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类专业课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会计类专业课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会计类专业课程

会计类专业课程范文1

一、湖北省民办高校经济类专业会计类课程开设状况

截至2014年5月28日,普通高等学校123所,其中中央部委属高校8所,省属高校115所。省属高校中:公办本科高校27所,民办本科高校8所,民办独立学院24所,高职高专学校56所(其中民办10所)。本文选择其中具有本科办学资质的8所民办高校进行分析。

在这8所高校中,共有12个经济类专业,其中武汉东湖学院2个,汉口学院3个,武汉工商学院3个,武昌理工学院2个,武昌工学院2个,查询这12个专业的培养方案可知,以上所有专业均开设会计类课程,课时总量从32课时到48课时不等。除了本门课程,还有少量专业将财务管理课程也列入培养方案,除此之外,各经济类专业学生往往不再开设会计类课程。

二、会计类课程教学内容重构

会计学专业的培养的目标往往是具有较强实践操作能力的初、中级会计人才,本专业的学生需要学习基础会计、财务会计学、成本会计学、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学、审计学等一系列的课程。而经济类专业培养的目标并非培养专业的会计人才,但这类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从事的工作往往和会计有一定联系,工作中往往只需要使用会计类课程的部分知识,因以,这类专业的学生并不需要学习会计专业所有课程,只需通过会计学一门课程了解必要的会计知识点就行。

基础会计是所有会计类课程的基础,是会计类的入门课程,其重点在于会计的基本记账方法、记账规则、记账工具等知识点的介绍,相关知识对于经济类专业的学生而言同样是不能缺少,但其讲授重点却不同于会计专业,会计专业将重点讲授所有会计记账工具,如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其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完成学习后,不仅“看得懂”,还能够“做得出”,也就是强调在理解的基础上要能灵活应用。而经济类专业教学中只需要学生“看得懂”,而不一定要“做得出”,由于会计课程总课时有限,因此这部分内容应该以略讲为主,仅对少数容易出错的知识点重点强调。

财务会计是训练学生建立会计思维,提高学生会计核算能力的课程,这门课程的知识点非常重要,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而言,这是他们毕业后吃饭的本钱。对于经济类专业的学生,由于他们未来工作中或多或少的会使用到这部分知识,因此这部分知识点对他们同样非常重要,也需要重点讲授,让学生能切实理解并灵活应用。

财务会计部分的知识点和基础会计知识点的讲授是不一样的。要想很好地掌握财务会计部分的知识点,需要学生建立完整的会计思维,对相关会计核算有充分的理解;而基础会计部分的知识点,教学中主要是要求了解,而不一定要充分的理解和应用,其学习方法主要依靠记忆而不是理解,因此,对于财务会计部分的知识点需重点讲授。学生毕业后如果从事会计职业,基础会计部分的知识在工作中花少量时间就能完整的掌握,而如果不从事会计职业,这部分知识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被学生逐渐遗忘。

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审计等课程是会计类较专业课程,经济类专业学生无需强制掌握,有兴趣的学生可以选修相关课程。

基于以上理由,笔者认为,民办高校经济类专业学生会计课程内容宜讲授基础会计和财务会计部分的知识点,其中应以财务会计部分知识点为重点,培养的目标是建立学生的会计思维,强化学生对会计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

三、会计类课程重难点分析

根据上述分析,对于经济类专业学生而言,会计类课程教学中需要掌握四个重点,教学中,保证了学生对这四个重点的深入理解,就能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

1、动静结合的会计等式

即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这个等式不仅描述了会计六个基本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是借贷记账法的基础,对这个等式的记忆和理解,不仅有助于理解会计要素,也有助于理解借贷记账法。由于该等式在会计类课程的重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会重点强调,故在此就不在赘述。

2、用于描述借贷记账法记账规则的大T型账户

该T型账户详细的描述了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按照传统的理解,在借贷记账法中,账户分成资产类账户、负债类账户、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成本类账户和损益类账户五类。在初级会计教学中,为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在不影响教学效果的前提下,可以对此进行适当调整。教学中,可以先将损益类账户分成收入收益类和费用类,同时将成本类账户理解为一种特殊状态下的损益类账户,即一种期末余额未结转为0的损益类账户。经过这样调整后,借贷记账法下的各账户就分成资产类账户、负债类账户、所有者权益类账户和损益类账户四大类,其中损益类账户又分成成本、费用类和收入、收益类两小类,合计分成五类。每类账户都存在增加和减少两种情况,共10种情况。

对于初学者而言,很容易混淆这五类账户发生增减变化时的借贷方向。教学中,其实只需向学生说明“资产的增加记在借方”这一种情况,其它的9种情况都可以推导出来。其推导的方式是重复理解“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这个基本会计等式的过程。比如费用类账户,该账户在等式中和资产同在等号的左边,其记账规则就应该和资产一样,增加记借方,减少记贷方;再如负债,在等式中和资产不在等号的同一边,其记账规则就应该和资产正好相反,增加记贷方,减少记借方。另外对于任何一个账户,其增加和减少记录的方向正好相反。按此方式,可以较容易的记住并理解借贷记账法中各账户的记账规则。

3、会计分录的编制步骤

会计分录的编制应该是经济类专业会计类课程教学重点中的重点,其编制步骤自然成为教学的重点。教学中,往往将会计分录的编制步骤归结为四步,第一步,根据经济业务的内容,进行会计确认,判定每项经济业务涉及到哪几个账;第二步,确定所涉及的账户是什么性质的账户;第三步,判断经济业务的发生引起这些账户的变化是增加还是减少;第四步,根据账户的性质和增减方向确定应记入账户的借方还是贷方。即“哪几个账,什么性质,增加还是减少,借方还是贷方”,记住了这20个字,对于初学者而言,根据经济业务编制会计分录都能顺利完成。

4、“本年利润”账户的编制

“本年利润”账户汇集了一个经济单位的经营成果,编制过程中要求将所有导致“本年利润”账户减少的项目结转至“本年利润”账户的借方,将所有导致“本年利润”账户增加的项目结转至“本年利润”账户的贷方,其余额的方向决定了该经济单位的盈亏。在核算“本年利润”账户的过程中,需要结转“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等各导致“本年利润”账户增减的项目,这个过程不仅能说明为何损益类账户的期末余额均为0,同时还能说明结转前损益类账户余额的方向。因此,对“本年利润”账户的重点强调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所有损益类账户的理解和应用。

上述四个知识点是经济类专业会计类课程教学的重点,这四个知识点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该门课程的教学效果。

四、会计类课程教学方法和理解方式改革

会计往往被定义为: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企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通俗的理解,会计就是一门语言,是一门用特定方法描述企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语言,同英语等其他的语言一样,会计作为一门语言,有自己的单词、自己的语法和自己的语句。任何一个会计分录都可以理解为按照会计特定的“语法”,使用会计专有的“单词”,形成会计独特的“语句”,这些语句能描述实际生活中的企事业单位所有的经济事项。

低年级的大学生经过中学阶段的学习,对于英语的学习方法和思考方式已经有了自身的感悟,将会计这个相对陌生的课程类比为英语,按照学习英语的理解方式来教授会计,不仅有利于学生对于本门课程的理解和吸收,而且能从情感上让学生对本门课程产生一种相对熟悉的感觉,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在经济类专业学生会计类课程教学中,沿用权责发生制,以借贷记账法为主要的记账工具,训练学生针对特定事项制作会计分录的能力。将会计类比为英语,会计的“单词”即会计科目,会计的“语法”即借贷记账法,会计的“语句”即会计分录。

将会计科目类比为会计的“单词”,主要是因为同为语言,英语的句子是由若干单词按照既定的规则组合后形成的,而会计的“语句”即会计分录同样也是由若干会计科目按照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形成的,单词是组成语句的基础,同样会计科目是组成会计分录的基础。

将会计借贷记账法类比为会计的“语法”,主要是因为会计“语句”的形成有自身的基本规律,只有按照借贷记账法形成的会计“语句”才能被专业人员理解,这一点和英语的语法非常类似,英语的语句也是由若干独立的单词按照一定的规则组成的,而通常这个既定的规则就被为语法。

将会计分录类比为会计的“语句”,主要是因为会计分录是对一个经济事项进行完整的描述,一个规范的会计分录展示了一个特定经济事项的全貌,诚如一个规范的英语的语句表达了特定的意义。

会计类专业课程范文2

一、结合专业特色,科学构建课程模块

机械类专业基础课程涉及《机械基础》《机械制图》《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在内的多门课程。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应立足专业特点,将专业基础课合理构建成模块式结构。每一门课程代表一个基本模块,各基本模块下再细分若干个子模块,子模块再分解为通用模块、选学模块,同时根据教学特点,增设实践模块。通用模块本着“实用、够用”的原则,确定必学的基础性教学知识;选学模块是根据专业需要而确定的延伸部分及学生全面发展、后续学习的选修内容。所有的教学内容相对独立又相辅相成,在以工作过程为引领的一体化教学环节中,老师可以灵活适用,便于教学的组织和实施。在《机械制图》课程中,制图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投影基础、机械制图等三部分构成了子模块,适用于机械类各专业;典型零部件测绘被纳入实践模块;专用图样识读、第三角视图、计算机绘图被纳入选学模块,适用于相关专业。

二、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提升学习兴趣

目前,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心态、学习基础、行为习惯上都或多或少存在着一定的欠缺,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学习障碍。因此,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认真备好第一堂课

学生喜欢一堂课,是先从喜欢一个老师开始的。所以,首先通过“破冰”游戏,展开师生的认识与了解,给整个课堂环境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然后,利用多媒体课件,对整体教学模块做一个全解展示,加深学生对机械领域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树立学习的信心。

2.设计好每一步教学环节

无论是大模块,还是子模块,都要明确学习要求(包括职业素养、职业能力),提出工作任务。例如,讲授液压回路时,采用行为引导教学法,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提出不同的回路要求(快进、快退、夹紧等),让学生自己选择元件,设计回路图,并派代表上台讲解,结束后带着回路图到液压试验室安装验证,出现问题,现场分析、排故,最后教师评价。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全程参与,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效果。

3.多元考核评价

社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是全面的,因此,原有单一模式的考试评价不能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首先,在每一个教学环节,都应对学生提出具体的目标,并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予以关注,进行过程考核,并转化成对应的学分;为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要减少书面作业,突出实践课题。例如,结合技能训练,设计机构模型、起重吊车模型等,并对成果给予展示及学分认定。另外,每个模块结束后,还要进行综合知识现场答辩,让学生克服胆怯心理,展示自己的全面能力,从而体现对学生评价的综合性、全面性、客观性。

4.身教胜于言传

教师良好的业务素质和课堂艺术,对于成功的教学来说,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良好的师风师德和人格魅力,更能在潜移默化中感染渗透到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点点滴滴中。例如,要求学生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指导老师就必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要求学生实行6S管理,老师首先应该模范执行。

三、直观立体,内外结合,有效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和手段

1.充分利用网络数字化、多媒体教学资源

积极创建适应个性化学习需求、强化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环境,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例如,建立教学资源库(包括文本资源、视频资源、仿真软件、动画模拟等),大力推行多媒体教学,让学生有直观感受。

2.加强实践教学

实践是知识的源泉,实践性教学对于知识的获取、能力的形成与发展起重要的作用。一方面,通过实验教学、实习见习、现场教学等,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及创造性。另一方面,力争创建模拟真实情景,如一体化的教室、一体化的实训场所,使教室车间合一,让学生在学习时能感同身受,与岗位对接。

3.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会计类专业课程范文3

关键词:中美会计学专业 信息技术 比较

一、引言

从20世纪50年代末期,计算机开始了在商业领域进行数据处理的应用,从而速快了企业信息的加工过程;之后计算机在商业领域的各种应用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开始在交易过程和财务报告的领域广泛应用,并且在会计领域实现了其内部控制和绩效评价;在加工会计信息方面,50多年来会计师和会计从业者一直是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积极的使用者(Ahmed 2003);甚至IT被用于指导资源的分配和再分配,还成为满足股东利益的最大化的工具。近年来,IT相关的知识和技能,特别是在信息的合规性、信息伦理和信息安全等领域受到了会计理论研究者的格外重视,以此来防止会计欺诈(如美国安然事件),同时也是为了满足会计人员熟悉必要的IT知识和技能职业的需求。会计专业毕业生必须有丰富的会计信息系统技能和理论知识,并且理解IT是怎样集成到会计处理过程当中。为了满足对这种技能型会计人员的增长需求,许多大学都提供了选修甚至是必修的专门会计信息系统课程(Fordham 2005)。近年来,在会计教学中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到IT教学目标和教学范围。Ahmed对英国大学会计专业中IT/AIS类的技能水平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研究表明会计研究者和从业者都已经认识到有关IT知识/技能的价值和重要性,特别是对于那些在这个充满竞争的商业世界中要想取得成功的会计人员。另一个由Gelins和Gogan做出的真实案例研究(2006)也表明,IT在会计专业在多个层面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二、中美会计学专业信息技术类课程比较研究来源与途径

( 一 )研究来源 由于中美两国都有大量的高等教育机构,所以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原始数据是很难而且不现实的,所以本文数据来源是基于中国和美国较典型的两个大学排行榜,即中国的武书连大学排行榜(2008)和美国的新闻和世界报道(U.S. News and World Report 2009,发表在2008年底)。我们各选取了会计学专业排名位于前面的十所高校,如(表1)和(表2)所示:(表1)中国有4所高校是专门的财经类院校(第2,6,8,10),其余是综合类大学。(表2)和(表1)有所差别,(表2)美国都是综合类大学,其中5所是私立大学(第3,4,5,7,9),其余是公立大学。为了方便起见,在后面的论述中我们使用三个字母的简称代替各大学的名称。

( 二 )数据收集本研究的数据收集主要是通过各大学网站搜索其会计学专业具体的课程设置情况,如果遇到网站相关内容不全或过时的课程设置,通过电话咨询来来验证其课程设置内容的资料数据。最终搜集了列表中各大学开出的大学层次的公共课、(商)学院为开设的核心课程和会计学专业课程,以及三类课程中的IT/AIS类课程,涵盖了选修课和必修课,以及各类课程的学分,对取得的数据资料进行详尽的数据分析以确保对各大学本科会计学专业中所有IT知识和技能类课程的设置给出客观的评价。

三、会计学专业IT类知识/技能类课程的比较研究

( 一 )中美会计学专业IT和AIS类课程学分汇总比较(表3)说明了中国大学的本科生在进入会计学专业学习之前和之后IT/AIS类课程学分的情况。在进入会计学专业之前,IT类课程平均为7.25学时,进入会计专业课程学习阶段,有平均2.8小时的必修课和3.3小时可供选修的AIS类课程。同样,(表4)也列举了美国前十的大学的数据,学生进入会计专业学习之前有4.3学分在IT类公共课上,比中国学生少将近3小时;而美国的必修和可供选修的AIS类课程的平均学分分别是1.6和1.3,比较而言,中国十所大学必修的AIS类课程多1.2学分,可供选修的多2.0学分。但也要注意,中国大学给会计本科专业的总学分要高于美国。

( 二 )中美会计学专业IT和AIS类课程比较分析为了进一步说明中美在会计学专业IT类课程实质内容上的差别,我们列举了各高校IT/AIS类课程,并从IT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两个方面将所收集到的数据进一步划分。(表5)提供了一个详尽的IT相关课程的分解,这些课程是每个学生在完成会计专业的学习前都要求必修或者作为选修的。如(表5)第一行指出在厦门大学的学生要选5学分在IT基础技能课上(如计算机基础和数据库语言介绍),还有5学分在IT理论知识课程(如管理信息系统和会计信息系统),这是大学的共同课和会计专业课的要求。然而,厦门大学同时也提供了另外3门与IT相关的选修课(如会计信息系统与实验,会计信息系统审计与实验,会计信息系统软件评价等),会计专业的学生可能有6学分在这些选修课上。简而言之,中国前十名的会计学专业在IT教学中平均5学分用于基本技能,4.85学分用于IT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此外,这些大学也提供了八种不同的和IT相关的会计选修课,并且只有两所大学美国有提供选修课。(表6)列举美国大学会计专业前十名类似的具体数据。如表所示,对于IT基本技能部分的平均学分是2.95,理论知识部分是2.95,与中国的课程设置相比总共要少3.65学分。换句话说,对于美国前十名会计学专业的学生需要至少1门基础技能课需要补充学习。从选修课来说,奇怪的是,10所中7所的美国大学会计学专业不提供其他任何AIS选修课程,其余3所大学提供总共5个不同的AIS类选修课程。

( 三 )中美IT/AIS类课程学分与比率的象限分析在(表5)和(表6),分类列举了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学分数据,如果不做比较性的分析很难发现问题。为了进一步研究IT/AIS类课程的覆盖程度(学分),以及IT/AIS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的比较研究,我们用二维的象限来具体进行分析。(1)IT/AIS类课程的覆盖程度(学分)分析。我们以两个主要因素来分析中美会计学中IT/AIS类课程的覆盖程度,一是在进入会计学专业学习之前总共的IT总学分,二是在进入学习会计专业课程时AIS类课程总学分。用这两个因素建立了一个坐标图(X轴为总的IT学分,Y轴为总AIS学分),把每一个大学的两个学分值按坐标值标入相应的位置。如(图1)所示,坐标轴的交叉点是两个因素值的平均数(5.8,4.5),这样就有7个中国的学校列在第一的象限。换言之,就学分而言,中国的会计学专业比美国的提供了更多的IT类课程教育,在IT基础课和AIS类课程两个方面都是如此。与美国相比中国大学为会计学专业和学士学位提供了更多的学分。(表1)和(表2)说明,中国的会计学专业平均有47.7个学分,学士学位是167.25个学分,而美国的分别是26.3和123.1。为了剔除由于不同的课程学分总量导致的影响,我们分别用百分比的二维象限来分析,即用总IT学分/总的学位学分 * 100,另一个是总的AIS类学分/总的会计专业类学分 * 100, 即(表3)和(表4)的最后两列,(图2)用这两个比率展示了中国和美国的会计学专业IT/AIS教学范围的比较,从比率的角度来看,没有明显的证据表明中国的大学在IT教育方面优于美国,虽然在美国的大学中有一个大幅的变化。就给出的图表,两个较强的在IT/AIS教学项目都是来自美国,即University of Illinois Urbana Champaign(UIU) 和 Brigham Young University (BYU)。然而,三个在IT/AIS教学方面较弱的学校也是来自美国。(2)ITIT/AIS类课程中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的比较研究。如前面文献回顾中提到的,很多研究都表明会计学专业的IT/AIS类课程形成为为两大类: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图3)说明了IT/AIS课程的分布情况,也就是(表5)和(表6)中总的操作类课程学分和总的理论知识学分。坐标轴的中心是中美两国两个指标的平均数(3.975,3.9),如分布图所示,中国的十所中有6所(SWU, JTU, ZNU, XMU, ZIU 和PKU)在培养动手能力的操作技能类课程学分和和理论知识方面学分都超过了平均值,而只有一所美国大学(BYU)超过平均值位于第一象限。反之4所美国院校(IUB, UTA, UND和UPE)在IT/AIS教育方面无论是操作技能还是理论知识方面都较弱(位于第四象限)。同前面一样,为了剔除中美大学课程总体学分的大小对分析的影响,对每个学校的IT/AIS课程学分用百分比进行比较分析,也就是说,操作技能的百分比= 总的操作类学分/总的学位学分*100,理论知识的百分比=总的理论知识学分/总的专业课学分*100。如(图4)所示,美国的前十所院校的分布较分散,各高校之间的IT教育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三所显著的高校是:BYU无论是操作技能还是理论知识方面都是突出的,MSU在理论知识方面较强,UIU在IT操作技能方面较强。相反,中国的大学虽然没有排在最前面,但10所中有6所学校位于平均值之上的第一象限,分布相对集中,在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方面都设置了非常均衡的课程。

四、总结

本文的研究结果也引发一些思考,为什么美国的会计学专业教学中IT/AIS类课程没有得到更加重视?为什么美国的会计学专业和中国比却有更少的IT/AIS课程?一些潜在的原因分析如下:(1)美国的前十名会计专业项目都是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专业的排名通常由基于教授的科研成果和造诣来认定的,很少直接关联到开设的课程,我们选择的美国的十所大学或许不能很好地代表美国的全部大学课程开设课程情况;(2)IT/AIS类课程融汇到会计专业课程中,需要教师有广泛的知识背景和专业的信息技术知识,而会计教师很在意的是他们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努力来学习新技术,这也在很多研究中都提到(David et. al 2003, Doost 2002);(3)中国大学学士学位的总学学分比美国多大约33%(167.25:123.1),这个巨大的差距可能给了中国大学在课程设计时更多的灵活性和容量,学生可以选择至少两到三门基础类IT课程的大学共同课,还有进入专业课学习后还可以选择两门或更多的IT/AIS类的课程。如表3和表4总结的数据,大多数的中国大学在大学的前两个学期需要两门基本的IT课程(5-8学分)和至少1门AIS类课程来满足会计专业学习,反之许多美国大学只需要一门大学层面的IT共同课和另外一门AIS类会计专业课;(4)相对于美国的会计学专业,会计学在中国是一个较新的学科,课程设置波动较大,同时也能随就业和市场的需求而调整,尤其是在市场需要IT和AIS方面有实践经验的毕业生的时候。因此如表3和表5所示,中国大学的会计学专业提供了更多的IT类课程,而且只有两所大学没有任何AIS类课程作为会计专业的部分需求。此外,10所中的8所中国大学提供选修的AIS课程,而美国只是10所中的4所提供。当然,需要更多的调查来证实这种猜想。最后,各个学校的会计专业排名和他们的IT/AIS教育之间没有明显的联系,一个可能的原因是:在会计学专业评估中没有一个具体的关系到IT/AIS类课程的评估标准,从而能够影响评级的等次。虽然在评估过程中会考虑到最起码的IT/AIS课程需求。换句话说,无论在中国和美国,排名最前的会计学专业不需要提供大范围的IT/AIS课程,反过来也同样是成立的,如同前面分析表明,最好的会计学专业提供最均衡的IT/AIS教育是Brigham Young University,这个大学却排名第4,而厦门大学在中国会计学排名第一,然而,IT/AIS教育却排在第五和第六之间。

参考文献:

[1]林志军:《中国会计教育中知识及技能要素的发展》,《会计研究》2004年第9期。

[2]武书连等:《2008中国大学会计学专业排行榜》,《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8年第7期。

[3]Ahmed, A. The Level of IT/IS Skills in Accounting Programmers in British Universities, Management Research,2003..

[4]Alexander, J. R. History of Accounting, A Book Published by Association of Chartered Accountants in the United States 341 Lafayette St.,2002.

[5]Albrecht, W. and Sack, R., Accounting Education: Charting the Course Through a Perilous Future, Accounting Education Series #16, Sarasota, FL, American Accounting Association,2000.

[6]Badua, F. Pedagogy and the PC: Trends in the AIS Curriculum, Journal of Education for Business,2008.

会计类专业课程范文4

[关键词]就业视角 基础会计 课程教学

[作者简介]李海平(1976- ),男,壮族,广西宁明人,广西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就业和思想政治教育、交通物流。(广西 南宁 530004)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度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面向北部湾经济发展的交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1JGA007)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08-0133-02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从事经济活动和参与财富的分配是人们的主要活动。会计作为国际通用的经济语言,因提供连续、系统、完整、综合、可货币计量的信息而成为人们进行经济活动的基础。许多工程类专业培养的大学生未来就业方向或范围涉及经济管理、综合应用等岗位,基本上都设置“基础会计”主干课程。“基础会计”的理论知识面广,教学内容紧凑且联系紧密,实践操作性强。基于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和竞争力的就业视角,工程类专业的“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改革必须结合工程类专业特色和大学生特点,注重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在培养大学生动手实践技能和创新精神的同时,使其掌握课程核心概念、理论知识及基本操作技能,实现课程教学目标,帮助其顺利就业。

一、工程类专业“基础会计”课程改革思路

工程类专业“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目标应该定位于培养“懂会计”的复合型人才,即理解掌握会计核算方法、原理、操作流程,了解会计信息的形成过程和电算化,能阅读和理解各类财务报表,并以此为依据进行分析、管理、决策。“基础会计”课程改革着眼于基本财会知识的应用性教育,以培养复合型高素质人才为目标,提高工程类专业人才的就业能力和竞争力。

1.以提升大学生实践能力为目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2012年,教育部提出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通过用人单位深度参与培养,按照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突出培养大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旨在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人才强国、创新型国家服务。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应该是开放型、国际型、复合型的高级工科专业人才。工程类专业大学毕业生除了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外,还要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对于“基础会计”课程,工程类专业大学生在理解和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应该能够将其在实际中运用。如掌握会计基本技能操作,编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编报简单会计报表等,树立运用会计信息进行分析、管理和决策的理念。必须按照“实践、实际、实用”的原则,简明会计理论与简单会计应用相结合,增加实践课教学学时,多进行操作技能学习和训练,使实践课成为教学过程的主干。

2.以提高就业能力为导向, 调整课程内容体系。工程类专业大学生为了适应激烈竞争的人才市场,千方百计提升自己就业能力,以扩大就业的渠道和范围。调整“基础会计”课程体系应“以工程技术为主线,以实际工程为背景”,即以实际工作过程为指导,定位工程类岗位培养,将课程分解为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教学学时比例设定为32,利用校内实训实验室仿真实训,校外合作实训基地现场工作,突出实际运用与操作技能培养,增强学生实践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为将来理想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3.注重会计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的核心是运用先进会计理念和信息技术合理组织和管理工程活动,提高部门或者机构运作效率,降低工程过程成本。课程需包含现代信息技术在工程产业中的应用,如企业资源系统、客户关系管理、财务智能和决策支持系统等,先进的应用手段需要在实践实训课程中体现。会计信息技术应用见134页图1。

二、课堂理论知识体系

1.必备性理论知识。根据工程类专业培养特点,毕业生是未来会计报表的使用者,理论教学应教会学生站在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角度上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知识和程序。“基础会计”课程内容主要以9个部分为主,见134页图2,偏向于简明性基础知识。

2.拓展性理论知识。学生除了要掌握会计基础知识外,还要了解涉及的相关知识,作为学生拓展性知识掌握。“基础会计”课程列举简明经济学、财政与金融、信息技术知识、市场营销、管理学等相关知识供学生自学,扩大学生知识面,提高学习能力。

三、实践教学改革

1.仿真实验教学模式为主要实践教学方法。“基础会计”课程仿真实验教学模式建立在虚拟企业和岗位基础上,利用开放性会计模拟实验室,包括手工记账实验室、电算化实验室,进行仿真企业实际业务,让学生按照会计实务工作的流程和要求进行实际动手操作的教学形式。仿真实验教学目的在于让学生熟悉各财务人员岗位业务的基本流程及具体工作的处理,学会将抽象的概念、原理、流程变成灵活的知识体现在实际工作业务中,提高实践教学效果。仿真情境教学模式内容,见图3。

2.实践教学注重学生实际业务操作技能。“基础会计”实践教学结合理论教学内容,从掌握课程知识点的系统性和整体性出发,以提高学生实际业务操作技能为目标,主要内容包括财务业务硬件、软件平台工具的使用操作,企业参观、实践。“基础会计”实验实训目标是使学生熟练掌握和运用借贷复式记账法、设置账户和会计科目,填制与审核会计凭证, 登记会计账薄,编制基本的财务报表等基本的会计核算方法。实验实训方法是仿真企业真实经济业务,分模块训练,最后综合训练。实验实训注意配训用具及器材的齐全配备、实景式,如保证实训用具印泥、公章、铁夹、算盘、电脑等一人一岗一整套,各种单据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簿、报表等与现实中企业使用一模一样。根据工程类专业的培养特点,组织学生到校外合作实践基地参观或短期实训,聘请合作基地财务高层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会计应用等案例教学,增强学生会计知识的应用能力。

3.制定质量优化的课程考核体系。为了使“基础会计”课程实验教学质量更具实效、更为科学,以便更好地检验学生学习和教师实践教学效果,必须围绕影响课程实践教学质量的因素,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严格规范实践教学活动,采取学校和企业共同监督、评估实践教学环节的方式,进行教师自评、学生评教和企业评教相结合的考核方法,保障实践教学质量不断提高。考核方法合理化,即实验考核采取结果与过程并重的原则,既对学生小组团队整体结果严格考核,也对小组每个成员参与过程考核,保证人人考核到位;具体方法使用个人自评、小组自评整体观察、小组抽查等形式,全面考核小组整体完成质量、个人参与程度。考核具体指标既全面又能量化,即把学生职业素养、工作态度、团队协助精神、实验效能、考勤情况等因素都作为考核指标,且对指标量化,实现全面成绩考核。考核对象全员化,即对所有学生进行考核,也把教师纳入考核范围;促进师生良性互动,提高实验教学效果。基于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和竞争力的就业视角,根据工程类专业培养目标和特点,“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改革应该把教学目标定位于培养学生成为“懂会计”的复合型人才,重构课程教学内容和体系,让学生既能掌握扎实理论基础学,又能走进实验室操作软件和硬件,掌握现代会计信息技术,熟悉相关会计业务知识和和业务流程的实际操作,真正熟悉整个会计的实际作用乃至初步会运用会计信息进行分析、管理、决策,使学生毕业后能更好地适应企业的工作需求而顺利就业。

[参考文献]

会计类专业课程范文5

关键词:平台;模块;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26-0132-03

随着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社会、行业和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结构和品质需求也总是不断变化的,因此,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也必须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变化而及时作相应的调整与转变。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的“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在《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的“促进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以及“加强基础能力培养,拓宽就业渠道”等相关的国家政策。所以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继续改革。

“平台+模块”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可以充分发挥教学设施作用,加速培养相关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加快高等职业院校教育模式的创新与转型,强化职业属性,实现“双证书”的相互衔接,以适应用人单位对实用型、技能型高级专门人才的需求,这就是我们构建“平台+模块”人才培养模式的初衷。

1 专业面向及整体体系结构探讨

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基于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电脑艺术设计和电子商务4个专业,将课程分为基础模块、专业基础模块和岗位模块,构建了一个大平台、多个方向、精于一块的模块化课程体系,简称“1+1+1”模块结构课程体系。大平台由公共基础平台和专业基础平台构成,是上述4个专业学生必修的模块。岗位模块由智能移动开发、网站开发、网络管理、网络工程、三维设计制作、平面广告设计、网络推广和网店开发等8个模块构成,上述4个专业学生选择学习1个或1个以上模块。

“1+1+1”模块结构课程体系的基本思想是: 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电脑艺术设计和电子商务4个专业的学生都必须掌握大平台课程(即“1+1+1”中的第一个“1”)。在此基础上,每个学生选择学习1个及以上的对应岗位所属方向的方向课程模块(即“1+1+1”中的第二个“1”),在顶岗实习阶段,每个学生必须精通对应岗位上的岗位技术(即“1+1+1”中的第三个“1”)。见表1。

2 课程设置探讨

2.1公共基础平台:为学院规定的公共基础课程

\&\&]

2.2专业基础平台

为了达到信息技术类相关专业宽基础要求,提出了专业基础平台课程。

2.3岗位模块

指根据各个专业市场人才需求,设定了8个岗位模块,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行选择修读其中的1个或1个以上的模块,并取得规定的学分。其中A1-D2为课程群(见表4)

3 岗位模块选修及选课

3.1岗位模块选修

在前期通过对各个专业的了解后,选取自己感兴趣的课程群,学习遵循以下原则。

1)学生选修的岗位模块应以信息技术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选修。

2)公共基础平台、专业基础平台必须在规定的学期内全部修读完成。

3)岗位模块包含8个行业课程群,每位学生可选修1个或1个以上岗位模块。

4)学生选修只选岗位模块,不得单选课程。

3.2选课程序

1)学生选课前,由各专业组织专业宣讲,引导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各专业模块的培养目标教学内容等,听取指导教师意见,根据自己的学习计划和实际情况,确定修读模块,并在第二学期末通过网上自行选择选修三个志愿模块,并打印选修课程群信息表,经专业所在教研室主任签字后,报系办公室审定备案。

2)系里根据学分制选课系统提供的学生选课汇总表,确定开设的课程,报教务处审定,在放假前公布开班情况等。

3)学生选课排定后,中途不得随意退选或改选。

4)若选修模块报选人数不足学院规定的开班人数的,则不予开班,系统则选择学生的第二、三志愿模块开班。

4 成绩考核与学分取得

学生所修课程均应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要求进行考核,课程的考核依据课程标准考核要求完成。课程总评成绩采用两种方式,一是理论课程成绩结合平时成绩、期末考核成绩等综合评定。二是实践课程成绩通过项目答辩、成果及效果展示等,邀请行业专家及专业教师综合评分形式评定(各个项目的评分标准见下表),并发放学生成绩水平证书。

5 总结

基于大专业平台基础上的模块化教学,是高职教育改革的大趋势,国内许多高职学院在不同层面都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索与实践,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在我院的教学改革实践中还没有进行深入的探索与实践。根据信息工程系所属专业的特点及人才培养的要求,特向学院申请立项,专题研究解决信息工程系所属各专业的建设与发展问题,通过探索与实践,构建充分体现“适应性、通用性、覆盖性、个性化”的原则的专业平台;研究制定基于专业平台的能满足“双证书”职业教育教学要求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融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素质教育为一体,突出高职教育特点的专业平台教学计划;构建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素质教育三位一体的模块化课程体系,以不断强化专业特色,增强办学的实力,探索一条适合我院教学改革的新路子。

参考文献:

[1] 张成伟. BPMM模式下高职外语专业岗位模块初探[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32-34.

[2] 刘艳. 物流专业“职业基础平台+岗位群模块”课程模式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09(23):19-21+94.

[3] 袁甬萍,许复贞. 高职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平台+岗位方向模块”课程体系创新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2):12+100.

[4] 唐彩虹. 基于工作岗位的《网页设计》平台课程模块化教学[J].当代职业教育,2014(2):37-39.

[5] 陈健尔,叶国英,姚蕴伍,周菊芝,黄金银. 高职护理专业“平台+岗位方向模块”课程体系的探索[J]. 中华护理教育,2010(8):351-352.

[6] 黄翠平. 中职学校酒店管理专业模块化实践教学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鲁东大学,2015.

[7] 刘渝宾. 基于岗位自适应匹配的电子商务人才平台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12.

会计类专业课程范文6

会计专业教学中加强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及综合职业能力为中心,逐渐形成了“双证融通、三方联动、四阶递进”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围绕双证融通的目标,推行“双证书”制度,即职业资格证书和学历证书制度,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在“双证融通”基础上,建立了“三方联动”模式,即由行业协会与中介机构(含中小企业工商联合会、内审协会、事务所、代记账公司等)、中小企业(工商、金融等各类企业)和学校代表组成的专业共建共管委员会,在专业共建共管委员会指导下,聘请中小企业财务负责人、会计师等具有实践经验的专家建立企业兼职教师资源库,形成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实行课程双负责人制,从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课程体系、双师队伍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教学组织与评价五个方面共同推进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在“三方联动”的基础上,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形成“四阶递进”的培养过程:第一阶段(第1学期)通过企业认知实习、会计从业资格相关课程对学生进行职业基本能力的培养;第二阶段(第2-4学期)通过大量理实一体课程、单项实训对学生进行岗位单项能力的培养;第三阶段(第5学期)通过会计综合实训、在校内安信代记账分公司以助手身份跟岗、轮岗对学生进行岗位综合能力的培养;第四阶段(第6学期)通过到企业工作的方式、以学习为目的进行顶岗实习、预就业,通过校企两个育人主体、两个育人环境培养企业满意的人才。四阶递进的管理的重点是在校内生产性实训中心建设和企校共同完成实习管理两个环节。

二、财经类专业群人才共性特质

一般认为,特质构成一个人完整的人格结构。无论从服务领域还是工作过程看,财经专业群均具有广泛的关联性,培养人才具有大量共同的特质。市场调研与多年毕业生跟踪表明,我院财经专业群服务对象主要是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对财经类各类专业首岗人员需求具有许多共同点,各专业升迁岗位也有许多共性要求。“讲诚信、肯吃苦”成为中小企业对各类人才职业素养最普遍的要求,“善沟通、知财务”成为财经类人才基本的职业岗位基础要求,“精核算、精营销、精外贸、精物流”成为各岗位对专业能力的具体要求,“会管理”成为各专业毕业生更好的适应职业岗位、快速成长进入升迁岗位的必要条件之一。因此,财经专业群人才特质的共同点是“讲诚信、肯吃苦、善沟通、知财务、会管理”,这是泰州职业技术学院财经专业群的协同共性和特色显现。

三、“三位一体、分层递进”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