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的风险评估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慢性病的风险评估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慢性病的风险评估

慢性病的风险评估范文1

1健康管理和风险评估控制

健康管理是一个对于健康造成危险因素的全面管理的过程,其能有效提高人、集体以及社会的积极性,进而尽可能地将有限的资源运用于保持人类健康之中。健康管理最早出现于北美地区的临床预防服务,目前在我国的教学材料中也将健康管理称为临床预防服务。其实现个性化健康干预的方法是合理改善个人行为生活方式。在近两年来随着医疗研究技术的不断发展,健康管理已经从由家庭医生承担的临床预防护理模式发展为医院、保险机构以及IT等行业共同参与健康管理模式。健康管理师目前在我国率先成为一种新型行业,健康风险评估与控制作为健康管理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其只能采取健康风险评估手段和进行健康干预措施才能有效实现健康管理,并且能有效控制慢性病,让患者摆脱病魔困扰。临床医学专业学生通常对于预防医学的学习并不是很重视,其通常专注于研究临床医学,并且更希望将来成为临床医生或某科的专家学者。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慢性病的发生率也呈现出逐年增高的情况。因此对于慢性病更需要健康合理的维护,未来对于临床预防医学的人才需求也会越来越多。

2健康管理的组成部分和运用

健康管理是由服务对象的个人健康信息、健康风险评估以及健康干预3个部分组成。服务对象的个人健康信息主要有个人一般资料情况、行为生活方式、健康状况、疾病家族史、医学体检以及部分实验室检查指标。健康风险评估的主要过程是将个人健康信息输入计算机软件,之后分析和预测个人在之后一段时间可能存在的健康风险。评估的结果进行高危、中危以及低危分级。健康干预是根据上2个部分的评价结果提出相应的健康干预措施,并且动态追踪效果,从而起到促进患者健康的效果。以上3个部分是长期的、连续的,且周而复始的服务过程。在对患者实施健康干预之后根据不同患者的具体效果来制定进一步的干预方案,这样才具有长期预防疾病的效果。

3健康风险评估与控制在教学中的运用

在进行健康管理时需不断建立和完善多种健康风险评估。健康风险评估技术有单因素加权法和多因素模型法两种,单因素加权法的基础是单一健康危险因素和发病率,以危险性作为强度,从而计算各个因素得出患病的危险性。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只需少量的数据分析,且计算方法较为简单。多因素模型法是在数理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流行病学、统计学以及数学模型方法确定患病的危险性与健康危险性之间的关系模型。这种方法能采用健康危险分级的方法制定出不同个体相应的健康干预方案。根据实际对学生的教学情况可将健康风险评估分为两部分,其一是是根据指定的案例信息进行相应的评估和干预,其二是学生自身健康风险的评估和干预。但是因为学生有学时的限制,使健康风险评估与控制的内容不能在课堂内完全学习完,所以导师在前一部分案例讲解完后,引导学生分析评价自己或家属所存在的健康危险因素。尤其是学生自己父母有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更应该注意查找自身健康的危险因素。通过对学生维护健康的积极性将健康管理理念完全教授给学生,进而尽可能地提高预防医学的质量。

4建立健康管理教学基地

学生在完全掌握健康风险评估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能后即可给予实践机会,这样就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学校应当提供学习讲座和技能的培训,建立教学实习的基地,使学生在进行社会时间时不仅能熟练掌握健康管理的全部过程,还能够服务于社会,积极地参加到慢性病的预防和控制的工作中,使自身得到充分的锻炼。

5小结

慢性病的风险评估范文2

【关键词】飞行人员;健康管理;应用模式

【中图分类号】R85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991-02

健康管理是指对个体或群体的健康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以及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的全过程。健康管理广泛应用行人员疗养中是必然趋势,其模式主要有标准模式和飞行人员自我管理模式。

1标准健康管理模式

1.1信息采集

飞行人员入住后即对其进行全面的信息采集,包括目前主要不适,饮食习惯、运动情况、吸烟及饮酒情况,现患病及用药情况等,并填写评估问卷,包括5部分:代谢性疾病风险评估、健康生活方式评估、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肿瘤风险评估、心理状况评估。

1.2 健康体检

包括飞行人员常规体检、心理测试、心脏彩超、颈动脉彩超、甲状腺彩超及亚健康检测、人体代谢热层像仪、骨密度检测仪、动脉功能检测仪、精神压力检测仪、人体成分分析仪及大型数字减影设备、CT、磁共振、伽马刀、无痛电子胃镜、大型胃肠彩超等各种检查。

1.3健康教育

每周安排1-2次健康课,包括保健常识、养生知识、常见慢病知识、心理测评分析、心理卫生营养知识等讲座。

1.4制定干预措施

飞行人员大体检后进行体检结果分析,针对危险因素,分级分层确定干预措施。结合风险因素评估报告,对飞行人员的慢病进行综合分析,提出治疗与干预方案,通过饮食、生活方式、运动、理疗、药物等一系列干预手段实施干预,定期监测干预的效果。

1.5建立数据库,出院后跟踪服务

建立飞行人员健康档案数据库,为医护人员长期跟踪服务提供依据。同时与疗养飞行人员建立电话、短信、网络联系,及时掌握飞行人员信息,便于跟踪服务、指导。

2飞行人员自我健康管理模式

2.1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利用疗养的便利条件,根据体检医师健康指导,飞行人员自身每天进行膳食记录,在就餐时选择适合自己的饮食,逐步养成良好的膳食习惯,并持之以恒。

2.2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

运动干预措施主要分为有氧运动、抗阻(力量)练习和柔韧性练习三种,根据疗养期间飞行人员训练大纲,结合每位飞行人员的身体状况、运动爱好,在集中训练的基础上,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每周运动3-5次。充分利用疗养所在地的地理环境优势,在运动的同时,充分享受日光、空气浴。

2.3学会调节自身情绪

根据测试结果心理医生进行不同的心理疏导同时,飞行人员自身充分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在生活中避免不利情绪,保持健康情绪。

2.4体检后按医嘱坚持治疗

在飞行人员体检中及时发现需要治疗的疾病,如高血压、高脂血症、代谢综合症、慢性颈、腰椎病、关节退行性改变等情况,并采取疗治结合的方法,避免疾病进一步发展。飞行人员对自己所患的慢性病在了解病因及治疗方法的同时,积极配合治疗,并不断消除致病因素,以确保疾病治愈后不复发。

慢性病的风险评估范文3

营养不良诊断标准及风险评估

评估营养不良并没有单独的实验室检查可作为诊断依据,需要靠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结果来判断。对老年人来说,较有效的评估项目是体重减轻的程度或患者出现食欲不振的情形。体重、食欲及衣着松紧等一系列评估结果是评估老年人营养状况实用而有效的方法。

2015年欧洲临床营养和代谢学会提出营养不良诊断标准,该标准可以理解为是营养不良的绝对诊断标准,即满足该标准者可不考虑其他指标即诊断营养不良。主要包括体质指数(BMI)<18.5kg/m2,该标准适用于任何种族、国家、年龄、性别的人群。此外,一段时间内体重下降10%,或3个月内体重下降5%;年龄>70岁老年人,BMI<18.5kg/m2、非脂肪组织比例(FFMI)女性<15kg/m2、男性<17kg/m2亦可以作为诊断的参考指标。

对于存在营养不良风险的老年人,通过筛查工具,例如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微型营养评价量表(MNA-SF)、营养不良通用筛查量表(MUST)等可及时发现并评估老年人可能存在的营养不良状态,进而避免在患者体内蛋白质及能量储备耗竭后再给予营养干预。

MNA-SF量表是针对老年人设计的,有18个条目,包括膳食评价、人体测量、主观评价、整体评估4方面。用该量表进行营养评估须分两步进行:第一步用前6项条目进行营养不良风险的筛选,后12项条目是针对存在营养不良风险的人群进行进一步评估和风险分析。该量表适用于社区、医院、护理院等里的老年人群,被欧洲肠外肠内营养学会推荐为老年人进行营养筛查和评估的工具。除体重减轻程度外,相关数据测量还包括BMI、中臂围、腓肠肌围、三角肌部位皮褶厚度、FFMI、脂肪组织比例(FM)、血清白蛋白浓度等。

NRS-2002包括疾病严重程度评分、营养状态降低评分及年龄评分(70岁以上加1分),总分7分。评估标准为总分>3分或有腹水、胸水、水肿且血清白蛋白<35g/L,表示患者存在营养不良或有营养不良风险,应采取营养支持;<3分者,需要每周复查营养评定。该量表目前更多是用于近期内拟行手术或特殊治疗的患者的评估,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分会将之推荐为住院患者营养不良风险评估的首选工具,评分≥3分作为须营养支持的标准。

影响营养状况的因素

可能导致老年人营养不良的原因主要包括年龄相关性生理因素,例如牙齿松动、脱落、嗅觉和(或)味觉障碍、饥渴感减退、消化液分泌不足、肠蠕动减少。此外,社会因素,例如社会关系不良、经济状况较差、错误的饮食指导导致素食或限食等,亦可导致老年人营养不良。

导致营养不良最重要的因素是各种急、慢性疾病。例如恶性肿瘤患者由于疾病本身及放化疗的不良反应所致的疼痛、恶心、呕吐、焦虑,引起摄入减少,肿瘤生长异常消耗;COPD患者因气道阻力增加,呼吸肌工作效率下降,导致能量消耗增加,而长期缺氧又引起胃肠道淤血,或药物导致食欲减退,摄入减少;长期疾病合并感染等应激状态,导致机体能量代谢障碍,分解代谢亢进;心血管疾病,例如急性心肌梗死等引起一段时间内摄入减少,而慢性心力衰竭等慢性病则导致长期能量供需失衡,除病理性摄入减少外,心血管疾病患者长期严格饮食控制也会导致营养不良;长期透析患者因透析液将大量含氮物质排出体外,可能引起医源性消耗增加。

营养不良的干预

年龄≥70岁的老年人被列为营养素拟缺乏人群。合理膳食是预防营养不良的最好方法。老年人选择食物要粗细搭配,食物的烹制宜松软,易于消化和吸收。特别是注意含有铁、锌、钾及必需脂肪酸等物质的食物的摄入量。家庭和社会应从各方面保证老年人的饮食质量、进餐环境和进食情绪,使其得到丰富的食物,保证其需要的各种营养素摄入充足,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减少疾病,延缓衰老,提高生活质量。定期体格检查,及时发现营养不良,特别是贫血、维生素D缺乏等可预防的问题。

住院的营养不良的老年患者,应根据合并疾病种类的不同,选择合适的营养支持方案。能自主进食者,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适当使用能够通便、增加食欲、改善消化功能的药物。

食欲无法改善或不能自主进食者,可考虑的营养支持途径包括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营养不良严重影响呼吸衰竭患者的呼吸功能,营养支持应增加脂肪供能比例,减少葡萄糖代谢导致的二氧化碳生成过多,以肠内营养为首选。肠外营养适用于肠道功能障碍或不能耐受肠内营养者。

脑卒中患者因急性应激性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导致血糖异常增高,而胰岛素使用过量又可导致血糖降低,进而导致脑供给不足,此时营养支持应避免过量摄入迅速升高血糖的物质。

慢性病的风险评估范文4

关键词:住院精神病患者 风险评估表 临床应用 护理干预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7.340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7-0302-01

精神病患者的风险评估主要是指通过分析患者既往发生冲动、自伤、外走等行为和结果以判断患者再次发生类似想象的可能性。

1 对象

2012年1月至2012年5月宁波市康宁医院3病区女病房共收治新入院女性精神病患者148例,年龄15岁-60岁,平均37.5岁。

2 方法

2.1 工具:住院精神病患者风险评估表,共计6大项,三种风险类型,分别为冲动、自伤自杀及外走等负和结果。各风险类型分别从受检者风险行为发生时间、严重程度、频度、后果等方面进行评估。每项根据具体情况在后面打勾并逐一评分,分别为1-5分,最后进行总分统计,划定风险等级。评定当前发生风险的可能类型和可能性程度,主要分为:①不可能;②很少可能;③可能;④很可能;⑤极可能五种情况,为3分相应的护理干预每周再评估一次,≥4分的不但应每周再评估一次,并要落实风险防范措施。

2.2 步骤:责任护士在安排患者住院时向病员及其监护人了解病员病情及病史,予以逐项评估,评出发生风险的可能类型和可能性程度。若当前风险可能性评估为可能及以上时应注意风险管理,至无风险可能为止。

3 护理干预

强调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在关注患者疾病的同时,也应该更注重患者的心理需要,使患者在心理、生理上同时得以康复才是护理工作的最终目的。在住院精神病患者护理过程中要防范、处理风险护理事故预案,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加强病房的环境和安全管理,严密观察,采取适宜的风险防范措施,满足患者的需要,不断地总结导致患者冲动、自伤自杀及外走等负和结果的原因,可有效预防及终止上述负和结果的发生。[1]

3.1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要讲究语言上的艺术性、技巧性,进行换位思考,对患者的合理要求尽可能满足。[2]多夸奖患者,让其感觉到自身的价值,减少自伤自杀的念头。

3.2 心理护理。女性精神病患者由于经前期的到来,经常会出现烦闷、焦虑、过敏、易怒、忧郁、消极等异常心理反应,通常出现在月经前一周左右到月经来潮止,及早做好心理护理干预,减轻经前期病人的不良心理反应。

3.3 提高服药依从性。在精神科病房,患者拒服药、藏药现象时有发生。患者拒服药解释劝喂,遵医嘱胃管灌入,针对长期住院的慢性精神病患者,由于受疾病认识缺乏、信心不足、药物不良反应明显、经济条件限制、家属支持不良等因素的复杂影响,更应加强护理干预工作,提高患者对药物的依从性,减缓患者各种风险行为的发生,为患者的疾病治疗提供更大的帮助。[3]

3.4 冲动型风险精神病患者,遵医嘱保护性约束。针对具有冲动型风险特征的精神病患者,情绪激动,劝说不听,出现冲动伤人行为遵医嘱采取保护性约束,在使用约束用具时,工作人员需加强责任心,定时巡视,提供生活护理,确保安全。

3.5 有严重自杀倾向的患者应加强监护。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时及时了解其病史,并认真进行风险评估,对有严重自杀倾向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加强巡视,尤其对出现幻觉、妄想以及有严重抑郁倾向的患者,更应加强巡视,护理人员密切观察患者的语言、情绪及行为表现,出现异常应及时通知医生,给予适当的处理方法,防止自杀的发生。

3.6 有外走倾向的患者。了解患者的行踪,在工作人员的视线范围内活动,解释住院的必要性,给予心里疏导

3.7 建立防范、处理风险护理事故预案。精神病患者冲动、自伤自杀、外走的应急预案;根据患者特点完善入院评估单,如:自杀史、伤人史、外跑史等,使护士做到有针对性防范,确保患者的安全。

3.8 提高护士的风险防范意识,人人参与。定期召开安全讨论会,对科室存在或潜在的安全风险及时进行评估,提高护士对风险的评估及防范能力。加强与医生的沟通,了解患者的病情,对重点患者做出特殊的标识。

3.9 加强环境管理与安全管理。由于精神科患者一般都具有严重的被害妄想,且情绪比较容易激动,不愿意在医院接受治疗,此时病区的设置应该更加人性化,让患者住院时期有亲切的归属感,消除以往住院紧张、压抑及度日如年的感觉。[4]护理人员应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对危险物品应及时收缴,对外出回房间的患者应进行检查,避免将危险品带入病房,预防自伤、自杀或者其他暴力事件的发生。入院时,严格按照医院规定安全检查,尤其是随身携带物品,在患者住院期间,应不定期严格检查病房内的物品、患者物品等。

3.10 加强健康知识的宣讲。通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知识宣传栏,病友联谊会、讲座、宣传册等形式满足患者对疾病的认识,以帮助患者恢复自知力。[5]定期运用黑板报,图片及教育片等生动、形象的方法向患者讲解精神病的发病诱因、表现、治疗方法等,有针对性地做好冲动、自伤、自杀、外走等行为和结果的预防工作。

4 小结

女性精神患者发生冲动、自伤、自杀、外走等负的机率较大,风险高,相关影响因素复杂,我们根据病员自身情况结合精神病人的特殊情况进行评估并且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来降低各种类型的风险发生,这样能有效的提高女性精神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减少了护理纠纷的发生。本风险评估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新入院患者的病史大多数是家属提供,而且在我院的临床应用时间短,需要进一步的观察与探讨,还需要更多的临床的客观资料补充,如精神病人护理观察量表。

参考文献

[1] 洪华珍,傅廷东,黎赛英,李建秀.住院精神病患者功击行为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J].福建医药杂志,2011,33(4):166-167

[2] 常海霞,张霞.风险管理在精神科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民康医学.2009,21(22):2943-2944

[3] 何凤英.长期住院慢性精神病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83-84

慢性病的风险评估范文5

[关键词]慢性伤口;风险管理;个体化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4)14-166-03

护理风险所指的就是在护理工作中所包含的不确定因素,间接或直接损害都可能导致患者身体受损。慢性伤口的护理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若护理工作有所疏忽,可能会导致患者伤口发生感染,不利于疾病的治疗[1-2]。慢性伤口的愈合需要较长时间,为了提高愈合质量,必须做好护理干预工作。据临床研究证实,个性化护理干预有利于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升护理满意度,对于患者疾病治疗意义重大[3]。本研究主要分析慢性伤口门诊处理中的风险管理与个体化护理方法,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门诊部2010年5月~2013年8月收治的82例慢性伤口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经医院伦理委员会通过,且家属知情),每组各41例病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男22例,女19例,年龄12~82岁,平均(42.2±17.7)岁,伤口持续时长为1~12个月,平均(4.24±1.25)月,有5例烧伤溃疡患者、6例糖尿病溃疡患者、9例静脉溃疡患者、21例外伤溃疡患者。观察组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男21例,女20例,年龄10~83岁,平均(43.6±17.3)岁,伤口持续时长为1~11个月,平均(4.25±1.76)个月,有4例烧伤溃疡患者、7例糖尿病溃疡患者、10例静脉溃疡患者、20例外伤溃疡患者。两组患者在伤口持续时长、性别、年龄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风险管理

在初次对患者伤口进行处理时,要了解患者的疾病史,并观察其伤口具体情况。(1)伤口感染。取患者伤口分泌物,便于行细菌培养,局部行常规抗生素治疗,伤口因存在坏死组织,将采取措施降低患者供血不足风险。(2)因慢性伤口愈合时间较慢,且病情十分复杂,在治疗期间极有可能产生变化,使患者疾病愈合受到影响,若患者对治疗情况不满意,还会引发医疗纠纷[4]。(3)高龄患者行动不方便,出现摔倒的机率较高,在对其伤口进行处理时,可能因贫血、紧张、空腹、疼痛等情况,导致患者发生休克、晕厥症状。(4)患者对于疾病知识并不了解,治疗依从性不高。

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方面也面临很多风险问题。(1)评估患者局部伤口状况,帮助患者清洗伤口时,要合理应用消毒液,现阶段已证实,表面消毒剂均包含细菌毒性,安全性最高的清洗溶液为生理盐水。除此之外,在机械性操作时,若护理人员未完全掌握技巧,则可能出现神经损伤、出血等事故。(2)如果护理人员未彻底了解敷料的性质,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感染加重、过敏等症状,细菌经空气传播后,也会造成污染风险。(3)如果护理人员没有做好健康教育工作,一旦患者对伤口处理不满意,发生医疗纠纷的可能性非常大。

1.3 护理干预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主要包括了解患者的疾病变化情况,指导患者的日常饮食与用药。确保病房室内的整洁,并了解病房内的通风情况,护理人员要定期巡查病房,询问患者的感受等。

观察组:个性化护理干预。(1)建立有效的护理制度。在为患者实施护理操作前,需要告诉患者疾病所包含的风险,并向患者讲解伤口护理时的注意事项,让患者提前了解伤口治疗中存在的风险。(2)做好消毒工作。在更换药物过程中,护理人员必须注重无菌操作,明确无菌药物管理制度、空气消毒制度、洗手制度等。(3)心理护理。慢性伤口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才会愈合,部分患者在接受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发现伤口无明显愈合迹象,便开始产生焦虑、紧张、烦躁等心理情绪,甚至不愿配合医生的治疗,此时,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给予心理疏导,告知患者慢性伤口疾病治疗所需的时间较长,伤口愈合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患者必须对治疗充满信心,遵照医嘱接受治疗,并保持良好的心理情绪,病情必定会有所好转。(4)合理清理伤口。在清洗伤口前,告知患者询证的原因与创面处理方法,以敷料性质和伤口特征为依据清理创面。在这一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其伤口变化情况。

1.4 护理满意度评价标准

在对患者慢性伤口进行护理的过程中,要注重观察伤口愈合状况,并记录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伤口上皮覆盖完全,且经3%过氧化氢检测伤口后,发现不存在氧化反应,则表明其伤口愈合良好[5-6]。

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患者满意度做出评价,调查内容主要有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操作技巧等内容。有满意、较满意、不满意三个评价标准。满意度计算:(满意+较满意)/总人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对本组研究的数据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对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2 结果

经研究得知,观察组中护理满意患者35例,护理较满意患者5例,护理不满意患者1例,总满意度为97.6%。对照组中护理满意者28例,护理较满意者6例,护理不满意者7例,总满意度为82.9%,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通过研究发现,观察组中有40例患者伤口愈合,愈合率为97.6%,对照组中有33例患者伤口愈合,愈合率为80.5%,观察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护理风险管理的主要目的就是让患者主动配合医生的治疗,降低医疗纠纷率。护理人员在对患者伤口进行处理时,必须分析护理环节中所包含的风险,询问患者伤口持续时长、受伤原因等,并观察期伤口的大小、颜色、渗液情况[7-8]。

评估护士要明确伤口处理过程中的感染风险与操作风险,并告诉患者疾病治疗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慢性伤口护理对护理人员技巧提出了较高要求,护理人员的操作必须符合规范,判断问题要准确,针对患者提出的疑问,护理人员要及时解答。

据临床研究表明,个体化的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护理满意度,对患者疾病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在伤口的清洗与评估过程中,护理人员操作方法要统一,这样便于实现操作的规范化[9]。

当初次对患者伤口进行处理时,急诊护理人员必须要详细询问患者的伤口状况与疾病史,并对伤口治疗难度与严重情况进行判断,便于制定最佳治疗方案[10]。在护理伤口过程中,随时记录患者伤口变化情况。另外,护理人员要加强与患者家属之间的交流,在疾病治疗的同时,护理人员需多与患者家属沟通,告诉患者家属常陪伴于患者身边,给予患者充分的安全感,确保患者能够主动配合医生的治疗[11-12]。

通过本次研究得知,观察组患者实施个体化护理干预后,护理满意度与伤口愈合率均高达97.6%,且医疗纠纷率非常低,比例为4.9%。从中可看出,通过实施个体化护理干预,可促进患者疾病的好转,降低医疗纠纷率,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周静娣.慢性伤口门诊处理中的风险评估与护理[J].现代实用医学,2013(9):1070-1071.

[2] 郭春兰,付向阳,田玉凤,等.慢性伤口的风险评估及护理干预[J].护理学杂志,2010(16):40-42.

[3] 付向阳,郭春兰.慢性伤口处理中的风险管理[J].护理学报,2010(23):37-39.

[4] 付向阳,郭春兰.慢性伤口护理风险管理的研究现状[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36):8836-8837.

[5] 蒋琪霞,李晓华,胡素琴,等.门诊伤口处理中的风险管理对策与效果[J].护理杂志,2008(2):56-58.

[6] 陈美兰.门诊伤口处理中风险管理方法及效果[J].中国保健营养,2012(20):4830.

[7] 田二荣.急诊科伤口风险管理对策的实施效果分析[J].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2013(S2):671-673.

[8] 蒋琪霞,彭青,李晓华,等.伤口护理风险预案的制订及应用效果评价[J].中华护理杂志,2012(11):968-971.

[9] 何秀珍.慢性伤口206例原因分析与预防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12(29):21-23.

[10] 蒋琪霞,李晓华,易学明,等.风险整合管理在伤口护理安全中的应用研究[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3(5):508-511.

[11] 顾月兰,张芹玉.沟通技巧在慢性难愈伤口处理中的应用[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门急诊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C].中华护理学会,2011:3.

慢性病的风险评估范文6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健康保健意识不断增强,健康体检作为一种新的保健方式已被大众所接受和采纳,如何以健康体检作为起点,树立一种全新的健康理念,建立防患于未然的健康管理体系,首先针对体检人群实施系统的健康管理,探讨适合中国国情的切实可行的健康管理运行模式,真正有效地提高全民健康素质,是我们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

健康管理就是一个对个人或人群的致病危险因素进行全面分析、评估、管理,从而预防疾病的过程。其宗旨是调动个人及集体的积极性,有效的利用有限的资源达到最大的健康改善效果。健康产业发展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品质的重要指标。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健康意识不断增强,健康管理已成为新兴产业[1]。

我们对2009年公司各二级单位按10%抽取人数,年龄20~59岁,共抽查2773,人进行了生活方式、心理健康、健身状况问卷调查,并根据体检结果对照评估,其健康状况很不理想。不良生活方式有关的前五位疾病检出率分别是高脂血症(13.6%)、高血压病(11.0%)、糖尿病(4.1%)、肥胖症(3.6%)、冠心病(2.1%)。肥胖、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中风)和糖尿病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给个人、家庭和企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和精神负担,而这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阻碍社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负担。我公司员工慢性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慢性病中的70%是可以通过预防来控制的,其原因与不良生活方式密切相关[2]。为了全面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要求,紧紧围绕构建和谐企业这一中心要务,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2009年8月在石化公司的大力支持下,我院健康体检中心更名为兰州石化健康管理中心,并建立了具有石化公司特色的员工健康管理体系,负责对全公司员工实行全员、全过程的动态健康管理。

具体方法

引进软件系统,建立三级网络,达到资源共享:在公司大力支持下,我们引进了国内最先进的健康管理软件和数字化体检管理软件,建立了医院、公司各单位及社区健康管理网络,开通了员工健康管理平台。

建立健全健康档案:我们利用3个月时间,将24000余人(占公司总员工90%)的体检数据导入管理系统,并收集员工个人资料,包括个人信息、健康问卷、心理测试、生活习惯(饮食、运动、兴趣爱好、工作性质等)、家族病史、既往史、婚育史等情况,为员工建立了一个完整的个人电子健康档案,并加强电子档案动态维护,为健康评估提供可靠依据。

培训健康管理师:邀请国内健康管理领域知名专家黄建始教授作《投资健康》报告,对各单位健康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使健康管理人员了解健康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日常管理业务操作技能,为各单位开展健康管理工作培养了健康管理专干,提升专业能力和业务素质,以不断满足和适应健康管理工作的需要。

在全公司开展员工健康咨询和健康知识教育,提高员工身心健康水平:我们在石化报开辟了《健康知识连连看》专栏,开通了员工健康教育网络知识宣传专栏,每周更新1次,对员工进行经常性的健康宣传教育,并在石化电视台开辟了“快乐健康”专栏。

合理安排,责任到人:①高职人员参与体检和总检工作:各类体检人员采集标本和资料,包括B超、肺功能、彩超、尿液分析、血液常规及生化、X胸片、透视、CT、心电图、血压、妇科等项目及各项物理检查的结果均通过网络进入总检室进行汇总,通过网络及时将体检结果于安全管理部门、员工健康管理平台及员工个人邮箱,达到了体检数据的及时性、连续性、完整性及准确性,并通过健康评估软件及时对员工的健康状况和发病风险及风险程度进行评估,员工可随时查看自己的体检报告及健康评估报告。②专家咨询:设有专线电话咨询和网络在线咨询,由医院各科室主任及高职称人员组成专家队伍,可与员工在同一平台上进行一对一的交流,并从专业的角度回答咨询者的问题。③安排健康管理师每月下基层授课:通过对本公司员工的健康评估,高血压、高血脂、肥胖、血糖增高和吸烟为员工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针对高危因素给员工讲授合理饮食、积极运动和保持健康心态等健康生活方式的专题教育,加强广大员工对于健康的全面认识,并能在工作生活中很好的实施。④开展健康评估:我们根据所收集的个人健康信息,对个人的健康状况及未来患病的危险性进行量化评估,帮助员工个人综合认识健康风险,纠正不健康的行为和习惯,在此基础上,开展群体健康风险评估,定期公司员工健康状况,帮助公司制定健康管理计划,改善公司员工现有的健康状况。

讨 论

健康管理中心的建立,使体检形成了一支具有专业健康管理水平的职业健康管理师队伍,建立健全了医疗服务体系,有效整合三级预防措施,拓宽了医院服务范围,形成健康体检、健康评估、健康干预一条龙服务,改变了医疗服务方向、使重心前移,从疾病发生的上游入手,对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实行有效的控制与管理,逐步实现由简单、单一的医疗治疗型、向疾病预防型、保健型和健康促进型的服务模式转变,把原来的以治疗为中心转向以预防为中心。

健康管理服务必须依靠现代信息通讯技术,可以说没有现代通讯技术作为其基本的运行支持平台,就无法实现市场化、规模化的健康管理,信息数据通讯技术也将直接影响健康管理的服务模式、服务质量、服务效率、服务成本及服务规模[3]。我科运行的健康管理信息系统,充分应用了现代数据信息技术,为健康管理服务提供了基础平台,支持了电子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检查管理、健康评估管理、健康干预管理、医疗服务管理的运行;提高了服务质量与服务效率、降低了服务成本,免除去取和粘贴体检结果、反馈单无纸化、减少差错、形成服务规模;与员工进行健康管理互动交流,受检人员可通过系统登录自己的健康信息网页,查看本人健康档案、体检结论及建议,健康评估信息,健康干预信息等;对高风险员工进行长期跟踪、定期提供进一步的深度检查,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预防;同时,网络给社区服务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健康管理是最经济、最有效的控制预防慢性病、生活方式病的最佳方法。运行1年来,员工健康知晓率、自我健康管理明显提高,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的饮食方法在逐步掌握,今年我们将健康干预作为重点开展的工作,相信依托信息管理、技术应用、制度管理三个平台,通过健康体检、健康评估、健康干预三大服务系统的长期不断循环,实现员工个人自主生活方式管理与健康管理师的重点监督管理相结合,最终达到改善受检者健康状况降低医疗支出。

参考文献

1 王方刃.福州市健康体检中心服务现状研究.中国卫生资源,2007,10(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