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启蒙教育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朋友启蒙教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朋友启蒙教育范文1

关键词:儿童;生涯启蒙;体系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6-0271-02

200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修订的《关于技术与职业教育的建议》,明确提出初步了解技术和职业生活应是普通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这标志着世界开始重视“职业启蒙”。[1]“职业启蒙”的开展依托于生涯教育(辅导),即依据一套系统的计划,通过生涯辅导人员协助个人建立并发展一个整合而适当的自我概念,然后将此概念转化为实际的选择与生活方式,达到个人的生涯发展目标,同时满足社会的需要。[2]美国的职业生涯教育从1994年进入全面发展时期。生涯教育的目的是为所有学生提供职业准备,包括从幼儿园到社区学院或大学的学生。我国台湾地区也在法欧美的基础上成功进行了本土化,经过多年实践,至今也取得了一定成果。职业生涯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特别是学前阶段的生涯教育,目前还处于探索期。

幼儿园这个阶段对于孩子的职业启蒙至关重要,此阶段是孩子们生涯的起点,是他们开始探索自我世界和外部世界的起点。在幼儿园孩子们所接受到的教育,特别是思维习惯、个性品质方面的引导会影响到他们的未来人生的发展。笔者基于3~6岁孩子的认知水平,考虑从幼儿园教育的游戏设计和角落设计入手,建立儿童生涯启蒙教育“3w”体系,实施“家校”互动,使游戏开展和功能区开发协同作用,唤醒孩子的生涯意识。

一、“WHY”

按照舒伯生涯发展理论,3~10岁是孩童发展自我概念的重要阶段,以自身的“需要”为主要考虑因素,这个时期幻想中的角色扮演非常重要,通过不同的职业体验类活动,获得自我肯定,建立信心。儿童职业体验馆作为一个“舶来品”,馆内有规范的微城市设计、仿真的职业体验场所,多样化的职业类型。由于其“寓教于乐”的教育价值,非常受孩子和家长的欢迎。职业体验是生涯教育的一部分内容,不能满足多数孩子对生涯发展的渴望。因此,幼儿时期开展儿童的“生涯”教育启蒙活动非常必要。

二、“WHAT”

1953年,舒伯在继承前人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阶段论,即为职业行为和职业态度提供了一个框架,叫做发展任务,一个发展任务就是个体在生活中的某点上需要面对的新的成就或责任,此任务的完成会带来幸福和成功。幼儿园的生涯阶段性任务是生涯启蒙,启蒙教育的载体可以是游戏、集体活动、社会实践等。

(一)兴趣的探索

兴趣是指无论我们能力高低,也无论外界评价如何,我们依然乐此不疲的事情。兴趣与能力无关,在能力、技能尚未全面开发的儿童时期,兴趣探索是最容易融入到幼儿生涯教育的元素。霍兰德兴趣理论把人的兴趣类型分为实用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事务型[3],把职业也分为以上六种类型,比如工程师、园艺师等是实用型职业,实验师、科学家是研究型,演员、作家是艺术型等。如果人的兴趣类型和职业的类型一致,就表明两者匹配。喜欢整理玩具的孩子的兴趣类型是事务型,事务型的兴趣类型对应职业如会计、程序员等;喜欢搭积木、拼图,一般是实用型,对应的职业比如工程师、科学家等;在团队活动中,如果小朋友经常主动担任领导者是企业型,对应的职业比如企业家、市场营销员等;喜欢为他人服务是社会型,对应的职业比如护士、园丁。

幼儿园的教室角落布置,可以体现生涯启蒙教育的幼儿观和教育观。3~6岁儿童的兴趣探索可以以功能区开发为载体,幼儿园的角落区域可以包括:积木角、桌面玩具角、科学小活动角、图书角、家庭角等。各个活动角用不同的家具分隔开来,这样便于儿童清楚地选择活动区。与此同时,教师可纵观全局,及时记录、整理、对比。孩子们在自由活动时间喜欢停留在哪个角落,那么就可以基本判定孩子的兴趣类型(表1)。幼儿园小朋友的自我认知水平不够高,还不能够认识到自己真正喜欢什么,幼儿园教师通过观察记录来确定孩子的兴趣类型,进而再和家长进一步交流孩子在家庭中的表现,以确定孩子在现阶段的兴趣类型,帮助家长在家庭教育、课外教育中进行个性化兴趣培养。

(二)技能的培养

技能分为三类:专业知识技能、可迁移技能和自我管理技能。其中专业知识技能是和职业相关的专业技术知识,这个一般放在高等教育阶段进行;可迁移技能是指职业内外能够通用的技能;自我管理技能是一个人的品质,是决定个人职业生涯成败的关键因素。在美国1989年的《国家职业发展指导方针》中[4],明确了指出属于小学生的12条职业能力中包括与人交往等四项可迁移技能和良好工作习惯重要性的认识等两项自我管理技能。自我管理技能是关乎人的品质的问题,可以延伸到幼儿园教育,进行尝试性开展。

良好的工作习惯的培养对于4~6岁的孩童来说可以从个人用品资料放置有序做起,比如整理各活动区的玩具架,要求摆放整齐、分类清楚。与人交往、合作是现代社会人的重要的技能之一。美国的职业启蒙教育起步较早,他们重视个人对团体的贡献,比如幼儿之间的相互帮助,集体排演小话剧,家庭之间的“玩伴日”活动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鉴美国幼儿教育的方式方法,在幼儿园教育中更多地开展集体活动,提高孩子们之间的互动性。另外,每个活动区幼儿的活动尽量保持开放性,以通过交往活动促进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发展他们的社会技巧。

(三)角色的认识

舒伯的生涯彩虹图表明人在一生中会有很多生涯角色,比如儿女、父母、员工、学生、伴侣、公民等,帮助孩子们认识了解各个角色以及各个角色之间的关系是提升孩子社会化进程的重要途径,可以通过现实和模拟两种活动载体来实现。模拟途径是指幼儿园定期模拟各种情景,如家庭聚会、社区活动等,让小朋友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设计、扮演生活中的各种角色;现实途径主要是依靠家庭教育开展,引导孩子注意观察“妈妈”、“爸爸”、“奶奶”等典型人物一天的生活。两种途径相互结合,以讨论的形式进行课堂启发,引导孩子们加深对各种角色的认识。

(四)外部世界探索

生涯启蒙需要孩子们更多地接触外部社会、探索外部世界,并且和社会环境中的人和物进行互动交流。教师和家长必须鼓励幼儿积极地与自热环境、社会环境进行相互作用。幼儿利用各种感官,通过与大自然、周围的人和物直接作用进行学习。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给孩子们提供了更多和外界活动的机会,孩子们可以在新媒体平台上信息和外界互动。比如独生子女家庭,朋辈互动空缺,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和万里之外的小朋友下围棋,在活动中培养竞争意识。

三、“WHO”

“WHO”指的是儿童生涯教育开展的学习共同体,包含生涯教育的主体(孩子),客体(家长、教师)。主客体在游戏中互动,在互动中成长,两者组成了“学习共同体”。

幼儿教师作为儿童生涯启蒙教育的支点,需要学习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知识,结合对孩子的了解,给幼儿提供适合年龄发展和个体发展的游戏,在游戏中和孩子们互动。同时,加强和家长的联系,以提升互动的深度和互动的范围。从事不同职业,对职业生涯有自己理解的家长也是幼儿生涯启蒙教育的重要资源。幼儿园“职业日”活动,可以邀请从事不同职业的家长走进课堂,向孩子们从工作内容、工作时间、工作对象等方面描述各自的职业生活。在生涯启蒙教育开展的过程中,家长和教师始终应该注意保持以“孩子”为中心,从“我教你”、“我管你”到“我们一起成长”,转变教育理念,在平等的前提下开展形式各样的活动。

四、结语

生涯启蒙教育包括自我探索和外部探索部分。幼儿园阶段小朋友的好奇心最浓,家长和幼儿园老师作为小朋友的人生导师,应从理念上重视、从行动上协助小朋友认识自我,带领小朋友探索外部世界,协助小朋友开始生涯之旅。

参考文献:

[1]黄晟扬,王鱼龙.美国儿童的职业启蒙教育研究[J].成人教育,2014,(1):109-111.

[2]焦冰清.美国职业生涯教育对我国高校的启示[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9,(1):37-39.

小朋友启蒙教育范文2

【关键词】爱心;良好基础

一、问题的提出

3-6岁对于人的一生来说,是个性倾向和道德观念形成的萌芽时期,是培养良好品德行为的黄金时代。幼儿可塑性强,易接受外界的各种信息,是培养幼儿爱他人、爱动物、爱祖国等良好情感的最佳时期。对幼儿进行爱心启蒙教育,有助于促进幼儿社会化的进程,对幼儿今后的学习和整个人生的发展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尤其对幼儿的个性、社会性及道德品质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前不久,国内一项现代儿童生存状况调查显示,90%以上的孩子有“唯我独尊”的倾向,具体表现为,他们很少帮父母做家务,没有觉得父母挣钱辛苦,也很少帮助身边的人。而大多数父母很少对孩子进行“爱的教育”。另外,在公共场合对几十名4岁到7岁的孩子调查显示,95%以上的孩子并不知道助残日、盲人节、老人节等日期,他们的家长也很少利用这样的节日对孩子进行助人、爱人的教育。在这些孩子中,主动帮助过残疾人、老人或是自己身边有困难的小朋友的人只有2%,父母生病时知道照顾、安慰的只有15%左右。

我们以爱心启蒙教育理论为指导,将爱心启蒙教育渗透在幼儿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在生活“实景”中分层进入,培养幼儿的爱心。

二、幼儿爱心教育的实施策略

(一)明确方向,具化“爱心”目标

幼儿道德认识水平是较低的,往往离不开具体的、个别的事物和人物,对是非的理解和认识也常常是表面的、肤浅的。幼儿往往只对通过情感体验的东西才能理解得比较深刻。所以,在进行爱心启蒙教育时,我们以与幼儿生活最贴近的人、事、物开始,层层深入地激发幼儿的情感,将目标制定如下:

(1)爱护幼儿园的公共设施,和教师、同伴建立深厚的感情。

(2)认识家乡的自然风景,知道家乡有名的建筑,名优产品和外胜古迹,了解家乡近年的变化,有家乡美、家乡好的认识与情感体验。

(3)知道祖国山河壮丽、物产丰富、民族众多,能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自豪。

(4)培养幼儿探索、观察自然的兴趣,积累环境保护的粗浅知识,形成对自然、对社会的积极态度。

(二)系列化活动,强化“爱心”载体

系列化活动:即把一个阶段的教育要求,分解成几个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环节,利用幼儿喜闻乐见的教育形式,寓教育于活动中,审事理于环境中,寓道理于故事中,让幼儿在活动中接受故事。如对幼儿进行爱家乡教育时,我们运用看录相、参观、品尝特产等活动来激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我们通过播放“衢州风光”录像片,向幼儿讲述衢州城的发展变化等激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为自己是个衢州人而自豪。再如:“关爱失学儿童”系列活动,我们开展走进失学儿童――了解失学儿童――帮助失学儿童。以《玩具义卖会》的形式献爱心,我们鼓励孩子们捐出自己不用的旧玩具,标好价格参加义卖,把义卖的款项捐给希望工程。孩子感受、体验了父母、老师、同伴对失学儿童的关爱,激发他对失学儿童爱的情感,并实施于行动之中。

(三)渗透性活动,细化“爱心”内容

渗透性活动:即从各学科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际出发,使爱心启蒙教育目标渗透到学期、月、日及各个活动的具体计划中去,并根据这些要求来设计活动,布置环境。如我们就把爱幼儿园的教育和三月份的园种植活动、爱图书活动、“我是幼儿园的主人”的班会内容及目标联系在一起。不仅如此,我们在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善于利用环境中的有利因素和偶发事件,进行随机教育,真正把爱心教育落到实处。我们加强了校园的文化环境建设,注重环境这一“隐性课程”的开发与利用,让幼儿与环境“对话”,尽可能利用所有的空间资源。大到活动区域、午睡室(安静提示语)草坪(爱护草坪标语),小到门厅(礼貌标语)、拐角(小心注意提示语)、盥洗室的镜子、水龙头(珍惜小水滴标语)、在走廊围墙上布置一些有关品德行为教育的图片,都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孩子们走到哪里,哪里就成为激发他爱心意识的资源。让环境感染人,让环境教育人,使环境在幼儿爱心启蒙教育中起到积极的作用,使我们的幼儿置身于浓厚的爱心启蒙教育氛围中。

把爱心启蒙教育内容渗透到幼儿一日生活、学习、劳动,及娱乐的整个过程,容易做到爱心启蒙教育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有利于幼儿进行良好品德及行为、习惯的培养和练习。如各班建立值日生制度,每天由两名幼儿轮流担任值日生,佩带值日生标志,整理桌椅分饭菜,负责检查小朋友指甲、服装,知道关心生病同伴,提醒他们按时吃药。通过做值日生,培养幼儿爱劳动、关心他人、意志坚强、有责任心等良好个性品质。在自由活动时,教育幼儿礼让“三先”,上下楼梯会说“请你先走”上厕所、洗手拥挤时会说“请你先来”,有好的玩具会说:“请你先玩”。午睡起床开展“你帮我来我帮你”,互相帮忙穿脱衣服和整理衣服。通过教育和反复练习,使良好的行为逐渐固定下来内化为习惯。

(四)游戏性活动,促进“爱心”内化

游戏性活动:孩子们喜欢游戏,将游戏与爱心故事相结合,幼儿兴致高,有积极性,往往在轻松愉快中受到教育。幼儿以形象思维为主,很多时候他们要借助具体的情境或形象来理解学习内容。爱心启蒙教育活动中的情境表演,就是借助表演的形式将爱心教育内容的全部或部分展示在幼儿面前,由此激发幼儿爱的情感。通过游戏的表演,学习到判断善恶、美丑、好坏、是非等简单道德行为规则,不断提高道德认知水平。在实施过程中,我们特别重视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对幼儿爱心行为养成的作用。如在“保护蛋妹妹”活动中,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了解了鸡蛋易碎的特点,并尝试运用各种方法保护蛋妹妹。增强幼儿“爱”与“被爱”的双重体验,萌发爱心与责任感。如角色游戏“民族园”,幼儿身着民族服装,卖着各地特产、小吃,生动有趣,幼儿在不知不觉中感受了民族亲情。

游戏教育是培养幼儿道德品德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因此我们从教入手,使教育游戏化,让幼儿在玩、学、练中逐步培养。例如:通过“学走猫步”的游戏,学习轻轻进入房间午睡,以“玩具找家”的游戏,学习正确收拾玩具,并放在固定的地方;以“给小动物喂食”的游戏培养幼儿的爱心;以“老少同乐”的游戏,培养幼儿尊老爱幼的良好品德等等。

三、思考与建议

(1)爱心启蒙教育活动中,如何处理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幼儿的主体地位是关键也是难点。教师往往有意识或无意识地突出自己的“主导作用”,而忽视幼儿的“主体地位”,很容易使幼儿在活动中处“被动地位”跟着教师的“指挥棒”走。所以在活动中要考虑:活动是否是幼儿主动自愿的选择?活动的方式方法是否由幼儿自行商量决定?

(2)活动与幼儿年龄特点相适宜是重点。活动应即符合爱心启蒙教育目的的要求,又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每一年龄段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与特点不同,对他们的教育要求也不同,因此每一年龄段幼儿的游戏活动的难度(任务)应与幼儿的能力相匹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

[2]康德英主编.《怎样培养幼儿的良好品德》.北京教育出版社.

小朋友启蒙教育范文3

关键词 合作教学 幼儿 体育教育

一、引言

“合作”从字面的意义上来说是互相认同、彼此接纳,从新《课标》的要求来看,“合作教学”应是通过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合作关系,以团队游戏或小组活动为主要形式,利用现代社会心理学、教育社会学、认知心理学等理论基础,从而达到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的精神,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积极性,最终改善学习能力和成绩的目的。合作教学在幼儿体育游戏教学中的应用能够使小朋友在体育学习中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因此,幼儿园的教师在体育教学方面要积极的在教学理念上做一个创新和改变,将小朋友当作在体育学习中的主人,利用体育游戏这一特殊有效的教学方式,将合作教学的核心功效最大程度的发挥出来。

二、在幼儿体育教学中实行合作教学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幼儿身心发展

由于计划生育的实施,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问题开始出现,幼儿从小在个体的环境下生活成长,难免在以后的生活中会出现个人主义以及缺乏团队合作意识集体等性格缺陷。作为人生启蒙教育的第一步,幼儿教育作为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的环境,应该在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的集体氛围中,利用有趣味性的体育游戏的方式教会小朋友们如何在集体中生活,学习,热爱集体。对于,因为独生子女生活环境所造成的性格自私,个人主义,孤僻不合群等问题,幼儿教师一定要设计出有效的能够让小朋友体会到团队合作的乐趣的体育游戏来让他们从小就养成合作的习惯和意识,从而根除不好的习惯,因此实行合作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教育意义。在体育游戏的过程中,小朋友们互相协助,为集体争荣誉,从而也能够加深同学之间的感情,为团队精神创造良好的环境。幼儿体育教育大多以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师可以通过简单的游戏例如对团队合作要求比较高的接力赛跑,拔河等,或者是趣味性较高的寻宝游戏,老鹰捉小鸡等,让小朋友们不仅享受到了游戏的快乐,同时也能够他们从小有机会能够在团队中生活和学习,从小体验到与他人交流和合作的乐趣,从而培养出团队精神和互帮互助的精神,为以后身心的健康发展打下有利的基础。

(二)当今现实人才需要对于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

当今世界是一个人才竞争的世界,而培养人才最重要的就是教育,作为启蒙教育,幼儿阶段是相当重要的。在幼儿阶段,人所学会的是对世界的基本认知,和对人的基本认知,“学会共同生活”,学会与人相处,是21世纪人所要具备的重要素质之一。由此看来,我国现代教育的最主要的方面也是要从个人全方位的素质得到提升,让新生群体从小养成团结一致的精神。幼儿体育教学在这一过程中将具有重要价值和伟大历史使命。

(三)顺应教育体制改革的历史要求

新的教育改革将课程的重点从书本知识教育逐渐移到科学的学习方式的培养,和健康的学生个体,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关注合作和差异。如何在实际教育中落实新教育改革,幼儿体育教育就是这一要求在幼儿启蒙教育阶段的实践,如何关注个体,培养团队精神成为重要的学习理念,所以在幼儿阶段就研究如何培养自主以及互助的能力是具有重要性以及必要性的。

三、幼儿体育课堂实现合作教学的具体途径

(一)按小组为单位进行游戏的策划

在幼儿体育教学的课堂上,老师扮演的角色是引导者和带动者,要将课堂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幼儿教师要让小朋友们来选择自己喜爱的形式与内容进行活动。因此,在体育课堂上,老师可以将小朋友们分成几个小组,然后分组进行游戏的策划活动,比如,教师将学生分成3―5人为一小组,给每个小组提供道具,材料,然后在一旁通过观察和及时引导,帮助每个小组设计出自己喜欢和团队通过的游戏规则,最后通过共同展示表演进行评选以及奖励。在这样的课堂设计中,小朋友们不仅发挥出了自主的能动性,而且也能够充分将个人融入集体活动中,参与集体交流和决定,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

(二)团队互补合作法

人与人是具有差异的,也正是由于这种差异导致人在团队之中是具有互补性质的,要想让人从小就发觉出与他人的合作的重要性,就要让他们从小就能体会到合作的力量远远大于个人的力量。在幼儿体育教育的团队教育设计方案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小朋友在体育能力和项目上的不同优势和劣势,合理进行分组。在一个班级群体中,学生体育活动在不同方面会有不同的表现,比如说有的小朋友短跑能力强,有的长跑能力强,还有的虽然在跑步上没有优势但是力量能力强,还有一些同学是身体灵敏度高等,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将集中同学分配在一个小组,然后安排不同的项目来进行综合的竞赛。例如:老师可以设计出闯关的游戏,将长跑,短跑,力量,敏锐度等设计成为不同的闯关环节进行比赛,让小朋友自己按照自己的强项进行分工,从而达到成功闯关的目的。在这样的游戏过程中,小朋友们可以很深刻的体会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胜利不可能单靠一个人就能够轻易拿到,不同个体的力量的有机结合比个人力量大的多。而教师需要在最后的课堂中给小朋友们提供一个明确以及理论性的总结教育,让团队观念更加深入人心。

四、结束语

在幼儿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小朋友在合作教学中学会的不仅仅是体育的能力和学习的趣味,更重要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帮互助的品质和团队合作的精神,以及团队的荣誉感。目前我国的幼儿体育教育在合作教学这一方面还处于发展的阶段,以后仍然需要更加长远以及深入的发展,尤其是经过了新课改之后,在培养学生个体素质的同时,一定不能忽视团队精神的培养。具体方式可以通过设计课堂合作交流的模式,让小朋友们在小组策划,小组游戏过程中获得体育训练所带来的愉快。

参考文献:

[1]毛振明.体育教学改革新视野[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小朋友启蒙教育范文4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0-0083-02

在小学的教学过程中,主要对其小学生进行启蒙教育,在启蒙教育中,主要对他们对事物的敏感度,对知识的求知欲望进行引导,而其中数学教育对其教育具有深刻的意义,因此高质量的数学教学课堂至关重要。近几年,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在教育领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譬如在小学新课改中,就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教育单位纷纷响应教育局的号召,摒弃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观念,采取了一些新颖的教学方式,教一些更贴近学生生活的东西,更符合学生兴趣爱好的东西,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激情,使得他们在课堂上表现很积极,思维很活跃。提起了学生们的主动性,让他们在课堂中积极地参与教学课堂活动,对问题主动思考和探索。

一、传统教学模式下小学数学教学的劣势

1.教学模式落后。在小学教育中,其主要的目的就是给小朋友们灌输一种积极思考问题的思想,激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为以后进入更高级的教育阶段做好充分的准备,尤其是小学的数学教育,小学的数学教育对于小学生的智力发育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而落后的教学模式对教学质量影响很大,例如在某个比较落后的山村小学,一直沿用老师在讲台上古板的讲课,学生在下面认真听讲的教学方式,加之小学生刚离开父母的照顾到学校进行学习,看着老师古板的面孔,心中不觉生出恐惧之情,这就从小就让孩子对学习产生严重的厌恶心理,对于以后更高等的教育学习没有任何的兴趣,对于其身心的发展百害而无一利。因此,落后的教学模式在社会的发展进程中渐渐跟不上时代的步伐,逐渐不适应了学生对知识的求知心理,进而被淘汰,是新的课程改革取而代之。

2.师资力量薄弱。在小学的数学教学中,主要注重学生的思维锻炼,需要有一些经验丰富的老师进行对其学生进行耐心的引导。一个好的老师,他所用的教学方式能让学生接受并能受到学生的欢迎,不仅能让学生轻松地学习到多的知识,而且能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气氛,让每一个孩子都喜欢上学习。然而,现如今的大多数小学中,尤其是偏远的山村小学,由于对于教育的不重视,从而导致缺少大量的教学老师。师资力量严重稀缺,也就导致了小学教学质量的下降,与其他大城市有着强大的师资队伍的学校相比,教育事业相对落后的原因就很明显了。要知道,在孩子的启蒙教育过程中老师的作用功不可没,尤其是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一定需要老师的引导,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学习的乐趣,探索知识的奥秘,师资力量成了新课改需要克服的一大难题。

二、新课改下提高小学数学课堂质量的方法

1.发挥学生主动性。案例分析:在吉林长春的一所实验内,就发生过一件事件引起了人们的广大关注:一位叫萌萌的小朋友,她学习很刻苦,但是她的成绩一直很不理想,老师们究其原因,发现就是因为不敢在课堂上积极主动的发言,从而导致她的思维无法扩展,不能真正地理解老师上课讲的知识,当老师发现了这个问题后,他便在课堂上经常提问这个小朋友,或是做一些小游戏来活跃课堂气氛,这样一来,同学们的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她也敢大胆地在课堂上主动地表达我的观点,为此成绩提高了不少。因此我认为在课堂上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是很有必要的。这样不仅培养了他们的思维发散能力,而且高数学教学质量,在课堂上有一个积极地学习气氛,让学生积极地发挥他们的动性,使课堂活跃起来。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学生的主动性非常重要。只有学生亲自问问题了以后,老师才能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所在,才能更好地“对症下药”,解决问题才能让学生进步更加大。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最重要的就是,老师应该和蔼地去鼓励学生,让他们敢于发言,其次就是老师还应该善于发现学生的优势,有的学生运算能力特别强,而有的记忆力特别的超强,老师只有耐心地发现学生的长处,才能更好的进行引导,发挥学生更大的潜能。数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项目,在学习它的过程中让人享受其中无穷的奥妙。

2.提高师资力量。现如今,队伍的缺稀问题,已经成为当今教育界的一大难题,只有解决了这一问题,小学数学教育的教学质量才能得到相应的保障。尤其是在一些不是很发达的偏远农村,由于当地人对教育的概念不是很深刻,教育问题一直迟迟得不到重视,加之地处偏远,条件很差,在各方面都不能满足人们的日常需求,因此很少有知识分子愿意到那些偏远的山村去进行教育事业,提高师资力量,壮大教师队伍成了首要的任务。对于如何提高师资队伍这个问题,以下有几个解决方案:首先政府必须对于偏远地区的教育事业给予足够的关注,在当地增加薪资,进行教师招聘,鼓励更多的知识分子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其二,就是在当地高校多多开展关于大学生支教的活动,让更多大学生也投入到教育事业中来,为祖国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只有师资队伍的不断壮大,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让他们学习更多的文化知识,尤其是在数学领域的学习,才能开发他们思维的活跃度,掌握多的知识本领,将来无论在哪方面都能有所作为。

学生的学习基础在于小学的时候所打下的基础,在小学的学习中,夯实的基础对于以后更加高等的教育尤为重要,而在学生的启蒙教育中要培养一定的思维能力,就需要对其进行高质量的数学教育,因此说,小学数学教育对于一个学生来说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小朋友启蒙教育范文5

关键词:科学活动; 幼儿; 潜能开发; 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8-109-001

幼儿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和发展性,人的身心发展需要从幼儿时期就加以重视。处于幼儿阶段的孩子往往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了疑问和困惑,而恰当地进行科学教育活动,能够有效的激发幼儿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这种科学启蒙教育能够帮助幼儿开发智力,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而且能够培养儿童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和热爱,使幼儿从小具有创新意识,同时也可以锻炼幼儿在面对困难时的自信心,对以后的全面发展以及良好素质的形成打下基础。

一、善于观察生活,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

兴趣往往是最佳的学习动力,当幼儿对某件事物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就会激发起他们浓厚的探索兴趣。幼儿教师在创设科学活动的时候可以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利用幼儿对外部世界的困惑和好奇,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在兴趣中学习新的科学知识。因此,教师在进行科学活动时就可以从这些角度来思考和选材。

事实上,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常常会看到或者听到一些现象,这些现象蕴藏着许多科学原理,但是孩子们并不明白其中的奥秘,于是就产生了好奇心。譬如,在进行“影子”的科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先跟幼儿讲一则《树荫》的故事,来激发孩子探索影子活动的兴趣:为什么太阳火辣辣的,小熊躺在树荫下却很凉爽?这就足以引起小朋友的好奇心了,接下来该做的就是引导小朋友仔细观察老师的实验了。

首先是材料的选择,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小电筒、玩具、胶水瓶、不倒翁娃娃等,教师在事先准备好的桌子上放一个“不倒翁”娃娃玩具,用电筒从玩具的左边照射过去,让孩子观察是否有影子出现,接着教师可以再移动电筒,光线也随着移动,观察影子是否有变化。当孩子的好奇心被激发出来之后,便产生了浓厚的探究兴趣,这时候教师可以总结并告诉小朋友影子产生必须要让物体有光的照射,并且影子是随着光线的移动而移动的,而小熊所躺的地方就是大树的影子。

二、引导幼儿思考、联想,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通过幼儿对事物的观察,往往会产生许多有疑问的地方,这个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之间相互交流,对于促进幼儿自我思考与自我分析能力的提升,使幼儿的创新思维有所发展。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可以带给幼儿丰富的想象空间,在故事中加入一些问题,能够促使孩子们动脑经进行思考。这里仍采用上文所说的《树荫》的故事:小熊在树荫下躺着,一会儿是火辣辣,一会儿是凉爽,这是为什么呢?小熊抬头望望太阳,太阳笑嘻嘻的看着他,小熊低头望望树荫,原来树荫跑到另一边去了。这时候就可以让小朋友们想一想为什么影子会移动,怎么办才能让小熊重新凉爽起来呢?在观察完教师用电筒和不倒翁娃娃的演示活动,小朋友们可以对影子的活动特点进行归纳,找出为什么影子会动,原来是因为光线发生了移动。那怎样让小熊重新凉爽起来呢?小熊可以重新换个位置。这样就可以通过联想和思考的方式,培养小朋友的创新意识,锻炼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了。

三、开展实践活动,提高幼儿动手能力

开展实践活动的目的在于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幼儿的学习是建立在自身操作基础上,科学教育教学中幼儿的创造行为也离不开幼儿的操作实践。操作是幼儿动手,反复进行探索的一种过程。它与幼儿的心理需要具有一致性。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可以获得直接的经验。同时,在科学探索活动中, 教师也应该给学生正确的引导和鼓励,给学生启发性的指导和暗示,有效促进他们实践能力的提高。

教师可以在幼儿园内设立一个科学角,放一些专供幼儿做小实验的材料和工具,如放大镜、凹凸镜、水、纸、磁铁、电池等等。在活动中,让孩子通过自己的小手去体会一些比较简单的小实验,培养自己的科学兴趣。譬如“沉与浮”、“摩擦起电”、“空气流动产生风”、“光的折射”等等。通过亲自动手实践,小朋友们了解了一些关于电学、光学、力学、声学的常识性知识,懂得了科学的奥秘。他们通过自己动手动脑,反复多次的尝试和探索来获取真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再如在探索水的特性时,教师可以让小朋友把小球放在水里,双手用力把小球往下压,亲自感受水的浮力;让幼儿用手捧水、抓水,从而感受水的流动性。

每一次的科学探索活动教师都可以为幼儿提供制作的机会, 让幼儿拆拆装装,制作具有一定光、声、力、电的玩具,包括用线和纸杯来制作传声筒;纸屑和几面镜子等材料制作万花筒;用纸、筷子、线等制作风车,感受风的力量;做回声实验等等。利用科技小制作既能够训练幼儿的动手制作能力,还能够多角度多方面地调动幼儿思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参考文献:

[1]范丽娜.赢得起也要输得起——幼儿抗挫折教育案例分析[J]. 山东教育. 2009(27)

[2]赵翠英. 幼儿创新性思维、意识和能力的培养[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4(05)

小朋友启蒙教育范文6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音乐艺术的追求也在不断升温。二胡这一民族乐器便以其音质优美、容易入门而深受学生与家长的青睐。随着时代的发展,二胡启蒙教育也从小学提前到了幼儿园,又由于幼儿年龄偏小,身心的认知能力都还处于发展时期,所以,在实际教学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难度。

【关键词】幼儿;二胡;启蒙教学;激发兴趣;乐理知识;音准;自信心

二胡,作为我国民族乐器的主力军,得到了广泛地传承和弘扬。无锡,则被称“二胡之乡”,远有闻名世界的音乐家刘天华、民间艺术家阿炳;近有二胡演奏家闵惠芬、邓建栋。近年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地提高,人们对音乐艺术的追求也在不断升温。二胡这一民族乐器便以其音质优美、容易入门而深受学生与家长的青睐。早有科学结论:孩子从小学习音乐,练习演奏,不仅能陶冶人的情操,继承民族乐器,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更因为指尖的频繁触动,能促进大脑的发育,对于开发智力、启迪心灵无疑都非常有益。随着时代的发展,二胡启蒙教育也从小学提前到了幼儿园。但是幼儿年龄偏小,身心的认知能力都还处于发展时期,所以,在实际教学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在此,笔者根据自己数年的基层教学实践,谈谈幼儿二胡启蒙教育的心得体会。

一、掌握幼儿特点,激发学习兴趣

幼儿园的孩子年龄大都在3-6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意识控制行为的能力较差,且好动不好静,注意力易转移,抽象思维尚未完全起步,具有形象思维和无意注意占优势的特点。而且他们还处在学前期,尚未接触到学校的相关规范,二胡学习又相对枯燥,初学时,注意力难以集中。因此,任课教师必须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思维发展规律,灵活掌握因材施教,科学地进行音乐教育。

(一)活。

针对幼儿上课注意力不易集中的问题,笔者的办法是:打破循规蹈矩死板的教课方法,突出一个“活”字,激发他们对学琴的兴趣。如,在课前讲一个与音乐有关的小故事,让他们能静下心来听课,练习。在课间中途休息时,安排他们听一段录音,或者看一段所教曲目的VCD,然后跟着一起哼唱乐曲,一边拍着节奏。这样,既放松了情绪,解除了疲劳,又学会并唱熟了乐曲。同时,他们也不会因为觉得上课时间长而感觉枯燥无味,反而对二胡课程产生了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

(二)补。

笔者在教授学生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有的孩子手的协调能力很强,但音准听力差;有的孩子乐感很好,唱起谱子来有板有眼,手却不灵巧这也许是由于遗传基因与生活环境的差异造成的。因此,在教学中要因材施教,根据每个孩子的不同特点分别设定练习基本功的方案,对症下药,有重点的进行“补”教。如:音准差的孩子需要多听多唱——最好能够在钢琴的伴奏下视唱练耳;手感差的孩子不仅应该强化指法与弓法的练习,还应多布置一些有关手的灵活度的训练;心理节奏过慢或过快的孩子(这与个体的性格气质有关),需要给予心理暗示等指导,还应让他们多听、多看、多与同学们一块练习,逐步跟上稳健的节奏

二、手法、指法和姿势是基础,放松是关键

二胡的一切手法、指法、姿势都是为了能够让演奏者最便捷地奏出最悦耳的声音,从而能够更准确地诠释音乐作品,表达演奏者内心想要表达的情感。因此,准确的手法、指法和姿势是二胡启蒙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即从幼儿初学起步就加以规范,养成科学的演奏习惯,练好“童子功”,为日后演奏高难度的曲子打好坚实的基础。现在市面上出版了许多关于二胡教学的教材,对二胡练习的手法、指法、姿势等方面作了详细的介绍。这是二胡教育家和演奏家们在演奏与教学时的心得体会,他们的方法大致相同,但是其中也会有着各自的特点。本人通过二十五年来的二胡学习、演奏及教学的经验,体会是:必须用最自然最松弛的状态演奏二胡,无论是左手还是右手,都必须做到放松自如。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协调动作,提高演奏水平。要知道,幼儿园小朋友的手都很小,臂力也很小,领悟能力和理解能力也会相对弱一些。初学时,有人一味地强调“手型”,而孩子一时还不能准确地体验“手型”的要领;倘若再硬生生地摆“手型”,反而会导致孩子的情绪紧张、手臂僵硬,产生逆反心理,给日后演奏埋下隐患。因此这个阶段如果在细节方面太苛刻,往往会弄巧成拙。把一些小的东西放大了,而使大的框架扭曲了,导致动作僵滞、笨拙,影响演奏的效果与水平。如:在小朋友刚刚接触二胡的时候,首先要学的是持弓的方法。右手的各个手指各就各位之后,笔者灌输给小朋友运弓的概念很简单,就是三个字:“长、平、前”,要练好基本功,必须严格做到:

1.“长”,即拉满弓。就是指弓子要从头拉到尾,尽量把弓子拉满,这样手臂自然会打开,身体会舒展,声音就会响亮、有力度。

2“.平”就是弓子要贴着琴筒拉平,不要上下颠翘、左右摇晃。运弓平稳,才能保证声音的稳准、统一。

3.“前”就是指运弓的方向要朝前拉,保证弓毛贴住琴弦,声音结实,防止怪音地发生。

三、乐理知识与学琴要同步进行

对于幼儿园的孩子们来说,学习和演奏二胡,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在教学中,笔者全身心地关注每一个孩子,对他们的每一点微不足道的进步,都大加赞赏,循循善诱。可我们也看到,现在有些家长让小朋友练琴是为了考级而,功利性极强,恨不能学两三年就考个十级。事实上,有些孩子虽然把十级证书考到手了,但是若拿一个五级的练习曲,他可能连谱子都看不懂,更别说演奏了。笔者以为,要想杜绝这种情况的发生,从学琴的第一天,就要同步进行乐理知识的培训——这也是必修的基本功之一。因此笔者在教授二胡课的初期,就给幼儿园的孩子们加上了简谱基础知识的课程内容,让他们先认识音符、认识一些简单的节奏,还让他们学以致用,把这些音符和节奏结合起来,可以先看着谱子唱一些简单的旋律,把这些旋律唱熟以后,再用二胡表现出来。同时,在演奏的过程中还要强调内心演唱的好习惯,并对比演奏出来的音乐是否与心中唱的一致,这样帮助小朋友养成练琴时不走神的好习惯,从而确保正确有效的练琴。在大大提高了授课的效率的同时,为今后演奏高难度的二胡曲目打下良好的基础。笔者的方法是:每学一首新曲子,先不操琴,而是先教曲谱。比如《赛马》,首先,笔者先用孩子们的语言介绍这支曲子,让他们静静地聆听,并同步讲解每段乐曲的内容、情绪,接着带领孩子们反复读唱乐谱。再进行实际的把位与弓法的教学,让孩子们心中先有了音乐的旋律和感觉,同时又认识了简谱,再学习演奏,这样效果很好。今年笔者有4个幼儿园学生考四级《赛马》,他们的乐感、音准与节奏都表现的非常出色,主考老师对他们的演奏非常赞赏。其中两人获得优秀,两人获得良好。

四、音准是拉弦乐器的大难题

在没有琴键、没有品的两根弦上,要准确地找到各个音符的位置,对于我们成年人来说已是一个大难题。那么,对于幼儿园小朋友就更是难题中的难题了。但是要使一首乐曲听起来悦耳、动听,音准又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因此,从小培养小朋友的音准概念是十分重要的,这也是学琴的基本功。音准主要靠两方面来培养:

(一)准确的指距。

运用准确的指距是音准的保障。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强调全音半音左手指距的变化,只有把指距变化的规律掌握好了,才有可能把音拉准。因此,笔者在布置家庭作业时,要求学生必须要完成一定指标的指法练习,尤其是一些难以掌握的指法变化部分,更要强化训练,直到熟练掌握。

(二)敏锐的听觉。

音准不准主要取决于演奏者的听觉,所以在学习过程中要充分培养小朋友的听觉能力。有条件的学生可以进行视唱练耳训练,多听多练。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多做示范,让学生边听乐曲边模仿指法动作。多次训练之后,使他们会逐渐地学会分辨音准,并且有意识地调整手指来达到准确的位置。笔者给学生们示范时,他们会静静地听音乐,仔细地观察动作,自觉地弹动并纠正指法。同时,笔者还建议家长带好录音或录像设备,把老师的示范录下来,以便学生回家练习时参照,这样也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五、通过专业艺术考级和文艺演出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自信心,对于任何一个年龄段的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心理状态,更是能练好二胡的必备条件。自信心,对于幼儿园学琴的孩子们来说也是尤为重要,没有自信心的孩子是不可能学好练好二胡的。当然,这种自信是要靠平时一点一滴积累出来的。自信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技术上的自信。也就是俗话说的:“手上有活儿”。这种自信是可以靠平时练习过程中积累出来的,练得越多,把握性越大;手上负担越小,自信心就越强。还有一种是来自心理上的自信。这种自信是在第一种自信的基础上依靠外界给予的肯定与认可培养出来的。那么当下热行的艺术考级和文艺演出就是学琴的孩子们得到外界肯定的最佳途径。

1.通过这些方法,既可对前一段学习进行总结,又能有效推动以后的学习。小朋友本身有着良好的练琴状态的同时,在通过参加考级、演出得到专家和观众的肯定与赞赏中找到了自信。这对学琴的孩子们来说,有着不可估量的积极推动作用。

2.每一次的演出和考级的经历,不仅能让小朋友逐渐自然而然地消除考试和演出前的紧张感——不怵上舞台(考场);同时,在他们多次的演出(考级)的锻炼过程中,再也不会因为心里紧张而影响演奏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