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课程教学设计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美术课程教学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美术课程教学设计

初中美术课程教学设计范文1

论文摘要:电脑美术设计专业是顺应市场需求而产生的一个新兴专业,是艺术设计理论、技艺与电脑操作技术有机结合,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势必成为设计教育之举足轻重的专业。在中等职业学校相关的专业,电脑美术设计已逐步成熟发展起来。但在课程设置上,电脑美术设计教学往往是把绘图软件(如Photoshop, Coredraw)作为单独的课程来教学,没有与传统的基础设计课程(如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等)有机的结合起来,各自为政,不能进行有效的互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教学的时效性,教学效果的潜力还没有被完全得到开发。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结合对电脑美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实践,对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作一些探讨。

关于传统基础设计教学课程

中职学校美术专业一般开设图案、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工艺美术等基础设计课程。

在一定程度上,职高生的文化基础比较薄弱,学生自身艺术修养落差较大。面对一门新的设计课程,存在着很大的思维转换适应性。从一般常态思维转换到设讨一所需要的抽象思维学需要较长时间的训练。有的学生能较快领会适应月、思路正确,有的则反应相对迟钝,跟不上教学进度。加上整个设计课程需要设计平面,色彩,立构三个方向的初步认识作为基础。有些学生直至课程结束,仍然不清楚自己学习这门课程到底有什么用,今后将如何与社会工作接轨。由于这样的心态,教学效果很难达到,由此学生在学习上多了一些阻碍。

关于电脑美术教学课程

中职学校美术专业一般开设Photoshop, Coreldraw,3Dmax等常有设计软件。可广泛应用于建筑室内外装饰、广告专业、印刷业及各种商业宣传、社会宣传等行业的专业需要。比起传统的手工制作,又节省时间,且能制作制作精良,以及手工根本无法达到的设计效果。

在这些软件教学中,主要是讲解绘图软件的操作技能,每一个菜单每一样工具的用途和用法。而其中很多都涉及到基础设计知识,如photoshop里的色相、明度、饱和度等,而更多的是学生在没有学习过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等这些基础设计专业知识的前提下,很难想象能设计出像样的作品来。而要等到这些基础设计课程开完,大约要两年的课程安排,再开设电脑美术课程,恐怕为时已晚,那里还有充足的时间来学电脑设计软件课程。这就造成现在的基础设计课程与电脑设计课程排课时同时展开,配有各自的专业教师,你讲你的基础设计,我教我的电脑设计软件,老死不相往来。而两者之间的融会贯通,就要靠学生自己去领会了。

“电脑美术设计”与“基础设计”课程的融汇作为专业教师首先应具备较强的电脑辅助设计和基础设计理论和实践教学能力。讲授图案、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等平面设计还应对photoshop. coredraw等平面设计软件应用自如;讲授立体构成、包装等还应掌握3dmax软件。 一、电脑美术辅助平面构成教学模式

在平面构成中,将不同或相同的基木形,在二度空间内构筑丰富的新视觉形象,基本形在画面骨骼框架内方向不同,正负的转换上存在着极大的灵活性,即使是同一个基本形由于不用方式的排列组合,也会出现多个迥然不同的画面效果,这也正是平面构成的魅力所在,学生只能针对某一个画面效果可能性的探求,对活跃学生思维极为不利。Photoshop, Coredraw作为设计专业学生必须学的绘图软件,具有强大的绘图功能,不仅快捷准确,而且可以绘制出手工绘制时难以得到的图形,更重要的是学生可以在机上通过复制、镜像、旋转等命令反复寻求变化和组合方式,从而达到举一反三,众中挑一的教学效果。

二、电脑美术辅助色彩构成教学摸式

色彩对于人们的重要性,犹如阳光、空气和水一样必不可少,作为美术设计者,更应该自觉地认识色彩、创造色彩、一件设计作品的美感是综合了形态、色彩、质感而产生的。然而,看到作品的瞬间。首先诉诸于观者眼睛的是色彩的组合效果,也就是色彩美的问题。在设计中,不同的色彩搭配组合会给人的视觉和心理上形成诸如温暖、寒冷、华丽、朴素、强烈、柔弱、明亮、阴暗等不同的环境气氛,表现各种不同的感情效果。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讲授色彩原理时,教师往往以字代色,两种或多种色彩的对比及调和效果,学生只能通过联想加以比较,直观性价差,尤其对一些色彩感觉较弱、对色彩知识了解也较少的学生,这一点表现得尤为明显,学生在后期的实际应用中,很难把构成中的色彩知识自觉地应用于创作中,出现了临摹不成问题,创作却难上加难的情况,有的学生甚至要求在重新讲解相关的色彩知识,这些都说明前期的教学模式存在着一些问题。

三、电脑美术辅助立体构成教学摸式

立体构成的原理对形体基本的构成要素;点、线、面、体,即从几何体的角度建立科学的概念,又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对人的感觉作用,把科学地认识和感性的印象结合在一起。计算机三维建模及渲染技术使学生在观察物体时,试点具有流动性,能表现出物体的各个侧面及细部,同时也能在空间的试点中对形体进行构筑和修改。

电脑美术教学中教师、学生、电脑三者的重新定位

初中美术课程教学设计范文2

一、让学生全面了解美术,形成正确的认识

在很多学生的眼中,美术课无非就是画画。试想,学生如果不能够对一门课程形成正确的认识,不了解学习它的重要意义,他们又怎能学好这门学科?因此,要让学生学好美术,首先就要让学生全面了解美术,让他们知道美术除了画画之外还有很多内容,画画只是美术课程教学中的一部分。通过美术学习不仅可以掌握绘画技巧,更能培养我们正确的审美本领,愉悦我们的身心,陶冶我们的情操,同时通过美术学习,还能发展学生的良好个性,让学生从思想深处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从而让学生明白,我们学习美术不单单是为了成为画家,更是为了培养我们自己的审美能力和艺术情趣。通过这样的教育,让学生真正走进美术世界,全面地了解美术,形成美术学习的内在动因。

二、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

新的美术课程标准颠覆了传统美术教学的模式,从全新的视角,注重学生主体意识的开发,将美术教学设计为欣赏·评述、造型·表现、设计·应用等板块。在这样的设计理念中,不难看出,新教材无论是在提升学生的能力方面,还是内化学生的艺术素养方面,都给学生提供了很大的体验和实践的机会。因此,教师必须真正将学生引入大自然,让学生在大自然中感受美、体验美,享受发现和创造美的快乐。比如在教学八年级下第二课《从心底接触自然》一课时,我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进广袤的大自然,让学生在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中体验透视所带来的视觉感受。学生也在这样的活动中,自己领悟出了透视的基本规律:“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实远虚”。在活动之后的作业中,学生都交出了鲜活灵动的作品。可见,让学生融入大自然,亲近自己的生活,不仅可以刺激学生的视听感官,使他们充分地感知生活,获取灵感,更可以使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不断升华他们的艺术素养。

三、发挥教师引领作用,调动学生美术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活动是师生双边的活动,一节成功的美术课离不开师生双方的共同参与。因此,美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首先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通过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环节,吸引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美术课堂,从而使美术学习成为学生生活中最美好的愿望。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比如“导入”“设疑”“示范”“个别指导”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内在潜能,让学生的创新意识有实践的空间和舞台。如在学习《夸张有趣的脸》等内容时,我让一些学生走到台前当模特。在给学生讲解如何抓住人物的典型特征,画人物速写的同时,我寥寥数笔就将面前学生的典型特征勾勒了出来。很多学生惊叹不已:“画得真好”“画得太像了”,学生的兴趣也在教师的示范中被调动了起来,纷纷想跃跃欲试,一展身手。此时,我再将学生带到操场,面对操场上表情各异、姿态万千的同学,学生们兴味盎然,他们不由自主地在纸上勾画起来。通过这样的示范,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欲望,也让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增强了学习的信心。

四、小组合作,让学生在交流中提升学习的能力

小组合作是当前一种极富创意和实效的教学方式,它可以极大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在彼此交流中相互协作、相互补充。特别是在此过程中的彼此争论、互教互学,既让学生体会了同学之间的温情和友爱,又能促使学生在活动中展开竞争。如我在教学《立线装饰》这一课时,我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完成一个作品,每个小组的成员各有分工,而且成员之间、小组之间展开竞争,看哪一组做得又快又好,哪一个同学做得又好又快。在这个活动中,每个学生既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又耐心倾听了他人的意见,极大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同时,教师的负担也大为减轻。

初中美术课程教学设计范文3

【关键词】初中美术课堂活动有效性参与教学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在美术教学中的主体性,提倡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作为一门强调动手、观察、探究和表现技法的专业学科,课堂活动就显得尤为重要。德国教育家第斯多卡曾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唤醒、激发、鼓励。”[1]那么,初中美术教学如何响应素质教育实施新课程改革,在课堂活动之中既有美术知识,又能体现美术的学科特性,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并且能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来谈一谈对初中美术课堂活动的一些认知和理解。

一、什么是课堂活动的有效性

所谓课堂活动,是指在美术课程教学中,结合课程内容,引导学生参与到游戏、示范、模拟、表演、讨论、合作等活动中去,达到教学目标的一种课程实施方式。在很大程度上,课堂活动是将老师在课堂上要做的事,化解为细腻的操作步骤,让学生去尝试,去体会,去完成,最终实现预期教学目的。

那么,什么是有效的课堂活动呢?课堂活动的有效性是指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充分的课堂活动,有效的完成教学内容,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2]通过这个活动不仅能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收获,而且让学生有情感体验和技法能力的提高,这是高层次的教学境界,是美术教师教学艺术的集中体现。虽然有很多美术课确实热闹、活跃、气氛很好,但学生往往只有新奇趣味,而没有掌握知识,作业无法独立完成,这样只重形式的教学有没有有效性呢?原因就是低效甚至无效的课堂活动。

二、无效的课堂活动有哪些表现

1.活动牵强附会,为了活动而活动。

案例:在学习《你我他》时,教材中的教学目标倡议注重同学之间的礼仪教育,强调相互尊重。起初,在备课时设计了以“播放奥运会主题曲《我和你》,让同学们竞猜歌曲的名称,PPT背景是奥运会时展开的2008个不同国家孩子的笑脸。”的导入。希望利用歌曲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在评价笑脸时揭示课题。在课堂的实施中画面效果很好,学生很投入。课后仔细推敲后,发现这样的导入与最后的肖像画创作很难产生直接联系,也激发不了学生学习素描、学习描绘肖像的兴趣,随后环节衔接比较生硬。后来,辗转选择以绘画教师的自画像来导入,起到了更好的课堂效果。

如果导入设计处于一种盲目的状态,为了活动精彩而加设活动,显得牵强的同时难以更好的发挥课堂活动的作用。

2.活动与教学目标和学生层次不匹配。

案例:以《书籍的封面设计》一课为例,课程教学目标定位在“以文字为主题设计封面作品”。其实本意是以文字作为主要设计的对象,通过文字的大小变化与色彩达到封面布局的均衡和对称。在教学设计中更多的是关注“文字”,导致在课堂活动的处理上发生了错误。将教授环节的重点放在“美术字如何书写”上,作业布置成了“以美术字为主题的封面绘画”。教学目标的偏差直接导致课堂活动的失败,在忽视排版布局的情况下作业显得杂乱无序,而且因为没有关注初中生美术功底现状,作业形式显得幼儿化。表面上看,学生似乎进行了活动,但实际上他们只是在“炒冷饭”。这样的课堂活动从教学目标上已经出现偏差,注定是无效的。

3.活动没有组织,引领和总结。

案例:《远古的呼唤》是湘美版教材中少数的几篇“综合・探究”类的课程。由于在每一届学生中都会改变课程设置和教学手段,深刻的体会到:越是课堂活动多,自由度高,学生参与程度高的课程,越是要注意课堂活动的组织、引领和总结。

第一次,我选择两课时完成:一节课为小组制作,一节课为小组表演。但课堂活动过分强调表演,结果就像一场闹剧。学生的感受就是贴上几片树叶相互取笑一下,课时就结束了。教学目标难以体现,课堂活动没有章法。

第二次,我从面具着手,欣赏与范作结合让同学们根据剧情设计制作道具。同时在作业展示阶段穿插入各组对自己剧本的修改和感悟,为第二课时打下基础。到了表演阶段,设置不同评分比例来控制课堂活动的表演、道具和纪律等方面,取得了满意的教学效果。

第三次我尝试着从课堂主导者的“岗位”上退下来,尝试交给学生去完成,最大程度发挥学生主体性。让他们介绍自己的道具、制作环节和环保特色,并结合海报设计让学生来宣传自己的作品。

可见课堂活动在于合理的课堂结构和教学过程,老师的组织、协调、激励和评价都要服务于预设的教学目标。没有老师的穿针引线、组织和引导,就谈不上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

4.活动形式单一,缺乏创新。

案例:在区级公开课《桥》中,以材质分组协作的课堂活动策略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这种方法场面宏大、热火朝天、形式多样,很符合课堂的要求,以致往往惯性以这种模板来组织课堂活动。这样的思维定势会阻碍教师在课改中探究有效课堂活动的努力,使课堂活动逐渐失去它的魅力,课堂效率也大打折扣。

三、在课堂活动中,如何落实课堂活动有效性

课堂活动的有效性关键在于教师的精心揣摩和认真实践。实施课堂活动必须在明确教学目标、构想作业形式和理清结构主线之后做到三个“适应”,才能起到点石成金的推动作用。

1.要与教学目标相适应

所有的课堂活动必须为教学目标服务,为学生更好的理解掌握美术知识、理念和技法服务,这是前提也是宗旨。在布局课堂活动前,应选择有效的活动模式,对学情反应和教学效果进行预设,并能根据最优化的原则加以组合。利用提问、讨论、模拟和示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强调学生课堂体验和美术的主体性。在活动过程中针对课堂生成做出及时反应,加强教师在活动过程中的指导作用的同时,才能高效的完成教学内容达到最优教学效果。

2.要与教学环节相适应

课堂活动是教学环节的“推进剂”,教师设计活动内容首先要以有效性为原则做适当取舍。一切从提高学生课堂活动效率出发来选择具体策略。其次,要强调课堂活动的递进关系。要给学生的认知发展留有一定的空间,逐步深入,充分调动学生思维。而教师在课堂活动中要发挥引导和组织作用。善于调节课堂氛围、梳理课堂脉络、阶段总结活动成果。最终,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将课堂教学效果和价值最大化。

3.要与学生特点相适应

课堂活动要考虑不同学段学生的特征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只有贴近学生实际的活动,才是有效的课堂活动。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而不是教师,活动效果的好坏,最终也体现在学生的身上。好的课堂教学犹如一场精彩的球赛,最高境界就是大家关注不到裁判的存在但比赛流畅的进行。在预设课堂活动时,首先,要让全体学生参与进来。只有全过程参与,才能达到全班学生共同进步;其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及时接受来自学生方面的反馈。这种反馈可以是学生的状态,也可以是活动效果,从而及时调整策略,最终寻找到适应学生特点的活动项目。

法国教育学家斯普朗格说:“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一直到精神生活运动的根。”

美术的魅力在于发现美的过程,美术老师魅力所在是学生的“开门人”,而课堂活动就是每个美术教育者手中金灿灿的“钥匙”。让我们用好课堂活动这把“金钥匙”,为学生开启艺术的大门。

【参考文献】

[1]第斯多惠的现代教育思想.北华大学学报,2002.3.1

初中美术课程教学设计范文4

卷首语

(1)浅析远程开放教育中英语教师的职责 张稹

教育之论

(2)浅谈“中国红”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 邓海贝 韦锦业

(4)幼儿娱教电视节目的娱教策略研究 林秀瑜

(6)农村中学教师对待英语写作态度的调查研究 范秀苗

(7)学生通家书制作系统研发构想 陈具才

(8)论强化北部湾高职土建大类专业的大学英语的实用性——北部湾视野下建筑房地产类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探讨二 朱仲纪 唐国卿

(10)多元课程教研活动研究 郝德刚

(11)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策略的探索 黄鸿芳

(12)浅谈非计算机专业《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改革 叶丽萍

(13)浅谈初中美术对于学生健康发展的积极意义 陈胜

(14)浅谈小学科学课堂探究活动有效性的探索 钱小娟

(15)浅谈职教英语课程改革 朱婧

(16)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 邓焱嵩

(17)新课程改革的反思 胡雪娟

(18)新授课课堂模式 张立秋 吕树君

(19)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方法 简健

(20)语文新课堂新在哪 王静

(21)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周昭健

(22)优化高中数学教学的策略探究 李翠平

(22)优化高中数学教学的策略探究 刘仲毅

(23)对新课程改革的几点认识 张建勇

(24)新课标背景下高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构建 郭建业

(25)体验新型课堂 感受语文之美 吴金玉

(26)开发利用生成性资源,打造社会课精彩课堂 申蓓蓓

(27)研究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秦理想

(28)建立“能力指向、项目主导、突出育人”的通用技术过程评价 何斌

(29)新课标下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创新与思考 孙逊

(29)浅谈如何把握“课堂生成” 宋金云

(30)新课标下的化学课堂教学 靳西强

(30)高中数学选修课程的开发体会 丰红平

(31)开发原创题,转变评价观方式 李炎冰

(32)校本作业开发的基本原则及其评估 黄永新

(33)如何提高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林钱明

(34)高中英语课堂模式探究——多媒体教学与小组合作相结合 李艳丽

(35)怎样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熊桂英

(36)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 曾淑君

(37)英语课堂中的游戏教学 殷云霞

(38)浅谈新课程化学课掌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几点做法 陈灶阳

(39)在数学中联系生活,在生活中应用数学 莫春华

(40)厚爱善教创新音乐课堂教学模式 胡海燕

(41)浅谈分组合作式课堂教学方式 高会

(42)依托阅读,提高学生英语任务型写作水平 黄?

(43)刍议初中数学教学的创新 张岩

(44)乐彼之园,爰有树檀:用智慧去寻找写作乐趣--激活学生写作状态的思考 刘莉

(45)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实施 魏可洪

(46)高中有机化学考查中合情推理的体现和运用 杨志杰

(48)走进新课改,感悟新理念——浅谈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模式 董英

(48)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提升高职教育的创新性 冯莉莉

(49)转变历史课堂教学观念,开展创新教学 龚惠容

(50)浅析初中数学创新性教学 刘永红

(50)建设校园语音系统 拓展语文学习情境 张超

(51)打造高效课堂,享受愉快教育--浅谈初中语文愉快教学 刘媛媛

(52)如何构建小学英语生态课堂 黄丽华

(53)基于多种资源整合的初中英语教学 冷向芳

(54)有一种爱叫"放手"--浅谈新课程下政治学科教学中的"放手"艺术 莫冬娟

(55)初中语文教学中主体性教学理念的应用 苏敏

(56)对素数分布趋势的创新发现 李君池

(58)活用动态资源,让美术课充满色彩 王志华

教育之法

(59)《元日》教学设计 沈华明

(60)《黄山奇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徐满珍

(61)中学历史教学不妨讲点时事 邓学红

(62)一咏三叹 读中见"悟"--对王崧舟美读艺术的若干思考 贺秀丽

(63)三讲"种群"概念 申庆丰

(64)《有几棵树》教学设计 李香

(65)角的初步认识 苏桂萍

(66)班内开题报告、结题答辩课的设计与思考 马克书

(67)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探索 刘蓉

(68)精心设计语篇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季菊艳

(69)浅谈一堂优质音乐课的基本特征 谢永才

(70)挖掘文本,促进习作教学 谢苏环

(71)论思想品德实践活动课的形式、原则和实施策略 黄慧芳

(72)让错误成为走上成功之路的垫脚石 吕同

(72)浅析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难点教学

ef=""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陈锡仓

(73)浅析上好音乐欣赏课的几种方法 门晓娜

(74)物理教学方法的研究 张瑾

(75)借助情感共鸣,承载有效课堂 顾华

(76)历史课堂 乐在其中 沈芳

(77)高中数学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张瑜

(78)分类、归类学习《政治生活》 李志明

(79)能力立意提升有效课堂--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备考策略 余启涛

(80)沟通,让高中体育教学绽放光彩 崔伟嶙

(81)轻松走进游戏生活,快乐学习科学知识 葛艳玲 王伟

(82)历史课堂中学生聆听能力的培养 住斌英

(83)数学教学如何切实有效地实施自主学习 李福平 王波

(83)从中日战前准备对比看 姚勇

(84)浅谈习作教学中的"说"与"写" 韩春燕

(85)初探初中语文字词教学策略 顾奕

(86)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探索 许敦辉 李志攀

(86)学生体质健康是体育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使命 赵琼仙

(87)生物课堂高效教学策略 刘晓霞

(88)历史课堂教学效率探究 陈自胜

(88)浅谈如何提高低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 古丽巴哈提·托合特白

(89)浅谈高中音乐课教学的现状与对策 于斌

(89)浅析高中英语短文改错 卢淑艳

(90)高中生物基础知识复习新线索探究 李晓华

(91)浅谈初一数学教学要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 周桂芳

(92)关于含参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探究与分析 李意海

(94)小结论 大作用 张雪松

(95)浅谈中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培养 张海霞

(96)卤素离子的鉴定及生物学效应 王润芳

(97)浅析如何有效地进行小学英语词汇教学 魏俊霞

(98)灵活练习,实现高效课堂 李显伦

(99)由一则故事所开展的物理探究课堂 赵静 吴先球

(100)初中化学概念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张廷勇

(101)加强课堂提问艺术 优化英语课堂教学 李彬彬

(102)浅谈对学生课堂体育锻炼兴趣的培养 盛永泽

(103)语文学习中复习方法的应用 刘丽伟

(104)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之我见 权金瑞

(104)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思考 杜洋

(105)打造语文高效课堂之我见 吴敏

(106)搞好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几点做法 朱孝花

(107)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

的导入法 邓赛倩

(108)浅谈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的几种方法 黄蔓

(109)中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对策 赵维新

(110)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黄淑红

(110)论述初三数学教学建议 徐伦

(111)农村初中生英语阅读技巧的磨炼之我见 骆玉

(112)如何激发初中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陈芬

(113)高考英语完形填空命题特征及技巧点拨 齐继明

(114)高中学生数学学习自信心培养简析 田莉

(115)初三物理复习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高理华

(116)观课后的反思 王蓉生

(117)"耐久跑"教学之我见 张拉成

(118)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效果提升对策探讨 董艺

(119)浅谈初中学生数学课堂讨论自信心的培养 刘长号

(120)展示交流环节有效性的现状分析与策略 刘飞

(121)谈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课堂提问 黄井平 叶付勇

(121)浅析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几点措施 阔尔高·别开

(122)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尤鹏松

(123)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杨登雄

(124)高中数学教学如何提高学生的参与性 成先艳

(125)做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引路人 滕海燕

(126)巧用“错解”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彭靖东

(127)学生如何利用生活中的材料更好地习作 鲍巧萍

(128)试论小学英语词汇学习的有效指导 钱晓红

(129)学而思培优 李小洪

(130)谈谈小学初中高中语文知识的衔接 张世璧

(131)浅谈初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刘一川

(132)浅析"并轨生" 黄坚钢

(133)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赵勇刚

(134)加强中职教学质量监测,提高教学质量的思考 胥洪树

(135)中小学数学推理教学的衔接 刘金华

(136)用"问题导学模式"上课要注意的问题 薛旭峰 王改梅

(136)学前教育美术课程中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鲁静华

(137)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与应对 胡高平

(138)如何解决农村初中学生写作难的问题 赵精党

科技之光

(139)浅谈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改革 赵晓辉

(140)适应变化,推进信息技术教学内容改革 周栋鼎

(141)信息技术高效化课堂教学探索 孙万有

(142)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生活化 丁卫

 

; (142)基于qq群的校本研训 肖慧燕

(143)浅谈如何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王艳鹏

(144)如何提高信息技术课堂的有效性 李艳萍

(145)中职学校美术专业设计课程考核方法分析 赵江玲

(146)搭建校企合作平台 培育特色精品课程 蒋俊祁

(147)职业学校技能训练多元化模式探索 荣喜德

(148)浅谈多媒体电教在语文课堂中的运用 康蕾

(149)对多媒体教学的思考 韦友

(150)电子白板在教学中的设计与应用--用面积解决问题的探究 陈峰

(151)现代教育技术在《光合作用》一课中的应用 王数传

(152)如何在地理活动课中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简强祥

(153)高等学校计算机教学探究 师小芹

发展之谈

(154)班主任的课间十分钟 罗心泉

(155)从教学实践中探寻新时期下教育的新内涵 杨福华

(156)班主任工作思考 王笑晗 齐佳璐

(156)班主任工作心得体会 樊娴

(157)“暖小窝”在线--利用网络管理班级的几点做法 唐勇

(158)小学班主任工作之我见 买合苏旦木·阿巴拜克力

(158)高校外教的聘请与管理 严敏

(159)讲究工作艺术,为小学班级管理开辟新天地 木哈拜提阿依·伊那亚提

(160)浅谈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姚长荣

(161)生命教育春风劲,学校盛开德育花 李冬梅

(162)也谈教师应具备的几点素质 谢珍

(163)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的几个“坚守” 李俊

(164)浅谈青年化学教师如何上好化学课 吴平平

(165)以生为本,做好班主任工作--浅谈高中班主任管理工作 杨成寅 张金凤

百家争鸣

(166)论舞蹈与物质载体的延伸 田蕊

(167)艾青的《秋》与海子的《秋》情思分析 孙琼

(168)满族剪纸在小学美术课中的传承 吴尚

(168)杜甫诗作中泪水意象的生成 叶霞

(169)肖像描写揭示人物的灵魂 黄文全

(170)对农村小学“留守儿童”不良数学学习习惯的一点思索 鲁云武

(171)试论国际公法对弱者保护制度的完善 唐秋玲

(172)初中英语课堂"沉闷"现象的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倪丛美

(174)当前小学词语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杨玲娟

(175)课间文化是重要的课程资源 杨桂杰

(176)追求“树欲静而风不止”的教学境界--“激趣·寻疑·解惑”教学侧记

孙春峰

(177)倾听灵魂之歌 何春

(177)行走在"青年教师"的道路上 钟黎莉

(178)缘与圆--记苏州美术教研室沈南强老师 陆永祥

(180)与六年级学生及家长谈课外阅读之"读透" 董苗森

(182)让小班幼儿在尝试中提高自主性 冯艳

(183)手工教学活动中的问题与思考--感悟我的手工教学活动 黎蜀芳

(184)播种 刘国?

(185)浅谈幼儿阅读活动中情境教学的运用 钱婉婉

(186)浅谈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陈梅

(187)基于轻负高质初中社会课堂的学生习惯养成研究 刘杰

(188)托物言志 激励人生情怀--从短文两篇析解当今中学生励志点滴 胡华栋

初中美术课程教学设计范文5

关键词: 美术教学 研究性学习 教师角色

苏霍姆林斯基曾鞭辟入里地揭示了教育的本质:“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学习的教育。”研究性学习正是这样一门真正体现学习本质的新课程。研究性学习课程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和条件,选择不同的研究课题,独立自主地开展研究,从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一种课程。

研究性课程弥补了传统课程的不足。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教师从旁起指导作用,这与以往的教学模式大不相同。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是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教师由原来课程的组织者、实施者转变为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指导者和参与者。学生由过去的被动学习转变为全过程自主学习、研究,包括选择、收集处理信息乃至得出结论。

对于美术教学来讲,研究性课程具有重要意义。刘国正先生说过,“在课外的天地里,学生得到美的训练的机会很多很多,是课内所不能比的”。美术不同于其他学科,美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有生活就有美。人类自古以来美的表现就是在生活用品当中体现的。在现代社会中,美术,特别是工艺美术设计不仅存在于艺术殿堂和博物馆,而且存在于你、我、他的身边和身上,美术渗透到人类生活的衣、食、住、行;不管在古代还是现代社会中,凡是人们视觉所触及的一切人造物,可能都是美术家精心设计的。如原始社会的美术作品也大都是绘制在生活器物上的,如“人面鱼纹陶盆”。还有古代的鼎、钱币等都是生活中的美术。所以在上好课以外,我们应把课外看成另一块不可缺少的美术训练的阵地。

一、在研究性课程中教师遇到的挑战

1.教师失去了对学生学习内容的权威与垄断。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的基本职能是“传道、授业、解惑”,而在研究性学习中,不少教师对“传道”还不清楚,对所授之业也不精通,对所解之惑并不明白。学生希望研究的许多问题都超出了教师的专业领域,教师几乎没有专业知识方面的优势。研究性课程涉及的知识面是十分宽广的,有很多知识是老师本身并不知晓和熟悉的,这就向教师提出了挑战,要求教师放下“架子”,与学生一同探讨知识的奥妙。

2.教学内容的拓展直接导致了师生关系的改变。

教师由幕前隐退到了幕后,改变了以前单纯的老师讲学生听的形式,教师只能以朋友的身份参与学生课题的讨论,谁先占有知识和学问,谁就首先有发言权。研究性课程的形式使教师不再高高在上,教师与学生一样是研究的同伴。教师和学生之间是一种平等的关系,教学由过去的“听我说”变为一起讨论、一起商量。一种新型的民主平等师生关系在研究性学习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学生才是主角,一切教学活动都是遵从学生的意愿和思路的。教师与学生非常亲密,老师在学生眼中是可依靠的,学生在老师眼中是聪明灵活的。这会使一些教师感到有些不适应。但是,素质教育的精髓之一就是以学生为本位,这是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

二、教师转换角色

研究性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这种变化,教师应积极调整心态,尽快找到自己的位置,研究新的教学方法来迎接这一新的挑战。这种挑战对教师本身的提高和教育改革的进行都是新鲜而有益的。因此我们必须予以重视。

那么我们该如何应对教师角色的转换呢?教师在研究性课程中的职责是:“教师要承担起指导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和采取相应管理措施的职责。要注意加强各学科教师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发挥年级组在组织、统筹、协调上的作用,实现资源共享和经验分享。”因此,教师要重视相关资料的积累,逐步丰富适合本地本校实际条件、受学生欢迎的研究专题的综合性资料储备。

可见,在实施研究性课程的过程中,教师要做的工作不是少了,而是更多了。教师既不能完全放手,袖手旁观,又不能因循守旧。要做到这样并非易事,我认为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调整心态。

教师要从高高在上的讲台上走下来,适应新的位置,充分信任学生的能力,与学生一起研究问题,这样,教师会更清晰地审视学生和教学工作。

2.丰富自身。

教师要不断地丰富自己以适应新时期的教学工作;增强研究能力,自己先成为研究型的教师,掌握一定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技巧,平时多思考多练笔;丰富自己的知识,包括学科知识和相关领域的大量知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研究性学习学习包》等书籍是必备资料。此外,还要广泛阅读各种书报杂志,从电视新闻报道、《焦点访谈》、《今日说法》、《财经动态》、《法律与道德》等栏目中获取与所指导的课题有关的知识。

3.在命题形式、教学模式、题材和教学内容、评价激励等方面放手让学生决定。

(1)命题形式。命题创作首先必须限定一个题目,然后围绕主题进行美术创作。难度太大或脱离生活的命题往往会使学生感到茫然而不知所措。适当改变传统的由教材、教师命题的方法,把命题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初中学生由于知识和阅历的限制,关注的范围是有限的,教师应从宏观上把握课题,帮助学生确定研究方向、选好题目,对课题研究的进度、深度做到心中有数,随时给学生必要的支持和帮助,把学生的探索热情引到正确的方向上来,教师既要给学生一定的空间,又要保证学习的效果,这个尺度的把握是很难的,但只要教师引导学生认真探究,学生就可以掌握。

(2)教学模式。例如,师生分工,学生当“老师”,老师当“助教”,相互角色体验。如今社会,可谓日新月异。在上个世纪接受教育的教师,如今要用自己的“一桶水”来装满学生的“一碗水”是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不对学生“味口”,跟不上学生的步伐了。我国教育先祖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有些知识,有些学生确实已经掌握,甚至比我们的想法更新颖、更独到、更优秀,不妨就让学生来当“小老师”,老师当“助教”。

教学设计:《服装设计》(九年义务教育浙教版八年级下册)

在学生充分欣赏、交流校服设计图片后,学生们制作出了各式各样的校服。

师:你们的校服设计稿样让老师大开眼界,老师都不知道你们是怎样设计出这些漂亮的校服呢?

“小老师”边示范边讲解,老师当学生和同学们一起跟“小老师”学做,顺便帮“小老师”做一些准备材料、展示校服作品、提醒补充之类的助教工作。

在实际操作中,“小老师们”争先恐后地把自己的方法教给大家,而且多有经典之作和出乎意料的惊喜。实践经验证明,这样做能充分发展学生的各种才能,让学生体验成功感;能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和学习兴趣,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

(3)题材、教学内容。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不要让学校的大门把儿童的意识跟周围世界隔绝开来,这一点多么重要,我竭尽努力,使在童年时期的所有年份里,都让周围世界、自然界不断地以鲜明的形象、画面、知觉和表像来滋养学生的意识。”

在《老师,您好》的贺卡制作中,我开放命题,让学生确定真正要送的对象,节日自由选择,学生的想象空间变得很大,有送妈妈、朋友的、有庆中秋、国庆的,等等。这种结合实际生活的内容让学生觉得自己有解决真正问题的能力。而研究性课程正是给学生提供了这样的空间。学生走访专家、查阅资料,都经过了与社会接触的过程,他们克服了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见到了鲜活的生活,锻炼了与人交流协作的能力。

(4)评价激励。学生们在美术课堂上所表现出来的智慧让我惊叹,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将老师作为最重要的参照者,老师的一个眼神、一个肯定都会对学生产生莫大的影响,所以教师应对每一个参与的学生给予恰当的评价,多承认、激励,以保护和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在《广告设计》一课时,我把环境保护作为当前该引起学生重视的话题作为主题,结合展示视觉冲击力强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受到震撼,并领悟作者的思路,从而获得新的观念。

4.合作。我们常会发现这样一些情况:有的同学想象力很丰富,但动手能力较差;有的同学制作精细,但思路狭窄。如果让这两者有机结合,取长补短,则会是最佳的组合。即使两者水平相当,在合作中也能得到启发,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课内外的合作。如在教学第七册《美丽的西湖》一课时,我课前让学生收集、阅读有关西湖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并布置作文描写自己的家园。课上再结合欣赏有关西湖的图片、作品、诗歌、音乐,最后让学生带着一份美好的情感来表现西湖,这样,他们的收获不仅仅是画了一张好的绘画作品,更重要的是体验到了合作的愉悦,同时,审美意识培养、实践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2)学科间的渗透和融合是现代课程改革的趋势,美术课也要打破与其它学科之间的壁垒,突破学科界限,统整学生的知识,把美术与相关的学科如音乐、语文、自然、历史等学科结合起来,充分体现学习过程的多元化,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方式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5.教给方法。教给学生的学习方法内容包括使学生明确研究的精神及实质;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研究方法,教会学生进行文献检索和资料查阅的方法。“教学内容只是载体,发展学生思维才是根本”。教师应教会学生如何运用所学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教师角色的转换并非一朝一夕之事,教师要时刻记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充分信任之,让学生的思维真正运动起来。

参考文献:

[1]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1.

[2]尹少淳.走进美术.鲁道夫.对美术教学的建议.

[3]谢.中学美术教材教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