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开放呼吸道的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开放呼吸道的方法范文1
【关键词】气道开放;儿科;窒息;护理抢救
意外窒息是我国婴幼儿意外伤害的主要原因之一,每年有超过2500名的0~4岁因意外窒息而夭折,而更多的幼儿因此终生残疾[1]。婴幼儿的气管很细,即便很小的颗粒被误吞活吸入,也易阻塞气管,导致窒息。开放气道方法是抢救窒息患儿的一种常用的救护措施,本文就开放气道方法在儿科窒息护理抢救中的应用进行临床观察,探讨其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儿科在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窒息患儿22例,其中男患儿17例,女患儿5例,年龄≤6岁,平均年龄2.3岁,所有患儿均排除气管异物者,且所有患儿均无其它合并疾病。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例患儿,观察组患儿采用双手托上颌法,对照组患儿采用仰面抬颌法,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等一般情况方面均无明显差异,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首先将患儿置于合适的,一般是采取仰卧位,将患儿的头、颈、躯干平卧且保持无扭曲,使口、咽、喉和气管处于直线位置,摆好后立即清除口腔内的分泌物,即可采用不同的方法施行徒手开放气道术。
1.2.1 观察组
对观察组患儿采用双手托上颌法:双手托起下颌,使头部后仰,双手拇指从面颊处嵌入臼齿间使寰枕关节轻微向前,双手食指和中指并拢放在下颏骨处,同时推开下颌,快速打开气道,并托住颈部,保持头部后仰的姿势,但也注意不要过度伸展。在操作时还应注意不要压迫患儿的颈前部颏下组织,以免压迫气管。
1.2.2对照组
对对照组患儿采用仰面抬颌法:抢救者一手放在患儿的前额,并向后向下按压,使患儿头部后仰,另一只手托住患儿的颈部向后抬颈,并保持颌部向前抬起。注意两组患儿若手法气道开放无效则立即改行气管插管等抢救措施。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儿的气道开放的评价时间和气道开放的程度进行比较,其中气道开放程度的判定标准:完全开放:经治疗后患儿临床症状消失,可正常平静的呼吸;部分开放:出现鼾声,口唇由紫色慢慢转为红润色;无开放:治疗后的10s内患儿不能重建自主呼吸,临床症状无改善。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6.0系统软件进行资料的统计分析,计量数据采用(`x±s)表示,并应用X2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结果
2.1 对两组患儿气道开放时间的比较
观察组气道开放时间在1~5s之内,平均气道开放时间为(1.73±0.3)s,对照组气道开放时间在1~10s之内,平均气道开放时间为(3.9±0.8)s,两组比较,观察组气道开放平均时间明显小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 对两组患儿气道开放程度的比较
观察组完全开放8例,部分开放3例,无开放患儿0例,对照组完全开放4例,部分开放4例,无开放3例,两组比较,观察组气道开放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新生儿窒息是新生儿死亡的原因之,也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胎儿娩出时以及出生后数分钟内,无呼吸或呼吸抑制者称新生儿窒息。它是新生儿围产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发生窒息后,因缺氧可对小儿神经系统及各器官造成不利影响,严重窒息可导致不可逆的缺血、缺氧性脑病,以致造成小儿智力低下,脑瘫、癫痫等后遗症。做好新生儿窒息复苏护理,是减少窒息儿并发症,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和伤残率的关键之一[2]。
目前,窒息是导致婴幼儿死亡的第四大原因,对小儿窒息抢救的关键是及时的开放气道,恢复患儿的有效通气,并达到保护脑组织的目的,并且小儿的基础耗氧量是成人的2倍,因此快速打开气道尤为关键。气道开放的方法主要有三种,双手托上颌法、仰面抬颌法和仰面拉颌法。由于儿童的气道具有较为独特的解剖特性,气管的声门开口高,且较为靠前;舌较大,位于口与声门之间,在口腔内占据了大部分空间。因此仰面抬颌法的方法打开口腔较为困难,不易听到呼吸,且易导致患儿的腺样体和扁桃体受到损伤,可能会进一步的导致呼吸梗阻,不利于快速重建呼吸[3]。而双手托上颌法是使面颊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并使舌和会厌呈向上状态,推开下颌,寰枕关节轻微向前,有利于打开气道,且双手托上颌法操作简单,成人的手指较宽,利于掌握。但需要注意的是,对于牙关紧闭的患儿不易行此法,以免损伤牙齿和颊黏膜。
在本组的资料中,对应用双手托上颌法的观察组和应用仰面抬颌法的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组患儿的气道开放时间明显小于对照组,气道开放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 陈英,黄大海,王清鸥,等.院前心肺复苏成功的相关因素分析[J].新医学,2009,39(5):320- 321.
开放呼吸道的方法范文2
【关键词】气管切开;吸痰;呼吸道粘膜;损伤;原因分析;对策
为了保持呼吸道通畅,保证良好的肺通气和肺换气,对不能自主排痰的患者需要进行气管内的负压吸痰操作,以清除呼吸道内的分泌物。而吸痰操作不当会导致呼吸道粘膜的损伤,加重患者的病情,延长治疗时间,乃至产生严重的后果。对我院神经外科92例气管切开患者进行统计,分析因吸痰操作造成呼吸道黏膜损伤的原因,对105例进行气管切开的患者实施干预措施,有效地减少了因吸痰操作不当而导致呼吸道粘膜损伤的发生。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2012年1月――6月的92例进行气管切开患者为调查组。男58例,女34例,年龄13-87岁。7月-12月收治的105例为干预组。男69例,女36例,年龄8-85岁。结果调查组呼吸道黏膜损伤的发生率为73.2%,干预组的发生率为4.6%,降低了68.6%。
2原因分析
2.1操作者人的因素护士吸痰操作的技能培训不到位,特别的是低年资的护士对负压吸痰操作流程不熟练,对吸痰可能产生的护理并发症不掌握,对由此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认识不足,缺乏严谨的职业操守等人的因素是导致呼吸道粘膜损伤的主要原因。
2.2吸痰管的因素吸痰管的材质、型号选择不当,吸痰前不充分。
2.3吸痰的选择时机不正确定时吸痰和吸痰过勤。
2.4负压过大。
2.5吸痰管插入过深。
2.6吸痰时间过长。
2.7吸痰管旋转的方法错误,提拉吸痰管吸痰等方法。
3对策
3.1加强对护士的管理重点对低年资的护士进行综合素质的培养,树立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从吸痰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到人工气道的管理等全面进行理论和实践技能培训,让护士全面掌握气管切开术后吸痰的正确方法。建立健全考核和监督机制,及时地发现护士操作中的不足,及时进行纠偏。通过提高护士责任心和实践技能,减少吸痰操作并发症的发生。
3.2选择合适的吸痰管吸痰管宜选用管壁光滑、软硬适中、多孔、透明、压力可控的硅胶管。建议成人和儿童使用的吸痰管的外径小于其他使用的气管切开套管内径的50%,婴儿小于70%[1]。吸引前要用无菌注射用水或生理盐水充分,的长度要大于气管内套管2cm。
3.3把握正确的吸痰时机机械通气的患者高压报警时,要先要检查气道阻塞的原因,排除其他因素再进行气道内吸引。无机械通气的患者,血氧饱和度下降,呼吸不畅出现咳嗽,听诊有音等情况才进行吸引。
3.4选择合适的压力美国呼吸治疗协会2004年提出成人适合的负压范围13.3-20.0KPa。吸痰吸引负压波动范围较大,不同病种、不同病情的患者应采取不同的吸痰负压,并应注意气道湿化及吸痰过程中患者的反应,以此为依据来选择合适的吸引负压。一般先从13.3KPa开始吸引,观察吸引效果。必要时在逐渐加大负压,最大时不超过20.0KPa。也可采用间断使用负压,可减少黏膜的损伤,且抽吸更为有效[2],即将吸痰管插入气道时将尾端侧孔开放,吸引时用左手拇指间断开放关闭吸痰管侧孔,间断使用负压。
3.5吸痰管插入深度适中气道插入深度为气管套管的长度再延长1-2cm,有附件者另加附件长度[3]。
3.6吸引的时间准确吸引时间小于15s,若一次未吸净,可暂停3-5分钟再吸引。
3.7改进吸痰管旋转的方法右手可带无菌手套持吸痰管,插入气管内套管时动作轻柔,严禁带负压插管。抽吸时,用拇指和食指左右旋转导管360°,边旋转边上提导管,减少导管前端和侧孔的负压与呼吸道黏膜接触的时间。
4小结
气管切开术后的患者,通过加强对护士的管理,选择合适的吸痰管,采用正确的操作方法,能有效减少因吸痰操作不当而导致呼吸道粘膜损伤的发生。
参考文献
[1]AARC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Endotracheal Suctioning of Mechanically Ventilated Patients with Artficial Airways 2010[J].Respir Care,2010,55(6):758-764.
开放呼吸道的方法范文3
【关键词】机械通气;密闭式;开放式;吸痰
Comparative Observation of Close Type and Open Type Sputum Aspiration Method in Mechanical Ventilation Patients
Wang HuipingZhang JianyingHuang Bin(Buji People's Hospital,Shenzhen 518112,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compa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close type sputum aspiration and open type sputum aspiration.Methods:Randomize 60 cases of mechanical aspiration patients into two groups as observing group and control group,each group contains 30 cases.The observing group adopted close type sputum aspiration,however,open type sputum aspiration was applied in control group.Then we observed the SpO2,HR value,respiratory tract mucosa damage,pulmonary infection situation and occurrence time etc.before and after the sputum aspiration in both groups.Result:Comparison of SpO2,HR value,respiratory tract mucosa damage,pulmonary infection situation and occurrence time before and after the sputum aspiration in both group,the average p value was below 0.05,which means th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se two groups.Conclusion:The result suggested that the close type sputum aspiration method can well maintain the oxygenation,sustain the stable of hemodynamics,effective precaution of cross infection,as well as considerable safety in operation.The effect of close type sputum aspiration was better than the open type,which may diminish the pulmonary infection incidence,prevent phlegm obstruction,and alleviate the nursing workload and nursing labor.
【Key words】Mechanical ventilation;Close type;Open type;Sputum aspiration
机械通气病人气管内吸痰是呼吸道护理中的一个重要措施,其目的是将呼吸道的分泌物及时吸出,保证呼吸道通畅,对维持通气功能、预防肺部感染等具有重要意义。常规吸痰方式为开放式,由于需要断开与呼吸机连接,操作复杂,不能够维持有效通气和氧合,增加了交叉感染机会;而密闭式吸痰操作简便、迅捷、安全。为寻求更适合机械通气病人的吸痰方式,我院于2005年4月至2008年4月采用密闭式与开放式吸痰方式对60例病人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5年4月至2008年4月入住ICU行机械通气的6O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9例,女21例,年龄18~81岁,平均年龄(61.20±6.17)岁。脑挫伤16例、慢阻肺14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8例、急性重症胰腺炎6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5例、颅内出血4例、冠心病3例、重型胸腹联合伤2例、其它2例。将60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密闭式吸痰组)、对照组(开放式吸痰组)各30例。两组年龄、性别、病种、病程及通气状况等,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 吸痰方法
1.2.1.1 治疗组采用意大利MALLINCKRODT DAR公司生产的密闭式吸痰装置。①开保护帽,把负压吸引控制阀连接到负压吸引器,根据需要调节吸引器负压,将密闭吸痰装置接口与呼吸机和气管导管连接,需要时可使用连接管;②逆时针旋转病人通路阀至打开位置,用一只手将吸痰管插入气管导管至适当深度,用另一只手固定吸引器与导管连接的部分;③按住负压吸引控制阀进行旋转吸引,边吸边撤吸痰管,直至完整地看到导管前端的黑色标记;④顺时针旋转病人通路阀至关闭位置,使吸痰管与病人气道完全隔开。此时应完全可见黑色标记;⑤清洁吸痰管时病人通路阀必须位于关闭位置,确保吸痰管与病人气道完全隔开,用灭菌治疗碗盛生理盐水冲洗吸痰管,按住负压吸引控制阀边冲洗边吸;⑥更换吸痰管病人通路阀必须位于关闭位置,确保吸痰管与病人气道完全隔开,顺时针旋转取下吸痰管,如同一病人需要再次使用,可用盖帽封口;⑦进行纤支镜检查时,先取下吸痰管,用自动封帽盖住封口,旋转至打开位置,即可进行纤支镜操作,此时机械通气的压力维持不变;⑧有些型号的呼吸机如PB840呼吸机不配有雾化吸人器。给呼吸道护理带来许多不便,此时可将通路阀位于开放位置,顺时针取下吸痰管,将雾化器连接管与通路阀前端相连即可在不脱机状态下行雾化吸人。
1.2.1.2 对照组采用12~14号抗静电吸痰管(广东电白卫生器械厂生产),选择吸痰管大小以不超过气管导管内径的1/2或1/3为宜。①连接:戴一次性无菌手套,撕开吸痰管外包装后连接负压吸引器并调节负压值;②吸痰:吸痰前给纯氧2min,按无菌操作,脱开呼吸机,将吸痰管轻轻插入呼吸道,按压负压器开关即可吸痰,此时是开放式吸痰,呼吸机须断开,故吸痰时间和次数受限制,需二名护士协助操作(因尽量缩短断开呼吸机时间)。需稀释痰液时,可将稀释液直接注入气道内(稀释液不宜过多,注入气道时沿导管壁缓慢注入,以免引起病人呛咳),吸痰结束后将一次性手套连同吸痰管一起作感染性废物处理,进行有效洗手。
1.2.2 评估指标①吸痰前后SpO2、HR变化:两组病人分别在吸痰前后用多功能监护仪测定SpO2、HR变化;②呼吸道粘膜损伤:观察吸痰后是否出现血性痰液;③肺部感染:病人在使用呼吸机后通过其痰培养检查,观察肺部感染发生率及发生时间,感染细菌种类。
1.2.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0.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结果
2.1两种吸痰方法对HR、SpO2的影响见表1。表1可看出,两组病人吸痰前后0.5minSpO2、HR值比较:治疗组SpO2、HR值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吸痰后SpO2明显低于吸痰前,呼吸频率明显快于吸痰前,P>0.05,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种吸痰方式对呼吸道粘膜损伤、肺部感染发生率及发生时间的影响见表2。表2可看出,治疗组吸痰前后血痰、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肺部感染发生的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
3讨论
密闭式吸痰于80年代初在美国应用于临床,吸痰系统可直接连接在患者气管插管与Y型管之间,该系统最显著特点为操作时无需断开与呼吸机连接终止机械通气。在环境保护,医务人员保护及减少交叉感染方面的优势毋庸置疑。因其操作是在密闭条件下进行的,避免了分泌物喷出造成的对人、物及环境的污染,加强了医疗护理工作的安全性。
密闭式吸痰因无需断开呼吸机,可以减少吸痰所造成的肺容量下降及肺泡萎陷,避免了因肺泡萎陷而造成的严重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克服了肺泡萎陷与复张形成的剪切力,减少了肺组织再损伤;开放式吸痰时必须断开呼吸机,中断机械通气,导致肺容量大幅度下降及呼气末正压(PEEP)丢失,而密闭式吸痰从根本上解除了这一不利因素。Maggiore等[1]报道,使用密闭式吸痰时患者肺容量损失较小,有助于维持肺泡形态、保持肺泡功能。本研究亦显示采用密闭式吸痰时由于不断开呼吸机,患者肺容量降低少,SpO2、HR值无明显变化,有利于维持较好的氧合和防止出现反射性心率增快。Johnson等[2]对127次开放式吸痰和149次密闭式吸痰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开放式吸痰引起吸痰过程中平均动脉压力的显著升高,两种吸痰方法都引起平均心率升高,但吸痰结束30s后,开放式吸痰患者平均心率明显高于密闭式吸痰患者,并且密闭式吸痰很少出现心律失常;开放式吸痰组动脉血氧饱和度和全身静脉血氧饱和度降低,而密闭式吸痰组动脉血氧饱和度和全身静脉血氧饱和度无明显降低。王晓萍[3]研究发现,与开放式吸痰相比,密闭式吸痰前后心率、平均动脉压(MAP)无显著变化,保持了血流动力学的相对稳定,提高了工作效率。
密闭吸痰管远端柔软易弯曲,尖端由超软材料制成,导管前端侧壁为4孔设计(此设计可保证导管始终位于气道中央)使贴壁吸痰的可能性降至最低,减少了损伤黏膜的可能性,使吸痰操作最大限度地安全进行。本组患者采用密闭式吸痰气管损伤、肺部感染率明显低于开放式吸痰,说明了密闭式吸痰对病人的气道损伤小,能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但缺点是增加了患者的医疗费用。
参考文献
[1]Maggiore SM,Lellouche F・Pigeot J.et a1.Prevention of endotracheal suctionin induced alveolar derecruitment in acute lung injury.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2003,167(9):1215-1224.
开放呼吸道的方法范文4
【关键词】 气管插管;固定;湿化;吸痰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33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419-01
1 气管插管的固定
对使用机械通气的病人而言,大多数人从来没有过类似的经历,因此,经常会出现焦虑抑郁恐惧悲哀愤怒害怕敌对等情绪反应。气管插管病人非计划性拔管是经常出现的问题,因此要加强气管插管的固定。
1.1 采用适宜的固定方法 正确固定气管插管,可以较好的预防气管插管脱出。保证气管插管的固定在位,需要定时检查及时更换固定胶布或固定带。比较实用的固定方法是在胶布固定的基础上另加系带一条,长度依据病人头颅大小,经过枕后沿乳突或耳廓上在插管上系紧,再环绕1-2圈后打结,松紧以可容纳一指左右推动插管不滑动为宜,采用此方法意外脱管率明显降低。经口气管插管的病人可采用新型口导管固定器,可以较好的预防器官脱出。
1.2 做好气管插管的观察与记录 气管插管的深度,气囊的充气量,直接影响到病人的通气及喉头水肿与溃疡的发生,所以严密观察并做好气管插管的记录至关重要。气管插管的观察记录包括:气管插管外露长度,气囊充气量,充放气时间,固定胶布或固定带更换时间,插管日期,插管型号和插管途径。每班护士均应按此准确记录并在交班时严格查对,如有出入应及时查明原因并采取措施。
1.3 规范护理操作程序 护士在进行护理操作时失当及巡视不到位,是病人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之一。因此,需要规范护理操作程序,掌握技巧,加强巡视。使用呼吸机的病人在翻身,搬运等操作时,要保持病人头颈部与气管插管导管活动的一致性。吸痰时,要一只手妥善固定,另一只手持吸痰操作。清醒病人操作前要告知病人取得同意与配合,操作中动作轻柔不可过猛;做口腔护理时,注意检查经口插管病人气管插管位置与固定是否妥当;对于非清醒病人或不配合病人注意巡视,适当时候采取及时有效的肢体约束,防止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
1.4 加强心理护理于相关知识的培训 气管插管的病人有语言障碍,加强沟通与心理护理,能稳定病人情绪;讲解气管插管的意义及导管脱出的危害,同时告知床上活动的注意事项,可以避免自行拔管的发生。
1.5 非计划性拔管高危时段与高危人群 有报道23:00-2:00,6:00-8:00是病人拔管的高危时段,高龄,意识障碍是非计划性拔管的高危人群。谵妄是引起病人自行拔管的重要因素。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夜间高于白天,与谵妄状态昼轻夜重,夜间迷走神经兴奋,心率,呼吸频率降低,病人易出现头痛,烦躁幻觉等精神障碍有关。
2 气管插管的湿化方法
做好气管插管病人的气道湿化管理,是保障气道通畅,改善病人通气与换气预防感染的前提条件。
2.1 蒸汽加温湿化 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病人,利用呼吸机上的电热恒温蒸汽发生器进行湿化,使用时湿化器贮水罐内加无菌蒸馏水,湿化器温度调控在32-35摄氏度。
2.2 间断气道内滴注法 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人工气道湿化法。用注射器抽取3-5ml湿化液,沿气管插管管壁滴入气道内,1-2h滴入一次,吸痰前后也可适量滴入,使病人将湿化液吸入气管深处,从而起到或者提高稀释痰液,湿化气道作用。
2.3 持续气道内滴注法 输液管持续滴注与泵注持续滴注。利用精密输液器剪去针头,头皮针软管部分插入气管插管内15-18cm,以0.2-0.4ml/min的速度持续滴注。
3 气管插管湿化液的选择
3.1 生理盐水湿化液 目前临床常用的气道湿化液体最普遍的是生理盐水,有报道主张用0.45%盐水,其属低渗溶液,水份蒸发以后,留在呼吸道内的水分渗透压负荷生理需要,较少引起刺激性咳嗽,大大减少了气道粘膜损伤出血的危险。
3.2 盐酸氨溴索湿化液 是一种溶解黏液的祛痰药,能裂解痰中酸性黏多糖纤维,促进病人呼吸道黏液正常分泌,从而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和痰阻形成。
4 经气管插管吸痰
吸痰是机械通气中保持呼吸道通畅的一项重要护理手段。通过正确有效的吸痰可以清除呼吸道内的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通气。
4.1 吸痰时机的选择 以往临床常用定时吸痰来制定护理措施,而对于机械通气病人反复脱机吸痰易导致氧分压下降,如外源性和医源性感染,不必要的气管黏膜损伤等。根据病人需要进行适时吸痰,可减少病人吸痰次数,从而减少对病人的机械刺激,使通气病人的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发生率降低。
开放呼吸道的方法范文5
【关键词】高频喷射通气;儿童;呼吸道异物取出术;麻醉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7.301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7-3755-01
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是耳鼻喉科较常见的小儿急症手术。因常合并严重的呼吸道并发症,给麻醉处理带来一定困难。这类手术需要一定的麻醉深度才能满足手术的要求,而一定的麻醉深度必然影响患儿的呼吸。因气管支气管与支气管镜共用通道,所以既要手术又要保证血氧是急需解决的问题。我院从2009年至今共收治呼吸道异物患儿42例,均采用表麻加静脉复合全麻下应用R-111(C)型婴幼儿高频喷射呼吸机配合放置气管镜维持呼吸道通气,获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42例气管异物患儿年龄1-5岁气管异物28例支气管异物14例。异物种类有花生米,瓜籽皮,黄豆,小弹珠。术前常规用术前针长托宁0.15mg,术前30min肌肉注射。
1.2麻醉方法入室前常规建立静脉通道,面罩吸纯氧,心电监护并监护指趾间脉搏spo2,充分氧合5-10min待术者一切就绪后,麻醉者静脉注射咪达唑仑注射液0.2-0.4mg/kg和枸橼酸芬太尼0.01mg/kg缓慢推注,直到患儿呼吸变慢变浅,保留自主呼吸,此时术者开始植入支气管镜,置镜后经侧管持续高频喷射通气(HFJV),通气机为国产KR-111(C)型婴幼儿喷射呼吸机,通气频率100-200次、吸呼之比为1:1.5,驱动氧压为0.6kg/cm2。
2结果
本组患儿手术顺利,除4例患儿异物较深,并在体内停留时间长而取出困难需行二次手术。本组患儿未发生意外和并发症。有三例患儿在插入支气管镜后取异物时出现血氧低至85%立即暂停手术退镜进行抢救,行高频喷射通气供氧后呼吸很快恢复循环趋于稳定血氧上升至95%以上维持稳定的后继续操作。余患儿术中呼吸循环平稳。
3讨论
气管或支气管异物是耳鼻喉科常见的疾病症多见于1岁以上5岁以下的儿童,小儿气道异物直接阻塞呼吸道引起呼吸道完全性或不完全性梗阻使麻醉中控制难度大危险性增大可致患儿严重窒息死亡[1]。入院时患儿多伴有发热,呼吸困难肺部感染缺氧等手术耐受性低,给麻醉处理带来极大困难,尤其异物停留呼吸道时间越长,处理更加困难。在麻醉中患儿会出现躁动,取异物较为困难并且反复多次置入支气管镜有可能造成气管,支气管黏膜进一步损伤,加重气管支气管黏膜的充血水肿,造成严重的呼吸道梗阻,引起猝死[2]。
早期我们在患儿清醒状态下手术,此时患儿存在各种保护性反射但此种方法小儿童比较痛苦往不能合作,挣扎躁动势必引起呛咳,憋气,将加重呼吸功能紊乱,现已不用。现在我们都采用小儿全身麻醉下且保留自主呼吸的状态完成手术,这种方法对患儿影响小便于小儿保持充分的镇静,镇痛,置镜后充分供氧提高气管异物取出术的安全性。我们以前也采用全麻下人工手控呼吸供氧,现在我们都采用高频喷射通气供氧。
全麻下高频喷射通气与人工手控呼吸有很大的优点。
3.1高频喷射通气的特点是频率高、潮气量小,开放气道压低[3]。肺管道阻力下降,从而增强了末通气肺的低氧性肺血管收缩[4]有利于改善低氧血症。
3.2高频喷射通气(HFJV)能够提供足够的气体交换,且不会引起到内源性压力过高(DEEP)也不会抑制血流动力学的功能,由于高频喷射通气维持正常血流动力的功能,不至于发生窒息的不可逆转性,这样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延长了手术时间,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和治愈率。
3.3高频喷射通气呼吸机的应用,为术者提供更大的操作空间,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患儿的用量,增加了手术的安全性。
由于小儿气管内径细,插入支气管镜后气管内经进一步减小,在使用支气管镜进行异物取出时镜短必须保持开放状态,高频通气则适合在气道开放下应用,同时不干扰手术操作,在同状态下仍可保留自足呼吸[5]高频喷射供养可明显改善通气功能提高氧分压,可使原有发绀者转为红润和提高SPO2,有利于改善患儿的呼吸循环功能,提高手术成功率。
我们认为,在小儿异物取出术中关键是选用合适麻醉方法和供氧方法,保证血氧及循环的稳定,才能保证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采用高频喷射通气供氧效果满意,是最好的选择。
参考文献
[1]李树人.诊断性检查的麻醉[M].临床麻醉学.北京:中国医药技出版社,1990:340.
[2]蒋静敏,江春秀,汤伟.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死亡的教训[J].临床麻醉学杂志,1991,10(5):282.
[3]刘俊杰,赵俊,现代麻醉学第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308-1309.
开放呼吸道的方法范文6
【关键词】 脑梗死;呼吸衰竭;气管切开;围术期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4.338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2084-02
大面积脑梗死的患者常会引起呼吸衰竭的,为患者维持有效的肺通气量,纠正低氧血症,需要呼吸机辅助呼吸,临床中一般采取呼吸道行气管切开[1],保持呼吸道通畅,现将大面积脑梗死病人呼吸道行气管切开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大面积脑梗死的患者84例进行分析讨论,其中男性患者48例,女性患者36例,年龄在62-88岁,平均年龄在73.29±3.29岁,此组患者均临床诊断为大面积脑梗死,并且伴有严重呼吸衰竭。
1.2 方法 此组患者遵医嘱实施呼吸道行气管起开术,术前给予充分的准备工作,术后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
1.3 结果 此组患者经过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后其中发生肺部感染的患者15例;69例患者成功脱离呼吸机辅助呼吸,其中有10例患者自动放弃治疗;有5例患者治疗无效临床死亡。
2 围手术期护理措施
2.1 术前准备 做好消毒准备,并备好抢救设备、抢救药品以及吸痰器。将患者去枕仰卧,头向后仰开放气道,此组患者中直接进行气管切开的有45例,经气管插管后转为气管切开的患者有39例。手术过程中,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并且密切监测血氧饱和度。监测患者血压、心率、心律及呼吸,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进行配合处理。
2.2 术后护理
2.2.1 观察呼吸情况 气管切开后观察呼吸困难有无好转,气管内外套管有无衔接好,注意观察吸痰前后呼吸频率的改变,观察吸出痰液的性质、量、并详细记录。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低氧血症是否得到纠正,氧合效果良好,以及观察血氧饱和度的监测是否在正常范围内,观察患者使用的呼吸机辅助呼吸模式是否有效,患者呼吸形态情况,如果出现异常应立即报告医生配合处理。
2.2.2 皮下气肿 气管切开的患者常会出现在颈胸部,按压有握雪感及捻发音,是气管切开术后气体进入皮下组织产生的[2]。此现象可能在术后1-2天内出现,约6-10天能够完全吸收,严重的患者可以及时拆除缝线,有利于气体溢出。
2.2.3 伤口渗血 由于手术属于开放性手术,手术操作与吸痰操作不当会使毛细血管破裂或气管粘膜损伤引起,术后由于患者剧烈咳嗽,局部小静脉扩张而引起出血,可根据情况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2.2.4 控制感染 只要控制好人工气道的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可以预防呼吸道感染,但对于短时间脱机困难、气管切开时间较长的患者较多会发生肺部感染,[4]我科有15例患者已发生。控制方法:①遵医嘱使用抗生素;②加强气道湿化温化作用;③做好口腔护理;④定期清理气囊滞留物;⑤将床头摇高30度;⑥定时翻身扣背及时吸出呼吸道及口腔内分泌物。
2.2.5 加强基础护理 进行床边心电监测,观察生命体征以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观察患者神志。瞳孔的变化、面色、口唇以及甲床的颜色,有无紫绀,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对于高热的患者及时进行降温措施,可以采用物理降温,也可使用药物治疗。加强口腔护理,每日3-4次,根据患者的口腔状态合理的选用漱口溶液。注意皮肤的护理,保持床单位整洁舒适,按时翻身扣背按摩身体受压部位,防止压疮的形成。
2.2.6 营养支持 对于气管切开的患者给予留置胃管,保持每日进行高蛋白、高维生素、高营养、易消化的流食,保证机体的需要,必要时给予肠外营养,静脉滴注营养液。
3 讨 论
3.1 呼吸机的管理 呼吸机需要专人管理,定期检查管道连接的紧密性,气管导管固定牢固,呼吸机的通气模式和呼吸机各参数的调节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及血气分析的各项指证做相应的调整,对于有自主呼吸的患者可以选用SIMV模式辅助呼吸,无自主呼吸的患者给予PCV,PSV,IPPV模式控制呼吸。呼吸机的呼吸频率范围在12-14次/min,潮气量为标准体重×(6-8ml/kg),呼吸比在1:1.5-1;2,ARDS的患者必要时可选用反比通气2:1;吸氧浓度咋40%-60%之间避免长时间高浓度吸氧造成氧中毒,PEEP在3-6cmH2O之间[3]。呼吸机的使用必须调节好每个参数的报警界限,禁止关闭报警音量,出现报警及时解决报警原因。
3.2 人工气道的管理 气管切开时呼吸道失去了正常的湿化及加温作用,使用呼吸机将储水罐内的水温调节在35-38℃,使送到患者气道内的气体温度达到35-37℃[4]。气管切开的患者每天呼吸道蒸发500ml-700ml水。定期为患者进行雾化吸入,稀释痰液,及时清理呼吸道内的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参考文献[1] 李岩.12例气管切开术后护理体会[J].现代医学杂志,2011,23(8):67-68.
[2] 孙睿.34例气管切开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0,34(6):347-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