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慢性病患者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慢性病患者管理范文1
一、总体要求
以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效果为导向,以增强居民对项目的“获得感”为重点,落实健康管理团队制度,突出医防结合,强化全科医生的项目服务主体责任,大力推进签约服务,促进项目开展向健康管理转型,提高居民对镇村医务人员的依从度。大力推进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筛查、随访管理工作,签约服务完成在管人群30%以上的工作目标。
二、主要任务
增加两个慢病的规范管理率,实施“五个一”管理模式,即对确诊重点患者提供一份动态健康档案、一份签约服务协议、一本免费服务手册、一名责任乡村医生、一个包挂服务团队。
(一)一份动态电子健康档案。为每位确诊患者建立一份动态电子健康档案,记载其就诊记录、辅助检查结果,录入每年至少四次的随访记录,记载内容与免费服务手册和慢病管理随访手册一致。
(二)一份签约服务协议。本着居民知情同意、自愿的原则,与重点管理对象签订一份签约服务协议,签约内容是为其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免费基本公共卫生项目服务、健康综合服务、为需要的患者提供转诊服务并履行转诊手续。签约协议一式两份,居民一份,村卫生室存档一份。
(三)一本免费服务手册。在签约服务的基础上为患者免费发放一本服务手册,特别是对住所固定、流动性小、主动参与程度高的60岁以上老年患者,作为本次活动管理的主要人群。每签一份服务协议、发放一本服务手册,首页基本信息要填写完整、真实。在随访服务时,患者携带服务手册,村医要按随访要求提供免费测血压、测血糖服务,对其症状、用药情况、治疗建议予以准确记录,随访后村医需在手册上签字,并将本次服务内容记入慢病管理手册、输入个人健康档案。通过开展健康管理提升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提高居民对村医的依从度,确保项目的实施效果。
(四)一名乡村责任医生。本着谁签约谁负责的原则,明确村医在服务中的主体责任。乡村医生要不断加强业务学习,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强化工作责任心,以良好的医德认真规范的做好服务工作。
(五)一个包挂服务团队。各乡镇卫生院要抽调全科医师、执业护士、公卫人员、医技人员等组成若干个健康服务团队,按照分片包干、定期下村的模式,对签约人员和其它重点服务人群开展服务,提供技术设备支撑并做好服务记录。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卫计委抽调有关人员成立绩效考核小组,加强对慢病管理工作的考核和技术指导。各项目执行单位要充分认识慢病工作的重要性,贯彻落实“五个一”管理模式,成立院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和绩效考核小组,组建健康管理团队,加强对村医签约服务、手册发放使用的组织领导和监督考核。
(二)注重宣传培训。各单位在实施“五个一”管理模式前,要强化对村医的宣传培训,让村医充分认识此项工作的重要性及工作流程。纳入乡村医生签约服务管理的参合人员,其年度门诊补偿封顶线为800元。村医要注重从慢病人群中筛查合适签约人群,不片面追求数量,重点保证签约质量。
(三)加强资金保障。根据《2016年市基层卫生工作要点》(卫基层【2016】9号)的要求,2016年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财政补助提标部分全部用于健康服务团队和乡村医生签约服务。村医每签约一名慢性病患者,使用服务手册开展规范服务,血压、血糖得到有效控制,群众满意度较高,经考核合格给予不低于50元的项目补助资金。
慢性病患者管理范文2
关键词:慢性病管理;社区护理;老年患者
中图分类号:R59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10-171-01
老年人的健康逐渐被社会所关注,其慢性病逐渐成为危险老年人健康的主要疾病,作为社区医务人员,要对社区老年患者进行系统化的管理,对慢性病的防治进行宣教,改善社区居民的健康,调整合理的生活习惯,提高社区老年患者生活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自 2010年 3 月至 2012 年 3 月期间,我院对社区 180 例老年慢性病患者进行护理管理。其中男 87 例,女 93 例,年龄 55 ~85 岁,平均( 67. 3 ± 5. 3) 岁。所有慢性病患者中高血压 108 例,脑血管后遗症 42 例,糖尿病 30 例。高血压控制率采用 2005 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修订版) 评估。
1. 2 护理管理方法
1. 2. 1 慢性病宣教
在社区内针对不同的慢性病进行专题讲座,宣讲健康知识,提高保健意识,同时在社区内举办义诊活动,开设免费咨询,发送健康宣传册。通过不同形式的慢性病宣教,纠正患者不规律用药、不爱吃药、不出现症状不吃药的不良用药习惯。
1.2. 2 心理疏导
慢性病的治疗是一个长期过程,患者会对治疗产生厌烦,以及对疾病治疗产生悲观心理,长期的治疗经济开销,也增加了思想负担,从而抵制治疗,血压升高,加重病情。为此社区护理人员对不同患者的心理特征,进行针对性心理疏导,增加对患者的关心,避免患者情绪波动,鼓励患者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配合治疗。同时,还要让患者家属积极参与,消除患者消极心理,避免情绪波动。
1.2.3 日常护理
日常生活中应纠正患者不良的生活习惯和行为,加强患者遵从医嘱和
接受治疗的依从性,改善生活方式和节奏,保持充足睡眠,安排正常的生活起居,避免熬夜和劳累,并且适量锻炼身体,增强抵抗力。同时,让社区患者认识到良好的生活方式和乐观的心态对治疗慢性病的积极作用,且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坚持服药治疗和监测身体各项指标,尤其是对血压、血糖、血脂的监测。
1.2.4 饮食指导护理
针对患者的日常饮食进行评估,使患者了解到不良饮食与慢性病之间的关系,从而纠正不良的膳食结构,并对患者进行科学合理的饮食进行指导护理。控制每日摄盐量,每日盐量摄入不超过 6 g,少食高脂食物,多食蔬菜水果和高纤维食物,增加微量元素膳食,每日低盐低脂低糖饮食,控制进餐量和次数,戒烟戒酒。
1.2.5 适量锻炼身体
社区护理人员建议患者每天坚持适度锻炼,帮助患者控制体重,增强体质,有助于患者慢性疾病的康复。制定运动项目和运动量,以有氧运动为佳,如慢跑、打球、骑自行车等,建议每天运动 1 次,每次 30 min ~ 1 h,每周运动 5 ~7 次,运动的强度不宜过大,以患者感觉合适为宜,运动注意要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地进行。
1.2. 6 加强随访
在社区内,加强对随访患者每周进行血压血脂血糖检测。检测前,通知患者携带病历本、用药情况本以及医保卡; 检测后,针对患者检测情况,对比上次检测随访情况,给予相应的用药指导,并叮嘱患者及时复诊、用药、监测,随访检查患者健康情况。对不能到随访检测社区点的患者,社区医护人员提供患者上门服务。
2 结果
对本文观察的 180 例老年慢性病患者进行为期半年护理管理,患者对自身慢性病知识有所了解,健康康复情况效果较好,同时社区医院管理更好的掌握患者病情变化情况及用药情况。本文研究中,护理管理半年的高血压控制情况、糖尿病控制情况、脑血管病康复评估明显比护理管理前效果好。
3 讨论
社区护理是一种长期连续的护理模式,本文通过对社区慢性病老年患者进行管理,加强对社区患者的心理护理,了解患者心理需求和情绪变化,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和谐医患关系,通过各项社区护理措施,增加患者心理上的认可度和亲密度,通过社区慢性病护理管理效果非常明显。本文研究中,社区护理管理半年后,其高血压控制情况、糖尿病控制情况、脑血管病康复,明显比管理前效果显著。本文研究中,高血压患者占慢性病患者的 60%,成为护理重点病症。通过社区慢性病管理后,让患者了解高血压,以及如何预防高血压所引起的并发症; 积极引导患者采取乐观的心理接受治疗; 改善生活方式和节奏,加强坚持服药治疗和监测身体各项指标; 合理调整饮食习惯,每日低盐低脂低糖;每日坚持锻炼身体,增强抵抗力; 每周定期到院随访,对血压血脂血糖进行检测。高血压控制率在社区护理控制前为45. 37% ,社区护理控制后位 78. 70% ,说明社区慢性病管理对老年患者具有指导性意义。
综上所述,社区慢性病管理对老年患者行慢性病宣教、心理疏导、日常护理、饮食指导护理、适量锻炼身体、加强随访,能够有效改善社区居民的健康,提高社区老年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许桂芝.老年痴呆患者的社区护理 [J]. 天津护理. 2011 (04)
[2] 杨依,蒋晓莲.慢性病自我管理概述及其在社区护理中的应用进展 [J]. 护理学报. 2011 (20)
[3] 张玉蓉.社区老年患者护理需求的调查研究 [J]. 中国医药科学. 2011 (20)
慢性病患者管理范文3
【关键词】 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缓解期; 自我管理; 临床效果
Preliminary Exploration of Self-management for Patients of Catabatic Period with Moderate-severe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LIU Kang-ning,LI Qun-feng,WU Jing-sheng,et al.//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6,13(20):125-128
【Abstract】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self-management in the patient of catabatic period with moderate-severe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 and in order to decrease the times of acute attack and raise the life quality.Method:The 110 moderate-severe COPD patients of catabatic period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t random.The control group was 60 cases and was treated by routine treatment with Western medicin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50 cases and plus self-management on the basis of control group.The alterations of acute attack times,hospitalized times,medical costs, symptom control time,lung function and CAT score were observed in two groups.Result:The average value of acute attack times,hospitalized times,medical costs, symptom control time,lung function and CAT score for the observation group apparently was low to the control group(P
【Key words】 Moderate-severe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atabatic period; Self-management; Clinical effect
First-author’s address:Guangzhou Chinese Medicine University Attached Xinhui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Jiangmen 529100, 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6.20.03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常见的慢性疾病,2000年我国统计数据显示,中重度COPD在我国的主要致死病因中排第三位(17.6%),可见COPD仍是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GOLD)提倡加强COPD患者的管理[2],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及患者自身处理疾病的能力,做到早预防、早治疗,减少COPD的反复加重,维持疾病的稳定,达到延缓患者肺功能下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因此,COPD的防治重点应该放在疾病的早期阶段,而不是等到患者出现严重呼吸困难甚至呼吸衰竭时再进行治疗[3]。但在日常临床工作中接触到的COPD患者大部分已经进入中重度阶段,如何控制好中重度COPD患者的病情是呼吸内科医生必须面对的难题。本次研究是通过对中重度COPD缓解期患者采用自我管理措施,旨在减少患者急性发作次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2月-2015年12月在本院内科门诊就诊的患者,通过病史、体检、X线检查、肺功能等检查,均符合全国呼吸疾病学会关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制定诊断标准[5]。肺功能的FEV1范围为30%~80%。排除标准: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病、冠心病、脑血管意外、肾功能不全。本研究共选取患者11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男55例,女5例;年龄62~83岁,
平均(73.16±4.43)岁;病程10~21年,平均(10.21±4.39)年;观察组50例,男47例,女3例;年龄65~84岁,平均(72.94±5.88)岁;病程11~23年,平均(10.70±5.33)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予以患者每天吸入盐酸噻托溴铵(思力华)18 ?g,另外进行对症处理,加强营养支持等措施。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自我管理方法。首先由经过专业培训的呼吸科专科医生和护士采用图片、宣传手册、讲座和影像播放等形式有针对性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自我管理内容的教育和指导。帮助患者及家属熟识自我管理具体内容,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开展疾病的自我管理。另外,笔者编写和印制《自我管理小册子》,并建立整套中重度COPD患者自我管理实施方案,内容包括:(1)避免接触有害气体或颗粒;(2)健康饮食;(3)劳逸结合;(4)指导呼吸功能锻炼;(5)缓解压力;(6)预防呼吸道感染;(7)长期氧疗;(8)了解COPD急性加重的临床表现;(9)学会最基本的、切实可行的判断病情轻重的方法,如使用CAT(COPD评估测试问卷)评分进行病情评估;(10)知道什么情况应去医院就诊或急诊;(11)药物治疗。研究过程中患者再根据《自我管理小册子》的指导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自我管理,引导患者积极参与到疾病的管理当中。
1.3 效果评定 对每例患者进行研究的时间为
1年,研究期间每例患者发一份CAT评估测试问卷,每天进行自我评分。并发一份表格记录患者治疗期间急性发作次数、住院次数、医疗费用、每次住院症状控制时间及CAT评分,表格每两周复诊时收集。肺功能检测,即一秒用力肺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和一秒用力肺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分别于观察前和观察后各做一次。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后相关情况比较 观察组在COPD急性发作次数、住院次数、医疗费用、CAT评分每天分数均值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注:研究过程中对照组有5例患者中途退出,其中4例对长期吸入盐酸噻托溴铵(思力华)的治疗方法不认可,坚持认为缓解期不应使用药物,1例转到其他医院治疗。观察组3例患者中途退出,其中1例因为经济原因,2例因住处远复诊不便转到就近医院继续治疗。]
2.2 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情况比较 对照组治疗后FEV1和FEV1/FVC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FEV1/FVC降低更明显,与观察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该病的特点是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与肺部对香烟烟雾等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通过采用教育与管理的方式可以提高患者及有关人员对COPD的认识和自身处理疾病的能力,能更好地进行疾病预防和配合治疗,减少反复加重、维持病情稳定、提高生活质量[4]。同时COPD又是一种复杂的危害极大的常见慢性呼吸系统疾病[5]。中重度COPD患者在呼吸驱动、气道顺应性、气道阻力、呼吸肌肉力学方面存在明显改变,这些改变促使COPD患者的病情不断向肺功能减退、呼吸衰竭阶段恶化进展[6]。加上中重度COPD多发病于60岁以上,老年人体质会逐渐转差,抵抗力下降,一旦急性发作,极容易复发[7]。近年来国内外以自我管理理论为基础的慢性病自我管理项目,已成功用于糖尿病、高血压病、哮喘等一些慢性疾病的教育与管理,表明以患者为主导的自我管理项目可以提高患者自我效能、医疗依从性、健康状况、降低住院率及急诊就诊次数[8]。由于中重度COPD患者大部分时间生活在社区和家庭,其疾病全面有效的控制更加需要患者的自我管理[9]。而自我管理的核心理念恰恰就是强调患者在慢性疾病管理中的中心作用,提高患者自我管理疾病的能力[10]。简单来说COPD自我管理是指通过对COPD患者及其家属实施教育、健康行为指导、情感支持及疾病特殊事件的应对技巧[11]。由于戒烟可控制病情,降低慢阻肺患者急性加重发作的频率,使肺功能得到改善[12]。COPD急性加重频率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疾病的进展[13]。而感冒是COPD患者肺功能下降的诱发因素,通过减少COPD患者的感冒次数,将延缓肺功能下降速度,从而能够阻止COPD患者的疾病进展[14]。长期家庭氧疗配合呼吸功能锻炼,对血流动力学、运动能力和精神状态均会产生有益的影响,可以使因严重呼吸困难而很少活动的患者改善活动能力[15]。COPD是一类消耗性疾病,营养不良发生率较高,经常导致呼吸肌肌力下降,营养指导治疗有助于提高其营养水平,有助于呼吸功能恢复[16]。另外该病不断地反复发作,不仅增加了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而且对其身心与生活质量都造成了严重影响[17]。在医护人员、家属、朋友等鼓励下,积极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能及时排解患者不良心理障碍,进一步控制疾病发展[18]。刘华等[19]研究也表明有计划的、综合性的COPD 自我管理及康复治疗对于延缓肺功能恶化、缓解呼吸困难症状、增强患者运动和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等有显著的作用,是目前稳定期COPD非药物治疗的主要疗法。国外学者也倡导加强对COPD患者的教育和管理,使患者充分认识疾病才能更好地配合治疗,提高依从性,最终实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减少医疗资源使用的目的[20]。
本研究在规范用药基础上加强自我管理的方法来治疗中重度COPD缓解期患者,其结果揭示观察组在COPD急性发作次数、住院次数和医疗费用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
3项肺功能指标也有降低,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些结果说明因为患者能了解COPD急性加重的临床表现,能在发生急性加重时能进行紧急自我处理;知道在什么情况应去医院就诊或急诊;知道药物治疗的重要性,能坚持在医生指导下按医嘱用药;由于自我管理内容实施的有效开展,能避免肺功能进一步恶化,减慢肺功能的下降速度和维持肺功能的相对稳定。而观察组CAT评分每天分数均值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
笔者通过建立整套中重度COPD缓解期患者自我管理实施方案,教育患者及家属自我管理的内容,使中重度COPD缓解期患者知晓COPD的疾病原理及取采各项防治措施的目的,充分理解和掌握COPD的治疗、护理、康复知识,学会自我控制病情的技巧,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开展自我管理,能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由被动接受治疗与护理变为主动积极配合,达到去除危险因素、避免诱发原因、增强抗病能力、减慢肺功能下降速度的作用。因此,只要在规范治疗的基础上引导患者开展自我管理,能有效减少患者急性发作频率、住院次数和医疗费用,提高缓解期生活质量和维持病情稳定。
参考文献
[1]钟南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在中国[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1,31(5): 321-322.
[2] GOLD Executive Committee.GLOBAL strategy for diagnosis,manage-ment,and prevention of COPD[EB/OL].[2009-12-18]
[3]钟南山.早发现、早诊断和早干预应是我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防治的主要研究方向[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2,35(4):243-245.
[4]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年修订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3,36(4):255-264.
[5]陈荣昌,高永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防治与研究热点问题[J].实用医学杂志,2014,30(1):1-3.
[6]古剑雄,曲建平,陈捷,等.全肺切除术后患者肺功能重建与生活质量的研究[J].中国临床康复,2004,8(23):4669-4671.
[7]朱丽萍.健康教育路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中外医学研究,2012,12(14):105-106.
[8]傅东波,傅华,Patrick M G,等.上海慢性病自我管理项目实施效果的评价[J].中国公共卫生,2003,19(2):223-225.
[9]罗艳华,康建会,岑慧红,等.社区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自我管理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广东医学,2015,36(8):1252-1256.
[10]夏爱玲.自我管理教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2,9(9):149-150.
[11] Wood Baker R,Reid D,Robinson A,et al.Clinical trialof community nurse mentoring to improve self-management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pd,2012,20(7):407-413.
[12]陈娟,陈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戒烟干预方法的研究现状[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1,34(7):531-533.
[13]王.药物治疗能改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的下降速率吗[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09,8(1):1-2.
[14]李文扬,苏新明,李朋,康健,等. 感冒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2,41(3):272-274.
[15]叶苑.长期家庭氧疗联合呼吸操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生存质量影响的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11):125-127.
[16]廖振源.饮食指导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1,9(19):9-11.
[17]刘兴华,李少霞,詹秋璇,等.BiPAP无创通气在改善中重度慢阻肺稳定期患者运动耐力及肺功能中的效果[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11):125-127.
[18]温晓雯,袁麟标,叶泽辉,等.东莞市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合并抑郁症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11):90-92.
[19]刘华,王华,陈艳波,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康复治疗进展[J].实用医学杂志,2007,23(9):1275-1277.
慢性病患者管理范文4
关键词:慢性患者;心理特点;中医护理
现阶段,临床上的老龄患者逐渐增多。受到原发疾病的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会有所下降,导致患者出现易怒、焦躁等心理症状,直接影响临床治疗效果。因此,临床治疗期间,必须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促使患者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笔者为了解中医护理在慢性疾病患者心理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对医院收治的15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历史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抽取我院于2011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慢性疾病患者158例,其中男性95例,女性63例,年龄为76~84岁,平均年龄为(80.42±1.37)岁。本组158例患者中,51例呼吸系统,39例内分泌及代谢病,36例心血系统疾病,32例消化系统疾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辅以中医护理,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两组患者的年龄、原发疾病、性别等未出现显著差异,不具统计意义(P>0.05)。
1.2 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对患者行常规心理,根据患者的心理症状进行疏导护理方法如下。
1.2.1.1加强与患者的沟通 现阶段,医院临床护理逐渐趋于人性化发展,加强与患者的沟通时进行人性化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方式不仅能消除患者的恐惧感,还有利于护理人员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针对性护理。
1.2.1.2进行健康知识宣传 可组织小型讲座,进行健康知识宣传,让患者了解慢性疾病的治疗特点,做好长期治疗的准备,使得患者积极参与到临床治疗中来。
1.2.2观察组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中医护理,具体护理方式如下。
1.2.2.1精神状态的护理 精神状态可以反应出慢性疾病患者的手是否存在焦虑、易怒等心理问题,《黄帝内经》提出"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即患者出现消极状态时,会直接影响临床治疗。因此,中医学认为,改变患者的精神状态是进行临床护理的重要内容。可根据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针对性护理,使得患者保持愉悦的心情,避免出血气血虚亏症状,影响患者的临床治疗。
1.2.2.2饮食护理 由于老年患者的身体机能受损,食欲下降,往往存在营养不良的现象。中医学者认为,食药同源、膳食均衡可促进患者阴阳平衡,可避免药物治疗对肾脏组织的损耗。通过荤素搭配进行饮食护理期间,胡萝卜、土豆、黄瓜、大米、黑木耳等不同的食物的色泽差异能够刺激患者的视觉,达到增加食欲的效果。
1.2.2.3临床护理 受到原发疾病的影响,慢性疾病患者常常会出现临床不适感,且患者的原发疾病不同,患者的临床症状也存在差异。因此,进行临床护理期间,可适当辅以穴位按摩,例如:对于心神不宁患者,可按摩神门穴。
2 结果
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观察组护理有效率为64.56%,对照组护理有效率为30.38%,观察组护理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结论
临床研究表明[1],慢性疾病患的身体机能受到较大的损害,直接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患者常常会出现临床不同的心理问题,笔者进行研究期间,发现患者主要存在以下心理问题:①悲观情绪:由于慢性疾病的治疗周期较长,且病情常常难以控制。不仅会造成生活质量严重下降,还易导致患者出现气血两亏、脾胃受损的现象;②消极状态。进行临床治疗期间,患者的临床症会出现恶化迹象,还会出现厌世情绪,消极配合临床症状,精神状态也会随之发生变化,最终出现气血不足,抑郁成病的症状。
中医学对慢性疾病的临床护理有独特的方法,笔者医院主要通过以下3个方面进行临床护理:①精神状态的护理。中医学认为"意志不治,故病不可愈"[2],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临床治疗效果;②加强对患者的饮食护理。加强对患者的饮食,护理可调节患者身体机能。中医学认为食物之无色具有不同的临床作用。例如,番茄等红色食物,加速患者气血运行,补充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菠菜、黄瓜等绿色食品可改善肝功能受损状况;③加强对临床症状的护理。对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体现在穴道到按摩上,该方式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本组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心理状态的改善程度明显由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总之,加强中医护理在慢性疾病患者临床中的应用,可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针对性护理,达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杨凤姣,李艳,曹仲珍.居家老年慢性病患者生活状况与护理需求调查[J].齐鲁护理杂志,2010(05):67-69.
慢性病患者管理范文5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社区;心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5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910(2009)02(c)-110-02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因素在疾病的预防、发生、发展及预后康复的作用已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因此,在对社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系统管理和实施保健、防治措施的同时进行心理干预,可使医疗保健及预防服务工作产生更佳的效果。本文就我们将心理干预措施对COPD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康复效果产生的影响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6年1月-2008年1月居住在我市交通社区的COPD患者58例,男36例,女22例;年龄48-70岁,平均57.4岁;病程4-12年,平均6.8年;所有病例均符合2002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修订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治疗指南》的诊断标准,排除认知功能障碍和精神疾病患者。将5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9例,两组患者在性别构成、年龄、病程、临床症状、家庭状况等方面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心理状态测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LE-90),SLE-90包含90个项目,每个项目设有9个症状因子(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强迫、精神病性),分别按1-5级评分(1分为无症状、2分为症状很轻、3分为症状中度、4分为症状偏重、5分为症状严重)。由经过专业心理咨询培训的医师分别对两组患者在心理干预前后进行测评。
干预方法:①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社区医生对患者的各种负性情绪要包容,自始至终要尊重患者、关心患者、鼓励患者;通过社区医生的态度、语言、行为等有意识的影响患者的感受,使其信任医生、积极遵守医嘱、乐于接受治疗。②认知疗法。针对患者在长期患病过程中产生的一些错误认识及所引起的一些心理问题,如焦虑、恐惧、淡漠等,社区医生可向患者介绍COPD的病因、疾病演变过程及预防康复知识:纠正患者的错误认识,同时介绍一些成功病例以增强患者治疗疾病的信心。③行为治疗。教会患者运用一些简单的预防措施减少疾病的复发,如戒烟、重建腹式呼吸模式、进行有氧运动、每日做防感冒操等。通过实践使患者感受到这些措施确能有效减少疾病的复发。从而增强了患者对COPD预防和康复的信心,更加积极地配合医生的治疗。④家庭心理支持疗法。社区医生要积极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指导家属在日常生活的谈话中运用解释、指导、鼓励、语言暗示等技巧使患者振作精神,提高克服疾病的信心。⑤方法的实施与修订。社区COPD心理干预采取“一对一”方式,在每2周1次的家访时进行,社区医生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循序渐进的心理干预,并将每次心理干预过程详细记录,分析效果,不断修订干预方法。
1.3疗效评定
采用SCL-90总分和因子分为统计指标,总分分数下降45分或总分在160以下为有效。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IO,O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2 结果
2.1 SCL-90因子测定结果
观察组干预前后SCL-90因子评分有显著性差异。且与对照组亦有显著性差异。见表1。
2.2两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有效26例,无效3例;对照组有效5例,无效24例。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30.669 1,P
3 讨论
3.1心理社会因素与COPD的关系
目前COPD病因尚不十分明确,而其具有病程长、患病率和病死率均很高,且呈逐年增加趋势的特点。近年来。临床上应用心理疗法以减轻支气管的痉挛、改善呼吸困难,已取得很好疗效。我们在心理干预中发现,观察组患者在通过心理干预后,在焦虑、恐惧、人际关系敏感等方面好转时。其临床症状急性加重的情况就明显减少,由此表明患者的心理状态对COPD病情的控制有关系。
3.2心理干预对COPD的影响
COPD是北方地区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具有病程长、病情反复发作、日常生活质量下降等特点,患者通常心理负担较重,可产生各种负性心理,因而临床上仅仅用药物治疗效果欠佳。必须配合心理干预方可产生良好的效果。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前后的SCL-90因子评分差异有显著性,而干预后的临床疗效亦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心理干预对COPD患者的心理状况及临床药物资料有较好的效果。
3.3社区对COPD防治的影响
慢性病患者管理范文6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慢病管理;健康教育;成效
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是临床最常见的病毒性肝炎之一,发病者约15%~40%可进展为肝硬化,若未获得及时、有效诊治,预后多较差,部分患者可并发腹水等严重并发 症[1]。我国政府十分重视乙肝防治,因制度缺陷、医疗资源供需矛盾,乙肝管理仍存在许多问题,各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有关于乙肝的健康宣教等工作落实不到位情况较普遍,许多患者得不到规范治疗、长期随访,生命质量较差[2]。为此,某院试对乙肝患者开展系统性的健康教育,取得一定成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4年5月~2015年5月,医院感染科收治的乙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纳入对象80例,其中男55例、女25例,年龄25~74岁、平均(44±10)岁,初次就诊66例。患者均以急性黄疸型入院,影像学或病理性检查确诊肝硬化24例。合并酒精性脂肪肝17例。患者以食欲不振、乏力、尿黄、恶心呕吐为主要症状。文化水平:小学及以下15例、中学及中专60例、大专及以上5例。家庭经济收入:毛收入≤5万/年51例,毛收入≥5万/年29例。主要探视对象:子女17例、配偶30例、子女与配偶29例、其它4例。据入院时顺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0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参照《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推荐方案用药,给予抗病毒治疗,联合保肝药物辅助治疗,落实感染防护。对照组护理内容包括消毒隔离、治疗护理、基本的健康教育、生活护理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系统性的健康教育,主要内容如下。
1.2.1院内健康教育
1.2.1.1急性期 ①做好行为健康教育,重症者需保证充足的睡眠,注意休息,非重症者,注重劳逸结合,一般2~3 w,黄疸得到有效控制,可在隔离区自由活动;②疾病认知健康教育,因住院期间需严格的隔离,家属探望被限制,患者可能有较强的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通过健康教育使患者正确的认识疾病,了解乙肝概念,乙肝并非绝症,可获得有效控制;③急性期并发症自我鉴别管理,急性期可见神经功能障碍等并发症,患者若有鼻腔出血、恶心加重、食欲减退、腹胀等异常,及时通报医护人员。
1.2.1.2康复期 ①做好饮食管理,隔离期间,饮食由医院提供,可能口感较差,患者又因身体不适厌食,适量减少,反复强调保证营养供应对疾病康复的重要性,除脂肪外,需保证充足的蛋白质、热量供应,以利于肝脏自我修复,若有神经功能障碍需多摄入氨基酸,但不应过量;患者自身若有饥饿感,也不应过饱,减轻肝脏负荷,若食欲减退,可进食清淡饮食,调理肠胃,增强食欲;②注重劳逸结合,适量运动,以有轻微劳累感为宜;③做好自我心理调节,传授患者基本的心理调节方法,增强患者信念,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康复期治疗。
1.2.2院外健康教育
1.2.2.1档案登记 建立档案,主要包括年龄、性别、家庭住址、个人联系方式等信息,用药治疗方案等信息,以及病毒检测随访表。
1.2.2.2个人道德培养 乙肝传染性强,出院后患者也许进行自我隔离,需努力培养患者个人道德觉悟,以避免患者产生报复心理,故意将乙肝病毒传染给他人。
1.2.2.3疾病管理督导 ①出院后头2个月,1次/w电话随访,针对患者疾病管理过程中的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如情绪不稳定、出现便秘,帮助患者解决实际问题,增强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帮助患者尽快适应康复期生活;②出院后3个月,在规定时间内通知患者复查。
1.3观察指标 治疗前、出院后12个月,患者ALT、AST、TB、HBV-DNA。
1.4统计学方法 WPS收集录入数据资料,以SPSS 18.0软件包处理,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
2 结果
12个月后,观察组与对照组ALT、AST、TB、HBV-DNA水平低于治疗前,观察组ALT、AST、HBV-DNA、IV型胶原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健康教育被WHO认为是投入与获益比最高的卫生工作,慢性乙肝病程长,院内隔离时间长,初次治疗疗效直接影响预后,患者承担的护理任务较多,主要包括个人生活管理、遵医用药、排泄物收集处理、个人用品消毒卫生与清洁等,此外患者因常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还需有一定的心理情绪调节能力[3]。并非所有的患者都能通过自我学习掌握以上疾病管理能力,健康教育必不可少,过去对于乙肝患者健康教育内容不够深入,细节关注度不足,持续性差,健康教育质量差强人意。为此,某院对乙肝患者开展系统性、阶段性健康教育,注重提高患者对疾病、自我管理的认知水平,注重培养实践能力,注重改善患者心理状态[4],结果显示12个月后各项指标改善显著,且优于对照组,乙肝、脂肪肝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年版)[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1,12(1):1-15.
[2]赵辉.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2008年版)对门诊医生的要求[A].2011年山东防痨协会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11: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