品的人文美感,使《美国文学作品赏析》的文学教学流于形式,失去了其真正的教学意义。

最后,思想上受到就业与升学的影响,存在对《美国文学作品赏析》的认识偏颇。在就业压力日益增大的情况化,社会化、职业化、现实化令很多教师与学生,都非常重视效用比较明显的实用英语学科,对于《美国文学作品赏析》潜移默化的素质培养型学科的重要性则认识不够。在实际学习中,很多学生更愿意把精力放在实用学科上,比如商务英语、口译、写作等,而忽略了《美国文学作品赏析》中的作品所体现出来的人文教育功能,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美国文学作品赏析》在高校英语中的教学效果。

2.《美国文学作品赏析》教学改革的必要性。《美国文学作品赏析》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需要教师改变传统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模式。但是,教学改革不是对以往大学教学模式的全盘否定,而是对其进行创新与发展。高校外语教师必须要认识到,基础语言教学与文学教学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美国文学作品赏析》在拓展了高校语言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同时,通过分析西方国家的历史与文化,将其与本国文化进行对比研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与批判精神,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基于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将《美国文学作品赏析》对提高教学质量以及教育意义的重要作用,切实贯彻在英语教学改革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引导学生去探究作品的内在价值与意义,学会用批判的眼光看问题。

三、《美国文学作品赏析》教学模式改革的途径探讨

《美国文学作品赏析》教学的目是让学生通过对作品进行鉴赏,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英语阅读、写作等语言实际运用能力。要充分发挥该门课程的积极作用,促进高校教学目标的实现,笔者建议进行相关教学模式的改革,根据学生的语言基础和兴趣特点及学习能力、学习目标,构建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教学模式,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

(1)根据体裁赏析作品。文学作品的体裁决定了其表现形式,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其语言的运用也是迥然不同的,各有各的特点,比如,小说语言一般强调通俗易懂、详细刻画,诗歌、散文等则要注重凝练、寓意深刻。高校外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根据体裁来对作品进行分析,引导学生探究其创作技巧、语言表现手法,进而揭示其深刻的社会意义。

(2)结合作品学习语法。由于中西方语言习惯的不同,对于中国学生来说,英语语法是比较难学的。在学习《美国文学作品赏析》时,如果对语法不能有效掌握,就会影响对文学作品内容的理解,甚至难以读懂这些文学作品。而且,由于《美国文学作品赏析》中的作品,都是用美国英语创作的,由于年代久远,其语法与现代美国英语语法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别。在教学中,教师要对此进行明确的讲解,引导学生结合文学作品内容来学习语法,否则,脱离语境的语法学习,将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无法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理解能力与表达能力。

(3)撰写阅读心得。优秀的文学作品就是写作的成功范例,也是语言艺术的最高形式。在学习《美国文学作品赏析》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自己的心得体会,用英语语言进行总结表述。撰写阅读心得,能够加深对《美国文学作品赏析》中优秀作品的理解,也能使学生在举一反三的总结、反思过程中,提高自身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文字表达能力。

(4)多角度鉴赏分析。“横看成岭侧成峰”,对《美国文学作品赏析》的鉴赏也一样,不仅要从专业语言学习的角度去鉴赏,还要从文学艺术的角度,结合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去分析,以全面理解作品,探究文学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文化内涵、创作理念,避免枯燥、乏味的学习,增强学生学习《美国文学作品赏析》的兴趣。

(5)带着任务去学习。通过实际调查,在学习《美国文学作品赏析》过程中,一些学生因为《美国文学作品赏析》中的部分作品篇幅较长,而难以保持学习的积极性。因此,高校英语教师要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合理制定一定的阅读任务,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这样才能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强化学习效果。

2.在教学中开展专题研讨会与第二课堂。相对于其他英语专业课程来说,文学课教学内容比较多,但是,课时设置又相对比较少,因而在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常采用“满堂灌”的方式,以完成教学任务。这种教学方式忽略了学生在学习中主体地位,降低了课堂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先进的现代化教学手法,使课堂教学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实践证明,在英语教学中,专题研讨会与第二课堂相结合,是一种非常高效的教学方法。教师将课堂时间分为讲授与讨论两部分,在讲授部分,主要针对《美国文学作品赏析》的文学要素进行教学;在讨论部分,则采用小组方式,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对前面讲授的内容进行讨论,分析人物、主题、风格等要素在作品中的表现。讨论完毕后,每组派出代表汇报本组讨论结果,最后,由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及汇报,进行相应的点评与总结。这种讲授与小组教学模式,不能使师生之间实现了良好的互动,也增进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互动与写作,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参与学习的积极性。通过专题研讨会,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问题的分析与总结能力,也能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及用于表现自我的自信。

第二课堂活动是对《美国文学作品赏析》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教师要帮助学生成立美国文学第二课堂活动指导小组,通过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形式,使《美国文学作品赏析》从单一的小课堂教学,拓展成以校园为主的大课堂。另外,还可以组建英语戏剧社团、设立英语电影周和英美文化周、美国文学俱乐部等,形成一个立体式的、学习氛围浓厚的英语文学学习环境。

3.突出美国文学作品的整合教学与文化传递功能。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大纲明确提出,语言类文学课要注重对学生阅读、欣赏、理解文学原著能力的培养,通过阅读和分析英美文学作品,掌握文学批评的基本知识和方法,以促进学生语言基本功和人文素质的提高,增强对西方文学及文化教育的理解。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同一主题的作品,集中起来进行整合教学,集中讲授该类文学作品创作的社会背景,及作者的经历与境遇,使学生能系统地了解该时期的社会背景,并通过比较,更好地理解与体验作品中的丰富情感,真正领悟到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此外,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背景下,学生需要更加全面地了解与把握西方优秀文化,提高自身的文化认知能力和文化传递能力,这也是新时期对外语人才的切实要求。通过学习《美国文学作品赏析》来提高文化认知与文化传递能力,是一种有效的途径。在高校英语专业文学课教学中,教师不妨从文化视角来解读文学作品,深入挖掘作家及作品的文化内涵,帮助学生更透彻地理解和体会该作品,从而提高自身鉴赏性阅读能力。

4.创建科学、合理的教学考核评价体系。课程教学考核评价体系的改革,是《美国文学作品赏析》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保证,要改变当前一卷定最终学科成绩的的考核评价机制,建立过程性评估与终结性评估相结合的全过程考核评价体系。同时,还要创新教学评价方法,使教学评价方法实现多元化。比如,单元测验可以采取知识竞赛的形式,让学生同时兼任出题教师、比赛评委和竞赛选手,增强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可以利用微信、微博、博客等自媒体形式,为学生创建师生互动、展现自我的平台,并将学生在自媒体上的表现,纳入到考核评价体系中。只有这样,才能改变教师与学生过于重视语言点与知识点学习的现状,将其教学重点落实到《美国文学作品赏析》的教学过程中来,调动他们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促进教学效果与质量的全面提升。

综上所述,《美国文学作品赏析》在高校第二外语教学中,其作用不可忽视,是提高语言教学效果、全面提升学生外语素质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有效途径。高校教师必须要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顺应新时期外语教育趋势,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地改革和创新教学模式,为我国社会经济及文化发展,培养出更多高素质外语人才。

参考文献:

[1]吕佩臣.高校外语专业英美文学课程教学方法创新探析[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2:179-182.

文学语言赏析范文4

关键词:英美经典文学文化差异赏析人物刻画

众所周知,中西方文化背景的差异造成了许多语言学习和应用上的障碍。因此,我们会通过各种方式去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而通过阅读西方文学作品尤其是英美经典文学,有助于我们了解西方的文化背景以及中外文化差异。鉴于此,笔者在介绍西方英美文学赏析的重要意义基础上,分析了英美文学的特点、灵魂,并进一步对如何进行英美经典文学赏析提出了一些建议。

一、学习研究中重视英美经典文学赏析的重要意义

作为学者或者文学研究者,只有阅读原著,才能捕捉西方文学阅读的经验,为日后的文学研究和文学评价奠定良好的基础。通过英美经典文学的阅读赏析,不仅可以了解英美经典文学的基本架构,而且可以熟知欣赏、评价西方文学作品的基本方法。文字所蕴含的艺术魅力是源于文本自身的,这就要求必须从文本出发,来品味,来体会。此外,通过阅读具有代表性的英美文学作品,我们可以对文中所描述的社会生活和人物情感加以琢磨,在提高自身的鉴赏能力的基础上增强对西方文学的学习兴趣,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二、英美经典文学的特点

西方英美经典文学具有其独特的魅力:其一,善于利用社会生活实际来展现广阔的文化背景,赋予作品中的人物、事件以鲜明的时代特征,并且将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表达得淋漓尽致;其二,擅长将现实主义的刻画与浪漫主义的氛围巧妙融合;其三,作者常常将情感寓于故事情节和人物描述之中,自然表达。英美文学作品中出现过的许多经典对白,就体现了上述特点。经典对白展现出众多唯美的文化蕴涵,细细品味,也许其中的一个词语的巧妙运用都使得整个句子意味深远,进而展现出文中人物的性格特征和个性所在。

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经典名著《简·爱》,自1847年问世以来受到众多读者的欢迎,也曾被多次改编为影视和音频作品,成为文学评论界的宠儿。当前,《简·爱》的影视、音频作品还被应用于教学活动,受到普遍欢迎,既可以让学习者接触到原汁原味的英语,更多地了解西方文化,还能够体会到英美文学的经典浪漫。作品中,男主角罗切斯特要去爱尔兰,女主角简与他告别时无法抑制自己的情感,主动向罗切斯特表达了自己的爱意。虽然语言平淡无奇,但是作者却生动地展现了女主角内心火一样的热情,更加不乏赤诚。简的爱情观、追求自由平等的内心情感以及坚强的个性,统统展现在读者眼前。此外,作品中铿锵有力的语言,更让人深刻感受到了一个女性强有力的内心。事实证明,《简·爱》是一部永不褪色的经典作品,它以自己独特的美感吸引着众多文学爱好者的眼。夏洛蒂在《简·爱》的写作风格上简洁传神,质朴生动;第一人称的称谓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能够让读者体会到主角的所思所想。同时,作品也不乏欧洲浪漫主义的特征,显现出作者丰富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三、英美经典文学的灵魂所在

英美经典文学的灵魂是指写作手法的精炼,通过语言来含蓄地表达作者的所思所想,情感态度,辛辣讽刺抑或俏皮幽默等。富有鲜明个性的人物总以性格的丰富、复杂而取胜,而这些表达都是通过语言来实现的。语言的丰富多彩、清新隽秀,既含哲思,又体诗意。加之修辞手法的运用,作品显得更具韵味,有力地推动作者和读者达成共鸣。例如,作品《了不起的盖茨比》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就是其独特之处,很多处都运用了巧妙的比喻。比喻在语义层次上往往偏离常规,却都达到形象化、易于理解的目的,比较能够吸引读者的眼球,更好地传达作品的美感。这是因为“规范化的语言能准确地表达现实世界,但往往滤去了感觉的变异味道,容不得原初经验的古怪,也因此摒弃了鲜活。”

四、提升英美经典文学赏析水平的对策建议

1强化主动进行文学赏析的意识

通常,提到英美经典文学赏析,许多人都以为去图书馆查找一部经典著作回来慢慢品味。其实,只要具备文学赏析的意识,我们随时可以进行文学赏析。例如,对通常所接触到的文学性、思想性比较强的文章,就可以从文学赏析的角度来体会,还可达到丰富自我语言修养和鉴赏能力的目标。诚然,文学赏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但是,只要我们强化文学赏析的意识,从日常工作的点滴做起,透过语言材料去理解文章的深层意蕴,从而产生智慧的启迪和性情的陶冶,则我们的文学赏析水平便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升。

2积极拓展自己的文学知识面

对经典文学赏析不是凭空的读或者想,它是以一定的文学知识为基础和前提的。虽然平时我们接触到的许多文章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文学作品,但是它们或多或少、或直接或间接地会涉及到一些著名作家的作品。所以,以此为线索,可借机去多了解相关的文学知识。例如,文章“PublicAttitudesTowardsScience”中涉及到了英国作家玛丽·雪莱所著的《弗兰肯斯坦》中的科学怪物肯斯坦。那么,我们就可以去了解与此相关的更多文学知识:雪莱的《弗兰肯斯坦》是世界上第一部科幻小说,主要描述了科技、道德之间的冲突与矛盾,人性的矛盾以及善恶转化,贯穿其中的“科学发展失控会毁灭人类自身的担忧”对以后的科幻作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现在,此种担忧已经成为科幻文学作品的重要主题,也是西方经典科幻电影的主题。

3注重对文学语言本身的分析

语言是文学的载体,作家只有通过语言的运筹才能创作出经典的作品,才能塑造出生动的艺术形象,才能勾勒出婉转的故事情节,所以,无语言何谈文学。对文学语言本身的分析可以有多种角度:

第一,从修辞的角度。文学作品中的修辞手段有明喻、暗喻、引喻、讽喻、拟人、反语、夸张、对比等,相当丰富。在阅读时,有意识地认知这些修辞手段,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语言的生动形象、含蓄幽默以及新颖多彩之处,进而加深对作品本身的理解。例如,文章“TheTrueHEight”中就运用了很多的修辞手法,比如其标题就运用了双关的手法,表达迈克尔所梦想的飞翔与他在比赛时的飞翔的明喻。时常分析这些语言修辞手法,能够做到虚实的结合,进一步赏析文章美的意境。

第二,分析人物语言的角度。众所周知,人物语言是作家刻画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众多优秀作品中的人物语言都因人而异,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例如,文章“TheWateryPlace”中,作者采用了两种迥异的人物语言风格,即卡默伦与外星人所分别代表的两类群体,前者的语言大量地以口语来表达,句式简短,语言表达方式随意,有很多的缩略句,从而也就描绘出此人随意、不修边幅的人物特征;后者的人物语言则与前者形成了十分鲜明的对比,外星人所采用的语言较为正式,多以长而且复杂的句式来表达,还用较多的被动语态和If句式来展示他们对此次访问的重视。通过分析卡默伦与外星人的人物语言风格去揣摩这两类人物,可以更好地理解双方的身份和在文章中的作用。

4注重总结类似主题文学作品的赏析技巧

英美经典文学作品按不同的主题可以分为很多类别,比如说爱情的、亲情的、友谊的、科幻的等等。其实,每一主题的作品都有其普遍之处,所以在平时进行赏析时要有意地解构文学作品,注重总结一类主题的文学作品的特征,同时,发现不同作品的个性。

以爱情类文学作品为例。爱情是文学的不灭的主题,英美许多优秀的爱情文学作品以歌颂真诚、美好,抨击虚伪、丑恶为主线,深刻地反映创作时的社会背景以及导致此类现象的社会根源,成为我们了解西方社会文化的百科全书。在赏析这类作品时,首先,要以正确的态度来对待文中的爱情描写,在思想上接受爱情美的熏陶;其次,要把握好赏析爱情文学发展的线索:

(1)爱情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标志。可以说,爱情也是照亮人类文明发展道路的灯塔之一。若以起初的爱情文学来诠释,主要有以下几部标志性作品,14-15世纪乔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19世纪霍桑的《红字》、莎士比亚的著名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等。

(2)爱情是透视社会文化、本质的窗口。英国作家托马斯·哈代著的经典小说《德伯家的苔丝》表面上讲的是小说主人翁的爱情悲剧,实则是为了抨击资本主义虚伪的婚姻、法制、宗教以及道德。小说中,因为亚雷有资本做后台,所以他才敢放肆地侮辱苔丝,而为资本家服务的资本主义法律当然不会保护贫穷的苔丝,当苔丝杀了亚雷这个两次破坏自己爱情、婚姻的仇人时,法律的行动又是那么地“高效”;另一个决定苔丝命运的男人克莱代表的是资本主义的双重道德标准,他视苔丝为己物,不容她失去纯洁,但自己却可以风流成性,不受任何道德底线的约束。所以,克莱是害死苔丝的一个间接的隐形杀手。这部小说正是19世纪资本主义生活基本特点的真实写照。

(3)爱情是阶级关系的特殊印证。爱情作为人类活动,肯定带有时代的印记。例如,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描述的就是特别诡异的爱情故事。由于无法脱离维多利亚时代阶级关系的束缚,女主角凯瑟琳以为林顿年轻、富有,嫁给他将成为当地最高贵的妇女,而与希斯克利夫一个弃儿结婚则会降低身份,尽管她的心却属于希斯克利夫。他们之间纯洁的爱情被建立在财富上的阶级偏见所玷污了,她的背叛导致了希斯克利夫的复仇及对后代的爱情折磨。这部批判现实主义的小说,是对英国维多利亚时代压迫与被压迫者之间人性关系的忠实记录。

(4)主义公性格与精神在爱情上的反映,能够反映一个人的进步性与价值观。《简·爱》表达了英国妇女对平等的强烈要求。没有美貌、没有金钱的孤儿——简·爱在一乡绅家做家庭教师,以其人格魅力征服了男主人罗切斯特。当得知他还有妻子时,她不想沦为情人,为了尊严,放弃了富裕生活,毅然离开了罗切斯特,纵然简在一直爱着他。当简凭着心灵感应再去找罗切斯特时,他已失去了财富,并双目失明,但却得到了简的爱情。离开罗切斯特,简是为了保护自己,寻求平等;回到他身边后,简获得了平等的真爱。真正的爱情就是两个灵魂平等、真诚地结合,而不附带任何的物质条件。在英国文学中,这是一部倡导男女平等的小说。

文学语言赏析范文5

一、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

为增强文章的表现力,使语言形象、生动、活泼,有些文章常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对偶、引用、反问、设问等修辞,答题时要判断清楚句子采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如《春》中“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小草以人的情态,形象地写出小草不经意间破土而出的挤劲,表现了小草顽强的生命力。又如《春》中“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运用引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写出春风的温柔、和悦,不仅形象生动,而且具有文学色彩。

二、从用语、遣词的角度进行赏析

为了增强文章的表现力,使文章真挚感人,有时作者在用语遣词上下功夫,答题时可以从这个角度入手。如《散步》一文中“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中的“熬”,形象地写出母亲年老体弱,艰难度过严冬的痛苦之情,也写出了儿子对母亲的关心,又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写雪地捕鸟,使用了一系列动词。“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线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这一系列动词,准确、生动地写出了捕鸟的全过程,表现了“我”惊喜、兴奋的心情。

三、从描写的角度进行赏析

描写是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具体地描绘出来,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描写分为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正面描写直接对人物肖像、语言、动作、心理进行描写;侧面描写通过对周围人物、环境的描写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可起到烘云托月、锦上添花的效果。如《背影》中“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是作者对父亲的动作进行直接描写,形象地写出月台高,父亲爬月台的困难,但却十分努力的样子,从中看出父亲对儿子的关怀之情。又如《口技》中,描写宾客反应的句子“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这些都属于侧面描写,衬托出口技表演者的高超技艺。

四、从句式的角度进行赏析

汉语句式丰富多彩,根据表达的需要选择句式,可以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和说服力。赏析佳句从句式的角度考虑,可选择以下角度:整句或散句、长句或短句、常用句式或变化句式等。如《安塞腰鼓》中“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这些短句的使用,能使语句铿锵,气势强劲,突出安塞腰鼓的豪放美。又如《春》一文中“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按习惯“嫩嫩的,绿绿的”是修饰小草的,应该放在“小草”前,即“嫩嫩的,绿绿的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但作者有意识地把这两个词放在后面,并用逗号隔开,强调了“小草”的质地和颜色。

五、从语言风格的角度进行赏析

文章的语言风格是多种多样的,表达的情感也不尽相同。要么亲切自然,要么幽默风趣,要么热情奔放,要么冷峻辛辣。如《济南的冬天》中“等到快落日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语言优美生动,清新自然,富有诗意,给人想象的空间。

六、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进行赏析

在文学作品中,表现手法形式多样,正是由于使用了大量的表现手法,文章内涵得以丰富,表现力得以提高。常用的表现手法有对比、衬托、铺垫、象征、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表现手法不同,表达作用就不同。赏析语言时,可以从这一角度来考虑。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先写百草园比较无味,目的是为了突出百草园是我的乐园。又如《荷叶 母亲》中,文中用“荷叶”比喻母亲,用“荷花”比喻“我”,风雨中“荷叶护莲”的情景,很自然地让人想到生活中母亲对孩子的呵护。

七、从蕴含哲理的角度进行赏析

阅读文章时,常常会遇到一些含义深刻、耐人寻味的句子,赏析这样的句子,不仅要读出它的表层意思,更要品出它包含的深层意思。如《散步》中“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因为母亲代表过去,儿子代表未来,对过去要珍惜,对未来要珍爱,这对一个家庭来说,几乎是全部,这个句子含蓄而形象地抒发出人到中年,肩负着承上启下的使命和责任。

一般来说,有修辞不选词语,有词语不选句式

掌握了一些语言赏析题的答题技巧,还需要了解语言赏析的命题方式和语言赏析常用的术语,这样才能轻松夺冠。

语言赏析类试题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不指定语句,任同学们在文中自由选择,这类试题充分尊重考生对语言的独特感受,极具开放性和灵活性。一般要选择句式比较简单,特点比较鲜明,自己有话可说的句子。

另一种指定语段、语句,让学生赏析。答这类题一定要联系上下文,围绕文章的中心句回答问题,切不可断章取义或作孤立的分析。有时候,指定赏析的语句会有多个答题点,需要从几个角度进行赏析,答题时要考虑周全(也可参考分值)。

文学语言赏析范文6

实际上这些都是语言的赏析题。应怎样着手训练,让学生学会语言赏析呢?古人讲:“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没有娴熟的语言技巧,如同没有精良的手艺,难以把一块块凝聚着事实与思想的高级面料,缝制成一件合体的、漂亮的外衣。生动形象是记叙文语言的主要特点之一,而在记叙文阅读中经常会出现语言赏析题。

常见的题目类型有:

(1)本文有不少精彩的句子,请在画线的A、B两处任选一句作点评。

(2)文中有不少富有表现力的精彩语句,写出你最欣赏的一句,并陈述理由。

(3)下列加点词语能不能删除或者替换?

(4)批注是一种常用的读书方法,它可以对文章的语言和内容等进行分析点评。试给文中画线语句加批注。

语言赏析题,包括对词语的赏析、对句子的赏析。赏析语句,其实就包含着对句子中词语的理解。那么,在记叙文阅读中如何解答这类题呢?

第一,抓住文中的修辞方法赏析。

为了具体而形象地表现事物,记叙文常运用比喻、拟人、对偶、排比、夸张等多种修辞方法,使语言生动、活泼,增强文章表现力。例如《春》中,“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就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把小草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草不经意间蓬勃生长的勃勃生机。

其赏析思路为:明确修辞方法+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如比喻:生动形象;拟人:表现了情态;排比:增强气势、增强情感;夸张:强调特征……)+结合句意分析表达效果(人或物的特点、状态或精神以及作者情感。)

例:“春风吹来,柳絮不停地飞舞着。

它挂在小树上,像给小树披上了一层美丽的纱裙;它浮在小河上,像许多小虫在蠕动;它落在草地上,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小花;它飞到田野上,给辛勤的农民伯伯跳起了欢乐的舞;它来到幼儿园,抚摸着孩子的脸蛋……”《春天来了》

赏析:运用排比、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出春天里万物复苏、柳絮漫天飞舞的动人景象,有力地抒发了作者对春天的赞美、喜爱之情。

第二,要充分把握特定语言环境中的关键词语进行赏析,侧重动词、形容词。

还以《春》为例,如赏析语句“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其中“偷偷地”与“钻”互相照应,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初春时节小草在不知不觉中破土而出的情态,同时把小草旺盛的生命力也逼真地再现出来。而“嫩嫩的”“绿绿的”也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春草质地和色泽的特点,显示了它蓬勃的活力;同时,这样写,也使句子生动活泼富有生气,让人不禁产生由衷的喜爱之情。

在赏析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时候,可按照这样的思路组织答案:解词+析句+扣中心+基本作用。

例:春带来的奇迹已在眼前,看,幼牙的外衣缓缓裂开,第一道温柔的泉水在阳光下微微颤动。

赏析:这三个词用得好。“裂”字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幼牙的牙苞一层层展开时的情况。“温柔” 与“颤动”传神地描绘出了清脆的泉水在阳光的照耀下微微闪动,柔波清亮之状。

第三,抓记叙文的表现手法进行赏析。

对于记叙文的表现手法,我们一般可以从人物描写方法、景物描写及人称运用等角度赏析其表达效果。

如赏析描写人物的语句。如《我的老师》有这么一句:“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这里运用 “落”、“迎”、、“敲”、“笑”等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准确地把蔡老师那种假装发怒、高举轻放的慈爱形象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来,同时也展现了师生之间的默契与友爱的和谐氛围。

明确解答方式:描写方法+结合句子分析(写出了人物怎样的状态、心理)+结合中心分析(表现人物怎样的性格特点、精神品质或是作者的情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