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课教学课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声乐课教学课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声乐课教学课件

声乐课教学课件范文1

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其声乐表演能力体现在既能唱又能灵活表演上,这是学前幼儿音乐教育的特点。如何才能使大都乐感较差和不懂节拍的学生较快地提高既能唱又能灵活表演的能力呢?实践表明,给学生多安排些声乐表演实践课很有必要,因为这可以更准确地发现问题,又能让学生在实践中经受印象深刻的锻炼。声乐学习的成效如何,归根结底还是要通过学生在舞台上的演唱效果体现出来,通过不同形式的声乐实践课,快速提高学生的歌唱能力、表演能力、语言能力、节目调度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从而为幼儿园输送既全面发展又有较强声乐教学能力的高素质幼教老师。

关键词:

学前教育;体验音乐;声乐表演;演唱实践

1声乐表演实践课

1.1第一次体验音乐

2015年5月,在天津师大学前教育学院录播室上了一堂《体验音乐1》实践训练课,所选用的曲目是学生已经会唱的《采蘑菇的小姑娘》。开始上课后,笔者首先与学生们共同欣赏音乐、分析音乐,并且告诉学生,同一音乐若采用不同乐器伴奏,其音乐效果会有明显不同,音乐版本不同,音乐速度也会不同。随后,笔者连续两次让学生体验了此曲目,并安排他们分组表演。然而,本次体验音乐课却以失败告终。为什么学生经过将近一个学期的音乐学习,在具备了一定音乐知识和技能后,其表演音乐却以失败告终呢?他们并不明白问题出在哪里。其实,学生们虽然在课下练习创编各种动作,但总没有形成听音乐的习惯,因此在课堂上合音乐时,觉得蹩脚、难受,感觉音乐太快或太慢,自己的动作明显不在音乐节奏律动中。实际上,学生们对表演有误解,以为动作加音乐就等于表演,动作被生硬地塞进音乐,这不能称作音乐表演。真正的音乐表演是学生内心听懂音乐和运用相应的肢体语言表现音乐的过程,最终抒发音乐所表达的人类情感。这次体验音乐课表明,我们的学生大多都停留在表演的误区,需要教师的指引,学生才会明白。此次体验音乐课告诉笔者,学生真的很缺乏听音乐、欣赏音乐、感受音乐美的能力,所以要帮助学生解决的问题真的很多。虽然这次体验音乐课以失败告终,但笔者没有灰心泄气,因为帮助学生解决他们的困难是教师的责任所在。课后我们声乐教学研究团队召开会议,讨论如何应对这样的问题,并逐渐明确了教改立项,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改革方案。

1.2第二次体验音乐

在学生学习声乐课的第三个学期,2015年11月18日,笔者再次带领实验班的学生到录播室进行《体验音乐2》实践课训练。上课伊始,笔者着重讲解了什么是幼儿歌曲表演,并指出这样的表演要求在对歌曲有基本理解的基础上,用简单形象的基本动作和自然恰当的表情对歌曲的内容进行形象的表达。幼儿歌曲表演应以唱为主,动作表演为辅。本次实践课选取了《大鞋和小鞋》《春雨沙沙》《两只小象》《太阳好爸爸,月亮好妈妈》四首儿童歌曲,由学生任选其中的三首进行演唱,中间要加上道白、讲故事,以完成对所选幼儿歌曲的组合表演。此次体验音乐课实践,锻炼和增强了学生听音乐、设计故事剧情、人物角色分配及歌唱表演的综合能力,其效果明显好于《体验音乐1》那次课。以上两次体验音乐实践课的不同收效表明,在教学工作中遇到困难不可怕,只要我们直面问题,敢于和善于解决困难,问题总可以解决。我们的教学研究就是要在发现教学的问题后,通过集思广益,改革教学形式与内容,以便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这是我们为幼儿园输送大量合格的技能型幼儿教师人才应尽的责任。

2实验班学生与非实验班学生舞台表演实践能力比较

声乐课教学课件范文2

关键词:中职学校 学前教育 声乐集体课教学

一、选曲要合理。难度要恰当 :中职学校三年制的学生,其在校学习的时间仅两年,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大部分都是参与到幼教工作中。而事实上,学:生很少会在幼教工作中教授其在中职学校中所学的美声歌曲、民·族歌曲和一些通俗歌曲等,大部分所教授的只是一些节奏简单、旋律鲜明、朗朗上口的幼儿歌曲或儿童歌曲。因此,教师在进行声乐:教学时,应该选择一些实用性较强的音乐作品。例如:在中职第一:年的声乐课中,应该将教学重点放在幼儿歌曲上,同时,适时穿插·一18一一些篇幅简短、节奏性强、难度较小的艺术歌曲。

二、概念要正确。声音要清晰

譬如:很多时候,在发声训练中,老师要求学生注意歌唱的呼吸,学生便对发声的位置模糊;在歌曲演唱中,老师要求学生注意情感处理,学生对声音的共鸣又变得模糊了。这是因为学生的概念不清晰。

教师要给学生灌输正确的声音概念,主要是让学生多接触正确的声音,只有靠自身主动地去聆听、去领悟,才能对正确的声音有一个深刻的认识。首先,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正确的范唱。在课堂教学中,师生间的距离是最近的,老师应该及时给学生一个具体的声音作为参照。当学生听到正确的声音时,首先会进行模仿,然后在不断的练习中找到方向,从而慢慢向规范靠拢。其次,教师要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正确声音。声音具有其自身的独特性,老师应该清楚地告诉学生不应该一味地模仿任何一位歌唱者的声音。而是应该多思考、多练习,在掌握科学发声方法的基础上,展现出自己的音色。再次,由于学生的基础与学习能力相对比于高中阶段的特长生差些,所以,老师要对学生多加以肯定与鼓励,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在不断的练习和强化下,学生的正确声音才会慢慢地建立起来。

三、兴趣要盎然,热情要高涨

在教学过程中,由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比较陈旧,结构比较单一,时间长了,学生容易产生厌恶心理。教师应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耐心地对待学生,做到循循善诱。

一方面,要培养学生对学习声乐的兴趣。首先要让学生了解开设声乐课程的目的和意义,认识到其性质的特殊性。同时更要明白学习是枯燥、艰苦的,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教师在课堂要重视言教身教的作用,老师的亲切和对学生的信任,通过教育教学活动,可以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老师要善于发现和抓住学生声音的闪光之处,引起学生的注意,从而进一步提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另一方面,在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做到教学方法形象化、多样化,教学结构合理化,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如在选择教材方面,要根据学生实际水平进行选择,由易进难,做到循序渐进,灵活对待。在选择歌曲时,尽量挑选些旋律优美、容易上口且风格多样、体裁各异的歌曲,使学生在歌唱的同时也了解到不同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其所体现的风土人情,让他们觉得内容新鲜有趣,对歌曲作品产生浓厚的兴趣,有歌唱的欲望。总之,要根据不同情况因材施教。

四、信息要反馈,评价要及时

声乐课教学课件范文3

我国的传统民族声乐是一个广义上的概念,包括我国各地方、各民族的戏曲、曲艺、民歌等声乐演唱形式都属于这一概念的范畴。传统民族声乐是现代民族声乐产生和发展的艺术土壤与动力源泉,对现代民族声乐艺术特征、音乐风格、技术特点的形成都有着最直接、最全面、最深刻的影响。例如当前民族声乐作品的音乐旋律很多都是直接取材于各地方的民歌,还有现代民族声乐在舞台表演的肢体动作设计与表现理念与风格更能够明显地感受到传统戏曲对其的直接影响。进入21世纪,世界文化发展日益多元化,艺术交流更加频繁、广泛和深入。每个国家、每个民族的文化都受到外来文化的强烈冲击,对于我们的民族声乐艺术更是如此。随着西方音乐在我国的广泛传播,对于我们的传统民族声乐艺术来说则更像是一场灾难,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甚至包括中年人都对欧美音乐趋之若鹜,同时也使传统民族声乐越来越不被人欣赏和关注,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这极大地动摇了我国现代民族声乐生长的文化土壤与艺术源泉,对其能够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来说无疑是一个危险的信号。面对这种现实状况,我们要以一个客观理性的观点来看待这一问题。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当前很多的传统地方民歌和戏曲曲艺确实已经失去了其继续生存的现实条件,这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中的必然现象。对于这一类的传统民族声乐,我们不要勉强地将其重新推向媒体,因为这是毫无意义的,我们要做的首先要是对其进行深入细致的整理和归纳,使其成为一种研究和学习的历史资料与文献。艺术的本质就在于创新和发展,对于那些仍旧具有一定受众群体和市场影响力的传统声乐种类,则应该用更加发展和与时俱进的眼光去对待,在保证其原有艺术形态的同时着眼于更深层次的艺术精神、艺术思想的传承与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其在我国民族声乐学派建设中的艺术价值与意义。面对强势的欧美文化,我们不能固守残缺,闭门造车,要继续坚持对欧美先进音乐思想与理念的吸收与借鉴,同时更要坚持自身的文化特色与审美特质,正所谓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现代民族声乐在西方强势文化的冲击下不至于丧失自我,在世界艺术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屹立于世界艺术之林。

2.在对待现代民族声乐“技”与“艺”关系上还需更加辩证和理性

我们的现代民族声乐与传统音乐相比在歌唱技术技巧的规范性、科学性、系统性上都取得了革命性的进步和发展,这是非常值得肯定的。但事实证明,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能脱离“度”的控制与把握。近些年来,无论是专业院校与专业团体中都出现了一种过度关注于发声技术与技巧却忽略演唱风格与韵味的倾向和误区。我们经常会有这样的审美体验,当我们欣赏歌手的演唱时,会感到其声音非常漂亮,技术也非常娴熟,但是总会觉得缺乏一些东西,不能感到足够的美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味道”。究其根源,首先,当前我们的很多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分关注于声音技术的训练与提高,而忽略了音乐风格的把握与音乐感觉的培养。这也是当前我国很多专业院校的一个“通病”。久而久之,在很多专业院团中,很多专业舞台上也逐渐形成了一种唯技术论的艺术误区与审美偏差。同样,我们不能否认歌唱技术对于声乐艺术的价值和意义。事实上我们必须承认,高超的歌唱技能与歌唱技术毫无疑问是声乐演唱的最基本前提,如果没有良好的声音作为依托,一切的情绪情感与艺术风格都无法准确和完美表现。技术是情感与艺术风格表现的前提和手段,而情感与艺术风格的表现则是歌唱的最终目的,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因此,我们更应该深刻地认识到,我们钻研技术、提高技术、发展技术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抒感,表现艺术风格的魅力,而万万不能将“手段”当成了“目的”,更不能矫枉过正,否定技术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只关注歌唱情感与艺术风格,这对我们民族声乐的发展都是十分不利的。曾经在著名的艺术学院就出现过这样一个贻笑大方的事例:一位大家都很熟悉的民族声乐教育前辈,在教学中就曾经犯过这样的错误,因为平时忽视了技术的培养与提高,一次在为学生处理一首声乐作品时,学生因为没有足够的技术能力,因此总是难以达到要求,老师自然也很着急,便无数次地要求学生:“你的热情要像火焰一样燃烧!”,结局自然是尝试多次仍毫无效果,最后学生只有无奈地回答:“老师,我高音唱不上去,实在烧不起来!”这也是我们民族性格中常见的“非黑即白”、爱走极端的思维方式的体现,但这种思维在我们的民族声乐发展中是万万不可取的,要坚决杜绝。由此可见,在民族声乐的教学与实践中,在对待技术与情感表现及艺术风格表现与把握上,我们在注意改正“唯技术论”误区的同时更应该保持客观理性的思维和态度。要真正理解和处理好二者的辩证关系,只有这样我们的民族声乐才能够做到“两条腿走路”,让歌唱技术与情感及艺术表现形成一股合力,共同协调发展。

3.总结

声乐课教学课件范文4

一、营造情感对话氛围

阅读主体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需要感知、想象、联想、思维、记忆等心智因素,也需要分析、综合、推理、判断、归纳、演绎等心智技能的参与,而这一切都需要情感活动的调节和促进,它们交互作用才能形成有效的阅读活动过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连结三者之间的纽带是情感,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的机体中欢腾跳跃的时候,知识才会融入人的精神世界。”浓郁的课堂情感氛围,有助于激活学生思维,发掘学生生成性和持续性发展的潜能。

创设情感性学习空间,驱动学生与环境对话的欲望。知识既不是客观的东西,也不是主观的,是个体在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建构的结果。加强师生情感交融,尊重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学生的个性;营造民主宽容氛围,学生可以自由发表见解,可以向教师质疑,有纠正别人错误、的权利;引导学生人人参与,公正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这样富有人情味、宽松和谐、充满关爱的愉悦的学习环境,可以促进学生思维自觉、积极、主动地展开学习。

拟设情感性教学程序,充盈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内涵。组成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犹如五线谱上跳动的一个个音符,必须付诸以情感才会充满生命和活力。教学设计应努力有利于学生自主品味文本语言,走进作者情感世界,充盈发展精神内涵。举科普小品文《绿色蝈蝈》为例:①披情入文(导入):欣赏蝴蝶扑翅、蜜蜂采蜜、蚂蚁搬家及蜗牛前行等图片,感悟大自然如昆虫般小生命的美丽,引出昆虫的叫声。②以情养文(品读):学生分析叫声特点及习性——品味语言特色——感受作者喜爱蝈蝈的感情。③文以激情(拓展):学生感悟作者细致观察和探究科学的精神——启迪学生发现自然的多姿多彩、生命的可贵可爱,陶冶美好情操。

二、彰显自主体验过程

建构主义理论主张让学生通过自主的活动,感受、体验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从而建构起自己合理的认知结构。因而,阅读教学应该不仅是学生凭借书本、在教师的指导下,把知识对象化,以获得客观、精神的知识的过程;更是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凭借自己的情感、直觉、灵性等直接的、直观的感受,进行体味、领悟从而再认识、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学生可主动地凭着自己的阅读敏感无序地去体认,自主地带着自己的思想积极地探索,通过主体的自我意识、自我觉醒、自我创造,充分发挥能动作用,主动地发展自我,培育独立品格。下面按课堂阅读教学流程举例阐释。

自主穿越文本层面,引发主体的自我意识。借助有效的阅读形式,接近并体认文本内容,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自主寻找方法,自主探究思路。关键是设法引导学生快捷穿越物质化的文本层面,走进读物的精神世界。举读懂词意为例,可调动学生情感体验诠释、内化文中重点词、关键词及难解词的意思。如,对《理想》中 “可望不可即”一词的理解,我让学生各显神通,要求是怎样让其他同学特别能懂。有好多学生就举自己熟悉的“可望不可即”的生活实例来诠释,有的还用课外习得的“海市蜃楼”现象来解释。显然,学生在自主体悟作者情感的过程中,已经自然地融入了自我意识。

自主品味语言内涵,唤起主体的自我觉醒。一般说来,学生阅读作品的原初感受都比较粗略、浅薄,这就需要在分析中去粗取精、由表及里,进入更深层的理解。引导阅读主体自主捕捉感兴趣的内容或问题,多角度地对其语言进行玩味、揣摩,从而进一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关键是要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时间,尊重学生各种看法,关注学生的生成性觉醒。如,《春》在构思、意境、语言等方面都颇具特色,可欣赏的点特别多,学生可从任何角度欣赏文中的任何内容。赏读时,从思想内容到艺术手法等涉及的面很广,这一过程是学生凭借自己语文底蕴和生活阅历解读文本语言的过程,也是个体意识的自然觉醒过程。

三、创建动态开放图景

根据图式理论,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总是用自己固有的心理图式和情感需求去与作者对话并达到理解与重建。这种构建虽然也受阅读对象的制约,但学生个体的生活感情、人生体验及生命意识的不同,对文章意义的建构与创造也各具特色。因此,阅读教学应呈动态式的开放状态,教学目标的制定应面向不同层面学生的发展需要,教法和学法适应每个学生的认识水平和能力,积极创设宽松、和谐的对话环境,倡导创造性的个性化教学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个性化解读,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用心灵去激活文字,赋予文章以生命与活力,构建出五彩斑斓的阅读图景,发展学生独特的个性。

多方动态质疑,自发开启个体心智。既可以对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提出疑问,也可以对教师的答案产生怀疑,还可以超出文本,重构词、句、章、篇的新义。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学生求知欲旺盛,能积极主动开启心智。如《落难的王子》一文,学生讨论寓意时,大部分同学认为:厄运会使脆弱的人变得坚强。我告诉学生参考书上也是这么说的。并问:“有不同理解吗?谁敢挑战权威?”思考一会儿后,竟有几个学生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本文作者用意不是告诉我们“厄运会使脆弱的人变得坚强”,而是重在告诉我们当厄运降临时,每一个人都得忍受。并且,学生结合文本内容作了合理的阐述。

声乐课教学课件范文5

1、注重课堂实践,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

声乐教学与其他学科不一样,不像其他学科那样规范、严谨,它具有特殊性。声乐集体课需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能力,有计划、有目的、有系统、有步骤地,全面而科学地安排教学。每周一课时,上课的基本环节是大约用10分钟进行集体练声,通过练声帮助学生找到良好的歌唱状态,气息的运用与控制及发声技能训练:用大约15分钟复习回课,检查学生练习情况,通过点评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声音概念,训练良好的听觉辨别能力;用大约20分钟进行新歌教授。选择新歌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内容由简到繁,方法由易到难,技巧由少到多,能力由小到大,速度由慢到快,不能急功近利。通过课堂实践使学生找到良好的歌唱状态,形成一个好的声音乐器,获得一个轻松、通畅、优美、高位置的声音,逐渐增强发声技能与歌唱技能。在这三个环节中,老师应采用精讲多练的原则,充分发挥实践教学的作用。

2、通过课内回课。增强学生对声音的鉴赏能力

对于声乐集体课的教学,回课是实践教学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因为声乐学习要求针对性比较强,而集体课教学无法针对每个学生进行教学,回课采用的是一个人的演唱,老师有针对地进行点评和指导,在解决学生的气息、发声、共鸣、咬字、吐字等实际问题上确有明显的效果。每节课抽查4-6位学生,通过面向全体学生的课堂回课和师生的共同点评,找出他们各自的优点和缺点,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声音概念,提高对声音的鉴赏能力。通过相互切磋、观摩启迪、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更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回课促使学生课后练习,巩固和消化课堂知识。

3、加强课后指导,提高学生的演唱能力

课后辅导是集体声乐课教学的一种延续和补充。声乐教学,依靠集体课是不能够满足声乐学习的需求的,由于学生多,课时少,时间紧,课内回课有限,加强课后辅导也是很有必要,课后辅导时间是无限的,留给每一个学生的时间更多。另外,采用形式可以更灵活,如抽查、汇报等,进行一对一辅导,针对各自的劣势,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教师对学生演唱作更详细的指导,弥补声乐集体课教学的不足。

4、采用各种汇报,积累学生的舞台实践经验

学生知识的获得,技能技巧的领会与掌握,只有通过实践活动才得以体现和检验。由于学生上台机会少、经验不足,导致学生的舞台实践能力弱,心理素质差。为此,每学期的第七周和第十四周安排两次声乐汇报,采取小型演唱汇报形式,给学生提供一个小舞台,让学生全程参与,每个学生既是演员也是观众。汇报过程中,教师不作辅导与评价,以增强演出的气氛,学生进行完整演唱,加强学生艺术实践锻炼的效果,但教师要对每个学生的演唱情况进行记录并给予评分,结束后进行总结,肯定学生的进步,指出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建议和新的要求,供学生改进、提高,强化了课堂的艺术实践气氛,增强了学生艺术实践的机会,锻炼了学生声乐的实际演唱能力。

另外,通过“班级教学汇报”、“声乐小组汇报”、“合唱节”、“毕业汇报”、“独唱、独奏音乐会”及各种声乐比赛等方式组织学生的舞台演出活动,鼓励学生多参与一些技能大赛,创造机会锻炼自己。通过这些手段锻炼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为将来走上讲台或舞台打好坚实的基础。

5、开展课外活动常规训练,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

课外活动是声乐集体课教学的延伸与补充。在声乐集体课教学中,教师关注每个学生的点滴进步,把有潜力的学生吸收进各年级的声乐小组,每周进行两课时集中训练,为其补充一些风格各异声乐作品,拓宽学生的演唱曲目,开拓学生的音乐视野。通过个别辅导,解决学生存在的不同问题,加强学生歌曲演唱的完整性,提高学生声音的表现力,培养学生歌唱欲望。通过每学期的声乐汇报和毕业生汇报,丰富学生临场演唱的能力。课外活动是我校的一个传统项目,也是一大亮点。在各年级的声乐小组中,我们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声乐尖子,并在省、市、地区的声乐比赛中获奖。排练的声乐节目也在省重大演出中获一、二等奖。

6、利用其他的形式,提升学生的音乐素质

声乐课教学课件范文6

关键词:师生互动;小学音乐;生趣音乐

成功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可以激荡起学生内心美好的情怀,引发学生无边的遐想,使学生获得美的熏陶、智力的培养。为此,我们需要构建生趣音乐课堂,就需要融入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要在师生良好互动的前提下,激发学生对音乐的感悟,引领学生畅意流连于优美的音乐殿堂中。

一、创设轻松、良好的生趣音乐互动氛围

音乐教学不应当是中规中矩的、严格化的教育,而应当是渗透情感的艺术,它应当给学生以独特、富于生趣的感觉和体验,为了达到这个教学效果,只有师生处于愉悦、轻松的氛围和环境下,才能产生想学音乐的兴趣。教师可以创设一些音乐互动环节,要在了解学生兴趣爱好、性格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思维力和想象力。

例如,在音乐《蜗牛与黄鹂鸟》的艺术审美欣赏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将自己想象成小蜗牛,并模仿小蜗牛爬上葡萄藤的动作,学生对于这个创意非常感兴趣,便纷纷开始模仿起来,有的学生匍匐着爬,有的学生沿着曲线蜿蜒爬行,有一个学生最为奇特,他趴在地上不动,教师走上前去询问:“为什么你不爬呀?”这个学生昂起头说:“我是最聪明、爬得最快的蜗牛,我让他们先爬。”教师会心一笑,并表扬这个学生想象独特,是一个聪慧的孩子。可见,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将自己置于与学生同等的位置,并用宽容、爱护的心态,与学生进行互动,从而创设出一个极为轻松、愉悦的生趣音乐课堂。

二、精妙的导入策略,实现师生良好的互动

在构建生趣音乐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采用精妙的导入策略,激发小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自主地融入音乐氛围中,并产生与教师互动的欲望,获得音乐艺术的熏陶。

1.名曲导入法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经典、流传甚广的名曲,使学生产生无尽的遐想,在生动、优美的音乐旋律中,感受音乐名曲的魅力,并产生学习新曲的强烈愿望。例如,在学习新曲《法国号》时,先让学生讲述自己对于生活中乐器的理解和认知,并用多媒体播放著名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学生被优美的音乐名曲所感染,沉浸在音乐名曲所创设的优雅氛围中。教师要抓住时机,提出问题:“同学们,刚才你们欣赏了两种不同的乐器,也是同学们所熟悉的乐器。另外,同学们还想不想知道新的乐器呢?”同学们欣然回答:“当然想。应该还有可以产生出优美旋律的乐器。”“那么,就请同学们静心聆听下面的音乐吧!”在巧妙的激趣导入和师生互动情境下,学生进入到新的音乐知识学习中。

2.温故知新策略

教师还可以在引导学生复习旧知的前提下,实现对新知识的学习,在新旧知识链接的过程中,教师要通过良好的、循序渐进的、层次化的互动策略,实现对学生的启发和交流,从而找准激发学生兴趣的关键点,构建生趣音乐课堂。

3.猜谜游戏情境导入法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猜谜导入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地指向课堂主题,并在师生互动的问答过程中,融入音乐情境中。例如,在音乐教学内容《花喜鹊与小乌鸦》中,教师可以通过猜谜的形式,引导学生与其进行问题互动:“同学们都是猜谜高手,那么,今天教师有两个谜语,是两个动物,看哪个学生可以回答出来?”“头黑肚白尾巴长,受人喜爱报吉祥。”“站个黑大汉,背上两把扇,一路走来一路扇,哇啦乱叫惹人烦。”学生纷纷进入到思考当中,并主动抢答,很快揭晓了谜底。教师接着提问:“我们今天就学习与这两个动物相关的歌曲,看看歌曲是如何描述它们的?并请同学们听完后,回答自己最喜欢哪一个动物?”可见,在兴趣浓厚的猜谜游戏情境下,学生很快地进入到音乐的学习中。

三、注重个性化的指导和互动

在构建生趣音乐课堂的过程中,教师还要考虑到不同学生的知识层次和生活经验不同的特点,要针对化、个性化地对学生进行交流和指导,要体现出差异化的互动教学,从而使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最大程度的激发。例如,在欣赏和学习音乐《哦,十分钟》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选取学生通常使用的材料,如:绳子、橡皮筋、书本、皮球等,并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自主表演课间十分钟的场景,教师可以针对性地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互动和指导,尤其要给表现较为迟缓的学生以鼓励和赞扬,樗们创设更多的互动机会,从而使他们逐渐增加音乐学习的自信,激发对音乐学习的全部期待。

总之,小学音乐生趣课堂要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和融合,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引导学生对音乐产生学习兴趣,并在与教师积极主动互动的过程中,体验和领略到音乐的奥妙所在,沉浸在音乐创设的优美艺术中。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