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现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国民经济现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国民经济现状

国民经济现状范文1

关键词:民营经济;现状;问题;对策

一、民营经济的发展现状

首先,民营经济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拉动十分有力,个体私营经济主体的数量逐年增长。截至2012年底,我国个体私营经济主体数量逾5000万户。其中,个体工商户户数达4059.27万户;私营企业达1085.72万户。如图1-1是从2007年到2012年的个体私营企业户数统计图:

其次,民营经济吸纳就业主渠道作用更加凸显。截止2012年底,我国个体私营企业从业人员总数超过2.2亿人,较2007年底的1.4亿人增加8000万人,年均增加1600万人,年均增速超过10%。民营经济提供了近80%的城镇就业岗位,已经成为我国吸纳和扩大社会就业的主要渠道。

二、存在的问题

(一)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目前民营企业发展的融资渠道不畅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间接融资渠道受阻。我国的银行普遍存在着对民营企业“惜贷”甚至“恐贷”心理的问题。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和传统意识的影响,金融部门对民营企业还是避而远之。二是直接融资渠道狭窄。由于目前全国性的资本市场主要服务于国有企业,而面向广大的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空间相对狭小,而且市场进入门槛过高。

(二)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政策限制性强。目前,我国民营企业的投资行业主要集中在房地产、住宿餐饮、制造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等一般竞争领域,而在其他重要领域基本上还是国有资本的天下。造成这些状况的原因除了一些客观原因外,民间投资缺乏法律上的平等保护、经济上的平等竞争与其他所有制企业在投资审批、土地、外贸、财税扶持方面待遇的公平化是主要原因。

(三)民营企业选择的产业层次较低,市场竞争力不强。从整体看,民营企业已覆盖了国民经济绝大部分行业,其中制造业、商业民营企业的户数和就业人数最多。从民营企业的产业分布看,民营企业主要集中在第二、第三产业,重点以制造业和商业为主。从地区分布上看,民营企业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入围企业数量很少。

(四)民营企业人员组成总体文化层次较低,素质较差。从民营企业的人员总体状况看,一是人员素质不高。大专以上学历者偏少。特别是有些企业“老板”的综合素质不高。二是缺少人才。尤以技术、管理人才最为急缺。高素质人才不愿到民企工作。近年到民营企业工作的大学生人数虽然有所上升,但仍不容乐观。

三、对策研究

(一)完善金融企业信贷管理机制。为满足民营企业合理的资金需求,各商业银行和信用社具体来说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快金融机构自身改革,转变经营态度,变歧视民营企业为重视民营企业,加强与民营企业的信息互动,扩大对民营企业贷款融资服务;二是建立向民营企业发放贷款的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和银企合作的直接信息渠道,健全民营企业融资及信用档案,强化金融内部监管,确保资金投放合理;三是对大企业和民营企业贷款融资一视同仁,通过提高效率降低为民营企业融资的成本,尽可能控制民营企业贷款利率上浮幅度,减轻民营企业还贷压力。

(二)建立更加公正的法律环境。公正的法律环境不但是社会安定所需要,也是经济发展所需要。企业家需要法律的保护,合同需要执行,违约要有制裁。社会中最需要保护的是农民,他们的财产得不到保护,或者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要付出极大的代价,从此可以看到保护私有财产的迫切性。要完善对财产的保护,不但要有政府的努力,也要有国际国内各方面的配合,而且需要较长的一段时间,才能消除过去发生过的对私有财产的多次侵犯的影响。

(三)依靠科技进步,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必须加大科技投入,促进技术创新,大力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开发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关键技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民营企业更应更新观念,尽快树立国际化经营与竞争的意识,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来实现技术发展的跨越。

(四)提升民营企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民营企业不论是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还是一般员工都需要有较高素质,不仅学历层次要高,而且在经营思想、职业道德等综合素质都要到达一定的水平。这就需要民营企业人员在平时要加强自身学习,而且要有组织地定期进行企业人员培训。民营企业经营者也应不断加强学习,提高宏观决策能力,优化资本运营能力,强化企业管理力。

参考文献:

国民经济现状范文2

1.国内对民营银行界定

国内学者对于民营银行的概念界定主要集中于产权结构论、资产结构论和公司治理结构论三个方面,其中产权结构论是基于所有权的角度,在银行股权结构中,只要民营资本占多数比的银行就是民营银行,强调民营银行主要是由民间资本控股;资产结构论是基于资金的配给方面的角度,即以资金流向是否进入民营企业为标准,即资金配置是服务于民营企业的银行是民营银行;公司治理结构论是基于公司治理结构角度,具备现代公司治理机制、产权明晰、自主经营的银行就是民营银行,强调民营银行应用市场化的经营机制。

本文综合多角度对民营银行分析界定,认为我国的民营银行是指民营资本主要控股,具有现代公司治理结构和不受政府干预的市场化的运营机制,并且股东具有相应的经营权责。

2.民营银行经营特点

民营银行本质特点即资本构成民营化;股权结构作为公司治理基础,对于提供良好稳定的内部环境尤为重要;前期多民营银行的资本构成全部是民间资本,股权结构较稳定,企业资金稳定,盈利能力较强。

公司治理法制化是民营银行实现经营管理市场化的基础;民营银行所面临的经营风险和金融风险相对较高,加大投入制度设计,实现公司治理法治化最终达到符合公司健康运营并且维持公司稳定发展的公司治理机制的目标。

经营管理市场化是民营银行的最突出特点,所有权和经营权的统一是衡量真正的民营银行的标准;市场定位差异化是民营银行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才能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银行业占据一席之地。

二、中国民营银行的发展现状

1.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开始于1996年1月第一家由民营资本控股的民生股份制商业银行成立,视为国家向民营资本开放银行业的一个重要信号。之后中国银监会以风险为由暂置了长城金融研究所提出的设立五家民营银行的建议。浙江在城市发展中成为民营银行的发源地,伴随成立第一家民营银行民营银行并于2006年城市信用社改组成立三家民营银行之后,民营银行成为浙江金融行业的新兴力量。

第二阶段发生于2007年1月中国银监会了《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首次允许符合条件的非金融机构法人和自然人投资入股村镇银行,这个条款对于推动民营银行的设立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之而来国务院与银监会通过相关文件逐渐放宽银行业资金准入门槛使得民营资本纷纷顺势流入村镇银行。

从2013年6月国务院常务会议上首次对发展民营银行提出政策支持之后,一系列政府支持政策接踵而至,推动了民营银行的设立和发展。2014年3月,真正意义上由民营资本发起设立的首批五家试点银行开始经营;2015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银监会文件,鼓励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以自有资金投资设立银行业等金融机构,标志民营银行发展从此进入常态;同年第二批试点银行已有超过40家递交申请,截止2017年6月已有17家民营银行获准筹建。

2.宏观环境分析

在如今“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民营银行符合时代的发展。”经济新常态”下鼓励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银行业也作为金融服务行业蒸蒸日上。而民营资本进入银行业能够推动多元金融主体的构建,为市场带来活力,增强银行业整体的竞争力。并且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之所以要发展民营银行,是因为其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村经济问题,对推?M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即不断缩小城乡差距有重要作用。

我国国有企业一直以来在市场上具有绝对优势,同时存在强势政府行为。政策性干预是影响金融市场的一个重要因素,政企不分是大型商业银行存在的非常严重的问题,所以促进银行业金融改革需要探索解决这一问题,民营银行的发展正是这场改革中的一部分。同时除了市场体制,我国有关金融的法规和细则的法律制度也需要完善,否则缺乏法律保障会阻碍民营银行发展。

信用环境是影响民营银行发展的一项重要因素。一般来说,新兴经济体金融市场都具有市场中充斥国家信用的特征,这带来的问题就是由国家信用衍生出的道德风险对金融机构个体荣誉和社会道德风险都具有不利影响。银行受到国家过度的干预会导致银行业不健康发展,缺乏对风险应有的防范和控制。所以银行应当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来降低道德风险。

近年来金融行业和互联网的融合日益改变人们生活方式和行为。其中互联网金融开展的业务大致可分为结算业务、小额贷款业务、销售基金产品、构建投融资的信息平台。得益于技术的发展,互联网金融能够解决信息不对称等一系列问题,其发展进一步的推动了民营银行的发展。

3.存在问题

除了外部环境对民营银行发展的影响外,从民营银行自身来看,和其他性质的银行还存在一定差距,竞争还处于弱势地位,深入分析发现民营银行自身存在问题如下:

(1)资金成本偏高

首先,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为银行业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挑战,使银行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关键是互联网金融开启了小额金融领域的市场抢夺,中小微企业和个人市场也是与民营银行的主要市场目标,所以,民营企业生存空间受到挤压,并且在竞争中无形提升经营成本,负担加重。其次,低息揽储已经成为过去式,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对民营企业的作用也是有利有弊,民营银行可以通过制定差异化利率来吸收存储,但由于网点数量和市场信任度等劣势使得民营银行必然要提高存款利率来吸收存储,从而提高了资金成本。最后,和国有商业银行相比,民营银行由于其资金来源主要是民间资本缺乏安全保障、其目标客户是小微主体缺乏稳定性等问题存在较大风险隐患,所以民营银行必须在风险管理上加大投入提升民众信心,对风险管理的投入也就造成了管理成本的提高。

(2)业务和经营范围受限

虽然已有政策开始鼓励发展民营银行,同时对民营银行的要求也非常严格。比如民营银行的业务规模不能超过一定的资产限额,经营范围也被规定网点不能随便设立,只能在特定的区域内经营等等。对民营银行的诸多限制都是对民营银行的运营管理提出挑战,民营企业需要依靠特色化经营逐步打开困局,然而从长远来看,这也是会限制民营企业发展的又一因素。

(3)特殊风险较多

首先是经营风险,这主要是由民营银行起步晚缺乏经验和为追求高利润可能存在的违规经营造成的。其次是流动性风险,这是由源头民营资本的不稳定性和利率市场化背景下保证吸储能力造成的。最后是信用风险,这是由民营银行自身的信用风险和我国目前信用体系不完善造成的。

三、中国民营银行发展前景探讨

1.前景展望

市场经济体制的健全和发展以及政策一直推动民营银行的发展;同时民营银行由其特点,作为我国金融体制补充,打破国有商业银行的垄断,促进我国金融机构多元化发展;并且其设立对于推进金融市场公平竞争、促进改革有重要意义;民营资本进入银行业对于双方都有促进作用,并能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同时民营银行发展仍面临挑战,在数量增多和规模扩大的未来迫切需要克服自身经营发展不足。可以预见在于与欧美经济发达国家相较,机构数量和经营规模都尚处萌芽状态,未来还有广阔发展空间。

2.发展路径分析

减少金融抑制,建立稳定的金融运行环境。民营银行的发展离不开经济发展的大环境。首先是建立规范的准入退出机制,这对于民营银行和其目标客户都具有保护作用。其次是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可以通过加快利率市场化步伐、落实存款保险制度和建立新的利率形成机制来实现。最后是完善社会信用体系,这需要注重顶层设计、引入社会资源和加强信用宣传从而调动全民参与积极性。

国民经济现状范文3

 

关键词:环境侵权 民事责任 制度完善

        1 我国环境侵权民事责任制度的现状

        在我国,有关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的法律制度主要分散于《民法通则》、环境基本法与单行法之中,此外,民事程序法中亦有规定。

        1986年的《民法通则》对各种侵权行为的民事责任作了原则规定,其中第124条、第107条、第134条、第123条、第130条、第83条等都与环境污染侵权责任有关。

        在环境法中,我国环境污染侵权责任的法律规范相当丰富,1989年的《环境保护法》第41条、第42条之规定:1982年通过,1999年修订的《海洋环境保护法》第90条,第92条,此外,1984年通过、1996年修订的《水污染防治法》,1987年通过、1995年、2000年两次修订的《大气污染防治法》,以及1995年通过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和1996年通过的《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也基本上作了与《环境保护法》相似的规定。在自然资源保护法方面,《森林法》、《草原法》、《土地保护法》中也有相关规定。在民事程序法方面的主要规定有:我国1991年《民事诉讼法》第54、55条规定了当事人一方人数众多的共同诉讼同样适用于环境侵权的民事诉讼。最高人民法院于1992年的《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2002年4月1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4条第3项之规定。

        2 对现有环境侵权民事责任制度的评价

        2.1 可取之处

        第一,民事基本法、环境基本法、环境单行法和民事程序法等有关法律对环境侵权民事责任作了不同层次的规定,可以说,我国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的法律依据已经比较严密了,环境侵权民事责任制度体系已基本形成。

        第二,无过错责任原则规定的比较彻底,不论是作为民事基本法的《民法通则》,还是作为环境基本法的《环境保护法》,抑或各环境单行法,都贯彻了无过错责任的立法原则。

        第三,鉴于环境侵权的复杂性,环境基本法对环境污染侵权的诉讼时效作了有别于普通诉讼时效的特别规定,其诉讼时效比普通诉讼时效长1年。

        第四,对环境污染侵权的责任方式,不仅规定了事后补救性质的损害赔偿,也规定了事前预防性质的侵害排除,且两者可以合并适用,避免了德国、日本等国家对损害赔偿与侵害排除割裂开来。

        2.2 缺陷与不足

        第一,关于环境侵权的构成,《民法通则》的规定与《环境保护法》的规定不协调,根据《民法通则》第124条的规定,环境污染侵权须以“违反国家保护环境防止污染的规定”为前提,而《环境保护法》及各单行法的规定并无此要求。

        第二,关于举证责任转移,因果关系推定规则,立法上没有做出规定。

        第三,关于损害赔偿范围与责任承担的方式方面,立法上对环境污染侵权精神损害赔偿未作规定,实践中对因环境污染侵权造成的精神损害,法院一般也不认定,这与国际人权保护运动,环境保护潮流不相符合,对受害人来说也不公平。

        最后,关于受害人救济的途径和保障也存在明显不足。

        3 环境侵权民事责任制度的建议

        3.1 环境侵权的构成要件方面

        3.1.1 删除环境侵权以“违法性”为前提之规定”我国《民法通则》在规定环境污染侵权实行无过错责任原则的同时,又明文规定以“违反国家保护环境防止污染的规定”作为加害人承担损害赔偿责任的前提。为此,在今后制定民法典时应当删除《民法通则》第124条关于“违反国家保护环境防止污染的规定”这一前提和要件。

国民经济现状范文4

今年以来,工业经济总体形势呈现增速放缓的趋势,其中消费品工业运行态势平稳,装备制造业、原材料工业呈现出明显调整特征,电子制造业受外需萎缩影响波动较大,部分行业下行压力加大,企业效益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滑。其中工业经济运行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工业生产形势总体稳定,但下行压力加大。从目前国内工业生产的总体形势来看,由于国内工业产品需求波动较小,因此工业生产的总体形势也呈现较为稳定的状态,但是受到出口贸易的影响,下行压力增大。

2.企业运行状况良好,业绩稳中有升。国内工业企业在产品生产制造、销售流通环节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工业企业的运行状况良好,其业绩处于稳中有升的局面,对工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工业产品价格呈现逐步回落的态势。由于国内工业企业竞争日益激烈,许多工业企业为了争夺更多的市场份额,工业产品价格下降成为了竞争的手段,工业产品价格逐步回落成为了必然的发展态势。

4.工业品出口增速保持稳定状态。虽然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出口贸易的增速有所放缓,但是考虑到我国工业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工业产品出口增速目前保持了较为稳定的状态。

二、工业经济对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分析

考虑到工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较多,目前工业经济的发展对国民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工业经济繁荣,则会带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工业经济低迷,则会拖累国民经济发展。目前来看,工业经济对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工业经济提升了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从目前工业经济所占比重来看,工业经济占国民经济的比例越来越高,工业经济的发展质量和水平对国民经济产生的影响日益强烈。从工业经济所占GDP总额来看,工业经济对提升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工业经济带动了周边行业的发展,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工业经济的发展不只是某个行业的发展,而是与工业周边多个行业的发展,工业经济的繁荣,必将给国民经济提供有力的支撑,将会对实体经济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从目前工业经济的增长来看,对周边行业的带动是非常明显的。

3.工业经济发展为国民经济提供了手段保证。工业经济在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宝贵的发展经验,工业经济属于实体经济的一种,对国民经济形成了有力的支撑,保证了国民经济能够减少泡沫,提高整体发展质量。所以,工业经济发展为国民经济提供了手段保证,提升了国民经济发展质量。

三、工业经济的未来走势预测及分析

考虑到工业经济的发展现状以及对国民经济的促进及其现实特点,随着工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工业经济在未来将朝着以下几个方向快速发展:

1.工业经济将成为实体经济的主要发展形式。由于工业经济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经济在实体经济领域所产生的效益日益增加,在这种局面下,工业经济势必成为实体经济的重要发展形式,并对实体经济的发展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所以,未来工业经济将会演变成实体经济的主要发展形式。

2.工业经济所占的比重将逐步加大。从目前工业经济占国民经济的比重来看,工业经济已经逐渐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领头羊,对国民经济的作用日益突出。基于这一发展现状,在工业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的趋势下,工业经济占据国民经济的比重将进一步加大,其主体地位将更加突出。

3.工业经济对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将会越来越强。考虑到工业经济的现实发展特点以及产业优势,工业经济对国民经济的推动和促进作用是比较明显的。基于这一认识,在未来的发展中,只要工业经济不发生较大的波动,国民经济结构不发生较大的变化和调整,工业经济对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将会越来越强。

四、结论

国民经济现状范文5

关键词:体育产业;国民经济;问题;关系;影响

一、我国体育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体育产业市场多元化开发不够。体育产业包括生产和销售体育器材、体育设备等,还有体育表演、体育场馆的经营,更重要的是体育产业化能通过自身提供的服务带动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体育产业的经营效果不理想,主要是因为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方面存在问题。我国体育产业的消费市场较为广阔,有一部分相关产业获得了全面发展,但是很多产业还亟待挖掘潜力。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体育产业为国民经济带来的利益是很少的,但是,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前景是广阔的,在第三产业中的位置越来越重要。

2.我国体育产业整体规模较小。体育产业最为发达的美国,年产值在上世纪80年代的的时候已经达到600多亿美元,但是我国的体育产业年产值在90年代还只有175亿美元,差距非常大。我国体育产业规模较小主要是因为我国经济发展落后,与体育产业相关的管理体制还不健全。

3.与体育相关的产业潜能未挖掘出来。体育产业带来的利益大部分是无形资产,且这方面带来的利润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高。我国体育产业化过程中,比较重视体育本身的发展,但是对体育相关的产业关注的不够,特别是对体育产业中的无形资产挖掘的不够。这些无形资产与体育产业相关,比如体育各种赛事的会徽、冠名权等,对相关的协会、俱乐部的标志开发的不够。

4.国家政策对体育产业的管理与调控力度不够。我国体育产业与教育、文化事业相比,在国家政策方面几乎享受不到优惠政策。在知名企业方面,对发达国家相比,处于弱势。对一些国际性的体育竞赛活动,出现规划不合理、重复建设等现象。另外,我国体育产业缺乏高级管理人才,体育产业现有的经营管理人员大都是待业下岗人员与退役的运动员、教练员,他们在体育方面的才能是非常突出的,但是在经营管理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

二、体育产业与国民经济的关系

1国民经济为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体育产业的发展要以经济提供的资金作为基础,体育产业的发展要修建大量的体育场馆,而这些体育场馆的修建需要大量的资金作为后盾,这就需要国家直接的经济补贴或者政府的优惠政策支持,因此,国民经济是体育产业的基础。体育产业的投资力度和消费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由于投资观念的影响,我国的体育产业投资主要依靠的是国家投资,但国家对体育产业的投资很有限。

2国民经济的发展制约着体育产业的发展。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体育产业发展的规模,现代体育运动竞赛比如世界杯、奥运会等耗资比较大,规模大,要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做后盾,体育竞赛又有很大的商业价值,能推动国民经济的大力发展。国家的经济发展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才有时间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

3.体育产业的发展促进国民经济的增长。体育产业的发展能够促进国民经济的增长,主要因为,体育产业中健身娱乐业的发展能改善劳动者素质,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劳动生产率要比一般的人高的多。体育竞赛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利润,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

三、体育产业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影响

1体育产业的发展能为社会增加就业机会。一个国家经济的真正发展,既要看国民生产总值是否持续增长外,还要看社会就业情况。在判断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时,要看体育产业对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的推动作用,又要看体育产业为社会提供了多少就业机会。体育产业是能提供多种就业机会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发达国家,就业成为社会主要问题时,体育产业就会发挥自身优势,增加就业机会。体育产业能够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发展,又能带动相关产业机械、电子、保险、广告等的发展,给社会增加较多的就业机会。我国体育产业中的体育用品制造业需要大量的人员,增加了众多的就业岗位。体育产业属于第三产业,直接增加社会就业岗位。比如投资兴办的深圳观澜湖高尔夫球会与乡村俱乐部,提供两千多人的就业岗位,也吸引了外商的投资。北京超过五百家的健身中心解决了近十万人的就业问题。

2体育产业能带来强大的社会效应,成为第三产业的支柱产业。体育产业涉及的范围比较广,影响力也较大,能为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注入新鲜活力,发展成为第三产业中的支柱型产业。这是因为,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高,体育产业带来的利润增长较快。另外,体育方面的消费在不断地增长,我国居民在体育方面的消费支出一直在增长,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3体育产业的发展能拉动消费市场,刺激经济增长。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地提升,解决温饱后,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健康是革命的本钱”、“没有健康的体魄,一切都免谈。”根据一些健身娱乐场的调查显示,每年参与体育健身的人都呈增长趋势,增长的原因在于人们健康意识的转变,人们不只关注身体有没有病,而是平时就参与强身健体,这种观念必会推动体育经济的发展。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体育消费也会越来越高,从而促进国民经济的增长。消费结构的变化来自于需求结构的变化,我国居民的消费结构变化促进了体育消费的发展,发展前景较为广阔。

4.体育产业发展推动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在体育产业较为发达的国家,体育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政府能从体育产业的产值中收取较为丰厚的税收。目前,我国的体育服务业市场已经初具规模,从事健身娱乐业、体育产业经营机构越来越多,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必会推动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

参考文献:

[1]范惠玲.浅析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及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商场现代化》,200709

国民经济现状范文6

关键词:房地产经济;国民经济增长;作用研究近几年,中国的房地产行业发展可谓是越来越好,从一线城市逐渐过渡到二、三线,甚至是经济发展状况更低一层的城市,都对地产经济陷入了狂热,国民的注意力都被集中在房地产上,因此衍生

出的其他产业也逐渐发展起来,国家GDP不断增长,国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但在此之外,房地产行业也对某些行业的发展造成了阻碍,本文具体讨论房地产经济当前的发展现状以及对社会产生的影响。

一、当前中国的房地产经济发展现状

近几年国内房地产行业的发展趋于成熟,同时带动了周边相关产业的发展。比如建筑业,电力行业,水利行业,房屋咨询服务等等,这些行业的发展都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岗位,为就业问题的解决出了一份力。同时,新行业的产生,又刺激了经济市场的发展,百姓的消费水平也逐渐提高。但在另一方面,自从房地产行业发展起来以后,由于这个行业的暴利性,使得许许多多的商人将资金都投入进去,而大量资本的注入又导致行业发展得更为迅猛,虽然在短时间内房地产经济发展势头良好,但是对于某些行业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土地资源把握在房地产商人的手中,使得他们为了利益哄抬房价,老百姓买不起房,导致经济不发达地区大片住宅楼卖不出去,产生经济泡沫。但还是会有许多的地方政府为了自身政绩,将大片土地卖出,却并不关心工程后续发展,这些行为都会破坏整个经济市场的稳定性,长此以往,势必会对百姓的日常生活造成影响。

二、房地产经济对国民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

1.促进相关产业发展。我们可以从当前房地产经济的发展态势中看出,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带动了相当多的与房地产有关的行业发展。例如建筑业,无论是商品楼还是居民住宅,都离不开设计师的设计,所以大量的房地产工程会为设计院和设计师带来工作;房屋的建筑离不开工人的劳动,大量的施工队为劳务市场的人力资源带来了工作,此外,建筑的供暖、供水、供电等等,都为相关的部门带来工作,促进了这些行业的发展。2.解决了大城市的住房问题。大城市的经济发展与普通城市之间的经济水平发展情况不同,相比较来说,大城市的经济水平要高。目前我国有非常多的外来务工人员涌入大城市寻找工作机会,同时每年有大量的毕业生到一线城市发展,这些新增加的人口为城市的住房带来极大的压力,而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种压力,无论是租房还是贷款买房,稳定的住处让在本地工作的人有休息安置的地方,让他们能够更加安心的工作。3.缓解就业压力。当前社会的就业问题非常严重,每年都有大量的毕业生找不到工作而在家待业,这些待业人员中有一部分人具有不稳定性,长时间的无业可能会对社会安全造成一定的问题。而近年来房地产行业与相关企业都得到了发展,随着规模的扩大,工作岗位逐渐增多,大量的待业人员找到工作,有了经济收入,社会变得稳定,经济也得到了长远发展。

三、房地产经济对国民经济增长的消极作用

1.房地产经济泡沫。房地产行业发展起来后,有许多其他行业的商人受到高额利润的吸引,纷纷将资金也投入到了这个行业,但是大量的建筑建设起来之后,由于房价太高或者是当地经济水平不够等等原因,许多的建筑空置,甚至有许多的工程烂尾,但是在这种环境下,房地产行业仍然热度不减,仍然有非常多的人进入这个行业。20世纪日本曾经就出现过与我国目前极为相似的经济状况,房价哄抬的极高最终导致资金断裂,国民经济崩溃,出现了“失去的二十年”。当前我国的房地产行业正处在发展极为迅速的局面,但如果不能及时刹车,很可能会出现经济崩溃的状况。2.工业发展凋敝。当大笔资金进入房地产行业时,必定有其他的产业会受到消极影响,而我国当前的状况就是工业发展受到了阻滞。近几年经常会听到很多小型企业的老板说“生意不好做”,特别是小型化工企业,不断有倒闭破产的消息发生。国家的大型化工企业因为受到国家的扶持还勉强能够继续维持,但长此以往,经济沿着畸形的路线发展下去,势必会给国家带来极为不好的影响。3.经济市场紊乱偏向化的经济市场使得资金向房地产倾斜,许多其他的民生行业受到影响而破产关停,长此以往,国民经济发展不平衡,国民经济发展环境紊乱,百姓的生活受到影响,势必会阻滞国家经济的发展。

四、结束语

房地产经济的发展本是国民经济的一部分,发展的好,会使经济市场更加活跃,维护了社会的稳定,让国民经济长足平稳发展。当前我国的房地产经济发展势头非常足,带动了许多相关企业的发展,为社会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缓解了城市住房压力,这是它对国民经济的正面影响。但是当前我国房地产行业发展太过火热,已经超出了它本应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所以为了维护整个经济市场的稳定,国家应该出台相应的措施,让房地产行业重回应有的轨道,让市场重回平衡状态,促进各行各业全面发展。国民经济的增长离不开任何一个行业,将重心放在房地产行业上是非常危险的,希望国家对待每一个行业都有扶持和控制的措施,使经济能够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彦,姜莹莹.房地产经济对中国国民经济增长的作用研究[J].中国房地产业,2015,(9):217.

[2]郗曼.房地产经济对中国国民经济增长的作用研究[J].商,2015,(24):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