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基础知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宏观经济基础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宏观经济基础知识

宏观经济基础知识范文1

1 关于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是判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依据。根据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结合我国的教育教学实际,将课程教学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具体到西方经济学的教学,结合课程建设目标,其教学目标也分三个层次:第一是经济学知识理论与技能的传授;第二是经济学思维方式的训练与研究方法的培养;第三是对社会的正确认识以及生活态度、责任、价值观的熏陶与塑造。作为本科层次上的经济学教学,仅仅停留在第一层次上的教学是不够的,必须向第二、第三层次上拓展。也就是学习经济学不仅仅是学理论,更重要的是要求学生掌握课本知识后面所体现出的思维方式与研究方法,也就是人们所说的要像经济学家那样思考,为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遇到问题和障碍时提供研究思路和解决方法。在这一点上,凯恩斯说得很明确:经济理论并未提供一套立即可用的完整结论,它不是教条,只是一种方法,一种心灵的器官,一种思维的技巧,帮助拥有它的人导出正确的结论。在此基础上对我们这个时代、社会、自身有更清楚的认识,不盲从、有方向,有动力,成为对社会对家庭有用的人。

2 关于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保证,传统的西方经济学教材在内容上局限于基本的微观和宏观经济学理论,只涉及西方主流经济学理论而缺乏对非主流经济理论及前沿学科发展的介绍,更缺乏对政治经济学的比较研究。教师如仅以教材为蓝本实施教学会导致学生对经济学的认识是以一斑窥全身,达不到最高的教学目的,因此有必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在此注意两点:

2.1 适当增加西方经济学与政治经济学的比较研究内容

经济学属于社会科学,它与国家制度、意识形态密切相关。西方经济学与政治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两大体系在哲学基础、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上有所不同,而我们对待西方经济学的态度在建国前后期也有所不同。建国前期我们持全盘否定、盲目排斥的态度,而现在我们又出现了对西方经济学的盲目推崇,政治经济学的教学不断弱化的现象。政治经济学是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下,在对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进行科学分析基础上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发展以及最终为社会主义所替代的客观规律的理论。而西方经济学的哲学基础是资产阶级世界观,是为资本主义经济基础服务的。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注意或不明确这一点,学生在学习中与以前的政治经济学基础知识进行对比,极易出现理解混乱,从而产生对马克思经济理论的正确性的怀疑。因而在教授西方经济理论时,首先必须按照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观点对其进行科学而全面的分析,明确哪些内容是反映社会化生产和市场经济规律的内容,带有相对真理的性质;哪些内容在意识形态上是掩盖资本主义世界本身的矛盾,宣传资本主义的合理性和优越性,是属于庸俗的东西而应该摒弃。只有确立了对待西方经济学的一分为二的科学态度,我们才能合理选择与改革西方经济学的教学内容为教学目标服务。

2.2 适当增加最新经济学前沿及非主流经济学流派的介绍

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学是在以萨缪尔森为代表的新古典综合派的理论体系发展而来的,同时适当吸收了其它学派如货币学派、理性预期学派的观点。其特点是把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和新古典微观经济学机械地组合在一起,其实质是把经济学分为两种不同的部分:当社会资源配置达到充分就业时,新古典微观经济理论发生作用,是为微观经济学;当杜会资源配置没有达到充分就业时,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理论发挥作用,是为宏观经济学。这种二者相互独立而很少有关联的理论体系受到了西方各派经济学家一致诟病。近些年来,为使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真正融为一体,经济学家进行了广泛探讨并取得了重大进展;而且现代经济学众多流派所探讨的问题与当今现实经济实践联系非常紧密,解答的是一些热门、棘手的经济学问题,而这些在我国现有经济学教材并没有反应出来。因此在教学中要把这些最新的经济学研究介绍给学生,同时适当增加对供给学派、新剑桥学派、新奥地利学派,新制度经济学的观点介绍,如此使学生对经济学有一个完整的认识,同时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3 关于教学方法

在明确教学内容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结合西方经济学的课程特点,在教学中采取多种教学方法保证教学效果。

3.1 问题教学法

教师在系统讲授基础理论的同时,鼓励学生对感兴趣的热点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督促学生每次课前必须预习并准备好问题,也可以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随时提问题。这对教师的备课和教学是极大的挑战,促使教师必须把更多的精力投入教学中。

3.2 案例教学合法

精选中外经典经济案例,教师提出一些疑难问题,引导学生运用经济理论,分析经济事件成功与失败的原因,以及解决问题的途径。运用事例来说明关键性概念和对基本定理给予正式证明。案例分析可以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学会结合实际分析经济现象,找出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能够综合训练学生的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3 理论联系实际教学法

用西方经济学的微观部分的基本原理剖析我国企业科学决策中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将宏观经济理论与国民经济运行状况有机地联系起来,使学生对现实国内外经济社会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在教学中采用互动式教学,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灵活的采用课堂集体讨论、学生社会调研进行,采用现代企业西方经济学的实际案例进行案例教学和影像教学。并通过开展课程外社会实践,把理论教学与课外社会实践结合起来,以提高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并促使他们综合素质的提高。

宏观经济基础知识范文2

理财方面的教育应该开始得越早越好。新泽西银行的创始人法尔瓦诺在他的独子8岁时,就开始教他该如何管理自己的大学教育基金。这听起来可能有些遥远,但不幸的是,在孩子15岁时,父亲便撒手人寰。“父亲教给我很多规律与法则”小法尔瓦诺说。从那时起,他就开始独立处理家族的财务事宜。

许多人有不好经历的人都会向富人建议:不要让孩子们知道将要继承的财产数额。乔布夫妇却不这样想。“我们的两个孩子都各自有一个信托基金。”乔布鼓励孩子们参与市场投资,他女儿在16岁时就从父母那里得到4000美元用于投资。父母为她介绍了一个可信赖的投资顾问,并且将投资决定权交给女儿。“她现在已经有一笔大多数成年人都求之不得的证券投资组合了。”

帕特里克朗的大儿子瑞安要求在他12岁生日时得到一台割草机作为生日礼物,这很奇怪,13岁的孩子不是更应该想要一些花俏的东西么?但他妻子爽快地答应了这个要求。到那年夏末,瑞安已经靠替人割草赚了400美元。帕特里克朗之后建议他用这些钱做点投资,于是他决定购买耐克公司的股票,并因此对股市产生了兴趣。还很幸运地赚了些钱。当瑞安9岁的弟弟看见哥哥在10天内赚了80美元后,也兴奋地做起了股票买卖。

住在纽约的劳拉舒尔茨说,13岁的儿子最喜欢的餐厅是麦当劳,并对它始终如一。“这看起来是件坏事不是么?但他7岁那年,我开始送他一股麦当劳股票,以后逐年增加。每次麦当劳公司的年报寄至时,他都会仔细阅读;每次去附近的麦当劳用餐时,他也要认真考察一番。这些股票不像过完节就扔掉的玩具,从中得到的经验将伴随他一生。”

利用互联网给孩子一些投资的意识,是盖瑞古川的想法。不久前,盖瑞收到了很多皮卡丘的贴纸卡片——因为他持有卡片制造商的股票。于是,他一本正经地告诉两个女儿:“皮卡丘卡片现在卖得可火了,这个消息千真万确。”9岁的爱丽斯和7岁的凯莉竟脱口而出:“爸爸,那我们把它都卖了吧。”此后的几个月里,两个孩子在网站上拍卖了这些卡片,一路竞价到2000美元才脱手,给她们自己上了一堂最好的经济课。

不妨借鉴“犹太式”的财商教育

以犹太人的财商教育为例,全球经济圈中的很多精英,如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投资家索罗斯、纽约市市长、彭博通讯社创办人布隆伯格等,都是在小时候接受了“犹太式”的财商教育——如果你喜欢玩,就需要去赚取你自由的时间,这需要良好的教育和学业成绩,然后你可以找到很好的工作,赚到很多钱,等赚到钱以后,你可以玩的时间更长,玩更昂贵的玩具。

3岁对于儿童性格形成以及身心发展是极为重要的阶段。3岁也是对儿童实施财商教育的重要启蒙年龄,而且每个年龄段都应该学会不同的理财知识。

儿童财商教育是一项极为细致和庞大的系统工程,社会、学校和家庭在其中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在教育方式上,要强调内容的故事性和实用性,从和生活密切相关的感性方面入手,引导儿童亲身体验、观察和认识金钱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的各种作用,唤起儿童的好奇心以激发他们对理财的兴趣和热情,以小见大、由浅及深。同时也要大胆放手让他们去尝试,让他们在家庭财务中拥有自己的角色,逐步学会解决一些简单的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开发儿童的理财能力可以以如何打理压岁钱和零用钱为切入点,逐步在实践中扩充理财知识。

如果是以孩子为决策主体、以让孩子实践体验为目的,则应遵循简单、安全的原则,如开立儿童账户、定期存款、教育储蓄、国债等等;如果是以筹划孩子教育金或成长费用为目的,则应以家长作为决策主体,产品选择上应适度加入银行理财、基金、保险等更为多元化的投资理财工具,家长可以让孩子一起全程参与,并让他们在过程中了解一些简单原理和概念。

儿童财商教育的一般过程:

3岁:应学会识别硬币;

4岁:学会用硬币买简单商品;

5岁:知道管理少量零花钱,知道钱是劳动得到的报酬;

6岁:会识别大面额纸币,知道简单的零钱找换;

7岁:懂得阅读价格标签并确认自己有无购买能力,保证找回的钱数正确无误;

8岁:知道估算所要购买商品的总成本;知道节约以应对近一个月内的需要,懂得在银行开户存钱;

9岁:知道订立简单的每周开销计划,购物时知道货比三家;

10岁:知道每周储蓄小笔钱以在必要时购买较贵的商品,懂得阅读商业广告;

11岁:知道进行较长期的银行储蓄,包括储种、利率,学会计算利息,知道复利的原理;

12岁:知道明智投资的价值,懂得正确使用一般银行业务中的术语,并知道钱来之不易应该珍惜;

宏观经济基础知识范文3

论文关键词:西部地区;高师院校;环境教育;必要性;重要性

西部环境问题突出,成为近年来不少学者诟病的问题。对于这一问题的解决,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大都认为关键是要加强环境教育。环境教育是指以跨学科活动为特征,以唤起受教育者的环境意识,使他们理解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发展解决环境问题的技能,树立正确的环境价值观与态度的一门教育科学。它包含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三方面的教育,而这三方面之中,学校教育是最重要的一环。作为西部数量众多的地方高师院校,担负着培养未来西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领导者、组织者和基础教育师资的重任,是环境教育中学校教育的主要承担者和实施者,因此这些学校环境教育的开展情况对解决西部环境问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西部地方高师院校环境教育的现状

自改革开放以来,西部地方高师院校环境教育从总体上讲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和进步。比如西部地方高师院校专业环境教育和非专业环境教育得到发展,初步形成一个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环境教育体系,西部民众的环境意识明显增强,保护环境的主动性有了显著提高,西部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得到改善,生态系统得到恢复等。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西部地方高师院校环境教育在发展和进步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对环境教育认识参差不齐,导致对环境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长期以来环境教育主要采取的是以政府为主导的教育模式,这种模式以运动化和宣传化为主,没有制度化、规范化、系统化和经常化,不够深入和持久。加之我国开展环境教育较晚,因而目前相当多的教育决策者和教育工作者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环境教育,对环境意识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环境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导致环境教育没有列入高校学生培养计划之中,没有开设相应的专业课或者公共选修课。或者虽然开设了环境教育方面的课程,但覆盖面窄,造成环境教育的普及率低。据统计,目前我国高校中仅有10%的院校在非环境专业中开设了环境课程,而占普通高校招生人数99.5%以上的非环境类学生则没有得到环境教育方面的培养。[1]在教学内容上有的高校的环境教育仅仅是简单的环境保护知识宣传,离真正的环境教育相去甚远。在专业设置上部分高校急功近利,对教育收效较慢的环境专业采取收缩的办法,导致环境专业发展前景堪忧。在师资水平上,有些高校从事环境教育工作的教师大都是半路出家,自身专业水平和素质不高,制约了高校环境教育的实施。在学科认识上,还有许多人将环境科学专业等同于环境教育,对环境教育还缺乏正确的认识。

2.专业环境教育人才培养不足,无法适应基础教育的需要

长期以来基础教育中环境教育人才的培养主要依靠高师院校的地理专业,以及在物理、化学、历史、政治等相关专业教学中的渗透。这样的培养方式使得人才培养模式单一,人才结构不合理。环境教育是一个综合性、跨学科的学科,要求教育者既要懂得从事环境保护方面的基础知识以及相关技能和方法,又要懂得教育的相关知识、技能和方法,是一个文理相通、理工交融的复合型人才。但是,西部许多高师院校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在环境教育人才培养上还沿袭了传统的培养模式,在知识结构上偏重于理论知识的灌输,缺乏教学实践训练,忽视了教育方法、教育手段和教育技能的培养,加之教学内容陈旧,使得培养出的师资达不到基础教育对环境教育师资的要求,无法满足基础教育中环境教育的需要。

3.学生的环境意识薄弱,保护环境的自觉主动性不高

高师院校的学生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加上西部地区基础教育中的环境教育发展很不完善,使得许多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不具备较为完备的环境知识和正确的环境意识,甚至养成了一些不良的环境行为习惯。进入大学后由于环境教育的开展,学生们对基本环境知识有了一定的掌握,对破坏环境行为有了较为正确的认识和评价,但在缺乏外界监督的情形下,个人甚至集体的环境行为表现却不尽如人意,出现知行难以统一的现象。比如废旧电池的随意丢弃、“白色污染”严重、长流水、长明灯、攀折花木的现象随处可见。虽然在大学生中出现了一些环保组织,开展了一些环保活动,也产生了一定影响,但活动开展形式、活动参与面、活动深度和广度、活动持久力等多处于较低层次上,学生普遍缺乏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能力。甚至一些学生对环境教育学习热情不高,认为学习这些对升学、就业没有任何帮助。所有这些制约着学生环境知识的普及和环境意识、环境观念和环境素质的形成和提高,影响着学生保护环境自觉主动性的提高。

二、西部地方高师院校加强环境教育的必要性

1.严重的西部环境问题呼唤西部地方高师院校开展环境教育

近年来,西部环境问题给西部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冲击,比如西南地区百年不遇的大旱,汶川和玉树发生的地震等自然灾害等。这些因为环境问题引发的灾害,使得西部人民赖以发展的环境基础遭到破坏,影响着西部人民的生活质量,威胁着西部经济秩序的稳定,干扰着西部社会的发展进步。虽然我们在保护环境方面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要想遏制西部环境问题多发的势头,还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造成西部环境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根本原因是缺乏对人们的环境教育。人是环境的主体,人的素质决定西部环境的走向和质量。要想提高西部地区人们的环境意识,最根本的途径就是做好环境教育工作。做好环境教育工作对西部地方高师院校而言,就是要抓好环境教育师资的培养工作和在校大学生的环境教育工作。因为培养好环境教育的师资,就给西部基础教育中环境教育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做好在校大学生的环境教育工作,就给西部环境未来的改善做好了人才储备。因此,西部地方高师院校开展有效环境教育就显得非常必要。

2.西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西部地方高师院校开展环境教育

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一种新发展模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成为西部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人的发展,人的发展关键在教育,因为教育的本质就是人类自身的再生产和再创造,其功能就在于不断更新人的观念,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类社会持续、健康地发展。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教育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策略和手段。而西部可持续发展总体能力偏低,其主要原因是环境的制约,要解决这一问题教育必须发挥关键性作用,因此作为西部教育的主要承担者,西部地方高师院校适时开展环境教育成为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的必然要求。 转贴于

3.教育使命召唤西部地方高师院校开展环境教育

西部地方高师院校肩负着培养未来西部地区合格建设者和各项事业接班人的重任,通过对大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培养和造就环境保护意识的传播者、环境治理的参与者和实践者,将会有效推动西部环境保护与改善工作。这些大学生中的一些人甚至有可能成为未来西部建设的决策者,因此对他们进行系统、科学、深入的环境教育决定着西部未来环境建设的成败。西部环境保护与改善工作不是短期行为,需要一代代传承下去,重中之重在于提高西部基础教育中的环境教育。基础教育中的环境教育要想落到实处,能够持续地开展下去,必须在师范教育中大力加强环境教育。西部地方高师院校培养的师范生肩负着西部基础教育发展的重任,所以激发师范生的环境意识,树立正确的环境观,提高环境素质,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利用知识技能解决环境问题、改善生存环境,对解决环境危机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对改善和提高西部基础教育中的环境教育有着重要意义。因此西部地方高师院校开展环境教育非常必要。

三、西部地方高师院校开展环境教育的可行性分析

1.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给西部地方高师院校开展环境教育提供了重要思想保障

科学发展观是党在新时期提出的重要思想,这一思想是关于在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如何更好更快发展的重大战略思想,是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对于西部地区来说,落实科学发展观最直观的体现就是保护好西部环境,在统筹人与自然关系的基础上,实现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达到资源永续利用和环境有效保护的目的。这就要求我们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解决日益恶化的环境问题。随着科学发展观学习的深入,西部地方高师院校认识到只有重视环境教育,通过环境教育改变人们的环境观念,形成良好的环保意识,才能解决西部地区环境问题,实现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因此我们说,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给西部地方高师院校开展环境教育提供了重要的思想保障。

2.中央对西部地区的资金支持和西部经济的发展是西部地方高师院校开展环境教育的经济基础

近年来,中央加大了对西部地区的资金支持力度,自“2003年—2008年国家在西部地区投资总规模6600多亿元,中央财政各项转移支付和专项补助累计安排西部地区约12000亿元,中央预算内建设资金和长期建设国债资金累计安排西部地区近3000亿元。”“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一改滞后的局面,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1.9%,主要的宏观经济指标十年间都翻了一番以上。城乡居民的收入分别是10年前的2.7倍和2.3倍,十年前西部地区有5700万贫困人口,现在下降到了2370万,减少近60%。”正是有了这些资金的支持,有了经济的发展,西部教育才得到较大的发展,西部地区的贫困儿童才能获得受教育的机会。特别是近年来中央实施的西部义务教育阶段免费教育的措施使更多的西部未来的建设者有了接受环境教育的机会,西部地方高师院校也才可能有充足的资金和良好的师资发展环境教育。

3.西部群众对改变西部地区环境现状的期盼和热情是西部地方高师院校开展环境教育的内在动力

西部地区群众饱受了环境变化给他们带来的种种危害。因此从自身发展的需求上讲,他们是西部环境最大的受害者,也是西部环境治理的最大受益者和西部环境治理愿望最迫切的人。这可以从以下数据看出来:“西部地区退耕还林的面积是2.4亿亩,退牧还草的面积是6.8亿亩,西部地区的森林覆盖率从10年前的10.32%提高到了现在的17.05%,提高了6.7个百分点。”这些数据的取得离不开西部地区群众对西部环境治理付出的巨大努力。西部地方高师院校对这种期盼和热情感同身受,它们的学生主要来自西部,对家乡父老改变西部环境问题的期盼和热情同样也深有体会,对解决西部环境问题有着迫切的愿望。因此适时开展环境教育可以将学生的学习热情转化为自觉学习的内在动力。对学生关注环境问题,培养综合环境素质,提高解决西部环境问题的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

4.维护西部地区稳定,实现经济发展,达到共同富裕是西部地方高师院开展环境教育的外在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