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病急救医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危重病急救医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危重病急救医学

危重病急救医学范文1

【关键词】急性生活学慢性状况评分Ⅲ;慢性阻塞性肺病;呼吸衰竭;病情评估

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状况评分系统(APHCHE)是目前临床上用于评估危重患者病性的最常用的评分方法,有研究评实[1]APACHEⅢ对危重病者的评估预测效果明显优于APACHEⅡ,国外已广泛应用,但在国内应用较少[2],本研究对近2年在本院住院诊断为AE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77例患者进行APACHEⅢ评分,旨在为AECOPD并发呼吸衰竭的合理治疗及改善预后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患者与分组 选择本院内科系统2004年1月至2006年10月收治的资料齐全的COPD急性加重期伴呼吸衰竭患者77例,其中男58例,女19例,年龄56~93岁,平均(71.71±12.32)岁,存活53例,死亡24例;诊断符合2002年中华医学会COPD诊断标准,以动脉血气分析结果作为呼吸衰竭的客观诊断标准[3]。

1.2 APACHEⅢ评分方法 APACHEⅢ评分包括年龄、慢性健康状况及急性生理学评分三大部分[4],所有患者在确诊呼吸衰竭后,取其最初24 h内各项生理学参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的最差值分别进行评分。

1.3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数据以(x±s)表示,组间数据采用t检验及χ2检验。

2 结果

2.1 APACHEⅢ评分77例患者评分26~125分,平均(52.3±22.42)分,53例存活者评分(41.02±10.16)分,24例死亡者评分(77.21±21.93)分,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APACHⅢ评分值与并发症、死亡率的关系77例患者中并发心力衰竭38例,休克2例,肺性脑病12例,肾功能不全5例,消化道出血2例,肝功能损害1例。随着APACHEⅢ分值增高,并发症逐渐增高(χ2=14.72,P

3 讨论

沿用已久的“轻、中、重”病性评价方法主观性强,可比性差,不能准确反映病性的严重程度及变化[5],APACHEⅢ评分系统的生理学评分包括17项生理参数,几乎涵盖了全身各系统的急性生理变化状况,从而量化了病性的严重程度,便于医护人员对患者的病情、预后及疗效进行评估[5]。本研究对77例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进行APACHEⅢ评分,结果显示死亡组分值明显高于存活组,而APACHEⅢ评分,结果显示死亡组分值明显高于存活组,而APACHEⅢ分值越高,病情越重,并发症越多,病死率越高,且APACHEⅢ值>60分时,病死率明显增高,与国内外学者报告一致[2],说明APACHEⅢ评分系统可用于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病情评估。

本组资料中有2例APACHEⅢ评分值低(43分,45分),但住院后不久死亡,考虑可能患者早期各脏器代偿功能尚好,所以评分较低,但随着病性发展,渐出现各器官功能障碍,最终死亡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有3例高分值患者经积极抢救治疗,病情逐渐好转出院。因此有学者认为对于危重患者应进行连续数日或更长时间的动态评分,建议连续评分7 d可能对病情的预测更准确[6]。

目前对于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的治疗手段主要是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进行氧疗、无创机械通气及有创机械通气三种,根据APACHEⅢ评分客观评价病情的严重程度及变化,有助于医生正确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有助于患者及早得到有效的治疗,同时避免医疗资源的浪费。

参考文献

1 Von Biothtanet A,Didel S,Casstl W.Valtdation of the acute physiology and cht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Ⅲ)scoting system and compatison with APACHEⅢ in Cietm qu inttusive cate units.Anatsthesiat,1998,47(1):30-38.

2 黄文庆,张孟贤.APACHEⅢ评分对危重患者病情预后评估的价值.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2,12(4):249-253.

3 蒋军广.实用临床内科诊断治疗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0:181-186.

4 江学成,胡宁利.中文版《危重疾病评分系统》计算机软件.中国危重病及医学,2000,12(4):246-247.

危重病急救医学范文2

本组30例均为口服有机磷中毒(AOPP),服药量为50~200ml,并发呼吸衰竭(ARF)。其中男11例,女19例。年龄14~60岁,平均35.5岁。毒物种类:1605农药8例,敌敌畏2例,乐果5例,氧化乐果10例,甲胺磷2例,混合中毒3例。

入院时间:服毒后20分钟~2小时9例,2~3小时18例,超过4小时3例。

确诊后立即采取以下措施:①反复洗胃。②注射阿托品解毒,使其尽可能在6小时内达到阿托品化,同时注射氯磷定。③营养支持,对症等,其中4例行血液灌流透析治疗。

呼吸机应用情况:全部病例均使用Dregger呼吸机。2例洗胃过程中出现呼吸停止,洗胃同时立即经口气管插管接呼吸机,采用IPPV通气模式,潮气量(VT)8~10ml/kg,吸∶呼=1∶1.5,频率16~20次/分,FiO2 60%~80%,自主呼吸恢复后换用SIMV+PSV模式。其余28例中,20例48小时内出现ARF,5例第3日出现ARF,3例5~7天内出现ARF。均经口气管插管采用SIMV+PSV模式,VT 8~12ml/kg, 吸∶呼=1∶1.5~2.5,FiO2 40%~60%,PSV15~20cmH2O。有肺水肿者加用PEEP 5~8cmH2O;通气过程中出现烦躁或人机对抗者,可适当使用镇静剂,同时用0.9%氯化钠5~10ml/小时,持续气道滴入湿化,加强护理,保持气道通畅;合并肺部感染者及时送痰细菌培养,根据药敏结果更换敏感抗生素抗感染,同时加强营养及支持。根据自主呼吸恢复及血气情况逐渐降低各项参数,直至支持频率在8次/分以下,PSV10cmH2O以下,仍能耐受时可考虑停机。通气过程中如超过72小时仍不能撤机者,行气管切开。撤机后观察6~8小时,如自主呼吸平稳,血气正常,胆碱酯酶活力大于0.80者可拔除气管插管,自主呼吸仍差或有呼吸机依赖者可使用无创通气,同时加强呼吸功能锻炼,直至完全脱机。

结 果

30例患者,18例均在短时间内紫绀消失,意识好转,9例8小时~4天自主呼吸恢复,2例死亡,1例机械通气1周自主呼吸未完全恢复自动出院,机械通气时间最短8小时,最长7天。

讨 论

AOPP发生ARF,机械通气的时机是宁早勿晚,一旦出现紫绀、呼吸困难,或不规则时,应立即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初期可先给予高的氧流量(>0.60),迅速纠正低氧血症,再将氧流量调至0.60以下[1]。气管插管多采用经口或经鼻插管,该组患者因病情紧急均采用经口插管。机械通气过程中,患者常因出现阿托品化后烦躁,有些患者意识好转后不能耐受插管,而常出现人机对抗现象,除可适当使用镇静剂,合理使用解毒剂外,还应加强护理,做好耐心解释工作。

AOPP患者大都脱机较早,23例1~3天脱机。此组均无原发肺疾患及并发症的发生,脱机较晚的4例中,有2例为乐果中毒,其原因可能与中毒重、发生中间综合征(IMS)及对复能剂反应不佳有关。另2例因合并严重肺部感染而延迟脱机。因此,有效的抗生素、口腔护理、定时吸痰及营养支持是防止肺部感染的关键。死亡2例中1例为洗胃过程中心跳呼吸停止复苏后,入院2天后死于上消化道大出血;1例机械通气6天后好转,脱机发生反跳死亡。有机磷中毒后毒物可在肝内生成毒性更强的物质,并通过肝肠循环再吸收[2],重度AOPP并发呼衰者,应用解毒剂后呼衰可一度好转,但反跳机会极高,可再度呼衰[3],因此呼吸好转后仍不能放松警惕,应严密观察,阿托品减量不宜过快,合理使用复能剂,脱机更应慎重,必要时可采用有创-无创“序贯”通气方式,可提高抢救成功率。

参考文献

1 宋志芳.小议机械通气在危重病抢救中的几个问题.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4,16(5):257-259.

危重病急救医学范文3

高钠血症是指血钠浓度>150mmol/L的临床常见电解质紊乱状态。由于危重病患者病情复杂,即使在重症监护病房且频繁测电解质,仍然会出现高钠血症。文献报道国内ICU高钠血症的发病率达16.6%,其中以颅脑疾病致高钠血症的发生率较高,病死率可高达78.7%[1]。近几年来我院ICU病房出现高钠血症20例,现将本组高钠血症发生的各种原因及护理要点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所有10例病例均来自ICU 2007年10月~2010年10月收治的患者。其中男7例,女3例。高钠血症组年龄26~78岁,平均43.5岁。病种:严重多脏器损伤5例,瓣膜置换术后3例,冠状动脉搭桥术后2例。

1.2 方法 患者住ICU期间,常规每日测定电解质1~4次,严密观察24h液体出入量。记录利尿剂和脱水剂用量,有无呼吸机使用、高热、高血糖等情况。

2 结果

高钠血症诊断标准,参考相关文献[2],确定血钠≥150mmol/L作为高血钠的诊断标准。20例高钠血症病人血钠值(161±9.8)mmol/L,其中145~159mmol/L患者11例,160~179mmol/L患者7例,>180mmol/L患者2例。高血钠组死亡9例,病死率45%,其中血钠180mmol/L的2例患者均死亡。

3 讨论

高钠血症在临床并不少见,常常是病情危重的表现,可以引起严重的后果,病人死亡率高,应引起高度重视。

3.1高钠血症的常见原因ICU高钠血症的病人以颅脑疾病最为常见,多与下列因素有关:①疾病严重程度;②肾浓缩功能障碍:有颅脑疾病可使下丘脑神经垂体系统受损,导致中枢性尿崩症;③意识障碍不能自由摄水;④心肺复苏时多次输入碳酸氢钠;⑤脱水剂及利尿剂的应用[3]。

3.2高钠血症的治疗 首要问题是处理原发病,去除高钠血症的病因,如控制胃肠液体的丢失、控制发热,积极治疗头部、创伤后中枢性尿崩症,有计划地使用袢利尿剂,纠正高盐饮食等。通常补液途径是口服或胃肠营养管内输入,但在救治危重患者时这种途径往往难以使用,应静脉补充。补充液体种类可为低张液体,如5%GS、0.2%NaCl和0.45%NaCl[4]。

3.3高钠血症的护理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注意神志、精神、瞳孔、生命体征变化,并持续血压、心电图和血氧饱和度监护。及时巡视病房,观察患者皮肤弹性变化,如发现皮肤干燥、弹性差、精神差、意识有加深的应及时报告医生,及时查血生化和渗透压。

3.3.1每日监测血钠、尿钠等生化指标 注意其动态变化,以指导临床治疗,同时注意血钾的变化,血钾过低(高)时应及时处理,以防低(高)血钾对机体产生危害。

3.3.2准确记录出入量 高钠患者每日口服或胃管注入温开水200ml/次,1次/2~4h。要严格监测尿量,保持液体出入量平衡。合理安排输液计划,控制液体滴速。所输液体张力越低,输液速度应越慢,以防发生脑水肿。

3.3.3饮食护理 严格限制钠盐的摄入,给予无盐饮食,烹调时不用酱油和味精。同时要保证热量、蛋白质、脂肪及维生素的供给,必要时给予要素膳食,使用时要适当加温。

3.3.4加强基础护理2次/d口腔护理防止口腔溃疡感染;保持床单整洁,2h翻身1次,防止褥疮发生,为治疗高钠血症保证良好的身体条件。

参考文献

[1] 张翼军,程尉新.危重疾病有关的高钠血症及治疗进展.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2,14(5):313-314

[2] 萧军,钟荣.监护病房中高钠血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1,13(2):110-112

[3] 沈惠芬,施小英,刘泉坤.脑出血急性期并发高钠血症的临床分析和护理.浙江临床医学,2006,8(8):889

危重病急救医学范文4

关键词:SIRS;血小板;APACHEⅢ;SAPSⅡ

全身性感染亦称脓毒症是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SIRS)最常见的病因之一,因此由脓毒症促发的全身失控的炎症反应和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是目前危重症患者死亡的主要病理因素,如何早期预测并进行有效地调控,阻止SIRS向MODS发展是降低MODS发生、改善危重患者预后的关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80例均为2011年08月~2013年04月我院ICU的住院患者,男44例,女36例,年龄65~87岁,平均(70.25±6.53)岁,住院天数≥3d 原发病包括重症肺炎3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8例,脑血管意外26例,心肺复苏后4例和感染性休克12例,所有患者人院时均出现SIRS,SIRS诊断标准根据美国胸科医师学会和危重病医学会制定的SIRS和于2001年华盛顿国际脓毒症定义会议提出的诊断标准[1],所有病例均排除血液、风湿系统疾病、脾切除术后、接受化疗及服用引起血小板减少的药物等,血小板低于50×109/L患者进行DIC全套检查以排除DIC存在。

1.2方法所有入选患者人院后第1d抽取外周血进行血常规和生化检查和行APACHEⅢ、SAPSⅡ评分。按血小板计数减少程度分为两组,A组:≤60×109/L,B组:61~150×109/L。

1.3观察指标血小板、APACHEⅢ、SAPSⅡ评分和2w死亡率。

1.4统计学分析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SPSS13.0软件分析系统处理结果,计数资料用χ2检验,应用pearson法进行相关性分析,P

2结果

2.1患者一般情况A组共36例,其中死亡16例,死亡率44.45%,B组共54例,其中死亡5例,死亡率9.26%,见表1。

2.2 PLT与APACHEⅢ相关分析显示PLT与APACHEⅢ存在负相关(PLT≤60×109/L中,г为-0.54,B组:61~150×109/L中г为-0.60),PLT与SAPSⅡ存在负相关(PLT≤60×109/L中,г为-0.56,B组:61~150×109/L中г为-0.41),见表2。

3讨论

危重病病情评价系统的研究是当今危重症医学研究的新领域。APACHE评分系统是1981年华盛顿大学医学中心的Knaus医生领导的研究小组通过对2000例病例的研究后首次提出的。以后又经过10多年的临床验证和不断完善,该小组又相继提出了APACHEⅢ评分。APACHEⅢ评分每部分的评分细则和分值权重都做了较大的改进;在APACHEⅡ评分基础上增加了五个符合统计学最低限度标准的新变量(尿量、尿素氮、血白蛋白、胆红素及血糖);对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评定,以APACHEⅢ神经学评分代替APACHEⅡ评分中的GCS评分;以APACHEⅢ酸碱失衡评分(pH和PaCO2 共同决定)代替APACHEⅡ评分中的pH单独得分,因此,APACHEⅢ评分的设计较APACHEⅡ评分更为合理。国内有研究表明,APACHEⅢ评分系统可用于急诊危重病的病情评估,APACHEⅢ评分越高,病情越重,预后越差,病死率越高[2]。大多数学者认为第三代危重病病情评价系统较第二代对病死率的预测要准确。

SIRS发病过程中常伴有出凝血功能障碍,微血管内皮系统处于应激状态,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血小板易于聚集,存活时间缩短,使血小板消耗增加,各种炎性因子和内毒素引起骨髓受抑制,导致血小板减少,大量输液也可能引起血液稀释而致血小板减少,药物因素如肝素、万古霉素的应用也可能对血小板数量产生影响。血小板减少是由于血小板丢失或破坏增加以及激活的血小板进入外周血黏附血管壁后外周血异常的结果。其具体表现于外周血中出现血液内有形成分的异常,尤其是血小板对细菌毒素十分敏感。在严重感染的早期就有所表现。血小板减少是危重病患者最常见的异常指标之一,不同患者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可能不同,但其常常与SIRS一起出现,与病情的发展和预后有很大关系[3];裘力锋等[4]研究发现,SIRS患者循环血中PLT 显著减少,并且48 例SIRS患者经治疗后PLT 升高,均恢复到正常水平,提示对SIRS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分析能更好地协助临床对SIRS患者的预后判断和疗效观察。Nijsten等[5]报道了在急症患者中发现有血小板减少的普遍现象。此外,这些作者还研究了血小板计数变化的时间过程,提示血小板计数的迟缓升高预示着更差的结果。国外一项纳入40 个ICU 1 449例患者的前瞻性研究发现,生存者血小板计数显著高于病死者,在所有收住ICU 病房的患者最初几天血小板计数有明显下降,1w后存活者血小板开始上升,而病死者中则没有升高。治疗过程中,血小板降低的患者的死亡危险加大。

本文在血小板与APACHEⅢ相关分析显示A组中г为-0.54,B组中г为-0.60,这比汤睿[6]等研究血小板与APACHEⅢ中的相关系数-0.34高,在血小板与SAPSⅡ相关分析显示A组中,г为-0.56,B组中г为-0.41。总的来说血小板与APACHEⅢ、SAPSⅡ存在负相关,随着PLT的减少,APACHEⅢ和SAPSⅡ评分增加,病死率逐渐增加。

参考文献:

[1]Levy MM, Fink MP, Marshall JC, et al2001 SCCM/ ES ICM /ACCP/ AT S/ SIS international sepsis def init ions conference[J].Intensive Care Med, 2003, 29: 530-538.

[2]蒙健军,赵晓琴,曹杰,等.APACHEⅢ评分在急诊ICU中的应用评价[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3,15(4):236-237.

[3]Vanderschueren S,De Weerdt A,MaIbrain M,et al. Thromcytopenia and prognosis in intensive care[J].Crit Care Med,2000,28(6):1871-1876.

[4]裘力锋,许国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血小板参数变化其意义探讨[J].中国急救医学,2009,29(3):221-222.

危重病急救医学范文5

1以临床实践为基础,突出实用性

急诊科病人发病急骤、时间性强、随机性大、可控性小、专业性强等特点,这给急诊科医务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急诊护理人员兼具多重角色,除了医疗服务主体外,也是灾难救援的组织者、协调者,更是公众急救教育的指导者、咨询者、教育者。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医疗体制的改革,人们对急诊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在诊治上要求时间快、效率高、收费低、服务全。在建立护理质量评价标准时要从急诊护理的工作内容及临床实际情况着手,突出工作重点,体现实用原则,评价各项工作流程应简捷、便利,分诊、出诊、抢救、诊治、健康教育令人满意。

2注重终末评价的基础上结合环节评价,突出科学性

目前护理质量评价仍以终末质量评价为主,易出现以偏概全的假象,具有不稳定性和失真性,护理人员易将工作的重点放在表面形式上以应付检查,难以实施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

实施终末评价的过程中结合环节质量评价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员能动性、创新性,开拓思维、引进竞争,以期达到提高质量、降低成本,促进学科发展之目的。例如同一个问题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达到同样的结果,这不同的途径、方法就是环节评价所需控制的,它是从原因和本质上改进质量,其方法更切实可行。

护理人员是质量评价的核心,环节评价还要求其了解质量评价的目的、方法、标准,提高质量管理意识,做到既要知其然,又要知其所以然。

3护理质量评价系统要全面,突出完整性

急诊科具有门诊性质又具有病房特色,其质量评价也应兼顾一般病室和特殊门诊的管理标准。病室管理上除设施规范、职责明确外,在排班上更应突出灵活性、机动性;病历书写除客观、规范、简洁、详实外,在时间记录上更要求真实、精确;技术操作评价上要突出高效(准确、及时、规范);院内感染评价上除常规院内感染评价标准外,急诊科在各类传染病的上报和消毒隔离上也应有相应评价标准;整体护理评价上应突出实用性、创新性、实惠性、服务性,护理管理应制定护理人员自我保护意识的标准,增强法律意识。

4评价系统分区管理,体现专科性

危重病急救医学范文6

心肺复苏;心脏骤停;临床分析

作者单位:133001吉林省延边第二人民医院急诊内科

心跳呼吸骤停是临床上最严重、最紧急的危重症,是意外死亡的主要原因。不管心脏骤停原因如何,一旦发生,应迅速积极抢救。抓住心跳骤停后5 min的黄金抢救时间是CPR的成功关键所在。为了总结CPR成功经验,本文回顾性分析了影响心肺复苏后存活率的相关因素。 现对本院急诊内科和心内科98例心跳骤停患者的心肺复苏抢救资料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①病例来源:收集本院2005年1月至2010年10月急诊内科及心内科临床抢救患者98例。②入选标准:突然意识丧失,面色苍白,发绀,大动脉搏动消失,并心电图证实室颤或无脉性电活动,心跳呼吸骤停。排除严重胸外伤,颈椎外伤,恶性肿瘤晚期,老衰、恶液质。③分组:按心肺复苏成功与否进行划分。A组:CPR成功组56例,男37例,女19例,年龄(64.8±12.6)岁,心跳停搏20例,室颤36例。B组:CPR失败死亡组42例,男31例,女11例,年龄(65.9±10.5)岁。停搏21例,室颤7例,无脉性电活动14例。

1.2 复苏方法 ①立即行胸外心脏按压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心电监护,头部低温。②开通多条静脉通道,一般为2~3条。③室颤者按文献[1]推荐的BLS操作方法给予电除颤:首次电击量为200 J,第二次为200~300 J,第三次为360 J。④静脉用药:根据病情给予肾上腺素、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利多卡因、胺碘酮、地塞米松、纳洛酮等,复苏10 min内不用碳酸氢钠。⑤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1.3 统计学方法 计量质量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 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胸外按压开始时间及持续时间 A组开始时间为(2.2±0.6)min,持续时间为2~90 min,B组开始时间为(5.8±2.9)min,持续时间为40~60 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气管插管、人工呼吸开始时间 A组开始时间(7.2 ± 2.0)min, B组开始时间(8.4 ± 2.2)min。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胺碘酮和利多卡因使用情况 顽固性室颤经电除颤2~3次后,15例静脉注射胺碘酮,成功13例,成功率为86.7%,无效2例。12例静脉注射利多卡因,成功5例,成功率为41.7%,无效7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4 肾上腺素应用情况 A组25例,肾上腺素首剂1 mg,间隔3~5 min可重复给药,增加剂量为2、4、6 mg,总剂量小于7 mg。B组20例,肾上腺素首剂1 mg,重复时不增加剂量。

2.5 疗效判定 根据自主呼吸恢复判定标准,A组自主呼吸恢复22例,持续时间2~120 min; B组自主呼吸恢复8例,但持续时间仅为(30 ± 12.5)min,且呼吸节律不稳定,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是抢救呼吸心跳骤停患者的有效措施,除及时有效的胸外心脏按压、人工通气和电除颤外,药物复苏是不可缺少的部分,在维持生命器官的灌注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由于心跳呼吸骤停4~6 min后脑细胞发生不可逆损害,故必须在心跳停止后4~6 min内进行有效的CPR,恢复脑细胞氧供,促进脑细胞恢复,因此CPR成功与否的关键之一是CPR的开始时间。2010年国际CPR与心血管急救指南提出了心肺复苏中不间断心脏按压的重要性,故由ABC改为了CAB,很多资料研究表明有效CPR中胸外心脏按压越早,电除颤越早,抢救成功率越高。王迪芬等[2]研究显示及时有效的初期复苏是抢救患者生命的关键。初期复苏成功时间在15 min内的患者存活率比明显高于初期复苏15 min以后的患者,并且初期复苏时间越短,存活率越高,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越低。

气管插管是危重症患者抢救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气管管理的金标准。患者一旦出现心脏骤停,应当机立断进行气管插管连接人工呼吸机,保证脑细胞及机体的氧供。本资料研究表明复苏成功与否与人工呼吸机使用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进一步表明了循环系统的恢复是首要问题。但是任何时候的CPR,应尽快的进行气管插管,进行气管管理,这是提高复苏成功率的重要前提,否则后期复苏及后续高级复苏治疗是徒劳的[3]。

心肺复苏时作为复苏药物首先选择肾上腺素,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不使用大剂量肾上腺素也能提高存活率。因为大剂量肾上腺素会使复苏后期机体处于高肾上腺素状态,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可增加心肌耗氧量,恶化复苏后心功能不全[4]。大剂量肾上腺素还容易引起复苏后高血压和心动过速,不能增加患者24 h存活率,而且不能改善神经系统功能恢复。同时有潜在的脑血管意外危险,不仅对复苏无益,反而可能导致更高的早期病死率[5]。本研究表明首剂给予肾上腺素1 mg,以后重复时不增加剂量,即常规用药。

心跳呼吸骤停时除上述治疗外常用胺碘酮,胺碘酮一种具有多种药理作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有一定的抗心肌缺血和扩血管作用。胺碘酮已被证明可改善院内外CPR患者的存活率,其作用优于利多卡因,并可改善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或室颤患者的电转复的效果。急诊抢救时大剂量应用胺碘酮后再行电复律,其成功率远远高于单纯利用肾上腺素和利多卡因。周冰之等[6]研究表明胺碘酮治疗心肺复苏过程中顽固性室性心律失常总有效率为93.1%。本研究未达到这样高的有效率,可能与患者的基础疾病及年龄等因素有关。

参 考 文 献

[1] Guidelines 2000 for CPR and ECG. Resuscitation,2000,46:1-3.

[2] 王迪芬,刘兴敏,刘颖,等. 院内心搏、呼吸骤停患者预后因素分析及其对策.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8,20(12):765-766.

[3] 周从阳,吴政庚,杨继斌,等. 早期心肺复苏中不同通气方式的对比观察.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6,18(4):248-249.

[4] 沈洪,王一镗. 回眸2004:中国心肺复苏关注的问题.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5,17(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