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范文1
关键词:农业 投入产出 新疆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新疆作为一个农业大省,农业发展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国民经济其它部门的健康发展,也关系到占人口总数57.1%的农业人口生活水平的提升。十提出要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融合发展、良性互动,其实质就是要加大各产业发展之间的相互促进作用。对于农业而言,就是要增加农业对其前向和后向关联各产业的感应度和影响力。
投入产出分析是美国经济学家瓦西里·列昂惕夫于20世纪30年代研究并创立的一种从数量系统研究一个复杂经济系统中不同部门之间相互依存关系的经济数学方法。本文以新疆为例,研究农业与其它产业间的关联程度,以期为推动新疆农业发展提供有益的决策参考。
本文数据来源于2007年和2002年新疆投入产出流量表中的42个产业部门的统计数据。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和农林牧渔服务业等5个行业大类。
新疆农业产业关联分析
(一)农业投入结构分析
农业各种投入结构是指农业部门为了进行生产,从各个产业(包括本产业)购进的中间产品以及使用生产要素支付的费用结构。它以中间产品的投入形式反映农业与各产业部门之间的生产技术联系和产业结构变动。
1.农业对其它产业的直接消耗。直接消耗系数是指第j部门在产品生产中消耗第i部门的产品量占第j部门总产品量的比值,称为第j部门对第i部门的直接消耗系数(赵秀恒、王清印、任彪,2003),公式:
aij=Xij/Xj (i,j=1,2,3,... ,n) (1)
直接消耗系数aij的值越大,就表明两个产业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越密切。系数aij值从直接消耗的角度描述了j部门对i部门的直接依赖程度或牵引作用。
表1中,农业对农业、化学工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批发和零售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交通运输及仓储业的直接消耗系数较大,说明农业对这些行业产品的直接消耗较多,与这些行业技术经济联系密切,对这些行业具有较强的直接依赖关系。
和2002年纵向对比看,农业对大多数部门的直接消耗系数呈下降趋势,只对个别部门的直接消耗系数呈上升趋势,特别对化学工业的直接消耗增加较快,直接消耗系数增加了0.046,这说明农业生产对化学工业的拉动作用逐渐增强。但同时,2007年新疆农业对化学工业的直接消耗系数大于全国平均水平,新疆农业生产万元产值直接消耗化学产品比全国多用了204元,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新疆农业生产对化学产品的依赖较大,使用效率还较低。
2.农业对其它产业的完全消耗。完全消耗系数是指j产业部门每生产一单位最终产品需要直接和间接消耗i产业部门产品价值的总和。计算公式为:
B=(I-A)-1-I (2)
式中:B为完全消耗系数矩阵;(I-A) -1为列昂惕夫逆矩阵;I为单位矩阵。系数bij的值越大,就表明两个产业之间直接和间接的技术经济联系越密切。其取值从直接消耗和间接消耗角度更为完整地描述了i部门对j部门的依赖程度或感应程度。
表1中,农业对其它部门完全消耗系数较大的有:农业、化学工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交通运输及仓储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批发和零售业、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金融业。表明农业对以上几个产业具有较强的依赖关系,这些行业是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部门。通过对比可以看出,尽管农业和许多产业并无直接关系,但其间接作用非常普遍,其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尤为突出。
3.其它产业对农业的直接消耗。表2中,对农业直接消耗系数较大的部门有:纺织业、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农业、造纸印刷及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住宿和餐饮业。这和其他省区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新疆纺织服装鞋帽皮革羽绒及其制品业对农业的直接消耗系数较小。特别是和2002年相比,其对农业的直接消耗系数不增反降,说明新疆纺织服装鞋帽皮革羽绒及其制品业发展后劲不足,发展还相对落后,对农业的拉动作用还较小。
4.其它产业对农业的完全消耗。表2中,2007年42个部门中对农业完全消耗系数较大的有:纺织业、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纺织服装鞋帽皮革羽绒及其制品业、住宿和餐饮业、农林牧渔业、造纸印刷及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交通运输及仓储业。说明这些部门对农业产品的完全消耗较大,它们的发展可通过直接和间接作用影响到农业的发展。和2002年相比,42个部门中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研究与试验发展业对农业的完全消耗系数有所降低,说明两者对农业的拉动作用有所减弱。
(二)新疆农业中间投入率和中间需求率分析
1.农业中间投入率。中间投入率是指某一产业在一定时期生产过程中的中间投入与总投入之比,它反映了该产业的总产值中从其他产业购进的中间产品所占的比重,计算公式为:
(3)
由表3可知,2007年新疆农业中间投入率为41%,明显小于工业、建筑业、第三产业以及全社会各行业的平均中间投入率,在国民经济中属于先行产业,对其他产业的依赖性较弱。同时,2002年到2007年5年间,新疆农业中间投入率下降了13个百分点,说明新疆农业的附加值率更高了,经济效益更好了。
2.农业中间需求率。中间需求率是指国民经济某种产品被国民经济部门用作中间产品的部分占该种产品的总量的比重。中间需求率越高,表明该产业就越带有提供中间产品的性质。其计算公式为:
(4)
一般情况下,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农产品作为生产资料的特征越明显,农产品会更多地用于加工,农产品的中间需求远远大于最终消费需求。由表3可知,新疆农业部门的中间需求率从2002年的55%下降为36%,说明各部门对新疆农产品的中间需求绝对量虽在逐年增加,但其增长速度不及最终消费需求的增长速度,也说明新疆以农产品为原料的产业部门发展还相对较弱,对农产品的吸纳能力还不强。
新疆农业产业波及分析
产业之间的波及效应是指产业部门之间某一部门发生变化,会引起其它产业相应的变动或依次传递逐渐减弱。关联度是对波及效应的量化,指一个产业投入产出关系的变动对其它产业投入产出水平的波及程度和影响程度(王秀玲、李陇堂,2011),一般可以用感应度系数、影响力系数来度量。
(一)农业前向关联分析
感应度系数是指国民经济各部门均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使用时,某一部门由此而受到的需求感应程度。产业感应度系数越大,表明对国民经济各部门生产的供给作用越大,同时也表明该部门与其它行业部门的前向联系越强(汪云林、付允,2008)。公式如下:
(5)
Ei 为感应度系数;Ei >1,Ei =1,Ei
表4中,新疆42个产业中有14个部门的感应度系数大于1,其中农业2.72,排名第五,说明农业作为基础产业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较强的制约作用,国民经济其他部门对农业部门的依赖程度较大。和2002年相比,这一系数有所增加,说明新疆农业对国民经济各部门生产的供给作用逐渐增大,农业与其它行业部门的前向联系进一步增强。
(二)农业后向关联分析
影响力系数是指当某一部门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产品的生产时,对国民经济各部门所产生的生产需求波及程度。影响波及程度低的产业,说明其后向关联性差,对国民经济的拉动能力弱(王燕、王哲,2008)。公式如下:
(6)
Tj 为影响力系数;Tj>1,Tj=1,Tj
表4中,新疆农业的影响力系数小于1,在42个部门中排名34位,说明农业后向关联性差,现代新技术、新产品在农业中的应用还较少,各个产业对农业的投入和服务还不足,对农业的提升作用还不强。和2002年相比,农业部门的影响力系数有所降低,可以看出新疆农业对其他部门的拉动作用有所减弱。
结论及对策建议
(一)结论
本文运用投入产出模型,分析了新疆2002年和2007年农业的投入产业结构及农业与其它产业之间的关联、波及程度,从结果可以看出:新疆农业与国民经济个别产业具有较强的直接关联,但和国民经济各部门都有着或多或少的间接关联。农业不仅对部分工业部门,还对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及仓储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金融业等服务业具有较强的拉动作用。同时,纺织业等轻工产品制造业以及住宿和餐饮业、交通运输及仓储业等服务业对农业产品的消耗较大,这些产业发展的好坏可通过直接和间接作用影响到农业发展。新疆农业中间投入率和中间需求率都明显低于全社会各行业平均中间投入率和中间需求率,农业对其他产业的依赖性较弱,以农产品为原料的产业部门对农产品的吸纳能力还不强。新疆农业的前向关联明显强于后向关联,农业对国民经济其它部门的发展制约作用较强,对国民经济其它部门的拉动能力较弱,且这种制约作用有进一步强化、拉动能力有进一步弱化的趋势。
(二)政策建议
综合上述结论,要加快新疆农业发展步伐,一要加快农业前向关联产业发展。加大各级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产品冷链物流建设,积极培育农产品加工高新技术产业,加快以棉花、特色林果为主的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发展。二要加大各业对农业生产的直接投入力度。加快南疆三地州以及牧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推进高效节水农业、设施农业特别是设施畜牧业发展步伐。加强农业机械的研发和应用,加大良种、良法的推广。三要加大各业对农业生产的间接投入力度。加强农牧区道路建设,优化农村商业网点布局。创新新型农民经营主体,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加强金融业、信息化建设对农业的支持。加强农村基础教育事业发展,进一步创新农民科技培训的方式和方法。
参考文献:
1.赵秀恒,王清印,任彪.投入产出分析的不确定性模型及其预测[J].运筹与管理,2003,12(5)
2.王秀玲,李陇堂.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主导产业选择研究—以沿黄城市带资源型产业为例[J].宁夏工程技术,2011,10(1)
3.汪云林,付允.基于投入产出的产业关联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8,27(5)
4.王燕,王哲.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新疆旅游业产业关联及产业波及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8,22(5)
5.王秋红.基于投入产出的产业依存关系分析[J].生产力研究,2007,22(5)
6.刘起运.宏观经济数量分析方法和模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7.王建平,陈相成.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河南省农业基础地位分析[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1)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范文2
【关键词】财政收入 回归分析 R语言
一、背景
我国财政收入主要来自于工业、农业、商业、交通运输和服务业等部门。其中工业和农业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最大。
第一,农业与财政收入的关系。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财政收入的基础。农业的发展状况制约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它不仅可以提供粮食和生活副食品,保证再生产对劳动力的需要,而且还为轻工业的发展提供原材料。因此,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农业基础越雄厚,轻工业就会得到越快发展;而轻工业的发展中资金积累水平的提高,为重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重工业的发展又可使国民经济的各部门获得先进的技术装备,这一循环链条中,农业起着重要的基础环节作用。
第二,工业与财政收入的关系。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要部门,也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部门。就我国的工业和农业相比,工业部门的技术装备、劳动生产率要远远高于农业,积累水平也要高的多。因此,在财政收入中来自工业部门的收入占绝大比重,工业部门完成上缴任务多少,对保证财政收入起决定作用。
第三,从国民经济其它部门看,他们也都与财政收入密切相关,如商业部门的收入也是财政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商业活动虽然一般不创造价值,但它在实现其职能过程中,参与商品价值的分配,因此商业活动的经济效益如何、盈利大小都直接影响财政收入的多少。建筑业、服务业、旅游业等部门,这些部门在经济运行中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们的运行状况如何必然影响经济总体的状况,进而使财政收入的来源发生变化。因此,协调好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关系,广辟财源,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1]
二、建模过程
在R语言环境中,先确定初步分析模型如下。被解释变量为Y,代表财政收入,解释变量为X,有9个,代表我们所选取的9个因素,顺序包括国内生产总值,居民消费支出,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工业总产值,农业总产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人口,受灾面积,能源消费总量。
开始进入建模阶段,把初步模型进入R语言环境,先进行9变量模型的t检验和F检验如表1:
如表中所见,取0.05置信区间的情况下,通过t检验的有X1,X2,X3为对模型影响显着的变量。再看F检验值所对应的p值为2.20E-16,比0.05置信区间小得多,所对应的可决系数和校正系数也接近1,初步可以应为模型有效。但由于模型中有对模型影响不显着的变量,且变量越多对模型的自由度影响越大,影响模型的预测。
见下表(左),是R语言中的选模过程。可以看到全部变量进入模型时AIC最大,到了Step2的模型时,达到了模型变量和AIC减小最小的情况。通过降维技术使模型变为Step2。再见下表(右),是R语言中的逐步回归法分析,RSS为残差平方和,表中的变量为需要删去的变量,NONE为没有变量删除时模型的AIC和RSS值。如果删去x7,AIC的值会从385增加到388,是增加得最少的。另外,删去x7令模型增加的残差平方和也是最少的,从这两项指标来看,应再去掉x7。再作回归分析表2。
因此我们选取X1,X2,X3,X5和常数进入新的回归方程。现在我们对每一个变量进行单独分析,见图(1)。可以看出X1,X3与y的回归比较接近直线模型,而X2,X5拟合得较差,因此我们对X2和X5进行修正。对X2进行平方修正,得出图(2),可以看出似合度比较高,X5有着与X2相似的图形,因此把这两个变量平方后再进入模型。
再把修正后的模型进行检验,见表3。可以看到全部变量在0.05的置信水平下都通过t检验,且可决系数与校正系数比之前的模型更优。
我们对该型形进行Shapiro-Wilknormalitytest检验,得出W统计量为0.9599,对应的p值为0.3079,在0.05置信水平下通过检验,可以认为模型通过正态性检验。最优模型如下:
Y=743.6+0.495X1+8.852e-06X2^2-0.3179X3-2.04e-05X5^2+μ
三、结论
通过R语言统计分析软件,我们对模型进行了检验,最后得出以国内生产总值,居民消费支出,为固定资本形成总额,为农业总产值为解释变量,得出回归模型为:
模型的经济意义为:从模型我们可以看出,财政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农业总产值成正比例关系。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国内生产总值每增加1%,财政收入会增加0.4954%。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农业总产值增每增加1%,财政收入会增加0.5873%。同样,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居民消费支出每增加1%,财政收入会相应的减少1.004%。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每增加1%,财政收入会减少0.3179%。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选取9个因素作为分析,但最终只有4个因素进入模型,并不是说这些因素对财政收入没有影响,只是因为在理论上这些因素在模型中没有通过模型检验,对财政收入影响不是那么显著。
通过该模型的研究,传统的国民经济产业部门的影响作用越来越弱,我们这里所说的越来越弱并不意味着它已经失去了支柱性地位,而是由于我们国家经济政策、市场状况等的限制,传统的产业部门已经趋于饱和,想要有所突破已经越来越困难,发展空间有限。虽然它的重要性在减弱,但是从它所处的基础地位还是不容动摇的。
分析中,我们主要看到,国内生产总值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比较大,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称为财政依存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在国内生产总值分配中,国家(或地方)所得占的比重。
再看看,农业总产值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农业作为第一产业在经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由模型可以看出,它对财政收入的影响越来越大,这当中有很大程度是国家政策的扶持及科学技术的投入。说明我国的农业在慢慢的摆脱传统的农业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农业发展到今天无论从功能上,还是在发展的水平上都有了很大的变化。我们纵观世界农业发展历程,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也在不断地演进,它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传统农业、现代农业、后现代农业三个阶段。发达国家实现了这种转变,才实现了农业现代化。我国也将遵循世界发展规律,目前正面临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转变的契机。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jwch.tjufe.省略/netcourse/jiliang/kcjx/sjhj/9.htm 穆兰. 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分析[EB/OL]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范文3
关键词:协调发展;创新;装备制造业;人才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逐步走向强盛,我们的国民经济年平均增长速度都保持在9%左右,我们国家现在的经济实力已经和解放初期不可同日而语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物质财富的增加,居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实践证明,中国经济的逐步强盛,就是坚持正确的经济发展道路的结果。但是,我们还要看到,现阶段,我们国家的国民经济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相比来说,我们的经济还处在发展的过程之中,我们的国民经济还不够强大,我们国家还需要大力发展国民经济。
一、国民经济各产业和行业的协调发展
国民经济这个范畴,包括各部门各行业各企业,如第一产业中的农业、第二产业中的工业、第三产业中的商业、交通运输业等。在不同的产业部门内部又分为许多行业,如农业中的饲养业、林业、种植业;工业部门的钢铁、机械制造工业等;商业中的批发、零售业等。各个行业之间相互联系,形成国民经济的有机统一体。
1.国民经济按比例协调发展的规律国民经济的运行有其自身的规律性,如果国民经济的发展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那么它的发展就会遇到波动与障碍。国民经济运行的规律性,主要体现在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上。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就是各个产业、各个行业、各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都能相互提供所需要的各种原料、材料,同时又能把生产出的大量产品顺利地销售出去,既要满足各生产企业对生产资料的需要,又要同时满足城乡居民不断提高生活水平的需要,形成第一、二、三产业之间发展的合理结构,以及各产业内部按比例地协调发展,从而实现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最优化,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国民经济协调发展问题。
农业的发展是保障国民经济全面发展的基础。农业生产的产品除了农村居民自用部分外,还要提供给城市居民的生活需要,向部分工业企业提供充足的粮食、禽畜等产品作原料。另外,工业生产的产品,还要有一部分用来满足农业生产和城乡居民生活的需要,对农业扩大再生产的规模和发展速度起着重要作用。
工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工业部门生产的产品,要能满足工业再生产和城乡居民对生活消费用品的需要。在工业内部各行业和各企业之间,生产的各种劳动资料和各种不同性能的零部件及各种原材料,要能相互满足需要,工业的各行业和各企业的生产才能协调地发展。除农业、工业之外的交通运输业、金融业、商业等行业,也在国民经济的物质生产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比如交通运输业,生产部门生产出来的产品要经过运输,才能从生产地运到销售地,运输业如果发展不够,就会有一些产品运输不出去而无法销售,会制约生产的发展,所以运输业是和直接的物质生产过程联系在一起的,也是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部门。国民经济各产业之间以及各产业内部是相互联系的,需要相互的协调发展,才能促使国民经济结构更加合理。所谓结构合理,就是它们要符合一定的比例关系。它们之间比例关系协调的具体表现,即产品的产量和质量相互满足需要,形成资源的合理配置,如果某一种数量的商品不能满足购买者需要,它们的价格不仅会上涨,甚至购买不到,这就会影响购买者的生产;如果某一种类的产品生产过多,大量被积压,这又会造成物资和生产这些产品的劳动力的大量浪费,这两种情况,都会给国民经济的发展造成损失。为了能使经济结构在发展过程中经常处于合比例的状态,国家还必须加强宏观调控,处理好各产业及其内部之间的比例关系。
2.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经济总量及其增长速度处于国际前列。然而,在这种高速增长的背后,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深层次的结构性矛盾,主要表现在:各产业之间的比例不尽合理,有些企业生产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落后,国民经济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因此,只有对产业结构问题进行战略性调整,同时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集约型转变与全面发展,才能解决这些问题,并从根本上保证我国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和持久性。
从国际经济环境看,经济全球化已是大势所趋,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都在加紧进行经济结构调整与升级,这对于我国来说,机遇、挑战并存。我国必须实现产业结构与增长方式的调整与转变,这既是我国适应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的需要,也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从国内来说,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约束日益突出,经济结构调整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是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的中心内容。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范文4
【关键词】农业 中国经济 发展地位
农业就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在我国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工业、商业、城市的发展速度都在不断加快,农业是工业、商业、城市发展的重要基础。农业发展是我国人们生存、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基础和前提。但是,近年来在我国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对于农业的发展不重视,认为农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在不断下降。这种片面的认识严重影响到了我国农业的发展,造成我国发展过程有的“三农”问题,造成了严重的城乡差距,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一、农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基本角色
(一)农业是人类一切社会活动的基础
从人类的发展历史来看,农业是人类首先创造的生产活动形式,农业是人类和社会生产活动的重要基础和起点。人类社会发展农业能够满足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要,人类的生存离不开食物。这对于我国的发展来说也是如此,尽管我国目前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速度在不断加快,但是第一产业的发展仍然是重要的基础。
(二)农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
农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社会在发展的过程中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从工业社会到现代科技文明,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都离不开农业发展的支持。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农业的产值对于其他产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农业发展基础上产生了工业、商业、城市和商品经济进一步促进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三)农业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地位和作用在不断提升
在我国近些年发展的过程中,我国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在不断下降,因此,又很多学者认为农业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在不断下降。但是本研究认为农业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期地位和作用在不断提升和发展,因为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而且从我国农业部门的发展来看,其在整个经济系统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出其他产业无法替代的性质。农业是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运行过程中的重要基础,同时农业的这种功能在发展的过程中不能够被替代。
二、农业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
(一)农业对经济增长的产品贡献
农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对于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产品贡献,这主要是因为农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农产品剩余,这些产生的剩余能够对非农业部门的发展做出贡献。农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对于非农业部门的产品贡献主要包括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一个是能够满足非农业部门人口对于食物的需求,另外一个是能够为非农业部门的发展提供基础性的原料,能够进一步促进非农业部门的发展。
(二)农业对经济增长的市场贡献
农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对于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市场贡献,这主要是因为农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农业部门会成为其它非农业部门的重要市场,能够促进非农业部门的发展。农业人口在进行生产和生活的过程中对于日常生活消费品的需求非常高,除此之外,农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会需要本部门的补给,如农业发展需要的种子、有机化肥等等,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仍然需要非农业部门的支持,如化学肥料、农用机械等等,其市场经济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三)农业对经济增长的要素贡献
农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对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要素贡献,这主要是因为农业的产品主要来源于农业生产,农业之所以能够进入市场是因为农业能够将其剩余产品和其它部门进行交易,而农业发展过程中的要素贡献则源于农业资源向其它非农业部门的转移。随着农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农业发展过程中会有很多剩余的资本和劳动力,这两种要素是农业对经济增长的主要的要素贡献,这两种要素能够更好地促进其它非农业部门的发展。
三、农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及发展趋势
(一)中国农业发展的整体趋势
随着我国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发展,我国农业部门的发展在国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比例在不断下降,农业部门劳动力比重递减严重滞后于其产值比重的递减,两者呈严重的非均衡的下降,这是我国工业发展过程中所独有的特征。但是就我国农业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农业发展的整体趋势是非常好的,虽然农业所占的比重在不断下降,但是农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却在不断提升。因此,在制定经济发展政策的过程中不应当忽视农业的发展,因为其他部门的发展都需要农业部门的支持。
(二)中国农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从上述的研究中可以看出,中国农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其地位在不断提升,农业部门的发展和工业部门的发展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两者在发展的过程中往往是相互推动相互影响。但是就目前农业的发展来看,我国农业部门的发展主要还是依赖于自身的增长。由此可见,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农业部门和非农业部门之间的相互带动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保障中国农业部门和其它部门的发展,进一步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三)农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地位研究的启示
从上述的研究中可以看到,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应当重视农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要让工业部门和其它经济部门形成良好的顺畅的发展机制,疏通我国的“内循环”。要充分发挥农业部门和工业等非农业部门的相互带动作用,保障我国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范文5
关键词:投入产出;关联性;影响力;感应度
Abstract:Thisarticlerestartstocalculatetheinput-outputtablesof122sectorsin2002andgettheinput-outputtablesof15sectors.Thenwecalculatethedirectconsumptioncoefficient,Leontiefinversematrix,directindexofforwardlinkageandbackwardlinkage,effectcoefficientandsense(degree)coefficient,andoutputrequirementcoefficientofallsectors.WeanalyzethecorrelationbetweenChineseinsuranceindustryandotherindustries,andgivesomesuggestionsonacceleratingthedevelopmentofChineseinsuranceindustry.
Keywords:Input-output;Linkage;Effect;Sense
自1980年恢复国内保险业务以来,我国保险业获得了极大的发展,人们的保险意识也在不断地提高和深化。据统计,2000—2005年间,保险业务收入年均增长超过25%,是我国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2005年,我国保险业务收入达到4928.4亿元,保险密度379元,保险深度2.7%,保险业务收入的世界排名上升到第11位。全国保险业在“十五”期间赔款和给付4286亿元,在经济补偿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2005年年底保险资金运用余额达14092.7亿元,成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重要力量,有力地支持了国民经济中其他产业的发展。
在社会化大生产中,各个产业部门间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任何一个行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都必然存在风险,因而保险业的发展对其他行业或多或少都会产生影响,可见保险业是国民经济十分重要的经济部门。学术界对保险业有着广泛的研究,但大部分都是针对保险业的运作、改革、竞争与规制、价格等方面展开的。这些研究,其实是关于保险业外部如何表现,以及政府如何操作的问题,而保险业的发展与改革的内在依据应该是保险业与国民经济其它产业部门的内在联系,因此在数量上揭示保险业与各产业之间关系结构的特征及比例关系以及保险业的产业波及效果,给保险产业在国民经济的作用做合理的产业定位对于保险业改革及其政策的合理性至关重要。投入产出分析在研究产业关联性及其波及效果以及产业定位方面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列昂惕夫教授是投入分析方法的创始人,投入产出分析为研究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特别是系统地分析经济内部各产业之间错综复杂的交易提供了一种实用的经济分析方法。目前为止,国内基于投入产出法研究了运输邮电业、[1]体育业、[2]旅游业[3]等的产业关联情况,但对我国保险业研究并不多见。一来因为我国42部门的投入产出表中保险业归为金融保险产业,给专门研究保险产业带来困难;另一方面,仅有的研究[4][5]也只是针对省金融保险业展开,并未就全国保险业展开分析。本文正是研究我国保险业产业关联状况的。基于我国2002年的122个部门投入产出表,我们进行了大量繁琐的计算与分离工作,把国民经济分成15个产业部门,得到其投入产出表。以处理后的投入产出表为对象,计算出直接消耗系数矩阵和列昂惕夫逆矩阵,并在列昂惕夫逆矩阵的基础上,分析产出结构和投入结构、产业间相互联系关系的类型;产业的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产业的生产诱发系数与产业对最终需求的依赖度系数、综合就业需要量系数和综合资本需要量系数并对保险业产生变化的波及效果预测等,从而得出一些有助于我国保险业持续、健
康发展的重要结论。
一、保险业的产业关联分析
(一)保险业的依存度分析
由系数aij构成了直接消耗系数矩阵A,反映了投入产出表中各个产业部门间技术经济联系,是进行产业关联分析的最重要、最基本的数据。依据公式(1),我们计算2002年我国保险业对其他产业的直接消耗系数,见表1所示。
从表1保险业对其他产业的直接消耗系数可以看出,保险业对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与信息服务业的直接依赖程度最强(0.1375),即每生产1万元的保险产品,需要直接消耗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与信息服务业1357元,其次是工业(0.1248),批发、零售贸易业及住宿餐饮业(0.1052),房地产(0.0926),租赁与商务服务(0.0569)。最弱的是农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业、旅游业以及科研事业和综合技术服务产业。由此可以推断,我国保险业的发展受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与信息服务业,工业,批发、零售贸易业及住宿餐饮业,房地产,租赁与商务服务的影响比较大。保险业发展处于数量扩张,营业网点的建设需要房地业的大量投入,另外也说明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保险对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保险业的发展对农业和农村地区的重要性最弱。
从表1其他产业对保险业的直接消耗系数可以看出,各产业对保险业的带动作用都不大,说明保险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其中保险业对自身的直接消耗系数最大,为0.0314。其次是科研事业和综合技术服务、租赁和商务服务、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与信息服务以及旅游业,分别为0.0253、0.0196、0.0175、0.0160。其他各产业对保险业的带动作用微乎其微,直接消耗系数基本都不超过0.01。这也从侧面说明,要发展保险业需要引导各产业对保险产品和服务的消耗需求。
为列昂惕夫逆矩阵:I为单位矩阵。
因为完全消耗系数主要是建立在直接消耗系数的基础上的,所以保险业的完全依存度与直接依存度基本一致。
(二)保险业的直接关联效应分析
保险业既是产业链中的要素供给者,又是市场需求方。作为供给者,它通过向其他产业提供要素的投入(保险产品)来确立自己在产业链中的地位;而作为需求方,它则通过对其他产业产出的消费来显示其在产业链中的作用。在依存度的基础上,我们计算出了保险业直接前向关联指数和直接后向关联指数。
通过计算,得出保险业直接前向关联指数为1.1189,直接后向关联指数为0.6208。保险业为前向关联效应大而后向关联效应小的中间投入型基础产业。保险业与下游行业的关联要高于和上游行业的关联。这与现实是相符的,保险业属于客户依赖型产业。
(三)保险业的完全需要系数分析
(I-A)-1称为列昂惕夫逆矩阵,也称完全需要系数矩阵,记为[AKB-],其元素称为完全需要系数b。完全需求系数
从完全需要系数表(表2)中可以看出,保险业增加1单位最终需求对保险业本身带动作用最大(1.0420),其次是工业(0.6717),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与信息服务(0.2103),而对公共管理与社会组织业的带动作用最小(0.0000)。相反,其它各产业增加一个单位的最终使用对保险业的带动作用最大的也是保险业本身(1.0420),其次是科研事业和综合技术服务(0.0320)、租赁与商务服务(0.0272),旅游业(0.0259)、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与信息服务(0.0245),农业的最终使用对保险业的带动作用最小(0.0050)。
通过对保险业的产业关联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保险业发展对各经济部门有较强的依赖性,意味着保险业对经济各部门的发展都有着较大的带动作用。可以预计,随着经济发展,尤其是各经济部门专业化和社会化水平提高,对保险产品的需求将扩大,保险业的发展空间将得到进一步开拓;同时,保险业的发展对其他部门的消耗需求将大大增加,保险业将成为推动力量更大的重要产业。但要使保险业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能充分发挥,目前情况下,除了必须依赖市场经济内在力量之外,还需要相关产业政策支持和引导。我国是农业大国,约80%的人口集中在农村。农业保险、针对农村人口的保险将拥有无限的发展空间。
二、保险业的波及效果分析
利用投入产出表推算出来的参数,研究表中某些数据发生变化时对其他数据发生的影响。这就是波及效果分析。这种分析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当某个产业的生产活动发生变化时而对其它产业生产活动所产生的影响,或某个产业生产活动受到其他产业生产活动变化的影响。二是当某个或某些产业的最终需求发生变化时,对国民经济各产业所产生的影响。三是当某个产业的毛附加价值发生变化时,对国民经济各产业所产生的影响。
(一)产业的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
1.保险业的感应度系数分析。感应度系数表示当国民经济各部门均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使用时,第i部门需要提供的投入量,因此,感应度系数反映的是第i产业部门受其它部门的需求感应程度,即该部门受其它部门的拉动能力,感应度系数计算公式如下:
一个产业的影响力系数越高,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推动力就越大,在目前国内需求不足的情况下,影响力系数越高的产业对保持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就越重要,因而应该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根据公式(5)、(6)进行计算,结果如表3:
从表3可知,感应度系数较大的部门明显地集中在工业(5.5851),说明工业的发展对经济的发展起着较大的制约作用,这是合情合理的。保险业的感应度系数(0.5458)处于第10的位置,相对而言,保险业是国民经济进一步发挥的瓶颈因素。同时我们注意到,保险业的Ei<1,说明保险产业的感应度在全部产业中处于平均水平以下。
保险业的影响力系数为(1.0761),仅次于建筑业(1.3339),工业(1.2743),租赁与商务服务业(1.1550)。这说明保险业对国民经济有一定的推动作用。而且保险业的Fj>1,说明该行业对其他部门所产生的波及影响程度高于社会平均影响水平。可见,我国保险业对国民经济的推动作用虽不及建筑业和工业那么明显,但从发展趋势和发展潜力来看,随着保险业的快速深入发展,其影响力也必然得到增强。保险业的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的相关数据说明,保险产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要远远大于国民经济对保险业的拉动作用。这跟政府倡导的加大金融保险业对其他产业的支持的政策是一致的。而保险业自身的发展不能等待国民经济发展之后,依靠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来发展保险业,而应该采用主动发展的模式力求自我发展。
(二)最终需求对保险业的生产诱发作用分析
各产业部门的产品不是满足中间需求就是满足最终需求,但是,其生产水平由最终需求所决定。因此,通过计算生产诱发额和生产诱发系数可以揭示各产业部门的生产额和最终需求之间的联系。生产诱发额指的是某项最终需求构成项目(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出口)的变化引起某产业生产总量的变化,计算公式如下:
因为生产诱发系数反映各最终需求项目诱发各产业生产作用的大小,从表4的结果可知,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以及最终使用对保险业的生产诱发系数分别为:0.2237、0.7479、0.1144和0.2966。其中,保险业用来为消费过程和最终使用服务的份额都不大,而为生产过程服务的份额相对重要。但总的来说,各最终需求项目的生产诱发作用都比较小,这可能与保险业的最终需求率低有关,通过计算,保险业的中间需求率①为1.1189,而最终需求率只为0.6208。
从表中我们还知道,一单位最终使用对工业的生产诱发作用最大(0.9535),其次是建筑业(0.7676)。其中,消费对工业的生产诱发作用最大(0.6737),资本形成对工业的生产诱发作用最大(2.5265),出口对工业业的生产诱发作用最大(0.3886)。
三、主要结论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我国保险业的发展受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与信息服务业,工业,批发、零售贸易业及住宿餐饮业,房地产,租赁与商务服务的影响比较大。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保险业对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的需求越来越高。保险业的发展对农业和农村地区的重要性最弱,有必要加快农村保险业的发展。其它各产业对保险业的直接依存度以保险业本身为最大,其次是科研事业和综合技术服务,租赁和商务服务,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与信息服务以及旅游业。保险业与下游行业的关联要高于和上游行业的关联。保险业对经济各部门的发展都有着较大的带动作用,其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要远远大于国民经济对保险业的拉动作用,这跟政府倡导的加大金融保险业对其他产业的支持的政策是一致的。但是,保险业自身的发展不能等待国民经济发展之后,依靠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来发展保险业,而应该采用主动发展的模式力求自我发展。保险业感应度比较小,表明它在国民经济中的瓶颈地位突出。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以及最终使用对保险业的生产诱发都比较小,其中,保险业用来为消费过程和最终使用服务的份额都不大,而为生产过程服务的份额相对重要。
注释:
①第i产业的中间需求率就是第i产业的中间需求和总需求之比。最终需求率=1-中间需求率。
主要参考文献:
[1]王志学,尤勤,谷雅琴.运输邮电业与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关联分析[J].长春邮电学院学报,1995.
[2]张华初,李永杰.中国旅游业产业关联的定量分析[J].旅游学刊,2007(4).
[3]刘思.中国体育事业投入产出数据包络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7).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范文6
关键词:渔业的涵义;农业;国民经济
1 渔业的涵义
渔业又称水产业,是人类开发、利用、人工培育和增殖水产经济的动植物,以取得水产品及其加工品的产业。他把水产捕捞、养殖和水产品加工构成一个生产体系。随着渔业的发展,渔业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所以广义的渔业还包括渔船、渔具、渔业机械和仪器的制造、渔港建筑、水产品保鲜、贮藏、销售及科研等服务部门。
渔业是世界多数国家特别是沿海国家的一项传统的基础产业,和农业、林业、畜牧业一样,渔业是国民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对较多的国家而言,渔业是一项不可替代的基础产业。
2 渔业与农业的联系与区别
广义的农业包括养殖业、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等等,狭义的农业指种植业。渔业与农业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2.1 波动性
同农业一样,渔业的生产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很大。由于自然环境的复杂多变性和不可控制性,使农业生产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农业和渔业是人们直接利用生物、太阳能、土壤、气候、海洋等自然力的生产活动,他们的生长和繁衍在自然环境中完成,进行物质和能量的相互转化,很容易受自然环境变化的影响[1]。虽然我国已经改变了“靠天吃饭”的日子,但是自然灾害对渔业和农业的打击不容忽视。这就要求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把握好自然规律,以免造成重大的损失。
2.2 季节性
渔业和农业都是利用自然环境进行生产,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很大。他们的生物特性决定了生产具有季节性。渔业生产经历“产卵—卵化—子幼鱼—幼鱼—未成鱼—成鱼—产卵”等过程,严格遵循自然规律,并呈现出季节性。农业的生产过程经历“出苗—拔节—开花—抽丝—结果—成熟”等过程也在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中进行,如此循环下去。
2.3 弱质性
在于其他产业的竞争中,渔业和农业处于相对不利的地位。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和工业的用地不断增加,低价不断上涨,农用地的流失不断增加,填海造陆也使得水域面积不断减少。由于渔业和农业的比较利益低下,使得他们中的资金和较高素质的劳动力流向其他产业,造成渔业和农业中资金的短缺和高素质劳动力的缺乏,渔业和农业发展后劲不足[2]。水产品、农产品的需求弹性较小,恩格尔定律的作用,产品不易储运等特点,使得渔业的贸易条件相对不利,这些都说明了渔业和农业的弱质性。
渔业包含捕捞业、养殖业和水产品加工业,因此他和农业既有相联系的部分,也有与农业相区别的部分。
(1)共有性 渔业资源由于其流动性,使得产权不明晰。共有渔业资源的开发,常影响财富的分配。渔业资源在捕捞以前是共有财产,在捕捞以后变成私有财产。海域中的水产资源可能成为很多人、集团或不同国家的捕捞对象。而农业中,农民拥有土地的使用权,可以决定农户收入的消费与积累的比例与用途,具有明确的产权。
(2)洄游性 鱼类由于生活环境的影响,生理习性的需要,形成定期、定向的群体规律性移动称为鱼的洄游性[3]。有的鱼类对产卵场所的条件有一定的要求,历史上就形成了这种鱼沿着一定的路线,在一定时期,向产卵场洄游。而且鱼群聚集的数量很大,有些鱼随着自己适宜的水温和海流进行洄游,避开不宜生活的水域,例如东海带鱼春季北上,夏季南下的洄游。而农产品是固定在土地上,利用土壤的肥力和太阳的光合作用进行生长,不会发生空间的位移。
(3)易腐性 相对于农产品来说,水产品的保质期很短。水产品易腐主要由于其微生物的作用。鱼类在微生物分泌出的酶和毒素作用下迅速分解,使之成为适合微生物繁殖的营养物质。随着微生物的几何级数繁殖,越来越加速水产品的分解、消耗,最终导致其腐败变质。水产品变质过程比农产品要迅速,所以易腐性也更加突出。
3 渔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3.1 改善人们的生活
食品在畜牧业尚不发达时期,动物性蛋白质的供给大部分依靠水产品。根据FAO的统计,人类从鱼类获得比其他类动物更多的蛋白质。例如,一般鲜鱼每100g可食部分的蛋白质含量的18-20g左右,相当于牛肉的蛋白质,比蛋类的蛋白质高得多。而且在鱼类的蛋白质中包含了人体必须的8种氨基酸相当丰富,加上渔业投资少、产出大等优点,正是开发动物蛋白质来源的优势产业。
3.2 扩大就业机会
渔业安排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吸纳最基层劳动力的一个重要基础产业。我国渔民人数是世界上最多的,据统计,1998年全国渔业专业劳动力282.5万人,兼业劳动力571.5万人。到2002年,渔业劳动力1312.87万人,群众渔业人口2044.8万人。
3.3 提供外汇收入
渔业对外汇的贡献,是指通过出口水产品,对国民经济建设赚取外汇。在发展中国家,出口水产品及其加工品赚取了一定的外汇,用这些外汇进口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武装本国工业,从而促进本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这在国家发展的初始阶段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从我国具体情况来看,1996年起水产品的出口总额30亿美元,2002年对外贸易总额69.6亿美元。虽然比重较小,但在绝对数量上是呈不断增加的趋势,且对国民经济的外汇贡献是始终存在的。
3.4 促进和加速其他产业的发展
水产品生产为其他生产部门提供了原料和材料,例如,轻工、医药、化工、饲料等部门。水产品经过加工和综合利用可获得多种产品:鲨鱼皮可以制革,碘可以用药,还是国防工业不可缺少的原料,珍珠既是珍贵的装饰品,又是名贵的药材。随着综合利用程度的提高,水产品的使用价值也越来越大。
参考文献
[1] 朱道华,农业经济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2] 夏章英,云榕.渔业管理[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