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音训练的方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构音训练的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构音训练的方法

构音训练的方法范文1

关键词:视唱练耳 音程 听觉训练

视唱练耳是音乐学习中最基础的课程之一,也是报考音乐学院、师范院校音乐系(学院)或高职院校音乐专业的必考课程。“音乐基础课中听觉训练的重要意义,为国内外各种教学体系所认同。以听觉训练为主线,贯穿于视唱练耳教学的三个环节,即视唱、听觉分析和听写,这已经成为共识。”①音程是构成乐曲的最小单位,音程的听觉训练是视唱练耳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音程的听觉训练包括旋律音程与和声音程两个部分,其中旋律音程的听觉训练是听唱旋律的基础,和声音程的训练则是听唱和弦的基础。因此,音程的听觉训练在视唱练耳教学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笔者在多年的中职音乐专业视唱练耳教学中,通过不断学习及探索,针对入学时音乐素质较为薄弱的音乐专业学生,摸索出了一些有关音程听觉训练的方法

一、由小到大、由近及远依次进行音程训练

音程的听觉训练最好从二度开始,依次到三、四、五、六、七、八度等。这是因为二度是最小的音程,结构最简单,较容易掌握。同时,旋律音程的模唱与听辨应该先于和声音程的模唱与听辨进行。具体的做法为:

1.唱、背熟悉的音调,来帮助学生记忆各类旋律音程的音调特点与音响色彩。下面以大、小三度为例进行介绍。②

大、小三度均包含三个音级。大三度含有2个全音,小三度含有1个全音、1个半音。五线谱上两音相距一线或一间(谱例1)。

旋律音程的大小三度,其音调特点在于它既不同于二度的级进,又不同于四度以上的大跳进,而形成独特的小跳效果。音程的听觉训练特别是旋律音程,就必须先通过唱、背一定数量包含所训练音程的熟悉音调(或乐曲片段),从感性上帮助学生记忆并确立该旋律音程的音调特性,逐步建立固定的内心听觉,最终形成唱准这些旋律音程的技能。我们可以通过让学生背唱一些熟悉的音调,以达到我们的训练目的(谱例2、谱例3③)。

2.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旋律音程的构唱训练

(1)构唱指定音程

音程是两音之间的音高距离,要唱准各类旋律音程,关键在于正确掌握各类音程两音之间的音高趋势。如唱上行大三度时,要求根音稳定,冠音有倾向高的趋势;唱下行大三度时,要求冠音相对稳定,根音则有倾向低的趋势。唱上行小三度时,要求根音稳定,冠音有倾向低的趋势;唱下行小三度时,要求冠音相对稳定,根音则有倾向高的趋势(谱例4)。

以上的练习一般可以采用指定根音由下向上构唱指定音程;或指定冠音由上往下构唱指定音程(谱例5),以达到训练目的。

(2)“搭桥”模进构唱旋律音程

调内级进音比较容易被各类程度的学生尤其是初学者掌握,那么“搭桥”法就是结合已经学过的小音程为基础,采用类似“搭桥”的方法进行模进构唱大音程的练习(谱例6)。

(3)直接模进构唱旋律音程

运用直接模进构唱旋律音程时要注意音程之间的对比效果,(谱例7)是三度音程模进,要求学生构唱时要重点记住典型音程的效果,如此例就要重点记住do—mi大三度及la—do小三度的效果。

(4)利用音程转位构唱旋律音程

视唱练耳的教学应与基本乐理渗透进行,在构唱大音程时,可以利用小音程的转位来进行,既方便构唱又可以起到巩固复习小音程的作用(谱例8)。

(5)作节拍、节奏变化来构唱旋律音程

为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时可以在简单模式的基础上,适当做一些节奏、节拍变化来进一步构唱旋律音程(谱例9—1、谱例9—2)。

二、遵循唱、听、记结合及先易后难的训练原则

在视唱练耳教学与实践中,唱、听、记是紧密关联、不可分割的三个练习环节,音程的听觉训练同样离不开这三方面的综合训练。听、唱结合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构唱与视唱相结合,二是构唱与听辨相结合。

构音训练的方法范文2

【关键词】脑卒中;康复; 言语功能

【中图分类号】R33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8-0320-02

脑卒中后语言障碍是多见主侧半球额下回后部病变,以及延伸至邻近的皮层下室同白质病变.(Broca) 失语称前部失语,失语常伴偏瘫,有时伴偏身感觉障碍,无视野缺损是接受综合康复的最常见类型。这类患者表述费力,属非流利性,对于自己不能表达非常重视,出现错误表现不同程度沮丧.(Wenicke)失语称后部失语,多见主侧半球颞上回后部病变,Wenicke失语病人无偏瘫,但有感觉障碍和视野缺损.急性脑卒中后患者语言障碍发生率高达47.7%,语言障碍发生,不同程度影响患者疾病康复和生活质量[2],现对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50例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08年3月至2009年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入选标准:①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3],并经MRI或经头颅CT证实;②意识清楚,伴有不同程度的语言障碍及运动障碍,但能配合康复师及护士进行康复训练;③入院3至7d,生命体征稳定无明显听及及理解力障碍,无严重痴呆、精神障碍入选患者50例,男30例,女20例,年龄50~72岁,平均59.8岁,脑出血20例,脑梗死30例,首次发病35例,复发15例。

1.2 方法

1.2.1 呼吸训练:呼吸气流量及呼吃气流的控制是正确发音的重要因素,有助于控制音高,发音及音量,对语调、重音、音节、节奏形成也有影响,方法:让病人充分放松,保证正确坐姿,鼻吸气,嘴呼吸,呼气前要停顿,逐渐增加患者的肺活量,注意增强患者呼气的压力及呼气时间,治疗师在患者呼气未可给予辅助。

1.2.2 构音器官功能训练:进行舌、唇、软腭、咽喉与下颌的单独运动,交替运动等,帮助改善口面肌肉的控制,可进行吹气训练。

1.2.3 增强构音肌肉动觉训练:可利用冰、软毛刷等刺激口面肌肉和软腭,也可利用手指按压,牵拉抵抗口面肌肉,进行发音训练时,教患者利用视觉(照镜子)和听觉(听录音)内容由简单到复杂,由元音到辅单[4]。

1.2.4 评价方法:于入院时及出院前通过语言交流评估患者语言功能恢复情况。采用汉语构音障碍检查发。[5]

1.2.5 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13.0检验。

2 结果

患者康复训练5-10次,能简单发音,无完全无法发音,住院15-26天出院,康复训练前后患者言语功能比较,见表1

3 讨论

言语障碍指个体利用语言如口语、书面语及手势语等进行交际活动过程中出现的言语功能障碍,不仅包括失语症还包括神经科等其他疾病引起的言语功能障碍,如构音障碍[1]。

语言障碍有一个自然的恢复过程,但速度很慢,程度也不理想,与肢体运动障碍,吞咽障碍相同,如果不积极地进行功能训练,就会错过恢复的最佳时期,影响最终恢复程度和生活质量,急性脑卒中后语言功能障碍,临床上常未引起足够重视,久之会造成患者的心理障碍,降低生活质量,对患者进行呼吸训练,构音器官功能训练,增强构音肌肉动觉训练,可使口、面部、舌、喉等肌群得到锻炼,可有效地提高相应肌群运动的协调性和灵活性,有利语言功能恢复,本研究如果示:训练后患者吞咽功能显著优于训练前,提示有针对性系统的语言功能训练可以改善患者言语功能,使患者尽早建立良好的语言交流能力,减少并发症,提高生产质量。

参考文献

[1] 朱镛连.王新德《神经康复学》 人民军医出版社

[2] 马素萍.纳娜.王海艳 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恢复.《护理学杂志》 2007.22(19) 68.

[3]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

[4] 张清丽 言语障碍的评测和治疗 .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康复医学诊疗规范.北京.华夏出版社.1998:399-404

构音训练的方法范文3

摘要:在视唱练耳教学中,听觉训练作为一个重要环节,在教学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其中,和弦的听辨就占有很大一部分的比例,它不仅体现在视唱练耳教学中,而且在众多国内外优秀作品中都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本文就如何训练及提高视唱练耳课中三和弦、七和弦以及大谱表和弦的听辨,提出了自己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视唱练耳 和弦 音响色彩特征

[中图分类号]:J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0)-04-0142-01

视唱练耳是音乐教育中的必修课,也是进入更高专业层次学习的必备训练手段和技术性、实践性较强的理论课程。它是一门培养一个“音乐”人的视奏、视唱、音高听辨、节奏把握以及乐曲表达等诸多方面综合能力的音乐基础学科,无论是理论专业、表演专业或是教育专业的学生,学好视唱练耳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只有在此方面接受严格而规范的训练,方可更好地进行相关专业的学习。

“视唱”和“练耳”是一门课程中的两个方面。其中,关于听觉训练的教学方法一直是视唱练耳教育工作者所研究、探索的课题之一,同时也是视唱练耳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无论是单谱表的和弦听辨训练还是大谱表的和弦听辨训练都是听觉训练中的难点和重点。怎样在较短的时间内快速、准确的听辨出和弦的音高位置,本文就这一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点滴见解,供参考。

一、构啊训练

首先要对单音程、三和弦与七和弦的结构、性质要相当熟悉。这里我们对原位三和弦及七和弦作以简单介绍。

1、三和弦的主要类型有四种:

①大三和弦:根音到三音是大三度,三音到五音是小三度。

②小三和弦:与大三和弦各音之间的结构相反。根音到三音是小三度,而三音到五音是大三度。

⑤增三和弦:根音到三音与三音到五音都是大三度。

④减三和弦:根音到三音与三音到五音都是小三度。

2、常用的七和弦大致有四种:大小七和弦、小小七和弦、减小七和弦和减减七和弦。

①大小七和弦;由大三和弦加入七度音而组成,其中“大”代表三和弦的性质,而“小七”则代表根音与七音的性质。由于大小七和弦是在大三和弦的基础上叠加七度音而构成的,所以它的音响色彩听起来类似于大三和弦,明亮、辽阔。

②小小七和弦:以小三和弦为基础,根音与七音之间是小七度而得名。小小七和弦的音响色彩与小三和弦相似,给人以暗淡、柔和的感觉。

③减小七和弦:以减三和弦为基础,根音与七音之间形成小七度而得名。

④减减七和弦:同样是以减三和弦为基础,而根音与最上方的七音形成减七度而命名。减小七和弦与减减七和弦由于在其结构中都包含了减三和弦以及小七度、减七度这样的不协和的和弦及音程。所以,它们在音响上的色彩给人以紧张、刺耳、又富有非常不稳定感,仿佛等待着解决的到来……。在对以上阐述的音程及和弦的结构、性质都有了深刻了解的基础上,我们就可以进行构唱训练了。

音程构唱是听辨和弦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学习的关键。尤其对于非键盘专业的民乐或声乐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固定音高感相对薄弱,如果让他们快速准确的听辨出和弦的性质及音高往往是有困难的,这时,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从构唱音程开始着手,构唱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如:指定音构唱:指定调性构唱等。前面已经提到了音程构唱是实现准确听辨三和弦的前提,那么能否快速、准确的听辨出七和弦,三和弦的构唱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二、音响特征的训练

通过大量的构唱练习,使学生掌握各种音程及三和弦、七和弦在音响上的不同特征,就其各自不同的音响色彩区分他们的迥异。如大、小三度与大、小六度音程在音响色彩上都属于丰满协和的:小二度与大七度、大二度与小七度音程属于那种紧张、尖锐、刺耳极其不协和的;再如,大三和弦和与其音响特征类似的大小七和弦,在音响上给人以明亮的色彩感觉,相反,小三和弦和小小七和弦与大小七和弦比较,就显得暗淡了许多。值得说明的是在构唱练习的过程中必须掌握三和弦的结构,并且要非常熟悉。通过反复的听唱与对比、辨别与分析,才能区分出各音程及和弦之间的音响特征上的差别。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听辨能力与分析能力。构唱必须是快速、熟练而又准确的。另外,在构唱训练过程中还有做到边听边唱、边唱边听、用耳听、用“心”听,从而培养学生对和弦色彩的感知能力。

三、大谱表和弦的训练

这里主要介绍几种听辨大谱表七和弦的方法,把单谱表和弦与大谱表和弦作以比较,大谱表由于音响上的丰满、浑厚,音程音区的扩大,以及排列与旋律位置上的多种变化,相对于单谱表的和弦听辨来说都比较难一些,那么,针对大谱表和弦的听辨,首先应清楚地分清和弦的排列方法及旋律位置,因为导致听音错误的原因大多数,对排列位置与旋律位置分辨不清所造成的。让学生能有把握的掌握这些和弦的性质、结构、音响等一系列知识,为四声部大谱表的听写打下良好的基础。记谱是听写的最后一个环节,在具体听写四声部和弦连接时记谱的顺序往往是先外后内的原则;先听两个外声部,再听两个内声部,这样有规律的横向进行,很大程度上会增强学生对整体的和声功能进行有较为全面的感性认识,在此环节中,可以先从低音声部着手,有助于确定和声连接中的功能变化,这样,凭借低音声部的信息和整体和声进行的感性认识,就可以判断出大部分和弦的功能了。此外,在听辨和弦过程中不仅要熟练地掌握调性和音准,还要培养学生倾听和声进行中的色彩变化、功能变化、调式调性的变化等等,如:从不稳定到稳定,从不协和到协和。以及转调、离调等的倾向感觉,以便更有助于和弦的听辨。

最后,可利用听写完成后的大谱表和弦连接作为视唱的练习内容分声部练习,使学生能充分体验各声部的和声在横向进行中的变化,再把四个声部整体纵向结合起来进行练习。通过这些训练,让学生感受到和弦连接中功能及色彩上的变化。

构音训练的方法范文4

【关键词】 舌底放血; 言语康复训练; 脑卒中; 假性延髓麻痹; 构音障碍; Frenchay构音障碍量表

doi:10.14033/ki.cfmr.2016.35.02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35-0050-02

脑卒中在我国是多发病、常见病,假性延髓麻痹是脑卒中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其主要的临床表现为构音障碍。调查统计显示,脑卒中患者中有30%~40%的患者有构音障碍。构音障碍是指由发音器官、神经肌肉的器质性病变而引起发音肌力减弱、肌张力异常及运动不协调等一系列症状,产生发声、发音、共鸣、韵律等言语运动控制障碍[1]。为探讨脑卒中后假性延髓麻痹引起的构音障碍的治疗方法,自2014年9月-2016年3月,笔者采用舌底放血配合言语康复训练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在笔者所在医院康复科住院患者60例,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其中男9例,女21例,年龄

45~75岁,平均(55.2±2.6)岁,病程30~123 d,平均(54.6±5.7)d;

治疗组30例,男12例,女18例,年龄42~80岁,平均(56.4±3.7)岁,病程23~117 d,平均(53.4±2.8)d。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史玉泉[2]主编《实用内科学》与王玉来[3]《中西医临床神经病学》,经CT及MRI检查确诊为脑卒中,且满足假性延髓麻痹诊断标准;构音障碍诊断标准参照文献[4],以Frenchay构音障碍评价量表进行评定。

1.3 排除标准

(1)非脑卒中导致的构音障碍;(2)由于真性延髓麻痹导致的脑卒中后构音障碍;(3)精神障碍、意识障碍或并发失Z及认知障碍者;(4)患有其他严重躯体疾病者(如严重心脏疾病、严重肾脏疾病等)。

1.4 治疗方法

1.4.1 对照组 构音障碍康复治疗训练,首先最重要是运动功能训练,在这个基础上配合构音和表达训练,遵循由浅到深、由少到多、由易到难的原则。(1)松弛训练;(2)呼吸训练;(3)颌、唇、舌、腭的训练:指导患者鼓腮、抿嘴、吹蜡烛,同时指导患者舌尽量往外伸,上、下、左、右的运动,舌主动运动困难的治疗师可以用纱布拉住舌头帮助患者做被动活动,反复训练;(4)训练发“啊”音或唇音然后过渡到发单音节、单词词汇、短文训练;(5)辨音及错音纠正;(6)韵律的训练。1次/d,每次治疗20 min,每周5次,共治疗两个疗程。

1.4.2 治疗组 令患者仰靠坐位,张口,治疗师左手用纱布拉住舌尖于口外,使之向上翻卷,暴露舌下静脉,舌下系带两旁之静脉中点处取穴,左侧金津、右侧玉液,右手持三棱针点刺上述两个穴位出血2 ml,不按压,用干棉球按压擦拭,每周1次。言语康复训练同对照组。

1.5 疗效评价标准

痊愈:言语清晰度基本正常,Frenchay构音障碍评分28分;显效:流口水、呛咳、唇舌运动、言语清晰度、音调等症状有较大改善,Frenchay构音障碍评分提高2个或者2个以上等级;有效:流口水、呛咳、唇舌运动、言语清晰度、音调等症状有所改善,Frenchay构音障碍评分提高1个等级;无效:流口水、呛咳、唇舌运动、言语清晰度、音调等症状基本无变化,Frenchay构音障碍评分无明显变化。总有效=痊愈+显效+有效。

采用Frenchay构音障碍评价量表从反射、呼吸、唇、颌、腭、喉、舌、语言8个方面评价两组治疗前后构音器官运动障碍的情况,8大项又分28个子项,每一子项按损伤严重程度分为5级,a级为正常,e级为严重损伤,a~e级分别对应1~5分,a项越多表示功能越好。a项数≤27项为构音障碍。

1.6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连续治疗两个疗程,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其中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a项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

2.2 不良反应

观察过程中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

3 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假性延髓麻痹是由双侧上运动神经元病损所致,其中延髓运动神经核、桥脑的三叉神经运动核及面神经运动核丧失了上运动神经元支配,导致咽喉肌、软腭、舌肌、咬肌、面肌的中枢性麻痹,主要表现为瘫痪或不全瘫痪,出现了咽喉肌、软腭、舌肌运动困难,吞咽、构音困难或不能[5]。因此,在治疗假性延髓麻痹患者构音障碍时关键要针对口、舌、咽喉部等构音器官进行训练。根据构音器官和构音评定的结果,按照呼吸-喉-腭和腭咽区-舌体-舌尖-唇-下颌运动的顺序,一个一个地解决。从言语发生机制及假性延髓麻痹后构音障碍的康复目的来看,需要通过一定的言语康复训练重新获得言语交流能力,言语交流能力主要通过给予患者外在的刺激并引导其说话来完成,同时促进了条件反射的形成。通过系统的言语康复训练很多患者言语功能得到改善,言语治疗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对发音器官刺激,达到训练言语呼吸、颌、软腭、舌、言语会话和速度的目的,而对引起构音障碍的大脑中枢的刺激作用不明显,随着临床治疗经验的累积及数据的总结,笔者发现构音器官的训练固然重要,也不能缺少对大脑中枢的刺激,他们是相辅相成的,因此笔者加入舌底放血来配合言语康复训练,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这类构音障碍患者。

脑卒中后假性延髓麻痹属中医学“喑痱”范畴,病因主要为肝、肾亏虚,气血不足,痰淤阻络,壅闭于喉。从中医角度研究笔者观察到这类患者都不同程度的舌底脉络淤阻的症状。古籍有记载,《灵枢・忧恚无言》曰:“咽喉者,水谷之道也。喉咙者,气之所以上下者也。会厌者,声音之户也。口唇者,声音之扇也。舌者,声音之机也[6]。”说明舌与饮食、发音、言语有密切关系。金津、玉液穴为舌部的经外奇穴,主治舌强不语等症,故用刺络放血舌下的金津、玉液穴对构音障碍有较好的疗效,可疏通经络,调畅气机,清除淤血,持续促进全身气血的运行,血行则筋脉得以濡养,构音、舌体运动等功能得以恢复。同时金津、玉液穴位于舌系带两侧,深部有舌静脉、舌咽神经、舌下神经等,通过刺激感受器(舌),中枢神经形成刺激,兴奋冲动再传至效应器(肌肉、腺体),这时效应器反应加强,从而恢复了大脑皮层对皮质脑干术的调节作用[7],因此不仅可以改善舌体局部的血液循环,促进舌体功能的恢复,还可以刺激局部神经,反射性地调节大脑功能,使语言功能等得到改善。

通过研究结果表明,对照组与治疗组均可改善假性延髓麻痹患者的构音障碍,但其中配合舌底放血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言语康复训练。主要原因是脑卒中后假性延髓麻痹患者,先要生命体征稳定后才可以做一系列康复治疗,而单纯言语康复训练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患者的配合与主动能动性,而早期患者精力有限,只能做些简单的呼吸松弛训练,为了不错^最佳恢复期笔者早期加入舌底放血则可以使治疗效果更佳。舌部有丰富的淋巴、组织液及味觉感受器,可以起到刺激的作用;舌又具有语言发音功能,也是重要的构音器官,所以在金津、玉液两穴刺络放血可以改善口、舌、喉等构音器官的功能,促进它们运动并且有利于患者语言的恢复,在此基础上再配合言语康复训练来改善言语表达能力,从而达到康复的目的[8]。

参考文献

[1]刘丽丽,郝盼富.针刺配合言语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构音障碍临床研究进展[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3,25(11):1038-1039.

[2]史玉泉.实用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206.

[3]王玉来.中西医临床神经病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8:259.

[4] Enderby P.Frenchay dysarthri a assessm ent[J].Int J Lang Commun Disord,1980,15(3) :165-173.

[5]王雅青,刘芳,王晓芳,等.舌下放血合舌部操治疗脑卒中假性延髓麻痹构音障碍32例[J].福建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23(3):63-64.

[6]李国辉,陈惠.针刺治疗中风假性球麻痹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09,28(4):213-214.

[7]张慧永,马晓俊,丁亮吾.针刺阿呛穴治疗脑卒中假性球麻痹吞咽困难的中西医机制探讨[J].中医研究,2012,25(3):54.

构音训练的方法范文5

关键词:视唱练耳 音程 听觉训练

视唱练耳是音乐学习中最基础的课程之一,也是报考音乐学院、师范院校音乐系(学院)或高职院校音乐专业的必考课程。“音乐基础课中听觉训练的重要意义,为国内外各种教学体系所认同。以听觉训练为主线,贯穿于视唱练耳教学的三个环节,即视唱、听觉分析和听写,这已经成为共识。”①音程是构成乐曲的最小单位,音程的听觉训练是视唱练耳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音程的听觉训练包括旋律音程与和声音程两个部分,其中旋律音程的听觉训练是听唱旋律的基础,和声音程的训练则是听唱和弦的基础。因此,音程的听觉训练在视唱练耳教学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笔者在多年的中职音乐专业视唱练耳教学中,通过不断学习及探索,针对入学时音乐素质较为薄弱的音乐专业学生,摸索出了一些有关音程听觉训练的方法。

一、由小到大、由近及远依次进行音程训练

音程的听觉训练最好从二度开始,依次到三、四、五、六、七、八度等。这是因为二度是最小的音程,结构最简单,较容易掌握。同时,旋律音程的模唱与听辨应该先于和声音程的模唱与听辨进行。具体的做法为:

1.唱、背熟悉的音调,来帮助学生记忆各类旋律音程的音调特点与音响色彩。下面以大、小三度为例进行介绍。②

大、小三度均包含三个音级。大三度含有2个全音,小三度含有1个全音、1个半音。五线谱上两音相距一线或一间(谱例1)。

旋律音程的大小三度,其音调特点在于它既不同于二度的级进,又不同于四度以上的大跳进,而形成独特的小跳效果。音程的听觉训练特别是旋律音程,就必须先通过唱、背一定数量包含所训练音程的熟悉音调(或乐曲片段),从感性上帮助学生记忆并确立该旋律音程的音调特性,逐步建立固定的内心听觉,最终形成唱准这些旋律音程的技能。我们可以通过让学生背唱一些熟悉的音调,以达到我们的训练目的(谱例2、谱例3③)。

2.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旋律音程的构唱训练

(1)构唱指定音程

音程是两音之间的音高距离,要唱准各类旋律音程,关键在于正确掌握各类音程两音之间的音高趋势。如唱上行大三度时,要求根音稳定,冠音有倾向高的趋势;唱下行大三度时,要求冠音相对稳定,根音则有倾向低的趋势。唱上行小三度时,要求根音稳定,冠音有倾向低的趋势;唱下行小三度时,要求冠音相对稳定,根音则有倾向高的趋势(谱例4)。

以上的练习一般可以采用指定根音由下向上构唱指定音程;或指定冠音由上往下构唱指定音程(谱例5),以达到训练目的。

(2)“搭桥”模进构唱旋律音程

调内级进音比较容易被各类程度的学生尤其是初学者掌握,那么“搭桥”法就是结合已经学过的小音程为基础,采用类似“搭桥”的方法进行模进构唱大音程的练习(谱例6)。

(3)直接模进构唱旋律音程

运用直接模进构唱旋律音程时要注意音程之间的对比效果,(谱例7)是三度音程模进,要求学生构唱时要重点记住典型音程的效果,如此例就要重点记住do—mi大三度及la—do小三度的效果。

(4)利用音程转位构唱旋律音程

视唱练耳的教学应与基本乐理渗透进行,在构唱大音程时,可以利用小音程的转位来进行,既方便构唱又可以起到巩固复习小音程的作用(谱例8)。

(5)作节拍、节奏变化来构唱旋律音程

为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时可以在简单模式的基础上,适当做一些节奏、节拍变化来进一步构唱旋律音程(谱例9—1、谱例9—2)。

二、遵循唱、听、记结合及先易后难的训练原则

在视唱练耳教学与实践中,唱、听、记是紧密关联、不可分割的三个练习环节,音程的听觉训练同样离不开这三方面的综合训练。听、唱结合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构唱与视唱相结合,二是构唱与听辨相结合。

1.构唱与视唱相结合,共同促进。听、唱结合能最大程度地把握好音程两音之间的音准,在旋律音程听觉训练中,最好同步选择与所学音程一致的视唱练习曲来配合教学。让学生通过反复演唱练习曲,获得对相关音程两音之间的音高感,最终形成对此类音程的内心听觉。同时,也可以运用模唱的方法,即老师在钢琴上随机弹出一些旋律音程,让学生用唱名或“啊”“啦”等哼唱,并说出音程的性质。

2.构唱与听辨两者必须紧密结合。构唱与听辨训练的进度要一致,相似的听唱练习可以结合在一起。除了上文中介绍的构唱法,还可以采用独唱、齐唱、重唱、默唱等方式进行构唱实践。构唱与听辨都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先在基本音级上用固定唱名或不带唱名构唱某个音程,然后可按照调号的顺序,由少到多,逐步增强。

3.听、记结合,强化旋律音程的综合训练。根据目前各类音乐高考中有关旋律音程考核方法,结合学生的实际程度,可以采用灵活多变的习题,通过听、记结合的方法强化旋律音程的听觉训练。当旋律音程相对巩固后,就可以进入和声音程的模唱、听辨、听记的训练。

(1)选择题

(2)改错题

改错题既可以是纠正性质的误差,也可以是音高方面的误差,或两方面都存在误差,(谱例11—1、11—2、11—3)就属于此类的题型。

谱例11—1中,预给音程名称:①大三度②小三度③大三度。

①②③

问:该例中有哪些误差?

答:第2、3个,应分别改为大二度、小三度。

谱例11—2中,预给音程名称,让学生指出音高方面的误差。预给音程及教师所弹音程分别如谱例中显示。

问:该例中有哪些误差?

答:第1、3个音高不准确(让学生给予纠正)。

谱例11—3中,要求指出预给音程中性质和音高两方面的误差。

①② ③ ④

问:该例中有哪些误差?

答:第2、4个的音程性质与音高有误差(让学生给予纠正)。

(3)填空题

给一个声部的音名,要求记下另一个声部的音名及音程性质(谱例12)。

(4)预给a1音作参考音,要求直接听记出音程的音高及性质(谱例13)。

三、运用多媒体等教学设备进行辅助教学

音乐发展到今天,已经不是纯粹的听觉艺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信息传播的加速,音乐文化越来越受到特定时代的科技革新与精神风貌的影响。因此,视唱练耳的教学法也应体现时代性,特别是在新课程标准的课改形势下,不能在教学中简单沿用钢琴+黑板,听琴声随琴唱的传统模式。笔者认为利用多媒体等数字化教学手段来进行视唱练耳的辅助教学,可以弥补传统教学之不足。

转贴于

1.丰富传统教学手段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多元化音乐的发展

在具体的教学中,针对一首视唱练习曲可以这样来进行教学。师生一起在学生熟练演唱此曲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运用MIDI技术、打谱软件等多种手段进行重新演绎。如可以利用数字化教学手段,将视唱曲的伴奏以古典、民谣、pop等不同的风格融入视唱曲中;或利用多媒体中不同的乐器音色让学生来控制演奏视唱曲,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多元化音乐的发展。在进行音程的听觉训练教学中,可以适时播放包含一些训练音程的中外名曲片段,让学生对这些音程有更直观的音响效果,既培养了对各类音程的内心听觉,同时也扩大了他们的音乐视野。也可以事先录好旋律音程或和声音程以供学生模唱、听辨,让学生熟悉各种音源产生的音响效果,以便适应各类学校的招生考试。④

2.运用微格训练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微格训练即微格教学(Microteaching),是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利用现代的录音、录像等设备,帮助培训者训练某一技能的教学方法。运用数字化教学手段可以把学生在课堂中进行的练习进行有选择性的录音、录像,通过录音、录像的回放来关注自己的练习进程、学习状况,通过自己与其他同学的比较、讨论,明确自己下一步的练习重点,以此提高学习效率。

数字化视唱练耳教学还可以提供个别化的学习环境。利用MIDI及计算机等,教师可以利用监控系统跟任何学生相互通话,随时关注学生在课堂的学习状况。另外,笔者也在不断进行视唱练耳试题库的建设,并尝试把视唱练耳的考试放到学校录音棚进行,既避免了分数评判中的人情分,使分数更加客观、公正,同时也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实践表明,运用数字化手段进行视唱练耳的辅助教学,可以极大增强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一方面它有效地丰富了传统的视唱练耳教学手段,另一方面缩短了学生与实际音乐作品的差距。更重要的是,这种听、看、唱同时又结合实践创作的立体教学过程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结语

《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音乐类专业统考招生简章》明确规定:视唱练耳科目考试内容包括视唱、模唱两大部分,其中模唱包含了和声音程与旋律模唱两个内容。⑤另外,各大音乐学院招生简章和全国其他省份音乐类专业考试要求中,都对音程有明确的模唱和听记要求。视唱练耳是音乐类各专业必考科目,也是学生能否取得良好专业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众所周知,除了音程模唱、听辨、听记等本身的练习需求外,旋律音程的听觉训练对视唱与模唱的训练起到了基础性的桥梁作用,视唱中的音准可以通俗地理解为一定调内各旋律音程之间的彼此连接的音高走向,而旋律模唱则是对一定调内的一串音在一定节奏组合中的音高记忆,相关调内的各音程唱准的话,视唱和模唱也能迎刃而解。而和声音程是学习各类三和弦、七和弦以及二声部旋律听记的基础。因此,笔者认为,音程的听觉训练是视唱练耳教学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当然,视唱练耳的教与学是一个相对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对于中等职业学校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说,困难也是存在的。困难一:入校之前一些学生没有专业学习音乐的基础;困难二:一些学生不识谱,甚至部分学生“五音不全”;困难三:文化基础较为薄弱,与之相关联的是接受能力较差。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笔者既注重传统教学手段,又注重运用数字化等多媒体教学手段来对学生进行立体教学。特别是遵循了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的教学原则,注重视唱与听觉训练内容的系统性、一贯性、多元化原则。本文阐述的对音程的听觉训练,便是采用了以下几个教学原则:第一,视唱练耳与基本乐理互相渗透的教学原则,即先理性后感性原则;第二,由小到大、由近及远依次进行音程训练的原则,有利于学生的和声听觉发展;第三,多元化、立体式的训练方法与手段,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学习效率;第四,有效利用多媒体、录音棚等学校教学资源与设备,增强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

日本音乐教育家铃木振一先生曾经说过:“音乐的耳朵可以在听力训练中得到,而不是天赋或固有的,多练习就多出效果,它是人类的适应性在听觉和听力训练上的发展。”⑥笔者正是在多年的视唱练耳教学中努力探索与实践着,即通过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听觉和听力的训练”来帮助学生形成“音乐的耳朵”。

注释:

①刘小明,杨晓,赵亮.旋律听觉训练教程[M].广州:花城出版社.2006:前言1-2.

②本文中涉及音程训练的实例,除特别注明外均以大、小三度为例。

③尤家铮,蒋维民.和声听觉训练[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14-15.

④对视唱练耳考试内容有听记要求的学校,在外省设点进行招生考试时往往通过录音机来播放相关的听力考题,如果事先没有经过这方面训练,学生在进行此类考试时往往一头雾水,从而影响他们的听记成绩。

构音训练的方法范文6

关键词:视唱练耳;音乐听觉;内心听觉;音程;节奏;旋律

Abstract:The article combined the theory and experience of sight-singing & ear-training teaching, discussed the essential disciplines and techniques. Hearing discipline included scale and its exercise, monotony ’s distinguish singing and writng, interval and musical dictation discipline. Introduced the primary method of rhythm discipline, emphasized sound standard discipline. Promoted pedagogy psychology, etc combined this curriculum to make it even more practical and flexible.

key words: sight-singing and ear-training, music hearing, soul hearing, interval, rhythm, melody

视唱练耳是音乐的基础乐科,是融视唱、听觉分析、听写及乐理四项基本内容为一体的理论技能课,是学好其他音乐专业课程的基础。高等师范音乐专业视唱练耳教学改革的宗旨,就是努力实现理论性与技巧性的统一;主要任务是对学生进行视唱技能、音乐听觉及音乐素质的全面训练,发展其音乐听觉、增强音乐记忆力,培养正确的音准和节奏感,提高其对音乐的表现与理解能力。[1](p1)较其他艺术门类而言,音乐相对更加需要专门训练。特别是在音乐教育中,就更应强调基础训练,每节课都要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视唱练耳的听与唱的综合训练。我们就目前世界各国的视唱练耳训练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其教学方法及教学内容因教师和学生的不同而千差万别,归纳起来,一般均是按照以下几方面作为训练主线:

一、听觉训练

音乐听觉是指领会、想象、思考音乐形象的能力。[2](p52)有组织的发展起来的音乐听觉是一种统一而复杂的能力,它是对音乐的感知、记忆和理解能力。具体而言,是对音乐各种因素如音高、节奏、节拍、力度、速度、调式、调性、音色、和声、复调、配器等以及音乐的风格等诸多内容的感知和理解能力。在音乐教学中,用系统的、科学的方法对学生的听觉进行训练,使他们具有正确的音准概念和敏锐的节奏感,这便是视唱练耳课程的中心内容。

实践证明,人的听音能力主要是依靠后天的培养。先天条件再好,若不经过训练,听音能力也得不到发挥。在这里,我要强调的是要重视内心音乐听觉的培养和训练,这种训练是在完成单音、单个音程训练内容之后进行的。它从有完整乐思的曲调开始训练,更注重知觉的完整性。在视唱练耳训练实践中,笔者主要是通过下述几方面对学生进行听觉训练:

(一)音阶练习(定调练习)

采用各大小调音阶练习,进行调式感觉的稳定训练。因为每一部音乐作品都具有一定的调式调性,唱好音阶、确立一定的调式调性结构的概念,对唱好旋律以及乐感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单音及音级的听辨、听唱、听写训练

听辨的内容很多,首先从最简单的听辨音的长短、高低、强弱、音色入手,并结合调式音阶进行音级训练,这些都是较初级的训练内容。在此要强调的是音级训练及音组听唱训练。

1.构唱指定音级。教师弹奏标准音a1、调式的主和弦及主音后,学生按教师指定的音级构唱该音。要求学生反应敏捷,唱音准确,乐理概念清楚正确。目的是训练学生对调的识别及构唱音级的能力。

2.音组听唱训练。在教学中,我们将多音组与节奏相结合,不光强调音准,还要求学生将音组的唱名、节奏准确唱出,这既训练了其音乐听觉能力,又提高了其音乐瞬间记忆能力。

(三)音程训练

音程分旋律音程、和声音程两种。听辨音程应从旋律音程开始,然后再训练和声音程。

1.旋律音程的听辨、模唱、听唱与构唱。旋律音程的听辨是其他音乐要素听辨的基础。训练除了从“近”到“远”(从二度到七度)的顺序外,还可以根据听觉上的类别来训练。先是完全协和音程――纯一、纯四、纯五、纯八度;再是不完全协和音程――大、小三度和大、小六度,最后是不协和音程――大、小二度,大、小七度及三全音。[5](P1)另一种是根据学习的难易来排顺序。先训练音乐中用得最多的富有动力的大小三度音程,接着是纯四、纯五度,大、小六度,然后是其他音程。

例:纯五、纯八度音程综合训练(上行、下行)

2.和声音程训练。和声音程的听觉训练,直接关系到对和弦的听辨力及音乐听觉的发展。按照听觉习惯,我们往往先听根音、再纵向听出冠音;通常先唱根音、后唱冠音,亦可反过来。听唱和声音程最好以完全协和的纯五度音程为基础,在纯五度音程的基础上逐步掌握大小三度、大小六度及其他和声音程。和声音程训练应用较多的方法是音程连接训练,如结合调性记住保持音,听唱出进行中的另一个声部;结合调性,交替保持一个声部的音程连接;不结合调性的和声音程连接。

3.结合实例的音程综合训练。将音程这种单元素置于整体音响环境中,训练学生从整体音响中听辨出要训练音程的紧张度、音程的色彩、音程的排列方式等的。实践证明,唱好音程是听好音程的前提。在训练中要强调对唱的重视,通过大量构唱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对每个不同音程度数很清晰的概念,这也是音准训练的主要方法。音准不能脱离音程而表现出来。音准之所以被理解为准确,是由于听觉将其与前面发出的音或调内其他各音相比较后得出的结论。因此,最低限度应根据音程的准确检查调的正确,不能脱离音程的准确性。

(四)和弦训练

听辨和弦在音乐听觉的训练中占重要地位,与和声音程相比较更为复杂,因为这是多声听觉的训练。在进行和弦听觉训练的同时,学习者一定要从音乐理论上对和弦性质、结构(原位与转位),和弦在调内的构成音级、地位、功能以及构成和弦各音的名称及标记等内容十分熟悉,这是听好和弦的最根本的基础。训练中主要采用下列方法进行练习:

1.和弦模唱练习。先从原位大、小三和弦练起,教师弹出和弦,学生辨别和弦性质;然后进入原位增、减三和弦及三和弦转位的听辨训练。

2.和弦构唱练习。给和弦低音,向上构成指定和弦;给和弦旋律音,向下构成和弦;给出和弦中间音,先向上再向下或先向下再向上构成指定和弦;给和弦的某一个音程,构成指定和弦,如,给出大三度,可以构成大三和弦、小六和弦、小三和弦、大四六和弦。给出纯四度音程,可以构成大六和弦、小六和弦、大四六和弦、小四六和弦等等。[6](P105)

例:大三和弦构唱(给出和弦根音做上行练习;给出和弦五音做下行练习)

3.和弦连接练习。可几个人合作,每人一个声部,先做I――IV――V――I的正三和弦在各种调式当中的连接练习;再做加入副三和弦的和弦连接练习。这种练习不仅能强化学生的音高概念,而且可以培养他们的音程、和弦以及调式感,对音乐感觉的培养也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在听觉训练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加强对学生内心听觉的培养。这当中包含着丰富的音乐记忆的积淀、明晰的表象能力,还有创造性的想象与思维。视唱练耳中的各项学习内容,均要依靠内心听觉,以其为依据,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音准能力。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结合教具、教学环境的特点,灵活掌握教学方法进行创新。

二、节奏训练

节奏训练包括节奏、节拍的训练和乐曲特征听辨两个内容。节奏与节拍是音乐音响运动中长短与强弱规律的两种概念。节拍是一种有规律的起伏,是指节奏表现出来的有规律的强弱变化;节奏是在拍子基础上所形成的种种在音响实值上均有长度变化的进行序列,还是音乐中包括音响的不同强度和不同长度两方面的一种综合性的表现手段,亦即乐曲特征听辨训练所包含的内容。

视唱练耳教学中的节奏训练首先要熟悉各个节拍的特点及他们的律动方式,其中格子节奏的训练为我们提供了简便快速方法。由于格子次序可做变动,横接、竖接、越格子连接,变化多样。使节奏练习数量加大,方式增多,因而使节奏的学习变得更加具有趣味性和实用性。节奏训练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进行:

(一) 节拍训练

节拍训练是节奏训练的初级阶段。教师可选择节奏清晰;旋律明快、动听的音乐作品弹给或播放给学生听,要求学生根据强、弱周期性循环的规律,辨明乐曲是什么拍子,如说出是二拍子、三拍子或四拍子等等。在确定节拍后,要求学生随着音乐按照正确、规范的指挥图式划拍(可参照《The Mordern Conductor》)。[3]

(二)中西节拍对比训练

东西方因不同的民族语言和对节律美的不同选择,使中西两种节拍体系存在一定差异。它们的节拍重音不同;节拍弹性不同;整散关系不同;韵律性节拍也不同。[4](P26)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结合实际作品,为学生讲解中国节拍中重音流动、多变的的特点是不可轻率的用西方节拍理论作解释的;中国的“散板”有其特殊的强弱规律、轻重次序、长短尺寸、击拍位置和弹性变量等一整套的节拍规则,不能随意处理,更不是自由节拍。教师应有目的性的选择中外有代表性的作品给学生进行对比练习。

(三)节奏训练

在训练之前,应先让学生认识节奏的基本元素特点,以便良好运用。节奏有“有、无、短、长”四个要素,即“短时值”节奏具有搏击性,易于产生突出强烈的节奏效果;“长时值”节奏具延续性,产生张力和粘力;“短空缺”节奏具有局促性,较易引起喘气、叹息、急呼吸、换气等感受;“长空缺”节奏具有静虚性,在无声中引发对下一个节奏发声点的期待。[5](P6)在较好掌握各种节拍,熟悉各种音符、休止符的基础上,学会分析各种节奏的组合,明确各种节奏的特点;并能随时将各种节奏进行分析、比较,反复练习。通过分析达到认识各种节奏的组合的目的;通过比较来鉴别各种节奏的区别。

为提高节奏教学的质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们综合采用了瑞士作曲家达尔克洛兹(Emile Jaques-Dalcroze)的体态律动教学;德国奥尔夫(Carl Orff)节奏教学;中国京剧的锣鼓经;匈牙利佐尔丹•柯达伊(Zoltan Kodaly)的节奏唱名法教学,将这些与节奏相关的教学法融入节奏教学当中。如口念节奏,手击节拍,或手击节奏,口念节拍;左手打节拍,右手用笔敲节奏,形成二声部节奏;脚踏节拍,手击节奏,或手击节拍,脚踏节奏,等等。总之,用捻指、跺脚、拍手等身势语言让学生动起来,使原来的单声部节奏教学变成多声部立体节奏教学,这样,节奏教学变得更加有趣。多声部的节奏教学增加了教学难度,同时增强了学生的纵向立体节奏感,从而使乐曲特征听辨也变的相对容易。

三、视唱训练

视唱中要注意的问题很多,如唱名发音、音准的问题;唱谱的音准、呼吸、挥拍、节奏问题;简谱视唱与线谱视唱问题;首调唱名法与固定调唱名法的问题等。本文主要谈谈以下几个问题。

(一)有关唱名法的问题

所谓唱名法,就是采用若干个特定的音节作为音名来唱音的方法。现今世界各国广泛采用的唱名法是首调唱名法和固定唱名法,它们都是采用do、re、mi、fa、sol、la、si这七个音节作为主要唱名。

1.首调唱名法(movable do)。又称移动do唱名法,在法国音乐家圭多(Guido)的六声音阶基础上,由英国女教师S•A•格洛弗首创,约翰•柯尔文(John Curuen)使之完善。它以相对音高为基础,各唱名的音高依调而定。在这种唱名体系中,不论调的高低,同一种调式中各音级的首调唱名都是一样的,每个唱名都能代表一个调式音级的意义。由于首调唱名法能较直观的揭示音乐的调式内涵,符合人们的音乐(调式)思维习惯,因此,它有利于人们对调式音乐的学习、理解和记唱。

2.固定唱名法(fixed do)。又称固定do唱名法,它是在首调唱名法问世五百年以后,随着欧洲乐器和器乐曲的发展、大小调十二平均律的出现,由瑞士音乐家亨利格•罗俐斯(Henricus Loris)于16世纪中叶推出的,其特点是以绝对音高为基础,将C、D、E、F、G、A、B七个基本音级分别冠以do、re、mi、fa、sol、la、si七个唱名。无论在何调中,也无论这七个基本音级是否有升降变化,和基本音名相对应的唱名永远固定不变。

3. 变化音唱名法。主要参照上海音乐学院朱少坤的“半音定位唱名法”和中央音乐学院姜夔的“变唱名体系”,又综合后来星海音乐学院赵宋光的“三轴协变唱名法”,逐步统一了变化音唱名。

从音乐教育的角度,固定唱名法较适于固定音高乐器学习者及演奏者的视谱,基本训练和技术性较强的乐曲建议采用固定唱名法;首调唱名法更适于声乐演唱者及一般音乐爱好者的视唱,民歌风味较浓的乐曲(如中国民歌)建议采用首调唱名法;为弥补固定唱名法中音高指向含糊的缺点,可采用变化音唱名训练,以培养调式感。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通常针对不同教学对象采取区别对待,课堂提问时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或自己喜欢的唱名法来唱。

(二)有关音准的问题及建议

1.自然音体系的音准。视唱的初学阶段首先是唱音阶定调,要求学生对七个基本音级的唱名发音要正确,因为它常与视唱时的声音是否悦耳、音调是否准确有关。训练唱名音准时,可借助于柯尔文手势。它是用七种不同的手势和不同音高的位置来代表七个不同的唱名,在空间把所唱音的高低具体表现出来。

2.变音体系的音准。在完成了各调自然音体系的练习后,就可进入变音体系了。这些变音是不稳定的自然音级至主和弦音级倾向的激化――由全音变成了半音。做变音训练时,可先从辅变化音开始,这是因为它夹在两个相同的自然音之间,易于把握自然音级的音准。在练好辅变化音的基础上,再练习经过性变化音、跳进跳离变化音以及半音阶训练。

例:辅变化音基本练习 [5](P2)

(三)多声部视唱

多声部视唱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声部的视唱,通常以二声部为主。多声部视唱练习不但能协调和平衡声部相互间的音响关系,理解和体会协和,还有助于和声听觉的发展,同时也能促进单声部视唱音调的准确性,并增强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唱多声部曲调时,对和声性的乐曲不但要注意纵的和声效果及声部层次结构,唱时还要使主旋律声部有意突出,并注意轻唱处于陪衬地位的声部;对复调性作品要注意每个声部旋律的独立性及相互的协调关系;在进行卡农模仿时,要求学生注意倾听主题,模仿旋律,应和其它声部。

上面所述即是视唱练耳训练的主要内容。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及科技的进步,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对该课程的不断渗透,视唱练耳教学有了很大的发展。我们还利用多媒体技术将Ear Master、Aural等音乐听觉能力训练软件引入课堂,作为辅教学手段之一,使学生在课下能够在电脑上达到自我训练的目的。[7](P93)从训练内容上看,新兴的视唱练耳教学法强调让学生直接感受活生生的音乐,直接应用不同时代音乐大师的优秀作品作为实例,把单音、音程、和弦的训练淡化,把这些技术问题放进实际作品中,让学生感受到,由于作曲家不同创作技法及个性化处理、不同时期音乐风格所致,使得同一个音程或和弦在音色上、排列上、音区分布上、总的音响听觉上产生诸多不同的差异。这使得视唱练耳教学法更具实用性、灵活性,它注重音乐内心听觉的训练,是一门综合的,带有教育学、心理学范畴的音乐基础乐科。

参考文献

[1] 薛明镜.视唱练耳基础训练及应试指导[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3月1版.

[2](苏)奥斯特洛夫斯基著,孙静云译.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教学法[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版.

[3]Elizabeth A. H. Green. The Mordern Conductor[M].1992 by Prentice Hall,Inc.Printed in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

[4]王宏霏.张林与中国音乐节拍法研究[J].人民音乐,2009,8.

[5]赵晓生.音乐活性构造(一)[J].音乐艺术,2009,3.

[6]熊克炎.视唱练耳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年9月1版.

[7]张弛.电脑视唱练耳教程[M]. 科学出版社, 2008年1月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