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运筹学方法论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运筹学方法论范文1
关键词: 信息系统工程;信息系统工程方法;方法论;信息系统工程方法论
中图分类号:F062・5;N9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09)12-0098-03
0引言
信息系统工程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和技术工程,它的开发建设不仅需要有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资金的投入,而且需要有较长时间耗费,建设周期往往要1年、2年,甚至更长时间。因而,保证信息系统开发成功,提高工程效率和质量特别重要,而正确地选择和使用信息系统工程方法是达致目标的关键一环。
1信息系统工程方法概述
信息系统工程已经经历了近30年的历史。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许多有效的方法,按其来源的不同,可分为四类,即来源于系统工程、软件工程、应用数学和信息工程。
1.1 来源于系统工程的方法
信息系统工程是系统工程的一个分支学科,因而,绝大部分系统工程方法都可成为信息系统工程方法,主要有:
(1)系统分析方法。
系统分析方法是美国兰德公司于20世纪40年代提出的一套解决复杂问题的方法。该方法已经成为信息系统工程领域的一个重要方法。在系统分析过程中的常用方法主要有:直接分析建模法、状态空间法、投入产出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等。
(2)系统仿真法。
系统仿真是利用系统模型在模拟的环境和条件下对系统进行研究、分析和实验的方法,是一种间接的研究方法。在经济管理系统中应用较多的仿真方法有:蒙特卡罗方法和系统动力学方法。
(3)系统综合评价法。
系统综合评价法是建立在系统评价的前提条件、评价原则、评价步骤,以及评价的指标体系之上的评价方法。
(4)霍尔的三维结构体系。
1962年,美国贝尔电话公司的工程师霍尔总结了开展系统工程研究和实践的经验,提出了著名的三维结构方法体系。霍尔三维结构是将系统工程整个活动过程分为前后紧密衔接的七个阶段和七个步骤,同时还考虑了为完成这些阶段和步骤所需要的各种专业知识和技能。这样,就形成了由时间维、逻辑维和知识维所组成的三维空间结构。
(5)软系统方法论。
三维结构体系适用于解决结构性问题,而对于因素多而且复杂的非结构性问题就遇到了困难。英国兰卡斯特大学切克兰德提出的一种系统工程方法论,受到了系统工程学界的重视。切克兰德把霍尔系统工程方法论称为“硬系统”的方法论,而把他的方法论,称之为“软系统方法论”。[1]
1.2 来源于软件工程的方法
信息系统工程是在软件工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大部分软件工程方法通过适当的改造,都能成为信息系统工程方法。
(1)结构化方法。
结构化方法是由结构化系统分析和设计组成的一种信息系统开发方法。这种方法遵循系统工程原理,按照事先设计好的程序和步骤,使用一定的开发工具,完成规定的文档,在结构化和模块化的基础上进行信息系统的开发工作。
(2)快速原型法。
快速原型法是一种根据用户需求,利用系统开发工具,快速地建立一个系统模型展示给用户,在此基础上与用户交流和互动,最终实现用户需求的信息系统快速开发的方法。
(3)面向对象方法。
面向对象方法是对客观世界的一种看法,它是把客观世界从概念上看成是一个由相互配合和协作的对象所组成的系统。该方法是采用构造模型的观点,在系统的开发过程中,各个步骤的共同的目标是建造一个问题域的模型。
(4)构件方法。
构件方法,即基于构件的开发方法,原本是一种软件开发的新方法,它是在一定构件模型的支持下,复用构件库中的一个或多个软件构件,通过组合手段高效率、高质量地构造应用软件的过程。近年来,构件方法被移植到信息系统的开发之中,成为信息系统开发的重要方法。
(5)敏捷开发方法。
敏捷开发就是把一个大项目分为多个相互联系,但也可独立运行的小项目,并分别完成,在此过程中软件一直处于可使用状态。近年来,该方法被引入信息系统开发之中。[2]
1.3 来源于应用数学的方法
(1)运筹学方法。
运筹学是用数学方法研究系统最优化问题的学科,是系统工程的主要基础理论之一。运筹学的内容极为丰富,主要包括,规划论(包括: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动态规划、整数规划)、图论、排队论、对策论、库存论等。
(2)数学建模法。
运筹学的模型都是成熟的模型,而现实问题经常与这些模型并不一定相符,因而需要根据实际问题建立问题的数学模型。
1.4 来源于信息工程的方法
信息工程是詹姆斯・马丁创立的一门工程学科,它为信息系统的开发提供了工程依据。来源于信息工程的方法主要有:
(1)企业系统规划方法(BSP,Business System Planning)。
该方法是最早由IBM公司于20世纪70年代研制并使用的一种企业信息系统开发的方法。它是信息工程的基础,它的目标是提供一个信息系统规划,用以支持企业短期的和长期的信息需求。
(2)战略数据规划方法。
该方法是詹姆斯・马丁提出的信息系统开发中极为重要的方法。该方法的要点主要有:①数据环境对于信息系统至关重要;②四种数据环境,即数据文件、应用数据库、主题数据库和信息检索系统;③建设主题数据库是信息系统开发的中心任务;④围绕主题数据库搞好应用软件开发。
(3)信息工程方法。
信息工程方法与企业系统规划方法和战略数据规划方法是一种交叉关系,即信息工程方法是其它两种方法的总结和提升,而其它两种方法则是信息工程方法的基础和核心。[3-4]
2信息系统工程方法的选择和使用
从前文可知,信息系统工程方法是一个非常庞杂的集合。在具体的工程实践中,如何选择和使用,以及选择哪个或哪些信息系统工程方法,这是一个甚至比方法本身还要重要的问题,也因此产生了信息系统工程的一个新的子学科信息系统工程方法论。
2.1 什么是方法论
所谓方法论,从一般意义上说,就是解决问题,特别是大型、复杂问题的辩证程序的总体。通过这样的程序把问题和可用的技术联系起来,求得问题的解决。方法论的研究强调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方法论从一般意义上,要解决三个问题,即:在哪里、去哪里和怎么去。其中,“在哪里”就是现状和现有条件;“去哪里”就是问题和目标;“怎么去”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途径,及方法、工具和技术手段等。第二个问题:所谓“辩证程序”是指这个程序不能脱离问题的实际情况而事先规定好,也不是有了正确的程序就一成不变,而应在解决问题中不断优化、不断改进和不断创新。[1]
2.2 信息系统工程方法论的概念
信息系统工程方法论是运用信息系统工程研究的一套程序化的工作方法和策略,也可以理解为为了达到预期目标,运用信息系统工程思想和技术解决问题的工作程序或步骤。信息系统工程方法论是在综合应用运筹学、控制论、信息论、管理科学、心理学、经济学以及计算机科学等有关学科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形成的科学思想和方法,是用于解决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复杂问题的一套工作步骤、方法、工具和技术。[1]
2.3 信息系统工程方法论的内容
信息系统工程方法主要是研究信息系统工程实践中有哪些可供选用的技术和方法,即研究技术和方法本身;而信息系统工程方法论是要解决在信息系统工程实践中怎样选用、选用哪些技术和方法,选用中应遵守什么原则、使用什么方法,及怎样评估等。可以简而言之,信息系统工程方法论是关于如何选用信息系统工程技术和方法的方法。
信息系统工程方法论与信息系统工程过程,二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信息系统工程方法论不是信息系统工程过程。信息系统工程过程是由很多工作阶段和子阶段组成,信息系统工程方法论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上的辩证过程,信息系统工程过程中每一个阶段都需要运用信息系统工程方法论来解决问题,甚至每个阶段的个别问题也需要用信息系统工程方法论来解决。对于信息系统工程人员来说,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运用信息系统工程方法论把问题展开,提供给相应的工程技术人员去解决,即提出问题和给出问题的环境设定。[1]
2.4 要遵循的原则
信息系统工程方法论是在一系列原则之下来选择和使用方法的。这些原则主要有:
(1)需求原则。
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选择什么方法,要由工程的需求来决定,而不是由方法的好坏优劣来决定。
(2)整体性原则。
选用方法要从整体性出发,局部或分系统要服从全局、服从整体。
(3)目标优化原则。
最优化的概念贯穿于信息系统工程的始终,它是信息系统工程的指导思想和追求目标。对于每个具体系统工程项目来讲,它的开发、设计、制作和运用,各个阶段的管理、控制和决策,都有着最优化的目标和要求。
(4)动态性原则。
信息系统工程往往是一个复杂的实践过程,其内外部因素都处在动态变化之中。因此,方法论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如何适应这种变化的特性,进一步,掌握变化的性质、方向和趋势,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手段,改进工作方法,调整规划和计划,在动态变化中求得系统的整体优化。[1]
3结束语
在近30年的信息系统开发实践中,产生了丰富的成果,其中包括各种信息系统工程方法,但是,对于信息系统工程方法进行系统的研究工作目前还很少,特别是对于信息系统工程方法论的研究就更少了。本文只是在这方面做了初步的探索。
参考文献:
[1] 杜d、陈庆华:《系统工程方法论》[M];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1994:1-196。
[2]张维明等:《信息系统工程(第2版)》[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5-46。
运筹学方法论范文2
关键词:研究生课程教学;教学模式;军事运筹学
中图分类号:G643.0 文献标志码: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5-0212-02
研究生教育是大学本科教育后更高层次的研究型人才培养的阶段,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高层次创造性人才。研究生教育的宗旨是培养研究生的研究能力[1]。在研究生教育的过程中,课程教学是培养高质量研究生的重要教学环节,在使研究生具有本学科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宽广专业知识方面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虽然不同的研究生课程在专业性、动态性和实践性等方面具有不同的特点,但研究生课程教学在如何帮助研究生掌握知识、转化能力的方向上是一致的。研究生课程教学应树立教学与研究并重的理念,注重对于知识本质和科学方法的揭示,课堂教学要能够活跃学术交流气氛,培养学术思维的创新能力。我们在研究生“军事运筹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基于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路,吸取国内外研究生教学的先进经验[2-4],从教学模式方面进行了一些改革尝试。本文就此作粗浅论述和介绍,以期抛砖引玉,进一步改进我们的研究生课程教学工作。
一、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认识
研究生“军事运筹学”课程是一门适用于系统工程专业、军事运筹学专业的研究生专业课,同时也是一门适用于其他工学专业研究生的选修课。和本科生专业课教学相比,它具有两个明显的区别。一是研究生的知识积累和学习能力都比较高,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消化吸收快。另一个是来自各个不同专业的研究生同时选学这门课程,研究生的知识结构有比较大的差异。这种“高层次”与“多元化”的特点对教学模式的选择带来了挑战[5]。以前的“军事运筹学”研究生课程教学一般是以下模式:根据研究生的培养方案和计划,选定教材;根据课程教学时数制定课程教学计划;然后根据课时计划逐次讲授教材内容,布置作业;研究生通过复习和完成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教师讲完教材内容后进行课程考试。课程考试的内容基本不超出教师上课讲授的内容。研究生通过准备考试系统巩固所学课程知识。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也是起主导作用的,教什么、学什么都是由教师决定。它的主导作用仅仅是保证在课程教学中讲完课程规定的主要内容,以期研究生能够掌握基本理论和方法。学为主体没有在课程教学中得到充分的反映。它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1.为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教材知识,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精讲教材内容。这对研究生的课堂注意力要求较高且耗费课时多,教师讲课容易照本宣科。这种单向式灌输容易使研究生被动地依赖老师把什么问题都讲清楚。学习方法和本科学习阶段基本没有根本差别,研究生学习的自主性不强。
2.由于教材的编写和出版都需要一定的时间,教材的使用一般也会有一定的持续时间,仅仅根据教材组织教学,教学内容难以反映比较前沿的知识,与军事运筹学领域的新应用研究也有一定距离。研究生不能根据自己需要研究问题的重点来学习相关的理论和方法,学习自觉性降低。
3.忽略了现在网络教学资源非常丰富的优势,没有通过研究生课后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研究来更有效地提高研究生的自习能力。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根据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路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首先必须深化对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认识。教为主导不能仅仅表现为表层或浅层次的教师主导。根据研究生的培养方案和计划选定教材、制定课程教学计划、逐次根据课时计划讲授教材内容这样的主导是不完善的。主导的作用主要应该体现在教师以各种方法和手段启发研究生的创新思维,把创新能力培养贯穿于整个课程教学过程。学为主体也不仅解释为研究生是学习这门课程知识的主体,而是从研究生的知识积累、学习能力和选修“军事运筹学”课程的目的等所体现的个性出发,教学过程能为研究生学习发现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提供支持、帮助、刺激和鼓励,从而在要求研究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进一步培养创新思维和研究能力。
二、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践
基于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路,我们对“军事运筹学”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了一定的改革,具体做法如下。
1.精心组织和拓展教学内容,做好教学准备。由于研究生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和学习能力,而且研究生选修“军事运筹学”课程各人的目的也很明确,我们根据研究生的具体情况,精心组织和拓展教学内容,根据需要确定不同的教学方式,建立教学内容动态更新机制。在课程的第一次教学中,我们着重介绍军事运筹学的知识体系和学习本课程应该掌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范围。我们给研究生介绍与教学内容和教材相关的参考书、文献资料和其他参考资料,明确指出教学内容已经不仅限定在选定的教材内,而是通过学习教材和通过课后大量有针对性的阅读我们介绍的参考书、文献资料来掌握本课程知识,强化研究生学习的自主意识。教学内容由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文献研讨三大部分构成。理论教学是对课堂组织教学的内容提供知识背景和方法论,已经定论的知识主要给总结性的引导或思考,重点是提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或者探索性的问题,培养研究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实验教学主要学习和掌握实用软件,培养建立模型和求解模型的能力,提高理论结合实践的应用研究水平。文献研讨是选用公开发表的高水平学术论文进行研讨,了解和掌握前沿知识,凸显专业领域研究的课程教学前瞻性。
2.创新组织形式,培养研究生自主学习能力。传统的教学过程比较重视教师对知识的传授能力。对拟定的教学内容,教师要能够从基本概念入手,深入浅出,层层展开知识点的联系、重点和难点,使得学生容易了解、熟悉和掌握教学内容。对于难度很大的课程教学内容,教师理应这样组织教学。但是,每课都这样组织教学,势必需要很多的教学课时,也不利于研究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一方面,教师应该精选重点的而且难度很大的课程教学内容通过自己的讲解,使研究生体会攻克学习难点的方法;另一方面,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应该有意引导研究生思考教材内容与本学科前沿性知识的联系,用适当的主线将这些知识统摄起来,变成整体知识,做到融会贯通。在组织形式上,要减少教师讲课的时间,增加研究生报告的时间。每次讲课或报告的内容应该着重在对于知识本质和科学方法的揭示,融入批判性思维,能够阐述背景性知识、问题性知识、过程性知识、方法性知识以及知识之间的关系。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给研究生充分展示运用所学知识的机会,有利于研究生训练表达和应用专业知识的基本能力,同时也使得教师能够发现研究生在知识积累和应用能力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实现互动式教学,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作用促进研究生的研究性学习,培养学术思维的创新能力。这样的教学模式转变了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观念,倡导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3.重视任务设计,力求方法多样化。给研究生布置作业和学习任务是使研究生巩固和应用所掌握知识、启发和提高研究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力求方法多样化。根据课程教学实施计划,应该适时布置消化和巩固基本理论和方法的作业,作业面有一定的宽度和数量。鼓励研究生从自己专业研究领域寻找问题,然后运用所学课程知识进行研究和提出创新点,撰写学术论文。
4.加强教学过程管理,改革教学考核方式。教师要加强对研究生自习的检查力度,通过课堂讨论、提问等方式提高研究生自习的意识,可采取预先布置任务,实施教学时随机抽取研究生课堂报告,然后集体讨论的方式。这样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课程考核改变传统的单一课程结束笔试为主的做法,采用多种形式考核。作业解答、实验报告、理论研究报告、课堂报告、课堂研讨发言和课程结束笔试等都纳入考核内容,赋予权重后合成作为课程考核成绩。
基于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路,在研究生课程教学中我们对教学模式的改革作了尝试,能够较好地培养研究生的研究能力。部分学员运用军事运筹学的理论知识研究本专业的前瞻性问题,在课程小论文的基础上撰写学术论文,发表在核心刊物、EI和SCI收录的源期刊上。这说明在研究生“军事运筹学”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们也应该看到,虽然新的教学模式具有可操作性和现实意义,但是对教师的责任心、知识能力和教学过程管理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更加努力地把研究生教学工作做得更好。
参考文献:
[1]姚利民,王燕妮.教师培养研究生科研能力的问题及原因分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12):58-63.
[2]陈景文,刘洁.研究生课程的“研讨式”教学方式[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8,(1):55-57.
[3]伍建榕,马焕成.管窥加拿大研究生教育[J].中园林业教育,2010,(2):77-78.
[4]刘国福,李慧.研究生课程研讨式教学初探[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9,(1):37-38.
[5]谢美华.探究式教学在研究生课程教学中的实践[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1,(2):61-63.
运筹学方法论范文3
关键词:管理系统工程;教学模式;改革
0引言
管理系统工程属于应用科学层次,理论性和实践性都非常强,管理系统工程课程重点培养学生系统分析问题的思想体系,特别针对行业性发展的院校,重点造就学生基于行业问题导向的管理类的创新能力。该课程所提供的思维方法是管理专业后续课程的提高,所提供的技术方法在实际运用过程中直接发挥作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在整体的课程体系中起到非常重要的基础作用,能较为长远的发挥作用。
1管理系统工程课程特点
中国石油大学管理系统工程是基于系统思想指导下研究现代优化理论与方法在石油工业生产实践中应用的一门现代管理决策技术,是研究实际运作过程中系统思想如何实现定量表示的技术方法,为培养学生在针对石油行业特色管理创新能力提供支撑的方法论课程。主要以建立系统的思想为基础,以模型方法及其预测功能、评价功能和仿真功能为主要内容,以定量模型建立、分析、评价的逻辑过程为思维路线,结合生产实际案例,较系统地阐明了系统工程方法在石油行业中应用,是一种对行业系统发展具有普遍意义的科学方法。
我院开设的管理系统工程相关课程群,本着”能经营、善管理、懂石油、外向型”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及“一个中心、六个依靠、两个坚持”的工作基本准则,逐步构建起完整的系统科学学科体系和较为合理的师资结构,课程设置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树立并养成系统思考问题的习惯,掌握系统科学的基本理论,学会在定性分析指导下进行石油发展过程中的定量分析的基本技术与方法,学会各种计算工具的使用,为正确地解决石油企业发展中的问题奠定基础,为实现管理现代化提供技术支撑。
该课程理论教学包括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系统思维方法和系统工程处理问题的思路,包括系统科学方法论与系统、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系统工程的基本理论、系统工程的基本方法――模型化等系统工程的基本思想、基本理论与方法,主要为学生提供正确的思维方法服务。第二部分为解决工程实践问题提供定量分析的技术措施。通过管理系统工程的教学培养,对于提升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至关重要,还可以训练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缜密清晰的逻辑思维,甚至于对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也是大有裨益。考虑到我院课程教学改革的实际情况,笔者从坚持发挥优势,突出石油特色的原则出发,制定本实施方案。
2教学改革的形成
在教学研究中,我们提出了按社会对学生能力的基本需求,确定学生素质要求,再按学生素质要求提出学生学习的一体化知识体系,按照知识体系分层分类构建课程体系。为培养石油管理类学生管理创新能力,满足石油生产管理现代化的需求,在教学过程中就需要对教学方法论,尤其是正确思路和数学方法与现代计算工具的支撑。
依据培养目标,我们重新确定安排课程教学内容,以系统思想为指导,依托运筹学的方法方式,将系统工程与石油生产实践有机结合的原则,学生在管理系统工程之前学习过运筹学课程,已经为学生提供了比较多的优化理论与方法,但运筹学会产生方法导向误导和理论太深,学生掌握比较困难,不利于行业应用类院校学生管理创新能力的形成,就重新制定教学大纲,按新大纲组织教学;充实师资力量,组建教学梯队,成立了以管理系统工程课程组为核心的,由相关教师参加的管理系统工程课程建设小组,教学中使用Lingo、Matlab、Project等软件;开展实践性课程教学;探讨考试方式的改革,为向理论考试加上机操作相结合方式转变做准备。
课程建设小组经过多年的建设,该课程已基本成熟,突出了行业特色,教学内容不断充实、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不断完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学生树立系统思考奠定了基础。
3课程教学改革总体思路
考虑到学院的实际情况和课程教学改革应坚持发挥优势,突出特色,把优势做大、做强的原则。本课程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是:
3.1以管理系统工程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设计为改革主线,理顺教学改革思路抓好经典管理定量方法教学内容的整合工作,强化基础理论部分的教学内容。在整合经典管理定量方法教学内容的基础之上,突出石油管理的特色,将石油企业管理中的一些对现实具有较好的解释力、分析力、综合力、预测力和决策力的案例、模型方法吸纳到教学内容体系中,更新与完善教学内容体系:在突出管理系统工程模型方法特色的同时,注意吸收相关学科的定量模型方法的最新研究成果,充实和完善本课程的内容体系;注重开发和设计与本课程教学、科研相关的辅助教学,完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
3.2以课程教学改革为突破口,全面开展教学改革工作强化课程组的团队学习能力,将系统工程课程的所有参与人员组成一个以负责人为核心的学习教学、研究教学、改革教学、优化教学的学习与创新团队,经常性的参与石油企业的科研任务,把生产实际和课堂教学相结合,在学中教、在教中学,形成良好学习互动环境。在课程教学设计过程中,注重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对于教学内容、手段和方法的设计主要以主讲教师自行把关,系课程小组集体备课把关、课程负责人总体把关的管理方法,确保教学效果。
针对考试考核问题,考试内容和考试方法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主要方向,科学合理的考试方法对于管理系统工程的教学影响举足轻重。在教学方法的改革过程中,课程小组非常重视考试方法的创新,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采取科学的、多种形式的考试方法,例如针对函授、远程教育学生以思维方法为主,本科生以应用为主,研究生以方法论为主。实现考试成绩与学生的创新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平时的努力程度、本门课程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等多项内容结合,并且强调突出学生的创新能力。
3.3理论联系实际,重点抓好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工作以石油企业、地方政府、社会和生活各方面的典型模型、预测与决策等方面定量方法案例为背景,运用论坛、讨论、讲座、测试等多种教学方法进行相关案例教学,一方面能够强化不同教学对象对课程方法的理解,另一方面能够将实践知识上升到理论。用案例进行形象、生动的教学,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内容丰富,这些能够改善单纯的课堂教学方式,从而取得的良好效果,在这个基础上重视和加强相关案例教学讨论室、实验室的建设。
根据课程教学需要,编写相应的实习教学指导书。主要用于培养不同的受教体运用所学习的理论知识、思想方法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实现学生完成理论一实践一再理论一再实践的循环学习过程。
3.4将创新落到实处,重点抓好网络教学环境建设针对行业发展的特色,建成一种更加符合实际、人性化的,能够满足教学与科研需要的管理系统工程课程网络教学环境,运用网络教学,方便教学对象的学习;网络信息的丰富、网络教学设计的强大、实验与仿真功能,这些能够方便教师的教学准备和科学研究,为科研工作和教学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4教学改革的保障措施
4.1加强课程教学团队的学习通过强化课程教师的团队学习能力,课程组就会组成一个以学科带头人为核心的学习教学、研究教学、改革教学、优化教学的优秀团队,有利于形成良好教学环境。
4.2设计课程教学工作为保证良好教学效果,必须进行课程教学的设计。目前采用的方法是教学内容、手段和方法的设计实行主讲教师自行决定、系课程组集体讨论的管理方法,确保教学效果。
4.3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拓宽教学渠道在管理系统工程教学中,要适当运用现代科技手段,采用多媒体与计算机辅助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把数量化、概念化的知识生动地传授给学生,加深学生的理解与记忆。
4.4强化教学内容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在定性分析指导下,应用数学方法,通过建立模型和对求解结果分析,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提高学生管理决策能力服务。
运筹学方法论范文4
为进一步提升我院研究生培养质量,落实学校关于开展研究生新生提前培养工作的相关精神,学院特制订本工作方案,以抢抓时间、提前布局、做到暑期放假不放松,以形式多样、方式灵活的理论与学术供给,提升学院研究生的综合素养。
一、建立2021级研究生新生微信群,及时学业、学术指导信息。
二、鼓励学生尽快联系导师,尽早开展师生互选,尽早开始导师对学业和选题的指导。对于联系导师有困难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协助。在7月底前全部硕士生完成初步师生互选。
三、以在线形式面向新生举办3-6次以提升科研素养、科研方法、学科前沿为主题的专题讲座。
四、设置网络公开课。精选中国大学MOOC平台的国内高水平大学国家精品慕课,以补充学科基础、熟悉学科框架和学科逻辑为目标,不计学分,以课程论文形式考核。学生应于2021年8月30日前提交不少于2000字的课程论文。课程信息与链接如下:
《管理学基础》,胡书孝、王立剑,西安交通大学。
icourse163.org/course/XJTU-1205891802?tid=1206185203
五、提供新生经典专著,要求做好读书笔记,引领新生有意识地培养良好的学习、阅读习惯,提前适应研究生阶段的学习。要求学生在下列7本专著中选择至少2本进行阅读。学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基于未来研究生阶段学业的兴趣学术方向进行选择阅读,并针对每本选择阅读的专著,完成不少于2000字的读书报告,于2021年9月1日前提交。
[1] 李怀祖.管理研究方法论(第3版).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7年.
[2] J.W. Creswell. Research Design: Qualitative, Quantitative, and Mixed Methods Approaches, 4th ed., Thousand Oaks, CA, USA: Sage Publications, 2013.
[3] 韩家炜等. 数据挖掘 概念与技术(第3版). 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年.
[4] 周志华. 机器学习. 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年.
[5] 苏尼尔·乔普拉,彼得·迈因德尔. 供应链管理(第5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
[6] 埃弗雷姆·特班,戴维·金,李在奎,梁定澎. 电子商务(第八版)管理与社交网络视角.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年.
[7] 弗雷德里克·S.希利尔 (Frederick S. Hillier), 杰拉尔德·J.利伯曼 (Gerald J. Lieberman), 运筹学导论(英文版·第11版),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21.
运筹学方法论范文5
方向明确 注重实践
1978年,卢新明怀着成为社会有用之才的梦想开始了在山东矿业学院(现山东科技大学)计算数学专业的学习。上学期间,他不断反思自己所学的专业数学与哲学一样都是方法论,只有与其他学科相结合,才能真正实现其价值计算机是一种工具,计算数学就是用计算机解决数学问题。采矿及其相关专业是山东矿业学院的特色专业,如果把它们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就可以用计算数学解决矿业开采中尚未解决和不能解决的难题。豁然开朗的卢新明从此对自己的未来有了更加清晰的规划。从大二开始,他在认真钻研本专业课程的同时,利用业余时间或旁听、或自学其他专业的课程。他立志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计算数学与矿山开采研究的完美结合。
1982年7月,即将毕业的卢新明放弃了第一次报考研究生的机会,留校任教。因师资缺乏,他刚参加工作便被推上“前线”。不少人看他整天忙忙碌碌,好心劝他抽时间复习考研究生。系里的领导十分关心他,几次提出让他进修外语出国,都被他谢绝了。理由是:“学校需要我,工作离不开,我首先要服从大局,立足本职,努力工作!”
一名大学教师也许可以没有硕士、博士学位,却不能没有硕士,博士的知识和能力。在工作需要他坚守岗位的情况下,卢新明继续坚持业余学习。1985年,信息学院开办了系统工程研究生班,他为该班担任线性规划课主讲,同时又以学生的身份选修了7门主要课程,都取得了相应的学分。他为本科生、研究生开设的《线性规划》、《矩阵计算与稀疏技术》、《矿井通风网络图论》等课程,也都是通过自修而开出的。他说“时间是挤出来的,脑子是用不坏的。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永远不能停止追求知识,追求真理的步伐。”
坚定执著 孜孜以求
1982年年底,卢新明参加了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矿井通风学术会议。会上,他最大的收获是听取了三位学者关于矿井通风最优化调节问题的争论。当时的情形是七嘴八舌,各陈其优,互相不让。交流会几乎成了三位学者的辩论会,坐在一旁的卢新明在听完辩论后大胆直言:“这些方法无一最优!”接着,他一一举出反证,并郑重宣布“我们也在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很快就会拿出结果来!”会场上先是窃窃私语,继而鸦雀无声了。稍稍冷静下来,他才意识到自己口出了“狂言”。怎么办?担子压下了也只好自己挑起来!
从北京回到学校,卢新明在完成每天的教学任务后,有空便跑图书馆查资料。几个月后,他终于建立起一个求解矿井通风系统最优调节问题的非线性规划模型,提出了单纯形交替计算方法,并编制出相应的计算机程序。接着,他的模型和方法在华丰煤矿初试成功,又通过现场考察进行了修改完善。1983年10月,卢新明在第二届煤炭系统工程学术会议上公布了自己的成果,据此写成的在《煤炭学报》1985年第一期上。
之后的数年里,卢新明坚持从实用的角度出发,业余对矿井通风理论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解决了一系列理论难题,提出了通风网络测定平差的新方法,形成了一个优化体系,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国际权威、美国西弗吉亚大学的Y.J.Wang教授给予了高度评价,并亲自签发了邀请信,请卢新明参加美国第五届国际矿井通风学术会议。
卢新明还围绕着作为大型工程项目有效管理方法的网络计划技术中的最大障碍――生成和绘制网络图,进行了深入研究,不仅在理论上找到了一个最优箭线图的生成和绘制算法,而且研制了十分有效的微机软件。他先后完成和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曾获得中国统配煤矿总公司(煤炭部)优秀青年知识分子,山东省十大杰出青年等称号,多次被授予学校青年教师教学优秀奖和优秀教育工作者奖。
敢闯敢干 不断开拓
卢新明谦虚好学却不迷信专家、不迷信权威,敢于向问题挑战。当年,在准备《线性规划》课程时,他发现翻译过来的教材上有一个关键性错误,他查阅相关资料并多次找人请教均无所获,在查阅英文教科书后获知:原来都存在同一错误。为此,他结合自己的研究成果,吸取了译著的优点,亲自编写了《国内线性规划流行教材中的错误与纠正》等教学参考资料和文件,收到良好效果。
1991年,卢新明考入中国科学院应用数学研究所攻读运筹学与控制论专业,1994年4月获博士学位。期间,他选择运筹学界和经济学界所关注的线性规划作为主攻目标,完成和发表了10余篇学术论文,提出了一系列有效的新算法。其中以他为主完成的《线性规划有效算法》一文由《数值计算与计算机应用》杂志发表后,又被选入美国《Chinese Journal of Numerical Mathematics and Applications》杂志。
1999年10月,卢新明组建成立泰安蓝光计算机技术研究所,2006年更名为山东蓝光软件有限公司,其宗旨就是给用户提供一个专家型的工具软件,搭建完全可行化的平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在卢新明教授的带领下,山东蓝光软件有限公司已建成一支以年轻的博导、教授,博士、硕士为骨干的中青年结合的科技队伍。多年来,在国家科技部、信息产业部以及山东省科技厅和信息产业厅的大力支持下,山东蓝光软件有限公司对采矿行业中的地质,测量,水文、通风、瓦斯、采掘、供电、矿压、运输、排水,设备管理等各个专业的理论和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结合现代数学理论、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平台的最新成果,解决了采矿领域诸多的理论难题,成为目前采矿行业内领先的信息化解决方案提供商。公司率先提出了完整的“数字矿山”解决方案,设计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矿山数字化系统平台,可以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咨询、方案设计,培训、产品实施和技术支持,在采矿行业享有极高的信誉。
20多年来,卢新明教授亲手开发的软件产品广泛应用于兖矿、平煤、大同、潞安、晋城、阳泉、淮南,淮北、神东、新汶、淄博,肥城、临沂、华亭、靖远,铁法,神火、招金、大昌等大型集团公司以及江西,新疆、甘肃、云南、贵州、陕西,重庆、湖南等省份的部分矿山,在采矿界享有很高声誉。
搭建载体 打造平台
谈起“数字矿山”,卢新明教授滔滔不绝。他说,数字矿山是数字地球的一部分,但数字矿山不同于数字城市、数字海洋和数字农业等,数字矿山是综合利用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软件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科学计算可视化技术、运筹学与控制论技术、自动化技术、现代管理学技术、矿山生产技术、矿山安全技术、危险源辨识和应急指挥技术等构成的技术集成体。数字矿山是根据矿山生产的时空特点,基于四维空间框架、以宽带网络为载体,以数字化为形式表达和管理矿山井上下所有自然、地质、工程与设施的信息高度集成和信息高效利用的数字化系统。一旦一个矿区的数字化建设完成后,一个逼真的,可视的、透明的和可控的数字矿山就会展现在人们面前,对着大屏幕就能了解矿区地面和地下任何地点、任何时间和任何方面的信息,并提供必要的智能决策,使整个矿区的生产和管理真正实现“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宏大目标。
运筹学方法论范文6
(一)课程类型和内容IE硕士课程一般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选修课和必修环节四类,这与其他专业的 硕士课程体系相似〔2〕。(为方便研究,笔者根据课程性质和内容对某些高校的IE硕士课程进行了整合。例如西安交大开设了学位必修课、学位课、必修课、选修课和必修环节,本文将其学位必修课归至公共基础课,学位课和必修课归至专业基础课。其他同理)其中,公共基础课一般可分为基本公共课、数学类和管理类课程三类。专业基础课一般分为数学类、管理类和机械类课程。专业选修课的门类广泛,一般包括管理、机械技术和计算机三类课程。必修环节可分为理论形式和实践形式两种。课程分类情况如表1所示。可见,各学院及各学位类型的IE硕士均开设自然辩证法、外语等基本公共课,管理类的专业基础课和管理类的选修课,而管理类的公共基础课仅在经济管理类学院和专业型IE硕士中开设。机械类的专业基础课和选修课、计算机类的选修课仅在机械工程类学院开设,这与其学科特点密不可分。必修环节多采取文献综述、开题报告等理论形式,差异不明显;仅少数培养专业型IE硕士的单位采取实践形式的必修环节(样本中该比例为20%)。
(二)学分要求对上述学校的IE硕士课程学分进行分析,可知公共基础课学分一般占25%以上,专业基础课学分等于或略高于公共基础课,二者之和一般占总学分的一半以上,可见各单位对二者的重视程度之高。在专业选修课方面,经济管理类学院和专业型硕士的学分要求偏低(分别较机械工程类学院和学术型硕士低8%和11%)。在必修环节方面,经济管理类学院和专业型硕士的学分要求相对较高(较机械工程类学院和学术型硕士均高4%)。分析其原因,经济管理类学院专业型硕士主要偏重解决企业实际管理问题,实践能力要求高,而必修环节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种不足。
二、我国IE硕士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区分度不大,专业特色不突出
1.从横向方面比较,机械工程类和经济管理类学院的IE硕士课程设置没有凸显各自的学科特点。例如某机械工程类学院开设的IE硕士专业基础课包括“运筹学、管理学基础、生产系统设计、物流与供应链”等管理类课程,这与经济管理类学院的IE硕士课程相似,的确偏重管理技能的提高,但缺乏对机械工程领域深入研究的课程,未充分体现学科特点。
2.从纵向方面比较,各经济管理类学院之间,以及各机械工程类学院之间的IE硕士课程设置大同小异。例如,很多经济管理类学院都开设诸如管理信息系统、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生产运作管理等课程,区别仅在于这些课程分设在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或选修课不同的范畴,课程所属类别不同而已,实质差别不大。
3.从学位类型角度看,学术型和专业型IE硕士的课程体系差异不大。特别是同时招收学术型和专业型IE硕士的学院,专业型IE硕士在课程选择、课程组织、必修环节等方面参照学术型硕士设置,未凸显其“培养适应行业或职业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特点。
(二)课程之间联系不紧密很多课程过于独立,导致某些课程所讲授的知识和理论方法难以应用到其他课程中。例如IE硕士开设了运筹学、优化理论等基础课,但在其后的生产管理、供应链管理等课程中却不要求学生给相关问题建模,课程内容前后脱节,学生没有形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三)课程结构比例失衡如前所述,经济管理类学院、专业型IE硕士的选修课平均比例偏低。研究表明,美国著名大学的研究生课程体系中,选修课比重甚至超过了必修课,例如哈佛大学教育管理学研究生选修课比重高达60%〔3〕。台湾国立清华大学IE硕士选修课比例也超过了40%。专业选修课比例偏低将不利于学生拓展专业理论、扩大知识面,同时也不利于学生个性化能力的提升。
三、我国IE硕士课程体系的优化建议
1.准确定位学术型和专业型IE硕士,并据此设定相关课程。学术型IE硕士开设的课程应强调理论基础,涵盖机械技术、管理工程、数学等各类课程。而专业型IE硕士开设的课程应面向实际操作,管理类课程设定应较多。且专业型硕士对职业教育和业务提升有迫切需求,因此教学内容应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案例讨论课比重应增大;同时要重视实践教学,可加大实验学时的比例,开设学生自主创新实验项目。
2.机械类学院和管理类学院应结合自身学科特点和专业特色,进一步明确细化IE硕士培养目标,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设课程。机械工程类学院应突出工程基础和管理技能,重点开设机械类专业基础课程,并加设管理、计算机技术和工业工程相关知识。而经济管理类学院需要突出综合及部门经济管理能力,重点开设管理学、系统工程等课程。
3.突破学院、学位类型限制,完善课程结构。参照美国和台湾著名大学研究生课程体系,经济管理类学院、专业型IE硕士选修课学分应至少达到30%。选修课应结合各单位自身办学特色设定,可以是经济管理类课程、人文社科类课程,也可以是某一专业课程,科学方法论课程。
4.合理化IE硕士课程组织。一方面,应合理设置开课顺序,使各门课程前后衔接,前为后用。另一方面,各任课教师应加强沟通(可通过查阅相关课程教学大纲、交流座谈等方式),并调整授课内容,使相关课程衔接更为紧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