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幼儿教育的启蒙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幼儿教育的启蒙性范文1
环境教育 幼儿启蒙教育 家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变化日新月异,想要更快更好地适应这个新环境必须从娃娃抓起。幼儿不仅生存在与他互动的小环境里,还生活在一个与他相互关联的生态环境,这些幼儿也是环境中的生命个体,想要更快更好地适应整个环境必须从幼儿时期抓起,让他们去理解周围的世界,并能很好地分析自己所处环境的一些信息。大家都是从幼儿时期过来的,也都知道幼儿时期的学习能力相当强,但又不是自发而来的学习能力,是靠周边环境支持的。幼儿时期都有着很强烈的好奇心,生活中的任何环境都会引起他们的兴趣,当他们不断学习和成长,他们所处的环境也会发生一系列的改变,环境改变对其成长又会带来非常大的影响。由此所见,环境教育是幼儿启蒙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必须紧抓幼儿启蒙教育中的环境教育。
一、为幼儿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引导幼儿主动探索
1.多给幼儿鼓励与支持,引导幼儿对环境的探索
在过去,小孩子的一举一动都会被那些大人冠以对错的头衔,这个能做那个不能做,以致在小孩子潜意识里面就形成了一些规律,有些东西能碰但有些东西却不能动,严重阻碍了小孩子主动探索意识的发展。在幼儿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应对他们多一些鼓励,有什么想法能付诸行动的就自己动手,不要给他们施加压力,孩子们会在自己主动探索途中逐渐了解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的。幼儿启蒙教育中的幼儿教师不能过分限制幼儿的行为,在没有生命威胁的情况尽量不去阻止他们的行为,在他们探索途中多给一些鼓励,让他们时刻保持对环境的探索精神。
2.让幼儿感受成功的喜悦,对自己树立信心
成功之后的喜悦是给自己最大的鼓励,这种情绪力量可以更好的促进幼儿对学习的渴望,对自己树立信心。幼儿启蒙教育中的教师可以在不经意间为幼儿带来成功,为幼儿营造自由、和谐、宽松的活动氛围,让其感受成功带来的喜悦之情,我相信幼小的心灵一定会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积极开动脑筋的。成功是获取自信心和求知欲最好的催化剂,让幼儿在成长过程中多些成功,就多些自信心,也就能在生活中更好的发展。
3.协调幼儿的家庭关系,共同为幼儿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
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对幼儿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幼儿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当然也不能忽视幼儿的家庭教育。从幼儿生活的小环境而言还是比较简单的,无非就是学校和自己的家,教师应主动联系幼儿的家长,告知家长们关于学校对幼儿教育的一些具体措施,家长也有教育孩子们的责任,在幼儿成长路上,家长们应时刻紧跟学校步伐,鼓励幼儿主动探索,给幼儿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对幼儿的成长也是非常关键的。家长在对待幼儿教育上应跟学校站在同一条战线上,共同为幼儿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
二、为幼儿创造丰富的物质环境,体验多姿多彩的生活
1.形式各样的教室环境
幼儿获取的大部分信息都是从教室里得来的,为幼儿创造良好的“物质”环境是他们学习的动力。教室里的墙上饰品每天都无意识地影响着幼儿,对幼儿所形成的科学意识和其科学思维方式都有着很大的影响,将教室环境布置精致对幼儿的成长有着积极的作用。例如,将教室布置成以海洋为主题的样式,幼儿长期呆在这样的环境下,无意识地就会形成对海洋的渴望,主动探索海洋方面的知识,然后教师再对幼儿讲解一些海洋方面的知识,增进幼儿对海洋的认识,这样不经意间就增强了幼儿对海洋知识的了解。
2.朝气蓬勃的公共环境
小孩子都是朝气蓬勃的,将学校环境建设的充满活力对幼儿的成长也是很重要的。幼儿大部分学习时间都是生活在校园里的,如果幼儿不喜欢学校的环境将会导致其学习兴趣下降,不想待在学校,等等。将学校建设成孩子的乐园和花园,让孩子们感受身边环境的美、生命的美,不仅能陶冶幼儿的情操还能增加幼儿的学习兴趣,向幼儿展示生命的多姿多彩,可以让幼儿懂得珍惜生命的重要性,在生活遇到挫折时也不缺生活下去的勇气。
3.丰富多彩的周边环境
大自然是我们大家共同打造的,将我们所生活的周边环境建设的丰富多彩,增添幼儿生活的乐趣。学习是要劳逸结合的,在学习的同时体验大自然的美好,亲近大自然,在成长过程中慢慢接触社会,开阔幼儿的视野,扩宽其学习、生活的范围,慢慢积累经验,积极与大自然互动,时刻保持地球是我家的理念,爱护大自然,保护环境。
三、总结
总而言之,幼儿所生存的环境是变化的,我们要善于利用和控制其生存的环境,并经常为适应幼儿的成长发生改变,为幼儿创造合适的生活、学习环境。在幼儿启蒙教育中增进幼儿对环境的理解和认识,为幼儿创造开放、灵活、宽松的环境,是目前环境教育的主要课题。
参考文献:
[1]李会杰,沃建中,张小娟,金茂芳.幼儿社会适应性与多元智能同整发展的实验研究[A].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
幼儿教育的启蒙性范文2
关键词:幼儿;美术;启蒙教育;策略
幼儿园的艺术教育主要指通过美术、音乐、舞蹈等活动培养儿童审美情趣和基本技能。如何有效地对幼儿实施艺术教育,是我们一直探索的问题。过去,我们曾片面地认为只要教幼儿学会唱几首歌、跳几个舞、画几幅画,便是实现了艺术教育。而在呼唤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幼儿创新能力的今天,我们越来越深深地感觉到:这种单纯的、机械模仿式的教学手段已远远跟不上时代的脚步,它缺乏艺术教育应有的灵性和生机,缺乏艺术活动所具有的愉悦性和艺术性,它压迫了幼儿的想象力,扼杀了幼儿的创造力。因此,我们必须寻求真正意义上的艺术教育。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对幼儿进行美术启蒙教育的策略。
一、激发幼儿对美术游戏的情感和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活动的动力源泉。对幼儿来说尤其重要。有些幼儿对美术活动往往缺乏兴趣,老师要经常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提供可操作的美术工具和材料。特别是小班幼儿,他们容易哭,坐不住,不喜欢画画。所以,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心理特点,可以通过情境游戏。如:“吹泡泡”这一活动,可以出示“吹泡泡工具”并吹出几个泡泡,来提问孩子:“刚才老师吹的泡泡是什么形状的?它有哪几种颜色?小朋友能不能帮我多画几个啊?”最后给小朋友留出充裕的作画时间,画好后,老师将自己带来的小红花送给小朋友们,并鼓励他们:“那么多漂亮的泡泡啊,我要把它们送给我的好朋友们。”小朋友因此而增加自己的信心。从而能在成功的艺术表现获得愉悦感,从而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激活幼儿的思维,引导幼儿动脑动手动口,让幼儿通过自己的努力探索发展能力,达到既传授知识又开发智力与培养能力的目的。
二、在美术教学不断激发幼儿的创造力
处于“涂鸦期”的幼儿喜欢乱涂乱画,把画视为一种游戏,对画充满好奇。教师应该丰富幼儿的画画经验,为幼儿创造一个宽松的心理环境,激发幼儿创造的愿望和能力。在关注幼儿的情感体验的同时,更加重视幼儿创造力的培养,也应适时恰当地帮助幼儿提高对美术的表现技巧。因此在日常的美术活动中,我们不能只传授美术技能,而应着重培养幼儿的创造力能力。
对于幼儿来说,我们要在相信幼儿能力的基础上,首先为幼儿提供能充分进行美术活动的机会。其次,让幼儿有足够的自由空间和信心。允许幼儿自由表达自己的观念,实践其观念。要尊重幼儿不同寻常的提问和想法,肯定其想法和想法的价值,不因为其想法幼稚而盲目否定,更不要用成人固定的思维模式去限制幼儿的想法。比如:在一次泥工活动捏毛毛虫中,教师把事先捏好的毛毛虫拿出来给小朋友看,让孩子观察毛毛虫的特点,并讲解制作步骤,然后要求孩子们制作毛毛虫。由于幼儿年龄还小,孩子们搓好了一个一个的小圆,却不知怎样把这些小圆组合起来,我就启发孩子们动动小脑袋,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讨论实践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用牙签棒将小圆一个一个组合起来。通过了几次的尝试孩子们终于把毛毛虫做好了,而且孩子们通过想象还在毛毛虫的周围再用橡皮泥捏出了小花小草,让幼儿在此次美术动手能力创造中产生成就感,增加了自信心。
在幼儿美术活动中,教师还可以提供一些“零部件”,如:几何图形、半成品画等,启发幼儿用这些已有零件组装新的作品。这样有利于幼儿去表现,幼儿会把各种“零件”转化成看到的物体。在教师的鼓励下幼儿按自己的意愿和喜好去创造新的作品,每个幼儿的意愿和喜好都不同,创造出来的作品也会不同。这既提高了幼儿的技能,又留给了幼儿创造了更多的空间。
三、进行绘画基本技能训练
1.基本线段、几何图形的训练。为了使幼儿在短时间内掌握基本线段和几何图形,将横线、竖线、斜线、折线、弧线、锯齿线、波浪线、螺旋线等集中起来,一节课教给幼儿,然后再教幼儿由线段组合图形。如两条横线两条竖线可以组成长方形和正方形,两条横线两条斜线可以组成平行四边形、梯形、四边形,如此类推。这样不但学得快、记得牢,而且还锻炼了绘图能力。几何图形是抽象的思维结果,当幼儿运用这些几何图形及线段进行作画时,又使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有机结合起来,并促其不断发展。
2.训练幼儿观察力。要想提高幼儿观察能力,必须训练幼儿视觉的敏锐性。上课时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对图形进行观察、分析,如画小鸡,引导幼儿观察头、眼是圆形,身子是椭圆形,嘴是折线,爪子是斜线,翅膀是弧线,这样,幼儿有了兴趣,自己能独立用几何图形组成一个画面。随着画面的不断复杂化,幼儿的观察能力得到了锻炼。因此,不论是绘画课还是其它课,或日常活动中,都应该有意识地训练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经过训练观察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在画人物头像时,不仅能画出头发、耳朵、而且能画出男、女、老、少的不同发式。由于幼儿对绘画有了浓厚的兴趣,又掌握了一定的绘画技巧,加之生动有趣的绘画内容,幼儿注意力逐渐从无意识注意向有意识注意发展。
四、鼓励幼儿大胆作画,肯定幼儿的创作成果。
孩子非常渴望得到老师和其他小朋友的认可,但是在能力上,每一个孩子都有差异,作为老师我们要用爱心去培养他们创造力,要做到一视同仁。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孩子们的发展水平都各不相同,作为幼儿老师,尽量要在教学活动中照顾到每一个孩子。对于能力弱的孩子我们要给予更多的关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对于每次都会说“我不会的”孩子,我们要手把手的与孩子一起创作。这样,孩子会感到老师对自己的关爱,从而增强了对完成作品的自信心。并且老师要经常鼓励他们的绘画成果,同时也要让他们知道自己也是最棒的,我一定能行。
比如在指导幼儿作品《可爱的小鸡》一课时,利用两个圆来组成的画面,但是有的孩子不敢大胆作画,东看看,西看看,总认为自己画不好,我就走过去问了:“你怎么不画呢?”“老师,我画不圆”,“老师,这太难了我不会。”听到这些回答,我就会在黑板上演示,告诉孩子这很简单,并且手把手的教他们,孩子们看到了大手和小手一起合作就像变魔术一样的把小鸡画好了,孩子们也好像有了一种创作的冲动,都想试一试,很快可爱的小鸡就画好了,虽然完成的质量不是很好,但是至少是孩子们自己动手的。平时老师在引导孩子大胆作画的时候,不要只是用语言的方式来鼓励,而是要想一些孩子容易接受的方式来提高他们对绘画的兴趣,这样他们就会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完成绘画作品。
总之,幼儿绘画活动本身是一项综合性的活动,融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于一体。因此,教师在绘画启蒙过程中,从兴趣出发,尊重幼儿的特点,以基本能力培养为主,激发幼儿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幼儿在教学过程中体验快乐,使幼儿的潜力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参考文献:
幼儿教育的启蒙性范文3
很多的人都对社会的犯罪率,青少年的暴力倾向、不良行为等方面有着一定的关注,很多的调查表明一些孤儿、单亲家庭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更容易出现一些错误的行为,这都可以归结为其幼年时所受的行为观念的教育不完全,由于父母没有重视对孩子幼儿阶段的行为规范进行指导,这些的孩子在后来的成长过程中的认知和行为出现了一些不符合社会规范的现象。
二、存在于幼儿行为习惯培养中的误区
(一)幼儿的家长过于宠溺幼儿,放纵其行为
在上个世纪,经历过炮火洗礼的中国涅??重生,经历过艰辛岁月的人们更加珍惜生命,观念也在潜移默化的转变,造成了人口的快速整长,再加上后来的政策导向使得家庭中新生儿的数量减少,很多的父母和老人对家中的小孩子则是百般宠爱,孩子要什么就给他买什么,对一些不好的行为习惯更是不管不问,对一些错误的做法也是不舍得进行批评,这种无原则的娇惯造成家长过度关注幼儿身体方面的健康发展,具体表现在家长为幼儿拼命补充营养,觉得自身的主要职责就是让幼儿吃好、穿好、不生病。这种轻视行为习惯培养的行为导致忽视了幼儿的心理健康,导致幼儿一些心理、行为问题的出现。
(二)幼儿做事缺乏主动性、自理能力较差
现今的小孩子缺乏和人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很多的时候性格偏于内向,对自己的一些行为或者做法有疑问的时候,也不愿意进行和老师的沟通,做事缺乏主动性,不能够将自己的行为表现出来,也不善于将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加以展现,一个人的主动性是在日常生活过程中展现的,能够表现一个人的行为方式,可以为别人对其进行行为指导做出依据,并且幼儿对于自己的行为习惯方面应该积极的进行改正,对老师和家长提出的自己身上的问题保持积极主动的态度。现在很多的幼儿自理能力较差,表现在不能够自己穿衣服、自己吃饭方面,依赖性强,生活自理能力差,以至于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的环境。
(三)对其行为的培养方法不当,过于偏向于智力
不得不承认,现在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经济条件也变好了,但是竞争压力也变得越来越大,市场上的各种培训班纷乱复杂,很多的家长只想着要将孩子培育成为人之佼佼者,并不考虑孩子的承受能力,将幼儿阶段的孩子送去各种辅导班,提高智力,但是却对幼儿的行为习惯不进行指导,或者是说教育的方法不对,使得整体的教育方向错误,不能形成较好的行为习惯。在过度关注幼儿智力开发的背后,隐藏着情感淡漠、意志薄弱、品德不良、性格孤僻等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危机,其实,在幼儿家庭教育中,幼儿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是幼儿未来成材的十分必要的条件。
三、幼儿良好行为培养途径的探索和建议
(一)在游戏中对幼儿的行为习惯进行指导
现在很多的人对幼儿的行为教育存在着两个极端,不是偏向于宠溺幼儿的一切行为,就是倾向于对幼儿进行严格要求,用十分严格的态度对幼儿继续宁批评和指导。孩子都会有爱玩的倾向,对幼儿的指导教育更是脱离不了游戏,可以在游戏中对幼儿的行为进行指导,这种方式更能为幼儿所接受,也能够被那些习惯于溺爱孩子的家长所接受,对幼儿游戏中所表现出来的行为进行观察,并对一些不合适的地方进行指导和更改,在游戏中幼儿心情愉快,思?S活跃,接受能力强。幼儿通过游戏的活动过程,能学会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比较容易形成一些良好的品质,将谦让、礼貌、和尊重他人的行为在游戏的物品分发中进行传播。
(二)注意细节行为,适时给予肯定以激发主动性
我们在经历长时间的生活和工作之后,每天都处在一种忙碌的状态,对一些行为方面的小细节不能够及时发现,而行为方面的细节表现对幼儿来说则是一种试探性的尝试,如果家长对其这样的细节行为不做表示时,幼儿则会对其认为是一种默许的态度,所以我们要注意到幼儿日常中的细节行为,并做出一定的评价和指导。在对幼儿的行为做出教育之后,在其下次做出正确的行为之后,一定要对其进行肯定和表扬,幼儿对所受到的肯定和表扬是极为重视的,并鼓励他们坚持下去。在对幼儿的良好习惯实施表扬的过程中,应该让幼儿知道什么样的行为是正确,什么样的行为是错误的,并且鼓励要及时,这样才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为幼儿树立行为榜样,注重行为启蒙教育
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对成年人尚是如此,则对幼儿来说,榜样更是一种特别的存在,所有的行为准则都会向这个榜样看齐,榜样可以来自老师,也可以是家长或者幼儿园内的小朋友,但是家长和老师是最直接的榜样,必须做到言传身教、表里如一,在对幼儿提出行为要求之前自己一定要先做到这样,榜样所带来的启蒙教育比进行干巴巴的说教式的行为教育效果要好的多,幼儿的培养,不能只局限于智力的开发,最重要的是全面发展,才能成就孩子的未来。幼儿是一张白纸并且自身有很强的模仿能力,幼儿在模仿与延续他人行为习惯的同时,并不具备辨别对错的能力,这就需要家长端正自己的行为习惯以便幼儿耳濡目染地学到一些良好行为习惯。
幼儿教育的启蒙性范文4
尽管幼儿教育主管部门通过各种渠道途径宣传,不能让幼儿教育“小学化”,但在农村的幼儿园,这种形式还普遍存在。当然,让幼儿教育“小学化”留有存在的空间,主要因素还是农村的家长,在家长眼中,衡量孩子聪明程度的尺寸主要取决于他们识字量的多少,算题难度的大小等等;衡量教师能力的好坏则是他们的孩子掌握了多少知识,并不懂的幼儿教育的真谛在于开发幼儿的智力。面对这样的情况,农村的幼儿教师该如何应对呢?我认为从以下途径应对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
一、帮助幼儿园的家长树立科学正确的教育观念
农村幼儿的家长,孩子大多都有爷爷奶奶接送,孩子的父母要么外出打工、要么做买卖;即使家里有父母,父母的文化水平又不高,还要做繁重的农活,根本无暇顾及幼儿的教育。他们只是片面的认为向孩子头脑灌输大量的知识便是智力开发,让孩子学会一技之长就能成才、成星,并以为这就是早期教育;有些家长忽视幼儿社会性的发展,不重视孩子的性格品德、行为习惯的培养;还有些家长教育观念陈旧,不适应时展的要求。因此,要帮助家长端正和更新教育观念,树立使孩子在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和谐地发展的思想,树立面向未来从幼儿开始、培养社会主义一代新人的观念。
二、使家长了解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掌握幼教规律
《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由此可见,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因而,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开端性、根基性、迅速性、整体性的特点,幼儿园教育是以发展基础素质为任务的奠基教育,是启蒙性的教育。幼儿园应结合《幼儿教育发展纲要》和《幼儿教育指导手册》,结合实际情况向家长宣传有关幼儿身心特点和科学保育、教育的知识,让家长了解教养孩子必须遵循的科学规律,形成正确的育儿观念和教育观念。
幼儿园要实现教育目的,就必须以《纲要》中幼儿园的任务:保育与教育相结合作为出发点。保育是教育的先决要件,是物质基础;教育是保育的必然要求,是发展要素。它们相互促进、有机联系,保证了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顺利完成。
幼儿期是对人的一生有着重要影响的时期,也是易被成人忽视、幼儿自己却全然不知其价值、全然不能把握其进程的时期;幼儿期是一个充满活力的、蕴藏着巨大发展潜力和可塑性的生命阶段,又是一个非常脆弱、非常容易被错误定向的时期;幼儿期是一个稚嫩的、需要成人精心照顾和保护的时期;然而又是其自理、自立、迈向独立的需要日益增长的时期。幼儿园教育应该有它独特的性质和复杂的联系。因此,我们应该以科学的方法论,辩证的思维,全新认识幼儿园教育规律。
三、重视规律,辩证思维,把握性质,协调幼儿园和小学班的关系
1、科学把握启蒙性与发展性的关系。发展性又是幼儿园教育的本质特征之一,教育的宗旨是要促进发展,没有发展的教育是凝固的死的教育。启蒙性是发展性的基础,不着眼启蒙的发展是危险的发展,它会毁灭孩子的一生;发展性是启蒙性的目标,没有发展的启蒙是徒劳的启蒙,它会耽误孩子的一生。因此,我们尊重幼儿的权利,尊重知识和幼儿的人格,尊重幼儿兴趣的同时,不能迁就幼儿身心发展的现状,不能停留于幼儿的自发活动和原生兴趣上,而要把幼儿现有的水平、现实需要和长远发展结合起来,拓展幼儿的“最近发展区”,给予“一定的挑战性”,也只有这样,“尊重”才能真正体现,发展才有鲜活希望。
2、准确理解阶段性与连续性的关系。幼儿处在人生的起跑线上,幼儿园教育是人的开端教育,它有着自己的特殊规律,它与小学教育有着质的不同,有着相对的独立性。同时它又具有连续性,因为“童年是生命旅程的一部分,而不是一个有终点的比赛”,它直接或间接影响幼儿未来的所有时空。这种阶段性与连续性是客观存在,有机统一的。所以我们不能因为幼儿园教育之后紧接着是小学教育这一事实,就忽视幼儿园教育的特殊任务,把幼儿园教育小学化。
幼儿教育的启蒙性范文5
关键词:启蒙教育;倾听;教育
一、幼儿教育在我国的现状
幼儿教育模式在我国可以说是处于一个刚刚起步阶段,至少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还没有大规模地运用幼儿园教育这种模式,至今在我国的一些地方,幼儿园这种新型的幼儿教育是没有被运用起来的。适龄儿童直接是从学前班开始接受启蒙教育的。这种模式其实很明显是忽视了学前教育,这种状况是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息息相关的。另外一种模式也是很常见的,这种模式就是很多城市常见的早教机构,这种机构一般是民间机构或者是个人组织的幼儿教学机构,由于注重儿童的启蒙教育,这几年在一些城市发展得非常快,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和一些家长的素质以及对于社会日益增长的竞争压力所决定的。幼儿教育的重视不仅和家长的思想认识有很大的关联。另外,国家的发展以及政府的重视也占到很大的因素,以上两种模式也是当今社会对于幼儿教学的培养方式,第一种模式一般是群体教育,弊端主要是没有关注到幼儿的个人发展。而早教的模式一般是一对一或者一对三这样的教育模式,这样的教育其实强调重视幼儿的个人全面教育,这种教育方式越来越受到家长的重视和欣赏,其实幼儿的倾听教育只适合一对一的教育模式。我们知道,倾听需要安静的教育方式,诸如音乐的倾听就是需要一对一的信息传递。显而易见,在我国的幼儿教学中,家长最为青睐的模式其实是前面讲到的第二种早教模式。
二、倾听模式的现实意义
在前面讲到的早教模式,主要是考虑到倾听教学对于幼儿教学的重要性,从而有针对性地去改善幼儿园教学的固有弊端。倾听教学对于幼儿来说其实也是一种学习习惯的培养,音乐的倾听是对幼儿心理的启蒙,这种习惯一旦养成就能为后续的教学打下很好的基础,幼儿的好奇心以及其对于新鲜事物的热爱,直接决定了倾听所具有的优势。我国很多城市的早教很好地运用了倾听习惯,这种运用主要是在对于幼儿自身心理特点的提前预判。找到这种方式也是在强调幼儿自身行为的掌控,那么作为幼儿教学工作者需要引起重视的是对于倾听教学的不断完善以及分工模式的确立。
参考文献:
[1]周桃珍.一幅特殊的画[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5(6).
幼儿教育的启蒙性范文6
一、国学教育在学前教学启蒙中的作用
在幼儿园学前教学活动创设的过程中,由于幼儿园教学的特点,在活动中会组织大量的问题活动,所以,为展现学前启蒙教学的价值性,幼儿教师在教学方法完善中可以构建问题活动,并通过传统国学内容的结合,加深幼儿对传统文化的认识,逐渐提高自身的核心素养。在国学教育内容创设中,教师可以通过诵读、领读、幼儿跟读等形式,进行读书活动的开展,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在幼儿阅读中,应该注重不同幼儿性格的差异性,结合多种教学资源,进行国学教学内容的融入,展现幼儿启蒙教育的整体价值。例如,在国学启蒙教育背景下,为了丰富幼儿的探究意识,可以通过展板、LED显示屏、文化书屋等资源的利用,为幼儿播放传统文化,使幼儿更全面地认识到传统文化的价值性,从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展现学前启蒙教育的价值性。而且,在幼儿园启蒙教育中,家庭环境的营造也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幼儿教师可以多与幼儿家长进行沟通,引导幼儿进行国学故事的讲解,使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为幼儿启蒙教育提供有效支持。
二、游戏活动在学前教育启蒙中的作用
通过对幼儿园活动的分析发现,幼儿活动主要是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所开展的游戏活动,幼儿通过活动的参与,可以激发自身的主动性,并在娱乐探究的同时提高对活动项目的认知,满足学前启蒙教育的基本需求。幼儿游戏作为学前教育的基本形式,通过与环境的融合,可以逐渐形成良好的活动探究方法,充分展现其内容对幼儿启蒙的价值性。在幼儿园游戏活动创设中,其核心目的并不是游戏,而是在幼儿游戏参与的过程中,提高认知能力,并强调探索欲望,形成观察事物的能力,从而为幼儿综合素养的提升提供支持。因此,幼儿园教师在幼儿活动创设中,为了充分展现启蒙教育的价值性,应该做到:第一,构建趣味性的游戏活动;第二,幼儿活动需要具有社会性的价值。例如,在幼儿园拼图活动构建中,通?^活动可以提高幼儿智力、探究能力以及眼力,实现对幼儿的启蒙教育,所以幼儿教师在幼儿拼图活动创设中,可以引导幼儿辨别图形的特点及颜色,通过对比分析再最终拼好图形。所以,在这种能力培养的活动背景下,可为幼儿创设活动探究情景,并针对游戏的特点,进行活动的引导,有效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并为幼儿启蒙教育提供保障。同时,在幼儿园游戏活动情景创设的过程中,幼儿教师需要作为活动的引导者,积极引导幼儿进行问题的探究。在一些探究性的游戏活动构建中,可以使幼儿对活动内容进行理解,并认识到活动中多样化的游戏情景,丰富幼儿的情感认知,实现幼儿启蒙教育的核心价值。
三、活动主题在幼儿启蒙教育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