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业行业研究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旅游业行业研究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旅游业行业研究报告

旅游业行业研究报告范文1

关键词:荆涂山风景区;旅游电子商务;消费者分析;SWOT分析;在线旅游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移动端的普及,电子商务在旅游业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劲旅智库的监测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旅游市场总交易规模约为41300亿元,其中在线市场交易规模约达5402.9亿元,同比增长47.2%,在线渗透率为13.1%,较2014年11.3%增长了约2个百分点,从年龄结构来看,“80后”和“90后”是在线旅游市场的主体。从旅游电子商务类型来看,在线机票、住宿和旅行社预订分别占总在线交易规模的63.5%、21.1%和13.6%[1]。

一、荆涂山风景区旅游发展现状分析

(一)宏观环境分析。根据《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蚌埠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纯收入)达到26369元(11552元),同比增长9.2%(9.9%)。[2]经济的长期较高速度增长使人们的消费结构和消费观念发生了较大变化,同时随着旅游业战略地位的提高以及在线旅游的便捷化,旅游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和消费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自身产品分析。荆涂山风景区地处蚌埠市禹会区和怀远县境内,是4A级景区,景区主打夏禹文化,以“大禹治水,娶妻生子,召会诸侯”等历史重大事件闻名。景区以四千年前夏部落头领禹“劈山导淮”治理水患为主线,共有100多个景点,以禹王宫、白乳泉、卞和洞、望淮楼、涂山、启母石、圣泉、荆山、荆涂山峡、三圣宫及禾泉农庄等最为著名,其中禹王宫年代久远,文化源远流长,但目前仅存二进宫殿,亟待修缮。景区景色优美、宁静独特,总占地面积60平方公里。

(三)竞争对手分析。蚌埠市目前共有A级旅游景区36个,其中4A级、3A级、2A级旅游景区分别为5个、11个和20个。在5个4A级风景区中,龙子湖风景区、张公山风景区主打自然景观;花鼓灯嘉年华主打游乐性主题公园;蚌埠闸水利风景区主打湿地公园、别墅旅游度假和水利工程观光,但目前正在整顿当中;禾泉农庄作为荆涂山风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展示皖北民俗风情,弘扬大禹文化,发展生态农业旅游。而在汤和墓古迹园、许慎文化公园、栖岩寺、淮北西大门烈士陵园、总前委孙家圩子旧址等历史文化景区当中,荆涂山风景区的白乳泉景区、禹王宫等年代更为久远。与双墩遗址、垓下古战场等年代久远的风景区相比,荆涂山风景区规模更大,景区资料更丰富。

(四)现有消费者分析。根据《2015中国自由行市场研究报告》(以下简称《研究报告》),2015年中国旅游市场互联网渗透率突破10%,“80后”“90后”已成为在线旅游市场的主体,在线自由行已经成为在线度假的主体,其中“80后”和“90后”用户约占70%,且后者更具消费能力[3]。“90后”年龄在25岁以下,具有较强的旅游欲望和消费能力,但同时时间计划紧凑,主要在春节、“十一”和周末出游,对价格更加敏感,更倾向于接受在线周边游和国内中长线游。2016年春节、“十一”、周末和暑假蚌埠市5个4A级风景区的消费者抽样调查与《研究报告》结果大体一致,但互联网渗透率偏低(不到6%),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表明了建设智慧景区的必要性。在校大中专生普遍存在较强的出游愿望,愿意或打算近期出游的人数占被调查人数的60%以上,这些学生在时间上相对充裕,但预算不足。目前蚌埠市共有11所高校和17所中职学校,形成了庞大的潜在市场,如果通过有效的电子商务运营进行旅游宣传和引导,并降低旅游产品成本及价格,这些在校大中专生极可能转变消费者。

二、发展战略分析

(一)STP分析。蚌埠市旅游市场分为注重自然景观、游乐公园、历史文化景观三大类,其中自然景观主要由龙子湖风景区、张公山风景区主导,游乐公园由花鼓灯嘉年华、南山儿童公园主导,历史文化景观市场由于市博物馆的建成正在发生变化。荆涂山风景区应定位为以夏禹文化为主体、具有独特自然风景的智慧景区。根据市场定位,荆涂山风景区旅游电子商务的目标市场应为:在校大中专生、小学生及初中低年级学生及其父母、刚踏入社会但尚未的“90后”。

(二)SWOT分析。在系统地进行景区现状及发展趋势、竞争环境及消费者分析的基础上,通过SWOT分析明确荆涂山风景区旅游电子商务发展战略。

综合来看,荆涂山风景区的机会和劣势显得比较突出,因此根据SWOT矩阵选择WO战略———改进、扭转型战略。开展荆涂山风景区旅游电子商务运营要依循景区电子商务的概念,在不断完善道路、交通、餐饮配套设施的同时,参照智慧景区的标准并结合景区实际,逐步建设景区内部功能模块,以降低运营成本和产品价格,并以禹王宫维修工程为重点和契机,依托旅游电子商务、电子营销及传统营销,对夏禹文化进行深度挖掘和大力宣传,扩大荆涂山风景区在蚌埠市旅游业,尤其是在线旅游领域中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劲旅网.数据2015年中国旅游市场在线渗透率13.1%[EB/OL].

[2]国家统计局.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

旅游业行业研究报告范文2

一、引言

“低碳”,意指较低的温室气体排放。“低碳旅游”这一概念于2009年在世界经济论坛《走向低碳的旅行及旅游业》的报告中提出,低碳旅游是旅游业对低碳经济的积极响应方式。国内外关于低碳旅游方面的研究成果较多,国外低碳旅游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公众对低碳旅游的态度、旅游业碳排放(如旅游交通的碳排放、旅游目的地的碳排放、碳排放税等等)的测定及旅游业减碳措施等三个方面。

国内低碳旅游研究处于理论探索阶段,专家、学者主要关注低碳旅游的概念、发展思路、低碳景区及低碳旅游目的地的评价体系及应用方面的研究。

国内外对舒适旅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气候旅游舒适度及旅游服务质量方面,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气候对旅游目的地的影响、气候对旅游者行为的影响以及气候旅游资源评价与旅游气候舒适度评价、旅行社和旅游景区服务质量等方面,主要研究者有马丽君、孙根年等。

综上所述,将低碳理念引入舒适旅游研究当中,对低碳舒适旅游活动进行相关研究的文献基本没有,国内外的研究在这一领域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低碳不一定舒适,同样,舒适也不一定低碳,本论文主要从“既低碳又舒适”视角来来分析旅游活动,拟探讨低碳舒适旅游活动的含义及低碳舒适旅游活动的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及实践价值。

二、低碳舒适旅游

低碳舒适旅游,顾名思义就是既低碳又舒适的旅游活动,即在旅游过程中,在提倡节能减排,减少碳排放的同时,不降低旅游者的旅游体验质量的旅游活动。低碳是客观的,是能够量化的,是硬指标;而舒适则是主观的,很难被量化,是软指标;所以在低碳舒适旅游过程中,旅游者的心态及旅游行业所提供的服务水平与服务质量显得尤为重要。

三、低碳舒适旅游监控与保障体系构建

(一)构建原则

1、低碳性原则

世界旅游组织、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世界气象组织共同的研究报告表明:全球旅游业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温室气体排放的重来源途径。以2005年为例,全球旅游部门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到人类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5%,其中与旅游业相关的运输业占了2%,纯旅游业的碳排放量占到3%。可见旅游业在发展的同时,相关产业的发展同样是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旅游业应该对低碳经济、低碳生活积极响应,在整个旅游行业当中,尽可能少的排放二氧化碳。《中国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坚持节能环保,推进低碳旅游方式,在全行业推进节能环保的绿色发展理念,走生态旅游、低碳旅游的道路,促进旅游与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2、舒适性原则

大多数旅游者的旅游目的是给自己生理及心理减压,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花钱买享受,买服务”,《中国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善监管体系,提高游客满意度,建立以游客满意度为核心的服务质量管理体系。在低碳前提下,要尽可能的提高旅游服务质量,为游客提供舒适的服务。

3、综合性原则

低碳舒适旅游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必须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从旅游活动要素角度考虑,低碳舒适旅游活动涉及旅游者的“吃、住、行、游、购、娱”等各个方面;从利益相关者角度考虑,低碳舒适旅游活动与政府相关部门、旅游企业、旅游目的地(景区)及旅游者等利益相关者有密切联系;从旅游空间过程角度考虑,低碳舒适旅游活动与旅游客源地、旅游通道、旅游目的地等密切相关;从旅游效果角度考虑,低碳舒适旅游既要节能减排,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又要保证游客的旅游体验质量,使其感到旅游过程是舒适的。

4、协调性原则

低碳不一定舒适,同样,舒适也不一定低碳。低碳舒适旅游的效果是既低碳又舒适的旅游,即旅游者的旅游活动既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同时,又要使其在生理和心理上感到舒适。这就要求旅游利益相关者相互协调,相互理解,构建和谐旅游。政府部门应对低碳舒适旅游的发展提供必要支持;旅游目的地(景区)应将低碳理念融入景区的建设和管理当中,加强低碳化建设与管理;旅游企业等应在低碳的前提下,给旅游者提供舒适的服务;旅游者应改变传统的旅游观点,树立低碳旅游理念,在旅游过程中尽量选择低碳消费生活方式,减少碳的排放。

(二)指标体系

根据低碳舒适性旅游监控与保障体系指标构建原则,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从旅游活动的“吃、住、行、游、购、娱”等方面设计相关评价指标,在咨询相关专家、旅游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对监控与保障指标体系进行筛选和增减,最终依据层次分析法的相关原理,确定由目标层、准则层、要素层及指标层组成的低碳舒适旅游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见表1)。

四、讨论与展望

低碳舒适旅游涉及众多方面和因素,要构建完善合理的低碳舒适旅游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需要多方面的努力,本文只是对于这一理论体系进行初步探讨和尝试,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众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一)指标选取问题

低碳舒适旅游涉及到“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活动的方方面面,同时与旅游者、政府相关部门、旅游企业、旅游目的地(景区)及社区居民等旅游利益相关者密切相关,文章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及专家咨询等方法构建的低碳舒适旅游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只是对这一体系的初步认识,如何构建一个完整的、可操作性强的低碳舒适旅游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是一个值得进一步探讨的课题。

(二)指标重要性程度问题

对指标重要性程度进行定量化(赋权重)的方法有很多,有客观赋值法,有主观赋值法。低碳舒适旅游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涉及指标众多,每个指标的重要性程度差异较大,不同利益相关者对指标有各自的认识,这就需要集思广益,充分考虑各利益相关者因素。本认为采取三角模糊数综合评价法及层次分析法能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但需要做大量的问卷调查,问卷调查要涉及不同的旅游利益相关者。

(三)指标量化问题

旅游业行业研究报告范文3

以开展旅游精品建设为突破口,突出抓好景区景点品牌打造和旅游产品开发。在旅游业的六大要素中,“游”是前提,也是最根本、最关键的要素,只有形成了吸引游客的“看点”,才能有“吃、住、行、购、娱”的“卖点”。为此,要切实抓好旅游大项目的策划和建设,强化独特的旅游魅力,形成新的亮点和卖点。一是要着力推进山口湖风景区的开发建设,把山口湖风景区的开发与建设作为全市旅游经济发展的重点。突出山口湖风景区的生态环境优势,完善景区景点建设详细规划,编制旅游发展项目,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精品景区景点,融入山口文化内涵,由近及远、循序渐进地开发建设好山口湖风景区。同时,加快推进现代京剧“红灯记”故事原型地、区域内二龙山农场、襄河农场“工农业旅游示范点”等重点项目的开发建设步伐。二是实施旅游项目带动战略,启动精品旅游项目,促进旅游产品开发。力争建成一条生态文化旅游线,充实矿泉文化旅游、红色旅游、民俗风情旅游、农家乐休闲旅游等系列产品,打造优势旅游产品。三是大力开发具有五大连池特色、有旅游纪念意义的旅游商品,提高旅游购物在旅游消费中的份额。

以创新体制机制为动力,突出抓好旅游招商引资工作。一是合理配置资源。抓紧策划和论证带动性强的旅游精品项目,精心组织编制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及相关前期工作,建立“旅游项目库”,加快重点旅游项目的招商引资和市场化运作步伐,拓宽旅游投融资渠道,鼓励、支持和引导多种经济成分参与旅游业发展。二是研究落实加快旅游业发展的配套政策。按照国家和省、市有关加快发展旅游业的精神和要求,制定符合五大连池市实际的有关意见,研究制定出台有关发展旅游产业、扩大旅游投资的激励机制。三是积极向上争取国家旅游发展专项资金以及省旅游专项资金,不断加大对旅游业的专项投入规模。联合市财政部门对全市旅游重点项目的资金投入情况进行调研,充分发挥资金效益,形成重点项目齐抓共管、上下联动的有效体系。四是鼓励发展旅游企业,着力培育1~2家重点旅游企业,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以丰富的地域文化为基础,突出抓好旅游与文化的融合。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旅游业既是文化性很强的经济产业,同时也是经济活动性质很强的文化产业。文化与旅游的有机融合,必须重视在旅游开发和旅游活动中提升文化内涵,把旅游规划和开发根植于文化的土壤之中,培植出具有深厚文化内涵和持久生命力的旅游产品。要把自然风光与人文资源相结合,传统风俗与时代人文相结合,重点开发节庆文化旅游、都市文化旅游、红色文化旅游、乡村文化旅游、矿泉文化旅游、馆藏文化旅游、美食文化旅游等旅游产品。深入挖掘五大连池各具特色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内涵,编写并丰富具有历史和文化元素的各种旅游产品导游词,提升五大连池的影响力和吸引力,打造具有特色的旅游文化产业。

以举办旅游节庆活动为切入点,突出抓好旅游宣传促销工作。宣传是旅游的命脉。要牢固树立“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大发展”的观念,把旅游列为对外宣传的重点,形成大宣传的氛围,努力开辟新的宣传促销渠道。一是要加强节会宣传。积极组织参加全国各地举办的旅游交易会、招商洽谈会,举办五大连池旅游文化节、山口湖生态旅游节,大力推介五大连池旅游资源。二是广泛利用电视、报纸、杂志各种媒体进行立体宣传,办好旅游专业网站,努力实现与各大中网站的链接,不断扩大宣传面和影响力。三是要加大对俄宣传力度,努力开辟俄罗斯客源市场,采取在布市及腹地城市举办旅游新闻会、邀请布市旅游部门、旅行社来五大连池实地考察等多种方式进行宣传,吸引俄罗斯游客。四是借势宣传,借助五大连池风景区的影响力,吸引在地质公园的游客到五大连池市品偿美食,到市区购物、娱乐、住宿,叫响“游在世界地质公园,吃在鱼米之乡双泉,住在十大休闲城市”宣传口号。五是强化公共信息营销,建设公路旅游形象广告牌,编辑制作完善《五大连池市旅游风光片》、《便民旅游手册》和《五大连池市旅游交通图》,直接面向公众,立体宣传“五大连池市旅游目的地”的整体形象。同时,结合对外宣传促销,做好重点旅游项目推介和旅游招商引资工作。

旅游业行业研究报告范文4

关键词:旅游业;国民经济;外汇收入;重要作用

Abstract: Along with society's development, the tourism has become in the global economic to develop the tendency to be strongest and one of scale biggest industries, day by day highlights it in the national economy important position. The tourism development take the entire national economy level of development as the foundation and its restriction, simultaneously directly or promotes indirectly the national economy Department concerned's development.

key word: Tourism; National economy; Foreign exchange earnings; Influential role

前言

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使旅游日益成为现代人类社会主要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经济活动,旅游业以其强劲的势头成为全球经济产业中最具活力的“朝阳产业”。随着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和带薪假期的增加,旅游业将持续高速度发展,成为世界最重要的经济部门之一。据预测,未来10 年间,我国旅游业将保持年均10.4%的增长速度,其中个人旅游消费将以年均9.8%的速度增长,企业、政府旅游消费增长速度将达到10.9%;到2010年我国旅游总收入占GDP的比例将达到8%;到2020 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和第四大客源输出国。作为新兴消费热点行业之一的旅游行业,在我国将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很多省区和重要城市都把旅游业作为支柱行业和重点行业来发展。

一、旅游的概念

国内外关于旅游的定义多种多样,一些专家、学者和研究机构分别从交往、流动、目的地、时间、相互关系、生活方式等不同角度对旅游进行了界定。德国的蒙根·罗德1927年指出,旅游从狭义的理解是那些暂时离开自己的住地,为了满足生活和文化的需要,或各种各样的愿望,而作为经济和文化商品的消费者逗留在异地的人的交往。瑞士学者汉沃克尔和克拉普夫1942年对旅游进行了定义,认为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而引起的一种社会现象及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些人不会因而永久居留,并且主要不从事赚钱的活动。这个定义于20世纪70年代被旅游科学专家国际联合会所采用,并成为国际上普遍接受的定义。奥地利维也纳经济大学旅游研究所20世纪50年代指出,旅游可以理解为是暂时在异地的人在空余时间的活动,主要是出于修养;其次是出于受教育、扩大知识和交际的原因的旅行;再是参加这样或那样的组织活动,以及改变有关的关系和作用。英国的伯卡特和梅特列克1974年指出,旅游发生于人们前往和逗留在各种旅游地的活动,是人们离开他平时居住和工作的地方,短期暂时前往一个旅游目的地运动和逗留在该地的各种活动。美国密执安大学的伯特·麦金托什和夏西肯特·格波特1980年指出,旅游可以定义为在吸引和接待旅游及其访问者的过程中,由于游客、旅游企业、东道政府及东道地区的居民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切现象和关系的总和。我国经济学家于光远1985年指出,旅游是现代社会中居民的一种短期性的特殊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具有异地性、业余性和享受性等特点。世界旅游组织规定:旅游是指人们为休闲、商务或其他目的离开惯常环境,到其他地方访问,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一年的活动。在此定义的基础上,从事旅游活动的这些人不会导致在旅游目的地定居和就业。旅游的根本目的在于参与审美、娱乐和社会交往活动;旅游的社会属性和发展特征,决定了它是人们体验异地政治、文化、经济生活的一种高级娱乐活动,并已成为人们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高级需要形式;从事旅游活动的这些人不会导致在旅游目的地定居和就业;旅游具有异地性、流动性和暂时性的自身特征。

二、旅游业的概念

旅游业是以旅游资源为凭借、以旅游设施为条件,向旅游者提供旅行游览服务的行业。它是综合性的经济事业,其构成涉及社会许多部门。它的基础经济活动由旅行社、旅游饭店和旅游交通三大部门组成。此外,还有为旅游者服务的经营旅游商品的零售企业、园林设施、文化娱乐事业和公用事业等。旅游资源、旅游设施、旅游服务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三大要素。旅游资源包括自然风光、历史古迹、革命遗址、建设成就、民族习俗等,是经营旅游业的吸引能力;旅游设施包括旅游交通设施、旅游住宿设施、旅游餐饮设施、旅游游乐设施等;旅游服务包括各种劳务和管理行为;旅游设施和旅游服务相结合是经营旅游业的接待能力。狭义的旅游业,在中国主要指旅行社、旅游饭店、旅游车船公司以及专门从事旅游商品买卖的旅游商业等行业。广义的旅游业,除专门从事旅游业务的部门以外,还包括与旅游相关的各行各业。旅游业从业务类型看,包括3种类型 :一是组织国内旅客在本国进行旅行游览活动的国内旅游,二是组织国内旅客到国外进行旅行游览活动的出境旅游,三是接待或招徕外国人到本国进行旅行游览活动的入境旅游,后两种类型的旅游业务活动属于涉外性质的业务。旅游业主要通过劳动服务的劳务形式,向社会提供无形效用,以满足旅游者进行旅行游览的消费需要,其行业基本特征是非生产性的,又称无烟工业。旅游业从整体上看,不是实现商品流通的经济部门,而是凭借旅游资源,利用旅游设施,提供吃、住、行、游、购、娱等劳务活动去满足旅游者旅行游览消费的需要,故也称为无形贸易。

三、旅游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中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日益凸显它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旅游业的发展以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水平为基础并受其制约,同时又直接或间接地促进国民经济有关部门的发展。旅游业的发展经济、社会效益明显,能够促进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为社会提供大量就业机会,提高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在增进国际交流的同时促进招商引资,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以及促进经济与环境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一)增加资金积累和外汇收入

发展国内旅游业,有助于拓宽货币回笼渠道,加快货币回龙速度,扩大货币回笼量,因此能够加快资金周转,增加资金积累和

国民收入,为国际旅游业发展创造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提供了难得的经营管理经验。发展国际旅游业能够增加外汇收入,旅游者必须要来旅游产品生产地进行消费,节省了商品外贸过程中的运输、仓储、保险等费用,降低了换汇成本;旅游出口不受客源国或地区贸易保护的限制,不受关税影响;旅游业创汇方便,无须产品包装、储运和其他繁杂的进出口手续。

(二)为社会提供大量就业机会

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经济产业,涉及到社会许多相关产业,包括交通、建筑、通讯、贸易、餐饮服务、文化娱乐等产业。旅游业也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就业门槛低,就业范围广,就业层次多,吸纳了大量因人口自然增长新增加的劳动力以及因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从第一、第二产业转移出的大量富余劳动力。旅游的发展可以增加区域内的人流、物流、资金和信息流的流动,因此发展旅游业能为社会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根据加拿大学者的系统模型理论,旅游业收入每增加3万美元,就将增加1个直接就业机会和2.5个间接就业机会。世界旅游组织研究报告也指出,旅游业每增加一个从业人员,相关行业就增加5个就业机会。

(三)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

在我国,巩固第一产业、提高第二产业、发展第三产业是经济结构调整的总体部署和思路。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产业,具有十分突出的关联带动作用,发挥着带动其他产业发展的核心作用,不仅直接给航空、交通、饭店、餐饮服务、商业网点、景区、经典等带来了客源和市场,而且间接地带动和影响了农村和城市建设、加工制造、文化体育等行业的发展。旅游业发展将增加旅游业在第三产业中的比重,有利于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的调整;同时还增加了第三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加快一、二、三产业之间结构的调整,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健康发展。新时期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成功有赖于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四)提高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由于大量本地居民从事旅游业或相关行业,个人和家庭的收入大大增加;另一方面,旅游业发展促进了设施建设和环境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生活环境不断改善。大量旅游者的来访和城市市民的大量出游,开拓了眼界,丰富了地理、文史和风俗民情等知识,提高了对生活的要求。旅游业的发展往往会带来城市居民素质和文化素养的提高。旅游作为一种实践活动,其发展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对弘扬民族文化、提高国民文明素质都将发挥积极的作用。

旅游业行业研究报告范文5

关键词: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旅游业

中图分类号:F59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04-0180-02

资源型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问题日益突出,旅游业因其低消耗、污染少等优点往往成为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过程中的优先发展产业。资源型城市应立足旅游资源,面向市场需求,调整城市功能定位和区域发展方向,推动旅游产业素质提升,为地区经济成功转型创造良好条件,促进资源型城市经济成功转型,研究旅游业如何助推资源型城市实现经济成功转型,为中国资源型城市顺利转型提供更多的参考价值。

一、资源型城市及转型含义

资源型城市就是城市的生产和发展与资源开发有密切关系,因资源的开采开发向社会提供矿业初级加工品,并且逐渐兴起或发展壮大,且资源性产业在工业中占有较大份额,并最终因自然资源的枯竭而必然转型的城市。资源型城市是因自然资源产业而兴起,又因对自然资源产业的过分依赖而衰亡,所以资源型城市转型应是对城市的产业进行转型。资源型城市转型是指将不可再生性自然资源的开采和粗加工产业转向其他产业,使城市的发展不依赖原自然资源型产业,规避经济发展衰退风险,实现城市系统、自然生态系统和其他系统和谐发展,但城市转型会引发经济、政治、法律、社会、文化等很多方面的系统转变。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资源取向的转化和资源结构的调整;二是支柱产业、优势产业的再选择、再配置;三是生态环境的修复和市场取向的调整;四是劳动力的转移培训与安置;五是政府职能的转变等等。转型伴随着产业转移和制度创新,必然也是经济战略和政策的再调整过程。

二、资源型城市发展现状及现存问题

资源型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资源型城市转型涉及经济、资源等系统的共同变革,因此,资源型城市转型需要考虑其发展现状和转型存在的现实问题。

1.发展现状。中国资源型城市的现状不容乐观,正面临着资源枯竭和产业结构不合理的危机。在产业结构方面存在僵化单一的问题。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形成的特殊机制导致第二产业是产业结构中的主体,能源、原材料工业与配套产业成为产业体系的主导产业,形成较为单一的产业结构。在产业关联度方面,城市产业之间发展脱节,产业结构聚合质量难以提高。在产业技术水平方面,产品的科技含量不高。大多数资源型城市的主导产业技术装备趋于老化,主要工业部门和生产技术结构基本处于中下等水平。在产业组织方面,资源型城市产业组织存在着单调性。在所有制结构上表现为全民所有制企业较多,而集体企业、私营企业较小;在企业的规模上表现为大、中型企业较多,而小型企业较少;在人才结构上也表现为单一化,资源型产业人才济济,其他产业科技力量不足,创新人才匮乏。

2.现存问题。资源型城市是依托不可再生资源的开发而发展起来的城市。随着资源的持续开采,一些城市出现了“矿竭城衰”的现象。据统计,中国有典型的资源型城市60余座,其中有1/3处于资源衰竭的困境之中。资源型城市因资源发现而立,随资源开采而盛,在为经济发展作出贡献的同时,也给自身留下了“累累伤痕”。资源枯竭随之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资源型城市以采掘业为单一主导产业的衰退,导致大量闲置失业人员,就业岗位严重不足,原来从事资源开采的职工难以适应其他工作岗位的需要,从而给当地造成了极大的就业压力。相对一般城市而言,从产业上说,资源型城市对资源的依赖更大,对环境的破坏也较为严重。矿业开采不仅对自然环境造成了极大威胁,而且给矿区发展和城市居民生活带来了严重隐患。资源型城市环境污染严重,对城市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不同类型的资源城市,其对城市生态和环境造成的影响也各不相同,如以石油煤炭为主的城市,采矿遗弃的废渣、废水和废气对城市生态平衡和生物繁衍,以及人类生存都会带来巨大的威胁。

三、旅游业在经济转型中的重要作用

经济环保的旅游发展进一步促进资源型城市的转型,旅游业的发展可以改变资源型城市的形象,促进资源型城市区域经济的发展,为当地居民提供就业机会,有利于所有制结构的调整,有利于与其他区域间的交流与合作。

1.发展旅游促进城市形象转型。资源型城市具有依赖不可再生资源的原有城市功能属性,资源型城市已经树立原有资源城市形象,其发展旅游产业与当前游客心理承受不相适应,游客难以从当前状态转变过来,这样资源型城市中发展旅游产业必将带来极大的负面效果。因此,资源型城市发展旅游首先需要实施城市形象转型,通过设计积极的旅游形象,积极发展资源型城市旅游产品,改变原有资源城市形象,美化城市环境,提高城市知名度。

2.发展旅游促进城市经济发展。资源型城市旅游的发展属于非国有经济,其经济乘数效应远高于其他行业,属于引爆产业,可以带动多个行业的发展,旅游经营者必须为游客提供食、宿、行、游、购、娱等一体化的服务,必然相应发展餐饮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制造业、商业、工艺美术等行业,构成经济发展系统产业链,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进而促进资源型城市的经济发展。因此,发展旅游业可以促进非国有经济的参与,促使资源型城市所有制结构的合理化,实现产业多元化,促进资源型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

3.发展旅游促进区域交流合作。旅游是游览观光的过程,旅游的开发离不开便利的交通和迅捷的信息,旅游本身就是国内外、区域间信息交汇的过程,是与外界其他区域之间交流合作的重要纽带。通过与其他综合型旅游城市进行区域间的交流合作,共同发展旅游业,可以相互引进技术、设备、人力、管理经验和资金,起到互补互助技术革新的作用,还可以使一些竞争力不够强的当地土特产、工艺品等商品因旅游者的广泛宣传提高知名度,这样进一步引起良性循环,进而步入国内甚至国际市场。因此,发展旅游业可以增强资源型城市与其他区域间的交流,共同提高资源城市的知名度,促进城市经济、文化稳定发展。

4.发展旅游提供居民就业机会。中国旅游及旅行业的研究报告指出,2004年中国旅游及旅行业将创造1 360万个直接就业岗位和5 410万个间接就业岗位,共6 700万个就业机会。到2013年就业年增长率达3.8%。提供的就业岗位除直面接触旅游者岗位外,如航空公司、餐馆、娱乐业等,还包括相关行业供应商类,如洗衣服务、食品供应等以及政府机构和钢铁制造类,如旅游业的制造和建设等。转型期的资源型城市存在比较严重的劳动力失业问题,因此,发展资源城市旅游,挖掘当地旅游资源,不仅能使自身就业人员增加,还能促进相关行业就业人员增加,促进经济发展,保持生态平衡和社会稳定。

四、焦作市成功转型实证分析

焦作发展旅游业具有很多优势,焦作市丰富的自然人文资源成为其发展旅游业的重要资源依托,广阔的旅游客源市场,完善的旅游基础设施,创新的运作管理机制,独特的区域自然资源,优美的城市形象成为游客赴焦作旅游难以抗拒的吸引力。焦作市是在煤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兴工业城市、旅游城市,它之所以能够成功实现经济转型,主要得益于旅游业的迅速发展。焦作市委、市政府坚定不移做大做强做精焦作旅游业,制定鼓励旅游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为旅游业创造广阔的发展空间及优良的发展环境。抓好城市建设和旅游宣传,完善服务标准,增强焦作市在国内外旅游市场中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焦作市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已经给焦作市带来了可观的效益,他们在城市转型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终于有了可以值得骄傲的厚报。一是旅游业发展的大格局已初步形成。二是旅游业已成为焦作市经济中最具活力的新兴产业,焦作市旅游业主要经济指标每年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旅游业已成为国民经济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三是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全市第三产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拉动了交通运输、餐饮娱乐、商贸服务等第三产业的繁荣。四是旅游业的飞速发展提高了焦作的知名度,提高了城市品位,美化了城市形象。五是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全市人民思想观念的更新和精神面貌的变化。通过旅游业的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全市人民不仅对自身旅游资源认识了,而且把旅游作为一个大产业积极踊跃参与开发建设,推动了全市精神文明建设向更高层次迈进。

参考文献:

[1] 刘金友.中国资源型城市存在的问题及出路[J].理论前沿,2000,(14):15-16.

[2] 张秀生,陈先勇.论中国资源型城市产业发展的现状、困境与对策[J].经济评论,2001,(6):25-28.

旅游业行业研究报告范文6

[关键词]低碳经济;低碳旅游;旅行社

一、引言

自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以来,低碳化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旅游业已不再是传统观念中的“无烟工业”,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无序发展对生态环境、气候变化产生了不良影响。据世界旅游组织的研究报告显示,以2005年为例,全球旅游发展中主要来源于旅游交通、住宿和旅游活动三个方面的C02排放量達到13亿吨,占人类活动所有C02排放量的4.9%,而在人为因素引起的全球气候变暖贡献率上,旅游部门占到了5%~14%,如果维持现有的发展方式和增长速度,预测到2035年旅游部门中的碳排放量将增加152%,其对全球变暖的贡献率将增加188%。因此,积极推进低碳旅游发展,已经成为旅游业转变发展方式、主动承担战略责任的重要方向。

2009年12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明确提出推进节能环保,实施旅游节能节水减排工程,倡导低碳旅游方式。该《意见》对旅游业中碳排放量较大的宾馆饭店、景区景点提出了节能减排的具体目标要求。在近年的低碳旅游研究中,针对旅游饭店、旅游景区的研究一直备受关注,研究成果显著,而针对旅行社的研究甚少。事实上,旅行社作为沟通旅游者与其他旅游相关产业之间的桥梁与纽带,在倡导推行低碳旅游进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为中国旅游产业龙头城市的北京,一直以将旅游业打造成为首都经济的支柱型产业为目标。旅行社作为旅游产业运行的核心主体,也是产业运行绩效的晴雨表。在低碳旅游的背景下,分析北京旅行社业发展现状,积极推进北京旅行社的低碳旅游发展,无疑会促进北京市的经济发展,也符合旅游企业、旅游者和旅游业整体利益的可持续发展。

二、低碳旅游背景下北京旅行社业发展现状

1.旅行社规模稳步扩大

截止到2010年底,北京市共有旅行社819家。图1展示的是2004~2010年北京市旅行社数量的变化趋势,从图中可见,在2004~2008年间北京市的旅行社数量持续稳定增长,但在2009年出现了小幅减少,2010年北京市旅行社数量稳步回升。从该图表中可见,北京市旅行社业经历了相对较快的增长后,已经进入了总量调整阶段。

2.旅行社接待人次持续稳定增长

北京市旅行社在数量持续稳定增长的同时,外联、接待旅游者人次及组织国内居民出境旅游的人次在经历了短暂的回落之后也快速回升。表1展示的是2004-2010年北京市旅行社外联及组织国内居民出境旅游的人次。可以看出在2004~2007年间,北京市旅行社外联及组织出境游人数保持持续快速增长态势;2008-2009年蔓延全球的金融危机使北京的旅行社业遭遇挫折;2010年,旅游业再度进发蓬勃生机,旅行社外联、接待旅游者及组织国内居民出境游人数均创新高,与2009年相比其增长幅度分别45.2%、76.8%和75.5%。

3.旅行社整体收入位列前茅

2010年度全国旅行社营业收入2649.01亿元,其中旅游业务营业收入2356.67亿元,同比增长35.01%;旅游业务毛利润为125.45亿元,旅游业务毛利率为5,32%。从旅行社旅游业务营业收入来看,北京地区旅行社位于全国首位,達到近400亿元;从旅游业务营业收入、旅游业务利润、实缴税金(营业税金及附加与所得税之和)、旅游业务利润四项指标进行综合排序,北京位列第三位,位居广东、江苏之后。

三、低碳背景下北京旅行社业现存问题

1.旅行社产品仍以常规观光线路为主

截至2010年底,北京市共有旅行社819家,本研究选取当年度全国百强旅行社中北京的9家旅行社,具体调查其所经营的旅游线路。首先在9家旅行社官方网站使用“低碳”(low carbon)、“环保”(environmental)、“碳中和”(carbon neutral)、“碳补偿”(carbon offset)等中、英文关键词进行检索,检索到中国国际旅行社总社的网站“国旅在线”中设有“低碳养生”主题产品专栏,但其所包含的线路仍是常规的生态旅游线路,其他旅行社网站未发现旅游产品序列名称中含有低碳环保旅游产品。

接着将研究区域范围限定在北京市行政范围内,摘取线路中位于北京市行政范围内的景区景点日程进行分析。分析结果显示,9家旅行社所经营的以北京为旅游目的地的旅游线路中,常规的观光线路仍占主体,天安门广场、故宫、天坛、颐和园、长城、十三陵这几大传统景点几乎仍是必游项目,冬季则增加滑雪、温泉线路,春季则增加踏青、赏花、植树线路。每年十几亿人次来京的观光游客选择的多是低端观光游产品,休闲度假旅游产品供给不足,而会展、商务、奖励等高端旅游发展滞后,北京旅行社的旅游产品结构还不尽合理,亟待升级换代。

2.低碳旅游产品的设计与推广遇难题

随着低碳理念的推广,低碳旅游越来越受到业界的重视。一些旅行社已经积极行动起来,将低碳环保理念融入到相关产品中,开拓低碳与旅游产业的结合路径。如,2009年神舟国旅集团推出包机直飞韩国济州岛的单一目的地旅游线路,比常规团的同等线路每个人减少100公斤左右的碳排放。之后又在北京推出“休闲延庆——踏青赏花+自行车骑游一日”线路,游客可以在千家店百里山水画廊、妫河生态走廊、四海珍珠泉等骑游区域尽情体验自行车骑游带来的无限快乐。2011年4月23日,中国旅行社总社和北京京西北乡村休闲旅游公司自行车骑游俱乐部联合主办“低碳骑行,悦动妫河”延庆县杏花节千人自行车骑游活动。此外,在为期两个月的杏花节期间,围绕低碳、生态、文化、休闲等内容,推出以八達岭国家森林公园丁香节、龙湾河湿地骑游、森林健步之旅等为代表的17项低碳骑游特色旅游文化活动。一些旅行社还在网站上以“旅游知识”、“旅游贴士”的方式来宣传推广低碳旅游理念和低碳旅游方式,培养游客的低碳生活习惯。

然而我们也看到,尽管目前北京的一些旅行社开始“试水”低碳旅游产品,但数量较少,其中有的线路还仅是依托特殊节庆活动设计的,并未形成常态化线路,大部分旅行社还是不愿意设计、推广低碳环保旅游产品。究其原因,旅行社在旅游活动中主要承担旅游线路的设计、旅游各项产品的组合与出售工作,旅行社提供给游客的是整体旅游产品,该产品是否符合低碳旅游的标准,不是仅凭旅行社独自来完成,作为旅游产品的组装者,旅行社起到是协调和整合作用,对于低碳旅游产品的开发,更需要供应链上所有供应商共同来完成。低碳环保旅游产品涉及酒店、交通、景区等各个旅游要素,但旅行社一般无法对供应商提出环保要求,因而只能在采购环节力求环保,由于旅行团规模较大、人数较多,低碳旅游涉及到的用房、用车等配套服务,需要与酒店、车辆等公司协调,这也需要一个磨合的过程。

此外,目前旅行社采购环保车、环保酒店等要素,往往会增加产品成本。以交通工具为例来说,到了景区后,如果旅行团放弃乘坐大巴而改乘景区提供的环保电瓶车,无疑更“低碳”,但电瓶车的费用通常比大巴高,额外的费用如果摊派到游客身上,尽管很多游客已渐渐明白低碳环保的重要性,也乐意尝试,但低碳线路费用一旦高于常规线路费用,大多数游客往往会放弃参加“低碳团”。额外费用如果由旅行社来承受,当前包括北京在内的我国旅行社行业还是处于低价竞争的无序状态,利润率很低,加之很多旅行社没有完全转变观念,还是把自己放在一个以盈利为目的的位置上,没有意识到节能减排是旅游企业应承担的主要社会责任,不愿意额外负担这部分费用,所以许多旅行社对低碳旅游产品仍持观望态度。

再次,推出低碳环保旅游产品的旅行社,销售情况也不太乐观。因为在购买低碳旅游产品的游客中,有一部分人的初衷也并非是环保。游客首先是觉得旅游内容有吸引力,而后才会关注是否有环保内容,最后决定是否选择。游客对低碳旅游产品兴趣不够高也是众多旅行社对低碳旅游产品望而却步的原因之一。

四、旅行社应在低碳旅游中发挥重要作用

在低碳经济的大背景下,积极推进低碳旅游发展,已经成为旅游业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方向,是符合旅游企业利益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旅行社作为沟通旅游者与其他旅游相关产业之间的桥梁与纽带,在倡导推行低碳旅游进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示范作用

旅行社作为旅游业的重要纽带和旅游客源的组织者,以其专业的旅游产品和便捷、高效的组织接待服务,让绝大部分没有旅游经历和经验的人进入旅游消费过程。旅行社设计开发的各类旅游产品和组织的旅游活动,往往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旅游消费的先导,发挥着重要的引导和示范作用。许多新的旅游项目、线路和目的地就是通过旅行社的宣传、推介、销售而进入普通民众旅游消费之中的。当前,绿色低碳出游正逐渐成为时尚的旅游方式之一。旅行社通过设计、开发、销售低碳旅游产品,宣传低碳旅游理念,开拓新的旅游市场,带动旅游业整体发展,将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2.宣传引导作用

国际经验表明,发展低碳旅游的最主要障碍是观念问题。目前我国公众对环境保护的认识现状不容乐观,要通过教育、宣传等方式提升旅游者对低碳旅游意义和价值的认识。旅行社作为旅游活动的组织者,是最先同旅游者接触并直接影响其旅游决策的部门。旅行社在从事经营活动时不仅要发现旅游者的生态消费需求和意愿,而且要积极主动地向旅游者进行低碳旅游知识的相关宣传,引导旅游者进行低碳的合理消费。通过旅行社的市场消费引导,一方面,帮助旅游者树立新的环境伦理观和生态价值观,既培养了强大的低碳旅游市场需求,又给旅行社带来发展低碳旅游的动力;另一方面,也是旅行社适应旅游业绿色化和低碳化发展要求,勇于承担社会和环境责任的一种表现,是其成为高素质企业的象征,有利于企业形象的塑造,从而使旅行社获得独特的竞争优势。

3.纽带作用

旅行社作为旅游企业中的龙头企业,是联系旅游者与各相关产业的中间环节,旅行社能否正确认识和应对低碳旅游的到来,对整个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旅行社在业务操作中,可以利用自身的桥梁作用进行低碳旅游相关信息的传递沟通。一方面,旅行社在设计旅游线路时,采购并组装各供应商的相关低碳产品,在组织旅游者参与旅游活动过程中,将这些低碳旅游产品和服务理念传递给旅游者,让旅游者在充分了解低碳旅游的情况下去购买和使用相关的产品和服务;另一方面,还可以将旅游者使用过程中的意见和要求反馈给相应的旅游供应商,促使其改进提高,推动低碳旅游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