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音乐教学的核心素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音乐教学的核心素养范文1
一、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培养学生对乐曲的感知能力、鉴赏能力逐步渗透乐理知识。
1、 从音乐感知入手,培养学生对欣赏课的兴趣。
著名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说:“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是把音乐美的魅力传送给他们的先决条件”。 如果没有兴趣,再好的音乐对学生来说也只是无意义的声音,也不可能进行审美能力的培养。因此,对欣赏课的兴趣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欣赏课不像唱歌、舞蹈等内容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我在教学中选择适合学生心理、年龄特点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欣赏习惯和音乐想象能力。如欣赏《跳圆舞曲的小猫》一课时,音乐中不时传来几声猫的叫声,而小猫是学生喜欢的小动物,让学生模仿小猫的叫声和动作,然后,教师启发学生边听就边舞,用身体感知乐曲,再听辨木管乐器和小提琴演奏段落,这就是激发学生热爱音乐的良好开端。由此可见,通过这种娱乐性的欣赏,学生的审美兴趣就得到激发,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就得到提高,审美能力的培养就成为现实。
2、 在感知的基础上,在欣赏教学中渗透乐理知识。
在学生对所欣赏的乐曲中的要素基本感知的基础上,我通过歌唱和乐器演奏对欣赏起到一个再认识的作用。同时,将基本乐理知识与基本技能技巧训练融于欣赏、唱歌练习和乐器演奏之中,这样做是对学生自身能力提高的一项重要手段。如欣赏歌曲《小白菜》时,我先利用多媒体播放《小白菜》视频片段,接着我在用钢琴演奏《小白菜》的旋律,最后在通过录音机播放歌曲《小白菜》的旋律,教学生哼唱,这样将视听唱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帮助学生感知歌曲的节奏、速度、力度和情绪起伏,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主旋律的记忆,更好地感受到作品的美。
二、在音乐欣赏中,注意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有人说“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是用音乐语言刻画艺术的形象,以音响形式打动人心,并使之产生想象和联想来感受美的艺术。”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我认为音乐欣赏的心理特征和欣赏其他门类的艺术作品相比,欣赏音乐更离不开想象力。例如:在欣赏《赛马》一曲时,我设计让学生感受音乐给你什么样的画面。有的学生听完后就说这首曲子情绪很强烈,仿佛可以看到万马奔腾的宏伟场面。如教小学音乐欣赏《丰收之歌》前,先让学生“想象秋天的景色----播放丰收景象的flash---看秋收景象---学生感受秋天”,通过以上环节加深了学生对歌曲内容的理解。然后再次欣赏歌曲时,学生们很快地进入歌曲的意境之中,愉快地进入歌曲听赏,并试着用打击乐器随歌声进行伴奏,进一步体验秋天丰收的喜悦。音乐审美带给学生的绝不在一个狭小的范畴之内。它会使学生在广阔的天地里自由地飞腾翱翔。音乐鉴赏能力自然而然地得到培养。
三、 在对比欣赏中,提高学生分析能力,从情感认识上升到理性思维。
在对比欣赏中,找些可比性强,富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可以从旋律、节奏、体裁、力度和音色上进行对比欣赏,同时要明确对比的目的和意义,更应突出重点、难点,以便获得好的教学效果。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欣赏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的,还可促进学生音乐素质的提高。概括地说,用对比欣赏教学,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点:1、培养学生分析的能力,提高审美素质;2、降低听辩难度,易解决重难点;3、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印象和记忆。如: 集中让学生欣赏几首摇篮曲,一道学生分析作品特点,在让学生了解进行曲,将进行曲将进行曲与摇篮曲对比欣赏,引导学生鉴别,由于有了听辨的参照物,所以学生听时就会更仔细,边听边比。这个过程培养了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四、 在欣赏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力和创造性,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音乐教学的核心素养范文2
关键词:音乐课堂;课堂教学;核心素养
在各行各业都飞速发展的今天,教育也不甘落后。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不断渗入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是课堂教学的主流。随着核心素养的提出及其融入每一门学科的教学,音乐学科的课堂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使课堂教学更有效,是每位音乐教师值得探讨的课题。
一、重构课堂标准,打破教学与学生素养脱离的局面
一般的音乐课课堂,都是教师教学生简单的唱完课本上的歌曲就算完成了课堂任务,学生只要上课学会了一首歌就算是最大的收获。现《新音乐课程标准》中提出了音乐课时要从审美、兴趣、个性发展、弘扬音乐文化等各个方面出发;针对每个年级段都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完成不同的教学目标。在新的教育理念下,核心素养是教育教学的主要目标,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传授知识,更应注重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如此一来,想要上好一堂音乐课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上好音乐课也不是只要教会学生歌曲这么简单。音乐科教师需要重构课堂标准,转变教学方式。教师应着眼对学生学习方式上的研究和改变,改变以往那种只重视教师的“教”,而忽略了学生的“学”。在音乐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有实际的体验,可以让学生收集课堂以外的音乐资源。如:现在学生喜欢流行音乐,随着各种电视节目传播,《中国好声音》、《超级女声》等受到学生们的追捧。学生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需要老师的点拨。教师应该让学生把自己最喜欢的流行音乐带到课堂来,指导学生鉴赏,使音乐课堂成为时代潮流与价值精神的展现舞台。实践证明,中小学生接受音乐教育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因此,音乐教师必须要有宽阔的视野,保持开放的态度。音乐教师要在合适的时机对学生进行讲解,让学生进一步去体会理解音乐的内涵。如《保卫黄河》有着非常鲜明、生动有力的音乐形象,它以跳动起伏,生气勃勃的战斗精神构成它的声调特征,表现了我们伟大祖国的英雄儿女斗志昂扬的奔赴抗日救国战场,掀起了民族解放斗争巨浪的热烈场面,生动的刻画出保卫黄河,保卫祖国,英勇杀敌的光辉形象,在这一刻学生一定会受到心灵上的震撼,激发出爱国主义热情,以及顽强的斗志。又如欣赏我国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民间传说《梁祝》时,我们每一个人都会被这优美的旋律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所深深的吸引、打动。这些健康的音乐作品能够触及学生的心灵深处,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的素质得到更全面的提高。此外,课外音乐教育环境也应该成为音乐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如音乐与舞蹈结合来表现音乐,与美术结合使音乐更形象,与语文中的诗词、戏剧沟通,达到神与形的完美统一等等。我们必须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和条件,向学生进行音乐教育。
二、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学习的素养
新的音乐课标为音乐教师提供了一个发挥自己潜能的广阔空间和一个更有意义的教学领域。新的课程标准强调要经常给学生表演和表现的机会。唱得好不好是一回事,敢不敢唱是另一回事。表演的好不好是一回事,敢不敢表演是另一回事。鄢、爱跳、爱表现这本来就是孩子们的天性,这种天性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渐渐地被磨灭了。那么,在21世纪的今天,教师必须让孩子们的天性得到充分释放。在音乐课上,培养学生敢于大胆地歌唱、表演,就是一种自信心的培养,一种做人的勇气的培养,一种对生活态度的培养。在小学音乐课程中,人文主题与知识机能的关系是统领与被统领的关系。音乐课程要求把知识技能的学习同音乐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提高有机地结合。其别重要的是,知识技能只有在情感的激发下才能够成为智慧。音乐教育在任何时候都不能丢弃艺术的本质、特性,音乐课程应体现出其他学科所不能触及到的方面。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失掉了情感就没有了艺术。在小学音乐课程的教学中,只有让情感得到充分体验、感受和理解,才能接触到音乐的本质,也才能让学生领会和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如《音乐》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手拉手”,通过《让我们手拉手》、《大家来唱歌》等歌曲,引导学生表现他们丰富、有趣的生活,反映他们的感受,学会同学之间互谅互让,珍惜友情,共享快乐,使学生在活动中通过交流,体验集体游戏的乐趣,懂得相互欣赏和共同分享,达到情感体验和提高审美素质的教学效果。
三、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促进个性发展
音乐教学的核心素养范文3
【关键词】生命课堂 英语核心素养 综合技能
本文通过一堂综合技能公开课,分析教师如何贯穿生命课堂的几个做法,并逐渐提高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而后教师通过反思和思考,认识到构建生命课堂,并在生命课堂中逐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和意义。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牛津初中英语(牛津译林版)九年级上册Unit5 Integrated skills(综合技能)版块中的different kinds of music,介绍有关艺术节音乐演出,几种音乐的特征特点来源,以及有关音乐的一些趣事。听力A1部分主要谈论了艺术节上音乐会的安排和内容,包括主要音乐会的种类,时间地点的安排,通过这部分练习使学生艺术节安排,总体对艺术节的音乐会有所了解。A2部分是本课的重点,涉及了与几种音乐的特征、创作来源等一些趣事,使学生明确地对音乐有了深层次的了解和感悟,也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使得到进一步的了解。A3部分综合前两部分的信息,要求学生运动所得信息来完成有关音乐会的日记。最后Speak up部分通过朋友之间邀请参加音乐会的活动,来学习如何邀请的用语。
二、教学目标
1. Knowledge aims: New Words and phrases: concert, country music, cowboy, guitar, lasting, value; local colour, make up music, in the traditional style.
2. Ability aims: (1)Students know different kinds of music and respond to information obtained to master the skills of listening and reading.
3.Emotional aims:Ss know that enjoy music, love life.
Learning importance and difficulty
1.To Understand the introduction about a music show
2.To develop the students abilities of listening, speaking, reading and writing.
三、教学过程
Step1: Warming-up (before class)
I’ll divide the whole class into three Groups. Each grou-p represents a musical note. This is Group Do, this is Group Re ,and the rest is Group Mi. When I point at the first Group, you should say together “Do”. Let’s see which is the best.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活跃气氛。同时分组成 Do, Re, Mi使得班级充满音乐元素。
Step 2: lead-in
There will be many art shows in Shanghai international art festival Changzhou branch.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the concert tonight?
[设计意图]通过上海国际艺术节开幕以及常州分会场有许多艺术表演,邀请同学参加音乐会,引出本课主线――enjoy the concert, 继而引出本课speak up板块。
Step 3: Speak up
①Listen and answer questions
②Pair work (Talk about the posters of concerts)
[设计意图]为学生设置生动的情境,改变机械性的模仿性,操练学生就海报谈论,通过合作,学习和使用英语,鼓励学生创造性使用语言。
Step4: Pre―listening(听前活动)
Enjoy different kinds of music and tell and learn the their characteristics.
Country musicrock musicfolkjazzclassical music
继续为学生设置情境,对学生说我们已经在剧院听音乐,听到了不同的音乐形式,请同学说说分别听到哪些音乐,继而学习这些音乐的特征以及由此相关的短语,这些学习所得都为A2的听力扫清障碍。
Step5: While―listening(1) (finish A2)
1.Giving listening tips(1)
2.Listen to A2 on page 73 and try to match the music with its characteristics.
3.Listen , match and check
While-listening(2): global listening(泛听)
Listen with books closed and find as much as information as you can.
While-listening(3)
Listen and complete the poster. (finish A1)
在@几次的听力过程中,我整合教材先处理本课重点A2,再者是不是特别难的A1。目的就是要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注意力和关注力,提升学习效率。在活动中,我始终贯彻在听前进行了有效的策略技巧的指导,每次听力都是带着任务听。听力任务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类型多样,有连线,填空,回答问题。
Step 6: Post-listening
Task 1: Oral practice(Pair work)
Task 2: Translate the phrases into English.
Task 3:Say something about the music show:
Task 4: Help Daniel complete his diary with the information of the music show.
听后活动丰富多彩精彩丰呈。在这一大的环节中,我运用了任务型教学法,遵循循序渐进,由易及难,由口头到笔头的原则。任务一,谈论各自最爱的音乐类型及理由,通过前几个环节的输入和积累,到这个时候输出来谈论各自的喜好,就显得水到渠成,自然而然地生成了,在说的过程中我通过问其他同学他们所谈内容来培养学生仔细倾听的习惯。
活动二:翻译有关各种音乐的特征来巩固所学,为任务三的输出埋下伏笔打好基石。
任务三:通过给予学生关键词关键信息,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各种音乐的特征。任务三虽有难度,但由于任务一和二铺垫,已经为任务三扫除了障碍,所以这一任务对大部分同学来说,在借助教师关键信息的提示下都能顺利完成。
任务四:是完成有关本次音乐会的日记,运用前面所学知识,综合运用,从口头说再转化为笔头训练。
Step 7: Discuss in groups of four and Enjoy the famous saying: If you are feeling angry, stressed, feeling sad, painful, frightened what kind of music will you listen?
从文本到生活,让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合作谈论走下座位,谈论自己喜欢的音乐,交流遇到境况时用哪种音乐来梳理心情,走出困境,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学习语言是为了运用,也是内化语言知识提升学生能力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充分调动旧知,也提升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通过阅读名言警句来提升音乐的魅力,继而使学生认识到音乐的重要性。也达到教育学生热爱音乐热爱生活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目标。
Step8: 1.Recite the key phrases and expressions in the lesson.
2.Finish the exercises on the paper.
3.Preview Study skills and Task.
[设计意图] 家庭作业是课堂的延伸,作业1、2让学生在课后通过读写巩固本节课所学的重点内容。作业3旨在让学生积极的为下一节课的阅读做好预习,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复习和预习的学习习惯。
构建生命课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有几点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
一、有利于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服务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教育的基本功能就是使个人获得发展,让每个人成为最优秀的自我,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培养出可持续性发展的学生。改革传统课堂教学实践方式,探究有效的贯彻办法,形成有效的操作机制,为学生终生发展服务。
二、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水平。
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归根结底扎根于教师日常的、扎实的教学研究,来自于教师以学生发展为目标不断开展自身的教学创造,本课从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学内容的设置以及教学过程在教学结果和师生角色关系课堂教学的展开以及课堂教学所达到的结果等方面进行实践,使课堂从原来的知识本位、漠视人的体验、忽略生命需求,看重生命以外的东西的课堂到与学生一起心怀美好的憧憬,品尝成功的喜悦,体验生命成长的生命课堂,引领教师对教学的过程与细节进行研究与创新,必然促进教师教学水平、教学革新的能力的不断提高。
三、有利于创新教研方式,提高教学研究的水平和实效。
基于生命课堂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重视的不是结果,而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关注学习的全过程。通过课堂观察、过程性评价,对教学过程各环节、各要素进行观察分析,必然要求改进教学研究的方式方法,使教研活动基于教学实践、关注教学过程而富有实效。
四、有利于进一步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益。
提高课程实施水平、推进减负增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等,关键在于创新教学方式,优化教学过程,使课堂教学、作业练习等各项教学活动都能成为学生有意义的学习活动。基于生命课堂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的研究,引领教师着力优化教学过程,必然能提高教学效率,必然能更好地发挥各教学活动的价值。
音乐教学的核心素养范文4
关键词 审美 音乐 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20世纪以来的中国学校音乐教育思想经历了从“音乐美育”到“音乐审美教育”,再到2011年《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确立的"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的转变,音乐教育作为审美教育的重要内容与形式在人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中国现代学校音乐教育思想发展的主线。
1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实质及其确立
从《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到2011年颁布的《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十年课改始终牢牢把握“以美育人”的音乐教育理念和课程宗旨,音乐审美作为新课程改革的成功经验将应用于新阶段的学校音乐教育中。新《课标》将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表述为:(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2)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作;(3)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4)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5)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作为头条理念得到凸显,同时强调了音乐教育的实践性品格和创造,这是对传统音乐教育极端功能化的深刻反思,是音乐教育科学本体价值的回归。
《课标》将“音乐审美”的内涵明确定义为:音乐审美指的是对音乐艺术美感的体验、感悟、沟通、交流以及对不同音乐文化语境和人文内涵的认知。这个界定有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烙印,也和现代美育思想的发展戚戚相关。
我国学校音乐教育产生之初确立的音乐美育思想,其诞生就和德育有着密切的联系,认为他们相互区别又相辅相成,音乐美育是辅助德育的重要手段,这种美育观深深受到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中“乐以修身养性、以乐教完成德育”文化传统的影响。“礼为德育、乐为美育”,的西方美育思想中国化的尝试,将中国古代的礼乐思想与西方美育思想融合,赋予了中国古代乐教以新的时代内涵,推进了中国美育的普及。
音乐美育的思想也随着现代美育理论的深入研究而不断拓展。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美育观念与我国学校音乐教育产生初期的美育有鲜明的不同,从着眼于现代教育的完整性而提出的美育是德育和智育的辅助,发展到现今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而强调的美育在素质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这种转变丰富和拓展了人们对美育本质和作用的认识,也确立了我国学校音乐教育“音乐审美教育”的思想。20世纪末的素质教育改革,明确了音乐教育的重要地位,“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理念的提出,突出了音乐课程的人文性、审美性和实践性,不仅凸显了音乐课程“以美育人”的独特价值,它作为一种具有陶冶情操、促进德育功能和文化理解的综合教育理念,成为国家教育方针中促进国民素质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2 如何实施“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
2.1 牢牢把握“以美育人”的音乐教育理念和课程宗旨,实现音乐基础知识、技能的学习与审美体验、文化认知的有机融合
音乐课程的审美性以及审美作用的凸显不是指要在音乐课程教学中丢弃音乐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相反,学生音乐审美素养的提高还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音乐基础知识与技能、依赖于音乐实践中获得的审美体验和对多元文化的认知。
音乐的创作表演有其艺术特性,决定了音乐的欣赏、表演和教学都有特定的实质与技能要求,这是由音乐学科特性所决定的。而只有音乐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达到一定的标准,才能认识多元的音乐文化,正确理解各种艺术表达形式,而这也正是音乐审美体验和认知文化的过程,也是学生音乐素养的组成部分。音乐音响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有组织的音响能激起人的不同的情绪情感反应,对人有强烈的感染作用,它精细人的感知,深化人的思维,丰富人的情感,只有掌握了一定的音乐知识与技能,才能感受与理解音乐,才能用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
2.2 重视在“音乐情感体验”中增进“音乐素养”
音乐素养可以理解为音乐能力的总和,包含音乐理解能力、音乐表现能力、音乐创造能力以及与音乐相关的文化修养。学校实施音乐教育的过程,即是学生音乐素养形成的过程。学生音乐素养的形成应在掌握一定程度的音乐基础知识与技能基础上,在音乐本体的艺术实践中,在对多元文化和不同艺术门类的探究与感知中,在发展音乐听觉与欣赏能力、表现和创造能力中形成。
音乐素养与音乐审美密不可分,“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是音乐课程最重要的基本理念,而“音乐审美”不是空洞、虚幻的目标或口号,其内涵是“对音乐艺术美感的体验、感悟、沟通、交流以及对不同音乐文化语境和人文内涵的认知”。其中对音乐艺术美感的体验、感悟,依靠的是建立在音乐听觉能力之上的对音乐艺术的有效理解。沟通和交流离不开以音乐欣赏和演唱、演奏为主要形式的音乐表演活动。“对不同音乐文化语境和人文内涵的认知”则需要有“与音乐相关的文化修养”。简言之,音乐素养是形成音乐审美能力的根基,正由于“音乐素养”对培育和发展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性,所以值得重视。
2.3 重视“音乐本体”,倡导有效的音乐教育
“音乐本体”即音乐自身,它可以泛指音乐作品、音乐作品文本(乐谱)或音乐作品的音响,可以是指音色、旋律、节奏、节拍、调式、和声等音乐作品的基本要素,也可以指构成音乐作品、形成某种音乐风格或表现特点的内在规律。
在课程改革之初,在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过程中,音乐教育对于“知识与技能”要求矫枉过正,过于忽视音乐学习的技能要求,盲目追求课堂教学的热闹效果,满足于学生课堂层面上的广泛参与,把音乐课上成了一堂“综合课”,或者使得音乐课堂成了一堂娱乐活动课。在音乐教学中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音乐文化认知等各面降低对学生的要求,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局限于浅层次的场景描绘,将对学生的音乐要素把握要求降低到只要学生参与其中。这是忽视音乐本体的表现,致使音乐课堂游离在音乐之外,音乐本体的失落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学校音乐课程教学效率不高,导致学生的音乐审美素质提不上去,因此,要科学认识音乐教学规律,正视音乐本体的重要性,倡导有效的、使学生真正受益的音乐教育。
2.4 重视中华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
《课标》要求系统学习母语音乐文化,理解音乐文化的多样性。特别需要学习的,便是本民族世代相传的、最具民族音乐特征、自幼耳闻目睹受到习染的民族传统音乐。这就要求音乐教育者从我国五大传统音乐精粹中,发掘和建立适宜学生学习的本土民间传统音乐资源库,使学生从小受到民族音乐文化的熏陶,树立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意识,传承中华民族传统音乐文化。
参考文献
音乐教学的核心素养范文5
随着核心素养教学理念的不断渗透,初中音乐教学也迎来了不断地改革,各种先进的教学理念开始在教学之中得到渗透,其中较有代表性的就有合作学习。这种模式的应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弥补当前初中教学开展中的不足。本文首先分析合作学习策略的内涵以及应用价值,然后针对当前教学的不足,提出相应的优化对策。从理论角度来看,本文的分析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让广大教育工作者对于合作学习策略有更为清晰的理论认识,从而进一步发现合作学习策略在初中音乐教学之中的应用重要性;从实践角度来看,本文主要针对当前教学的不足,提出相应的优化对策,从而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实践参考价值。
1合作学习策略的内涵和重要性
随着核心素养教学理念的不断渗透,初中音乐教学也迎来了不断地改革,各种先进的教学理念开始在教学之中得到渗透,这其中较为有代表性的就有合作学习策略。下文首先分析合作学习策略的内涵以及其在初中音乐课堂的重要性。(1)合作学习策略的内涵。合作学习策略是以学习小组为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通过小组内成员的分工协作达成小组的共同目标,并以小组活动的整体效果为教学评价的主要指标的教学策略。合作学习策略是核心素养教学理念的产物,目前,这一教学策略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的认可,并且在实践过程之中,取得了较为理想化的教学效果。从本质上来看,合作学习策略是核心素养的教学产物。合作学习策略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之中,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第一,定小组。也就是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情况以及兴趣爱好特点,把不同学生分配在不同的小组之中,由此实现小组内部的实力平衡,从而推动学生优势互补。第二,定目标。就是教师或者小组内部根据学习的内容以及学生的客观实际情况,来确定最终的教学目标。第三,定分工。在确定了总体的目标之后,小组内部根据自己的情况来确定内部分工,从而实现对学习目标的实现。(2)合作学习策略在初中音乐课堂的重要性。总体上来看,合作学习策略在初中音乐课堂的重要性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通过合作学习策略在初中音乐课堂的应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教学效率。传统的初中音乐教学存在着效率低下的情况,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其教学形式刻板僵化,无法让广大初中生深入地参与到学习之中。但通过合作学习策略的应用,能够让每一个学生都深入地参与到学习之中,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其次,通过合作学习策略在初中音乐课堂的应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教学趣味。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传统的初中音乐教学往往更为强调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方式,这就让学生出现了被动接受的情况,而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在合作学习策略下,课堂形式更为生动灵活,这对于学生学习趣味性的提升有着积极的意义。最后,通过合作学习策略在初中音乐课堂的应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综合素养。要想让学生的音乐素养得到充分提升,单纯依靠课本的教学还是不足的,还需要引导学生之间能够相互学习,从而实现彼此取长补短。借助于合作学习策略,可以让学生实现相互学习,让学生的音乐素养得到快速养成。本人在音乐课堂中会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根据教学设计适当运用1-3种合作学习教学策略,如:‘辨真批假’策略,1个小组公布自己组的讨论答案,其他小组进行表决。在这策略中,教师能够更快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又如,在创编环节我会采用“海报旅行”策略。在小组创编结束后,学生根据老师的指令传递、阅读作品,直到每个组都把所有组的作品阅读了一遍,并对喜欢的作品投票。这个策略无形中让全班同学都进行了交流学习。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发现通过学习策略在课堂中的运用,学生在音乐课上表现更主动、积极了,同时音乐知识水平的提升也较为明显。
2合作学习策略在初中音乐课堂的应用不足
合作学习策略在初中音乐课堂的应用价值目前已经得到了广大初中音乐教师的普遍认可,并且在实践之中也得到了一定的推广应用。但实践过程之中的不足也是非常明显的,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小组分配不当,无法实现学生优势互补。在初中音乐教学之中引导学生展开合作学习的前提是构建小组。但在实践过程之中,一些教师对于小组的分配较为简单随意,并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展开合理的小组分配,这就造成了学生后期无法实现有效的互补学习。第二,目标订立不当,学生无法实现技能提升。在初中阶段,不同的学生因为天赋素养不同,以及音乐知识积累水平不同,所以僵化的教学目标往往无法满足不同的学习需求。当前一些教师在引导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之中,往往采取了僵化的目标设计,从而无法让学生实现个性化的成长。第三,小组分工不当,学生音乐技能成长缓慢。要想提升合作学习的效率,还需要教师能够引导学生之间实现更为合理得当的分工,由此才能够推动学生的成长。但是目前一些教师往往忽视了对小组内部的分工安排,从而造成了学生的知识进步缓慢。
3教学策略在初中音乐课堂的应用建议
(1)学习方式分层。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学生要作为学习的主体。根据前文所提到的混合式学习方式,在笔者的课堂上,发展层和提高层的学生基本上能够做到成为学习的主体,积极主动的运用混合式学习方式,但是基础层的学生由于能力有限,在课堂上还需要教师多加讲授。所以在笔者的音乐课堂中,提高层的学生学习方式更多是混合式学习与自主学习,老师能加注重引导提高层学生在音乐创造力、音乐感受力、小组合作学习能力、领导力等方面的引导。发展层的学生学习方式主要为混合式学习与教师课堂讲授,注重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老师引导学生发展音乐感受力和创造力,努力向提高层发展。基础层的学习方式主要为教师的课堂教授,由于基础层学生基础薄弱,学习能力和精力都有限,所以基础层的学生主要还是靠老师的课堂教授来进行学习。如,在《伏尔加船夫曲》一课中,课前老师将“创作背景”、“劳动号子”、“音乐动机”、“俄罗斯民歌”、“俄罗斯五声调式”等知识的文字、视频和《伏尔加船夫曲》的音视频都上传到学习平台,供学生自主学习。在课堂上一般提高层学生已经完成全部的课前预习,发展层学生完成全部或部分课前预习,基础层学习未能进行课前预习。在导入阶段结束后,老师主要讲解“创作背景”、“劳动号子”、“音乐动机”等必须掌握的知识点,以便学生更好的理解音乐。这样进行过课前预习的学生既掌握了课堂中必须掌握的知识点,又掌握了拓展知识,未进行课前预习的学生在课堂中也能很好的学习到基础知识,提升自己。(2)分层辅导。在课堂自主练习和拓展练习阶段,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老师要有不同的辅导方式。在练习环节,既要有面向全体学生的“合”,又要有面向不同层次的“分”。比如,在《青春舞曲》这节课的练习环节中,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为正确演唱歌曲。而面对提高层的学生时教师辅导学生能够有感情的背唱歌曲,并且用手鼓为同学的演唱伴奏。面对发展层的学生老师主要辅导其能运用正确的演唱方法,有感情的演唱歌曲。面对基础层的学生,老师则辅导其基础的识谱读谱,要求其能跟唱。此时提高层的学生也可以充当小老师的角色,帮助老师辅导基础层的学生。在音乐创作环节中也需要对学生进行分层辅导。如在《铃儿响叮当的变迁》一课中,在拓展练习中笔者要求学生对《小星星》进行简单变奏。在这一阶段,笔者采用组内分层辅导的方式,对基础层的学生主要辅导其能够理解什么是变奏曲式,有哪些简易变奏的方法;对于发展层的学生主要辅导其掌握基础的变奏方式,并辅导发展层学生对乐曲进行简单的变奏;对于提高层的学生主要辅导其对乐曲进行复杂变奏,并能进行演唱或演奏,还可以对其他层次的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在这种辅导模式下,各层学生在音乐课堂上都能得到提高,激发学习兴趣,提高音乐素养。(3)分层评价。根据新课标要求,形成性评价是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方法、知识、技能发展变化的评价,在日常教学中可采用观察、谈话、提问、讨论、演唱、演奏等方式进行。在基于混合式学习模式的分层教学设计中,对学生的形成性评价必须与对学生的教学目标相匹配,可以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三种方式。教师评价时要根据每个层次学生的不同教学目标,对学生进行课堂的口头评价、每个单元的评价和学期评价,并将评价及时记录在《学生音乐成长手册》中。评价中既要肯定学生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又要指出不足和进步的方向。除此之外还要引导学生自评和互评。学生自评时要引导学生认清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学生互评时要引导学生以公正、客观的态度对同学进行评价,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同学的成长,互相激励,使评价成为激励每个层级学生发展的自我动力。
音乐教学的核心素养范文6
【关键词】审美教育;音乐教学;渗透
【作者简介】郝蕾(1981~),女,北华大学师范分院讲师,研究方向:音乐教育。
音乐作为一门最基本、最富有张力和表现力的综合艺术之一,通常能直接注视和反映出艺术家的精神世界,而将审美教育渗透于高校音乐简单来讲就是在鉴赏和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教会学生如何感知音乐中蕴含的真谛及内涵,并通过音乐使学生的审美教育更加具体化、形象化。
一、审美教育渗透于高校音乐教学的缺失表现
就当前高校的教育形式及教育资源分配来看,我国高校将审美教育融入音乐教学的意识还处于发展阶段,且多数学生都将音乐科目作为一项个人的兴趣爱好,并没有想要真正的学习音乐知识,更不懂得如何真正的理解音乐和感知音乐,基本的音乐和审美素养也是比较缺乏,而随着教育事业逐步推进,一些音乐审美教育的缺失也逐渐清晰起来,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审美教育意识淡薄、教育资源短缺
部分地方高校对将审美教育融入音乐教学的理念应用意识较为淡薄,这些高校长久以来都将音乐教学的重点放在音乐技巧的运用和音乐知识的传授方面,将音乐教学进行的过为简单化和片面化,仅是把音乐教学看作是乐曲欣赏、乐曲演奏、音乐家点评等内容结构单调、简单的娱乐性课程,忽视了对审美教育的融入和应用,进而无法对学生的审美意识、观念、能力等进行进一步的发掘,也正是这种音乐教学意识的落后和片面的思维最终延缓了将审美教育渗透于高校音乐教学的发展,同时也与倡导学生德、智、体、美、劳的教育理念相违背。另由于部分高校对审美教育或者音乐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将其视为调节大脑和缓解情绪的科目,因此会厚此薄彼的将校内的教育资源分配给其它科目的教学,其中最明显的体现在教师资源的分配上,音乐教师过于“老龄化”会导致教师的音乐素养和音乐知识也无法跟上时代潮流,无法将审美教育与渗透于乐教学中,有些甚至根本没有这种理念结合意识,使审美教育在高校音乐中的渗透和发展停滞不前。
(二)教学方式、方法不当、学生对审美理解有偏差
目前,各大高校对于非音乐专业学生的音乐教学多采用教师讲解、学生记录的形式,通过简单的肢体动作和解说语言配合完成,方式过于老套和单调,尽管教师有时也会播放一些优秀的音乐作品供学生欣赏,但通常不会要求学生参与讲解和分析,仅仅要求他们聆听,或是教师自己完成讲解,不仅无形中大大降低了学生参与程度,忽视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更无法达到将审美教育渗透于高校音乐教学中的目的。此外,有些高校还片面的认为音乐的表现形式无非就是唱歌跳舞,因此为了丰富下学生课余生活就简单的举办一些晚会或者歌唱比赛,严重偏离了国家设置音乐科目的初衷。将审美教育融入高校音乐教学还有一个绝对要引起重视的因素-学生。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对于教学结果的影响不容忽视,高校内的学生群体由各个地区的学生组成,有些甚至来自于国外,这也就导致学生所接受的音乐教育和本身的音乐素养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性,另外很大一部分学生学习音乐都仅仅是为了选修学分,并不是真正的喜欢和了解音乐,更谈不上对音乐审美教育产生兴趣了,而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和影响力是众所周知的,即使拥有最好的教育资源和师资力量,倘若缺乏兴趣,也无法引领学生融入到音乐教学中去领悟审美的魅力,从而加大了将审美教学渗透于音乐教学的难度。还有一点就是音乐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交流,教师不能站在学生的角度理解他们对音乐和审美的思考和想法,学生也无法理解教师将审美教育渗透于音乐教学的真正意图。
二、审美教育渗透于高校音乐教学的应用策略
(一)转变传统音乐教学理念,积极融入审美教育新观念
教学理念决定的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而新的教学理念会为教学注入新鲜的血液,有助于高校教育思想的完善和人才的培养。将审美教育渗透到高校音乐教学中去能够最大限度发挥这种新教学理念的实践作用,而且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学能够激发学生感知美、领悟美、学习美和应用美的能力,帮助他们站在美学角度去感受音乐本身所带来的惊喜和内涵,最大限度的发挥音乐的审美功能,也只有学校和教师首先完成音乐教育理念的转变,才能进一步促使学生转变对音乐的学习态度。另外,学校还应当适当加强对于音乐方面的师资力量,打造一只青年音乐教师团队,这主要是因为青年音乐教师对于新教学理念的接受和应用都比较快,而且由于与学生年龄差比较小,更容易缩短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消除学生的距离感。
(二)改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提高实践中的审美能力
教学方式的不断创新有助于审美教育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渗透,而传统的音乐教学已经不能满足这种渗透,因此,高校音乐教学方式必须不断的创新和改进。在将审美教育渗透到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始终作为教学主体存在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当中,他们除了要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学会欣赏和感受音乐之外,更要亲自参与和实践,这也就要求教师要通过创新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及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考虑到学生的音乐和审美素养、对音乐和审美感知能力和领悟能力以及音乐经历的不同,教师应当在学生欣赏完音乐作品之后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抒发对音乐作品的看法和理解,鼓励学生多于周围的人进行沟通和交流,让学生天马行空的自由想象,这样才能更好的从多角度理解音乐,甚至可以说是触碰音乐作品的灵魂,另外,教师还应当为学生量身定制不同的音乐技巧训练方案,为他们今后在音乐中进一步提高审美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艳红.“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变革及有效途径[J].大舞台.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