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产品策略教学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产品策略教学设计范文1
近几年,教学设计师职业越来越受人关注。教学设计师最早出现于美国,在上个世纪80年代,教学设计师作为一种特定的职业已经出现在公司培训等场合。近20年来,教学设计师已经发展相当成熟,大批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毕业生在多个领域的企业中担任教学设计师一职。而在中国,教学设计师还没有受到明显的关注,但其发展趋势依旧可喜。据笔者在2012年5月统计数据显示,智联招聘网有关教学设计师的信息有29项;前程无忧网有42项;中华英才网有19项;而百度招聘为6344项。大多数的招聘单位为教育类、培训类公司,也有少量的企业单位。通过比较中美两国教学设计师岗位分布不难发现,教学设计师这一岗位在美国多集中于企业中,而在中国则是多集中于教育服务类公司,只有极少数的教学设计师存在并服务于基础教育领域。而本文正是要探讨教学设计师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发展。
1教学设计师的定义和技能
国内外对教学设计师的定义有很多种,比较有代表性的有《美国教学设计师就业状况调查报告》给出的定义,教学设计师是负责组织教学内容以促进学习者有效学习的人,也称为信息设计师、教育设计师。教学设计师的主要职责是根据用户的需求,确定学习内容和范围,制定教学策略,采用合适的传输媒体,测试最终产品的可用性,评估修正产品。中国台湾的电脑技能基金会举办的数位教学设计专业人才认证考试规范里对数位教学设计师的定义是:在数位学习专案中,执行数位课程与教材之教学分析、设计、发展、实施与评监业务,确认数位学习课程与教材的发展细节符合教学原理与培训需求者。其中指出数位教学设计师应与数位学习规划师、数位媒体设计师、内容专家等合作,共同完成数位课程的规划或教材的设计与制作。综合各种观点,笔者依据教育技术学五大范畴,提出教学设计师的定义为:负责组织、开发相关教学与培训内容,分析绩效和设计相关策略,实施、评价具体教学和培训过程,并加以反馈,以促进有效教学活动开展的从业人员。教学设计师应具备的基本技能大致分为以下3种:(1)艺术技能。把握非线互产品的实质,了解图形设计原理。(2)专业技能。掌握学习理论和认知科学的基本知识,熟悉信息图示和流程图分析,具有分析可用性的实践经验,精通数据库和程序设计。(3)组织技能。具备优秀的组织技能,能够和团队成员协同工作,具备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设计师在教育基础领域的工作范畴
世界著名的远程教育研究者莫尔(MichaelG.Moore)曾在1994年《美国远程教育月刊》中指出:“阻碍远程教育发展的不是技术因素,也不是教学法问题。我们有足够的技术,也有相当丰富的关于使用技术的知识,主要问题与组织改革、教师作用的改变和管理结构的改革等有关。”同理,在当前基础教育领域,尤其是我国基础教育领域,存在着诸多问题,导致基础教育无法达到育人育才的作用。这些问题主要有:①教学理念滞后;②教学方法策略不当;③评价体系不合理;④教材质量良莠不齐。可以确定的是:一线教师需要持续的支持来解决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乃至教学理念上的难题;另一方面,学生不仅仅需要一个优秀的教师,协作、资源、评价等方面也同样重要,而多数一线教师没有精力去解决这些问题。经过专业培养的教学设计师在教学理论、技术支持、开发项目、管理评价方面是有能力去解决基础教育领域中的这些问题的。IBSTPI2000年为教学设计师提出了23项教学设计能力要求,共有122条行为标准。这23项教学设计能力要求又被归入4个范畴:专业基础、计划与分析、设计与开发以及实施与管理在每个范畴中,能力要求和行为标准都被分为基本的和高级的,基本能力要求与行为标准是初级教学设计师必须掌握的,而有经验的专家型的高级教学设计师还必须掌握高级能力要求与行为标准。这些标准和要求明确给出了教学设计师所应该具有的能力。通过分析IBSTPI给出的能力标准我们可以得出:合格的教学设计师在基础教育领域是能够解决基础教育领域所出现的问题的,并且从以下5个方面去支持基础教育领域:
2.1开发教学材料和教学系统
教学设计师在基础教学领域中所起到的作用其实就是高级辅助教学人员,他们有能力去参与教学材料和教学系统的开发。基础教育领域中的学习者年龄偏小,容易受到一些刺激较大的教学材料的影响,而教学设计师正可以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甚至不同群体的学生的需求,开发一些实用的教学材料,以满足教师和学生使用。而教学系统则是每一个学校所应必备的,深入到各个学校的教学设计师则可根据不同学校的情况,自己设计或者是修改已有的教学系统,使之更利于学校使用。
2.2设计教学活动和教学策略
在基础教育领域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学设计师所起到的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帮助课程教师设计教学活动和教学策略。就我国现阶段而言,各中小学的教师并不具备完善的教学设计思想和运用教学设计思想来设计自己所要教授的课程的能力,但是教学设计思想对指导课堂教学是很有必要的。因此教学设计师就是要充分与任课教师进行沟通,然后就一节课或者是一段时间的课程,用教学设计的思想加以指导,并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和策略,以便让教学活动取得一个良好的效果。
2.3管理学生和协调教师
建构主义影响下的当今教学理论,多数教师都认同以学为主的学习方式。协作学习的运用已经在很多学校开展得日趋成熟。拥有教育学理论和心理学理论的教学设计师在其中可以进行合理分配和指导学生小组协作学习,并进一步成为全面指导学生日常学习工作的班主任。而在一些规模比较大的学校中,往往一个年级就有很多不同的教师教授同一科目,教学设计师可以与教师们进行沟通,成为他们的协调者,将好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推广,以促进年轻教师的成长。
2.4应用和解决技术问题
现阶段,在基础教育领域中有教育技术学背景的从业人员,大多数能够解决技术性的问题,很多优秀的从业人员还可以维护学校的机房和网络系统,以及帮忙处理学校各个教师们的一些技术性问题。这是目前教育技术人所具备的能力。
2.5评价教学效果并反馈
评价和反馈是教学活动得以向前发展重要的一环,现阶段的评价反馈实施还停留在表面,大多数还集中于专家听课,小组讨论总结等形式。大多数的教师是为了评课而讲课,无法在实践的教学活动中开展。而具有学科背景的教学设计师,可以很好的帮助评价和反馈系统的建立。并且我们所建议的服务于特定学校的教学设计师会经常性的与任课教师沟通,能够对任课教师最自然、最真实的授课进行评价和反馈,这样就能更好地促进教师的成长。#p#分页标题#e#
3基础教育领域教学设计师的培养
就目前我国的教学设计师现状而言,其岗位分布还没有发展到基础教育领域。而现实情况是广大的中小学学校需要教学设计师这样的从业人员去帮助其改善教学效果,以实现最优化教学。那么这样的矛盾怎么样去解决?答案是肯定的,从高校教育技术学专业人员培养方向和课程设置入手来解决这个问题。笔者参考一些国内外知名学校的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设置,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3.1明确学科培养方向,细化课程设置
目前就国内的高等院校来讲,还没有将教学设计师做为一个专门的培养方向来设置相应的课程。但是就国外和目前招聘信息来看,教学设计师是未来几年教育技术学的新的就业方向,所以相关的部门和各高校应提早筹划教学设计师方向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而对于教学设计师岗位职责和资格认证,更是需要教育主导部门借鉴AECT的关于教学设计师的经验,加快推进其岗位和资格认证的步伐,争取早日发展成为类似于心理咨询师、人力资源师等系列的拥有标准资格考试的认证模式。
3.2增加必要的基本素质培养
现行的教育技术学的培养方案中,对专业技能的要求,有着很详细的划分和说明,使得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毕业生基本都掌握了扎实的专业技能。但是作为教学设计师,仅仅掌握专业技能还是不够的,还应该增加艺术技能和组织技能的培养,学校可以在教学设计师方向课程设置上加入艺术、视觉修养一类的课程和增加沟通能力、管理能力和绩效能力的课程。
3.3减少本科招生,增加具有学科背景的研究生数量
首先教学设计师这个岗位本身的要求是非常高的,要求其从业人员需要掌握很多种不同领域的知识,如教育学、心理学等,这样就要求相应的从业人员贵精而不在多;其次基于基础教育领域的教学设计师是直接服务于一线任课教师,而各个学科的都拥有相对固定的知识体系,假如教学设计师对某一学科完全不了解,那么可能在细微方面出一些差错,从而影响教学。所以综合国外的一些经验来看,适当减少教学设计师方向在本科的招生,增加研究生层次上对一线年轻教师和师范专业毕业生的录取,以便让这些学生在具有学科背景的基础上学习教学设计的相关内容,在未来就业中能更好地为基础教育领域服务。
产品策略教学设计范文2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方法;教学需要
一、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概述
现代教育技术学课程的形式与特点。现代教育技术学是本科学习一门专门的课程,是学生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学习现代教育技术学,就是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学生掌握信息技术、教育技术的基本能力,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课程改革的需要。通过学习现代教育技术学习,需要加深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认识,促进学习能力的改进与学习方式的变革。还要了解教育技术的基本内容、教学设计、教学方式。同时,要让学生了解教育的现代传播理论、教学媒体理论、教学媒体选择,正确的选择教学媒体,有初步的媒体意识。鉴于此,需要加强现代教育技术教学设计方法。
二、教学设计概念
随着计算机技术、现代技术的发展,现代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日益多样化,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多媒体教学手段、网络教学、远程教学等新模式,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面对着信息时代的教育要求,促进教育过程的现代化,需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育上的边和,促进教育向着多元化、信息化方向转变。所谓的教学设计,就是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与学习实际,确定教学目标、制定教学计划、分析教学任务、评定学习的结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维持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教育教学中,教师需要发挥着主导作用,教师必须要对教学活动进行细致的思考与探索,精心的设计教学内容。什么是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教学概念的研究,教学设计需要考虑到的因素有教师、学生、教学、媒体、方法、模式,等等,教学设计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提升教学质量、教学效率,优化教育教学效果。教学设计需要理论基础,需要有学习理论、传播理论、教学理论,形成科学系统的教学设计思想。教学设计是受到多种因素、多层次的复杂关系,是一个系统的读通工程。从教学过程的规划作用来看,要分为以系统为中心的教学系统,以教学为中心的课程教学,教学过程为中心的教学产品。从系统设计的角度出发,需要从社会需要、培养目标、课程方案、教学资源四个因素出发;从教学过程出发,需要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更、教学对象、教学策略、教学媒体、教学实践几个因素出发,从教学产品的研发的角度出发,需要从产品目标、分析设计、开发生产几个因素出发。因此,教学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学设计需要有专业的专家来进行,这样才会促进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的完美组合,有利于促进教学工作更加的科学合理,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与科学态度,有利于促进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促进多媒体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教学设计的前端分析
1.学习需要分析。教学设计必须考虑到学生的学习需要,人们的学习需要是由处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环境决定的,客观的环境是学生学习需要的基础,学生的社会实践又让学生的学习需要存在与发展。从根本上来说,人们的学习需要,具有人类自身的特色、是人们自我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大学生,他们对于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规律的需要非常强烈,并且逐渐趋于稳定与完善,形成自己的认识特点。2.学习内容分析。在教学设计,学习内容非常的重要。所谓的学习内容,是指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相关的教育部门有计划安排的、需要学生系统学习的知识、技能与学习经验。确定学习内容的广度与深度,揭示学习需要达到什么样子的水平,让学生更好的学习。3.学习对象的分析。教学设计必须要考虑到学习对象,教师要考虑到教育对象即学习者的一半特征。学习者的特征虽然与教学内容没有直接的刮泥,但是他们学习的生理、心理、社会特征、心理特征、认识特点、学习动机、生活经验对教学都具有十分关键的影响。教师还要了解学生的学习风格,学生的学习风格与学生的学习环境、学习形式、学习态度具有自身的特点,每个学生都有自身学习的独特性与稳定性,这也是确定教学内容的主要依据。因此,在教学设计开始的时候,必须要从学习内容、学习对象、学习需要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为教学设计奠定基础。教学设计者,需要充分的考虑到这方面极其中间的重要影响,进行良好的教学设计,以提升教学的实效性。
四、教学方案的设计
1.教学目标叙述。在正式教学活动、教学实践开展之前,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经验、学习结果进行分析,对教学目标进行分类,并且将学习目标准确的陈述与表现出来。美国教育家布卢姆对教育目标进行长期的研究后,把教育目标分成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等六级,结合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可以将教学目标陈述为以下六个方面:(1)知识。在知识的目标中,需要对知识信息进行会议,要让学生在学习之后,能够对知识进行列举、复述、辨认、排列、回忆、选择、背诵等等,学习目标一般都要呈现以上的几个方面的特征。(2)领会。在这层次的学习目标中,主要考察的是学生的领会能力,学生能够运用自己的语言解释信息,教学目标一般是要引导学生解释、鉴别、分类、转换、改写已经学习到的信息。(3)应用。应用目标就是要考察学生对新知识的运用能力,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看学生是否能够有效的运用知识,为学生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或者提出问题,看看学生是否能够运用、阐明、演示、计算、解释学习到的相关的知识,是否能够运用知识解答相应的问题。(4)分析。在目标的分析层次中,要将知识进行分解,找出知识之间的联系,对知识进行分类、比较、对照、评析等等。(5)综合。综合目标,就是新旧之间的联系,将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进行重新组合,形成新的知识体系,然后边学、创造、组织、综合、归纳、总结,构建综合的知识体系,提升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6)评价。评价是教学目标中必不可少的层次,根据一定的标准需要进行判断,对学生的学习进行鉴别、比较、评定等等,为学生的学恶习树立目标、奠定基础。2.教学策略的制定。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由于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学生学习的情况千差万别,因此有各种各样的教学模式。但是任何教学策略、教学模式都不是适用于全部的教学活动,教学过程中采取何种教学模式、教学策略,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制定。根据教育部门对本科生的要求,学生不仅仅要学会知识,还要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采取问题式、发展式的教学模式,发展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为学生探索知识、创造知识奠定基础。3.教学评价设计。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教学的目的就在于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学习行为的转换,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因此,在教学中要善于运用评价手段来监测学生的学习目标是否完成,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总而言之,在当前现代教育技术的教育设计中,需要考虑到现代教育技术学与教学设计的内涵,然后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考虑到教学对象的特点,有效地选择教学方案与教学策略,制定有效的教学评价,促进教学结果的有效提升,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蔡铁权.现代教育技术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2]雷体南.现代教育技术教程[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谢安邦.高等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产品策略教学设计范文3
关键词:教材;教法;教学设计;教学产品
教学的核心目的是发展学生的能力,让他们更清晰的思考、挖掘出独到的学习潜能;并通过适当的教学策略激发出他们学习的需求和能力。我们先祖的所谓“因材施教”是在认为被施教对象适合成为某种“材”的前提下,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手段和方法,引导学生向某个方向发展,以求人尽其“材”。现代所谓“因材施教”已将“材”演变为“才”的内涵,即“因‘才’施教”,“才”具有“学生的发展水平在纵向上有高低之分和认知模式存在横向差异”的含义。相比之下,先人“因材施教”是以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成为不同之“材”,而现代“因材施教”是以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具有相同之“才”,即成为我们现在所指概念的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教学的深度、广度和进度既适合大多数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又兼顾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位受教育者学有所长、学有所用。
一、教材、教法作用
教材作为实施教学的必备工具,除了可以给教师提供教学的依据,同时也为学生提供可供学习的参考资料。但是,每一套规定使用的教材是否适合每一位学生?一般情况下,每位教师都有着各自不同的教学目的,以什么样的方法施教植根于教师的个人信念系统,决定了其对教学做出的决策和方法。
认为相同的教材和相同的教学方法会教出同等水平的学生是不现实的,因为作为个体,学生的学习方法不尽相同,教师也不可能用一种统一的方法来教学。面对着学校里形形的学生和不断增加的有关学生如何学习或思维方式等问题以及可以应用于课堂中的多种工具和实践,教师可以通过适应个体差异的方略来满足学生的需要。比方说,英语教材的使用可以是惟一的,也可以是宽泛的,一课一本和一课多本教材的使用取决于施教对象。精读课本可以作为泛读材料使用,同样泛读教材也可作为精读课的素材来教授。英语水平相应较好的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教材,甚至可以突破教材范畴选择与教学相关的其他资料。课堂上教师和学生都可自由阐述自己对学习内容的见解,使以教师为中心的说教模式转变为师生互动模式。
任何一门课程的教学质量都取决于多种因素,其主要因素是教师、学生和教学方法。教师和学生的素质好,有利于保证教学质量。但必须以有科学的教学方法为前提,才能保障教学高质高量。教学方法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认为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决定性因素。因为任何课程的教学,从课程设计到教学质量鉴定,都首先是一个教学方法问题。以外语课程的设计为例,诸如教学目的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听说读写关系的处理等等都属此类问题。当你向学生讲解了倒装语序的使用方法及其特点后,他们中的一些人仍然无法正确地完成习题,你可以认为他们的语法基础薄弱,理解能力偏差,但你决不能抱怨他们没有学习能力,因为,每位学生的智商能力是不一样的,此时,你可用同样的方法再教一遍,或者采用与先前不同的方法来教。通常情况下,教师需要重新组织教学材料来满足学生的需求。也就是说,需要常常更新教学计划,因为学生的学习是你陪伴的一段旅程,是你要承担的责任。课上,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教师为促进学生的学习负责,承担起这样的责任需要找到正确的策略和方法来激励学生去学习。
面对英语水平较高的学生,以写作课为例,教师可以拟出情境,由学生借助于互联网,图书馆资料或者以手头的某本教材为依托,通过大量的资料阅读独立完成写作课题,随后经过教师的批阅,逐一点评,继而达到提高写作水平的目的。而对于英语知识体系相对薄弱的学生而言,教师应就某个题目,详细讲解,列出该题目的写作框架和基本句型,令其默、背之后套写成文。如命题写作:Application Letter(求职信),教师要罗列出:1)常用起首语:Having read your ad, I wish to be considered as...for this position…2)受教育/工作经历:I have a degree in ....from the University of...或者My proficiency in English means that I would be able to handle all the English correspondence on my own…3)求职原因:My reason for applying for the post is that I would like to have more responsibility… 4)常用结束语:I hope I may be granted an interview, when I can explain my qualification in more detail…这样对于那些认为写东西无从下手的学生来说就写有所依了。虽然两个过程一个为主动行为,一个为被动行为,但收效应该是相同的,都使学生通过这样一个学习经历达到会写会用的目的。
二、教学设计作用
学习就是发展,教学就是促进发展并且要稍稍走在发展的前头;而发展则体现为事物矛盾的运动,就是从一种状态走向另一种状态。所以,教学设计实际上就是促成学习者内部心里结构或者外部行为的状态变化[1]。教学设计有助于教师明确教什么和怎么教,为教师实施教学过程提供技术支持,使教学内容更符合学生的需求和特点,为他们创造最佳环境的准备过程。教学任务分析是分析和清晰地陈述预期学生要达到的学习目标和学习结果类型的过程。实际上,它不仅仅是分析和陈述教学目标以及对学习结果类型的分类,而是对影响教学和学习的因素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找出学生学习的起点能力和学习目标之间的差距,分析他们要达到这个目标所应具有的内外条件,并根据分析的结果合理设计教学,为对学习结果进行客观、有针对性的评价提供强有力的支持[2]。好的教学设计会使一堂普通的课程和一本普通的教材因为有了系统的设计而别样。许多课程方案的设计不仅是为了让学生们意识到认知策略的存在,而且为了教授他们如何对这些策略的使用进行调控和评价,教学设计是学习内容展示的一个合适的载体,让学生不但借此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能够通过经历工作过程获得职业意识和方法。
由于专业不同以及个人英语水平的参差不齐,学生使用英语和英语技能也有所不同,比如涉外文秘专业的学生外语使用的渠道主要注重口语能力,用人单位需要具有口译专长的人才,那么在教学设计中大部分的内容围绕着听、说技能来设计,而把阅读课作为辅助教学内容来进行。而印刷专业的学生相比之下阅读能力相对要强一些,因为他们将来用到大量的诸如产品使用说明书及操作流程图纸之类的技术文献,使用阅读能力的机会要多一些,因而,在课程设计上偏重于阅读量的增加,而将口语课程作为辅助内容来传授。由此,针对不同的技术类型的学生,应运而生的是1)教学目标(instructinal goals),用来说明学生在教学结束后能够加以表现出的才能,2)教学策略和学习过程(insturctional strategy and lenrning pfocesses),以此帮助学生达成教学目标的策划方案,3)教学评估或结果 (learning evaluation and products),用来评价学生习得课堂内容的效果。
乔纳森等人指出:教学设计从本质上说是一种解决问题的过程。当我们确立了教学目标之后,并不存在着轻车熟路、稳操胜券的解决办法。成功地达成教学目标,依赖于我们的思考、决策及其埋头苦干。像解决其他复杂的问题一样,成功地达标取决于我们的深思熟虑地理解问题情境及系统地考虑各种相关变量和措施[1]。综合上述两种技术类型专业的学生,其教学设计应体现出教师对课堂教学行为的事先筹划和对学生即将达成的教学目标、表现出学业进步的条件和情境所做的精心安排,即做好课前的现状分析―为即将实施的教学确立明确的目标;课中的过渡状态剖析―确立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导向目标;以及课后的结果状态分析―课程结束后的评估目标。教师通过确定学习结果来运作课程设计过程,分门别类地针对相同水平和相关专业的学生做出科学的、系统的教学设计,使类似于涉外文秘这样急需提高英语听说能力专业的学生,在系统的教学指导下,最大限度施展听、说能力,使学习结果在教学过程结束的时候凸显出来。
无论你的教学目标线条设计的粗或细,必须体现出学生清晰地知道你期望他们通过教学后能做什么,完成的教学任务是什么以及他们应该处于哪一认知水平上。
三、输出教学产品作用
产品,顾名思义是投入和产出。教学产品是指学生最后完成的项目,表明了学生学到了什么知识。教师在编写单元或日常教学目标时,应该明确教学目标完成之后的教学产出,即应使教师和学生都确切知道为达到教学目标各自需要去做或完成的事情,并以此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以期达到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期望并能确定如何最佳地评估他们的学习行为。
教学目标完成之后的讨论和评估是教学最重要的阶段之一,讨论使问题解决的步骤被提炼和学习,学生尽情地投入到情境中分享彼此的观点和所作出的反应;评估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立在理解学习基础上的关注学习,它关系到教学过程实施的成败。提问是一种激发学生理解学习的最适合的评估方式,测验是最直接的评估手段,每个教学单元完成之后,教师通过测验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合理的评价,以此把握学生的学习能力,为推进教学提供可靠依据。
下面是一次完成Traditional Chinese Costumes,National Dress in Britain,Qipa等教学单元之后的学习产品产出的一小部分。学生被要求根据运用服饰方面的具体知识,编排几组关于不同情境和不同年龄的服饰搭配的对话练习,以满足不同层次对服装的需求,教师给予适量提示,例如:If you are short, wearing an oversized blazer could swallow you up. If you are tall, pants or sleeves that are too short can make you look and feel ungainly. If something is too tight, don’t wear it… 产品输出之前,从中国传统美学服饰角度认知概念,学生做了大量的案头工作,比如他们把任务设计为:Buying Clothes;Business Etiquette:Business Dress;Advice on wearing.等等。这是他们通过小组合作成交的部分对话练习:
A: I will take part in a birthday party tomorrow. What should I wear on such an occasion?
B: You should dress formal.
C: Year, the formal dress is respect for the host.
A: Really? Does this coat suit me?
B: It is too loud, why don’t you dress the brown one?
A: Do you mean it fits me?
C: It looks custom-made for you.
A: Can you suggest me a pair of trousers to match this coat?
B: You can put on your blue jeans trousers.
A: Does the colour suit it ?
C: Of course.They are perfectly matched.
A: How about shoes? What colour should I wear?
C: You can put on your white shoes,it fits every occasion.
A: They are really matched .You have a good taste.Thank you.
通过产品输出,实现了教学目标设定的Students will be able to: 1)Read a passage on traditional Chinese costumes intensively and search the related information on it. 2)Read a passage on national dress in Britain extensively and catch the main idea quickly. 3)Know the topic on traditional Chinese costumes and related background information. 4)Master the form of writing a message. 同时检验了教学的有效值和存在有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学习成果的展示激发了其他同学的学习热情,为推动教学目标的实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结束语
总之,教师要交上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就要充分考虑其教学对象,注重人才素质的培养,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想象能力,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的知识激活,广泛使用校本资源,使教、学一体化。
【参考文献】
[1] 盛群力等《教学设计》[M] 高等教育出版社 北京 2007.5
[2] 杨心德 徐钟庚《教学设计中的任务分析》[M] 浙江大学出版处 杭州 2008.10
[3] L.C. 霍尔特 M.凯斯尔卡著 祝智 庭、顾小清、译丛主编,沈书生、刘强等译《教学样式: 优化学生学习的策略》[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上海2008
[4] 李克东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北京 2003.4
产品策略教学设计范文4
【关键词】MI理论;语文整合;教学策略;活动;设计
一、多元智能理论背景
多元智能理论是哈佛大学发展心理学家霍德华・加德纳(Howard Gardner)于1983年在《智能的结构》(FrameSofMind)一书中提出的, 认为智力应该是“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的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有效产品所需要的能力”,他指出人类具有八种不同的智能,分别是: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知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在这些智能上的表现都是不同的,教学的核心是发掘学生智能潜力,因材施教,每个孩子都能成功。在各科学习过程中,语文的各项学习目标涉及到了各种智能。语文综合性学习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融合了各种智能的发展。多元智能理论的发展为语文的综合性学习提供了理论基础,也为其提供了有效地教学策略。
二、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语文教学策略选择
目前在多元智能领域中,国内外流行两种教学策略,分别为8合1教学设计策略和聚焦智能的教学设计策略。[1]
(一)8合1教学设计策略
8合1教学设计策略主张为多元智能而教、用多元智能而教、围绕多元智能而教。这里的多元智能是指与学习者个体的智能特点息息相关的不同智能组合方式,而非游离于学习者之外的客观意义上的多元智能。
在设计教学之前,可以先查阅“多元智能工具箱”(表一)。 工具箱为每种智能提供了数十种教/学的工具,这些工具将帮助学生运用他们的每种智能。
1.聚焦内容,确定学习中心(主题)。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关注这一课所涉及到的教学内容的各个方面,根据学生在一次教学体验中所能完成的题目来设计。
2.陈述具体教学目标和结果。写出教学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明确在本课结束时,我们想让学生知道和理解哪些内容。
3.从“多元智能工具箱”中选择合适的工具。在选择工具时,要记住本课的目标和结果,以保证选择的工具有助于达到本课的目标和取得相应的结果。
4.设计学科内容与各项智能结合的学习活动。在代表每种智能的图像旁,简单地描述如何使用每件工具,设计学习活动,以达到教学目标,取得教学结果。
5.确定教学顺序。这时,再次参阅在第二步中所确定的教学目标和结果,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工具的使用顺序或组合使用。
6.家长与学生反馈,经验总结。根据课后的教学成果,进行客观地评价总结,并对前面的工具的使用方法做出适当的调整。
(二)聚焦智能的教学设计策略
聚焦智能教学策略的基本理念是在每个学生身上,各种智能并不是同等程度的发展,有些智能相对会发展的更好一些;每个学生都具有占统治地位、运用起来比较得心应手、被他们所喜爱的智能。但同时,学生也可以经过训练学习超越他们较偏向的智能领域,超越他们比较发达的智能。
同样,在聚焦智能的教学中,我们首先也要先查阅“多元智能工具箱”,不同的是,8合1教学策略是为所有的八种智能选择工具;而在聚焦智能教学中,只是为聚焦的智能选择工具。
聚焦智能教学策略将整个教学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唤醒、拓展、教学、迁移。
第一阶段:唤醒。首先,必须使学生意识到自己拥有多种认知和学习方式,然后,学习各种各样的技巧和方法,来激活这次教学中所需要激发的智能。
第二阶段:拓展。要了解智能的工作方式:哪些能力和技能是必须的,怎样运用这些能力和技能,怎样利用和理解不同的智能特征。
第三阶段:教学。这是整个教学过程的重点。要使学生运用不同的认知方式来学习具体的学科内容。
第四阶段:迁移。使学生学会如何使用各种智能,有效的面对、解决和应对他们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和挑战。
三、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语文教学活动设计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这两种教学策略各有优缺点。8合1教学策略注重各种智能同时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平等对待,不能使优势智能完美发挥,也不能使劣势智能得到强有效地训练。而聚焦智能教学策略则是侧重于某些智能,不能很好地兼顾其他智能的发展。如果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这两种方法综合运用起来,则可以达到全面发展,各有侧重,使优势智能得到发挥,劣势智能得到训练、发展。
在课堂设计中根据8合1教学策略找到学习内容与各智能的切入点,进行教学。然后在接下来的过程中观察同学们的表现情况,判断其优势智能及劣势智能。在接下来的课程教学中,依据聚焦智能策略,聚焦其劣势智能,根据多元智能工具箱,选择合适的活动形式,对其进行提高训练。同时可举办一些特色活动,使同学们不同的优势智能得到拓展。由此我们帮助每个学生认识自己的优势智力领域和弱势智力领域及其相互关系,并以此为切入点,把优势智力领域的特点迁移到弱势智力领域中去,使其优势智力领域与弱势智力领域相得益彰,最终使其智力获得最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David Lazear.多元智能教学的艺术――八种教学方式[M].吕良环,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2]祝智庭,钟志贤.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多元智能发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
产品策略教学设计范文5
[关键词] 学习设计; LAMS; 课程教学;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志码] A
[作者简介] 马红亮(1975—),男,陕西华县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网络远程教育研究。E-mail:。
一、引言:学习设计与LAMS
2003年,IMS(全球学习联盟)颁布了学习设计规范(IMS-LD),以提供通用的框架来描述教与学的过程, 整合学习者和教师的活动以及学习过程中用到的资源和服务, 同时支持多种教学法、多个学习者的学习、混合式学习和各种学习资源的可重用。[1]此后,学习设计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关于学习设计的定义,Chris Alexander(2011)认为有两个定义影响较为广泛:其一是LAMS的创始人James Dalziel(2003)的定义,该定义从电子学习与传统学习区别的角度指出了学习设计所包含的要素(情境、活动、学习者之间的协作);其二是英国开放大学Conole博士(2011)的定义,该定义认为学习设计是使教师或设计者能够更加清楚如何设计的方法论,这种方法论使教师更加了解教学法并能更有效地利用合适的资源和技术设计教学。[2]此外,Avraamidou等人(2011)分析了有关学习设计的文献,发现学习设计具有产品和过程双重含义:作为产品,学习设计是指学习活动以某种方式被记录,这样其他教师能够理解这些活动并在其他情境中应用这些学习活动;作为过程,学习设计是指教师需要完成备课、设计学习活动和修改已有的教案。[3]同样,James Dalziel和Bronwen Dalziel(2011)认为,早期的学习设计领域更多地关注技术标准和软件开发,而目前学习设计的发展则更多地强调如何支持教育工作者们重新思考教与学的方式并鼓励在电子学习领域的创新。[4]随着人们对学习设计研究领域的拓展,学习设计与教学设计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例如,曹晓明和何克抗(2006)认为学习设计在某种意义上是教学设计的一个子集,[5]吴军其和刘玉梅(2009)甚至认为学习设计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而产生的一种以学习者为焦点的教学设计的新理念。[6]此外,James Dalziel(2011)认为,单独的学习设计通常适用于单节课或单周的活动,或者适用于一门课程的一个章节或模块,[7]而这种学习设计观也等同于“课堂层次”的教学设计。至于学习设计的能力,相应地也可以看作是信息技术时代教学设计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是核心。
LAMS(Learning Activity Management System)是由澳大利亚麦克夸利大学(Macquarie University)James Dalziel教授主持开发的一款开源的支持IMS学习设计理念的软件,且在全球范围内应用比较广泛。目前,国内外的LAMS应用研究大多数集中于利用LAMS改善教师的课堂教学和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方面。例如,在国外,Yap Chin Hooi(2011)将LAMS与Blackboard整合在一起应用于新加坡理工学院机械和航空工程专业的项目管理课程中,以改善教师的课堂设计以及促进学生的学习;[8]美国杜克大学和新加坡国立大学合作建立的医学研究生院应用LAMS为第一届博士研究生项目设计、开发以及传输基于团队的混合学习课程;[9]希腊的中学教师Ioannis Katsenos等人(2011)将2个LAMS序列应用于边远地区的一所中学的地理和生物课程中,以激发农村地区学生的学习动机;[10]等等。在国内,崔洁等人(2012)利用LAMS进行英美文学教学模式改革试验,[11]罗莎(2010)在“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中利用LAMS开展小组探究活动,[12]王佳利(2010)利用LAMS开展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有效获取信息”单元的教学活动,[13]等等。这些LAMS应用研究的共同特点在于,课程教师预先设计好LAMS序列,然后指导学生完成这些设计好的LAMS活动序列,但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们并不参与LAMS活动序列的设计或创建,即在LAMS中学生的角色仅仅是学生。另一方面,国内外也有研究者将LAMS应用于教师培训中,以提高在职教师或师范生的学习设计能力。这方面的研究,以LAMS开发者James Dalziel教授所主持的TEP项目(教师教育项目)为代表。该项目培训对象为已有多年教学经验的中小学教师,主要的目的是让教师应用LAMS设计课堂教学。[14]在国内,这方面的研究,仅有华中师范大学严莉等人(2010)和杨慧玲(2008)将LAMS应用于“现代教育技术”公共必修课中,以提升师范生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15][16](两篇文献描述的是同一项实验研究)。这些研究的共同点在于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参与了LAMS序列的创建,亲自设计了LAMS的序列,即在LAMS中具有学习者和教师的双重身份。本研究是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利用LAMS促进学生学习设计能力发展的有效性,即探讨如何有效利用LAMS促进学生学习设计能力发展的问题。
二、本研究的实验过程
本研究的实验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如图1所示。第一个阶段为LAMS工具操作阶段,第二阶段为学习设计实践阶段。这两个阶段分别依次在教育技术学2008级本科生(92名学生)的“现代远程教育”及“教学系统设计”两门专业必修课程中进行。这两个阶段是联系紧密并依次渐进的过程,且第二阶段的教学实验在第一阶段学生反馈意见和研究者自我反思的基础上作了相应的调整,因此也可以将这两个阶段看作是行动研究的两个阶段。就利用LAMS促进学生学习设计能力发展这一目标而言,第一阶段为基础阶段,目的在于使学习者熟练掌握LAMS的操作,主要熟悉LAMS的各种工具;第二阶段则为发展学生学习设计能力的核心阶段,目的在于使学习者将教学策略以及教学设计的理论方法融合在LAMS的序列活动设计实践之中。本次实验跨越两个学期,共计实施了10周的时间,合计课堂时间16.7小时(课外学习时间另外计算),实验时间相当充分。
图1 利用LAMS促进学习设计能力发展的两个阶段
在学生学习LAMS操作时,杨慧玲(2008)通过让学生在一次课的时间里完成教师所设计的《网络资源的搜集与评价》LAMS活动序列来使学生掌握LAMS的操作,这种做法直接导致31%的学生对LAMS的操作不熟练,进而使学习者最后设计的活动序列很简单,无法体现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思想。与这种做法不同的是,本研究的第一阶段教学为期五周,共10节课,具体的教学过程又细化为五个环节:(1)研究者课堂讲解LAMS;(2)学生网上学习LAMS工具及教学策略模板;(3)学生体验LAMS活动序列;(4)学生协作创建LAMS作品;(5)研究者课堂总结和反思本次实践。在第(2)环节,学生们自主学习Moodle平台(http:///)《LAMS教程》中经过我们汉化的LAMS动画教程以及教学策略模板。在第(3)环节,研究者特意设计了一个供所有学习者学习的LAMS活动序列(如图2所示),该序列包括学习目标说明、前期学习效果评估、小组合作探究、提交教学活动设计方案、效果反馈。在这一环节,我们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只提交文本形式的教学设计方案,该教学设计方案要求对象为学习者自身,教学内容则围绕着《现代远程教育》这门课程,学习方式假定为远程学习。在第(4)环节,学习者以小组为单位在Moodle平台相应课程中添加LAMS活动,并进入到LAMS创建界面体验LAMS的各项操作,然后在之前提交的教学设计方案的基础上创建LAMS活动序列。
图2 学生体验的LAMS活动序列
在让学生创建LAMS活动序列时,严莉等人(2010)采取不限主题的方法。然而,笔者(2011)的研究发现,这种开放式的做法虽然在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兴趣方面具有优势,但却增加了教师的指导难度,而且教师往往对学生提交的学科主题非常广泛的教学设计方案很难把握其内容的科学性。[17]本次实验的第二阶段同样为期5周(10节课),而且学生在正式进入第二阶段之前已经在教师指导下系统地学习完了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方法,已经以小组为单位,围绕着“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这一限定主题,搜集、整理、汇报了各自小组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的教案(含学习者特征、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分析以及教学策略的选择等)。在所有小组完成汇报之后,教师从中选择了10个优秀的教学设计教案供学生进行LAMS的学习设计实践。此外,我们还将为期5周的LAMS学习设计实践又细化为4个环节:(1)研究者使用4个课时在课堂上详细介绍了6个主要的LAMS教学策略模板;(2)学生根据前期收集的优秀教案创建LAMS学习设计作品;(3)研究者依据自制的评价量表(见表1)对学生的LAMS作品进行评价;(4)研究者在课堂上展示优秀作品并进行LAMS学习设计实践的总结。在第(1)环节中,“LAMS教学策略模板”是指依据特殊的教学方法,例如基于问题式学习、预测—观察—解释、角色扮演、网络窘境、六顶思维帽、网络探究式学习等,提炼概括出实施该教学方法的LAMS活动序列,而在这些LAMS活动序列中,只有实施该教学方面的指南,并不包含具体的学科内容。LAMS的项目研究表明,这种通用的LAMS模板能够作为教学策略的框架来支持教师创建新的学习体验。[18]此外,James Dalziel和Bronwen Dalziel(2011)的研究也表明,在教师教育领域,教育工作者(包括师范生)更愿意探索一般性的设计模板——很可能源于这些模板清晰地描述了学科教学法。在第(2)环节,我们预先制定了表1的评价量表,建议学生参照该评价量表完成LAMS学习设计作品的创建。同时我们鼓励学生从教师选定的10个优秀教案中选择一个,然后将其灵活地转变为LAMS学习活动序列。在第(3)环节,我们的评价和评价量表并不包括对教学设计理论和方法应用方面的评价,因为这方面的评价在《教学系统设计》的小组汇报教学设计方案时已经完成,所以LAMS学习设计实践部分则聚焦于基于优秀的教学设计方案选择合适的LAMS活动工具,并有效地将这些活动工具连接起来形成合理的LAMS学习活动序列。量表合计为20分是指这次LAMS学习设计实践占《教学系统设计》总成绩的20%。
表1 LAMS学习设计作品评价量表
三、本研究的数据收集与分析
(一)研究数据的收集
在第一阶段教学实验和第二阶段教学实验结束之后,研究者均对两个班的学生进行了随堂的集体访谈(每个班每次2节课),录制了语音资料以进行课后的整理和分析,目的是为了了解学生们对这两个阶段教学实验的看法及意见。此外,在第一阶段,研究者还采用开放式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了学生们在LAMS工具操作实践中的收获、看法及建议,以作为集体访谈的补充,而问卷调查的回收率和有效率均为100%。至于第二阶段的问卷调查,则是在可以在线制作并问卷的专业网站——问卷星(http:///)上设计、制作并的,而最终回收到的有效问卷为65份(参与第二阶段学生共有90名),回收率占72%,且达到有效性判断的标准。
需要指出的是,除了集体访谈和问卷调查之外,两个阶段学生提交的LAMS作品也是我们的重要数据,尤其是第二阶段学生们提交的LAMS学习设计作品则是衡量学生学习设计能力发展的关键数据。
(二)研究数据的分析
1. LAMS工具操作阶段所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
通过分析第一阶段两种方式收集的数据,我们发现学生们对于本次LAMS操作实践活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且学生们也基本体会到了LAMS的特点及优势。例如,L1同学说:“LAMS操作活动让我受益颇多,不仅了解了这个工具(软件)的使用方法,也学会了简单的课程设计,并且认识到了自己的一些不足。希望以后课程中可以多多设计这种活动。”L2同学说:“LAMS工具各方面的功能介绍在第十三周的(网络课程)版块上都可以通过视频教授,很仔细,LAMS学习的收效很好,至少每一个工具都看过来了。”C同学说到:“LAMS是一种程序化的教学思想下的序列活动式教学组织形式,它的优点主要表现在由一系列连续的活动组成,只有一个入口和一个出口,这样可以保证学生能够完全地按照设计者的思路一步步往下走,有利于将老师的教学理念准确地传达给每一位学员。”Y同学说:“LAMS实际上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空间,因为从最终提交的作品中可以看到其他小组的作品,看其他小组是如何设计活动的,从而取长补短,来提高自己的能力。”此外,收集的数据也表明本阶段的教学实验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现代远程教育”这门课程中的课程教学的效果,激发了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例如,L3同学说:“通过LAMS,我做了一份简单的作品,虽然说很简单不完善,但是我感觉很高兴,因为是自己亲手做的。小组合作分工,相互配合,同学之间增进了感情。通过LAMS实践操作,同学们的心情愉快多了,因为不用去教室听教师说课本上枯燥无味的东西,而是自己在宿舍亲自动手实践,可以学到很多东西。”然而问卷调查发现的问题主要集中于:一些学生认为实践结束之后教师对LAMS作品讲评得不够细致和深入,无法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LAMS作品存在的问题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
另一方面,研究者对两个班92位学生16个小组的作品进行了评价,发现学生们基本掌握了LAMS活动工具的操作和序列化的操作,但这些作品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优秀教学策略的应用还比较少,尤其是使用LAMS教学策略模板的人数很少,究其原因在于学生们对这些教学策略模板的使用存在怕增加负担、不易理解、对策略不熟悉等障碍;(2)LAMS的部分工具还不是很熟悉,尤其是容易混淆选择工具和分支工具。
2. 学习设计实践阶段所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挑战
针对第一阶段教学实验所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研究者在第二阶段的教学实验中作了相应的优化和改进。具体措施主要有:(1)在课堂上详细为学生们讲解了LAMS的教学策略模板;(2)在“教学系统设计”课程意安排了每个班2课时的计算机实验课,专门用于学生进行LAMS学习设计的实验,并在实验中加强对学生们的实时指导;(3)在学生们提交LAMS作品后,教师在课堂上详细讲评了学生们的优秀LAMS作品。而在第二阶段教学实验结束后,对集体访谈、问卷调查以及LAMS学习设计作品的数据分析也显示出,第二阶段实验要优于第一阶段的教学实验,尤其在促进学生LAMS学习设计实践方面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但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
(1)学生感知的具体收获
问卷调查的数据显示(见图3),在学生们感知到的收获方面,有80%表现在进一步熟悉了LAMS的功能和操作,47.69%表现在提高了学习者将教学设计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但仍然有6.15%的学生没有什么收获。访谈中,L同学说到:“设计(LAMS)作品的过程就是一个复习知识,应用理论于实践、增强自身能力的过程。期间,为了能更好地设计好作品,花了大量的时间来查阅资料、学习别的同学设计的作品等,以此来思考怎么去设计一门课。我的收获很大!很感谢有这次实践的机会!”C同学说到:“总的来说,我认为这样的学习方式比传统的理论教学更具有实用性,促使我对教学设计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Y同学说到:“LAMS的工具很丰富,在使用之前必须对工具很熟悉,这样通过不同工具的组合,能够使设计更加丰富和有效。这次的实践操作不是很难,难的是课件的转换(指将教案转换为LAMS活动序列),这对我们来说是一种挑战,不过我很喜欢这个过程。”
图3 LAMS学习设计实践的具体收获(多项选择)
(2)LAMS学习设计作品的完成情况
在第二阶段,学生们最终提交的LAMS学习设计作品共82份,占《教学系统设计》选课学生总人数的91.1%。研究者依据评价量表(表1)对这些作品进行了评价,其中合格和良好的共占69.5%,超过了2/3,如表2所示。具体分析这些学习设计作品发现,学生们基本能够独立地使用LAMS完成整个教学活动过程的设计,且在活动工具使用方面,能够正确地选择并合理地编辑使用一些主要的活动工具,甚至不少学生能够套用一些优秀的LAMS教学设计策略模板或加上自己的教学想法设计出一个有效连贯的学习活动序列。总的来说,本阶段学生们提交的LAMS学习设计作品比第一阶段提交的作品要完整、连贯、有效得多,蕴含的教学设计思想也明显得多,如图4是某同学的LAMS作品。但是,另一方面,30.5%的作品不合格,这也说明本次教学实验还存在着一些需要继续改进的地方。
表2 LAMS作品得分统计结果
图4 LAMS学习设计作品——《VB程序设计》
(3)影响LAMS学习设计实践效果的因素
问卷调查的数据表明(见图5),在影响学生LAMS学习设计实践效果的因素中,对LAMS操作的不熟悉和LAMS系统不稳定占据首位,均为53.85%;不喜欢LAMS这种教学方式是第二大影响因素,占36.92%;教师提供的学习支持不够完善、及时是第三大影响因素,占23.08%。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在第二阶段,我们的Moodle平台已经从1.9升级到2.0,而LAMS原来的稳定版2.3.5不支持Moodle2.0,支持Moodle2.0的LAMS新版本2.4当时还在测试之中,因此直接导致在本次实验阶段LAMS系统运行不稳定,进而影响了部分学生学习设计作品的完成。此外,由于LAMS许多新的活动工具及其功能还没有汉化,因此也影响了学生们对LAMS的熟练操作。而这两大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们对LAMS教学方式的喜爱程度,并可能使得学生们觉得教师提供的学习支持不够完善与及时。另一方面,图5中的数据还说明,本次LAMS学习设计实践的任务难度对大多数同学来说不算大,完成任务的时间也比较充分。
图5 影响本次LAMS实践效果的因素(多项选择)
最后,有学生反映,本次LAMS学习设计实践缺乏嵌入具体学科内容的优秀LAMS作品供他们学习和体验。我们认为这也很有可能是导致学生认为教师提供的学习支持不够完善和及时的另外一个原因。也就是说,尽管我们在网络课程中提供有LAMS一般性的教学策略模板,但由于这些模板缺乏融合了具体学科内容和活动方面的范例,仅仅是教学法方面的指导,因而也会直接导致一些学习者无法高质量完成LAMS的学习设计作品。
四、结论及启示
通过将LAMS应用于教育技术专业本科生的“现代远程教育”和“教学系统设计”两门必修课的教学实验,我们可以得出,如果要有效地利用LAMS促进师范生或在职教师的学习设计能力的发展,则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1.开展LAMS工具操作和学习设计实践相结合的两阶段教学。由于LAMS的活动工具比较多,学生们很难在短时间内(如1~2个小时)熟练掌握这些工具,所以首先需要课程教师花费一定的课时来培训学生们的LAMS操作技能,即开展类似于本研究第一阶段的教学。同时,又由于熟练操作LAMS工具的技能并不等同于设计优秀LAMS学习活动序列的能力,所以还需要在培训LAMS工具操作的基础上,进一步结合LAMS的教学策略模板,开展LAMS学习设计的实践,即进行类似于本研究第二阶段的教学。也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阶段的教学,才能保证利用LAMS促进师范生或在职教师学习设计能力发展的有效性。至于这两个阶段的课时,依据本次实验研究的经验,至少保证有10课时(每课时约50分钟)的时间,其中包括LAMS的总体介绍(2课时)、LAMS工具的实践操作(2课时)、LAMS教学策略模板讲解(2课时)、LAMS学习设计的实践(4课时)。如果可以利用一学期的时间,将LAMS这两个阶段的教学均融合在“教学系统设计”这门课程中,用来培养学生的学习设计能力,可能效果更好。
产品策略教学设计范文6
【关键词】教学设计;发展和转向;3E;教育资源集约化
一、教学设计的发展和转向
在教学设计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各种理论和技术推动其不断发展。时至今日,随着第三代网络技术的出现,人们也越来越强调教学理论与数字化学习技术的密切结合。
在新时代背景下,教学设计者要有全局意识,要注重对教学设计的定性研究,将教学设计的发展与社会的宏观政策密切结合。当今社会崇尚可持续发展,倡导节约型社会建设,教育资源的集约化经营和管理也成为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对此,教学设计也应该强调教育资源的可持续化运用,节约教育成本,建立低成本高效益的发展目标,实现教学设计过程的集约化经营,本人坚信这将是教学设计发展的重大转向。
二、从3E视角看教学设计项目全过程
(一)3E理论简介。3E理论是切克兰德教授基于软系统思想提出的,包括产出(Efficacy)、效率(Efficiency)和效果(Effect)三个维度,它通过逐层解析系统,为系统改进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效果衡量系统产出对实现预期目标的影响程度,包括产出质量、社会效果、公众满意度等方面。通过借鉴3E理论的这三个视角,有助于我们对教学设计进行定性研究。
(二)教学设计项目的全过程。完整的教学设计项目包括投入、成果设计和开发、成果推广、实施等多个重要环节(如图1)。教学设计和开发过程是在需求分析基础上,以目标为导向的系统研发过程,该过程直接影响资源的利用程度,影响产出的质量,而资源投入量与成果产出量的关系决定整个教学设计项目的效率。而解决方案的有效性是在后期推广和实施中得以体现的,其在促进学习和改进绩效方面的成就,决定了整个教学设计项目的效果。
1. 系统设计、开发解决方案,保障项目产出和效率。对设计和开发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能保障投入资源的合理利用,以最少投入获得高质量产出,提高系统效率。要保障项目产出和效率,有效的教学设计需要关注以下方面:(1)以目标为导向,以需求为驱动力。(2)以用户为中心,提高产出的实际效用。(3)系统设计、反复修订,保障优质教育资源的规模化建设。
2. 成果推广、实施和制度化,推动教学设计项目的持续化发展。(1)推动成果采纳的制度化建设。成果推广是教学设计项目的重要一环,如具体情境的用户拒绝采纳成果,那么就需要对既定成果反复修正,直至用户满意;但如果推广成功,就要乘胜追击,推动用户所在组织的制度化建设,为今后的创新推广打好基础。(2)关注项目实施效果。在成果实施中,解决方案对对预期目标的实现程度、用户满意度等等,将直接反映教学设计项目的效果,决定用户是否能在未来进一步接受教学设计新项目,这事关教学设计项目的持续化发展,需要给予特别关注。(3)注重总结成果推广和实施的成功经验。成果推广和实施过程没有统一的公式,众多成功个案的集合将成为知识宝库,能为后人在相同情境中的实践提供重要启示。
3. 从资源的长期运营和管理角度,思考产出资源的可复用性设计。在教学设计项目运作中,为了提高产出资源特别是数字资源的可复用性,需要提高教学设计产出的产品化程度,保证数字资源可以更大化地应用于其它系统;更重要的是,需要提高数字资源的技术复用性,包括采用开放标准对资源进行模块化设计,使用通用的元数据标准描述数据等。这样,通过提高产出的可复用性,就可以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长期运营,达到节约资源的目的。
4. 延续教学设计的循环思想,正确处理成本―效果的关系。教学设计总是处在不断的教学循环中,具有反复性和自我纠正性。比如在形成性评价阶段,教学设计者根据诊断出的问题对方案进行修正,这时需要回过头重新做内容分析,或重新选择更加适合推广情境的教学策略,然后修改既成材料,开展评价直到满足需求。这样不断循环的过程是精益求精的过程,但却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人力和物力,在实践中,由于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教学设计者可能只允许发生一两次这样的循环过程,然后就将成品投入使用,产出经推广后,设计者采集来自用户的反馈信息,累积设计经验,再将收获的经验和可复用的资源应用到下一次产品开发中。
三、结语
目前,教学设计在学校教育中始终不能发挥实质性影响,仍然主要活跃在工商业领域,为了更好地适应工商业的运营机制,响应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宏观政策,教学设计也应该强调教育资源的集约化经营和管理。为此,本人从切克兰德教授的3E理论中得到启发,从产出、效率和效果三个视角出发,简单阐发了对教学设计项目全过程的一些基本看法,以其对致力于教育资源集约化建设的设计者有所启示。
参考文献
[1] Checkland P B. Towards a system-based methodology for real-world problem solving [J].Journal of System Engineering,1972,(3):87-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