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态工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业生态工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业生态工程范文1

杭州萧山秋琴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公司现经营面积3000余亩,其中有水果、蔬菜、水产养殖基地。基地现有各类大棚400余亩。公司目前拥有3只国家级绿色食品和3只国家级无公害食品。注册的“秋琴”商标,先后被评为浙江省著名商标、浙江省名牌产品,成为广大消费者青睐和信任的产品。自公司成立以来,荣获省模范集体、全国女大学生创业基地、省市区三级妇联的“双学双比”示范基地、省级无公害蔬菜和水果基地、省级特色优势农产品出口基地、杭州市“菜篮子”基地、杭州市农业龙头企业等诸多殊荣。

公司已按照国家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标准,制定严格的生产栽培技术规程,提倡使用有机肥,逐步增强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运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态防治的综合防治病虫害措施,推广使用太阳能灭虫灯杀虫技术,减少农药使用量。同时完善投入品管理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制定生产检查、跟踪审查、培训、客户投诉、质量追溯等管理制度,真正实现了“从土地到餐桌”的全程质量控制。

二、项目建设情况

为进一步提高基地农产品产量、品质与基地资源利用率,2011年累计投资191.2万元进行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工程建设:

1、项目新建连栋大棚31280平方、喷滴系统82亩,实施连栋大棚建设可以有效改善生产条件,进一步增强抗涝抗旱能力。根据农作物生长特性和种植季节,巧打农作物的时间差和空间差,采用大棚育苗,大田移栽,进行包心菜、西瓜、玉米等作物套种栽培模式,有效利用平面、空间和温、光、肥资源,同时可有效节约用水,保证作物供水均匀及时。利用滴灌设施,合理利用水资源,节约农业用水,保证农作物和果树供水均衡及时。

2、探索并推广农业资源循环模式两套,一是推广使用杀虫灯,利用诱虫灯诱捕昆虫,大大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量和残留量,同时昆虫蛋白质含量很高,将诱捕来的昆虫放于鱼塘、鸡舍,充当饲料,喂养出来的鱼、鸡等农产品肉质鲜美,风味独特,品质大大的得到了提高。

3、制定标准化生产规程,农业废弃物回收,将田间塑料薄膜、农药瓶、袋等农业投入品包装物全部回收处理。落实绿色生产管理制度,清洁生产。保障农产品生产安全,为城乡居民提供绿色生态、质量上乘、安全可靠的农产品。

4、研究推广蔬菜-果树套种模式3套(梨树-毛豆、桃树-花菜、樱桃-毛豆、)通过果树-蔬菜套种,不仅能打破果业生产的单一化“以短养长”解决资金回收问题,还可以“以耕代抚”促进果树生长和早挂果,提高光能和土地利用率,增加复种指数,增加单位面积产量和质量,提高经济效益。

5、引进蔬菜新品种10个,如番茄新品种粉娘、黑珍珠、夏日阳光,胡萝卜新品种牛顿、尼丽克斯、娜亚瑞特,孢子甘蓝地宝,汉斯沙拉生菜,苤兰新品种孔玛、克沙克以及结球茴香罗娜多等。

三、项目投资概况

项目计划投入资金188.8万元,实际投入资金425.5万元,其中:新建连栋大棚31280平方,投入资金391万元;喷滴灌82亩,投入资金19万元;杀虫灯23台,投入资金2.76万元;粉碎机1台,投入资金1.1万元;割草机2台,投入资金0.34万元;新品种蔬菜种子2.6万元;发酵池4个,投入资金4.2万元;农电设施完善投入资金4.5万元;其中发酵池与农电设施完善为自建项目。

四、项目管理情况

1、项目实施过程中公司成立以项目主持人施秋琴为组长的实施小组,主持全面工作;蔡明焕任副组长,负责引种与产业化技术推广;生产经理施兴华负责具体技术实施与管理;钱惠文负责项目资金管理;赵晓光负责项目档案收集与整理。

2、项目资金由公司会计钱惠文保管,具体资金分配由项目组成员共同商议决定。公司财务制度健全,做到专款专用,并订立了相关的财务制度,计划管理,控制使用。

3、为规范项目管理,项目组安排组员赵晓光负责项目档案的收集、整理与保存。内容包括项目申报文件、投资计划下达文件、初步设计(实施方案)施工图设计、施工合同、工程预决算资料、田间档案等相关材料。

4、项目建设过程中组员各司其职,分工明确,管理规范。做到产前科学规划、产中合理实施、产后认真总结。

5、技术管理:

(1)严格生产规程

公司已按照国家绿色食品生产标准,制定严格的绿色生产栽培技术规程,提倡使用有机肥,逐步增强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运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生态防治的综合防治病虫害措施,推广使用太阳能灭虫灯杀虫技术,使农药使用量减少60%以上。

(2)产后分装销售

为搞好蔬菜销售,实现蔬菜商品化,制定蔬菜产后处理规程。对蔬菜产后的清洗、分级、去杂、包装、贮藏、运输等各个环节作出规定,进一步提高蔬菜的商品性。

(3)带动菜农实现“六个统一”

实行“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带动菜农生产。实行“六统一管理”,即统一品种、统一购买投入品、统一标准、统一检测、统一标识、统一销售。做到100%统防统治,100%土壤培肥、100%实行订单生产,保证了基地优质蔬菜的供应。

6、实施人员

本项目实施由公司总经理施秋琴担任实施小组组长,蔡明焕担任副组长,公司各部门负责人组成项目实施小组,并聘请杭州市农科院张雅和义蓬镇政府徐友成作为本项目的技术顾问和指导,确保项目高效有序运行。

五、效益分析

1、社会效益:通过该项目建设,改善了园区的基础设施现状,通过合理轮作套作,提高了园区蔬菜生产能力,结合太阳能杀虫灯的应用,从源头上保证了蔬菜的品质,可以为城乡居民提供更加安全生态的蔬菜产品,确保“菜篮子”供应。

2、生态效益:通过杀虫灯的应用,明显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减少农药残留和对生态环境的污染,通过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有效的节约了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农业废弃物的利用,极大的提高了农业资源的利用率,减少浪费,生态效益十分显著。

3、经济效益:

农业生态工程范文2

一、农业生态面临的问题和沼气工程 

1.生态农业的现状。农民为了减少劳动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加大对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安全,破坏了生态农业的环境,农业灾害频发、生物多样性减少。越来越多有毒有害的化学药品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土壤有机质也在减少,生态系统恢复能力基本丧失,空气污染、水体污染等问题层出不穷,瓜果蔬菜上的农药很难清洗下去,也使人的身体健康带来了危害,由此引发许多疾病。农业生产的发展和进步,农村生活垃圾和废物排量也在增加,农村的节能减排的任务特别艰难,大量事实证明,我国生态环境正面临着严峻的危机,一些较为落后的农村,能够使用的能源有限,还采用烧火做饭,柴火的主要来源是木柴,搭建房子也是用本有的木材,致使大量的树林被砍伐,造成水土流失,山洪暴发和土地沙化等诸多问题。农民对资源不合理的利用,生活污水任意排放,农作物的秸秆焚烧处理等使污染达到最大化。工业废水的排放,河流污染,空气污染,对生态农业的破坏加剧。 

2.沼气工程。沼气是一种可持续利用的能源,利用沼气,可以节省煤气、秸秆、电的使用,可以用来做饭发电,大大的节省了农民家庭的开支。通过对动物粪便的发酵,代替化肥,从而能够使土壤的营養成分得到改善,沼气工程需要的原资源很广泛也很普遍,比如秸秆、树叶、枯草、动物粪便等,都可以做沼气工程的发酵原料,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成本。

二、沼气工程对生态农业带来的效益 

通过沼气工程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让许多能源都实现了二次利用,保护和改善了生态环境,促进生态系统再循环,动物粪便通过发酵,杀灭了粪便中的细菌,减少疾病的发病率,农村的卫生得到了提高,要使生态农业均衡持续发展,必须将沼气工程利用起来,沼气工程减少对农业环境的二次污染,促进人与大自然的和谐友好相处,可以增大经济效益,例如用沼气做饭,可以节省煤气电气的花销;用沼渣喂猪,减少了饲料的费用;沼液还有助于农作物的生长,避免了使用化肥对土地造成的危害,沼气工程的展开,可以提高农民对卫生的认知,让农村的面貌焕然一新,有效的加强了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改善了农村的卫生条件,对传染病的预防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减少难闻臭的气味,苍蝇小虫等害虫不断减少,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沼气工程是加快社会主义信从村建设的主要内容,对农业生态系统也有很重要的作用,沼气工程可以减少农民在生活上一些开销,例如一个养猪专业户,猪的尿液和粪便为沼气池提供了原材料,但沼气池的沼气让农民使用,农作物对化肥和农药的需要,可以通过沼气池解决,使农业成产的成本显著下降,在果园里养鸡,鸡可以吃果园里的种子,和落在地上的果实,这样不但解决了果树不受害虫的影响,也提供了鸡的饲料,从而实现无公害果园的发展。沼气工程实现了能源多次利用彼此循环,也对创新新能源做出了重要贡献。 

沼气工程给农民带来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沼气工程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生活污水、动物粪便等问题都得到了解决。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也使人们对沼气工程的认识得到了提高,从而改善了农村的生活环境,农村的经济水平也在逐渐变好,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真正的做到节能减排,促进农业生态可持续发展,普及生态文明,增强人们对环保的意识,促进农村精神文明的发展,这些基础都有利于沼气工程在农村的发展,能够使沼气工程的工作很好的在农村展开。完善沼气工程的建设,扩大沼气工程在生态农业中的所占比例,提高创新能力,鼓励大学生回到家乡创业,提高科技含量,加大工作力度,发展沼气工程,生态农业与原来的农业进行比较,不但产量也得到了提高,而且农民对种子化肥和农药的成本也在减少。 

沼气工程实现了能源生态和能源环保,农民生活中的废物得到了很好的应用,我们要利用好可再生能源,保护好不可再生能源,最大限度的而利用好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沼气工程的在生态农业中的实施起到了很大作用。1.解决了农村生活能源多样化,提高了农民生活环境质量,使农村的环境更加清洁。2.促进了农村养殖业和种植业的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有所改善,带来了极大地经济效益。3.农作物无公害,绿色环保高产高效,实现农业生产无害化,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在销量上也有显著的增多。推动农业生产结构,沼气工程是必不可少的流程,沼气工程可以对废物充分利用,变废为宝,实现物尽所值。改善环境增加农民收入,沼气工程是必要夜歌必要的环节。 

三、结语 

沼气工程对农业生态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也带来了很大效益,因此要更加注重沼气工程在生态农业的实施,加强对沼气工程的技术创新以及广泛的应用,从而可以促使沼气工程更好更快的发展,调动农民的积极主动性,让沼气工程在生态农业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蕾蕾.基于沼气工程的生态农业工程模式及其效益分析.科技与创新[J].2014(12):112-113. 

[2]甘福丁.沼气工程沼肥利用及输送方式探讨.现代农业科技[J]. 2013(16):201-201. 

农业生态工程范文3

[关键词] 探究 生态水利工程 绿色农业水资源 配置

[中图分类号] S2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06-0294-01

绿色农业是指,运用先进的科学生产技术和生产装备,以确保农产品的安全、保证生态的安全和提高农业总体经济效益为核心,以推动经济全面性的可持续发展为最终目标的农业发展模式。某学者指出,节约水资源、提高水量、水质,实行科学的水资源循环和管理是绿色农业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所以如何利用科学技术来配置绿色农业水资源,成为了现代农业技术人员研究的重大课题。本文对生态水利工程服务于绿色农业的可能性、可行性以及复杂性进行了如下探究。

1 可能性与可行性的分析

生态水利工程不仅具有明确的生态服务目标,而且具有明确的生态服务功能。绿色农业作为新兴的农业产业模式,主要强调生态安全和资源安全,使得生态水利工程服务绿色农业成为了可能实现的课题。

绿色农业与生态水利工程通过水资源配置过程产生了一定的内在联系,另外通过共同关注生态安全和资源安全这一共性使生态水利工程服务于绿色农业具有一定的可能性和可行性。节水、高效、以及净化水质不仅是绿色农业要求水资源的配置要遵循的原则,也是建设生态水利工程的基本准则。所以,生态水利工程服务于绿色农业资源配置有很大的可行性。

2 复杂性的分析

生态水利工程服务于绿色农业是可行的,而且具有协调性,但在实际的工程实施当中,仍需要联合多学科来探究很多实际运行中存在的问题[1]。从具有的意义上讲,水利工程都具有它的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同时它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以位于八里河镇仁里村的岗头电灌站为例,此电灌站以防洪、灌溉和发电为主要功能,那么该如何让它实现既具有生态服务功能,还能具有服务于绿色农业水资源的配置功能呢?如果此水利工程不采取对应措施,建成运行后必然要阻断河流,对此河流内的鱼类造成很大影响;其次发电尾水的排放也影响了农作物的正常灌溉,从而影响到农作物的最终产量。因此,有必要采取相关措施,而相关措施的修建,需要进行大量科学研究和测验,需要对鱼类的生活习性以及生态水流的基本情况进行检测从而获得准确数值。想要解决这一系列的科学与技术问题,则需要运用多学科的知识来进行联合攻关[2],才有可能确保实施后的工程既符合生态保护的目的,又符合绿色农业水资源的配置标准。

综上所述,生态水利工程服务于绿色农业水资源配置具有复杂性,其服务水平的提高依赖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

3 配置过程中遵循的准则

3.1 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作为最终目标

灌溉过程的水量制约着农产品营养学指标是否符合标准,灌溉过程的水质制约着农产品卫生学指标是否符合标准。我国根据农产品的质量划分等级分别为有机产品、绿色产品和无公害农产品,生态水利工程对水质的要求很高,往往选取人类影响较小的地方作为农产品的生产环境,对水及土壤环境质量有很高的要求。为了确保这类产地水资源安全,生态水利工程从开发、设计到施工、管理过程中都需要对水质进行监测,从水源选择、水质净化等方面详细考虑以确保水资源安全。

因此生态水利工程的建设必须注重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的维持与保护。以国家规定标准来规范农产品的营养学指标和卫生学指标,实现绿色农业水资源配置的目标,完成生态水利工程服务于绿色农业水资源的配置过程[3]。

3.2 增强对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水利工程就是干扰水的自然循环,通过人为的改变水的循环来实现水资源的合理运用。所以减少对水资源自然循环过程的干扰,加强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就是生态水利工程要研究的重要方向。例如,农田生态系统在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过程中,以流域作为空间尺度,尽量避免进行跨流域水资源的配置,尽量确保水利工程水流的方向与流域水流的方向一致。绿色农业不仅是一种节水农业,而且是一种可持续的农业发展模式,这就要求对减少对水的自然循环过程的干扰,加强对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3.3 减少对可用耕地的侵占

在城市快速发展的形势下,土地资源作为一种有限资源显得尤为重要。以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为例,尽管总土地资源面积达到230万亩,但是人均土地资源相对较小,而且耕地成为水利工程建设用地后就难以恢复原状,因此减少对耕地资源的侵占就是当今形势的必要准则。现在,可以对原来水利工程进行必要的改造来修建新的环保的生态水利工程,可以有效的发挥出其服务于绿色农业水资源的配置功能。

3.4 协调水资源配置与绿色农业产业结构布局的关系

对一个农田生态系统来讲,绿色农业产业结构的布局应考虑当地水土资源的潜力。因为生态水利工程对水资源的配置的潜能是有限的,所以绿色农业产业结构的布局必须生态水利工程对其的配置能力相协调,否则可能造成生态破坏或资源浪费,同时也不可能有效的发挥生态水利工程对绿色农业水资源的配置作用。

结束语

生态水利工程服务于农业水资源的配置不仅具有可能性和可行性,而且是较为复杂的过程,需要多学科进行联合攻关。必须遵循生态水利工程服务于绿色农业水资源的配置的基本原则,对复杂的情况进行多方面的考察和检测,才能完成生态水利工程对绿色农业水资源的有效配置。

参考文献

[1]刘正茂,吕宪国,夏广亮等.生态水利工程服务于绿色农业水资源配置研究[J].水利发展研究,2010,10(1):30-33.

农业生态工程范文4

关键词:生态文明 科学技术 环境 资源 生态观

文明,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成果、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推动了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三次科技革命更是促使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发生了极大的变革。高速发展的科技为人类追求高度舒适的物质生活这一目的提供了可能,也无限延伸了人类改造自然和向自然索取的能力。

生态,是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与存在的状态,她有着自在自为的发展规律。随着现代技术和工业文明的到来,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排放的模式使得经济发展超过了生态环境自身的承载能力,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大自然循环的自在规律,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生态危机频发。

“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但生态危机并不是因为科学技术的发展,相反,正是落后的科技水平导致落后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进而导致资源浪费,环境破坏。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①”,科技正是其原动力。人类跨越工业文明向更高的生态文明迈进离不开科技的进步;人类走出生态危机,走向生态文明,创建社会和谐,离不开科技的发展。

生态文明包含着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②。因此,构建生态文明,是科技进步的伦理要求;发展“绿色”科技,是科技进步的必然选择。科学技术和生态文明二者相辅相成,互利共生,共同推动人类社会不断进步。

一、科学技术是服务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物质支撑。

人类永远无法将科技排除在人类社会和自然生态系统之外,人类要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也离不开技术的支撑。建设生态文明要求对传统的工业化生产方式进行改造,以实现自然、社会与人的可持续发展。科学技术本身作为一种人类改造自然界的工具和人类与自然界相互作用的中介,必然会服务于生态文明社会建设的诸多方面。

1.农业方面

作为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农业的生态化建设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必不可少的构成部分。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农业生产力和生产方式迈进了一个生态发展的新层面,为农业的生态化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人类可以利用基因工程来提高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扩展生物固氮的能力,实现粮食的增产;也可以创造农作物新品种。系统生态学的发展改善了我国传统农业的生产方式,成功地建立了一大批农业生态工程——稻田生态工程、桑基生态工程。前者是在稻田中加入红萍和鱼,红萍可以固定空气中的氮素,富集水中难以利用的钾,充分吸收阳光二氧化碳以制造大量的有机物质,以此调节稻田中氮和钾等各种物质循环和积累,将稻田人工生物圈调控成为一个为高效、低耗、低污染的农业生态系统,在水稻产值不变的情况下每亩还可增收鱼250公斤;后者是将低洼地深挖为塘,将泥覆于塘四周为基,基上植桑,塘中养鱼,残叶入池喂鱼,塘泥上基为肥料,经济效益远高于单纯的植桑或养鱼。农业生态工程的建立,在增加经济效益的同时减少了化肥用料,净化了环境,使资源、环境、效率、效益都得以兼顾。

2.工业方面

就工业生产而言,以防治污染、改善环境、保护自然资源为目的而进行的技术开发与产品生产行业在我国目前的经济结构中越来越受到重视,主要包括环保机械设备制造、自然保护开发经营、无公害技术的推广、环境工程建设等方面。现代科学技术可以改革生产工艺,改进燃烧设备,提高燃烧效率,对废气进行治理,有效地控制工业废品的新陈代谢。废弃物的重复利用是生态环保技术产业化所努力的方向。例如我国目前大力发展的“洁净煤技术”③,增强煤焦油、苯的开发利用,这里的范例是国家重点扶持企业上海宝钢集团的宝钢化工。而煤焦油在19世纪之前仅仅是煤炭燃烧之后的副产品,苯则是19世纪初煤气作为照明用气时合成出来、一直被公认为有毒无用的废弃物质。

3.资源保护方面

当今时代,植树造林、预防土地沙漠化、保护森林和水土等资源早已运用了现代科技手段。人类用飞机播种建立植被,用卫星遥感监视森林火情,用生物技术防治虫害,用生态学的方法指导树种搭配、林业建设。我国在西北、华北北部、东北采用这些科技手段大量进行人工植树,建成了防风、固沙、农田牧场防护和水土保持森林带相结合的“三北”万里防护林带巨型工程,这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伟大创举。中国科学院沙坡头治沙站利用现代生态学作指导,找到一条成功地利用机械和生物相结合的方法战胜沙漠化的途径,建立出“以固为主,固阻结合”的无灌溉固沙植被防护体系,为我国干旱沙区生态工程建设和生态恢复与重建提供了宝贵的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4.新能源开发利用方面

我国常规能源相对不足,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能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另外,目前我国利用的能源仍然是以石油、煤炭、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能源为主,不利于可持续发展,也带来不少环境问题。目前世界各发达国家已经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到高科技开发利用新能源上。仅电力能源开发就有美国实施的光电池项目开发计划,将太阳光转化为电力的阻挡层;日本的利用海浪发电;意大利、冰岛、新西兰等国家使用的地热发电;还有早些的荷兰使用风力发电;俄罗斯也试图用风力气球从对流层通过电缆引电力至地面而获得电力……以及备受争议的核电站,都是对于生态能源开发的努力探索。我国更是对于无污染能源核物理学的开发运用于核电站和开拓受控热核聚变作了很大的努力,争取无污染、干净清洁的能源。

总之,科学技术已经渗透到生态文明建设的方方面面,我们只有依靠科学技术,才能够发展生态农业,保证粮食人口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只有依靠科学技术,才能够开发清洁工艺,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只有依靠科学技术,才能够减少污染排放、探索和开发新资源,缓解人类需要的无限性与自然资源有限性之间的矛盾。

二、生态文明建设是发展科学技术的精神内核。

科学技术本身是客观的,它自身并不具备价值的判定,科学技术的价值来源于人类如何去运用它。在过去较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为了缩小和发达国家的差距,优先发展的科技都是为经济产量输出的迅速扩张服务的,有时甚至以牺牲环境来换取发展的速度,忽略了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

构建生态文明社会的提出,赋予科学技术自然和生态的价值判断和理念,为科学技术注入了生态的灵魂。如果人类只是将科学技术过多地用于追求舒适、便捷生活的本能,而忽视生态的价值,那么科技这把双刃剑最终会深深地刺向人类自己。因此,我们应在发展现代科学技术的同时,正确地引导科学技术的价值取向,提高人类的生态意识,用生态价值评价科学技术,用“绿色科技”推动生态化生产,这也是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关键。

1.政策导向: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科技创新发展。

自建设生态文明提出以来,中国已经认识到必须对现行的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在这种转变中,科学技术作为一种服务于生态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节约与高效率利用的手段,在生态化的体制改革政策的指导下得到极大的发展和创新。

一系列由政府制定的规划和措施,如“十一五”规划、“十二五”规划、《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加快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的实施意见》等,从宏观层面上指导和微观层面上促进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技术创新。一些具体的指标计划,如《“十一五”期间各地区单位GDP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指标计划》等,对地方政府和相关单位节能减排提出指标性要求,有效地推动了节能减排、污染防治科学技术的应用。

许多高校设立了环境与资源学院,进行环境科学与工程、生态学的相关研究与教学,取得了一大批学术研究成果,培养了一大批人才。国家和政府设立了战略性基础研究项目来研究并解决我国经济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重大资源和环境问题,这也使得环境科学与工程、生态学等学科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技术开发以及能力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促进了相关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2.观念导向:生态文明观促使科技走向生态化

科学技术的主要精神就是追求真理,尊重客观规律。尊重客观规律也包括尊重自然界发展的规律、遵守自然界的法则,在生态环境承载范围内协调发展。而这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被人类忽略。生态文明的提出正式确立起人类对于生态环境的科学认识和对自然规律的生态观念,促使国家和政府建立起一套以生态化的生产力为基础、立足于科学的生态文明观念的生态制度,在生态文明的意义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在发展科技的同时把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自然的发展都放在首位,实现科技绿化、生态化。科学技术在当今已是一种建立在可持续发展观基础上的现代科技,是追求自然生态平衡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的生态科技。

在这种生态科技思想的指导下,人们在开发和产品研制过程中会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效率,力求把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对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小;人们会在环境困难的艰难形势下,重视可再生资源的高效利用,将经济、生态、和社会及人的发展的持久效益结合起来,尽可能地消除工业文明产品对自然环境产生严重负效应的弊端。科学技术向着有利于“人—社会—自然”和谐系统的健全发展,向着有利于经济、社会、生态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恩格斯说:“人类对自然的每一次征服和胜利都会受到自然的报复④”,笔者认为,人类采取的每一个活动实际上都是自然对于人类智慧的考验,我们不应该在每一次灾难后才重视恩格斯说的这句话,我们需要在行动前就有所思量,把自然、生态纳入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思考,人类的行动或许就会谦逊许多,科技、生态和人性也必将会处于一个动态平衡中并且不断向前发展。

在这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新时代,现代科技日益成为新一代生产力和推动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只有发展“绿色”科技,才能够成功地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国家的经济素质和发展能力;只有树立生态文明发展观,才能够提高我国有限的人均资源的利用率,从而间接地提高我国生态环境的承载力,才能够解决一系列的生态危机,缓和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矛盾,更好的构建生态文明社会,走一条人与自然界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李惠斌,薛晓源,王治河.生态文明与.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

[2]杨京平.农业生态工程与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3]姚强.洁净煤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谭仁杰.生态文明视野下的科技文化研究.湖北: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

[6]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7]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环境科学技术学科发展报告(2011-2012).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

注释:

①同志所作十七大报告

②中国城市低碳经济网.生态文明:人们对可持续发展问题认识深化的必然结果

③姚强.洁净煤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农业生态工程范文5

在中国漫长的农业社会中,中国农民很早就有了“顺天时,量地利,用力少,成功多”的“天、地、人、稼”和谐统一的思想观念,并由此创造出多种生态农业模式,这些模式不仅可以缓和人、地、水等紧张关系,还较好地保护了生态环境。其中饱含着古代农人渗着汗水的智慧,同时,也将中国传统哲学中“天人舍一”的最高理想融化到一点一滴的寻常劳作之中。而桑基鱼塘就是其中体现,^水共生和谐的典范。

乘坐飞机在珠江三角洲向下俯视,你会看到蓝绿相间的各种框格,活像~幅巨大的棋盘,蔚为壮观。如果风和日丽,你还会看到身着艳装的少女娴熟地在桑丛中劳作,手握舵盘的小伙子悠然地在河汉中行船。这就是名闻遐迩的桑基鱼塘地区。

桑基鱼塘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人民在长期与水涝灾害斗争中,创造出的经济效益高、物质循环利用好的人工生态系统。这里地势低洼,是著名的水乡,在雨季汛期,人们饱受水害之苦。农民为求生存,逐步摸索出挖深鱼塘、垫高基田的巧妙方法,形成基塘系统,塘中养鱼,基上种植。这种形式在明朝中期已有记载,经不断发展得以完善。

基塘名称随基面种植作物而不同,最早出现的是果基鱼塘,“凡塘基堤岸,多种荔枝、龙眼”。随着商品经济发展,蚕丝业比果品业获利更多,且种桑养蚕可与养鱼有机结合,因此,当地农民纷纷弃果植桑,桑基鱼塘开始占优势。20世纪30年代,受世界经济危机影响,生丝出口量减少,价格暴跌,基面改种甘蔗,发展了蔗基鱼塘。另外,有的基上种植茶、蔬、药材、作物等,这种基塘被称为杂基鱼塘。目前,四种基塘同时存在,形成桑基鱼塘家族,其中以桑基鱼塘和蔗基鱼塘面积最大。

基塘家族是低地水网地区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良好的生态系统,它在历史上为当地人民立下了汗马功劳,享有较高的声誉。其中,桑基鱼塘的结构最复杂,它在种养结合的基础上,可实现种、养、加全面规划,生态效果好,经济效益高。因此,桑基鱼塘为基塘之魁首。

桑基鱼塘系统的基本循环是:塘基植桑,塘内养鱼,桑叶喂蚕,蚕桑废弃物和蚕蛹喂猪,蚕沙喂鱼,鱼池中的塘泥肥桑,蚕茧加工后销售市场。基塘之间一环扣一环,它们相互制约,相互促进,正是:“桑茂蚕壮猪肥鱼大,塘肥基好茧多丝优。”

在生态农业建设中,桑基鱼塘系统又锦上添花。首先,基面以桑丛为主,发展为更高效的陆地生态系统。除了桑与农作物的间作和套种,秋冬割桑后,还种蔬菜用于喂鱼和出售,夏季在基沿和塘面搭架种菜种瓜,充分利用空间增收,又给鱼塘遮荫。其次,在鱼塘内搞立体养殖,不同鱼种混养,占不同水层,和平相处、各得其所。鳙鱼主食浮游动物,鲢鱼主食浮游植物,草鱼居中,主要以投放的青饲和蚕沙为食,它排出的粪便又是其他鱼的良好饵料。鲮鱼和鲤鱼在底层也有丰富的沉渣和新鲜美食。再者,桑基鱼塘促使一些加工业,如缫丝厂、饲料加工厂、水产品加工厂等应运而生。加工行业的出现,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又使基塘系统初级产品不断增值。桑基鱼塘日趋完美,已发展成为人口稠密的水网地区较好的农业生态工程。

到了清代,“桑基鱼塘”作为珠江三角洲一带独具地方特色的一种农业生产形式,最早记载于《广东新语》。即桑地依赖于鱼塘肥泥,养蚕依赖桑叶,而鱼塘则依赖于蚕沙这样互相依存的形式。据《高明县志》(1894年)载:“将洼地挖深,泥覆四周为基,中凹下为塘,基六螗四,基种桑,塘畜鱼,桑叶饲蚕,蚕屎饲鱼,两利俱全,十倍禾稼。”“桑基鱼塘”也就是蚕沙(蚕粪)喂鱼,塘泥肥桑,栽桑、养蚕、养鱼三者有机结合,形成桑、蚕、鱼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避免了洼地水涝之患,收到了“十倍禾稼”的经济效益,营造了十分理想的生态环境,前一环节的废弃物成为后一环节的营养物(如蚕沙饲鱼),很大程度上实现了自然资源的综合利用,减少了环境污染。

农业生态工程范文6

[关键词] 农村养殖 养殖污染 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2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7-0216-01

最近几年,环境问题一直是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社会问题,最近的调查发现,目前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环境问题令人担忧,环境恶化问题不断加剧,使得人们将污染治理的问题逐渐的由城市向农村转移。导致农村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除了群众的环保意识差之外,养殖污染是农村污染的典型,污染物主要来自于养殖过程中畜禽的粪便随意排放以及其他有害物质不经过处理就随意排放,在治理过程中,要想彻底的治疗好这些污染问题就需要我们从开发、使用、推广绿色养殖开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解决好农村地区的养殖污染问题。

一、农村养殖污染的主要来源以及危害

1.污染来源

农村养殖污染的主要来源是畜禽养殖中所产生的排泄物和其他有害物质不经过处理就随意排放,这些污染物给环境造成严重的负担,对农村地区的空气、土壤和水源造成了较大的污染。首先,是大气臭氧层问题,畜禽在养殖过程中产生的臭气,其中包含了碳水化合物、含氧物质以及含氮有机物,在有氧气参与和气候环境较热的条件下,其中的物质就会发生化学反应,释放出带酸味的刺激性气体,在养殖过程中如果这些臭味比较浓重,又不能及时的消除,随着蒸发不断地上升到大气层中,对大气中的臭氧层造成一定的破坏;其次是对水源的污染,主要是畜禽在养殖过程中,污水不经过处理就随意排放会对地下水和地表水源造成严重的威胁。其中污水中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流入到水源中就会造成水中的营养成分改变,使得水资源出现富营养化现象。

2.污染危害

农村养殖过程中,释放出来的臭气和物质都会对农村地区的大气和水源造成污染,而这些污染会给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较大的威胁。农村在发展过程中如果没有及时的采取措施将其解决,很可能在不远的将来人们会患各种疾病。畜禽的尿液和粪便中含有大量的微生物、病菌以及寄生虫,如果这些物质没有及时的进行有效处理,而是随意的丢弃和排放,就会对养殖场的畜禽养殖带来极大的风险,进而给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同时这些病菌不经过处理直接排放,如果人类不注意卫生问题,就会通过人的消化或呼吸系统进入到人体的各个组织器官,使人发病,最终影响到人的正常的劳动技能,严重的导致人的癌症等疾病的频发。因此在养殖过程中必须科学合理的解决畜禽污染的排放问题,从而净化农村地区的环境,减少人类疾病的发生。

二、农村养殖污染的解决对策

1.开发绿色喂养饲料

在养殖过程中,开发和利用绿色环保饲料,进而提高畜禽对饲料的利用率,降低喂养成本以及控制对环境的污染。环保型饲料在研制过程中应该注重降低畜禽食用后氮元素的排放,在最大程度上消除氮元素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研发和生产环保型饲料是治理养殖污染的根本措施,这种措施能够从根本上改变畜禽养殖过程中,粪便对环境造成了污染。这就要求相关的研究人员不能光顾培育优良的品种,而应该科学的配比饲料,应用高效低排的饲料来提高动物对饲料的利用率,同时科学的进行饲养管理,通过这些手段的应用,达到清洁环保的养殖方式。

2.推广生物技术

农村养殖污染中,畜禽的粪便是主要的污染源,目前我国在农村地区推广应用沼气技术,这种技术能够将动物畜禽排泄的粪便和尿液进行再次的利用。在养殖区域建立几个沼气池,将畜禽的排泄物排入到沼气坑中,经过沉淀处理,发酵,最终会产生量大的沼气,沼气可以作为养殖场的日常照明和生活用电取用,而发酵过程中沼液和沼渣是优质的有机肥料,将其应用到农业种植中能够获得更好的经济收入。沼气技术实现了将农村养殖过程中的各种废物变废为宝,将浪费的资源进行再次的利用,这种技术具有很广的推广意义。未来我国还要不断加强生物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通过生物技术,净化畜禽的粪便和尿液,利用臭氧发酵同时,将污染物转变为农业生产的宝贝,为农村生产活动提供免费的养料,生物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对于解决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养殖污染有着积极的作用,也为生态农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是一条良好的解决途径。

3.发展畜禽农业生态工程技术

在农村地区大力发展生态建设工程,对污染环境的各种物质进行回收利用。生态畜禽农业工程的主要作用是及时利用现代生物学知识和现代科学知识以及生态经济学等原理和规律,运用系统工程的方式建设和实施生态畜禽农业的发展。目前,我国的农村生态工程建设活动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和一定的成果,很多废物得到有效的利用,避免对环境造成严重的威胁。在进行生态工程建设过程中,我们还需要加强相关环境法律法规的建设,依靠法律和各种规章制度对违反环境保护的集体和个人进行严厉的处罚,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农村养殖污染治理工作的进程和效果。

结语

农村养殖业在发展过程中会产生很多种对环境和人类有害的物质,其中产生的一些粪便、尿液以及畜禽养殖产生的排泄物中存在着很多有毒有害的物质,这些有毒有害的物质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处理在很大程度上会对农村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对农村的生产和生活产生严重的危害。

参考文献

[1]丁树谦. 畜禽养殖环境污染及其治理的基本途径[J].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1(01)

[2]张贵义,岳增华,刘云,解志峰,郭辉. 农村养殖业与居民生活环境污染的探讨[J]. 现代化农业. 2010(12)

[3]朱永慧,马春艳,王璐. 发达国家养殖污染补偿制度对我国的启示[J]. 当代畜牧. 2010(12)

[4]朱永慧,马春艳,王璐. 国外养殖污染补偿制度考察及对我国养殖业的启示[J]. 当代畜禽养殖业. 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