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课网络教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声乐课网络教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声乐课网络教学

声乐课网络教学范文1

一、改变传统授课模式,更新教学思路

传统声乐教学中,教师讲授课程内容时间相对比较长,而且学生不能凭借自己的兴趣任意选择老师的授课内容,而慕课就不同,慕课可以把学习主导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根据需求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名家老师课程,在时间上也节省了很多,平时一节45分钟的课浓缩到了20分钟左右,授课的内容也从传统教学的多个教学点转变为某一个特定的主题,特别适合如今快节奏的社会,也提高了学习效率。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慕课有着较为明显的优势。随着教育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当前高等院校扩招现象呈现趋势,使得高等院校的师资力量无法满足需求,由原本的一对一教学,逐渐变成了一对多或大集体式的授课形式,再加上每个学生的音乐基础、声音条件和素养等不同,集体授课的模式很难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果及时更新观念,在声乐教学中尝试慕课这一新型教学模式,学生就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需求选择喜欢的课程进行自主学习,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自主性,也缓解了师资不足的问题。

二、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开展个性化的自主学习模式

因个体之间的不同,每个声乐学习者都存在着差异性,教师采取何种教学方法因材施教,选择什么样的方式检查学生的课后练习,无疑是教师要面对的教学难题。如今,研究性学习已经成为新型的教学模式,各个学科都在进行着积极的尝试和实践,声乐教学也不例外,教学的真正意义,不仅是使学生掌握理论等基础知识,还要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探讨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引导他们进行独立地、自主地学习和探究,从而逐步形成对问题的正确认识。在声乐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直接参与教学活动,通过师生的互动和生生的互动,共同完成声乐教学任务。教师的讲授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应该是教师的讲授如何引起学生的积极有效的学习活动。“一言堂”式的传统授课法现在已经落后于教学改革的要求。学生在声乐教学中的参与程度如何,在一定意义上决定了一堂声乐课的成功与否。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因此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和勤于动脑就成为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如何能做到让这些教学上的参与成为现实,传统的教学很难做到,而慕课的出现无疑是“雪中送炭”,由于慕课是网络资源的应用,其不仅能够利用网络视频进行在线学习,也可以通过论坛等在线模式开展交流、答疑、互动等活动,让学生之间通过交流产生思想上的碰撞,使其进行独立地、自主地学习和探究,给学习带来灵感,给教学带来新的春天。

三、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得到了体现

慕课的产生与发展是依托于互联网的,在时间与空间上打破了传统课程所带来的限制,使得学习者们不再有地域与时间的阻碍,足不出户也可以享受到国内外著名院校的优秀课程。当然,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也使得慕课课程虽日益增加,但质量不减,为慕课学习者们不断带来最优质的学习资源提供了可靠的保障。网络课程教学并不是只要想到就可以付诸实施的,是有条件的。具有完备的音乐设备,是首要也是最基本的要求。进入慕课教学环境,需要学校的网络信息平台足够畅通,学生和老师一般都需要拥有电脑,只有具备这样的条件才能保证师生们在网上进行有效交流。另外,老师和学生也要懂得计算机的简单操作技术,以及对一些软件的应用。因此,接受这方面的系统训练是必要的。教师自己在学习他人的教学方法时,可以通过观摩他人的慕课加强彼此的交流,吸收他人在教学中的优点,发现自己在授课时的不足,从而进行有效的调整。目前,进行慕课教学比较成功的国内名师有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戴玉强老师主讲的《戴你唱歌》,扬州大学的男高音歌唱家张美林老师主讲的《美声之林》,还有著名男高音歌唱家阎维文的《阎歌好听》等网络视频。他们的慕课成功实施都受到了国内外专业人士和声乐爱好者的高度评价,也实实在在的为许多声乐爱好者以及院校的师生们答了疑解了惑,可见声乐慕课这一特殊的教学形式符合当下信息化时代潮流,受到了声乐界的普遍关注。

四、慕课的启发与借鉴

目前,髙师声乐教学中,常见的授课模式是“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小组课形式,这种传统的授课模式已经沿袭了多年,其优势是老师可以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学生的个性容易得到充分的彰显。老师除了传授演唱技巧以外,还可以在情感表达上对学生进行直观地示范与交流,弊端在于学生容易依赖于老师的这种教学模式而忽视了自主探索的主动性。因此,如何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如何借助于网络慕课这一新型的教学模式,探索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教学之路,已成为目前高师声乐教学必须要面对的课题。真正的慕课模式是教师的讲授、学生的学习、师生以及生生之间的讨论、作业等统统都是通过互联网在线实现的。传统的声乐教学模式,学生获取的专业演唱技巧大多为自己的在校专业老师,很难得到国内外名师的指导,即使是接触了也是个例或者是专家邀请式的讲座辅导,很难实现与名家名师长时间的接触与交流。慕课的出现,无疑是“雪中送炭”,无论何时何地,只需要利用网络,学生就能够在线观看国内外著名歌唱家的演唱与教学,既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也促进了自身演唱水平的提升。同时,在慕课的学习中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有关声乐论坛,开阔他们的视野,也是很好的学习方式。随着教育现代化的日益推进,慕课的这一教学模式会逐渐走入高校的课堂,但受教学条件的限制,目前真正能够把慕课普及到课堂上的还很难做到。不过,受慕课的启发,运用慕课理念,借鉴慕课形式进行教学,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手机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信息工具,不仅是通信设备,也是我们了解社会的高科技产物。事实证明,现在的学生不用对手机进行使用培训,几乎都是无师自通,使用手机的水平一般都高于老师,老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项“特异功能”,把学生平时在手机里玩变成要在手机里学,引导他们通过手机进行专业学习。手机里的微信和QQ已经成为大众的“亲密伙伴”,生活中缺一不可,尤其是微信,因其操作方便受到了年轻人的喜爱,而且微信功能强大,集合了多种APP于一体。老师可以利用微信的这些强大功能,潜移默化,让他们关注声乐学习等多种功能的APP,关注那些专家们的网络视频授课,其中的一些专家教学观点和教学心得定会让你终身受益,平时在课堂上面临的诸多困惑在这里都能得到迎刃而解。另外,微信还有语音和视频等聊天功能,老师也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功能让同学们在同一时间段进行学习和交流。现如今,网络上也有许多录制课程或者电视教程,有许多可供免费观看的声乐名家的视频资料,比比皆是,这类教学视频大多是教师在固定的场所或教学过程中录制后出版或者上传的网络,虽然说缺少了教师与学习者间的交流和互动,也不能称作为真正意义上的慕课,但是作为名师授课内容也是难得的资料,也要引导学生多多学习。如何利用慕课的辐射效应服务于教学,是高校教师教学改革需要面对的实践与思考。受慕课教学条件的限制,在教学中也可以尝试一些简单的信息化手段,充分利用学生手里的手机这一有效辅助工具,通过建立的微信群达成课上课下的检查和沟通,比如让每个学生录制自己的演唱视频,将小视频发到微信群里,老师通过观看视频,评判其优劣,教师同样可以利用小视频与学生进行教学沟通和反馈,同时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和点评,形成有效的互动,既检查了作业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当然,慕课不是万能的,同样也存在着许多局限性,声乐这一特殊课程其自身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它的教学模式应该是面授,也就是说教师应该面对面的对学生进行教学,只有这样才能够听到学生的演唱并进行演唱方面的指导。对声乐教师来说,慕课只能讲授共性问题,相对于个性化的问题却不能有效的沟通和解决;另外,慕课在师生间的互动以及因材施教方面,由于受个性及声音条件的限制,在教学上也存在着一些局限性。

五、结语

声乐课网络教学范文2

关键词:高师音乐 声乐教育改革 教学观念 教学模式

一、背景

近些年,我国高等学校施行扩大招生,高等师范音乐教育的学生迅速增加,对我国现有的声乐教学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另一方面,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也有所变化,更加注重人才的实用性。这些情况使得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今天的环境,音乐教育改革势在必行。而作为音乐教育重要的一部分,声乐教育改革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声乐教学改革的主要研究者是声乐教育工作者和音乐理论研究者,他们从不同的角度,结合时代特征和音乐发展的规律,对声乐教学改革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取得了不少建设性的成果。

二、当前高师声乐教改研究现状

对于声乐教育改革,理论界和教育工作者结合实际情况都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具体来看,研究者都本着理论结合实际的精神,对于声乐教育的环境以及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国对于声乐教育改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观念的转变

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声乐教学的定位问题,教育工作者认为,在新世纪,我们必须明确高师音乐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合格的、优秀的音乐师资人才,而不是专业的音乐表演人员。多年来,高师都是沿用专业音乐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以艺术表演为主要目标的教学模式,这并不适合师范类的声乐教学。

高等师范音乐教育,要区别于音乐表演专业,以师范类为主,这是准确定位的要求。因为大部分普通高校音乐专业所培养的音乐生都是师范生,他们将来绝大部分是要从事各类学校的音乐教学工作,是未来的音乐教师。因此,他们的声乐学习不仅是要学会怎么唱,更主要的是要学会怎么去教别人唱。从这种意义上来看,师范生与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生有着本质的区别。

对于这个问题,研究者的普遍观点是,我们应该以师范教育为主,正确定位学生的知识基础,多进行师范基本功的培养,如讲课能力、示范能力、教育教学法等,同时兼顾表演教育,因为表演并不是演员的专利,它同时也应该是音乐教师的基本功之一。音乐是一门表演艺术,离开了表演,它便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兼顾基本功培养,通过系统的声音训练来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歌唱姿势和科学的呼吸、发声方法以及歌唱技能技巧,这一过程最好的教学方法,就是教师进行示范性表演。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如果既能上好课,又能在舞台上为大家演唱,那么,教师的形象在学生心目中将会更加高大起来,而且音乐艺术表现的审美功效也会大大增加。

2.教学模式的转变

新的世纪,随着高等学校扩招,学生的数量有了很大的增长,传统的“一对一”授课模式显然已经不适应当前的教育形势。大多数研究者指出了这一点,并提出了要改革传统的声乐教学授课形式,建立适应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模式的观点。声乐教学中“一对一”的授课方式是指教师与学生进行单独的授课形式。这种授课方式个性化较强,强调你教我学,我说你背,这种被动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之间缺乏互相观摩和交流的机会,学生仅仅知道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而对将来教学中所遇到的形形的问题却感到无所适从,不知如何下手。随着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扩大招生,声乐教学仍沿用传统的“一对一”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要求与发展。

基于以上原因,有的研究者提出,在高师声乐课中,可以采取以个别课为主,理论课、小组课、集体课并存的教学模式。课型的分类是指教学大纲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划分,其课时可以在声乐总体课时中灵活分配。理论课内容一般来讲包括基础理论与声乐教学法这两方面的内容,可以通过集体授课方式进行教学。集体课是解决声乐基础理论或技能技巧课学习中的共性问题,同时,还可以在集体课中进行声乐观摩,如观看声乐教学录像、名人名曲欣赏、名家声乐讲座等。这样集体课省去了原有“一对一”授课时教师对声乐理论的不断重复,同时也为小组课与个别课创造了有效的空间。

笔者认为,改革原有的教学模式关键在于沟通,因此,我们要实行互动式教学。所谓的互动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教师的导向作用,引起学生的兴趣,让他们自主思考和实践,然后教师再对结果进行点评。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了,学习也有了主动性和针对性,且能发挥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长处,教学效果自然也提高了。

3.教学导向的转变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对高等专业人才实践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高等职业院校也受到国家的重视,成为了国家“十一五”计划的建设重点,而现有的普通高校的体制中,声乐教学的实践普遍不被重视,专门开设实践课程的高等院校不多,基本上以讲座形式或在学生毕业实习一两个月前笼统地进行讲授学习,使得学生的实践经验缺乏,难以适应社会和实践单位的要求。

笔者认为,高师学校应以职业教育为导向,紧紧围绕“师范”做文章,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声乐基础。具体做法是改革教育体制,增加实践课程在教学总量中的比重。首先,改变过去单一的教学手段,引入电子化教学、观摩教学等方式,以丰富学生的知识面,知识面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基础,又是综合素质的表现。其次,把组织多种形式的班级集体音乐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社会演出活动、进行艺术实践等作为实习课程,并指派专门的老师进行指导。这样可以突破过去校园封闭式管理手段,给学生创造走向社会的学习机会,以丰富学生从事音乐第二课堂的经验。再次,增加专业实习时间。定期安排学生在中小学教学实习,并给出实习要求,安排老师进行指导,在老师的指导下编写实习报告等。在校期间,学生教学实习的时间不能低于一个学期。

4.教学手段的转变

在新世纪,随着互联网的推广和电脑的普及,人类的信息来源产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对于声乐教学也带来了冲击,其中主要体现在教学媒体的变化上。因此,教学媒体的变革对教学改革的影响也成为了我们研究的重点之一。

传统的教学,只能用语言和直观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授课,而现在我们可以使用电脑、幻灯片、多媒体视听等多种教学工具。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及教学对象进行一些教学媒体的设计,在现代声乐教学中是很有必要的。如有的研究者提出,我们可以设计录音媒体教学,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声乐学习情况,或掌握某种演唱技能,在课堂上还没来得及消化的东西,学生可根据录音在课后进行揣摩、思考、再消化,也可设计录像媒体教学,让学生相互评价各自的声乐学习情况,利用集体课的形式,组织学生观看一些名家大师的教学录像带,教师再进行评述比较,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声乐教学技能和演唱技能。

笔者认为,电脑多媒体教案的设计与制作是我们必须重视的。因为通过多媒体教案,能够实现从听觉、视觉两个角度对学生进行教育。另外,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可以更多地运用网络资源和信息资源来丰富我们的课堂,如网上教学资源的收集、网络教学等。这样,不仅可以使我们的声乐教学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而且还能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未来展望

声乐教育的改革是高等音乐教育改革的重要部分,这是关系到我们教育质量和学生发展前途的大事,在理论结合实际思路的指导下,我们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并对改革起到了很好的帮助。然而在新世纪,声乐教育改革仍然面临着挑战。

1.在新的世纪,随着高等学校扩招和高职院校的增多,使得学生人数有了很大的提高。学生人数的增加以及现代大学生思想观念的转变将给现有的声乐教学模式带来很大的冲击。

2.高师学校的教学设施不足,教育体制不完善,尤其是广大职业教育类的高师专业,由于学校本身的教学条件有限,加上艺术类专业在学校不受重视,因此在教学设备上往往存在很大的不足。

3.部分教师的素质没有达到新时代教育的要求,他们仍然停留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成为了阻碍声乐教学改革的重要因素。

4.我们的教学环境又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国际政治形势正在逐步影响到我们的生活,这要求我们的声乐教育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快,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这要求我们的声乐教育要与社会更紧密地联系,新形势的变化给研究工作提出了新的问题,需要我们用新的观念去接受它,解决它。

结语

总之,声乐教学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这需要我们的教育工作者改变教学观念,使用新的教学方法。同时,努力学习并提高自身素质,立足于社会需求和时代精神,在深入研究新形势的基础上,进行教育和教学的改革探索,为声乐教育的发展创造出更美好的春天。

参考文献 :

[1]孙磊.高师声乐课程体系改革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06,(06).

[2]李敏.有关声乐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几个问题[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6,(03).

[3]张利珍.谈高师声乐教改的核心问题[J].艺术教育,2006,(07).

声乐课网络教学范文3

一、高师音乐教育的现状

目前高师院校音乐教育的基本模式,也曾进行了多次的课程改革,对音乐教育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改革的力度、广度、深度还不够,跟不上时代快速发展的步伐,音乐教育的总体框架也并未改变。其中最突出问题表现为“音乐教育课程体系的不合理”,从而导致了如下的音乐教育现象:

1、课程之间缺乏横向联系、渗透和整合,在课程的设置上具有明显的排它性,从而造成学生知识面过窄、社会适应能力较弱的局面。究其原因,就是师范院校沿袭了音乐专科院校的办学模式,未能体现出师范院校音乐教育师范性、专业性、基础性的基本特点。

2、重技能,轻理论,重专业小课,轻专业大课,重音乐专业学术水平,轻教育学科理论和教育实践以及综合人文素质的养成,使得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局限,师范性是师范音乐教育专业与专业音乐院校培养目标的主要区别。专业音乐院校是以培养音乐表演、创作、理论专门人才为目的,而师范院校则是培养音乐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以培养中小学音乐师资为目的,所以不应要求学生某一专业技能的高、深、精,而应要求其专业知识技能的全面发展,更重要的是要使他们具备教授音乐理论、知识和技能的素养。

3、在教学方式和方法上,普遍存在着口传心授、机械训练、灌输式的“师徒相传”的传统教学色彩,同时,教材内容陈旧、不规范、不配套,教师选用教材的随意性较大,甚至有时是照搬音乐专业院校的。

要提高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办学质量,适应社会对新型人才的培养要求,高师就必须有科学而合理的办学定位、明确培养目标;打破现有的课程结构,建立起新的、具有师范特点的课程体系;积极引导学生参加音乐实践,摸索出一套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等等,这样方能适应迅猛发展的高师音乐教育。

二、高师音乐课程改革的措施

1、转变教育观念,突出师范教育的培养特点

多年来,高师都是沿用专业音乐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以艺术表演为主要目标的教学模式,这并不适合师范类的声乐教学。我们必须明确高师音乐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中小学音乐教师,是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合格的音乐师资人才,而不是专业的音乐表演人员。所以,在音乐课程的改革中,应更多地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培养成为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认知和创造的社会的主体。因此他们的声乐学习不仅是要学会怎么唱,更主要的是要学会怎么去教别人怎么唱。从这种意义上来看,师范生与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生有着本质的区别。我们应该以师范教育为主,正确定位学生的知识基础,多进行师范基本功的培养,如讲课能力、示范能力、教育教学法等,同时兼顾表演教育,因为表演并不是演员的专利,他同时也应该是音乐教师的基本功之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兼顾基本功培养,通过系统的声乐训练来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歌唱姿势和科学的呼吸、发声方法以及歌唱技能技巧。

2、转变教学模式,体现音乐多元化特征

传统的“一对一”授课模式个性化较强,强调你教我学,我说你背,已经不适应当前的教育形式,声乐教学中教师与学生进行的“一对一”授课形式,使学生之间缺乏互相观摩和交流的机会,学生仅仅知道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而对将来教育中所遇到的形形的问题却感到无所适从,不知如何下手。这种授课方式导致了学生学习的被动,随着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办学规模的扩大,声乐教学仍沿用传统的“一对一”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要求与发展。针对此现象,在高师声乐课中,可以采取以个别课为主、理论课、小组课、集体课并存的教学模式。基础理论与声乐教学法这两方面的理论课内容,可以通过集体授课方式进行教学。集体课教学解决声乐基础理论或技能技巧课学习中的共性问题,同时,还可以集体课中进行声乐观摩,如观看声乐教学录像,名人名曲欣赏、名家声乐讲座等。这样的集体课就改变了原有“一对一”的授课形式,同时也为小组课与个别课创造了有效的空间。而改革原有的教学模式关键又在于沟通,因此,我们要实施互动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教师的导向作用,引起学生的兴趣让他们自主思考和实践,然后教师再对结果进行点评。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了,学习有了主动性和针对性,且能发挥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长处,教学效果自然也提高了。与此同时,音乐教育中还应充分地体现音乐多元化,这其中的关键就是要大力强化中国音乐的课程内容,摒弃多年的重西轻中的错误观念。

3、转变教学导向,加强艺术实践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对高等专业人才实践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音乐教学是一种艺术实践的教学,音乐艺术的学习就是一种实践的过程,而现有的普通高师院校的体制中,声乐教学的实践普遍不被重视,使得学生的实践经验缺乏,难以适应社会实践单位的要求。所以,高师音乐教育应尤其重视实践性,以艺术实践作为主要的教学形式和内容,高师应紧紧围绕“师范”做文章,增加实践课程在教学总量中的比重。改变过去单一的教学手段,引入电子化教学、观摩教学等方式,以丰富学生的知识面,知识面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基础,又是综合素质的表现。其次,把组织多种形式的班级集体音乐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社会演出活动,进行艺术实践等作为实习课程,并指派专门的老师进行指导。这样可以突破过去校园封闭式管理手段,给学生创造走向社会的学习机会,以丰富学生从事音乐第二课堂的经验。再次,增加专业实习时间。定期安排学生在中小学教学实习,并给出实习要求,安排老师进行指导,在老师的指导下编写实习报告等。

4、转变教学手段,重视与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统一

在新世纪,互联网的推广和电脑的普及使人类的信息来源产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对于声乐教学也带来了教学媒体上的变化。我们传统的教学,是用语言和直观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授课,而现在我们可以使用电脑、幻灯片、多媒体视听等多种教学工具。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及教学对象进行一些教学媒体的设计,在现代声乐教学中是很有必要的。如有的研究者提出,我们可以设计录音媒体教学,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声乐学习状况,或掌握某种演唱技能,在课堂上还没来得及消化的东西,学生可根据录音在课后进行揣摩、思考、消化,也可设计录像媒体教学,让学生相互评价各自的声乐学习情况,利用集体课的形式,组织学生观看一些名家大师的教学录象带,教师再进行评述比较,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声乐教学技能和演唱技能。另外,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可以更多地运用网络资源和信息资源来丰富我们的课堂,如网上教学资源的收集、网络教学等。这样,不仅可以使我们的声乐教学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而且还能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声乐课网络教学范文4

【关键词】应用型,技能型,声乐教学,改革

目前我国的高职院校整体办学时间较短,许多专业的定位以及培养目标还不十分准确,大多数高职院校还在继续参照或者沿用本科音乐院校的教学大纲,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符合职业教育重点突出“应用型、技能型”特点的现象。声乐教学的共性、高职声乐教学的特殊性、高职声乐教学对象的差异性,决定了高职院校声乐教学实施因材施教的重要性。

1.固定、陈旧的教学模式

在现在的声乐教学当中,始终如一的使用“一对一”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从古至今一直延续到今天。当然,受声乐课程自身的要求与限制,这种模式能够延续到今天还一直被采纳使用,一定是有它得以生存下来的原因,那就是声乐教学的个体差异和声乐学习的结果需要耳朵去判断。这就不可避免的限制了声乐的教学方式。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音乐本身的发展,这种单一的、固定的教学模式限制了声乐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和提高。

由于是“一对一”的单独授课方式,学生所接受的知识就是由原有教师从他的老师那里获取的知识,知识的单一与变化就相对显得非常的单薄。形成一种作坊式的师徒关系。而且受到一种人际关系与社会关系的制约,学生不敢随意拜师,老师不敢随意授徒,严重的影响和制约了声乐教学的发展和进步,而老师也成为一种多功能的声乐教学机器,还要实现因人制宜,要求教师必须掌握多方位的教学方法,这本身就是一对矛盾,不可避免的就产生一种套路教学法,就是老师把他从他的老师那里学到的方法模具一样的套用在自己的学生身上,这与现行的对教师多方面知识掌握与教学的多变性与可变性的要求形成了强烈的矛盾。

2.突破传统教学形式,使“集体课”、“小组课”与“个别课”有机地结合起来

长期以来的声乐教学多以“练声――唱歌――布置新歌”三个环节进行,声乐教师好像都不大习惯上“集体课”或“小组课”,也不大习惯去其他场合上课,认为只有在自己的小琴房里上“一对一”的“个别课”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本科艺术院校的声乐教学过去多采用“个别课”形式。近些年,由于扩招使学生数量猛增,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本科艺术院校逐渐增加了“集体课”和“小组课”,既降低了教学成本又解决了师资不足的问题。这种授课方式高职艺术院校应该借鉴,但必须根据自身情况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职业院校的授课对象与本科艺术院校有别,学制较短只有三年,就业渠道也有所不同,因而在采用“集体课”和“小组课”形式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到以上因素,既不要全部改为“集体课”和“小组课”,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也不要固守传统模式只进行“一对一”的声乐教学。

从声乐教学的客观规律而言,可以把二至四人共同上一节课定为“小组课”,四人以上共同教学定为“集体课”,“一对一”授课形式为“个别课”。超过四个人还按照“个别课”的授课方式来进行效果不会好,少于四个人却按照“集体课”形式来进行,从教学成本角度而言属于浪费。只有结合实际,从高职声乐教学的具体内容出发对授课形式进行合理改革,才能使声乐教学科学发展,良性循环。

涉及到声乐教学中具有普遍规律的理论基础知识,如“歌唱发声器官的生理基础”、“人声分类与声部划分”、“歌唱心理要素”、“歌唱语言”、“歌唱的不同唱法分类介绍”、“歌剧及艺术歌曲名作欣赏”等内容,就适合于“集体课”教学,也可以使用多媒体设备直观教学。

无论“集体课”、“小组课”还是“个别课”,都能体现高职教育的特点,如果运用得当既可以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又可以大大减轻声乐教师的教学负荷,赢得时间从事教科研活动。

3.以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为中心,科学安排艺术实践教学活动

高职教育的最大特点就是突出学生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达到毕业即能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真正符合“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要求。高职声乐学生也不例外,通过三年在校声乐教学和艺术实践能力的培养,毕业时既要快速适应工作岗位的需求,又要具备在社会各类文艺活动中登台演唱的能力,真正达到社会就业市场对高职毕业生的多方面需求。那么仅靠课堂上教师的精彩讲解、学生的被动练习,显然达不到以上要求,只有以学生为主体,科学地安排艺术实践教学活动,才能有效实施教学目标,具体方案如下。

3.1 实行教学实践“一体化”。

高职声乐课除了在琴房里进行教学外,还应该把部分教学内容直接移至舞台或讲台,将理论课与艺术实践教学合二为一,实施“一体化”教学,使二者相互补充、密切配合,最后实现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中除了教师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外,可尽量多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歌唱的创造性,让学生针对教学目标,充分利用实践场地发挥自身的想象能力。在实践过程中即使出现错误也没关系,只有不断地出错,才能使指导教师有机会现场“纠错”,最后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3.2 增加艺术实践活动的量。

高职院校的学制只有三年,对声乐专业的学生而言课堂理论教学固然重要,但不能因此减少艺术实践的比例,相反要摒弃“坐而论道”,逐渐加大艺术实践的量才更能切合实际。近年来许多高职院校对此已有共识,正积极修正教学大纲,增加艺术实践的课时比例,“依据人才市场需求和职业、岗位要求,每个专业明确若干个核心技能,整体教学过程围绕核心技能展开,强化为核心技能服务。”改善或拓宽用于艺术实践的场地,积极与校外实践基地洽谈、磋商,从学生毕业时的就业渠道、签约率以及用人单位的评价而言,证明增加艺术实践的比例已卓显成效。

3.3 实施声乐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信息技术已不再是单纯的技术学科,也不是其他某种学科的专利,而是一种能给学习方式带来根本变革的新兴的声乐教学工具型学科,利用网络资源教学和计算机软件教学,更能够实现教学的共享、教学空间的开放,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拓展学习渠道、提高教学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

教学是为了实践服务的,我们的教学最终的结果都是要到实践中去检验与应用,我们主张变革,是因为现行的教学现状已经严重的阻碍了声乐教学的发展,因此,声乐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提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声乐教学课程改革的路上,我们还可以借鉴其它一些院校好的方法。除了课程做一些必要的变化与调整之外,也可以在声乐教学当中引用竞争机制,这些都是声乐教学中可采用的手段,惟有变革,才通,才更有生机。

参考文献

声乐课网络教学范文5

1.生源差距大由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人数也很多,生源基础良莠不齐,音乐素质和嗓音条件都比不了声乐专业学生,那么从教学实际情况出发就不能采取一对一这种单一的上课模式,所以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必须以集体课教学为主。但是以往的声乐集体课难以照顾到学生在声乐学习中的个别差异,久而久之,除了少数悟性较好的学生学有所成外,大部分学生还不能建立正确的发声方法,学生之间的差异问题得不到解决,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影响了教师的教学效果。那么在声乐集体课教学中如何更科学有效的处理共性与个性的二者之间的关系,就是需要我们深入反思和研究的问题。

2.不注重教学实践能力培养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今后的就业方向是幼儿教育工作,当前大多数学校的教学内容脱离幼教实际,教学效果不佳。由于中职音乐教师长期缺乏与幼儿园的直接交流,对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关注不多,致使多年以来,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基本与高校音乐专业的声乐教学相类似,教学内容严重脱离幼教实际。再者,学生由于接触的幼儿歌曲较少,对于幼儿歌曲的发声概念十分懵懂,到了幼儿园,在校所学的声乐技巧基本用不上,她们甚至错误地认为幼儿歌曲演唱就是用白声、真声去范唱。又如,对体现学前教育专业特点的幼儿歌曲弹唱课程,学生只在键盘组的伴奏课中学习,由键盘教师授课,导致多数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较差,更不用说有什么音乐表现能力了。学前教育专业是培养幼儿教师的教师教育专业,作为一种职业定向的专业教育,应该具有自己的专业特点,其声乐教育应与音乐专业相区别,让学生早接触、多实践具有本专业特点的课程。

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改革探索

1.加强多媒体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把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合理恰当的运用到声乐教学中,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极大的丰富了课堂内容。

(1)教学把学生上课的情况和舞台表演录音或录象复制给学生,以自身为参照,对声音概念更加清晰,可使课堂教学有延续性,学生可按自己在课堂上良好的声音状态去练习。

(2)利用录像学生能够及时发现问题纠正缺点,有效提高学生的演唱及舞台表演能力。充分发挥网络功能,播放教学音像资料。强化音乐教学的视听效果,刺激学生的生理感观,激发学生的各种积极心理因素,使学生更快了解乐曲风格和演唱风格更好地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演唱自信心,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2.扩大招生宣传力度,提高生源质量。提高生源学前教育专业几经专业层次提升,办学思路虽然得到拓展,但生源质量一直在下降,这直接影响了学前教育专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同时,受学前教育专业特点的制约,学前教育专业还特别需要招收具有良好艺术基础的生源。为此,中师学前教育专业应主动、广泛地开展专业招生宣传,吸引有一定音乐基础的生源转向学前教育中来,并设置技能测试,优中选优,提高生源的文化素质与艺术基础。

声乐课网络教学范文6

[关键词]翻转课堂模式;高职;声乐教学;应用策略

目前,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多种融合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不断涌现,其中翻转课堂模式就是比较重要的一种,其积极效果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认可,我国的众多院校也积极地将翻转课堂模式应用到实际的教学中,极大的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下面本文就将翻转课堂模式应用到高职声乐教学中,探讨有效的应用方法,希望可以发挥一定的现实作用。

一、翻转课堂模式相关问题综述

(一)翻转课堂模式的涵义

翻转课堂模式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模式,对世界教育的改革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种教育模式的出发点和立足点都是学生。应用这种教学模式,需要学校构建网络教学平台,教师根据教学的内容制作教学的视频课件,学生可以利用视频课件随时随地的学习专业的知识,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局限性,并且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将学生和家长相隔离的状态,有效的将学生、家长和教师结合在一起,实现双方的交流和互动,学生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和教师进行交流,向教师提出自己的疑问,家长可以监督学生的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心态。总之,翻转课堂模式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正确的将其应用到高职声乐教学当中是十分必要的。

(二)翻转课堂模式应用的积极意义

翻转课堂模式有效的应用在教学活动当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主要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翻转课堂模式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学生可以根据教师制作的视频课件随时随地的进行知识的学习,并且可以反复的练习,将自己不理解或者是比较困难的地方摸透和吃透,从而提高学习的有效性,保证学生学习的质量。2.更好的突出了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在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模式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教师讲,学生听的状态,将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还给的学生,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自主的学习课本知识,并通过反复的学习和讨论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的效果。同时,这还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精神。3.翻转课堂模式增强了师生之间以及生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和质量,而且还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以及生生关系,从而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氛围。4.在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另外,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还会利用网络技术查阅一些资料,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有可能会激发学生学习的灵感,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二、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

和一般的高等院校相比,高职院校的学生具有独特的学习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高职院校主要的任务就是为社会培养专业性的人才,因此高职学生的学习的职业定向性非常明确,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主要是根据工作岗位的职业要求来学习的,而学校也是围绕岗位要求来培养学生的。2.由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没有接受过高中教育,并且文化课学习的程度和一般的高校学生存在一定的差别,因此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上表现较差,如果采用一般的教育模式难以取得预期的教学目标,这就要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也需要改变落后的学习方法。3.高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存在较强的情绪化学习现象,即学生对于自己感兴趣的知识会认真学习,但是对自己不感兴趣的知识就难以耐心的进行学习,从而导致学习的效率和质量难以保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采用有效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知识的趣味性和生动性,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提高学习的有效性。翻转课堂模式的有效应用就可以很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翻转课堂模式在高职声乐教学中应用的策略

(一)教师应该主动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加强课程开发的力度,为教学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

翻转课堂模式的有效应用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网络信息素质,而且还需要教师更好的对专业知识进行全面的把握。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需要不断的给自己进行充电,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以及信息素质,同时还需要不断地学习翻转课堂模式的相关问题,提高对翻转课堂模式的认识,从而在教学中更好的应用翻转课堂模式,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另外,学校和教师一定要共同努力加强对课程开发的力度。丰富的教学资源是有效应用翻转课堂模式进行教学的重要基础和前提,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首先,课程开始之前,教师需要针对教材的主要内容制作学习的课件,并在此基础上对知识进行延伸,同时还需要根据学生的要求设置一些微课堂、相关的练习题等,从而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声乐教学的基础知识,并在掌握基础知识的条件下不断丰富学习的范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对刘欢演唱的《少年壮志不言愁》进行重新改编,将原来的通俗唱法变为男高音的唱法,让学生来体会不同唱法对歌曲意义诠释的效果。其次,为了提高翻转课堂模式应用的效果,需要教师利用网络技术构建专业的学习平台,让学生可以在学习平台上和教师进行沟通和交流,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最后,为了进一步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之间可以建立微信群以及QQ群,让学生可以进行互动式的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质量。另外,由于在声乐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模式对教学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学校适当增加对教学设施的投入,提高教学的信息化水平,为更好的应用翻转课堂模式进行教学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重视课前学习

无论对于什么样的课程来说,做好课前学习都是十分必要的,当然声乐学习也不例外,做好课前学习,有利于学生提高课堂学习的效果,并且对于学生的课后消化都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声乐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基础以及学习的实际情况,同时结合教学的目标制定出适合学生的学习目标,并将学习的目标明确的传达给学生,同时需要给学生布置具体的学习任务,如课前学习的内容、习题等。其次,为了减轻学生课前学习的负担,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供一些相关的声乐视频,并鼓励学生通过学校建立的交流平台向教师进行提问,教师需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总结处理,然后在课堂教学中一起进行解决,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而且还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三)注意适当进行合理的课堂活动,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模式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弊端还有一个重要的表现,即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树立了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在课前学习活动准备充分的前提下,根据教学的内容开展合适的课堂活动。首先,在开展课堂活动时,需要确定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包括学生在课前声乐学习中以及作业习题中遇到的问题、教学的难点以及各届学生都普遍存在的问题、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以及拓展性问题等等,教师需要对这些常见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归纳,然后凝练成课堂活动的问题。其次,在设置问题时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的程度进行设置,问题既不能太简单,也不能太难,既能提起学生探究的兴趣,又可以让学生在经过探究之后解答出来,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再次,鼓励学生进行协作学习,将学生按照4-6人分成几个小组,相互交流自己学习的心得,对于一些学生独立无法解决的问题,小组成员可以共同讨论解决,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并且这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同时,对于通过师生共同努力得到的问题答案需要及时的反馈给学生,并和学生进行交流。最后,教师还需要对翻转课堂模式应用的效果进行评价,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应用过程的评价以及应用结果的评价,这样可以及时的发现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从而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以提高翻转课堂模式在高职声乐教学中应用的效果。翻转课堂模式并不是固定的,教师在实际的应用当中需要结合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善,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措施,充分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声乐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形成一套适合高职声乐教学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