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儿童趣味音乐教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儿童趣味音乐教学范文1
【摘 要】法国文学家雨果曾提出:开启人类智慧需要三把钥匙,即数学、文学和音乐。由此可见,音乐对于学生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传统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过于单调,缺乏儿童喜欢的元素。因此,在本文中,将结合小学生特点,深入分析如何以趣引路,将趣味元素引进课堂,以最大化彰显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精彩,发挥音乐的作用。
关键词 小学音乐;精彩课堂;趣味教学
音乐趣味教学法是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音乐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展开趣味教学,有助于最大化调动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有助于师生关系的融洽和谐发展;有助于活化课堂教学等。那么,音乐教师应如何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课堂教学实际,构建有效、精彩的小学音乐课堂呢?
一、情境渲染,引发学生童趣
无论采用什么方式进行教学,调动学生的兴趣才是最重要的。因此,音乐教师必须摒弃传统单调的教唱、灌输乐理知识的模式,而是从导入环节入手,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多年的实践中,笔者发现,小学生本来年龄较小,对于一些新鲜的事物充满好奇。因此,音乐教师要结合这个特点和教材内容,以情境渲染,引发童趣,激发学习内驱力。例如,在学习小学三年级音乐《小朋友的家》这一课时,教师以情境作为渲染,将学生的童趣引发出来。首先,利用多媒体的音频功能播放《米老鼠进行曲》,并随着音乐律动进教师。师提问:同学们,你们每个人都有家,米老鼠也一样。大家快来猜一猜米老鼠的家在哪呢?看多迪斯尼动画的学生很快高呼“迪斯尼乐园”。“真聪明”。此时,音乐教师利用PPT呈现一组有关迪斯尼乐园的图片,带领学生进入童话世界,激发学生的童趣。学生被迪斯尼乐园的图片吸引住了,各个睁大眼睛观看图片。师趁机引导:同学们,迪斯尼乐园中有那么多的卡通人物,如果没有歌声陪伴,它们也会很孤独哦。大家想不想学习一首歌曲,然后为这些卡通人物歌唱呢?学生齐欢呼“想”。这样一来,学生能以愉快的心情进入课堂学习。因此,音乐教师可以遵循孩子特点,利用一定的手段,引发童趣,以让学生更好的学习。
二、丰富形式,打造趣味课堂
趣味教学的形式可以是多样化的。如果仅以单一的模式形式进行课堂教学,学生也会产生厌倦心理。小学生需要源源不断的新事物的刺激,才能维持住其对某一学科的关注。因此,音乐教师要丰富趣味教学形式,以打造趣味横生的课堂。
(一)故事教学,营造和谐氛围
动听的故事往往能瞬间吸引学生。对于小学生而言,有时单纯的故事内容不足以吸引其参与课堂。因此,音乐教师还要结合故事内容,融入情感,声情并茂的讲述故事,吸引学生,并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例如,在学习小学三年级音乐《游击队歌》这一课时,教师以故事教学,为学生营造了和谐的学习氛围。首先,音乐教师声情并茂地给学生讲述抗日游击队的故事,并以屏幕做背景,呈现游击队的经典图片。在教师的讲述下,学生被一个个游击队勇敢抗日的故事所感动,情绪被调动起来了;其次,播放歌曲《游击队歌》(第一遍播放),让学生体会歌曲中抒发的感情。等歌曲播放完毕后,出示问题:歌曲中游击队员的形象,生活与战斗条件,精神状态都是怎么样的呢?然后,再次播放歌曲,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判断歌曲的节奏、曲调和风格。从以上案例中可知,利用故事很容易调动学生的情感,也容易过渡到新歌的学习。
(二)活用教具,构建精彩课堂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具的使用也是较为重要的。那么,如何才能活用教具,以构建精彩的音乐课堂呢?可以让学生自己制作教具,如图片,然后再灵活使用,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例如,在学习小学四年级音乐《我爱我的家乡》这一课时,在学生学完这一歌曲后,教师布置了一个动手任务:请同学们用手中的画笔画出你的家乡。这样一来,音乐教师有效将音乐与绘画联系起来,让教学变得趣味盎然。等学生绘画完毕后,音乐教师点名让学生上台展示作品,然后再让下面的学生用歌曲表达作品(即看到这幅作品,你想用哪一首歌曲表达)。这样的形式让课堂教学变得格外精彩,学生学得开心,课堂是真正的“热闹”。在这个案例中,音乐教师让学生自己动手画画,然后再以作品作为教具,让课堂教学变得更活泼、精彩。
三、融入角色,巩固课堂教学
让学生融入角色,在角色中将歌曲演绎出来也是趣味教学的一种形式。这样的形式有助于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巩固课堂教学的效果。例如,在学习小学三年级音乐《游击队歌》这一课时,等学生学习完后,让学生融入角色,演唱歌曲。具体要求是:学生一边唱《游击队歌》,一边加上动作,体会歌曲表达的感情,并将歌曲中的情绪、声音、力度最大化表现出来。又如,在学习苏少版小学四年级音乐《彼得与狼》这一交响童话时,教师也运用了角色扮演这一趣味活动,巩固学生的认知。学生同音乐,自主选择角色,如彼得、狼、小鸭、小鸟等,随着音乐的旋律,将童话演绎出来。
儿童趣味音乐教学范文2
关键词:幼教;音乐;启蒙;兴趣
音乐是一门艺术,是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音乐可以愉悦幼儿的心情,丰富幼儿的生活,美化幼儿的心灵。它是以教育为目的,以幼儿为对象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教育。音乐教育早期开发是幼儿情感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它影响着幼儿成长,而且幼儿时期是最容易接受的时段。通过各种音乐活动能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提高他们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可使他们掌握简单的音乐技巧,并能发展他们的音乐创造能力。幼儿在音乐的感染下能陶冶性情,对美好的事物有良好的感情,对生活无限热爱。幼儿只有学会认识音乐,学会体验音乐的美、追寻音乐的美,才能进入音乐的天地。
在内容多样的音乐活动中,在唱一唱、跳一跳、玩一玩的过程中,让幼儿去亲身体验音乐并去亲身的感知音乐聆听音乐,才能获得相应的音乐感觉和音乐知识,使他们能够有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的本钱和本领,能唱、会跳、能欣赏、会创造,才能在音乐艺术活动中感受音乐,聆听音乐和表现音乐,接受美的熏陶,萌发幼儿从音乐中所感受到的美、想象中所要表现的美,迁移到生活中去,从而对其他事物的认识和了解和对事情的分析能力,这样一来就不是单纯的能跳,能唱了。那么,在音乐活动中我是如何去完成这一重要使命的呢?我认为,让幼儿置身在游戏中接受美育是重要的。我国早期教育家冯德全说过:“任何学习内容都可以游戏化,因为儿童本身就处在心理发展的游戏世界”。游戏完全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和童心本性,幼儿虽然喜欢音乐,但对音乐的兴趣却是不持久和易转移的,因此,笔者就以让幼儿在每次音乐活动中能保持长久和浓厚的兴趣为抓手来进行我的音乐活动。
首先,我非常重视音乐活动的选材。如选那些旋律简单、形象鲜明、有模拟叫声的歌曲,或有游戏性质的歌曲。进行音乐活动时不能违背幼儿音乐教育的规律和特点,教师应要细心正确的研究选用教材,挖掘有用的材料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儿童的音乐能力才能得到更好的培养和发展。在幼儿有一定得音乐能力后再结合和教材的技能和生活经验,引导幼儿感受音乐的情绪、教育内涵。我们要有意识有目的的去制定教学计划,制定合理的安排和计划,不但孩子能一步一步的接受新知识,而且教育也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比如小班教学中可以教授“小兔乖乖”、“数鸭子”等歌词形象、口语化强的歌曲。
其次,精心设计每一次活动过程是音乐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只有教材的处理和教学的设计充满趣味性的,这样,才能吸引孩子学习。如在上歌曲《朋友越多越快乐》第二课时中,我按照这首曲子的强弱进行处理,但如果老师很简单地说第一句唱得轻一些,第二句唱得稍微响一些等在孩子们的脑海中不会留下很深的音乐中的强弱概念的,也许他们会把老师的要求颠倒或搞错,因此,在教学中,我就根据歌词内容向幼儿解释这样的一种意境:天空中白云飘过是静静的,哦!静静的!你们说要用什么样的方法去唱呀?树上小鸟在叫,哇!多么悦耳呀!你们说要用什么样的方法去唱呀?而草地上的花儿点头,小草弯腰有没有声音呀?你们说要用什么样的方法去唱呀?而小朋友们在草地上唱歌跳舞肯定声音很棒!很响亮,那我们唱得响一些,我们肯定是很快乐的。我把这样的一个意境带进孩子们的脑海,孩子们兴趣很高,且自然而然地按照我处理的要求唱,我的教学目的也在游戏中完成了。
又如在新授歌曲《学好样》时,在歌曲间奏的地方加进动物的叫声,可以边唱边叫,很有童趣,幼儿觉得十分有趣。教学设计也包括整个音乐活动的设计,而设计好整节音乐活动的环节与环节的自然过渡也非常重要,做到各环节情节化,承上启下,过渡自然,使幼儿从一个意境走到另一个意境。如有这样一节音乐课,我先对孩子们说:“让我们大家做游戏”即是节奏训练,到练的时候我则说:“小朋友游戏做得很开心,小动物们也来了”,而在授课前我则说:“小朋友们、小动物们都很开心,现在老师给你们听一首叫《欢乐颂》的歌曲,听听它们怎么欢乐的”!孩子们在这样设计编排的音乐活动中兴趣很高,使他们觉得在做游戏一样。另外,音乐游戏作为音乐课殊的环节其提高幼儿对音乐的兴趣是有很大作用的。因此对每节活动结束前的音乐游戏活动设计我也非常重视,一般音乐游戏设计是围绕教学活动的内容,如在学习《小雪花》这首歌曲后,我即设计了一个《我们爱玩雪》的音乐游戏,幼儿唱了雪花的歌,又做了玩雪的动作,音乐结束做雪人的造型。如此游戏,不但提高了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又在游戏中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表现力、从而达到美育的目的。
儿童趣味音乐教学范文3
关键词:儿童;舞蹈;社团
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关爱每一个儿童幸福成长,为每一个儿童幸福成长提供适应性教育成为当下素质教育的一大追求,而儿童舞蹈社团活动的开展迎合了儿童发展的需要,深受儿童的喜爱。
一、基本功从易到难,营造充满童趣的课堂
在舞蹈教学的初期阶段,培养和保持学生对舞蹈的兴趣最为重要。学习舞蹈的过程对于并未接受过舞蹈基本训练的儿童来讲,是较为艰苦和困难的。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应适当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运用生动的语言营造富有童趣的课堂。基本功训练的名称采用一些有意思的话语来命名,可以把“杆上立脚尖”改名为“我长高了”,名字很形象,学生也乐于接受;“开胯练习”改名为“打电话”,让学生们抬起脚,将脚当成电话放在耳朵旁边,然后和好朋友打电话;“两头翘”改名为“包饺子”,这种趣味性语言,贴近孩子们的生活,引领学生逐步体验舞蹈的乐趣。
在每节舞蹈课中,教师应始终充满激情,和孩子们在一起唱歌、跳舞,把舞蹈课的气氛渲染的异常活跃。如在“小猫”这个舞蹈律动游戏中,通过模仿小猫走路的可爱相,表现出小猫调皮、机灵的性格。用形象化的手段和对舞蹈的兴趣带动全体学生积极地投入到表演中,舞蹈效果也就发挥得很好。
二、感受音乐、分析音乐、激发参与欲望
舞蹈与音乐是密不可分的。没有音乐的配合,视觉形象与听觉形象就不能融合为一体,难以取得动人的效果。启发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可以帮助学生通过内外情感节奏的结合,提高舞蹈的艺术感染力。所以,在教学中会让学生多听音乐,和学生一起分析音乐的节奏特点、风格类型,从而激发学生对音乐的情感,然后让学生根据音乐与动作的配合,组合拟定一个主题及命名,这样学生就很容易将自己的情感带到动作中,使舞蹈变得更有表现力。例如,在舞蹈《蜗牛与黄鹂鸟》之前,先利用一节课带孩子们熟悉这首歌曲,并感受乐曲的节奏和乐曲活泼欢快的曲风,这样便于学生们进行自主创编。
三、建造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造就人。现代教育思想告诉我们:师生关系和谐健康,学生才会乐于接受教育,才有可能被培养成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可以说,建构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是教育成功的关键。
在教学中,可以广泛开展“我当小老师”的活动。跟着音乐唱一唱、跳一跳,谁创编的动作好,谁就到前面来当小老师,尊重每一位学生,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自己就是课堂的小主人。在学动作的过程中,如有学生做的不对,宜让他们自己发现与别人的差距,“看看你的动作哪里和别人不一样?”启发他自己改正动作,也可以让他们做“选择题”:“接下来,老师做两组动作(一组是标准的舞姿,一组是同学们缺乏表现力的动作),你们看看,喜欢哪组动作,并说说理由。”经过启发,他们就能清晰、直观地感受到什么才是优美的舞姿!在教学过程中,他们听不见教师责怪的声音,更多的是对他们的赞赏,这就是师生互动。
四、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合作精神,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行为习惯。
在舞蹈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生相互影响、相互学习。如在《蜗牛与黄鹂鸟》小组合作中,个别能力强的学生主意很多,创编的动作很优美,成为小组中的“领军人物”并发挥作用,学生们也都纷纷来模仿。同时教师注重巡视关注人员分配的问题,是否所有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创编动作是否丰富到位,教师应及时指导,教会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课堂的效率。创编过后选出一位学生做小主持人来主持比赛,学生们更开心了,他们积极配合主持人,分别进行比赛,每组跳完后教师以评委的身份进行点评并说出自己的改动意见。现场让学生跳一跳,让她们直观感受合理编排。同时,注重学生间相互评价和自身评价,让她们畅所欲言,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最后由学生民主选举,选出获胜的小组。
儿童趣味音乐教学范文4
关键词:儿童唱歌;兴趣;培养
音乐教育的核心是审美,而强化审美体验的重要手段是运用音乐教育中音乐本体(节奏、旋律、速度、力度、音色、和声、调式、配器等)去教育感染儿童,这才是最积极有效的方法。因为无论是歌曲还是乐曲都远远超越了歌词和曲名所能表达的情感,所以人们常说用语言难以表达的情感可以用音乐来表现。音乐能直接地影响人们,特别是影响儿童的情感,这对帮助孩子认识周围世界有着特殊的作用。通过各种音乐活动能培养儿童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提高他们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可使他们掌握简单的音乐技巧,并能发展他们的音乐创造能力。儿童在音乐的感染下能陶冶性情,对美好的事物有良好的感情,对生活无限热爱。儿童只有学会认识音乐,学会体验音乐的美、追寻音乐的美,才能进入音乐的天地。而唱歌兴趣的培养,则是重中之重.
一、正确选择歌曲内容
(一)歌曲材料的选择
在我们平时接触的歌曲材料中有许多好歌,但并不一定完全适合儿童歌唱,有些歌曲歌词太陈旧偏离儿童生活经验,儿童很难理解。有的歌曲节奏过于复杂,不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有的歌曲音域过宽,影响儿童的发声,所以歌曲的选择直接影响歌唱的质量。我们有必要选择那些内容健康、旋律简单、形象鲜明、或有游戏性质的歌曲,或从歌词到音乐、从题材到形式、从结构到风格都贴近儿童生活,体现儿童情趣的教材。如:“小兔子乖乖”、“数鸭子”等歌词形象、口语化强,可让儿童边唱边表演,边唱边游戏,从而激发儿童对音乐的兴趣,这样使孩子们喜欢,学起来有积极性。再加上教材的恰当处理和教学的充满趣味性的设计,就能吸引孩子学习。儿童的思维很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所以要把音乐教学与儿童日常生活结合起来,这样既能让儿童欣赏,又能提示儿童。如:在来园时播放轻松愉快的乐曲,激起儿童愉快的情感;儿童锻炼时选择一些活泼有力,带有进行曲形式的乐曲,让儿童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午餐时听一些舒缓、优美的音乐,有利于儿童心情愉快,增进食欲。午睡时播放恬静、柔和的摇篮曲,儿童听着音乐很快就入睡了,培养了儿童良好的午睡习惯;耳濡目染,让儿童在快乐的环境中积累经验,在愉悦的体验中获得发展。
(二)根据儿童各年龄班的特点选择适合的音乐材料
1、低段
创设合适的游戏情境,组织儿童开展音乐游戏活动,培养儿童参与音乐游戏的兴趣。旋律、节奏、歌词含有较多重复成分的歌曲,可以减轻儿童记忆、反应的负担,培养儿童对歌唱的兴趣。
首先,可以选择贴近儿童身边生活的歌曲作为教学内容,儿童能轻易体验到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并学会歌曲。例如:《秋天》、《树叶飘》、《蓬蓬头》、《亲亲我》、《小茶壶》、《不倒翁》、《玩具进行曲》、《三条鱼》、《蚂蚁搬豆》等等。
其次,一年中,人们要过许多节日,在日常教学中可以选择一些与常见节日,相应的、适合低段儿童演唱的歌曲,开展歌唱活动,培养儿童的歌唱兴趣。例如低段歌曲《不再麻烦好妈妈》活动开始环节教师与儿童亲切谈话,鼓励儿童说说自己会做哪些事情,激发儿童说的愿望。并将学习歌词提前到此环节,让儿童在师幼谈话中熟悉歌词“自己穿衣服、自己穿鞋袜、自己叠被子、自己梳头发”等等。这样既萌发儿童爱妈妈的情感,又激发儿童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的愿望,更能帮助儿童提前熟悉了歌词。歌曲中有多个小节是切分音节奏型,低段儿童就需要通过多次欣赏教师有节奏地反复念、唱这几个小节的歌词后,学习跟着教师学唱有切分音节奏型的乐句,熟练后,再请儿童集体随乐演唱歌曲。这样多数儿童能将有切分音的乐句唱得比较好。
2、中段
中段儿童经过低段的培养,已经打下了基础,所以在活动中会更容易理解。中段要注重儿童能力的培养,如节奏、歌词等。让儿童学习用领唱齐唱的方法演唱歌曲,按原歌词的内容和格式创编新歌词,并体验与同伴合作歌唱的乐趣。在音乐创造能力培养方面的要求是“乐于参与即兴创造活动。”儿童在创作过程中的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是评价创作教学是否获得成效的主要依据。活动目标是在学习歌曲的基础上,结合歌曲内容,充分发挥想像力,编创的歌词,并结合歌词进行即兴动作表演。教师需改变以往的图谱,换成了生动的背景图,以及相应小动物的图片和节奏卡,让儿童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在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地方,各种动物在这里悠然自得地生活,同时将歌唱、体态律动、创编歌词等儿童喜爱的活动融入教学当中。
3、高段
高段儿童已对音乐有了很深的了解,高段的主要任务是积累一定的音乐语汇,鼓励儿童大胆尝试运用语言、动作、打击乐伴奏,感受乐曲的结构、性质及乐曲所蕴藏的内涵;发展儿童感受音乐的能力,激发儿童在尝试活动中提高对音乐欣赏的兴趣;培养儿童热爱、尊重妈妈的情感。在活动过程中,首先要创设情景,激发儿童学习兴趣,鼓励儿童大胆尝试用语言描述,结合动作表演来分析,表达乐曲的结构性质、情感内容。尝试用动作,巩固对乐曲的乐段、乐句的认识,尝试用乐器演奏。
二、精心设计活动过程
只有教师让教学设计与教材的处理充满趣味性,才能够吸引儿童,使儿童对教学的内容感兴趣。新授歌曲时,在歌曲间奏的地方加进适当的声音,儿童觉得十分有趣。教学设计也包括整个音乐活动的设计,而设计好整节音乐活动的环节与环节的自然过渡也非常重要,做到各环节情节化,承上启下,过渡自然,使儿童从一个意境走到另一个意境。这样做既提高了儿童对音乐活动的兴趣,又在游戏中充分发挥儿童的想象力、表现力、从而达到美育的目的。在组织教学中,教师的语气、表情和动作都会不自觉地影响儿童的情绪。如果教师的语气是儿童化、趣味性的;教师的表情是丰富的、多采的;教师的动作是有童趣的、夸张的。那么,儿童的兴趣会很高涨,儿童会积极参与。另外,注重个体差异进行个别教育也是在音乐活动中最需要做的。
三、儿童自主探究
儿童唱歌兴趣的培养不能只靠简单的教师教儿童学来完成,儿童的自主探究、也是非常重要的。要注重培养儿童的表演力、理解力、创造力。喜欢音乐的孩子们特别喜欢表演,为此,我们要经常为儿童提供表演的机会,让孩子在不同的音乐中,在广阔的音乐舞台上展示自己。在音乐活动中,应注意启迪儿童的形象思维来创造性地表达歌曲的音乐形象。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能让儿童在身心愉悦的状态下,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去活动,这不仅能让儿童快速的记住学习内容,而且还为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了方便。因此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一定要把培养儿童兴趣放在重要的位置。
参考文献:
[1]黄莉莉《儿童音乐兴趣的培养》
[2]林菁《儿童音乐兴趣的培养》
儿童趣味音乐教学范文5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往往喜欢哪个老师,就喜欢他教的那门课。“因为有了你,我才爱学习。”这是每一位教师追求的师生关系的最高境界。“不爱学生莫为师”,教师必须树立以学生为主的观念,切实做到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关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用真情去温暖学生的心田:学生有了心事教师能了解,学生有了困难教师能帮助,学生有了喜悦教师能分享,学生有了进步教师能鼓励。教师对学生时时施以爱心,时时给予关心,这样当学生感到老师的真心关爱,使学生的情感满足时,学生就会以十倍的热情去爱戴和尊敬自己的老师,就会以十倍的信心和快乐投入学习。
二、营造民主、和谐的交流氛围,创造快乐的学习心情
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针对传统智力理论存在的缺陷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其主要观点是:所有学生都是聪明伶俐的,只是他们是以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的确是这样,每一位学生都是发展的人、独特的人、具有独立意义的人,他们有个人的选择、独特的观点和兴趣爱好,作为老师,没有理由不尊重每一位学生。在教学中,教师要带着微笑走下讲台把自己融入学生之中,以听者、组织者和好伙伴的身份指导音乐活动,以平等的心态和商量的口吻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尊重和理解学生的行为,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见解,充分尊重学生“狂”“歧”“异”的表现,不用“标准答案”束缚学生,不用“对错”“好坏”评判学生,始终保护、鼓励和欣赏学生,让学生敢说、敢唱、敢想、敢演、敢做,把课堂推向师生愉快合作的平台。“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在音乐学习中教师与学生要“教学相长”,使学生处于一种心理放松、精力集中的状态,思维就会完全放开。
三、创设优美的课堂环境
音乐教学环境的审美特点,其特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视觉环境的优美,二是听觉环境的优美。教师要把音乐教室布置得幽雅、艺术化,充满童趣和美感并富有音乐特点。设计各种与音乐有关的生动的卡通画、可爱的小动物及跳动的音符、拟人化的音乐记号贴在墙上,在钢琴上摆放精美的艺术画或一束美的野花,并根据授课内容制作相应的教学道具放置在教室。让学生一进音乐教室就仿佛置身于美丽的童话世界,精神为之一振,欣喜之情油然而生,以喜悦的心情面对音乐课。
四、以活动为载体进行趣味教学
音乐是“动”的艺术,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亲自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得重要条件。”小学阶段儿童天性活泼、热情,贪玩好动,想象力丰富,好奇心和模仿力强,善于用形体动作对音乐作出反应。“动”就是他们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的最直接、最喜爱的方式。
教学时要给学生创造“动”的机会,通过唱、听、写、奏、演等多种途径,调动学生手、眼、脑、口、耳、脚等多种器官参与,让音乐学习与游戏、律动、舞蹈、戏剧表演、绘画、乐器演奏等音乐活动有机结合,使教学活动形象化、游戏化、趣味化,让学生在“动”中学、“玩”中学。
五、组织兴趣小组,拓展自然空间
兴趣是积极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并予肯定的情绪相联系的心理倾向。组织音乐学习兴趣小组以学习为动力,可以大力发展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与爱好,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接触音乐、学习音乐的机会,可以充分发掘学生音乐潜能,以便更好的张扬学生的个性。因此,在课外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组织合唱队、舞蹈队、竖笛队和鼓号队,定时学习、排练,并积极参加班级、学校、家庭和社区的演出,在“有趣”的前提下不知不觉向“乐趣”发展,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童心和童趣,让学生在喜悦的收获中品尝和展示快乐,给学生开发出一片健康快乐的音乐天地。
六、开展综合性多元评价方式
儿童趣味音乐教学范文6
[关键词]童心语文;儿童诗欣赏;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13-0009-02
在各版本语文教材中,儿童诗都占有一定的篇数。苏教版一二年级语文教材,儿童诗占了总篇目的42%。然而,放眼小学语文课堂,儿童诗的教学大多停留在平面的朗读背诵上,缺少对“诗美”的感知与探究。诗是美的载体――排列形式之美、音韵节奏之美、情趣意境之美、想象新颖独特之美、抒情至真至纯之美,这些都深深地吸引着儿童。读诗、写诗的过程就是一个发现美、享受美、创造美的言语生成和心灵成长的过程。
一、赏读,童诗音乐美的自然感知
“诗是最有音乐性的艺术。”(郭小川语)音乐美是诗美的一个重要因素。童诗的音乐美通常体现为押韵和节奏的变化、韵脚的变化、句式的错落。教学时,应考虑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规律,让他们在品读中感知、理解童诗的音乐美。
(一)赏读童诗,在音韵美中感受童诗之韵
让孩子们感悟诗的韵律美,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便是诵读,在诵读中感受诗句的魅力。
在童诗欣赏实践课中,我们创设多种情境,为孩子诵读儿童诗提供机会,使孩子爱读、乐读,不知不觉中感悟儿童诗的音乐美。
如,在一个下雨天,我和孩子们一起赏读著名诗人圣野的《欢迎小雨点》。
来一点,不要太多。
来一点,不要太少。
来一点,泥土裂开了嘴巴等。
来一点,小菌们撑着小伞等。
来一点,小荷叶站出水面来等。
小水塘笑了,一点一个笑窝。
小野菊笑了,一点敬一个礼。
儿童诗教学中的读与赏是相辅相成的。在品读欣赏时,孩子们自由选择喜欢的句子读一读,说说喜欢的理由,这样既尊重了孩子学习的自主性、体验的个性化,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阅读兴趣。孩子们通过边读边想、边读边演,感受“泥土裂开了嘴巴”“小菌们撑着小伞”“小荷叶站出水面来”欢迎小雨点的场面。诗歌以“o”“eng”为韵,节奏鲜明,音韵和谐。
(二)赏读童诗,在节律美中感受童诗之形
节律是某些物体运动的节奏和规律。美学专家朱光潜先生说:“情感的最直接的表现是声音节奏,而文学意义反在其次。文学意义所不能表现的情调常可以用声音节奏表现出来。”儿童诗除了声音的节奏美之外,每句的字数和排列的形式也给欣赏者带来美感。
任溶溶在一首诗中,把“困难”喻为一种怪物。当困难在人的面前忽大忽小时,出现了这样有趣的排列:
困难,
困难,
困难,
困难……
在品读中学生感受到词语重复的复沓之美,同时在感受到困难越来越小,越来越退缩。这样,在笑声中,学生感受到“困难”这个怪物原本并不可怕,是可以战胜的。这时的诗,是形象化的节律的排列诗,更是诗的形象化。
多角度、多元素p读诗歌,品味诗歌的语言、形式和结构,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境,欣赏诗的韵味,体味诗人的情感,这时儿童诗在孩子们的心中就有了生命的灵性。
二、揣摩,童诗内容美的欣然品味
童诗映童心,儿童诗内容反映儿童的情感,充满孩子独有的快乐,洋溢着真诚的童趣,既能使儿童从诗中获得愉悦和享受,也能常把成人带回那童心萌动的情景,重温儿时的梦。因此,我们要善于抓住童诗内容进行品读,和学生一起感知童诗的内容美。
(一)品味童诗,感受内容的童趣之美
儿童的天性首先体现在 “趣”字上。有童趣,才会有兴趣,才有可能兴味盎然沉浸在期待中。“把儿童诗还给儿童”,感受童趣,体悟情趣,学生就会兴味盎然与童诗牵手、亲近,发现“风景这边独好”。如,品读赵宗宪的《蟋蟀》:
蟋蟀和我捉迷藏
蟋蟀躲在墙角里
我找来找去找不到
一赌气
我就不再找了
蟋蟀看见我变了脸
就连连叫着
我告诉你我在这里
还不行吗?
通过品读,孩子们感受到诗中描写小朋友捉蟋蟀的情景, “躲在墙角”“连连叫着”既准确描绘了蟋蟀的生活习性,又写出了小朋友的天真稚趣。朗读中,孩子们配上动作,带上表情,模拟场景,趣味盎然。在品读后,我们进行了两个月的动物专题的童诗推荐和赏析。在童诗中,孩子们和动物有了美丽而深刻的约会。
(二)品味童诗,感受内容的形象之美
“在诗篇中,在诗句中,占首要地位的必须是形象。”(高尔基语)诗歌用语言把人、事和情景等具体、生动、立体、鲜活地表现出来。诗人借用诗的语言刻画栩栩如生的形象,借此表情达意,把读者带入诗歌所创设的艺术境界中。如,童诗《嬉水》――
水真调皮,用脚踢它,竟跑到我们嘴里来了。
水真调皮,用石头吓唬它,竟跑到我们的衣服上来了。
水真调皮,低着头问它,它又欢笑着跑开了。
这是在写调皮的水吗?在品读后,学生分明能感受到写的是孩子的调皮、天真可爱。孩子用脚“踢水”,水溅到嘴里来了;孩子用石头击水,水飞到衣服上来了; “低着头问”,水“欢笑着跑开了”。诗歌塑造了天真的孩子,描绘了童年生活的多姿多彩。
诗人圣野说:“没有翅膀就没有鸟;没有想象就没有诗。”文字背后蕴含的形象和深情,需要创设一个情境场,让孩子们浸泡在童诗中,通过丰富的想象,将静止的文字还原成生动可感的声音和活泼具体的形象,进而感受作品内容传达的情感。
三、体悟,童诗心灵美的悄然滋养
有人说:“读诗的孩子聪明,聪明的孩子读诗。”读诗,能将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让孩子们浸润在优美灵动的诗歌作品中。诗的意境和情感会孕育诗意的种子,“初心”萌发,为儿童的诗意人生奠基。
(一)体悟童诗,纯正文学趣味的培养
朱光潜说:“诗是培养趣味的最好媒介,能欣赏诗的人,不但对于其他种类文学可有真确的了解,而且也绝不会觉得人生是干枯的。” 如同花朵上闪烁的露珠,童诗优美语言、精巧的构思、悠远的意境和丰富的情感,使每一个孩子在阅读的过程中积累了语言,提升了素养,净化了心灵。正如诗人圣野在《播种诗歌的人》中所写:
把小雪花,当作一张贺年片的,是你。
把红枫叶,当作一张小小书签的,是你。
躲在墙根根,用小手做小狗狗的,是你。
是你,愿意做一根小小的火柴,让人们来划亮你……
诗中“雪花”“枫叶”营造出美的意境,而“火柴”唤醒了《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文学意象,让童诗和其他文学作品产生关联,引起思索。欣赏童诗,让儿童在童诗中洞悉诗意的人生。一旦孩子们的童心被唤醒,他们便会发现自己是天生的诗人。
(二)体悟童诗,精神皈依的自我救赎
优秀的童诗能引领儿童走向真善美。童诗为童年留下一份记忆与美好,是儿童生活的诗意写照。赏析童诗不仅是想象力和思维力的培养,而且是心灵敏感力和人生思索力的培养,是儿童精神滋养的需要。如,付天琳的《三八线》――
三八线――把一张课桌劈成两半的三八线,我在这边,男孩子在那边
他常常指着三八线对我说,这是国界,我是一国的兵,你是另一国的兵
有一天,我也指着三八线对他说,这是银河,我是织女星,你是牛郎星,我不知道这有什么,反正他不吭声了,第二天,三八线被笨拙地填平了
……
赏读此诗,孩子们边读边笑。是啊,画“三八线”是男女同学之间平常的小事,却凝聚着学生时代的情谊和儿时的温暖记忆。诗歌借童年回忆,把少男少女成L中不可避免的情感差异刻画得活灵活现,也使得儿童更多地思考同桌的关系、同学的友情。这是童诗对儿童成长的精神烛照,是一种自我救赎般的成长。
这样的童诗还有很多, 它“像一条宁静的小溪,滋润着小读者的心灵”。(金波)它是孩子们生命成长的写照。诗意的滋养,心会变得柔软,变得敏于感受幸福与苦难,更有正义感,更富同情心――这就是丰富的心灵世界。诗歌就是引领人生走向美好世界的艺术。
儿童诗的欣赏课程是到金色的童年里,努力捡回已经失落的诗篇,因为每个人的童年都是一部伟大的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