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运筹学研究方向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运筹学研究方向范文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771162).
作者简介:黎维清(1987-),男,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运筹学.
通讯作者:濮定国(1948-),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运筹学.
摘要: 提出了一个新的求解非线性方程组的滤子算法,首先把非线性方程组的求解转化成一个非线性优化问题,然后借助非单调技术和滤子技术求解该问题,从而得到了原方程组的解.在适当的条件下,证明了该算法的全局收敛性,初步的数值试验表明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关键词: 非线性方程组;滤子;非单调技术;全局收敛性
中图分类号:O22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513(2010)04-0253-04
A Nonmonotone Filter Method for Nonlinear Equations
LI Weiqing,PU Dingguo
(Department of Mathematics,Tongji University,Shanghai 200092,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presents a new filter method for solving nonlinear equations. First,this problem is transformed into a nonlinear optimization. Then, it solves this question with the aid of nonmonotone technology and filter technology,and thus obtains a solution of the original nonlinear equation. Under reasonable conditions,it shows the global convergence properties. Preliminary numerical tests have proved the efficiency of the approach.
Key words: nonlinear equations; filter; nonmonotone technology; global convergence
参考文献:
[1][ZK(#]
WACHETER A,BIEGLER L T.Line search filter methlds for nonlinear programming:motivation and global convergence[J].SIAM Journal on Optimization,2005,16:1-31.
[2]NOCEDAL J, WRIGHT S .Numerical optimization[M].New York: Springer,1999.
[3]DENNIS J E, SCHNABLE R B.Numerical methods for unconstrained optimization and nonlinear equations[M].Englewood Cliffs: Prentice-Hall, 1983.
[4]MORE J J,GARBOW B S,HILLSTROM K H.Testing unconstrained optimization software[J].ACM Trans Math Software,1981(7): 17-41.
[5]FLETCHER R,LEYFFER S.Nonlinear programming without a penalty function[J].Math Program,2002,91:239-269.
[6]SU K,PU D G. A nonmonotone filter trust region method for nonlinear constrained optimization[J].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and Applied Mathematics,2009,223:230-239.
[7]FLETCHER R,LEYFFER S,TOINT P L.On the global convergence of a filter-SQP algorithm[J].SIAM J Optim,2002(13):44-59.
运筹学研究方向范文2
关键词:定性分析法;技术经济分析法;运筹学法;模糊综合评价法
基金项目: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校级科研项目阶段性成果(基于模糊理论的政府投资项目风险评价与风险管理研究,项目编号K201504)
0 综合评价方法概述
综合评价法也称多变量综合评价方法,是运用多个指标对多个参评单位进行评价的方法。目前,综合评价法主要包括分为对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和对综合评价方法的研究;前者主要解决的是某一类问题,后者针对的是评价中的共性问题,是最重要、最具发展前景的研究方向。科学性是各个评价方法能否进行客观评价的基础,但在综合评价方法中,对特别复杂的评价系统进行有效的正确评价难度巨大,所以在评价方法的理论和实践选择上的研究具有很大的空间。由于有大量理论学者在对综合评价的方法上进行不断的创新和研究,诞生了很多的综合评价方法有,但各综合评价方法的基本出发点也不同,又各有优缺点。
1 定性分析法
定性分析法亦称“非数量分析法”。主要依靠预测人员的丰富实践经验以及主观的判断和分析能力,推断出事物的性质和发展趋势的分析方法,属于预测分析的一种基本方法。这类方法主要适用于一些没有或不具备完整的历史资料和数据的事项。
1.1 常用的定性分析法
(1)管理人员的判断
建立在最高管理层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基础上,这种方法依赖于这支队伍的经验、才能和直觉。如果管理当局正确决策的业绩记录保持良好,这种方法是很有价值的。
(2)专家的意见
这种方法建立在企业外部顾问的专业知识基础上,能为管理当局带来高度专业化和有价值的帮助。对于那些已经采取的、有可能出现问题的行动,管理当局可以聘请这样的顾问在公司里进行日常业务的咨询。
(3)小组讨论
这是由委员会或小组做出决定。小组的所有成员,都必须就单一的决定达成共识,常常显示出团队的内聚力。但是要防止“恃强凌弱的霸道之人”,可能对小组的其他成员施加过分的影响,强迫人们同意他的意见。
(4)德尔菲法
这是集合意见法的一种变异形式。每个参与者递交他们的个人估计值,然后审查其他参与者的估计值。这样,他们就会照顾到不同意见而重新考虑和修改他们的原始数值。
1.2 定性分析法的优缺点
优点:简单,方便,快捷。
缺点:主观性强,很难统一结论,不太适合工程项目管理评价。
2 技术经济分析法
所谓技术分析法,就是应用金融市场最简单的供求关系变化规律,寻找、摸索出一套分析市场走势、预测市场未来趋势的金融市场分析方法。是分析金融市场波动规律的方法,其所依据的根本是市场的供求关系变化。
2.1 技术经济分析法的三大假设
(1)市场行为反映一切,这是技术分析的基础。技术分析者认为,市龅耐蹲收咴诰龆交易行为时,已经充分考虑了影响市场价格的各项因素,无需关心背后的影响因素。
(2)价格呈趋势变动,这是进行技术分析最根本、最核心的因素。“趋势”概念是技术分析上的核心,技术分析法希望利用图形或指标分析,尽早确定价格趋势及发现反转的信号,以掌握时机进行交易获利。
(3)历史会重演,这是从人的心理因素方面考虑的。人类的交易将趋于一定的模式,而导致历史重演。所以,过去价格的变动方式,在未来可能不断发生,值得投资者研究,并且利用统计分析的方法,从中发现一些有规律的图形,整理一套有效的操作原则。
2.2 技术经济分析法的特点
(1)量化指标特性:技术分析提供的量化指标,可以指示出行情转折之所在。
(2)驱使追逐特性:技术分析得出的结果告诉人们如何去追逐趋势,并非是创造趋势或引导趋势。
(3)技术分析直观现实:所提供的图表,是轨迹的纪录,无虚假与臆断的弊端。
2.3 技术经济分析的具体方法
经济分析法:通过对项目的财务价值进行分析,采用IRR、NPV、投资回收期等指标。
技术评价法:通过可行性研究分析经济合理性和技术可行性。
因此,技术分析法需要首先制作图表,进行分析,再作判断。评价指标具体明确,对比性较强,但适用于要求简单的评价项目。
3 运筹学方法
运筹学方法主要是通过把管理问题抽象成一个模型,求解模型来获得解决问题的最优解,依据最优解和组织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的方法。已在市场销售、生产计划、库存管理、运输问题、人事管理、项目的选择与评价、工程的优化设计、城市管理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3.1 基本步骤
一般来说,采用运筹学方法来编制组织计划,大致需要经过如下几个步骤:
(1)提出问题:明确管理问题的目标,找出管理问题的约束条件,设定管理问题的可控变量和参数,手机管理问题的相关资料。
(2)建立模型:把管理问题中的可控变量、参数和目标与约束条件的关系用模型表示出来。
(3)求解:依据管理问题的实际和决策者的要求,明确求解精度,采用各种手段将模型求解,解可以是最优解、次优解、满意解。复杂模型的求解需要借助计算机的支持。
(4)解的检验:检查求解步骤和程序是否有误,检查解是否反映现实的管理问题。
(5)解的控制:通过控制解的变化过程决定接是否要做一定的变化。
(6)解的运用:依据管理问题的实际,进行合理修改,进而为制定组织计划提供依据。
(7)编制组织计划:结合组织的实际,如有必要,可以反复上述步骤,利用上述求出的有关数据,编制组织计划。
3.2 存在问题
(1)在究竟是让模型适合问题还是让问题适合模型这一点上,许多运筹学家实际上是在让管理问题”削足适履”。他们将原始问题加以抽象,直到数学难点或计算难点都被舍去为止,从而使问题的解答失去实际应用价值。
(2)运筹学最终要得到问题的最优解,而从管理实践的角度来看,由于决策目标通常有多个,且各个目标间又存在冲突,因此,最终的解决方案只能是一种折衷。只要能给出一个近似的、比不用数学方法而单靠经验和直觉所得出的足够好的结果来就满不错了。管理者实际需要的是@种”满意解”,而不是附加了各种假定条件的“最优解”。
运筹学方法以相对有效性为基础指标,按多指标投入和产出,对同类型的若干个决策单元是否相对有效进行评价。用于评价多输入多输入的系统,可以找出需要改进的因素,但不能表达主体实际发展水平,不适合对工程项目管理评价。
4 模糊综合评价法
模糊综合评价法,是近年来逐渐推广应用的一种系统综合评价方法。是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方法而形成的一种综合评价方法。通过引入隶属度函数,把人的感性认识转化为模糊综合评价矩阵,将所研究的问题指标进行量化后再评价。模糊数学很好地解决了界限模糊的评价指标等级问题,只需给出评价指标的模糊评价值,再通过隶属度函数确定其评价值,非常适合对工程建设项目管理评价。
将综合评价的模糊分析方法用于项目管理实践,总的指导思想是将定性分析指标与定量分析指标有机的结合起来,综合评判的结果由各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的综合总得分确定,建设项目管理成熟度等级依据综合总得分确定。由于工程建设的评价指标众多,既有定性指标又有定量指标,各评价指标的性质不同,不同性质的指标采用的具体计算方法不同,所以对于不同性质的指标,需要建立不同的评价指标体系。
模糊综合评价是根据所有的判断对象求出一个判断矩阵,然后通过判断函数确定各评价对象的评价指标,最后根据所排列的顺序进行择优,其具体的步骤与方法如下:
①确定评价目标的集合因素U={u1,u2,u3,…,un};
②确定权重集A。根据各因素的相对重要性,对各元素赋予相应的权ai(i=1,2,…,m)。各权值组成权重集合A=(a1,a2,…,am);
③确定单因素的隶属度组成模糊关系矩阵:
④进行模糊综合评价。模糊综合评价就是考虑所有的影响因素,以此得出比较正确的评价结果,可表示为:
其中,A为模糊评价的权重集合,R为U到V的一个模糊关系,B为模糊综合评价的结果,bj为模糊综合评价指标,算子“ ”表示了权重向量A和模糊关系矩阵R之间的合成方式。
⑤建立评价集V。评价集就是针对评价者可能做出的评价结果所建立的集合。表示为V={v1,v2,v3,…,vm}。
5 结束语
通过对几种综合评价方法的概念、特点、适用范围比较后发现,定性分析法;技术经济分析法与运筹学法在工程建设项目管理评价中都存在或多或少的缺点与劣势。模糊综合评价法通过引入隶属度函数,把感性认识转化为模糊综合评价矩阵,将研究的问题进行量化后再评价。很好地解决了界限模糊的评价指标等级问题,只需给出评价指标的模糊评价值,再通过隶属度函数确定其评价值,非常适合对工程建设项目管理评价。
参考文献
[1] 王倩颖 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绩效评价体系研究 [D];北京建筑大学;2014年
[2] 苏为华 多指标综合评价理论与方法问题研究 [D];厦门大学;2000年
[3] 战丽,朱晓亮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几种集材方式的研究与分[J];木材加工机械;2016.4
运筹学研究方向范文3
关键词:节约法;站点;运输回路
1 成本节约法的基本原理
成本节约法的基本思想来自于里程节约法和最近邻点法,在这两种方法的基础上加入新的考虑因素,使其得出的解进一步优化,更能符合实际情况。成本节约法也是解决物流配送问题的一种启发式算法,它的基本原理是:每次开始时的第一配送站点,均从仍没配送的全部站点中选取需求量最多的站点,构成一简单回路(理由是汽车空载的耗油量显著地少于重载时的耗油量,载重越大油耗越大,所以先配送需求量大的站点,可减少车辆重载的行驶里程,最终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如出现货物需求量最大的站点不只一个的情况,可基于最近邻点法的思想以离配送中心较近的站点作为第一个配送点,选好第一配送点构成一简单回路后,再基于该回路选择能最大可能节约成本的节点加入到该回路中去,直到达到车辆的装载上限为止,从而构成一完整的回路,然后再依此重新构造配送回路,直到满足所有站点的需求。对于如何选择能最大节约成本的站点加入到回路中,以图例的方式分析如下(这里A、B点的货物需求量分别为Ma和Mb,且有Ma>Mb,假设车辆重载的情况下的运输费用为p元/公里,而空载情况下的费用为0.7p元/公里):
确定了第一配送点构造一简单回路后,再运用节约法选择能最大节约成本的新的站点加入到该回路中……直至车辆因载重限制不能满足其它站点的需求为止,构成一完整的运输回路。然后再用同样的方法构造新的完整运输回路,以满足所有客户的需求。
2 成本节约法算例
某地有一个配送中心(这里为1号站点)需要为5个站点运送物品,配送中心到各个站点以及各个站点间的路程如表1所示,2~6号站点的货物需求量分别为5、7、18、6、23吨,该配送中心使用的运输车辆的载重上限为30吨,车辆重载与空载的运输成本比例为1:0.7。
利用混合成本节约法选择配送方案的步骤如下:
首先,采集配送中心到各个站点间以及各个站点间的路程信息,形成里程表,然后列表给出各站点的物品需求量,有了基本数据后,可运用MATLAB编写计算程序算出各个站点间的成本节约量,为第二步做好准备。
然后,根里程表和需求量表,得出货物的最大需求量为23吨,并且只有站点⑥的需求量是23吨。再运用混合成本节约法计算出由站点⑥到其余各点的成本节约量,同时给出相应的超载量。根据计算结果,在车辆不超载的情况下,6号站点可选的下一站点只有3号或是5号站点,其它站点都会导致超载的情况,而5号站点的节约成本28.9大于3号站点的节约成本9.6,且大于0,根据最大节约成本原则,应选择5号站点作为下一配送站点,此时车辆的实际装载量为29吨,如果再对其它站点进行配送,必然导致超载,所以该回路的构造已经完成,不能再加入站点了,最终形成一完整运输回路为:V⑥⑤V。
采用类似方法可得另一运输回路V④③②V,所以利用混合成本节约法选择配送方案,总共只要发车2次(2个运输回路),便能满足所有站点的需求。
参考文献
[1]《运筹学》教材编写组.运筹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运筹学研究方向范文4
【关键词】生产计划 出租定价 最优解 对偶性质
一、对偶问题的现实来源
生产计划问题是理论研究和管理实践中较为普遍的问题,也是管理运筹学中的核心问题,近年来的教改论文中从宏观角度整体把握教学效果的较多[1-5],但针对一个具体问题进行分析的并不够充分,特别是针对生产计划和设备出租定价问题的就更为少见,因此,本文基于一个具体的生产例子讨论生产计划及其对偶问题,比如某工厂生产两种产品甲和乙,生产中需四种设备按A、B、C、D顺序加工,生产单位甲产品所耗A、B、C、D四种设备的台时分别为2、1、4、0;生产单位乙产品所耗四种设备台时为2、2、0、4;四种设备共有12、8、16、12个台时可利用,单位甲、乙产品的市场价格为2和3元。此种情形下,充分利用设备机时,工厂应生产甲和乙型产品各多少件才能获得最大利润?
该问题属于典型的线性规划规划问题,根据建模的基本准则,设甲、乙型产品各生产x1和x2件,则数学模型为:
反过来问:若厂长决定不生产甲和乙型产品,决定出租设备台时,那么4种机器的机时如何定价才是最佳决策?
在市场竞争的时代,厂长的最佳决策显然应符合两条:
第一,不吃亏原则。即机时定价所赚利润不能低于加工甲、乙型产品所获利润。由此原则,便构成了新规划的不等式约束条件。
第二,竞争性原则。即在上述不吃亏原则下,尽量降低机时总收费,以便争取更多用户。
设A、B、C、D设备的机时价分别为y1、y2、y3和y4,则新的线性规划数学模型为:
以上问题就属于生产计划这一决策问题的对偶问题,
二、对偶问题涉及的重要性质
三、对偶性质之间的融会贯通
经过深入调研,找到以下两个制造企业生产相关数据:
问题I 某工厂生产两种产品甲和乙,生产中需三种设备按A、B、C顺序加工,生产单位甲产品所耗A、B、C、D三种设备的台时分别为1、0、3;生产单位乙产品所耗三种设备台时为0、2、4;三种设备共有8、12、36个台时可利用,单位甲、乙产品的市场价格为3和5元。
问题II某工厂生产两种产品甲和乙,生产中需三种设备按A、B、C顺序加工,生产单位甲产品所耗A、B、C、D三种设备的台时分别为0、6、1;生产单位乙产品所耗三种设备台时为5、2、1;三种设备共有15、24、5个台时可利用,单位甲、乙产品的市场价格为2和1元。
(一)基于问题I的建模与求解
(1)生产计划决策
设两种产品生产数量分别为x1和x2件,基于利润最大化的数学模型为:
(2)出租设备定价决策
设三种设备单位台时出租价格分别为y1、y2和y3元,基于出租收益最小化的数学模型为:
(3)原问题与对偶问题的基本解
验证性质4 互补松弛性II:同样地,容易验证某可行解是最优解的充分必要条件。
验证性质5 对偶定理:容易发现原问题和对偶问题同时具有最优解,且最优值相等。
(二)基于问题II的建模与求解
(1)生产计划决策
设两种产品生产数量分别为x1和x2件,基于利润最大化的数学模型标准化后为:
(2)出租设备定价决策
设三种设备单位台时出租价格分别为y1、y2和y3元,基于出租收益最小化的数学模型标准化后为:
四、对偶性质蕴含的经济含义与管理启示
(一)经济含义与管理启示―原问题与对偶问题所涉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根据互补松弛性,原问题第i个约束条件的松弛变量对应了对偶问题中第i个变量,而松弛变量的经济含义是第i种资源剩余能力或者数量,对这种资源的估计正好是对偶问题中第i个变量的值,所以其间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原问题有m个约束条件,对偶问题中就有m个对应的初始变量。
同样地,对偶问题里第j个约束条件的剩余变量对应了原问题中第j个变量xj,而其剩余变量ym+j的经济含义是:生产一件产品j所耗资源用来出租所获价值总和与其市场价格的差值,也即生产一件产品j所产生的机会成本与其市场价格的差值,所以其间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原问题有n个初始变量,对偶问题中就有n个对应的约束条件,表示在出租设备时,对资源定价需要遵守一个原则:出租设备所得收益应比生产更划算。
(二)经济含义与管理启示―互补松弛性
根据(1)中分析的对应关系,在最优解条件下,如果原问题中第i个约束条件的松弛变量的值非零,即该种资源对于企业来讲不属于稀缺资源,在优化过程中没有发挥更多的价值,此时,增加其数量相当于增加库存,对利润值提升不会有任何贡献,因此,对其估价,其值应为零;反过来,对偶问题中第i个变量为零,意味着第i种资源的增加无法带来更多利润,说明其还有剩余,第k个约束条件的松弛变量的值非零,因此有n+i>0?圳i=0,(i=1,2,...,m)。
(三)经济含义与管理启示―检验系数
对偶问题里第j个约束条件的剩余变量ym+j对应了原问题中第j个变量xj,而生产一件产品j所耗资源的边际价值总和与其市场价格的差值正好等于原问题单纯形表中变量xj的检验系数σj的负值,当产品j的市场价格大于边际价值总和时,σj>0,意味着生产产品j有利可图,应安排生产该种产品,即有xj>0,否则生产其他种类产品,即有xj=0。
(四)经济含义与管理启示―兼容性
原问题第i个约束条件的松弛变量对应了对偶问题中第i个变量,而松弛变量的经济含义是第i种资源剩余能力或者数量,在表2中,变量x3的检验系数σ3=0,意味着第一种资源剩余数量的增加无法带来利润的增加,因此对该种资源的估价为零,即y1=0;变量x4的检验系数σ4=-1/4,意味着第二种资源剩余数量的增加,即生产规模的缩小,会带来利润的减少,而该种资源剩余数量的减少,即生产规模的扩大,会带来利润的增加,因此对该种资源估价结果为y2=1/4;同样地,变量x5的检验系数σ5=-1/2,意味着y3=1/4。
对偶问题里第j个约束条件的剩余变量ym+j对应了原问题中第j个变量xj,而其剩余变量ym+j的经济含义是生产一件产品II所产生的机会成本与其市场价格的差值,在表3中,y4的检验系数为σ4=7/2,意味着y4增加一个单位带来出租资源总收益增加7/2,将导致资源出租的竞争地位下降,生产可能性增加;若y4减少一个单位带来出租资源总收益降低7/2,将导致资源出租的竞争地位上升,生产可能性下降,因此对生产计划的调整应是:x1=7/2;同样地,可以得到x2=3/2。此外,当由零增加到1,即增加一个单位时,带来出租资源总收益增加15/2,平均来讲,共有15/2的剩余资源可供出租,因此有x3=15/2。
五、结论
本文基于管理实践前后选取了三个例子,通过建模与求解结果的对比分析,反复验证各条对偶性质,比如互补松弛性和兼容性,而非采用纯粹的数学推导证明性质的正确性。在最优单纯形表结果的基础上,通过检验系数的数学含义分析了互补松弛性和兼容性的经济含义和管理启示。整个分析有利于管理类专业学生在学习本部分内容时不再因为纯粹的数学推导和证明而感到难度很大进而产生厌倦心理,而会因为其与管理实践的紧密联系而感到趣味性,增强其学习动力和信心,为管理运筹学后续章节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心理基础和方法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旭.管理运筹学的课程定位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 2008,25(3):75-76.
[2]苏勇.管理运筹学研究与实践中的伦理问题研究[J].学术研究,2007(2):60-65.
[3]Mark Le Menestrel,Luk Van Wassenhove. Ethics outside,within,or beyond OR models?[J].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2004,153(2):477-484.
[4]Richard J.Ormerod,Werner Ulrich.Operational research and?ethics:A literature review[J].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2013,228(2):291-307.
[5]韩伯棠.管理运筹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4.
运筹学研究方向范文5
系统科学是对系统的存在方式和运动变化规律的正确反映和真理性认识。除外系统科学又是以系统思想为中心、综合多门学科的内容而形成的一个新的综合性科学门类。系统科学按其发展和现状,可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
狭义的系统科学一般是指贝塔朗菲左其著作《一般系统论:基础、发展和应用》中所提出的将"系统"的科学、数学系统论、系统技术、系统哲学三个方面归纳而成的学科体系。
广义的系统科学包括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耗散结构论、协同学、突变论、运筹学、模糊数学、物元分析、泛系方法论、系统动力学、灰色系统论、系统工程学、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学、知识工程学、传播学等一大批学科在内,是20世纪中叶以来发展最快的一大门综合性科学。
一.系统科学的发展历程
20世纪40年代,在大型军事科研项目的社会背景: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的技术背景:整体思维的科学背景下。由于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的相互渗透与交融汇流,产生了具有高度抽象性和广泛综合性的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老三论)。由于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的相互联系与相互结合,形成了具有普遍意义的系统科学理论与系统科学方法。60年代,美国将《系统工程》杂志改为《系统科学》。中国在技术领域的杂志则有《系统科学与教学》、《系统工程的理论和实践》、《系统工程学报》、《系统工程》等。也是这样出现了一门新的综合性科学门类。70年代以来,又相继产生了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理论、突变论(新三论)和超循环理论,极大的深化和发展了系统科学理论。
二.系统科学包括的内容
系统科学所包括的内容有系统概念、一般系统论、系统理论分析论、系统方法论和系统方法的应用。关于系统科学的内容和结构最详尽的框架,是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提出来的。他认为系统科学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处于同等地位。他把系统科学的体系结构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系统工程、自动化技术、通信技术等,这是直接改造自然界的工程技术层次;第二层有运筹学、系统理论、控制论、信息论等,是系统工程的直接理论,属技术科学层次;第三层次是系统学,它是系统科学的基本理论;最高一层将是系统观,这是系统的哲学和方法论的观点,是系统科学通向哲学的桥梁和中介。
三.系统科学所研究的内容
系统科学是以系统为研究对象的基础理论和应用开发的学科组成的学科群。它着重考察各类系统的关系和属性,揭示其活动规律,探讨有关系统的各种理论和方法。如对企业职工下岗再就业问题,应立即立项组织科学调研,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使这项工作有较充分的科学依据,各个局部与整体间关系更加协调,各项目标更加合理,宏观调控更为有效,还可实现预警作用,及早发现和解决存在的关键问题,提出系统化、科学化的工作方向。
四.系统科学研究的方法
系统方法就是从系统的基本观点和基本原理出发,把研究对象置于系统的形式中,从要素、结构、系统整体、外部环境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中综合的进行考察,以揭示对象系统的本质和规律,达到最佳的处理和解决具体系统问题的一种方法。系统方法的关键是考察要素与要素的关系。如:对于研究教育系统中,我们要知道影响我们现在教育水平的要素是什么,那我们就要从教育这个系统出发,联系我们现在教育的制度,师资问题,教学设备问题,教学外部环境等问题实行综合性研究和考察,揭示现代教学本质和规律。
五.系统方法的基本原则:
1、目的性原则:在运用系统方法研究和解决具体问题时,必须具有明确的目的性。
2、层级性原则:层级性是系统的普遍特性,运用系统方法研究具体系统就必须从系统的这一普遍特性出发。
3、结构性原则:结构性是任何系统所共有的重要属性,因此,结构性原则是系统方法必须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
4、整体性原则:整体性是系统最基本的特性,也是系统方法最基本的出发点。系统的特性、功能和规律是通过系统整体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表现出来的。所以,只有从系统整体出发,才能真正的揭示出系统的特性、功能和规律。
5、相关性原则:由于要素、结构、系统整体和外部环境是紧密相关的,所以在运用系统方法考察系统的任何一个方面时,都必须与这一方面紧密相关的其他各个方面进行综合的、全面的研究。系统方法的相关性原则也是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观点的具体体现和实际应用。
6、模型化原则:在运用系统方法研究具体系统时,一般都需要抽象出系统的模型以代替对象系统,并通过对系统模型的研究来揭示对象系统的本质和规律。
7、最优化原则:系统整体的最优化,既是系统方法的根本出发点,也是系统方法的最终目的和归宿,它贯穿与运用系统方法研究具体系统过程的始终。
六.系统科学目的
系统论的任务,不只是认识系统的特点和规律,反映系统的层次、结构、演化,更主要的是调整系统结构、协调各要素关系,使系统达到优化的目的,系统论的基本思想、基本理论及特点,反映了现代科学整体化和综合化的发展趋势,为解决现代社会中政治、经济、科学、文化和军事等各种复杂问题提供了方法论基础。如为解决企业下岗职工的分流安置和再就业问题,我们用系统科学去研究可以得出这样的合理的工作目标。一是短期工作目标,二是长期工作目标。短期工作目标可以是:用5年左右的时间,解决大部分(90%左右)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分流安置和再就业问题,并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长期工作目标应该是:通过宏观调控和经济、法律等手段,建立下岗、分流、置、再就业制度和机制。通过进行企业职工下岗再就业的系统分析研究,并不是脱离当前的工作实际,既要考虑长远的工作目标,也要结合当前的工作实际。可以分时间阶段地逐步完善,既做好基础性工作,又做到长远目标与当前工作相结合,
使当前的工作得到改进,使得问题得到实际的解决。
七.目前系统科学的研究方向
对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耗散结构论、协同学、突变论、运筹学、模糊数学、物元分析、泛系方法论、系统动力学、灰色系统论、系统工程学、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学、知识工程学、传播学等一大批学科在内的,将其作为研究对象置于系统的形式中,从要素、结构、系统整体、外部环境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中综合的进行考察,以揭示对象系统的本质和规律。如:对于金属材料,有两个这样的科学问题。(1)能否将已建立的电子结构、相结构和组织结构3个层次的理论整合成相互关联的系统理论?(2)金属材料系统中合金相的多样性是否由基本结构单元序列的多种组合方式形成?为此“金属材料系统科学”提出了“基本原子团序列”、“特征原子序列”和“特征晶体序列”是构建合金相的三个基本结构单元的新见解并建立了计算合金相状态、能量和体积的新方法。实施了“金属材料系统科学特征原子序列工程”同时开展了“金属材料系统科学”理论的应用。
八.系统科学发展的成果
1.近年来,系统科学的思想和方法在体育系统得到进一步的推广和应用,并取得了一些成效。为总结经验,使系统科学的思想和方法更好地应用于体育工作,提高体育工作管理水平。正在筹备举办第三届亚冬会的黑龙江省体委在会上进行书面交流。他们认为,系统科学的运用,为举办好第三届亚冬会提供了重要的科学管理的保证。从近两年来的筹备管理工作进展情况看,所带来的效益是明显的,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他们借鉴北京亚运会和申办奥运会的经验,运用系统科学的思想、方法和技术去组织管理筹备工作。做到了两个突破,一是思想方式上的突破;二是方法、技术运用上的突破。
2.系统法学是将系统科学与法学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法学思想、法学流派和法学理论,其核心思想是法或法律就是系统,任何法的现象都是具有系统意义的现象,可以运用系统科学方法加以解释和说明。系统科学将法的现象视为阶级现象,就自然而然形成阶级分析法学。系统法学也同样对法形成了一个基本观点或定义,既法或法律是系统。系统是个抽象的概念,同时也是容易理解的和接受的概念。因此,这种定义或这种思想,对法学研究的制约最小,为法学研究提供了极大的空间。
3物流信息系统是一门研究如何在企业中应用信息技术,帮助物流管理人员更有效地利用物流信息的学科。它是融管理科学、信息科学、系统科学、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目标是培养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分析员和程序员和强调用户和管理者应该如何参与系统开发过程中的活动,使设计出来的信息系统更加适合管理者的需要。随着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信息化社会人们对信息和数据的利用与处理已进入自动化、网络化和社会化的阶段。物流信息系统是物流企业以采集、处理和提供物流信息服务为目标的系统,它的应用标志着物流企业管理现代化水平和信息化程度。
文献:
运筹学研究方向范文6
关键词: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热点;发展趋势;比较分析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1-000-01
管理科学是研究管理过程中的带有普遍性的客观规律的科学。我国对管理科学的广义范畴上的理解不同于国外管理科学的狭义范畴,国外的管理科学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科学管理、行为科学、管理丛林三个阶段;我国的管理科学发展同样也经历三个发展阶段:改革开放以前的仿苏模式,1977-1995年发展重建和现在的繁荣创新三个阶段。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的管理科学进入科学管理和管理丛林阶段的时间晚于西方国家,而且二者研究的主要内容也有很大的差异。
一、国内外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的现状特征
进入21世纪财富和经济价值的创造都依赖于信息、金融资本、智能和观念,使经济社会跨进了信息与知识经济时代。新世纪的到来,迫切的需要对适应信息时代知识经济特点的新型管理科学的探讨和研究。管理科学与工程主要是指通过吸收、改造、转换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为管理科学的其他两个领域提供基本技术、基本方法和基本手段。
1.国外的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的现状特征
本文首先选用了60种有代表性的国外期刊,然后利用关键词检索的方法总结了在这十年的时间里被SCI和SSCI收录的全部论文。从研究总量上来看,国外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决策与对策理论、组织理论、运筹与管理;次之的是信息技术与管理、管理系统工程、评估技术、复杂性研究和一般的管理理论。而关于管理思想史、管理心理与行为理论、工业工程、预测技术等发面夫人论文相对来说要少很多。这主要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外管理科学的研究重点是运用运筹学和系统工程等数量分析方法来提高管理的效率和决策的精确度,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而管理思想史、管理心理与行为理论并没有得到新学科的支持,所以其研究力量相对来说就会减弱。纵观历史的发展变化,所有领域的论文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根据历史的发展趋势来看,运筹与管理、信息技术和管理将会保持继续上升的发展态势,得到研究人员的高度重视。
2.我国的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的现状特征
这篇文章通过关键词检索,对在这十年里被中国期刊网收录的44种期刊论文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我国的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中研究数量最多的内容是信息技术与管理和管理系统工程,然后是评估技术、预测技术和运筹与管理。而管理科学与管理思想史和管理心理与行为理论的数量只有不足20篇,不能发展成主流思想。这主要是基于信息技术的影响和国家对信息化战略的高度重视,从历史的纵向发展变化规律来看,信息技术与管理、管理系统工程、评估技术和预测技术的增长速度是最快的。在近几年的发展变化中,管理系统工程、组织理论和预测技术保持持续稳定的上升趋势,由此可以预见出未来的几年中,他们将会成为研究的主要领域。此外,受政府政策和资助环境的影响,不同领域的论文数量增长波动大,落差也大,不利于学科的健康发展。
二、国内外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的热点问题比较
“研究热点”是反映在某一个时间范围内,学术界对一些特定问题的关注程度。可以用在某一个领域内的情况和关键词出现的频率来说明对某一个理论研究的重视程度。热点问题是随着社会实践的需要和理论研究的发展而发生变化的。研究热点问题和研究的主流领域是相通的,也就是说一个问题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必然会引起该领域的专家学者的关注,必然推动了这一领域成为研究的主流领域。
1.国外的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的热点问题
对于一个问题的广泛关注,必然会引起这个问题所属领域的专家和学者们高度重视和研究,也必然会使这个领域快速发展成为主流领域。通过对国外在这十来年收录的论文的研究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国外研究的热点问题主要是一般管理领域的知识管理问题、管理系统的哲学属性研究、和团队管理及信息管理的方法论。
2.我国的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的热点问题
随着改革开放的程度的不断加深,现代科学管理理论在我国的管理实践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受到理论界与决策接的高度重视。根据这十年收录的重要的论文研究成果,我们得出结论是在一般管理理论领域中,我国研究的热点问题是人本管理理论、管理模式的研究、知识管理的初步理论和基于知识的管理激励。其次是运筹与管理领域的动态规划、线性规划、生产系统库存优化理论和各种限制条件下的排队系统。
3.国内外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的差异比较分析
根据这篇文章对国内外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的各个领域的分析,可以发现国内外在研究内容、发展趋势和热点问题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差别。国内外共同的研究领域主要是运筹与管理、管理系统工程、组织行为和组织理念、评价理论与技术,这些也将是未来几年的主要研究方向和研究重点,而一些在国外进行的复杂性研究、决策理论与技术等领域,在我国并没有发展起来。但是受国外研究的影响,我国也将这两个领域的研究作为热点研究对象。
三、结语
进入21世纪以后,信息技术和知识资本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扩大了管理学科的研究内容,促进了改革方式的变革。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理论研究的进步,诞生了很多新的领域,旧的领域逐渐被淘汰。而且国内外的管理科学研究的热门话题也不断变化更新。每一次新的研究都会促进管理学科与工程的进一步完善和创新,为今后的研究工作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邹树梁.张彩平.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研究生复合型培养模式研究[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2010(05).
[2]许春燕,张亚丽.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论文选题方向与研究趋势分析[J].科学时代,2010(12).
[3]缪园,张伟倩,李媛.国内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热点以及发展趋势——近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的非线性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