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康复训练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骨折康复训练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骨折康复训练

骨折康复训练范文1

[关键词] 髌骨骨折康复训练;依从性;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 R683.4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11)08(b)-184-02

髌骨骨折是外伤中常见的关节内骨折。伤后除了实施有用的外科治疗,正确系统的提高患者术后康复训练的依从性和康复指导对关节功能的恢复非常重要。本科于2008年4月~2010年5月共收治髌骨骨折50例,开展了系统的康复训练指导措施,并与2008年4月以前入院的48例患者进行比较,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98例患者中男72例,女26例,年龄15~63岁,平均41.6岁。其中破损性骨折67例,横行骨折31例,均为单发性。急诊手术23例,择期手术75例。2008年4月~2010年5月的50例患者由于功能训练,大多数患者肌力达4~5级,关节活动度达80°~100°,恢复了无痛和理想的关节活动度,设为康复组。2008年4月以前入院的48例患者为常规组,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常规组术后护理措施

常规组行常规康复护理,即术后行常规护理,教会患者做股四头肌收缩,要求每小时做80~100次,每天活动4~6 h,术后卧床2周,卧床期间行常规锻炼。

1.2.2 康复组术后护理措施

1.2.2.1 心理康复指导患者心理康复是提高锻炼依从性的有效途径,把心理康复作为技能康复的枢纽,以心理康复促进和推动技能康复。术后患者常因伤口疼痛、担心过早活动影响伤口愈合及关节功能恢复不良。减轻患者心理压力、增强信心,以促进康复。术前运用合理情绪治疗,在术后康复锻炼中运用全身松弛疗法、行为疗法、鼓励和暗示疗法,可降低患者焦虑状态,缓解锻炼时的紧张情绪,同时抑制皮质下中枢疼痛神经元的活动,降低其兴奋性,使疼痛的阈值提高,从而缓解疼痛,提高疗效[1]。早起适当活动有助于静脉和淋巴反流,阻止液体返流到细胞外间隙,故能促使伤口周围胶原愈合,减轻疼痛,并使伤口无水肿和渗出。这些均有利于膝关节功能的早起恢复。使患者掌握不同时期康复训练的内容、方法及注意事项等,从而调动患者的依从性。护士除讲解有关疾病康复的内容外,还运用良好的沟通技巧和心理学知识及时发现与康复有关的心理问题,有针对性地予以指导和教育,消除其焦虑或抑郁情绪,保证患者以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功能锻炼。

1.2.2.2术后1周护理术后l周内,局部组织创伤未愈合,患肢肿胀疼痛,痛苦,可应用超短波、红外线、低中频电疗等物理体例以利消肿。术后第2天即进行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先在护士的指导下锻炼健侧,然后患者按照自己的感受锻炼患侧[1]。卧位锻炼股四头肌的示例:仰卧位,两腿伸直,恰当抬高3~5 s,再慢慢放下,依次锻炼,一般为500次/d。坐位锻炼股四头肌的示例:患侧小腿绷沙袋锻炼(重量为1.5~2.0 kg)。开始锻炼时时先协助托起患侧小腿,然后移开双手,嘱患者连结患腿抬高3~5 s,再轻轻放下。一般为每小时5 min。防止髌骨与关节面粘连。

1.2.2.3 术后2~4周护理拆除石膏托,骨痂已慢慢生成。可指导患者锻炼肢体重力增强肌力和关节勾当度。嘱患者坐床边,小腿下垂,做膝屈伸活动,循序渐进,以自动屈伸为主,辅以恰当被动活动。加重肌肉的按摩,并慢慢在踝部上悬重,用指推活髌法防止髌骨与关节面粘连。术后4周开始负重锻炼。

1.2.2.4术后7周护理第7周可弃拐行走。若是呈现痛苦悲伤或不适感,可恰当推迟负重时间[2]。进行功能锻炼要按照患者体质及前一段功能锻炼的情况,进行评估打分,逐渐增加锻炼强度幅度并慎防摔伤其他部位的骨折。

1.3 疗效评定

采用Lysholm Ⅱ评分对关节镜手术治疗前后关节功能评分,根据陆氏疗效评定标准分4级:优为关节功能正常,无疼痛;良为膝关节活动接近正常,无疼痛;中为膝关节屈曲受限,但大于90°;差为膝关节屈曲不足90°,疼痛,跛行下蹲困难。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数据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7周末Lysholm Ⅱ评分,常规组为(86.6±0.5)分,康复组为(92.7±6.5)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7,P<0.05)。两组患者下肢功能计划完成量比较,康复组显著优于常规组。具体见表1。

3 讨论

髌骨为膝关节的籽骨,能起到呵护膝关节,增强股四头肌肌力,伸直膝关节的作用,尤其对膝关节伸直的最后15°~30°规模更为主要。髌骨骨折是关节内骨折,应贯彻解剖复位、增强内固定及早期功能锻炼的原则,以尽快恢复关节面平整,削减髌股关节炎的发生。髌骨骨折术后早期行髌骨推移和按摩,能促使肿胀消退,预防关节粘连和避免肌肉纤维化。股四头肌的自动收缩促进血液轮循环更有利于消肿,避免肌肉萎缩,为膝关节的屈伸和下床活动打好基础。护理人员实施科学、系统的康复指导,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依从性,自觉自动地配合康复锻炼。康复组应用此套康复方案锻炼后,术后7周末Harris功能评分与对照组比较t=3.6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且有84%的患者术后恢复达到优等,而且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因此该结果证明了提高术后患者康复训练的依从性能改善患者的关节功能,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的疗效。

[参考文献]

[1]张伟明,陆廷仁,王颖.心理治疗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临床应用[J].中国康复,2005,20(6):354-355.

[2]林世红.舒适护理在心脏手术病人康复中的应用进展[J].现代护理,2008,14(6):201-202.

[3]朱海燕,王继红.骨科患者抑郁状态及护理对策[J].中国伤残医学,2006,14(3):72.

[4]王艳.心理干预对髋关节置换术后焦虑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J].现代护理,2008,14(3):23-25.

[5]孙玉姣,崔翠英,张银.循证护理在老年难治性压疮护理中的临床实践[J].现代护理,2006,12(2):173-174.

[6]张显文,柳晖,陈武鹏,等.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对烧伤后膝关节创面愈合和功能的影响[J].现代康复,2001,25(18):39-45.

骨折康复训练范文2

关键词:综合康复训练;膝关节周围骨折;护理满意度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因各种原因造成膝关节周围骨折的患者越来越多。膝关节周围骨折常常伴随组织损伤,这就会引起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疼痛体验,传统的镇痛方式已经不足以满足如今人们的需要[1]。为探察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综合康复训练的效果,我院专门成立研究小组,现将研究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5月~2013年5月中进行护理的100例膝关节周围骨折手术患者为观察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男性患者62例,女性患者38例,年龄12~79岁,平均年龄38.4岁。病程1h~1d,平均为2.3h。胫骨平台骨折30例,髌骨骨折21例,股骨髁间骨折17例。均为单一闭合骨折,行手术治疗,均排除其他身体疾病患者。所有患者均结合临床病史、生化检查以及相关体征进行确诊。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作为观察组,一组为对照组。两组相关资料差异不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于对照组的患者进行普通护理,内容为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普通程度心理干预、饮食之道和恢复锻炼;观察组患者此基础上给予更人性化的舒适护理。首先,在手术完成后要保持患者舒适,适当抬高患肢,采用平卧位或健侧卧位以免患肢肿胀,促进血液循环。对于患者疼痛的部位可以采取冷、热敷的方法,冷敷可以促进局部麻醉效应从而减少炎性水肿,热敷可以缓解肌肉痉挛从而增加疼痛处血液供给。其次,保持患者生活环境的整洁,多进行沟通。与患者沟通时需要保持耐心,态度和蔼,理解患者的感受。在患者疼痛时可以通过幽默的方式来缓解患者的疼痛,分散注意力。此外,用石蜡油作为媒介,定时给患者患肢进行局部按摩,通过触觉刺激来促进患肢的血液循环[2]。手术后指导患者进行一定的放松训练,慢节奏的呼吸松弛训练也可以帮助患者抑制疼痛,在情况好转后可以开展早期康复训练,康复训练的目的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提高护理质量。物理护理能够获得很好的成效还需要心理疏导的辅助,舒适护理干预重视患者行为和心理因素的有机结合,鼓励患者正确应对伤痛,消除恐惧心理并积极配合护理。在术后早期主动训练的基础上配合关节活动范围(ROM)被动功能训练。方法为:术后第1~2d,1次/d,1~2 h/次,伸屈幅度为30°;第3~5d,2次/d,1~2 h/次,幅度为45°~60°;第6~8d,2次/d,2 h/次,幅度60°~75°;第9~11d,2次/d,2 h/次,幅度75°~100°;第12d以后,3次/d,3 h/次,幅度100°~130°。患者平卧,下肢伸直同时绷紧大腿;练习膝关节:先试行在窝部位垫一软圆枕,使足跟部位离开床面;患肢部分负重:先让患者在健康秤上估计力量等。充分利用健侧肢体进行模拟训练。

1.3 评价标准 手术后6、12、24、72h对两组患者进行疼痛评估,统计疼痛的患者数;手术后对患者进行满意度的问卷调查,满意度采取百分制,80分及80分以上为满意,80以下为不满意。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 16.0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使用x2检验。以P

2 结果

见表1,表2。

3 讨论

膝关节周围骨折所产生的急性剧痛会导致患者情绪低落以及睡眠不足,从而减缓患者的康复,尤其对于同时患有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疼痛会刺激血压升高,引起心肌梗死等一系列不良反应,严重时会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3]。

在舒适护理中,辅助患者进行放松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放松全身的肌肉,从而减轻疼痛。通过按摩的方法对患者的患肢进行物理刺激,可以加速血液循环,扩张血管和淋巴管,增加血液和淋巴液的流动,防止血管、肌肉组织的痉挛,降低周围血管的兴奋度。同时,心理上的疏导能够让患者感觉更加重视和关心,加强语言的沟通可以帮助患者消除紧张焦虑的情绪,从精神上舒缓患者的伤痛,从而提高护理的满意度。在研究调查结果中,观察组患者在手术后疼痛人数为6h88例,12h76例,24h44例,72h10例,比对照组有明显减少,除6h外,各时间疼痛人数的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对于膝关节周围骨折手术后患者进行综合康复训练能够更好地减轻患者伤痛,促进患者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王竞超,罗从风.膝关节周围骨折诊治进展[J].国际骨科学杂志,2012,33(2):258.

骨折康复训练范文3

【关键词】 “四体一体”健康教育模式;单纯性胸腰段椎体骨折;康复训练

单纯性胸腰段椎体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脊柱损伤,病情往往较为严重,致残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劳动能力和生存质量。本病的治疗除了有效的外科治疗外,正确而及时地进行康复训练对患者功能恢复一样具有重要的价值。目前,康复训练尚未纳入到医生工作中[1],基本上由护士采用健康教育的方式督促患者完成,但是护士因专业知识有限,难以对患者进行全面而详细的康复指导,若盲目地对患者实施康复训练,加上患者及家属也是被动接受,不仅会因锻炼方法不当而造成严重并发症,后遗症以致丧失劳动能力甚至危及生命,还可能引发医疗纠纷。为使单纯性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取得最佳康复效果,我院自2008年4月至2011年4月,在单纯性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康复训练中采取了“四位一体”的健康教育模式,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4月~2011年4月我院收治的单纯性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71例,其中男53例,女18例;年龄18-56岁,平均年龄38.5岁;致伤因素:交通事故39例,高处坠落23例,重物砸伤9例;手术治疗52例,保守治疗19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以下条件:①外伤所致胸腰段椎体骨折;②患者生命体征稳定;③均经CT确诊;④无神经症状;⑤患者既往身体健康,无严重内科疾患。将符合条件的71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36例,对照组35例;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损伤部位及程度、治疗方法比较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实施方法。对照组由医生、护士指导、督促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无系统计划、无训练要求,家属一般不参加,患者也只是被动接受,康复训练教育不系统不全面。实验组方法:⑴患者入院后,医生和责任护士对患者的伤情进行评估,告知患者及家属康复训练对胸腰段椎体骨折治疗的重要性,以及患者、家属共同参与康复训练的目的及意义,以取得患者及家属的配合。⑵责任护士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如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个性、习惯、文化背景等,然后将收集到资料与患者、家属及经治医师核实后,医生、护士、患者及家属共同讨论评估患者的认知和需求状况,确定患者现有的或潜在的康复训练问题,全面评估患者功能障碍的性质和程度,制订具体的康复训练计划,计划由医生、护士、患者各执1份。⑶进行康复训练时先由医生在病床边亲自为患者示范康复训练的项目,并对护士、患者、家属讲解目的、注意事项。如在指导患者执行垫枕练功自身复位法时,医生一定要讲明垫枕复位的原理,并指导患者及家属把枕头垫在伤椎后凸畸形的部位,高度宜逐日增高,由开始时的5-8cm,适应后1周内达到15-20cm并保持,以避免因垫枕位置不当或高度不够而影响椎体的完全复位[2]。在患者接受指导后,医生和护士要耐心聆听患者的感受及家属的建议,对每一个问题找到最适当的患者和家属易于接受的解决方法。在整个康复训练过程中,责任护士要经常检查患者执行情况,对训练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耐心和针对性指导,并定期与患者、家属沟通,进行效果评价。⑷医生、护士根据患者所处疾病的不同阶段,不断修订、充实、调整康复训练计划,有针对性对患者进行指导。如在伤后早期,指导患者卧硬板床;伤后第二天,只要患者伤情允许,即可指导患者开始腰背伸肌功能锻炼以促进腰椎骨折的复位;8周后,经X线检查骨折复位满意者,可指导患者进行治疗性的站立、步行训练;出院时应告知患者仍需康复训练的项目及注意事项。

1.2.2 评价标准及方法。⑴功能恢复的情况。伤后3-6个月进行评估,分为优、良、差3个等级。优:腰部活动不受限,恢复工作,能坐2h以上无明显腰背部疼痛无脊柱畸形;良:腰部活动轻度受限,可从事轻体力劳动,坐卧2h以上腰背部疼痛明显、脊柱轻度畸形(后突角小于10°);差:腰部活动严重受限,生活可以自理,腰背部经常疼痛、脊柱明显畸形(后突角大于10°)。⑵并发症发生率。并发症包括:坠积性肺炎、压疮、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直、腹胀及便秘、泌尿系感染等。⑶康复训练掌握情况。将康复训练内容接受情况分为优、良、差3个等级,优:患者能复述85%以上的康复训练内容,并能准确地执行所教授的方法;良:患者能复述50%-85%的内容,能较准确地执行所教授的方法;差:患者能复述内容不足50%,不能准确地执行所教授的方法。

1.2.3 数据处理。数据经过归纳整理后,采用x2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组患者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康复训练内容掌握情况,比较分别见表1、表2、表3。

表1 2组患者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优 良 差

组 别 例数 例数 % 例数 % 例数 %

对照组 35 18 51.43 13 37.14 4 11.43

实验组 36 29 80.55 6 16.67 1 2.78

注:2组比较,P

表2 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有 无

组 别 例数 例数 % 例数 %

对照组 35 4 11.43 31 88.57

实验组 36 0 0 36 100

注:2组比较,P

表3 2组患者康复训练内容掌握情况比较

优 良 差

组 别 例数 例数 % 例数 % 例数 %

对照组 35 19 54.3 11 31.4 5 14.3

实验组 36 30 83.3 5 13.9 1 2.8

注:2组比较,P

3 讨论

胸腰段一般指胸10~腰2段脊椎。此段结构有三个特点:①其上为较固定的胸椎,胸腰段成为活动的腰椎与固定的胸椎之间的转换点,躯干活动应力易集中于此;②胸椎生理后突,腰椎生理前突,胸腰段为两曲度的衔接点,肩背负重应力易集中于此;③关节突关节面的朝向在胸腰段移行。胸腰段脊柱在结构上的三个特点,构成胸腰段脊柱损伤发生率高的内在因素[3]。因此胸腰段椎体骨折不论是在日常劳动中还是在交通建筑事故中均较为常见,且是一种较严重的创伤,如治疗和护理不当,将遗留棘突后凸畸形和慢性腰痛,甚至不同程度的残废。科学的康复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脊柱的稳定性和柔韧性,提高自护水平和生活能力。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识,使其在最佳的精神状态下接受康复训练,对患者的康复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传统的健康教育是由责任护士实施,由于受经验、知识水平、责任心的影响,护士不能根据患者的知识层次、个体、职业进行通俗易懂的讲解,传授相关知识给患者时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4]。而单纯性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的康复训练需要的健康教育知识专业性较强,护士对该病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了解甚少,因此需要医生的参与,通过医护合作为患者提供正确而详细的康复指导。传统的健康教育责任护士往往以自己的工作为中心,不考虑患者的生理、心理对健康教育的需求,只是单纯的灌输式教育,不能激发患者主动参与的积极性[5]。而单纯性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的康复训练是一个长期坚持、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需要患者主动自觉的参与和家属的监督协助。

我院在单纯性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康复训练中采取的“四位一体”健康教育模式,即医生、护士、患者及家属共同参与康复训练计划的制订与实施,就将医生的正确指导性、护士的监督示范性、家属的协、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及个体差异性有效地结合起来,由医生亲自示范康复训练动作弥补了护士健康教育专业知识的不足,护士在医生的指导下对患者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及评价效果;患者由于是主动学习而不是被动接受,学习热情提高了,对康复训练的内容掌握的更好了。再加上家属的协助与监督,避免了在康复训练中由于患者及家属对康复训练的重要性及正确性认识不足导致的盲目接受,有效地提高了患者的康复时间及质量,减少了并发症及医疗纠纷的发生,提高了护理质量。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结果充分证明了“四位一体”健康模式应用于单纯性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的康复训练中,具有很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杨俊. 骨科患者健康教育的有效性调查分析. 护理学杂志,2007,22(4):53.

[2] 尚天裕. 中国接骨学.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361

[3] 胥少订,葛宝丰,徐印坎. 实用骨科学.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598.

[4] 何力,周正颜. 临床护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国中医药资讯,2011,2(38):126

骨折康复训练范文4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中药薰洗;功能锻炼

DOI:10.14163/ki.11-5547/r.2015.25.135

桡骨远端骨折是临床上较常见的骨折, 固定方式较多, 如治疗不当, 易引起腕关节畸形, 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作者近年来采用外固定架、中药薰洗并配合功能锻炼治疗桡骨远端骨折, 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2月~2014年1月在本院骨科就诊的桡骨远端骨折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40例。观察组男17例, 女23例;平均年龄(41.82±6.37)岁。对照组男16例, 女24例;平均年龄(40.92±6.31)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

1. 2. 1 观察组 采用外固定架固定术+中药薰洗+功能锻炼。当外固定架固定1.5~2个月后根据骨折愈合情况拆除外固定架, 然后行中药薰洗和患侧腕关节功能锻炼。

1. 2. 1. 1 外固定架治疗 手术方法:患者取仰卧位, 麻醉成功后, 消毒铺巾, 分别于第2掌骨和距离桡骨远端5 cm处垂直打入2枚外固定架螺钉, 螺钉间距在2 cm左右, 然后安装外固定架, 在C型臂透视下采用手法并借助延长杆进行复位, 直至腕关节面恢复平整, 掌倾角及尺偏角恢复满意, 然后固定螺钉。如果复位仍不理想, 可有限切开复位, 克氏针固定, 然后再上外固定架, 骨质缺损较多行异体骨植骨。

1. 2. 1. 2 中药薰洗 采用自拟壮骨活血汤治疗。方药:苏木15 g、伸筋草15 g、透骨20 g、桑枝15 g、五加皮15 g、乳香15g、没药12 g、元胡15 g、木瓜20 g、杜仲20 g、川断15 g、威灵仙, 怀牛膝20 g。水煎好后倒入木盆中, 待温度稍降后将患腕置于其上方, 利用热气熏蒸骨折部位15 min, 当药液温度降至能耐受时, 用毛巾浸药淋洗热敷患腕15 min, 2次/d, 2周为1个疗程, 共2个疗程。

1. 2. 1. 3 功能锻炼 从术后第2天开始, 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术后功能锻炼, 包括主被动活动手指, 1.5~2个月根据骨折愈合情况拆除外固定架后, 进行腕关节主动和被动活动锻炼。

1. 2. 2 对照组 采用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手术方法:麻醉满意后, 采用Henry切口入路, 进行复位钢板螺钉固定, 骨质缺损行异体骨植骨, 术后第2天可行功能锻炼。

1. 3 观察指标和疗效评价标准

1. 3. 1 腕关节活动度 观察测量治疗前后掌倾角、尺偏角、背伸、掌屈度数。

1. 3. 2 腕关节功能评定 根据Dienst对腕关节功能进行评定[1]。分为优、良、可、差四个等级。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治疗前后腕关节活动度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掌倾角、尺偏角、背伸、掌屈度数分别为(11.7±2.1)、(21.2±4.6)、(25.7±8.3)、(31.7±9.7)°, 对照组治疗后3个月掌倾角、尺偏角、背伸、掌屈度数分别为(11.9±2.2)、(21.7±4.8)、(36.1±11.8)、(42.7±12.8)°;观察组治疗后1年掌倾角、尺偏角、背伸、掌屈度数分别为(13.4±2.5)、(23.6±4.9)、(39.4±12.3)、(48.9±15.5)°, 对照组治疗后1年掌倾角、尺偏角、背伸、掌屈度数分别为(13.2±2.4)、(23.5±4.8)、(39.5±12.4)°、(48.8±15.3)°, 治疗后3个月和1年, 两组掌倾角、尺偏角、背伸、掌屈度数均有恢复(P0.05);而观察组背伸、掌屈度数较治疗前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腕关节功能评定 观察组优33例, 良6例, 可1例, 差0例, 优良率97.5%;对照组优31例, 良6例, 可2例, 差1例, 优良率92.5%;两组患者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小结

桡骨远端骨折临床上固定方法主要包括石膏、夹板、外固定支架及钢板内固定等固定方式, 手法复位后应用石膏或夹板固定是较为常用的方法, 然而固定不够牢固, 骨折易移位。外固定支架能比较好地恢复桡骨的短缩移位, 并且可有效恢复掌倾角和尺偏角, 手术操作简单、微创、固定牢固, 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较好的固定方式。本研究结果显示, 采用外固定架治疗, 虽然早期不能进行腕关节功能锻炼, 在早期腕关节屈伸功能会较钢板内固定差, 但是随着1.5个月左右拆除外固定后行功能锻炼, 并配合舒筋活血止痛的中药进行薰洗, 腕关节功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恢复, 并且在1年后, 腕关节功能及腕关节活动度与钢板内固定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黄俊明等[2]的研究结论一致。需指出在临床中对部分复杂粉碎性骨折, 使用单纯外固定很难获得满意复位, 需有限切开内固定克氏针固定, 再行外固定架固定, 这样可获得满意的复位, 以利于腕关节功能恢复正常。

总之, 对桡骨远端骨折采用外固定架治疗后行中药薰洗和功能锻炼, 腕关节活动度及腕关节总体功能恢复较好,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亦璁.骨与关节损伤.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 912.

骨折康复训练范文5

【关键词】胫腓骨骨折患者;减重步行训练;康复训练

基金项目:福建省青年科研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0422)

作者单位:350007福州市第二医院康复科胫腓骨骨折是一种常见的膝关节内创伤性骨折,大约占全身骨折的4%左右[1]。减重步行训练是近年来用于改善患者下肢功能的一种新的康复治疗方式,它能够不同程度地减轻下肢负荷,促进肌肉组织舒张,为胫腓骨骨折康复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2]。2008年6月至2010年7月,我们选择42例胫腓骨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植骨、钢板内固定及减重步行训练的方法,取得了不错的治疗效果。

1实验部分

1.1实验内容本课题主要研究8种骨折线及3个康复期条件下胫腓骨全场任意一点的位移量、综合应力值、和垂直应力值。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8种骨折线情况如下:①同时存在三个骨折。②下1/3 骨折。③中部骨折。④上1/3骨折。⑤无骨折。⑥同时存在下1/3和中部骨折。⑦同时存在上1/3和中部骨折。⑧同时存在上1/3和下1/3骨折。3个康复期为4、8、16周。

1.2方法

1.2.1取点方法M、Z取骨密质的32个点,V取同一骨折处上下的差值。

1.2.2统计分析实验数据采用SPSS 11.2.3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对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资料进行正态性转换,最后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进行分析处理。

1.3实验结果治疗时间对各骨折处Z值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F=16.228,P

2临床观察部分

2.1资料与方法

2.1.1一般资料选择2008年6月至2010年7月间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胫腓骨骨折患者82例,其中,男56例,女26例;年龄14~52岁,平均年龄(32.65±6.32)岁;根据schataker分类[3],Ⅰ型18例,Ⅱ型24例,Ⅲ型22例,Ⅳ型10例,Ⅴ型8例;合并半月板损伤7例,内侧韧带损伤10例,交叉韧带损伤8例;将82例患者随机分为减重步行训练康复训练观察组和常规康复功能训练对照组,二组患者性别、年龄、骨折原因、发生部位、骨折类型、合并并发症等一般性资料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2.1.2方法对照组接受常规术前康复教育、术后早期功能康复训练治疗。首先加强对患者的心理干预,通过交流与沟通反复向患者阐释复位与固定是基础,康复训练才是手术成功的关键的必要性,争取患者本人的积极配合,以实现机体功能的早日康复。早期主动康复训练有术后足趾主动运动、膝关节周围肌肉收缩训练等,术后被动康复功能训练是指关节活动范围内的被动训练,采取逐日增加伸屈度的方式,连续训练14 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利减重步行训练支持,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对疾病治疗的依从性,进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骨折康复训练范文6

【关键词】 膝关节;功能障碍;综合康复治疗;关节活动度;徒手肌力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cure effect of synthetic rehabilitation on malfunction of knee joint after internal fixation of fracture.[Method] Randomly pide 41 cases into 2 groups,the treatment one takes synthetic therapy of warm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TCM fuming and healing exercise;the control one only healing training;to make effect evaluation of them with two methods of joint movement,pain scores and manual muscle check.[Result] The synthetic rehabilitation can obviously improve knee joint function after internal fixation of fracture,esp.to joint movement degree,with statistical difference compares from pure healing exercise.[Conclusion] The synthetic rehabilitation is an effective method for knee joint malfunction after internal fixation of fracture.

Key words: knee joint;malfunction;synthetic rehabilitation;joint movement degree;unarmed manual muscle

笔者自2005年至2008年采用温针灸结合中药熏洗、康复训练综合治疗骨折内固定术后膝关节功能障碍,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骨折后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41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19例,男11例,女8例,年龄6~65岁,股骨髁上骨折6例,股骨髁间骨折3例,髌骨骨折1例,胫骨平台骨折7例,胫腓骨骨折2例,病程4周~48周。治疗组22例,年龄:5~62岁,男11例,女11例,股骨髁上骨折7例,股骨髁间骨折3例,髌骨骨折2例,胫骨平台骨折5例,胫腓骨骨折5例,病程3周~52周,均为骨折内固定术后,病情平稳转康复科治疗病人。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温针灸、中药熏洗及康复训练。对照组:单纯康复训练。具体方法如下。

2.1 温针灸

患者仰卧位,膝下垫枕,呈屈曲位,选梁丘、血海、内外膝眼、阳陵泉、阴陵泉、曲池、足三里、阿是穴,每次选5穴,用28号1.5寸一次性无菌针灸针刺入穴位,针刺得气后在针柄处插入1寸艾条,点燃艾条,燃尽后再插入一寸艾条,燃尽拔针。每周3次,2个月为1疗程。

2.2 中药熏洗

采用伸筋草、海桐皮、木瓜、钩藤、丹参、秦艽、防风、独活各30g,红花、乳香、没药各9g。诸药装布袋,加水1500ml,加陈醋500ml,沸后煎20min,待水温降至不烫皮肤时,药汁熏洗,药袋敷膝关节30min。1次/1d,每周5次,2个月为1疗程。

2.3 康复训练

①膝关节CPM(continunous passive motion),每次30min,每日2次,逐渐增加终止角度;②关节松动术,包括髌骨松动,使髌骨上下左右滑动,屈曲受限者,重点使髌骨下滑,伸展受限者,重点使髌骨上滑。胫骨关节松动,使胫骨前后移动,屈曲受限者向后滑动胫骨,伸展受限者向前滑动胫骨。采用关节松动3、4级手法,病人稍感疼痛为度,每次30min;③肌力训练,疼痛明显者用静力性收缩为主,疼痛不明显者采用等张收缩,根据病人肌力情况,采用助力、主动、抗阻的运动方式。每次30min;④牵引,用股四头肌训练器,屈曲小于90度时选坐位,屈曲大于90度时选俯卧位,调至膝屈曲最大范围处加合适铁饼重量,持续10min。1次/1d,每周5次,2个月为1疗程。

转贴于

3 疗效观察

3.1 评定标准

采用普通测角器测量膝关节主动活动度,测定健侧和患侧膝上15cm处大腿周径,采用徒手肌力测定肌力(MMT),治疗2月后关节ROM减去治疗前关节ROM为关节ROM改善度数。数字疼痛分级法(NRS):此法是由0到10共11个数字组成,病人用0至10这11个数字描述疼痛强度,数字越大疼痛程度越来越严重。

3.2 疗效标准

优,膝上15厘米处大腿周径增加>2cm,膝关节活动度增加>40度,屈伸肌肌力5级。良,膝上15厘米处大腿周径增加1~2cm,膝关节活动度增加15~40度,屈伸肌肌力4级。差,膝上15厘米处大腿周径增加

3.3 治疗结果

见表1、2。表1 两组方法对骨折内固定术后膝关节功能的疗效比较(略)表2 两组方法对关节度数和疼痛的改善情况(略)

4 讨论

骨折后常出现局部肿胀、疼痛,而康复医师在为病人行关节松动时又会引起内部黏连组织的撕裂及炎症反应,会加重疼痛和肿胀,病人难以坚持康复治疗达到做好疗效[1]。常规理疗如超短波,低、中频也不适于局部有金属内固定患者,温针灸、中药熏蒸适合内固定术后患者。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下合穴、梁丘属足阳明胃经,共奏补气养血、解痉止痛功效。血海、阴陵泉为足太阴脾经穴位,可养血祛风,取其血行而风自灭之义,使筋脉得养。阳陵泉为八脉交会之筋会,主筋病,血海为下病上治之义[2]。诸穴合用,温经通络止痛。灸法依据“寒者热之”理论,热量通过针身直达病所,温经止痛。针刺、艾灸合用,能改善局部血管通透性,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炎性渗出吸收,降低关节炎症部位IL1 TNF含量,提高患者痛阈[3]。中药熏洗方能祛风、散寒、除湿、活血消肿止痛。

参考文献

[1]伊清.综合康复治疗骨折后膝关节功能障碍疗效分析[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4,(5):304.

[2]张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针灸治疗选穴特点及分析[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7,(4):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