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康复的训练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产后康复的训练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产后康复的训练

产后康复的训练范文1

【关键词】 盆底康复; 产后; 压力性尿失禁

中图分类号 R69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14-0081-03

The Effect Observation of Pelvic Floor Muscle Training and Nursing Care in the Treatment of Postpartum 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LENG Xiu-lan,DONG Yu-nan,RUAN Li-ni.//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2014,12(14):81-83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pelvic floor muscle training and nursing care in the treatment of postpartum 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Method:124 women diagnosed for 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 from author’s hospital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mild group had 48 cases,moderate group had 44 cases and severe group had 32 cases.All women were performed pelvic floor muscle training for 8 pared the ICI-Q-SF score of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 by means of ICI-Q-SF tables and the treatment effect.Result: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mild group was 83.33%,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moderate was 72.73%,and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severe group was 43.75%.The therapy effect of mild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moderate group and severe group(P

【Key words】 Pelvic floor muscle training; Postpartum; 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

First-author’s address:Shenzhen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Shenzhen 518000,China

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是指腹压突然增加(如咳嗽、打喷嚏、大笑、提重物或上楼梯等)时,尿液不自主的从尿道口流出。25~65岁的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率从24%增加到46%[1]。妊娠和分娩是年轻妇女发生压力性尿失禁的最常见原因[2]。盆底肌康复锻炼是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首选方法,本文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患者进行盆底肌康复训练,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8月1日-2012年1月31日来笔者所在医院常规产检的初孕妇,足月、单胎顺产,胎儿体重2500~4000 g,阴道分娩后确诊为压力性尿失禁的患者124例,年龄20~41岁,平均(28.3±4.5)岁。纳入及排除标准:所有入选者均为阴道分娩后确诊的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符合2007中国女性压力性尿失禁诊断治疗指南中的压力性尿失禁诊断标准[3]),均经本人同意愿意配合本次研究,坚持进行盆底肌锻炼;同时排除膀胱阴道瘘患者、非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及影响膀胱功能的疾病患者。分度标准,轻度:患者尿失禁发生频率为1次/周,且每次尿漏量为几滴;中度:发生频率为2~6次/min,或每次尿漏量足以打湿底裤;重度:发生频率≥7次/周,或每次尿漏量足以打湿外裤。根据分度标准将124例患者分为轻度组48例,中度组44例,重度组32例。

1.2 方法

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一般健康知识教育并发放资料,集中讲解分娩对盆底肌功能的影响,常规会阴护理。指导患者做盆底肌康复锻炼,患者可根据身体情况选择卧位、站位及坐位进行锻炼,20 min/次,3次/d,每次缩紧不少于3 s,然后放松,避免腿部及臀部肌肉的参与。患者每天来院一次接受盆底锻炼指导,直到完全掌握即可在家中坚持锻炼。同时每次排尿时减缓或停顿尿流,锻炼间断排尿,在有尿失禁诱发动作前包括弯腰、咳嗽等收缩盆底肌,抑制不稳定的膀胱收缩。同时,训练模式坚持个体化的原则。锻炼时间为8周。每周最后一天来院复查。

1.3 观察指标

采用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问卷简表(ICI-Q-SF),对治疗前后ICI-Q-SF评分结果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

1.4 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尿失禁症状消失,尿垫试验阴性;有效:尿失禁次数明显减少,尿垫试验连续3次以上阴性;无效:所有症状无改善或加重。总有效=治愈+有效。

1.5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均应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经过8周的锻炼后,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3.33%、72.73%、43.75%,轻度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中度组与重度组,治疗效果与尿失禁严重程度呈负相关,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不同程度尿失禁患者治疗3个月后治疗效果比较 例(%)

组别 治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

轻度组(n=48) 23(47.91) 17(35.42) 8(16.67) 40(83.33)*

中度组(n=44) 18(40.91) 14(31.82) 12(27.27) 32(72.73)

重度组(n=32) 4(12.50) 10(31.25) 18(56.25) 14(43.75)

*与中度组、重度组比较,P

2.2 治疗前后ICI-Q-SF评分

轻度组、中度组和中度组治疗后ICI-Q-SF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治疗前后ICI-Q-SF评分结果比较 分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

轻度组(n=48) 13.37±2.23 5.41±2.11*

中度组(n=44) 16.87±2.84 12.01±2.76*

重度组(n=32) 19.45±1.24 15.22±1.98*

*与治疗前比较,P

3 讨论

上世纪40年代美国妇产科医生Kegel为解决产妇产后盆腔器官脱垂和盆底肌肉松弛等问题,创造了盆底肌肉康复锻炼方法,即凯格尔法。经过多年的临床探索和完善,目前已经成为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常用的康复锻炼方法。本研究将此训练方法运用于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妇女,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3.1 产后发生压力性尿失禁的机制

妊娠期孕妇发生一系列生理改变,泌尿生殖系统和盆底肌肉神经解剖学及生理学在胎儿生长、子宫增大和内分泌激素影响下发生很大变化,这些变化多在产后7~8周恢复至孕前状态。如产后不能及时修复,日后就可能发生压力性尿失禁。妊娠期及产后发生压力性尿失禁的机制如下:(1)妊娠期因松弛素及重力作用使女性盆底组织松弛、正常解剖移位,导致膀胱颈及尿道下移[4];(2)妊娠期机体免疫力下降,易患泌尿系感染,损伤尿道;(3)分娩期第二产程延长损伤盆底组织,进一步使其松弛甚至部分断裂;(4)阴道分娩时会阴神经损伤也与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病相关[5];(5)一些助产技术的使用,常人为损伤盆底组织。

3.2 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妇女盆底肌康复训练的个体化原则

由于受教育程度、社会及家庭关系、情绪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6],每个产妇对盆底康复训练的接受、理解能力不尽相同;并且每个孕妇的盆底损伤程度不同,每个人初始的肌肉收缩能力是有差异的,部分孕妇Ⅰ类纤维收缩能力较好,部分产妇Ⅱ类纤维收缩能力较好,有小部分甚至无法识别盆底肌肉收缩。因此,妊娠期及产后盆底肌康复训练无法统一治疗标准和固定化的训练模式,必须遵循个体化的治疗原则,必须根据每个患者的自身情况及在康复训练过程中的效果做及时地调整,制定个体化的训练模式和方案。

本项研究中,三组病例均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与产妇积极配合、随时将训练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向医务人员反应,医务人员及时调整适合每个人的训练方案有关。

3.3 盆底肌康复训练用于压力性尿失禁治疗的意义

盆底肌康复训练不仅能够加固盆底肌肉,还能提高尿道周围肌肉的括约功效,是压力性尿失禁的首选的治疗方法。盆底肌康复锻炼的目的是通过对骨盆底横纹肌进行有意识地反复收缩锻炼,提升小骨盆内膀肌颈部和近端尿道,使之与腹压一同作用于膀肌颈部和近端尿道,达到压迫尿道内腔,防止尿失禁的效果。

国外众多研究中,妊娠期妇女进行盆底肌康复训练,对于预防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有较显著的效果。Sampselle等[7]1998年研究了妊娠期和产后,盆底康复训练对压力性尿失禁的治疗效果,证实盆底康复训练通过增加盆底肌的强度减少压力性尿失禁在孕35周及产后6周和6个月的发生率。Morkved等[8]的研究,通过用盆底康复训练对20周以后的初产妇的压力性尿失禁的治疗,认为PFME对增加妊娠期和分娩时盆底肌的强度有效,能阻止SUI的发生。Reilly的研究中,对膀胱颈运动过度、孕龄>20周的初产妇进行PFME能够产后SUI的发生[9]。

本研究对妊娠期压力性尿失禁的妇女,进行盆底肌康复训练,效果显著;且轻度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中度组与重度组,尿失禁严重程度越轻,治疗效果越好。国内的研究对于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患者对患病程度无选择性[10],本研究中将轻重中度患者分组进行对比研究,显示盆底康复训练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治疗效果,与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3.4 心理指导和生活行为方式干预在盆底肌康复训练中的重要意义

进行康复锻炼前,首先应对患者做好解释工作,以信任、鼓励、尊重的语言与患者交谈,耐心向每个产妇解释盆底的基本解剖知识和盆底肌康复收缩方法,并运用文字、图表等进一步说明,让每个孕妇充分了解盆底肌训练的机制、方法和意义,使其保持情绪稳定,增强信心与毅力,发挥患者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自觉地配合康复锻炼。本研究进行康复锻炼前均根据每个患者的文化程度和分娩情况给予个体化的解释工作,让她们能完全理解盆底肌康复的意义和效果。

良好的生活行为方式的干预在盆底肌康复训练中亦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排尿习惯,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治疗咳嗽,避免剧烈运动,饮食多含纤维素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此外,还可以进行场景反射训练,就是在咳嗽、喷嚏等腹内压突然增大时能主动有力的收缩盆底肌肉。

对于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妇女,应特别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指导和护理。(1)注意会护理:有会阴侧切者做好切口护理,达到一期愈合;(2)加强基础护理:缩短留置导尿时间,避免泌尿系感染,出现咳嗽、便秘等情况及时采取措施控制症状;(3)盆底肌康复训练:产后尽早开始训练,以减少泌尿生殖系统组织损伤,减轻盆底组织负担,恢复盆底肌肉强度;(4)避免不良生活习惯:禁烟酒及含咖啡因的食物、饮料,因其可改变盆底支持组织强度,且不利于小孩健康[11]。

盆底康复治疗中,盆底肌训练是最常用的手段,有助于增大盆底肌肉和尿道肌肉的张力,提高肌肉对压力作用的反应性收缩力,从而缓解尿失禁症。至少有1/3的妇女以为自己学会了缩肛运动,实际上进行了错误的收缩,应指导患者将食指和中指放置于阴道内,收缩时,手指周围感觉到有压力包绕,即为正确的肌群收缩;也可在排尿时收缩盆底,如尿流在收缩时终止,而放松时继续排出亦表示为正确的肌群收缩。在收缩盆底肌群的同时要尽量避免其他肌肉,如大腿。背部和腹部肌肉的收缩才能达到最好的训练效果。

综上所述,产后盆底肌康复训练是一种无损伤、简便、安全、有效的疗法。女性压力性尿治疗,还有生物反馈和电刺激疗法,但最终都离不开盆底肌康复训练。但是,盆底肌康复训练应根据每个产妇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训练方案,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Hunskaar S,Lose G,Sykes D,et al.The prevalence of urinary incontinence in women in four European countries[J].BJU Int,2004,93(3):324-330.

[2] Burgio K L,Zyczynski H,Locher J L,et al.Urinary incontinence in the 12-month postpartum period[J].Obstet Gynecol,2003,102(6):1291-1298.

[3]那彦群.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Z].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3,276.

[4]宋岩峰.妊娠分娩与盆底结构损伤[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7,6(23):478.

[5] Kane D D,Kerns J M,Lin D L,et al.Early structural effects of oestrogen on pudendal nerve regeneration in the rat[J].BJU Int,2004,93(6):870-878.

[6] Thorp J J,Norton P A,Wall L L,et al.Urinary incontinence in pregnancy and the puerperium:a prospective study[J].Am J Obstet Gynecol,1999,181(2):266-273.

[7] Sampselle C M,Miller J M,Mims B L,et al.Effect of pelvic muscle exercise on transient incontinence during pregnancy and after birth[J].Obstet Gynecol,1998,91(3):406-412.

[8] Morkved S,Bo K,Schei B,et al.Pelvic floor muscle training during pregnancy to prevent urinary incontinence:a single-blind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Obstet Gynecol,2003,101(2):313-319.

[9] Reilly E T,Freeman R M,Waterfield M R,et al.Prevention of postpartum stress incontinence in primigravidae with increased bladder neck mobility:a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of antenatal pelvic floor exercises[J].BJOG,2002,109(1):68-76.

[10]薛淑亲.女性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康复护理[J].全科护理,2009,7(9):2945.

产后康复的训练范文2

[关键词] 顺产;盆底康复治疗;初产妇;效果观察

[中图分类号] R714.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5(a)-0183-02

产妇足月单胎顺产后,盆底肌肉会受到严重损害,因此,产后进行盆底肌肉的康复治疗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不仅关系到产妇自身的生活质量,同时也是临床医疗应该重视的方面。产妇产后盆腔器官脱垂、腰骶痛、尿失禁等疾病可以通过盆底康复治疗得到预防和改善。盆底肌肉治疗可以增强阴道的紧张度,增强性,提高产妇性生活质量[1]。肌肉收缩不良主要是由于神经细胞功能障碍,兴奋传导受到阻滞造成的,电刺激恰能使其尽快恢复到原来状态,联合应用生物反馈治疗仪能实时观测盆底肌收缩状况,改善其功能障碍。本研究通过对产妇产后进行盆底治疗,观察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疗法对产妇产后尿失禁,子宫脱垂,腰骶痛等诸多问题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120例足月单胎顺产产妇,产后无泌尿生殖道感染,无其他产后合并症,无既往盆腔手术史,排除其他疾病作用。随机均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实验组产妇接受一般产后健康教育,重点为产妇自我护理知识,外加以生物反馈治疗以及电刺激治疗,对照组只接受一般产后健康教育[2]。产妇年龄22~39岁,平均(27.3±2.5)岁,胎儿体重(3295.5±356.2) g,Apgar评分8~10分。实验组和对照组在产妇年龄、产式、胎儿体重及Apgar评分比较差异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1 对照组处理方法 由专业护理人员为产妇讲解产妇盆底肌功能在分娩过程中受到的负面影响,教授盆底肌功能训练的方法,讲解膳食和营养知识、合理休息知识、卫生知识、产后检查知识、产后生理及避孕知识。

1.2.2 实验组处理方法 本研究采用盆底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仪,在治疗前嘱咐产妇排空大、小便,令产妇在治疗床上平卧休息5 min。连接好仪器,令产妇取侧卧位,一切设施就绪。通过电极给予产妇不同强度的生物反馈和电刺激,电刺激强度根据不同产妇的感受和耐受程度做出及时调整,研究中适宜刺激标准为刺激强度5~20 mA,刺激时间25 min[3]。此治疗结束后,让产妇做包括站坐卧位改变、收缩尿道在内的盆底肌肉训练,肌肉收缩与放松5~10 s,如此反复进行10~15次。每天训练5次,训练次数可逐步递加至每天10次。

1.3 评价方法

对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单胎足月顺产产妇于产后6个月随访,评价进行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的效果。通过调查问卷调查产妇子宫脱垂、阴道壁膨出、痔疮、尿失禁、腰骶痛发生、性生活满意度、尿垫试验阳性率以及盆底肌收缩力强度评分(评分标准0~5分)[4]。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各项盆底功能障碍(子宫脱垂、阴道壁膨出、痔疮、尿失禁、腰骶痛)发生率为8.3%,低于对照组40.0%的发生率(P < 0.05),见表1。实验组产妇产后6个月性生活满意度、尿垫试验阳性率、盆底肌收缩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数据表明实验组生活质量较高,见表2。

3 讨论

目前,随着我国经济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妊娠、分娩会对产妇盆底肌肉造成损伤并可能会导致产后盆底功能障碍,降低生活质量。研究表明,多数产妇会因为分娩而发生产后尿失禁,子宫脱垂,腰骶痛等多种盆底疾病[5]。产妇产后盆底肌肉损伤能通过康复治疗是可以得到可逆性修复的。产妇通过盆底康复治疗后其控制盆底肌群意识增强,主动地进行盆底肌群的收缩和放松,肌力通过锻炼得到增强,进而阴道松弛,泌尿道、阴道感染,轻中度盆腔脏器脱垂等多种疾病的发生率明显下降[6]。

盆底康复治疗内容包括盆底肌锻炼(pelvicfloor muscle exercises,PFME)、生物反馈治疗(Biofeedback)及电刺激(electrical stimulation)等。本研究通过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法对120例足月单胎顺产产妇进行盆底肌康复训练,治疗结果显示,对照组尿垫试验阳性率为15%,实验组尿垫试验阳性率为5%,表明实验组通过盆底治疗使尿失禁得到明显改善[7]。实验组各项盆底功能障碍(子宫脱垂、阴道壁膨出、痔疮、尿失禁、腰骶痛)发生率为8.3%,明显低于对照组40.0%的发生率(P < 0.05)。实验组盆底肌收缩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通过盆底康复治疗,产妇能感受到生物反馈治疗仪转化的视听觉信号,感受盆底肌肉的运动,从而有意识地学会控制肌肉收缩;盆底肌细胞的敏感程度,肌纤维弹性会通过生物反馈治疗得到很好加强[8]。

产妇尿失禁的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在于尿道口、阴道、周围肌肉收缩力不够,膀胱处于舒张状态,膀胱储尿能力减退。由于产妇分娩,支撑子宫的组织变薄弱或受损,支撑作用减弱或丧失导致子宫从正常位置沿阴道下降而造成子宫脱垂[9]。产妇分娩过程中,由于胎儿压迫盆腔静脉导致其血流受阻,血管扩张加强,容易引发痔疮。盆底肌肉血液循环障碍,会阴伤口持久不愈合,造成产妇腰骶疼痛频仍。盆底康复治疗能增强盆底肌的紧张度和收缩力,预防感染,减少尿失禁、子宫脱垂、阴道壁膨出、痔疮和腰骶痛的发生。由此可见,盆底肌训练、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对产妇产后盆底康复有很好疗效,帮助产妇恢复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增强信心[10]。鉴于目前大多产妇及其家庭还没有意识到康复治疗的重要性,医院相关部门更应加强产妇产后进行盆底康复治疗的宣传和教育手段,把预防和治疗产妇盆底功能障碍工作落到实处,这不仅为临床研究提供丰富的资料,有效降低妇女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也是提高全民身体素质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之一。

[参考文献]

[1] 张瑗,冯琳,孟玉春. 低、中频电刺激在产后盆底康复治疗中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中外医疗,2012,31(14):88.

[2] 邓海英,胡建梅,刘芬,等. 产后妇女盆底肌康复的护理研究[J]. 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24(9):6033-6034.

[3] 黄小琴,申恒春. 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在产后盆底康复治疗中的效果[J]. 中国医药指南,2011,9(35):253-254.

[4] 苏曰华,刘萍,崔福鸾. 阴道正常分娩对盆底组织的影响及产后康复治疗措施探讨[J]. 吉林医学,2011,32(3):446-447

[5] 易念华,刘海意,乔福元,等. 武汉市初产妇盆底肌力调查及产后早期康复治疗的疗效观察[J].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0,24(5):361-363.

[6] 刘玉冰,谭鹰,曾彩芬. 电刺激+生物反馈预防产后盆底功能障碍100例临床分析[J]. 海南医学,2009,20(5):210-211.

[7] 曹兰琴,刘惠宁. 妊娠足月分娩并发迟发性羊水栓塞1例临床分析[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3,13(3):F003.

[8] 丁志芳. 护理干预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 安徽医学,2011,32(6):824-825.

[9] 赖俏红,黄惠芳. 120例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J]. 当代医学,2011,17(25):7-8.

产后康复的训练范文3

关键词:盆底功能障碍;康复治疗;依从性;护理干预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指盆底支持结构缺陷、损伤及功能障碍造成的疾病[1],症状主要包括压力性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和女性障碍等[2]。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一种常见而未被充分认识的疾病,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分娩造成盆底支持结构损伤[3],妊娠和分娩是导致其发生的最主要高危因素[4]。产后及时进行规范的盆底康复治疗可减轻妊娠和分娩过程对盆底造成的损伤,促进盆底功能更快恢复[5]。由于此病的社会关注度低、缺乏知识普及、患者羞于启齿等原因,患者就诊率低,接受盆底康复治疗的依从性更低,严重影响了我国妇女产后的生活质量[6]。近年来,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大力支持各级医院采取各种措施提高妇女的产后保健意识,积极提高产后妇女接受盆底康复治疗的依从性。现将提高产后盆底康复治疗依从性的护理干预综述如下。

1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病因

内因包括先天因素遗传、种族、发育、体型等,为发病的根本所在。外因包括营养、肥胖、不良生活习惯、职业、妊娠分娩等损伤、衰老、绝经、其他内科疾病等。妊娠会引起盆底承受力的改变,使得腹腔压力和盆腔脏器的重力指向盆腔肌肉,加上子宫重量日益增加,盆底肌肉因持续受压而逐渐松弛,因此剖宫产也不能避免妊娠过程对盆底肌肉造成的损伤。阴道分娩则是通过产程中软产道及周围盆底组织的极度扩张、撕裂及会神经的损伤等原因,影响盆底组织张力的恢复,导致子宫下移、阴道前后壁膨出等。分娩时行会阴切开对盆底肌肉及神经的损伤较自然裂伤大,尤其是初产妇[7]。孕期体重增加也是盆底肌受损的危险因素之一,特别是孕前BMI≥25的妇女[8]。

2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危害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中老年女性常见病,若不及时治疗病情可逐渐加重 , 严重影响女性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9]。据临床资料统计,我国已婚已育妇女中盆底功能障碍发生率可达37.8%~45.2%[10]。不少产妇分娩后生殖系统及盆底组织均未恢复到妊娠前的状态及功能[11],若不及时进行盆底筛查及必要时予盆底康复治疗,老年易发生尿瘘,引起会湿疹、皮炎,并可引发泌尿系统感染、膀胱结石等,给自己的晚年生活造成极大的不利影响[12]。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影响患者的生活与人际交往,使其产生自卑、情绪沮丧、食欲低下等身心疾患,有人称之为“社交癌”。还可导致患者的性生活不和谐造成夫妻感情不和。大量研究表明[13-14],产后发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若不及时进行康复治疗,盆腔器官难以恢复正常解剖位置,不少患者并发阴道前后壁膨出、子宫脱垂等[15]。

3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治疗方法

3.1非手术治疗 包括生活方式干预性治疗、盆底康复、子宫托及药物治疗等[16]。一般轻、中度患者首选非手术治疗,疗效与产妇依从性密切相关[17]。非手术治疗也适用于不能耐受手术、等待手术和不愿意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非手术治疗存在局限性,有待于改进。孙智晶等人[18]研究结果进一步验证了产后应用盆底康复技术的可行性及有效性。Boyle等[19]的系统综述中提及:产后有尿失禁症状的妇女接受非手术治疗方式中的Kegel训练后,产后12个月发生尿失禁的比率很小。盆底个性化康复治疗是预防和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最理想的途径和最有前景的方法。

3.2手术治疗 近年来,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手术治疗虽有一定的改良,但经典的做法并无改变。手术的主要目的是缓解症状、恢复正常的解剖结构、改善脏器功能和障碍[20]。传统手术的问题主要包括:破坏了正常解剖结构,未能改善阴道上段的缺陷,易复发;使阴道缩窄并影响其功能,并可致术后阴道不适、疼痛或性生活困难等。随着对盆底解剖认识的深入、新理论的提出,特别是材料科学的发展、新的手术器械的应用,盆底修补与重建手术方式取得进步,治疗效果得以显著提高。

4产后盆底康复治疗依从性的现状

不少患者对于妊娠、分娩对盆底功能的影响认知率缺乏,对盆底筛查及治疗有抵触心理,依从性较差。尤其是一些剖宫产分娩的患者,认为未经阴道分娩而不产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即使经说服同意进行盆底筛查后,仍愿意并坚持进行盆底康复治疗的患者不仅为20.97%[21]。提高产后盆底康复治疗依从性已成为我国产科医护人员现阶段必须重视的问题。

5提高产后盆底康复治疗依从性的护理干预

5.1营造良好的筛查和治疗环境 筛查和康复治疗室应保持整洁温馨舒适,配置盆底解剖模型,在室内张贴或摆放盆底知识图文并茂的宣传印刷品。有盆底知识的宣教幻灯片、动态视频,以便随时为患者进行简明扼要的解释沟通,打消她们的疑虑,提高其依从性。用布帘或屏风把筛查区及治疗区隔断屏蔽好,保护患者的隐私,让患者有安全感。

5.2心理护理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症状可表现为尿失禁、粪失禁、障碍等,不少患者认为这是难以启齿的隐私问题,不好意思描述不适症状。医护人员应和蔼可亲地鼓励患者大胆讲述各种不适症状,用亲切、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宣教沟通盆底康复专业知识,告知产后尽早进行盆底康复治疗的重要意义 [22]。努力取得产妇的信任,使产妇更愿意接受盆底筛查和治疗。

5.3采用各种宣教方式加强盆底康复知识宣教 国内一项研究中[23],将产后盆底康复训练纳入护理常规,强化患者的盆底训练意识和行为,把病情、治疗方法及治疗前、后量化指标的变化告知患者,积极争取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和依从性。应将盆底康复治疗的健康宣教贯穿于整个妊娠期、分娩期、产褥期[24]。可利用每次产检、分娩时、住院期间医护查房、产后42 d检查等时机向患者及家属做好宣教工作。在孕妇学校课程中设置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授课内容,详细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相关知识。在产科门诊、病房内张贴各种宣传画、播放相关幻灯片及视频。采用微信平台、在当地影响较大的媒体报刊刊登相关知识的文章、去社区等处上公益课等方式,普及盆底康复治疗的相关知识。争取得到患者丈夫等家属对产后康复治疗的支持。

5.4规范操作,准确评估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特定的个体在各种急慢性损伤因素作用下,经历机体损伤与修复长期发展变化而发生的。其临床表现涉及盆腔的泌尿、生殖、消化、神经等多个系统综合性症状,因此患者临床表现复杂多变,影响因素颇多,多数患者几种病情综合表现,甚至病情前后不一致,给评估诊断带来一定困难。从不同方面进行分层次诊断,进行系统全面的评估分析,有助于提高评估诊断的客观性。进行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评估诊断时,病史、生育情况、临床体检及专科检查、盆底电生理功能检测为常规检查,根据病情合理选择其他辅助检查内容。盆底评估分两步进行:先行手法检测,再用PHENLX系列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进行肌电探头检测。盆腔器官脱垂的定量标准采用国际认可通用的POP-Q分类法。操作人员应熟悉评估步骤、各级肌力分级及观察指标等,严格遵循评估步骤为患者进行规范评估,为提高治疗效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必要时可行盆底彩色多普勒超声辅助评估。

5.5为患者盆底评估、康复治疗提供各种便利 改善盆底评估及康复治疗就诊流程,提供微信、电话、现场预约等多种预约方式,减少患者等候时间及烦躁情绪。为避免产妇担心将孩子留在家中太久无法哺乳而难以配合前来医院行盆底评估或康复治疗,可允许并鼓励其做盆底评估或康复治疗时带孩子来医院。在产科门诊及住院部设置母婴哺乳间,方便患者及家属给孩子换尿布、母乳喂养等,

5.6努力钻研盆底康复治疗技术,提高疗效 盆底康复治疗是防治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有效的方法,但在临床应用中,由于患者个体差异及操作者手法不一致,临床效果仍待进一步提升[25]。治疗方式应根据疾病类型、程度、患者年龄、意愿、医生的临床经验和医疗条件综合考虑,分为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及手术后仿生物理治疗。需严格遵守治疗原则,并正确找出患者适宜的电刺激参数。严格执行医师为患者制定的个体化的盆底治疗方案,努力提高治疗效果。指导患者进行骨盆底训练时首先了解身体解剖知识,感知相关器官、肌肉、韧带的部位、形态,需在大脑中形成准确地解剖影像,然后再进行相关训练,这会让训练更加准确和有效。指导患者学习肌肉运动如何与人体其他部位的功能如呼吸及其他日常活动协调。指导患者训练骨盆底时要认知由此产生的心理感受。训练骨盆底时会唤醒或触及到过去生活中的与骨盆部位相关的经历,要指导患者学会认知这些情感。指导患者正确进行Kegel训练。要告知患者盆底康复治疗是要终身坚持的,否则疗效不易保持,鼓励患者坚持完成疗程。

5.7电话追踪患者的自我评价 电话随访是一种容易操作、实用 而相对低价的方法[26]。孩子刚出生时,患者及家属常因缺乏育儿经验而忙乱不堪,产后42 d后可能会忘记来产科行盆底筛查,可打电话提醒她们及时来产科行盆底筛查及治疗。对于已接受盆底康复治疗的患者,也可电话随访治疗效果,为她们解疑答惑,增强她们坚持进行盆底康复治疗的信心,督促她们规范治疗,纠正她们关于治疗的一些不正确的思想和行为。

6讨论

采取各种方式与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有效沟通,提高她们对产后康复治疗的依从性,以提高她们的产后生活质量,仍是当前产后康复领域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目前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手术治疗的发展仍受制于盆底修复材料的发展水平,临床尚缺乏理想的修复材料,手术效果常不能令患者满意。盆底康复治疗就成为了防治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最有前景和最理想的方法。因此进一步研究提高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产后康复治疗依从性的护理干预方式,使患者产后能普遍及时接受盆底康复治疗,对于防治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有特殊重要意义,对提高中老年妇女健康水平也有长远的社会意义。

参考文献:

[1]刘海静,刘迎军, 高淑凤,等.产后盆底康复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调查.中国妇幼保健,2013,28(30):5019-5020.

[2]周锦明,袁晓莉.产褥期妇女坚持盆底肌功能锻炼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2):13-15.

[3]徐土珍,孙秋华,黄啸,等.盆底肌训练对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症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14,35(8):591-595.

[4]⑾婊裕杜丹,黄淑妹.产后早期盆底肌康复治疗对产妇盆底功能的近期影响[J].国际妇产科学杂志,2012,39(6):613-615.

[5]王新,邓美莲,李桂友,等.持续性指导围生期盆底肌锻炼对产后盆底肌张力及压力性尿失禁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19):3308 -3310.

[6]Cerruto M A,D'Elia C,Aloisi A,et a1.Prevalence,inci-dence and obstetric factors'impact on feIllale urinary inconti-nence in Eumpe:asystematic review[J].ur01 Int,2012,90(1):1-9.

[7]林东红,邱柳华,李艳虹,等.初产妇经阴道分娩时会阴 侧切和会阴自然裂伤对盆底功能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3,34(5):738-740.

[8]Barbosa A M,Ma"ni G,Piculo F,et a1.Prevalence of urinary incontinence and pelvic floor muscle dysfunction in primiparae two years after Cesarean section:cross-sec- tional study[J].Sao Paulo Med J,2013,13l(2):95-99.

[9]贾瑞敏.盆底肌肉训练对女性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康复效果的影响.医药论坛杂志,2013,34(3):68-70.

[10]赖俏红,黄惠芳.120例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当代医学,2011,17(25):7-8.

[11]周碧华,廖丹梅,韦林宜,等.1462例产后6~8周妇女盆底筛查[J].中国生育健康杂志,2014,25(1):50~52.

[12]王晓阳,杨丽霞,覃爱开. 66 例初产妇产后盆底康复认知与需 求调查分析[J].护理学报,调查研究,2013,20(5A):35~36.

[13]张颖,赵纯.产褥期妇女坚持盆底肌功能锻炼的影响因素分与护理对策[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4):158-160.

[14]范保维,孙小丽,陈伟芳,等.健康教育一盆底肌训练模式预防女性尿失禁的随机对照试验[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1,5(23) :7099-7101.

[15]杨幸华,燕铁斌,彭树秀,等.盆底肌电刺激用于治疗脊髓损伤患者神经源性膀胱的观察[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9,24(8):715-718.

[16]王风燕.健康教育对盆底功能障碍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分析.社区医学杂志,2013,11(14):75-76.

[17]孙梅芳,母华欣.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肉锻炼治疗产后盆底器官功能障K的疗效观察[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5,23(1):29-31.

[18]孙智晶,朱兰,郎景和,等.产后盆底康复锻炼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预防作用[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5,50(6):420-427.

[19]Boyle R,Hay-Smith EJC,Cody JD,et al.pelvic floor muscle training for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urinary and fecal incontinence in antenatal and postnatal women:a short version Cochrane review[J].Neurourology and Urodynamics,2014,33(3):269-276.

[20]谢幸,苟文丽.妇产科学[M].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89.

[21] 刘萍,王云霞,郑萍萍.孕妇学校对产后盆底康复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J].临床医学教育,2016,24(3):20.

[22]王京晨,唐芳,荣风年.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8):2882-2884.

[23]张孝英,杨俐.综合干预对产褥期妇女盆底肌力的影响 [J].四川医学,2013,34(3):477-479.

[24]王雪梅.健康宣教对女性盆底肌肉康复训练的效果影响[J].吉林医学,2013,34(22):4582-4583.

产后康复的训练范文4

【关键词】产褥期  生理  心理  康复治疗

        产褥期是指从胎盘娩出至产妇全身各器官除乳腺外恢复或接近正常未孕状态所需的一段时期,一般为6周。在此期间,母体生殖系统、乳房、腹壁有着显著的变化,心理处于情感脆弱阶段,如得不到产后保健服务,容易发生产后并发症, 影响正常康复,甚至危及生命。因此,产后康复对于母体的健康和生存至关重要。探讨如何促进产妇在产褥期产后康复,提高生活质量和促进母乳喂养成功的产褥期保健新模式是产科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

        1  产褥期妇女生理变化

        1.1生殖系统的变化  ①子宫复旧:胎盘娩出后,宫底在脐下一横指,以后每日下降1-2cm,随着宫体肌纤维缩复和宫内膜再生,子宫体复旧,子宫约在产后6周恢复至未孕大小;产后哺乳者子宫底下降较不哺乳者快。②恶露:产后经阴道排出的液体称恶露。最初3d恶露为血性,持续3-4d后颜色渐淡转为浆液性恶露,血性恶露的时间过长,表示子宫复旧不良。浆液性恶露持续约7-10d,以后逐渐变为白色恶露,持续2-3周干净;正常恶露持续4-6周,子宫复旧不良,或子宫内有胎盘或胎膜残留时,出血多而且持续时间长。

        1.2乳房变化  分娩后开始有乳汁分泌,乳汁的质和量与产妇的身体状况、饮食、生活习惯及精神状态有密切关系。营养充足、生活规律、精神愉快都是促进乳汁分泌的有利因素。

        1.3腹壁变化  腹壁皮肤受增大子宫的影响,部分弹性纤维断裂,腹直肌呈不同程度分离,于产后腹壁明显松弛,腹壁紧张度下降,需在产后6-8周恢复。

        2  产褥期产妇心理变化

        在产褥期,随着雌激素水平的下降和社会角色的转变,产妇的心理方面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各种生理、心理、经济和社会因素都可影响产妇的心情。以上各种因素引起的不良情绪状态不仅会影响身体的康复,而且还会抑制乳汁的分泌,严重者会发生产褥期精神障碍。 

        3  “坐月子”习俗弊端及产褥期保健现状

        我国传统的产褥期是在家大吃静养,俗称“坐月子”。出院后由于母婴保健知识的缺乏和一些陈规陋习,产妇要遵循一系列特殊的行为,使传统月子存在大量的健康问题。产褥期妇女的“健康”问题涉及到生理、心理、保健意识、社会因素等多个方面,应该受到重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保健意识与保健需求也不断提高,她们不仅需要整个孕期及产时的母子平安,还需要产褥期高质量的保健服务,产后母婴保健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

        4  促进产褥期产妇康复的方法

        4.1产后康复综合治疗仪在产后康复和催乳、乳腺管疏通中的作用  产妇产后使用产后康复综合治疗仪通过电极对产妇乳房内部进行低频脉冲刺激,能够模拟婴儿吸吮,产生强度比婴儿吸吮高5-10倍的刺激,作用于乳房,使乳房结缔组织产生运动,带动,调节神经放射功能,反射性地促进泌乳素及催乳素的分泌,同时改善微循环,使乳腺管通畅,使乳房肿胀,乳汁瘀积情况得到改善,有利于产妇恢复。

        4.2“现代月子”有利于产褥期康复  产妇在医院月子中心“坐月子”,环境安静,产妇由于得到充分的休息及有专业的医护人员的照顾和每天进行母乳喂养知识及技巧的指导,使产妇感受到分娩后的喜悦,精神放松,心情舒畅,保证了母乳喂养的成功。同时,通过健康教育指导,产妇产后子宫复旧好,恶露干净的时间比“传统月子”快。月子中心医护人员关心、体贴产妇,有利于降低产妇焦虑、抑郁的发生。

        4.3产后早期运动和形体训练对产妇形体恢复的影响  据报道,科学合理的产后早期运动和形体训练指导,不仅能促进产后子宫复旧,预防产后并发症,同时可恢复腹部肌肉紧张度,防止哺乳后乳房下垂;特别是早期形体训练,对促进产妇形体的恢复,预防产后肥胖有非常明显的效果。

        4.4产褥期多种形式母婴保健延伸服务可促进母婴健康。

        综上所述,产褥期是围生期保健的重要阶段,直接关系到妇女产后康复、新生儿健康成长及母乳喂养是否成功。现有的产后康复治疗均局限在住院期间进行,出院后缺乏有效、连续的产后康复治疗和指导,医院与家庭存在脱节现象,难以满足家庭对母婴保健的全方位、多层次的要求;医院是高水平医疗资源集中的地方,其功能与职责及服务理念应不断适应社会的发展,现代医院把服务延伸到院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探讨如何促进产妇在产褥期产后康复,提高生活质量,促进母乳喂养成功的产褥期保健新模式是产科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

参 考 文 献

产后康复的训练范文5

关键词:产妇;产后康复操;宣教;依从率

妊娠后由于保持子宫正常位置的各条韧带及盆底肌肉、筋膜等松弛,分娩过程均可致盆底肌肉、筋膜的损伤,可能导致子宫脱垂、膀胱膨出、直肠膨出、张力性尿失禁等[1,2],有时甚至会诱发尿潴留、产后抑郁等严重并发症, 国外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产后妇女大约有1/3有尿失禁;1/7以上有盆腔器官脱垂象,对产妇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均造成严重影响[3]。因此针对产褥期妇女的康复干预具有重要的临床及社会意义[4]。

品管圈活动指的是同一工作现场人员自动自发地进行品质管理所组成的小组,有效挖掘护理人员的管理才能,实现全员参与及质量持续改进,有利于护理人员提高对患者全面、全程、优质的护理服务[5,6]。2013年4月,我科将品管圈应用于提高产后康复操依从率的临床护理之中,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4月~2013年5月在本科分娩且无并发症的产妇120例(活动前),采用传统休养方法实施产后护理。其中自然分娩60例,剖宫产60例。选择2013年5月~2013年6月在本科分娩且无并发症的产妇60例为实验组,进行针对性健康宣教,其中自然分娩30例,剖宫产30例。两组分娩方式、年龄、学历均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人员组成 品管圈成员采取自发报名,共7人,集体推荐1名圈长,护士长为辅导员,其中护师3名,护士4名。

1.3方法 采取品管圈的头脑风暴法提出多个可实行的主题, 结合本科室的特点,以投票计分方式筛选出主题,通过鱼骨图分析产妇未依从产后康复操的原因。

相应提出针对性措施:①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康复操宣教,在产妇综合状态良好,没有其他人、事、物打扰时进行。②给家属同时宣教,争取家属的理解与支持。③宣教要语言说明与肢体示范相结合,沟通要因人而异、生动易懂。④及时为产妇解决问题,以便产妇有精力进行自身康复锻炼,按制定的对策执行,一个月后进行调查对比。依据我科现状和圈员能力, 预期改善后产后康复操依从率有所提高。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 0统计软件, 率的比较用x2检验,比较活动前后两组产后康复操的依从率。

1.5宣教流程 ①入院即向孕妇宣教,介绍产后康复操的意义、方法;②产后一天向产妇具体指导产后康复操的做法;③每天评估产妇练习产后康复操的情况,必要时反复宣教;④出院时再次巩固。

1.6 评价方法 产后2d评估产妇对产后康复操的依从率。

2结果

见表1~表4。

综合表2~表4,可见产妇的文化程度、年龄这些因素对产后康复操的依从率没有显著影响,因此,做好相关的健康宣教,可以提搞产后康复操依从率。①干预后实验组产后康复操的平均依从率程度高于对照组。②自然分娩的产妇康复操依从率高于剖宫产产妇。

3讨论

产妇进行科学合理的产后康复操训练非常重要,然而妇女在产褥期对产后康复均有不同程度的思想顾虑,而且要面临疼痛、哺乳等诸多问题,很多妇女认为,产后最好的康复措施就是卧床休息,针对产妇这一特殊时期的生理及心理特点,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督导产妇坚持做产后康复操[7],不仅有利于帮助产妇恢复机体功能与身材,缩短康复时间,预防产后相关疾病,增强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促进产妇身心健康及家庭和谐,而且可提高产妇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使产科护理质量得到保证。

4结论

开展品管圈活动以来, 我科全体护理人员积极参与品管圈活动全过程, 科室的凝聚力和工作责任心明显增强,每日对产妇产后康复操评估、督促均落实到位,加强了护患沟通,提高了服务质量及满意度,对提高产后康复操依从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方法经反复的PDCA循环已形成标准化流程, 使护理工作有章可循,护理质量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王建英, 陈芳, 滕淑萍.产后康复操对产褥期妇女康复的影响研究[J].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10, 10 (10): 883-884.

[2]巫华英. 产后康复操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与效果[ J]. 吉林医学, 2013 , 4 (11 ): 2196.

[3] 祁锋,李环, 张巍颖. 产后盆底康复治疗最佳时机研究现状. JOURNAL OF RARE AND UNCoMMON DISEASES . 2011, 18(2): 46-49.

[4]孔金芳.综合康复治疗对产褥期妇女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10, 1(1):63.

[5]沈新凤,品管圈在优质护理病房降低陪护率中的应用[ 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12 ,3 (3 ):254-255.

产后康复的训练范文6

关键词:盆底功能障碍;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

随着我国计划生育和优生优育政策的不断完善,人们已不仅对胎儿,婴儿生长发育重视,对产妇的心理和生理健康也成为社会,医院,家庭关注的问题,近年来,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已引起广泛关注。产妇在妊娠期,腹腔压力和盆腔脏器的重力指向盆腔肌肉,加上子宫 重量日益增加,盆底肌肉也就处于持续受压中而逐渐松弛。加上孕激素水平的变化导致盆底支持结构减弱,产妇进入分娩期后胎儿先露部对盆底的挤压,使盆底韧带和肌肉过度扩张,引起盆底神经结缔组织连接分离等导致盆腔脏器脱垂,压力性尿失禁及障碍等盆底功能障碍[1],为提高妇女的生活质量,产后早期盆底康复治疗已成为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主要方法。于2013年2月-2013年6月我院妇产科对180例足月妊娠产后6周的产妇进入研究。

1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妊娠产后6周的产妇,年龄22-35岁,产妇均为第一胎,无中孕引产史,随机分成两组。盆底康复治疗组90例,对照组90例。于产后42天对肌力进行评价,排除急性生殖系统炎症,泌尿系统感染,两组患者在年龄,孕次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治疗方法 50mA,频率15-85Hz,波宽200-500us,电极大小:阴道电极直径2cm,长11-13cm。治疗组患者均无阴道电极使用禁忌症,以患者产生刺激感觉不引起疼痛为准,治疗时依据反馈信号主动调整收缩部位和力度根据患者盆底肌力情况不同增加时间和强度治疗时间为15-20min,每周1次,连续15周观察并记录治疗前后盆底收缩肌力情况。两组分别于产后6周,6个月,12个月评估盆底功能康复治疗的康复效果。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肌力的变化 两组在治疗前肌力无差异(P>0.05),康复治疗后治疗组盆底肌力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组别例数

0级

Ⅰ级

Ⅱ级

Ⅲ级

Ⅳ级

V级

治疗组90

治疗前

15(16.67%)

11(12.22%)

45(50%)

19(21.11%)

治疗后

16(17.78%)

64(71.11%)

10(11.11%)

对照组90

治疗前

15(16.67%)

11(12.22%)

46(51.11%)

18(20%)

治疗后

3(3.33%)

20(22.22%)

32(35.56%)

35(8.89%)

0 2.2 两组发生尿失禁的情况 两组发生尿失禁在产后42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产后6,12个月尿失禁的发生率治疗组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两组发生尿失禁的情况比较【例(%)】

组 别

例 数

产后6周

产后6个月

产后12个月

治疗组

90

11(12.2%)

3(3.3%)

对照组

90

11(12.2%)

8(8.9%)

4(4.4%) 3 讨论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妇女产后常见病,多发病,女性骨盆作为重要组织,不仅支持着众多的盆腔脏器,还参与许多生理功能活动,妇女在妊娠和分娩会使盆底肌力和阴道压力下降,肌肉疲劳度增加,出现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和盆腔脏器脱垂,因此应早期引起重视,产后尽早行盆底康复治疗对于预防和治疗盆底障碍性疾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加强孕期健康教育能满足孕妇对产后盆底肌康复保健知识的需求,提供自我保健能力,有利于预防、治疗盆底肌障碍性疾病的发生。

本研究主要采用电刺激生物反馈-盆底肌锻炼联合治疗,根据个体化治疗原则进行盆底肌肉辅助生殖反馈和点刺激,本组资料研究结果显示康复治疗后治疗组盆底肌力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在产后6,12月后尿失禁,子宫脱垂的发生率治疗组明显少于对照组,说明积极主动的盆底康复治疗可提高产后女性盆底肌力和肌电压,改善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和盆腔脏器脱垂,预防远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