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的科学实验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生的科学实验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生的科学实验

初中生的科学实验范文1

关键词:初中生物;实验课;实验教学

一、生物实验课在生物教学中的重要性

新一轮基础课程体系中的生物学课程是为提高未来一般公民基本的生物科学素养而设置的,它和物质科学、天文、空间和地球科学等一起,构成了基础教育阶段中的基本科学教育,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课教学是生物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验中,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热情和兴趣,而且还能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同时,这些实践环节对学生掌握生物学基础知识、领悟科学方法、培养能力和提高科学素养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现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七年级上、下册和八年级上、下册围绕课程总目标中“初步具有生物学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初步形成生物学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为确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奠定必要的基础”提出了许多有利于新课改预期目标实现的观察、实验、调查、讨论等活动建议,为倡导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体验科学方法,也为关注学生全面和谐而富有个性的发展,创设了广阔的空间。实验的过程即是文化知识的复习运用与实践过程,更是培养学生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基本科学素养的重要过程。

二、目前农村生物实验教学现状的分析

首先是对生物实验课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清,重视不够,导致:

(1)用于生物实验教学的专项经费不足,好多农村学校实验条件差,设备缺乏,有些学校甚至没有生物实验室或生化实验室合用一间,教师难以正常开设实验课。

(2)生物课全部被安排在早晨第四节课和下午两节课上,且其在学科中排名极底,一些生物本科专业毕业,业务素质较强的优秀教师纷纷转行。很多教师不是生物专业毕业,存在现学现教现象,没有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未掌握中学生物实验课的类型、内容要求、基本方法和操作,因此实验课基本上不能开设。

(3)由于生物实验课的准备工作量大,课时量不足,大多数地方每周排了两节课,开两年。加上一些教师思想上重视不够,教学中怕麻烦怕失败,往往以教学进度紧张为借口,将本来有条件做的试验省略不做,能够补充的试验也不补充,或随意将分组实验改为演示实验,或用放录像代替基本实验等。

(4)现在虽然教材有了大的变化,但作为检查教学效果的评价制度还未跟上,考查中还很难评价学生真正的实验技能,使得一些实际操作技能确实强的考生与平时基本上不做实验的考生应试时并无多大的差别,这样客观上助长了一些教师教学中在黑板上讲实验,一些学生一到考试前就背实验的错误倾向。

三、强化生物实验课教学的建议

(1)生物教师要向学校领导多讲讲生物实验课在培养,普及和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方面所具有的独特功能,努力赢得学校领导经费方面的支持,丰富教学必须的一些仪器、药品和用具。如显微镜、载玻片、滴管、酒精灯等,从而给学生充分创造实验的机会。

(2)因为好多小学受师资和设备的限制,刚进入中学的七年级学生以前接触实验的机会并不多,七年级生物实验课教学中,务必先让学生参观实验室,观察实验室内的设施,仔细阅读《实验室规则》,可利用多媒体或实物表演,为学生提供不遵守实验室规则和操作规程所带来危害的事实,进行安全教育,以使学生从中领悟遵守实验室规则和操作规程的重要性,要对学生进行实验目的性和重要性的教育,结合实物,对一些常用仪器的名称、性能和用途做简单介绍,组织学生集中进行药品的取用、加热和洗涤等基本技能训练,实验内容要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在教学过程中,要控制好教学秩序,使学生一开始就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3)可根据学生的性别、兴趣和能力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合理搭配,要分工合作,每2~6人分为一组,设小组长、记录员、实验员和汇报员。也可以由学生根据彼此之间的关系,兴趣爱好等自行组织,在宽松、和谐的合作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确保每位组员都能担任一定的角色,负起每个角色应该承担的责任,培养学生在科学实验中的独立性,为便于团结协作和培养各项能力,还必须规定组内成员应定期互换角色,体验不同的学习责任,也可让学生换组合作学习,以体验和学会如何与不同背景,不同学习能力,有着不同想法和思维的同学合作,以培养科学实验的协作精神。

(4)不管是生物专业教师还是兼职教师,应提前一个月备好课,因为新教材中的一些实验需要课下长时间提前准备。

(5)对实验课的总结不仅包括填写实验报告册,更重要的是分析和关注成败,要及时找出不成功的原因。

(6)根据实验课类型,采取不同的实验教学方法,如探究实验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学会探究的一般步骤,设计实验方案时要特别强调如何控制变量,如何对实验现象分析得出结论。而验证类型的实验,则更注重实验仪器的规范使用,实验技能的训练,实验原理的分析和实验方法的指导

(7)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到生物课外活动探究小组里面,通过一些如比较潮湿肥沃和干燥贫瘠的土壤环境中蚯蚓数量的多少的课外探究等活动,从而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和认识活动,使学生从小就知道未来的学习活动将发生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随时随地自己可以去获取。

(8)在实验课教学中,务必要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容许学生差异的存在,要能容忍失败。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提出很多新奇古怪的问题,要千方百计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创造的 潜能。如有的学生学完显微镜的使用一节后就萌发自制简易显微镜的念头,这时教师一定要给以鼓励和支持,另一方面,能力的提高会使个体更好的获取知识,从而更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生物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2]卢文祥主编.新课程理念与初中生物课程改革.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3]甘肃省教育厅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中心.中小学教材课程研究,2004,(2)

初中生的科学实验范文2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师生互动

G633.6

教学是一个抽象且严密的过程,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因此,教学是一个具有一定难度的活动。开发学生智力并引导学生的发散思维是数学课堂实现师生互动的重要目的,课堂中的师生互动也实现了师生间的充分交流与合作。在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师生互动过程中,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得到了提高。

一、师生互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 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

课堂教学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师生间的互动可以让学生更好把握住教学重点,更好的理解教学难点,为学生提供自主思考时间,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活动空间,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以学生的思维角度设定和设计教学活动,不断激发学生的热情,培养学生数形转换能力,最终帮助学生加深对问题的理解程度,并掌握知识点。

(二) 充分展示学科之美

数学是人类智慧的展示,数学不仅蕴含了丰富的人文价值同时也含有美学,例如,直线给人明快直观,具有爽直之美;勾股蕴含着奇妙的美感,黄金分割为美提供了科学依据;几何更是证明了思维逻辑之美,因此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探索展现数学之美,是师生间课堂互动的一大趣事。

(三) 利于帮助学生解决课堂问题

教学是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循环中实现的,教师专注于设计出更好的 问题,从而开阔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探索奥秘的热情。同时课堂上的互动让学生获得了更多的展现机会,学生在表达自我见解会与学生之间讨论,打破了人云亦云的常规,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克服了保守教学的弊端,让学生从固定思维中解放出来,敢于进取,勇于提出质疑与独到见解,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维。

二、初中数学教学课堂提高师生互动有效途径

(一) 设立问题陷阱

在初中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将学生容易出现的错误作为一种教学资源无非是一种好办法。结合教材并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让不同的教材充分发挥它的价值。在师生互动的课堂上,合作、探究、发现错误、解决问题,这样的过程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问题,认识知识点,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目的。在师生互动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易错问题的教育资源引导学生交流和探索,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在互动教学时,教师为学生设立问题陷阱,巧妙的暴露易错问题,引导学生去发现,在错误中认识问题。例如,在绝对值知识点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6的绝对值?在学生作答后教师可继续提出:绝对值本身的数是什么?有些同学会不经思考的回答是正数,之后教师可让学生进行交流,经探讨学生会发现,0的绝对值也是它本身。再由教师揭晓答案,通过这样的方法,学生可以在学习中正确的认识知识点,同时也加深了同学们的理解。

(二) 做到因材施教

由于初中学生的基础各不相同,如果教师的讲解过程过于深奥,或是讲解知识的起点太高,很多基础差的学生跟不上教师互动的节奏,这样师生活动就失去了其预期效果,师生互动就是让教学内容更加容易被理解,师生互动课堂的目的更是应该激发那些学习热情低、学习基础差的学生。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综合全班学生的能力,把握好教学活动的内容与深度,让师生间的互动建立在自信、和谐的基础上,这样才能激发所有学生的学习热情,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 课堂师生互动内容基于生活

在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中,师生互动以生活为基础会让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通过丰富的生活实例来引入数学教学知识,可以让学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这样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教师在实现课堂的师生互动时要设立好教学情景,让教学内容从生活中被引入,让数学知识更具生活化,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从而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让学生了解到数学知识存在于生活无处不在的角落,学好数学知识,可以解决很多生活中的问题,让教学与生活更加贴近,也更加真实。

三、结语

“导学互动”是初中数学课堂需要不断深入的教学模式改革,其不仅可以促进学生们进行自主学习,更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同时,让课堂教学效率更高,让教学效果更好。同时,教师要合理的应用“导学互动”模式,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不断革新教学手段,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课堂的师生互动过程中,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更深刻的认识知识,丰富教学内容,在教学中不断积累经验,以此来充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打造高效、高质的课堂。

参考文献:

初中生的科学实验范文3

关键词:实验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

一、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实验能力就是指动手能力。它包括正确使用解剖器材、显微镜、玻璃器皿和药品等,并能对实验的材料进行剖析、制作标本、鉴定等过程所具备的技巧和技能。在实验课堂中,让学生尽快掌握实验操作能力,是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非常关键的一步。

1.教师演示,完成动作示范

初中生对实验具有极强的新鲜感和急于动手操作的欲望,然而学生又不知该如何下手。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要求学生认真观看教师的演示操作,然后进行模仿,当然教师应该具有准确且熟练的操作。同时,教师应该耐心严谨地示范,就算是擦载玻片这样的小事。而对于一些较复杂的连贯性较强的操作就应该进行分步骤来完成,例如,显微镜的使用,教师可以分解为取镜、安放、对光、夹片、调焦、观察、还原来进行。对有些步骤还可以再分解为更小的几步,如显微镜的对光,可以分为三步:调光圈(选用适当光圈对准通光孔)、调物镜(转动转换器让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调反光镜(转动反光镜,直到出现一个圆形明亮的视野)。

2.规范操作,避免出现意外

教师在讲解实验操作时就该预先指出其危害,让学生在思想上引起警觉,让学生注意自主克服,以确保实验顺利进行。例如,在使用显微镜的过程中,有的学生会盲目地使镜筒下降,造成玻片、镜头的损坏;有的学生使用单眼看显微镜,既不利于绘图,又易引起视觉疲劳。再例如,在做“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教师应该重点强调装有酒精的小烧杯一定要放在装清水的大烧杯中进行隔水加热。若直接给小烧杯加热量易引起酒精自燃而产生危险;给酒精灯点火时,不能采用“碰头”的点火方式,这样容易造成失火等。

3.人人动手,学会独立操作

实验技能的掌握是通过反复的实践才能获得和提高,如果只看他人操作,而不亲自动手是无法获得的。例如,用镊子夹取盖玻片,这本是极简单的动作,但是刚开始时却总有学生会出状况,不是夹碎了盖玻片就是夹掉了,要经过多次训练才会得心应手。在“观察洋葱的内表皮”实验中,学生在对洋葱内表皮进行染色的时候,总是控制不好所滴的稀碘液的量,导致洋葱的内表皮颜色不是被染的太深就是太浅,从而影响了实验的观察效果。因此,教师在实验中应尽量创造条件,让每个学生都尽可能获得更多的动手机会。学生在实验课中进行操作的时间是有限的,然而操作技能从学习到熟练到掌握就必须有个过程。有时学会的动作可能经过一段时间又变生疏了或者又不规范了。这就要求教师在以后实验中对学生进行强化和训练,若发现学生动作不规范应立即改正,使学生养成正确、自然的操作习惯。

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由生物学的发展历史来看,生物学是从观察起家的,并且是在观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达尔文曾说过:“我既没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在觉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进行精细观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众人之上。”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是学好生物学的基础,是生物教学的最基本要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运用眼、耳、鼻等感官去感知客观事物,从中获得感性认识的能力。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明确观察目的,引导学生探究

初中生具有极强的好奇心,在实验中其注意力往往会被一些无关的事物所分散。学生在观察上带有表面性和盲目性,所以,观察前让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并拟定观察的提纲,让学生在实验课前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对提纲中的问题进行讨论,在实验课中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学生进行观察思考,得出结论,利用边观察边谈话方式进行启发式教学。例如,“观察鱼的呼吸”一课,教师可以将鱼缸放在实验桌上,问学生“鱼离开水会怎样?”学生答:“它将死亡。”“知道原因吗?”“鱼儿不能呼吸。”教师就可以要求学生来验证猜测是否正确,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进行探究。教师可提问“鱼的鳃和口如何运动?”学生观察以后就可以得出口和鳃是交替闭合运动的。教师又问:“运动的结果是如何?”学生答:“水由口流进,由鳃盖流出。”让学生设计方案加以验证,这样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观察对象上,减少感知的随意性,提高教学效果。

2.了解观察对象,学会科学观察

教师可以根据实验目的和材料,分整体到局部进行观察。例如,观察根尖的结构,让学生看清整条幼根,找到根毛的部位,然后取下根尖,由根冠观察到成熟区,也可以由外到内进行观察;如了解茎的结构,由表皮一直观察到髓。有时对整体进行观察以后,为了生物知识的完整性和连贯性,还必须对生物某一方面或局部进行细致的观察。例如,在观察双子叶植物茎的结构时,先采用由表及里的观察,认清各层次。教师还应要求学生在显微镜下找到导管和筛管并认识它们的构造。接着,教师还可以将双子叶植物茎和单子叶植物茎放在一起,让学生进行观察比较,从而在对比中掌握单子叶与双子叶植物茎的特征。

3.做好演示实验,带动学生观察

初中生物课程中安排了较多的演示实验,它作为一种直观教学高级手段,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教师在演示中进行提问、设疑,有助于突破重、难点,并且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针对生物的生理现象、演示实验更显示它的重要性。例如,在讲解种子的成分时,教师将装干燥的小麦种子的试管放到酒精灯上加热,让学生注意观察。当停止加热后同学生对话:“大家看到试管中出现什么现象?”“有水珠。”“水珠是来自哪里?”“来自种子。”从而说明种子中含有水。经过观察和思考得到的结论,是很有说服力的。演示实验不仅要让全体学生都看到,更应该让学生看清楚所要观察的部分或全部,并让学生在观察中思考教师所提出的问题。

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是指人们用脑对感性认识进行分析、综合、推理、判断,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认识客观自然界的本质和规律的能力。思维能力是智能的核心,它的发展直接影响智力发展。生物实验课对初中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1.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教师在讲解实验时,首先应让学生明白实验的操作步骤,并指出这样的操作对整个实验具有怎样的意义。让学生将观察、操作和思考紧密结合,促使其思维能力发展。例如,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其实验步骤可分为: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叶片退色、夹碘显色等步骤。让学生用所学过的知识进行推理,想一想,每个步骤的处理会导致叶片怎样的变化?如果改变实验的操作顺序,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哪些影响?让学生在整个实验过程中都始终保持一种积极的思维热情。例如,“观察洋葱内表皮结构”实验中,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临时装片并进行观察。当学生找到清晰物像之后,让学生试着移动装片,看看物像的移动方向与装片移动方向是否一致?为什么?接着让学生将低倍镜转换为高倍镜之后,看看物像大小以及视野明暗的变化。为何有这些变化呢?分小组进行讨论,并总结规律。生物实验课堂上的观察与思考有利于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上实验课的兴趣。

2.拓展科学探究实验,促使学生学会分析推理

科学探究是新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在初中生物会考中,探究实验是必考的内容,并且占有一定的比例。教师在进行实验课的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加强对探究实验的讲解,并强调其重要性。通过对探究实验的学习和训练,也有助于学生分析、推理能力的提高。例如,“探究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中”,在一个锥形瓶里装一定量清水,并滴入几滴红墨水,将一枝带有较多叶片的枝条插入锥形瓶中,放在阳光下几个小时以后,对枝条的茎作横切片,并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针对此实验,教师可以设计几个问题让学生去思考。

(1)在显微镜下观察枝条茎的横切片被染红的是什么部位?

(2)锥形瓶中除清水外,还滴入几滴红墨水的作用是什么?

(3)枝条的叶脉是否变红?

(4)实验装置中枝条尽可能多带些叶片,其主要的目的是什么?

学生通过观察茎的横切片,可以发现枝条茎中被染成红色的部位是茎中的导管。学生可以根据已学的知识知道导管是运输水和无机盐,从而就可以想到在锥形瓶中滴入红墨水是用来进行标记,以便于观察。同时也自然得出枝条的叶脉一定会变红。由于蒸腾作用是植物吸收水分以及促使水分在植物体内运输动力,同时蒸腾作用发生的主要部位是植物的叶片。学生通过推理、分析就自然明白枝条多带些叶片是为了增强枝条的蒸腾作用,使实验结果更加明显。通过科学探究,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和逻辑思维的发展,并能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在实验中有时会出现实验现象与课本并不完全一致。这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让学生动脑筋去分析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这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例如,光合作用的实验中,有些学生取材天竺葵下部的老叶,有些学生取材其顶部较嫩的小叶子,进行同样处理后,显色不明显的是老叶子,而小叶子颜色非常鲜明,这又是为什么呢?

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花盆中的植株,就会发现老叶子虽然大,可是颜色有些黄,而植株上部的嫩叶虽小,但颜色是鲜绿的,这说明老叶子与嫩叶中叶绿素的含量是有差别的,当然也就影响到植物光合作用的效果了。通过对比,分析不仅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的理论知识,还可以进一步和生活、生产实际相结合,让我们明白了为何花卉和果树的栽培中,要修剪去植物下部的老弱枝叶,可以做到学以致用。在生物实验中,让学生认真去观察、去分析、去思考实验中的一些现象,这样学生才会对生物实验课充满热情。教师也应该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调动学生去积极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总之,生物教学是一门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科学,生物实验是生物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组成部分,要上好实验课,不仅要求教师做好课前的充足准备,还要求教师要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业务水平,保证高质量完成实验教学,从而促进学生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参考文献:

[1]张树舜.生物实验与实用技术[M].山东大学出版社,1999.

[2]曹道平.生物教育学[M].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00.

初中生的科学实验范文4

在生物课堂上采用体验式教学法,首先,可以改变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与学的方式。体验式教学所提倡的就是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体验与实践,在课上通过学生主动的体验与实践,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其次,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活”起来。在体验式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中心,能改变以前传统的以授课教师为主体“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使生物课堂充满活力与生机,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激活生物课堂氛围。第三,有助于师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增加教学的民主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关心爱护自己的学生,学生也尊重老师,双方在这种融洽的氛围下愉快地学习,必将产生积极的情绪,努力学习,不断进取。

既然体验式教学法在生物课堂中有如此大的作用,那么我们如何正确地应用呢?

一、让自身的相关经验得以激活,使学生能够在想象中进行体验

首先让学生会灵活运用积累的知识进行想象并体验。学生只有将要学习的新知识和自己大脑中已经储备积累的知识进行某种对比联系,才能深深地印记在自己的大脑中。例如在学习八年级生物课关于“基因和染色体”的相关知识时,学生可以想到在七年级课本上已经接触过这方面的内容,所以在授课前,教师可用一些多媒体、图片等相关资料,使学生能够联想起七年级曾经学习到的关于细胞结构中“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的相关知识。通过对学生的引导,能使学生回想起细胞核、染色体、蛋白质、DNA等内容。教师在此基础上,再教授新的知识,就起到了“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其次对学生运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现象及经验进行想象体验。生物科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经验往往有着深刻的科学道理,因而教师在生物学教学过程中要积极为学生创设情境,使学生能够把书本上的生物学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发挥想象,进行生活中的生物科学体验,不断汲取新知识。

例如我们学习《眼与视觉》这节课时,我们可让学生首先想象白天去电影院看电影的场景:当我们刚进入电影院时,一定会感到特别黑,稍后我们就能感到慢慢地亮了起来;而当我们走出电影院的那一刹那,就会感到特别的刺眼,双眼会自然而然地闭上,这是为什么呢?这个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切身体会的例子,可以使学生很容易明白了人的瞳孔在明亮及黑暗环境中能自由地调节大小,使自己在明暗的地方都能够看清物体。很平常的生活经验,极易引起学生的共鸣,使学生产生积极探究的兴趣。

二、积极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得到切身体验

首先,创设提出问题的恰当情境,让学生能针对提出的问题情境得到切身体验,并进行问题的积极探究。好的问题情境可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提高,并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与生物学科的特点,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体验中能够产生探究问题的意识。

例如在讲解鸟适行的特点时,首先向学生提出“物体在天空中飞行所要具备什么条件”的问题,这个问题与物理的关系非常密切,由于初二的学生刚刚学习物理课程,对这个问题会非常有兴趣,他们会积极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最后得出飞行的条件:一是要克服地球的吸引力,二是要克服空气阻力,三是要有动力。教师趁势提出说鸟类能够在空中飞行也要具备这三个条件,应该如何才能探究“鸟适行的特点”这个问题呢?学生们带着问题,开始分组活动,各自提出所探究的问题并制订出相应的计划。

其次,要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兴趣,激活思维。初中的学生还保持着童趣,他们渴望课堂生动有趣,教师应根据他们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开展一些游戏,让他们以愉悦的心情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在游戏中获取新知识。例如进行《生物进化的原因》这一课的教学时,为了使学生了解动物形成保护色的原因,我设计了这样的小游戏:用彩纸做背景来模拟它们的生存环境,用彩色的小纸片来表示动物体色的变异类型,同学们来充当“捕食者”,小纸片是“猎物”。孩子们高兴地投入到游戏中,结果与背景颜色接近的“幸存者”最多,从而使他们感悟出保护色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第三,创设动手活动,在活动中去体验。生物学是一门动手动脑活动很强的学科,它的研究对象就是我们大自然界各种各样的生物。动手活动能使学生的感知得以增强,也会引起学生对学习的足够兴趣。几乎所有学生都喜欢自己动手去做实验、观察、制作等,而他们这种兴趣又会迁移到相关的知识上来,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所以,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多创造条件,开展各种各样的动手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激发学习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

三、对体验式教学法的反思

1. 学生之间存在兴趣、水平、体验等差异

教师在教学时,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要尊重差异,不要强求一致;在教学评价中,要注意学生的个性感受和尊严。

2. 体验分为积极体验和消极体验

积极体验可以使人振奋精神,出现愉悦感并充满激情;而消极体验则会使人产生挫折感、沮丧感,对学习失去信心。但消极体验通过教师的引导,可以转化成积极因素,成为学习的动力。

3. 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引导学生将自身的体验转变为经验

传统的经验式教学方法与体验式教学方法应是紧密联系、互为补充的关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对知识的切身体验,将人类的经验和个体的经验实现融合,形成对前人经验的再认识、再创造,进而成为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这才是体验式教学法最终的目的。

初中生的科学实验范文5

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接触的生物实验并不多,但是作为老师我们要教会学生相关的实验原则,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实验素养。对此,我觉得学生应该具备以下实验素质:

(1)实验过程需要严格的组织纪律,切忌胡乱配置药物,生物实验室有很多化学药品和仪器设备,必须要求学生有较高的纪律性,所以,每节实验课之前老师都应该让给学生宣读实验时应该注意的规章制度,保证实验的时候拥有一个良好的环境。在进行实验时也应该按照老师所讲的步骤进行,不能依靠自己的习惯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2)实验课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这是学生在上课之前应该做的工作,明白老师这节课的实验内容和注意事项,熟记实验步骤,以免实验的时候不知所措,浪费时间。

(3)实验过程要求循序渐进,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放松心情,要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在进行有些实验的时候,花费的时间会比较多,某些学生由于心急而得不到实验结果,面对这种情况,我建议学生尽量心平气和,重新进行实验。

(4)实验结果要实事求是,在实验时,我们要避免为完成实验而实验,老师希望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找到一些实验上存在的问题,然后和老师交流,结果并不是很重要,实验就是追求事实,所以,学生在写实验报告时切忌弄虚作假。这是在实验中我们应该注意的问题,希望给广大学生带去帮助。

二、培养学生观察和动手能力

不管是什么实验,都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观察和动手能力,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会加深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其次,动手实验的过程就是学生去发现、去探究的过程,我希望学生多观察,多总结,不要只做一个旁观者、比如说,显微镜使用这个实验,我们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能自己独立完成观察植物叶绿体的过程,课堂上老师讲太多都比不上学生自己亲手去实验。但是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呢?下面我就来介绍几种实用的方法:

(1)从整体到局部。实验课时,我们可以要求学生先整体观察物体,对物体有一个整体的了解,然后分别了解局部,在观察植物时,我们首先可以让学生观察一整株植物,然后在显微镜下我们引导学生去观察细胞,这就是从整体出发,然后感知局部。

(2)反复观察,初中实验都比较简单而且容易操作,在实验观察的时候,我们需要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对同一事物和现象进行反复观察,就拿观察细胞来说吧,细胞结构本身比较复杂,加之进行实验的机会不是很多,所以。老师需要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细胞结构图,然后和显微镜下面的图片加以比较,反复进行观察,这样才能得出比较正确的结论。在此过程中我们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增强自身观察和动手能力。

三、改进教学方法,拓展学生思维

初中生的科学实验范文6

关键词:初中化学 实验教学 科学素养

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化学规律、获取化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各方面能力,还能够帮助学生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特别是在培养科学素养上,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一、积极转变思想,将实验教学的教育功能发挥出来

在化学课程改革中,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才是重点.但是传统模式下的初中实验教学仅仅是讲清楚原理,做好实验,虽然也让学生得到一定的锻炼,但是侧重点却是在学生是否已经看清楚现象,能够掌握实验的原理与难点之上.站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来看,化学实验教学的重点不能局限于基本知识的传授以及基本技能的训练上,更多的是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也就是通过实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实际动手能力,强调在学生动脑、启迪思维、开发潜能的环节中实验的重要性,这才是实验教学所需达到的最高标准.

例如,在讲“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时,在传统教学中,只是要求学生能够明白实验原理:CO+CuOCu+CO2;掌握结论:一氧化碳跟氧化铜反应生成铜跟二氧化碳.有的教师认为,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去应对考试,但是却忽视了学生在实验环节的动手能力,感觉学生就是被动接受.所以,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实验现象,可以让学生亲自操作,观看一些现象,然后做好尾气的处理,这样才能实现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

二、提供探究平台,开放化学实验室

初中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对实验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验室不仅需要在空间上、时间上确保新教材所要求教学任务的完成,同时还要实现实验室的功能拓展,使实验室成为科学探究的场地,不仅仅是为了完成实验,而是要以开放实验环节让学生去做他们想做的实验.在实验进行时,由于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在仪器的准备上会存在难度,那么应该怎样来解决这一问题呢?通过实验室的开放,采取轮流实验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课外的时间来完成实验,从而弥补时间与设备上的不足.在开展实验时,可以分小组进行,让学生在不断合作探究中,自行提出实验方案.开放实验室要求教师能够负责,并且具备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探索精神,对于学生的实验结果能够正确地分析和评估,进而指导学生去改进、去创新.通过实验室的开放,可以让学生探究属于他们自己的“实验”,这样就会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实验室中充分地发挥出来.

三、鼓励学生通过家庭小实验进行探究

家庭小实验指的是学生在课余时间利用日常生活用品来替代实验室仪器和药品等,由学生独立在家里完成试验,这一部分知识主要是让学生对课堂教学知识进行深层次的补充.相对而言,这一类型的实验是比较安全的,而且实验仪器和药品都很容易得到,操作简便,不过这一类实验要求了学生能够在知识点运用上更加具备创造性和独创性.通过家庭实验,可以让学生积累更多细致、丰富的材料,拓宽、验证课堂教学内容,再配合上小实验,可以让学生对于实验的兴趣进一步提高,这样可以让学生将所学习的化学知识用于实际的生活中去,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与探究兴趣.因此,化学教师要在生活中、生产中不断地积累素材,开发适合家庭进行的小实验.

例如,在讲“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时,可以让学生在家里面进行实验,还可以配合上一个简短的视频:炒菜的油锅内燃火了,我们用锅盖盖住油锅,可以灭火!虽然这样的实验不支持学生去尝试,但是却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处理生活中面对的紧急事件.

四、注重化学实验教学评价

开展实验教学的总结与评价,对于提高化学实验教学效率有着直接影响.良好的实验教学评价,可以让学生掌握实验的技巧与方法,让学生感受到实验的快乐.等待实验结束后,教师及时地评价与总结,可以让学生认识到不足之处,从而提升学生对实验的兴趣.

总之,初中化学教学目的在于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在具体的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只有不断地转变教学观念,才能够认识到学生与化学实验的相互关系,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能动性,再配合上恰当地教学评价,就能够让学生在教学中逐渐地形成正确的科学价值观,满足学生科学素养提升的要求.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