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建筑技术与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建筑技术与设计范文1
【关键词】绿色建筑;设计;原则
引言
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绿色建筑设计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也是现代建筑技术发展趋势。绿色建筑节能实施工作,它能够保证建筑节能工程质量,是实现建筑节能措施的关键环节。目前,绿色建筑的热潮正在全国蓬勃兴起,其施工项目都在快速发展,是一个非常困难的任务。在这方面,绿色建筑的设计及其技术质量也很重要,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深远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一、绿色建筑的内涵及特点
所谓的绿色建筑指的是从施工到使用,都能够最大限度的节省资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减少建筑物对人体的伤害的建筑物,实现建筑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标。这里所说的绿色建筑并不单纯的指建筑花园,而是一种抽象意义上的概念,所包含的内容也比较广泛,简单的说,主要是可以有效的利用对环境没有污染的建筑材料,建造出对人体和环境没有伤害的建筑物,保持建筑和环境平衡的一种建筑模式。这种建筑不仅现在受到人们的追捧,在未来的时间里会实现大面积的普及。这种建筑符合国家倡导的可持续发展的内容,实现建筑物的节能、环保,促进建筑、自然、人三者和谐发展。努力实现人工和自然地和谐统一,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二、绿色建筑设计的原则和指导思想
2.1 引入“生态关键”观念,掌握生态技术,树立生态意识,是搞好生态建筑设计的关键。生态建筑的现实意义是引入“生态关键”观念,积极利用低能耗和利用自然资源的作法。生态化的建筑设计应以“生态---技术---建筑”为发展模式,将建筑设计和生态理念的统一贯穿到绿色建筑的全过程,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关注建筑生态、环境特征的表现和技术的运用,使之融入建筑设计中,产生建筑形象。一个好的生态建筑,不仅要有出色的构造设计和优秀的建筑材料,更重要的是要有先进的生态技术系统的应用。因此,设计在尊重自然环境、减少能源消耗的同时,还要从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的角度考虑建筑功能与生态环境稳定性和持久性。
2.2 绿色建筑设计的特点应符合整体设计与多元共融。结合当地文化内涵,发掘不同建筑类型的特点,开发适合本地生态环境的新型能源和技术,整合并完善建筑功能,以满足使用者对适宜的、高舒适居住环境的追求,提升整个设计的环境质量和文化品质。其特点应符合建筑设计的整体设计,多元共融。力求科学化、逻辑化、智能化、系统化的设计,使整体功能适应各种功能性质的使用要求。在现代资讯技术飞速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把握时代脉搏,表现时代的精神,把最新、最美、最现代的建筑奉献给人们,让中国建筑融入世界建筑发展的潮流之中。“建筑当随时代”,倡导绿色建筑设计,是我们在建筑创作中应该明确的主导思想。
三、绿色建筑设计是一项跨学科的综合性设计
绿色建筑设计就是将有关复杂的生物技术、生态技术、人文精神、环境与能源策略融入传统的建筑设计(含场地设计)中,强调发展生态经济和能源结构的生态化,以绿色GDP 为政策导向促进知识经济、循环经济、生态产业的持续发展。因此,绿色建筑设计比传统的建筑设计涉及的技术领域更为广泛,是一项跨学科的复杂综合性设计,是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产物。绿色建筑设计要解决的问题是城市建设和人居环境问题。所以在操作上应以广义建筑学为主导,在协同景观生态学、恢复生态学、城市生态学、自然资源学、植物群落学、地理学的基础上,还应与结构、材料、生物、环境、热能、经济等进行综合研究,多学科的技术特点增加了设计的复杂性,也为绿色建筑设计拓展了新的发展空间。
四、绿色建筑设计要点
4.1 立足本土
从经济学理论而言,国内经济现代化过程之从农业经济跨越工业经济而直接进入知识经济,即在实现工业经济目标的同时叠加了更高的现代化目标,国内环境的独特性决定了不能照搬照抄发达国家的既有经验,也不可机械的引进绿色技术和产品,但更不可待经济发展起来后再考虑绿色和节能,而应不失时机的在现代化进程中加上信息化、生态化水平等基本衡量指标,即在实现程式化的同时推行绿色建筑。
4.2 因地制宜
我国地域广阔,南北的差异很大,在进行绿色建筑设计时,也呈现出了不同的特点。作为建筑公司在设计时应该充分的考虑到不同地区的地质和气候条件以及其他对建筑有影响的条件,保证建筑物的采光、通风等方面都能够符合当地消费者的需求,同时应该因地制宜的减少能源和资源的消耗,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例如,对于光照充足的地区,可以充分的利用太阳能;对于北方寒冷的地区,可以在建筑施工时增加一些保暖措施。
4.3 重视整体设计
在进行绿色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应该要全面的考虑到当地的地质、气候、水文等自然条件同时也要联系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和地域文化特点。一定不可以直接照抄照搬别的地区的建筑设计,因为不同地区的建筑条件是不同,直接使用其他地区的设计就会造成“水土不服”的现象。我们一定要重视建筑设计,因为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建筑的整体性能。
4.4 采用节能新技术
绿色建筑的重要内容就是节能,指的是在建筑施工及以后的使用过程中要达到使用最少的资源和能源来为人们建造出舒适健康的居住和工作环境,所以在具体的设计中不仅要考虑到所处的环境也要考虑到建筑物的整体规划,尽量的达到生态施工的设计方案,与周围的环境是否和谐一致,形成一整套的节能建筑方案,尽量采用新型建筑材料和技术,提高建筑物的利用率和使用年限。
五、加快绿色建筑设计的建议
5.1 提高认识
我国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资源的消耗程度也在日益的增多,导致我国资源的严重匮乏,影响了经济的发展。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的提出,有效的说明了人们认识到环境保护和节约资源的重要性,积极的促进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5.2 发展新材料
绿色建筑要求建筑材料的节能环保,这就导致建筑材料的生产商开始研制新型的绿色建筑材料,实现建筑材料的节能。在生产材料的过程中应该尽量减少能耗,实现资源的优化利用,尽量选择那些消耗机械热量少的材料来减少建筑物自身的热量,增强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5.3 重复、循环利用
大多数的建筑施工中,在建筑材料应用上面,出现了很多浪费的现象。而在绿色建筑中倡导施工材料的重复利用,不仅能够节省建筑之处,还可以节约能源资源,降低废弃物的产生,保护环境。
六、结束语
绿色建筑可以缓解能源短缺,改善人们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环境污染,有利于发展循环经济,对于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最廉价和有效的措施,目前已成为中国深化改革的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的部分。积极推进建筑节能,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改善居住环境,有利于国民经济稳定发展,有利于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在今后,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的推广运用不仅要在新建筑中得到运用,我国的老建筑所占的比例还是很大的,因此也要充分在老建筑物中得到运用。
参考文献:
[1]陈敬文.绿色建筑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具体体现[J].广东科技.2008(18)
[2]马志龙.绿色建筑设计浅析[J].科技风.2010(11)
[3]穆慧敏.谈绿色建筑与节能环保的关系[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22)
建筑技术与设计范文2
【关键词】低碳;住宅建筑;设计;施工技术;探讨
引言
低碳住宅建筑的理念在近些年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该理念贯彻落实了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在住宅建筑中将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相结合,利用新型科学技术工艺来满足人类的住宅需求。如今国内住宅建筑设计方案中往往不能够做到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主动设计与被动设计相结合来完成施工方案,因此,住宅建筑工程师要充分结合低碳理念来进行设计,以达到自然和社会的和谐稳定,更好地促进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一、低碳住宅建筑的现状及理念介绍
1.1低碳住宅建筑的现状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步,社会经济水平也得到了显著地提高,因此国家大兴土木工程建设,改造城市,加快现代化进程的发展,由此就出现了设计不到位施工技术不成熟的现象,同时,在各种技术不成熟的背景下,住宅建筑设计与施工上没有落实低碳理念,对于资源能源节约的问题以及污染物的处理排放没有合理科学的规划。目前全球环境不断恶化的现状给国家经济以及人们生活安全都带来了严重影响,低碳住宅建筑的理念的应用对住宅建筑工程师及设计师提出了更高要求。
1.2低碳住宅建筑的理念
低碳理念近年来被应用在各个领域中,其目的在于利用非再生能源资源时,通过一种合理的方式在尽可能满足能源需求率的同时减少消耗,其宗旨在于节约能源、降低污染,从而实现能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相协调。而在住宅建筑中低碳理念的应用就是希望通过将先进的建筑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进行优化组合,降低对能源燃料的消耗,从各方面创造住宅建筑的低碳环境。当前利用低碳理念取得成功效果的实践有:太阳能技术、建筑外墙保温技术、中水回收利用技术等等,但要达到低碳建筑的高度还需要进行进一步深入的研究与探讨。
二、低碳住宅建筑的设计内容分析
2.1低碳住宅建筑的设计宗旨
低碳理念在住宅建筑中的利用就是为了尽可能的对能源资源在新技术的应用中多次循环利用,以节约资源,减少能源消耗。在低碳住宅建筑的设计之前要从宏观出发、微观上进行调整,在对建筑做出造价评估后,选择新科技产品类的建筑材料,尽可能保证低碳环保且低成本,最大限度地控制对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的破坏,以实现人与自然资源、社会环境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2.2低碳住宅建筑的设计特点
2.2.1环境友好型
低碳住宅建筑在规划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关系,尽量保持原来的自然状态,在建筑选材用料上尽可能选择合适的材料,降低难降解物的使用,减少固体液体废弃物的排放,并且要设计合理的污染物解决处理方案,避免大规模的破坏当地自然环境。只有适应了环境友好型的建筑特点,大自然才能够给人类提供更加舒适、环保、节能的居住环境。
2.2.2低能耗
低碳住宅建筑一般来讲为符合绿色低碳标准的住宅建筑,在现实意义上更注重于强调能耗带来的温室气体的排放量问题。要达到低碳住宅建筑中低能耗这一特点要求,在规划设计阶段、建筑材料的选择阶段、施工阶段以及建筑完成后的维护阶段都需要着重体现,要最大限度的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另外,在建筑设计与施工中要充分利用自然界的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清洁能源,以提供必要的能源供应。
2.2.3舒适的居住空间
低碳住宅建筑的设计在符合了环境与节能的特点后,最重要的是要有舒适的居住空间,住宅建筑是在满足人们居住要求之后再考虑减少能源资源消耗以及温室气体排放的问题的。在低碳住宅建筑上要达到健康性设计、平面设计、美观设计,要充分考虑到人对于居住环境的各方面不同需求,能够享受到自然和人文融合下的生活乐趣。
三、低碳住宅建筑的施工技术探讨
3.1主动建筑低碳设计
一般来说,在低碳住宅建筑的立面建筑材料的选择上为了节省一次性瓷砖贴面,可以使用某些素混凝土,如果大量应用天然建筑材料,会对大自然造成严重破坏。尽可能地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例如水泥等原材料的使用,选择当地的用料就会节省成本,减少在运输过程中的不必要的消耗。另一方面,为了使建筑的结构进一步优化,可以选择高质量、超耐用、更环保的新型建筑材料取代传统的钢筋混凝土材料。在设计与施工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加入种植屋面的设计,通过这种方式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营造和谐、良好、舒适的居住环境。
3.2被动建筑低碳设计
外墙保温结构的设计在低碳住宅建筑中的应用是为了减少热消耗、降低建筑施工的能源消耗,在选择外墙保温材料时为达到这一目的要尽可能选择绿色、环保的用料,而且住宅建筑中的玻璃要达到低碳理念,选择保温性能较高的中空玻璃。还可以利用太阳能、风能等自然能源,满足住宅建筑的采光以及居住中的空气对流,从而在达到低碳住宅建筑理念的同时利用城市新能源实现居住现代化。
3.3大量应用新能源新材料
低碳理念在各个领域中的广泛应用使得新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的不断发展,在住宅建筑中也得到了充分的利用。首先,在低碳住宅建筑中应该加大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尽量用太阳能、热能、风能、生物能等自然能源,达到建筑用能和自然能源的均衡利用;其次,要善于使用烃、氢等新型燃料来代替煤炭、天然气等传统燃料的使用;另外,要充分利用建筑施工中的余能,做到能源资源的循环利用,最终达到低碳住宅建筑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3.4科学优化居住建筑设计
低碳住宅建筑的设计与施工技术要尽量减少资源的浪费,充分利用自然条件,科学优化居住设计。例如在白天利用阳光的设计技术,可以分为被动式自然采光和主动式自然采光两种设计方案,前者通过优化住宅建筑的透光程度,使阳光进入室内的每一个角落,实现室内采光需要,后者是用镜面反射的方式,利用新型技术和材料达到采光要求。此外,可以运用单侧通风、烟筒效应等方式增加住宅建筑的自然通风,减少通风设备的投入,在低碳住宅建筑设计中,可以研发低成本高效率的建筑技术体系,通过对住宅建筑墙面、门窗、采光、通风等一系列的设计,减少成本和资源消耗,最大程度上实现低碳建筑理念的要求。
四、结语
综上所述,低碳住宅建筑理念在全球能源资源严重缺乏的今天越来越被得到重视,人们在大力提倡发展低碳环保住宅建筑,这不仅仅对于个人来说有利于身心健康发展,更对整个社会的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做出了相应的贡献。住宅建筑在拆迁、运行和建造的过程中都存在消耗、污染的现象,如何切实有效的降低资源能源的消耗率,将低碳建筑落实到实际的施工技术中,值得更深层次的探讨。
参考文献:
[1]杨君. 低碳住宅建筑的设计与施工技术探讨[J]. 四川水泥,2015,04:159.
[2]马俊文,罗志荣,刘孝. 低碳住宅建筑设计理念与施工探讨[J]. 建筑设计管理,2011,07:55-56.
[3]周海成. 住宅建筑中低碳技术的应用与推广[J]. 上海房地,2011,10:22-23.
建筑技术与设计范文3
关键词:高层建筑 防火 疏散 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2(c)-0061-01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均土地占有量非常有限,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城市人口的数量也急剧增长,为满足城市人口住房需求,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拔地而起。高层建筑用于居民生活居住呈现出人口密集性大、工程结构复杂、纵向交通容量有限等特点。虽然高层建筑的存在为城市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支撑作用,但不可忽视的一个事实是伴随着高层建筑的上述特点,加上其对外不开放空间的有限性,在发生地震、火灾等灾害的过程中,给消防和避难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较易受到来自高层建筑的火灾损失。因此,为提高高层建筑的防火和疏散功能,加强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的考虑,本文对高层建筑防火与疏散设计技术进行了探析。
1 高层建筑火灾的特点
高层建筑火灾因其高层建筑楼层高、容纳人员多、火势蔓延快、扑救和人员疏散困难等特点而具有非常大的危害性,高层建筑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其发生火灾的性质与其他一般类火灾的不同。具体如下。
1.1 火势蔓延迅猛、途径多
高层建筑在设计过程中涵盖楼梯间、电梯间、管道井、排气道、风道、电缆井等各种竖向的管井,犹如一个烟囱,在发生火灾的过程中,各种管井就会发生“烟囱效应”,造成火势的整体迅猛性蔓延。此外,高层建筑的装修不乏易燃或者可燃性材料的使用,一方面加速了火势的蔓延;另一方面伴随着有毒气体的释放造成人员的昏迷、窒息等情况的发生,对救援工作带来诸多的不便。而高层建筑由于其自身的高度,加之管井、窗口、房顶床以及各种设备孔洞,来自于外部空气的风力则会加速火势的进一步蔓延。
1.2 人员疏散困难
高层建筑在发生火灾的过程中,造成人员疏散困难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由于高层竖向距离长、楼层多、造成垂直距离人员疏散耗时长、且易受到有毒气体和烟雾的困扰,在烟熏和热气流的影响下极易造成人员的踩踏、窒息等情况的发生。另一个方面则是高层建筑人员相对集中,而相应的疏散设施较少,加之各种管井的存在造成火势的迅速蔓延,密集的人员造成疏散过程中危险系数的增加。
1.3 消防设施配套欠缺,管理存在漏洞
高层建筑火灾发生后造成人员财产和生命安全损失的一个主要方面则是高层管理业主缺乏必要的高层防火意识,在管理制度上存在漏洞,如违章关闭消防设施等,此外,高层建筑内部配备的自动消防设施等其他消防其他不齐全,人员管理不及时,人员流动性强等特点造成消防设备形同虚设。
2 高层建筑防火和疏散设计存在的问题
2.1 消防给水和防排烟问题
按照我国高层建筑防火设计要求,消防加压泵的选择必须满足消防流量和消防泵所需的扬程。而目前,个别高层建筑的消费加压泵的选型无法满足流量和扬程的需求。高层建筑由于各类管井、设备孔洞以及门窗等诸多,室外风向和风速极易通过,造成火势的迅速蔓延,烟气流动迅猛。当着火后,背风面朝向房间则会向窗外排除烟气,而迎风面的房间则会吸收更多的烟气,而目前,高层建筑的防排烟设计问题突出,不能全方位考虑人员疏散、风速变化等问题。
2.2 人员疏散问题
从高层建筑设计的角度出发,造成人员疏散问题存在的一个突出表现是,按规定应设置封闭或者防烟楼间的建筑在消防审核和验收的过程中均没有存在,而对于封闭和防烟楼梯间中防火门的设置是极其必要的,应在设计过程中加以强调和突出。
2.3 高层建筑管理漏洞问题
高层建筑从设计到施工到后期的使用存在着一些列的管理问题。最为突出的表现为三个方面:首先,消防责任落实不明确,多产权、多使用权的高层建筑缺乏统一的消防管理机制,人员和设备配给不足等。其次,高层建筑功能的改变,如办公用房、商业用房以及居民住宅的相互变更造成部分高层建筑消防功能的丧失,如喷淋、火灾报警、机械排烟等设施的随意更改。最后,高层施工忽视高层消防的需求,施工现场可燃性材料的增加,户外消防障碍的增多等等造成高层建筑火灾的潜在风险增加。
3 高层建筑防火与疏散设计安全对策
3.1 严格把控高层消防设计环节
高层建筑消防设计应该严格按照我国消防法的指导思想和《高层建筑消防法规》的要求进行设计,对高层建筑的防火需求、条件和要求等进行严格的考核和把关,明确和落实高层建筑消防设计责任主体。在高层建筑消防防火设计过程中应重点考虑高层建筑的总体布局、合理的对高层建筑的疏散区域和防火区间进行划分,严格把关高层建筑的组成构件的耐火性,对安全疏散通道、自动报警和灭火系统等进行把关,严格把控高层建筑消防用水设计,满足在火灾发生情况下的旬水量,提倡难燃或者不燃装饰材料的使用,以此提高高层建筑防火设计的安全系数。
3.2 构建和完善高层建筑消防管理制度,强化消防意识
构建完善高层建筑消防管理制度,对高层管理业主消防从业人员进行有效的培训,增强其自身的消防意识,制定和落实专人负责消防区域,构建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安全消防检测,强化员工和居民的危机消防意识,增强其责任感。构建完善的消防训练机制,对负责消防安全的管理和工作人员必须培训上岗,待其掌握正确的人员疏散方法之后方可任职。此外,加强人民群众的消防意识,提高高层建筑内人员的应急灭火能力,强化火灾面前逃生意识和知识常识,提高高层建筑人员疏散的安全系数。
4 结语
高层建筑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满足了人民群众对于住房的需求,但整个社会和普通人员都应高度关注高层建筑的消防。尤其是对于高层建筑防火和疏散设计人员,更应该增强安全意识,严格按照国家的消防法规和技术规范进行高层建筑的设计,坚决杜绝恶性火灾事故的发生,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建筑技术与设计范文4
【关键词】绿色建筑设计;节能技术
现在,大量的煤炭、石油、天然气被大量开采使用,而地球上这些能源的储量是一定的,长期、大量甚至过度的开采肯定会造成这些能源的枯竭,这样的最终结果势必导致能源危机。特别是在我们中国,能源问题更是大问题,我国虽然地域面积比较大,但是能源却相对贫乏,根本无法满足日益发展的社会需求。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设计行业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而建筑能耗带来的能源问题日益突出。数据表明,在我国,建筑能耗目前约占我国所有行业能源消耗总量的30%,并呈现加速上升的趋势。
但是,建筑技术跟不上形式的发展,相对落后,我国目前的建筑大多数都是高耗能建筑。在整个建设过程中,建筑能耗大约是建设过程中总能耗的50%,如果再加上建筑建成后的后期处理和建筑在使用过程中的能耗,其能耗会远远超过50%。从这个层面上来讲,在建筑设计中引入节能技术对于减少建筑能耗,节约能源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1 绿色建筑设计理念
1.1 什么叫绿色建筑设计
所谓“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1.2 为何要引进绿色建筑设计理念
从生态方面来讲,人类的建筑行为实质上就是一种破坏,它不但会消耗自然资源,而且还可能会造成自然资源的改变和恶化,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为了尽可能减少建筑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就必须采取一系列合理的建筑设计手段来保证,保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这种理念也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未来建筑与设计的主导理念。
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引入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将建筑和周围的环境进行综合考虑,并将它们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设计。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除了要综合考虑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还要综合考虑建筑的个组成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据调查分析,经过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建设出来的建筑,其能耗比普通建筑的能耗能够节约50―72%。这样,通过引入绿色建筑理念,既保证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又使建筑物节约了能耗。
1.3 进行绿色建筑设计的原则有哪些?
1.3.1 对建筑的过程进行全程监控
建筑建设的过程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要想使建筑符合绿色节能设计的原则,必须密切关注建筑从设计、选材、建造、使用到拆除的整个过程,对整个过程实行全程监控。不但保证所选材料符合低能耗、环保的条件外,还要保证在建筑的设计、建设、使用和拆除的各个阶段符合低能耗、环保的条件。
1.3.2 综合利用各种资源
在建筑建设的过程中,要选择合适的原材料通过适当的技术加以整合,这样可以优化资源的配置,不但可以减少资源的浪费,而且还可以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有效延长建筑物的使用时间。
1.3.3 节能设计
绿色建筑的最主要的特征就是节能设计。在建筑的规划、设计、建设、使用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规定的标准,使用各项先进的技术手段,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在设计过程中,要积极筹划各种材料、设备,充分利用自然界中的光、热、风等自然资源,在保证建筑物功能的前提下,尽量减少使用采暖供热,空调制冷等设备。在设计过程中,要注意新技术、新材料的使用,注意使用节能材料,以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
2 建筑设计中的节能技术有哪些方面?
2.1 建筑物的朝向
通过对建筑物的朝向设计可以节约能耗。通常状况下,相同建筑面积的建筑物,南北朝向比东西朝向能够节约能耗,因此在进行建筑设计时,要尽量把建筑物设计成南北朝向。为保证夏季的通风和冬季的采暖,在设计时可以在东西墙上增设窗户。如果一座建筑物的长度和宽度的比例关系为四比一,那么设计成东西朝向比设计成南北朝向冷负荷可以增加3/5左右。在住宅的设计中,要尽量设计成建筑面积不等的房间,以方便安装采暖炉或者空调。在安装采暖炉或者空调时,要尽量选择外表面积比较小的房间,因为外表面积越小,房间的冷负荷越小,其能耗也就越小,越能节约能耗。
2.2 选择合适的建筑物体形系数
建筑物的体形系数是指建筑物与室外大气接触的外表面积与其所包围的体积的比值。外表面积中,不包括地面和不采暖楼梯间隔墙和户门的面积。从这个概念上可以看出,如果建筑物的体积相同,体型系数越大,单位建筑空间的能耗就越高。数据表明,体型系数如果每增大0.01,能耗就增加2.5%左右,因此,为了达到减少能耗的目的,建筑体型系数最好设计在0.3以下。通常情况下,在选择合理的体型系数方面主要采取下列方法:调整建筑面宽、调整进深、调整建筑物的层数等。另外,建筑物的形体越复杂、越不规整,其体型系数就越大。因此,在建筑设计中要对建筑物各部位的尺寸进行综合考虑,从而有效降低体型系数,达到降低能耗的目的。
2.3 建筑墙体设计
墙体节能设计包括两种类型,一种是单一墙体节能设计,另一种是复合墙体节能设计。单一墙体节能设计是通过改善主体结构材料的热工性能来实现的。而复合墙体节能技术是指在墙体主体结构基础上增加一层或几层复合的绝热保温材料来改善墙体的热工性能,降低外墙传热系数。根据复合材料与主体结构的位置不同,又可以分为内保温技术、外保温技术和夹心保温技术等类型。在建筑过程中,外墙外保温技术是一项既节约能耗,有便于施工的节能技术。在建筑外墙上使用导热系数低的加气混凝土砌块材料,这样可以降低墙体的导热系数,从而降低能耗。
2.4 建筑门窗的设计
门窗是建筑能耗散失的最薄弱的部位,近几年来,由于采光的需要,许多设计师都将门窗的面积设计的比较大,但是,不恰当的比例会导致能耗增加,致使夏季室温过高,冬季室温过低,这样就会增大空调和采暖炉的能耗。综合考虑采光和降低能耗,各朝向的窗墙比不能大于下面的规定:北面朝向25%、东西朝向30%、南面朝向35%。
一般来讲,在门窗的节能设计中主要考虑减少渗透量、减少传热量、减少太阳能辐射等方面。渗透量主要是指居室内部和外部的气体流动导致能耗增大,在设计时可以使用密封材料增加门窗的气密性,尽量减少居室内外气体的流动。减少传热量是为了避免居室内外温差过大而引起的热量传递导致能耗过大,这样的情况下要尽可能减小窗户的传热系数,例如可以使用中空玻璃窗或者单框双玻璃窗等设计方法。南方地区太阳能辐射相当强烈,为避免孤独的辐射带来制冷设备的耗能,一般可以采取遮阳设备以及使用遮阳系数比较大的镶嵌材料,这样可以大大改善门窗的隔热性能,例如百叶窗、窗板或者特殊材料玻璃的使用。
另外,不同地区的门窗设计也不尽相同,在南方地区的北窗相对要大,其他朝向的窗小,而北方地区南向的窗要相对较大,其他朝向的窗小。
2.5 建筑屋顶设计
建筑技术与设计范文5
关键词:板式高层;建筑设计;创新;研究探讨
板式高层建筑正越来越被重视和实际采用建设运用。板式高层建筑相较于其他建筑体有着自身的明显应用优势,可以预见板式高层建筑在未来城市建设当中会有其独到的发展环境空间。所以,研究探讨板式高层建筑设计与创新技术很有必要。
1 板式高层建筑定义与特点
板式高层建筑又称条式高层建筑。通常指建筑平面外廓基本成矩形,其长边与短边之比大于或等于2的建筑,并且短边长度小于或等于16米,板式高层建筑是长条型的高层建筑,一般有多个单元。板式高层的名词并不属于规范的叫法,通常人们把我国高层建筑笼统分为“板楼”和“塔楼”两种,板楼分为各住户靠长走廊连在一起的长走廊式板楼和若干个单元连在一起的单元式拼接板楼,平时常见的单元住宅就是属于这种。而塔楼是以一组公共竖向交通设施围绕建立的若干户最终共同形成的楼房平面,塔楼一般高度较高,通常最低到12层,最高35层。塔楼住户一般是一梯4户到12户之间。不管从技术或者实际使用上来看,塔楼和板楼都是各有特点。板楼朝南户型比较多,南北通风条件好,且板式住宅多为低密度住宅,其居住的舒适性要高于塔楼。而“点式楼”可以节约用地,而且一楼一般都会设有比较豪华的大堂,但小区的容积率一般都比较高。板式高层建筑按高度也可以分为小高层,高层和超高层三种。板式小高层建筑一般是8-13层间,板式高层建筑通常在15-24层间,高度大于24米,超高层板式建筑在24层以上。板式高层建筑特点可以笼统的概括为四大优点和两项缺点。板式高层建筑四大优点首先是建筑户型南北通透,板式建筑多是南北方向,进深为15米左右,户型多呈方正型,布局合理,功能建设空间尺度适宜。所以板楼建筑内部的面积一般比较充裕,当然在户型设计上就更加容易出现精品;二是板式建筑各套户型之间的的优劣差别小,住户不多,居家生活清静等自身特点决定了板楼建筑的均好性较高。三是板楼建筑的管理成本低廉,相较塔楼管理费用板式高层建筑的管理费用要低的多,同时相关配套设施要求也比较少。最后一项有点是板式高层建筑实际使用面积率大大高于塔楼户型。塔楼建筑需要占用的电梯井、候梯厅等公共设施面积要比板式建筑楼大的多,而这些被占去的使用面积都是要摊到业主人头上的,势必影响了实际使用面积率。板式高层建筑两项缺点一个是板式建筑密度较低,高房价板楼社区多呈低密度,底层,容积率低等现象。居住舒适性强但房价过高等特点导致消费受众范围受到限制。第二个缺点是板式高层建筑内部户型格局不宜改造,板楼墙体起着承重作用,不可随意改造,在这一点塔楼的可改造性要强的多。再从美学角度讲,板式高层建筑有着以下几点特点。
1.1 天际化。板式高层建筑不断上升的建筑高度,不断改变和突破着城市的天际线,形成一道自身独有的风景的同时,也成为了城市发展的历史写照与城市气魄格局的展示。
1.2 个性化。高层建筑造型设计建设越来越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世界各地的各式各样“地标建筑”,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起着城市或地域的象征意义,成为城市地域辨识对象,对城市和地域外在形象有着很高的影响。绽放独特的奇幻景象。世界各地的板式高层建筑建设都在力争能偶成为城市的主角。
1.3 高技化。科技技术在不断发展,板式高层建筑从策划设计到建设使用处处透露着科技之光,板式高层建筑建设离不开科技,板式高层建筑的未来发展同样需要在科技基础上不断创新进步。呈现出科技的具象美感。
1.4 生态化。生态、低碳、环保是当今建筑建设的行为准则和目标追求重要因素之一,在板式高层建筑建设使用当中,有机结合建筑内在和外在日照、通风、景观、绿化等生态环境因素,是板式高层建筑发展大趋势。
1.5 风格化。独具特色的地域人文风格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板式高层建筑建设外在形象和内在应用风格。建筑师设计思考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地域风格特色,造就了世界各地板式高层建筑的多样化风格化地域化。比较典型的案例有超过800米的迪拜塔与当地沙漠地域文化的融合,上海金茂大厦的东方传统地域文化特色等。
2 板式高层建筑意义
板式高层建筑设计作为一项社会责任工作,需要大批的专业建筑师进行结合实际的严肃思考。我国社会经济在高速发展,社会建筑面积每年数以亿计平方米的在增长,可以预见高层建筑的比例只会是越来越大。据科学预计,我国总人口数将会达到15亿之多,占全世界人口的1/6,越来越多的城市人口要求城市建筑要向上发展,以满足城市人口生活居住工作等问题。因为人口量大,我国城市发展对板式高层建筑的研究建设更为迫切和必要,是我国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课题。重视板式高层建筑研究设计,建设应用问题,充分结合板式高层建筑特点规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保障我国板式高层建筑的研究应用,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现代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3 板式高层建筑的设计与创新技术
3.1 采光。板式高层建筑进深的因素导致自然采光受自然光照深度的限制。很多建筑体选择塔式建筑的原因就是因为板式高层建筑的进深严重影响了建筑容积率,采光深受限制。传统窗采光已经明显不能满足板式高层建筑采光需求,采用新的“日光跟踪系统”可以有效解决大进深建筑内部的采光问题。“日光跟踪系统”利用光的折射、反射或衍射等特点,将自然光引入建筑内部,并且输送到需要自然光照的地方。“日光跟踪系统”常见的采光系统有导光管,光导纤维,采光搁板等。
3.2 通风。建筑内部通风能驱除房间闷热,排除房间内部异味,维护室内环境,保护住户身体健康等作用,板式高层建筑相较其他建筑体更容易组织穿堂风,良好的朝向决定了其内部通风条件成熟稳定。我国大部分地区夏季盛行东南风,有利于板式高层建筑的通风,而冬季盛行西北风,板式高层建筑在关闭朝北窗户后,住户多居住活动于朝南房间,可以有效抵御寒冬侵袭,保证优良居住环境。
3.3 户型设计。(1)在有限面积限制下,尽量做到大厅小居室;(2)加大卫生间尺度以满足现代生活方式;(3)有机合理的建筑内部空间分布;(4)注重视觉感官效应;(5)厨房位置靠门,便于垃圾清理;(6)在面积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充实服务空间;(7)尽量要求每个房间自然通风采光,集中用水房,卫生要求达标。
3.4 错层技术。如何“错”的恰到好处,即丰富了空间,又不至伤害了建筑结构,是板式高层建筑使用错层手法的标准和要求。
3.5 生态环境。通过生态和节能理念设计营造良好的居住环境。实现板式高层建筑的节能绿化等可持续发展策略。
3.6 防火。板式高层建筑的防火安全设计十分必要,且需得到确定保障。除却必要的专用消防水箱水泵设备,建筑防火材料外,在建筑体中部设置避难层能够在紧急情况下发挥有效作用。
4 结语
板式高层建筑作为城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做好相应的板式高层建筑设计和创新技术探讨有着很高的研究和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建筑技术与设计范文6
关键词:生态建筑,理念,技术,展望
Abstract: this article mainly expounds the concept of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many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the hope can offer reference and colleagues.
Key words: the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idea, technology, and prospects
中图分类号:S891+.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概述
所谓生态建筑,是根据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运用生态学、建筑技术科学的基本原理和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等,合理安排并组织建筑与其他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使建筑和环境之间成为一个有机的结合体,同时具有良好的室内气候条件和较强的生物气候调节能力,以满足人们居住生活的环境舒适,使人、建筑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系统。
当今世界,人口剧增,资源锐减,生态失衡,境遭到严重破坏,人类生存和发展与全球的环境问题愈演愈烈,生态危机几乎到了一触即发的程度。在严峻的现实面前,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和评判我们现时正奉为信条的城市发展观和价值系统。生态建筑集成技术,是全面运用自主知识产权技术与当今最先进和最适用的新思想、新理念、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相结合,创造系统效益和功能最佳点,使建筑特别是城市住宅楼宇,在减灾避险、节能减排、舒适健康方面,具有优越品质和良好指标的一种新概念全功能建筑。《生态建筑集成技术》全功能一体化建筑可实现如下指标:(1)、减少地震反应90%,衍生灾害下降约90%;(2)、实现独立生存45天,避险生存能力提高6倍;(3)、每年减少邻里纠纷250多万起;(4)、每年减少直接伤亡2万人以上,建筑安全感明显增强;(5)、抗洪能力增强70%,同时缓解了停车难等城市日趋显现的社会问题;(6)、节(发)电约50%;(7)、节水约40%;(8)、建筑节能70%以上。2、 技术优势
2.1 节能减排目前大量的静态太阳能发电装置,特别是铺设在地面上的静态太阳能发电装置,存在着不能更大效率提高太阳能利用率的问题。特点:(1)采用实时同步线性跟踪太阳的视运行轨迹,达到精确垂直跟踪太阳光,提高太阳能接收效率60%,解决了目前静态太阳能发电设备不能更大效率提高太阳能利用率和发电转换率的问题;(2)采用时钟机械式的主动跟踪,能够无故障运行≥10万小时,使用寿命可达30年;(3)安装在建筑屋面或阳立面,克服了阳光照射地面时受位差等自然条件的不利影响,并与同步线性跟踪太阳的视运行轨迹完全吻合,获取了高效的太阳能接收效率;同时也将建筑闲置的屋面或阳立面,变为宝贵的发电面积。2.2 垂束导光垂束导光装置是利用自然光和其它光源采光的一种高科技节能技术,主要由采光罩、追光器、反射管、漫射器、清洁器组成。将太阳光或间接光源导入到室内阴暗房间、存放易燃易爆物品的房间、不宜采用电光源的房间、地下停车场等。采光罩安装有清洁装置,只需简单操作,就可清除采光罩表面的灰尘和冰雪,使整个系统正常连续工作。特点:(1)提高光的辐射强度和延长导光距离;(2)节省安装地下车库、暗房等场所照明工程和用电费用;(3)减少电力照明设备维护费和更换费;(4)装置的采光、反射、漫射性能好;(5)采光罩表面清洗方便,在沙尘暴及雨雪天气仍能正常使用。2.3 光气源热泵光气源热泵热水器在冬季进行制热时,室外空气和阳光共同组成光能优先的热源,是一个高效能、低电耗的供暧系统。加温热水或制热,可自动控制也可人为控制。夏季制冷时,可同时无偿提供热水。单独加温热水时,提高热效率约6倍。光气源热泵热水器不受阴、雨、雪等天气的影响,可在-25℃至40℃温差范围内24小时全天候使用,解决了其它热水器高度依赖气侯条件,不能保证一年四季随时供应热水的缺陷。2.4 、太阳能建筑一体化
设置在楼顶的传统太阳能装置,无法普及;设置在建筑立面悬挑上的太阳能装置,立面效果差、危险性大、破损率高、维护及清洗困难。本技术是将太阳能装置设计在建筑结构中,共同组成建筑一体化的全新太阳能装置。主要由结构猫耳洞、凹形槽、排放道、集热器、承压水箱、循环泵组件、管路部件、显示部件及安全部件等构成,装置与建筑形成一体化。特点:(1)分户性好,集热器半自动除尘,采光角度好,采光率高;(2)与建筑结构成为一体,安全、美观、便于维护;(3)在北方寒冷地区可使用防冻液循环,-40℃也可正常使用。
2.5、虹吸自流污水处理
虹吸自流污水处理装置主要是采用曝气、位差及虹吸三项技术集成的一种新型污水处理技术。采用多级曝气生物滤池相结合的方法,使出水水质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要求;滤池间设有一定高差,一级生物滤池反应后的污水以重力流的方式进入二级生物滤池;进水和反冲洗水通过气流虹吸作用进入滤池,可减少设备,节省能源。这种生活污水处理可实现中水再利用,出水水质好,而且处理成本较低,其基建投资比远距离引水经济得多,是可以重复利用的第二水源。处理出来的中水,可广泛回用于生活杂用、市政杂用、工业和养殖业、地下水回灌和补充地表水等。可达到节约生活用水(自来水)约30%。2.6、无动力雨水净化利用
雨水回收利用主要是屋面绿化利用雨水浇灌以及分户露(阳)台绿化利用屋面回收的雨水渗灌技术。在顶层设置特殊的露(阳)台花园雨水收集斗,解决了雨水收集斗根部易渗漏、排水口易堵塞、不易非边檐设置的难题,大幅减缓了屋面坡度。雨水收集斗通过管路与下层露(阳)台花园的雨水收集箱连接,每层露(阳)台均设有自动溢水的储水箱并连接雨水管路,以此管路逐楼层串联至最底层,利用雨水自动渗灌绿化,多余雨水则排入地下的雨水储水池。
2.7、复式集中自控废水冲厕
本装置是一种利用生活产生的废水二次直接冲厕技术,技术先进、费用低、性价比优于其它任何节水方式。复式集中自控废水冲厕装置,其作用是将上层生活中(如洗衣、洗漱、洗浴等)产生的废水,经过自锁阻味过滤装置后被直接收集于集水箱中,作为冲厕水源。这种装置,可实现自动控制废水冲厕和实现净水混气自动跟进无异味冲厕,特别适用于产生废水量大的学校、部队等集中用水单位冲厕系统的安装或节水系统改造。复式集中自控废水冲厕装置为全封闭、全自动控制系统,在目前废水利用行业中属于低成本投入、高受益的节水装置。3 市场预期与展望
3.1企业五年发展规划目前这些配套生产企业,在项目应用推广起步阶段,经匡算,仅够每年完成示范工程或15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所需产品的生产能力。如果按照全国每年新建面积的1%递增进行配套,5年内即在新建100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中推广应用,尚需要500家同等规模的配套生产企业提品,才能满足保障。3.2市场远景展望生态建筑集成技术的核心是打造减灾避险、节能减排、舒适健康的人居环境,全面升级建筑品质。从市场问卷调查分析看出,《生态建筑集成技术》全功能一体化建筑作为建筑市场的升级产品,拥有一套这样的住宅是96%居民的向往。但由于房地产业既得利益者的作祟,使建筑功能滞后,无法真正意识到建筑功能的重要。随着灾害和能耗及环境形势的日趋严重,自然法则决定,必然会出现更适应居住条件的功能性建筑。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