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差异原因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文化差异原因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文化差异原因

文化差异原因范文1

一、治税思想差异及原因分析

从历史的角度看,我国的治税思想具有明显的非法制性质。我国皇权税收权力不受限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统治阶级往往以赋税为名进行横征暴敛,常常弄得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激化。这种非法制的治税思想主要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比较大。儒家文化推崇忠孝安邦,礼仪治国,宣扬和倡导对国家绝对无偿的进贡,以体现对国家和皇上的绝对忠心。建国以后,我国的治税思想仍具有非法制性质。在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可以说没有真正名副其实的税收法律。改革开放以后,初步建立了我国税收法律制度的框架。但除了《税收征管法》、《个人所得税》等少数几部法律属于国家立法机关制定外,其它都由国家行政机关制定。这种现状说到底是源于我国传统治税思想的影响。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西方国家的治税思想,发现西方国家走在了我国前面很远。西方很早就确立“税收法定主义”的税收原则。该原则要求税收的征收和缴纳必须基于法律的规定进行,没有法律依据,国家不能征税,任何人亦不能被要求纳税。这里所讲的法律仅仅指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不包括行政法规。最早确立该原则的是英国。1215年英国“大”首次对王权税收加以限制,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明确规定国王不经国会同意而任意征税是非法的,只有国会通过法律后才能向人民征税,正式确立了近代意义上的税收法定主义原则。现代西方各国大都把税收法定主义作为宪法原则加以确定。比如美国宪法第一条规定:“只有众议院通过法律后,政府才能向人民征税”;日本宪法规定“征收新税或改变现行税收必须以法律定之”。他们典型的法律语言是“不经立法,不得征税”。

由上述比较我们可以看出,西方治税思想具有很强的民主法治性,而我国却有着极强的专制、非法制色彩。

二、立法观念差异及原因分析

西方,税法作为与人民财产权直接相关的法律,其立法应主要由立法机关进行,这是西方税收发达国家的通例。在封建时期,英国的《大》规定,批税权在议会,而不在国王,即税收立法在立法机构。累积的实践经验形成和巩固了这样的观念,意即“对基于普通法,并由立法经常强化的下述基本原则不容争辩,臣民不同意不得对其征税,议会是征求和给予这种同意的唯一有效的处所。”美国宪法规定征税的法律必须由众议院提出并通过。比利时宪法第110条规定:“国家征税必须通过立法才能规定。省、城市、市镇联合体和市镇的地方税,非经各自议会做出决定,不得征收。”由此可见,只有权力机关才有权进行税收立法是西方税收立法普遍的理念。然而在我国,由立法机关制定的税收法律却十分有限,我国税法的立法模式可归纳为是一种行政主导的税收立法。我国开征的大多数税种,都是先由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层次的暂行条例,然后由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制定实施细则。而实施细则往往做出了许多为暂行条例所不包括的内容。另外,作为这种行政主导税收立法延伸的是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制定的大量的税收通告。而税收通告变动又比较频繁且税收通告之间往往又存在冲突。这种行政主导的税收立法传统应该加以改革,否则将会大大影响税收法治。关于行政立法,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曾尖锐指出:“如果行政者有权决定国家税收的权力,而不必只限于表示同意而已的话,自由就不存在了。因此这样行政权力就在立法最重要的关键上成为立法性质的权力了。”因而这种行政主导的立法模式,缺乏诚信服务,法律的严肃性和规范性不可避免要受到影响。可见中西方税法立法理念存在巨大差异,这也是我国与西方国家法治存在差距的重要原因。

三、纳税观念差异及原因分析

税收观念是国家意识体现,西方国家的公民税收意识很强烈,他们根深蒂固的观念是:“只有税收和死亡是不可超越的。”在美国,纳税对每个人来讲就如同中国人每月交水电费一样司空见惯,只要有收入即必须征税。一般80%的美国人能自动纳税。而在我国,人们的纳税意识比较弱。形成一种你偷我也偷,不偷白不偷的税收心理。中西方纳税观念有这么大的差别。究其根源是中西文化差异造成的。我国是一个礼仪之邦。儒家文化注重德治,主张“轻德薄赋”“休养生息”。在这种税收思想的影响下,人们对税收存在一种对抗情绪。而西方文化中的道德文化主要是知识型和宗教型的,西方人的精神寄托与宗教有关,行为主要受法律的约束。从人们的纳税心理看,不懂税法,甚至违反税法是一种不道德或无知的象征,这种纳税心理在西方人心目中占有重要地位。偷税行为在西方社会中普遍遭到了 谴责和蔑视。

四、权利意识差异及原因分析

西方国家普遍重视对纳税人权利的确认和保护,如加拿大1985年通过的《纳税人权利宣言》明确规定:“加拿大宪法和法律赋予纳税人许多权利以保护其在所得税事务方面的利益,纳税人有权知道这些权利,也有权坚持这些权利,这些权利包括信息权、公正对待权等”。法国、美国等国政府还详细规定了纳税人在纳税过程的每一阶段应享有的权利,并以手册形式提供给纳税人。西方国家公民很重视自己的权利,当自己的权利遭受损害的情况下,能积极通过税收救济程序维护自己的权利;同时他们也很关注自己所缴之税的用途,对政府使用税款积极行使监督权。我国对纳税人权利的确认和保护与西方国家相比存在一定差距。我国法律对纳税人的权利规定不全面、不具体。同时我国公民权利意识又相当缺乏,在税收征管过程中并不重视自己的陈述申辩权、要求回避权、延期申报权、取得凭证权等程序性权利。当权利受损,也不积极通过税收救济程序维护自己的权利。更加不关心税款的使用,监督权形同虚设。

五、执法理念差异及原因分析

西方国家在征税时,贯穿这样一种执法理念:纳税人是诚实可信的,树立和形成纳税人纳税是为自己的利益而行使崇高的权利;税务机关应尊重纳税人,应当为纳税人服务,政府和纳税人之间应该是一种合作关系,而非一方压制或强制另一方关系。而我国税务机关执法并没有这样一种理论。长期以来我们有个固定不变的观念,认为纳税是政府的指令,你纳也得纳,不纳也得纳。只强调纳税人的义务,而不强调税务机关义务,其结果使社会成员对纳税有抵触情绪。这种执法理念大大影响了我国税收法治的进程。

文化差异原因范文2

1国际文化标准和“文化折扣”的存在

当今的国际文化市场已进入垄断竞争时代,跨国性文化娱乐传媒公司在国际文化市场中占据着垄断地位,并且按照自己的运营规则不断地开发运用着国际文化资源,逐步将其文化产品和经营和管理的标准树立为国际性的文化企业标准。这种全球化标准已经成为我国文化走向世界的门槛。

由于观众对于影视产品的价值观、信仰、历史、社会制度和行为模式等缺乏了解,难以认同,就会降低作品的吸引力,产生“文化折扣”。由于文化折扣的原因,外国特别是欧美消费者对中国目前的文化产品和企业标准并不理解和认同,在接受中国文化时感到非常困难。我国文化产品特别是影视产品中的意识形态性与民族性的东西过多本毕业论文由整理提供,从而成为了我国严重障碍;语言也是产生文化折扣的一个重要原因,汉语的适用范围多限于亚洲国家,普及的国家与地区较少,也对文化产品的交流产生阻碍。

而与意识形态属性一时难以转变的中国文化产品相比,欧美国家跨国垄断性的国际文化娱乐传媒公司不仅是国际文化标准的制定者,而且中国一百多年来向西方学习的过程客观上帮助西方培育了其在中国的文化产品市场,曾经的“全盘西化论”和“”,以极端的方式助长了“崇洋”的心理,甚至造成了对西方一切文化产品的自觉认同,这一切都大大减少了西方文化产品出口到中国市场时的“文化折扣”。就语言来说,英语在全世界的通用以及在中国的普及更是为欧美国家出口到中国的产品减少了又一道障碍。

中国文化产品在西方由于受到国际文化标准的限制,遭到“文化折扣”重创,形成了中国文化产品的劣势地位,另外还加剧了中国文化企业对于文化贸易的定价权的丧失,使得中国文化制品的出口不得不依赖于垄断企业的差别定价体系,接受不公正定价,发达国家的文化制品则用垄断高价来冲击中国国内的文化市场,造成了中国文化贸易逆差的进一步扩大。

2文化产品贸易观念滞后

文化产品特别是文化软件产品具有两个显著地特点,即“外部性”和“准公共品”的特性。基于这两个特点,中国政府努力增加出口的文化产品的正外部性,减少其负外部性,使得文化产品保留了过多的公共服务的性质。他们的观念仅把这些国际文化贸易以及相关的商业演出等同于单纯的“文化交流”、“弘扬民族文化”,而忽略了消费者的需求。而美国的文化产品的商业性更强,对消费者的需求更加具有针对性。霍斯金斯等人提出“在国际市场上大部分竞争力是由其他国家的公有电视台所进行的内部制作促成的,因为这些垄断电视台不擅长制作人们想看的节目”。

作为“公共产品”的文化产品不计成本,不讲经济效益,缺乏竞争意识,虽重视文化娱乐活动,却轻视文化贸易,导致回收期长或者很少获利。而且由于文化产品的生产者和经营者往往是分离的,造成利益的重新分配,致使投资者对于文化产品的投资兴趣减少。

3国际营销薄弱

3.1宣传、包装工作不到位

由于文化产品的特殊性,发达国家在文化商业的运作过程中高度重视营销。以美国为例,其影视大片的生产和推销成本一般为7800万美元,其中专门用于市场推销的资金高达2500万美元;我国进口片的宣传费用一般占总投资额的10%至30%甚至50%。而与之相比,我们往往在影片制作、演员片酬方面不惜成本,但在宣传方面却非常吝啬——国产影片的宣传费用一般被控制在6%左右,有的影片用于营销的费用甚至只有几万元,有时甚至连稍好一点的宣传片、剧照等都提供不出来。

3.2没有充分了解市场需求

缺乏市场营销观念,使我国的文化企业往往没有做好国际市场调查,没有充分考虑市场需要,而只是根据自己的理念创作文化作品,忽略国际市场的竞争规则。决定生产某一产品之前要先考虑目标市场需要的是什么,需要多少,怎样将产品销售往尽可能多的地方,若只是根据自己的理念创作影视产品,难免导致对自己的定位不准确而致使需求不足。

3.3尚未形成完善的中介机制

在国外,行业协会很多,这些行业协会负责制定行业规则,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进行行业统计。此外,拥有较为完善的经纪人制度,每一个艺术大师、艺术团体的成功背后,无不拥有一个或者一群敬业而且智慧的经纪人,签约都由经纪人出面。这些经纪人对于激活、培育并规范文化艺术市场,促进文化产品的出口起到了重要作用。而在我国,人们对中介公司存有偏见,中介组织发育迟缓,尤其缺乏能够在国际文化贸易市场上进行创造、生产、推销的企业或中介机构。拿影视产业来说,整个中国只有中国电影海外推广中心这一个专门机构来负责中国影片的海外推广,且功能单一,与发达国家能够提供全方位服务的中介组织形成强烈反差。

4专业人才储备不足

文化产业的竞争不仅是产品的竞争,更是人才的竞争。与目前文化产业市场化步伐日益加快极不相称的是,我国具有市场意识和现代意识的文化人才匮乏,具有市场运作能力、洞悉文化产品消费心理的专业经营人才匮乏,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文化产业的生产、管理与贸易方面的人才奇缺。山东广播电视局的刘长允局长曾说过:“我们广电系统目前不缺具体的编导制作人员,缺的是既懂文化又懂观众市场,既有宽广的人文视野,又有精深的产业理念的复合型的策划、管理人才”。高素质人力资源的缺乏严重影响了中国对外文化贸易的开展。

5政府支持力度不够

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文化贸易的相关政策滞后,行业性法律法规的不完善,我国目前没有针对有关文化贸易的专门立法,这使文化产业的企业的经营,节目等的生产制作、营销没有可以依托的具体法律,企业的权益无法得到有效保障,国际纠纷无法得到有效解决;另外,缺乏对原创作者的激励机制,且投资不足,对处于发育期的文化产业缺乏足够重视,难以提升我国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6缺乏足以引领市场、现代化经营的文化企业

以美国为首的文化贸易大国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竞争力,是因为它们拥有像时代华纳、新闻集团、贝塔斯曼等一大批国际性文化公司。这些公司利用其遍布全球的信息、生产和销售网络,进行文化资源和文化产品的全球化开发、生产和销售,成为全球文化贸易的主体。与之相比,我们的文化产业尚处于新生阶段,缺乏经验,出口品的综合质量不高,服务不到位。我国文化企业往往将其视野局限在是本土甚至是地方,且尚不能满足本土需求。面对跨国公司和外国产品的涌入只能勉强招架,尽力适应其所制定的国际规则,更谈不上去占领海外市场。

7缺乏能够占领国际文化市场的品牌

百老汇和英国的莎士比亚戏剧,是全世界人民都耳熟能详的品牌,而中国虽有悠久的文化传统和丰富的文化资源,却不意味中国必然拥有大量的、被世界广为接受的文化品牌。品牌关系着企业地位的确立,是一种最重要的无形资产。我国目前缺乏有影响、竞争力强的文化品牌和核心产品,缺乏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强势产品,缺乏符合国际审美习惯、“文化折扣”低的民族原创作品。我国的文化产品难以被广泛认可和接受,只能在低端市场甚至边缘市场恶性竞争,形成不了影响力,效益低下。超级秘书网

8规模经济效应尚未形成

规模经济分为内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规模经济两类。简单来说,所谓内部规模经济即企业通过生产规模的扩大实现成本降低;而外部规模经济指产业的集群化,由于信息资源共享而形成的“集群效应”。

目前中国国内文化产业发展的良好政策环境尚未形成,比如就影事业来说,我国仍存在对影视业跨地区、跨行业的限制。虽然影视产业机构数量众多,但规模都比较小,尚不能充分利用所具有的资源,更不用说投资扩大规模并从中获得内部规模经济效益了。为了拍摄一部电影或档节目,制作人要到处募集人员,在各拍摄点来回奔波,不仅浪费时间与精力,更增加了制作成本。而美国的影视业充分利用内部规模经济条件,现已形成寡头垄断的局面。如米高梅、20世纪福克斯、华纳兄弟等8家电影公司,基本上控制了美国电影的各个环节,呈现生产的内部化,这有利于这些跨国公司内部充分利用其设备与资源,更好地分配利益,拓宽发行渠道,节省成本。

参考文献

[1]李怀亮,闫玉刚.当代国际文化贸易综论(下)[J].河北学刊,2006,(1).

[2]李怀亮.论国际文化贸易的现状、本毕业论文由整理提供问题及对策[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

[3]李怀亮.全球文化贸易与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国际路线[J].中国经贸,2007,(5).

文化差异原因范文3

关键词:文化;文化差异;国际商务谈判

        商务谈判作为人际交往的一种形式,必然涉及不同地域、民族、社会文化的交往与接触,从而产生跨文化谈判。在跨文化谈判中,不同地域、民族、文化的差异必将影响到谈判者的谈判风格,从而影响到整个谈判的进程。因此,从事跨文化的商务活动,就必须了解和掌握不同文化间的联系与差异。在作谈判准备时,更要明了文化差异对谈判的影响,只有积极地面对这种影响才能实现预期目标。

        一、文化差异

        (一)文化的概念

        文化是个复杂的名词。文化广义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随着民族的产生和发展,文化具有民族性。每一种社会形态都有与其相适应的文化,每一种文化都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

        人们每天都在通过与周围人的交往学习文化。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它包含信仰、知识、艺术、习俗、道德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二)文化差异及其产生的原因

        文化差异广泛地说,是指世界上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别,即指人们在不同的环境下形成的语言、知识、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思维方式、风俗习惯等方面的不同文化上的差异(尤其是东西方文化差异),导致了人们对同一事物或同一概念的不同理解与解释。造成文化之间存在差异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差异

        人们会因为经济水平的高低而关注不同问题。例如,发达国家的人们生活富裕,受教育水平普遍较高,人们在满足了温饱问题之后,更注重生活品质,对安全的欲望普遍较强。而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或地区,人们主要关心的是吃饭问题。

        2.地域差异

        地域差异指不同地理区域由于地理环境而造成的差异,人们因在不同地域而往往有着不同的语言、生活方式和爱好,而这些必将影响到他们的行为习惯。中国的古谚中有“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的说法,说明地理上的差异对文化差异产生的巨大影响。

        3.民族差异

        由于历史、饮食等种种原因,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差异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拿维吾尔族和汉族来说,维吾尔族男女老少,能歌善舞,热情好客。而汉族人性格温和,情感不外露。这就形成了维吾尔族人在饮食、服饰、居住、节日、礼仪等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上与汉族的显著差异。

        4.宗教差异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世界上有三大宗教:基督教、佛教和伊斯兰教。不同的宗教有着不同的戒条,从而影响到人们认识事物的方式、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

    (三)文化差异对国际商务谈判的重要性

        国际商务谈判是指处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商务活动的当事人,为满足各自需要,通过信息交流与磋商争取达到意见一致的行为和过程。它具有跨文化性。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谈判者有着不同的交际方式、价值观和思维方式,这就意味着在国际商务谈判中了解各国不同文化,熟悉商业活动的文化差异是非常重要的。

        在谈判实践中,很多谈判者往往没有足够重视文化差异对谈判结果的影响问题。对于外国谈判方的文化,即使有些谈判者已经注意到谈判对方是“不同的”,但却认为并不重要。同样,有些谈判者去异国他乡谈判时,为与对方保持融洽的关系,他们会注意到双方文化上的相似之处,而忽视其不同之处。

        二、文化差异对国际商务谈判的影响

        文化对谈判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不同的文化将人们相互疏远并形成沟通中难以逾越的障碍。因此,谈判者要尊重、接纳彼此的文化,而且要透过文化的差异,了解对方行为的真正意图,并使自己被对方所接受,最终达成一致的协议。总的来说,文化差异对谈判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语言沟通技巧的运用

        文化差异对谈判过程的影响,首先表现在谈判的语言沟通过程中。语言是任何国家、地区、民族之间进行沟通的桥梁,在国际商务活动中语言的差异是最直观明了的。虽然解决语言问题的方法也很简单,如雇佣一个翻译或者用共同的第三语言交谈就行了。但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谈判人员所使用的语言行为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如果不了解这些差异,那么就很容易误解对方所传播的信息,从而影响谈判目标的实现。

文化差异原因范文4

关键词:文化因素;国际商务谈判;文化差异;影响

国际商务谈判是一种对外经济贸易中普遍存在的跨国界活动,也是对外经济贸易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在很大程度上会涉及各个国家的不同文化和风俗习惯。因此,了解各国不同的文化差异是非常重要的。

一、文化差异对商务谈判的影响

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特定的观念和价值体系,构成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行为。由于特定的历史和地域差异,世界各民族逐渐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文化传统和模式。由于中西方传统习惯、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等的不同,中西方文化表现出诸多差异。这种不同文化导致了商务谈判中的各种矛盾,因此,了解文化差异对商务谈判人员来说是相当重要的。

1.时间观的差异

不同的文化背景会体现出不同的时间观念,例如在西方国家,时间观念很强,比较追求速度和效率,力争在谈判中速战速决。德国人在会谈时很注意对方是否准时,他们认为准时是一种基本礼貌,也是有责任感的一种体现。不按时守约,不仅浪费了双方的时间,也是缺乏诚信的行为。另外,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中国人的时间观念也有了很大的改善,“时间就是金钱”这种西方人的价值观也正在被我国民众所接受。由于持有不同的时间观念,不同谈判人员的谈判风格和谈判方式是存在很大差异的,为了避免因时间观的差异所引起的冲突,要对各国的文化进行深入的了解,这样谈判双方才能顺利地谈判。

2.价值观的差异

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的价值观、立场和经历各不相同,美国人在谈判期间更愿意将他们的讨论集中在工作上,而不是集中在个人上;在拉丁美洲和中东,与谈判人员在会谈工作前,彼此熟识起来是很重要的。而他们所谈论的内容往往是体育文化活动、个人爱好、公司的历史等来联络私人感情,这对于进一步谈判也是很重要的。

3.礼仪的差异

礼仪是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相互尊重的行为,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最常见的表现就是饭局和观光等活动,希望通过饭局和观光等活动来建立一种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而美国人则个性比较开朗,不拘小节。不同国家礼仪的差异对商务谈判也有着很大的影响,了解各国的礼仪差异,可以更好地完成商务之间的谈判。

二、文化差异中不同的商务谈判风格

谈判风格,主要是指在谈判过程中,谈判人员所表现出来的言谈举止、处事方式以及习惯爱好等特点,由于不同国家、地区的文化背景不同,谈判者具有不同的谈判风格,他们的这种不同风格也反映了他们不同的文化特征。

1.在国际贸易中,美国人的谈判风格是很有影响力的

一方面,美国人属于性格较为外向的民族,在谈判中、言语上比较直接坦率。另一方面,美国谈判者有着与生俱来的优越感和自信,他们善于直接向对方表露出真挚的感情,即使是刚结识不久,他们的表现也会很友好,让你在交流中倍感亲切。

2.美国与英国虽然都是讲英语的国家,但是却有着不同文化上的差异

英国人虽然很讲礼仪,善于交往,与美国人不同的是他们往往是先与谈判者保持距离,然后才会慢慢地接近。英国人在谈判时一般不急于求成,在价格或有关条款方面都可有商讨的余地,他们所谈判的焦点往往是谈判过程是否能够顺利地进行。

3.中国人在商务谈判中与美国和英国的谈判风格不同

中国人有着强烈的民族优越感,希望别国的谈判人员能够尊重本国的文化。另外,中国人善良好客,在与中国人进行商务谈判时,他们一般不会表现出那种盛气凌人的样子,相比之下,他们更喜欢在亲切友好的气氛中进行商务谈判。

三、商务谈判中文化差异的协调与沟通

跨文化的谈判首先表现在谈判的语言沟通中,为了使谈判顺利进行,谈判者一般都会借助翻译人员来进行。一个好的翻译不仅要熟练掌握语言方面的技能,同时也要对对方的文化有着深厚的了解。当然,文化差异对谈判的影响不仅表现在语言沟通中,还体现在非语言的沟通中,通过手势和面部表情等肢体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然而由于文化的差异,非语言沟通也存在不同的含义,比如,很多国家和地区,人们多以点头表示赞同和接受,以摇头表示反对和不同意;在北美,为了避免在谈判过程中出现一些令人不愉快的问题,人们总是小心谨慎,在指出别人的错误时,尽量做到得体而不得罪人。此外,西方人在与中国、日本等东亚的商人建立商务关系时,就非常注意东方人的文化,他们认为中国人的主要特点是谈话存在着不明确性,比如中国人很不情愿在谈判中说“不”,担心说“不”会对商务关系造成伤害,由于这种不明确和间接的交流风格,使很多谈判都没有达到理想中的效果。

四、如何对待国际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差异

国际商务谈判涉及面广首先要充分了解各国的文化差异,正确地对待文化的差异。谈判者也要具有随机应变的能力,避免谈判中因文化差异的不同而引起的利益冲突。

克服沟通障碍是指谈判双方在进行商务谈判过程中所遇到的由于主观原因造成的理解障碍,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或者表达不明确而引起的。对于跨国谈判来说,在交流过程中沟通障碍是经常出现的。所以要了解各国的文化背景,克服沟通障碍,使谈判达到理想中的效果。

掌握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商务谈判技巧,由于他们彼此存在着文化差异,所以必须充分了解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谈判人员的文化环境及其差异,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知己知彼,促使谈判最后取得成功。

作为一名商务谈判人员,必须具备广泛的世界文化背景知识,充分了解不同国家、地区间存在的差异。在跨文化谈判中,除了基础的谈判技巧以外,理解文化差异并确定相应的谈判技巧是重要的。无论谈判双方有着怎样不同的背景,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达到两方的双赢,因此在谈判过程中不应该局限于如何缩小双方因文化差异而在理解上可能存在的误差或矛盾,而应考虑到不同文化的因素,从而提高谈判成功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刘雯祺.中西文化差异对涉外商务活动的影响[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4.

[2]张强.谈判学导话[M].四川大学出版社,1999.

[3]李辉.国际商务谈判[M].上海财经出版社,2005.

[4]赵银德.文化差异对国际商务谈判行为的影响[J].实务探讨,2002.

[5]唐德根.跨文化交际学[M].湖南:中南大学出版社,2003.

[6]邱革加,杨国俊.双赢现代商务英语谈判[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

文化差异原因范文5

关键词:大学非英语专业本科学生 语用失误 原因分析

语用失误在大学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中是经常出现的情况,分析语用失误产生的原因可以帮助学生更有效的降低或避免语用失误。

一、 客观原因

在非英语专业本科学生的英语学习中,造成语用失误的客观原因主要指由于中西方文化差异和价值观念的差异而导致语用失误。

有时由于中西方较大的文化背景差异和价值观的不同,中西方人的言语方式和言语习惯也有所不同,因此如果说话的双方缺乏对彼此社会文化和价值的理解,那么在交流中就可能产生语用失误,也就是说对话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不符合对方语言习惯的不恰当的言语行为。例如当一个美国人赞扬一个中国妇女的衣着时说“You wear a beautiful dress today.”,中国妇女的回答往往是“It is only a common dress.”。这是因为在中国的教育中,人们把谦虚当做一种美德,如果有人赞扬我们,我们一定要谦虚的予以否认,但事实上,在英语中一句简单“Thank you.”便是最好最恰当的回答,而中国妇女的谦虚回答则会使美国人认为他的审美判断出了问题。可见,文化差异导致语言差异,如果予以忽视的话就会造成语用失误。

二、 主观原因

(一)教师的原因

多数大学英语教师在自己英语教学中对语用教学不够重视,一些教师甚至自己对英语语用知识的了解也不够多,这必然影响到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语用教学。也就是说,在课堂教学中忽视语用教学会导致学生在实际运用英语此外进行交流的时候产生语用失误。

此外,一些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对文化背景知识的教学也不够重视,虽然许多教师已经意识到文化教学对语言教学的重要性,他们在分析教材课文的时候也确实引入了部分文化背景知识介绍,但在教学的数量和质量上还远远不够。居所周知,文化差异是导致语用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教师有必要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引入文化教学,尤其应注重讲解造成语言使用差异的中西方文化差异,更重要的是教师还要鼓励学生指导学生主动学习英美文化背景知识,以降低或避免在实际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出现语用失误。

教师的行为往往是学生们学习的范例,教师准确恰当的语言表达、丰富的知识修养、高尚的道德品质等都将对学生的交际能力的培养产生微妙的影响。如果教师不注意自己的语言表达,在日常教学中放任自己语用失误,那么学生也会效仿,这样的错误也可能会一代代传承下去,造成较为严重的后果。可见,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的同时,也必须严格要求自身,不断提高自己的语用能力。

(二)学生的原因

教师自身缺乏语用意识,在课堂教学中极少涉及语用知识,这必将导致学生语用知识的匮乏,多数非英语专业本科学生不了解语用学和语用方面的知识。而且,他们也极少关注文化学习,以及中西方文化差异。他们多数情况下把大部分的精力用于学习语言本身,而忽视了如何去运用所学的语言。可以说多数非英语专业本科学生在自己的英语学习过程中缺乏语用意识,忽略文化差异,这使学生在实际运用英语交流中会产生语用失误。

导致语用失误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学生在运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过程中,错误的迁移了母语的用法,即由于汉语的干扰而导致了语用失误。在英语学习中,学生不可避免的把自己的母语知识带入到英语的习得中,但一些母语的语言习惯并不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这必将对其英语的学习产生负面影响,甚至起了阻碍作用。戴伟栋和张红玲(2000年)称这种由于母语的负迁移而导致的语用失误为文化迁移。根据他们的研究,文化迁移是由文化差异导致的,也就是说人们在跨文化交际或学习外语的过程中,会下意识的按照自己的文化模式和价值观念来行事,并指导自己的交际过程。母语的负迁移通常会造成语用失误,进而在交流中导致误解甚至引起交际中断。在英语学习中,我们会发现一些汉语词和英语词在意义和句法上有相同之处,但在语用功能上却有所不同。如果学生不注意这些差异,而还是把汉语的表达方式和习惯直接拿来应用到英语词汇的使用和表述中,那就必然会出现语用失误。

三、结语

当然,导致语用失误的因素有很多,例如学生在交流中的恐惧和焦急情绪,教师不恰当的教学等,这里只列出了一部分原因。我们还应努力不断地查找其它造成语用失误的原因,以帮助学生尽量避免语用失误,提高其运用语言的能力。

文化差异原因范文6

【关键词】文化差异 听说教学 教学策略

英语语言国家与中华民族产生与发展的条件不相同,两者之间形成了较为强烈的文化差异,而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得以生存的环境,因此,可以说,中西方文化差异中最为明显的要属语言差异。在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的今天,英语教学水平对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提高起着重要作用。然而,中西方文化本身具有的差异,对我国英语教学来讲是一个需要重点克服的阻碍。因而,了解文化差异对英语教学的影响,对教育系统和学生来讲,都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文化差异的具体表现

1.见面问候方式上。中国人在日常见面的时候,会习惯性地询问对方的日常生活近况,比如是否结婚、工作现状、工资待遇如何等问题,以表示对对方的关心。并且类似的询问方式对于中国人来讲,是一种习惯的问候语,而不带有其他特殊含义。但是,对于西方人来说,婚否、工作现状及收益等是十分隐私的问题,如果有人进这些问题进行询问,会被西方人误认为是在侵犯他们的隐私权。因此,若是在西方国家,中国人切勿用中国方式去问候,因为这种方式受到西方人极大的排斥,从而导致不能与之进行正常的交流。

2.在时间观念上。通常而言,中国人的时间观念没有西方人的时间观念强。中国人时间观念不强表现在多处,比如,如果一方邀请另一方吃饭或者进行其他活动时,为了表示自己对对方的重视,通常会提前到达约会地点,让对方感受到邀请者的真诚;又比如,如果一方邀请许多人到其家中聚餐,到了约定时间时人员仍然未到齐,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主人与已经达到的人也会继续浪费时间等下去,直到所有人都到齐。但是相对于西方人,他们不会将时间浪费在漫长的等待上,在西方人眼中,时间时任何东西都无法替代的,时间就是金钱和生命,因此,若两个人有约,他们会严格遵守约定,按时到达约会地点,而不会因自己的迟到浪费别人的时间。

3.在语言表达方面。该类差异主要表现在英语的词意、语法结构等方面。就中国的思维方式而言,人们从少年步入青年、从青年步入中年、从中年步入老年,每个年龄阶段的称谓不同。但是在西方国家,人们普遍不会因为年龄的原因而改变对他人的称呼,因为在西方人的严重,如果被称为“老年人”,就意味着在他人眼中,自己对社会而言已经没有用了。而中国则不然,对于年纪较大的人,人们往往在其姓氏后加上“老”字,以表示对其尊重,比如,“高老”,就是这个意思。

二、文化差异对英语听说教学的影响

文化差异对于英语教学来讲,主要可以从英语口语和英语听力两个方面探讨。

1.文化差异对英语口语教学的影响。英语口语一直是我国学生在英Z学习中的薄弱环节,原因在于,日常的学习中,学生几乎没有训练英语口语的机会,即使未来从事与英语相关的职业,其培养英语口语的能力也是在毕业之后,或者说是入职之后。同时,学生口语得不到锻炼的另一个原因是其自身不愿意开口说英语,担心自己发音不准确或者出现语法错误引来他人嘲笑。并且,有些学生虽然对词汇和语法掌握的很准确,但由于长时间习惯的汉语思维使其英语口语更像是简单粗暴的汉语翻译。因此,对于文化差异对英语口语产生的影响,在英语口语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充分了解西方文化,在注重词汇与语法教学的同时,提高对英语口语的重视程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运用口语交流的机会,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形成英语思维,从而使英语口语表达不受汉语思维的不良影响。

2.文化差异对英语听力教学的影响。英语与汉语在组成语句的词的排列顺序上存在着差异。例如英语的I am watching TV at home.若按照词语排列的顺序将其翻译成汉语,即为:我正在看电视,在家。但是这种翻译显现违背了汉语语言规范。同时,若将英语翻译成汉语,也会出现语序不通畅的问题,例如:汉语中“今天外面下雨了,所以我没去看电影。”对于此句话,被翻译成英语为:I did not go to the movies because today it is raining outside.另一方面,在语篇总体上,一些学生往往只懂得单个单词的含义,但是因为学生缺乏对文章整体内涵的把握,从而导致其无法准确理解文章的整体内容。如句子“After the vows,the minister prayed for us.”由于西方人大多数信奉基督教,所以教堂大多是婚礼举行的地点,并且神父会作为主婚人。因此,如果学生不对于此文化背景不足够了解的话,在听力训练当中,就会出现理解的偏差。

三、结语

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是英语听说教学中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老师应当充分利用课堂及有限的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口语和听力方面的专业培训,更新教学模式,做到寓教于乐,使学生在严肃而又活泼的教学氛围中学到英语知识。同时,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帮助学生摆脱汉语思维的束缚,令其进入西方思维的新阶段。老师也要利用英语教学的条件,培养学生的西方文化意识,并将西方文化与英语教学相结合,丰富学生英语听说能力,最终使文化差异对英语听说教学产生更为有利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