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的主要知识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哲学的主要知识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哲学的主要知识点

哲学的主要知识点范文1

有些知识点是从归纳中得来的。讲授这些知识点,先从其同类的众多复杂的具体知识或现象材料的认识入手,概括其共性的内在的一般的东西来,即得出新的知识。如哲学“物质”概念,就是从各种形态的具体物质中概括出来的。哲学上的所有知识点,都是对各门具体学科知识的共性的概括和总结。这样看来,了解各门具体学科知识就是学习哲学的前提和基础。归纳新知识点,首先必须选取恰当的具体材料。要概括其共性东西,二者缺一不可。后者是关键,需要师生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筛选、分析、综合。

有的知识点是从已知知识点中演绎出来的。例如前面讲到的“物质”概念,知道了它是“不依赖于人意识但能被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之后,我们从中就可以演绎出:物质可以独立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物质是可知的,即世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同时也为后来学习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原理打下了基础。

综上所述,学完一个知识点,不能只停留在知道它的含义是什么,还应加以引申演绎,与其他知识点建立起纵横交错的知识网络。在哲学教学中尤其注意哲理的运用,要从一般性方法论引申出具体方法论。诸如教育意义、我们应该怎么样、经验教训等,防止犯“理论与设问两张皮”式的错误。

在文科综合教学方面,综合性材料的处理,也应坚持归纳与演绎。从经济学、政治学、地理学和历史学中归纳概括哲理自不必说,运用哲理指导涉及上述具体学科问题的分析和解答,需要演绎推理,即共性的哲理演绎为具体的与设问相符合的具体化语言表述。这一点是近年来高考学生丢分最多的地方。以朝鲜半岛问题为例,从抗美援朝战争、1953年的停战协定、撤军朝鲜到今天中国关于朝核问题三个基本立场中归纳并认识中国奉行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五个基本点。又可以从这一外交政策进一步理解我们目前有关朝鲜问题的态度、主张和声明,这就是演绎和推理。

哲学的主要知识点范文2

1.学科内教材内容的整合

(1)框题内教材内容的整合。在教学实践中,要熟悉课本内容,敢于调整教学内容,按教学内容内在联系大胆调整,让学生更易于接受。如在《关于世界关的学说》这一框题教学过程中,我对教材的内容作了一个先后秩序的小调整:课本原来先介绍什么是世界观,然后是什么是哲学,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包括联系与区别)。但我教学中是介绍完世界观后,接着讲授什么是方法论,顺势也把“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的关系讲了。我觉得这样学生更容易理解并记忆相关内容。因为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关系密不可分。回头再讲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讲清世界观与哲学的关系,“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观点就自然水落石出,非常清晰了。另外,这节课对另一个知识点“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也作了个小调整:先介绍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对哲学发展有推动作用;然后再讲授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结和概括和反思,因而对具体科学具有指导作用。另教材中部分哲学原理与相应方法论并不对应,尽管世界观和方法论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但毕竟二者还是有着严格区别的。我们不能让学生把世界观与方法论混为一谈。应该让学生把不同的世界观与相应的方法论对照着学习。如教材讲“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后,再集中讲方法论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我认为,虽然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关系、矛盾的重要方面与次要方面,尽管同属于两点论和重点论,但二者还是有着严格区别的,它们有自己相应的方法论。在这节课,我是做了调整和补充:把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原理对应抓主要矛盾,统筹兼顾的方法论先讲,然后再讲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原理要求抓本质,不可忽视支流,最后才讲两点论和重点论。因为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这两个原理及其方法论是学生最容易混淆的,我们应该让学生能区分。

(2)框题间教材内容的整合。新教材是以生活逻辑为基础进行编写。以生活逻辑为主取代过去的理论逻辑为主,这一新课标的理念在平时的教学上我们应该按要求认真落实。但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又要灵活处理好生活逻辑与理论逻辑的关系。首先,我们不难发现有的框题内容偏多,一课时讲不完;有的上一框题的部分内容与下一框题的部分内容是紧密相连的,此时我觉得应灵活调整教学进度和内容。如在《第九课 矛盾》的第一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有两个问题,一是矛盾的同一必性和斗争性,二是矛盾的普遍性的特殊性;教学内容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内容偏多,一课时难以完成。同时矛盾的普遍性的特殊性与下一框《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紧密相关的,所以可以把“矛盾的普遍性的特殊性”这一问题与下一框《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起讲,而《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的“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则单独用一课时讲。

(3)课与课之间教材内容的整合。新课改理念下教学活动要求教师视教材为学习资料,在遵循教材处理“源于教材,以不拘泥于教材,要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不能成为教材的奴隶”的总原则前提下,主张因地制宜,因生制宜地对教材资源进行合理整合和有效利用。为此,我在重新审视教材的基础上作了大胆的探索和尝试。如讲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就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哲学讲的“物质”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但我们教材没有在这里介绍什么是物质和意识,因而不利于学生理解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我在教学过程中对这个知识点作了处理,就是把第四课第一框题中“物质和物质具体形态”的内容提前到这课来讲。通过列举“水果和苹果、香蕉、西瓜”、“动物和猫、狗、牛羊”等的关系,让学生通过具体的例子来理解哲学抽象的物质概念和具体物质形态的关系。这一处理,既有利于吸引学生的兴趣,又有利于形象、生动的理解抽象的知识点。

2.科际间教学资源的整合

所谓科际资源整合,主要是指利用政治与语文、历史、地理等科目的密切关联来提高政治教学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1)政治学科与语文学科的资源整合。在政治课教学中,经常使用语文知识,如经常使用文学修辞语言,有利于把抽象的道理具体化、把深奥的哲理通俗化、把晦涩的理论形象化,以烘托课堂的气氛。如我讲到崇高理想的作用时,用“指南针”“发动机”“风帆”“灯塔”“路标”来形容,这是比喻法。讲“理想”时,我针对班上少数同学提出的“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前途前途,有钱就图”的观点,我朗诵了著名诗人流沙河的现代诗《理想》。在教学中,若能适度加入唐诗、宋词、文言、警句、成语、俗语等文学鉴赏,并把文学与哲学、经济学、政治学巧妙地融为一体,能提高审美情趣,烘托课堂气氛,增强感染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哲学的主要知识点范文3

第一,哲学教材内容的编写还有不尽人意之处,还有待完善。

新课程《生活与哲学》模块的编写坚持“三贴近”,注重启发式教学,注重实用性、实践性,着眼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内容和编写体例上变化较大,它的面更广,而且有一定的跨度,对比旧教材是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也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问题。例如对于意识外延和本质的阐述过于理论化,学生较难以理解,教师也难以进行解释;再如关于内外因的辩证关系问题,新教材只是在综合探究中提了一句,“在分析事物的发展原因时,我们要着重抓住事物的内部矛盾(内因),又不忽视事物发展的外部矛盾(外因)”。等等。这都会对我们老师和学生来带来困难,教学中如何把握好“度”就不那么容易了,如果对教材内容进行拓展,多补充一些,学生对知识及原理的理解和掌握可能会更容易些,但这会增加学生的负担,同时由于知识点多、原理多、课时又紧张,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难以实施;如果不稍加拓展,则部分学生学起来有如囫囵吞枣,理解不够深入,更谈不上知识的运用了。

第二,教师对哲学特别是哲学方面的书籍阅读不够,对哲学知识的掌握有限,这是制约哲学课教学的瓶颈。

现在不少老师面对高考压力和各种社会压力,疲于奔命,用于阅读哲学书籍和了解当前哲学发展的动态的时间越来越少,因此,在教学哲学中有时就会觉得捉襟见肘。我们不能要求每位中学政治老师都成为哲学家,但每位负责任的教师都应该花一些功夫阅读有关的书籍,多思考有关哲学方面的命题,多了解当前哲学发展的动态,只有把自己武装得更强大,这才能适应哲学课程教学的需要。

学习哲学课程是帮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主要途径。但是由于哲学观点和哲学原理本身理论性强,逻辑性严密,比较抽象,教学过程中学生易感到抽象难懂,枯燥无味,因而,搞好哲学课的教与学,对老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种考验,“想说爱你不容易”!通过学习同行开设的公开课、观摩课等,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也尝试了一些方法,尽力提高教学的实效:

第一,开好门,引好路,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哲学思想对学生人生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老师要努力教好,学生要努力学好。“磨刀不误砍柴功”,每当我开始给学生进行《生活与哲学》模块的教学时,我总是会从那并不宽裕的课时中挤出一定的时间来介绍哲学的悠久历史,介绍著名的哲学家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康德、黑格尔、马克思、恩格斯等,介绍哲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对人生的深远影响。这往往能达到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绝大部分学生学习哲学的热情得以调动,对学习哲学充满了向往,在学生心中播撒下哲学智慧之花的种子。

第二,精挑细选,用心“耕耘”,引导学生掌握哲学思想。

上好一堂课并不是很难,难的是要上好每一堂课。常言道:“亲其师,信其道”,“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备课时要下苦功。教师在收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既要钻研教材,吃透重难点,每个探究活动的设计意图,每个知识点的能级要求和教学深广度,又要探索教学方法,广泛搜集素材,深入浅出地阐明哲理。

课堂上,多运用平时搜集到的形象有趣的小故事、漫画、哲理寓言来教学,能帮助学生理解哲学原理,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学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时,可以运用“阿凡提染布的故事”让学生体会到矛盾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颜色”和“星期”都是矛盾的共性,存在于矛盾的个性中,即存在于具体的红、蓝、绿、黄、紫、黑、橙等色和星期一至星期天的这一共性之中。这样,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把握这一知识。

第三,加强学生的课堂参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使学生从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中形成和获取新的知识。

在授课过程中,我不是简单地把知识直接呈现在学生面前,而是向学生提供一些案例、问题和情境,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体验、去选择、去解决,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去判断是不是、能不能、该不该、值不值,让学生自己经历知识的生成过程,从中来了解、领悟哲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同时经常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加强对学生的哲学思维的训练和培养,引导学生在分析材料中掌握所学的哲学观点和原理,提高分析、归纳和概括能力。这样经过探究和自主学习生成的知识才能在学生的头脑中生根,成为对学生有用的知识。

第四,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让学生在运用中感悟哲学智慧的魅力。

哲学是一座充满着神奇和智慧的殿堂。但如果离开了生活实际,它就失去了生机和活力。我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使用一些鲜活的现实材料,把时代精神带进哲学课堂,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大事,关注社会生活,关注时展。每当教完某个板块,我都会用一节或二节课的时间让学生用哲学的原理来分析实际。有时是单元后面的综合探究,有时是自己创设社会热点、生活事例等情景,然后把学生分成小组进行交流,讨论,通过学生的合作探究,激发他们思维,使他们在分析的过程中思想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真正做到学有所用,学以致用,而不会感到哲学离生活很遥远,真正感受到生活处处有哲学,这也是学哲学的真正意义所在。

第五,概括总结,及时梳理,让学生明确哲学知识体系,构建哲学知识网络。

哲学的主要知识点范文4

一、梳理学科知识――构建知识网络体系

进入高考复习阶段,面对《考试大纲》所规定的经济常识、哲学常识、政治常识共计166个知识点,多数学生不知道如何通过有效复习来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运用。作为教师,要通过复习课指导学生把已经学过的教材内容进行系统的概括、归纳、疏理,形成学科知识网络体系。

1.在复习的不同阶段,指导学生构建不同的知识网络体系

基础知识是形成能力的前提,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亦建立在学科知识的基础之上,而基础知识本身就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它是学生解答好试题的基本保证。因此,在一轮复习阶段,复习课的主要任务是:

(1)一轮复习应指导学生构建――教材内容知识体系。教师可遵循从课标题节标题框标题知识点的顺序,指导学生构建教材知识网络体系,以高二哲学第一课第一节第一框题的教材体系为例来引导学生构建这样的学科知识体系作用有三:一是弥补学生知识的缺漏;二是巩固和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和理解;三是推动学生的知识向能力方向转化,从而进一步提高其运用政治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观点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简而言之,在一轮复习阶段复习课应以复习学科基础知识为主要内容,目的是帮助学生构筑扎实的学科基础,为二轮、三轮复习奠基。

(2)二轮复习应指导学生构建――板块知识体系。板块知识体系的构建,要求打破教材内容原有的顺序和结构,重新梳理、优化组合教材知识。以《哲学常识》二轮复习的板块知识体系为例:

这样的知识体系是根据各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将哲学常识所有的内容划分成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人生观和价值观四大板块,在打破教材原有结构的基础上对书本知识进行了再次梳理。这种板块体系能非常直观的帮助学生从宏观上对哲学常识的内容进行把握。宏观必须与微观相结合,在构建宏观知识体系后,教师应指导学生针对某个知识点再进行细化,即要求学生能从不同的知识板块出发,就各板块内所包含的核心概念、主干知识构建以其为中心的知识体系,即形成“知识树”。

针对构建的“知识树”,教师应要求学生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层面对“知识树”内的知识点进行理解和把握,弄清知识点在体系中的地位(如是否为重点),再找出前后知识的纵横联系,将具有相同或相近意义的知识点联系起来,注意区分易混知识,对知识在分析比较中加以领会,以便在考试时对知识点加以准确选用。

二、精选时政热点――形成专题,有效讲练

与时政紧密结合,是政治学科的鲜明特点,高考试题的设计往往是以国家政治、经济生活中的重大问题、热点问题为试题的材料载体,将学科知识与时政问题相结合,从不同角度切入,重在考核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迁移知识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既要引导学生熟练地掌握书本知识,还要指导学生一定要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学会关注国家社会的重大、热点问题。培养学生的上述能力,则是三轮复习阶段时政热点专题复习所要达到的目的。进行有效的时政热点专题复习教师要做到:

(1)精选并把握时政热点,专题一要形成系列,二要形成书面文字。

(2)简要介绍时政热点的背景资料,让学生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

(3)教师应围绕时政热点主线适当点拨,指导学生运用书本知识分析时政热点,即从时政热点的背景资料中选取关键词、提取有效信息,从经济常识、哲学常识、政治常识三个角度思考所提取的信息能同这三个部分中的哪些书本知识相联系。

(4)运用书本知识分析时政热点后,还要运用党和政府的新理论、新观点去充实深化对热点问题的原有认识。

(5)从不同角度设计有关时政热点的主、客观试题,对学生学习的成效予以考查,并根据反馈的结果对复习予以适当调整。

简而言之,一次完整的时政专题复习应该包括环环相扣的三个环节:一是时政背景资料简介;二是时政热点与书本知识的衔接;三是时政热点习题精练。

三、强化高考真题训练――培养、提高解题技巧

在复习课中,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实际,结合在高考试题训练中所发现的问题,及时向学生介绍不同类型高考试题的解题方法和答题要求。

(一)选择题解题方法及要求

1.针对题干:做法――分析题干,抓住题干中心思想,细读题干提示语言;

2.针对选项:做法――率先排除错误选项,缩小答案范围;

排除与题干不符或无关的选项;

分清、排除干扰选项;

若多个选项与题干有关联,且表述正确,应根据选择题类型对选项进行取舍。

(二)主观题解题方法及答题要求

高考政治主观题总的来说是“试题在书外,观点在书内”,其试题类型虽多,但解题的方法和答题的要求不外如下:

1.学会审题

做法:(1)一审设问,注意设问的限定性要求,即设问的知识范围和对象;

(2)二审试题材料――带着问题审试题材料所提供的信息,注意材料中的“主体”是谁、“干什么”,并把握其中心。

2.学会筛选、提取有效信息

做法: 材料中能体现其中心思想的字词(句)即为材料关键词(句),找准关键词(句),提取其蕴含的有效信息。这是解答试题的依据和切入点。

3.学会找寻试题与书本知识的联系

做法:运用提取的关键词(句)所蕴含的有效信息,找寻其与所学书本知识的关联点,能联系即为所考知识点。这是解题的依据。

4.学会规范地语言表达

做法:要准确、恰当、熟练地运用政治学科术语、时政语言规范答题。

答题一按要求、二按顺序;

答案要准确、完整、简洁,条理清楚,逻辑严密;

哲学的主要知识点范文5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的高效是一门艺术,充满挑战,呼唤智慧。如何实施高效的课堂教学策略,设计自己个性化的教学,创造独特的教学风格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努力追求的!

1.更新思想,是高中思想政治高效教学的前提

对政治老师而言,固有的、传统的教学行为习惯依然存在,“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仍然很有市场,这与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及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是背道而驰的。要打造政治“高效课堂”,必须摒弃这些制约因素。教学方式要灵活多变,提倡学生讨论,多采用互动式教学,甚至可以让学生去讲课,真正做到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另外,还要分层次教学,教师不能光顾着一些学习程度好学生,更应该倾斜那些学习暂时落后的学生。

2.精心备课,是高中思想政治高效教学的基础

高效教学的理念,最终要落实到课堂上,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摒弃他们对政治课或隐或显的情感及精神上的漠然,使教学活动成为师生互动的过程。

2.1 按课程标准,备好教材,研究教材。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更是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的资源,也是师生沟通的桥梁。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也是教材的研究者,教材的价值在于生成性。研究教材要从知识性和人文性两个方面来考虑。知识性包括原理、观点内含的知识和课外延伸的知识。人文性是从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来讲的,备教材应领会新课程的主要思想;研究政治教学的新课标,从整体上了解教材的特点、把握书本的体系结构,分析新课标,通过钻研新课程标准,掌握教材基本内容和教学要求,统观全局,抓住主线。研究教材还必须确定教学目标,知道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2.2 按课程标准,备好时政热点。

新教材的特点之一是“具有基础性、生活性、丰富性和开放性”,即教学内容是基础而丰富的,呈现形式却是开放的。因此,在备课时要广泛阅读有关新闻、报刊杂志、时政热点,找出哪些是需要增加的知识点和教学中需要的新素材、新资源。

2.3 按课程标准,备好学生。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是新课程改革的宗旨。高中生正处在青春期,课堂上跃跃欲势,逆反心强,课堂上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的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课堂上要真正能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使新课程的理念真正落实到,根据学生在以往的知识水平、能力来分析哪些知识点是学生容易掌握的,这样的知识点就只需要点到为止,否则需要详细的介绍和指导练习。通过分析学生的差异来进行分组,在分组中要特意安排接受能力比较好的同学,增强每个学生的合作意识。

3.活跃的课堂状态是政治课高效教学的关键

教师要时刻牢记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中心,要精心设计能调动学生课堂学习主动性的方法。课堂教学的效果,最终要体现在学生身上。只有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和领悟去获得知识,才是最佳学习途径。因此,教学过程中,要彻底改变“注入式,满堂灌,教师讲,学生听”,把知识强行“塞入”学生大脑的传统教学模式和观念。教师要由“演讲者”转变为“编剧”和“导演”,要像导演给演员说戏那样,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重视学生的课堂需求,促其自觉、积极地学习知识和思考问题。在课堂中以幽默风趣、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及事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学习的信心,促进三维目标的全面达成。

4.优化课堂结构是政治课高效教学的保证

4.1 探索有效的教法,精讲精练。

4.1.1 要坚持三讲三不讲:讲重点,讲难点,讲方法、规律;已经教会的不讲,学生自己学会的不讲,讲了也不会的不讲。讲的时候要注意语言力求做到精确、精炼、精彩。

4.1.2 要坚持五个让的施教习惯:能让学生观察的要让学生观察;能让学生思考的要让学生思考;能让学生表述的要让学生表述;能让学生自己动手的要让学生动手;能让学生推导的结论要让学生自己推导。

4.1.3 课后作业的布置要精、准。所谓精是指在教师充分关注学情之后,有针对性的设置作业,量要适中。所谓准是指作业题目要准确的反应教学重点,同时为突破巩固难点服务,坚决避免重复性作业。

4.2 要注重教学环节的有序性和波动性。

教学应像河流一样,有序性和波动性相结合,既百折不挠奔向大海,体现有序;又迂回曲折,体现波动性。有序使教学结构段落明确,但一种活动如果缺乏起落,给予学生的刺激便会减少。教学应避免平铺直叙,在教学过程中有矛盾冲突,有思维碰撞,有智慧启迪。教师讲述有行有止,有续有断,高低起伏,悠扬顿挫,富有感染力;学生学习有听有讲,有学有练,有张有弛,有商有量。整个教学过程犹如一台好戏,师生共同配合,有序与波动相结合,教师与学生共成长。

5.灵活的课堂问题设计是政治课高效教学的支撑

所谓灵活是指课堂问题的设计形式的多样化。既可以把课堂教学的问题与热点问题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进行设问;也可以循循善诱,步步设疑;还可以设计新颖别致,贴近生活,具有趣味性的问题。

哲学的主要知识点范文6

关键词:初中时事政治教学难点解决措施

一、初中时事政治的教学难点

1.时事政治教学效率低下

当前很多初中教师都只是为了简单地提高学生中考的成绩,而开展初中时事政治教学的,并且在时事政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只是自己片面的传授和讲解课本上的一些理论知识或者是当前社会发生的一些事情,这就导致了学生在时事政治学习过程,理论不能很好的联系实际,由于初中教师普遍的认为学生的学习最终是为了中考,所以教师忽略了时事政治教学的重要性,也忽略了学生可以在时事政治教学中获得更好的知识。[1]

2.时事政治教学方式单调

一般来说,由于初中课程比较多,所以利用教师的讲解来完成时事政治教学,通过这样的模式来完成教学是的学生不仅不能够充分的感受到在政治产生的过程,同时也不能充分的了解时事政治教学的目的。这种单调的、无味的政治时事政治教学模式会让学生产生厌烦的情绪。最终,单调的时事政治教学方法使得学生更加的厌烦政治时事政治教学。[2]

3.学生对于时事政治教学不感兴趣

因为时事政治有关的知识点并不是发生在学生的周围的,这也就导致了学生不能很好地体会这些知识点的内涵,从而造成学生对时事政治知识点的学习不感兴趣,学生对于学习时事政治知识点不感兴趣,从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很好地对学生进行教育,最终导致学生对政治时事政治知识点感到厌恶。

4.学生记忆量大

由于现在处于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时代,所以当前社会信息更新的速度很快,这就要求学生需要在同一时间记忆大量的时事,所以对于学生来说,学生有大量的时事政治知识点需要记忆与学习,从而导致了学生对于这些大量的知识点不感兴趣,这就从学生方面使得教师不能更好的完成初中政治时事政治有关知识的教学。

二、解决教学难点的措施

1.提高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兴趣才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政治时事政治这门课没有兴趣,那么学生在接受知识过程中就会存在被动,教师要培养学生对政治时事政治学习的兴趣,这样可以化被动为主动,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了提高学生们对政治哲学的兴趣,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还有动手操作、以及摄影、实验等直接的教学手段,给学生营造一份种声,色,体的直接感受,努力增强政治哲学教学艺术的感染力。所以在课堂上,教师想要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那么就需要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用多媒体教学

随着科技的发展,很多学校都采用了多媒体教学的模式,多媒体教学,它不仅可以加快老师完成教学任务的速度,更为重要的是,它可以活跃课堂上的气氛,让无趣的课堂教学变得趣味性十足,我们知道图片还有音乐以及视频、动画等多媒体教学方式可以更直观的、更生动的表达枯燥的政治理论的知识,而且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有一个更深刻的记忆,通过眼睛和耳朵的配合,学生的兴趣会大大提高,对播放内容的印象也会更加深刻。

3.重视课堂的互动

在当前的教学模式中一般都是教师问学生答,这种情况比较多,而学生问教师答,这种情况就比较少了,但是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也更为困难,所以我们要培养学生主动的提问问题,通过学生提问问题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积极思考的思维并且可以检测一堂课的教学成果。我们要主张学生多提问,需要采取多种形式鼓励学生们勇敢的提问问题,但是很多学生害怕同学们嘲笑他有疑问,但是却不敢提出来,这就需要教师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鼓励学生敢于向老师同学们提问,并且还诱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的提出问题,为学生创造一个可以提问的机会。[3]

4.重视课外互动

一般来说,中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比较短,所以这就需要教师利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当前的中学生,比较喜欢体验生活,喜欢生活中形形的一些东西,所以教师在政治的教学过程中也可以更具学生的这些年龄特点与认知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可以打造高效率的政治教学课堂全面的提高教师的初中政治教学课堂。

结语

总之,初中时事政治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的难点,但是,通过大量的研究表明,学生自己自学的程度与学生在课上取得成果是成正比的,也就是说,学生自己在课前很好地预习,那么学生就更容易取得更好的成绩,当然学生的学习成绩的提高离不开教师的教学,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要求教师也需要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为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做出一定的努力。

参考文献 

[1]戴莹. 论初中政治教学与时事政治教学结合的意义及措施[J]. 西部素质教育,2016,(23):162. 

[2]潘彦杰. 试析时事热点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J]. 学周刊,2016,(26):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