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心理健康调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心理健康调查范文1
一、教师心理问题现状
教师心理压力过大,心理健康情况不佳,具体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近75%的被调查教师压力大
有30.60%的被调查教师反映压力非常大,有44.80%的被调查教师反映压力比较大,两者加起来占到了被调查教师的75.4%,说明绝大部分教师都感觉压力比较大,教师的压力已经成为我校教育改革必须关注的问题之一。
2.近30%的被调查教师存在严重的工作倦怠
有86%的被调查教师出现轻微的工作倦怠;有48.50%的被调查教师出现了中度的工作倦怠;有30.5%的被调查教师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工作倦怠。虽然我们对于教师的工作倦怠还没有高度重视,但是实际上某些教师的工作倦怠情况已经非常明显,学校很有必要马上采取措施来帮助教师治疗与预防工作倦怠,以进一步提高教学的质量与水平。
3.近40%的被调查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佳
有35.50%的被调查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佳,只有22.8%的被调查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比较好。现在正在提倡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学生的心理健康。而从调查结果来看,有近40%的被调查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佳。心理健康状况不佳的教师如何去培养心理健康的学生?我们又如何能保证这批教师的教学质量与效果?因此,在我们推行教育与教学改革的同时,必须高度关注教师的心理状况。
4.近40%的被调查教师的生理状况堪忧
虽然有39.2%的被调查教师的生理状况比较好,是一件值得欣慰的事情。但是,我们也要看到,还有48.2%的被调查教师的生理状况不是很理想,高血压、心脏病、失眠健忘等情况在我校还很严重。学校有必要进一步加大力度,采取措施来确保教师的生理健康,包括定期体检,组织教师参加体育活动等。
5.超过60%的被调查教师对工作满意率较底
参加调查的教师对工作的满意度比较低。有64.40%的被调查教师的工作满意度比较低,只有15.40%的被调查教师的满意度比较高。根据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当个体的满意度比较低时,他们更有可能会跳槽,工作效率与效果也会大幅度下降。因此,从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的角度出发,学校很有必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来提升教师的满意度。
二、教师心理问题产生原因
是什么影响着教师的心理健康呢?教师的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比较复杂:
1.社会的变革对教师的心理承受力构成了挑战
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知识、信息的普及化程度大大提高,教师早已不是学生惟一的信息源了,这使得传统的“师道尊严”的权威意识受到严峻的挑战。同时,社会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面对升学率、学生考分排队、家长期望以及管理方面的职称评定、实行淘汰的聘任制、学校奖金条例等多重压力。
2.教育本身的革新,尤其是以新课程为载体的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使传统的教育价值观发生着根本的变化,它对教师素质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冲击着教师的心理
新课程改革推进以来,教学方法如何更新才能吸引学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也是对一名教师业务能力的考验。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之中获取新知的呼声越来越高的同时,双语教学,计算机、多媒体等技术运用到了教学中,教师需要不断来学习、研究新的教学方法,工作上的压力、更多精力的投入也使得教师身心疲惫。
3.传统观念和社会现实之间的冲突导致教师容易出现角色落差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所经受的心理挫折以及缺乏正确的心理调节手段,是产生心理问题的直接原因。社会要求教师为人师表,教师常常不得不掩盖自己的喜怒哀乐,而职业的神圣感和实际社会地位间的反差,不可避免地使教师产生内心的角色冲突。
4.过重的工作压力往往使教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一名教师是否称职,不再单纯由学校说了算,而由社会、学生、家长来评判;学校每学期要从师德、教育教学两方面,请学生品评教师的好、中、差。加之各种形式的考试、评比。根据调查,78%的老师认为“工作很累”,超过40%的老师认为自己每天的工作时间超过8小时,“超负荷”工作已成为教师群体中的一种普遍现象。调查还显示,60%的教师患有一种以上慢性病。过重的工作压力已成为教师心理不健康的主要原因。
心理健康调查范文2
关键词:新生;SCL-90;心理普查;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444?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6-0001-02
一、调查目的、方法、对象
1.调查目的。本调查于我院2012级学生入学2个月后进行。其主要目的在于了解我院2012级新生心理健康现状,通过调查,掌握相关情况,为我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2.调查方法。本次调查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调查数据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3.调查对象。本次调查对象为我院2012级学生。共发放问卷2856份,回收问卷2848份,有效问卷2838份,有效率为99.6%。其中,中兴校区发放问卷1230份,回收1224份,有效问卷1218份,有效率为99.5%;本部发放问卷1626份,回收问卷1624份,有效问卷1620份,有效率为99.7%;男生1767人,女生1071人。
二、2012级新生心理普查结果及分析
1.本部和分校区的各因子得分比较。
以校区作为自变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从表1可以看到,本部的各因子均分均高于分校区。其中,在躯体化、敌对、偏执、睡眠及饮食等四个因子的均分上差异显著——本部显著高于分校区。
2.男生和女生的各因子比较。
以性别作为自变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从表2可以看到,男生的各因子均分均低于女生,除偏执外,各项差异达到极其显著水平(P
3.因子分值大于或等于3的人数及比例。因子分值大于或等于3的人数及比例为:①躯体化(18,0.6%);②强迫症状(118,4.2%);③人际关系敏感(76,2.7%);④抑郁(41,1.4%);⑤焦虑(33,1.2%);⑥敌对(41,1.4%);⑦恐怖(22,0.8%);⑧偏执(36,1.3%);⑨精神病性(29,1.0%);⑩睡眠及饮食(54,1.9%)因子分大于或等于3分表明该因子的症状已经达到了中等以上的严重程度。从表3可以看到,我院学生在强迫症因子上所占比例较高,情况相对严重,其它因子所占比例尚处于正常状态。
4.分及以上的常见十大症状。统计出3分及以上的常见十大症状(人数,所占百分比),如下所示:①感到要赶快把事情做完(967,34%);②忘记性大(865,30.5%);③担心自己的衣饰整齐及仪态的端正(836,29.5%);④不能集中注意力(807,28.4%);⑤认为应该因为自己的过错而受到惩罚(712.25.1%);⑥容易烦恼和激动(701,24.7%);⑦难以作出决定(687,24.2%);⑧当别人看着您或谈论您时感到不自在(667,23.5%);⑨做事必须反复检查(646,22.8%);⑩头晕或晕倒(641,22.6%)。我院2012级学生常见的十大症状,其中,4属于躯体化因子;9、10、45、46、55四题属于强迫症因子;61属于人际关系敏感因子;86两题属于焦虑因子;11题属于敌对因子,85题属于精神病性因子。
三、讨论
1.根据量表评定标准,当因子均分≥3时,便认为被试的该因子症状已达到中等以上的严重程度,分数越高,问题相对越严重。据此标准,对因子得分≥3的数据进行统计发现,结合3分及以上常见症状不难发现,学生对自己具有较高要求,关注自我,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这在某种程度上较容易产生心理困惑。我们需要对各项因子均分≥3的学生进行及时排查,确认后对有需要的学生开展进一步的心理干预工作。对于因子均分和总均分≥2的学生,要求辅导员做好排查工作,并及时将“漏报”学生转介心理中心。此外,对于本次测查工作中尚未发现问题的学生,不能忽视,所以需要对三类学生进行加强引导和教育。
2.两个校区学生的心理健康健康水平存在显著差异,本部学生的得分显著高于分校区学生。究其原因,从生源质量看,分校区整体优于本部——分校区学生高考分数显著高于本部;从专业看,分校区多为我院王牌优势专业。而本部非优势专业的学生,面对残酷的现实,更多的是对未来失去信心,相对更容易出现自卑、焦虑、抑郁和消极等心理。
3.2012级男生心理健康水平显著高于女生。一方面,我院男、女生人数比例接近2:1,在某些专业和班级,女生人数相当少,在班级能沟通的同性朋友有限,容易被小群体孤立在外,产生孤独、焦虑、嫉妒等心理;另一方面,我院大多数专业理工科性质强,未来就业环境相对艰苦,而社会对性别角色的歧视现象依然存在且比较严重。
4.强迫症状、人际关系和焦虑问题是新生入学后的主要心理问题。新生入学后,会面临一系列与以往不同的变化,新生可能会因为不适应而引起心理上的焦虑感、无聊感、无助感等,表现出奋斗目标迷茫、适应困难、人际交往困难等心理问题。这就需要在新生入学时,加强对新生心理适应方面的引导,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总的来说,作为一所建筑类高职院校,我院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校区、专业、性别等方面的显著差异。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需要在充分掌握学生心理问题的情况下,积极主动地挖掘心理问题背后的故事,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活动,探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张建忠.大学低年级学生心理状况调查研究[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
心理健康调查范文3
[关键词]监狱;服刑人员;SCL-90;干预
把罪犯改造成能够遵守法律、自食其力的新人,并让他们回归社会成为自由公民,是中国政府改造罪犯的基本目标。大多数罪犯成功地被改造为无害于他人、有益于社会的守法公民,从而维护了中国的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有效地保障了中国公民的权利。对罪犯进行法制、道德教育,重点是进行认罪伏法、道德修养和人生观教育,目的是使罪犯知法、守法、伏法和提高道德水平,中国政府在改造罪犯的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对判刑以后的监狱服刑人员不但具有社会性,最基本的,他也是自然性的人,在服刑过程当中会出现心理异常,为了对范围内的服刑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我们对部分监狱的数千名服刑人员进行了问卷式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内的几所监狱服刑人员共5226人,其中男性4328人,女性898人,详询被调查者既往无精神病史、无精神病家族史。
1.2方法评定工具: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应对方式量表[1]。评定方法:对受试人员进行试前说明,将本次研究的性质、意义及问卷的填写方法和注意事项详细告知,调查在集中辅导后填写,每一份问卷都经专人负责收回判别为有效量表后将数据收录。
1.3统计方法用SPSS12.0 for windows软件对数据进行量化分析。
2 结果
调查发现,监狱服刑人员的SCL-90量表总分、阳性症状分及阳性症状痛苦水平以及各因子分均高于常模,见表1。
同时也发现,在监狱服刑人员当中,出现的心理问题在不同文化、不同性别之间无明显差别,见表2、表3,说明同一个心理问题具有普遍性,且不受性别和文化程度的影响。
3 讨论
通过对监狱服刑人员的调查,发现由于监狱内封闭的环境、严格的管理、与家人朋友沟通的减少等客观因素的作用,使他们产生了一定的心理应激,出现自觉身体不适如心血管、胃肠道、呼吸和其它系统的主诉不适,反复检查身体、情绪低落、与人疏远、待人敌对及莫名恐惧,甚至有人出现幻听、幻视、幻嗅及明知没有必要但又无法摆脱的无意义的思想、冲动和行为等精神病性症状[2],表现在SCL-90量表中,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敌对、恐怖、偏执以及精神病性等诸因子分都显著增高,SCL-90量表总分、阳性症状数及阳性症状痛苦水平均高于正常人群。并且发现其出现的心理问题如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敌对、恐怖、偏执以及精神病性等与文化程度及性别无明显关联。
心理健康调查范文4
关键词:护士;心理健康;现状调查;分析
护理工作属于科学性、技术性、服务性行业,集高风险、人文关怀于一体。护士心理健康水平直接影响着整体护理的质量,进而影响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效果[1]。因此,研究护士的心理健康现状和分析其影响因素是十分重要的。对提高护士的整体健康水平和护理工作质量提供重要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2月~2010年3月陇县人民医院121名不同年龄、不同科室的护士作为调查对象,年龄20~46岁。20~29岁62名,占51%;30~39岁48名,占39.6%;40~46岁11名,占9.4%。其中急诊科16名,监护病房22名,手术科室35名,内科及其他非手术科室48名。
1.2 调查方法
1.2.1 问卷调查:本测试采用心理健康症状自评(SCL-90)量表,对随机抽取 121名不同年龄、不同科室护士发放SCL-90问卷调查表。一般情况调查内容包括年龄、科室。问卷采用无记名调查方式,有效回收率为97.5%。
1.2.2 访谈法:发放问卷的同时与被调查的部分护士进行了座谈,获得了有利于本研究的第一手资料。
1.3 统计学处理:使用Microsoft Excel 2000工作表进行数据整理,按不同年龄,不同科室分类汇总,得出SCL-90总分,各因子分均分与中国成人常模比较,所有数据均用SPSS 11.0统计软件处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SCL-90评分情况:资料统计:121名护士的SCL-90总分101~167分,平均(138.48±17.64)分;总分>160分的有39名,占32.6%。20~29岁护士31%存在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情绪,1%护士有抑郁、敌对心理;30~39岁护士36%有躯体化、抑郁、焦虑、偏执症状;40~46岁护士76%护士存在躯体化、焦虑、强迫症状。与中国成人常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护士心理健康SCL-90各因子分显著高于中国成人常模,且随着年龄的增长,SCL-90各因子分呈上升趋势。
急诊科、监护病、手术科室护士心理健SCL-90各因子分均高于内科及其他非手术科室护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诊科、手术科室以及监护病房护士抑郁、焦虑症状明显高于其他非手术科室护士。
3 讨论
3.1 超负荷工作导致护士健康水平下降:优质护理模式病房在全国各医院逐渐得到推广,护理工作中有大量平凡、琐碎、繁重的基础护理内容;“三班倒”的工作制打乱了护士身体的生物钟。部分护士对此缺乏充分的心理准备,当事与愿违时,便感到难以适应,表现为心理压力大、情感脆弱、焦虑[2]。
3.2 特殊职业性质和工作氛围使护士健康状态改变:护理工作性质要求护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必须始终保持精力高度集中,操作一丝不苟。护士常常处于一种如临大敌的应激状态,时间稍长,便产生高度紧张、焦虑,甚至恐惧的心理体验。
3.3 护理学科发展带给护士的学习压力:护理学科的迅速发展对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护士承受的学习压力也越来越大,学习与工作的矛盾必将产生新的压力源,专业发展、知识创新、事业竞争带来的紧迫感更加重损害护士的身心健康。
4 参考文献
心理健康调查范文5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之所以引起各界的广泛关注,与近几年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大量出现有直接关系。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加剧,高校学生尤其是高职学生由于在学习和就业方面面临双重压力,其心理健康状况受到高校的普遍关注。大学生对心理健康和心理咨询的认识和态度,与其在学习和生活中的行为密切相关。为有针对性地对我院学生开展心理咨询服务,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对1148名学生开展了心理健康认知问卷调查。
调查对象和方法
调查对象采用自编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认知调查问卷”,对我院一、二年级的学生共发放问卷1200份,回收问卷1148份,回收率为95.67%。其中男生579人,女生569人,一年级学生612人,二年级学生536人,三年级学生大多在外实习,未能取样。调查方法通过“大学生心理健康认知调查问卷”调查学生对心理健康基本知识的了解、对心理咨询的态度和寻求咨询行为、对心理健康知识渠道的了解、心理压力的来源、最想解决的问题、解决问题的途径及对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的期望等等,共计20个题目,其中单项题目15个,不定项题目5个。对所得数据用spss10.0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调查结果
大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对于“大学生是否需要学习和掌握一定的心理知识”的问题,40.3%的学生认为非常有必要,55%的学生认为有必要,4.7%的学生认为没有必要。对于“你对心理健康的关注程度”的问题,10.2%的学生表示极其关心,25.9%的学生非常关心,45.2%的学生比较关心,有一点关心和一点也不关心的学生分别占16.6%和2.1%。对于“如何理解心理障碍和精神病的概念”的问题,62.6%的学生认为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和问题,4.8%的学生认为两者等同,32.6%的学生认为心理障碍继续加重会变成精神病。对于“如何理解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的关系”的问题,30.4%的学生认为心理健康影响身体健康,5.3%的学生认为身体健康影响心理健康,64.3%的学生认为两者互相影响;10.9%的学生认为心理障碍会遗传,70%的学生认为不会遗传,19.1%的学生表示对此不了解。
对心理咨询功能的认识和寻求咨询的态度行为对于“学院是否应设立心理咨询室”的问题,36.6%的学生认为非常有必要,53.1%的学生认为有必要,认为无所谓和没有必要的学生分别占8%和2%;对于“是否会走进心理咨询室”的问题,42.8%的学生有顾虑,33.3%的学生没有顾虑,态度不明确的学生占24%。至于产生顾虑的原因,35.7%的学生是怕自己的秘密被泄露,24.8%的学生是怕别人认为自己精神有问题,10.6%的学生是怕得不到帮助,4.8%的学生是怕对教师产成依赖,24%的学生选择了其他原因。对于看到或听说其他同学走进心理咨询室的反应,7%的学生认为其有精神问题,49.6%的学生认为不是精神有问题,43.5%的学生表示不知道。对于“碰到烦恼会找谁倾诉”的问题,64.3%的学生选择好朋友,10.3%的学生选择恋人,6.5%的学生选择父母,4%的学生选择心理咨询教师,0.1%的学生选择班主任或其他任课教师,1.7%的学生选择网友,5.4%的学生选择其他途径。对于“大学生心理咨询的最好方式是什么”的问题,43.6%的学生选择面对面咨询,14.9%的学生选择电话咨询,29.3%的学生选择网络咨询,9.3%的学生选择信件咨询,4.2%的学生选择其他方式。对于“心理咨询的最佳时间”,“上午”的选择率占11.7%,“中午”的选择率占5%,“下午”的选择率占11.5%,“晚上”的选择率占51.9%,“无所谓”的选择率占19.9%。对于“是否接受过心理咨询”的问题,3.6%的学生表示接受过很多次心理咨询和咨询门诊,6.6%的学生表示接受过3次以内,89.5%的学生表示从来没有接受过。对于“心理咨询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的问题”,38.3%的学生选择了学业问题,28.5%的学生选择了恋爱问题,65.2%的学生选择了人际关系问题,72.5%的学生选择了情绪问题,24.4%的学生选择了就业问题,5.2%的学生认为不能解决什么问题。压力来源在回答“大学生产生心理压力的原因”的问题时,53.5%的学生选择了性格特征,49.7%的学生选择了不良的家庭环境,47.1%的学生选择了人际交往问题,45.8%的学生选择了不良的社会环境,43.1%的学生选择了感情问题,36.1%的学生选择了经济问题,30.2%的学生选择了学习问题,22.3%的学生选择了童年时期的痛苦经历,22.6%的学生选择了就业问题。最希望解决的问题对于“目前最需要解决的问题”,44.1%的学生认为是学业问题,24.5%的学生认为是人际关系问题,15.6%的学生认为是情绪问题,8.97%的学生认为是爱情问题,4.96%的学生认为是家庭关系问题,3.6%的学生认为是其他问题,3.1%的学生认为没有问题。
解决心理困扰问题的方法对于“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76.3%的学生选择了找人倾诉,65.9%的学生选择了外出散心或跑步,43.6%的学生选择了寻找原因并努力改变,41.2%的学生选择了自我开导,35.3%的学生选择了痛哭一场,33.4%的学生选择了找心理医生,30.5%的学生选择了看相关书籍加以调整,22.1%的学生选择了睡大觉,18.6%的学生选择了自己承受,5.4%的学生选择了借助烟、酒、食物消愁,6.8%的学生选择了摔东西或打骂别人。对于“大学生了解心理知识的渠道”,51%的学生选择了杂志,45%的学生选择了心理咨询中心,41.8%的学生选择了学校有关课程,41.8%的学生选择了看电视、电影,37.9%的学生选择了网络,36.7%的学生选择了专业书籍,35.5%的学生选择了科普读物,33.8%的学生选择了教师,31%的学生选择了报纸,16.1%的学生选择了广播。
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期待对于“你希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提供哪些信息”,68.3%的学生选择了开展轻松有趣的心理活动,62.2%的学生选择了开设讲座、学习知识和方法,41.2%的学生选择了多提供一些相关报纸和刊物,52.3%的学生选择了提供一个宣泄情绪的场所,36.8%的学生选择了更多地发挥网络功能,9%的学生选择了其他途径。
讨论
以上调查说明我院95%左右的学生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并且有80%左右的学生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认为学校有必要设置心理咨询室,有必要学习和掌握一些心理知识,希望通过杂志、课程、网络、电视、电影等渠道了解心理健康知识。大多数学生对心理健康基本知识的理解是正确的,只有较少部分学生存在认识误区,这种良好的状况与我院一直以来的宣传教育是分不开的。有95%的学生认为心理咨询可以帮助自己解决情绪、人际关系、学业、恋爱等问题,1/3的学生认为找心理医生是解决心理问题的一种方法,但真正遇到烦恼时,找好朋友倾诉的学生占了约2/3,找心理教师的学生只占4%,曾经主动咨询过的学生只有10%左右,可见,虽然学生对心理咨询的功能有正确的认识,但对通过心理咨询解决问题的认同度并不高。对别人进入心理咨询室的认识较为理性,但对自己走进心理咨询室,接近一半的学生会有顾虑,在顾虑的原因中,“害怕自己的秘密被泄露”排在首位(近1/3的学生),有1/4的学生“怕别人认为自己精神有问题”,可见,多数学生由于对心理咨询工作的原则缺乏科学的认识,对于心理咨询表现出犹豫、矛盾和回避的心理,这说明学校对心理咨询的宣传还需要加强和深入,服务学生的咨询力度还需要加大。有43.6%的学生认同面对面的咨询,有29.3%的学生认同网络咨询,在咨询时间方面,有51.9%的学生认为最好的咨询时间是在晚上,只有11.5%的学生认同下午咨询。这些信息显然与学院目前的一些做法有很大的出入,只有依据学生的需要调整咨询时间,拓展咨询方法,才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
在诸如童年经历、家庭环境、经济条件、社会环境、性格特征、学习、人际交往、感情、就业等问题上,有接近一半的学生将压力归因于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可见,高校学生作为社会特殊群体,在近年来的教育改革中,因为某些不和谐、不稳定的状况而受到了一定的冲击,给大学生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家庭作为直接影响学生成长的小环境,其影响尤为重要。然而,大学生感到最受困扰的是自身的性格特征,可见,大学生个体身心素质因素是影响、制约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内因。大学生处于自我意识分化与统一的关键期,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冲突、自尊心与自卑感的冲突、渴望交往与自我封闭的冲突、独立意识与依附心理的冲突使他们的内心世界充满矛盾,如果这种内心矛盾和冲突的强度过大,就会破坏心理平衡,引发心理疾病。学生最希望解决的问题是学业、就业问题,其次依次是人际关系问题、情绪问题、爱情问题、家庭关系问题,这提醒学院相关部门需要围绕学生的就业、人际关系等问题开展服务与指导工作。对于心理问题的解决,大多数学生倾向于用积极的方式进行调节,排在首位的选择是向好友倾诉,可见同辈的支持和理解对缓解当事人的心理压力有很好的作用。也有部分学生采取消极的方法对待,如借助烟、酒、食物消愁,摔东西或打骂别人等,这些消极的应对方式不仅不能妥善地解决心理问题,还会影响到生活的其他方面,导致恶性循环。学生在遇到心理问题时习惯于自我调节或求助朋友,可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途径,虽然认同讲座等方式的学生不少,但对轻松有趣的心理活动的需求却排在首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一般的学科教育不太相同,其活动教育的方式不仅可使学生在团体里得到体验、互动和分享,而且可以使学生获得新的认识与行为上的改变,这说明学校教育的方式应变得更加为学生喜闻乐见。有一半以上的学生认为有必要为学生提供一个宣泄情绪的场所,我院目前已经设立了相应的放松、宣泄场所和沙盘功能室,希望通过后期的宣传和服务满足广大学生。网络也是必不可少的教育工具之一,针对其信息量大、易于交流和普及知识的特点,我校心理咨询中心将通过不断完善、更新“心理绿洲”网页,增强其教育与咨询的功能,使其成为切实为学生服务的一个窗口。
心理健康调查范文6
【摘要】 目的 探讨高校扩招后高考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方法 对2004年高考文科生139名、理科生201名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和"影响考生心理健康因素问卷"于高考前4mo进行测试,并与全国常模及高考扩招前比较。 结果 文、理科考生除阳性症状均分外,各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常模(P<0.01);理科生总分、总均分、阳性项目数、阳性症状均分及强迫、人际关系、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分均高于文科生(P<0.05,0.01);文、理科考生阳性项目数及文科生的人际关系、恐怖因子,理科生的强迫、人际关系、抑郁、敌对、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分较扩招前明显降低(P<0.05或P<0.01)。影响考生心理健康的因素,理科生高考应激承受能力差于文科生。结论 高考扩招后文、理科考生心理健康水平较扩招前高,但仍低于国内常模。
【关键词】 心理健康;SCL90;高考学生;扩招
Investigation of the mental health conditions of students joined the examinations of admission to college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mental health condition of the students joined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s after expanding student enrolment. Methods Investigations were conducted with the Symptom Checklist90(SCL90) and Questionnaire for Factors Affecting Mental Health of Students in the 4th month before entrance in 139 students of liberal arts and 201 ones of science who joined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s in 2004, and compared with national norm and preexpanding. Results Except mean score of positive symptom, scores of all factors of all student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norm(P
【Keywords】 Mental health; SCL90; college admission examination; expanding student enrolment
文、理科高考学生群体是一个特殊群体,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为了解高考扩招后文理科高考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我们对皖南某县的文理科高考学生进行了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分类随机抽取皖南某校(省示范中学)2004年参加全国高考的6个班34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226名,女生114名;文科139名,理科201名;年龄16~21a,平均17.47±1.06a。均无精神疾病家族史。
1.2 方法 采用SCL90[1]于高考前4mo对考生进行无记名集体测试。测试者由高年资精神科医师组织讲解和实施。同时采用自拟的半开放式影响心理健康因素问卷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包括考生家庭经济状况、父母职业、文化程度、家庭对考生的要求与关心情况、教育子女的方式和态度、父母及考生的高考期望值、存在的心理压力及严重程度、考前自我状态评估等。考生独立完成后当场收回问卷。SCL90评定标准:任一因子分≥2分为异常,≥3分为中度异常。所有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并与全国常模[2]及扩招前章氏[3]评定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2 结果
2.1 文理科考生SCL90评分与国内常模比较 文理科考生SCL90评分除阳性症状均分外,其他各项因子分均高于全国常模(P
2.2 文理科考生SCL90评分与扩招前章氏评分结果比较,见表1。
表1 文理科考生SCL90与章氏结果比较(略)
注:与章氏比较P
表1显示,本组躯体化、抑郁与焦虑因子分,文、理科考生无显著差异性,其他各因子分理科考生均显著高于文科考生(P
2.3 文理科考生SCL90因子分布情况,见表2。
表2 文理科考生SCL90因子分布(略)
注:*P<0.05;P<0.01
表2显示,文、理科考生人均异常因子数分别为2.30和3.27个,达中度异常的因子分别为0.38和0.57个,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1)。异常因子均以强迫、人际关系、抑郁、敌对、焦虑及偏执因子常见。理科考生的强迫、人际关系、敌对和偏执因子异常率显著高于文科考生,差异有显著或极显著性(P<0.05或P<0.01)。阳性症状均分≥3分者理科生多于文科生(χ2=5.88,P<0.05)。说明理科生的心理问题较文科生明显,但总体表现相似。
2.4 影响考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理科考生高考应激心理承受能力差于文科考生,精神压力重或较重的考生显著多于文科考生(χ2=9.73),高考前状态好或较好者少于文理科考生(χ2=4.44),而不理想者多于文科考生(χ2=8.48),高期望值明显高于文科考生(χ2=4.55)。
3 讨论
本调查显示,除躯体化、抑郁及焦虑外的诸多心理问题的痛苦水平理科考生均高于文科考生,说明理科考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显著差于文科考生,与扩招前章氏的报告一致。考生尤其是理科考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扩招后有明显改善,但文、理科考生除阳性症状均分外,各项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国内常模,说明考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仍较低。
本调查还显示,考生心理问题的表现均以强迫、人际关系、抑郁、敌对、焦虑和偏执多见,与扩招前相似[4]。症状因子的异常发生率理科考生高于文科考生。章氏报告文、理科学生的人际关系因子分无显著差异性,恐怖因子分文科生显著高于理科生。本调查显示,理科考生人际关系及恐怖因子分均显著高于文科考生。提示,扩招有利于文科生人际关系和恐怖的改善。
本调查显示,高考应激是影响考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理科考生高考应激的心理承受能力差于文科考生,精神压力重于文科考生,高考前状态差于文科考生。这可能与文科考生个性较理科考生相对外倾、乐群、轻松兴奋有关。加之理科考生期望值明显高于文科考生,更加重了其精神压力,极易导致各种心理问题的发生。
总之,高考扩招后文、理科考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均较扩招前显著提高,但仍低于普通人群,应引起多方面人士的关注。
参考文献
[1] 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33
[2] 金华,吴文源,张明园.中国正常人SCL90评定结果初步分析[J].中国精神神经疾病杂志,1986,(12)5: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