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课堂教学艺术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提高课堂教学艺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提高课堂教学艺术

提高课堂教学艺术范文1

关键词: 诗歌教学 课堂艺术 特点

在千年流传的中国古代文学经典中,古典诗词是中国浩瀚文化星空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它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与汉语言特点最完美的组合,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气质最完美的呈现。中小学加强诗词教育,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发展智力,陶冶情操。多读古诗词,有助于学生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感受汉语言文字的优美,更加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一、诗歌教学的备课艺术

教学是艺术,而艺术必须经过千锤百炼,必须做认真准备,因此,上课之前应该有备课。备课是上课的基础和前提,课备到什么程度,课就会教到什么程度。备课指导课堂教学活动朝哪个方向发展。备课是课堂教学活动的起点,它引导和制约全部教学活动的过程和归宿。课上的几十分钟,是教师课后几年甚至一生的精心准备。

(一)备自己:教师的文化修养

一个教师的文化修养的影响作用是很大的,它直接影响学生对所教学科的态度。学生都希望教师成为典范,希望教师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他们崇拜那些学识渊博的教师。如果一个教师在学生心目中被认为是有学问的人,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学习他,模仿他,从而对他所教的这门课产生浓厚兴趣。因此,教师的文化修养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成败。

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能手、艺术家和诗人。语文教师如果仅凭一本教材和基本教学参考资料,则是绝对不可能上好课的。只有教师广泛地阅读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从文学经典中得到滋养,才可能会全面而深刻地认识教材。而且,语文教材涉及的知识面相当广,除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外,还有不少艺术方面的知识,如绘画、音乐、书法、雕塑等。因此,对一个语文教师来说,仅有文学方面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对其他学科有所涉猎,甚至是精通。这样在面对涉及各种知识的上课内容时,才能够左右逢源、游刃有余。因此,教师平时就应树立资源意识,认真发现周围可供使用的资源,海纳百川,使储备的资源广博而深刻,使备课处于一种开放状态。只有这样,上课时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厚积薄发”。为此,教师应该不断学习,随时补充新鲜的知识,为教学打下深厚的文化基础。

(二)备学生:了解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为了学生而教,因此,教师备课还应该了解学生的实际。学生知道什么,想知道什么,有什么困难,教师都应该做到心中有数,而且教师应进行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思考。必要时可让学生参与到教师的备课中,让学生经历一个积累感性材料、丰富体验、不断探索的过程,这样更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学生的思维一旦被激活,学习热情和创新能力就会空前高涨,随时都会碰撞出创新的火花。这样,教师可以及时记下典型的事例,总结成功经验,反思教学,为以后更好地教学奠定基础。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关心热爱学生,这种关心热爱应该是发自内心的、真诚的。有句话说得好:“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教师应该努力让自己变为“神”,让孩子在爱心下成长。而且教师要了解学生所处年龄阶段的生理、心理特点,及时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针对具体情况采取具体措施。

(三)备教材:挖掘教材

对诗歌教学来说,备课应该注意挖掘诗词的发展价值、情感价值和审美价值,运用诗词开发学生的智力,促进学生思考,在无形中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受到熏陶,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通过诗词教学进一步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直觉思维、灵感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形成思维品质的广阔性、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批判性、逻辑性。诗词都是作者彼时彼地思维的产物,都是他们思维外化或物化的结果。因此,学习诗词也是学习别人的思维过程、思维方式、思维习惯的过程。

纵观中国古代文学的历史,从《诗经》导源,绵延两千多年,凡是能够经受住历史洪流的冲击,永葆艺术生命的文学作品,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偏重抒情,这也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特征: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物我同一。诗词是情感、情思和情绪的产物,与其他文体相比较,更能充分显示作者的品格和情怀。学诗的过程也是学生接触、感受一颗颗鲜活的心并与之共鸣的过程。

在诗词教学中还要挖掘它的审美价值,诗的语言最简洁、最优美、最富有形象性,它的节奏和声韵给予人听觉上的美感,它里面浓缩着民族文化的积淀。在学习诗词的过程中,还要注意教材中所表现的形式美,如对称、参差、和谐等。一般来说,诗词无论是写情、写景还是状物,都是通过对对象生动、真切的描绘,表达和营造出某种人文环境、某种情趣和审美氛围,从而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并且可以通过眼前有限的形象捕捉和领会到某种更深远的具有无限性的境界,以此获得美的享受。

二、诗歌教学的语言艺术

教学语言是教学的重要手段和工具,它不同于一般的日常语言和工作语言,具有很强的艺术性。悦耳动听、灵活巧妙的语言,能达到穿针引线、联珠串玉的教学效果,能将教师的教学思想表达得淋漓尽致,甚至产生言有尽而意无穷之感。一个合格的教师必须有良好的语言修养。掌握语言艺术,善于运用语言艺术,是教师必备的、综合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语言是教师传授知识的重要手段。教师的教学语言修养高,就会“不是蜜,但它可以粘住一切”,并且让教学艺术锦上添花,更上一层楼,反之,则会“茶壶里煮饺子——肚里有货倒不出”,有时甚至会导致教学的失败。

(一)诗歌教学语言的生动性

由于诗歌是高度概括地反映生活的,因此它的语言常常是跳跃的,容量很大。学生学习时会有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教师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描述和讲解,使用口头的教学语言,让学生把诗读懂读通,从而使问题浅显易懂。生动的教学语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学习热情,而且生动的语言能把抽象的词语具体化,把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把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注意在进行讲述时,切不可用词含糊,歪曲诗词的本义,让学生产生错误的理解。在诗词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语言把诗词中描述的情景等绘声绘色地讲出来,讲究语言的色彩、明暗、声调等,让学生如身临其境。

(二)诗歌教学语言的音韵美

诗词的语言不同于其他形式的文学作品,诗歌的语言更精炼、一字千金,耐人寻味。诗歌大多是出自于大家之手,语言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而且诗词都有其音韵美,声调和谐,抑扬顿挫,读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声声悦耳。有的语言音韵铿锵,令人振奋;有的语言音韵舒缓,使人沉醉,听之于耳而感动于心。比如古代格律诗中的七言诗,往往一句有四次停顿,但并不是每一次停顿都在同一个字序上。现代的自由体诗虽然不像格律诗在字数上要求整齐划一,但是在多变的节奏中,让人读来仍然朗朗上口。因此在诗教中,教师要把握诗词的音韵美,并让学生认识到它的这种美。

教学中,教师应根据诗词所反映的思想感情用充沛的力量和高昂的激情把诗情诗意准确地传达给学生,拨动学生的心弦,引发学生的共鸣。有时,诗歌并不需要教师的详细讲解,仅仅通过反复吟咏、揣摩,就可能使学生理解它所产生的效果,领会其中的奥妙之处。为此,在诗教中,教师的教学语言必须注意节奏,讲究诗歌的平仄和押韵,做到节奏分明、声调和谐、抑扬顿挫,铿锵悦耳,使自己的语言符合学生听觉的需要,给予学生美的享受,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调节教学节奏,从而带领学生进入教学意境,感受并领略诗词的美。

(三)诗歌教学语言的情感性

情感是诗的灵魂,如果没有对诗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就无法真正感受诗中所蕴含的意象、情趣之美。在诗教中,把握诗人的内心情感,并把这种情感传达给学生是至关重要的。要做到这一点,教师首先要有情,有人说:“情不深,则无以惊心动魄。”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有情,而且要情深,只有情深才会产生无穷魅力,才能在学生心中引起情感共鸣,创设使学生感到亲切、感到如沐春风的、愉悦的教学情境。常言道: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学生本身就有一种情感潜势,在外界的刺激下,学生潜在、纯真的情感潜势就会被激发出来,这时学生会感到有一种说不出的力量在推动,并为之所动,产生强烈的共鸣,进而转化为听好、上好课的热情,而且使学生在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精神的洗礼。

三、诗歌教学的情境艺术

情境是作者的主观情意与客观生活的物景互相融合而形成的一个令审美主体充分想象和思索的空间的艺术境界。教学活动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的,教学情境与教学效果有直接密切的联系,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兴趣、积极性等。创设了好的教学情境,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就会状态积极、气氛活跃,师生感情融洽。教师的教学热情空前高涨,奇思妙想不断,而学生会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开动脑筋,认真思考并不时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情感本来就是诗歌的生命,要让学生对诗歌感兴趣,首先要让学生感知到诗歌所描写的诗境,并让他们走进这个诗境。诗歌离不开情境,诗教也离不开情境。有些诗歌的感情是奔放、豪爽的,其意境可能是壮阔、雄奇的;有些诗歌的感情是温柔、细腻的,其意境可能是清新、淡雅的。在诗歌教学中,教师要介绍诗人的思想、个性、风格及此诗的写作背景。在这样的前提下,引导学生熟悉并理解教材,体会诗人所描绘的境界,把握当时的情境,从而领悟并产生真切的体验。

四、诗歌的教学机智艺术

教学机智是教师面临复杂教学情况所表现的一种敏感、迅速、准确的判断能力。它是教师在具备高水平的智力基础上,经过自己长时间的教学实践,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后才能产生的,它是教师智力和经验的产物。我国著名教育家于漪认为教师的教学机智是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熟练的教学技巧的结合。它不仅反映了教师感知的敏锐性、思维的灵活性、意志的果断性,而且反映了教师教学技能技巧的娴熟。

尽管教师钻研了教材,制订了详细的教案,进行了优秀的教学设计,在备课过程中也考虑到了学生的因素,但是具体到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还会受到时间、地点、情境、学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为教师所面对的学生是个性迥异,有差异的,课堂中遇到的事情也是多变且难以预料的,而且教学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此,课堂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意外情况。如,教师正在课堂上讲课,学生听得聚精会神,但是突然出现了意想不到的事件扰乱了学生的注意力,阻碍了课堂教学的进行;课堂中学生可能突然提出一个教师从未考虑过的问题,且穷追不舍;课堂上突然出现学生违纪的情况,等等,这些事件都是没有既定的可供解决的方式的,它们都需要教师的即兴发挥。这就要求教师在短短的几秒钟之内面对各种突如其来的偶发事件,迅速而灵活地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制订解决方案,并做出判断与选择,处理好事件,甚至把突发事件巧妙地融入课堂教学过程中,从而使课堂教学顺利地进行下去。

诗歌教学艺术是教师在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审美力等思想的指导下,按照教学规律、审美规律及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创造性地运用技能技巧的独具个性的教学活动行为。在实施诗歌教学的过程中,应该让学生多一些声情并茂的诵读,少一些学究解经式的分析;多一些陶情冶性的快乐,少一些正襟危坐的严肃。由于诗歌的音乐性和情感性,教师需要有激情,需要发现,需要陶醉,这是诗歌教学不同于其他教学的独特之处。

参考文献:

提高课堂教学艺术范文2

关键词:英语;课堂教学;教学艺术;教学方法;对话情境;趣味性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10-0082-01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着眼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英语课堂要讲究教学的艺术性,教师要把英语授课过程当作一种艺术,从而让学生对英语知识产生兴趣,能把精力集中到课堂上,跟随教师的授课进度完成课堂学习内容。教师要在英语知识讲解过程中对授课方式进行大胆探究,引导学生挖掘课堂趣味性,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现从三个方面研究如何在英语课堂上进行艺术性教学。

一、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英语教学艺术性

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容易在英语课堂上感到厌倦、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因此,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爱好,不断更新和改进教学方法,让课堂“活”起来,引导学生对英语产生学习兴趣,进而让学生主动学习。如今的多媒体设备十分普及,英语教学要顺应时代潮流,巧妙结合传统讲解英语的方法,用网络教辅资源进行辅助教学,为学生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利用学生好奇心强的心理进行引导式教学,把课堂教学变成一种艺术。教师可给学生播放一些英语对话视频,让学生通过最直观的方式进行学习,让课堂教学更灵活。比如,在讲解与“animal”相关的英语知识时,教师可在网络上寻找一些有关“animal”的单词,如“monkey”“tiger”“camel”,然后把这些单词与对应的动物图片进行搭配,让学生能边看图片边学习单词,将具象化的图片与单词进行连线,加深记忆与理解。这样,既能保证学习的趣味性,也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需要注意的是,新的教学方法一定要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英语知识,并且相较于传统教学方式有着更高效率。因此,教师创新教学方法时必须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帮助学生更容易地理解英语知识点,让课堂教学活泼化、生动化。

二、创设对话情境,提高英语教学艺术性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英语知识的实践应用,让学生在平时生活中能运用英语课上学习的知识,这样才能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最好方法就是让学生练习英语对话,通过对话锻炼学生对英语的即兴运用能力。在培养学生对话能力的时候,教师需要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开展对话练习。教师在已经设置好的情境中进行教学,讲解英语知识点,积极地把英语对话和情境紧紧结合,能让学生在情境中得到启发,对英语口语有更深刻的理解。这种结合生活实际情境的英语口语锻炼方式,顺应了新课标英语教学要求,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分展示教学艺术性,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教学“what are you doing”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大量提问,给学生自由发挥的机会,让学生开动脑筋运用所掌握的英语知识与教师进行互动。比如,学生可以说“I am eating”“I am looking film”。教师要注重营造自由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发挥想象力。教师还可以创设对话情境,让学生与自己熟悉的同学进行互动表演,比如一人扮演医生,另一人扮演病人,两个人进行即兴英语对话表演,这能锻炼学生对英语的应用能力。这种教学方式,既能让学生在情境表演中感受到英语课堂的乐趣,也能让学生在情境对话中感受到课堂的人文关怀,在情境演绎中提高艺术感受力。

三、开发课堂趣味性,提高英语教学艺术性

学生天真活泼,对于很多事物有着极强的好奇心。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保持对课堂内容的新鲜感,并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与教师、与教学内容进行互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教师就会在满足学生需要的基础上达到高效教学的目的,让英语课堂不再枯燥,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所期待。教师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时候,要让学生对客观事物形成一定的自主认知,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对课堂内容形成自己的理解,从而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做到主动学习、自发思考。比如,教学“our food”时,教师可以让每个学生选定一种食物,然后用英语及作画的方式对自己选定的食物进行描述,让学生比一比谁描述得最嗜罚能让其他同学很快猜出来。这种游戏看似简单,实则可以帮助学生发现英语的趣味性,也能让学生之间相互沟通感情,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课上与教师进行交流互动,教师要用英语如“good job”“great idea”“well done”等及时表扬学生,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一些英语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要给予耐心引导,鼓励他们对英语学习葆有信心和希望。

四、结束语

总之,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艺术性,着眼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时候也收获快乐。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鼓励学生放飞想象,要利用各种活动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提高课堂教学艺术范文3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艺术性

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认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会教,还要会导。那么“导”又该如何去“导”呢?叶先生认为“导”主要包含两个过程,首先是要会提问,其次是要会指点。教师要充分揣摩哪些课本知识点对学生来说是重难点,从而在这些知识点处向学生提问,并让学生进行思考回答,当学生思考不通的时候,教师应该给学生将这些难点问题讲述明白。可见,高水平的提问能充分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智力并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有古语“善教者,必善问”。

一、数学课堂提问的原则

1.提问的科学性原则

高中数学作为学生高中阶段的主干课程之一,其在内容的设置上知识点也比较多,同时重难点也较多,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发散思维等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时一定要注意问题的质量,充分保证问题对学生提高学习效率要有促进作用。这就需要教师在问题的设置上坚持做到科学性原则,科学性原则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首先是问题设计的科学,坚持科学的设计问题,这也是在源头上把好提问的质量关,做到问题“精”。教师在进行问题设计时应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揣摩课本的编写意图,综合考虑学生现阶段的认知特征、心理特征,从而以学科知识点为重点,对问题进行精心设计。同时问题要做到目的明确,价值高,问要问到关键点上,能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

其次是提问的方法要科学,我国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展开,使每个人都能学到基本的数学知识,但有的教师就喜欢拿着自己随意想出来的数学问题盯着那些成绩好的学生进行提问,忽略了其他同学的存在,这样就会使其他学生形成放松的习惯,而成绩好的学生也会因为时刻保持紧张而影响学习。

最后是问题的表述要科学,教师在提问时也应该考虑到问题该怎么问,如何问,把提问当作是一个艺术性较强的问题来对待,避免使用“是不是”、“对不对”等在学生看来极端无聊的语句,当然更不能用质问的口气来问学生,这样会使他们感觉教师不尊重他们,从而引起学生的反感,同时更要把握提问的量,有的教师时不时地飙出个问题,学生在课堂上忙于应付教师的问题,使提问的目的大打折扣,甚至影响学生上课的心情。

2.提问的导引性原则

在对学生进行提问后,若学生回答不上来或者是只有少数几个同学回答的上来,那么这就需要教师对相关知识点进行重点展开讲述,以问题为切入点,由浅入深,逐步引导学生对相关知识点形成初步的框架。学生对问题回答不上来,有的教师就会认为学生不用心,因而对学生缺乏耐心,在课堂上就对学生展开批评教育甚至是认为学生不中用等严重伤害学生自尊心的行为是需要及时更正的,学生对知识点掌握不牢,这是学生和教师双方的责任,教师不应该将责任完全劈头盖脸地扣在学生头上,这样的行为也是不负责任的表现。当学生回答不上的问题时,教师应该耐心地引导学生来对知识点进行回顾,利用这次机会,让这些知识点在学生脑海中形成深刻的印象。

二、如何提高提问的艺术性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教学互动的过程。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应该充分尊重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这一前提,适当地与之互动,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这个互动也需要有个“度”,要不然就会出现过犹不及的消极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来把握这个“度”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1.提问要能激发创造性思维,发展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在教学过程中也需要进行不断的创新,以满足现代高中生对新鲜事物的追求,这其中既要培养学生掌握高中数学的内容体系,也要培养学生掌握自主思考的技能,更要培养学生具有独立的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提问以及问题的回答过程中,都要确保问题的质量,坚持做到把课堂的提问时间均用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

2.提问要能引发疑惑,在疑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

提高课堂教学艺术范文4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教学;艺术性;形象因素;情感因素;审美因素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三大内容板块,无一不涉及到心理健康、道德、法律、国情等方面,又无一不具抽象思辨的特点和较强的理论色彩,表现在权利与义务、法律与秩序、认识国情等方面尤其明显。无疑,这些知识对社会阅历、知识水平、抽象思维能力等诸多方面尚有欠缺的初中生的学习来说,肯定会带来一定的困难,降低学习者的学习兴趣,造成学习效率的低下等后果。为尽量避免此种现象发生,并大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效率,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以艺术性的教学方法为指导,深度挖掘思想品德课程中的形象因素、情感因素和审美因素,帮助他们在美的感受中,逐渐产生对思想品德课程的学科之爱,进而在浓厚的兴趣与努力探究中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一、深挖教学中的形象因素,使课堂教学生动鲜活

形象性是教学艺术的三个主要特征之一。顺利而高效的进行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也需要充分利用与这一课程相关的各种形象性因素来活泼课堂气氛,使学生在具体、可感、可观的形象中,完成对课程的学习。

做到这一点,首先是深挖教材中的形象性因素。配合学生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并提升学习兴趣,教材在很多地方都提供了极具审美色彩的插图或者文字。例如,在“世界因生命而精彩”一节的第一目“多彩的生命构成了缤纷的世界”中,教材即提供了两幅名字分别为“万类霜天竟自由”和“干涸的世界”的精美插图,以极其鲜明而强烈的形象性对比引导学生深刻感受生命的美好并直指“珍爱生命”的主课题。插图后的“小草翠绿、树影婆娑、虫鸣鸟叫、人群喧闹、百花芳香”等形象化的文字描述,同样是基于此意图而进行的。如果教师能够抓住这一点,引领学生深入观察、领悟插图和文字背后的深刻涵义,对于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学习内容是极其有益的。其次是教学语言和教学方法、手段的形象性。前者,一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教师的教学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师的深入浅出地讲解与比喻、拟人等艺术手法的次第使用,会使学生因教师语言的形象性而提高对学习对象的兴趣与学习内容的理解、记忆和巩固;后者,如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小品表演等教学方法或者视频播放、PPT等教学手段的采取,会帮助学生在充分的感知、体验、思考与探索中,化抽象性知识的学习为动态性知识过程的展现,进而理解与内化所学。

二、深挖教学中的情感因素,使课堂富有感染力

情感性也是教学艺术的主要特征之一。情感的内隐性决定了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情感投入,无论是正能量的积聚还是负能量的积累,都会深刻影响到学生对这一课程的学习效果并课堂之外的行为。所以,教师要随时注意并调控自己的情绪,努力以积极饱满的教学姿态投入教学,以自己的积极情感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以自己努力向上的姿态引领学生努力向上的学习姿态、以自己的对学科浓厚的兴趣影响学生对学科的浓厚兴趣,最终促进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

在教师情感投入的同时,还要深挖教材内包含的情感因素。这样的情感因素多表现在文字的描述上,教师要多多引领学生仔细体会蕴含在这些文字背后的情感信息,以深刻理解所学。例如,教材在“我爱我家”一节描绘父爱与母爱时,所用文字即有“至深至纯、无私、永恒、无微不至、不求回报、温柔细腻、深沉严格”等词汇,教师要引领学生体会这些词语背后的深意,并反思或讲述每一个词语背后深藏着的与父母相关的故事。这种引领对于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并回报父母之爱,是非常有意义的。又如,教材在“网络上的人际交往”一节中有这样的文字,“一个有理想、有目标、有追求的人……不会把时间浪费在对自己无益的事情上”,“网络不是生活的全部,我们不应该成为网络的俘虏,而要做网络的主人”,其中饱含的对学生正确利用网络、远离网瘾的期待,与对学生网络生活的指导意味是非常明显的。

三、深挖教学中的审美因素,使学生在感受美的过程中开展学习

“美是道德上善的象征”(康德语),也是教学艺术的追求,而思想品德学科之美在教材中是无处不在的“永恒的喜悦”(济慈语)。因此,追求思想品德学科教学上的美是师生双方共同的追求。仅以“我知我师,我爱我师”一节为例,我们即可以发现其诸多美。例如,语言的简约美,如对教师职业价值的论述,“老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是老师,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帮助我们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老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例如,图片的形象美,如在以简洁的语言阐述完教师对学生成长的作用后,即附上两张名为“老师,您辛苦了”的图片,便于学生调动自身经验直观感受师恩之美;又例如,来自谚语或名言的哲理之美,如在讲述师恩之爱时,教材即附上一条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名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等等。教学过程中,教师及时引导学生善于发现、体悟个中之美,既会降低讲解的难度,对于学生浓厚学科兴趣,理解与掌握相关知识、概念、原理等,也是非常有益的。

提高课堂教学艺术范文5

【关键词】高中数学;合作学习;师生关系

【中图分类号】G633.26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3)10-0034-01

合作学习与传统教学有着许多质的不同,只有教师在高中数学教学实践中加以灵活运用,才能形成有效的合作学习,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益。我认为要有效地进行合作学习,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学生之间的互动合作

由于先天的因素,学生中存在着差异,但学生之间的差异未必是坏事,只要树立正确的办学思想和学生观,差异就是一种可供开发利用的教育资源。每一个教师都应该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长处和不足,人的智能、个性、才干是多样的,只有既善待自我又欣赏别人,既知己又知人,才能发挥出最大的团队学习成效。教师应鼓励学生自发地组成数学小组,组内共订计划,互相督促、互相帮助,合作探究。

在教学活动中,如果遇到短时间内个人无法完成的操作活动,学生可以依靠集体的力量进行解决。比如,在教学“统计的初步认识”时,教师播放了一分钟内经过校门口的各种车辆的录像,让学生数一下各种车辆的数目,学生要求教师再放一遍录像,因为车辆太多,速度又快,学生数不过来。教师又放一遍,学生还没有数清楚,这时,教师说:“想想办法。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一些小组就开始商量,分工合作,在小组内,有数轿车数目的;有数公共汽车数目的;还有数面包车、大卡车等数目的。又放一遍录像后,学生顺利地完成了统计任务。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合作学习不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合作意识,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合作热情,提高了学生的合作效率。

二、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采用相应的策略:可以先明确分工再合作,使每个成员都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既快又好地完成任务。可以先独立思考,再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要能听出别人发言的重点,对别人的发言做出判断,有自己的见解,最后形成集体的意见。这样就保证了每个人都能有思考的机会和时间,在参与合作学习中,引导学生学会反复琢磨、体会,善于倾听同学意见,不随意打断别人发言,提供学生发表不同见解的空间,以达到相互启迪、帮助的功效,培养学生在小组内主动参与的勇气,能体会他人的情感,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

三、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合作学习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但也必须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在学生合作学习时,教师要从讲台走到学生中间来,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参与学生的讨论,获得有关信息,为有效调控做好充分的准备。合作学习结束以后,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让学生反馈合作学习的信息,再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进行有效指导。

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一些条件,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践之中,加强数学教学的实践性。教学中要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自行设计实施方案,运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充当小老师,让学生到讲台上,代替教师完成一些他们能够做到的事。如:分析解题思路,总结解题方法与经验,评讲同学表演的内容,组织全班学生对各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等等,这些都是促使学生参与合作教学的有效方法。

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将性格内向型与活泼好动型的同学组合,其目的是通过活泼善言的同学带动少言寡语的同学积极发言,活跃讨论气氛,进而促进他们讨论交流的积极性。教师将不同知识水平的同学组合在一起,在小组学习中对同一问题各抒己见,充分说明自己的所思所想,深刻阐述自己的观点和方法,坦诚表达自己的认识,这样就能加深成员之间的交流和了解,他们经过的互相补充、互相帮助、互相支持、互相学习,能增强组内合作的意识,减弱一部分成员的自卑感,一个生机盎然、富有活力的学习小组就会展现在我们眼前。

教师还要加强对小组各成员的培训,明确每个成员的职责,告诉学生在组内交流时,要善于表达自己的看法、提出不同意见、倾听别人陈述、询问不明白的问题,从而达到寻求、探讨解决问题的目的。教师要明确合作学习不仅仅是成立学习小组,而是要学生一起参与学习、组织训练、逐步引导,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循序渐进地让学生掌握合作学习的方法。

四、在合作学习活动中应处理好的关系

我们在组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时,应处进好各种关系,特别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1.师生关系。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必须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和思考,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同时,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也不能忽视,要求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新颖多变的学习活动,并在活动内容,活动目的,成员组织等方面加以调控。

2.群体和个体的关系。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作为群体学习模式,要充分利用个体的学习资源和学习优势,形成全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首先要考虑到个体素质的差异,通过合作、互补的学习形式,增加活动的信息量,达到学生个体之间相互帮助,共同提高的目的。其次要调动和发挥群体合力的作用,促进学生在思想和学习等方面的积极竞争,形成催人奋发向上的凝聚力,保证学生自由地发展。

提高课堂教学艺术范文6

【关键词】高中数学 课堂教学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6-0175-01

在素质教育深入发展的今天,国家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家长和老师都要求学生全面发展,国家也加快了教学改革的步伐,从传统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推动现代化教育体系的形成,与国际教育模式接轨。高中数学学习对学生至关重要,关系到学生的高考成绩和前途,因此,高中数学教学必须改革现在教学模式,坚持现代化教学理念,多种措施辅助教学,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成绩,确保高中数学教学稳步有序的发展。

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意义?当今时代,传统模式的应试教育(即为应付考试而设的课程和教育方式,只追求升学率,与社会的发展需要不符)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也不符合我国现代化的教育理念。因此,国家提出了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改变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模式,实现教育事业的现代化,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提高我国人才的整体素质,培养实践能力强且专业素质高的人才,让他们为我国的经济建设作出最大的贡献。

什么是有效教学?有效教学即教师精心备课,充分利用各种有助于教学的资源,了解不同学生的特点,充分的发挥个人的能力,调动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用最少的时间和精力,取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高中有效性教学是指,教师应该按照《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以高中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作为指导,运用数学哲学和数学方法论中的高效数学教学原则,以学生为本,既要关心学生知识的学习还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侧重锻炼学生用数学的思维思考问题,具备应用数学的意识。教师还要熟练使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掌握各种新技术,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模式教学,实现有效的高中数学教学。

影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主要因素有:(一)教师方面高中的数学教师应具备较强的时间效率观念,既提高自己的教学效率,也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质量,从而提高高中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师要提前制定好自己的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教师还应努力提高课堂互动效果,及时反馈课堂信息。(二)高中生方面的因素高中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在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方面都起着关键作用,因此,培养高中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很关键。(三)高中数学课程教学的规划也会在一定方面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率。

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如何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能为工作在一线的高中数学教师提供有效的建议和指导,减轻教师和学生的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教师做好课前准备

教师需要提前精研教材,深刻了解教材重难点,研究教材中每个活动内容及活动的内涵,做好备课内容,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要提前掌握每个学生的情况,尽量照顾到每一个学生,课堂上不浪费一分钟,在有限的40分钟内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和学生们做好互动,了解学生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向课堂40分钟要效率。

二、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掌握知识和获取技能的主要动因是良好的情境”,《高中数学课标》中也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因此,营造一个合理有趣的课堂气氛有助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教师可在课堂上组织多种形式的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进入主题,既能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也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可把课堂上的数学问题设计成不同的情境,组织学生自由讨论,让学生开发自己的智力,针对问题自由发挥,积极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不要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要让学生喜欢上你的课堂,享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并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教师还要不失时机的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讲完一个例题后让学生自己思考,真正使学生做到举一反三,扩展学生的思维,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学生数学知识点的理解。

教师可以设计有趣的课前活动,将学生引入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提高学生自觉学习的能力,有效的课前导入既能帮助学生复习之前学过的知识,还能引入新的教学内容,以优化学生的数学知识结构。

三、教学方法的改进

好的教学方法对于课堂教学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不能只是是死板的“教”学生,而是要引导学生,使学生不断的发散思维并发挥想象力,尽量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归纳总结知识点。教师应利用现代技术辅助教学,如多媒体等,使授课更生动形象。教师的教学方法要照顾到每一个学生,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重视学生课堂学习效果

教师首先要对自己的教学负责,一定要了解学生的课堂掌握效果。因此,布置课堂及课后练习是一个比较有效的方法,主要还是要提高学生的课堂练习效果。课堂练习也是教学环节中的重要部分,是衡量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熟练应用能力标准。因此,教师在课堂及课后练习的选择上也要是做足功课:习题要有目的性,课堂及时练习,习题也要有层次性(由易到难,还要多样化)。根据学生课堂及课后功课完成情况,教师对学生掌握知识情况有所了解,及时解决学生出现的问题。

总之,教师要全面的了解每一个学生,因材施教,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方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更好的配合教师教学,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提高数学成绩,最终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董向阳.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研究[J].考试周刊,201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