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法范文1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象征着民族精神,是我国的瑰宝,是中华民族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也是我们获取力量和智慧的源泉。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在增强高中生文化底蕴和提升学生文化修养方面影响深远。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关键在于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并且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在于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学。
关键词:
高中语文教学;中国传统文化;教学策略
随着全球化加剧,大多数中国传统文化正在被外来文化侵占,中华传统文化面临消失的危险。作为伟大的民族教师都应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消失而担忧,将中国传统文化带入高中课堂中,让学生们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势在必行。
1简介中国传统文化
在数千年的文化长河中,中华民族创造出了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它是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在时间上,表现在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的优秀文化;在空间上,包含中原、边疆及少数民族的文化。在内容上有经济生活、科学住行和政治制度等。中国传统文化历经数千年的演变和摒弃,深深地走进了我们的生活中,产生了不同程度、不同功能的社会效应,无形之中对人们的思想言行产生重大影响。还有部分人觉得在历史发展长河中中国传统文化逐步演变成各种思想文化和观念形态,例如:习俗、信仰和法律等各种方面的内容。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和中国传统文化相同,定义中国传统文化,不同的专家学者有不同的看法,每个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理解各不相同,从古至今,中国传统文化仍然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造成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各不相同的原因是语言学角度多、视野广以及研究者研究对象的不同,研究角度不一样等。
2高中语文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国家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文化的积淀,传统文化象征着国家的精神,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所以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到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国一直打开国门对外来文化汲取精华,去其糟粕,同时也时刻提醒自己不忘把自己传统的中国文化带向世界,然而却没有实际做出行动,大多数时间只是走形式主义,缺少文化的发展、交流和传承行动。中国缺少对优秀文化的传承和保护行动,更不要提研究、发展和弘扬了。由于中国的应试教育体系,不管是学校还是老师对学生的要求就是要顺应高考,像2017年的考纲中增加了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考察,因此老师必定加强学生对古诗文方面的古代文化常识的学习。这样极强的目的性和功利性,使得课堂教学内容完全依据高考内容而设定,尽管学生也会学习到部分文言文,但是学习目的仍是为了高考,没有真实的培养学生的兴趣,而只是让学生大量的记忆古诗文和大纲要背诵的文章,只需要学生知其然,而不需知其所以然,出发点不一样使得传统文化不能顺利地传承。因此,高中语文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是很有必要的。
3关于如何合理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教学的对策
高中语文教学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有很大的帮助,它能将中国传统文化合理地融入进去,利用教学内容和方式改进的方法进而实行中国传统文化教学。
3.1通过兴趣培养挖掘教学资源渗透中国传统文化:
若你仔细观察思考便会发现高中教材的每一单元每篇课文都有其编排的目的。教材中《论语》、《沁园春》、《荆轲刺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等课文和《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等经典著作都充分地说明了中国文化的元素,这些文章中,有的体现了中国人的义,有的体现了智,有的体现了勇,有的体现了其谦让不争的德行等。因此,教师应当合理地使用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元素,结合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教学,这样不仅可以有助于学生学习语文而且还能让学生深刻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传承传统文化,首先要让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兴趣。课堂教学中,教师需带领学生鉴赏传统文化,让他们了解传统文化的意义。古代文学作品中经常会对同样的事物有不同的描写,例如,对于归隐生活,李白是“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他表现出来的是一种豪放的性格和心理,可通过课上让同学模仿仰天大笑出门的情景,引起学生的兴趣,然而陶渊明先生却是“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恬淡,再比如苏轼,妻子的离世他表现出一种“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悲痛欲绝,肝肠寸断的痛苦,而庄子却在妻子离世后鼓盆而歌,非常开心。因此,高中语文教师要时刻让学生进行比较,领会不同作者的精神和思想方式,了解各个时代人的思想内涵,与此同时,语文教师需要知识渊博才能带领学生深刻领会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
3.2通过课堂文化氛围熏陶人文精神:
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营造课堂文化氛围,进而熏陶学生的人文精神。围绕语文课堂教学,提升学生听说读写能力,让学生关注名家朗诵的文言文和古诗词等。中国的名胜古迹上大多留下了古人的诗词歌赋,教师可以通过带领学生去参观的形式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让学生能够切身领悟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通过各种各样的校园文化对学生进行心灵的熏陶,使学生的心灵和传统文化与美德结合起来,让学生见识到民族文化的精彩,体会到传统文化的内涵与魅力。数千年的中华传统美德包括忠、耻、信、义、智、孝、礼、廉,它是民族文化的灵魂和传统文化的根。大力地将中国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国人才能拥有仁义、睿智、忠勤等优秀品质,中学生才能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中华民族才能和谐稳定地发展。
3.3拓展名篇,在教学中加入国学经典:
中华传统文化存在于高中语文教材的经典名著中,然而,教材中只出现了篇章的一部分,再加上学生学习负担沉重,课外又很少阅读经典名著,因此,学生完全不能领会名著所讲的内涵。这就要求教师要起引导作用,可以通过开展有关名著的背诵、赏析、竞赛等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并和学生一起学习传统文化。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而且可以加强学生在道德修养和文化素养方面的培养进而继承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
4结语
综上所述,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民族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传统文化的积累,使得我们获得智慧和力量。中国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意义深远,传统文化是我们的灵魂,每个人都应担起保护、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任。
作者:郭丽艳 单位:铁岭县高中
参考文献
[1]宋石晶.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有效应用[J].学周刊,2011(28).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法范文2
中国传统文化指的是中国文化的渊源和传承下来的客观存在的文化遗产,从传统文化中吸取的具有代表性的东西被称为传统文化元素。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是指从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中提取的意象符号,这种意象符号被大多数中国人所接受、认同,融合着中国人厚重的历史社会集体潜意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是我们国家历史文化的象征,是中国国家尊严的体现,是民族利益的文化符号。在国际范围内,“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因为我们国家的日渐强盛被赋予了严肃、庄重、神圣的意义。中国传统文化要素的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流传久远,在世界艺术文化之林中,以其独特的东方文化魅力散发出耀目的光芒。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要素在人物造型设计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将传统人物造型艺术与现代人物造型设计关联,促使中国传统文化要素在现代人物形象设计中发挥更为广泛和深入的应用。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概述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是古老、厚重的中国文化呈献给世界的珍贵的财富。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涵盖的范围非常广泛,比如文化范畴内的中国传统元素有:中国书法、篆刻印章、中国结、秦砖汉瓦、京戏脸谱、皮影、中国漆器、中国书法、汉代竹简、甲骨文、文房四宝(砚台、毛笔、宣纸、墨)、竖排线装书、剪纸、风筝、如意纹、祥云图案、中国织绣(刺绣等)、凤眼、 彩陶、紫砂壶、 国画、敦煌壁画、石狮、唐装、筷子、汉字、金元宝、如意、八卦、兵马俑、桃花扇、景泰蓝、玉雕、红灯笼(宫灯、纱灯)、木版水印、甲骨文、钟鼎文、、茶、中药、四大发明、观音像、孝服、纸钱、乐器(笛子、二胡、鼓、古琴、琵琶、古筝、等)、龙凤纹样(饕餮纹、如意纹、雷纹、回纹、云纹)、古代兵器(盔甲、剑等)、青铜器。除此之外,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内容也是传统文化元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佛、道、儒、法宝、太极、阴阳、五行、八卦、禅宗等,这些精神性的文化元素的传承是隐性的,贯穿于中国文化精神发展的始终。
自2008年中国北京奥运会以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设计行业中的应用日渐繁荣。如北京奥运会上对于“中国印”的应用,在对于中国文字的现代化解读中,融入了中国书法、舞蹈、绘画等元素,将古老的中国用崭新的方式带上世界舞台。北京奥运的火炬上是中国传统的“祥云”图案,这种图案历时数千年的文化传承,如今盛开在世界盛会的舞台上,为我们伟大祖国的复兴镀上了一层神秘的风采。在世界范围内,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也越来越多的被借鉴,比如美国电影《功夫熊猫》中,无论是人物角色还是场景运用,都具有浓厚的中国风格,美国文化强大软实力标志之一的好莱坞,也不可避免的对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产生迷恋。由此可见,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已经成功登上世界历史舞台。如今,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室内设计、包装设计、工业造型设计、建筑设计等方面的研究比较多,但是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人物形象设计中的应用比较少。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人物形象设计中的应用
1.汉字元素
中国汉字是传统文化元素的组成部分,中国文字是中国文化的最重要载体, 中国的象形文字本身就具有独特的形象魅力,它是在象形文字基础上经过漫长演变而成的字体。通过象形、会意等构成手段来传达特定的表意性。中国汉字具有图形、符号的特点,这使它具有独特的装饰能力。中国汉字的造型、结构、音调都使汉字成为一种独特的美丽存。中国汉字在历史的不同时期的造型不同,但其装饰性特点贯穿始终。甲骨文、篆、隶、楷、行、草等各书体不同的表征也为现代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视觉元素。在服装设计中,汉代的篆书时常被作为图案符号,按照二方连续或四方连续的规律排列。服装设计者将水墨、书法、笔触等等中华文字艺术的特点融合,积极、完美的把民族传统文化艺术和现代设计观念融合。
2.图形元素
除了汉字元素,中国传统文化要素中还有很多丰富的图形元素,比如新石器时期彩陶艺术上的“人面鱼纹、水纹、波浪纹”,夏商周时期青铜艺术上的“兽面纹、云雷纹”,唐代金银器上的“连珠团花纹”,宋元瓷器上的“青花”等等,这些图形元素都可以被应用于人物造型设计中。如现代的设计师在人物面部设计中运用“人面鱼纹”图案,产生了神秘、奇异的艺术效果;还有设计师将“青花”图案用于人体彩绘,使古老的图案产生崭新的生命活力。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中的图形资源是富饶而又丰足的,这些图形在发展和演变中,沿着传承的脉络找寻多彩的变化,维持了多样而又统一的格调,显现出了华夏民族所特有的艺术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人物形象设计中的策略运用
在人物形象设计中,我们要积极、巧妙的运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深刻理解的前提下,运用新的理念、新的思维、新的方法,促成“中国式人物形象设计”的产生。 在运用的过程中,要采用辩证的方式,对于传统文化元素提炼精髓,去除陈腐。使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成为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媒介,承担起将中国文化融入世界、影响世界的时代使命。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法范文3
中国传统文化课程主要以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为线索,高职中国传统文化课程主要面向高级技能应用型人才。通过开设这门课程,可以提升高职大学生的人文素养。高职传统文化课程的教育功能表现为: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教育,国情教育,人文精神培育,思想道德教育。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开展了一系列的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建设实践:优化课程内容、推行多样化考核方式、构建立体课程体系及充分利用第二课堂等;提高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思想认识,丰富课堂形式,融入地方元素等;建立有高职特色的传统文化课程体系。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传统文化课程要通过讲授中国传统文化整体体系和内在,使学生准确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提升自身修养。根据中国传统文化丰富性、深刻性、传承性和独特性等特点,可以从多角度对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内容进行分解。本文期望结合高职教育特色,展开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建设的分析。
2高职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建设分析
2.1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建设的重要性
高校要改变之前只将传统文化课作为现行专业课程体系的补充模式,要将传统文化课程提升到整个课程体系的基础性地位。中国传统文化内容丰富,仅开设以“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为主的理论课程,并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可以选择其中某些内容深入讲授,开设更具特色的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内容。西北大学在传统文化课程建设中就形成了一套自己成熟的体系: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中国哲学精神、中国历史精神、中国思想文化、中国宗教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传统文化课程是民族性教育的直接体现。哈佛大学通过一系列的道德推理和社会分析课程来培养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俄罗斯也将祖国史、俄语与言语文化作为大学的必修课程,这表明俄罗斯大学对本国传统文化的重视。传统文化课在我国一直没有得到重视原因就是“重科技轻人文”的影响,认为只有理工课程才能生产实际效益,人文课程没有实用价值。但是,我们发现,以伦理道德为核心的传统文化精神与现代科技相融合是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动力。因此,我们首先要转变教育思想,建设具有自身特色的中国传统文化课程体系。
2.2高职中国传统文化课程体系建设
我国高等教育课程体系主要由两种结构模式构成:一是以基础课与专业课为主的“实质构成”;二是以必修课与选修课为主的“形式构成”。本文主要从专业课程体系的“形式构成”进行分析与探讨。高职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是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优化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结构,可以设置专业必修课与公共选修课课程。高职大学生具有思想活跃等特点,但是缺乏一定的学习积极性与耐力,因此,结合高职教育对象等特点,可以设置形式多样、种类丰富的公共选修课,增强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本文在参考现有中国传统文化课程体系建设的基础上,建立以中国传统文化必修课为主,以特色鲜明的选修课为辅的高职教育课程体系,其中,依据高职教育特色,应重点关注公共选修课课程建设。
2.2.1专业必修课为主。
专业必修课是教育人才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的保证,可以满足学生共性发展的要求。比如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学生应该能够基本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及发展历程,儒、佛、道家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中国古代宗教、文化、艺术、科学技术,中国民俗文化等内容。无论是高等本科教育还是高等职业教育,都必须掌握中国传统文化基础理论知识。尤其针对高职学生缺乏自学能力的特点,更要制定详实、系统的教学计划,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与新颖的教学方法增强高职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内容的兴趣。
2.2.2重视公共选修课建设。
公共选修课是为满足学生个人兴趣与爱好,促进学生个性需求发展而自主选择的课程。提高公共选修课的比重,是实现中国传统文化课课程改革与优化的趋势。选修课是围绕专业必修课进行的有效延伸,可以扩展知识面,使学生深入掌握专业技能。开设中国传统文化公共选修课课程,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面对高职学生兴趣广泛的特点,建设中国传统文化公共选修课课程体系尤为重要。本文认为高职院校应该重点关注中国传统文化公共选修课课程体系建设。虽然选修课起着对专业课程的辅助作用,但是并不能随意设置,不能只追求课程的热点与新奇。高职院校学生容易对传统文化课程理论知识感到枯燥,发展特色鲜明的公共选修课尤为必要。高职院校可以根据自身特点,设置符合本校特色的公共选修课课程内容。由此,高职院校设置中国传统文化公共选修课要求如下:①强调选修课与必修课的内在联系。公共选修课的设置要符合专业教学总体目标,使学生能够在专业理论基础上,通过拓展新的知识内容,完善巩固专业知识。嘉兴职业技术学院在打造以“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为主的基础上,开设了《文学欣赏》、《美学与艺术鉴赏》及《古代文学专题》等课程,这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理论文学知识内涵与表现形式的融合。②选修课设置可以结合地方特色。地域是孕育传统文化的摇篮,不同的地域延续着不一样的文化传统。赣南师范学院结合当地地域特点,开设了“中央苏区文艺研究”“、客家音乐”及“客家民俗研究”等课程,实现了地方优秀文化传统教育的传承。③选修课设置应该注重专业背景。高职院校一般具有鲜明的专业特色,强调专业技能。比如工科类高职院校学生普遍欠缺人文素养,针对这一现状,可以通过设置具有人文特色的公共选修课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针对本院工科背景,开设了《中西方文化比较》、《茶与茶文化》及《诗词之美》等课程。
3结语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法范文4
1文化与园林
1.1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与元素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应中华民族特质和民族特色的民族文化,它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儒家思想作为核心,还包括道家文化、佛教文化和其他文化形态。比如: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我们把从这些文化形态中提取出来的形式符号在园林中称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
1.2中国古典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是指以江南私家园林、北方皇家园林和岭南园林为代表的中国山水园林形式,在世界园林发展史上独树一帜,是全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它是由建筑、山水、花木组合的、具有诗情画意的、供人颐养和游览的综合艺术品。它既是作为一种物质财富满足人们的生活要求,又是作为一种艺术的综合体满足人们精神上的需要。从广义上讲,它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中国古典园林曾经在世界园林艺术史上留下了辉煌的功绩,对西方园林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如果说17世纪在欧洲形成中国热还是追求异国情调的洛可可风格影响的话,那么,18世纪英国风景式园林的出现,无论在设计思想,还是在设计手法上,都可以看到中国园林的巨大影响。一些中国园林典型的设计手法,如采用环形游览线路的布局方式,散点式景点布局和视点的移动转换等等,已完全融入西方园林的设计手法之中,以至于人们常常忽略其出处了。
加拿大安大略城植物园,中国古典园林的自然手法非常明显。
1.3中国现代园林
19世纪中叶以后,由于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和旧中国社会体制的瓦解,中国园林赖以生存的社会因素和经济基础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外来文化、尤其是殖民文化对中国园林的影响日益显现。此时,西方园林的发展十分迅猛,在内容上和类型上逐渐走向成熟和完善。可以说,中国近现代园林的发展,完全是在西方园林的影响之下,亦步亦趋、步履艰难地走到今天的。
近一个半世纪以来,中国园林的发展虽然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始终未能形成具有中国地域文化特色的现代园林文化。除了社会经济因素之外,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我们片面照搬西方园林的内容和手法,而忽视了中国本土自然景观资源和地域文化的特征,中国园林的营造成为无源之水。
由此可见,中国现代风景园林要取得进步,必须通过对传统园林的深入研究,提炼中国园林文化的本土特征,抛弃传统园林的历史局限,把握传统观念的现实意义,融入现代生活的环境需求。这是中国现代风景园林真正的发展方向。
2.中国传统文化在园林发展演替过程中的传承
传统文化是人类在以往的社会实践中创造出的一切文明成果和价值取向;而我们今天所创造出的文明成果,对于明天而言,也是传统文化。也就说人类文明是这样递进前行的,我们今天的成果总是踩在前人的肩膀上创造的,要想完全摆脱传统完全标新立异是不可能的。因此,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国古典园林和中国现代园林的交替中存在着传承和发扬。下面分别从思想和形式两个方面介绍:
2.1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在园林发展中的传承
道教,作为中国土生土长的哲学思想,源于春秋时代一些避世绝俗的隐者,以现实的人生为出发点,以“道”为其思想的核心,在精神上与“道”为一体,以建立起由宇宙联系人生的系统。“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发自然。”这是道教对天地万物规律的总结,以效法自己的本然状态为原则。
师法造化、崇拜自然并用于古代造园上的事实大家有目共睹。计成《园冶》中“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是对园林的真实写照。山水为主,建筑是从;化大为小,融于自然。建筑与自然环境交融,这都是园林特点的真实写照。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实例举不胜举。遍观中国园林,无一不效法自然,把建筑、山水、植物融为一个整体,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利用自然条件,模拟大自然中的美景。就连汉武帝也“于太液池中,建蓬莱、方丈、瀛洲三山,该土筑也。”足见其影响。
而在现代园林营造上,不仅很好继承了古典园林造园手法,而且吸收了西方的优秀设计手法,以生态的工法对城市侵蚀下的土地还原为自然的栖息地,实质上正是道家师法自然思想的体现。不仅如此,在现代园林中,大地景观从更大的尺度上对土地利用的规划,同样是在效法自然,按照自然的规律,合理的使用土地,尊重土地,以寻求天、地、人的和谐统一。
中山岐江公园场地原为中山著名的粤中造船厂,在这个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并没有推倒从来,而是尊重土地,尊重场地现状,师法自然的规律,让自然做功,还原自然的状态,重新栽植了乡土树种,现有的构筑物,如:造船厂房、机械设备,涂上了鲜艳的红色,成为具有工业美感的巨大雕塑作品,笔者认为这是中国传统道家思想的应用,是西方优秀设计手法与中国园林营造工法的成功的融合和应用。
2.2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园林发展中的传承
文化的表达要通过一定的形式符号,因此,从传统文化中提取设计元素,进行演绎,赋予现实意义后融入现代园林要素中,就成为了园林设计中最主要的设计方法。而且,随着民族文化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经典设计取自传统和经典文化,因为设计作品的成功与否取决于设计作品所表达的内容是否能与公众取得共鸣,而立足于历史经典,演绎发展而来的作品才可能是最打动人心的。
在现代园林的设计中,中国古典文化元素屡见不鲜,并且逐渐变成一种时尚,例如:2010年世界博览会中的中国馆设计,在设计灵感上来自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斗拱形式和中华的繁体“华”,而且,这两个设计元素都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古建构件、汉字。除了博览性质的场所外,我们的居住区环境设计也更对的对古典元素进行应用,复活了中国传统文化,比如:深圳万科第五园(图-2),设计理念还原江南私家园林的古朴而又清新,淡雅而又丰富的空间环境,一个适宜的人居尺度,很好的诠释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在植物上应用松、竹、梅等文人园林的植物,使小区的生活品质、文化氛围提升成为一种经典。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法范文5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高校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11-0279-02
在当代的高校教育中,中国传统文化成为高校综合素质教育工作的重要文化背景。正确引导大学生主动接触、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有价值的部分对学生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行为模式产生积极影响,养成大学生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奠定青年学生健全人生的重要基础。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和特点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多源发端、多元融合而成的,以道统为核心,以儒家学术思想为主干的,儒、释、道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汇集多种成分的多维文化复合体,主要体现在语言文字、文学艺术、道德伦理、社会习俗等方面。综合学术界意见,公认的中国传统文化主要内容有:“天人合一”的天人观与人天观;以家为本位,以伦理为核心的人生观;“知行合一”的认识观和实践观;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的发展观;崇尚和谐统一的价值观[1]。
中国的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是指代表中国文化发展方向,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特征的那些主要思想观念,它对中国文化起到主导作用,处于核心地位。其主要特点有以下几点:以儒家思想为主导;信奉“天人合一”的和谐天命观;崇尚中庸中和、团结统一、包容乃大的思想;包含深厚的爱国主义激情;充满厚重的谦让、诚信道德品质;倡议孝道,注重尊老爱幼的伦理规范。
二、中国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政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由于历史的原因,20世纪我们都以“废除封建传统”为名彻底否定中国历史传统文化,20世纪90年代之后,中国文化传统在部分学者的关注下开始重新得到了比较多的重视,1995年前后提出在高校中开设“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但在整个社会里,包括多数大学生在内依然没有对中国文化传统有足够的尊重[2]。所以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民族文化的整理、挖掘和振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一)有助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中国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提升,但是,当下不少中国人的生活普遍是焦虑的、没有方向感,大学生作为青年中的杰出群体也不例外,究其原因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遗忘、断裂,致使众多青年的人生价值空虚,出现孟子说的:“人之异于禽兽者几希”。所以,在高校的思政教育中开展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与建设,坚持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相互依存、相互包容,坚守非功利的人文与科学精神来应对时代的挑战,是增强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有效途径,是锻造当代优秀人才的必然要求。
(二)增强大学生的诚信行为能力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则衰”,诚信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固有美德,高校通过在大学生中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营造诚信环境,熏陶传统文化的诚信美德,使广大青年学生认识诚信品德的重要性,树立守信为荣、失信可耻的道德观念,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守信意识和诚信自觉性,重建大学生的诚信行为能力,对社会道德水平的提升、经济建设和发展,乃至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华民族的未来、“中国梦”的实现都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
(三)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高校思政课加强大学生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有助于增进当代大学生对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了解,增强当代青年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对于大学生自身的全面健康发展和与他人、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必须重视高校对大学生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以推动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
(四)增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操的陶冶
虽然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旋律,但远远谈不上太平盛世,南海海疆遭受侵扰,经济全球化的西方文化强势涌入中国,与我们争夺青少年的文化阵地,不少大学生对西方文化了如指掌,可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却孤陋寡闻,凡此种种现象,都严重说明了必须加强对大学生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增强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激发他们对祖国、对民族的无限热爱,中国未来的建设和发展才会更有潜力和希望。
三、中国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实施途径与方法
加强大学生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是高校的一项重要任务,可是现在不少大学生在就业压力下,几乎所有时间都泡在专业课上,或者忙着考四六级和一些实用的证书,把中国文化选修课当作浪费时间、毫无用途的课,这种观念不但在学生中存在,甚至部分专业教师也持有这种观念,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教育造成很大的障碍,因而在高校的思政教育课中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必须解决这些存在的问题。
(一)改变部分高校师生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无用”的认知观念
通过在教职员工和学生中发现和培养传统文化的骨干,以点带面,把传统文化建设与学校的发展结合起来,成为全体教职工、学生共同参与、共同关心的话题,形成人人齐参与;同时设立科技成果、社团活动、文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奖项,鼓励学生钻研和探索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在学生的专业教育中发挥传统文化的魅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让广大师生体会到传统文化在现实中发挥的绝非“无用”的作用,认识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二)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要根据不同地域、不同类型高校大学生的不同特点,以及学制和专业特色进行课程内容的设计。如三年制的高职教育与四年制的普通本科教育就存在着培养目标、学制、教学模式等不同,两种不同类型的学制要求教育者结合各自的情况展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有各自的特色。其次,开展文化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注意与地域特色相结合,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地域特色认同感,培养学生爱家乡的情感、强家乡的宏愿,培养大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注重授课效果,提升课程质量
传统文化教育工作是一项持之以恒的工程,决不能寄希望于一两节课或一两个学期的课堂讲授就能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只能通过长期的熏陶、潜移默化地增强青年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所以思政教育工作者要根据大学生在校学习时间,设计少而精的课程内容,打破不同文化和领域的壁垒,融入英语、中文、哲学、历史等课程,与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等课程融合,条件具备的学校还课与国内外友好学校进行深度交流、互动游学,相互学习,满足学生的现展需求,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四)提高高校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
高校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离不开教师的讲授,而且现在许多高校的中国传统文化课程都渗透在思政教育中,思政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课程的成效,所以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思政教师队伍,把中国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教师的职前培训、准入、职后培训和管理的全过程,建立健全的教育、考核、监督与奖惩相结合的师德建设工作机制,完善高校教师的培养质量,建立思政教师的学习培训制度,完善教师的培养和培训机制,完善教师的表彰奖励制度;同时还要健全教师的社会保障制度,着力提高思政教师的地位待遇,免除教师的后顾之忧。
(五)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配合高校思政课的传统文化教学
社会实践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大学生接触社会、认识社会的最佳途径,是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理想渠道,是将专业教育和工作实践结合起来的必要手段[3]。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建立和完善期间,人的需求是动态的,工作生活环境也是动态的,这就要求高校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必须让学生在校期间学会具有个体的普适性、专业的普适性、岗位的普适性、时间的普适性的本领,才能最大限度地成就学生的一生。所以让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了解社会、接触实际,体验社会文化的熏陶,感受文化育人之魂,使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与专业技能培育相互融合。
(六)充分利用各种现代科技媒介打造文化环境,潜移默化熏陶大学生的文化底蕴
当今科技日新月异,各种电子媒介层出不穷,高校思政教师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改进教学手段,可以尝试和使用各种新出现的科技媒介,开设校园电台、理论视听中心、微博大讲堂等,依托主流网站和央视传媒展开传统文化视野,推荐专家、筹办规模不等的宣讲会,通过各种形式的音视频、生动的宣讲稿,建立立体的文化环境,濡染广大师生的人格和言行,吸引大量传统文化的“粉丝”,提高传统文化的传播影响力,才能不断提高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质量,达到文化育人的目的和效果。
(七)在高校思政教学中与时俱进地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精华与糟粕、积极因素同消极因素并存的两面体,这种复杂情况要求高校思政教学中必须审慎地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通过系统学习、了解和研究传统文化的方式进行有意识的渗透,突出其目的性和倾向性,增强其积极影响的效应,与时俱进,在传承中扬弃,在继承中创新,建设新的文化和新的人文精神体系,使当代大学生乐于学习、乐于接受,在潜移默化中趋于高尚,进而推动民族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中国梦”的实现。
参考文献:
[1]余同元.中国文化概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17-19.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法范文6
(1)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现状。传统文化,按照一般的解释,具有特点的社会因素,如:风俗、道德、思想、作风、艺术、制度等。无可否认的是,传统文化正面临着现代化的全方位挑战,在人们热衷于建设我们共同家园的同时,传统文化正慢慢地从我们身边消失。在全球化浪潮的挟持下,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开始呼唤民族精神的回归。设计的创意是以中国元素为媒介,而不是单一的使用这些民族符号,图案做视觉元素。强调的是需要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质,并具有所谓的中国风格的设计作品,从而在创意上有对内涵的追求。(2)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方式。在现代设计中主要存在四种应用方式。一是的传承与发扬,运用天人合一、阴阳平衡的思想达到认可。二是“形态”的变形与延伸,代表当代、当地人们的审美意识,造型中有机化或几何化的形态处理,线条比例,都被加上了特定的含义。根据产品功能对传统精神的再创造来提炼和运用,使得现代建筑富有时代与民族的文化特色。三是“色彩”的提取与衍生,“五色学说”理论和中国传统色彩体系深深影响了现代中国人的生活和用色习惯。(3)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应用缺失的原因。1)人文环境的忽视与观念的片面。对于现代人来说,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和经验已成为一种潮流,于是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被忽视,传统文化赖以生存的土壤越来越贫瘠,传统建筑文化的弱化也就不足为奇了。由于现代酒店起源于西方,更由于近现代西方经济实力的强大,导致很多人盲目的认为“西方的便是最好的”、“西式的建筑才更现代化”的观念。2)酒店的发展现状。酒店作为第三产业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大多数酒店的外部建筑和内部装修都采用了西方建筑的风格。最早在北京成立了第一家合资酒店,此后,中国的现代酒店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其中规模较大、星级较高、服务质量较好的酒店大部分都有外资的注入。在学习西方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经营理念的同时,大部分中国酒店的建筑也成为了承袭于西方建筑的复制品。3)中式传统建筑的局限性。我们经常会遇到在一个非常有底蕴的历史文化名城中的某一传统文化地段上兴建一个具有现代化功能的建筑物或建筑群,这确实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但也是非常引人人胜、让建筑师为之兴奋的题目,这时我们不应排斥现代化,但在进行现代建筑设计的同时,更应注意地域、传统文化、文化、民俗对建筑的影响与渗透。
2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酒店设计中的应用方法
(1)传统文化元素和现代酒店设计的默契融合。其一,现代与传统结构的统一。现代建筑广泛采用的结构有砖混和框架结构两种,这与古代的木框架结构是一脉相承的。其二,色彩的重组。色彩在中国古建筑中的地位非常重要,不同的色彩具有其特定的象征意义,在不同的区域又有差异。其三,借鉴中国传统的吉祥寓意图案,以新的造型进行装饰设计。北京的王府饭店就是将传统建筑图案现代化的成功范例。其四,利用家具、灯具及各种室内陈设品。传统陈设品的运用不是旧元素的堆砌,而是以现代人的审美观来打造富有传统韵味的室内环境。(2)创造性思维设计现代中式传统元素风格的现代酒店。中式建筑的很多方面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需要,酒店建筑作为一个经营活动的载体,首先要满足现代人生活和生产的需要,然而好的传统要继承、要弘扬、更要发展、要创新。(3)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设计相结合须考虑的问题。1)拒绝片面符号化,中国元素要符合内心感受和文化认同。2)防止全盘西化和盲目照搬中国元素。3)遵循规划设计的原则。如今,全社会出现了重建中式传统文化的氛围,“复古之风”有渐强之势,中国酒店建筑经历了以西方建筑风格为主的时期,而今理应涌现出一些中式传统建筑风格的酒店,当然我们要警惕走向另一极端。
3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酒店设计里未来的发展
现代的生活节奏日益加快,西式简捷的风格在服装、饮食等方面都有诸多的影响,在酒店设计上也已经成为了流行趋势,但中国元素作为我们的一种文化传统是应该被继承的。在国内外众多的酒店环境,室内外环境中,中式空间的设计,中国元素的运用都占有重要的一席之位。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