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美术教育的认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对美术教育的认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对美术教育的认识范文1

幼儿期是幼儿各种感知觉发展的敏感期。是人生一个独立的成长阶段,在这人重要时期对幼儿进行美术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幼儿美术教育是一种美术活动。是幼儿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过程,能够培养幼儿良好个性和各种潜能。身心各种因素的全面和谐发展。

二、 幼儿美术教育的内容。

新《课程标准》中规定,幼儿美术教育内容有三个方面:

1、 绘画活动

认识各种绘画工具和材料。了解其性质,并能灵活地使用。

2、 手工活动

是教师引导幼儿使用各种手工工具和材料、运用剪、撕、贴、折、塑等手段,制作出平面或立体的物体形象。发展幼儿动作的灵活性、协调性。要培养幼儿的实际操作能力,以及工作的计划性和条理性。

3、 欣赏活动

是教师引导幼儿欣赏和感受美术作品,自然景物和社会环境中的美好事物,丰富幼儿美感经验。。培养幼儿审美情感、审美评价和审美创造力的一种教育活动。

三、 幼儿美术教育的特点

1、 在美术活动中帮助幼儿喜欢美术。培养对美术浓厚的兴趣。让幼儿有较丰富的感性经验。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的能力。

2、 对幼儿的评价标准是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热情。是是否有拟人化的想象力。是否有新奇的想象;能否用鲜艳的色彩进行各种搭配;是否有稚气十足的韵味;是否有丰富的画面表现。

3、 幼儿美术教育活动要有愉悦和谐的氛围。让幼儿尽量性格开朗。减少绘画中的枯燥和失败感。

四、 幼儿美术课堂教学的几点尝试

1、 转变教师的地位和作用。

教师在幼儿美术课堂活动中,要由知识体系的灌输者,变为幼儿学习知识与技能的引导者。要成为幼儿的朋友、伙伴。与幼儿建立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合作的关系。要以浓厚的兴趣、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活动中,要帮助幼儿了解自己,树立信心。

2、 改简单的临摹和记忆为丰富多样的游戏活动。

在一贯的临摹和记忆的教学方式中缺乏对幼儿创造性和自我表现价值的强调。是重结果、轻过程;讲功利性目的的。易使幼儿失去对周围事物的敏感性。易失去孩子自己的绘画语言和个性风格。所以为保护幼儿潜在创造力和自我创造意识,教师要转变这种教学方式。用丰富多样的游戏活动来实现知识、技能的传授与训练。

下面是本人在实际工作中的几点做法:

1、 幼儿美术教育可用有趣、新奇的刺激来启发和诱导幼儿去感知事物的外形结构。通过想象和形象化的思维来帮助幼儿全面发展。比如:在教幼儿画蝌蚪中,可以采用实物观察法,引起幼儿兴趣,再引导幼儿想象,它的身体象什么,尾巴象什么?这样幼儿就很容易地描绘出自己眼中的蝌蚪了。

2、 开展多种手工活动。

美术活动还要求幼儿手脑并用,通过操作来锻炼小肌肉群和手指手腕的协调配合,促进大脑的控制和调节能力,增强幼儿手动作的灵活性和准确性,组织这样的活动极易调节幼儿的积极性, 他们会兴趣盎然。比如:组织剪贴“小鸟”、泥塑“大熊猫”、折“青蛙”等,这样的活动课,还可以让幼儿合作学习。幼儿在活动中,充分享受到创作的乐趣,也可以提升创作的欲望。

3、 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提供或组织收集一些可以操作的美术工具和材料。用以丰富幼儿的美术活动。比如:准备色彩鲜艳的纸条、形状各异的纸片,长短不同的小棒,各种气球,幼儿收集树叶、花瓣、瓶盖、纽扣、豆粒等等。要知道这就是在引导幼儿发现美。这些材料可以随时取用,让幼儿在自由环境中,发现色彩、造型的兴趣,并以此来激发幼儿的创造欲望。如孩子们用收集的花瓣贴出喜爱的“花朵”,用大小不同的圆片、半圆拼出“小兔子”,用三角形拼出在飞的“小鸟”。制作出树叶画、豆粒画……。他们会发现生活中美无处不在,只要细心观察,大胆想象就会创作出美来。

4、 布置情境欣赏美。

摆放一些幼儿感兴趣的玩具,美工材料。设幼儿作品展墙,大师作品走廊。通过欣赏活动,既丰富美术活动的内容,也引导幼儿认识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可逐步形成幼儿的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开阔视野,更有助于幼儿美术素养的基奠。

五、 幼儿美术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 对幼儿美术作品的评价

幼儿美术教育不培养幼儿美术家。不能用成人的眼光、常规化地看待幼儿的作品。幼儿绘画中常被成人指责的“错误”应该被理解为幼儿合法的表现风格和必然特征。它是幼儿自我表达的一种语言,是自我表现的一种形式。要知道,他们的世界只是一个具有他们个人兴趣的世界,是主观情感大于事实和规律的。所以不管幼儿想法多幼稚,作品多简单,只要是认真在作并能取得微小的进步就应该予以肯定。杜绝不闻不问,泼冷水。但也决不迁就错误。对幼儿的创作评价要做到及时、明确。

2、 要处理好知识技能的传授训练与保护幼儿的创作热情与童心的关系。

对美术教育的认识范文2

关键词:高师;公共美术教育;实用美术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36-0228-01

公共美术教育课程作为一种通识教育课程,在西方高等院校的教育中,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探索都已有较长的历史,然而,在我国却还是一个年轻的学科。可越是年轻的事物才越能显示其生命力,高师公共美术教育课程设置让更多的非美术专业的学生接触、掌握了美术基础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这样他们可以跟美术特长生一样,共享美术这个领域的资源。“积极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观”是新增添的美术教学的核心指导思想。此种说法旨在“尊重每一个学生学习美术的权利”,而每个学生由于天资不同,对美术的学习能力也千差万别,因此这门课程在内容的设置上要深入浅出便于学生的吸收与掌握,教学形式上需要学生动手与动脑的相结合,这样在充分调动课堂气氛的同时,也能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一、教师素质的提升与全方位发展

在追崇素质教育的今天,这门课程的学习不仅仅会提高未来教师在美术方面的素养;由于美术是一个包容性非常广泛的学科,这将对未来教师各个方面的素养促成相应的提高,使教师全面发展,更能提升将来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现在中小学教育中最需要的就是全科型教师,特别是在小学,又特别是在农村的小学中,真正具有良好的知识结构和综合能力,能胜任小学各科的全科型的教师非常少。如今对中小学的教师的素质要求又是非常高的,要求他们知识结构要比较全面,这样一个教师就要涉足不同领域课程的教学了,而不止是局限在自己专业的门襟之中。而现在的教育中往往缺乏的正是这种教师,教师只有具备一桶活水的能量, 才能释放一杯水的潜能。

二、中小学中班主任工作需要与优势的存在

可能在我们印象中,班主任的职责就是管理整个班级的秩序以及每个学生的学习等,与美术这个方面牵扯的甚少。其实,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才是班主任工作的核心。关于“美”的培养,班主任需要积极地参与并且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因此,班主任也需要具有相应的一些基本的能力。例如,之前在四川成都泡桐树小学曾经就开设过这样的一次评选,当时笔者去参观时就发现每个班级都装扮的非常漂亮精致,墙上各种照片的呈现,教室四周卡通简笔画的生动添置,读书角中各种书讲究的摆放,有的班级还在电灯上花了不少心思,用一些彩带和手工折的千纸鹤悬挂在上面。其中有一个班级布置的相当漂亮典雅,温馨。整个班级的主基调是绿色,这不但象征着“环保”,还给人一种一走进教室就像走进了大自然一样的神清气爽的感受。墙上还到处画着各种姿势的喜鹊,特别惹人爱。在讲台上还摆放着手工折的花朵,装在玻璃瓶中,也为这教室增添了几分色彩。最后笔者觉得最吸引眼球的也是这个教室装扮的亮点,学生们平时画的美术作品被这个班的班主任粘贴在了各处的墙上,仿佛与这间教室的装扮浑然天成,看后让人心情愉悦。后来询问后才得知这个班级的班主任学习过实用美术,她觉得像简笔画、美术字、创意纸艺、综合创意手工、还有校园环境布置等这些实用美术的范畴都能够为布置班级环境提供很多的用处。她虽然不是班上的美术老师,但是她觉得学习实用美术是相当必要的,不仅能够学以致用,还提高了她自身的审美素养,开阔了她的艺术视野,才让她有了以绿色为主的理念,布置一些关于大自然的景物在班上各处,从而使班级凸显出一种与众不同的气质。如果一个小学的班主任没有学习过实用美术,那么也就错失了上述的这些优势和特点。一些班级活动的布置,年级比赛评选活动的参与,老师就不能给予很好的指导,并且也不能够积极有效的参与其中,可想而知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果,这将会是一个多大的遗憾和损失。

当我们清晰地认识到高师公共美术中的实用美术这种特殊性后,我们的老师在教书的时候就要秉承着认真负责的态度,不能忽略了每一步,而学生们也要仔细听课,善于思考,动手与动脑相结合,抱着一颗积极的心态来学习这门课程。这样子才能培养出未来全能型的新型教师,才能切实的推进教育的改革。如今,教师这个职业的新生代也在顺势成长,吸取着一切新鲜的养分。随着教师队伍越来越年轻化发展的趋势,我们的美术教育事业也将会越来越充满活力和生机,他们是美术教育事业发展的希望。

参考文献:

[1]刘溯.谈谈实用专业.

[2]宋丽娜.在杭高校公共美术教育课程问题与对策研究.

对美术教育的认识范文3

【关键词】教学管理 学分制 中、小学美术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3-0070-02

一 学分制改革

学分制是一个管理的问题,关键是观念的问题,当然也涉及一些教学硬件的问题。早年我们培养的是高、精、尖的专业人才,就像立柱子,招进十个学生,四年后还是十个画家出去。现在我们的教育观念变了,是大众化的普及教育占主导,这就像垒金字塔,100个学生进来,只有两三个站在塔尖上。学校培养的人要在社会上有市场、有出路,就要求我们改变教学方法,科学配置知识结构。2003年我在南京艺术学院和山东艺术学院的考察中看到:南艺在学分制改革上率先闯出一条路子,在扩招的同时实行完全学分制。从课时、学制管理入手,打破原有模式,建立自己的体系。如总学时由原来的4000学时降到2800学时,要求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教学含金量,提高课程合理性,大大降低了成本。素描课设定为四个阶段,有详细统一的量化标准。但课题却是灵活的,课题的设计由教师自定,供学生选修。南艺美术学院是完全放开的学分制管理的第一家教学单位,完全放开的学分制的好处如下:

1.学生学习面广,自由性强

即使是一年级的基础课,也要提供10位以上的教师(最多时达15位)供学生选择,专业课更是如此。每学期有4周时间是跨系、专业的选修课。学生不仅可以选择本专业的课程,还可以选择设计、音乐、舞蹈等专业(甚至汽车驾驶)。四周的跨系选修为学生提供一个平台,在这里可以换乘其他的“车”继续前进。扩宽了学生的学习内容。

2.无形中提高了教师教学水平

由于所有课程都由学生自主选择,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上课必须认真负责,教学目的明确,教学效果显著。学生多的教师课酬多,学生少的教师课酬少。把教师纳入竞争机制,相应地促进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3.打破年级界线,滚动使用教室,节约教学空间

由于是针对专业方向开设的选修课,因此一个阶段的某一门选修课教室内会有不同年级的学生在上课,这样高年级的学生对低年级的学生会起到一定的传、帮、带作用。教室根据专业方向配给,国画方向的学生在国画教室里滚动上课,油画方向的学生在油画教室里滚动上课,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室的利用率。当然这有赖于各方向专业教室的专业性设计和建设。

4.专业方向自由确立,学生毕业出口较多

南艺对学生毕业有一条规定:所修专业方向课时量必须占总学时的45%以上。这样一个版画方向进来的学生在四年学习中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适当地调整自己的兴趣爱好,很可能四年后就从油画方向或国画方向毕业,但这还是在绘画专业里面。

弹性学分制有很多优点,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落选教师的安排问题、教学效果监督问题、跨系专业评分标准问题、教师责任感问题、教学效果下降等问题。就教学质量来说,山艺与我院的教学模式基本相同,采用学年学分制。美术系专业课每周24小时,每学期20周。这样算下来,专业课时间是南艺美学院的两倍,成本增加了,教师的收入少了,教学环境也不如南艺建设得好,但山艺美术系学生的专业水平远远高于我院和南艺。这和美术专业需要大量时间动手训练的专业特点是分不开的。山艺认为:改为学分制唯一的收获就是全院选修课,发挥综合艺术院校的特点,学美术的可以学音乐、舞蹈。不给充足的专业训练时间,学生学不下去,影响专业教学质量,进而影响学校声誉。南艺美术学院也看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在扩招、学分制的模式下,怎样保证教学质量,依据艺术专业的特点办学这一问题已是当前的重要问题。美术教育不等同于文理科教育,不能照搬它们的学分制管理。如综合大学的名教授上课拿一张碟一放、一讲,学生就懂了,而美术院校的教师却不能这样做。学生只懂不行,还要会画。我们美术专业的特点就是和每个学生单独讲,还要动手画给他看。这个与扩招、学分制要效益和教学质量

下降的矛盾是个大问题。两所院校持不同的意见,山艺美术系反对扩招,他们把质量当做生命线,放在第一位,保证充足的专业教学时间和空间给学生,其教学质量显著。南艺美术学院也看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现在正在拟定一个由教师负责的工作室制,目的是为了提供物质和财力给尖子学生开小灶,用这些学生来出成绩、保牌子。我院也出现了扩招带来的教学质量下降的困惑。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必须抽出一些有经验、能力强的教师对一些基础扎实、专业水平高的学生进行单独辅导,从他们身上出成绩、出成果,在省内、国内参展、拿奖,创美术学院的声誉,创云南艺术学院的声誉。

二 美术教育专业的改革

对美术教育的认识范文4

【关键词】中学美术教育 现状 改革 方法创新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中学教育的各个方面都得到了完善,但是中学美术教育在目前的学科教育中仍然属于较为薄弱的一环。这导致了中学美术教育的发展进度缓慢,中学生综合素质和创造力全面发展受到了严重的抑制。本文就中学美术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简要分析,从以下几个角度去分析:

一、中学美术教育的发展现状

美术教育在经过了近几十年的教育改革中,已经拥有了一定的成绩。过往经验的累积加强了基础美术教育的实践,培养了各类艺术人才,有力的开拓了我国美术教育走向现代化的发展局面。但是我们也看到,由于学校教育中美术课程的体制不够健全,各项辅助措施不够完善,我国美术教育仍存在多方面的问题。

在目前中学美术课程的开展中,美术课程虽然具有一定的基础地位,但其发展速度并不明显。这是因为随着社会发展的加快,家长、学校对学生语、数、外等主要课程有了更高的要求。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忽略了美术课程的发展意义。虽然近些年来,人们对美术教育的自身价值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但是在有些情况下,教师、学生、家长中的部分群体缺乏对美术教育正确认识,将美术看作为可有可无的副科,不加以重视和培养,这种现象是十分有害的。只有在认识上调整片面看法才能使学生的全面发展得到体现和推动。

二、阻碍中学美术教育的几大问题

在《美术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了九年级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的价值核心,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就必须对学生进行严谨而系统的课程培训。在我的教学生涯中,不难发现,阻碍中学美术教育的问题十分突出,具体如下:

(一)学生缺乏系统的美术教育

我对一个班级42名同学的调查中,发现以下一个现象。该班中百分之六十的学生都没有认真的翻阅过美术教参,在以往的美术学习中,一个学期下来学生们的美术课本甚至还是新的。虽然中学生的学业压力加大,大多数的时间都被其他学科给占用了,但是忽略美术系统教育是一种极大的悲哀。学生接受知识是循序渐进的一个过程,每个阶段的美术教育都有其侧重的核心点。缺乏系统的美术教育不会在短时间内显现出弊端,但是学生的心理、性格等方面都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有些具有美术天赋的学生在这样的环境影响下,白白埋没了才华,失去了发展自己个性的大好机会。

(二)教师管理中缺乏应有的考核制度

美术教育和其他理论类或是计算类学科有所不同,除了对美术理论进行学习,还要对美术实践课程深入掌握,这样双管齐下才能有更好的教学效果。由于教学方法的不同,导致美术教学的考核制度很难制定。学校对教师美术课程的考核制度也相对宽松,教师的教学效果得不到及时的反馈,同学们学起来没有兴趣,教师教起来也成了例行公事。

有些学校对学生的“主科”非常重视,但在美术教育中,却抱着可有可无的态度。许多学校对德智体美的认识都不够到位,明显的“主”“副”之分让美术教育一度处于尴尬的境地。有些学校一到“关键”时期,比如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就将美术课程临时替换为其他课程,以求学生在考试中能获得更好的成绩。从表面上看,这种方法也许对学生的考试成绩有所奏效,但实际上,压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很容易使学生在繁重的学习中产生厌学的心理,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提高美术教育效果的几点建议

作为工作在教学一线的中学美术教师,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关注和完善中学美术教育。

(一)增进和家长之间的交流,加强学生学习认识

学生对美术认识不够从根本上说与家长的认识觉悟有关。家长对美术教育的认识停留在表面,会成为影响学生学习态度中最为关键的一环。这就要求教师利用家长会或《致家长的一封信》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传播美术的积极作用,让学生家长转变对美术教育的片面认识。

(二)加强教师的专业素养,积极开展教学活动

作为美术教师,不应当随波逐流,要始终坚守美术教师的专业素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开拓教育方法上的各项创新。做到因材施教,全面了解和把握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用丰富有趣的各项活动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学生本身的特点,对作品进行甄选,挖掘深处内涵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当代中学生的思维敏捷,有较强的独立思考的能力,对新的事物有很好的探索和学习能力,教师可以从这个角度出发,进行对比教学,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对教师的工作进行更好的反馈,可以采取调查问卷的形式对教师进行检验,杜绝教师教学马虎、松懈等问题产生。

(三)学校对美术教育的监管要有据可依

众所周知,教师的教学需要在学校全面的支持下才得以顺利进行。学校要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全面加大对美术教育的投入。首先,要加大对美术器材的投资力度。美术是绘画的艺术,更是材料的艺术,它必须借助一定的工具和材料才得以完成。以国画课程为例,需要国画颜料、调色盘、宣纸、毛毡、毛笔等材料相互配合,缺一不可。制作剪纸,需要彩纸、剪刀、刻刀等专业工具。美术材料的无论是从分类还是造价上来讲都有一定的约束性。

美术教室的缺乏成为了制约美术高校教学的现实问题。以材料的准备为例,学生的文化课教师和美术课都是一个教室,学生要在窄小的桌面上铺满材料,便没有了其他的空间,美术创作之间相互影响,碍手碍脚的情况屡见不鲜,这样的情况制约着美术教育的发展,学校可以向有关部门进行资金审批,相应的加大投入,力求配备完善的美术器械,并将这些器械循环利用,达到节约与环保的双重目标。

(四)增加艺术展示机会,创造学习氛围

在美术教学中,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活动进行教学,比如,可以举行全校性的美术作品大奖赛、带领学生去美术馆款看名人画展、开展以班级为主体的小型展览,这些活动不但可以增进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更好的提升美术教学的整体效果。

现今,综合性全面人才的培养不但是全学校的目标,更是全社会的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作为一名合格的美术教师要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积累经验,克服种种教育弊端,让中学美术课程的教育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巩其庄.创造未来的教育[M].辽宁教育出版社

对美术教育的认识范文5

对美术教育相关概念进行界定,是当下美术教育学科不断建构与完善过程中的重要任务,更是当下美术教育的现实需要。将“美术教育实践”的概念置于“美术教育哲学”中的思考正是在这样的前提下进行的。

一、“美术教育实践”概念在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美术教育实践”是美术教育学科体系中的重要学理概念,也是我们进行美术教育研究的重要切入点。但是我们对它的认识与理解还存在着以下的现象:第一、业界对美术教育实践的概念缺乏明确的界说。第二、美术教育实践常常被人们模糊性趋同于“美术教学实践”,二者互用了,即把美术教育实践等同于了美术教学实践,欠缺明确的美术教育学理概念辨析的意识与行为。第三、多数人以一种绝对二元互为补充的观点看待美术教育实践与美术教育理论的关系,以美术教育理论脱离美术教育实践或者美术教育实践欠缺美术教育理论依据对二者进行抨击,将二者简单地看成指导与被指导、理性与感性、逻辑与非逻辑、学理与事实的关系。这主要反映在美术教育工作者简单地将自身划分为研究者或实践者的二分对立角色中。比如:从事中小学美术教学工作的老师对自己实践者身份的笃定,以及对理论者身份的艳羡。再比如:高校美术教师对自己的高校美术教育者身份的排斥与不屑,简单地将他们从事的美术教育实践看成是繁杂、有诸多细节、容易的事情,更有甚者对其采取无足轻重的态度,将美术教育实践看成是他们进行专业学术研究的负担与障碍。我们都知道高校教师承担着学术研究的重任,但与研究者身份同时并存的还有教育者、社会知识分子的社会身份。所以,可以说,对美术教育实践与美术教育理论采取对立的立场是导致这些人对两种身份持不同态度与倾向的直接原因。

面临这些已成共识的误区事实现象,以及建构完善美术教育学科的重任,适时对其提出反思、质疑是必须的。笔者认为,对美术教育实践的认知与理解,与美术教育实践作为美术教育重要学理身份之间的偏差是导致以上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具体来说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问题的探讨:第一、究竟什么是美术教育实践?第二、美术教育实践的范畴、边界到底在哪?第三、美术教育实践与一些相近的概念如“美术教学实践”、“美术教育理论”有何区别与联系?第四、人们对于美术教育实践的理解受到哪些主客观因素的影响?等等。基于上述的认识和判断,笔者尝试从美术教育哲学的视角出发,重新解读“美术教育实践”的概念,以及与其相关的一些问题,希望能引起大家对“美术教育哲学”学科、对“美术教育实践”理解的关注。

二、“美术教育实践”的概念辨析

美术教育实践作为美术教育的重要学理概念,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理解。从广义的概念上讲,美术教育实践就是对美术教育的实践,它将美术教育主体作为实践的对象与目的整体对待。如:关于美术教育现实、美术教育理想、美术教育历史、美术教育教学实践,关于宏观美术教育、中观美术教育、微观美术教育、中国美术教育、外国美术教育的美术教育实践等等。而狭义的美术教育实践通常仅仅指称学校美术教育实践,而学校美术教学实践是学校美术教育实践的主要方式。可是,美术教育实践仅仅指学校美术教育实践吗?学校美术教育实践能涵盖美术教育实践的全部内涵吗?我们知道,自“终身教育”在1965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以来,我们对教育本质的认识、对教育的获取方式、对学习方式的宽容再次成为教育本身的精神支撑。因此,需正确认识学校美术教育实践在人一生所接受美术教育中的阶段性特征,进而在学校美术教育实践阶段确立“美术教育的长远观念”[1]15,保证学生所受美术文化教育在一生中的浸润。还有一种观点认为美术教育实践是与美术教育理论对立的一切美术教育活动。这三种观点并不是完全孤立、没有联系的,它们之间既存在着集合关系也存在着重合与交叉的部分,如广义的美术教育实践包含着狭义的美术教育实践;狭义的学校美术教学实践中的技术路线,如教学的构成、上课的流程、教案的规格、教学评价的目标与要求则与第三种美术教育实践的观点完全重合。虽然这三种不同立场、不同观点、不同层面的解读对我们了解美术教育实践有一些实质性的帮助,但这些分析研究,都是将美术教育实践的某一部分、类型作为分析对象,对美术教育实践的本体概念即美术教育实践到底是什么,还是没有进行充分的解读。

对美术教育学科的概念及其相关问题的澄清是美术教育哲学的基本功能。我们只有确定了美术教育实践到底为何物,才能进一步思考与美术教育实践密切相关的其他问题。但是,当面对美术教育学科还没有成长起来、美术教育实践还没有得到充分界定的时候,借鉴其它成熟学科,尤其是普通教育学科中对教育实践的充分探讨,或许是一条促进美术教育学科成长的路径。从普通教育学科丰富的研究成果中来看,对教育实践概念的探讨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顾明远教授主编的《教育大辞典》把教育实践定义为“人类有意识地培养人的活动”。[2]773郭元祥教授认为“教育实践是人们以一定的教育观念为基础展开的以人的培养为核心的各种行为和活动方式”。[3]39石中英教授认为“教育实践是有教育意图的实践行为,或者行为人以教育的名义开展的实践行为”。[4]2叶澜教授认为“教育实践,是对人类所进行的教育活动的总称”。[5]在这些基础上,笔者将美术教育实践定义为“有美术教育意图的各种行为方式”。

具体来说,美术教育实践有以下几个质的规定性:第一、美术教育实践是在美术教育意图的基础上进行的。美术教育意图是指导致行为人主观自觉引发美术教育行为的原因。它既不是在历史中形成的无意识思维,也不是明确的意识,而是一种内在的、直接的美术教育思维模式。第二、美术教育实践是按照美术教育内在的逻辑关系展开的。强调美术教育实践与其他学科教育实践之间的内在区分度,即美术教育实践是以有美术教育意味来与其他学科相区分的。第三、美术教育实践作为美术教育的重要学理组成部分,其核心诉求与美术教育诉求的目标是一致的,即人类美术文化。第四、美术教育实践是自成系统的。这是说美术教育实践既不能是单一的美术教育实践要素,也不能是单向的美术教育实践活动,而是由自身丰富的逻辑结构体系构成的整体系统。如美术教育实践中的美术教学实践,必定是师生双边围绕着美术文化进行的教学。缺少任何教学环节中的任一部分都不能称之为美术教学。因此,尽管学校美术教育实践从概念关系上隶属于美术教育实践,但是它并不简单等同于全部的美术教育实践,只是部分的美术教育实践,而不能代表所有的美术教育实践。这种对于美术教育实践与学校美术教育实践之间的矛盾与隔阂,是实用化教学盛行的重要原因,更是曲解美术教育实践,导致目前出现诸多美术教育问题的关键。

对美术教育的认识范文6

(一)不能正确理解高中美术教育的重要性

同样都是学生,为什么对美术的态度却有这么大的差异呢?这主要源于大众对美术教育的认识不正确。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之下,升学率成为了教师、家长、学生的最终目标,大家一味地追求分数,忽略了素质教育。然而,这种针对考试的学习模式,不仅忽视了美术教育的重要性,还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三败俱伤”

首先,对于普通高考生而言,“主科”是其升学的关键所在,在他们看来,所有的课程都要为“主科”服务。然而,高中生本来就承受着巨大的升学压力,虽然美术课可以让他们在繁忙的学习中适当地放松一下,尽情地享受美的事物,但是在教师的督促和家长的施压下,学生在美术课上也丝毫不敢放松,心里仍然想着“主科”的学习,这样的美术教育效果可想而知。其次,对于美术生而言,美术已经超越了学科的概念,成为了他们能否通往成功之路的关键因素。因此,美术生要不断练习高考涉及的美术技巧,而对考试范围外的其他知识却无人问津。试问,这样的美术教育意义何在?这样的做法完全颠覆了高中美术教育的初衷,使美术课沦为了专门为美术生设置的练习高考所需技能的场所。再次,对于美术教师而言,由于大部分高中学生不重视美术课,导致美术教师失去了教学动力,同时教学成果也很难被人认可。此外,美术教师的教学没有得到各方应有的支持。一旦美术课占用了学生的课余时间,“主科”教师和家长就会极为不满,这严重打击了美术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二、高中美术教育现状的解决办法

美术本来是种艺术,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美,但是其在现实中“生存”却困难重重。如何解决现阶段高中美术教育所面临的问题,是值得我们每个美术教师认真思考的问题。为了改变这一现状,笔者认为主要应从以下两方面做起:

(一)正确认识高中美术教育的重要性尽管学生的升学压力大、课业负担重,但是,这绝对不能成为忽略素质教育的借口。当今社会,竞争激烈,然而,高中生不是摆件,他们有生命、有思想,他们在接受常规教育的同时也需要接受一定的素质教育。因此,我们绝对不能把高中美术课作为普通高中生继续学习“主科”或者美术生进行高考技能训练的场所,而应该让美术教育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让学生感受到其存在的重要性,并在美术课上放下学习“主科”的疲惫感,尽情地感受艺术的美,陶冶情操。同时,教师和家长也必须摒弃他们赋予高中美术教育的功利性,真正认识到高中美术的教育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使美术教育真正地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让学生终身受益。

(二)培养学生兴趣,让学生学会感受“美”尽管美术是一门让人赏心悦目的艺术,但是在巨大的升学压力下,学生往往无暇去观赏、去感受,更难于对美术产生兴趣。为了避免美术课流于形式,首先,我们要消除学生心中美术是“副科”“娱乐科目”的错误想法,摆正美术课的位置,明确其重要的教育地位,只有这样,学生和家长才能发自内心地重视这门课程,继而使学生对美术产生兴趣;其次,在美术的学习过程中,我们要向学生展现出美术的多姿多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去发现美、感受美,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使学生全面发展。

三、小结