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的发展现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新能源的发展现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新能源的发展现状范文1

关键词:新源汽车 发展现状 发展问题 传统能源

中图分类号:V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2(c)-00-01

随着经济与科技的飞速发展,能源消耗越来越大,能源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能源问题成为关系着一个国家安全与发展的战略问题,被整个国际社会所广为关注,开发和利用新能源成为世界各国工业发展的重要方向。石油是重要的能源,在石油消耗中,汽车燃油消耗占据了石油消耗的重要比例,也是近年来石油消耗增长的主要因素,但石油资源并非是取之不尽的,其存储量极为有限。据估计,目前所探明的石油储量仅能支撑到2050年左右,石油能源危机已经成为一个全世界共同面临的问题,给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挑战与威胁,与此同时,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节能减排成为全球各国能源政策的重要内容。发展新能源汽车成为全球各国汽车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是解决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经过数年的发展,我国新能源汽车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依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下面,该文就传统能源汽车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期为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供参考。

1 传统能源汽车及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

1.1 传统能源汽车发展现状

新能源汽车是解决能源问题与环境污染的重要手段,虽然发展新能源汽车,包括如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氢能源动力汽车、太阳能汽车等是世界各国的长期目标,但短期看来,传统能源汽车依然将会占据主流,因此在各国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同时,传统能源汽车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节能减排技术方面。在节能技术方面,近几年传统能源汽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高效汽油机、柴油机技术的研究,高效载重汽车及其发动机技术的研究,轿车和轻型车柴油化技术的研究几个方面,这几个方面的节能技术也是我国当前传统能源汽车节能研究的重点。目前,在均质压燃发动机技术、非活塞式内燃机技术、高效传动技术几个方面的研究都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有效的提高了传统能源汽车节能减排水平,此外在用车节油方面也有所研究,如汽车维护保养、机油添加剂等,也对传统能源汽车节能减排有一定促进作用。

1.2 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

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已经有了较长的历史,早在“八五”期间就已经开始了电动汽车关键技术的研发,在“十五”和“十一五”期间,我国持续鼓励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技术的研发,尤其是“863”计划中,更确定了新能源汽车研发的多个重大项目,有效的推动了新能源汽车的研发进度和产业化进程。目前新能源汽车主要包括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氢发动机汽车以及其他新能源汽车五大类。我国在混合动力汽车方面的发展相对较为成熟,即传统燃料与电能的混合能源汽车,这类汽车相较于传统能源汽车来说节油能力有了极大的提升,且不需要专门的配套基础设施的支持,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有较大的商业化运营前景,如上汽开发的荣威750混合动力轿车、荣威550电式混合动力轿车,即已经顺利上市,一汽双电机重混合动力轿车和中度混合动力客车也开始投入运行。据统计,目前我国北京、上海、深圳等25个试点城市就有各类节能与新能源汽车2.74万辆,2013年3月预计示范推广规模达到3.97万辆。而全球范围来看,混合动力汽车销量已经达到了700万台,我国大力扶持的纯电动车由于受技术和产业配套的影响,至今销量一直较低,就目前发展趋势来看,混合动力汽车将会成为未来几年新能源汽车的主流。

2 传统能源汽车及新能源汽车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传统能源汽车发展存在的问题

传统能源汽车在节能技术方面的研究,有效的降低了传统能源汽车的能源消耗水平,提高了节能效率。不过从目前看来,我国内燃机技术方面的研究同国际发达水平依然存在较大的差距,尤其是汽油机缸内直喷技术、柴油机多次喷射技术、废气涡轮增压技术、高压共轨道燃油喷射技术等方面。在高效载重汽车方面,我国目前应用于高效载重汽车的发动机技术方面的研究还相对落后,尤其是大功率高效柴油机技术方面,高效载重汽车品种相对较少,缺乏系列化高效载重汽车的研发能力。此外,由于应用于轿车和轻型车的轻型高速柴油机技术研发方面的不足,以及柴油品质方面的问题,我国轿车和轻型车柴油化程度还远远不足。

2.2 新能源汽车发展存在的问题

新能源汽车是应对全球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要策略,在传统汽车内燃机技术无法满足石油消耗和碳排放需求的情况下,新能源汽车是汽车产业发展的必然方向。经过数年的努力,全球各国都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并从政策等各方面给于扶持,新能源汽车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成果,但当前新能源汽车依然身处推广困难的困撞之中。一方面,新能源汽车制造成本依然过高,在我国,既便是政府补贴后的售价同传统汽车相比也依然没有竞争上的优势,同类型混合动力汽车售价往往高于传统燃油车两三倍,而同类型纯电动车售价更高达传统燃油车的三四倍甚至更多。究其原因,与零配件未能实现批量化生产,关键零部件需要进口等有关。另一方面,当前新能源汽车的配套设施还不够完善,如为纯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提供服务的充换电站等配套基础设施,既便是在试点城市也存在布点不均的问题,根本无法形成有效服务范围覆盖能力,此外城市用地资源紧张,也影响了配套设施的建设问题,使得新能源汽车的使用受到了限制。此外,新能源汽车安全性问题还有待解决,如锂离子动力电池安全性还存在技术上的缺陷、锂离子电池回收体系还不完善等,另外保障新能源汽车稳定运行的一些关键技术也还未掌握。以上三个方面的问题,都制约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影响着新能源汽车的推广。

3 结语

能源问题与环保问题已经成为影响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问题,被全球各国提到了战略高度。汽车作为重要的传统能源消耗产品,降低汽车的传统能源消耗,促进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对节能与环保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当前,一方面应当进一步加强传统能源汽车节能技术方面的研究,提高传统能源汽车的节能效率,另一方面要加强新能源汽车的研究,促进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与规模化,扩大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范围,不断取代传统能源汽车所占比例。

参考文献

[1] 张发龙,陈春菊,闫忠孝.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刍议[J].价值工程,2012(23).

[2] 姜凯.十二五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攻略[J].农机使用与维修,2011(4).

新能源的发展现状范文2

一、澳大利亚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现状

澳大利亚是世界上第四大煤炭的生产国和最大的煤炭出口国,也是亚太地区液化天然气第三大出口国。据有关资料显示,2003~2004年度,澳大利亚全国能源生产总量约3.8亿吨标准煤,其中煤炭占68%,天然气占20%,石油占5%,其他可再生能源占7%。自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以来,澳大利亚加快了新能源开发利用的步伐并取得了较大进展,为本国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澳大利亚地处南半球热带和温带区域,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日照时间在30个小时左右,太阳能资源十分丰富。澳大利亚是世界上最早开展太阳能发电技术研发的国家之一,其光伏发电和太阳能热发电技术水平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目前,澳大利亚太阳能光伏发电总装机容量约5万千瓦。此外,太阳能利用也得到了足够的重视和广泛的支持,澳大利亚有40多万个家庭安装了太阳能热水系统,占全国家庭总数的5%以上。

澳大利亚风能资源丰富,开发利用潜力很大,是澳大利亚新能源发展的重点,其南部沿海风电场,风电机组年利用小时数一般在3000小时左右。有的甚至高达4300小时以上,是世界上条件最好的风电场之一。为了加快风能资源的开发和利用,2001年以来,澳大利亚联邦政府通过建立观测网络和计算机模拟,绘制了全国风能资源分布图,并将所得的测风和模拟数据提供给风电开发商。目前,澳大利亚全国已建成44个风电场,总装机容量达82万千瓦,在建的风电场25个,总装机250万千瓦。

澳大利亚的生物质能资源丰富,包括动物粪便、废弃油脂、农林废弃物、城市生活垃圾、能源植物等。同时,澳大利亚制糖业发达,蔗渣发电给本国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澳大利亚生产生物乙醇的原料主要是小麦和高梁等,单厂年生产规模约6000万升,目前正在计划建设5个年生产规模1.8亿升的新厂,生产生物柴油的原料主要是废弃食用油和动物油脂。

澳大利亚在2013~2014年将增加新能源投资,据该国的彭博新能源财经公司分析,澳大利亚的投资将增加到201 3年68亿美元,2020年将增加到450亿美元。尽管澳大利亚拥有世界上最好的新能源资源,但澳大利亚开发利用自己的新能源潜力比其他国家还要慢。2011年澳大利亚新能源利用比上一年增加了11%。尽管如此,澳大利亚来自新能源的电力只占8.7%,而世界平均水平为近20%。

二、澳大利亚发展新能源产业的主要做法

澳大利亚东临太平洋的珊瑚海和塔斯曼海,北、西、南三面濒印度洋及其边缘海,面积为769.2万平方千米。澳大利亚作为世界上一个发达国家,资源储量雄厚,能源出口在其国民生产总值中占据重要地位,同时也消耗着大量的本国能源。澳大利亚为了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政策措施,推动本国经济跨越式发展。

1、能源效率注册

为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澳大利亚《能源效率法》规定了法人能源效率注册。其一,法人的能源效率注册。主要包括:注册的义务、能源使用准入、法人注册申请之例外。该规定旨在保障登记人按要求提供注册法人的相关资料,遵守本法。如果该法人符合申请要件,行政官员就必须为该法人注册。如果申请者提供包括条例规定的资料和依照条例规定的形式提起撤销注册的申请,则可以撤销注册,行政官员必须在注册名单中取消在申请做出及其后的两个年财政年度中的注册人之名称。其二,评估计划审批制度。注册人应当每5年作出评估计划。如果行政官员依照该法之规定收到并认可该评估计划,则应当给予该法人书面认可通知单;反之,如果行政官员未在收到申请后的6个月内批准该评估计划,他或她将被认为是默认符合本法之规定,并应给予该法人的书面认可通知单。如拒绝批准该计划,也要出具书面通知单,以及对该法人准备依照《澳大利亚能源效率法》第18条规定的行政官员认为符合要件的评估计划。

2、可再生能源许可

可再生能源许可证用于抵消或减少可再生能源短缺时购电的义务主体支付费用的数量。某一年度中有适格购电行为的人被称为义务主体。义务主体一般通过购买来获得许可证。许可证由法定资格的发电站等发电主体发放,该发电站使用的必须是符合法律规定的可再生能源,且其发电量达到了相应的1997年符合规定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的底线。同时,许可证也可以由政府批准的太阳能热电站和小型电站发放。主体是个人的,在其可以发放许可证之前需要注册。许可证必须依其注册内容使用,并且其交易同样需要注册。义务主体可以放弃该许可证。如果义务主体持有可再生能源许可证节余,可以凭该许可证节余付费。

3、市场配额

按照澳大利亚联邦法律规定,电力零售商和大用户每年必须购买一定比例的可再生能源电力,并获得相应数量的可再生能源证书,达不到这一比例或者不能获得足够可再生能源证书的电力零售商和大用户必须交纳高额的罚金或税金。否则不能继续经营。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在生产电力的同时也产生了相应数量的可再生能源证书。按规定:1兆瓦时相当于1份证书,每份证书的价格大约在40澳元左右。从总体来看,虽然证书和电力价格随市场供求关系浮动,但有了出售电力和可再生能源证书这两部分收入,可再生能源项目基本上可以做到自负盈亏和滚动发展。

4、财政补贴

澳大利亚联邦政府规定,对安装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居民和商户给予每瓦8澳元、每户最高8000澳元的补助。同时,通过退税和财政补贴的方式,对安装使用太阳能热水器、节能灯等可再生能源利用设施或节能产品的用户给予补助。各州政府也积极制定各种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财政补贴政策。以澳大利亚的维多利亚州为例,2003~2007年的4年间州政府共拨出800万澳元财政专款,成立了可再生能源基金,对私人投资可再生能源项目给予相应的补贴,其比例最高达项目总投资的20%。

5、税收优惠

澳大利亚的能源税收政策主要体现在对清洁能源、新能源等绿色能源项目的扶持。虽然澳大利亚火力发电能力过剩,但仍对新能源项目给予税收支持,以期减少环境污染,控制温室效应。主要政策有:对太阳能、风能、生物制能、地热、小型水利发电站等项目减免5年的企业所得税。对使用绿色能源的用户多支付的电费,通过退税的形式给予补贴。边远地区企业用再生能源抽水,购置水能水泵或风能水泵的,政府除以拨款形式退回一半的费用外,另外一半的费用同样在计征所得税时加计扣除75%。这些税收优惠政策,促进了澳大利亚绿色能源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6、生态保护

澳大利亚生态环境保护主要涉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空气环境保护、温室气体排放控制、水资源保护、土地森林环境保护、海岸海洋环境保护等领域。为了减少环境污染,政府向法人和个人开征了具有准税收性质的垃圾费和水处理费。垃圾费和水处理费属于地方政府收入,各地政策不尽相同,有的以房产的价值为缴费依据,有的以房产的面积为缴费依据,有的以其他方式征收。如澳大利亚的布里斯本市,以垃圾桶的数量征收垃圾费,商业单位以厕所数量和用水量征收水处理费,工业单位以厕所数量和废水量征收水处理费,个人以家庭为单位收取固定费用。

三、澳大利亚新能源产业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由于化石能源占澳大利亚全国能源消费的比例很高,造成澳大利亚单位能源消费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很大,加之其人口稀少,澳大利亚人均温室气体排放量高于世界大部分国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压力很大。为此,澳大利亚将发展新能源作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手段,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措施,以推动本国经济社会发展。通过对澳大利亚新能源产业发展状况及有关政策的了解,我们感到澳大利亚新能源利用可以给我国以下几个方面的启示:

1、增强能源市场竞争力

能源资源价格体系的结构性变化是市场化背景下能源资源优化配置的基础。实践证明,没有稳定的新能源市场需求,就没有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新能源开发利用的初始投资和生产成本通常较高,如果没有相应的设备和技术及相应的资金作后盾,加之没有相关政策制度作保障,新能源产业发展也就成了一句空话。因此,我们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采用政府财政转移支付(补贴新能源)制度,通过能源公开招标,政府在采购能源政策中优先考虑新能源;二是保障新能源企业的生产利润,提高企业的生产积极性,鼓励企业持续参与新能源开发和利用;三是引导金融企业和投资机构建立新能源的风险投资基金,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技术创新,联合开发新能源技术;四是把新能源技术纳入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加大政府对新能源技术研发投入,提高新能源的研发经费;五是建立新能源生产与消费的税收优惠政策,对新能源生产实行免税或者降低税率、提供贴息或低息贷款,减少新能源企业的成本支出。

2、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面对传统能源在应用过程中的种种弊端,新能源在我国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通过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可以改变我国目前的能源结构,缓解能源短缺与环境污染等问题,还能保证国家的能源安全,提升国家竞争力,并带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基于此,我们应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的重点:

一是坚持以完善科研院所研发体系为依托,以深入推进产学研结合为途径,大力支持新能源产业实现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研发的突破。

二是以龙头企业为依托,建立一批国家级新能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突破关键技术瓶颈。

三是建立一批新能源重点实验室和产品试验检测中心,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在相关高等院校建立基础技术研究实验室,在企业建立应用技术研究实验室,突破一批重大关键技术攻关项目,提高能源效率。

四是引进一流人才,培养工程专业技术人才,解决人才缺乏难题。一方面,重点引进国家急需的新能源高级技术人才,为他们提供安家费、专项津贴、专项研发资金,提供事业平台。另一方面,教育主管部门应积极鼓励高等院校新开设风电工程、光伏工程、核电工程、生物质能工程等专业,制定长远的人才培养计划,大力培养工程技术类本科、研究生人才,以满足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需要。

3、完善能源法律体系

与澳大利亚完备的能源法律体系相比,我国能源法律体系尚需进一步完善,尤其是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领域。虽然法律体系的完善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但应有其阶段性的重点;而当前我国能源法律体系的完善,工作重点是尽快将能源市场、能源效率和新能源领域立法列入重要议程。

一方面,制定《能源市场法》,推动能源市场由非市场机制的垄断性市场转向市场机制的竞争性市场。成熟的市场是能源发展的基础,特别是新能源的发展。能源市场涉及诸多环节,包括生产、需求、产业结构等方面,中国应当有一部能源市场基本法,其目的是为建立和规范能源市场确立基本原则和制度,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在时机尚不成熟之时,可以借鉴澳大利亚的实践,首先进行单个能源市场立法,以点带面渐进地推进。

另一方面,制定《能源效率法》,促进能源效率的提高。能源效率的提高,能间接地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量,保护生态环境。当前,我国能源效率只有33%,比国际先进水平低10个百分点左右。法律政策的缺失是导致能源效率低下、高消耗和浪费严重的主因。因此,我国应制定《国家能源效率框架》,以此提高我国能源利用效率,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4、继续深化国际合作

能源领域的国际合作既能有效地促进能源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提升并推动世界各国能源科技研发实力,又能共同为促进世界能源持续供应、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保护生态环境及保持能源价格相对稳定作出新的贡献。实践证明,国际合作有力地推动了新能源产业发展,也带动了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和增强。

新能源的发展现状范文3

关键词:低碳经济;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

以低的污染、低的消耗以及低的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被称为低碳经济,当今世界各国也越来越关注这一经济模式。在我国,汽车产业已成为我国经济的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但是传统汽车产业在低碳经济的背景下其发展和使用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宗旨,推广新能源汽车势在必行。

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兴起

中国消费者对汽车产品的需求大幅增加,呈现逐年递增的态势,以2015年为例,汽车保有量为1.46亿辆。庞大的汽车数量造成大量的石油消耗,带来能源问题。同时大量消耗能源又造成温室气体排放。据统计,中国CO2的排放量占13.0%,在世界范围内排名第二。国家从战略层面赋予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大力发展的绝对高度,体现了其坚定的决心和态度。1992年,电动汽车这一新能源产品首次出现在国家“八五”重点科技攻关计划项目中。国家“863”计划电动汽车专项于2001年启动。汽车产业“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国家将大力扶持新能源汽车。

二、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

新能源汽车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不采用传统的燃油作为动力来源(或虽然使用传统燃油但是应用新型的装置做动力),车辆的动力和驱动以先进的技术方式来实现。目前新能源汽车常见的主要是混合动力汽车(HEV),纯电动汽车(BEV)和燃料电池汽车(FCEV)。

(一)三类新能源汽车比较分析。比较混合动力汽车(HEV),纯电动汽车(BEV)和燃料电池汽车(FCEV)三类新能源汽车,其性能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驱动方式混合动力汽车内燃机为主,电机为辅,其他两种都是电机驱动;在能量系统方面纯电动汽车用蓄电池,燃料电池汽车用燃料电池,混合动力用内燃机或蓄电池;从排放量来看普通混合动力汽车排量较高,而其他两种均为零排量。总体来说普通混合动力汽车技术成熟,成本低,无需新增配套设施,但是节能减排效果有限,纯电动汽车节能减排效果好但是成本高,蓄电池技术待突破,续航里程短,需充电站等配套设施,而燃料电池汽车能源效率高,节能减排效果好,续航里程长,但是成本高,技术尚不成熟,仍处于研发阶段。

(二)新能源汽车销量及市场结构。自2009年以来,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火爆,据市场统计分析,当前市场以美国、欧洲、中国、日本为主,其中我国以18.7%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三。我国近年来新能源汽车销量很好,市场反响不错。201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很大,增幅为320%,销量达到7.48万辆,其中纯电动汽车销量4.51万辆,混合动力汽车2.97万辆。“混合动力”较“纯动力”对市场有较高的适应性,其需求也在逐渐上升,2013~2015年三年内,混合动力汽车销量比例由10.9%上升到了39.7%。

(三)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政策分析。国家政策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影响较大,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迅猛发展就得益于国家一系列利好政策。2012年7月《节能与新能源汽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指出中国将以纯电动为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要战略取向;2015年中国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动汽车累计产量力争达到50万辆;2020年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产销量超过500万辆。2013年9月《关于继续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通知》写到依托城市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对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给予补贴。2014年8月《关于免征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的公告》指出对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

三、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国家利好政策推动下有了明显的进步,但在大规模市场推广和商业化运作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仍面临着许多问题。

(一)核心技术仍需攻关,质优产品依旧缺乏。改动传统汽车的动力系统作是目前我国研发新能源汽车的主要方法,而其他方面的研究如汽车底盘的稳定性、乘坐的舒适性和使用耐久性等不多。新能源汽车的技术中有50%的技术来自传统燃油汽车,特别是在电控系统上,部分核心零部件的研发制造技术尚未完全突破,所以新能源汽车产品成熟度相对不高。

(二)基础设施总体规划缺失,配套设施建设缓慢。基础设施建设及运营环节对于电动汽车产业发展至关重要,从某种程度上讲,新能源汽车推广受制于充电站或充电桩的建设,其商业开发程度及运营模式是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的保障。当前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总体方针还很少,基于长期发展的、科学系统的总体规划方案及指导意见也尚未制定。

(三)技术资源整合度不够,还未形成互动模式的产业链。生产新能源汽车的企业在技术上各自为战、分头研究,没有做到各企业技术资源整合,统筹协调管理去联合攻关、进而成果共享。结果是严重浪费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做低水平重复投资建设。虽然已经建立了一些产业创新联盟,但这些联盟也存在一些问题,经常是联而不合,并且重复又分散、很难实现技术共享。

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低碳经济背景下发展的建议

新能源汽车产业在我国发展到了提速阶段,在技术上处于变革期。在国家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产业遇到了良好的机遇,为推动其健康快速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一)以市场为导向,重点攻破核心技术难题。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主要有电池、电机、电控等关键技术。生产企业要在这些方面加大投入,应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提高生产新能源汽车的工艺技术水平。坚持改革创新,国内外的先进制造技术要积极引进,储备好战略技术,实现核心技术的升级。

(二)提倡投资的多元化,助推建设基础设施。国家及地方应该尽快出台适应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总体规划和建设方针,在规划和方针中要明确相关细则如基础设施的建设方案、基础路径、运行模式及电价运行模式等,同时要完善工程建设标准。投资方面倡导多元化,通过优惠政策如批准特许经营等,形成国家投资为主的前提下以成果共享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的发展模式。

(三)区域需求引导,创新商业模式。明确新能源汽车产业在我国的定位,瞄准消费者的需求,打开突破口来发展市场,确定适宜本地发展的车型。不同的地域对车型需求不同,因地制宜选择新能源汽车推广模式,做到以区域需求引导。企业要积极探索新的商业发展模式,只有通过不断探索才能找到有效的商业推广模式,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才能扩大,最终实现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产业持续不断地向前发展。

作者:高韶坤 张卫 单位:保定职业技术学院 保定市第四职业中学

参考文献:

[1]李大元.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对策研究[J].经济纵横,2014,5

[2]牛春菊,陈柱.中外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分析与启示[J].中国科技博览,2015,8

新能源的发展现状范文4

关键词 新能源汽车 竞争力

当前,世界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能源消耗巨大,能源危机成为经济发展的一大挑战。汽车业作为传统制造业之一,也需要寻求新的发展之路。在这样的背景下,各国纷纷把焦点投在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上,在节能环保的同时促进产业的优化升级。

一、国外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美国汽车产业经过重组焕发活力,新能源汽车成为克莱斯勒、通用汽车和福特三大汽车公司的投资重点和提高竞争力的主要策略。与此同时,特斯拉作为电动车的传奇异军突起。数据显示,1993年至2013年,美国三大汽车集团及其子公司的可替代燃料汽车数量占销售总量的66%左右;2010年5月,德国政府宣布设立“国家电动汽车平台”(NPE),目前德国已成为继美国之后的第二大电动汽车生产国,德国代表车型有奔驰产的Smart纯电动轿车;法国则重点推行发展电力能源汽车,代表车型有雷诺生产的ZE系列纯电动轿车;日本混合动力车已形成产业化,丰田的普锐斯混合动力汽车在全球销售总量已超过百万辆。

可见,车型电气化已成为目前各大车企新能源的发展方向。

二、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

2001年,我国在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中提出了新能源汽车的研究项目,从此揭开了我国自主研发新能源汽车的序幕。

从2000年到2015年,我国政府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已累计投资近200亿元,基本确立了电动汽车“三纵三横”体系(三纵:燃料电池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三横:多能源动力总成系统、电机驱动系统和控制单元、动力电池和电池组管理系统)。

在国家补贴和政策优惠的利好条件下,国内汽车企业诸如奇瑞、比亚迪、上汽、一汽等纷纷抓住机遇,推出了各种新能源车型。

201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增长迅猛,产量达到37.9万辆,同比增长3.5倍,中国也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的增量市场。然而,我国消费者的购买量大多是地方补贴和国家新能源补贴带动的,汽车厂商的电动汽车更多停留在造车阶段,并未突破新能源汽车的技术瓶颈。

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国内新能源汽车企业已经打入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借助“一带一路”战略,为沿途国家提供相关服务。其中,2015年,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以61722辆的成绩,一举夺下全球新能源车销量冠军。

三、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

迈克尔・波特认为,决定一国某一产业国际竞争优势的是一组因素,即他提出的4个“钻石因素”及机会和政府两大附加要素。

(一)要素条件

要素条件是指针对特定行业竞争所必需的生产要素,包括自然资源、劳动力数量、地理位置等一般要素和高科技、高素质劳动力等高级要素。从一般要素来看,我国劳动力充足,新能源汽车生产所需要的稀土、石墨、锂等自然资源较为充足;然而从高级要素来看,我国新能源汽车的生产技术不够成熟,与国外相比,电驱动系统集成化程度低,发动机及机电耦合装置的技术依然薄弱,关键技术未有所突破。与此同时,相关的人才也十分欠缺。

(二)需求条件

国内需求在提高竞争优势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良好的需求能够促使企业加强创新能力,提高产品质量,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从需求的总量来说,我国人口众多,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市场。然而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能源消耗巨大,由此造成的空气污染日趋严重,民众需要更为清洁环保的汽车。

(三)相关供应商和支持性产业

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供货行业和相关产业,能帮助国内的某一行业在国际市场上确立优势竞争地位。新能源汽车依赖于电池、电机和电控三大核心环节。其中,电池直接影响着汽车的使用年限,是最重要的技术保障。与欧美、日本相比,目前我国关于电池技术的法规不够完善,相关充电设备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规范。而在基础设施方面,我国也比较落后,以欧盟、日本为例,加氢站目前已经有几十座,将来还要建设上百座,而我国内目前就两三个,且使用率不足。

(四)企业的策略、结构和竞争状况

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发展战略和竞争策略。比如,丰田致力于混合动力车的研发,中国则更注重纯电动汽车的发展。就竞争状况而言,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欧美国家和日本的技术优势明显,市场发展更成熟。在对外扩张的竞争策略上,我国汽车企业更多地采取了合资和购买兼并的策略,吸收了部分国外企业的先进技术。

(五)机会

新发明的出现、主要技术的中断、战争等会给企业带来很多机会。当前世界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和能源危机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由于新能源汽车发展历史较短,竞争巨头较传统企业少,转型成本低,电力技术的研发空间仍然巨大,一旦实现技术突破,很容易占据竞争优势地位。

(六)政府

政府政策是通过四个关键因素发挥作用的。在新能源汽车行业,政府的政策主要体现在产业规划、政府补贴和制定相关标准上。

自2013年以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工信部以及科技部等各大部委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和推广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包括新能源汽车购置价格上的高额补贴,以及不限行不限号等政策优惠。

在补贴政策方面,我国最新的补贴政策为:未来五年内,对于纯电动、插电式混动乘用车及客车,根据续驶里程给予数万元至数十万元补贴,而对于专用车或货车则根据电池容量给予每度电1800元的补贴。这一政策将有利于发挥国内市场潜力,推动消费增长。

在标准制定方面,2015年12月,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我国《新能源汽车国家标准目录》;2016年8月1日,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工信部联合印发了《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提升规划》,其中制定了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等新能源汽车以及动力电池等零部件的相关标准。随着标准的日益规范,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将更加通畅。

四、相关政策建议

可以看出,与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国际竞争力仍然较弱,但是发展潜力巨大。笔者结合基于钻石模型的分析,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提出建议。

(一)把握分寸,适度扶持

当前我国对新能源汽车的支持政策繁多,各省市都有自己的补贴政策。然而,补贴过度有可能造成汽车企业过分依赖政府,缺乏技术升级的积极性,长期来看不利于提高国际竞争力。

(二)注重研发,鼓励创新

现今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还处于成长阶段,技术条件不成熟。国家应加大对相关领域科学研究的支持,注重高校的相关学科建设,成立相关的研究机构,提高整个产业的创新能力。

(三)完善产业链建设

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长足发展离不开国家的支持和企业自身的努力,还需要完善的产业链支持。首先,加快电池、电机、电控技术升级,减小上游产业链的阻碍。其次,在基础设施方面,针对消费者普遍担心的充电站等,应尽快落实和普及。新能源汽车的维修、保险等,也应加快步伐跟上。最后,可形成电池回收利用机制,减少资源浪费,实现优化配置。

(作者单位为四川大学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新能源的发展现状范文5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可持续发展战略;产业发展现状;结构生态化

进入21世纪以后,国家汽车产业发展迅猛,过去16年汽车产量年均增长33.8%,增长率位居世界第一位,远超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生产国与消费国。预计到2020年,我国民用汽车保有量将达到两亿辆,平均每1000人拥有汽车将超过100辆,宣告我国正式步入汽车社会。当然,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与汽车保有量的直线上升也将为能源与环境带来种种问题。首先我国由于油耗量不断增加,石油依存度在2020年将达到55%以上,这就意味着我国在能源安全方面将受到全面威胁。而汽车尾气增加所带来的碳排放量不断升高也将加剧全球大气污染等气候危机,严重破坏人类生存空间。所以在面临多重问题,国家必须考虑编制汽车产业发展战略性新规划,走以电代油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路线,全面深度探求新能源汽车产业在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有效战略。

一、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新能源汽车是21世纪全世界汽车产业的主流发展方向,它深刻诠释了新能源的的使用技术与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因为它迎合了全球当前节能减排与科技进步的两大人类社会发展诉求,也见证了人类社会正式全面进入汽车时代。当然,它也与当前人类所面临的能源危C不无关系,正是非可再生能源的日益贫瘠才让人们强调对新能源的挖掘与使用,带动了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的多元化技术自主研发过程,希望在未来全面批量生产新能源型汽车,以达到成功的市场推广目的,让新能源汽车成为市场主流。就现有政府面向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相关政策与企业技术发展方向来看,以下就从政府与企业这两点来阐述新能源汽车在国内的综合发展现状。

1.政府政策指导新能源汽车示范工程

当前政府指导政策下的国内新能源汽车示范工程已经相当多,这表明政府正在利用各种时机来寻求对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契机。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为例,它也是我国第一次面向全世界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当时在北京奥运会期间面向全市投放了自主研发的新能源汽车600余辆,这其中就包括60辆锂离子电池纯电动客车,它负责在奥运村环线的3条主要公交线路上运行,另外还有30辆混合动力客车负责奥运专线运营,81辆混合动力轿车负责出租车队运营,20辆燃料电池轿车专门作为比赛公务用车。整个奥运场馆内也配备了491辆纯电动场地车为馆内人员服务。这是当时我国面向全世界所提供的、最大规模的、技术最先进的、车辆类型最多的一次全程新能源汽车运输服务项目,它也在奥运会后成为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与推广的重要转折点。

而随后的上海世博会期间,我国也再次展示了新能源汽车的“零排放”、“低排放”优势,令上海市成为当时全国最重要的新能源汽车推广示范试点。从那以后,我国新能源汽车示范试点城市规模开始扩大,像纯电动、燃料电池与混合动力等新能源车辆示范运行工程纷纷被提上日程,基本实现了全国新能源汽车的长期持续展示过程,面向汽车产业优化的示范运营系统工程也在国内全面铺开。

2.企业主导产业研发与产业化发展

政府政策与示范工程支持是一方面,其关键主角还在于企业,企业在主导新能源汽车产业研发与产业化发展方面必须做好先驱作用。就近十年来看,国内许多汽车企业纷纷寻求与海外企业合资联合研发或尝试自主研发生产新能源汽车,基于企业的新能源汽车示范运行工程也越来越多,这些都极大程度推动了国内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产业化进程,像国内知名的长安、东风、一汽集团、比亚迪等等都是新能源汽车研发生产的主力参与者。以当前国内最具代表性的比亚迪公司为例,他们在充电电池生产上颇有心得,例如他们以磷酸铁锂电池为主的新能源汽车核心动力电池技术主要具有高容量、高安全性与低成本的多项技术优势,目前该技术也已经申请了国家多项汽车领域技术专利(22个项目)。特别是2008年末,比亚迪F3DM双模电动车正式上市,它也是全球首款不依赖专业充电站的新能源汽车。从技术角度看,该汽车搭载了先进的DM双模系统,能够确保车辆在纯电动与混合动力两种模式下自由切换。该车也是目前世界上续航时间最长的新能源汽车(150km),且它的最高时速能够达到160km/h。另外,比亚迪还与欧洲的戴姆勒-奔驰签署了合作合同,共同推出了新型能源电动车,这也为日后我国新能源电动车在汽车产业领域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技术基础,让中国也有了与发达国家汽车产业技术相互抗衡的实力。

二、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未来可持续发展战略

1.充分开放,抓住战略契机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首先要懂得走无序转化有序路线,再从低级有序转为高级有序,充分开放产业系统,这也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条件。从本质上看,新能源汽车并非是技术与固定模式发展的简单叠加,它还要充分考量二者相互之间的交换性、流动性与可替代性,强调开放自由化对产业成长的促进作用。因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不代表国家要放弃对传统汽车的研发生产,而是应该追求从传统汽车到新能源汽车的产业技术过渡,强调对传统汽车的节能优化与效率提升,这一点对国家汽车产业发展相当重要。

就目前来看,我国有99%以上的乘用车为汽油燃油车型,如果推广新能源多气门技术就能全面提高燃油效率最高达到5%左右,而像VVT可变气门正时技术则能够提高汽车燃油效率达到4%~6%。整体而言,新能源技术对像轿车、轻型货车这样的小型民用车来说能够节油19%左右,而对柴油发动机汽车、载货车这样的大型企业车辆则能够节油30%左右,所以说对传统汽车的升级改造才是当前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起点。换言之,要重视对传统汽车产业的有机开放,抓住战略契机,走汽车产业转型路线。具体来讲,我国汽车产业首先应该解放思想,树立科学正确的技术发展观,同时要破除传统旧平衡状态,积极创新非平衡新环境,并为企业发展打造制度框架;其次,在寻求产业推进开放化的同时也要强调经济自由化,打破传统地方汽车行业内部所存在的地区保护主义,全面建设高效统一的大市场环境体系。一言以蔽之,就是要打破我国对汽车产业的发展的自我封闭桎梏,增强市场经济意识,这样有助于我国引入海外新能源汽车技术与更多竞争机制,这对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系统的非平衡演化推进具有极大促进作用。当然,新能源汽车产业系统也要及时与外界进行物质与能量的无限输出与交换,强调分叉演化与发生分支,基于此来形成全新的动态稳定结构,将临界效应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联系起来,形成新能源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在机制。

另外一方面就是对关键战略契机的有效把握,特别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完全具备了有序结构客观条件以后,应该确保产业发展系统中某些变量或某种行为能偏离平衡值。企业应该通过融资新手段来合理享受政府所给予的新能源汽车优惠政策,严格按照企业所给出的油耗、排放双标准来规定企业阶段发展指标。为此,企业应该应该积极钻研科研技术,配合政府政策,以达到某种技术研发目标。例如近年来德国政府就提出了国内新能源汽车要保证百公里油耗降低到3L以内,只要达到标准就给予汽车研发生产企业以一定物质奖励,这一做法同样也值得我国拿来参考借鉴。

2.强调产业结构的生态化绿色导向科技能力发展

汽车企业在研发生产新能源汽车过程中应该强调建设“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系列可持续性物质循环流动新体系,强调生产体系各个环节之间的有机耦合与物质能量多级利用转换过程。特别是要强调对自然资源的低消耗、低排放与高利用进程,强调产业结构生态化实践在汽车行业中的客观表现能力。最主要的还是要强调以绿色导向为主的科学技术体系构建与发展,突出信息技术、能源技术与材料技术等等现代化工业技术,它也能够推进新能源技术的产业化发展进程,确保产业序列演进的正常化过程。总而言之,一定要适合我国国情来提出新能源汽车的适用技术,客观讲某些发达国家的新能源汽车研发生产技术可能并不适合于我国国情及技术体系,所以针对我国的生态化绿色导向科技能力体系还要强调与国内汽车产业之间的内在联系,走正确的新能源技术导向路线。

3.企业要走经营可持续发展战略路线

新能源汽产业中企业必须走可持续发展协同路线,强调经营思想的重要转变,同时强调自身经营观念要不断面向新型产业经济与环境双赢经营观念方向转变。再一方面,也要强调对资源消耗与污染控制模式的有机转变,大力推广以清洁环保生产工艺为主的环保技术,包括生命周期管理体系。强调在技术创新的同时也实现管理创新,改变汽车企业传统的资源密集型生产发展路线,从传统末端污染治理与浓度控制逐渐向以预防为主的全过程生产控制、总量控制与浓度控制三位一体结合方面迅速转变。具体来讲还要做到以下4点可持续发展战略:

第一,要强调新能源汽车产业科研技术的广泛研发,明确研发方向指导思想与技能拓展手段,这也是企业实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先决条件。

第二,要将产业发展战略与企业发展目标及规划融为一体,特别是在企业成本效益核算中考虑新能源技术研发价值、

第三,要全面强化产业发展技术创新,充分利用并发挥科学技术在产业发展能力建设体系中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

第四,要强调新能源新型汽车与环境管理的相互匹配结合,特别重视以绿色市场为重要社会发展需求导向,走汽车产业支持社会各方面可持续发展的健康路线,进而提高汽车行业的社会形象与综合效益。

4.完善减资源型产业体系构建

要完善减资源型产业体系构建过程,这也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最重要内在要求,它主要强调新能源汽车发展在行为准则与物质消耗两方面的减量化进程,强调经济机制配合高效资源利用原则,希望为企业形成与传统汽车生产不同的资源投入方式。例如产品设置逐渐趋向于体积轻量化,确保物质资源消耗大幅度节约,减少汽车生产中废弃物的产生,并通过高科技生产技术来实现不可恢复垃圾的清除工作,确保可利用生产性资源能够成为未来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走可持续发展战略路径的重要基础辅助。

总结:综上所述,新能源汽车产业在融入可持续发展战略后才能在我国继续前行,并寻求优质的研发与经营成果。所以企业必须认清当前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方向与形势,抓住一切有利契机,突破自我局限走可持续发展战略路线,实现对传统汽车技术及类型的有效升级转型。

参考文献:

[1]罗勇.新能源汽车产业要融入可持续发展战略[J].中国市场,2010(24):78-82.

[2]张晓宇,赵海斌,周小柯等.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及其问题分析--基于我国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视角[J].理论与现代化,2011(2):60-66.

新能源的发展现状范文6

关键词:建筑电气系统;节能设计;静止无功补偿器(SVC)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地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高楼伫立于城市、乡镇之中,整个建筑行业呈现出一片蓬勃发展的势头。然而由于城市人口的不断骤增,人们对能源的需求量持续攀升,能源紧缺问题随之而来。因此如何在建筑电气系统中应用技能技术,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已经成为了当前社会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鉴于此,我国建设部多次颁布了一系列节能设计的规范标准,旨在加速推动我国建筑电气系统节能设计的发展进程。目前我国一方面尝试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在建筑电气系统中的应用,另一方面积极探索静止无功补偿器(SVC)等新兴技术设备在其中的应用,总体上都取得了比较不错的实际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能源的无功损耗,提高了建筑能源的整体利用率。

1建筑电气系统节能技术的发展现状

由于我国以前能源危机意识比较薄弱,建筑电气系统节能技术相比较于西方发达国家起步较晚。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壮大,目前我国在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的应用方面已经取得了较大发展,另外在建筑供配电系统中大面积采用静止无功补偿技术(SVC),保证电压电流稳定的同时降低了能源输送过程中的无功消耗,极大地提高了能源的利用效率。

1.1新能源技术在建筑电气系统节能设计中的发展现状

随着能源危机意识地不断深入,能源可持续化发展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国家“十二五”、“十三五”规划都明确制定了建筑能耗的调研与评判标准[1],旨在进一步推动我国建筑节能的发展进程。基于政策激励和形势驱动的双重因素,许多新能源开始逐步应用于建筑电气系统之中,如太阳能光伏技术、风力发电技术等,并建立了多个“生态低碳化”的建筑节能工程。例如上海崇明岛工程在满足建筑电气系统正常运行的前提下,大规模利用新能源,风能、太阳能等循环再生能源约占岛内总能源的70%左右,岛内随处可见“风电田”、“屋顶光伏板”等特有建筑风格。与此同时,我国还致力于新能源前沿技术的研发工作,积极开展太阳能电池板聚光系统的开发应用,不断提升单位面积太阳能电池板的能量转化率,从另外一个层面提升新能源的利用效率。我国于2006年开始对太阳能电池板聚光系统进行系统化研究,通过对光伏电池和聚光器的改进升级,已经有了一些实质性进展,但还未形成一些高性能的产品。

1.2静止无功补偿技术(SVC)在建筑电气系统节能设计中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静止无功补偿技术(SVC)起源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变迁,现在已经广泛应用于电气系统及输送点线路的负荷补偿,在稳定电压和降低电能损耗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SVC补偿器实际上是由并联电容器和并联电抗器等无功原件组成,如图1所示,其中电容器可以发出无功功率,电抗器可以吸收无功功率[2-3],当电力系统出现电压大幅波动等不稳定事故发生时,可控电抗器可以通过快速调节开度来进行响应,从而达到稳定电压,降低能耗的效果。目前静止无功补偿器(SVC)主要分为晶闸管控制电抗器和晶闸管投切电容器两种装配模式。

2静止无功补偿器(SVC)在建筑电气系统节能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静止无功补偿器(SVC)具有反应灵敏,无级调节等显著特点已经广泛应用于建筑电气系统节能设计之中,其对于整体电气系统的电压稳定起着不可取代的显著作用。一是静止无功补偿器(SVC)能够及时调整电路输送过程中的电压起伏,特别是在用电高峰期时,电力系统容易发生电压跌落现象,SVC能够迅速起到支撑系统电压的作用,从实际的应用情况来看,装设SVC之后,母线上的电压波动范围明显缩小,波动值也随之减小,进而使得电能利用率大大提高,从而发挥节能效果。二是静止无功补偿器(SVC)能够降低远距离输送的无功功率,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电能损失。同等情况下而言,安装SVC的线路的无功功率损失是未安装SVC线路的一半左右,显然SVC对于电力系统的节能发挥着极大的作用。泉州市作为福建省经济发达的重要城市,去电能需求量极大,约占全省的四分之一,因此配电网络在用电高峰期电压波动较大,需要进行线路无功补偿。鉴于此泉州电网系统在多个220kV变电站投用静止无功补偿器(SVC),SVC投用以后,整个线路网络的电压波动明显呈降低趋势,电能配送质量显著提高,无功功率损耗较大降低。380kV以下的低压配电系统作为整个电力网络中的终端,对于整个网络运行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旦低压配电系统出现电压大幅度波动而得不到及时的无功补偿,势必使得整个输电网络都会产生巨大的无功功率,严重浪费国家电力资源。在低压配电系统中投用静止无功补偿器(SVC),能够迅速地对输电线路中的无功功率进行无级调节,有效地抑制线路的电压浮动,并且在线路突然出现暂时性故障时,可以保证电网系统的正常运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大面积停电事故,在保证线路稳定运行的同时节约能效,保障电网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

3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电力需求的日益紧迫,电力系统的稳定性直接关系到每家每户的用电质量和体验。建筑项目在电气系统设计的过程中应当既要保证线路稳定,又要考虑节能减排,因此推进静止无功补偿器的应用就显得十分有必要。

作者:何志杰 单位:中国华西工程设计建设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冯敏玲.建筑电气系统的节能设计[J].住宅与房地产,2016,(3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