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语教学的利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双语教学的利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双语教学的利弊

双语教学的利弊范文1

摘 要 本文介绍大学物理双语教学过程中的教材选择和效果评估方法,通过引入借助于SPSS软件的统计分析,可以得到满意的结果。

关键词 大学物理 双语教学 统计分析

Abstract In this paper, we introduce a statistic analytic method for textbook selecting and teaching results test in bilingual teaching. By using SPSS, these tasks can be carried out successfully.

Key Words University physics bilingual teaching statistic analysis

一、引言

大学物理双语教学有两个教学目标:其一是语言教学目标,即改善和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其二是学科教学目标,即执行与普通教学班相同的物理学教学大纲。适应这两个教学目标的教学模式为保持过渡式。这个模式的含义是:在双语教学过程中,允许老师用母语向学生解释学科教学内容,同时讲授对应的英语表达方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丢掉母语这根拐杖,直接通过外语理解和掌握学科教学内容。然而,任何教学目标和教学模式都必须通过使用某种教材来实现,并通过教学实践来检验。因此,选什么教材与如何选,和对双语班的教学效果如何检验就成为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在对大学物理双语教学的内容及方法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应用统计分析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现介绍如下,供大学物理双语教学老师参考。

二、中外大学物理教材比较研究

目前,我国引进了许多国外原版大学物理教材,但究竟那种版本的教材符合我国现行工科院校物理教学大纲的普遍要求,要通过统计分析才能确定。为此,我们对现有大学物理英语原版教材和国内流行的自编英语版大学物理教材进行了比较研究,具体研究方法如下:

(一)研究方法

1、确定标准教材。要选出合适的英文版大学物理教材,首先要选出用于比较的中文版大学物理教材。经比较,我们选了国内工科通用的、吴百诗主编的《大学物理基础》作为用于比较的标准教材。

2、设定分值。根据标准教材,我们选了15个用于比较的子项目;每个项目的分值为7,其中内容范围分设定为3,难度分设定为4。具体分配方法为:

(1)内容范围分值计算方法:标准教材分设定为2;与标准教材比较,内容较宽者定为2~3分,较窄者定为1~2分。

(2)内容难度等级分计算方法: 标准教材分定为3;与标准教材比较,内容偏难者定为3~4,偏易者定为1~3。

根据这种计分法,得到九种中、英教材的等级分如下表:

8种英文版大学物理教材相对等级分统计表

注:1、表中Wb代表吴百诗,Ha代表Halliday,Se代表Sears,Ra代表Raymand,Pa代表Paulpeler,Be代表Berkley,Wn代表王安安,Fe代表Feynman,Ld代表卢德馨。

2、由于未发现难度高而范围窄的情况,故未对两者作单独统计报告。

转贴于 (二)统计分析

利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到如下结果:

(三)结果与讨论

由上表可知,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1月出版的美国原版教材《西尔斯物理学》第10版和Halliday的《Fundamentals of physics》第六版在内容范围和深度上都与我国现行工科院校通用教材接近。而其它教材,如Raymand A serway等编著的《College Physics 》,Paulpeler Urone的《College Physics》,以及《Berkley Physics Course》和卢德馨的英语版《大学物理》等,则在内容范围和深度方面与我国同类教材存在显著差异。王安安的《大学物理简明教程》在内容范围和深度方面与标准中文教材接近,但由于受编者母语的影响,在行文风格和语言特征方面与原版国外教材相去甚远,不宜选作教材。《西尔斯物理学》和《Fundamentals of physics》比较适合选作我国工科院校大学物理双语教学的教材。

三、双语班与普通班教学效果实验及统计分析

(一)实验目的与方法

1、 实验目的:检验大学物理双语教学与非双语教学在教学效果上的差异。

2、 实验对象:05级物理双语班与随机抽取的3个普通物理教学班的学生。

3、 实验人数:双语班109人,普通班109人。

4、 实验处理:双语班用《西尔斯物理学》作教材,采用保持过渡式教学方法教学,使用双语教学课件;且课时数比普通班多10%。普通班用吴百诗的《大学物理基础》作教材,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教学,并使用中文教学课件。

5、 考试方法:双语班与非双语班学生考同一试卷,双语班用翻译卷。

(二)实验结果与分析

对两种不同教学方式教学效果的实验结果见下表:

(三)讨论

方差分析显示,双语教学班与非双语教学班在考试成绩上无显著差异。这一结果表明,采用合适的教材,选择具有4到6级英语水平的学生,运用保持过度式双语教学法,使用我们自编的电子教案并适当增加课时,可以使双语教学的效果达到或接近普通物理教学班的水平。

四、结语

如何选择大学物理双语班的教材和如何评价双语教学的效果,一自都是教改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研究引入实验和统计分析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取得了较满意的结果。我们认为,这些方法对其他课程的双语教学也是适应的。

本研究得到江西省教育厅教改课题基金资助

参考文献

1.王斌华.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2.M.F麦凯,M西格恩,严正等译.双语教育概论.光明日报出版社,1985

3.T Husen, The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Education, Second edition, Pergamon press Inc,1994;

双语教学的利弊范文2

中外合作办学 双语教学 教学模式

一、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双语教学障碍性因素分析

1.学生的英语水平是制约双语教学效果提高的关键因素

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双语教学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学生对于双语教学的兴趣度、欢迎程度和课堂参与度并不高,实际能听懂双语课的学生比例较低,双语教学目标和现实之间还存在较大差距。

2.现有高校高质量的双语教师人才紧缺,来源单一

双语教师结构严重失衡,年龄结构不尽合理,青年教师占绝大多数,从事双语教学(管理)的任课教师工作经历绝大部分为2~3年左右,缺乏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但存在矛盾是纪较大的教师专业水平高,但英语水平又欠缺,青年教师英语水平可以,但专业水平亟待提高,上述矛盾也为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的双语教学带来了障碍。

3.在双语教学中如何选择一本合适的教材是非常重要的

目前,双语教材尤其是适合中外合作办学的双语教材严重缺乏,各高校自编自选教材存在教学上的随意性和语言表达上的偏差,容易形成思维和语言表达之间的差距。

4.在双语教学教师中英文比例的掌握上存在把“双语教学”等同于“外语教学”现象

从教学方式和技巧上分析,在双语教学教师中英文比例的掌握上存在把“双语教学”等同于“外语教学”现象,没有搞清楚双语教学的本质。双语教学不是英语所占比例越高越好,而是要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教学环境和学生的外语基础等因素实施双语教学。双语教学绝不能是非语言学科上成了外语教学的辅助课,不能简单将双语教学理解为“外语+专业”教学模式。

二、与大学英语教学内涵式深层次整合

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的双语教学与大学英语教学内涵式整合的总体思路主要是:以思维方式的转变为起点,系统改革大学英语教学模式;赋予双语教学更多的专业内涵,融合大学英语教学与专业英语教学的界限;以专业基础课为起点,实施学科式双语教学。

1.在一年级第一学期可以开设相关融合专业英语知识的衔接课程

除原有授课计划、课程内容外,在口语、听说、写作和阅读训练中引入相关专业知识内容,加强英语学习和专业初步融合,使低年级学生加强对双语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这个阶段以英语基础学习为主。

2.按教学计划正式在一年级第二学期开展专业英语授课

由双语教师讲授完全专业背景下的英语学习,侧重对专业词汇、专业术语的讲授和学习。然后逐步过渡到教授专业文章的阅读和写作训练的培养,使学生达到用英语进行专业文章阅读和专业英语写作的能力。这个阶段逐步过渡到双语教学,专业和英语双管齐下。

3.从大学二年级第一学期开始,开展专业课双语教学

此阶段,学生已经有一定英语和专业词汇、术语的基础,在找个基础上再由双语教师讲授专业课程的学习,学生理解和吸收、消化能力就大有提高,双语教学效果应该更加明显。三个阶段中,其中第一步是打基础、激发兴趣;第二步是关键,因为大学低年级是形成实用性英语学习观念和提高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黄金时期。

三、对策和建议

1.更新教师教学思想和观念,形成教师共同体

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的双语教学具体来说双语教师要实现三个转变,即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习者为中心转变、从次性教育向终身教育转变、从封闭教育向开放教育转变。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的教学必须实行交互式的教学方式。另外一方面,加强教师学习的一个重要方法是形成教师共同体,作为共同体的一部分,教师们分享他们在教学和课程开发方面的成功与失败。在这样一种学习型的团体里面,教师们在交流中学习,共同进步,就双语教学的一些认识达成共识,并用集体的智慧去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2.注重双语学习过程的支持

双语型的学习为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学习机会,但是由于学习者对不同的学习方式可能具有不同的适应程度,因而在学习的过程中,为学习者提供必要的支持是十分必要的。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对学习者提供学习方法方面的支持,也就是说教学活动不仅是让学习者掌握某些知识与技能,还包括学习者对学习方法的不断学习和反思。这要求双语教师掌握必要的网络教育技术,学会网络教学的组织策划与方法指导。

3.加强对双语教师的培训

首先,学校、学院领导要高度重视双语教师培训工作,落实到行动中,给予强有力的经费支持才能使双语教学真正出效果,而且要加强培训效果的考核和监督。其次,要开展多重形式对双语教师进行培训,不能只靠在职培训一种途径。如在培训形式上可以采取外派培训、校本培训、远程教育培训等形式相结合,时间上可以采取长、短期培训相结合,还可以采取教师进修和学历提高培训等。

4.双语课程的整合要以“学生”为中心,积极引导和加强学生对双语教学模式的认识

根据国外双语教学经验,双语教学模式主要有沉浸式、过渡式和维持母语教学方法三种。如维持母语教学方法就适合第一阶段为主和第二阶段为辅,即适合于学生汉语水平处于低层次的教学活动。双语过渡式教学模式则适合学生汉语水平处于中等层次的教学活动,而沉浸式适合于教师和学生汉语水平都比较高的教学活动。三种模式各有利弊,不能完全一刀切,而是需要根据学生基础、英语水平、课程设置、开设时间等多种影响因素,合理选择。

参考文献:

[1]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Z\].北京: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2000.

\[2\]教育司.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王斌华.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4\]曹东云.高校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ISD视野\[D\].江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5).

双语教学的利弊范文3

关键词:国际结算;双语教学;利弊分析

一、引言

教育部早在2001年就颁发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在高校积极推动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教学,同时针对一些特殊专业和方向还提出了具体的指标要求:“高新技术领域的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专业,以及为适应我国加入WTO后需要的金融、法律等专业,更要先行一步,力争三年内,外语教学课程要达到所开课程的5%至10%”。无疑,这是针对新形势,教育部给各高校下的“新任务”,目的是为了要培养外向型、应用型的国际人才。随着我国对于国际事务的参与度越来越高,国家不仅仅需要能够掌握各门专业知识的人才,更需要这些专门人才能够走向国际,迎接机遇与挑战。那么首先考虑到的就是要过“语言关”。因此,双语教学“遍地开花”,各高校纷纷开始开发双语课程,而双语教学也就渐渐成为各高校进行对外宣传,提高知名度的一件“法宝”,进而成为衡量教学质量的必备条件之一。

二、《国际结算》课程进行双语教学的利弊分析

(一)有利之处

1.有利于提升教师专业素质。现行的本科《国际结算》课程教授的核心部分就是在于国际结算工具和国际结算的方式这两大块。其一,国际结算的工具就是票据。票据起源于欧洲,成熟于欧洲,国内有关规范票据的法律法规,包括票据的制成、行为等在国际上均以国外的法律法规为依据;其二,国际结算的方式包括三种:汇付、托收和信用证。其中任何一种方式的应用都有相应的国际惯例和规则进行约束。因此任课教师在进行双语教学的备课过程中,为了加深对于课程的理解,上好课,就必须要多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双语素质,过“双关”――专业关与语言关。

2.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国际结算》双语教学从一开始就可以吸引一部分学生的注意力。这部分学生之所以能够对双语教学产生兴趣,基本上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专业课本身的重要性。《国际结算》作为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本身就比较抽象,有一定的难度,初学者看着厚重的课本已心生恐惧,更何况还用双语进行教学。因此部分学生为了学好专业课会格外用心。二是源于对英文的兴趣。部分学生偏科严重,唯独对于英文有兴趣,因此,利用双语进行专业课的教学,则可以通过他们对英语的兴趣来带动专业课的学习。三是挑战精神。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少数学生平时表现一般,但是对于双语课程却兴趣满满。因为他们认为有难度的事情才值得挑战,而双语教学则是其中一件有难度的事。

3.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国际结算》课程的双语教学利用两种语言进行教学,一是因为提高了专业学习的难度,比如《国际结算》中票据的制作,根据案例,或许学生可以较为顺利地完成中文版的票据制作,但是换成英文格式,很多学生则无从下手,因此就强迫学生更加专注于课堂上的教学;二是因为双语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吸收消化专业知识,也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设备进行教授,因此课堂就变得更为丰富多彩,从而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4.有利于专业与课程本身的建设。目前《国际结算》课程的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许多高校或是才刚开设此课程,或是选择采用中文教材进行教学。为了提高《国际结算》的教学质量,学校就必须着手努力建设一支合理的师资队伍,开发合适的配套教材、教辅,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方法等等,这样就有利于这一课程及相关专业的建设。

(二)存在的问题

1.师资跟不上。《国际结算》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若进行双语教学,除了类似一般课程中要求教师要具备深厚的专业基础和英文基础之外,还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国际结算实践经验。比如,在讲授国际结算方式之一――信用证时,就要求教师除了能够依据UCP600解释信用证的操作过程,实际上更需要教师能够以实际案例为基础,引导学生熟悉信用证应用的背景、具体操作流程以及如何催证、审证、出货和制单、交单等等环节。前面的两个要求已经让任课教师备课量翻番,压力倍增,更不用说还要兼备一定的实践经验,因此在师资队伍建设上问题还很多。

2.能接受的学生面不广。目前高校的在校生中,从小学开始接触英语的为数不多,即便是后来英语学习好了,也不一定在专业方面好。所以,在进行《国际结算》双语教学时,仅有小部分学生能够真正听懂并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而余下的大部分学生或死记硬背,或一知半解,或干脆放弃,教学效果并没有达到预期。

3.教材建设落后。为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双语教学就应该搭配使用适合的双语教材。目前很多高校在《国际结算》课程的双语教学中仍然是采用中文教材,或是不适合本校实际的外文教材。诚然纯粹的中文教材让学生无法确切掌握《国际结算》的国际通用表达和应用,达不到教学效果。同样,不同层次的高校有不同层次的教学目的,不合适本校实际的外文教材也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4.考核方法单一。目前,大部分高校对于《国际结算》(双语)这门课程的考核,由于各种原因,仍然是以笔试为主。那么对如何体现双语教学的初衷,如何考查学生掌握的实际情况,如何培养学生实际应用的能力就显得不足。

三、解决的方法

(一)建设高素质的双语教学师资队伍

将《国际结算》课程的建设纳入院校发展的总体规划,针对上述的《国际结算》课程的特殊要求,学校要从三大方面来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一是积极引进国内或国外高校该课程的主持人或是骨干教师,充实师资队伍,同时带动本校师资队伍的建设;二是定期选派参与双语教学的教师参加培训或是到国内,甚至国外进修学习或是交流,以提高教师的双语以及专业素质;三是提供教授本门课程的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交流的机会,进入银行或是外贸企业感受学习真实的操作环境,这样教师才能为学生带来实际生动的讲解,深入浅出,提高教学效果。

(二)分院校分层次教学

《国际结算》课程的双语教学不能一刀切,应以学校、专业、教师和学生等各方面的实际情况为评判依据,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教学目的。

1.分院校选择是否进行双语教学。教育部,各省市教育厅、教育局等教育管理机构应该对全国各所高校进行评估,针对学校类型、培养目标、专业设置、师资队伍和学生素质等方面进行考量,选择出已具备双语教学素质的学校、专业和课程作为全国重点建设的试点。而尚不具备条件的学校可以予以一定时间,到期再行评估。各院校也应该量力而为,必须具备了相应资格和条件,才可以开课,这样才不致于使双语教学到处开设。

2.分层次进行双语教学。已具备开课资质的院校、专业和课程在开课时还应该针对学校、系部和班级的具体情况,选择开课的课时安排和双语教学中双语的比例。比如同是《国际结算》这门课程,金融专业的学生或许专业较强,而英语程度较弱,那么在进行教授的时候可以先英文少些,再逐步增加英文比例;相对地,英语专业的学生则或许英语程度较高,而专业度却不够,那么在进行教授的时候,英文比例就可以多些,而侧重介绍讲解相关的专业背景,增进他们对本课程的了解。当然,不同班级也应该区别对待的。总之,切记不可流于形式,而不注重教学效果。

(三)开发校本双语教材

不同层次的高校可以依据本校的实际情况选择原版的《国际结算》教材或是本校编写的双语教材。目前越来越多的院校开始鼓励教师参加编写具有本校特色的双语教材,这是一种好的做法。毕竟本校的教师对本校学生的情况最为了解,可以有针对性地编写合适的教材,便于教学。不过需要提醒注意的一点是,如若校本教材只是一种单纯的“模仿”,那就毫无意义了。比较好的做法就是通过《国际结算》精品课程的建设或是精品专业的建设来带动本门课程相关教材的建设,从而既保证教材的质量,又充分体现各高校的自身特色。

(四)灵活设置考核方式

为了能够充分考查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以及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应该从学生最关心的考核方式开始进行改革。采用多种考核方式,除了期末的笔试之外,应加大平时分的比重,比如将平时分分成考勤、课堂提问、小组表现和作业等等,综合考查学生的成绩。

总之,《国际结算》课程的双语教学是大势所趋,不过“万丈高楼平地起”,或许各院校应该从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及时总结经验,寻找一条适合本校发展的道路,切不可急于求成。

参考文献:

双语教学的利弊范文4

一高校行政管理专业推行双语教学的意义

1.对公共行政学科特质的回应。

高校行政管理专业的核心根源于公共行政学。公共行政学这门起源于美国的学科在国外发展已有百年历史,它在我国的复兴重建不过是近三十年之事。从此意义上而言,行政管理专业是我国高校引进并加以本土化改造的“舶来品”之一。虽然当前倡导对公共行政学在理论和实践双方面的本土化研究,但是在高校教学中则主要体现为对学科基础知识的传授;因此,在高校教学实践当中需要通过使用外语来理解和运用专业知识,这是对本专业学科特色的回应。

2.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要求优秀人才。

目前,知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已是势不可挡,它正驱动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涉外交流更为频繁、使之更好地与世界接轨。高等教育国际化带来的新挑战,是如何在高校当中培养具有更加宽泛的知识面、流畅的语言沟通能力和进行国际竞争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在行政管理专业中推行双语教学,不仅是为了给学生营造一个学习外语的良好环境,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敏感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当前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双语教学中的若干难点

双语教学大多安排在行政管理专业本科课程体系中的某一门或者几门专业课来实行,在培养方案计划当中显示为“双语课”。研究生阶段因为学术研究的需要,对于外文文献资料的阅读和理解能力的要求比之本科阶段要进一步提高;在实际职场(根据实践统计,行政管理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就业方向是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的工作当中,使用外文的必要性也不可忽视。故而在本科阶段督促学生重视双语课的学习,无论是为了进一步学习深造还是进入职场工作,都是很有帮助的。然而,当前高校行政管理专业的双语教学中存在着若干难点,影响着双语教学的效果,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1.学生的外语基础不同,“因材施教”存在困难。

我国的外语教育特别是英语教育始于义务教育阶段,贯穿高等教育始终。然而由于缺乏足够的语言环境,加之长期以应试为教学目标,学生中普遍存在“高分低能”和“哑巴英语”等状况。行政管理专业课程较多、内容广泛,而学生的外语学习基础不同、外语水平参差不齐;学生一面要努力理解专业知识本身、一面又要背诵和加深对外语词句的理解,学习难度因此而成倍增加。由于课程教学大纲的统一安排、课程容量和时间有限,使得教师也难以逐一考虑不同水平的学生对外语的不同接受程度。因而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受挫,教师却难以“因材施教”,进而影响双语教学的效果。

2.教学方式存在问题,使得双语结合效果不佳。

双语教学本质上是一种运用不同语言工具对本专业知识进行理解与互动交流的过程。如果仅仅将其理解为在课上讲授相关概念对应的外文单词、并让学生强加背诵,或者是全盘变成外文课,就背离了双语教学的真正内涵。有的高校聘请外籍教师进行行政管理专业课的讲授,但全盘使用英文交流,这样的“冒进”往往超过了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接受水平,使得学生在无法强化英文能力的同时、也没有清楚理解专业知识的内容。有的高校开展的双语教学是“两层皮”,课程大部分是中文讲授,只略微增加一些外文词汇,使得双语教学“有名无实”,双语结合效果不佳。

3.缺乏可供双语教学使用的专门教材。

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双语教学使用的教材基本分为教师自编讲义、国内学者自编教材、国外经典教材中译本和国外原版教材四种,这几类教材都是利弊兼具。教师自编讲义比较灵活、是教师多年教学经验和成果的积累,然而在内容上可能不够全面。国外经典教材中译本一般都是国内学者选择原版教材之后去除了其中不适宜本土教学的内容并翻译成中文在国内正式出版的,因此阅读较易,但翻译标准不够统一,同时写作的国外背景也使得理解难度加深。国外原版教材虽然能够让学生接触纯正外文,但其写作背景和意识形态难免脱离我国本土实际,不相适宜。因此总体而言,国内学者编写的双语教材实际上是最适宜我国高校双语教学使用的,然而数量却极为有限、难以满足实践需求。

4.能够全面胜任双语教学的师资力量有限。

师资力量是高校开展双语教学的重要条件,只有高素质的双语教师才能够推进高质量的双语教学。目前在高校行政管理专业中承担双语教学工作的教师素质与能力也是水平不一,能够精通专业知识同时又掌握熟练外语听说读写各方面能力的教师匮乏。如果教师无法以流畅语言和连贯逻辑来组织有效的课堂教学,反倒影响了本来正常的专业知识教学,其效果可能反而不如普通专业课。同时,高校对于担负双语教学工作的教师培训力度也尚未达到预期目标;虽然双语教学对教师的能力与工作量都提出了更高要求,但在评价指标和等级鉴定等方面的激励力度有所不足。

三改进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双语教学的几点建议

1.全面改进双语教学的方式方法。

整合专业课程体系,考量双语教学的课程是否适应于双语教学,过于专业深度性和本土化内容的课程是不适宜应用双语教学的;学科基础课和内容较单一的专业课诸如公共行政学、公共管理学等比较适合。在行政管理专业培养方案设计中,应将“专业英语”这一门课安置于双语课教学之前,使学生在接受双语教学之前先积累一定的外语基础,为双语教学做好准备。在课堂教学当中应注意中文和外文的使用比例保持在一个合理程度,避免变为“有名无实”或者“全盘英文课”。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确定授课进度安排、授课内容难度,把握好考核难度和广度,避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实际授课方法上可以灵活选择如案例讨论、主题演讲、小组报告等方式来提升教学效果。

2.建设适合双语教学的师资队伍。

担任双语教学任务的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熟练转换中外文口语的同时,准确表述行政管理专业的概念与知识。这就决定了教师在掌握流利外文沟通能力的同时,必须具备深厚的本学科知识基础和科研能力,充分了解行政管理相关学科在中国本土化实践中的研究前沿信息。而这是一般外籍教师所不能胜任的。据此认为,高校中适合担任行政管理专业双语教学的教师应当是本专业学习出身,并且有过海外访学或进修经历的人选。高校应加强对双语教学教师的培训推送工作,并在课程工作量核算、教学质量评价和职称晋升等多方面加以相应的激励措施,以充实适合行政管理专业双语教学的师资力量。

3.鼓励国内学者编写适合的双语教材。

由前所述,应当鼓励具有一线教学丰富经验的高校行政管理专业教师编写适用于双语课教学的外文教材、并正式在国内出版,以解决单纯依靠原版教材和自编讲义可能带来的种种问题。双语教材的编写要符合行政管理专业的教学要求,在内容上要向同一课程的中文教材水平看齐,同时应该适当反映这一学科在国际研究领域中的前沿进展情况。教材编写时必须兼顾学生的实际接受水平和理解能力,做到既保证专业术语和概念的准确表述、而且又能够适应学生的阅读理解习惯。

四结语

双语教学的利弊范文5

[关键词]全球化 双语教学 反思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17-0006-02

经济全球化和教育国际化已经成为世界发展的显著潮流和特征,在这种大背景下,中国尤其需要精通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和文化的高端人才。2006年,教育部确定把双语教学的实施情况作为高校评估的指标之一,这一举措更促使双语教学的研究和实践在各高校广泛而深入地开展。近年来,各高校双语教学工作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也招致了很多非议,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文拟对双语教学的利弊得失进行全面的梳理和反思,以期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启示。

一、全球化背景下高校开展双语教学的意义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逐步加快,世界各国均加强了在经济、科技、军事、文化、教育等领域的竞争、合作与交流,而英语是国际交流的重要媒介,其优势无可替代。在全球化背景下掌握英语不仅是国际竞争的需要,也是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的前提条件。双语教学改革是时展的要求,是培育合格人才的重要途径,符合全球化和多元文化的发展趋势,也符合我国的教育发展战略。双语人才较多的国家和地区, 接受国际前沿知识的速度会大大提高,有利于先进技术的引进及本国技术的革新。作为推动国家发展的重要动力,高校必须具有全球化的眼光,按照国际合作、全球竞争的标准和要求,培养高素质的双语人才。

双语教学能极大地促进专业教学内容的更新、课程体系的完善及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从目前情况来看,各校开设的双语教学课程基本上都是本校的核心课程和特色课程,有的还是校级、省部级,甚至国家级精品课程。同时,双语教学的开展也有助于提高师资队伍的业务素质。为适应时展和与国际接轨的双重要求,会涌现一批兼顾专业知识且语言应用能力强的高素质双语教师。

此外,中国在融入国际潮流、树立大国形象方面,更需要培养能够汇通中西之学,具有高雅文化品位的人。双语教学强调英语学习与专业学科的相互渗透和促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和综合素质,使学生能够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形成跨文化意识,发展创新能力,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二、对双语教学的反思

(一)对教学方式的反思

双语教学可以分为三个不同层面:第一层面是简单渗透,教师在上课时列出重要原理、专业术语和一些关键词对应的英语表达方式,学生在增加词汇量的同时能够掌握专业知识;第二层面是相互融合,即教师在课堂上交替使用汉语和英语,加深学生的理解,拓展学生接触英语的渠道;最后是双语思维,即学生能够根据交际对象和工作环境的需要,在两种思维间自由转换,并能自如地用母语和英语来思考并解答问题。双语传授给学生的不仅是英语,还有专业的核心知识和理论,所以中国的双语教学环境决定了双语教学要中英文并重,不能绝对排除汉语,要避免由于语言滞后造成学生的理解障碍。在开展双语教学的初级阶段,不宜全英文授课,等学生熟悉关键词汇后再慢慢减少汉语的使用。对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教师要根据情况灵活处理,确保学生掌握,保证教学效果。教师备课的环节也非常重要,即使教师有良好的英语语言基础,但要胜任双语教学的工作也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对学生则要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尽量多用英语,努力增加英语语言的有效输入并强化记忆。

此外,双语教学最好采取多媒体授课的形式,课件的制作应遵循兼容中外、融会贯通的原则,帮助学生把握前沿的专业技术和先进的学术思想。双语课件对语言的要求比较高,不但要求课件能科学、准确地表达课程内容,还要符合科技英语的习惯及要求。科技英语在用词上要求更加正式、规范,在表述上更加直接、准确,在句型使用上更加复杂、完整。比如科技英语多用无生命的第三人称、被动语态、抽象名词以达到客观性、科学性和规律性。总之,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和接受能力,遵循“适时引入――循序渐进――融会贯通――协调发展”的教学流程,从易到难,使学生逐步达到双语思维的层次。

(二)对师资建设的反思

双语教学不仅对学生来说是新事物,对教师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教师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高低不齐,备课、组织教学、批改作业的工作量很大。十报告指出,“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因此,对教师的培训要落到实处,改变教学量大、任务重、科研时间少、培训走过场等长期困扰大学教师的尴尬现象。从管理者的角度来说,学校要舍得花本钱大力引进高端人才,并加强对现有师资队伍的外语培训。也可以把教师送出国学习,既能使教师学到本学科最新学术成就,掌握前沿动态,又能快速、有效地提高教师的外语水平,为回国从事双语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从教师的个人角度来说,要有压力和紧迫感,要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当今时代,知识更新周期大大缩短,各种新知识、新情况、新事物层出不穷。一个人必须学习一辈子,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脚步。如果我们不努力提高各方面的知识素养,不自觉学习各种科学文化知识,不主动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拓宽眼界和视野,那就难以增强本领,也就没有办法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可见,每个人都要与时俱进,有忧患意识,高校教师更要不断努力,勤于钻研,创新发展,完善自我,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和外语水平。

(三)文化反思

英语的全球化像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加强了不同国家人民的交流与沟通,另一方面也对本民族的语言和文化构成了冲击。一般说来,全球化会带来两种不同结果: 一种是趋同,即朝着全球化的目标扩展, 这是学习借鉴先进的东西被同化的结果;另一种是离散,即背离全球化浪潮,向民族性目标发展, 这是在被同化的过程中民族意识的复苏与觉醒。[1] 在全球化初级阶段,往往是“趋同”占优势,双语教学的开展进一步在主观上提高了英语、英美社会文化的价值,客观上使母语和本民族文化处于被压制的地位。学生因长期接触英语和英美文化,容易对英美文化的认同超越对我国文化的认同,会出现“中国文化失语”的现象。如果对这一现象缺乏认识和防范, 外语就会使本族语言和文化逐渐居于弱势,终至灭绝。语言灭绝会导致一个民族的消亡或转化,也能使人类文化的多样性消失。[2]

而“离散”现象的出现则意味着民族意识的觉醒。双语课堂虽然注重外语知识和外国文化的学习,但不能仅限于此。要以此为契机,进行中外文化对比,让学生汲取不同文化中的精华。以英语国家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强调以个人为本位,以法治为中心,崇尚竞争和个人独立。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突出人文主义精神,以家庭为本位,以伦理为中心,强调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勤俭节约、慎独自爱、中庸和谐、安土乐天。双语教学要遵循“汇通中西之学,培育博雅之士”的原则,一方面使学生熟悉西方国家的法律、商业规则、人文地理、风俗习惯、等,从容应对文化差异所导致的文化冲突与摩擦,跨越不同文化背景和价值取向形成的障碍。另一方面,要弘扬本民族传统文化,引导学生结合自身民族文化和生活实际,对人生意义与价值做出判断和思考,形成对不同文化的尊重、理解和包容,成长为既不,亦不自大,具有大度的人文情感的人。

三、结论与启示

经济的持续发展、国家利益的维护、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需要一批适应经济全球化的人才,高校开展双语教学是大势所趋。虽然双语教学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仍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困难和问题在所难免;只要坚持不懈,循序渐进,就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同时我们还需清醒地认识到:双语教学是承载重任的探索,因为语言的习得是日积月累的结果,要避免急于求成,要稳步开展。检验双语教改成败的唯一标准是实践,是教学效果和学生综合素质是否提高;所有急功近利、好大喜功的做法在表面上可能会取得暂时的轰动效果,但如果不对此持以理性的认识,不坚持科学的发展观的话,双语教学只会是昙花一现;还须潜心研习,多实践,多思索,进一步探明一套行之有效的分阶段、分层次的教学策略,为教育决策和教育实践提供一些具有价值的帮助。[3]

[ 参 考 文 献 ]

[1] 张绍杰.全球化背景下的外语教学-行动与反思[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1):9-12.

双语教学的利弊范文6

关键词: 高校医学 双语教学 有益尝试 探索

在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日益扩展的国际文化和科学技术交流,对提高医学院校学生接受国外最新医学信息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医学双语教学便是适应这一要求的重要途径。这些年来,国内各地高校医学双语教学的尝试与探索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并且在教学理论、教材教法等方面都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和探讨,对我有很大的启发。下面谈谈自己在医学双语教学方面的一些尝试与探索。

1.医学双语教学人才的培养

高等院校医学教育事业的发展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医学双语教学,这些年来,医学事业的发展迫切需要双语复合型人才,因为面对越来越多的公众健康问题和越来越严峻的全球疾病防疫形势,人们逐步意识到跨越国界的国际医疗合作的重要性。这对我国医疗从业人员的知识、能力结构等提出了新的要求。医学作为专业性极强的学科,其相关工作是一般外语人才无法胜任的,因此社会迫切需要医学院校培养一大批既懂得专业知识又具有相当外语水平的复合型医学人才,那么医学双语教学人才的培养尤显突出。

2.医学双语教学观念的转变

我们对医学双语教学的观念必须有所转变,以前为学英语而学英语或者为学医学而学医学等一些观念必须转变到医学英语与母语相结合的高度来看待和学习,纯粹的以课堂为主也有一定的局限。医学世界是一个动态和发展的世界,其时刻会对人类提出新的挑战,我们只有加强医学课题的研究和探讨,在临床和实践中才能面对这种挑战。医学课题的研究和探讨就要求医学科研人员具备医学双语素质,医学双语素质的形成对医学人才本身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医学双语教学的课堂把握

大学学生他们的自学能力都较强,他们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得信息,教师们的照本宣科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对于老师的答案,学生可能有不同的看法,思考的角度有时也可能会不同。学生的可塑性很强,他们有着各方面的、不同程度的潜能,他们需要有机会增强自信,发现自我。长期以来,英美学校比较重视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讨论,而中国学校以教师为中心的讲课几乎占据了绝大多数课堂授课。两者各有利弊,因为我们的课堂听课人数较多,是大班上课,实行英美学校的方式并不现实。我国推行素质教育的核心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要培养创造力首先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和参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地利用多种途径和方法来启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智慧和知识水平的真正发展,是目前构成课堂教学技巧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一家机构曾经做过一项语言学习的调查,根据该项调查,如果想快速提高英语水平,教师可以使用母语的最大比率是全部教学语言的四分之一。研究清楚地表明:一个教师在双语课程上使用学生的母语越多,他的学生在学习英语方面就越差。要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应该做到这样几点:一是小班教学,最多每十几人一个教师;二是教师必须具备足够的英语水平,这是密切关系到学生英语进步快慢的关键之一。教师的英语水平指的是口语水平。实践说明,教师的口语水平甚至对以英语为母语的学生都是很重要的。更何况是对英语为第二语言的学生。有许多全英语教育课程其实是名不符实的,医学双语课程不能做到使用足够的英语,则一定会妨碍学生的进步。基于对医学本科生和研究生现有的英语水平、学习状况和学习心理的分析,优秀教师教学总是注重启发诱导学生,引导学生而不牵着学生走,鼓励学生而不强迫学生学习,教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做到师生融洽,学习愉快,又能独立思考,真正做到“快乐教育”。医学英语双语教学目前可以分为三种形式,第一个是简单应用,比如教师在上课时可以用英语讲述关键词和关键句子等,学生可以多一些机会接触外语,并熟悉单词;第二个是教师讲课时交替使用中英文,让学生学会如何用外语表达中文内容;第三是让学生学会用母语和外语来思考解答问题,欲做到这一点对老师和学生的要求都很高。

4.医学双语教学的技巧

在医学双语教学中,我们要针对学生自身的特点和已有的英语水平,重视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地掌握和运用英语。首先,积极营造英语学习氛围,让学生掌握学习技巧。培养英语语感能力应引导学生参与到英语学习活动的整个过程中,应多设置情境会话,让学生感受到整个学习过程中都渗透着浓浓的英语情境氛围。例如,利用多媒体等现代高科技手段播放原版英文资料,为学生创造一种英语特有的学习氛围,从而逐渐消除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畏难情绪。还要帮助学生培养听、说、读、写等多方面的能力。让学生多听一些英语听力方面的材料,尝试用英语进行会话交流,同时传授学生英语写作技巧,通过这一系列的英语学习技巧训练,让他们能够快速地掌握英语学习方法,使他们主动地走近英语知识的殿堂,感受到医学双语教学的快乐,快乐地学习。其次,重视医学双语学习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潜能。当前的医学双语教学方式仍停留在应试教育上,如果医学双语教学只是一味地注重知识传授,照本宣科,而忽视学习方法的培养和引导,那将会使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缺乏灵活性,很难有学习英语的意识和运用英语实践的能力。因此,我们在医学双语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启蒙教学,尤其是医学词汇的记忆有一定的规律可遵循,掌握技巧就可以事半功倍。再其次,丰富医学双语教学实践活动,提高医学双语教学实践活动能力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组织学生开展集灵活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学习活动。我们还要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临床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医学双语教学水平的提高。组织学生参与英语角、组建双语学习兴趣小组、举办双语演讲比赛等活动,让学生人人参与,都有所收获。再其次,探求医学双语教学新模式,拓宽学习渠道。在医学双语教学中,我们要认真研究医学英语教材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不断探索教学新方法和模式,拓宽学生学习英语渠道。对不同的内容进行专门的课堂设计,图文并茂,突出课程的教学特点与教学目标,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提高课程训练强度,依据课程的特点和学生自身的特点,编写专门的双语教案,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后训练,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最后,充分运用双语课堂教学现代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教师在医学双语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多方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努力营造双语教学互动的教学氛围。在双语课堂教学中,应该鼓励学生积极提问,教师要耐心倾听,并及时鼓励,注重培养每位学生的参与意识,让每一个人都有发言机会,让学生从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快乐,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并获得满足感、成就感。同时,对善于好学好问的学生要给予鼓励和表扬,以促进学生对英语的理解、表达和运用。

医学双语教学是医学发展过程的一个重要途径,医学的进步离不开国际大环境,医学双语教学是一座沟通的桥梁。我们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在不断的尝试和探索中,我们会把医学双语教学工作做得更好。

参考文献:

[1]李萍,夏新娟.大学双语教学探讨.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科版),20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