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启发式教学的好处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启发式教学的好处范文1
关键词:初中数学;启发式;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36-0057-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36.036
一、启发式教学的作用
一般来说,启发式教学能够使学生的智力发展得到提高,进而培养为创新性的人才。在初中阶段,数学担任着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的使命。也正是因为这个特点,数学成为很多学生的难题,相对比较难学。如果能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采用启发式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辨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空间,实现思维能力的飞跃。启发式教学,能够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将教材涉及的内容转化为学生能接受的知识,从而转化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目前启发式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提问的片面性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受传统教学的影响,一些教师在驾驭课堂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能力不足的问题。他们的教学目的很明确,就是希望学生能够考高分,这样的思想是不会重视启发式教学的,也很难采用这种教学。同时,教师在对问题的启发方面也存在一定的缺陷,有些教师认为只要是能够提出问题,就能对学生产生启发的作用。可以说,不管是他们提问的质量怎样,在每节课上,教师的提问都成了必修课,但是实际上并没有产生作用,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充分地利用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使这种提问能够恰到好处,并能对学生的思维产生一定的效果和影响。
(二)对启发式教学的本质认识不足
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很多教师都在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并将这些知识完全传授给学生,然而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接受知识的效果并不明显,学生的思维也不会得到发展,甚至还可能会产生消极的作用。因此,教师认为的启发式教学,通常会在课堂上不断提问学生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这样的认识是片面的,也是不科学的,这样对启发式教学的本质认识不够。也有一些教师在课堂上提问时,不管质量的好坏,都会进行提问,但是实际上并不能起到积极的作用,甚至还会限制启发式教学的实际效果。
(三)只关注结果,忽略过程的重要性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课堂上对学生的启发教育往往存在只重视结果,不关注过程的现象。这样的情况,主要是教师在为学生设置问题前,就一定具备了一个相对完善的答案,因此能够诱导学生不断学习和思考。这样的教学实际上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启发式教学,这不仅不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思考能力,还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这样只注重结果的启发是很没有意义的。
三、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使用启发式教学的策略
(一)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启发式教学的重要特点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潜力,将知识隐藏在一定的背景下,让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获取新的知识。在初中数学中,启发式教学通常要创设一定的情境,使学生能在这种背景下主动地认识数学问题。因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任务是能真正地学到知识,爱学,学会。教师可以利用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丰富课堂的教学形式和内容,让学生在这种气氛下,不断进行探索。可以说,教师在教材的帮助下,能够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一定的环境,并能让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下学会学习,从而得到更好的发展。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对学生保持耐心,不能急躁,要不断给学生以鼓舞,从学生的个性发展出发,让学生能在积极快乐的环境中学习和成长。另外,教师还要能通过启发式教学,展现课堂的趣味和与众不同,使学生的兴趣得到激发,促进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学生的能力。这种启发式教学,不仅为学生提供了适当的环境,还让学生在快乐的环境中,更加主动地学习,提高了课堂效率,促进了教学质量。
(二)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启发学生积极思考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就应该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能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学会学习,并引导学生得到提高。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他们的求知欲望一定会得到提高,这样教师既不能死板地要求学生追求知识,而是应该把课堂的时间留给学生,能给学生独立的思考空间。如果学生的学习状态能够始终保持在积极思考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学一定能给学生的学习带来良好的效果,并形成一种力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高。可以说,采用启发式教学,并能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教师对学生起到引导和帮助的作用,就能得到不断的发展和探索,并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引导学生不断思考和学习。
(三)注重学生的层次性,有针对地开展教学
针对初中生的年龄特征,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认知结构都存在很大的不同,这就使得学生的层次存在很大的差距。可以说,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启发式教学应该从学生的个性特点出发,让学生能够接受知识,并能针对知识点的简单和复杂来不断探究问题,使学生能在问题的启发下,进一步地思考和学习。而教师在对问题的设计中,通常要从问题的难易程度出发,并进行考虑和区分,使学生能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如果教师提出的问题相对来说比较复杂,程度差的学生可能很难回答的话,就可以将问题留给比较优秀的学生。总之,教师在设计问题的过程中,应该能把握问题的简单和具体,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使学生的学习得到提高,从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启发式教学的好处范文2
论文关键词:电子信息工程;教学心得;教学改革;启发式教学
电子信息工程是一门应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进行电子信息控制和信息处理的学科,主要研究信息的获取与处理,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呢?本文特从启发式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谈一谈自己的教学心得。
一、启发式教学的概念
启发式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式,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的一种教学指导思想。其实质在于正确处理教与学的相互关系,它反映了教学的客观规律。
启发式教学是符合学生认识规律的,也是素质教育积极提倡的,它要求摆正师生在教学中的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如果学生不做认真的思考、下一番分析比较、综合概括的功夫,是不可能自觉地掌握知识的。所以,教师必须运用各种方法启发引导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觉性,促使他们自主地掌握和运用知识。
二、课堂教学中如何开展启发式教学
实行启发式教学,首要的问题是教师充分理解实施启发式教学必要性的认识和对启发式教学内涵,从而加强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一)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学生的求知欲望是从问题开始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应该善于围绕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件设计一些问题,引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从而引导学生认真思考这些问题,促使他们通过查阅资料、动手实践等方式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以电子信息工程课为例,电子信息工程已经涵盖了社会的诸多方面,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如在讲信号处理时,可以提一些“电话交换局里怎么处理各种电话信号”、“手机是怎样传递我们的声音甚至图像的”、“周围的网络怎样传递数据”等这样的问题,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他们主动探索问题答案的动力。
(二)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独立思考是发展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在课堂教学中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呢?在教学中,应当常常借用一些错题或错误结论来启发学生独立思考, 并使其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比如,在讲电路知识时,有意地设置一些矛盾,促使学生去独立思考,主动探究这些矛盾的后果,加深对正确知识的记忆。经常用这种办法训练学生,不仅可以巩固和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灵活地运用公式、定理和法则,还能极大地调动他们独立思考的积极性,同时对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也是有好处的。
(三)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电子信息工程课对工程实践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实验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多指导学生自己连接传感器的电路,用计算机设置小的通信系统,让同学们在实验中理解手机信号、有线电视是如何传输的等,引导学生积极钻研思考,培养学生善于开动脑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于每一个具体实验,教师应当逐步改变过去那种只讲实验的原理、步骤、注意事项等注入式的讲授,而转变到思路教学上去,实施启发式教学。即在实验前,要讲清楚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要达到什么目的,希望得到什么结果;为什么设计这样的线路,为什么要按这样的步骤来进行实验,为什么要注意一些问题等,这实质就是讲授实验的设计思想,教师在每个实验前都这样讲授,对学生是一种很好的启发。
(四)发扬民主式教学
民主式教学是教会学生自主学习,通过老师的教的逐渐减少和学生的学的逐渐增加,完成从“扶”到“放”的教学全过程,最后达到“用不着教”。民主式教学所遵循的第一原则就是摒弃讲授式,即使是新授课,教师也不直接讲授新知识,而是尊重学生自己的思维和发现。对于讲授式教学应该由老师讲的新内容,全部由老师引导着学生自己从教材中发现出来,从生活中发现出来,从原有的知识——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中生长出来,从教材中归纳出来,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民主式课堂教学中信息的交流是多向的立体的。师生、生生、生师,每个人都是信息的发出者。师生的关系是平等的,师生平等地交流信息。在教师指导下,民主式教学在自学的基础上又进行互学,引导学生讨论,鼓励学生争论,促使学生思考,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形成生动活泼的主动学习的氛围,培养民主平等实事求是的态度和自主创新的能力。民主式教学注重的是学生思维的开发、能力的培养和习惯的养成。
三、启发式教学心得
启发式教学的好处范文3
[关键词]计算机教育 启发式教学法 教学思考
启发式既是一种教学指导思想,又是一个教学原则。启发性原则是进行任何教学都应贯彻的,启发式教学是运用任何教学方法都应坚持的。启发式教学是相对于注入式教学提出的,由于注入式无视学生在学习上主观能动性,而启发式能启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活动,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而在教学中大力提倡启式教学,反对注入式教学。
计算机教学特别是计算机基础教学,在大学里各个系科都有开展,是一门公共课。从这点来讲,计算机教学已经成为现代社会每个人必须接受的教育,这就造成计算机教学对象的多样性,不仅仅理工科的学生要学,文科的学生要学,艺术类学生也要学。同时计算机也在不断的更新换代,新技术日新月异,而且速度越来越快,这种状况造成计算机教育的内容不断更新。
而正是因为计算机教学对象的多样,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决定了我们的教学目的不是让学生掌握某项应用技能,而是掌握计算机学科的行为思想。
一、认真备课,钻研教材,是启发式教学的前提
备课是每个教师的最基本行为,一堂课上得成功与否与教师的备课有很大的关系。这一点是我们每个教师都认同的。但是如何备课许多教师在认识上却存在分歧,现在的许多计算机教材都配套电子教案、多媒体光盘,这一点是很好的,减轻了教师查找素材的负担,但是在某种程度上这种方式造成教师的懒惰,有些教师直接拿这些资料去给学生上课。造成了教材与教师的脱节。
大学计算机教育绝不只是让学生懂计算机,更重要是通过学习,培养他们的各种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通”教材,教材、教材配套材料是运用启发式教学的依据。运用启发式教学要求教师必须紧紧扣住深入理解分析教材,才能在课堂上根据情况的变化,因势利导,启发得当。即使课堂情况发生意外变化,也能通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分析教材,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如果教师对教材钻研不深,掌握不熟,对学生的情况了解不够,不但不能做到教学偏题,而且会形成课堂无法驾御的尴尬局面。总之,运用启发式教学,对教师备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例如,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在CPU工作原理那一章讲到了指令,在计算机软件那一章讲到了机器语言,仔细研读教材就会明白机器语言其实就是CPU的指令,在讲授的时候就能够把已学和未学的知识连贯起来。像这些细节问题只有对教材仔细分析了才能明白,作为一名教师需要对整个教材体系结构有一个把握,让自己提高一个层次,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掌握得更加透彻。
二、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是启发式教学的基础
启发式教学,关键在于师生互动,使教师思考转变为学生思考,锻炼学生的理解判断能力。我国现行的教学方式,从小学到大学,很少训练学生主动提问的能力。一些全面发展、能力突出的学生也许很能适应这种方式,但一些内向、不善言辞的学生也许不敢主动质疑、主动阐述自己的见解。
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首先要树立平等、尊重的姿态,放下老师的架子,走到学生中和学生一起学习一起探讨,让学生明白,计算机学科中的某些规范标准,并不是绝对的,老师也不是神仙,也不一定式正确。经历了以考试为中心的中小学教育,要让学生敢于质疑,敢于评判是非,这需要一个过程。有的学生只用很少的时间就能完成这种转变,而有些学生则需要两三年以至更长的时间,但教师要坚持不懈地灌输这一观念。课堂上要多加鼓励,甚至可以使用利益驱使,例如可以根据学生提的问题或回答问题的难易度,适当的增加平时分。另外在课外也要鼓励学生参看相关的书籍,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学术研究的浓厚兴趣。
例如,在讲TCP/IP模型的五层结构的时候,有一个学生问为什么分为五层?这个问题教材没有解释,我也没有深入的探讨过,我明确地讲我也不清楚,我给出的可能性观点是下层的协议为上层提供服务。我鼓励他去查找相关的资料。经过一番的资料搜索,他终于给出答案否定了我的观点:分为五层结构并没有实际意义,因为TCP/IP只是一个协议的集合,即使在同一层中的协议也可以为同层协议提供服务,比如Internet层中,IP协议就为ICMP协议提供服务。这位同学最终认为划分为五层只是为了方便学习。我没有否定他的答案,因为这是他的观点。我的目的已经达到了:他能够独立去判断问题,追求答案了。
三、课堂设计,方法得当,是启发式教学的关键
在课堂要施行启发式教学,就必须对课堂设计进行充分的准备,这在备课的同时一并完成的。有些老师认为启发式教学就是在课堂中多提问,多让学生练习。这种看法是片面的、表象的,或者说没有看到启发式教学的实质。例如,有些老师上课提出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在老师心中早已有一个答案,而学生却没有,老师千方百计地想让学生把正确答案提出来。例如,在计算机教学中,老师问:拷贝文件有几种方法?学生一个数一个数地猜,猜到三个的时候老师开心了。这样提问题没有任何意义,因为学生没有思考,没有一个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真正的启发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适时的启迪诱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帮助他们学会主动的思考和准确的表达,使之能够轻松、活泼的获得发展。
例如,在讲CSMA/CD的访问控制方式的时候,我把教室比做一个局域网,而我们每个学生比作电脑。我提了第一个问题是如果有一个同学在对另外一个同学讲话,别的同学能不能听到?这个问题有两个好处。第一,能让学生感性地认识局域网的广播式通信,多路访问。第二,在讲话的同学停止了讲话。接下来我让学生思考,如果有两个人同时讲话,会出现什么状况,应该怎么解决?自然而然地引出了载波监听,如果有人讲话就先等他讲完了,自己再讲。最后,一个我问题是如果两个人同时讲话,应该怎么处理?这个问题引出了冲突检测重传机制。最终学生们通过这个类比的例子轻松地掌握了CSMA/CD的工作方式。
四、总结
现代与未来的计算机教育,是培育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个性和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教育。这不仅是现代计算机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要求,也是现代与未来社会发展对计算机人才质量的客观要求。因此,着眼于和着力于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整合统一的启发式教学,成为现代乃至未来计算机教育所追求的理想模式,也是现代社会对计算机科学技术教育工作者的基本要求。
参考文献:
[1]熊梅.启发式教学原理研究.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王山而.启发式教学必须遵循的几条原则.教育探索,1998,5.
启发式教学的好处范文4
关键词:英语教学;启发式;运用;原则;方法
启发式教学方法已被广大教师所认同并运用,但实际效果却大不一样。其原因是有的教师没有领会启发式教学的实质,对启发式的方法与技巧运用不当。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可能学生本身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不能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对教师的启发引导反应迟缓;二是提出的问题缺乏启发性,或太抽象、跳跃太大、缺乏循序渐进,导致学生的思维不能与之同步。所以,在教学中运用启发方法应考虑以下原则和方法:
一、启发式的基本原则
(一)关键性原则。
进行启发式教学要启在关键上,启在要害上。这就要求教师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矛盾。一堂课是由数个环节组成的,而每一个环节也必然有一个主要矛盾,教师在抓住一堂课的主要矛盾的同时,还要善于抓住课堂教学中每个环节的主要矛盾,找出各个环节不同的关键和要害,一个个“启”、一层层“发”,环环紧扣,这样才会使启发式的方法与技巧发挥作用。
(二)及时性原则。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可以说这两句诗道出了及时性原则的精髓。教师要做到启发及时,就要善于观察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反应。在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活跃时,或在学生遇到了困难,思维暂时受阻时,教师都应抓住本质、在要害处稍加点拨,启发才能达到最佳效果。但一定要尽量避免超前启发和滞后启发。
(三)实效性原则。
设计启发式时,要充分了解教学对象的年龄特征,身心发展规律,已有知识水平,接受能力,以及性格爱好等,做到讲求实际、讲求实效、启而有发、问而有答、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做到有的放矢,因人而异,不能用一个模式对待所有的学生。
(四)双向性原则。
双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发扬民主,创造良好的信息交流的课堂氛围。要讲求教学民主,讲求双向交流,真正做到启而有发,问而有答,使启发式教学发挥它应有的功能。
(五)独特性原则。
独特性反映的是新奇、不同寻常的思维。借助多媒体的优势培养学生的求异和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根据图形提示识别单词之意,并联想起很多有关的词汇,进行人机对话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既培养了学生独特的思维方式,又激发了学生学英语的积极性。
二、运用启发式的基本方法
(一)激情法。
课堂教学不仅有师生之间知识信息的传递,更有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明朗的、乐观的心情有助于思泉喷涌,而郁郁寡欢、万马齐喑的苦闷心情则抑制人的思维。因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像音乐指挥那样激起学生的情绪,使之思维活跃,注意力集中,从而为进一步启发奠定基础。课堂上激情启发的方法很多,常见的有:通过放录像、录音或生动讲述,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情不自禁地去思维、去探索;找一件能引起学生丰富想象的物品,使学生睹物思情,调动起思维积极性,体验到成功的欢乐等。
(二)创境法。
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情感氛围中学习,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例如,在讲动词“help”的不同用法时,利用电脑多媒体播放了一个顾客买东西时店员问他:“Can I help you?”的情景片断和一个人落水后大叫“help”的情景画面,然后让学生自己体会它们之间在不同的情景中的不同含义并解释出来,这样学生不但理解了这一词的用法,而且由于借助于情景记忆印象很深且不易忘记。
(三)设疑法。
“疑”是探求知识的起点,也是启发学生思维的支点。会不会“设疑”是一个教师教学技巧的表现。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注意从“疑”入手,巧设悬念,启发学生思维。换句话说,就是要善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善于引导学生生疑、质疑、解疑。应当指出的是,设疑不同于一般的课堂提问。它不是让学生马上回答,而是设法造成思维上的悬念,使学生处于暂时的困惑状态,进而激发解疑的动因和兴趣。
(四)研讨法。
教师将启发贯穿于讲练中,通过循循善诱,步步启发,调动全体学生的思维共同研究、讨论、分析、解决问题或提出问题后组织学生自己分组讨论,利用集体的智慧来解决问题。这一方法在理解课文和处理难点上较为常用且效果明显,特别在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方面尤为有效。
(五)故谬法。
教师在讲授知识的重点、关键处,故意出现错误,吸引学生注意力,启发学生思维。如教师讲完某一规则后让学生一起做课堂练习时,可故意犯学生可能犯的错误,从而让他们引起警惕,以免再犯。故谬法的好处是能引起学生高度注意,启发他们积极思维,以探究正确答案,而且记忆牢固。但此法不可多用,否则容易造成学生思维混乱。
(六)点拨法。
在课堂上,当学生思维出现故障时,教师可以通过语言、手势、表情等种种方法,给学生以暗示,或接通学生的思路,让他顺利地解决某一问题:或提醒学生思维中出现了某些偏差,让他们迅速回到正确的思路上来。如教师在处理课文时可把课文中的重点、难点以及一些关键词按段落板书在黑板上,这样,在之后让学生复述课文时,如学生遇到困难老师就可以用板书来暗示内容,帮助学生完成复述。话只能说在关键处,否则就谈不上“点拨”了。
(七)对比法。
启发式教学的好处范文5
一、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学时教师应遵循的原则和方法
(一)关键性原则
课堂上进行启发式教学,教师要启在关键上,启在要害上。这就要教师分清主次,抓主要矛盾。一堂课是由几个环节组成的,而每一个环节也必然有一个主要矛盾,教师在抓住一堂课的主要矛盾的同时,还要善于抓住课堂教学中每个环节的主要矛盾,找出各个环节不同的关键和要害,一个个“启”、一层层“发”,环环紧扣,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形式相结合,列举法、设问法、类比法、组合法、信息交合法等思维方法相配合,这样才会使启发式教学的方法与技巧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及时性原则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可以说这两句诗道出了及时性原则的精髓。教师要做到启发及时,就要善于观察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反应。在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活跃时,或在学生遇到了困难、思维暂时受阻时,教师都应抓住本质、在要害处稍加点拨,启发才能达到最佳效果。但一定要尽量避免超前启发和滞后启发。
(三)双向性原则
双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发扬民主,创造良好的信息交流的课堂氛围,做到在愉快、和谐的情境中进行多种形式的启发。我们都知道,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为主体。但教师的“导”是为了引导学生正确的思维,而不是代替学生走路。教师要充分唤起学生主体意识的觉醒,使他们知道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要讲求教学民主,讲求双向交流,真正做到启而有发,问而有答,使启发式教学发挥它应有的功能。否则,师生心理相悖,课堂气氛压抑,必然会影响学生的情绪,不利于启发式教学的进行。要做到这一点,光靠教师在课堂上的努力还不够,还要靠教师平时与学生建立起来的和谐的师生关系。
二、启发思维的教学原则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一)激情法
课堂教学不仅有师生之间知识信息的传递,更有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愉快的心情有助于思泉喷涌,而郁郁寡欢、万马齐喑的苦闷心情则抑制人的思维。因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像音乐指挥家那样激起学生的情绪,使之思维活跃,注意力集中,从而为进一步启发奠定基础。课堂上激情启发的方法很多,常见的有:通过放录像、录音或生动讲述,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情不自禁地去思维、探索;找一件能引起学生丰富想象的物品,使学生睹物思情。如上“Theme parks ”这课时,教师可以拿出曾经去过的主题公园的简介和地图,然后用英语介绍,借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的自信、兴奋、惊奇、赞叹,对学生脑细胞的活动起很大的作用,因而教师在课堂上要饱含感情,并通过自己健康向上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使他们从中受到鼓舞和鞭策,调动起思维积极性,体验到成功的欢乐。
(二)创境法
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情感氛围中学习,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例如,在讲动词“help”的不同用法时,可利用电脑多媒体播放一个顾客买东西时店员问他“Can I help you?”的情景片断和一个人落水后大叫“help”的情景画面,然后让学生自己体会它们之间在不同的情景中的不同含义并解释出来,这样学生不但能理解这一词的用法,而且由于借助于情景记忆印象很深且不易忘记。
(三)设疑法
“疑”是探求知识的起点,也是启发学生思维的支点。会不会“设疑”是一个教师教学技巧的表现。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注意从“疑”入手,巧设悬念,启发学生思维。换句话说,就是要善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善于引导学生生疑、质疑、解疑。应当指出的是,设疑不同于一般的课堂提问。它不是让学生马上回答,而是设法造成思维上的悬念,使学生处于暂时的困惑状态,进而激发解疑的动因和兴趣。
(四)研讨法
教师可将启发贯穿于讲练中,通过循循善诱,步步启发,调动全体学生的思维共同研究、讨论、分析、解决问题或提出问题后组织学生自己分组讨论,利用集体的智慧来解决问题。这一方法在理解课文和处理难点问题上较为常用且效果明显,特别在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方面尤为有效。
(五)故谬法
教师在讲授知识的重点、关键处时,故意出现错误,吸引学生注意力,启发学生思维。如教师讲完某一规则后让学生一起做课堂练习时,可故意犯学生可能犯的错误,从而让他们引起警惕,以免再犯。故谬法的好处是能引起学生高度注意,启发他们积极思维,以探究正确答案,而且记忆牢固。但此法不可多用,否则容易造成学生思维混乱。
(六)点拨法
在课堂上,当学生思维出现故障时,教师可以通过语言、手势、表情等种种方法,给学生以暗示,或接通学生的思路,让他们顺利解决某一问题;或提醒学生思维中出现某些偏差,让他们迅速回到正确的思路上来。如教师在处理课文时可把课文中的重点、难点以及一些关键词按段落板书在黑板上,这样在让学生复述课文时,如学生遇到困难,教师就可以用板书来暗示内容,帮助学生完成复述。话只能说在关键处,否则就谈不上“点拨”了。
启发式教学的好处范文6
当前,新的思想品德课强调教学“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而要做到这些,就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即改变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法,实行启发式教学。那么,在中学思想品德教学中,应如何坚持启发式教学呢?下面是笔者在教学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 认真钻研,精心备课,是搞好启发式教学的前提和基础
教育学指出:“认真备好课,渗透地掌握教材,是实行启发式教学的必备条件。”教师在备课时,首先必须熟读新课程标准和教材,明确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材的重要点、难点。其次,还要了解社会实际、学生思想交际,并在此基础上写出切实可行的教案。
例如,在上八年级下学期的每一节课之前,都要了解每道题的内容与哪些法律有关系,涉及学生生活中的哪一方面,应该采取什么教学方法等。这样,教师在上课时才能得心应手,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层次清楚,引人入胜,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二 事例典型,语言生动,紧贴生活实际,是搞好启发式教学的重要环节
初中思想品德以前称为政治,它给人一贯的印象是枯燥无味,只讲人生大道理,远离生活,与学生没有直接联系,教师在课堂上只需照本宣科,学生只需死记硬背就可以了。殊不知,新课程标准下的思想品德课是与学生密切联系的,涉及学生心理、生活常识、作为公民享有的权利和必须履行的义务等。这就需要在讲课过程中通过引用名人名言、介绍英雄人物事迹、讲故事、讲漫画、表演小品、分析案例等方式进行讲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吸引注意力,激发求知欲望。
例如,在讲男女生之间应该如何相处时,笔者让一个女生装扮成男孩子,与另一位女同学在教室里勾肩搭背,此外,又让第三位女同学对这名“男生”假装不理不睬、扭扭捏捏,让学生们通过同学的小品表演,明白男女生之间应该怎样正常交往。
三 问题导入,层层设疑,开展课堂讨论,是实行启发式教学的非常重要且有效的方法
针对中学思想品德课的特点,在教学中可以从与学生密切关联的问题入手,层层设疑,让学生动脑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激发求知欲望。
例如,在讲“受教育”这一课时,以“让我们终身受益的权利是什么”导入,激发起学生极大的兴趣,纷纷开动脑筋,答案五花八门;接下来老师又提问:“你们来学校干什么?这有什么好处?”通过两个问题,使学生深切体会到,受教育能为将来的幸福生活奠定基础,一定要珍惜受教育的机会,使学生既掌握了书本知识,又明白了一些人生道理。
又如,在讲消费者享有哪些权利时,笔者设计了如下问题:(1)夏天到了,你去西瓜摊买西瓜,第一步会怎么做?(知情权)(2)若摊主切开的西瓜不熟,你又会怎么做?(自主选择权)(3)确定要买,西瓜上秤时,你又会怎样做?(公平交易权)(4)若你吃完西瓜出现中毒现象,原来西瓜农药残留量过大,这时你又可以怎么做?(依法求偿权)通过学生思考、讨论,使学生在解疑过程中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既掌握了法律所规定的消费者的权利,又让学生明白在生活中应该依法维权。
四 运用插图、情境教学,既形象直观,是实行启发式教学的重要途径
现行的思想品德教材,改变了以往的严谨有余、活泼不足的编排风格,从实际入手,插图很多,图文并茂,内容生动活泼,引人入胜,很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插图具有直观,引人注目的特点,在教学中合理地运用插图,能突破重点、难点,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
例如,在讲“社会生活离不开共同的准则”这一框题时,书上有两幅插图“秩序井然”和“秩序混乱”,笔者就让同学仔细观察并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在讨论的基础上,同学们认识到,在生活中,如果人们的行为没有规矩,各行其是,社会就会混乱不堪,陷入毫无秩序的彼此冲突之中。因此,社会生活离不开共同的准则。
结合插图的主观题,答案灵活,要求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解答,答案不是唯一的,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对于某一问题,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去观察思考,进而说出自己的看法和理由,这样,在教学中,就可以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质疑、解疑,逐步训练学生“多几个心眼”看待身边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