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智能建筑的关键技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智能建筑的关键技术范文1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智能建筑;应用
中图分类号:F407.6 文献标识码:A
一、电气自动化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主要应用
(一)交流工作接地
交流工作接地是指采用变压器的中性点或中性线(N线)接地。N 线需要使用铜芯的绝缘线。在配电过程当中,是会出现辅助的等电位接线端子的,等电位接线端子主要是在箱柜的内部。因此,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接线端子是不能露到外面的;是不能和其它的接地系统,如屏蔽接地,直流接地,防静电接地等系统相连或混接的;也不可以和PE线进行连接。
(二)安全保护接地
安全保护接地主要是把电气设备中不带电的金属部分和接地体之间作一个很好的金属连接。也就是说,将大楼内部所使用的用电设备和这些设备附近的一些金属构件,使用PE线进行连接,但是严格禁止把PE 线和 N 线直接进行连接。在现代化的建筑内,需要实现安全保护接地的设备很多,主要有弱电设备,强电设备,另外还有一些非带电和导电的设备和构件,这些均是必须采用安全保护接地措施的。如果没有做适当的安全保护接地措施而使电气设备的绝缘损坏时,该设备的外壳就有可能会带电。一旦人体接触到这个电气设备的外壳,就可能会出现被电击伤或造成生命危险的情况。安装保护接地装置,降低设备的接地电阻,这不仅仅可以保证智能建筑的电气系统安全,也是保证非智能建筑内部设备和人们人身安全的一个手段。
(三)屏蔽接地与防静电接地
在现代的众多建筑当中,屏蔽和它的正确接地方法是防止电磁干扰的最好保护方法。这种方法是可以将设备的外壳和PE线进行连接;导线的屏蔽接地是需要屏蔽管路的两端和PE 线的可靠连接的;室内的屏蔽也应当多点与PE线进行可靠连接。将带静电物体或这是很可能会产生静电的物体(非绝缘体)利用导静电体和大地之间构成一个电气回路,这就叫防静电接地。防静电接地是需要在洁静、干燥的环境当中,全部设备的外壳以及室内(包括地坪)的所有设施必须和 PE线进行多点可靠连接。
(四)直流接地
在一个智能化的楼宇内部,是包含了大量的通讯设备、计算机与需要电脑操作的大楼内其它自动化设备。在这些电子设备向外进行输入信息、转换能量、传输信息、放大信号、逻辑动作及输出信息等多个过程当中均是需要通过微电位或者是微电流而快速执行的,并且这些设备之间是常常需要通过使用互联网络而进行工作。所以,为了使这些设备的准确性比较高,稳定性也比较好,除了需要有一个相对稳定的供电电源之外,还需要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基准电位。
二、智能建筑弱电技术及其对IB 的影响
(一) 信息技术 IT
通常信息技术主要包括: 信息传输技术、信息获取技术、信息检索技术、信息处理技术、信息显示技术、信息存储技术和信息安全技术等。它主要被应用于智能建筑当中的信息技术,它包括了我们常说的4C技术,也就是现代计算机技术、现代通信技术、现代图形图像技术、现代控制技术,然而4C技术并不能完全代表所有的信息技术。信息技术作为当今的智能建筑弱电技术, 在它被应用到智能建筑后, 我们的生活、工作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办公室里或家里都可以完成很多各种各样的服务。
(二) 现代计算机技术
现代计算机技术作为信息处理技术当中的一项主要技术。它包含在计算机技术当中, 它主要的表现是在计算机网络系统中, 它正沿着并行处理分布式的方向迅速发展。目前,计算机技术已经广泛地应用到了智能建筑的当中, 它以通信管理、信息、控制等多个方式在智能建筑OAS、CNS、BAS 当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从而构成了主干告诉网络技术,主要有快速FDDI、以太网、ATM以及各种类型的快速网络互连设备等等。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通信技术的结合技术正在向家庭办公的方向迈进。
(三) 现代自动控制技术
现代自动控制技术是一项信息化的处理技术,它在信息化过程中是起主导作用的。现代化的自动控制技术指的是数字控制技术, 也就是网络技术与计算机控制技术。现代自动控制技术主要是利用网络集成的控制技术,从而可以形成整个的智能化建筑管理系统IBWS。近年来,应用最为广泛的当是设备自动化系统BMS了。在目前我国的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方面正在推行相对开放的分布式网络结构与相关的协议。总体来讲, BAS的中央站嵌入Web服务器, 已经融合了 Web功能, 并且以网页的形式来体现自身的工作模式, 从而使得BAS和Intranet 能够成为一体化, 然后构成了主要采用Web 技术的 BAS 网络的集成系统。
(四)现代图形图像技术
现代图形图像技术是信息技术方面的一项重要技术。它主要是被广泛地应用到智能建筑的现代图像技术方面
1、先进的图像信息处理技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信息显示的图形图像化;
2、图像信息和相关信息管理的活动图像压缩编码、计算机处理以及网络的控制技术, 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计算机处理及网络控制技术。
图像信息的计算机处理和网络控制应用技术,主要被体现在MPEG系统的标准当中。MPEG 系统的标准主要是用来促进我国图像技术飞速发展的国际化标准。它主要是对音频、活动图像以及其其组合的压缩、解压缩、处理或者编码等等多个方面的标准。
(五)综合布线技术
目前,综合布线技术是一项比较特殊的信息传输技术。它主要是在建筑与建筑群周围环境下的一项信息以有线方式进行传输的技术;它主要是在建筑物的内部或者是在建筑群之间进行数据、语音、图像等信息的传输,从而满足人们在这样的建筑物内部的对各种信息的需求。所以,它也是IBWPT的一项主要技术。
电气自动化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在我国目前仍是一个较新的技术领域,伴随着我国更多智能建筑的涌现,这将使得更多更加先进的自动化技术流入这一领域当中,从而可以使这项技术更加成熟和完善。目前,IBWPT已成为 IBWP 体系当中的一个重要作用的部分, 它主要处在 IBWP 体系中的三层结构的中间层, 它支持其下层 IBWPS 的工程实现,并且是 IBWP 理论实际运用的方式、途径、手段和方法。它的理论基础主要是它上层的 IBWP 理论。IB-WPT 的内涵主要是以信息技术作为主要内容来使用的多项现代弱电技术。它们之前存在相互交叉、相互联系、相互渗透, 从而构成了复杂的多学科交叉并综合运用的IBWPT。从IBWPT可以完全体 现如今信息时代当中的智能建筑发展的关键技术; 伴随着新的信息技术的不断涌现, IBWPT的内涵同样会不断地得到补充与发展, 进而推动 IB的深入发展。
参考文献
智能建筑的关键技术范文2
关键词:智能建筑通信技术 多媒体网络技术 宽带接入网技术 通信网络技术
中图分类号:TS801.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智能建筑是传统建筑技术与人工智能结合的产物,是现代信息技术(主要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在建筑行业中的应用。它很好的将建筑技术、建筑艺术和信息技术融合在起,形成一个集安全与舒适、捷与高效、高贵与优雅为一体的环境空间。智能建筑的核心是系统集成,而系统集成的基础则是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智能建筑中所形成的通信网络。在某种程度上来讲,通信网络的发达程度也就整体决定了智能建筑智能水平的高低。
1、智能建筑概述
四C技术、四要素和四系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智能化建筑的实质。四C技术,即计算机技术computer、控制技术control、通信技术communication和图形显示技术CRT;四要素,即建筑环境结构、系统、用户需求和管理;四系统,即计算机网络系统(CIS)、楼宇自动化系统(BAS)、通信自动化系统(CAS)和办公自动化系统(OAS)是智能化系统最重要的四大子系统。智能建筑就是将4C技术应用于建筑设计中,将建筑设计的四项要素完美的融合在一起所形成的最优化建筑。而系统集成是建筑智能化系统的核心,是将计算机网络系统(CIS)、楼宇自动化系统(BAS)、通信自动化系统(CAS)和办公自动化系统(OAS)四大主要子系统与其他若干子系统通过“智能接口”组合成一个高效运作的大系统。
1984年,世界上第一幢智能大楼诞生于美国康州哈特福德市城市广场,这栋38层的办公大楼较早的应用了数字程控交换机、办公自动化系统、计算机中心、消防、安保自动监控等,由于其可观的回收率和经济效益从而触动了建筑行业从业人员的心跳。20世纪80年代,我国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就对智能化办公大楼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论证,但是,直到1992年改革开放大潮掀起的时候,中国大陆的智能建筑才得以普及和推广。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国家政策及建筑行业规定的不断完善,智能建筑技术日臻成熟,人们对智能建筑也日益表现出强烈的偏好,这也为未来建设更加先进化和舒适化的住宅小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智能建筑也必将成为未来建筑行业的主流。
2、通信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
信息的数字化和通信业务的多样化已经成为现代信息化社会的重要特点,通信技术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于一座现代化的商业写字楼而言,不仅需要电话、传真、消防与安全监控系统等传统的通信技术,更需要集语音、数据、图像等信息传输为一体的可视电话、远程视频会议、可视图文等实时和非实时静止和动态图像传输技术成为了传统通信技术在信息化时代的拓展。另外,像多媒体网络通信技术、宽带接入网技术、通信网络系统技术、卫星通信等新兴技术已成为了通信技术的重要组成和应用部分。
(1)多媒体网络技术
现代商务办公离不开IP电话、视频对话、数字图书馆、电子商务、远程教育等多媒体技术的支撑,这些基于多媒体的信息服务为人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信息交流手段,而多媒体技术的实现以及有效利用离不开网络通信技术的支持。多媒体数据信息,比如声音、图像等的传输必须通过计算机网络才能实现,即多媒体通信就是多媒体技术和通信技术结合的产物, 它集中了多媒体的复合性、计算机的交互性和通信的分布性。目前,TCP/IP协议适应了多媒体发展的要求。TCP/IP协议可以支持RTP实时传输协议、RTCP实时控制协议和RTSP实时流协议,保证了诸如视频、音频等多媒体信息和实时控制信息的有效传输。另外,TCP/IP协议还被广泛运用于楼宇自控和办公自动化等系统中。
(2)宽带接入网技术
信息传输、交换和终端是通信网的三个组成部分,而通信的传输按照层次的递进可分为接入网、中继网和长途网。长途网和中继网是通信传输中的核心网络,接入网主要是将用户接入到核心网,为用户提供最近业务点的连接。目前,比较常见的网络接入技术为宽带连接。宽带连接是通过综合布线系统实现内部分散用户的INTERNET统一接入,从而实现办公楼宇的自动化。
非对称数字用户线路Asymmetric Digital Subscriber Line(ADSL)是传输技术中应用最普遍也是最为看好的一种。电信ADSL安装便利,可以直接利用现有的电话线路,通过ADSL MODEM进行信息传输。ADSL理论上行传输速率可达到1Mbps,下行传输速率可达8Mbps,目前电信厂家积极改进技术,对网络进行提速。另外,ADSL能够实现一条线上的数据传输和语音通信,这意味着ADSL上网可以免交电话费,这也成为了ADSL另一引人注目的地方。ADSL作为一种新兴技术,也有自己不可逃避的缺点:对电话线路的质量要求较高,倘若电话线路质量不好则容易造成ADSL工作不稳定或短线。
3)通信网络系统技术
通信网络系统技术在智能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即建立一个综合布线系统,通过先进的双绞线及光缆技术的完美结合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客户对语音、数据、图像等信息的传输要求。综合布线系统将语音和数据通信设施、交换设备和其他信息管理系统等连接在一起,形成一种整体式开放系统。该系统能够在网络接入基础上,实现模拟与数字语音系统、数据传输、传真机等图像资料的传播、电视电话会议及安全监控系统的视频信号采集和建筑物保安系统信号探测。智能建筑通信综合布线系统主要由六个独立的子系统构成:工作站区子系统、水平干线子系统、管理区子系统、垂直干线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和建筑群子系统。这六个独立的子系统分工协作实现整个系统的高效运作。
4)卫星通信技术
卫星通信技术通过建立一个以小型数据卫星站技术为主体,以多路连接的卫星高速信道中断交换技术为辅助的系统实现数据、图像和语音的传输。目前,卫星通信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主要包括Internet/Intranet、专业LAN网络的接入、B-ISDN网络互联、远程多点电视会议、远程医疗诊断和远程教育的实现等。
3、智能建筑展望
智能建筑是建筑业迎来的又一次革命,是人类最古老的建筑行业与现代电子技术的完美结合,是信息化社会的重要标志。智能化建筑的普及度及智能化程度的高低成为一国经济综合实力的象征。
(1)智能建筑的多样化。当今,智能建筑主要普及应用在办公大楼,而随着人们对智能化需求的增长,智能建筑发展必然延伸到各个领域,如居住小区、数字化社区、工厂、医院、学校、宾馆等。比如说,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家用电器数量和种类日益增加,计算机得到广泛普及,互联网用户不断增加,人们对智能化的要求愈来愈高。智能化小区和数字化社区必将是现在和未来居住小区和社区发展主流。
(2)智能建筑的节能和绿色环保。节能与绿色环保是智能化建筑的属性之一,采用高科技技术手段造就良好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智能建筑,必须将节约能源和降低环境污染作为智能建筑发展的永恒主题。在谋求生态或绿色智能建筑发展的同时,统筹兼顾人、建筑和自然三者之间的协调关系,不仅为建筑内的人们提供优雅舒适的空间环境,同时也要保护好周围的大环境。
(3)智能楼群和智能化城市的到来。当今社会在智能建筑不断发展的同时,萌生了一种向智能化楼群发展的趋势,在楼群中利用各系统功能互补的方法将楼群集结成为统一整体。日本是继美国之后发展起来的第二个建筑智能化的经济大国,在日本,不仅出现了“智能化楼群”,还出现了“智能化城市”。城市的综合建设规划支撑了城市智能建筑的发展,反过来,城市智能建筑也推进了城市的智能化。在上海、北京等大城市,随着智能化建筑规模和增速的逐步扩大,必将在未来某个时期实现向智能化城市的过渡。
参考文献
【1】 陈良宽;计算机网络与建筑智能化系统集成【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2】张少军;《 建筑智能化系统技术》【M】.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智能建筑的关键技术范文3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 主站 共享建模 关键技术 应用
中图分类号:TM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1(c)-0110-01
近几年来,国家的电力系统运行逐渐实现了智能化的发展,而电网运行对于源端的维护要求也日益地提升,变电站作为此源端维护工作中的关键环节,其在当前研究人员的工作中受到了越来越多的的重视。技术人员为了推动变电站充分发挥对于源端的维护作用,目前主要是从智能变电站与主站之间共享建模的角度进行了研究分析,并且在长期的研发中实现了对于此项工作的有效解决,以关键的技术为共享建模的完善实现提供了坚实的支撑。而本文便是从具体的技术方面对这种共享建模进行了探讨,并在最后谈论了这种建模在工程中的应用,以求使此种建模在更高的程度上为电网电力系统的持续稳定健康运行提供必要的帮助。
1 智能化变电站的统一配置模型
在整个共享建模中,智能变电站中的统一配置模型作为基础性以及开端性的关键技术而存在,它在配置工具的应用下得以生成,其在构筑二次、一次、一次与二次的关联这几种设备模型的构建流程中被逐渐地建立起来。
一次设备模型由一次及二次两种设备模型共同来描述,它作为变电站最主要的设备,包含了一次设备的对象与拓扑连接的关系,还有一次和二次的设备之间逻辑节的关联关系的描述。这种设备模型以对一次接线图的绘制作为对设备对象、接线端子、连接点等自动生成的方式与国家对于电网设备的统一命名是相符合的。
二次设备则是以IEC61850的工程继电保护的应用模型作为其配置标准的,在与一次设备进行关联时,通过功能化图形界面,与IED模型中的Lnode的逻辑节点实现关联,并且最终生成量测的信息。总之,此统一配置模型是以SCD模型对于CIM模型的映射而实现的,这种映射在语法、语义、建模规范等方面实施模型校验之后最终实现。
2 SCD模型到CIM模型的映射
这种映射是共享建模得以实现的关键,它需要在可进行编程、自动完成模型的转换这样两个基础上实现,SCD模型和CIM之际存在的差异是不可忽视的,它们之间的进行映射也具有较为复杂的关系,既有一对一或多,又有多对多。而量测模型尤为复杂,各种关联关系都必须构建完成才能够实现,设备与拓扑连接进行映射则相对简单。
这种映射中对于模型的转换包括动态以及静态两种,其中前者用来对测量进行配置以及对信号进行控制,并于通信映射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关系,需要以量测的信息作为主站顺利解释信号的保证,而后者则用于对可伸缩的矢量图形中单线图的形成。模型转换完成之后便是一致性校验工作的实施,即对完整性、有效性以及语法规则等进行检查,检查合格之后再传输到主站,然后进行拼接之前的再一次检验。
3 图模的关联以及通信映射
变电站对于SVG单线图的导出,主要是以表现形式以及图形对象作为内容,其中图形对象应用于对电力系统各种设备以及其量测信息进行描述,它的内部具有非常重要的原数据内嵌,从而能够与CIM进行关联。
通信映射是在通信技术大力发展的基础上才形成的,目前最常用的有Web服务器、MMS、IEC等,对ACSI的41个接口进行了定义,并且SCSM能够推动这些接口的灵活实现。本文主要谈论的是以通信信息的编码、IEC61850的对象、61970的资源标识符所构成的三元映射方式,三元一组进行映射,能够充分满足工程应用对于通信映射的需求。
4 服务器的部署以及维护方法
国家为了推动电网多级调度的顺利实现,当前对于可定制模型、通信服务以及图形的提供要求皆贯穿进了服务器的工作中,所以,服务器必须实现新的部署。而目前D5000的职能电网调度系统则成为了承载上文所提出的通信映射、模型映射以及图模关联映射的主要载体,它通过生成CIM的E和G图形以及对通信映射进行接入等,能够是实现对国家电网系统试点建设的有效支撑,从而受到了国家的承认。
应对上文中的全新的部署,其维护方式也必须实现转变,而共享建模对于SCD模型的修改便应对了这种转变。修改完成后的模型在实现从SCD到CIM的转换时,对于通信信息的编码以及ID等都是以原有的CIM文件作为参考标准的,其转换完成后所产生的SVG图形以及CIM模型会被导入主站,从而再次对通信信息表进行生成,并被导入变电站的服务器,这样就完成了变电站整个的维护过程。
需要注意的是,在共享建模中对于此种维护方式的应用,是以模型为基础的,其应用可以满足离线实施,并且可以用来对版本进行管理,从而使新的运行维护成为智能变电站的全新维护模式,应该得到大力的应用与推广。
5 共享建模具体应用于相关工程
就目前来看,共享建模的应用已经得到了众多电力企业的承认,其在我国河南金谷园的110 kv变电站、青岛午山的220 kv变电站以及常熟南500 kv的智能变电站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而具体来讲,这种共享建模进行应用需要通过以下的环节来实现:
首先,智能变电站必须具有规范化的统一配置模型,然后,模型必须能够将各种信息进行校验后传输到SVD模型进行转换,接着顺利生成CIM以及SVG的图形,并且二者会建立起关联,并将通信映射的信息表生成。其次,主站对其从变电站中所获取的CIM以及SVG的主线接图实施拼接以及图形的导入,最终达到对于变电站的设备表、前置通信表、量测信号表以及图形界面等的生成,再把这些生成的表传递给变电站,由变电站生成转发的信号表,从而与主站以有效的网络连接实现无缝通信。
6 结语
当前时期,全方位的智能化转变已经成为电力系统运行的主要发展趋势,电网负责人员积极地推动这种智能化的实现是其当前迫在眉睫的一项任务。而就维持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的极其关键的主站以及变电站两种站点来讲,电力负责人员促进二者共享建模的实现是非常必要的,所以必须加强对于建模关键技术的全面研究。
参考文献
智能建筑的关键技术范文4
关键字:电气工程自动化;智能化技术;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F40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人工智能应用理论
人工智能提出至今,其快速地被各行各业接纳,并被广泛应用及推广。何谓人工智能?它是一种科学技术,即对用于模拟、扩展、延伸人的智能的技术、理论、方法等进行研究、开发。人工智能的最终目的是模仿人类智能,并基于模仿的基础上,设计出与人类智能相似的机器人。人工智能在相关研究领域实现了快速发展,且逐步形成了以计算机为主导的智能化技术。智能化技术属于一门综合性的学科门类,其包含了心理学、医学、哲学、语言学、仿生学、自动化、控制论、信息论。就人工智能领域而言,应该实现机器人具备同人类智能化工程相类似的系统,以此确保机器人承担起只有人类才能完成的工作。
人工智能理论能够解释智能的本质含义,且基于对智能本质的阐释,研制出与人类智能相类似的机器。就人工智能领域而言,其研究的内容主要有自然语言处理系统、专家系统、图像识别、机器人等。而电气工程研究的主要内容有信息处理、电气电气技术、系统运行等。随着技术时代的带来,及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技术在人类工作生活中的应用愈加普遍。在进行计算机编程时,唯一的办法是通过模仿人类大脑,从而实现对信息进行收集处理交换回馈。综上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模仿人类大脑技能有助于电气工程自动化的持续、快速发展。
二、人工智能控制的优点
针对不同的人工智能控制,最有效的讨论办法是采取不同的方法。现阶段出现具备部分人工智能的控制器,例如:模糊的神经、遗传算法等均为非线性函数近似器,该种分类法的意义在于有助于对人工智能总体进行探析;推动控制策略综合性的研发。可以很明确的一点是:人工智能函数近似器优于常规函数估计器。
如果想对对象动态方程进行精确控制,其算得上是一件难度性极高的事情,所以,在设计控制对象模型时,往往会出现众多不确定性因素,其主要有非线性、参数变化等。随着科技的发展,在设计智能控制器时,亦可以放弃传统的控制对象模型,而是参考不同因素对智能控制器进行合理调整,例如:智能控制器下降时,鲁棒性及响应时间存在不同等。在调整控制器时,需要注意的事项包括:通常情况下,就下降时间而言,相对于 PID 控制器,模糊逻辑控制器要快出两倍;相对于古典控制器,调整人工智能控制器的难度系数更小。与此同时,在设计人工智能时,允许借助相关信息及语言,且人工智能控制器的统一性更强,这样有助于估算输入的某些陌生数据,亦可以将驱动器的负面影响忽视。就相关控制对象而言,在没有人工智能控制器的情况下,其产生的效果同样相当好。
若在反模糊化与模糊化的过程中,坚持使用规则库、隶属函数控制器,其有助于精确地开展实时确定。通常情况下,相对于常规函数估算器,人工智能函数近似器的优点更为明显,其主要优点包括:
(一)设计人工智能函数近似器的工序更简洁,即不必要进行控制对象模型;
(二)适当调整人工智能函数,有助于人工智能函数近似器性能提高;
(三)相对于古典控制,调节人工智能函数近似器的难度系数相对更低;
(四)在设计人工智能函数近似器时,可以借助相应数据;
(五)在设计人工智能函数近似器时,可以借助语言信息及相应信息;
(六)人工智能函数近似器的统一性更好;
(七)人工智能函数近似器可以快速适应新数据及新信息;
(八)人工智能函数近似器能够解决常规方法无法解决的问题;
(九)人工智能函数近似器抗噪声干扰性能极高;
(十)人工智能函数近似器容易被扩展或修改。
三、我国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现状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世界范围内的快速发展,其亦推动了电气工程自动化的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且从事技术研究的队伍在不断壮大。我国电气工程自动化人工智能技术研究的内容包括:如何将人工智能系统应用于电气工程故障预测、诊断、维修;如何将人工智能系统应用于电器产品优化、设计;如何将人工智能系统应用于电器产品控制、保护。人工智能系统要求综合应用电机电器学科知识、电磁场、电路等,及充分利用先前设计经验进行新设计。在设计以往的电器产品时,应该立足于经验与实验的基础上,并采取手工的方式,实践证明,该种设计方法在制定优秀设计方案时,其设计效率不高。
随着科技时代的带来,尤其是计算机的发展与普及,计算机辅助设计应运而生,其应该逐步将传统的手工设计取缔,其意义在于:缩短了电器产品研发周期。尤其是人工智能技术得到推广和应用以来,电器产品设计质量及效率也得到了质的提高,同时也推动了 CAD 技术的快速发展。专家系统及遗传算法属于电气设计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主要方面:遗传算法——源于对先进算法的优化所得,其主要作用于电器产品优化设计方面,且其作用相当明显。因此,人工智能化设计电器产品时,其开展优化设计工作的惯用手段便为遗传算法。人工智能技术有助于将电气设备故障间优势及预兆最大化发挥出来,其主要被应用于专家系统、模糊逻辑、神经网络等方面。
变压器在电力系统中的地位一直未曾改变,因此,众多研究人员往往会对其进行高度关注。总结现阶段变压器故障诊断手段,最常见的方法便为分析变压器油内气体含量,通过分析油内气体,有助于将变压器故障出现的范围明确在一定范围内。与此同时,发电机及电动机方面的人工智能诊断技术也取得了相当大的突破。
四、总结
智能建筑的关键技术范文5
关键词:建筑节能,施工技术,质量验收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energy conservation of the building boom is the national booming rise, energy conservation of the building construction project also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apidly all over, in this context, the energy conservation of the building project construction quality also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Energy saving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in construction meet the quality at the same time,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engineering resource consumption, it is not only ensure the construction energy conservation project quality basic method, also is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 measures key link. To speed up the country's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process, to promote the comprehensive construction well-off society's pace is of far-reaching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and extremely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his paper mainly to energy saving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in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of acceptance of the application and quality on the discussion of the plain.
Keywords: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quality acceptance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节能施工技术的应用
1 门窗安装
安装过程中的每个步骤都会影响到建筑节能的效果,在安装时需要把握的几个节能方面包括:(1)所选择的门窗要达到质量标准,对门窗的抗风压性、空气渗透性、雨水渗漏性等性能指标严格检查。(2)对框角的垂直度在安装门窗框时要反复检查,变形严重、缝隙超标等不合标准的门窗不得使用。(3)将密封条设置于框与扇、扇与扇之间,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避免渗水、透气等问题,在对推拉窗的轨道处进行密封处理过程中,如果局部缝隙过大则使用单组份密封膏挤注。(4)用水泥砂浆对门窗框四周与墙或柱、梁、窗台等交接处实施严密处理,靠室外一侧应采取外装修适当处理,同样可以达到避免渗水、透气的效果。
2 空心砖墙体
空心砖是一种新型的墙体材料,因为其资源利用率高,节能环保的特性已经在节能建筑中得到广泛运用。利用整砖平砌是空心砖承重墙的常见形式,砌空心砖时要按照孔洞的垂直方向和长圆孔顺墙的长方向进行,但是空心砖的利用却又一个缺点就是对空心砖不得砍凿,不够整砖时则应使用实心砖外砌,砌筑过程应该留出或预埋,实施凿孔以及填孔施工时不得随便操作,这是为了防止外墙体产生通缝、转体结合不密实、出现冷热桥现象等问题。在进行空心砖施工时,要严格参照设计施工图和工程的相关标准进行施工,施工技术部门应结合砌块建筑的墙体热阻值低、砌体易开裂、灰缝和裂缝处易渗漏等诸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对建筑施工操作引进先进的处理技术。为了保证砌块墙体的施工质量,通常需重点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的技术运用:砌块质量、灰缝饱满度、砌筑砂浆质量、粉刷层与砌块的粘结性、变形协调等。
3 保温屋面施工
(1)材料的选择要准确。在选择屋面保温隔热材料前,必须要熟悉工程设计标准与材料的实际性能,购买材料时应对容重、导热系数、吸水率、外观等几个重点指标加以重视,在材料存储过程中应该对防水防潮措施进行周全安排,操作过程需要按配合比和施工工艺进行。(2)施工时期的选择。施工时期的把握对于保证工程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晴天连续作业是保温屋面进行施工的最佳方式,铺设保温层前基层要做干燥清洁处理,需要时可满涂隔气层。(3)屋顶坡度的设计。结合设计图纸中对屋面坡度的要求,合理规划厚度控制点以防止出现热桥。(4)保证浇筑厚度达标。水泥珍珠岩在浇筑过程中,其虚铺厚度需控制在设厚度的130%,用木拍板拍实抹平到标准厚度,一段时间后制作找平层,然后对浇筑面进行必要的湿度养护。(5)防止出现鼓裂现象。对保温层的防水防潮问题要引起高度重视,避免由于含水降低热阻和水气蒸发造成的防水层鼓裂。通常分布排气道与大气相通,用来改善雨期或工期紧保温层水分蒸发的不理想现象。
4墙体保温施工
尽管建筑工程形式多样,但在施工工艺上多数都在抹灰、喷涂、干挂、粘贴、复合等步骤上存在共性。对于墙体的保温功能,需要在以上施工操作过程要对以下方面给予关注:(1)门窗洞周围用水泥砂浆抹宽50mm 护角,墙面要采取合适的灰饼、冲筋以保证保温层厚度达标。(2)对于施工难度大的位置打毛或刷粘结剂,如:表面不易粘结的混凝土墙、梁、柱等,对基层则实施清洁、修平、湿润处理。(3)加强保湿养护,不得用水冲。严格控制抹灰厚度,一次以10mm最佳。砂浆硬化过程严防撞击和振动。(4)对首层窗台以下墙面铺设一层玻璃纤维网格布,这是为了避免首层墙面受到撞击后在抹灰面层与保温材料内形成孔洞。对底层墙外表面实施防潮处理,这样可以保证保温层的使用时期与设计标准一致。防潮处理时涂刷氯丁型的防水涂料,以巩固保温效果。
5 地面节能
智能建筑的关键技术范文6
【关键词】智能建筑;关键技术;自动化系统
近些年来,智能建筑得到了蓬勃发展。美国、日本新建的办公大楼中已有70%左右是智能建筑,得、英、法、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的智能建筑发展迅速,智能建筑都集中在各国的现代化大都市。我国已建成4000多幢智能建筑,主要集中在上海、广州、北京等大城市。我国智能建筑已步入规范有序、健康的发展时期,智能建筑会成为我国建筑业的主流和方向,据预测,在21世纪,全世界智能大厦半数会建设在我国各大中心城市。智能建筑在功能上各有不同,而本质都是在建筑环境内运用智能化技术提高建筑物的服务能力,有利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1 智能建筑的优势
增加功能、改善服务、提高效益、降低成本是建筑的发展趋势。智能建筑具有传统建筑不可比拟的优越性,能人本化地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适应性较强,具有空间和时间上的可扩展性,能最大限度地节约能源。
1.1 技术上的优势。智能建筑与传统建筑最大的不同之处是它采用系统集成的方法,把智能建筑中分离的设备、子系统、功能、信息通过计算机网络集合成一个相互关联、统一协调的系统,实现信息、资源、任务的重组和共享,节省了空间和费用。
1.2 效益上的优势。
1.2.1 可节省成本。智能建筑中智能系统部分的投资回收期一般为三年左右,这远远少于建筑的其他部分回收期,运行费用和耗能一般比普通建筑低30%―45% , 而售房率和出租率比普通建筑高出25%左右。
1.2.2 可节能减排。建筑物的能耗约占总能耗的30%~40%,节能减排是智能建筑的重要目标,也是智能建筑高效和高回报率的体现。在满足用户对环境要求的条件下,智能建筑可通过智能化技术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消耗,例如,对建筑物实施不同标准的自动控制;利用自然光来调节室内环境;采用高效率机组和节能产品等。
1.2.3 可节省运行和维护的费用。与传统建筑相比,智能建筑通过管理的科学化、智能化,使建筑物内的各类机电设备的运行管理、保养维修自动化,降低了维护成本,因系统的高度集成,操作和管理也高度集中,人员安排合理,人工成本可降至最低。
1.3 功能上的优势。
1.3.1 智能建筑配有消防报警自动化系统和安全防范自动化系统,能确保人、财、物的安全,可对灾害和突发事件做出快速反应。
1.3.2 智能建筑能对温度、湿度、照度等环境因素自动调节,可提供多媒体音像、公共环境背景音乐等,可使用户心情舒畅,提高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的质量。
1.3.3 智能建筑通过建筑内的电话、电视、计算机网络等现代化通信手段,能使用户通过国际电话、电子邮件、电视会议、卫星接收、信息检索与统计分析等手段,即时获得全球性金融、商业、科技等信息的最新动态,可随时与世界各地进行联系沟通,为人们提供高效便捷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
智能建筑发展到现在,是采用高科技来实现的、解决人们的需求,改善和提高建筑环境的品质,可更好地为人们服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会有更多的高新技术应用在智能建筑中,可使智能建筑的未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2 智能建筑的关键技术
智能建筑运用系统集成,就是通过楼宇中结构化的综合布线系统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使智能建筑的各个子系统具有开放式结构,协议和接口标准化和规范化。软硬件的连接方式、交换信息的内容和格式、子系统之间的互控和联动功能、各子系统的扩展方法等方面,都实现标准化和规范化,把各自分离的设备、功能和信息等集成到相互关联、统一协调的系统之中,实现资源充分共享,实现集中、便捷的管理。
2.1 系统集成的要求目标和性能
2.1.1 系统集成的基本要求,对使用者来说,智能建筑可提高工作效率、激发人员创造方便、安全、舒适的环境;对管理者来说,智能建筑有一套便于管理、控制、运行、维护的系统。
2.1.2 系统集成的目标是能提供高度共享的信息资源;确保提高工作效率和舒适的工作环境;高效节能,节约管理费用,减少物业人员;各种系统设备使用管理方便、安全可靠;适应管理工作的发展需要;投资合理,实现短期投资长期受益目的。
2.1.3 系统集成的性能是安全性、舒适性、便捷性和可用性。智能大厦建设布线系统先进、信息系统全面、自动化系统周全、安全保障系统灵敏。
2.2 系统集成的实现途径
系统集成要根据需要采用功能集成、网络集成、软件界面集成等不同集成技术。它的实现关键在于解决系统之间的互连和互操作问题,需要解决不同设备之间及子系统间的接口、协议、系统平台、应用软件等问题,还有与建筑环境、施工配合、组织管理、人员配备等所有面向集成的问题,系统集成是实现资源共享。完成系统集成方案、不同系统之间的接口选择与连接、应用软件开发等技术工作。
2.3 系统集成的实现方式
智能建筑的系统集成有两个层面,就是中央集成和子系统集成。因此,在形成智能建筑管理系统、通信自动化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这三个独立子系统后,对各个子系统作中央集成,这是以提高效率为目标的高层次集成。
智能建筑的中央管理机系统是复杂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各个子系统与该网络的接口方式,即两者之间的硬件连接,主要分为直接与主网接口方式,如OAS 子系统中的工作站等;子系统本身有自己的监控主机,而且其主机可与主网直接接口,如BA 子系统等;子系统本身虽然有自己的监控主机,但因其主机没有与主网直接接口的功能,需要通过网络接口设备与主网相连,如低档巡更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等;子系统本身没有自己的监控主机,只能将其通过智能网络接口设备与主网相连,如有线电视系统等。
3 智能建筑系统工程设计要求与设备自动化
3.1 智能建筑的设计要求
智能建筑的设计,要从建筑物使用功能的实际出发,不要脱离实际追求高标准集成。它的设计应通过可行性论证、系统设计、深化设计,应做到功能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维修方便,还应留有可扩充余地,符合可持续发展方向的要求。安全、舒适、快捷的服务是智能建筑的目标,可以分别由各个子系统实现。
智能建筑的设计要与智能化系统设计相协调、同步进行,贯彻在设计的全过程。从整体到细部均要设计好智能化系统的布置、安装与运行的需要,还考虑人们工作与生活方式的变化对建筑设计的影响。智能建筑的设计要具有足够的应变能力,以满足用户变动、技术升级等需要。
智能建筑系统设计的核心技术方法是系统集成。要在同一计算机网络支持平台上、统一操作界面运行环境下,把各个子系统集成为统一的整体,选用符合标准的定型产品,构成开放性的系统。
3.2 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
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是研究的重点内容,其设计流程为:
3.2.1 探讨控制方案,确定控制功能和网络结构,了解给排水、暖通空调、安防、消防、供配电户照明、电梯等专业对控制系统的要求,要考虑节能、设备保养与维护、减少故障、防灾、保安等方面要求,确定系统网络结构。
3.2.2 确定中央控制室的位置、面积,确定竖井数量、位置、面积、布线方式等。
3.2.3 根据BAS 的网络拓扑结构和现场建筑设备的具体布置,画出控制网络图。
3.2.4 完成配线设备二次回路设计和各种仪表选择、调节阀计算,确定现场传感器、执行器的规格、尺寸和安装方式。
3.2.5 画出各子系统的控制系统图及各层管线敷设平面图,作出各个直接数字控制器的监控表。
3.2.6 采用建筑物总体接地方式,系统单独设置接地极时,要采用一点接地方式,接地电阻要小于4n,接地极与建筑物防雷接地极之间的距离应大于20m。
参考文献:
[1]王可崇:智能建筑自动化系统,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5
[2]张瑞武:智能建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