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力管理解决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劳动力管理解决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劳动力管理解决方案

劳动力管理解决方案范文1

致力于技术推广的解决方案服务部

众所周知,英特尔有居市场中强势地位的芯片,有无处不在的处理器平台,还有RFID、无线传感器网络(WSN)、即时定位系统(RTLS)等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为了加速这些技术和设备在全球的推广和应用,英特尔公司专门成立了一个小而精的专业服务部门――英特尔解决方案服务部,其使命就是为客户提供专业的咨询服务,帮助构建经济高效的创新解决方案,充分发挥英特尔架构的价值,从而帮客户解决业务难题或创造商机。英特尔解决方案服务部共有300名员工,其中包括近180名顾问,他们遍布世界各地,多数工作于英特尔十几个解决方案中心。目前该部门已经成形的解决方案服务主要集中在数字供应链,数字社区和企业、未来数据中心、数字医疗四个方面。

数字供应链解决方案是使用高质量的产品数据、高度有效的数据收集机制,从而实现企业内部以及贸易伙伴之间更好的协作。它可以同时帮助同一供应链上的用户简化决策制定流程,提高产品可管理性,提供更好的服务。RFlD、WSN、RTLS等技术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里将要介绍的就是英特尔数字供应链解决方案中的一款――基于RFID技术的仓储管理解决方案。

物流仓储中心面临的问题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消费者的需求日益增加,他们需要更高水平的服务和更具有竞争力的价格。为此,企业必须考虑采用各种手段降低成本。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手段是通过仓储配送中心进行集中配送,更有效地组织物流活动,达到控制物流费用的目的。同时集中储存物资并保持合理的库存,提高服务质量进而扩大销售。而目前很多仓储配送中心并不能有效地组织物流,他们面临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存货统计缺乏准确性

由于有些条码不可读或一些人为的错误,使得存货统计常常不精确,从而影响到配送中心做出正确的决定。

2、订单填写不规范

很多订单没有正确填写,因此很难保证配送中心每次都可以将正确的所需货物发到正确的地点。

3、在运输过程中的货物损耗始终是困扰配送中心的问题

损耗的原因,有因货物放错了位置引起的,也有货物被盗窃而损失的,还有因包装或者发运时出错引起的。根据美国的调查表明,零售业的货物损耗可达销售量的1.71%。中国企业的损耗率远远高于这一数字。

4、清点货物

用传统方法清理货物,效率很低,而为了及时了解库存状况又需要随时清点,为此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5、劳动力成本

劳动力成本在不断地攀高。统计表明,在这整个供应链成本中,劳动力成本所占比重已经上升到30%。

英特尔的物流仓储中心解决方案

完整的基于RFID技术的行业解决方案构架图如图1所示,最下面的三个层次(即RFID标签、读卡器和RFID中间件)完成了对数据的采集、过滤和组合的过程:而上面的两个层次(业务数据集成和仓储管理系统)是表示如何将RFID技术和传统的业务系统结合到一起。

随着IT技术的发展,越来越来的企业将先进的IT技术和系统引入到企业的管理中,RFID技术作为一种成熟先进的技术,近几年来已经成功地应用在物流仓储中心的解决方案中。

这个解决方案的主要功能如下:

入库和检验

当贴有射频标签的货物运抵配送中心时,入口处的阅读器将自动识读标签。根据得到的信息,管理系统会自动更新存货清单。同时,根据订单的需要,将相应货品发往正确的地点。

整理和补充货物

装有移动阅读器的运送车自动对货物进行整理,根据计算机管理中心的指示自动将货物运送到正确的位置,同时将计算机管理中心的存货清单更新,记录下最新的货品位置。存货补充系统将在存货不足指定数量时自动向管理中心发出申请,根据管理中心的命令,在适当的时间补充相应数量的货物。在整理货物和补充存货时,如果发现有货物堆放到了错误位置,阅读器将随时向管理中心报警,根据指示,运送车将把这些货物重新堆放到指定的正确位置。

订单填写

通过RFID系统,存货和管理中心紧密联系在一起。而在管理中心的订单填写,将发货、出库、验货、更新存货目录整合成一个整体,最大限度地减少了错误的发生,同时也大大节省了人力。

货物出库运输

应用RFID技术后,货物运输将实现高度自动化。当货品在配送中心出库,经过仓库出口处阅读器有效范围时,阅读器自动读取货品标签上的信息,不需要扫描,可以直接将出库的货物运输到零售商手中,整个运输过程速度大为提高。

RFID技术在物流仓储中心的应用

RFID技术在整个货物入库过程的应用,如图2所示,系统随时记录货物的信息,自动更新库存清单,这一过程将传统的货物验收入库程序大大简化,省去了繁琐的检验、记录、清点等大量需要人力的工作。

劳动力管理解决方案范文2

休闲农业不只是给城市居民带来放松,对于农村来说,能够更好的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更好的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提供一种新兴的产业方式给广大农民,对增加广大农民的收入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社会迅速发展的大前提下,为休闲农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环境。我国的休闲农业发展还只是处于初期阶段,相比较于休闲农业的发源地来说还是有很大的差距。

2长沙休闲农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从20世纪90年代起,长沙就开始发展休闲农业,现如今以及到了产业化发展阶段。长沙市包括芙蓉区、天心区、岳麓区、开福区、雨花区五个市辖区以及长沙县、望城县、宁乡县和浏阳市。长沙市依靠山水资源,很好地发展休闲农业,扩大了第三产业的队伍,也稳定了许多第一产业的劳动人民的生活工作。以上表明,发展休闲农业,更加充分地开发了长沙的农村旅游资源,拓宽了经济发展道路。利用农村资源,给人们提供休闲的同时,也带来了经济效益,为新农村建设打下良好基础。长沙是作为我国休闲农业发展比较迅速的城市,休闲农业较其他的地区更加繁荣。长沙市休闲农业的发展带动了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为长沙市居民增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休闲农行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村劳动力过剩的问题,为过剩的农村劳动力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并且得到了可观的收入。休闲农业的发展也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3长沙市休闲农业的缺陷与解决方案

3.1长沙市休闲农业的缺陷

长沙市是我国休闲农业发展比较迅速的地区,但由于过于迅速的发展,使得长沙市休闲农业存在各种问题,这些问题已开始限制休闲农业的发展。首先,很多休闲农业的经营者对休闲农业缺乏正确的认识。认为休闲农业是一种成本低、收益快的项目。认为经营休闲农业只需要很少的资金就可以获得很大的收益,在开发的时候通常都是投入很少的资金,从而导致休闲农业的质量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其次,就是在很多农庄休闲农业的发展水平比较低,由于文化水平的限制,没有更好的发展休闲农业,甚至有很多农庄装修的奢侈豪华,违背了休闲农业朴素的本质。另外,从业人员的水平较低,不论是管理者还是普通的工作人员,受教育水平不高。没有采用良好经营管理方式理念,不能管理好休闲农庄,对继续发展休闲农业也就没有推动作用。

3.2长沙市休闲农业整改缺陷的方案

首先,要对休闲农业的经营者的理念做出改变,使其正确认识休闲农业,遵循休闲农业发展本质,能够凸显出休闲农业本身特点;其次,需要加强对休闲农业经营人员素质教育,开发一个专门教授休闲农业经营教育部门,训练从业人员素质,提高从业人员工作能力,为休闲农业更好的发展提供更好的人才资源。引进其他休闲农业发展较为完善地区的管理理念以及发展模式,使长沙市的休闲农业往更好的方向发展。

4结语

劳动力管理解决方案范文3

从价值链角度来看,企业具体业务分属于不同部门,各部门职能也会有所不同,大体可分为直接职能和辅助职能。其中,直接职能包括研发与设计、加工与制造、市场和营销、物流与配送、售后与维护;辅助职能包括:财务与会计、人力资源管理、后勤服务、信息技术与系统平台。出于对劳动力成本、市场拓展等多种因素的综合考虑,企业选择将不同部门的非核心职能业务转移出去,委托给承揽单位完成。在劳务承揽中,按照人力资源与具体业务职能的结合,可将劳务承揽分为直接职能劳务承揽和间接职能劳务承揽(如图1所示):

在直接职能中,劳务承揽主要涉及劳动力密集环节的相关业务,例如,加工制造等环节。在辅助职能的劳务承揽中,则是将售后服务、人力资源管理、商品流通和财务管理等非核心功能业务,以及保安、保洁、餐饮等辅业务委托给承揽企业,让其全权控制和管理。辅助职能的劳务承揽没有直接与商品或服务制造联系起来,其业务范围包括为客户单位提供后台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审计与税务管理、金融支付服务、医疗数据管理等服务;承接客户专业数据处理、分析和整合服务。直接职能劳务承揽的业务范围包括:为客户企业提供技术研发服务、销售及批发服务、产品售后服务(售后电话指导、维修服务),以及其他业务流程环节的服务等(如图2所示)。

劳务承揽优在何处

劳务承揽具有四个明显优势:

节约管理成本

在劳务承揽中,委托单位受制于自身资源能力、运营效率等,将部分业务委托给承揽单位,借助其商业经营模式、劳动力资源和信息化精益劳动力管理工具,来完成相应的产品或服务。通过这种资源再配置,可直接或间接节约委托单位的资源和成本;而对于承揽单位来说,这种基于人力资源“活劳动”为核心的业务,也使其获得良好的投资回报。此外,委托服务还可减少委托单位的固定成本。这是因为《合同法》规定,在委托业务执行中,需要承揽单位为此投入相应的设备、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委托单位在提供委托业务时可以灵活调整,根据企业和行业形势决定是否继续进行,而无须考虑自制该业务时可能引起的成本及后续管理成本。

降低经营风险

在劳务承揽中,委托单位通过承揽协议将业务委托给承揽单位来完成,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延伸了目前的产业链条,能有效缓解来自外部的影响,提高企业对业务领域周期性循环的缓冲力。同样,对于承揽单位而言,因其拥有优势的劳动力资源调节能力――人力资源蓄水池,可以随时通过蓄水池内劳动力资源的动态调节,与相关生产要

素结合起来,应对多个委托单位的业务调整,从而使承揽单位在内部就能实现对经营风险的直接分解,避免了承揽多项业务活动可能产生的重复性资本损耗,分散企业可能面临的非系统风险。

提高运营效率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传统的“大而全”、“小而全”的独立企业,由于需要将资源配置在自身业务的不同环节上,不仅易造成资源配置不均衡,也会造成相应的浪费,不利于形成竞争优势和打造核心竞争力。通过劳务承揽,委托企业可以将受制于劳动力短缺、经营效率低下的非核心业务委托给承揽企业,进而完成自身内部资源的优化配置,将资源整合到更具成本效益的业务上,有助于提高委托企业的专业化能力,使其在特定业务范围内的组织管理也会变得更有效率。而承揽企业,则可以运用自身优势的劳动力资源,以及信息化精益劳动力管理方案和其他生产要素,将特定的“业务项目”形成相对较高的运营效率,并获得规模效益和速度效益。

避免连带责任

在《合同法》中,涉及承揽活动的相关条款都是规定委托单位和承揽单位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承揽单位执行承揽合同,并按照委托单位的要求来完成一定的工作成果,在委托单位接受成果后支付劳动报酬。《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条规定:“承揽人在完成工作过程中对第三人造成损害或者造成自身损害的,定作人不承担赔偿责任。但定作人对定作、指示或者选任有过失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因此,在委托业务完成的过程中,委托单位并不与从事该项业务的具体责任人建立法律关系,仅仅需要支付相应的业务费用,完全由承揽单位独立承担所有委托业务完成过程中涉及劳动用工的全部法律风险,在最大程度上降低委托单位的连带责任。

具体操作模式

在劳务承揽中,委托单位和承揽单位签订承揽合同,构建成委托定作与承揽关系。

承揽单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并在所承揽的业务中通过信息化精益劳动力现场管理解决方案,对劳动者的出勤、交接班、排班、生产或服务提供组织、设备巡查、安全巡查等活动,进行精益管理和产品或服务的计量,并以不断创新的组织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提升劳动者工作效率,从而获得利润。

在承揽合同中,委托单位所需要的不仅是承揽单位的劳务服务,还有其物化的劳务成果,提供劳务仅仅是完成工作成果的手段,承揽单位为了完成委托任务,不仅需要提供劳务服务,而且还要体现在其完成的工作成果上,只有与工作成果相结合,才能满足委托单位的需求。

委托单位应对承揽单位的成果完成过程和成果质量进行监督,其过程和结果都将影响到承揽单位能否依约获得收益。

劳务承揽带来组织管理变革

随着劳务承揽的开展,无论是委托单位还是承揽单位,都会为工作开展而进行一些组织结构及管理模式方面的变革,使得内部运行流程协调转变为企业间的市场交易协调过程。

对于委托企业来说,当部分业务以承揽的形式对外委托后,其内部业务部门的组成也会发生一定程度的调整,同时,相关部门的职能也会出现变动。组织结构中的层级会从传统的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基层员工三级组织结构拓展到由高层管理者、质量控制管理者、项目团队管理者和基层员工组成的四层组织结构。每一层级也会出现“质”和“量”的变化。其中最主要的“质变”发生在管理者层次,即原来的中层管理者逐渐转型,出现以质量控制和项目管理为职责的管理者。此外,一些内部职能开始向外部转移,一些基于购买服务的岗位直接转化为承揽单位的直接工作岗位。而所谓“量变”,首先体现在高层管理者的数量减少,部分高层管理者的岗位

职能下移,转而从事企业事业部或者项目团队的管理工作,同时,承担中层管理职能的人员数量则有所增加(如图3所示)。即使企业员工总数不变,但内部直接雇佣员工数却有所减少。在管理范围上,委托企业也会从原来涉及生产要素的控制管理职能,转向对外部产品生产过程、质量、制度规范等方面的监督管理职能,如此,则生产运营成本降低,而管理成本则有所增加。

对于承揽单位来说,其内部组织结构、部门管理职能等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以提供人力资源服务的企业为例,原来仅需要做好人员管理工作,现在则要从事综合的项目管理工作。在劳务承揽执行过程中,承揽单位要为项目的顺利开展投入相应的生产要素,以确保最终的产品或服务过程能达到委托企业的要求。同时,还要对受委托业务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和流程管理。为此,承揽单位一般也要进行流程再造和结构变革,包括嵌入事业部或项目部制的组织结构形式,并针对特定项目来组建相应管理团队、招聘相关人员,员工数量也会出现膨胀,为此,承揽企业也开始构建规范化、制度化的现代企业制度,来推动组织管理变革。

委托方如何“委托”

劳务承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周期节点开始于委托单位的委托决策发起,结束于工作结果(产品或服务)的验收。总体而言,劳务承揽的基本流程共包含五个阶段,即:委托决策提出――承揽单位资质评价甄选――劳务承揽协议签订――劳务承揽过程监督管理――劳务承揽交易完成。

在劳务委托决策提出阶段(具体步骤见表1),委托单位首先要弄清自己需要何种劳务承揽模式。为了适合不同委托单位对劳动力服务的差异化需求,劳务承揽从模式上可分为部分劳务承揽模式、整体劳务承揽模式、综合劳务承揽模式三种,不同模式具有不同特点,适用范围也不同。委托单位须通过市场需求分析,明确自身需求以及期待的结果。在不影响商业持续性的前提下,选择适宜的委托项目和模式,并制订较为详实的劳务委托决策方案。

在决策准备工作完成后,进入第二阶段――承揽单位评估和选择。在评价和甄选承揽单位时,委托方要注意以下事项:

1.充分调查候选承揽单位的合法性;

2.充分调查候选承揽单位的劳动力素质、企业资质、技术实力等;

3.考察候选承揽单位以往劳务承揽的经营情况、社会声誉和口碑;

4.综合考虑承揽单位内外部因素,对委托业务的劳动力成本、营销成本、业务收入、人力资源管理等指标进行测算分析,合理确定委托价格,严格控制成本。

5.引入竞争机制,通过招标的方式来选择承揽单位。

6.按照严格的程序和权限从候

选承揽单位中作出选择,并建立严格的制度条例,避免出现法律风险。

由于委托项目模式不同,委托单位选择承揽单位的侧重点也不尽相同。在选择承揽单位时,委托单位不仅要对其实力、客户群体、专业背景、财务状况、专业水平、行业知名度、企业文化兼容性、服务质量、管理成本等方面进行综合了解,更要衡量承揽单位能否在完成委托业务活动中找到合适、充沛、多样的劳动力资源,以及劳动力管理的专业能力。

委托单位从市场上寻找到可以提品生产或服务的潜在承揽单位后,经过筛选,向其中部分潜在目标承揽单位发出委托需求信息请求(Request For Information,以下简称“RFI”)。如果RFI不理想,则可实行邀请投标方式(Invitation To Tender,简称“ITT”),选择出合适的承揽单位。

此后,双方进入商谈承揽合同阶段。此时的委托单位需要全面对承揽单位的条件和方案做出回应:

1.及时与选定的承揽单位签订劳务承揽合同,约定委托的内容和范围,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标准,保密和违约事项,以及解决途径等。

2.充分考虑委托方案并识别出重要的风险因素,通过合同条款予以有效规避。

3.在合同内容和范围方面,明确承揽单位提供的劳务产品和服务类型、数量、成本,明确界定流程环节、作业方式、作业时间、费用等细节。

4.在合同的权利和义务方面,明确委托期间所具有的过程监督权,有权督促承揽单位改进业务流程和方法。

5.在合同的服务和标准方面,应当规定承揽单位最低的服务标准、要求,以及未能达标的补救措施。

6.在合同的保密事项上,对涉及本企业机密的业务和事项、承揽单位的责任和义务做出具体规定。

7.在费用结算标准上,合理确定业务价格,严控成本。

8.严格规定违约责任、责任界定、解决方式和途径等。

为了确保劳务承揽合同的有效执行,需要对劳务承揽过程进行监督管理(见表2)。在劳务承揽合同执行过程中,委托单位的人力资源部门和业务委托部门应根据合同约定,指定具体人员参与承揽合同和方案的实际执行,共同实施监督管理。劳务承揽双方通过协商采取适当的管理措施,定期对项目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反馈和沟通,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解决;定期

审查承揽单位履行合同的情况,并做出客观的评价,具体工作包括:设计合适的监督、评价与激励机制;对承揽过程进行风险控制,抑制可能存在的风险环节点;对各种问题和潜在风险及时察觉并做出回应;避免机密信息外泄,保证劳务承揽活动的有序进行。

劳务承揽交易完成后,委托单位根据劳务承揽合同约定,结合日常绩效评价基础,对工作成果质量是否达到预期标准进行基础评价,以确定是否对承揽单位提交的最终产品和服务进行验收;如可进行验收,委托单位应根据承揽单位的工作成果交付方式,采取合适的质量评价体系对其进行检验,既可以一次性验收,也可以分阶段验收;依据所签订的合同和服务水平协议,组织有关业务委托部门、财会部门、质量控制部门等相关人员,严格按照验收标准对承揽企业交付的产品或服务进行审查和全面测试,确保产品或服务符合合同约定的要求;验收过程中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汇报,查明原因,并视问题的严重性与承揽企业协商采取恰当的补救措施,依法索赔;根据验收结果对劳务承揽整体活动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做出总体评价,进而决定委托活动的终止或延续。

承揽方如何“承揽”

劳务承揽业务的承接,主要以两种方式开展:一种是接受委托企业招投标邀请,另一种是由原来的劳务派遣转型为劳务承揽模式。模式不同,其应用范围也各有不同。

承揽单位在接受委托企业招投标邀请后,须做足准备工作。首先,要对委托业务进行调研,包括工作地点、工作环境、工作条件、每月工作量、原人均工作量、服务单价以及安全状况、工伤事故发生率、设备运行情况等;其次,根据投标邀请函要求和调研掌握的情况,拟制投标书,包括对投标项目进行分析,承揽企业优势介绍,过往承揽案例介绍,以及对承揽项目的具体实施方案等;再次,按邀标企业规定的时间,呈交标书;而后,制作述标PPT,选择好述标人选。

由劳务派遣转型为劳务承揽的,由于双方在劳务派遣合作中已建立信任关系,承揽单位对委托单位的业务也比较了解,在由劳务派遣转型至劳务承揽过程中,由承揽单位向委托单位提交一份劳务承揽具体实施方案,在双方友好协商沟通的基础上,以项目形式确定劳务承揽的合作模式。

对于承揽单位来说,承揽业务始于委托企业的投标邀请,终于工作结果即产品或服务的提交。总体而言,劳务项目承揽的基本流程共包含六个阶段:

1.承揽企业接受委托企业招标邀请后,应迅速对招投标项目进行调研,根据调研掌握的情况拟制和呈交投标书;

2. 述标洽谈合作事宜,签订业务承揽协议;

3. 组建项目管理部,根据项目要求招聘劳动力资源,对劳动者进行上岗培训;

4. 按项目任务要求将劳动力编成数个班组,进入现场,组织班组开展生产或提供服务(见表3);

5. 在现场管理中,运用精益劳动力管理软件系统,对劳动者的出勤、交接班、排班、安全巡查、设备巡查、完成业务的数(质)量,以及培训等活动进行精益管理,使之达到预期效果;

6. 在完成项目任务交易后退出。

在整个流程中,须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是承揽合同的签订。在双方确定实施劳务承揽合作后,开始商谈承揽合同。此时,承揽单位应对委托单位提供的承揽合同做出回应,并在法律专家确认后签署劳务承揽合同:

1.劳务承揽合同应尽可能选择正式的法律文本,约定承揽项目的内容和范围,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标准,保密和违约事项,以及解决途径等;

2.合同中涉及承揽项目任务、预期效果、实施计划、阶段考核、信息安全、损失赔偿等方面的条款应明确详尽,确定责任承担;在合同内容方面,应明确人力资源使用、具体项目、工作流程、方案报价、产品或服务质量监控指标、激励与约束条款、产品质量或服务水平/级别等细节;

3.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承揽单位有责任按照合同约定方式,将业务实施的进度和现状告知委托单位,并对存在的问题与之进行有效沟通,明确承揽单位对承揽项目是否再次分包;

4.合同的服务和标准方面,应当规定最低的服务标准、要求,以及未能达标的补救措施;

5.在费用结算标准上,双方应合理确定业务价格,实现共赢。

二是劳务承揽项目人员的招聘配置。承揽单位应按项目要求招聘配置员工队伍,对于由劳务派遣转型

为劳务承揽的项目,应将劳务派遣人员变更为劳务承揽员工;组织新招录员工进行上岗培训,淘汰不合格人员;组建项目部,配置项目经理和班组长,并进行项目管理培训;组织项目经理和班组长深入项目现场,熟悉现场环境、工作条件和设备、设施情况。

三是组织编制承揽项目各项管理制度。主要包括3个方面:1.项目现场管理制度,包括考勤制度、交接班制度、排班制度、产品(服务)质量制度、安全制度等。2.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薪酬管理制度、绩效考核制度、员工培训制度等。3.后勤保障制度。

根据劳务承揽合同的约定,承揽单位需要在规定的时间节点向委托单位一次付产品,或在一定期间内持续提供服务来完成交易活动。在此环节中,承揽单位应配合委托单位对最终产品和服务进行评价验收,验收方式既可选择一次性验收,也可在一定时间内分阶段进行验收。根据劳务承揽合同的约定,承揽单位应主动配合委托单位,并依据评价验收结果做好两件事:1.针对评价验收中发现的问题制定改进措施,改进工作方法,优化工作流程和改进管理技术,不断提高员工劳动生产率和人均效率,向委托单位提交更多更好的产品和服务成果;2.依据评价验收结果与委托单位进行阶段性费用结算,以延续下一阶段工作任务的开展和完成。

当整个承揽业务完成交易后,根据验收结果对劳务承揽整体活动是否达到预期目标作出总体评价,进而决定交易双方是否延续委托活动。

精益管理提升隐性竞争力

精益劳动力管理,是指在劳动力管理活动中,通过运用精益劳动力现场管理软件系统,统筹计划、分配、执行和分析劳动力,有效减少劳动力成本,提高运营效率,降低非计划缺勤,从而实现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简而言之,精益劳动力管理就是利用信息技术,把劳动者输出能力的过程定量化、标准化、信息化、可视化。

精益劳动力管理有4种解决方案:

劳动力计划管理。按照企业业务需求量或生产计划、吞吐量、销售数量、预约数量等,计划劳动力需求,实现数量、技能与业务的最佳匹配,减少劳动力成本。

劳动力分配管理。依据员工出勤、工伤情况,设备信息,产量数据,以及员工技能、偏好与可用性等约束条件,科学分配劳动力,提高运营效率与降低成本。

劳动力计划分配执行管理。通过自动化考勤、智能排班、安全巡查、设备巡查和产量统计,为现场管理者提供实时的执行信息,及时掌控业务与服务交付,降低非计划缺勤。

管理活动统计分析。劳动力管理是一种循环体系,解决的不仅仅是现场运作的效率问题,更重要的是为现场管理者提供数据分析,通过实时分析劳动力活动,突破瓶颈,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力成本,提高客户满意度和服务交付。 责编/张晓莉

表1 劳务承揽委托决策提出详细步骤

1.根据年度计划、经营范围、管理制度,结合企业劳动力情况制订实施方案。

2.建立和完善劳务承揽管理制度。根据劳动力需求、各类业务与核心主业的关联度、业务的控制程度、管理成本、外部市场成熟度等因素,建立评估评价体系,确定适度的委托业务范围。并根据对企业生产经营产生影响的程度来对委托业务实施分类管理,突出管理重点。同时,明确规定劳务委托的执行方式、条件、程序、实施等相关内容。

3.严格按照劳务承揽管理制度规定的委托范围、方式、条件、程序和实施等内容来制订实施方案,避免高价值的核心业务流失和外泄,同时确保方案的完整性。

4.根据年度计划对实施方案的重要方面进行评估和复核,包括承揽企业的选择方案,委托业务的成本、效益、风险、期限、方式、管理、控制等方面,确保方案的可行性。

5.认真听取外部专业人员对劳务承揽的意见,根据相关合理的意见进行修正,完善实施方案。

6.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来审核批准业务委托的实施方案。

7.建立和完善劳务承揽的审核批准制度,明确授权批准的方式、权限、程序、责任和相关控制措施,规定各级人员在授权范围内进行审批,不得超越权限审批。

8.对业务对外委托进行可行性研究,建立风险管控机制来分析其中的风险点。

表2 劳务承揽过程监督管理步骤

1.严格按照管理制度、工作流程和相关要求,组织劳务承揽过程中的人、财、物等方面资源配置,建立与承揽单位的合作沟通机制。依据承揽合同条款,落实双方应投入的人力资源、资金、硬件和专有资产等,明确承揽单位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工作流程、模式、职能构架、项目实施计划等。

2.按照管理制度、工作流程和相关要求,制订劳务承揽实施的全过程管控措施,包括资产管理、信息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机制。

3.做好与承揽单位的对接工作,通过文件转移、技术标准、培训学习等方式,确保承揽单位了解委托业务的工作流程和质量要求,从价值链的起点开始控制产品与服务的工作成果质量。

4.梳理有关的工作流程,提出每个环节上的岗位职能分工、运营模式、管理机制、质量控制水平等要求,建立对接及时监控机制,及时检查、收集和反馈委托业务实施过程的相关信息。

5.在承揽单位制造产品或提供业务的过程中,密切关注承揽单位的实际工作、履约能力,采取动态管理,对承揽单位开展日常绩效评价和定期考核。

6.对承揽单位履约能力的评估纳入日常管理工作,包括承揽单位在委托项目上的劳动力投入能否支持其产品或服务的生产,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是否达到合同规定,承揽单位的财务、资金、生产能力、技术水平等综合要素是否满足该项目要求。

7.建立即时监控机制,一旦发现偏离合同目标的情况,即时要求承揽单位进行调整和改进。

8.建立风险预防的危机处理机制,制订临时方案,避免可能存在的风险,降低损失。

9.如果出现承揽单位重大违约行为,并导致委托的业务无法履行,则及时终止合同,同时启动法律程序。

10. 加强对业务流程中商业信息资料的管理。

表3 组织开展承揽业务活动的具体内容

1.由项目经理、班组长组织员工队伍进入工作现场,依据工作任务要求,将员工编成班或小组,或按岗位配置人员,并下达工作任务;

2.由班长或小组长带领员工按工作流程和相关要求,开展业务活动;

3.班组长运用精益化劳动力管理软件系统,对每一个员工的劳动过程进行动态精益管理,包括出勤、排班、交接班、生产或服务过程巡查、安全巡查、设备使用与维护巡查、工作场所清洁与整理巡查,以及生产的产品或服务数/质量的适时记录和拍照入档;

4.由班组长召开班后或晨会,小结当日生产或服务情况,表扬先进,查找、纠正存在问题,并依据岗位下达次日工作任务;

5.由班组长组织召开班组周例会,小结一周工作情况,检讨存在问题,评选周先进工作者;

6.由项目经理组织召开班组长周例会,小结一周工作情况,检讨存在问题,下达次周各班组工作任务,并评选周先进班组;

劳动力管理解决方案范文4

王立刚:一方面,企业面临着成本压力,如果不能突破新的增长就只能降成本,就会出现减员、裁员、关闭分支机构的状况,总之,企业需要降低人力成本。另外一方面,企业要考虑业务该如何突破才能继续保持增长,对企业的创新和变革要求很高,对创新人才、高端人才的需求很强。而且在当前并不明朗的经济环境下,中国大部分企业是偏向保守型,因此在压缩人力成本上花的功夫较多,很多企业客户招人比较谨慎,也有很多行业在减员,这也是无奈之举。当然也有一些企业在积极创新,寻找新的机会。从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部门来看,力量终究是有限的。因此,不论是招募创新人才、高端人才方面,还是降低人力的整体持有成本来看,都面临着巨大挑战。而人力资源外包目前已经是大势所趋。所以在这个特殊时期,人才战略就显得更为重要。在目前的环境下,企业的人才战略方向主要有两个,一是求稳保守,控制成本。第二个方向是创新突破,求变。当然,控制成本也不是盲目的裁员降薪,而是需要对组织结构,信息化建设,系统流程优化等一些列的创新管理举措来实现,既能控制好成本又能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率。这个成本应该是“用人整体成本”的概念,包括了招聘、薪酬管理、培训、使用、退出的整体成本。为了实现“用人整体成本”的优化,引入第三方专业服务不失为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易才近年来在薪酬管理推出了自主研发的云平台服务,福利管理则推出了基于互联网平台的一站式弹利解决方案,借助本届新人力论坛,我们也与全球知名的商用软件服务商SAP达成了战略合作意向,为企业人才开发管理提供全面专业的平台化解决方案。相信这一系列的有力举措,能够很好的帮助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效率,同时降低企业的用人整体成本。

记者:您认为,目前中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如何?主要存在哪些问题?进行人力资源变革和创新对企业发展有什么意义?

王立刚:随着近期某些外企将制造厂迁移出中国,反映了两个问题。一是中国人口红利在逐渐消失,二是人工成本不断上升;受经济环境的影响,企业本身能够提供的就业岗位肯定会有所下降。同时,企业会在成本压力下裁员、减员。这就折射出中国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投入的力度不够,水平不高等问题。但越是这样的问题,就越说明企业人力资源变革和创新的重要性。同时,通过与招聘相关的、与人力资源管理相关的、与员工薪酬相关的变革与创新来吸引优质人才,发展人才潜力,降低人才流失率,并以此来提高人力资本的产出,确保企业在当前严酷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成功,这对于现阶段的企业发展来讲是至关重要的。

记者: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发展的各种因素中占的比重有多重?

王立刚:国际上人力资源是企业的战略制高点,人力资源对于企业管理来讲非常重要,但中国企业距此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在中国服务业或其他领域,基本上人力资源的成本能够占到企业总成本的60%,由此不难看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另外,许多企业在考虑业务保增长的同时,还会对创新人才和高端人才有很强的需求。他们意识到,在发展过程中,企业必须要拥有自己的核心人才团队,才能建立起自身的优势和差异化,因而他们在这方面的投入和管理也会日益地健全起来,慢慢向人力资源管理的“国际化比例”靠近。

记者:请分享一下国内优秀企业的典型案例。

王立刚:阿里巴巴是最具代表性的一家企业。最初创业的“18罗汉”是阿里巴巴的基础团队,直到今天这“18罗汉”的基础团队已经成为了核心团队。由此可以看出,人才跟企业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当人才发挥主观能动性,企业才能搭载“人才高铁”快速的驰骋。相应的,企业要通过创新的企业环境、良好的发展空间和合理的激励措施为人才铺设“轨道”,使企业与人才的目标价值观保持一致。其实在易才高速发展的这几年当中也反映出这些问题,06年我们大规模引进同行业的管理人员,使得业务不断发展。在引进过程中,一方面要考虑引进人员的专业度,另一方面还要考虑针对他们的激励措施。而在08年以后,易才开始引进国际化人才,其中不乏一些国际500强企业的高管,在这个阶段中我们更多注重的是国际化管理体系的建立,而且要使企业人才战略与企业发展阶段相结合,这样会对我们企业的发展起到很好的动力支撑作用。

记者:在现有的经济环境下,中小微企业在人力成本上遇到了很多问题,他们应如何去解决这些问题,对此,您有什么建议?

王立刚:虽然目前人力资源在小微企业中的地位有所攀升,但核心人才的招聘难题依旧是影响小微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因素。由于小微企业受自身规模的制约,人员培养能力尚弱,而小微企业的资金不足也往往导致薪酬竞争力不高,难以吸引核心人才。对此,目前60%的小微企业是通过将有限的人力成本资源向核心人才倾斜,来提高人才的核心竞争力。在此背景下,如何让小微企业在当前经济环境下,提升人力绩效来促进企业竞争力迎接挑战成为亟待思考的命题。

同时,这种人力绩效的提升,一方面是企业用人战略的提升,另一方面要借助专业的外包公司帮助中小微企业解决人力的问题。对此,易才根据客户的需求,分别推出了以HR流程外包及数据处理为核心的HRO解决方案、以人才生命周期管理模式为核心的TMO解决方案和以员工福利制度及管理为核心的BMO解决方案,力求全面帮助企业解决人才问题。与此同时,易才还将基于SAP移动技术的CTDSAS系统,该系统可以为零售行业终端提供实时、精确、可控和直观的管理体验,以及提供将销售和人力资源管理融为一体的一站式管理解决方案。

记者:在当前形势下,如何把人力成本转化为人力资本,来帮助企业提升竞争力,应对当前宏观经济环境的挑战,易才有哪些解决方案可以应对?

劳动力管理解决方案范文5

项目的选择是项目生命周期第一步,它是对单个或多个项目进行评估,并选择其中一些进行执行从而保证项目承担方完成任务的过程。简而言之,项目选择是评估所承担项目的优点和缺点的过程 。项目的选择是对未来做出承诺,选择投入一个正确的项目,对于项目实施方的长期生存而言,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决定。

William(2009)认为,项目管理领导应该参与项目的选择过程,对于IT项目来说也是一样。面临着更大的需求,较少的预算和迫切需要证明的业务状况,组织必须优先考虑他们的IT项目,并对目前的最佳实践进行再创造(Boyer,2003)。

识别好项目并确定它们的优先顺序,组织需要遵循一些标准。根据Gray(2010)等人的研究,项目选择标准通常分为财务类和非财务类:对大多数经理人,财务标准是评估项目的首选方法,在对未来现金流有较强信心的情况下,它是非常合适的选择。当然财务收益尽管重要,但并不总是反映战略重要性。因此,当组织为恢复企业形象或提高品牌认知度而支持项目时,可能使用非财务、多准则选择模型,即检查表模型、多加权计分模型等等。Grey还指出,无论在不同类型的项目中存在怎样的标准差异,最重要的选择标准始终是项目应当适合组织的策略,并对提高业务具有战略影响。

1.研究方法

通过查看文献报告和公司白皮书,实地考察等多种方法对不同类型的IT企业进行了信息收集。将调查中收集到有价值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对比分析,我们列出了影响项目选择过程的重要因素。基于对在不同的IT企业中主要影响因素的识别和实际观察,确定项目选择的基本流程框架。

系统动力学(System dynamics,简称SD)是一种描述、建模和模拟复杂系统的动态行为的方法,由麻省理工学院教授Forrester于1958年提出。系统动力学是基于系统行为与内在机制间的相互紧密的依赖关系,并且透过数学模型的建立与操作的过程而获得的,逐步发掘出产生变化形态的因果关系。

“影响图”是单决策人基于不确定信息表示和求解复杂决策问题的图模型,它记录系统运行的方式,是用来建立SD模型系统的基本工具。动态行为的原因不在于一个系统中个别组件的细节,而在系统中组件之间的相互作用。影响图列出有关变量的名称,并用箭头连接它们,箭头的方向表示因果关系的方向。箭头处的标志,显示影响的效果。

在确定影响系统的所有因素后,我们能够绘制出SD影响图,它是由这些影响因素这中的不同因果关系以及这些因果关系形成的因果。通过该图,可以将诸多因素选择过程的影响直观地表示出来,便于理解。

2.项目选择的影响因素

Meredith和 Mantel(2003)指出,选择项目中不同影响因素,包括生产、财务、营销、人事、行政和多方面因素。生产因素包括设施和生产设备的要求、原材料的可获得情况等;市场因素包括消费者接受程度、产量的市场份额、产出的预计周期、对当前生产线的影响等;金融因素包括盈利能力、现金需求,对现金流的影响,投资需要的规模等等;人事因素包括培训需求、劳动技能需求、所需劳动技能的可获得性、当前劳动力的抗拒程度,对工作环境的影响,外部和内部团体的沟通需求等等;行政及其它因素包括对信息系统的影响,对客户、供应商、竞争对手形象的影响,专利与商业秘密保护,对新工艺的管控能力。

从调查结果中发现,对于一个中型公共IT机构(以下代称为A机构),当用户请求A机构的服务,以获得IT解决方案,A机构的技术人员会去用户有关部门研究现有系统的问题,然后提出建议来提高工作流的性能。在进行完包括团队成员和用户在内的若干次会议后,关于预计成本、持续时间等细节的项目文档,和针对用户方所需的资金和财务状况的建议一起,应当完成并提交给用户方。当用户接受这个提议后, A机构评估自己的内部功能设施,包括劳动力的可用性、技能和技术等,从而选择利用自身的资源或项目分包的方式来完成项目。

对于中小型私有IT机构(以下代称B机构)而言,调查显示,项目人员会接触客户以了解他们的问题和需求,研究后提出建议。为此,开发人员会事先分析他们是否有足够的资金储备,和其它所需的资源投入,以确保如果获得该项目。如果需要额外的人力和非人力资源,由于是小型私有机构,他们可以相对容易和迅速地雇佣额外的资源。但在A机构或政府组织等,很多程序和政策必须遵循,这种为获取资源而采取的行为不可能像在私有机构中那么简单。

从上面的讨论中,已确定6个显著变量构成并影响“项目选择”子系统,包括:

(1) 项目的需求和价值

(2)用户主动性

(3)组织主动性

(4)项目财务分析报告

(5)财务能力

(6)项目预计成本

3.项目选择活动的流程

任何组织机构,在寻求一个特定项目实施之前,需要从解决组织问题的实用性角度,评估项目的需求和价值。一旦组织相信该项目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就开始考虑这个项目的费用。对于IT项目,不同的评估技术,如COCOMO(构造性成本模型)、功能点分析等,都会被使用。在寻求IT解决方案时,企业会先组织一部分擅长估算的IT人员,基于以往项目的详细评估资料,对当前项目做出一个大概的估计。

在粗略估计IT解决方案的成本后,组织需要计算从项目中获得的经济效益。在此之上,当组织认可其收益,它会检查资金储备以便开始实施该解决方案。如果它可以确保有足够的资金来满足开发费用,组织会把实施IT解决方案的任务作为一个成熟项目。否则,组织会出于经济问题的考虑,放弃这个开发项目的计划。

上述项目选择的过程可以用一个流程图表示,如下图所示

图1 项目过程的框架

4.项目选择过程的系统动力学模型

根据上文中列出的影响项目选择活动的显著变量,这些变量之间不同的因果关系也可以被确定,从而建立了SD因果循环模型。

当某一产品或服务有良好的市场需求或实用价值,用户和开发单位有足够的资金来源,并且对项目有兴趣时,就会进行产品或服务的开发。鉴于此,从“项目的需求/价值”和“财力”这两个变量关系分别连接到变量“组织主动”和“用户主动性”的因果关系,可以被视为积极的因果关系。而用户和开发组织积极性越高,选择这个项目的机会就越大。因此,连接“组织主动”和“用户主动”这两个变量的对于“项目选择”的因果关系也是积极的。“项目的需求/价值”和“用户主动”两个变量间积极相互的因果关系,则形成一个积极的因果反馈循环。

如果初步的项目估计成本更高,项目开发组织和用户可能会对这个项目失去信心。因此,的“项目预计成本”与“组织主动性”和“用户主动性”之间的因果关系是消极的。项目财务分析报告确认收益、利润,以及计划项目中除去开发成本的其他预期效益。如果预计成本更高,则会对项目的项目财务分析报告有负面影响,选择项目的可能性就会降低。因此,“项目预计成本”与“项目财务分析报告”的因果关系是负面的。如果有更详细和乐观的项目财务分析报告,将会吸引开发组织的关注和提升选择该项目的机会。因此,“项目财务分析报告”与“组织主动性”和“选择项目”两个变量是积极的因果关系。

项目选择的SD模型已经建立了上述各种因果关系以及因果反馈回路,模型的整体结构显示在图2。

5.结论

项目管理的成功始于对一个项目的正确选择,因此项目选择是项目管理中一个重要的基本步骤。本文通过对有助于选择正确项目的重大问题收集信息,共识别六个主要因素——项目的需求和价值,用户主动性,组织主动性,项目财务分析报告,财务有力和项目预计成本。并运用SD方法来描述这些问题中两两相互影响的类型,绘制出SD影响图。影响图的框架清楚展示了循序渐进的项目选择过程,以及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未来的研究方向是面向某一特定的IT组织的实际项目选择过程开发SD存量-流量模型,并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进行模型的验证。

参考文献:

[1]Boyer C (2003), “Make Profit Your Priority”, PM Network, Vol. 15, No. 10,pp. 37-42

[2]Gray C F, Larson E W and Desai G V (2010), Project Management: The Managerial Process, 4th Edition, Tata McGraw Hill, New Delhi

[3]Meredith J R and Mantel S J Jr. (2003), Project Management: A Managerial Approach, 5th Edition, John Wiley & Sons, USA

[4]张波、虞朝晖等.系统动力学简介及其相关软件综述[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 2010,(02)

[5]宁晓倩.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软件开发项目管理[D].复旦大学 2004

[6]王宇静. 系统动力学在项目管理中的应用研究综述与展望[J].科技与管理,2013,(01)

作者简介:

汪俊华(1986-),男,湖北省孝感市,硕士。研究方向: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程数字化。

高尚建(1984-),男,山东省菏泽市,学士。研究方向:工程数字化信息系统管理。

劳动力管理解决方案范文6

一、农民工子女受教育双重困境的深层原因

第一,长时间以来,大家对外出务工的农民的重视程度不够,认识不是很深入。(1)部分人对农民工长期在外打工认识不到位,一些人只是片面地觉得现在的大量外流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短暂的现象。时至今日,这种外流还是没有得到缓解,只能说是速度减慢了,从而使得他们不得不承认这种长期存在的事实。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这种大规模的流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城市改革开放中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同时也帮助了一些农村家庭增加了经济收入。(2)部分人对农民工长期在外务工所带来影响的重要性不理解。有些城市的领导片面的认为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主要是为了增加经济收入,孩子们的教育问题留在农村也可以,并且个别人把农民工务工解释为单独的个人行为,其子女在哪上学也是其自己的事情,不应当受到影响。

第二,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是体制根源。这个可以追溯到建国之后,我国为了迅速建立起强大的工业基础,促进社会工业的发展,当时就使用了转移农村居民的政策,让城市和农村的居民可以自由迁移。在1958年的时候,越来越多的城市人口在就业方面逐渐困难,城市提供的就业机会渐渐减少,当时就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该条例从政策上明确提出要严控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从此城乡之间的分割形态形成了。随着时间的推后,在物资供应短缺的时期,购买生活用品需要凭票,供给小于需求,城市和农村被分成不同的阵营,二元结构逐渐形成,在工作、考学、就医、子女户口等等各个方面都跟户口扯上了关系,长时间形成的二元结构使得城市与农村,城里人和农村里的农民有着多种不平等,户籍制度让很多地方把外来人口和农村务工人员阻挡在服务范围之外。

二、具体案例

改革开放之后,广西中的百色市平果县成为众多劳动力输出大县之一,由于广东对外开放的效果很好,吸引了从全国各地的人,现在,平果县在广东务工的劳动力达7.5万人,另外在工业化迅速推进的同时,一些到县城的务工人员也增多了,足足有4万多人,比较近的是来自周边的乡镇,比较远的是从四川、湖南、重庆等地长途赶过来的。随着外出人口的增长,农村地区的“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数量也逐渐增多。据不完全统计,在一些劳务输出比较大的县城,每十个儿童中就有一个孩子是“留守儿童”,这一比例随着年月在不断变化。例如马头镇中心小学校现有700余名在读生,其中是马头镇本地的学生不足100人,剩下的都是“流动儿童”或者是寄居亲戚家里的“留守儿童”。对于一个正在成长的孩童来讲,认识这个社会需要从三个方面对其进行教育:入学前的家庭教育、入学后的学校教育和出校后的社会教育。对于这些“流动儿童”,家庭教育没有缺失,或多或少收到父母、亲戚的管教和关怀,但学校教育随着不停的流动质量受到影响,社会教育也在不断的奔走中参差不齐;对于这些“留守儿童”从一定程度上没有缺少获得学校教育的机会,但是长期远离父母和没有到较远的地方去,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效果不好。由于这些因素都或多或少影响这孩子的成长,所以在这些劳动力流动性比较大的地方“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有很多问题:学习成绩参差不齐,品性好换不一,道德观不健全,课堂上违纪违规多,思想观念上还有待改善等等。

针对产生的“流动儿童”、“留守儿童”问题,平果县的领导在思考这些问题时充分考虑了多种因素,体现了他们为民、爱民的思想境界。针对个别家庭的孩子来讲,义务教育其实就是他的终身教育,一旦过多的“留守儿童”在农村里占了绝大比例时,及时对他们进行教育和指导就成为了至关重要的事情,是改善整个农村教育问题的重点。

三、解决农民工子女上学困境的出路

农民工子女上学面临着困境,这种困境的深层原因有认识、体制、法律、素质等四个方面,这些原因对教育公平理念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这种公平是区别于教育差别而言的。

(一) 让农民工子女到城里读书――解决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的根本出路

第一,农村剩余劳动力为城市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很多支持和帮助,帮助他们解决好子女的入学问题是必须的,这样可以缓解为人父母的担忧,使得他们踏踏实实做自己的工作。把这些孩子教育好也简洁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推动力量。假如今天这些孩子因为某些原因而没能接受正规的教育,那么10年或若干年后城市到哪里去招聘既懂技术又有文化的人呢?第二,改革开放的稳步推进也使得一些地域在城乡经济发展不是很平衡,一些偏远地区的儿童随着父母的迁移进入拥有优质教育资源的城市,这也为城市化进程注入新的人口和力量。在城镇化的过程中,农村人口的稳步转移是必要环节。

(二) 政府实行“义务教育补助卡”制度,改“户籍入学”为“居住地入学”

第一,政府实行“义务教育补助卡”制度,让孩子就近入学。“义务教育补助卡”制度有效处理好农村人口与口粮分离的矛盾。现行的义务教育按户籍所在地入学制度表面上看是一种户籍管理带来的行政体制问题,深究其原因,可以发现其源头在于义务教育的费用该由谁负担的问题。第二,实施“居住地入学”政策。现有的法律解决了“居住地入学”的障碍。外出务工的农民要让自己的孩子进入城里的学校,“户籍入学”就成为了入学的阻碍,这也催生出了一些学校向学生收取借读费等各种费用的依据。因此,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按一定的方向合理流动,就要求取消户籍制度,以身份证取而代之,儿童则按居住地入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