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科学资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科学资源范文1
一、农村地域的学科科学课程资源开发的理论思考
首先,处于农村地域的学校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是课程改革的要求。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改革,为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和学生的适应性,不仅制定了国家基础新课程,形成具有良好适应性的丰富教学模式。其次,开发地方课程资源也是弥补现行教材之缺陷的需要。从课程资源以及时展的要求来看,教材不但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而且其作用呈相对下降的趋势。科学新课程的目标要求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和现代社会的联系,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经验,注重引导学习方式的变革。
二、农村地域的学校科学课程资源发开的客观依据
(一)作为新课程实施条件的课程资源严重不足。1.对科学教育的地位认识不足导致已有的课程资源不能充分利用。调查发现:教学评价制度是当前阻碍农村小学科学教学的最大绊脚石。2.专职科学教师力量薄弱。专职教师的缺失导致农村小学科学课的开设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难以确保。由于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和进修学习,致使农村小学科学教学出现“不能作为”或“乱作为”现象。3.科学教学条件匮乏。农村小学经济条件相对落后,必需的科学教学设备投入资金严重不足。很多学校没有科学教学器材和辅助设备,校内缺少相应的科学专用教室和课程资源库。
(二)大量有价值的课程资源没能得到充分利用。长期以来,学科教师的头脑中形成一种甘做“教书匠”的教育观,科学教师习惯于将教科书作为课堂教学内容的唯一渠道。而事实上,农村工区有着许多城市无法比拟的课程资源,不但有弯弯的河流、广阔的田野、美丽的果园等自然资源,也有种类繁多、收集方便、天然色彩、操作性强的乡土文化资源,如独具特色的民俗活动、庆典、农家小院,更有宝贵而独特的文化资源。合理利用这些本土资源,无疑是农村小学科学教学特有的天然优势。
三、农村小学科学课程资源开发的尝试
(一)深入开发教师资源。1.转变观念,树立科学的课程观。教师是课程资源的重要载体,科学教师不仅决定科学课程资源的鉴别、开发和利用,而且基本身就是课程实施的首要资源。2.正确认知和使用教材。科学教材是科学调和内容的重要载体,其中汇集的信息,无论是显性的还是隐性的都是很好的资源,这种资源的价值是在“创造性”使用的过程中显现的。
(二)因地制宜,选择适应教学需要的替代材料。科学课中的观察、实验材料虽有一定的普遍性,但不可能覆盖所有地区和学校,对于那些当地缺乏的材料,应对教材中与自然条件结合较紧和课文进行系列梳理,列出不易得到的教学材料,选择可以达到的教学目标的要求、当地易得的材料替代和补充,从而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科学工的兴趣,增加了学生了解家乡自然事物特点的机会,培养了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
(三)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开展环境考察和课外科学研究活动。农村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为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进行考察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场所。实验教师注意充分利用这一有条件,带领学生到大自然这个“大课堂”去上课,科学课中凡是适合在当地的自然环境中教学的内容,如水域的污染和保护、植物与环境、土壤等等,尽可能让学生进行实地考察,直接与大自然接触,并注意把爱科学的思想教育和改变当地自然面貌结合起来。
(四)加强各学科的综合活动的研究,探索学校科学课程资源开发新途径。科学教学的课程资源十分广泛,科学教学的课程资源已超越本学科的知识范畴,不少的教学案例还涉及到历史、地理、经济等知识,这说明重视加强与其他学科的横向联系,提高跨学科知识整合度已成为科学课程改革的一个新趋势。由于综合活动课的课程资源的统领性要比单纯的科学技能训练课更强,其优势是充分利用了其他学科课程资源来弥补科学课程资源的不足,使科学课堂呈现出趣味性、知识性与生活性,提高了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积极性,科学课堂教学效果较为显著。
(五)教师的榜样作用是培养科学志趣的活教材。“榜样对儿童的心灵是一股非常有益的阳光,而这种阳光是没有任何东西可代替的。”教师的学识素养、言行举止、科学态度、勤奋的作风,无不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志趣的形成。作为一名教师,应努力做到,以我对祖国少年儿童的无限热爱,来激发学生对科学文化知识的浓厚兴趣;以我们对祖国教育事业的崇高敬业精神,来培养学生献身科学事业的远大理想。
总之,在农村小学的学校内部和学校周围,蕴涵着丰富的课程资源,只要科学教师们善于发现,善于利用,不断开发新的课程资源,我们农村小学科学教学就会焕发出新的活力。
小学科学资源范文2
关键词:小学科学;探究性学习;学习资源;作用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5-117-01
什么是探究性学习?它是一种学习方法,具体很强的建构性,是一个学生开展学习的活动过程,主要是让学生根据提出问题、解答问题来掌握知识,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探究性学习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学生构建知识是根据问题来的,主要强调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性,强调学生积极自学,主动探究,通过自行的学习、思考、研究、总结,从而构建知识体系的学习方法。与探究学习相对的是直接学习,它不是教师的直接传授,而是学生的一种自主学习活动。学生在有着十足的好奇心,参与学生活动也是学生的爱好,探究性学习不是以教师的讲授的教学活动,而是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活动,要体现“活”与“动”的特征。
近几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再加上小学科学学科独特的科学性,其教学理论提倡让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究,从而让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运用探究性学习资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也是小学科学教学的重要任务。而探究性学习资源是指能够让学生在学习时,不是自己的死记硬背,也不是师生的口耳相授,是学生能够进行有效探究性学习的人力、工具、技术及环境等,要让小学科学课堂中开展探究性学习,就必须要拥有具体让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探究性学习资源,探究性学习资源也就能够发挥其在小学科学中的作用,体现其可用性。
一、探究性学习资源能够更好促进学生开展探究学习
小学科学学科是一门重要的自然学科,是自然科学的重要启蒙。新课程改革中对小学科学提出这样的教学理念:小学科学的学习不能与语言学科一样,以教师教学为主,而要以学生为主,引导学生放手学习、大胆探究、深入探讨、反复研究。课堂教学中积极寻找便捷的、具有探究性的学习资源,设计一系列让学生积极参与的探究性教学活动,创设探究性教学情景,除了能够让教师在设计教学时更有目标性,还能够帮助教师引导学生更好地开展探究性教学。因此,教育主管部门、学校要加强对教师的日常培训,让教师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意识,积极参与集体培训和个人学习,通过大量的培训和不断的学习,让教师掌握获取优质探究性资源的能力,帮助教师获取更多的探究性资源,让教师掌握利用探究性创设探究性教学活动的能力,课堂上充分利用这些资源,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从而达到最终提升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的目的,推动我国小学科学改革发展进程。教师获取探究性学习资源,可以在课内,也不能仅限于课内,还可以到课外寻找。特别是位于农村、社区等地的学校,获取探究性资源更容易,学生有着较为深刻的体验,对这些资源的学习运用也更容易,教师开展活动也更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比如,教学“动物的卵”以后,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参与教学实践活动,集体组织学生或者让学生家长带着学生到小河边、溪流里、池塘边等,去寻找一些青蛙卵或蝌蚪卵,把这些卵带回家养在透明的瓶子里,每天观察这些动物卵的孵化过程,在这块上农村教学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让学生把发现的情况每天在班上通报,在加深学生印象的同时,积极培养学生探究动植物卵的兴趣,感受大自然生物的魅力。
二、探究性学习资源能够更好促进师生开展互动学习
探究性学习不仅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更加需要的积极引导,提出符合学生年龄水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去探究。但这必须是建立在教师拥有探究性学习资源的基础上,然后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围绕教学目标,设计学生喜闻乐见的探究性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从而实现师生互动学习。比如,教学“探索宇宙”一文后,教师就可以设计以“探索宇宙”为主题的探究性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主动学习探究。设计这个探究性活动时,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了解太空的历史、探测宇宙的工具”,第二阶段主要“了解我国航天事业发展情况”。第一阶段教学时,教师利用幻灯的形式通过图片让学生认识探测太空、宇宙的工具,待学生观看结束后,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按古代与现代来划分这些探测工具。第二阶段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做手抄报,或是做墙报,让学生自行将课前准备的资料展现出来,教师则可利用课前所准备的资料,通过手抄报的形式展现,接着引导学生将自行收集的我国的各种航天事业资料展现出来,这些资源可以是图片,也可以是文字,还可以是视频……这两个阶段探究性学习结束后,大部分学生就能够对我国航天知识及宇宙探测工具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三、探究性学习资源能够更好促进学生探究学习能力
无论何种教学,都必须要符合学生的特点,对于学生而言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做到针对不同学生运用不同方法,按照“由扶到放,逐步培养”的原则,引导学生参与探究学习,通过不断学习提升学生探究能力。这个过程中,就需要拥有探究性的学习资源,资源的重要性也自然体现出来了。充分利用探究性学习资源,让学生带着问题开展探究性学习,就能够很好地促进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欲望,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积极探究,主动探索,从而不断提升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小学科学资源范文3
关键词:小学科学 教学资源 教学改革
小学科学教学资源开发的科学性首先应该体现在有一定的目标性,要为实现一定的目标服务,要有利于达到小学科学教学目标,有利于丰富小学科学教学内容,有利于提高小学科学教学的质量。
一、小学科学教学资源的特点
1.生活性
教学资源内容的选择应与小学生现实生活密切联系,并且能够引起学生强烈的兴趣和需要,唤起积极的思维活动和探究欲望。学生的活动范围构成了他们的生活世界空间,在这个空间里包含许多资源,学生在这个真实的空间活动中才会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源于他们对生活世界的观察与思考。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选取他们熟悉的素材作为学生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探究身边常见的事物,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2.探究性
探究性即教学资源要能够支持学生的探究活动,有利于学生从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并能通过多种渠道收集证据、进行实验等探究,从而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小学科学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教学。它要面向全体学生,立足学生的发展,体现科学的本质,突出科学探究,并反映当代的科学成果。因此,开发的教学资源要具有探究性,要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探究,或者有利于学生在探究中的学习。
3.开放性
教学资源的内容要具有以科学为中心的开放性,即向科学技术前沿、生活、社会开放,提供资源的信息渠道具有以学生为中心的开放性。即让学生通过主动的探究活动获取各种信息,而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科学教学开放性表现在科学教学学习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有一定的选择空间和创新机会。如科学教材中要求学生饲养并观察蚯蚓,但在没有蚯蚓的学校教师可以根据学校和条件选择其他的动物来代替。这种开放性还表现在,要引导学生利用广泛存在于学校、家庭、社会、大自然、网络和各种媒体中的资源进行主动的科学学习,将学生的科学学习置于广阔的背景之中,帮助他们不断扩展对周围世界科学现象的体验,丰富他们的学习经历。
二、小学科学教学资源的开发模式
1.小学科学教学资源开发目标的确定
小学科学教学资源开发目标是指开发者对科学教学资源开发的原因,这决定着开发者将开发哪些科学教学资源,如何开发这些资源。如是想通过开发条件性资源改善科学教学的教学条件,还是想通过开发素材性资源来丰富科学教学内容等。不同的开发目的将会产生不同的开发方式,导致不同的开发结果。
2.科学教学资源普查和分析
这个阶段就是对现有的各种资源进行普查分析,普查这些资源的数量、质量及其存在形式等,分析其特点,筛选出有开发价值的、并可以开发的资源。
3.小学科学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建设
小学科学教学资源的建设就是对第二阶段筛选出来的资源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可以通过改造、整合等方式进行加工处理,使其原来繁杂的、被我们筛选出来的那些科学教学资源成为更加贴近我们需要的、真正的小学科学教学资源。
4.小学科学教学资源的利用和评价
小学科学教学资源的利用是科学教学资源开发的关键,它关系到小学科学教学资源的开发活动能否有效地为小学科学教学资源开发的目的服务,能否有效地为实现小学科学教学目标服务等。小学科学教学资源利用的评价就是对科学教学资源利用后产生效果的评价。
以上四个环节并没有严格的先后顺序,它的先后顺序取决于开发模式。并且在这过程中有些环节是可以同时进行的,如小学科学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利用是可以同时进行的。
三、小学科学教学资源利用的方法
1.筛选身边的教学资源
我们身边的资源是一个庞大的系统,但并不是所有的资源都能够进入我们的小学科学教学中,只有符合教育目标、符合学生需要的内容、方式等材料才能成为小学科学教学的构成要素或实施条件。这就要求科学教师在众多的教学资源中选择最有效、最有价值的那一部分。
2.改造小学科学教学资源
改造就是指根据小学科学教学具体实施对象和条件要求,对原有科学教学资源进行加工、变化、修改的过程。改造是小学科学教学资源转化为科学教学要素或条件的基本方法。
3.整合教学资源
整合就是指将不同的小学科学教学资源,如人力的、物力的、经验的等,将其按照一定的方式进行统整,形成新的小学科学教学资源的方法。通过对小学科学教学资源的整合,可以对不同内容、不同形态、不同作用的科学教学进行优化,最大限度地发挥小学科学教学资源的作用。如我们可以将小学科学知识与学生环境意识相结合来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等。
4.共享教学资源
共享是指小学科学教学资源在一定的条件下,被多个单位或个人使用的一种形式。共享是提高小学科学教学资源有效利用率的方法。学校科学教学资源存在严重的不均衡性,资源共享可以达到优势互补与稀缺资源共享。
小学科学资源范文4
关键词:
追溯教育发展的历史可以证明:任何教育思想的实施,都要借助于一定的载体,所有教育目标的实现,都要借助一定的教育资源。课程的实施,最终要解决三个问题:要帮助受教育者学习什么?采用哪些教育活动达到教育的目的,怎样组织教学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所有这些有利于课程目标实现的内容、形式、方法等就属于课程资源的范畴。换言之,课程资源的开发是课程得以实施的先决条件。
课程资源是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改革提出来的一个重要概念,为了实现课程的教育目标,就必须认真研究有关课程的课程资源问题。课程资源对小学生的发展乃至相关学科课程的实施状况具有独特的价值。因此,致力于小学科学课程资源的关注和思考,是非常重要且十分必要的。换句话说就是:为了有效地推进小学科学课程的实施,全面促进小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升,就必须做好科学的课程资源开发工作。
1 对课程资源的正确理解
1.1 “课程资源”的概念
课程资源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狭义的课程资源仅指形成课程的直接因素。目前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形式下,我们应当树立新的课程资源观,即广义的课程资源观念,因此可以说:形成课程的因素来源与必要而直接的实施条件都是课程资源。
1.2 课程资源的分类
按照课程资源的功能特点,可以把课程资源划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两大类。其中素材性资源的特点是作用于课程,并且能够成为课程的素材或来源。例如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目标等方面的因素;条件性课程资源的特点是作用于课程却并不是形成课程本身的直接来源,但它在较大程度上决定着课程的实施范围和水平。比如那些直接决定着课程实施范围和水平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场所、设施和环境以及人们对课程的认知状况等因素。
如果按照课程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同,可以将课程资源分为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所谓校内课程资源,就是处在学校范围之内的课程资源;而校外的课程资源则是指超过学校范围的课程资源。新课程改革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观点是:要最大限度的利用校内的课程资源;还要加强对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帮助学生与学校以外的环境建立联系,重视建立学校内外的课程资源的转化机制。从技术层面来看,信息化的课程资源应运而生,包括校园内部的信息源和学校外部的网络资源。网络技术的发展已经打破学校内外课程资源的分界线,从而使很大一部分课程资源,尤其是素材性课程资源的广泛交流与共享成为可能,使学校内外的课程资源的相互转化不仅成为可能,而且也变得越来越方便快捷。
2 我国小学科学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4%69=ym?'rsdr{;?小学教案课件网Www.Jkedu.Net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保证课程实施、课程目标实现的基本条件,应该受到重视。但是,在我国长期以来课程资源被简单的理解为教材。诚然,教科书、参考书一直是我国学校教育中主要的课程资源,这种情况是适宜的,而且直到现在,我们一直将它们作为最重要的课程资源。然而,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常常会误以为教材就是唯一的课程资源;一提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就会想到编教材、订教材,而想不到还有其它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就是这种僵化的观点长期存在,而导致我国课程资源开发利用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
除了把教材当成唯一的课程资源以外,长期以来,我国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主体、实施空间和资源的内容等方面也很落后。从课程资源的开发主体看,主要是依靠少数的学科专家,而没有将广大的一线教师调动起来;从课程资源实施的空间看,仅仅将教学局限于班级课堂,使得班级课堂成为利用课程资源最重要的载体。我国学校教育中普遍缺少相应学科的专门教室、实验室、图书馆及参观考察场所等,这样就很难培养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科学技术等综合能力;从课程资源的内容看,偏重于知识特别是知识的开发,忽视对学生的能力、素质的培养。同时教材结构单一并且落后于时代,从而忽视了相应学科知识的新发展和各学科知识间的渗透与融合,这样的课程内容远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非常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以上种种不尽如人意的现象说明:小学科学的课程资源的开发工作已迫在眉睫。
3 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策略
世界上任何一种资源都是有限的,科学课程资源也不例外。因此,在课程资源开发的探索中,我们应该把重点放在对既定的课程资源进行多元和多角度的开发上,努力做到变有限资源为无限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根据科学课程的要求、特点,以及小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乡土的实际情况,我们有哪些课程资源可开发利用呢?笔者认为: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可以从以下方面去考虑:Y]-uq zdR?-86*=UW小学教案课件网Www.Jkedu.Net
3.1 从科学课程的性质、特点出发,开发基本的课程资源。
小学科学课程不同于其它课程,有它自身的特点。《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为小学科学课程确定的性质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承担科学启蒙任务的这门课程,将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引领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使他们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乐于与人合作,与环境和谐相处。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因而,小学科学课和其它课程相比,突出地表现为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探究性。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小学科学课的主要学习方式。第二、开放性。科学课的开放性表现在时间、空间、过程、内容、资源、结论等方面。第三、过程性。小学科学课主要是燃起小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重在科学探究的过程而不是探究的结果。第四、发散性。小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他们找到的答案或得出的结论有时不是唯一的,允许学生存在己见,鼓励学生的创新见解。所以,小学科学的基 本课程资源应该包括教师、学生和他们不同的生活经历、生活经验以及他们每个人的学习方式、教学策略等都是宝贵的课程资源。地方和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学生、家长、或是其它相关的社会成员。我们也应该通过开发地方和校本课程资源,加强学校教育与生活、与社会间的联系;在开放、平等和多样化的教学环境中,培养学生自信、自主、创新的科学精神,帮助学生树立认知途径和认知方式的多样性;改变学生“惟书”、“惟师”、“盲从”与“偏见”,让他们在自己所处的自然及社会环境中提高实际生活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和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El~m i9G}5
+DA*$IQ小学教案课件网Www.Jkedu.Net
3.1.1 教师:学校的师资力量就是我们需要开发的最好的课程资源。
;Y17D"l}=€${e3rk小学教案课件网Www.Jkedu.Net
教师是知识的化身,是德行的导师,也是实践的指导者。在教师队伍中,能者彼彼皆是,可以说,每位教师都有其擅长的一面。那么学校就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这些特长,努力挖掘这些现成的资源,并以此作为载体,提供给学生学习和实践的机会。所以,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师就不应该是固定的一两位,任课老师可以打破原有的班级、年段的限制,甚至一个班级可以有多个指导教师。如果你是一位科学实验室管理员老师,或者是自制教具室的管理员老师,那么,就由你来指导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分工合作、交流评价等才能;他如果是学校的图书室管理员或者是微机室负责人,就由他负责指导和培养学生的查阅书籍或是上网收集科学信息、整理信息的方法和能力;当然,我们还可以利用美术老师、手工制作老师及劳动老师来培养学生的制作科学资料卡片、科技手工制作能力。这样,学生们在增长了科学阅历的同时,也感受到了科学学习的趣味性和可操作性,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
3.1.2 学生:学生的生活经验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 ZJ]PL4`H[[6+WuMb小学教案课件网Www.Jkedu.Net
正如前面所述:小学科学课程的性质和特点要求小学科学课程应该是“回归孩子们的生活世界”。应该从他们的真实生活世界中选取那些具有一定综合性、实践性、现实性的问题和事件、现象来设计课程内容;所以,小学科学课程应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有规律的科学探究过程,是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之上的,是密切联系学生的自身生活和社会实践的,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我们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进行研究。这就是小学科学最贴近生活实际的课程资源。例如在学习《寻找使物体下落的力》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自治小重锤、玩小滚轮等游戏出发,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这些小制作、小游戏等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会使学生领悟到科学就在他们身边,从而增长他们利用科学知识能够解决身边实际问题的机会,增强他们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动力。
3.2 !P+g^
€uK 6l6
}小学教案课件网Www.Jkedu.Ne33 利用好实验室、自制教具室、图书馆、微机室以及各种教育实践基地,充分发挥这些课程资源的最大功效。
3.2.1 实验室
实验室在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合作学习、交流及评价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有着巨大作用。近些年来,中小学实验室建设发展迅猛,许多中小学相继改进和修建的实验室,里面仪器设备比较齐全,基本上能满足教材中规定的演示和分组实验,所以,管好、用好实验室,最大限度的发挥实验室的作用,是提高小学科学课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3.2.2 自制教具室
目前,学校实验室的仪器设备是按照河北省仪器配备目录标准予以配备的,基本上能够开足教材中规定的实验,但是由于新教材的使用,现有的仪器设备己经无法满足教学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逐步补充更新一些仪器设备,但由于学校经济条件限制,往往不能及时补充。这就要求我们自制一些简易的教具、学具,充实到教学中去。比如:潜水艇模型、小滚轮、小吊车、简易台灯模型、保温箱、太阳炉、星空观测器、太阳系瞬间模板等,都需要我们一线教师组织学生充分利用自制教具室的各种资源制作完成。这些自制器材虽然简单,但同样体现出师生应用科学知识解决教学问题的能力和技巧,把它们应用到以后的教学中,同样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3.2.3 图书馆
诚然,对于校内的图书室,作为学校教育资源的一部分,任课教师可以协调图书馆管理员,组织学生进行有目的的专题阅读,或是要求学生课后到图书馆中自由阅读,收集各相关的科学信息,开拓视野,丰富自己的科学知识;而校外的图书馆,却是一种重要的社区文化资源。对于它的开发,我们可以考虑采取学校与图书馆建立联系的做法,以求实现二者资源的共享;当然,也可以在学校内建立与图书馆的网络联系,让学生能够更加主动的和便捷地利用图书馆的资源。另一方面,还可以考虑聘请图书馆的相关人员到学校,给学生介绍图书情报及图书查阅、检索方面的常识知识,培养和训练学生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技能。
3.2.4 网络资源
众所周知,网络资源的开发,对于突破传统课程的狭隘性,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网上充足的信息可以使学生的思路开阔,多媒体强大的模拟功能可以提供实践或实验的模拟情境的操作平台,网络便捷的交互性可以使交流更及时、开放,所以可以重复利用网络这一巨大的信息载体,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内容重组。教师可以通过网络使学生独特的方式进行学习,学生也可以在适合自己的时间、地点获得有关学习资料。
3.2.5 科技馆、博物馆、及各种教育实践基地等也是非常好的课程资源。我们知道:科技馆的充分利用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科学视野,加强学生对科学课程的直观形象的理解,给正式的课程教学提供有力的支持;博物馆是我国历史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具有重要的课程资源开发价值;其它的教育实践基地则能够提供给学生广阔的学习和活动的空间,让他们尽情地接受先进的科学文化理念和广博的文化礼义的教育、洗礼。对于这类课程资源,我们应该一方面加强学校与这些场馆的联系,及时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参观;或是邀请相关专家到学校做专题讲座;另一方面,还可以将这类场所、基地与学校的相关课程相结合,或 者通过网络和媒体形式作为连接起这些课程资源的纽带。
3.2.6 乡土资源的开发利用
所谓“乡土资源”主要是指学校所在社区的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方面的资源,它包括乡土地理、民风习俗、传统文化、生产和生活经验等。每一所学校因其所在的位置而具有独特的人文环境和地域特色,有着丰富的课程资源。我们必须加以利用和开发,使小学科学更加切合学校、社区和学生的实际。
3.2.6.1 充分开发利用学校及周边课程资源,设计活动方案,比如:师生共同采集本地岩石、昆虫和植物制作成标本。满城是有名的瓜果之乡,全明星草莓、磨盘柿远近闻名,动植物资源也很丰富。满城有名的景区包括:满城汉墓、柿子沟、曹仙洞、龙潭峡谷等,这就让学生在尽情欣赏大自然美丽景色,领略祖国灿烂文化的同时,能够收集一些当地的岩石、小昆虫,植物的花、叶、根、种子等,把它们制成标本,陈列在实验室中,每个学生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在每班教室的窗台上,都摆放着盆栽的、文竹、吊兰、仙人掌、望天椒等花卉植物,学生定时观察其生长情况,并做好生长记录;在校园的花池中栽种着牡丹、芍药、玉兰、迎春花,甬路两旁种植着榕树、法桐、侧柏、龙爪槐等;班级实验田中种植着蓖麻,油葵,或是国槐、速生杨等苗木或是几种时令蔬菜,这些活动基地让学生们学到了知识枝能的同时,又体会到了劳动的乐趣,认识了自身价值;到了课后的业余时间,学生还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在自家小院中饲养家兔、鸽子、蜗牛、鸡或是金鱼养殖,这样,既增加了家庭收入,也成为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课程资源。
3.2.6.2 充分利用社会特色人才资源,发挥家长、社区、社会各方面的作用。社会特色人才资源是小学科学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特色人才59"ES.
iMN/{^Nl小学教案课件网Www.Jkedu.Net社会社 资源是十分丰富的,学生的家长在一定的程度上、或某一领域内都能对其学生进行指导;在社区里,有交警、公安干警、医生、机关干部、学者、农民……这些人才同样都对学生的学习具有指导能力。还有一些有专业特长的,如棋艺类的、曲艺类的、民间艺术类、种植、养殖类的,他们都是学生可以聘请的老师,可以学习的楷模,可以实践的范例。有了家长的支持、社会人士的关心,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空间将无比开阔;如果没有校外的人才资源的开发利用,那么,就没有真正而完整意义上的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总之,倡导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可以开阔教师的教育视野,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从而更好地激发教师的创造性智慧超越狭隘的教育内容,让师生的生活和经验进入教学过程,让教学“活”起来;可以改变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成为知识的共同建构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小学科学真正受到孩子们的欢迎。让他们健康而快乐的成长!S}@l`X%Xe_KRR.?z{nj小学教案课件网Www.Jkedu.Net
综上所述,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基础教育改革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学校教育基础学科的小学科学课程,其课程资源理应得到充分、高效的开发利用。因此,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改革科学教育教学理念,能够提高小学科学的教学效率;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小学科学资源范文5
关键词:小学科学;网络资源;课堂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4-0187-01
小学科学课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它源于课改前的自然课,教学内容丰富多彩、生动有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科学知识。然而在科学课堂的探究活动中,由于其内容的广阔性、抽象性与复杂性,加之受常规实验仪器和实验性质等多方面的影响限制,单纯的讲授是难以完成此项教学任务的。因此,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来达到教学目的,将是科学课教学的必然途径。
一、运用网络资源,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科学教材中,教学内容显得比较抽象,语言文字描述的许多事物学生无法亲身体会,这便成为教师教学中一个突出的难点。例如:《地球的公转和自转》、《日食和月食》这两课所学内容皆为比较抽象的天文知识,对小学生来讲具有很大难度。(主要是利用三维动画模拟太阳、地球、之间的关系:例如地球的公转、自转知识、昼夜交替过程等天文知识),我首先找到有关日食和月食的影视资料,在课前几分钟进行播放,让学生来感知日食和月食的全过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涌动一种探索自然奥秘的欲望,然后再把日食和月食形成的模拟过程用课件演示。学生通过媒体演示,很快了解太阳、地球和月亮三者之间的关系,从而在头脑中形成立体空间的概念,解决了本课的重难点。还有许多隐形知识、原理、规律是凭借传统教学模式难以释疑的,例如《风的形成过程》一课。但我们可以通过互联网为学生提供获取知识的对象,帮助学生解除疑惑并掌握所学内容。
二、发挥网络资源的虚拟功能,摆脱教学内容的时空限制
有些教学内容受时空及安全性等方面的限制,学生不能深刻体会老师描述的情景。而网络可以打破时空的限制浓缩更多的表象,通过模拟演示达到仿真效果,优化想象的过程。例如:煤和石油的形成、岩石的形成过程等。我们可利用网络搜索揭示科学知识形成的来龙去脉,以文字、图形、动画、图表等多种方式多窗口呈现,给学生多重感官刺激和直观教学。又如:我在做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先用常规仪器按传统实验方法进行探究,由于常规实验仪器的限制,蜡烛在光屏上所形成的像随着物距的变化而变化的这一现象不是很明显,致使学生对凸透镜成像的特点不甚理解,并产生迷惑。此时改为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凸透镜成像规律模拟探究,探究物距从无穷远至小于焦距的整个实验过程中物距、像距和像的变化的情况,整个模拟探究过程流畅、直观明了,从而使学生对该探究有了一个清晰完整的认识。这种虚拟实验室为学生提供了全方位的开放性的操作环境,使学生在课堂上实现了在虚拟世界的真实体验。
三、运用网络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科学教材中的许多内容涉及到一些原理、规律性的东西,比如:《动物的栖息地》、《秋季的生物》等课节,要求学生对秋冬季节的动植物进行观察,由于时间跨度较大,而且学生生活中见到的动植物的种类单一,如果教学只在课堂上进行,时间是远远不够的,内容也不够丰富,所以我要求学生课下坚持对生物进行观察,在网上随时记录下观察结果,对疑惑不解的地方学生可以在自己的网页上记录下问题,教师可以通过网络随时了解学生的实验情况,对学生的问题及时予以解答,并在学生中进行交流。
四、发挥网络资源的优势,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
在科学教材中,有一部分拓展性知识,需要学生自己搜集查找资料,如学习《材料进步的历程》时,我让学生通过网络搜集一种你感兴趣的材料,总结材料进步的历程形成书面报告。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找到了大量资料,有的学生对纳米材料感兴趣,有的学生对超导体感兴趣,还有的学生对防弹材料很感兴趣,搜集了大量防弹材料的发展过程。又如在进行《恐龙世界》的学习时,为使学生对恐龙的知识有一个充分的了解,教师可将其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主题活动。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组搭配,向学生提供有关恐龙信息的网站,让学生自行从网站上考察恐龙的生活,下载有关的文字和图象,然后带到课堂上交流、讨论。这样,学生不仅对恐龙知识有完整的认识,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自行获取知识的能力。
五、运用网络资源,有利于扩大教师的专业知识面
小学科学资源范文6
近年来,多媒体设备和数码影像技术逐渐在农村学校得到普及,许多教师顺应时代潮流,经常应用视频进行教学。笔者在观察和实践中发现,目前小学科学中使用视频进行教学存在以下问题:(1)可用的视频资源有限。在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下,我们可以从许多渠道获得视频资源。但是当教师在备课中想用某一段视频时,却会发现找到合适的很难。有时总感觉以前在某个地方见过一段很适合的,但要用时怎么也找不到了。(2)对视频资源的使用时机、如何使用把握不好。视频使用不合理,非但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还可能分散学生注意力,与教师的初衷背道而驰。因此,笔者进行视频资源库建设的实践探索,以期达到有视频可用、有使用策略的目标,发挥视频资源的最大效益。
一、建设视频资源库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适合课堂上使用的视频资源来自哪里呢?笔者认为要注重平时的积累,可从以下途径广泛收集各种视频素材。
1.自己拍摄素材
数码相机具有很好的时效性、可靠性、简便性和经济性。笔者平时爱好摆弄数码相机,工作之余总爱拍一些视频。自从有了建设视频资源库的想法,总是有意识地拍摄一些视频备用,外出听课时也拍摄一些实验的视频。自己拍摄的视频针对性强,稍加处理就能运用到课堂教学中。
2.教师用书上附带光盘和学生学习资源光盘上的视频
科学教师用书附带光盘和学生的《我们爱科学》学习资源光盘上有许多视频,3~6年级都有,是和教材配套的。这些视频都是精心制作的,非常适合课堂教学。
3.网络视频资源
在网络上利用搜索引擎可以找到海量的视频资源,如中央电视台制作的一些科教类节目就很适合教学使用。但由于网络视频拍摄的意图、主题复杂,要用于教学,往往要经过大的删改和拼接。
4.与同事、朋友共享视频素材
笔者经常与几个兴趣相投的好友交换自己拍摄或收集的视频,不断丰富自己的视频资源库。
收集来的视频素材是零散的,往往不能直接应用于教学。笔者使用简单的视频编辑、转换软件,将这些零散的视频素材依据教学目标进行剪辑、组合,使之成为有结构的,简洁的视频资源。为了便于保存和使用,笔者将它们转化成体积较小、便于播放的流媒体文件(flv文件)。然后将这些资源分别保存在每册教材每个单元的文件夹中,方便查找和使用。这样就建成了视频资源库的雏形。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对资源库进行补充、整理,目前已收集了容量超过6 GB的视频,约800个视频文件,建成了初步适应教学需要的视频资源库。
二、视频资源库的使用策略
有了自己的视频资源库,还必须合理使用它,即解决“什么时候用”和“怎样用好”两个问题。
1.什么情况下适合用视频资源
(1)当需要激发兴趣时使用。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小学生学习目的性不强,主动学习意识差,感兴趣时精神就格外集中,思维特别活跃。科学探究本身不乏趣味,但同时探究过程又是坎坷的、枯燥的。视频有优美的画面、动人的声音,很容易活跃课堂气氛。我们可借助视频刺激学生各种感官,通过激发兴趣实现主动学习。在《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一课中,笔者设计用视频导入,让学生观看大地开裂,岩浆迸发、浓烟滚滚的火山喷发场景以及汶川大地震时大地剧烈震动、房屋倒塌、道路扭曲、树木剧烈摇晃的景象。学生被这些画面深深震撼,在整堂课的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高度兴奋的状态。
(2)当探究受时间、空间限制时使用。在科学学习中,有时受空间所限学生无法亲历探究,如南极、北极、人体内部、垃圾填埋场、垃圾焚烧场等;有时受时间、季节等因素限制,难以短时间内完成,课外又难以有效实施,如观察植物在四季中的变化等;有时教学内容是无法再现的历史变迁,如生命的起源、煤和石油的形成;等等。此时,教师利用视频开展教学,使学生身临其境,其效果比教师的讲解要好许多。在《我们的身体》单元中,学生对自己身体的内部构造很感兴趣,但苦于看不到,只能是教师讲解,学生通过想象去理解。这样的学习,学生会觉得枯燥乏味。笔者在教学《食物在体内的旅行》时,收集胃镜、肠镜检查的视频,再配合人体模型进行简要介绍。学生在视频中看到了平时不可能看到的画面,配合教师的旁白,兴趣顿生,求知欲得到激发,注意力被画面吸引过来,并在兴奋和愉快中进入学习的佳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