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方式管理的特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生活方式管理的特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生活方式管理的特点

生活方式管理的特点范文1

【健康管理的三个基本步骤】

1 了解个人的健康状况

只有了解个人的健康状况才能有效地维护个人的健康。因此,首先要收集个人健康信息,包括个人一般情况(性别、年龄等)、目前健康状况和疾病家族史、生活方式(膳食、体力活动、吸烟、饮酒等)、体格检查(身高、体重、血压等)和血、尿实验室检查(血脂、血糖等】。

2 进行健康及疾病风险性评估

根据所收集的个人健康信息,对个人的健康状况及未来患病或死亡的危险性用数学模型进行量化评估。其主要目的是帮助个体综合认识健康风险,鼓励和帮助人们纠正不健康的行为和习惯,制订个性化的健康干预措施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估。

近年来,健康风险评估技术的研究主要转向发病或患病可能性的计算方法上。患病风险比死亡风险更能帮助个人理解危险因素的作用,有助于有效地实施控制措施。患病危险性的评估,也称疾病预测,是慢性病健康管理的技术核心。其特征是估计具有一定健康特征的个人在一定时间内发生某种健康状况或疾病的可能性。

3 进行健康干预

在前两部分的基础上,以多种形式来帮助个人采取行动、纠正不良的生活方式和习惯,控制健康危险因素,实现个人健康管理计划的目标。

与一般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不同的是,健康管理过程中的健康干预是个性化的,即根据个体的健康危险因素,由健康管理师进行个体指导,设定个体目标,并动态追踪效果。如健康体重管理、糖尿病管理等,通过个人健康管理日记、参加专项健康维护课程及跟踪随访措施来达到健康改善效果。例如,一位糖尿病高危个体,除血糖偏高外,还有超重和吸烟等危险因素,因此除控制血糖外,健康管理师对个体的指导还应包括减轻体重(膳食、体力活动)和戒烟等内容。

【健康管理的五个常用服务流程】

1 健康管理体检

健康管理体检是以人群的健康需求为基础,按照早发现、早干预的原则来选定体格检查的项目。检查的结果对后期的健康干预活动具有明确的指导意义。体检项目可以根据个人的年龄、性别、工作特点等进行调整。

2 健康评估

通过分析个人健康史、家族史、生活方式和精神压力等资料,可以为服务对象提供一系列的评估报告,其中包括用来反映各项检查指标状况的个人健康体检报告、个人总体健康评估报告、精神压力评估报告等。

3 个人健康管理咨询

在完成上述步骤后,个人可以得到不同层次的健康咨询服务,可以去健康管理服务中心接受咨询,也可以由健康管理师通过电话与个人进行沟通。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解释个人健康信息和健康评估结果及其对健康的影响,制定个人健康管理计划,提供健康指导,制定随访跟踪计划等。

4 个人健康管理后续服务

个人健康管理的后续服务内容主要取决于被服务者(人群)的情况以及资源的多少,可以根据个人及人群的需求提供不同的服务。后续服务的形式可以是通过网络查询个人健康信息和接受健康指导,定期寄送健康管理通讯和健康提示,以及提供个性化的健康改善行动计划等。监督随访是后续服务的一个常用手段。随访的主要内容是检查健康管理实现状况,并检查主要危险因素的变化情况。健康教育课堂也是后续服务的重要措施,在营养改善、生活方式改变和疾病控制方面有很好的效果。

生活方式管理的特点范文2

健康管理是什么?

健康管理的定义

健康管理是对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疾病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预测、预防和维护的全过程。实施健康管理是为了变被动的疾病治疗为主动的管理健康,达到节约医疗费用支出、维护健康的目的。

健康管理由医院等传统医疗机构之外的第三方服务机构(专业健康管理公司)提供,健康管理公司和医疗机构是合作关系。具体做法是通过专业的健康管理公司对个人和群体的健康状况、生活方式和居住环境进行评估,为个人和群体提供有针对性的健康指导,并干预实施。

健康管理就是基于个人健康档案基础上的个体化健康事务管理服务,它是建立在现代营养学和信息化管理技术模式上,从社会、心理、环境、营养、运动等各个角度对个人进行的全面健康保障服务。它帮助、指导人们成功有效地把握与维护自身的健康。

健康管理的科学依据

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危险因素的干预策略是健康管理的科学基础。个体从健康到疾病要经历一个发展过程,从低危险状态发展到高危险状态――从发生早期病变,到出现临床症状,最后形成疾病。这个过程可以很长,往往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乃至几十年的时间。期间的变化多数不被轻易地察觉,各阶段之间也无截然的界线。在形成疾病以前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干预,可成功地阻断、延缓、甚至逆转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进程,从而实现维护健康的目的。

具体来说,引起疾病的危险因素可以分为“可以改变的危险因素”与“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

“可以改变的危险因素”是随着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而改变的,通过有效改善个人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个人的“可以改变危险因素”的危险性就能得到控制并降低,这就意味着个人患病几率的控制和降低。这构成了健康管理的最基本科学依据。例如:

“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家族史等,对于这些危险因素,个人无能为力,无法改善,

“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包括:血脂、血压、血糖、运动水平等,可以随着生活行为的改变而改变,例如增加运动量和合理膳食可以降低血脂和血压。这些危险因素的降低可以降低发生多种慢性疾病的风险,如:糖尿病、冠心病、中风和乳腺癌等。这些因素是个人可以控制并改善的,是健康管理的依据所在。

健康管理的具体流程

第一步:健康状况的信息采集,即发现健康危险因素的过程。

第二步:健康状况评价和预测,即认识健康危险因素的过程。

第三步:健康促进行为干预及咨询指导,即解决健康危险因素的过程,健康管理就是遵照上述的步骤不断循环,解决存在的健康危险因素,实现最大程度地避免疾病和保持身体健康的目的。

健康管理的起源与发展

健康管理作为一门学科及行业是最近二三十年的事,最早在欧美风行,并逐渐形成一个独立的行业。这个行业的兴起是由于市场的需要,特别是人的寿命延长和各类慢性疾病增加,以及由此而造成的医疗费用大幅度持续上升,而寻求控制医疗费用并保证个人健康利益的需求有力地推动了健康管理的发展。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要的饮食被以蛋白质和脂肪为主的饮食所取代;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工作形式被以脑力和轻微体力劳动为主的工作形式所取代。这看似舒适的生活在一定条件下变成了温柔的杀手,在不知不觉中毁掉了人们的健康。这个隐匿、温柔的杀手就是不良生活方式。不良的生活方式主要以饮食结构不合理和运动量不足为主要代表。由不良生活方式所导致的疾病我们统称为生活方式疾病。这些疾病主要是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肥胖病,以及与之相关的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等。这些疾病的发病率在上世纪60-70年代的美国等发达国家迅速提高,不仅使个人遭受了疾病的折磨,也使医疗费用大幅度上涨。

面对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的挑战,美国政府从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提倡人们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多参加业余体育活动等,现在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果:生活方式疾病的发病率下降50%,其中高血压发病率下降55%,糖尿病发病率下降50%,肿瘤发病率下降1/3,人均寿命延长10年。

美国保险业最先提出健康管理的概念,医生采用健康评价的手段来指导病人自我保健,大大降低了医疗费用,为保险公司控制了风险。为健康管理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德国、英国、芬兰、日本等国家逐步建立了不同形式的健康管理组织。

企业决策层也意识到员工的健康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效益及发展,这种觉悟使健康管理第一次被当成一项真正的医疗保健消费战略,企业决策层开始改变为员工健康的投资导向。美国太平洋联合铁路公司为其员工提供健康管理服务,除了人群的健康指标有了很大的改善外,其效益费用比是:3.24:1。其中:高血压:4.29:1;高血脂:5.25:1;戒烟:2.24:1;体重:1.69:1。

在美国经过20多年的研究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对于任何企业及个人都有这样一个90%和10%的规律:90%的个人和企业通过健康管理后,医疗费用降到原来的10%;10%的个人和企业未参加健康管理,医疗费用比原来上升90%。

为什么要健康管理?

现代人健康现状及亚健康

WHO(世界卫生组织)在其中是这样规定的: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痛苦,而且包括在身体、心理和社会方面的持续完好状态。

现代生活节奏日益加快,且生活无规律,竞争的压力越来越大,许多人出现种种不适的症状:身体疲乏、腰酸背痛、头昏头痛、失眠多梦、记忆衰退、焦虑烦躁、食欲不佳、精神不振。但到医院去做健康体检,又没有特殊的异常发现,下不了具体的疾病诊断。这种既不是健康人,也不是病人的中间状态,就是通常所说的“亚健康”。WHO的一项全球性调查表明,真正健康的人只占5%,患有疾病的人占20%,而75%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

调查显示,我国亚健康人群发生率在45%~70%之间,发生年龄主要在35~60岁之间。人群分布特点为:中年知识分子和从事脑力劳动为主的白领人士、领导干部、私企老板、影视明星是亚健康高发的人群,青少年亚健康问题令人担忧,老年人亚健康问题复杂多变,特殊职业人员亚健康问题突出。

亚健康的主要起因:

1,过度紧张和压力;

2,不良生活方式和习惯。如高盐、高脂和高热量饮食,大量吸烟和饮酒及久坐不运动是造成亚健康的最常见原因;

3,环境污染的不良影响,如水源和空气污染以及噪声污染等等;

4,不良精神,心理因素刺激。

亚健康的主要危害:

1、亚健康是大多数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疾病前状态,大多数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均是从亚健康人群转入的;

2、亚健康状态明显影响工作效能和生活、学习质量,甚至危及特殊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

3、心理亚健康极易导致精神心理疾患,甚至造成自杀和家庭伤害;

4、多数亚健康状态与生物钟紊乱构成因果关系,直接影响睡眠质量,加重身心疲劳;

5、严重亚健康可明显影响健康寿命,甚至造成英年早逝、早病和早残。

亚健康是一种动态状态,它不会永远停留在原有的状态中,它可能自发的向疾病状态转化,也可能通过个人的自觉改变向健康状态转化。但是向健康状态的转化是需要个人付出代价与努力的,这就需要进行健康管理。

健康管理:保健康,省支出

健康管理可以:

科学评估自己患慢性病的危险性,了解健康隐患;

主动预防、降低并减少慢性病的发生;

改善亚健康状态,提高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控制和降低医疗费用支出,

对疾病患者,通过有效控制危险因素,减少并发症。

――据医学专家研究,一个人自发育完全成熟之日起即开始走向衰老(一般男人为25岁,女人为22岁),只是起初很缓慢,难以觉察,直到中年才开始显现,及至老年则不断加速。尽管人的衰老与死亡这一自然现象任何人都无法阻止和逃避,然而减慢衰老,延长寿命却是完全能够做到的。参加健康管理虽不会使人永远年轻,但可以使个人的衰老减慢,并保持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研究报告:人类三分之一的疾病通过预防保健就可以避免,三分之一的疾病通过早期的发现可以得到有效控制,1/3的疾病通过积极有效的医患沟通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因此,健康管理的实质是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的结合。

――美国的健康管理经验证明,通过有效的主动预防与干预,健康管理服务的参加者按照医嘱定期服药的几率提高了50%,其医生能够开出更为有效的药物与治疗方法的几率提高了60%,从而使健康管理服务的参加者的综合风险降低了50%,医疗成本降低了30%。

――在计算对于健康的投资与回报时,虽然对于不同疾病的高危群体的投入与产出是不一样的,但是一个可以值得参照的数字是:在健康管理计划上每投入1元钱,将来在医疗费用上可以减少8―9元钱。

谁是受益者?

健康管理是对个人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预测、预防和维护的全过程,它在每个人身上都能发挥积极的作用。因此健康管理的对象不仅仅是常规医疗中的患病者,而是所有人,它的受益者包括所有的健康人和非健康人:

健康人群

希望保持健康身心的健康群体。已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但健康知识不足,希望得到科学、系统化、个性化的健康教育与指导,并拟通过定期健康评价,保持低风险水平,尽享健康人生。

亚健康人群

希望定期得到健康与疾病危险性评价及健康改善指导的亚健康群体。在健康顾问指导下随时监控健康状态,有意识地参与健康改善计划,提高工作效率和个人整体健康水平。

高危人群

已有明显高危倾向并需要立即改善健康状况的群体。需要定期得到健康与疾病危险性评价,并在健康顾问的指导下密切监控危险因素、降低风险,及时采取干预措施,预防疾病的发生。

已患病者

在参与就诊的同时希望积极参与自身健康改善的群体。需要在生活和行为方式上进行全面改善,监控危险因素,降低风险水平,延缓疾病的进程,提高生命质量。

它山之石,如何攻玉?

它山之石――国外经验

美国是健康管理发展比较完备的国家之一。健康管理策略在美国主要有6种,这6种健康管理策略,都值得我们结合国情,予以借鉴。

1、生活方式管理:主要关注健康个体的生活方式、行为可能带来什么健康风险,这些行为和风险将影响他们对医疗保健的需求。生活方式管理帮助个体做出最佳的健康行为选择来减少健康风险因素。生活方式管理使用对健康或预防有益的行为塑造方法促进个体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习惯以减少健康风险因素。生活方式管理方案的结果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参与者采取什么样的行动。因此,要调动个体对自己健康的责任心。生活方式管理的效果取决于如何使用行为干预技术来激励个体和群体的健康行为。四类促进健康行为改变的主要干预技术措施是教育、激励、训练和市场营销。

2、需求管理:以人群为基础、通过帮助健康消费者维护健康以及寻求适当的医疗保健来控制健康消费的支出和改善对医疗保健服务的利用。需求管理试图减少人们对原以为必须的、昂贵的、和临床上不一定有必要的医疗保健服务的使用。需求管理使用电话、互联网等远程病人管理方式来指导个体正确地利用各种医疗保健服务满足自己的健康需求。

3、疾病管理:着眼于某一种特定疾病,如糖尿病,为患者提供相关的医疗保健服务,目标是建立一个实施医疗保健干预与强调病人自我保健重要性相协调的系统。该系统可以支持良好的医患关系和保健计划。疾病管理强调利用循证医学指导和增强个人能力,预防疾病恶化。疾病管理以改善病人健康为基本标准来评价所采取行动的临床效果、社会效果和经济效果。

4、灾难性病伤管理:为患癌症等灾难性病伤的病人及家庭提供各种医疗服务,要求高度专业化的疾病管理,解决相对少见和高价的问题。通过帮助协调医疗活动和管理多维化的治疗方案,灾难性病伤管理可以减少花费和改善结果。通过综合利用病人和家属的健康教育,病人自我保健的选择和多学科小组的管理,使医疗需求复杂的病人在临床、财政和心理上都能获得最优化结果。

5、残疾管理:试图减少工作地点发生残疾事故的频率和费用代价,并从雇主的角度出发,根据伤残程度分别处理以尽量减少因残疾造成的劳动和生活能力下降。残疾管理的具体目标是:防止残疾恶化;注重残疾人的功能性能力恢复而不仅是病人疼痛的缓解;设定残疾人实际康复和返工的期望值;详细说明残疾人今后行动的限制事项和可行事项;评估医学和社会心理学因素对残疾人的影响;帮助残疾人和雇主进行有效的沟通;有需要时考虑残疾人的复职情况。

6、综合的人群健康管理:通过协调不同的健康管理策略来对个体提供更为全面的健康和福利管理。这些策略都是以人的健康需要为中心而发展起来的,必须做到有的放矢。

―般来说,在美国,雇主需要对员工进行需求管理,医疗保险机构和医疗服务机构需要开展疾病管理,大型企业需要进行残疾管理,人寿保险公司、雇主和社会福利机构会提供灾难性病伤管理。随着健康管理实践和研究兴趣的不断扩展,美国发达的流行病学、管理科学和行为医学为健康管理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如何攻玉?――国内发展

在我国。健康管理是一个刚刚起步的产业。目前在中国大陆地区仅有少数专业的健康管理机构,大部分为医院及体检中心的附属部门。健康管理的从业人数没有准确的数据,估计全国在10万人以上,享受科学、专业的健康管理服务的人数只占总人数的万分之二,与美国70%的居民能够在健康管理公司或企业接受完善的服务相去甚远。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加快,期望寿命的延长以及慢性病的上升,对健康维护及改善的需求会日益增长,而传统的医疗服务模式已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新兴的健康管理行业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建立一支健康管理专业队伍,对于改善和提高我国国民身体素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着重要意义。

尽管我国目前有各类体检机构5000多家,但做健康体检的人数还是远远少于就医的人数。当发达国家健康产业已普遍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5%时,我国仅占4%~5%,低于许多发展中国家。在2007年11月由中华医学会主办的“第四届中国健康产业论坛”上,中华医学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主任委员白书忠指出,解决13亿人民的健康,不能单靠“药片和手术刀”,而应主要依靠全民健康素质的提升和健康产业及健康管理行业的发展。

根据我们的国情,微观上,健康管理针对个人、公司和企业;宏观上,健康管理针对政府和整个社会。

微观健康管理:对个人来说,由于每个人具有不同危险因素组合,因此应针对个人自身危险因素筛选出个人健康管理处方,使每个人都能更有效地针对自己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对企业来说,健康管理还可汇总、评价群体健康信息,作出人群健康管理资讯报告,为企事业单位提供人群健康需求的参考信息。

生活方式管理的特点范文3

关键词:老年人;慢性疾病;危险因素;健康管理

老年常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简称"慢病")包括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恶性肿瘤、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等疾病。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物质生活的逐渐改善,我国不良生活方式引起的慢病患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并已经成为城乡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1]。血糖、血脂、血压、体重指数(BMI)等健康指标出现异常均是与不同的慢病相关的过度危险因素,若不及时进行有效干预,势必发展为各种慢性疾病。针对慢性疾病病程长、流行广、致残致死率高等特点,选择适当的、切实可行的预防和干预措施,对各类健康指标异常的80例老年人实施了系统化的健康管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驻昆明干休所体重指数(BMI)>24,且伴有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的老年人80例(男59例,女21例),年龄68~81岁。其中BMI26.03±3.28;收缩压(141±11)mmHg;舒张压(90±9.3)mmHg;空腹血糖(6.01±1.2)mmol/L;胆固醇(6.21±0.89)mmol/L;高密度脂蛋白(1.21±1.33)mmol/L;低密度脂蛋白(2.62±0.61)mmol/L。

1.2健康管理方法 健康管理是对各种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预防和维护的全过程[2]。它的实施是一个动态的循环过程,即老年人健康监测健康评估健康干预健康教育再监测再评估再干预再教育……

1.2.1建立健康档案 对人选对象的生命体征的变化以及自身所从事的与健康相关的一切行为与事件进行完整记录,主要包括生活习惯、过敏史、既往病史和诊治情况、家族史及历次体检结果。此健康档案是一个动态且全面的记录过程,通过其中详细完整的记录,为每一个人提供全方位的健康服务[3]。

1.2.2健康监测 包括记录调查和健康体检,是对主要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连续不断的观察,准确掌握其动态变化。通过健康调查,收集老年人的生物遗传因素、行为及生活方式、心理因素、社会环境因素、个人健康史等;健康体检可根据个人的年龄、性别、已存在和可能存在的健康问题设置合理的体检项目,针对老年慢性疾病,重点围绕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老年多发症进行。

1.2.3健康评估 根据健康监测的数据,对老年人所患的疾病、体能、认知、心理、社会、经济等多层面进行评估[4],对健康等级和健康风险进行划分和分层,对罹患重大疾病的可能性进行科学预测,并制定出综合的、可行的、个性化的健康 促进方案和干预策略。

1.2.4健康干预 针对健康评估的结果,根据老年人不同的健康状况制定个人或群体健康管理计划,采用不同的措施进行干预。对已患慢性疾病的老年人,可进行相关疾病治疗或危险因素管理;对尚未罹患慢性疾病的,可进行生活方式改善指导、个性化的饮食调整和运动计划、心理指导等,根据制定的健康目标,进行日常随访、评估干预效果和调整治疗方案[5]。

1.2.5健康教育 根据健康危险因素评估效果,拓展健康教育内容,针对性地宣传老年人常见多发病的预防保健知识;定期开展健康讲座;发放健康宣传资料,帮助患者认识危害个体健康的环境因素、不良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尽量消除环境中危害健康的危险因素,提高健康素质。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

2 结果

健康管理6个月后,BMI降至22.35±3.03;收缩压降至(120±11)mmHg;舒张压降至(78±7.9)mmHg;空腹血糖降至(5.26±0.8)mmol/L;胆固醇降至(4.79±0.89)mmol/L;高密度脂蛋白升至(1.53±0.35)mmol/L;低密度脂蛋白降至(2.52±0.49)mmol/L。其中BMI、血压、空腹血糖、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与管理前比较,差异显著(P

3 讨论

随着人类科技日益进展、经济逐步发达、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年慢性疾病已成为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主要问题[6],不断扩大的医疗和健康需求与有限的卫生资源之间矛盾越来越突出,慢病已经给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威胁,防控慢病任重而道远[7]。健康管理是计划、全面的、持续的指导干预,可以使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得到显著改善,延缓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病情的进展,降低医疗费用[8];科学、系统的健康管理,能够有效减少慢病发生、控制病程进展,其中饮食控制和运动疗法是健康管理的关键[9],饮食控制是防治胰岛素抵抗的基本方法,合理运动可以提高胰岛素的敏感度,达到降糖、降压、减肥、降低胆固醇、提高高密度脂蛋白的功效[10]。本观察中对80例老年人采用系统的健康管理后,BMI、血压、空腹血糖、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指标明显改善。

同时,健康管理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医务人员和慢病患者都要正确认识到健康管理的重要性,才能使各项健康管理措施得到顺利贯彻实施。应当通过健康教育行为示范等方式,使老年人了解健康管理的理念,加深对健康管理的理解,引导其从"重治疗"向"重预防"转变。

参考文献:

[1]黄建始.美国健康管理:源自无法遏制的医疗费用增长[J].中华医学杂志,2006,86(15):1011-1013.

[2]王维明,曾强.争议军人健康管理应遵循的原则[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09,11 :237-238

[3]张砚,胡春平.老年人健康管理方略研究[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0,27(1):26-28

[4]王秋梅,刘晓红.老年人综合评估的实施[J].中国老年医学杂志,2012,31(1):13-15

[5]鲁祖清,徐辉,罗辉宁,等.健康管理前后生活方式情况对比观察[J].人民军医,2011,54(8):681-682

[6]姜立明,施侣元.我国社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社区综合防治模式[J].疾病控制杂志,2003,7(4):341-343

[7]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慢性病报告[R].2006.

[8]陶国枢.加强健康管理,优质保健服务[J].中国保健医学杂志,2009,11(1):1-3.

生活方式管理的特点范文4

调查方法将435例高血压病患者以居委会为单位进行全面的体检及上门访视,建立个人健康档案,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并发症及家族史、体型情况进行发病因素的分析评估,制订健康系统管理措施。观察的指标对435例高血压患者进行为期2年的健康系统管理,比较健康教育干预前后高血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高血压患者引起的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自我控制率、服药依从性,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改变、实验室指标以及定时测量血压的情况。干预方法危险因素的监测血压的监测:每次随访测量血压,每天让患者自测血压两次,做好记录。体质指数监测:每半年测量身高、体重一次,计算体质指数,平时体检及自测可自行记录。实验室指标:监测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血肌酐,每年检测1次。就诊时如有相同检测项目,可自行记录结果。

健康教育从2007年4月至2009年4月起对该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社区健康教育干预,通过讲座和面对面的人际传播等渠道进行健康教育,宣传高血压的特点、病因和并发症的有关知识及防治知识,以及生活方式管理在高血压的预防和治疗中的作用。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及计数资料分别采用t检验及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前后患者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接受治疗率、服药依从性、血压控制率、系统管理满意率的变化干预后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接受治疗率、规律服药率、血压控制率、系统管理满意率均有明显提高,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略)。

干预前后患者生活方式的变化干预后高血压患者的生活方式均有明显改善,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2)。干预前后患者的血压变化干预后高血压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为(132.35±12.13)mmHg、(83.25±9.66)mmHg,均低于干预前的收缩压(168.85±9.77)mmHg和舒张压(98.85±9.98)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前后患者实验室指标的变化干预后高血压患者实验室各项指标控制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略)。

生活方式管理的特点范文5

中图分类号:R473.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2―4208(2011)02―0074―02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终身疾病,它给人们带来的不仅是生理、心理上的痛苦,还给整个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预计在未来10年内,仅心脏病、脑卒中和糖尿病就将给中国带来至少550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控制糖尿病,减少并发症和死亡率,一直是我国慢病防治的重点之一。乌海市千里山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于2001--2009年期间对8例合并外科感染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个体化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也为在社区慢病管理中开展护理工作积累了经验。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乌海市千里山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确诊的2型糖尿病合并外科感染患者共8例,男3例,女5例。年龄56~70岁,平均65.4岁。病史2~12年,平均5年。8例均合并不同程度的外科感染,其中足坏疽4例,手部感染2例,肛周脓肿1例,腹部术后切口感染裂开1例。

1.2 管理方法 由社区医生、护士组成治疗小组进行专案管理,按血糖和合并外科感染情况、生活方式、危险因素等进行评估,制定个体化干预方案。管理内容包括认知干预、行为干预、药物干预、心理干预、家庭护理干预等,家庭护理干预主要包括开展一般性的护理工作、提供护理咨询服务、指导家属护理。

1.3 结果8例患者的治疗时间最长者158d,换药316次。8例患者的感染均得到了控制。其中1例避免了截肢手术,3例结合外科手术治疗控制了感染的发展,其余4例的感染虽也得到了控制,但由于患者经济困难,家属放弃治疗后死亡。

2 讨论

中华医学会最新调查显示,中国的糖尿病患者已达9000万,占世界糖尿病人群总数的五分之一,并且以每天至少3000人的速度增加,每年增加超过120万人,说明我国已是全球糖尿病第一大国。糖尿病的危害也日益严重,失明、致残、致死率非常高,成为中老年人最可怕的“慢性杀手”。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09年版)》要求,社区要对辖区内35岁及以上高血压患者和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管理,其服务内容包括对高危人群进行筛查,主动与确诊患者联系并进行定期随访(包括预约患者到门诊就诊、电话追踪和家庭访视等方式),保证管理的连续性。

生活方式管理的特点范文6

[关键词] 全科医生;社区卫生;慢病管理;高血压

[中图分类号] R197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10(a)-0141-03

慢病管理作为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在我国广泛开展,对高血压患者和2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管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慢病管理是公共卫生服务的关键环节[1],为了提升慢病管理质量,强化慢病管理的科学性,探索慢病管理的内在规律性,以利今后慢病管理工作三维空间的拓宽与深化[2-3]。本文采用实证性研究方法,以HJK-H05慢病管理系统为实施工具,选取糖尿病、高血压两类慢性病患者为观察对象,实施日常慢性疾病管理,并探求其管理效果及评价。以期为今后在慢病管理过程中更好的发挥慢性病管理系统的支撑作用,提供客观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中山市开发区城东和健康花城两个社区中的糖尿病与高血压慢性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为:①被正规医疗机构诊断为2型糖尿病或原发性高血压;②年龄≤80岁;③依从性好:容易随访,可定时参加复诊并遵守膳食、运动处方;④病程≤10年。研究对象的剔除标准为:①严重糖尿病并发症及并发临床疾患,如急性严重代谢紊乱、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足、冠心病、脑卒中。②运动障碍,包括骨骼关节病变及肌肉病变引起的运动障碍。在两个社区中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其中,高血压患者40例,糖尿病患者40例;男45例,女35例;年龄51~78岁,平均64岁;慢病管理及观察时间为2011年1~7月。

1.2 干预方法

整个研究管理过程以实施健康教育与管理干预为主,包括4个阶段:导入期、强化期、巩固期、维持期。其中导入期为2周,主要是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参加管理前的培训;强化期为6周,是患者形成良好行为的关键时期;巩固期为6周,对患者的行为方式进行巩固;维持期为14周,在这个阶段,社区医生的监管频率下降,主要是监督患者巩固前一阶段的成果。通过4个阶段的管理,达到最终让患者学会一整套自我管理方法之目标。对研究管理对象,在导入期进行1次健康教育讲座,介绍慢病管理模式以及内容,管理内容包括:生活方式与慢性疾病、健康与运动和健康与饮食。每次复诊时采取一对一进行强化生活方式干预。根据管理对象饮食和运动实际情况,就改善其不良生活方式和如何合理膳食、运动、用药等方面进行个体化指导,帮助管理对象正确认识疾病,形成科学的健康理念,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提高依从性。

1.2.1 量化运动 根据管理对象所患慢性病的严重程度,评估其参与管理前运动情况,并帮助管理对象选择合适的身体活动形式、频率和时间。通过配戴iMate人体运动能量消耗监测仪,监测每人每日的运动能量消耗,数据上传至慢性病管理系统进行分析,制订个性化的运动处方,处方内容包括:患者每日运动的方式、平均持续时间、运动强度等。同时通过佩戴iMate运动能量监测仪,增加运动的趣味性,使患者自觉根据运动处方调整运动强度,达到有效运动量,养成科学的运动习惯。

1.2.2 量化饮食 如实记录管理对象复诊期间典型的一天膳食情况,用慢性病管理系统对膳食情况进行分析,如三大营养素比例、三餐热能比等,指出其饮食中不合理之处,并根据患者饮食习惯开出个性化的膳食处方和督导语,指导管理对象合理膳食,纠正其不合理的饮食习惯。根据膳食指南等原则,结合管理对象危险因素和疾病情况,提供膳食指导方案。管理对象按照每周总量控制的原则,自主调节食物摄入分配;通过食物模型及膳食处方提供食物能量消耗换算的方法,使管理对象能根据季节的变换和个人喜好自己调控能量的摄入与支出,让量化的膳食处方落到实处。低盐、低油饮食:向管理对象发放控盐勺、定量油壶,量化管理对象每日食盐、食用油的摄取量。规定管理对象每日食盐摄入量不超过6 g,食用油摄入量不超过25 g(约30 mL)。

1.2.3 戒烟限酒 对入选的80例管理对象进行调查,了解其吸烟和饮酒情况。对吸烟者和饮酒过量者进行戒烟、限酒的宣传教育。在慢性病管理系统中对吸烟和饮酒过量的人群进行定向健康教育指导,介绍吸烟和饮酒的危害及对身体各器官的损害情况,介绍戒烟限酒的实施方法。每次复诊时采取一对一的强化干预。

1.2.4 心理疏导 慢性患者容易出现主观感觉异常,注意力转向自身,心境不佳,情绪不稳,被动依赖,情感脆弱,多疑,神经过敏,紧张,焦虑,恐怖等。尤其是初次诊断为慢病的患者,往往更容易从心理上扩大慢性病对于生理和生活的影响,产生恐慌的情绪。针对以上心理问题,对80例管理对象进行心理疏导。心理疏导分为两种,一种为小组心理疏导,11人为一组,通过群体座谈的方式进行,整体试验期间每人参加一次小组心理疏导;另一种为一对一心理疏导,在每次复诊时进行。

1.2.5 病情监测 对研究管理对象所患疾病,定期进行病情相关指标检测。监测指标包括:体重、体重指数(BMI)、血压、腰围、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等。第1个月每周复诊1次,以后每2周复诊1次,限期6个月。6个月后根据其具体情况确定是否继续参加管理。

1.3 血糖控制及血压达标标准

根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讨论稿)》中2型糖尿病控制目标:毛细血管血糖空腹时在3.9~7.2 mmol/L,非空腹血糖≤10.0 mmol/L为血糖控制达标。血压达标的定义参考《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9年基层版)》,血压达标的定义:时点达标,指高血压患者最近一次血压控制在140/90 mm Hg(1 mmHg=0.133 kPa)以下。高血压的血压控制率是指收缩压< 140 mm Hg且舒张压< 90 mm Hg,即收缩压和舒张压同时达标[3]。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项生理指标管理前后对比

管理前和管理后管理对象的BMI、腰围、餐后2 h血糖等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提示管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效果。见表1。

2.2 慢性病患者管理前后达标率比较

本研究糖尿病患者在管理前达标率为42.5%,通过慢性病管理系统对其进行膳食和运动的合理指导后,达标率达到75.0%。见表2。

本研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达标率在管理前为55.0%,通过慢性病管理系统对其进行合理指导与干预后,达标率达到了87.5%,增加了32.5%。见表3。

3 讨论

本研究中参与管理的慢性病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多数患者认识到生活方式与健康状况密切相关,并有意识地改变自己不良的生活方式[4-6]。另外,在管理与干预的过程中发现,部分依从性较好、自律性较强的患者,在管理后期临床医生的指导下减少了用药量,且血糖、血压各项指标一直趋于平稳[7-8]。

本研究发现,膳食管理在慢病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膳食管理具有两大特点:一是个性化十分突出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饮食习惯。二是膳食管理的最终落脚点在于患者自己,自我完成,自我调整饮食。重点就是要把健康饮食要求与个人饮食习惯有机的融合在一起[9]。在本次研究中,很多患者通过管理养成了科学的饮食习惯,尤其是糖尿病患者,学会了自我调整膳食结构。本文采用地区分类的食物谱,按照热带、亚热带、温带和寒带等区域气候特征和东北、华北、华东、华南等中国大陆的区域划分,设计了11大类地区性食物谱,推荐给慢病患者,但仍存在中国特有食物热量难以换算的情况。

戒烟限酒历来是慢病管理一大难题,尤其戒烟更为困难。目前采用的管理与干预策略主要是宣教、劝导,有时效果并不满意,短时间停止吸烟比较容易,长时间戒烟者不多[10]。今后在慢病管理实践中,还要探索更多的,行之有效的干预途径,以利患者从主动接受建议,主动戒烟、限酒。本文结果显示,参与管理患者的BMI、腰围、餐后2 h血糖等指标,与管理前比较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血压达标率增加了32.5%。2型糖尿病控制目标,管理前达标率为42.5%,管理后达到了75.0%。

综上所述,慢病管理的科学方法和信息化手段可以提高慢病管理的效果,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慢病管理系统在研究中发现的不足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

[参考文献]

[1] 黄正明.慢病的防控与合理救治[J].中国医药科学,2012,2(5):9-10.

[2] 刘力生,王文,姚崇华.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J].中华高血压杂志:2009年基层版,2010,18(1):29-30.

[3] 金敬红,吕探云,王君俏.血糖指数与血糖负荷在糖尿病饮食教育中的应用进展[J].上海护理,2008,8(3):72-76.

[4] Patricia MH,Steven RH,Bryan WW. Fructose Prefeeding Reduces the Glycemic Response to a High-Glycemic Index,Starchy Food in Humans[J]. The Journal of Nutrition,2002, 132(9):2601-2604.

[5] 蓝玉娟.高血压患者社区干预的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2009,7(9):247-248.

[6] 何长蓉.慢病管理模式对高血压患者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2,9(13):177-178.

[7] 张云峰,徐连美.86例高血压患者社区干预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2008,46(17):1-59.

[8] 董杰.社区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的影响[J].中外医疗,2008,27(21):159-160.

[9] 刘雪荣,于普林,叶文,等.河北省燕郊社区717名老年人慢性病现况调查[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4,23(1):4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