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实验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物理实验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物理实验方案

初中物理实验方案范文1

关键词:初中物理;动手能力;自制道具;物理实验

初中物理教学是学生接触物理知识的起步阶段,新课程改革重点强调要在物理教学中培养与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探索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而其中物理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理论结合实践能力的重要内容设置。传统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一直以来未能很好地发挥其在物理教学中所应起到的重要作用,物理实验教学在方法创新、挖掘学生思维潜力方面存在着诸多制约因素,使得物理实验教学流于形式。传统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大多占据主导位置,学生按照教师所设置的实验步骤和实验方法进行“复制式”或“效仿式”实验操作,学生的实验能力培养局限于观察和测量,对实验仪器的构造、安装、调试以及材料和实验方法选择方面都缺少系统的认知。这就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物理思维能力的发展,不能适应现代素质教育观的要求,因此,我们要革新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方法,从实践教学来探索其创新教学方法,以提高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整体水平。

一、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开放部分物理实验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在实验教学中要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实验教学观念。一方面,改变被动式和纯演示性的实验教学方法,传统实验教学存在的一大弊端是为了迎合应试教育的试题设置,而忽视了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和自主探索思维能力的开发。要改变传统实验教学的弊端,教师需要在备课的基础上创新实验教学开展步骤,以问题式引导和增设探索式延伸问题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积极思考、自主探索。在演示实验中培养学生对物理实验器材及其组装方式的深刻认知,在探索式问题设置上从多个视角来解决实验问题,灵活地运用物理理论知识来解决问题。另一方面,在实验教学改革中教师通过开放部分物理实验内容,让学生自主操作物理实验,包括自主选择小组成员、实验内容、实验器材等,并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实验方案和实验操作步骤。为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教师应该要求针对同一实验课题进行多种实验方式的探索。如:在研究“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这个实验课程时,教师可以鼓励并引导学生通过对物理理论的理解和自主选择实验材料,通过学生对实验目的的自我理解来自主设计实验步骤,在实验过程中采用小组合作模式,要求学生自行选择实验方案和实验步骤,从而让学生在自己动手探索的过程中体会到自我研究的成就感和实验成功后的成就感,这对提高学生参与物理实验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极有帮助。

二、适当增加趣味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

初中学生对于物理实验课堂的认知大多为无趣和枯燥,这表现为其兴趣度不高,对待物理实验大多流于敷衍。教师针对此现象要从增加物理实验的趣味性来着手,在实验教学中加入能激发学生好奇心的知识因素,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如:讲大气压强这一课时,教师可以从演示水在导管中自动上升这一趣味实验来引入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并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能力。在掌握大气压强的理论知识后,教师可以设置要求学生自主探索的实验题目,要求学生结合生活常识自主选择实验仪器和实验方法来演示与大气压强有关的物理实验内容,以培养学生的物理逻辑思维能力。

三、自制实验道具,提高动手能力

初中物理实验内容所需要的大多实验仪器简单和操作精细度不高,多数物理实验为定性内容,这为自制实验道具提供了较大的可发挥空间。且自制实验道具可以解决学校缺少部分实验仪器的问题。最主要的是,通过结合教学内容自制实验道具能够加强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掌握如何有效利用实验道具验证物理知识的内在方法,这对学生物理素养的提高以及日常的自我研究和发明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通过自主实验道具培养学生动手与动脑相结合的能力,促进学生积极参与物理实验教学。

教师在学生自制实验道具时要积极引导并进行方法纠正,使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掌握制作道具的物理原理,并结合物理教学的需要,与学生共同参与制作实验道具的过程。

参考文献:

初中物理实验方案范文2

关键词:初中物理;有效性;积极性;主动性;学习能力

新课改对新时期的教学提出了更加严格而开放的要求,将重点放在了学生的学习体验上面。虽然目前采用的还是评分制度,但是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已经有所关注。这表明我们培养的人才不能只是“纸上谈兵”,应该具备更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这一点在实验教学中被充分体现出来。

一、转变实验教学观念,突破实验教学思维

传统物理教学限制了学生思维和创新的能力,对物理的学习也仅限于掌握基础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等,但是对这样做的意义和真正原因却一知半解,造成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而考试评分制度又造成很多学生急于眼前一时学习“功利”,忽视了物理的实验操作技能,甚至造成“高分低能”现象的出现。要想提高初中物理课堂的有效性,就要重视初中物理的实验教学。而对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来说,重要的不是学生如何完成实验步骤,而是从实验中能够反思到什么,能够学习到什么。将目光聚焦在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上面,结合大量的物理实验让学生发现物理学习的探究意义。

另外,老师还要突破传统的教学思维,对物理实验教学方式方法进行大胆地创新。因为现在的学生都具有极大的好奇心,而且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他们接触的事物也往往被拓展了很多。所以传统的实验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他们需要更多新颖的实验方法。老师要及时补充自己的实验内容,从网络上获得更多的资源,学习一些有趣的实验方法和实验内容,结合本校的实验操作实际,尽量采用生活中常用的材料,用创新的方法进行实验教学。

二、结合实际生活教学,体现物理实验意义

生活是最好的老师,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是物理学家通过认真的观察和求证才得出来的规律。因此我们学习物理实验,也要将其放置到生活当中,从它根本的来源开始探究。这不仅有利于学习的“追本溯源”,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习物理实验的意义更加深刻。而初中物理中的知识都是基础性的,它包含的一些实验也和生活比较贴近,所以老师可以以生活为背景进行引导。教师要重视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思考生活现象,或者有意识地观察生活。有效性实验教学杜绝照本宣科,完全按照教材的实验方法教学,而要让学生看到物理实验的现实反应。比如,物理实验除了教材上的几种之外,可以让学生观察烧开一杯热水的过程,会发现慢慢有蒸汽喷出,在蒸汽上面放一块玻璃,很快就会观察到水珠。其实物理实验是我们生活现象的各种集中,也就是将反映一种物理原理的现象集中起来。利用生活经验和实例进行物理实验教学,会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也能促进他们在生活中不断地思考,将生活作为一场实验,仔细观察,认真思考。

三、实验教材走向学生,知识实践再次创造

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是老师带着学生走向教材,而有效性的学习应当是老师起一个桥梁的作用,连接教材和学生,让教材走向学生。这样一个主动和被动的关系,就体现了谁是学习中的主体,学生是主动学习知识,还是被动接受知识。要想提高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自然要选择前者,让学生主动学习知识。物理实验活动不是教材上知识的翻版,也不是将知识从课本上总结出来那么简单。老师要立足于教材的实验方案,将教材中的实验方案进行有效总结,然后结合目前的创新点,将教材实验和课改要求很好地结合起来,体现物理实验的精华部分,足以吸引学生的兴趣,然后以此为诱导,展开新的学习。

再者,知识的再创造过程也是物理实验有效性学习的一个重要表现。因为我们做物理实验不是为了单纯地证明某个定理,而是从现象的角度来知道原理,从而更好地对其进行应用。因此在做实验的过程当中,老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的实验知识再创造能力,强调物理实验之间的联系,通过对比法、类比法或者是总结法等,让学生获得更加有效的实验操作和实验反思能力。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由旧知识到新知识的理解能力。掌握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从每个实验中获得超出实验结果本身的知识,并对知识进行再创造,这才是真正的有效性教学。

总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一定要立足于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等具有再创造价值的学习能力,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验操作能力。通过实验技能和基础物理知识,逐渐帮助学生形成一个高质量的科学知识体系,完善科学探究精神和能力,为物理学习乃至整个科学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初中物理实验方案范文3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室;实验教学;质量;多媒体

众所周知,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可以说物理学从出现到现在,其发展和创新都离不开实验。因此,在初中物理中,实验教学就成为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实验教学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理人才的培养质量。但是,长期以来,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质量一直没能得到较大的提高,归根到底还是教师实验教学的方法和实验教学资源没能充分利用,束缚了学习积极性和创新能力。因此,如何提高物理实验教学质量就成为许多教育教学工作者要攻克的问题。

一、加强物理实验室的建设,激活实验器材的实用价值

实验可以使学生对物理事实获得具体的、明确的认识,是学生理解物理概念、掌握物理规律、学会实验技能的重要途径。而物理实验室既是教师实施“自主、合作、探究”教学、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场所,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主阵地。教师要用足、用活实验室中已有的各种器材开展实验教学,并结合生活实际,开发利用生活用品为物理学习服务,使教学资源达到最大限度的利用。

(1)充分利用现有实验室资源,大力开发生活中的实验资源。随着教育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发展,一般的学校都已经配备了齐全的设备、专业的人员、完善的制度、功能全面的实验室。在实验室中,各种设备和器材都能按照一定的原则分门别类地放置在指定的位置上,并且每个器材的用途、安装方法、使用注意事项都明确地说明,学生在进入实验室后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所以这些仪器、设备、模型都是学生进行实验的重要资源,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在课堂、课外,让学生经历实验探究的过程。

但是,实验室资源并不是都能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在设置与配备上有一定局限性,它往往会受到所属版本教科书、教学参考书上刚性要求的限制,对于教学活动中的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的安排都是按照“菜单式”开展。这样的要求和安排就大大束缚了教师与学生在实验活动中的创新思维,阻碍了师生之间创新实验活动的持续发展。这样就导致了实验室中的器材、模型在学生进行课内、课外探究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着不足,因此很有必要让教师和学生从生活中收集物理实验的器材资源,变生活中的“废物”为物理实验中的“宝贝”。

利用生活用品和废弃品可以做很多的实验,如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废牙膏皮、可乐瓶、易拉罐、玻璃、铁钉、注射器等,这样能够丰富实验室资源,开阔学生进行物理实验的深度和广度。以生活用品—玻璃杯为例,它可以做有关声学、热学、光学、力学、电学方面的很多实验,如声学方面:①用筷子轻轻敲击玻璃杯的口,会听到玻璃杯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当不用筷子敲击时,玻璃杯是不会发出声音的。说明声音是由发声体的振动而产生的;当振动停止时,发声也就停止了。②在几个相同的玻璃杯中放入不同质量的水,使水面高低不等,当用筷子轻轻敲击不同玻璃杯口时,会发出音调不同的美妙“音乐”。说明发声体的长度不同,其发出声音的音调也不相同。③如果取用两只厚度不同的玻璃杯,用筷子轻轻敲击其杯口,会发现这两只杯子发出声音的音色也不相同。说明发声体的形状不同,其发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音色。

(2)定期开放实验室,提供实验的空间。实验室是学生在课后进行实验探究、提高实验操作技能的重要渠道,所以学校的物理实验室应该积极为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创设条件,提供一切可以让学生经历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机会,特别是在课后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情况下,让他们自己利用已经学过的物理知识自制实验模型,验证物理学习过程中所得出的结论、规律,探究课堂学习中遇到的新问题,体会学习物理的乐趣。

然而,社会上很多学校对物理实验室的日常管理都是非常严格的,即只有在上物理实验课时,教师和学生才可以进入实验室,其余时间学生基本上没有机会进入。这样的管理模式必然会导致学生失去交流、合作的机会,对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存在很大的障碍,特别是对原来有较大热情的学生来说,由于很多问题得不到亲自动手实验操作、验证,久而久之就会对物理失去兴趣。因而从保护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来看,定期开放物理实验室,变封闭式管理为开放式活动,让学生随时熟悉并接触各种实验仪器和设备,以便选择适当的仪器和器材进行科学探究是很有必要的。

为了提高实验室的利用效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作为物理教师要积极以组织和开展物理兴趣小组活动为契机,充分利用实验室中教学资源,开展物理实验活动,变限制性的实验活动为开放型的探究性实验,这样能极大调动学生学习和探究物理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内在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为学好物理知识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重视实验中形式的变换,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达成

物理是一门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课堂中的实验众多,包括教师的演示性实验、学生的验证性实验和师生互动的探究性实验。在课堂中要想获得较为理想的实验效果,取得较好的教学质量,教师不能唯课本中的实验类型进行操作,应该结合教材内容、班级学生的学情以及课堂教学容量,因地制宜地变换实验教学方式,适时、恰当地将教师演示实验改为教师指导下的学生演示实验、将验证性实验改为师生共同参与的探究实验。变换方式后的实验教学,不仅能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在课堂上展示的成功感和经历探究实验过程的乐趣,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积极性,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而且变换以后的教学方式,会给学生留下终生难忘的记忆。例如在“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教学过程中,按照课本上的安排教师往往会用手掌和手指同时按在充足气的气球上进行演示,让学生观察手指和手掌陷入气球的深度。这种教师在讲台上演示的方式,前排的学生看到的现象很明显:手指陷入得深而手掌陷入得浅;而对于后面的学生往往就看不清楚。不妨变换一下方式,让全体学生取出铅笔,用两个手指分别按在铅笔的笔尖和笔尾部分,让学生经历该实验演示的过程,从中体会到按在笔尖部分的手指较疼,从而能切身感受到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有关,最后总结得出在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大。这样的实验教学方式不仅能让全体学生体会到压力作用效果的存在,增加了演示实验的信度、效度,还能使学生很好地理解和掌握实验过程的研究方法,自然渗透了物理学习过程中的方法引导。

当然,在进行各种类型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欲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教师在注意实验方式变换的时候,还要力求遵循“科学规划、循序渐进、适度开放、充分探究、深入研讨”的原则,特别是在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器材的选择、实验设计的演示以及实验方法的指导等方面,要注意各个教学环节应在教师的引导下,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努力实现实验教学效果的最大化。从而让学生在自主、开放的实验教学环境中,促进实验技能的掌握,在交流、合作、探究的实验过程中,提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的思维更加缜密。

如何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呢?我们不妨以物理实验中“电阻的测量”为例。上课时教师先向学生阐明该实验的目的要求,接着让各小组讨论自己的实验方法,并要求学生画出相应的电路图。学生由于掌握了测电阻的原理和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电压等特点,所以通过相互讨论、研究、交流后,会发现有很多方法,如常规情况下的伏安法、缺电表情况下的伏阻法和安阻法、运用电路变化的极端法等。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动手操作实验,在动手前教师强调各种电表的使用方法以及注意事项。由于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不同层次的学生经历了自己设计方案的实验操作,体验了实验的成功,更为重要的是在此实验过程中学生由于自己的实验设计有别于其他组,心中的成功感和自豪感就会油然而生,学习物理的内在原动力就会得到激发。实验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对各个实验方案进行评估,指出各实验设计中的优点和不足,让学生开放性地归纳,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分析、概括实验结论的能力,还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领域。

通过这样自主、开放性的实验活动,大大提高了学生运用知识的综合能力,同时挖掘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学生的主动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的精神得到充分发挥,真正使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学到知识,在乐学环境中锻炼能力。

三、重视多媒体资源的运用,呈现实验教学的多样形式

目前,多媒体资源在学校教学中的应用已十分广泛,运用多媒体实验教学资源时,可以借助于图片、声音、影像、Flas、视频等形式,将一些无法用实验器材直接演示、验证的物理性质或在实验中无法在短时间内进行的操作过程直接展示出来,让学生能够获得图文并茂、视听一体的交互式集成信息。这种立体、直接的教学资源能给学生感官上的直接刺激,大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提高物理实验教学质量对于提高学生整体物理学习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但是,长期存在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质量低下的现状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因此,提高物理实验教学质量是任重而道远,作为教育教学工作者,应该在教学中不断发现问题,不断完善和提高教学能力,为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贡献一份力。

参考文献:

初中物理实验方案范文4

只有设计好实验,才能顺利完成实验,达到实验探究的目的。然而设计实验恰恰是学生很头疼的事,有以下几点困难: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就如同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导致实验设计无从下手;实验方法运用不灵活,例如不能正确选用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等实验方法,致使实验设计不完美,给实验的进行造成障碍;思维不活跃,受已有知识或生活经验的束缚,设计不出实验方案等。因此,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提高实验探究能力。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做好以下几点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一、善于分析,找准源头,确定实验方案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物理量的测量,二是探究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这两种类型的实验一般都以学过的物理知识为基础,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和概念就相当于实验探究的源头。所以,能够把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要探究的问题联系起来,设计实验就容易些。但是有许多学生一遇到实验就慌,没有任何思路,摸不着头脑。这类学生犯的毛病就是不善于思考。这时候,教师要告诉学生,不要急于设计实验,而要先静下心来分析实验,看看要探究的问题是哪方面的知识,要用到哪些原理,需要哪些实验器材,在题目中能不能找到等。

例如“密度的测量”实验:如图1所示有一个100 mL的量筒和一个小试管,还有足够的水。请设计实验测出制作小试管的玻璃的密度。要求写出具体的实验方案、需要测量的物理量和数学表达式。

图1

在完成此题时,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回忆密度测量原理ρ=m/v,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玻璃的质量和体积,需要的测量工具是天平和量筒。通过读题,发现测量仪器只有量筒,没有天平,如何通过量筒间接找到玻璃的质量是解这道题的关键。引导到此,一些学生马上想到如果让小试管像轮船那样在量筒中漂浮,测出小试管排开水的体积,计算出它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即找到了小试管的重力和质量,此题就解决了。可见对密度测量原理,物体漂浮时重力、浮力之间关系的理解,就是解决此题的源头。如果学生没有扎实的基本功,是不可能顺利完成此题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的教学不容忽视。但是,基本功再扎实,不善于思考和分析也是很难解决问题的。所以,教师更要注意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在实验设计前分析实验的良好习惯,找准探究问题涉及的基础知识和概念,把探究问题和课本知识联系起来,找到解题的关键,突破实验设计难关。

二、强化练习,学会选择恰当的方法,完善实验方案

有时候,学生有一定的探究思路,但由于实验方法使用不当,使实验设计出现缺陷,影响实验探究的结果,达不到实验探究的目的。初中物理实验探究的方法主要有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转换法、类比法等。其中应用最多的是控制变量法,其次是等效替代法,再次是转换法。而且在中考命题中这几种实验方法的考查往往不是课本上的实验,而是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这样的探究题目一般是考查实验方法的运用,不涉及课本以外的知识点,对于学生来说还是能解决的。但是有的学生会认为“探究题目没有学过,肯定不会”。如何让学生得心应手地应用各种实验方法设计实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尝试。

1.引导学生分析确定合适的实验方法,总结各种实验方法的运用规律

探究某个物理量与其他物理关系时运用控制变量法。如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探究电流热效应的大小与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的关系,探究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的关系等实验都应用了控制变量法。探究难于直接观察或感知的现象和物理量时要用转换法。如比较电磁铁磁性的强弱,比较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量的多少应用转换法。有了规律的引领,遇到这类探究题目,学生就不会摸不着头脑了。

2.平时多应用,多总结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随时渗透各种实验方法,还要多给学生创造实验探究的机会,练习使用各种探究方法,达到提高实验探究能力的目的。在教学电功率的大小与电压、电流的关系时,教师首先提出了探究问题,然后让学生回答应用哪种探究方法。学生回答正确后继续提问:“你学过的哪些实验应用了控制变量法?”学生答出十多个应用控制变量法的物理实验。这样,不仅顺利完成了当堂的实验探究,而且回忆了以前的实验,巩固了控制变量实验方法的应用。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总结归类,学生形成完整思维体系。

三、适时点拨,启发思维,突破实验设计难关

学生在设计实验方案时,可能会受教材已有实验设计的影响,思维受到束缚。这时,教师要适时、适当地予以点拨、引导,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大有好处。

例如:测电阻的实验,课本上安排的是“伏安法”。学完课本上的实验后给学生出了一道新题目:如果其他器材不变,没有电流表,只给你一只电压表,再多给一个已知电阻R0,如何测量定值电阻Rx的阻值呢?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涉及串并联电路的知识和伏安法测电阻的知识,对于初学者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怎样引导才能打开学生的思路呢?根据R=U/I,要得出电阻值必须测量的是哪两个物理量?根据题中的已知条件能测量哪个物理量?没有电流表怎么找到待测电阻的电流值呢?通过回答教师的问题,学生们会想到串联电路电流相等,利用电压表和已知电阻R0就能找到Rx的电流,问题就解决了。紧接着给学生又出了一道题目:如果其他器材不变,没有了电压表,只给你一只电流表,再多给一个已知电阻R0,如何测量定值电阻Rx的阻值呢?有了上面的经验,学生很容易确定了实验方案。并联电路电压相等,设计Rx与R0并联,利用电流表和已知电阻R0找到R0两端电压,即Rx两端电压,再用电流表测出Rx的电流值就可以求出Rx阻值了。

教师的适时点拨启发了学生的思维,开拓了学生的探究思路,从而提高了学生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探究实验重在设计,但也不能忽视操作,只有通过实验操作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使学生的探究水平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四、结束语

初中物理实验方案范文5

关键词:物理实验;能力

一、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搞好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观察是学生进行物理学习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初中阶段的物理演示实验重在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好奇心,提高学生物理学习兴趣,发现物理规律。通过观察与思考提高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物理学习习惯。比如,在进行“电功率”的教学时,教师给学生提供额定电压都是220V但额定功率不同的两只灯泡,让学生观察这两个灯泡的灯丝有什么不同之处?为什么两只灯泡的灯丝粗细不同呢?额定功率大的灯泡灯丝粗还是额定功率小的灯泡灯丝粗?很多学生为了一探究竟主动走到前边拿着灯泡仔细观察,还有的学生按照教师的提示从家里带来了不同额定功率的灯泡进行自主观察,大大提高了观察效率,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学习习惯。当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只注重培养观察课堂教学中的演示实验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培养学生平时善于多观察自然现象和身边事物的习惯,综合提高演示实验效果。

二、创设宽松的课堂实验环境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在没有精神压力,没有心理负担,心情舒畅、情绪饱满的状况下,大脑皮层容易形成兴奋中心,创造性思维容易激活,实验能力也更能得到培养.因此,教师在实验教学中首先应该尊重和信任学生,帮助他们积极主动探索实验方法,营建生动活泼、宽松和谐的实验氛围和自由探索、积极进取、大胆创新的心理氛围.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实验过程中充分地表现自己,才能产生自尊、自信、自豪感,进而积极地参与到实验活动中来.例如在“探究流体的压强与流速关系”的教学活动中,应鼓励学生开展多样实验活动.在实验过程中,学生思维异常活跃,设计方案层出不穷,如吹纸片,吹乒乓球,吹气球,做吸水喷雾器,等等,个个积极参与,多方设计,认真操作.

三、教给学生实验设计的基本思想方法

要设计一个物理实验,就要首先对这个实验进行构思,实验的设计与构思大致有以下几种,一种是平衡法,其实质就是利用偏离平衡的因素的抵消效应,用已知的物理量去检测另外未知的物理量。二是转换法,就是借助于力、热、电、光、机械等方法之间的相互转换,依据等效的思想,把一些不易测量的量转换为可观察、可测量的量,如伏安法测电阻就是把测电阻转换为测电压和电流。三是放大法,就是借助于声光或叠加等方法将物理现象或要测的物理量放大后再去观测,如微小量的叠加测量法。四是比较法,就是利用异中求同或同中求异,对物理现象或物理量进行比较,如光谱分析。五是再现法,就是利用实验、模拟自然现象,如用棱镜分解太阳光。

四、通过生活课程资源进行拓展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我们知道,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学生也喜欢利用生活中的课程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结合教材实际,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利用生活物理课程资源进行物理实验的学习,通过自主实验与探究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和与人共事的能力,这是从事现代实验科学的研究者不可缺少的素质,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从而综合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比如,在进行“大气压强”的教学时,教师除了采用教材上的实验进行教学设计,还利用了生活中的课程资源辅助教学,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从中感悟物理知识的奥秘。在教师演示完“马德保半球实验”后,让学生用自己所带的材料进行实验,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学生在课前自行结组进行合作探究式学习,有的学生利用饮料瓶进行吸水实验,利用皮碗进行挂衣实验,还有个别学生利用手机拍摄了用压水机提水的过程,在课堂上用多媒体展示给大家。这些实验都有力地说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这些实验材料和实验方法都是学习小组进行自主探讨,合作学习获得的。这样教学,既有效地刺激学生参与实验的热情,又有利于学生的团结合作,有利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进一步沟通,使教学气氛更加和谐,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开放物理实验室

陶行知有句歌谣:“人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大脑指挥手,手又刺激脑。手脑协调用,才能有创造。学用单项练,悟性太肤浅。理论不实践,能力有缺陷。”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可以掌握一定的物理知识,但缺乏亲自动手体验的经历,即使在分组实验中,也因实验器材和时间限制而草草结束实验,创新能力与实验能力很难真正得到培养.在开放的实验室中,学生就不受实验器材和时间的限制,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确定研究课题,探讨实验方法和途径,设计实验方案,改装实验器材等.因此,开放物理实验室,引导学生实验,让学生采用“手脑并用”法学习,对发展智力,培养创新意识、实验能力将产生巨大作用.

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物理实验中的思维能力包括观察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分析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及根据实验目的独立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实验教学具有其他教学形式难以替代的优势,实验情景能生动地吸引学生,实物和现象能刺激学生产生探求原因的欲望,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我们应充分利用实验教学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例如,可以让学生自行设计方案,改进或变换实验方法,预想实验结果,分析实验误差等形式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初中物理实验方案范文6

关键词:初中物理 实验教学 实践 反思

目前,初中物理实验主要分成两种类型: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两种类型的实验都各自有特点和相应的作用,比如说演示实验现象呈现的直观性,而学生分组实验对于学生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新颖性和小组同学间的协作性等,由此可见,无论是哪种类型的实验,都是无法用其他形式替代的,当然我们不仅要以实验体现物理学的精髓,还要在完成实验教学实践之后有所总结和反思。那么,我们在物理实验教学实践之后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总结和反思呢?

一、从实验原理角度进行反思

根据实验原理进行反思,尝试通过对实验原理公式的进一步变形,使实验设计的方案可能会更为简化,实验结果的呈现可能会更为直观。例如,我们在学习简单机械的内容、进行滑轮组机械效率分组实验时,如果我们反思一下实验原理公式,尝试通过数学变形使原理公式转化,此时我们只需要分别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重物的重力和绳子自由端的拉力两个物理量,通过观察直接作用在动滑轮上绳子的股数,即可测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从而简化了实验过程中物理量的测量,避免了测量带来的实验误差,使实验结果更趋近于精确。

二、从实验设计方案评价角度进行反思

引导学生思维向发散方向发展,寻求多种实验设计方案,然后对每种实验设计方案进行反思,分小组讨论出它们的优点和不足,从而优化实验设计方案,最后选取最佳设计方案,这不仅有利于实验设计方案的完善,还有利于学生间合作学习意识的培养。例如,我们在学习密度知识——“测量盐水的密度”的实验中,让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进行讨论,学生至少可以设计出以下三种方案。

方案一:(1)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

(2)烧杯内倒入盐水称出总质量;

(3)把烧杯内的盐水全部倒入量筒中,读出盐水的体积;

(4)计算。

方案二:(1)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

(2)把烧杯内的盐水全部倒入量筒内读出盐水的体积;

(3)用天平称出空烧杯的质量;

(4)计算。

方案三:(1)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

(2)把烧杯内的盐水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读出盐水的体积;

(3)用天平称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

(4)计算。

对于上述三种实验方案,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和反思,再由每个合作学习的小组陈述小组的观点。

三、从实验现象的呈现这个角度进行反思

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过程中,针对学生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反思,可加深对物理规律的理解。例如在进行串、并联电路实验教学过程中,两灯泡串联时,我们发现一只灯泡亮,另一只灯泡暗,从而引起学生的质疑,这时我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和反思,可知决定灯泡亮暗的是灯泡的实际功率。根据串联电路中电流相等、功率的大小取决于灯泡电阻的大小可知。一亮一暗是因为两只灯泡的电阻不同,亮的灯泡电阻大,暗的灯泡电阻小。通过对上述现象的反思,使学生加深了对决定灯泡亮暗的因素是实际功率、而不单是电流或电阻大小的理解。

四、从实验规律的归纳总结这个角度进行反思

在教学物理实验操作的过程中,提醒学生应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分析产生该实验现象的原因,分析实验的条件和实验现象的变化,总结实验规律,加深对规律的理解和应用。例如,我们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把“形光源”放在两倍焦距以外;把“形光源”放在两倍焦距点;把“形光源”放在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之间;把“形光源”放在焦点以内,分别在凸透镜另一侧光屏上观察到倒立、缩小的实像,倒立、等大的实像,倒立、放大的实像,正立、放大的虚像。然后根据在上述实验演示过程中所呈现的现象引导学生分析、反思,总结出如下规律:

(1)物体由两倍焦距向焦点靠近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大。

(2)物体由两倍焦距向焦点靠近的过程中,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

(3)两倍焦距是成放大与缩小像的分界点,一倍焦距是成实像与虚像、正立与倒立的分界点。

通过实验操作呈现实验现象归纳总结出以上规律化的知识,最后呈现给学生简单明了的规律化的结论,学生印象会更深刻,并且为学生运用此类知识奠定了实验基础,从而培养了学生解决同类问题的能力。

五、从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角度进行反思

初中物理实验是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技能提供基础的,所以在初中的每一个实验都有其自身操作的注意事项,我们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过程中要逐步引导学生围绕实验注意事项进行反思,认清错误操作的危害,从而在思想上规范学生的实验操作要求,为顺利完成实验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