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阑尾炎病发原因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急性阑尾炎病发原因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急性阑尾炎病发原因范文1

1临床资料

急性腹痛原因待查收住误诊患者48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31例;≤14岁儿童20例,>14岁者30例;上腹疼痛11例,下腹疼痛39例;腹痛呈阵发性加重27例,腹痛呈持续性性加重23例;腹痛伴呕吐者24例。

所有病例在入院后完善必要相关辅助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尿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心肌酶,腹部常规、妇科常规B型超声,胸、腹部X线,胃镜,部分病例得以确诊;余手术后确诊。其中,在12 h内确诊者29例,≥12 h确诊者21例;手术确诊者34例,非手术确诊者16例。

误诊漏诊情况:阑尾炎误诊为胃肠炎13例;妇科疾病误诊为阑尾炎10例,包括异位妊娠误诊为阑尾炎3例,右侧附件囊肿蒂扭转误诊为阑尾炎3例,右侧附件脓肿误诊为阑尾炎4例;胆囊炎胆石症急性发作患者漏诊"急性心肌梗死"2例;胆石症误诊为胃溃疡9例;过敏性紫癜(腹型)误诊为阑尾炎1例;肠系膜淋巴结炎误诊为阑尾炎13例。

2讨论

2.1阑尾炎误诊为胃肠炎 本组13例。典型病例:女性,23岁,上腹疼痛伴恶心4 h入院,急诊科按"急性胃肠炎"进行治疗,入院后3 h腹痛不缓解,并转移至右下腹,转我科诊疗,手术证实为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在阑尾炎疾病发生过程中,开始腹部疼痛在上腹,或在脐周,最终腹痛转移到右下腹。转移的时间有的长,有的短。胃肠炎疾病过程无转移性疼痛这一典型病史。在静脉未使用抗生素时,阑尾炎的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逐渐升高,而胃肠炎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不会逐渐升高;静脉应用抗生素及抑酸药、解痉药后,胃肠炎的腹痛可逐渐缓解,而阑尾炎的疼痛渐加重。误诊原因:临床医生对这两种疾病认识不够,又不结合体格检查和临床辅助检查,早期对疾病作出错误诊断。

2.2妇科疾病误诊为阑尾炎 育龄期妇女因腹痛来我院就诊,误诊10例,误诊情况有以下几种。

2.2.1异位妊娠误诊为阑尾炎 本组3例。特别是右侧附件区的异位妊娠,患者入院时右下腹痛,体格检查有下腹压痛,以右下腹为主,并有反跳痛,腰大肌试验(+);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增高,诊断"急性阑尾炎"。遂进行急诊阑尾切除术,在手术过程中证实为异位妊娠,而不是阑尾炎。误诊原因:患者只要有右下腹痛,临床医生就认为是"阑尾炎",忽略了育龄期妇女这一特殊群体,手术前没有追问患者月经、生育史,没有完善必要的相关检查,如尿hCG、妇科B型超声,而导致误诊,疾病在手术过程中才得以确诊。

2.2.2右侧附件囊肿蒂扭转误诊为阑尾炎 本组3例。在术中确诊,术前患者的临床表现、体征均为阑尾炎的表现,月经生育史无异常情况;辅助检查B型超声提示:无尿,附件显像不清,或者中下腹积气。误诊原因是对附件囊肿蒂扭转疾病认识不够,在"阑尾炎"可疑的情况下,应请妇科会诊。

2.2.3右侧附件脓肿误诊为阑尾炎 本组4例。患者入院时有阑尾炎的临床表现和体征,术前辅助检查也支持阑尾炎诊断,在手术中确诊是右侧附件脓肿。误诊原因:主管医生对右侧附件脓肿这种疾病认识不够,责任心不强,认为该患者就是阑尾炎,没有产生怀疑的态度,没有请妇科会诊。

2.3胆囊炎胆石症急性发作患者漏诊"急性心肌梗死" 本组2例。患者既往有"胆石症"病史、"高血脂"病史;无明显诱因感上腹疼痛不适来医院就诊,以胆囊炎胆石症急性发作收住入院,在诊疗过程中,胆囊炎胆石症得到确诊,但还发现心电图中"S-T"段弓背向上抬高,进一步检查肌钙蛋白增高,急性心肌梗死得以诊断。漏诊原因:对50岁以上肥胖患者隐匿性心脑血管疾病警觉性不高。有一部分心肌梗死患者可表现为上腹部疼痛,伴有休克[1]。

2.4胆石症误诊为胃溃疡 本组9例。在未明确胆石症疾病之前,一部分患者述有剑突下疼痛,服用雷尼替丁或奥美拉唑后,疼痛可稍微缓解;在明确胆石症之后,疼痛仍在剑突下,而不在右上腹。行胃镜和B型超声辅助检查可以明确诊断,是胆石症而非胃溃疡。误诊原因:首诊医生被患者的主诉所误导,对疾病诊断思路狭窄。

2.5过敏性紫癜(腹型)误诊为阑尾炎 本组1例,患儿右下腹疼痛,3 d前有感冒病史,给予非手术治疗1 d,腹痛不缓解。辅助检查:血常规中WBC计数升高,嗜酸粒细胞升高。遂行阑尾切除术,术中见阑尾正常,肠系膜、肠管有出血点,术后第2 d,腹痛加重,并出现血便,腹部皮肤出现皮疹,请儿科会诊,考虑过敏性紫癜(腹型)。过敏性紫癜(腹型)发病隐匿,以右下腹疼痛为主要症状的过敏性紫癜病例较少见。

2.6肠系膜淋巴结炎误诊为阑尾炎 本组13例,患者为6~14岁的儿童,腹痛发作前有感冒病史。体检右下腹固定压痛;反复数次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不升高,淋巴细胞升高。行阑尾切除术,术中见阑尾正常,肠系膜淋巴结大。误诊原因:临床医生对阑尾炎诊断及手术适应证掌握不够,在辅助检查不支持阑尾炎的情况下(排除老年体弱或者长期应用激素者),手术要谨慎。

综上所述,急性腹痛临床常见,部分病例缺乏特异性症状,有些外科医生特别是低年资住院医生临床经验不足,询问病史不详细,思维往往集中于外科急腹症,加上对妇科、内科急腹症认识不足,常误诊。因此,对腹痛患者,应详细询问病史,并进行必要的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仔细分析腹痛引起的原因、腹痛的特点、腹痛部位及其伴随症状,根据年龄不同和病情不同,作出相应诊断;对于女性尤其是育龄期女性患者要考虑到腹痛是否因妇科急腹症所致,及时请妇科医生会诊;对诊断暂时难以确定者,应仔细观察病情变化及其症状、体征变化,及时做出正确诊断。

急性阑尾炎病发原因范文2

关键词:妇科急腹症 急性阑尾炎 误诊 临床分析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8.193

资料与方法

1995~2009年收治妇科急腹症误诊为阑尾炎患者21例(均经手术证实),年龄14~55岁,平均33岁,已婚15例,未婚6例,其中有停经史2例,有慢性阑尾炎病史3例,发病至就诊时间1~72小时,平均20小时。

临床表现:其中右下腹痛14例,转移性右下腹痛5例,下腹痛2例;伴畏寒、发热13例,伴恶心、呕吐6例,伴腹泻2例。

误诊情况:术中证实右侧输卵管妊娠破裂7例,右侧输卵管炎4例,右侧卵泡或黄体破裂3例,右侧输卵管积脓3例,右侧卵巢囊肿蒂扭转2例,右侧卵巢巧克力囊肿破裂2例。

结 果

本组均行手术治疗,住院7~10天,均治愈出院,并发切口感染2例,经换药而愈。

讨 论

急性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病,居各种急腹症的首位。转移性右下腹痛及阑尾点压痛、反跳痛为其常见临床表现,但是急性阑尾炎的病情变化多端。其临床表现为持续伴阵发性加剧的右下腹痛,恶心呕吐,多数病人白细胞和嗜中性白细胞计数增高。而右下腹阑尾区(麦氏点)压痛,则是该病重要的一个体征。

妇科急腹症与急性阑尾炎临床表现相似,尤其病变发生在右侧或症状不典型时,如起病急、右下腹痛、胃肠道症状、右下腹压痛、反跳痛等,易造成误诊,影响患者的诊治。

误诊分析:①异位妊娠破裂:右侧异位妊娠破裂引起腹腔急性出血,诱发右下腹剧痛和腹膜刺激症状,易误诊为急性阑尾炎,而忽略了下腹部疼痛为非感染性因素引起,虽然有压痛和反跳痛,但腹肌紧张不明显。本组右侧输卵管妊娠误诊急性阑尾炎7例,有2例术后追问病史有明显停经史,有5例无停经史的患者,误把不规则阴道流血当作月经。术中探究误诊原因,可能是输卵管位置较高,破裂口小,使妇科缺乏典型的宫颈抬举痛和后穹隆穿刺阴性。所以有停经史、下腹痛和阴道少量流血3个特征就应考虑急性异位妊娠破裂[1]。此外,对失血的原因没有引起重视,本组4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贫血,最低者血红蛋白70g/L,此时应想到内出血的妇科病,这也是排除急性阑尾炎的一个重要依据。②卵巢滤泡或黄体破裂:右侧卵巢滤泡或黄体破裂多无停经史,下腹痛突然发生,腹痛先重后轻,无转移痛,消化道症状无或很轻微,体检时压痛范围较广,除麦氏点外同时有下腹或左下腹压痛,反跳痛比压痛更明显,腹肌紧张程度比细菌性腹膜炎轻得多。本组误诊3例,腹腔出血在200~300ml,临床无休克表现,但右下腹痛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贫血征象,如脉搏加快,血红蛋白偏低。误诊原因是未重视卵巢滤泡或黄体破裂与月经的关系,缺乏鉴别血腹症与细菌性腹膜炎的经验。③卵巢囊肿蒂扭转:卵巢囊肿蒂扭转与急性阑尾炎相似,但较阑尾炎发病急且疼痛剧烈,伴恶心,呕吐,甚至轻度休克症状。本组卵巢囊肿蒂扭转误诊急性阑尾炎2例,误诊原因考虑因腹肌紧张而双合诊未查出卵巢囊肿,所以,女性患者在诊断急性阑尾炎时应行盆腔B超检查。④急性盆腔炎:常见的有急性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炎、输卵管积脓、输卵管卵巢脓肿。急性盆腔炎的临床表现多样,临床诊断难度大,需做血、尿常规及宫颈管分泌物及后穹隆穿刺物检查,其诊断标准应符合2002年美国CDC诊断标准[2]。误诊原因如下:询问病史不仔细:该病发病前多有近期流产、分娩、宫腔内手术操作、经期卫生不良、月经前后的不洁性生活(与性病交叉感染)和放置宫内节育器等诱因。患者大多有白带异常,只是症状轻微,容易遗漏。无转移性腹痛,呈逐渐出现的持续性下腹痛和发热表现。查体不认真:盆腔炎压痛点较麦氏点位置低,且左右腹部无明显区别,左侧输卵管及子宫对应处亦有压痛,只是压痛一般较轻,需仔细体会。⑤卵巢巧克力囊肿破裂:本病误诊率较高,多有继发性、渐进性痛经史,经期或经前期突发下腹剧痛伴明显腹膜刺激征,妇科检查可触及后穹隆结节并扪及盆腔包块,后穹隆穿刺可抽出咖啡色液体,且无闭经、阴道不规则出血及休克征象。本组误诊2例误诊原因均因在术前漏问痛经史所致。

误诊预防:妇科急腹症是一项较复杂的临床急诊,易误诊为急性阑尾炎,如诊治错误可造成不良后果,甚至死亡[3]。女性患者诊断急性阑尾炎之前,注意到以下几点能减少阑尾炎的误诊率:①育龄期或青春期女性出现无转移的右下腹痛;②伴有月经、白带异常;③伴有心悸、头晕、面色苍白等休克症状;④腹痛较重而消化道症状如恶心、不思饮食等不明显;⑤腹部查体压痛部位偏向盆腔侧,或下腹、左下腹也有压痛,这时一定要有针对性选择妇科超声、腹穿、妊娠试验、尿常规、血常规等检查,对诊断困难的病例,可请妇科会诊[4],对于疑难病例,尚可行CT检查,CT除可发现与妇科有关的肿块外,对急性阑尾炎诊断准确率达90%以上[5]。几乎每一例误诊都是由临床医师不够细心与认真,以及对自己经验的过度自信造成,在临床工作中一定要克服轻视阑尾炎思想,一定要注意在日常的医疗工作中不断积累临床经验,拓展诊断思路,认真仔细、严肃科学且尽心尽责的对待每一例患者,从而将误诊率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 金明红.50例妇科急症误诊为急性阑尾炎分析.中国实用医药,2008,3(18):151.

2 丰有吉,沈铿.妇产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79.

3 王雪莉.妇科急腹症误诊54例分析.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9):2025.

急性阑尾炎病发原因范文3

[中图分类号]R735[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3(c)-089-01

阑尾炎是临床诊疗中的常见病,有时会发生右半结肠癌病人以阑尾炎的临床表现而发病,使这样的病人仅以阑尾炎入院,或发现右下腹部包块而误认为阑尾炎脓肿,实际是右半结肠癌,致使贻误了结肠癌的手术治疗时机。本文就12例右半结肠癌误诊为阑尾炎总结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院自1993~2005年收治阑尾炎6 852例,其他疾病误诊为阑尾炎116例。其中右半结肠癌误为阑尾炎12例,占误诊率的11%,男性8例,女性4例,年龄49~56岁,平均54岁。

12例均因术前诊断为阑尾炎而手术,其中1例为医院工作人员,平素有右下腹痛并且知道有包块,认为是阑尾包裹,手术发现阑尾确系炎症较重。另外2例有慢性右下腹痛史,并以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入院而手术,术中发现包块阑尾粘连包裹在内,行阑尾切除,当时未诊断出结肠肿物,术后短时间内出现其他症状,到上级医院进行肠镜检查而确诊。其他9例,均在术中发现右半结肠肿物,5例阑尾炎术中发现炎症较重行阑尾炎切除、二期右半结肠切除。2例关腹二期手术。

2 讨论

2.1 右半结肠癌漏诊原因

2.1.1 医生询问病史不全以及没有认真分析病史。当右半结肠癌病人以急性阑尾炎发现来就诊时,手术准备时间短,询问病史不详,收集病史不全,使一些鉴别诊断有参考价值的资料遗漏。有些医生对主诉右下腹痛,主观诊断为阑尾炎,对腹痛的缓急、腹痛的性质、程度及其他伴随症状认识不足,不做分析,只考虑常见病。

2.1.2 医生对结肠癌的认识不足。本病发展缓慢,如果癌肿浸润波及到阑尾时或导致阑尾继发感染时,才表现出阑尾炎的症状、体征,结肠癌的临床表现则不典型,或阑尾炎的临床表现将结肠癌的临床表现掩盖,即便发现右下腹部肿块,由于对本病缺乏认识,也可将本病误认为阑尾周围脓肿。

2.1.3 术中切除阑尾时大多都有炎症改变,术者即使发现阑尾与症状不符合,也不认真分析和探查,而只满足于切除阑尾。此时要注意探查是否有其他病变,尤其对老年患者要更加注意,警惕与结肠癌并存。有时确实粘连而与结肠肿物浸润有关,而认为是单纯粘连导致,没有区别炎症肿块还是癌性肿块,从而忽略本病。

2.1.4 阑尾炎往往需要与多种疾病相鉴别,或与多种疾病共存,尤其是回盲部疾病可为阑尾炎发作的诱发因素,熊本京 [1]报道21例急性阑尾炎与结肠癌并存。

2.2 右半结肠癌诊断注意事项

当右半结肠癌引发阑尾炎时,出现右下腹痛,发热、恶心。查体:右下腹痛,有时可在右下腹触到包块,化验血WBC增高,这时临床不易与阑尾炎相鉴别。为了减少误诊率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2.2.1 详细询问病史,尤其是40岁以上有右下腹痛的病人,1级亲属有无结肠、直肠癌史,有无黏液血便、慢性腹泻、便秘、慢性阑尾炎史及精神创伤史。对此高危人群或对可疑为结肠癌者,再注意是否有原因不明的贫血、消瘦、乏力等,从而进行认真分析、鉴别。

2.2.2 熟悉右下腹部的解剖、生理特点,掌握可能引起右下腹疼痛的各种症状、体征。手术前的体格检查要仔细,不要漏掉任何体征,如有诊断可疑时,有条件的医院术前要进行X线钡灌肠或气钡对比造影检查,以及纤维肠镜、超声波、CT检查等,对了解腹部肿块和肿大淋巴结、发现肝内有无转移等均有帮助,以利明确诊断。

2.2.3 对手术前诊断可疑的病人应手术探查,取手术探查切口。以便于手术中显露、探查,还应手术前进行肠道准备,一旦是结肠癌可行一期手术,如手术前可疑,医院条件不允许要转往上级医院诊治。有时手术前检查不到右下腹包块,麻醉后由于腹壁松弛方可触到,应提高认识,加以鉴别。

总之,右半结肠癌病人早期症状不典型,常常被忽视而失去早期诊断、治疗的好时机,待病情发展到中、晚期,治疗预后较差。所以,必须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掌握好本病的理论知识,充分应用现有诊断设备,以减少右半结肠癌的误诊率。

[参考文献]

急性阑尾炎病发原因范文4

关键词:急性阑尾炎;切口;感染

急性阑尾炎属于外科临床最为常见的一种疾病,该疾病具有发病急,病情发展快,症状典型等特点。当前临床治疗该疾病的方法主要是以手术切除治疗为主,通常情况下手术切除后均能够快速实现缓解病痛的目的。但是,实践调查指出,在进行阑尾炎切除过程中非常容易因为各种主客观因素造成切口感染症状出现,造成切口迁延愈合甚至败血症等。所以,预防切口感染应该成为外科临床必需要给予重视的一个重要课题。本研究主要对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深入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择2008年5月~2013年6月我院门诊收治的40例手术治疗后出现切口感染的急性阑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25例;年龄小于20岁9例(22.5%),21~45岁11例(27.5%),46~65岁10岁(25%),大于66岁10例(25%);从发病至入院时间<24h30例(75%),从发病至入院>24h10例(25%)。患者的临床表现均以右下腹剧烈疼痛为主,尤其是在按压后疼痛更严重。

1.2方法

1.2.1术前处理所有患者在入院后给予常规B超、血常规检查等确诊为急性阑尾炎后需要立即安排手术,且手术前30min内需要首先给患者注射抗感染的抗生素药物,如甲硝唑以及头孢菌素等。

1.2.1术中处理①根据病情的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切口方式。即一般通过B超等影像检查已经确定病情的患者则建议使用常规的麦氏切口方式。而对于病情未明确需要进行进一步探查的患者则应该选择探查切口。在进行切除处理时首先必须要将腹内的脓液全部吸出,防止这些脓液影响切口,造成切口感染。②注意坚持无菌操作。具体就是在寻找阑尾或者要切除阑尾时不能直接用手掏或者抓阑尾,避免手上细菌带入腹内或污染切口。而是应该用圈钳慢慢将肠管和网膜推开后往下寻找阑尾。且需要非常注意不能让阑尾碰到切口,切除时应该将整个阑尾的盲部整个拉出到切口外,以纱布保护好切口,然后再进行阑尾切除。通常情况下是按照阑尾摆放方向进行顺向切除,但是对于粘连或者炎症非常严重的患者,则可以采用逆向切除方式切除阑尾根部。③需做好腹腔引流管留置工作。腹腔引流管留置一般是在炎症较为严重的患者中。为了防止留置腹腔引流管会造成切口感染,引流导管的出口应该不能直接从切口处引出,而是应该在距离切口处大约3~4cm左右的地方引出,如此才能够有效避免因为引流管流出液体感染切口的情况出现。④做好关闭腹腔的处理工作。腹腔的缝合需根本腹腔炎症严重程度选择。通常情况下,炎症较轻,采用麦氏切口处理的患者则可以选择关闭死腔的方法。而炎症比较严重的患者可以选择不缝合腹膜层或者间断的缝合腹膜层的方式进行腹腔关闭处理。为了降低切口感染率,关闭腹腔时必须要坚持无菌操作,必要时可用甲硝唑注射液清洗手术切口,再行缝合。

1.2.3术后处理所有患者在阑尾切除术均要给予广谱抗生素静脉注射治疗,且治疗时间需要按照阑尾炎具体类型进行合理安排。通常情况下,单纯性阑尾炎只需连续使用2~3d即可,而坏疽性以及化脓性等这些炎症较为严重的患者则应该坚持连续使用5~7d左右。若在帮助患者换药时发现切口处有较为明显的红肿症状,那么可以适当使用利多卡因进行注射治疗,然后在此基础上给予适当的微波照射治疗,使切口能够更快的消肿并愈合。

1.3统计学意义本研究使用的统计学软件为SPSS 12.0,计量资料主要是使用x±s表示,组间对比则通过t检验,存在统计学意义则以P<0.05表示。

2 结果

本研究4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25例;年龄小于20岁9例(22.5%),21~45岁11例(27.5%),46~65岁10岁(25%),大于66岁10例(25%);从发病至入院时间<24h30例(75%),从发病至入院>24h10例(25%);可见不同年龄人群发生急性阑尾炎的几率相差不大,患者性别差异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1h17例(42.5%),手术时间>1h23例(57.5%);探查切口感染24例(60%),斜切口感染16例(40%),有留置和未留置腹腔引流管感染病例分别为26例(65%)和14例(35%)。单纯性阑尾炎感染0例(0%),坏阻性阑尾炎9例(22.5%),化脓性阑尾炎11例(27.5%),穿孔性阑尾炎10例(25%)。

3讨论

急性阑尾炎是一种外科常见的急腹症,目前治疗该疾病有效也是主要方法是手术切除治疗。但是,在进行阑尾切除过程中非常容易出现切口感染的症状。而由于切口感染除了会延长伤口愈合速度之外,还有可能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健康[1]。所以,分析引发切口感染的主要因素,然后在手术过程中有针对性的处理和避免这些影响因素,对于控制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将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从以上研究可知,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产生的原因与疾病发病时间、病情的严重程度、手术的时间长短以及病理类型等多方面有直接关系。也就是病情越严重、手术时间越长、病变程度越大的患者出现切口感染的几率越大[2]。本研究结果显示,除了单纯性阑尾炎因为炎症比较轻而手术后切口感染率较少之外,其他炎症较严重的坏疽性阑尾炎、化脓性阑尾炎以及穿孔性阑尾炎发生切口感染的几率均比较高:单纯性阑尾炎感染0例(0%),坏阻性阑尾炎9例(22.5%),化脓性阑尾炎11例(27.5%),穿孔性阑尾炎10例(25%)。可见,急性阑尾炎么术后切口感染与病理类型有密切联系。但是,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几率与患者的性别和年龄联系不大:本研究40例患者,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25例。不同年龄段患者比例基本一致。另外,研究结果也显示,选择切口方式的不同和是否留置引流管、留置引流管时是否处理好也是引发切口感染的一个重大因素:40例切口感染患者中探查切口感染24例(60%),斜切口感染16例(40%),有留置和未留置腹腔引流管感染病例分别为26例(65%)和14例(35%)。可见,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与多因素影响有关。

针对影响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因素较多问题,笔者认为在了解这些发病因素后要减少和控制切口感染的方法就是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处理好这些影响因素。比如:①合理选择切口处理方法。本研究结果显示,探查切口发生感染的几率要明显要高于斜切口(麦氏切口)的感染率。所以,在进行阑尾切除时若条件允许应该尽可能选择斜切口。且这种切口方式还能够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对于降低感染率显著作用[3]。②无菌操作原则。阑尾术后之所以会出现切口感染,很大原因就是操作时没有注意无菌操作,手术过程中直接用手掏阑尾造成手上细菌进入腹腔或污染切口等因素造成。所以,为了降低感染率,必须要坚持无菌操作,将诱发感染的因素消除。③引流管留置问题。研究结果显示,留置腹腔引流管发生切口感染的几率要远远大于未留置腹腔引流管的发生率,所以若可能应该尽量控制不要留置引流管,若必须要留置,那么则需要将腹腔脓液全部清除干净后才留置引流管,且需要注意引流管的位置,一般可以放在盆腔处[4]。且引流管出口不能从切口处引出,而应该从另外地方引出。如此才能够有效避免更换引流管或者引流管渗漏积液时感染切口的现象出现[5]。

综上所述,阑尾炎切除术是临床比较常见和比较容易操作的一种常规手术类型,但在进行手术切除后非常容易出现切口感染的问题,尤其是炎症比较严重的坏疽性和化脓性阑尾炎患者,出现切口感染的几率更是非常大。本研究结果显示影响急性阑尾炎手术后出现伤口感染的因素较多,因此行手术切除时应该在术前、术中以及术后均要做好感染预防控制,如此才能够真正降低感染率,提高治疗效率。

参考文献:

[1]张余芳.基层医院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J].现代预防医学,2011,9(03):225-226.

[2]冯强.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0,3(11):738-739.

[3]王成泉.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及预防处理[J].吉林医学,2011,36(09):96-98.

急性阑尾炎病发原因范文5

我是一名大学生,一次同宿舍的同学出现腹痛,大家以为他是胃痛,给他吃止痛片,疼痛并未减轻,送医院确诊为急性阑尾炎 。请问:怎样知道自己得了急性阑尾炎 ?

读者 杨浦

急性阑尾炎是最常见的外科急腹症。它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青壮年最多见,老人和婴儿较少见。阑尾生长在人体的右下腹部,与盲肠相连接。这是一条退化的肠管,已没有消化功能。阑尾一旦发炎,病情严重,如果得不到及早治疗就会危及人的生命。阑尾炎急性发作时有多种"信号"可以帮助做出初步判断。

有显著的压痛点:阑尾炎发作后,一般在右下腹部有一个明显的压痛点,它也是阑尾炎的最重要特征。

转移性右下腹痛:典型的急性阑尾炎,腹痛开始时多在中上腹或肚脐周围,病人不能准确地

辨明疼痛的确切部位。经数小时或十几个小时后,腹痛转移到右下腹部,疼痛呈持续性。约有70~80%的病人有上述腹痛史。

胃肠道症状:得了急性阑尾炎,一般都伴有恶心、呕吐、食欲减退、拉肚子或便秘等症状。

全身症状:一旦起病,多伴有头晕、头痛、无力等症状。如果病情严重还会出现发烧,心慌等症状。

一旦出现上述症状,要尽快到医院确诊,以免延误病情。同时,去医院急诊前应注意:1、暂勿饮水或进食,万一是胃肠穿孔,这样会加重病情。有的急腹症需要紧急手术,进食后会增加麻醉的困难。2、不要给止痛药,因为医生诊断急腹症的病因主要是根据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及其进展情况,一旦用上止痛药,掩盖了症状,会给医生诊断时带来假象。3、不能用手压迫来止痛。因为这样做可能会导致以下严重后果,如肠穿孔、加重出血、炎症,甚至危及生命。

糖尿病谨防“低血糖偏瘫”

患者章某患2型糖尿病7年,平时口服“二甲双胍片”,近来血糖控制不理想,老章擅自加服了“优降糖片”,服药第二天清晨起床,出现出汗心慌、软弱无力,五分钟后突然出现单瘫痪、肌力减退。在基层医院按“脑中风”处理后病情不见好转,并出现意识障碍,急送大医院抢救。到医院后,紧急抽血查血糖,血糖只有1.8mmmol/L,确诊为“低血糖偏瘫”。经静脉注射50%葡萄糖后偏瘫完全消失,神志转为清醒,医生说这是“低血糖偏瘫”,它是怎样引起的?

读者:唐谣

临床上老年糖尿病发生低血糖偏瘫常被误诊为脑中风。因为低血糖偏瘫与脑中风临床表现相似,多发生于老年人,而且老年糖尿病多合并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冠心病,常易发生急性脑中风,表现单侧肢体活动障碍。不同之处是低血糖偏瘫均发生在糖尿病患者口服降糖药,尤其是优降糖片,又未能定期监测血糖的老年人中,或者发生在糖尿病合并感染、食欲减退时,仍未及时减量服用降糖药或停药。

老年糖尿病发生低血糖偏瘫,主要由于老年人胰高血糖素分泌降低(胰高血糖素的功能是提高血糖浓度)。另外,老年糖尿病患者大多有肾动脉硬化,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易造成降糖药蓄积,尤其是不正确使用降血糖药时,易发生低血糖,持续长时间的重度低血糖可使脑细胞受损,低血糖还引起脑血管痉挛而发生低血糖偏瘫。由此可见,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在服用降糖药,尤其是优降糖片治疗过程中一定要适量,并定期监测血糖;当合并感染、食欲减退时应将降糖药减量或暂时停服。当怀疑低血糖偏瘫时,应及时查血糖,以免误诊失去

经常腹胀怎么办?

我经常感到腹胀,尤其是晚饭后两三个小时,放屁特别多。另外,情绪不良时腹胀症状更明显,曾经到医院做过检查,没有发现什么问题,医生说是"消化功能不良"。服用过吗丁啉、胃复安,情况稍有好转。请问:日常生活中如何减少腹胀?

读者 秦 某

不知道您的年龄,但一般说来,腹胀多出现在老年人。人到老年,日常活动逐步减少,消化功能日趋低下,容易出现腹胀,减少腹胀可以注意以下几点:

少食高纤维食物:高纤维食物如土豆、面食、豆类、以及卷心菜、花菜、洋葱等蔬菜,都易在肠胃部制造气体,最后导致腹胀。

不食不易消化的食物:炒豆、硬煎饼等硬性食物不容易消化,在胃肠里滞留的时间也较长,可能产生较多气体引发腹胀。

改变狼吞虎咽的习惯:进食太快,或边走边吃,容易吞进空气;用吸管喝饮料也会让大量空气潜入胃部,引起腹胀。

克服不良情绪:焦躁、忧虑、悲伤、沮丧、抑郁等不良情绪都可能使消化功能减弱,或刺激胃部制造过多胃酸,其结果是胃气增多,腹胀加剧。

坚持锻炼身体:每天坚持1小时左右的适量运动,不仅有助于克服不良情绪,而且可帮助消化系统维持正常功能。

适度补充纤维食物:高纤维食物并非只会导致腹胀-有时恰恰相反,反而有减轻腹胀之效,特别是在摄入高脂食物后。这是因为,高脂食物难以被消化、吸收,因而在肠胃里逗留时间也往往较长,而一旦有纤维加入,受阻塞的消化系统很可能迅速得以疏通。

慢性湿疹应重视

我女儿是一名高中生,有一次她洗完澡回家,突然感到瘙痒难忍。用手抓后,瘙痒感没了,但一碰就疼。第二天,两个开始往外溢水、结疤,过了几天,瘙痒症状又出现了,她只好拼命抓,抓完又疼,又流水、结疤,这样折腾了几个月才好。最近,这个怪病又来了。到现在已经半年多了,情况一点不见好转。带她去医院看病,因羞于见人而作罢。我们应该怎么办?

宁波 张某

根据你来信所说的病史及症状,估计你您女儿患的是(头)湿疹。无论如何,您应该说服她先去看医生,得到明确诊断。如果是(头)湿疹,这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这种病多见于哺乳期妇女,也可发生在像你女儿这样的少女身上。患者的、乳晕及其周围密布针头大小的丘疹、水疮。境界清楚,常伴有渗液、糜烂。并有少许鳞屑或结痂,自觉瘙痒,糜烂破裂时可出现疼痛。(头)湿疹病因复杂,一般认为与变态反应有关。这种反应又可能与遗传有关,劳累和精神因素也是诱因。治疗本病,应去除可疑的过敏因素,不进食鱼虾等异性蛋白和酒、辣椒等刺激性食物;避免剧烈搔抓及热水烫洗,保持局部清洁;不戴化纤织物的胸罩,在医生指导下外涂皮质类固醇激素软膏。 此外,要注意保持局部清洁,如能在医师指导下选择一些皮质类固醇激素制剂外用,往往可取得令人满意的疗效。

(头)湿疹是皮肤科很常见的疾病,她根本不必"因羞于见人而作罢",相反,应该尽快去就诊。慢性湿疹,久治不愈,反复发作者,还应排除恶性湿疹样癌,有些湿疹样癌就是由不及时治疗的慢性(头)湿疹转化而来的。不过你不必过分担心,因为湿疹样癌很少见,并非所有的(头)湿疹都可演变为这种癌;但若发现病变部位变硬、易出血,就应到皮肤科专科诊治。另外,(头)在女性的性生活和哺乳中担任着重要的角色,希望她尽快治愈湿疹,以免影响今后的婚育。

小便颜色很深怎么办?

我30多岁,喜欢运动,小便的颜色很经常很深,像浓茶一样。请问:这是怎么回事呢?

读者 张明

急性阑尾炎病发原因范文6

【关键词】  带状疱疹;老年人;误诊

带状疱疹是由疱疹病毒引起的常见皮肤病,同时侵犯皮肤和神经组织,表现为单侧性发疹、成簇水疱、沿周围神经分布并伴有神经痛等症状的一种疾病。带状疱疹发病率较高,免疫抑制及衰老引起的免疫功能降低是引起本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故老年人易患该病。据报道,60岁以上老年人该病发病率为24.5%〔1〕。由于老年带状疱疹大多疼痛在先,出疹在后,早期常在其他科室初诊,易误诊为肋间神经痛、胆囊炎、心绞痛、阑尾炎等,从而导致误治。有报道本病早期误诊率达11.59%,其中68.75%的误诊患者先有神经痛后出皮疹〔2〕。现就我院收治的3例迟发性带状疱疹误诊病例进行分析。

1 病例摘要

1.1 病例1患者,女,90岁,因右上腹痛10 d,加重3 h就诊,无恶心、呕吐,无发热、畏寒。查体:体温 36.0℃,腹软,右上腹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白细胞(wbc)8.0×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88.8%。胸片示:双下肺炎症,左侧少量胸腔积液(±)。b超:慢性胆囊炎、胆囊内结石。诊断为胆囊结石并胆囊炎,予抗感染、解痉等治疗,患者肺部炎症逐渐吸收,血常规检查恢复正常,但腹痛一直无缓解,入院后第20天,患者右下胸部出现成簇水疱,请皮肤科会诊,诊断为带状疱疹,给予抗病毒、营养神经等治疗,10 d后治愈。

1.2 病例2,患者,女,65岁,因右下腹疼痛1 d就诊,无发热,无恶心、 呕吐。既往有慢性阑尾炎病史6年。查体:腹软,右下腹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血、尿常规正常,腹部x线平片及b超检查未见异常。诊断为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拟行阑尾炎切除术,因家属拒绝而用抗生素保守治疗,疼痛不见好转。3 d后右下腹及腰痛部出现成簇水疱,皮肤科会诊诊断为带状疱疹,给予抗病毒、营养神经及止痛药物进行治疗。2 w后治愈。

1.3 病例3,患者,女,68岁,因劳累后胸闷、胸痛1 h入院,无大汗、恶心、呕吐。有冠心病、高血压病史。查体:脉搏 80次/min,血压155/95 mmhg,心肺未见异常。wbc 9.4×109/l,neu 87.3%,谷氨酰转肽酶(ggt)62 u/l,乳酸脱氢酶 1.53 mmol/l,甘油三酯1.53 mmol/l,心肌酶检查正常。心电图v5~v6导联st段压低0.5 mv,t波低平,诊断为冠心病心绞痛。经予硝酸甘油、丹参等药物治疗,胸痛不见缓解,并时有疼痛难忍。于住院后的第5天左侧胸部沿4~5肋间出现水疱,遂诊断为胸带状疱疹,给予抗病毒、营养神经及止痛药物进行治疗。20 d后治愈。

2 讨 论

2.1 误诊原因

带状疱疹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与机体的免疫功能降低有关,可以是一种独立的疾病,也可能与其他疾病同存,患病率和严重性随年龄增长,故老年人患病率高于年轻人,症状典型的带状疱疹的诊断不难,但先有神经痛而后出现水疱的带状疱疹在未发疹期间容易出现误诊〔2〕。本文3例老年患者误诊原因分析:①患者均为老年病人,疾病早期未出现皮疹水疱,临床表现缺乏特征性,导致病人未能选到皮肤科就诊,而选择临床其他科室诊治,被误诊为以疼痛为主要症状的相关疾病,这是造成误诊的主要原因〔3〕。②老年患者基础疾病多,常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胆囊炎、胆石症等多种疾病,带状疱疹早期出现疼痛,与原有疾病的部位相同,临床医生常误认为是原有疾病所致,如右上腹痛误诊为胆囊炎胆结石,右下腹痛误诊是阑尾炎,左侧胸部疼痛误诊是冠心病。且患者老年越大,基础疾病越多,发生疱疹时神经疼痛越明显,客观上越易误诊〔4〕。③老年人机体反应能力低下,急症发病过程往往不典型,定位体征不明确,加之老年疾病复杂,致临床医生难以作出正确的初诊诊断〔5〕。④非皮肤专科医生对本病认识不全面,特别是对不典型带状疱疹缺乏足够认识,过分依赖于辅助检查,这也是造成误诊的一个重要方面。

2.2 预防误诊措施

(1)加强不同科室间的交流协作,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由于老年带状疱疹未发疹前大多到其他科就诊,而且初诊时体征不明显,各科医生应考虑到皮肤科疾病,减少误诊机会。(2)临床医生加强业务学习,扩大临床诊断思维,详细询问病史。带状疱疹发病前常有劳累、情绪不佳、外伤、肿瘤和一些药物可使机体抵抗力下降等情况。(3)对病人叙述的一些既往疾病,如胆囊炎、慢性阑尾炎、冠心病等,体检时应注意观察其特征,不要过分依赖仪器检查,应认真仔细地对病人进行体格检查,系统观察,认真做好鉴别诊断。(4)对于老年人具有带状疱疹神经痛特征而查不出体征的疼痛,不管有无皮疹水疱,均应考虑到带状疱疹,可通过动态观察病情变化,特别是观察局部皮肤的变化,及时作出明确诊断。

【参考文献】

   1 王埃胜.560例带状疱疹临床分析〔j〕.临床皮肤科杂志,1997;26(6):3678.

2 胡韶光,叶少琼,谢裕南.带状疱疹138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5;5(14):2706.

3 黎建海,吴伟祥.48例成人带状疱疹误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07;2(1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