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训练评估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康复训练评估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康复训练评估

康复训练评估范文1

全市(本市户籍)城乡低保或困难家庭残疾儿童。

二、目标任务与补助标准

2012年,为全市69名贫困残疾儿童提供医疗康复训练救助,并适配辅助器具。其中:

(一)听力语言残疾儿童:为3名中低收入家庭聋儿重建听力,植入人工耳蜗并提供一学年的康复训练经费[包括配发人工耳蜗产品1套,12000元术前检查、手术及术后5次调机费,术后一学年(10个月)14000元康复训练经费];为4名贫困聋儿配发助听器[包括为每名受助人提供2台全数字助听器,免费验配和一年内的调试;提供一学年(10个月)12000元康复训练经费];为11名已佩戴助听器或植入人工耳蜗的聋儿每人提供一学年(10个月)12000元康复训练经费。(经费为中央、省财政)

(二)肢体残疾儿童:为3名肢体残疾儿童实施矫治手术并提供康复训练经费、装配矫形器,每例手术补贴手术费10000元、术后康复训练费6000元、矫形器装配费1200元。(经费为中央、省财政)

(三)脑瘫儿童:为4名脑瘫儿童提供康复训练经费、装配矫形器,给予每人13200元的康复训练和矫形器装配补贴(其中训练费12000元,矫形器1200元)。

(四)孤独症、智障儿童:为2名孤独症儿童和5名智障儿童每人提供12000元康复训练经费。(经费为中央、省财政)

(五)辅助器具:为5名残疾儿童装配假肢矫形器,每人补贴5000元;其中零部件及材料费占60%,制作费(诊断评估、制作和适应性训练)占40%。为32名残疾儿童适配辅助器具,每人补贴1500元;其中产品购置费占90%,评估适配费(残疾现状评估、辅助器具适配、家长培训、适配教材等)占10%。(经费为中央、省财政)

三、项目和资金管理

(一)市残联根据各县区户籍人口基数比例将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任务数分配下达,并依据各县区任务数及经费标准及时下达到医疗康复训练机构,如有转介服务,则按照程序及时拔付到相应康复训练机构;人工耳蜗、助听器、假肢、矫形器、辅助器具等,由中央和省级统一采购下发后,及时下发到受益残疾儿童。

(二)各县区残联根据各类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实施办法(参照中国残联、财政部《残疾儿童康复救助“七彩梦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及各单项实施办法,全文另发),将应救助的贫困残疾儿童安排至残疾儿童定点康复机构(《全省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定点机构名单》另行文下发),按规范进行康复训练。

没有定点康复机构或本市康复机构不能满足残疾儿童康复训练的人员,市残联将残疾儿童转介输送至外市的康复机构进行康复;如各县区目前正在外市定点康复机构进行康复训练的或者家长(监护人)自行申请联系到外市定点康复机构进行康复训练的,同样认定为铜陵市完成了本市户籍残疾儿童的康复任务。

残疾儿童进入定点康复机构进行康复训练的,均应填写《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安置(转送)考核表》(附后),残疾儿童在完成规定时间的康复训练并经专家组考核评估合格后,持《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安置(转送)考核表》返回户籍所在市残联申领康复训练经费。

康复训练评估范文2

【关键词】盲校综合康复课 分流走班制 康复训练

一、什么是盲校综合康复课

盲校综合康复课程是一门以开发视力残疾学生潜能、补偿视觉缺陷、缩小视力残疾给学生带来的特殊性、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和继续学习能力为目标,融感知觉训练、社会适应、行为训练等多领域、跨学科的综合性课程,是盲校特有的重要课程,是我国视力残疾教育的重要内容。

二、目前我国盲校综合康复课开展现状

目前我国盲校康复课采取固定的班级授课制。但因视障学生除共性特点以外,不同学生之间因智力、性别、文化背景以及视力损伤的程度、致盲原因、致盲时间、眼睛现状、入学年龄、家庭环境等因素而形成了不同的学习状况及特殊需要,且每个学生差别较大。固定的班级授课制中,一个教师要同时面对十几个有着不同特殊需要的视力残疾学生,讲授统一的教学内容,采取统一的教学方式,这就致使康复内容并不是大部分学生最急需且行之有效的训练需求。康复训练项目大多需要教师手把手引导学生练习,一对十几的教学编制,40分钟的课堂时间,使得一个训练项目平均到每个学生身上,只有几分钟,而大多数时间里,大部分学生都处于无事可做、无人看顾的状态,教师整节课下来,始终处于高强度工作中,而学生的训练安全及训练强度都不能够达到要求。因此,固定的班级授课制并不能满足教学需求,而使盲校综合康复课流于形式。

三、盲校综合康复课新模式

最新的盲校综合康复课程标准将此课程内容设定为六个选修模块,这也对各盲校如何开设综合康复课提出了更高要求。

2014年9月,哈尔滨市特殊教育学校在丁丽辉校长的倡导下,大胆改革创新,将固定班级授课制改为分流走班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1.什么是分流走班制

分流走班制,第一,要为每个学生作全面的评估,评估内容包括学生基本状况、受教育程度、生理性视力残疾情况、功能性视力状况、学生心理状态、社会适应性评分、认知情况、除视力外其他感知觉情况、生活能力、特殊行为及是否伴有其他残疾等。第二,根据评估结果及家长、学生的期望,由各相关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制订出有针对性的个别教育计划,依据最需原则,为每个学生选定不同的康复项目、目标及内容。第三,各班同一时间开设康复课,打破班级界限,将需求相同、程度相近的学生,每1~4人编为一组,由相关教师开展训练。第四,视力残疾学生的康复训练形式需要多种多样,不同学生所需要的训练形式也会不同。教师可因人而异地选择不同的康复训练形式。康复训练可在课内完成,也可与必要的课前准备活动或课后延伸活动配合;可由任课老师独立完成,也可由班主任、生活教师等有关人员来共同完成。第五,在训练中期,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训练情况,及时调整训练内容、项目及组别。第六,在学期末的时候,对每个学生的康复训练进行再次评估,达到训练目标的学生为其更换下一难度的训练内容或转为次需特殊需要项目。

2.分流走班制的优势

分流走班制尊重视力残疾学生的个别差异,先评估后康复,先测试后教学,即使在同一训练项目、同一训练小组中,不同学生也根据个人具体情况,在康复训练内容、方法和手段上有所区别,保证了康复训练目标的指向性。

分流走班制因采取小组授课制,一个教师只面对需求及程度相近的少量学生,使得教师可以选择游戏、实践、真实情景、模拟情景、讲故事、强化训练、讨论、讲授等多样化的训练方式,保证了康复训练手段的灵活性。

分流走班制便于教师全面把握课程目标,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适当的教学内容进行康复训练,通过多种训练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康复,形成积极向上、自强不息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视力残疾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保证了康复训练结果的有效性。

分流走班制,更有利于获得康复效果的反馈信息,最大限度地帮助教师提高康复训练的效果,激励每个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康复。多元化的评价从每个学生的原有基础出发,注重学生在康复过程中的态度、情感、行为表现,重视学生付出努力的程度,评价是发展性的,而非终结性的,更能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功能,保证对课程下一步的实施建议的针对性。

【参考文献】

[1]盲校义务教育综合康复课程标准,2014.

康复训练评估范文3

【关键词】脑卒中;失语;康复训练

脑卒中致残病人出现失语症的比率高达20%~30%[1]。失语症病人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听理解障碍、口语表达障碍、阅读、计算、写字能力下降。因此,严重影响与他人的交流。自2004年以来,笔者对经头颅CT、核磁扫描证实为脑卒中后致言语障碍的病人,进行了语言训练,病人语言功能康复明显。现将训练方法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住院病人72例,男50例,女22例。年龄最大82岁,最小41岁,平均68岁。其中脑出血26例,脑梗死46例,均经CT或MRI确诊。病前均智力正常,言语流利,阅读、书写能力正常。按失语症分类诊断为运动性失语38例,感觉性失语23例,完全性失语11例。失语程度采用改良波士顿诊断性失语症检查法(BDAE)检查。言语障碍的评估标准:0度,不能用言语进行实际的思想交流或言语不能使人理解;Ⅰ度,能说极少量词汇及短语;Ⅱ度,能说单词或短句,对日常用语可理解,表达中存在语法上错误;Ⅲ度,对日常熟悉的事物或经历能较快地领悟或表达,对不熟悉的事物或经历则表达困难;Ⅳ度,多数情况下无言语障碍,但有时有理解障碍,言语欠流畅;Ⅴ度,言语障碍极轻,不易被他人察觉,仅病人自己有所体会[2]。根据评估标准,其中0度的有11例,Ⅰ度的有28例,Ⅱ度的有21例,Ⅲ度的有12例。笔者把经康复护理后评估标准提高2度者定为明显好转(如由Ⅰ度提高到Ⅲ度),评估标准提高Ⅰ度者为好转。

1.2方法

1.2.1运动性失语的康复训练运动性失语以语音训练为主。先做好心理行为干预,运动性失语病人最初多表现为抑郁、烦躁、易怒等,此时护士应给予耐心开导,并与家属一起制定训练计划。(1)发音训练:先要进行舌肌、面肌、软腭和声带运动的训练,以使语言肌肉的功能得以恢复。(2)词、句单音训练:发音训练1周后逐步训练病人说出单词-词组-短句。从简单的单词开始,逐渐加大难度。0~Ⅰ度病人以单词训练为主,Ⅱ~Ⅲ度的病人以词组、短句为主。(3)阅读训练:将适合病人发音的生活用语录制成磁带,让病人跟读,反复进行语言刺激。

1.2.2感觉性失语的康复训练感觉性失语以提高理解能力训练为主。(1)听觉训练:护士与病人采取一对一的形式,通过病人以往所熟悉的声音,如平常最喜欢的音乐等,刺激病人的听觉,强化应答能力,刺激思维,增加语言的理解力。(2)手势训练:通过病人较熟悉的手势激发其理解能力。如梳头,护士做梳头动作,让病人模仿、重复。(3)实物刺激:让病人说出所看到的实物的名字,护士可适当提醒,反复练习。(4)图片刺激:护士用图片边读边示意,并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让病人思考后回答,以锻炼病人对问题的理解能力。

1.2.3完全性失语的康复训练完全性失语康复训练时不应该过于着急,一般选用适当的难度,使病人基本能完成为宜。因部分病人的情绪常不稳定,连续生硬的语言可使病人失去信心而不能配合治疗。可请病人尽可能多地进行自我介绍,家庭成员介绍和自己的病史述说等,训练病人的表达能力,同时指导病人家属配合训练,可以互相促进效果。康复训练应因人而异,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2结果

本组病人采用BDAE检查法评价效果。在总共38例运动性失语的病人中,Ⅱ度以上病人或经过3~4周时间训练,掌握一般的词组、短句即能接受跟读或阅读短文的训练。有31例由Ⅰ度恢复到Ⅲ度,属明显好转,另有7例语言能力提高1度,总有效率达到100%。经康复锻炼后,感觉性失语的23例病人经6周训练有6例病人的恢复不稳定,只提高了1度,而其他17例病人效果较为明显,由Ⅰ度恢复到了Ⅲ度,不但对常用的语句能够理解,对日常熟悉的事物也能较快地表达,对于感觉性失语,康复疗效也满意,总有效率达到100%。但完全性失语的病人,经过语言康复治疗7周后,效果均没有运动性失语和感觉性失语恢复得好,有7例由0度恢复到Ⅲ度,仍有4例经康复后并无明显改善。见表1。

表1脑卒中康复锻炼效果(略)

3讨论

病人一旦确诊为失语,应立即进行语言训练,可加快代偿活动,帮助病人尽早恢复语言理解能力及表达能力。护理人员要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科学地评估失语的类型和程度,根据其类型和程度采取相应的训练方法,充分调动病人语言训练的积极性、主动性,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进行语言训练,大多数病人是可以恢复语言功能的。为取得好的训练效果,在训练过程中要教会家属语言训练的方法,使家属能够主动协助医护人员对病人实施康复训练。实践证明,家属的支持帮助是病人语言功能恢复的重要保证。

良好的心理准备是语言康复训练成功的基础和保障。运动性失语病人能理解别人的语言,但不能用口语表达自己的情感,因此常表现烦躁、易怒、情绪抑郁。而语言康复又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实现的。因此,帮助病人建立和巩固语言康复的信心和决心非常重要。完全性失语症较难治愈,对于此类病人来说进行系统的、频繁的语言康复治疗才能得出最好的疗效。而对于运动性失语症和感觉性失语症病人来说进行系统的、频繁的语言康复训练是肯定有效的,通过词汇的反复再现和再积累使病人重新能够与他人交流,使之回归社会、回归家庭、降低致残率。病人家属的积极配合可使病人达到语言恢复最好程度的必要条件。要根据病人不同时期的进步和表现改变训练计划,逐渐增加训练难度,并根据病人的职业和兴趣爱好,及时调整训练内容,使病人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进行语言训练,以改善交流能力,充分发挥残存功能,才能使失语症病人语言能力的康复达到最佳水平。

【参考文献】

康复训练评估范文4

关键词:激励法;骨科;术后;康复训练;应用

Excitation Method is Used in the Training of Postoperative Rehabilitation of Patients in the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WANG Juan1,LI Feng-li2

(1.Rehabilitation Center,The Old Cadre Rehabilitation Hospital of Henan Province,Zhengzhou 450008,Henan,China;2.Provincial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in Henan,Zhengzhou 450016,Henan,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motivation method in the role of orthopaedic patients with postoperative rehabilitation training.Methods 83 cases of orthopedic surgery patients randomly assigned application group 41 cases,42 cases and control group in the two groups were carried out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onventional rehabilitation training,group in the process of conventional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application incentive method for training,rehabilitation training (6 weeks) after three treatment for the patient of motion,unarmed strength,degree of pap index,the patients cooperate actively and to assess the satisfaction to increase the number of ways.Results From the function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with contrast,application groups of motion,muscle strength and pap index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with his hands,and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P

Key words:Excitation method;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Postoperative rehabilitation training;Application

骨科术后患者常常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康复训练对骨科术后患者的康复十分重要,由于患者术后疼痛、固定、对康复训练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和康复训练动作枯燥乏味等因素,患者在康复训练中缺乏信心,主观能动性差,从而影响康复过程及康复疗效,我中心将激励法应用到骨科术后患者的康复中,取得良好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9月~2013年12月,入住康复中心83例骨科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①应用组42例,男33例,女9例;年龄9~78岁;关节置换术12例,肱骨髁上骨折克氏针内固定3例,股骨中段骨折钢板内固定术8例,胫骨平台骨折交锁钉固定11例,腰椎滑脱复位内固定8例。②对照组41例,男33例,女8例;年龄15~76岁;关节置换术10例,肱骨下段骨折钢板内固定7例,股骨中段骨折钢板内固定术6例,胫骨骨折钢板内固定12例,腰椎盘突出开窗髓核切除术6例。

1.2 方法

1.2.1观察方法 对照组患者按照常规进行运动疗法、作业疗法、关节松动训练及中医推拿针灸等康复训练。应用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运用激励法进行康复训练。

1.2.2激励法

1.2.2.1关怀激励向患者及家属宣讲骨折术后相关知识,树立正确的康复理念,用亲切易懂的语言,告知患者主动康复训练与保持积极心理对疾病恢复的影响,充分调动内在的积极因素,对患者微小的进步及时给予肯定与赞扬,增加其自信心。

1.2.2.2目标激励确定康复目标,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兴趣爱好、康复愿望和动力的不同,设定科学完善的康复目标及计划。在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权、选择权的基础上,把目标分解成一个个易实现的小目标。找准切入点,以亲切坚定的语言强化每个动作的指令,让患者集中精力积极主动的进行康复训练。

1.2.2.3榜样激励邀请功能恢复又快又好的患者现身说法,从思想和行为上鼓励其他患者,不要急于求成,康复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过程,让患者以成功者为榜样,坚持康复训练以取得同样的成功。

1.2.2.4信任激励信任激励就是激励主体用自己的信任鼓励、尊重、支持、关怀的情感,对他人进行激励的方式[1],治疗师的信任建立了新的互助式的医患关系,不但激发患者的热情,营造良好的训练氛围,又有利于康复训练的顺利进行。

1.2.3评估标准治疗师康复训练前分别向患者讲解康复训练的方法及激励的方法,并进行评定。康复训练3个疗程(6w)后,再分别评定关节活动度(>20°-正常)、徒手肌力(>2级-正常)、日常生活能力的巴氏指数、患者主动配合度(能、否)和患者满意率的人数。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进行统计学处理,组间对比结果用t检验,率比较用x2检验,P<0.05视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从两组患者的功能、配合度对比来看,应用组患者关节活动度、徒手肌力和巴氏指数提高的人数明显增加,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而从配合度和满意率的人数对比来看,应用组同样有明显差异(P<0.05),见表1。

3讨论

激励是指根据活动参与的心理需要,科学地运用一定的外部刺激手段来激发参与者动机,调动参与者的积极性,使之朝着一定目标行进的心理过程[2]。大多数骨科患者术后卧床休息,由于疼痛、固定而活动减少,可引起肌力下降,关节纤维变性及强硬,甚至继发残疾[3]。康复训练可改善术后部位的血液循环,减轻组织水肿,提高组织氧含量,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粘连,有利促进骨痂愈合,功能的恢复。但由于患者术后疼痛,康复训练又是一个较漫长,持续过程,易产生厌倦心理,缺乏信心和主观能动性,激励可提高患者为目标而奋斗的欲望,调动患者适应能力的积极性和进取心,提高患者对自我价值的认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4]。从表1可看出应用组患者的功能、配合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激励法应用到骨科患者术后的康复训练中,充分调动了患者主观能动性,保证康复训练时间和强度,增强康复训练效果,更好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郝燕,杨云霞,激励原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锻炼护理中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2009,3(47):124-125.

[2]刘艳华,梁芳,论激励机制与人本关怀在教学管理中应用[J].护理研究,2009,23(8):2217.

康复训练评估范文5

【关键词】 早期康复训练;急性脑梗死;神经内科干预

DOI:10.14163/ki.11-5547/r.2016.34.015

Evaluation of application effect by early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in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patients HUANG Hui. Department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Jiangsu Nantong City Geriatric Rehabilitation Hospital, Nantong 22600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early application effect by early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in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patients. Methods A total of 140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7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neurological intervention (body position management and basic health education guidance)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additional early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intervention. Comparison was made on curative effec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Barthel and Fugl-Meyer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t admission (P>0.05). After 1-month intervention, both groups had obviously improved Barthel and Fugl-Meyer scores, comparing with those at admission.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Barthel score as (60.23±5.23) points and Fugl-Meyer score as (64.23±5.09) points, which were all higher than (51.22±4.87) and (52.22±5.40) points, and their differences all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Key words】 Early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Neurological intervention

随着近年来生活方式、生活节奏的改变以及人口老龄化的加快, 脑梗死的发病率随之增加, 不仅具有起病急、进展快、死亡率高的特征, 且存在较高致残率, 因此应该实施相应的干预降低脑梗死患者的致残率, 提高生活质量[1]。本院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给予早期康复干预, 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月~2016年6月本院诊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40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均经影像学CT或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符合脑梗死诊断标准[2];单侧偏瘫;无全身其他重大系统疾病;无家族遗传史;知情同意。排除既往有痴呆病史的患者。其中男76例, 女64例;偏c部位:左侧80例, 右侧60例;年龄最小56岁, 最大90岁, 平均年龄(64.53±8.49)岁。接受教育时间0~14年, 平均时间(5.22±2.94)年。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70例。

1. 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神经内科干预, 即给予管理和基本健康教育指导(包括介绍病因病理、治疗、饮食、功能位摆放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早期康复训练干预, 为患者一对一地进行康复评估、制定计划、实施训练[3-6]。具体方案如下:①评估。包括患者认知功能、肌力、肌张力、言语能力、吞咽能力等基本情况。②计划。根据评估情况, 制定运动功能、认知功能、言语功能、吞咽功能、心理支持等方面计划。③实施。a.运动功能训练:患者在卧床休息时, 给予患肢良姿位摆放, 防止患肢的挛缩和关节脱位变形, 如当患肢肌力≤3级时, 进行床旁患肢各关节被动运动。b.认知功能训练:指导家属与患者沟通的方法, 通过讲话、交谈、读报等形式利用言语刺激, 提高患者觉醒能力和环境辨别能力;随着患者认知能力的逐步改善, 对患者记忆力、注意力、计算力、定向力等加强锻炼。c.言语功能训练:指导患者通过舌尖运动进行练习, 利用认字卡片、写字板等工具, 从简单的单字、单词, 到常见短语、简单对话, 循序渐进, 反复强化训练内容, 并教会患者家属配合及学会自行操作, 以达到改善患者状态、促进能力提高的目的。d.吞咽功能训练:根据评估判断的吞咽障碍程度, 按照患者配合能力逐步训练, 针对患者具体采用的方法包括呼吸控制训练、口舌下颌训练、冰刺激方法、门德尔松手法、咳嗽及发音训练等。e.心理支持:指导患者家属积极参与, 要求家属从生活上、精神上给予患者家庭支持, 树立共同战胜疾病的信心。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情况根据参考文献[7]分为显著进步、进步、无效, 总有效率=(显著进步+进步)/总例数×100%。②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③神经运动功能采用Fugl-Meyer评定。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入院时, 两组患者Barthel、Fugl-Meye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个月后, 两组Barthel、Fugl-Meyer评分均较入院时明显提高;且观察组Barthel评分为(60.23±

5.23)分、Fugl-Meyer评分为(64.23±5.09)分, 均高于对照M的(51.22±4.87)、(52.22±5.40)分,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脑梗死是由于各种原因使脑部组织缺血缺氧, 导致病变坏死。在临床上表现为神经功能缺失、半身不遂、偏瘫、行动不便以及语言障碍等, 有很高的致残、致死率, 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命安全[8-11]。对于脑梗死后遗症, 药物治疗具有一定的局限性[12], 早期康复训练通过肢体、语言等对运动通路神经元起到刺激性作用, 提高兴奋性, 获取合理的运动输出, 促使肢体功能康复[13, 14];实施早期康复训练, 还可以避免肌肉萎缩, 防止出现继发障碍, 增加患肢感觉的刺激性, 在一定程度上促使细胞复活与再生[15];与此同时通过反复的练习和刺激, 可以使得脑部中枢神经系统形成新通路, 诱发出新的反射弧, 发生代偿作用[16]。从另外一个角度分析早期语言康复刺激, 可以使得患者在心理上产生一种暗示作用, 增强患者对康复的主观欲望, 在较短的时间内, 发生主动运动[17]。除此之外, 早期康复训练还能刺激患侧活动, 避免患侧肌肉出现萎缩, 防止关节出现畸形或脱位, 为远期恢复提供了有利的条件[18]。本文结果显示入院时, 两组患者Barthel、Fugl-Meye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个月后, 两组Barthel、Fugl-Meyer评分均较入院时明显提高,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 给予脑梗死患者早期康复训练干预, 可以显著提高Barthel、Fugl-Meyer评分, 神经功能缺损恢复良好, 有效避免关节僵硬、肌肉萎缩, 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敏娜. 早期康复训练对脑中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康复重要性及防止异常模式. 中国卫生产业, 2014, 12(10):102-103.

[2] 王进明. 老年脑中风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应用探讨. 中外医学研究, 2013, 14(7):51-52.

[3] 徐平, 肖波, 郭桂香, 等. 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观察.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13, 22(2):109-111.

[4]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撰写组.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0, 2(4):16-19.

[5] 赵继宗, 周定标. 神经外科学. 第3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4:133-135.

[6] 陈锡栋. 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规范化康复治疗的效果研究. 当代医药论丛, 2016, 14(12):113-114.

[7] 杜恩. 老年脑中风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应用研究. 成都医学院学报, 2014, 12(2):51-52.

[8] 周晓娜, 张明, 李雅晴, 等. 急性脑梗死溶栓患者早期康复疗效观察. 中国康复, 2016, 31(3):177-179.

[9] 赵联伟. 康复训练及物理方法治疗脑卒中早期81例. 中国疗养医学, 2016, 25(5):483-484.

[10] 董卓林. 早期介入康复治疗对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 基层医学论坛, 2016, 20(18):2473-2474.

[11] 牛家兰. 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安徽医学, 2010, 31(3):278-279.

[12] 谭莉, 王敏. 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四川医学, 2010, 31(12):1889-1890.

[13] 毛继玲. 早期康复护理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齐鲁护理杂志, 2012, 18(1):96-97.

[14] 李志鹏. 早期康复训练在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中国伤残医学, 2016, 24(15):59-60.

[15] 江雪琴, 王艳娜. 早期康复训练在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9, 6(14):31-33.

[16] 王清, 陈湘玉, 沈小芳, 等. 超早期活动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康复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护士进修杂志, 2015(19):1743-1745.

[17] 邱雁飞, 梁妙玲, 李秀芬, 等. 偏瘫康复训练视频在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内科, 2015, 10(5):733-734.

康复训练评估范文6

【关键词】 “四体一体”健康教育模式;单纯性胸腰段椎体骨折;康复训练

单纯性胸腰段椎体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脊柱损伤,病情往往较为严重,致残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劳动能力和生存质量。本病的治疗除了有效的外科治疗外,正确而及时地进行康复训练对患者功能恢复一样具有重要的价值。目前,康复训练尚未纳入到医生工作中[1],基本上由护士采用健康教育的方式督促患者完成,但是护士因专业知识有限,难以对患者进行全面而详细的康复指导,若盲目地对患者实施康复训练,加上患者及家属也是被动接受,不仅会因锻炼方法不当而造成严重并发症,后遗症以致丧失劳动能力甚至危及生命,还可能引发医疗纠纷。为使单纯性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取得最佳康复效果,我院自2008年4月至2011年4月,在单纯性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康复训练中采取了“四位一体”的健康教育模式,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4月~2011年4月我院收治的单纯性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71例,其中男53例,女18例;年龄18-56岁,平均年龄38.5岁;致伤因素:交通事故39例,高处坠落23例,重物砸伤9例;手术治疗52例,保守治疗19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以下条件:①外伤所致胸腰段椎体骨折;②患者生命体征稳定;③均经CT确诊;④无神经症状;⑤患者既往身体健康,无严重内科疾患。将符合条件的71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36例,对照组35例;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损伤部位及程度、治疗方法比较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实施方法。对照组由医生、护士指导、督促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无系统计划、无训练要求,家属一般不参加,患者也只是被动接受,康复训练教育不系统不全面。实验组方法:⑴患者入院后,医生和责任护士对患者的伤情进行评估,告知患者及家属康复训练对胸腰段椎体骨折治疗的重要性,以及患者、家属共同参与康复训练的目的及意义,以取得患者及家属的配合。⑵责任护士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如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个性、习惯、文化背景等,然后将收集到资料与患者、家属及经治医师核实后,医生、护士、患者及家属共同讨论评估患者的认知和需求状况,确定患者现有的或潜在的康复训练问题,全面评估患者功能障碍的性质和程度,制订具体的康复训练计划,计划由医生、护士、患者各执1份。⑶进行康复训练时先由医生在病床边亲自为患者示范康复训练的项目,并对护士、患者、家属讲解目的、注意事项。如在指导患者执行垫枕练功自身复位法时,医生一定要讲明垫枕复位的原理,并指导患者及家属把枕头垫在伤椎后凸畸形的部位,高度宜逐日增高,由开始时的5-8cm,适应后1周内达到15-20cm并保持,以避免因垫枕位置不当或高度不够而影响椎体的完全复位[2]。在患者接受指导后,医生和护士要耐心聆听患者的感受及家属的建议,对每一个问题找到最适当的患者和家属易于接受的解决方法。在整个康复训练过程中,责任护士要经常检查患者执行情况,对训练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耐心和针对性指导,并定期与患者、家属沟通,进行效果评价。⑷医生、护士根据患者所处疾病的不同阶段,不断修订、充实、调整康复训练计划,有针对性对患者进行指导。如在伤后早期,指导患者卧硬板床;伤后第二天,只要患者伤情允许,即可指导患者开始腰背伸肌功能锻炼以促进腰椎骨折的复位;8周后,经X线检查骨折复位满意者,可指导患者进行治疗性的站立、步行训练;出院时应告知患者仍需康复训练的项目及注意事项。

1.2.2 评价标准及方法。⑴功能恢复的情况。伤后3-6个月进行评估,分为优、良、差3个等级。优:腰部活动不受限,恢复工作,能坐2h以上无明显腰背部疼痛无脊柱畸形;良:腰部活动轻度受限,可从事轻体力劳动,坐卧2h以上腰背部疼痛明显、脊柱轻度畸形(后突角小于10°);差:腰部活动严重受限,生活可以自理,腰背部经常疼痛、脊柱明显畸形(后突角大于10°)。⑵并发症发生率。并发症包括:坠积性肺炎、压疮、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直、腹胀及便秘、泌尿系感染等。⑶康复训练掌握情况。将康复训练内容接受情况分为优、良、差3个等级,优:患者能复述85%以上的康复训练内容,并能准确地执行所教授的方法;良:患者能复述50%-85%的内容,能较准确地执行所教授的方法;差:患者能复述内容不足50%,不能准确地执行所教授的方法。

1.2.3 数据处理。数据经过归纳整理后,采用x2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组患者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康复训练内容掌握情况,比较分别见表1、表2、表3。

表1 2组患者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优 良 差

组 别 例数 例数 % 例数 % 例数 %

对照组 35 18 51.43 13 37.14 4 11.43

实验组 36 29 80.55 6 16.67 1 2.78

注:2组比较,P

表2 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有 无

组 别 例数 例数 % 例数 %

对照组 35 4 11.43 31 88.57

实验组 36 0 0 36 100

注:2组比较,P

表3 2组患者康复训练内容掌握情况比较

优 良 差

组 别 例数 例数 % 例数 % 例数 %

对照组 35 19 54.3 11 31.4 5 14.3

实验组 36 30 83.3 5 13.9 1 2.8

注:2组比较,P

3 讨论

胸腰段一般指胸10~腰2段脊椎。此段结构有三个特点:①其上为较固定的胸椎,胸腰段成为活动的腰椎与固定的胸椎之间的转换点,躯干活动应力易集中于此;②胸椎生理后突,腰椎生理前突,胸腰段为两曲度的衔接点,肩背负重应力易集中于此;③关节突关节面的朝向在胸腰段移行。胸腰段脊柱在结构上的三个特点,构成胸腰段脊柱损伤发生率高的内在因素[3]。因此胸腰段椎体骨折不论是在日常劳动中还是在交通建筑事故中均较为常见,且是一种较严重的创伤,如治疗和护理不当,将遗留棘突后凸畸形和慢性腰痛,甚至不同程度的残废。科学的康复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脊柱的稳定性和柔韧性,提高自护水平和生活能力。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识,使其在最佳的精神状态下接受康复训练,对患者的康复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传统的健康教育是由责任护士实施,由于受经验、知识水平、责任心的影响,护士不能根据患者的知识层次、个体、职业进行通俗易懂的讲解,传授相关知识给患者时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4]。而单纯性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的康复训练需要的健康教育知识专业性较强,护士对该病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了解甚少,因此需要医生的参与,通过医护合作为患者提供正确而详细的康复指导。传统的健康教育责任护士往往以自己的工作为中心,不考虑患者的生理、心理对健康教育的需求,只是单纯的灌输式教育,不能激发患者主动参与的积极性[5]。而单纯性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的康复训练是一个长期坚持、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需要患者主动自觉的参与和家属的监督协助。

我院在单纯性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康复训练中采取的“四位一体”健康教育模式,即医生、护士、患者及家属共同参与康复训练计划的制订与实施,就将医生的正确指导性、护士的监督示范性、家属的协、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及个体差异性有效地结合起来,由医生亲自示范康复训练动作弥补了护士健康教育专业知识的不足,护士在医生的指导下对患者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及评价效果;患者由于是主动学习而不是被动接受,学习热情提高了,对康复训练的内容掌握的更好了。再加上家属的协助与监督,避免了在康复训练中由于患者及家属对康复训练的重要性及正确性认识不足导致的盲目接受,有效地提高了患者的康复时间及质量,减少了并发症及医疗纠纷的发生,提高了护理质量。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结果充分证明了“四位一体”健康模式应用于单纯性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的康复训练中,具有很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杨俊. 骨科患者健康教育的有效性调查分析. 护理学杂志,2007,22(4):53.

[2] 尚天裕. 中国接骨学.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361

[3] 胥少订,葛宝丰,徐印坎. 实用骨科学.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598.

[4] 何力,周正颜. 临床护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国中医药资讯,2011,2(38):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