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理解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理解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理解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理解范文1

关键词:汉语言 文学 运用

一、汉语文学专业性质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性质,从其专业名中即可得到相关的理解。首先是“语言”,然后是“文学”,其中“语言”起修饰“文学”的作用, “文学”是中心词,二者呈偏正关系。在此结合汉语言文学相关专业课,来理解汉语言文学的性质:

1.语言性

语言类是个集合总称,它包括语言学,文字学等。汉语言文学专业,关于语言类的专业课比较多,有《现代汉语》,《古代汉语》,《汉字学概论》,《语言学概论》和《训诂学》等,其所涉及的种类也比较多层面也比较多。不仅有现代汉语的层面,也有古代汉语的层面。在语言性的延展上,又包括文字学以及文字训诂学。所以总的来说汉语言文学专业,其语言性比较强的。

2.文学性

汉语言文学专业,在一语言性的基础上,而又延展到文学性上,尤以中国文学较为侧重。汉语言文学专业,相关文学类的专业课占其总的课程一半以上,光古代文学这一块就包括两门课程,又有现当代文学,以及和文学相关的文学史,课程繁多,深浅不一,要求所学者掌握的程度也不一样。主要文学类课程有《古代文学作品选一、二》,《现代文学作品选》,《当代文学作品选》以及相关的文学史,不过一般情况下,一般高等院校是不开设“当代文学史的”,这是中国类的文学课程,还有外国类的文学课程《外国文学作品选》以及《外国文学史》,可见汉语言专业的文学类课程相当多的,而且都是需要着重掌握的。所以总的意义上来说,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文学性事占其总性质大多数,是最重要的性质。

3.文学教育性

基于其文学性的基础上,有延展到文学教育性上。汉语言文学专业,其文学教育性,当是其第二大性质。所包括的专业课,不仅应用性强,而且指导教育性也很强。文学教育性的最主要体现是其自身的深刻性,理论性以及研究性。从其相关专业课程安排就可以知晓:《美学》,《写作学》,《文学概论》,这三门课程,以《写作学》的应用性最强,其它两门则以理论和深刻性为代表。这三门课程的文学教育性是其本质的特征,也是汉语言专业学习的关键,也是在总体上给理解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科性质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帮助。文学教育性,在本质上揭示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内在规律性,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最深刻的性质。

二、汉语文学的运用

1.美学指导

汉语言文学的首要应用性既是美学指导,而不是相关文学的运用性。美学是理解文学的基础,也是理解世界万物的基础。只要适合美的标准的事物,其即可存在,如果不适合美的标准,其不可存在。美是维持世界存在的根本规律,也是人类心理发展的最高层次,在这个基础上来说,理解文学的前提,就是要理解美学,美学给文学提供了内在的规律,是文学存在的根本保证。所以,汉语言文学的首要运用性就是美学指导。

2.文学理解

文学理解是在美学指导的基础上,引申出来的一种运用性,也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最显现的一种运用性。美学可以解构文学作品,在解构的基础上,即可帮助我们理解文学作品,文学理解,既是理解文学作品。汉语文学专业,通过相关专业课的学习,并在美学指导的基础上,已经具备了很高层次的文学理解性。在其运用性上,不仅可以对已学过的文学作品进行理解,也可对没有学过,没有看过,甚至刚刚出版的文学作品进行理解,文学理解,是一个高的层次,不是一般没有拥有相关专业知识的人可以做到的,文学理解不同于文学阅读。文学阅读只是理解文学作品文本字面意思,对于文本反映的深层次上的含义是不能作理解的,文学理解既是要解构文本深层次上的含义,这就需要相关理论专业知识作为基础。

3.写作运用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身就有写作的训练,也有相关的理论专业课。《写作学》为汉语言文学专业所学者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以及格式规范,《文学概论》则为其提供了深层次上规律总结,这两门课时写作运用的基础,也是写作运用的以进行的保证。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写作即同于其它专业的写作要求,也有其自身的特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写作,因其文科性质比较强,其写作追求的层面也“以文弄墨”,不过归之于个人,可能也会相应的转弱。写作的运用是汉语言文学专业自身的要求,也是其专业性质的一种体现。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理解范文2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应用性

1当前汉语言文学专业实际特点

虽然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前身中文专业已经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知识分子、作家以及诗人,但是这些职业俨然已经与当前的时代需求发生脱节,没有较多的应用性特征。虽然近些年来,我国诸多高校也出现了一些能够提高汉语言文学应用性的专业,但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发展前景仍不容乐观,在应用性方面上仍有待提高。尤其是不少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的学生,在毕业之后甚至不知道应该从事什么职业,能够从事什么职业,也就造成了汉语言文学专业相较于其他工科专业持续走向了低迷。如果从汉语言文学专业本身来看,就能够发现,在汉语言文学教学内容上,往往与实践性相关知识相连甚少,普遍是将大部分的精力放在对语言、对文学、对汉语的分析与应用上,也就造成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在应用性上存在着较大的欠缺,与时代需求相脱轨。

2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的必要性

结合当前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实际特点以及社会的实际需求,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十分有必要。只有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性,才能够满足社会的切实需求,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综合性人才,从而促使汉语言文学专业得到更好的发展。尤其是现如今伴随着素质教育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快,进一步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俨然已经成为适应素质教育改革的必然要素。只有如此,才能够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养,从而将汉语言文学理论知识更好地转化为实践能力,转化为对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能力,进而通过汉语言文学专业在社会各个领域中的应用,推动社会的素质发展,满足社会对综合素质人才的根本需求。

3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的可行性分析

汉语言文学专业早已被应用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之中,其所涉及的不仅仅是那些诗歌、古文等让广大人民群众望而生畏的东西,更涉及普通大众也能够领悟,也有需求的人文文化、语言表达艺术、品位趣谈之中。例如,在新闻、广告、演说、说明等方面,汉语言文学专业都发挥着极大的作用。因此,汉语言文学专业可以说在社会中的应用极为广泛,而提高其应用性的范围也极为广泛,具有极强的可行性。具体来讲,根据汉语言文学其本身的实质性特点,就已经决定了其自身拥有可用性。这是因为汉语言文学的形式种类多样,所以也能够满足社会各个群体的不同需求,对雅趣者而言可以提供他们喜欢的诗歌与散文,对于庸常者而言则可以提供影视、广告以及一些笑谈,这也正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思维的表现。同时,根据汉语言文学专业本身的成熟性,也决定了其自身拥有易用性。这是因为中国具有源远流长的历史,有着雄厚的语言理论基础,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汉语言文学往往是与整个民族同在,它记录着在历史进程中人类的思想、情感以及发展,因此,汉语言文学在发展的过程中势必也具备人类的易用性。

4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的具体方法

人类获取知识的根本目的与根本动力都源自于应用,因此,要想进一步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科意义,促进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发展,就必须进一步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性。第一,做好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科体制的优化改革。要想将汉语言文学专业从浓郁的文学性质变成应用性极强的专业,使汉语言文学彻底应用到社会各个领域之中,就必须要从整个学科体系的优化改革入手,只有如此,才能够从根本上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性。首先,要以就业的观点对学科课程设置进行指导与改革,要求所学知识必须具有实用性,这样才能够确保学生在毕业以后能够立足于社会中。其次,要对学生的成绩考核进行改革,要侧重于对学生汉语语言文学能力的培养与开发,将学生的考核成绩重点放在实际能力考核上,并辅以教学方法的改革,切实提高学生的汉语言文学能力。同时要改变以往对学生汉语语言文学能力只单单以写作为评判标准的考核模式,而是应该将学生的理解能力、阅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综合素质能力统统算入考核范畴,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测评,进而促进学生文学素养以及综合能力得到全面的提升。最后,对现有汉语语言文学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改革优化,精简汉语言文学课程体系,强化汉语言文学核心教学内容,为汉语言文学增设全新的应用性课程,加设协作、交际礼仪等课程,让学生能够在掌握汉语言文学知识的同时,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汉语言文学技能,促进其汉语言文学能力的发展。第二,以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为主,强化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的应用性。在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授课过程中,笔者认为为了更好地突出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的实用性,就必须做好听、说、读、写这四个方面的实用内容,而恰恰这四个方面亦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实用性的主要体现方面。所以,在实际授课过程中,汉语言文学教师应该严格按照这四个方面对学生的应用能力进行培养,从而使学生能够拥有流畅的阅读能力,娴熟的写作能力,优秀的沟通、交流能力。尤其是就阅读能力而言,阅读不仅能够提高一个人的学习能力,还能够提高一个人的智力水平。所以,汉语言文学教师应该有计划的引导并且帮助学生学会阅读,热爱阅读,掌握阅读能力,从而在自我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智力水平,在文字的细嚼中感受到汉语言文化的瑰丽美感,从而促进学生对汉语言文学课程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也为将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第三,进一步提升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提升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是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的根本目的所在。同时,这也对帮助汉语言专业学生掌握扎实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知识,使学生能够在就业中展现出专业优势,克服目前许多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因眼高手低而被淘汰的困境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实际的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授课过程中,汉语言文学教师应该多开展各项活动,以此来锻炼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比如,在授课过程中,汉语言文学教师可以模拟实际的招聘会场,对学生的交际口才进行锻炼,指导学生如何在面试过程中进行沟通交流,从而帮助学生们拥有一个良好的口才能力。这是因为拥有一个良好的口才,不仅仅是说明这个人能说会道,更是因为在短暂的交流过程中,更能够体现出这个人的综合素质,使用人单位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对应聘者做出一个综合判断,是获取应聘者能力信息的一种重要检测手段。所以,在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汉语言文学文学教师可以通过招聘活动的开展,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指导学生在原有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对自己进行再一次的完善与优化,从而使学生通过实践拓展知识面、增强口语表达能力及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促进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性发展。

5结语

本文从汉语言文学专业特点入手展开探讨,阐述了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的重要性,以及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的具体办法,希望通过本文笔者的阐述,能够为广大汉语言文学专业学者、研究者、工作者,在今后的学习、工作、教学中能够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与全新的思路,从而能够让汉语言文学应用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中,更好地与时展相适应。

参考文献:

[1]罗义华.探讨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中的问题与措施[J].科技展望,2016,(33):184-185.

[2]刘建华.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教学的思考[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6,(30):129-130.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理解范文3

当今社会在不断地变化、发展,随之,我们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也需要不断地改变、发展。只有这样,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才能紧随时代的步伐,更好地为社会的进步贡献出自己作为这样一位专业的学子所应贡献的力量。也只有这样,汉语言文学专业才能继续散发出青春与活力。追溯汉语言文学专业建设的时代背景,早在中国古代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建设就已经经历了一个不断改进,不断发展的过程,而时至今日,社会的进步更加需要我们打破传统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教育模式,更新教育理念,倡导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注重专业特色的建设。

二、汉语言文学专业特色建设思路

(一)调整课程体系

教学资源的配置是有导向的,这个导向便是当今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培养目标。传统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倾向于专业基础课的基本知识点讲授,但随着当今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必然会引起上层建筑的变动,而教育体系改革又是上层建筑改革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因此,传统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目标就应调整为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与此同时,当今社会还需要中文系的学生具备极强的审美能力。具体的课程体系调整是这样的:1.语言类课程相对应的能力即听、说、读、写的四大基本能力。语言类课程在某种程度上与听、说的能力上联系更加紧密。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这两门专业基础课程是很好的例子,这就要求我们的汉语课的教学全程需要始终融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观念,严格要求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在这两门课上注重自己的普通话表达,对古今语音、词汇、语法以及外延知识理解贯通,夯实自身的文字基础再训练加以运用。语言学概论更侧重于从一个人掌握的一门母语(汉语),及一门外语(英语或其它语言)作对照,比较地学习,从而深刻领会汉语言语音、文字、词汇、语法的形成与发展。训诂学是对古汉语研究古词义一类补充型课程,对学生研究古典文献,理解古文学经典都有很大意义。

2.文学课程在当今时代的调整目标更倾向于培养中文系学生独特的人格魅力及对文学艺术作品的审美领悟能力。其中,古代文学史课程的分期讲述就是很好的例子。将古代文学史分为上古、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分别以诗歌、散文、戏剧、小说四大样式进行论述,则是为了让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分阶段地感悟这些文学经典的魅力,形成自己独立的对文学史的认知,从而培养文学审美能力。而有关文学的理论课程如文学理论、美学则应在学生对文学名著研读的基础之上开设。现当代文学史要对文学史上的各种现象作出合乎逻辑的解释,关注当今时代的重大主题,与时俱进。文学,当然建立在对大量经典作品阅读、背诵的基础之上,文学离不开背诵。3.写作,被誉为中文系学生的“看家本领”,也是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实践性和操作性最强的课程。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为了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必须要对这一“笔下基本功”进行适应能力需要,适应工作需要,适应社会需要的改革。写作是一个人能力的综合体现,并不局限于优美的文字,华美的辞藻,写作的灵感来源于现实生活,方方面面,它需要每个人都怀着一颗感性心灵,去体验,去发现,懂得赞美。

(二)对传统教学内容进行调整

从传统的四十分钟纯知识讲授开始进行调整,可在一堂课的课前或者课后十分钟让学生站到讲台上做口头表达,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与即兴演讲的能力,让当今的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不再是传统的知识单向输送型课堂,而是师生互动型课堂。集思广益,也是一种对传统教学内容作出的很好的调整。中文系的学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可将学生的读书笔记之中精选出见解独到,思想深刻的内容引用到课堂上与大家分享。对于偏重于学术型的课程,老师则应更精,科学研究是一位学术型教师讲授课的基础,将这门课程学术前沿最关注的话题完整地呈现到专业课堂上。

(三)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改变传统的“一言堂”讲课方式

传统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被简要概括为“一言堂”的教育模式,即课堂缺乏民主,老师独断专行的作风。这显然是与现代社会教育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因此就要求我们对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作出改革、调整。大学的中文系课堂理应是一个自由、民主,容易产生思想碰撞,甚至擦出火花的课堂。中文系的课堂传授给学生的不应仅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知识,应包罗万象。让学生读外国文学史的同时了解那个国家的历史文化,如古希腊神话除可以当做一本文学经典来品读之外,可能更多时候带给人们的是一种站在原地,就能最近距离地接触到古希腊辉煌灿烂的海洋文明。莎士比亚的作品更多地将一个近乎真实的欧洲世界展现在我们面前。语言学课程更多地是让学生融入到一种感受语言文化甚至思维方式差异的环境之中,从而得到一份在中西方文化交流中对相互的理解与认同。真正的文学课堂,应是老师启发与引导学生跟着自己的心灵去寻找、发现文学作品中美,而不是禁锢,更不是老师自己审美意识的强加。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理解范文4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人文素养;观念变革

汉语言文学专业作为高校设置的基础性学科,在各大高校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汉语言作为中国的母语,是独属于中国的瑰宝,需要更多的专业人士进行传承与弘扬。当今社会需要的不是只精通技术的专业型人才,而是需要综合型素质人才,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改革正是为社会提供高素质综合型人才而进行。本文主要从教学策略三方向:学生为主体,提升人文素养,多媒体教学,以及教学改革三步走:变革理念,改变方式,创新内容来展开,通过明确教学改革与策略的具体方向,以求为高校汉语言文学改革探求新的路径。

一、教学策略三方向

1.学生为主体

以学生为主体,弱化教师的角色一直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传统的汉语言文学教学模式大多都是以教师讲课、学生听讲及划重点为主,而教师与学生之间很少进行积极的交流与互动。这种以教师为主体的单一教学模式往往并不能够发挥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动性,反而令学生的学习长期处于被动状态,长此以住,只会让学生在这种枯燥的学习氛围下渐渐对汉语言文学的学习失去兴趣。

传统的授课模式自然有其优点,但随着学生水平的日益提高,传统的课堂授课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学生,所以教学策略改革的第一个方向就在于最大限度地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在课堂上的地位,教师只提供必要的支持,以学生主讲,教师点评为主。把课堂还给学生,不仅可以从各个方面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能力,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演讲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汉语言文W因其独特的教学内容,高度感性、个人化,每个人对于课程本身的理解都不尽相同,学生之间通过分享,有利于拓宽学生的思路。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也可以发现每个学生身上不同的特点,因材施教,更好地发掘每一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2.提升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的提升离不开汉语言文学教育,二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当今社会大多数人较为浮躁,急功近利,人文素养的提升显得尤为重要。要想提升人文素养,就要重视汉语言文学的课程改革方向,提升学生的整体气质与人文品质。人文素养的提升有赖于学生在汉语言文学课程中所吸收到的精华,以及教师潜移默化传达的人格内涵。一个优秀的大学生不仅需要过硬的知识文化基本功,更需要具备高尚的品格与精神,由此,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也是高校关注的焦点。

3.多媒体教学

信息技术与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实际为高校的教学提供了有力的条件,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一方面,多媒体的引入大大方便了教师所能传授知识的多元化,涵盖面广,方便教师备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另一方面,音频、视频的引入,从视觉、听觉等多个感官调动学生,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兴趣,便于学生记忆。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多给学生布置一些PPT课题任务,让学生自己动手来制作汉语言文学相关的PPT课件,从而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之中加深对知识的印象。

二、教学改革三步走

1.变革理念

教学改革三步走,理念要先行。如何变革教学理念?要正确认识汉语言文学这一专业。很多人对学习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存在误解,甚至有些教师本身也认为这一专业不重要,与理工科学科不可相提并论。实际上,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改革关涉到社会发展的许多方面,人文素养的提升,道德的提升都与之相关。此外,有人认为该门学科空谈理论缺乏实践,也是大错特错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既重视理论,也不轻视实践,二者是同等重要的。要想进行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改革,要将这些根深蒂固的观念剔除。

2.改变方式

教学方式的改变深刻地影响着课堂的教学质量。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模式更应该灵活多变,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从多种角度探索课堂呈现方式,不必拘泥于三尺讲台。如西方学校所提倡的项目教学模式,由教师设置一个一个的任务,学生组成团队完成任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供必要的指导。这一模式既保证了教学内容不偏离,又确保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大大活跃了课堂。又如实践教学模式的引入,实践教学模式不仅局限于自然科学学科,人文学科同样需要日常的实践。写作课作文汉语言专业学生练笔的专业课,就可引入实践教学的教育模式。教师可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去摹写所见所感,为学生提供可触碰的空间。在陶冶情趣的同时,训练了学生,一举两得。以上所举示例,只是课堂教学模式的一小方面,真正的教学模式改革,任重而道远。

3.创新内容

当前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在所设置课程的教学内容方面存在很多问题,主要体现在课程类型较为单一,多为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缺乏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其次,教学内容过于死板,教材未能做到与时俱进,与时代脱节。教学内容多以文学史、汉语史为主要传授内容,浅尝辄止,缺乏学生对于所学内容的深入理解。

汉语言文学所指涉的内容几乎涵盖了所有的人文学科,哲学、艺术、历史、宗教,因此,高校汉语言教学内容的改革要从这些方面为切入点,有针对性地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创新教学内容,融会贯通,丰富学生的思维。

汉语言文学课程改革是高校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关系到整个人文学科的变革。不论哪一门学科的改革与创新,都应该把学生当作课程主体,弱化教师身份,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创新课堂,拓宽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课程的创新也是学生思维的创新,只有将课程改革提上日程,才能完善高校教育工作,使学生成为独立思考的个体,推进高校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景宏.论汉语言文学教学策略及教学改革[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28).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理解范文5

关键词:培养;汉语言;人才;途径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中国汉语言文学专业出现了许多问题,汉语言文学专业在应用方向和就业率上存在很大问题,近几年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的学生就业率很低,他们所学的知识内容很难应用到工作中,因为这个原因学习汉语言专业的人数也在逐年锐减,这就给我们鸣了一个警钟,要求我们在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模式和内容上做出相应的改变,顺应社会发展,从而培养出更加适合社会发展的优秀人员。

二、当前汉语言文学专业面临的问题

第一,专业不再是热门专业,所报人员逐年锐减。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对于各种人才的需求也在逐年增加,各个学校也因为这个原因进行人才扩招,中国高等教育的模式也在发生改变,越来越亲民了。尤其是最近这几年,随着各个学校不断进行扩招,学校的教学方式也在发生改变,为了适应当下的严酷的就业压力。这里特别强调的就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因为社会的需求量较小,很多大学生出来都找不到工作,不得不改行做其他的。也是因为这个原因,近年来很少有学生愿意报考汉语言专业,导致该专业的招生变得很困难,想要在当下是时展汉语言文学专业就不得不从本质上进行改变,尽可能培养出适应时代变化的多功能型人才。第二,改变师资队伍,培养优秀的老师。学习的关键一个是孩子们的自主学习,另一个就是教师的带动情况,好的教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想要进行教学模式的改变,首先要从师资力量上进行改变,培养优秀的教师,优秀的师资力量是教学变革的关键。面对汉语言文学当下的情况,最主要的就是吸纳优秀的教师从根本上改变教师队伍。相对其他的专业而言,汉语言文学的师资力量远远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这也是汉语言文学专业落后的原因,如果不从根本上进行改变,那么很难挽回当下的局面。第三,落后的教学模式难以满足当下的发展。纵观近几年来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模式,并没有进行创新,还是几年前的样子,尽管将科学技术融入了课堂之中,但是老师的教学方式还是没有多大的改进,还是以满堂灌为主,许多老师都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但是并没有掌握其精髓,往往都是生搬硬套,导致学生不能很好的理解教材内容,因为这些原因大部分学生会失去学习的乐趣,导致大家不喜欢学习。人们常说,没有不会学习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因为老师的原因,导致大部分学生没有好的学习环境,学习兴趣缺失,相应的能力和才智也不会提高,培养出的学生只会考试,不能应付社会上的诸多问题。第四,汉语言文学需要创新。面对当下的环境,社会中都是利益至上,对于专业性反而要求没有那么严格,所以人们基本上不会去重视,因为汉语言文学在社会上得不到肯定,所以学习的人越来越少,逐渐的失去了它存在的价值,所以汉语言文学出现了很多问题。

三、如何进行改革

第一,课程的合理配置。想要培养综合型人才首先要对学生的课程进行合理的调配,这样才能培养出真正有价值的人才。另外,在设置课程时,应该符合社会和学生的自身需求。对于想要深造的学生,应该根据其专业,合理的配置相应的考研和考博士的课程,在不断提高学生知识才能的同时增加学生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和知识底蕴。相应的,如果学习汉语言文学的学生以后想要从事文职工作,还可以安排相应的课程,突出教学重点,尽可能帮助学生们提升自己的技能,让学生尽快融入到工作环境里;合理的课程有助于学生日后的发展,在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中,应该鼓励同学们发挥自己的优势,安排规划自己的未来,在当下的时代里更好的发展。第二,提高教学条件,鼓励教学创新。在汉语言文学的教学中,兴趣是学习的关键,如果同学们对于这门课程没有足够的兴趣,会局限同学们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做出相应的改变来适应学生,根据教育进度合理安排课程,更好的激励学生,以新的方式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第三,注重实践。由于社会的改变,教育也在发生相应程度的改变,汉语言文学不应该以灌输为主,应该适当的组织学生进行实习,丰富同学们的课外活动,让同学们感受到学习汉语言文学的乐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促进同学们多方面的发展。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社会是需要人才的,尤其是需要综合型人才,虽然汉语言文学的课程较枯燥,找工作也不是那么理想,但是我们还是应该更好的设置这个专业,合理的配置课程。为了满足社会对汉语言文学人才的需求,没有哪个专业的设置是不合理,只要不断改进,继续注重实践,不断完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培养,才能更好的促进我国汉语言文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长.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新探[J].明日风尚,2016(23):239.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理解范文6

1.以文学经典作品为载体,彰显充实学生人文素养的魅力

在汉语言文学的课堂中,学生主要学习中国文字和语法的运用,教师从字到词到句子再到文章的讲授,是以五千年中华民族生发史中所积累的经典文学作品作为“样板”来学习和领悟的。学习古今的诗歌散文小说等作品,品读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在了解中华民族的古老的和时尚的语言文化中增加学生对汉语言文学的了解、认知和品赏能力。丰富的阅读可以使学生加强自身对于文字的运用,增加文学底蕴,增长知识。从字里行间中体会到作者的人格魅力,从而增加自己的人文修养。

2.以文学理论研究和品赏架构教学模式

从汉语言文学学科的本身特点以及一直以来及至现在的教育模式来看,学生在课堂上所学习的内容依靠教材的组织和提供,课堂教学中有教师讲授教材中所规定的知识和分析文章,学生通过听课和记笔记做作业的形式来习得。对于学生学习状况的考评依赖于卷面考试所取得的成绩,考试时学生的准备也是背诵笔记,一死记硬背的形式来掌握老师讲授的东西,很少有机会进行实践应用的操作,这种教学模式就造成了一些学生只会理论知识,只会书本上讲解到的知识,离开书本就变得茫然,缺乏实际应用能力,往往是空读了文学理论,却自己难得能动手写出好的文章,这也是一些汉语文化专业的毕业生难以找到理想工作的原因。

3.汉语言文学专业要学以致用

近年来,随着高等学校的不断扩招,高等教育不再是“少数人教育”,社会对于专业型人才的需要也越来越多,对于复合型人才的渴求更是迫切。如果仍然按照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不仅不利于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更阻碍了人才的发展。由中文专业派生出来的新闻传播、公共管理等专业的毕业就业方向鲜明,对比之下汉语言文学专业似乎更失去了它的优势。汉语言文学专业主要强调学生的思维能力,对于文字的理解与感悟能力,造成学生社会适应性不强,无法很好地适应工作环境。对于一些基本的办公设备不熟悉或应用型写作不擅长都造成了学生工作时的困扰。中文专业就业的严峻性使人们越来越重视其向应用性专业的改革,在学习汉语言文学增加自身修养的基础上,另外再掌握一种适应于社会需求的技能,无疑会缓解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因此,为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汉语言文化专业的改革是必要的。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