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建筑智能化技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建筑智能化技术范文1
关键词:现代建筑;智能化技术;内涵;发展
中图分类号:G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20世纪中期,随着全球经济的高速增长,建筑业开始了新一轮的发展,建筑物单体的高度与体量急骤增加,到处都在兴建二三百米的超高层建筑与单体超过10万m2的大型建筑。建筑工程的技术难度不仅体现在高度与面积上,还体现在建筑物的多功能使用(同一幢建筑物内可分层区,具有办公、酒店、商场、公寓、娱乐等使用功能)、使用者对建筑物服务要求的日趋多样化和对服务质量要求的日趋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活条件与环境的舒适性、与社会和人际沟通的便捷性、生存空间的安全性、设施服务的完善性、管理组织的严密性等,使建筑物内部的建筑设备与电气设备的系统结构越来越复杂,也给设计人员带来了大量的难题。市场的需求与大量的技术难题刺激着建筑技术的发展,建筑电气技术也因此获得了飞跃式的进步。
建筑物中的电气设备曾经十分简单,50年前的建筑电气工程有过“一只灯头、一只开关、两根线”的戏谑说法,就是电气化远景也不过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而已。但是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建筑物中的电气设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了满足使用功能与众多服务的要求,必须在建筑物中设置空调、冷热源、通风、给水、排水、污水处理、变配电、应急供电、照明、电梯、电动扶梯、安全防范、信息通信等建筑设备。这些建筑设备数量庞大(一幢楼中可有数千台甚至数万台各类设备),分布区域广,不仅需要提供安全可靠的电源,更需要对成千上万个参数进行实时监测与控制。由此可见,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建筑物中电气设备的应用内容越来越多,关联的学科领域不仅门类众多,而且逐步衍生成一门与应用对象(建筑物)紧密结合、具有学科交叉特征的技术——现代建筑电气技术。
早在1982年,中国的设计工程界就意识到建筑电气已不再是一个依附于土建工程的简单配套工作,而是应有其特殊地位的独立工种。当时的国家建设局核准成立了建筑电气专业组织。1992年,建设部颁布了《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 16—1992)。2002年,国家技术质量监督局颁布了国家标准《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303—2002)。1992年以后,国际电工组织IEc陆续了《建筑物电气装置》(IEc60364)的第1~7部分标准。
1985年,上海同济大学分校的“建筑电气工程”专业开始招生。之后,国内建工类院校相继开办了“建筑电气”专业。1997年,同济大学开始招收“智能建筑电气技术”方向的研究生。2005年,中国注册电气工程师考试开始。鉴于全国的建筑电气行业仅设计从业人员就有近7万人,专门分类设置了建筑电气执业资格考试的相关内容(考试内容由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电气专业委员会负责)。通过建筑电气专业组织建立、建筑电气人才培养、建筑电气标准与建筑电气执业资格考试等历史过程,可以清晰地看到,现代建筑电气不仅在技术进步中完成了它的成长历程,而且已得到了行业、教育界及政府的认可。
三、 现代建筑智能化技术的内涵
现代建筑电气技术虽然是随着建筑业的发展而形成的,但是它具有电气工程的鲜明特征与内涵,在沿着电气工程应用的道路上,综合了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控制技术与信息技术,在一些电气设备的应用中是如此,在近年来发展迅速的智能建筑中更是如此。如今的建筑电气设备,已经无法简单地将其划为电工类、电子类、控制类或信息类设备了。
以建筑物的供电为例,在变电站高、低压开关柜中的智能断路器里设有微处理器,以测控供电回路状态。同时,整个供电系统中的断路器及测控电路又构成一个计算机网络,以形成数字化的能源控制系统,对整个供电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视、负荷调控以及综合管理。因此,建筑物的供电系统已不再是单纯的强电设备,而是综合了电工、电子、控制与信息技术的应用系统。
建筑物中有70%的负荷是以电动机拖动的动力设备,其中风机、水泵、电梯与冷冻机组等设备往往需调节转速以取得最佳的工作状态与实现节能,故配电与动力控制中采用的变频器约占电动机负荷的25%~35%。由于大多数建筑设备是多台设备构成的系统,如冷冻水系统由多台水泵、冷冻机组、调节阀等组成,其中每台设备的运行状态都影响着系统的工作,而每台设备的运行状态又受到系统中其他设备工作参数的干扰,因此这些设备采用的变频器不仅要能实现反馈控制,而且需要有通信接口提供变频器全部的运行数据,受到上级管理系统的监控与协调。就此而言,亦是电工、电子、控制与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才能满足建筑物对电气设备的要求。为了满足人们对通信与信息服务的需要,建筑物中设置了电话、电视及计算机网络系统等数字化设备。这些设备与系统往往受到如雷电、电火花、电网瞬变、高次谐波等各种电磁脉冲的干扰。故在建筑电气工程中更要精心处理防雷、接地、浪涌电压吸收、静电泄放、屏蔽、滤波及布线等技术措施。虽然通信与信息系统均为数字化弱电设备,但工程中的问题仍需要用电气工程中最基础的电磁兼容技术来解决。
由于照明在社会活动与个人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电气照明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同时,因照明能耗日益增大,提高照明系统的效率也成为电气工程界的热点。因此,大量的新型、高效光源(如节能型气体放电光源、场致发光器等)不断问世,并得到普遍应用。智能照明控制器、光纤照明等技术正广泛地用于公共建筑、工业建筑与住宅建筑,电气照明技术已是现代建筑电气技术中最活跃的部分。
为了满足各类机构与使用人员的信息化运作与管理、智能化控制与服务等需求,建筑物中设置了计算机网络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通信系统、布线系统、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安全防范系统、公共广播与背景音响系统、电子会议系统、公共信息系统、有线电视与卫星电视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资产定位管理系统、智能家居系统、一卡通系统、物业管理系统等大量的应用系统。每一应用系统都是综合运用电子信息与控制技术来实现其特定的功能,这些系统在现代建筑电气工程中通常称为弱电系统。目前,弱电系统已成为所有建筑工程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总之,现代建筑电气技术是以电工学科、材料学科、电子学科、控制学科与信息学科为基础的综合应用技术,学科交叉与融合是现代建筑电气技术的重要特征。
四、 建筑智能化行业的产业链
建筑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与现实清楚地说明,国民经济状态上升,建筑业必然兴旺,建筑业发达了,国民经济形势也必然趋好。中国近年来持续的经济增长中就有1~2个百分点来自建筑业的贡献。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全国基本建设的规模不断增大。2008年北京的奥运会与2010年上海的世博会刺激着建筑业的发展,智能建筑与智能住宅小区更成为建筑业的精品。在工业建筑、民用建筑、军事建筑与市政建筑中的电气设备投资已从20世纪80年代总投资的6%~7%,增长到总投资的10%一18%,并且还在不断上升。与此同时,市场中的各类建筑电气设备(如供配电设备、照明设备、控制设备、火灾自动报警设备、通信设备、广播设备、电视设备、楼宇自动控制设备、安全防范设备、防雷设备等),不仅引进了大量国外先进技术与产品,也推出了一定数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五、现代建筑智能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工作与生活的环境要求不断提高,建筑物的功能与相应的标准也逐步提升。建筑电气技术作为现代建设技术的核心,正面临着新的挑战。近年来,城市建设与管理行业提出了许多重大课题,对建筑电气技术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同时,美国“9·11”事件之后,建筑物的防灾、减灾及反恐安全问题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建筑物中的消防、安防、防灾等电子设备及应急供电设备已成为不规范,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和谐统一。
建筑智能化技术范文2
关键词:建筑工程;智能化;电气工程;管理技术
在经济发展的带动下,我国的建筑工程得到了迅速发展,随之也大大提升了工程智能化管理水平。科学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生产力,在建筑电气工程中的应用可以为智能化管理提供有力支持,从而满足新时期建筑工程管理的要求,确保电气工程施工的顺利开展,从而使建筑工程质量得到提高,为建筑的各项功能发挥奠定坚实基础。在具体管理中,需要工程单位结合每一环节的工程施工特点,制定相应的施工管理策略。
1智能化管理技术
作为的智能化管理技术,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时代性和技术性很强。从它的结构构成来看,它是包含有计算机技术、GPS定位技术以及精密传感技术等在内的一种综合性技术形式,它是先进技术应用的一种体现。它在现代建筑工程中的应用逐渐成为了一种趋势,可以保证建筑工程施工更为有序开展,提高工程施工管理水平。
2智能化管理技术的应用优势
2.1有利于实现对建筑的全面监控
现代建筑呈现出高层化和集中化特点,这样就对建筑电气系统管理增加了难度,并且管理涉及到的面更广泛,一旦管理出现失误很容易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一旦缺少智能化的监控系统,就会导致事故发生后在原因排查上有很大难度,不能第一时间掌握事故的整个发生过程,但是,如果采用智能化监控系统就可以及时对发生的安全事故进行分析,明确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而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这对于管理效率的提高是十分有效的[1]。
2.2对输出命令的控制
工程单位在对电气工程智能化管理技术进行应用时,需要遵循科学性和合理性原则,按照智能化管理技术的应用要求,针对性开展,在实现控制的过程中要依据所需功能在最短时间对终端操作所发出的信号和控制指令,来完成一系列操作。此外,从智能建筑电气系统的自身功能来讲,它的整体是初期设计的重点考虑因素,基于此,对于工程单位来说,就必须要保证智能化电气和建筑功能的最大化发挥,同时还要实现成本的最大化节约。
2.3强化联动性能的体现
电气工程自动化设备之间的联动性能提高,离不开对数字化智能系统的正确运用和操作。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下,可以将建筑中的消防和通风照明等安防设备自动化系统看作为是一个整体,这样就可以最大程度的增强自动化设备之间的联动性能,在此基础上资源和信息之间就可以实现共享,从而优化分析更为合理,配置更为优化。
2.4提高安全性
在智能化管理技术的实际应用中,它的应用核心就是安全性。在当前建筑工程中,自动化设备应用范围越来越广,这其中存在的问题既包括安全方面,也包括运行环境对电气设备的影响,一旦这方面的防范措施做的不到位,就会导致电气工程施工陷入困境,整个施工操作过程的安全性下降,而在智能化管理技术的应用下,就可以借助先进技术来提高工程施工的安全性,从而保证工程各个环节施工活动的顺利开展。
3智能化工程管理技术的应用要点分析
3.1要实现绩效目标的计划和管理
在对智能化管理技术进行应用时,首先要对建筑智能化战略目标有明确把握,进而制定科学的建筑规划方案,对工程施工中的优势和不足之处有明确掌握,这样可以保证各个环节的施工更具有针对性,为实现工程单位各部门的目标而建立科学的计划方案,同时还要对计划进行高效落实,细化分工,促进绩效目标的顺利实现[2]。
3.2对各部门任务计划的落实和控制
一旦建筑工程施工方案确定之后,在各项施工工序开展的同时必须要有严格的控制措施作保障。对于各个部门的多个任务同时进行的状况,需要在控制作用下保证任务之间的有序性和协调性,不会出现冲突状况,保证各个部门的任务计划可以得到高效落实,与此同时,还要对每一个具体员工的绩效目标进行多角度控制。
3.3对施工流程的优化管理
建筑电气工程的施工流程较为复杂,需要在事前制定完整的施工计划,在该计划下保证整个施工团队运行的有序,从而促进施工工作的积极推进。对于管理者来讲,就需要确保条理清晰,重点解决关键问题。例如建筑工程中的施工质量问题,就需要在施工材料和设备方面加大重视力度,严格控制设备和材料的进场质量,杜绝劣质材料和设备进入施工现场,从而在源头上确保工程施工质量良好,减少质量隐患。
4电气工程管理中智能化技术的应用
4.1电气系统控制方面
电气工程的施工操作具有一定的复杂性特点,基于此,在施工管理上就要更加注重精细化。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这一难题,可以通过电子计算机来对建筑的电气系统进行控制管理,进而实现电气系统控制的精细化,而且智能化技术的应用还可以有效提高工程施工质量,避免管理上的失误,从而大大提升工程施工速度,并以此来降低施工中故障的发生几率。此外,在对电气线路进行控制时也可以采用智能化技术,这样可以及时发现存在的缺陷,第一时间采取措施予以解决完善,并为后期施工提供数据上的支持。
4.2施工故障的检测方面
在电气工程施工中,智能化技术的应用还可以通过遥感定位技术以及传感技术来及时发现设备运行中存在的故障,进而采取措施予以解决。就目前应用实际来看,常见的检测技术主要包括有模糊网络技术和神经网络技术两种,两种技术的应用可以及时发现发电机等电气设备中的缺陷,一旦检测出故障就可以通过检修来确保设备性能良好[3]。此外,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也大大缩短了故障检修的时间,不会对工程施工造成时间上的延误,而且更重要的是,在这检测技术的应用下,还可以有效提高故障检测的准确度,可以帮助技术人员及早定位故障的产生位置和类型,进而采取相应措施予以解决完善。
4.3电气设备的优化方面
从智能化技术的自身性质来讲,它在电气设备优化方面也具有很强的优势,在它的技术体系汇总有多个系统构成部分,其中专家系统可以对电气施工工程加强质量控制[4]。在建筑工程电气施工过程中,通常会把电气智能化专家系统和传统的遗传算法两者进行有机结合,这样可以使设备优化达到一种理想效果。除此之外,对于设备的优化还可以通过神经网络和模糊逻辑来实现,在对电气设备的主机进行严格检查和对主机进行甄别和扩展作用下,有利于提高电气设备的运行速度,减少运行中不必要的故障产生,从而使电气设备的作用可以最大化发挥,并在此基础上确保工程施工质量的良好,为其打下坚实的基础。
5总结
随着现代建筑工程行业的迅速发展,建筑智能化管理技术得到了更多应用,并且也取得了显著的应用成效。电气工程作为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工程施工中应用智能化技术可以大大提升工程施工管理水平,减少施工问题的发生,提高电气设备利用率,从而确保工程质量良好。
作者:曾天海 单位:厦门中安消防安全工程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韩松.建筑智能化电气工程管理技术分析[J].城市建筑,2015(21):149.
[2]刘永东.浅谈建筑智能化电气工程管理技术[J].现代经济信息,2016(7):350.
建筑智能化技术范文3
关键字:建筑智能化系统 集成技术 发展与展望
1.现代建筑智能化系统
智能化的核心思想是高效且人性化的服务于需求者,让现有的资源发挥最大的作用,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而建筑的智能化系统构建,关键就在于各子系统的融合统一。通过集成的方式,让整个系统中各部分子系统得到协调,在相同的总目标之下,将相互之间存在一定关联的各子系统,通过某种方式或技术结合在一起。信息网络技术是这其中的重要媒介,整个智能化系统集成中,当中的设备、功能、信息都要通过计算机网络去交互、共享,让资源和任务重新组合,达到需求者想要的结果,发挥其最大的工作效率。技术改变生产,是生产的革命,现代科技领域,各项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被广泛应用,智能化系统的构建也离不开现代科技的支持,我国现有的科技技术完全可以实现建筑智能化系统的构建,利用各项技术,为建筑智能化构建一个统一的信息平台,为多个系统提供技术服务,而信息平台的建设又可以服务于任何一个有需求的地方,它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这是一种无形物质,却是一种有形体验。现代智能化建筑最最重要的特点是,它与传统建筑有着巨大区别,而智能化建筑的出现,又是现代高科技积极服务于人类的有效提现,让建筑有了人的“思想”,可以与人类沟通,让人类改变了传统的居住习惯,有了新的人生体验,身处建筑之中,享受智能建筑所提供的人性化服务,让生活更加舒适、自在。
2.以太网及TCP/IP协议已经构成集中智能和系统集成的基础
随着因特网技术的日益完善、普及和发展,人们已开始着手将其应用于构建企业集团内部的信息管理系统即企业内网(Intranet)中。它是一个使用与因特网同样技术的计算机网络,通常建立在一个企业或组织的内部,为其成员提供信息共享和交流等服务,例如万维网、文件传输、电子邮件等。可以说Intranet是Internet技术在企业内部的应用,它的核心技术是基于Web的计算技术。Intranet的基本思想是:在内部网络上采用TCP/IP作为通信协议,利用Internet的Web模型作为标准信息平台,同时建立防火墙把内部网和Internet分开。当然,Intranet并非一定要和Internet连接在一起,它完全可以自成一体作为一个独立的网络。一般来说,企业内网均采用统一的TCP/IP协议。利用企业内网,企业对内可以提供一个灵活、高效、宽松、可靠的办公环境,便于企业内部进行信息交流和共享,对外可以提供企业内网的一切商务活动,并开展以下一些基于标准的服务:文件共享、信息浏览、电子邮件、远程登录、文件传输、网络管理等,进而实现企I管理的科学化和自动化。
近年来,网络通信已从10Mbps(Mbps=Mbit/s即兆比特每秒,是Millionbitspersecond的缩写,传输速率是指设备的数据交换能力,也叫“带宽”,单位是Mbps、100Mbps)发展到现在的1000Mbps。对于构成每一座智能建筑的因特网,全部采用TCP/IP协议的千兆位以太网已成为可能。现场总线技术的不断发展进一步促使以太网从管理层、控制层向现场层延伸。随着以太网技术的发展,在建筑自动化领域中也可能出现以太网一网到底,因特网与控制网融为一体的局面。
3.浏览器/服务器模式将成为建筑智能化系统集成的主要模式
3.1浏览器/服务器模式
随着个人计算机(PC)的普及和发展,客户机/服务器(C/S)计算模式逐步取代了集中计算模式。在C/S计算模式下,一个或多个的客户机与一个或多个服务器相连,组成一个“分布计算机系统”。在该计算模式下,其应用可以分为前端的客户机部分和后端的服务器部分。客户端负责与用户的交互、收集用户信息,还可以请求服务器完成大型计算机的应用,然后把服务器返回的结果提交给用户,因此,计算机模式优化了计算机网络的利用率。
3.2中间件技术与产品将成为建筑智能化系统集成的桥梁
相对于传统的以大型计算机为中心的集中计算模式而言,C/S计算模式确实具有人所共知的优点。但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C/S计算模式并没有导致大量的应用,其主要原因如下:缺乏必要的和有效的开发工具;应用于C/S计算模式的操作系统复杂多样;复杂多变的网络环境;数据分散处理带来的不一致性等。
通常所说的中间件技术,最基本的有通用网关接口(CGI)或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I)两种。API能够直接访问或调用外部程序来访问数据库,可以提供与数据库相关的超文本标记语言页面,或执行用户查询,同时将查询结果格式化成THML页面,并通过web服务器返给用户浏览器。GCI允许web服务器运行外部应用程序,并通过外部程序来访问数据库资源,以产生HTML文档,同时返回浏览器。CGI向用户提供一种与数据相连的简单方法。中间件已成为智能建筑系统集成的桥梁,大大地提高了智能建筑系统集成技术的发展。
3.3 OPC技术为建筑智能化系统集成开辟了新途径
基于OPC技术的建筑智能化系统集成中,管理者的角色主要由集成平台担任,其主要职责为对系统当中的全部数据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对各子系统之间的通信等进行处理。同时集中完成智能化系统的决策与控制,而在建筑智能化系统集成平台当中主要有各个具体对象完成上述各项功能。通过引入OPC技术,将分别从数据通信层、分析可控层以及辅助决策层建造应用模型。
(1)数据通信层。BAS、SAS、FAS、CNS以及OAS客户端接口是构成数据通信层的重要因素。在同各子系统对象交互的过程当中使用最标准的OPC接口,从而顺利完成对各子系统当中的信息数据如日志、开关信号、状态情况等进行采集的基本任务。
(2)分析可控层。在分析可控层当中,数据库、日志以及系统和系统状态的管理对象是构成分析可控层的核心要素。在该层当中,数据通信层将各子系统中的信息数据传输至此,用于完成分析、整理以及过滤工作,从而可以形成全新的报表、日志以及控制信号等数据信息。
(3)辅助决策层。联动、用户接口的管理对象以及辅助决策对象共同构成了辅助决策层,通过分析可控层对数据信息的全面分析,辅助决策层将在此基础之上完成辅助决策。基于OPC技术下的建筑智能化系统集成模型最为关键的要素就是各子系统的对象。通过利用已经定义完毕的标准的信息格式以及是否同建筑智能化系统集成实现通信,并负责完成子系统内所有状态以及警报信息的封装工作。同时将平台发送的控制信息进行接收,借助调用数据库、子系统中的文件、应用程序系统等完成控制工作,此种做法能有效避免因现场设备直接接入集成平台使得系统承受过大负担。
总之,建筑智能化系统的集成,是以人为本出发的重要科技创新,人类的日常生活需求被切实的关注,人们不仅能享受到智能化带来的便捷,智能化的发展也促进着整个社会的进步。如今,智能化已出现在人类生活的各个角落,人类也习惯了智能化带来的舒适,已然无法离开,因此,国家更要大力发展智能化系统集成,为将来的生活带来更多的快乐与希望。
参考文献:
[1]马艳华.展望中国建筑智能化行业的未来与发展[J].中国建设信息化.2016(14)
建筑智能化技术范文4
关键词:建筑智能化;计算机;应用
前言
计算机应用范围越来越广阔,被社会各行业广泛利用,21世纪是一个网络信息技术发展时代,拥有计算机技术是每个优秀人才必备的技能,逐渐被各行业重视。计算机技术运用在建筑行业,不仅提高了该行业的工作效率,更是改变了建筑行业的工作模式,成为建筑中
一、建筑智能化的含义
(一)建筑智能化将计算机科学技术、通讯技术、控制技术等与建筑艺术结合起来,创造一个先进的、安全性高、方便灵活的建筑环境,从狭义角度讲,是将计算机技术运用在建筑行业中,连接科学网络技术与建筑行业,促进现代建筑智能化发展,如今,已经成为建筑发展的主要方向。
二、计算机技术的含义
(一)计算机技术基于互联网之上,可以获取人们需要的各种信息,促进人与事物之间的交流,占据信息智能化的主体地位,实现软件设备与硬件设备的有机融合。计算机的发展带动许多行业的发展。是改变世界通讯模式的主要技术。
三、智能化建筑的功能
(一)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人们对生活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与计算机技术的恰当应用,因此,造就了智能化建筑,不仅提高了自身工作能力,也改善生活质量。
(二)具有非常高的“工作能力”,对于及时数据可以快速处理。
(三)能够统一管理建筑内的电子系统,比如:室内温度、排水功能、电力输送、防盗系统、照明等功能。
(四)具有相对稳定性与扩展性,根据需求调节功能,自动升级系统,成本较低,经济实用,并且环保。
四、建筑智能化中运用的计算机技术
(一)CAD技术运用,我国建筑结构充分利用了CAD技术,不仅解决了传统建筑结构中的设计问题,还提高了建筑结构水平与创新。利用CAD制图能精确计算建筑结构的平面与空间大小,不仅实现建筑结构设计的智能化,并且减轻了设计工作人员的负担,提高工作效率。由于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CAD制图软件受到建筑设计人员的广泛利用,在建筑结构设计中能快速高效的完成结构设计,克服传统结构设计中的难点,操作简便许多。
(二)数字技术运用,主要基于计算机信息技术,将其取代事物作为基础条件,通过互联网信息实现信息传递。数字化概念一直是我国各行业关注的话题,数字化对于人们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建筑工程行业也有巨大作用,利用数字化技术,创新更多建筑类型,形成多元化的智能建筑,比如,工作可以在任何地点进行信息搜索,无需在办公场所进行收集,扩大了工作地点范围。同时,数字化技术的应用,能够承担建筑部分功能,创造更多的建筑形式。
(三)虚拟现实技术运用,虚拟现实技术是信息时展产物,一种新型技术,主要利用计算机技术构造一个虚拟的三维空间,通过三维空间提高用户的感官真实感,能够有效运用计算机技术改变环境,虚拟技术具有交互性特点,充分体现人类的丰富想象力与创造力。是实用性非常高的技术,在建筑行业广泛利用,工作人员可以不断创新设计虚拟空间,让用户从多个角度感受建筑物的魅力,提出自己的需要,加强与工作人员的交流。利用三维技术,能够转换不同设计方案,提高建筑物的创新。
五、计算机技术的智能化建筑分类
(一)智能化居民住宅建筑,连接住宅建筑内的网络设备、通信设备,从而实现系统统一管理各种功能的使用与搭配,提高住宅居民的生活质量与便利性。
(二)智能化学校,智能化学校正在逐渐发展,大多数学校都已安装多媒体教学,适应教学需求,提高教学质量。未来计算机不断发展,智能化学校会不断增多,通过互联网普及教学知识,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虚拟教学,布置作业、考试等。
(三)智能化医疗机构,主要体现在网络信息化,在医院的管理系统上引入智能化管理系统,提高医院诊断率,可对药品进行系统化管理,极大提高了医院的工作效率,并且可以使不同地方的名医在网络上会诊,增加医学界的交流。
六、计算机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分析
(一)智能建筑自动化系统,BAS是楼宇自动化系统中主要代表。主要负责整个楼宇的水电、安全、电梯、灯光等统一管理,可以根据环境改变以预设的参数进行自动调节,节省人力与物力,提高生活品质。CAS系统是通信自动化系统中最常见的,主要确保各类图像、数据、音频能够即时沟通与传递,也可以连接外界的网络与内部网络,从而实现世界各地无间断通信。OAS系统是办公自动化最主要的系统。包括物业管理系统与办公设备系统,主要针对常用办公所需要的模块,例如文字处理、编辑排版、电子表格、辅助决策、文字处理等。结构化处理系统,主要是实现建筑物之间的网络信息传递,可以交流实时语音信息、数据等,同时,可以联系外部网络信息与建筑物网络,实现多功能结合。
(二)建筑智能化中的通信设计,在智能化建筑中,需要注意:①网络平台,可以根据不同的智能化功能的需求来转换系统应用,可以对重复数据进行备份处理,在外接设备实现完美连接。②安全与应用系统,根据智能化建筑功能需求,选择建立于实际办公自动化情况的安全系统,以保证各种建筑工程项目顺利开展。同时实现办公的电子化,节约成本,减少资源浪费,根据运行系统的安全需求,选择合适的防火墙和杀毒软件。
结束语
在智能化建筑设计中,计算机技术是非常关键的因素,它的效用产生与功能运作是建筑智能化的决定因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建筑智能化的出现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形态,近年来,我国在建筑智能化上取得较大突破,其市场也逐渐扩展。建筑智能化离不开计算机技术,为了保证我国智能化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不断创新计算机技术,结合科学知识,不断提高建筑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
参考文献
[1]刘亚飞. 计算机应用技术与建筑智能化的发展探究[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15:67-68.
[2]杜群. 计算机技术在建筑智能化中的应用研究[J]. 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14,04:18-19+23.
[3]潘俊强. 智能化建筑中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J]. 信息安全与技术,2014,06:91-93.
建筑智能化技术范文5
【关键词】绿色建筑 智能化 数字化 四网融合
一、引言
在建筑全寿命的周期以内,建筑要求与自然相互和谐,在利用空间方面能够体现出适用性和健康性的特点,有利于污染减少和环境保护,使得资源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得以节约,包括节材、节水、节地和节能等方面。为了保证建筑能够具有与自然和谐,保证生活环境,应该充分考虑绿色建筑的高效、安全、舒适和健康的特性。所以,尽管环保节能则是绿色建筑的一个重点强调的内容,但是,人们的工作效率以及舒适度并没有得以牺牲,能重点落实在利用能源方式的转变,以及如何提高资源利用率[1]。
分析现代建筑中的矛盾的两个方面,主要是包括绿色和智能,这是现代建筑的必然统一。总而言之,智能建筑未必具备绿色建筑的要求,但是,现代的绿色建筑则一定能够体现出智能建筑的功能来[2]。对于绿色建筑的一部分的建筑智能化技术来说,只有通过这种实现绿色建筑的相关的技术手段,能够实现智能建筑的绿色功能。
二、绿色建筑的智能化系统分析与思考
绿色建筑具有综合性建筑的特点,可看作是可持续性建筑、生态建筑,一方面具备的硬件条件则包括建筑物和相关的设备,另外一方面则包括相对应的服务和管理方面的内容。在建筑智能化技术的应用过程中,其主要是由相关的高新技术以及信息技术所组成,结合相关的新能源应用、节能减排技术及设备、建筑智能化技术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功能性,这是在建筑绿色节能中最为关键的部分。
(一)信息域系统的相关集成分析
系统数据处理主要是由在上层的信息域系统集成平台所负责,相关的系统的综合管理和增值应用能够在此实现,现分析相关的功能系统如下:第一,信息化应用系统。在此系统中,系统的主要目的就是管理系统中的相关应用软件,能够实现建筑物各类管理功能以及相关业务等,利用相关的建筑设备管理系统以及绿色建筑物信息设施系统,涉及到的相关子系统主要有信息网络安全管理、公众信息服务、公共服务管理、智能卡应用、办公业务管理、室内环境质量管理、以及相关的建筑业务功能等;第二,信息设施系统。在系统中,能够组合多种类型的相关信心设备系统,保证建筑信息与外部信息网络能够进行有效畅通的信息互联,满足建筑业务管理等相关的应用功能中所涉及到的信息通信的基础设备的要求。主要包括的通信子系统有公共广播、有效电视及卫星接收、室内移动通信覆盖、卫星通信、多媒体会议、电话交换、通信接入、信息导引以及相关各类业务所需要的通信功能;第三,节能与能源利用系统。在此系统中,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则是重点,通过计算机信息技术实现用能效率的提高,为了更好确定各分项以及节能综合指标等,应该重视各项可再生能源,包括生物质能、海洋能、地热能、水能、风能以及太阳能等。系统中所涉及到子系统,主要包括外景灯光控制、能源分项的收费管理、节能环保规划设计、新能源的应用、动态能源管理等子系统;第四,节地与室内环境系统。在此系统中,为了保持土壤水生态系统的平衡,避免建筑行为所造成的水土流失以及相关的问题,应该确定合理的绿地配置,确定合理的建筑密度和容积率,为了尽量减少污染排放,还应该充分利用计算机系统的基础上,让周边的配套公共设施进行充分合理利用。其主要包括的子系统为废弃场地利用规划、室外风速检测监控、室外信息、施工无线视频监控、场地污染监测监控、室外环境规划设计、场地交通组织管理、室外景观管理等。
(二)控制域系统的集成控制平台分析
底层的控制域系统的集成控制平台具有实时高效和简单快捷的特点,在控制总线网络互联的帮助下,连接则是通过物联网方式,满足各个工况下的路由器和工业控制器的通讯过程。自采集监测以后,在本层内部能够实现响应,之后,控制工作流程则能够在以太网的作用下,从底层控制域向上层信息域层进行相关的处理,包括存储、分析、统计以及相关的处理等。第一,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在此系统中,为了满足建筑内部的相关设备具有可靠、高效的节能安全的最佳运行状态,现场的各种建筑设备通过网络进行相互连接,方便于进行一定的监控,这种集中操作管理以及分散控制则是通过分层分布式控制的结构来实现。相互涉及到的子系统包括电梯控制、电力控制、给排水控制、冷热源控制、空调控制等;第二,公共安全系统,在此系统中,利用先进的现代技术,保证公共安全,能够对于危害社会安全的相关的突发事件进行有效管理。此系统主要包括的子系统如下,门禁管理、停车场管理、视频监控系统、防盗报警系统、火灾管理系统、周边安防系统等。
三、绿色建筑智能化系统的数字化发展思考
在利用建筑智能化系统的过程中,应该着重利用好绿色节能技术,充分解决好相关的建筑节能、节材、节水、节地、环保等方面的矛盾。其中,电能损耗问题在大量使用电子产品的建筑智能化系统中的不可忽略,一般来说,功率越大则显现出越高的损耗。分析现代智能建筑的耗电方面,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通信网络、计算机系统等电子设备的连续耗电,总耗电量的30%~40%则为智能建筑的电子设备耗电量;二是空调制冷以及采暖系统,还包括相关的电梯、照明、电源系统以及给排水等建筑电气设备的耗电方面的问题,这些约占到50%左右。要想保证发展好绿色建筑智能化系统数字化发展地高效进行,这里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首先应该保证在绿色建筑中采用的电子产品的相关节能设计问题,只有通过选用绿色技能设备以及产品,才能保证建筑智能化设备的能耗能够有效降低,实现节能减排的目的,这就要求应该选择使用绿色节能的软硬件设备;第二,彻底改造绿色建筑的信息传输网络系统,做好四网融合的绿色建筑智能化发展方向,为了更好在计算机网络上统一各种信息传输网络系统,对于系统中的所有模拟设备进行数字化处理。这样,为了享用所有资源或者进行通信,在TCP/IP协议定一下,通过四网融合的实现,就能够满足。
参考文献:
建筑智能化技术范文6
关键词:智能化系统;防雷接地技术;实施建议
中图分类号:TU8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目前,在建筑智能化系统的雷电防护方面的设计与施工还存在一定的难题,主要是建筑智能化系统的防雷接地技术还不完善。建筑智能化各分系统的工作电压相对比较低,对外界的影响十分敏感,对雷电的冲击承受能力相对较为薄弱。而建筑智能化系统的防雷接地主要是对雷电的冲击进行预防,所以防雷接地系统应由专业的人员进行设计,做好防雷接地的工作。
建筑智能化系统防雷接地的技术措施
防止感应雷击的建议
1、建筑智能化系统与建筑物的金属屋顶、金属表面、钢梁等等会受到雷电影响的金属类部件,进行等电位联结,将其与防雷装置相连。
2、将建筑智能化系统的防雷接地系统与建筑物的其他接地共同使用一个接地系统,但应注意共同使用的接地系统的电阻应控制在1Ώ之下。当接近的建筑物之间的电力与通讯电缆连通之后,就应将建筑之间的接地网进行连接,如若不然,就应及时将其进行隔离。
3、由于电子系统内部的高度集成,很容易受到雷电的影响,这就需要使用等电位连接措施以及接地保护措施对其进行保护。电气设备与电子设备的外壳上的金属设备、机架、金属管、外墙上的金属门窗信息设置等等都可以尽快的以最短的距离与等电位网络的接地端进行连接。此外,有一部分设备属于带电体是不能直接进行等电位连接的,对于这种带电体可以通过波涌保护器对其进行保护。
4、有一部分电子设备对防雷接地有一定的要求,根据其独特的形式,应该将该电子设备单独设置防雷接地处理,同时应将其与其他电子设备防雷接地线进行绝缘处理,防止出现连电的现象,应将接地线路与供电线路同路径敷设。
5、先进行防雷接地的过程当中,除了高频信号之外的低频信号较弱的电系统可以使用同一点进行防雷接地,共用的防雷接地装置应该与总等电位接地端的子板进行连接,并通过接地线将其引至楼层的等电位接地端子板,以达到防雷接地的作用。
6、由于建筑物的每一层的电路连接都是相对较为独立的,等电位连接网络均成环形封闭式,所以其进行安装防雷接地时比较容易接线。
7、由室内引向室外的电线必须可以承受到雷电的冲击,可以采用屏蔽电缆,不会给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影响,最好还是将其埋在地下。如果采用的不是屏障电缆电缆,就应将其放在金属管道内,并将其埋在地下,同时,也应该加强等电位连接并接地的处理工作,加强保护。
8、在电子信息系统设备机房的信号线缆内部芯线的端口处安装保护器,安装与之适配的线路浪涌保护装置,使其与电缆的内部芯线对应接地,达到保护的作用。
9、最后是电子信息系统机房的防雷接地技术,在机房的电源进线处,应在该处设置限压型的保护装置,对机房进行防雷保护。
(二)消除各个接地点之间的电位差
为了避免雷电的反击,就要与防雷接地网进行多点的连接,以此来减少雷电对电子设备的干扰,尽可能的消除各个接地点之间的电位差。
首先是电源设备的处理,电源设备当中的中性线应该使用绝缘体线,同时,也要注意,不能与其他金属进行接触。
其次应该按照设计的理念,对弱电设备进行要求,对弱电设备接地环做好处理工作。
接地线在选取路径的过程当中,应选择最短的路径,并使用足够面积的铜导体进行连接,不仅可以减少浪费,更能更好的进行防雷接地处理。
防雷接地网与弱电设备的接地网多点进行连接,这也就使电子设备在受到雷电的冲击时,处于等电位连接,减少雷电的伤害。
屏蔽线的使用对电缆与同轴电缆的屏蔽层均应该使用两端接地的方式。
智能建筑各主要分系统的防雷接地具体措施
由于建筑智能化系统中有着大量的高度集成的微电子元件,着这些元件的抗压能力相对较低,通常只有几十伏的电压,所以受雷电的影响相对较大,在一定的程度上减弱使用期限,所以必须在信号线中安装防雷装置。
计算机网络系统
首先是计算机网络系统中存在的室外的设备端,容易被雷电的冲击破坏,所以应使用光线进入的方式进行防雷,以此对计算机网络系统进行防雷保护。
以太网交换机可以使用机架式进行防雷,如机架式24口网络的防雷器,使其对计算机进行防雷保护。
3、计算机的USB插口处应进行处理,可以使用电源防雷器,将其装在配电箱内。
4、网络的机柜进行防雷接地的时候,可以使用电源防雷装置。插座式的电源防雷器比较适合计算机的网络机柜使用。
(二)有线电视系统
1、有线电视的视频信号入户端比较容易受到雷电冲击的影响,所以,应该使用同轴电缆防雷装置对其进行保护。
2、有线电视机的USB插口或者电视机房处较为受到雷电的冲击,所以应对其进行处理,可以使用电源防雷器,将其装在配电箱内。
3、电视的信号接比较容易受到雷电冲击的影响,所以可以采用插座式的防雷装置对其进行处理。同时,电视机的放大设备也可以采用此种方式进行防雷。
(三)有线广播系统
1、有线广播的功率相对较大,所以受雷电的影响也相对较大,针对有线广播功率放大器的输出端可以使用广播防雷电源。
2、广播的机房与广播设备的USB插口处都容易受到雷电的影响,针对这一现象可以使用电源防雷装置。
3、有线广播的放大设备可以使用插座式的防雷装置,对建筑智能化系统进行防雷保护。
(四)监控系统
由于监控用的摄像机种类不同,所以其防雷接地的实施建议也各不相同,首先针对具有带云台与快球的摄像监控器,在进行防雷的过程中,应该使用将摄像机三合一的防雷装置;针对固定的监控摄像机,可以采用将摄像机二合一的防雷装置。只有面对不同的机型,制定不同的防雷措施,才能有效的进行建筑智能化系统的防雷接地处理。此外,面向安保机房内的机械设备也应进行防雷接地处理,对机房内部的视频输入矩阵中的输入端进行防雷处理,可以使用16路视频防雷装置;机房内的字符叠加器输出端也应进行防雷处理,通常使用的防雷装置是单路视频防雷器。只有做好防雷接地处理,才能从根本上保护系统的正常运行。
建筑智能化系统防雷接地的建议
为了加强建筑智能化系统的防雷技术,保障人们日常生活的安全。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应加强防雷接地系统的监测与监督工作,对其施工过程进行有效的管理,对工程的设计阶段、施工阶段以及验收的阶段进行严格的控制,尤其是要加强对隐蔽工程的监督管理,以此来保障建筑智能化系统防雷接地施工的规范进行。
对电源系统与弱电系统进行保护的时候,应该使用电涌保护装置。由于电源系统所使用的防护是三级防护措施,所以应该在低压配电系统上进行保护措施的安装,并分级进行电涌保护器的安装,把电源上的电压控制在系统允许的安全范围之内。
应定期的对防雷接地网的电阻进行检查与测试,将电阻控制在要求的范围之内,当出现问题时,及时对其进行处理。
可以对建设综合防雷系统进行投资,当然,是在经济允许的情况下,进而实现对建筑智能化系统进行全面的保护。
结语: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的科学技术也在快速的发展,智能化技术也在逐步的完善之中,以及智能化系统在我国的应用逐渐广泛,防雷接地技术也得到不断的发展与完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