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如何实施启发式教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如何实施启发式教学范文1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7-0016-02
一、启发式教学法及其产生的时代背景
1.启发式教学的含义
《仁爱英语》的主旋律和精髓是:自主、合作、探究,强调学生创新能力、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的培养。这给广大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从“施教者”到“指导者”的转变,从注入式教学方式转变为启发式教学方式,从而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所谓启发式教学法,即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采用启发诱导方法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促使他们运用思想去分析,批评,推理,判断,归纳解答,从而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使学生的经验得以逐渐扩张,思想更为灵活。
2.产生的时代背景
《仁爱英语》提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建议“英语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英语学习的主人。英语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己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给我们的英语教学的改革指出了明确方向。我们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学。而这种教学方法是先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是古代教育家长期实践的产物,是他们英语教学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二、理论基础
1.哲学基础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制约事物发展的因素很多,从大的方面可以概括为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其中内因是事物发展的决定因素,而外因是影响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对于教学过程而言,教师教是影响学生发展的外因,对学生不起决定作用。而学生的学,才是制约其发展的内因,才会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起决定作用。启发式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生自主建构知识,它符合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原理。
2.现代教育心理学基础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依据自己的经验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相反,他要主动地重新建构信息的意义,这种建构不可能由他人代替。(高慎英、刘良华著《有效学习》第26-27页)其核心观点是:学习者要想获得成功的话,必须自己去发现和转换复杂的信息。(罗伯特・斯莱文《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实践》第188页)构建主义理论的学习观与传统学习观相比,该观点更强调学习者在学习中的主动作用。从这个角度说,启发式教学与建构主义的学习观不谋而合。
三、基本特点
1.客观性。它是指教学内容、方法的设计和实施符合学生的客观实际。这个实际内容包括学生实际的需求、水平、特点、兴奋点等。教师备课“要了解学生”,是客观性的体现。
2.主动性。指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创造性得到了较好的发挥。它体现在学生对学习的意义有明确的认识,采取主动进取的态度,有克服困难的毅力,有较浓厚的学习兴趣,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在学习中发挥独创性。
3.互动性。指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相互配合和相互作用。其一是针对学生问题、需要等所进行的双向信息交流;其二是教师指点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而不是将问题的答案简单地告诉给学生。教师的作用正在于有针对性地点化、引导,启发学生的积极性,教给学生学习与思维的方法。
4.发展性。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有效地促进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教学活动富有成效。 一种教学只有同时具备了上述四个特点才能称之为启发式教学。只有全面把握启发式的特征,才能便于操作。
四、教学模式
在教学模式改革的整体行为中,教学目标的定位和设计是基础,教学内容的处理和设计是核心,教学结构的过程和方法的选用设计是手段。启发式教学模式是以素质教育为目标,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而推导出的相应的教学内容、教学结构、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有机整体。在教学实践中要全面提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应用启发式教学模式来实施课堂教学,大致可以分两步走。
第一步:设置情景,激发兴趣,导入新知。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光明的教学途径之一。”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揭示该课知识的社会实践意义,以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这一阶段可直接作为新课导入,也可以设计在新课导入和进入新知识学习之间的过渡,是启发式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一步,因为它直接牵动着学生发现、探索问题的兴趣。如果教师通过导课能够创设一种有趣的思维意境,从而刺激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无疑会使教学事半功倍。在这一阶段中,我们把教学的基点定位在发展思维和培养能力方面,变教师讲授知识为学生探求知识。从教学内容上讲,创设的情境和显现的内容,一定要和教学的重点内容相关联,但最好不要是结论性的答案,而是在基本结论的一定范围内,留有余地,以便充分发展学生探索问题的能力。从教学结构上讲,这一阶段应该以学生的观察、思考活动为主,教师通过媒体显示或实物显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奋点。
第二步:精讲启发,探索新知。通过启发式教学模式的第一阶段,学生基本上都能进入有意义学习的心理过程,但千万不要认为直接讲授知识的时机已经成熟,否则,将截断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发展过程。教师应当承接第一阶段给学生呈现的与教学重点相关联的内容,通过精要、生动的讲解,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引导学生逐步接近知识结构。对于知识的讲授,无须讲求立论、讲解、分析、小结的完美程序。要知道这种完美的程序,只对教师“完成任务”的自我感觉有用,甚至是一种变相的对学生不负责任。教师必须把主要的精力放在捕捉学生学习的障碍和思维的灵感方面,并及时开导启发。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让学生沿着思维的阶梯,在教师有效的引导下,自觉地发现、掌握知识,从而调动他们潜在的勇气、胆识,培养他们的能力。在教学结构上,这一阶段表现为通过教师的非定性讲述,勾勒出知识结构的模糊概况。学生在形式上是被动的,但在思维活动中,仍然居于有意义的主动地位。在这一教学阶段,教师通过讲解,勾勒出知识结构的轮廓,教师处于主导角色的位置。教师若要成为“主导”,重点应放在如何启发学生的“学”上。那么,教师必须转变备课只熟悉教参和教材,上课“照本宣科”的轻备课,重授课的教学思路,确立重备课,活课堂的教学思路。教学大纲和教材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仅仅为教师提供了教学的基本线索,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不仅要熟悉教学内容,而且要着重掌握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学生的认知和能力培养目标。围绕这一目标,广泛搜集现实的材料,设定使用的媒体和教学方法,并使之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扎实、科学、全面的备课,将会使课堂教学厚积薄发,游刃有余。从这个意义上看,教师备课的工作量要远远超过上课的工作量。
五、结束语
启发式,是现代教学方法的灵魂和特征。运用启发式教学,能启迪学生思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获取真知。叶圣陶先生曾指出,“教,是为了用不着教”。教师通过“启发式”让学生爱学、会学、学好,并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这是新世纪的需要,也是中学教师必须担负的责任。本人从教十多年,对于这种教学方式还在不断探索与学习中,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本人将努力采用尽可能生动形象、灵活多样的教法,创设愉悦的氛围,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把课堂变为学生乐学的天地,使学生真正成为英语学习的主人公。
参考文献:
如何实施启发式教学范文2
一、启发式教学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现代教育学理论认为,启发式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中具有三大功能:下面, 谈谈我在中学数学课堂中运用启发式教学方面的几点尝试。
1、通过典型事例的运用,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反证法是我们证明数学命题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一般地说,当证明一个命题的结论直接证明比较困难或者不能证明时,可以从这个结论的反面入手,找出与定理或条件相矛盾结论,从而间接的证明原结论的正确。
在十多年的高中数学教学中,我发现多数学生第一次接触反证法时迷迷糊糊掌握不好。为此,我在讲解反证法时先讲述这样一个故事:相传古代,有一位忠臣遭奸臣陷害被判死罪。皇上念他对国家有功,采用抓阄的方式给这位忠臣一次活下来的机会:用两张小纸片,分别写上“死”和“活”,让忠臣去抽,抽到“活”便可赦免,抽到“死”就要处决。奸臣真是阴险毒辣,背着皇上在两张纸片上都写“死”字。当奸臣拿着两个纸团来到忠臣面前笑嘻嘻的让他抓阄时,忠臣心想这里面一定有鬼。于是,他伸手拿了一个纸团快速放进口里吞到肚里,奸臣的如意算盘落空了。因为剩下的是“死”字,那说明忠臣抓到的是“活”字。就这样,忠臣得救了。
我就是通过引入这个故事,引起了同学们对反证法的兴趣,激发了他们强烈学习掌握反证法的学习动机,受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2、通过问题情景的设置,引发学生积极思维
在多年生的数学教学中,我一直要求学生重视对数列知识的学习。在讲述这方面知识时,我经常借助情景教学,进而引发学生积极思维,受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讲解等比数列前n项和,我设置了这样的教学情景:“大家知道,等比数列是成几何级数递增(递减)的。如果将一张厚度是0.2毫米的报纸对折41次,那么估计大概有多厚呢?”于是同学们七嘴八舌,议论纷纷,有的说一尺高,有的说一米高,两米高……我让学生再往上猜,大胆的学生已经猜到几十米高,有的同学甚至拿着一张报纸对折,当我说厚度超过了地球到月球的距离时,学生吃惊得有点坐不住了,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为什么?面对一双双怀疑的眼睛,我抓住这一有利时机指出:学完这节课,我们一起计算一下,你们自己就明白了。这样,就引导学生进入角色,深入探究,使他们开始就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
3、通过杰出人物成才历程,激发学生献身科学的热情
在数学教学中,我经常根据教学内容,有意识地给学生介绍数学家的成长过程,以及他们对真理的追求和为人类进步事业而献身的高尚情操,从而为学生树立了学习的楷模,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陈景润与哥德巴赫猜想”就是一个我常用来激励学生刻苦学习的范例。陈景润上中学时,有幸聆听了来自清华大学的沈元教授讲课。沈教授给同学们讲了世界上一道数学难题:“大约在200年前,一位名叫哥德巴赫的德国数学家提出了‘任何一个偶数均可表示两个素数之和’,简称1+l。他一生没有证明出来,便给俄国圣彼得堡的数学家欧拉写信,请他帮助证明这道难题。欧拉接到信后,就着手计算。他费尽了脑筋,直到离开人世,也没有证明出来。之后,哥德巴赫带着一生的遗憾也离开了人世,却留下了这道数学难题。200多年来,这个哥德巴赫猜想之谜吸引了众多的数学家,但始终没有结果,成为世界数学界一大悬案”。沈老师打个形象的比喻,数学是自然科学的皇后,“哥德巴赫猜想”则是皇后王冠上的明珠!这个故事给陈景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此,“哥德巴赫猜想”像磁石一般吸引着陈景润。陈景润开始了摘取皇冠上宝石的艰辛历程……
二、应用启发式教学需要注意的几点事项
1、注意提问的技巧
课堂提问是启发学生思考,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数学教学的重要手段。不能以为只要提问,有问有答就是启发;教师问的越多,学生回答越长,就是好的启发式数学教学。这是我们对启发式教学的误解。启发式教学重在启发,提问的问题应有意义和价值,能够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发展其思维力。不恰当的或过多的提问,不但不是启发式教学,反而可以说做了无用功。
2、授课要抓住重点、解决难点
启发式教学能抓住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对重点内容重点讲解,难题多角度分析。文学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主张“一课一得”,一堂课学生学习上有收获,能理解一个问题、明白一个道理、掌握一种方法,这堂课就是成功的。教师教学不是为了把某个问题的答案告诉学生,而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自学能力,把开启知识宝库的钥匙交给他们,让他们以后在没有教师的情况下,也能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我们在教学中能达到叶圣陶先生的上述效果,说明我们在授课中真正抓住了重点,解决了难点。
3、课堂上师生认知地位平等
如何实施启发式教学范文3
一、精心设疑。激发兴趣
思维总是从疑问开始的,学生只有感到疑惑,才会开动脑筋思考,问题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们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全面了解学生,善于提出启发性的问题,以问促读,边读边想,思维就有了明确的目的性。例如我在教《会摇尾巴的狼》时问:“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狼和老山羊会有什么事情发生呢?”学生通过预习,答道:“故事发生在森林里,狼掉进陷阱里,想让老山羊救它。”接着我马上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狼想让老山羊救它,说了几次话,老山羊是怎么回答的?结果如何?问题一提出同学们兴趣盎然,异常活跃,循着设计的问题边读边想,掌握了课文内容和教学要点,也正是这一连串的提问,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开拓了思维,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在愉快中获得知识。
二、引导疑惑。授以方法
教师要传授知识,还要教会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当问题提出后,学生往往思维活跃,争论不休,教师应相机提示、点拨、引导学生自己一步步去寻找问题的答案,让学生逐渐掌握正确的思路,进而向独立思考发展。例如《少年闰土》中有这样一句话: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四角的天空”。学生对于这一句话不能深刻理解,不能突破课文的难点。我首先让学生默读课文,通过写闰土的四件事,了解闰土之所以知道的那么多,鲁迅知道的少是因为生活环境不同,闰土生活在农村的海边,而鲁迅生活在家里;其次让学生品词析句,理解含义,鲁迅不能和外面接触是什么把他们隔开的?学生不难想象是高墙,我顺势引导:“高墙还有门,它实质指的是什么?学生灵机一动随口答出:封建制度、封建家庭的束缚。”我趁机又说:“他们在高墙里看到天空只能是四角的天空,好比井底之蛙,坐井观天,这说明什么?”学生抢着回答:“鲁迅与外界接触太少,知识面狭窄。”理解含义后,让学生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就不难看出这样描写是对自由生活环境的向往,对自己生活环境的厌恶,这样一步步解疑之后再总结出:“了解课文理解含义――体会感情”的训练方法,为今后自学打下了基础。
三、学生质疑。主动参与
如何实施启发式教学范文4
首先应该更新我们的观念。在运用启发式教学时也要讲究方法与技巧,不能误把“满堂问”当作启发式教学方法与技巧的法宝。提问启发,仅仅是启发教学方法与技巧的一种形式和方法,而不是它的全部。“满堂问”看起来很“热闹”,其实如果不注意设问的对象、质量、层次,不注意启发的目的,自始至终都是一个样子,一个架式,学生没有进入被启发的角色,这样的问,问得更多,效果也不会大甚至是浪费时间。我们必须认识到启发式教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有时,教师不置一言,没有提出什么问题。但是一个眼神、一个手势,或仅仅作出某种暗示,都会诱发学生的思路和联想,同样具有启发性,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激情法课堂教学不仅有师生之间知识信息的传递,更有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那种明朗的、乐观的心情有助于思泉喷涌,而郁郁寡欢、万马齐喑的苦闷心情则抑制人的思维。因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像音乐指挥那样激起学生的情绪,使之思维活跃,注意力集中,从而为进一步启发奠定良好的基础。课堂上激情启发的方法很多,常见的有:
1、通过放录像、录音或生动讲述,使学生仿佛身如其境,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情不自禁地去思维、去探索。例如,我教“Air Pollution”一课时,我就放了一段关于污染的录像,那些由污染产生的可怕的后果深深地触动了学生,为我进一步启发学生理解课文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2、找一件能引起学生丰富想象的物品,使学生睹物思情,如英语课教“我的一家”时,教师让学生拿出自己家庭的合影,然后用英语介绍,借以激发学生的家庭观念及热爱父母的心情。利用多媒体教学来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如上“Life in the future”课时,利用自制的CAI课件给同学看电脑在各个领域中应用的具体例子,使学生对电脑有了感性的认识,激发他们对本课的兴趣,从生理学上来说,教师的自信、兴奋、惊奇、赞叹,对学生大脑两半球神经细胞的活动起很大的作用。因而教师在课堂上要饱含感情,并通过自己健康向上的感情去感染学生,使他们从中受到鼓舞和鞭策,调动起思维积极性,体验到成功的欢乐。
3、设疑法“疑”是探求知识的起点,也是启发学生思维的支点。会不会“设疑”是一个教师教学技巧的表现。南宋理学家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一个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注意从“疑”入手,巧设悬念,启发学生思维。换句话说,就是要善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善于引导学生生疑、质疑、解疑。应当指出的是,设疑不同于一般的课堂提问。它不是让学生马上回答,而是设法造成思维上的悬念,使学生处于暂时的困惑状态,进而激发解疑的动因和兴趣。例如,有一次讲到介词后动词的变化问题,一学生说介词后的动词全部都要用-ing形式,于是我就在黑板上写出一句子:The boy did nothing in the classroom but ,然后介绍but后用sleep还是sleeping?学生中大多数人都认应用后者。于是,我颇具哲理地启发道:“真理不一定掌握在多数人手中喔。”这就形成了一个“悬念”,学生大脑皮层优势兴奋中心迅速形成,激起了解决问题的兴趣与需要,然而,我并没有直接告诉他们答案,而是让他们自己回家查资料,第二天告诉我。这样,我不但通过设疑启发学生去思考而且也培养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4、寻思法如果说设疑启发重在“疑”,即通过新旧知识的矛盾,了解问题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之间的悬念来启发学生学习兴趣,那么,寻思启发,则重在“思”,即通过引导学生如何解决问题,解决悬念来启发学生。如我在讲道sometime时就列出sometimes、some time、 some times 然后问学生它们之间的区别。学生们似曾见过,但又说不清它们的区别。于是我就启发他们:some可表示“一些、某”,time可表示“时间、倍数、次”。然后逐步再启发他们sometime表示“某一时间” some time表示“一些时间”等等教他们用已学过的知识来分析、解决问题,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5.研讨法教师将启发贯穿于讲练中,通过循循善诱,步步启发,调动全体学生的思维共同研究、讨论、分析、解决问题或提出问题后组织学生自己分组讨论,利用集体的智慧来解决问题。这一方法在理解课文和处理难点问题上较为常用且效果明显,特别在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方面尤为有效。例如,我在上“Aswan Dam”一课时,待学生理解课文后我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问道:“一个国家花费了那么多时间和钱财建造这么一个大坝,应该如何充分利用呢?”然后让学生讨论。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提出了很多主意,我则时而给予鼓励,时而提出反对意见使他们的思维更严谨,看问题更全面。例如,一个学生提出可把大坝上作为公路一段。我就提醒说那会污染水资源,如果一辆油罐车在大坝上翻车了怎么办?我国的水资源保护法也有类似的条款。其他学生也提出要开发旅游项目、发展水养殖业等等,整个课堂气氛相当活跃,学生思维也非常积极,效果很好。
6、故谬法教师在讲授知识的重点、关键处,故意出现错误,吸引学生注意力,启发学生思维。如教师讲完某一规则后让学生一起做课堂练习时,可故意犯学生可能犯的错误,从而让他们引起警惕,以免再犯。故谬法的好处是能引起学生高度注意,启发他们积极思维,以探究正确答案,而且记忆牢固。但此法不可多用,否则容易造成学生思维混乱。
7、暗示法课堂教学时,当学生思维出现故障时,教师可以通过语言、手势、表情等种种方法,给学生以暗示,或接通学生的思路,让他顺利得解决某一问题:或提醒学生思维中出现某些偏差,让他们迅速回到正确的思路上来。如教师在处理课文时可把课文中的重点、难点以及一些关键词按段落板书在黑板上,这样在之后让学生复述课文时,如学生遇到困难老师就可以用板书来暗示内容,帮助学生完成复述。
8、点拨法也是在学生思维受阻时,引起认知过程中断时给予的指点、启发。所不同的是,暗示启发,教师只作暗示,不明确说出答案;而点拨启发,教师应把某些话说在明处。当然这些话只能说在关键处,否则就谈不上“点拨”了。
如何实施启发式教学范文5
关键词:英语教学;启发式;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10-0096-01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在教学中,教师通过有效的方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师生成为知心朋友,使学生带着一种高昂的情绪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始终,在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中,提升学生的创造意识、主体精神,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和谐发展,使教学活动达到真情交融,充满生命活力的完美境界。在日常的教学中,我注重在这种和谐的关系中采用启发式教学,激励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如何建立一种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特殊而奇妙的作用。这是因为教学过程不仅是一个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彼此感染的过程。成长中的学生渴望沟通、理解、支持和帮助。
一、创设问题情景。培养问题意识
高中英语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创造性因素,但需要我们去挖掘、设计。表演导人新课是一种艺术形式,它能以生动的形式使信息直接输入大脑。“情景演示”则是把实物与语言直接联系,用实物与语言直接联系的方式为学生创造一个英语思维的环境,使得实物概念与语言有机结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情景演示,创设问题情景,学生往往能在一种自然而然的气氛中完成知识的学习和巩固。如高中英语教材必修2,Module2,内容是NO Drugs,我把自画的关于Adam吸毒的图片带进课堂,用英语讲解Adam’s story。演示完后在黑板上板书:Adam’s story
1.Adamwas a boywho smoked call nabis,some day amanoffered him some crack cocaine.
2.Soon he was addicted t0 the drug.
3.He had n0 money t0 buy the drug,s0 he broke into a house.
4.He was taken to the police station.
5.He followed the doctor’s advice and worked for a treatment
同时把这些简笔画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分别贴在黑板上。这时,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两人一组看着图进行详细描述。最后,请每位同学写出Adam的经历,并建议他们课后上网查阅,还向他们提出问题:
1.Why are people addicted to the drugs?
2.How could we get away from the drugs?
学生在以上问题中表达了他们的观点:“吸毒对人们来说百害而无一利,青少年应该远离”。这样探讨问题,可以让学生想象、思考,他们不仅学习巩固了新知识,还激活了已学的词汇和句型,促成他们进行创造性的组合与意义表达。
创设问题情景,进行演示启发,这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使学生处于一种主动、活跃的能动状态,进而唤醒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产生学习需要,激发求知欲望,使之成为促使学生建构良好认知结构的推动力,这有利于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设疑启发,培养学生思维
“疑”是探求知识的起点,也是启发学生思维的支点。会不会“设疑”是一个教师教学技巧的表现。南宋理学家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一个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注意从“疑”入手,巧设悬念,启发学生思维。换句话说,就是要善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善于引导学生生疑、质疑、解疑。应当指出的是,设疑不同于一般的课堂提问。它不是让学生马上回答,而是设法造成思维上的悬念,使学生处于暂时的困惑状态,进而激发解疑的动因和兴趣。例如,有一次讲到介词后动词的变化问题,一学生说介词后的动词全部都要用ing形式,于是我就在黑板上写出一句子:The boy did nothing in the classroom but,然后介绍but后用sleep还是sleeping?学生中大多数人都认应用后者。于是,我颇具哲理地启发道:“真理不一定掌握在多数人手中喔。”这就形成了一个“悬念”,学生大脑皮层优势兴奋中心迅速形成,激起了解决问题的兴趣与需要,然而,我并没有直接告诉他们答案,而是让他们自己下课查资料,第二天告诉我。这样,我不但通过设疑启发学生去思考而且也培养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三、讨论启发,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鼓励学生相互交谈,大声议论,从而积极展开思维活动,增强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可及时反馈教学信息。例如,我在上“Aswan Dam”一课时,待学生理解课文后我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问道:“一个国家花费了那么多时间和钱财建造这么一个大坝,应该如何充分利用呢?”然后让学生讨论。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提出了很多主意,我则时而给予鼓励,时而提出反对意见使他们的思维更严谨,看问题更全面。例如,一个学生提出可把大坝上作为公路一段。我就提醒说那会污染水资源,如果一辆油罐车在大坝上翻车了怎么办?我国的水资源保护法也有类似的条款。其他学生也提出要开发旅游项目、发展水养殖业等等,整个课堂气氛相当活跃,学生思维也非常积极,效果很好。
四、利用文中插图展开合理想象
利用插图不仅能学习语言知识,还能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如高中英语必修1.Module6,The Internet and Telecommunications.可先让学生看课文中的图,再根据已掌握的知识,写一段关于网络的描写。
The Internet is the biggest SOUrce of information in the wodd.Itconsists of millonsS of pages of data.It can provide us with a lot ofthings.and it call carry us to anywhere we llke.On the other hartd,theInternethasabadeffect,some students are addicted to it then they run away from schooL which makes their parents very worried.So weyoung people should be carefuL
通过这种合理的想象,既可以帮助学生夯实基础,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又可以通过小组活动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如何实施启发式教学范文6
〔中图分类号〕 G633.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8)08(B)―0041―01
基础教育的紧迫任务是实施素质教育,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思维启发式教学得到了广大同仁和社会的认可。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外,运用思维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意识,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一、多策并举,是运用思维启发式教学的基础
1.创设疑问,培养学生思维的自觉性。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学生的心智状态出发,了解学生学习教材时可能产生的疑惑,以及学生原有的认识与新授知识间的矛盾,并以此去设计疑问,在学生与疑问之间搭建“桥梁”,引导学生带着疑问探究。如,为突破教材难点而设疑,或针对学生接受知识的模糊点而设疑。
2.激发兴趣,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绝大多数中学生都认为:数学难学,学数学难。要帮助学生转变这一观念,则要依赖于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中,尤其是在新科目的起始教学和新课题的引入教学时,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对将要学习知识的兴趣。为此,教师可以从故事、趣闻、游戏、史料以及数学知识的应用中寻找丰富的素材融于教学过程中;还可以通过向学生介绍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背景知识,安排一些数学活动,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
3.善于激励,激发学生思维的创造性。成功与收获的喜悦会激励人更加勤奋地创造。同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成功感也会激励他们更加努力地去学习。为此,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一些适合全体学生参与的多层次、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打破千百年来一脉相承的“以讲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尽最大可能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最大限度地照顾到每一位学生。尤其对学困生,教师不能因为他们出错多,耽误时间长而剥夺其参与教学活动的权利。
二、学教结合,是运用思维启发式教学的关键
1.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数学教学应该避免“一言堂”的生硬教法和“自学成才”的独立学法,要做到“情感激励与认知教育相结合”,使学生感受到教学民主和师生平等。教师要以与学生共同探索知识的合作者身份出现,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合作关系,创造一种与学生共同探索知识的活跃的课堂学习气氛,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2.因材施教,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教学中,教师既要针对全班学生,又要坚持分类指导。可利用学生好胜心强、乐于表现的特点,针对不同学生在认知度上的差异,提出不同的要求,将中、优等学生或中、差等学生进行分组。例如,教学中可采用让中、优等学生探索一道题的多种解法,让中、差等学生对例题进行引申、推广,让全体学生撰写数学小论文、出测验卷等,给每一位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学生的表现欲一旦得到满足便会产生一种自豪感,而这种自豪感会推动学生信心百倍地去学习、去探索、去创造,从而提高他们的独立思维能力,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三、以导为主,是运用思维启发式教学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